电气实训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01 02:29:23

电气实训个人总结

电气实训个人总结篇1

关键词: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 一体化 教学改革

【分类号】G712;U463.6-4;U472-4

前言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讲授课程内容时,以陈旧的教材为基础,借助大量的教具和教学模型,努力讲解课程内容,但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不强,无法真正掌握汽车电气设备检测与维修技能。为了让学生掌握汽车电气设备检测与维修操作技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我们必须开展一体化教学改革。

1《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教学现状

1.1培养目标不明确

传统的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主要是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为培养目标,忽视了技能教育实用性较强的特点,没有紧跟市场、注重企业对维修人才掌握汽车电气设备维修技能的要求,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尽快地适应所从事的工作岗位。

1.2教学方法落后

传统的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主要采用先在教室进行理论教学,然后在实训室进行实操技能训练的模式。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一直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中没有经过深入思考,不能将理论学习和实操技能训练有效结合,无法发挥自主学习的作用,难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教学目标相差甚远。

1.3教材内容陈旧

第一,教材内容与汽车电气设备检测与维修的实际应用有一定差距,存在着学生掌握了教材内容,却在实际工作中不会使用所学知识来检测、排除电气设备故障的问题。

第二,教材内容已形成固有体系,没有紧跟市场技术的发展对教材内容进行实时更新。

2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目标

2.1满足企业岗位人才需求

学校人才培养及教学内容的安排应根据企业工作岗位的技术要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因此,在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中,应组织专业教师赴维修企业调研机电维修工作岗位中电气设备维修工作经常进行的维修任务与技术要求,了解企业需求,以企业工作岗位要求为基础,开展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

2.2培B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综合职业能力即在真实环境中整体化地解决综合性的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是人们从事一门或者若干门相近职业所具备的本领,是个体在职业工作、社会热情和私人情境中科学的思维、本着对人和社会负责的态度行事的热情与能力,是科学的工作和学习方法的基础。所以,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要满足职业要求和学生个人发展需求两方面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中的实施

3.1.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所谓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指将专业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知识支持职业技能的学习,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

3.2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

理论讲解教师对教学目标所涉及的内容边讲解边演示(操作),通过现场实物、教学模型、多媒体课件、实际操作等内容的演示,让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变成看得见、动得到、易理解的实实在在的东西,让学生可以做到,边理解理论知识,边对实物进行操作。

3.3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

既然要优化教学内容,就必须进行课题分解和模块化组合。具体操作方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将学生需要学习的各个知识点分解为一个一个的模块;学生有计划地针对各个模块进行理论学习和专门化训练,在训练中让学生知其然;教师对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或困惑,用专业理论知识加以解释,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以《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第二版“单元一电源系统”这一部分内容为例,这部分内容的知识点包括电源系统概述、汽车蓄电池、汽车交流发电机、电压调节器和电源系统电路。我们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这部分内容划分为两个教学模块。模块一:对汽车蓄电池和汽车交流发电机进行边讲解理论边进行实际操作的授课方法,并且教师对实物(总成)进行实际操作演示,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及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模块二:带学生到汽车整车实训室进行实车讲解,并且教师对应着电路图进行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了解了在汽车整车各零部件的安装位置,读懂电路图,并掌握以电路图结合实车进行检测与故障分析。

4理实一体化教学资源的运用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是一门与实际工作岗位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脱离了工作实际,学生就会难以理解知识,无法形成技能,进而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源是《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中,笔者建议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合理运用教学资源。

4.1组建专门化教室

专门化教室是将教室与实训场地融为一体、使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场所,能够让学生感受情境教学的氛围,在课题(或案例)教学中学习技能,获得能力。所以,专门化教室必须具备充分的教学条件,如:包括黑(白)板和多媒体教学设备,有足够的实验或实训操作工位和实物(总成)等。

4.2充分利用现有实物(总成)

比如,在汽车电气实训室利用已有的继电器、点火开关总成、发电机总成、起动机总成等教学实物,可以进行整体外观认识、正确拆卸、拆卸后的检测(检修)项目、正确的装复等内容,还可以结合电路图或原理图分析其工作原理。

4.3利用计算机仿真动画进行辅助教学

应用于课堂教学,使理论教学直观化。此外,根据教学的要求,还可组织学生到汽车整车实训室进行现场教学。通过组织学生到汽车整车实训室进行现场教学,使学生认识在汽车整车上零部件的安装位置及其连接关系,增强了感性认识,并且根据我们教师所提供的电路图进行实际动手测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特别是增强学生对实物(总成)工作原理、理解电路图的能力,对“电”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等方面知识的理解大有帮助。

5结束语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要充分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汽修人才职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宗旨,从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实训场所、评价机制各个环节入手,按照一体化的要求进行设计与教学,这样才能培养出企业满意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军.就业为导向的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5(10).

电气实训个人总结篇2

关键词:中职建筑设备安装专业;培优集训;教学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2?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7-0190-02

随着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影响力逐渐扩大,人们对近几年实行的“以赛促教、全面培优”的赛前培优班的学生表示高度的认可。因此,在结合我校其他项目培优班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分析建筑设备安装与调控(给排水)赛项的各项考核指标,结合我校建筑设备安装专业多年来的教学成果,探索提出“建筑设备安装与调控(给排水)”赛项培优班的教学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及领导机构

一个赛项是否取得好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规范化的制定方案和落实具体实施工作。我校在组织上首先确定指导思想,具体领导机构由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领导培优班全面开展工作,土木科科长作为副组长负责培优班、集训队各项工作安排与协调,抽调具有实际工作经验和多年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成员负责技能培训指导,启用心理教师负责学生心理辅导等工作,安排体育教师负责学生的体能训练工作,做到全方位、立体式地培训学生成为技术过硬、素质优秀的高技能型人才。

二、培训方案

1.资格审核。动员在校建筑相关专业学生报名参加培训班。结合专业课教师、班主任对学生的平时表现,对学生进行资格审核,择优选择具有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谦虚、谨慎、细心、活泼,严于律己、善于观察、服从指挥的学生。

2.第一阶段基本知识及绘图培优。此阶段主要培训学生以建筑设备安装与调控(给排水)技能比赛对建筑给排水和电气控制施工图的考核要求进行制定,先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培训,再对建筑给排水和控制电气施工图识读和绘制进行培训,实施时段为周一至周五下午第七、第八节课以及晚上,时间约四周。(1)给排水基本知识及识图训练。培训内容: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基础知识培训。建筑给排水平面图、系统图、大样图的识图与绘制,建筑水电材料工程量表和材料清单编制基础。考核方式:根据平面图结合提供的给排水设备,利用绘图工具快速、正确绘制建筑给排水施工图。(2)电气基本知识及识图训练。培训内容:建筑电气工程基础知识培训。建筑电气平面图、原理图的识图与绘制。考核方式:根据平面图结合提供的电气设备,利用绘图工具快速、正确绘制建筑电气施工图。(3)阶段考核。综合考核前四周所学知识点,重点测试学生给水排水、建筑电气识图能力,遴选出10~20人进入下一阶段培训。考试要求:试卷答题,独立完成图纸绘制。

3.第二阶段水电基本操作培优。此阶段主要培训学生对建筑给排水和电气控制施工考核要求进行制定,先对学生进行“管工”实操训练,再对学生进行“电工”基本操作训练,实施时段为周一至周五下午第七、第八节课以及晚上,时间约五周。(1)各种管材的加工与连接训练。培训内容:不锈钢复合管、镀锌钢管、PPR管、UPVC管下料、切割和连接。管材的螺纹连接、法兰连接、沟槽连接、卡压连接、热熔连接、粘结。考核方式:利用学校现有工具和设备完成管道的下料、切割和连接。(2)管道配件、附件的安装以及施工验收训练。培训内容:水泵、压力变送器、水表、信号蝶阀、湿式报警阀、水流指示器、闭式喷头、末端试水装置、水龙头、淋浴器、洗脸盆等水暖器材。管道水压试验、水冲洗、排水管道的通水试验、通球试验。考核方式:利用学校现有工具和设备完成简单器件的安装和连接,管道试验。(3)电气安装与接线训练。培训内容:信号蝶阀、压力开关、水流指示器、压力变送器、水表、液位传感器到控制箱端子排之间的连接;水泵到控制箱端子排的连接。考核方式:利用学校现有工具和设备完成简单自动喷淋系统安装和连接。(4)阶段考核。综合考核学生前五周所学知识点,以手动启动生活给水系统和喷淋系统为重点。考核完毕后,结合心理测试、体能测试、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培优小组老师指定学生两两组合,力求达到一名水工和一名电工相配对。

4.第三阶段自动化操作培优。此阶段主要培训学生以建筑设备安装与调控(给排水)技能比赛对自动化仪器设置、调试考核要求进行制定,对学生进行PLC、变频器和接触器等器件的安装和连接,实施时段为周一至周五下午第七、第八节课以及晚上,时间约二周。(1)系统控制与调试训练。培训内容:电气控制柜PLC、变频器、接触器等器件的安装和连接,变频控制程序设计与调试,抄表计费程序设计与调试,喷淋灭火控制程序设计与调试,给排水监控程序设计与调试,组态监控系统设计与调试。考核方式:利用学校现有工具和设备完成简单自动化控制程序设计以及组态设计。(2)阶段考核。综合考核学生手动仪器控制和自动化设计、调试技能,以PLC自动启动生活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重点。

5.培优强化集训阶段。此阶段主要培训学生以建筑设备安装与调控(给排水)技能比赛要求对前述考核过关学生两两配对进行综合集训,实施时段为周一至周五下午第七、第八节课以及晚上,时间约一个月。阶段考核: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测验,根据实际情况可调整配对。重点考核绘图准确性,材料表编制,水电系统安装快速,手动启动顺利,自动化程序编写快速,纠错查错准确,文明施工程序,队员配合默契程度,以及体能和心理素质。

6.体能训练及文明施工要求。以上训练计划需适当安排体能训练,如长跑训练体能,铃训练上肢力量,由专业体育老师具体制定体能计划。培训全过程贯穿安全文明施工重要性,训练过程做到佩戴安全帽、手套,材料、工具摆放,工作区卫生清洁,废料处理得当。

三、所需要设备设施条件

第一阶段需要40~60人多媒体教室一间,第二、三阶段需要10~20人建筑设备安装实训室,需要THPWSD-1型给排水设备安装与控制实训装置4套、PC电脑4台、配套管材、线材、电气元器件一批。

四、总结

全国技能大赛培优方案的制定是一个系统教学任务,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校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大赛呈现越来越强的竞争态势。上述是我校在交流总结各省队指导教师的经验基础上,积极探索实践的培训方法与手段,以此保证培训的连续性与整体性,努力提高培训效果。同时,指导老师亦应结合学生技能水平、态度、素质等各方面进行科学系统全面的评价,加强培优班学员的心理辅导,增强选手的抗压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10[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S].GB50015-2003.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GB50242-2002.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电气实训个人总结篇3

论文关键词:大型发电厂;运行培训;创新模式

员工培训是指一定组织为开展业务及培育人才的需要,采用各种方式对员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的管理活动,其目标是使员工不断更新知识,开拓技能,改进员工的动机、态度和行为,使企业适应新的要求,更好地胜任现职工作或担负更高级别的职务,从而促进组织效率的提高和组织目标的实现。随着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政策的不断深化推进,大量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得到广泛应用,超临界、超超临界等高参数大容量机组陆续投产,电力企业竞争日趋激烈。运行也由原分专业、分车间管理向主机集控、辅机集控甚至主辅控一体化发展。运行职工技术素质直接关系到机组甚至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而培训能够提高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能够保证企业战略的有效实施。为此,进一步加大运行培训力度,改进运行培训模式。加速培养符合当前发电要求的运行队伍成为各发电企业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当前发电企业运行培训模式的分析

当前,发电企业运行人员现状已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并正在进行各项培训工作,但从培训情况看,企业培训效果并不理想。普遍存在着培训需求分析不全面、培训计划不完善、培训方式不新颖、培训效果评估不到位、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培训的效率和质量有待提高,从根本上制约着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员工自主学习的氛围没有形成

电力企业一线员工缺乏学习压力,自恃具有行业优势,缺乏竞争意识,缺乏危机感和压力感。员工学习目的性不强、浮躁、惰性高、自我意识强,平时不能潜下心来学习,往往只是为了升岗或者应付考试而学习。同时,企业有时考试结果不会公开公布,或者考试成绩与员工晋升或奖金关系不大,这也导致培训得不到应有的效果。这一系列原因导致员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缺乏自主学习的氛围,好多时候培训成为一种被动学习,给人感觉不是一种福利行为,而是一种惩罚行为。好多一线员工被班组长压着、逼着,勉强学习敷衍了事。

2.培训的基础性、系统性、长期性不够

培训大多仅限于岗位培训,常着眼于当前,没有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联系起来。培训项目往往被动地依赖于上级下达的培训任务,只注重培训的短期效益,缺什么就补什么,随意性较大,很难促使各级领导对培训工作从思想上到组织行为上都到位。他们经常说培训很重要,但平时事务性工作很多,一忙起来就把培训放到了另一边。

3.培训监督不力,班组培训往往流于形式

通过检查发现,不同班组的培训活动记录质量参差不齐,不乏应差式的敷衍了事。班组培训员、安全员更多的培训时间是用在独自编写完成培训记录上。由于班组长岗位工作与培训工作无直接考核关系,多数班组长对培训员的工作一般只从数量或形式上进行督促,并没有把主要的培训内容和培训需求放在自己的主要工作上,造成班组培训不力甚至较长时间不开展,而说出来、写出来的活动记录或总结却像模像样,造成实际培训监督缺位。另外,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监管不力,受训员工的培训学习需要企业配合培训内容进行监督跟进,督促受训员工将培训所学内容进行实践,有效地将培训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4.培训评估方式简单

电力企业由于其特殊性,培训效果很难评估。人力资源部门为了简化工作难度,减轻工作压力,往往对企业培训效果测评采用简单方法,主要以卷面考试或培训后的小结汇报为主。培训后的实际效果评估往往被忽视,没有从受训者能力提高的角度去评估,也没有从员工绩效改善的角度去评估,更没有从公司是否受益的角度去评估。由于缺乏对培训的成本收益分析,很多人都认为培训只是浪费时间,而培训只是给企业增加成本。

二、新形势下发电企业运行培训体系的探讨

基于以上运行培训存在的不足,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参考其他先进企业的经验,尝试通过细化培训需求、制订系统培训计划、采取多样的培训方式、建立有效培训评估体系及培训激励机制、建立内外结合的培训师队伍等方面对运行培训模式进行改进,从而提高运行培训效果,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提升。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行为标准化

电力企业应转变思想,增强认识,对员工培训工作给予相应重视,在企业内部树立起对员工培训的统一意识,加大对培训的资金投入,创造良好的培训环境,从员工的责任培训着手,激发员工的学习欲望和热情,引导员工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学习,改变员工被动参与培训的心理状态。企业员工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还需要电力企业把培训工作纳入具体的管理行进程中,实现培训工作的制度化。具体表现为:没有接受岗前培训的员工不能上岗,岗前培训员工不合格的员工不能上岗,要接受再培训等。

2.培训内容合理化

电力企业要使员工培训有针对性,有实效性,就要与本企业的发展战略相适应,就要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利于把员工在培训中学到的技能发挥出来,在工作中去运用它,更好地为工作服务。可以说,员工培训的内容应当是立足于电力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的,同时还应与员工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培训过程中,应当注意与时俱进,更新培训的内容,引进新颖的成果,从而不断更新扩充员工的知识面,跟稳行业发展步伐,胜任变化的岗位技术要求。最后,完善培训的评价机制。

3.培训评估多样化

有效的培训评估体系是对培训的需求进行分析评估,对培训实施过程中的场地、人员、教材、教师、方法等的评估和培训结束后组织者对培训过程中呈现的问题及效果的评估。培训的评估体系关乎培训的效果,应进行严格的考核和评估,使员工培训避免有走过场之嫌,而对培训内容本身的可实践性、对员工作工作绩效的影响程度进行全面的评价,也能为以后的培训取得更好的效果奠定基础。电力企业可以在设计薪酬结构时将员工岗位技能的提升与其经济效益直接挂钩,把岗位技能工资作为员工薪酬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员工的日常考核中,培训情况也要占一定比例。例如对累计多少次培训不达标不予晋升等形成制度性的规定,将培训与员工年终“先进员工”评选联系起来。

三、具体实施方案

从培训人员新、设备新的特点实际出发,制定了培训方针:以考促学、以赛促学、榜样引路、奖惩分明。把责任培训、安全培训和技术培训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侧重实际操作能力和经验的培养,分系统、分单元、分专业开展培训和考试工作。

1.仿真机考试模块化

仿真机提高运行人员仿真机学习的实用性、时间的灵活性、操作的规范性,进一步提高上岗标准,使每个运行员工都能实实在在掌握百万机组启动/停机、事故处理等各重要阶段的操作思路和步骤。仿真机考试采取模块型仿真机考试确认管理办法,把机组启停和升高处理分为多个模块,由运行经验丰富的人员把仿真机调试好,确保仿真机的实用性。所有运行值班员都必须通过本仿真机考试所有模块,并建立完善的仿真机档案,提岗考试一票否决。

2.电气培训专业化

为进一步提高运行部电气专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技能水平,从根本上遏制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多次整理修订电气一次系统图、电气典型操作票,增加现场操作卡和在重要设备悬挂安全警示牌;安排经验丰富的电气专业人员利用各运行值学习班、白班班后会时间加强对全体具有电气操作资格人员电气专业知识培训、电气运行操作风险控制分析、电气误操作事故学习与分析、电气各项管理制度及措施的学习落实等方面的培训指导;电气专工到现场跟踪检查、考试等多种手段进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3.技能培训多样化

分汽轮机、锅炉、电气、化学、辅控等五个专业,采用集中授课,成立精密巡视小组,不定时邀请专家、现场经验丰富的老师父或专业技术扎实的部分年轻员工分专业分单元、从室内到室外给新员工言传身教,把设备详细资料、技术、技能有效传给新人员,把电厂典型的事故进行分析,把现场可能碰到的安全隐患都讲清楚。同时,积极组织现场设备确认比赛、默画系统图比赛,使运行人员更快熟悉机组的设备系统,为机组安全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4.专业书、图纸规范化

规划运行技术资料库,把各种资料充实到运行技术资料库中,并随时更新,分专业、分系统,从设备原理、结构、控制方面进行整理,实现内部网站共享;编写机组调试、分步试转、整体启动、168试运、机组运行等环节的运行操作经验总结,并装订成册,编写全厂生产专业性书籍(技术问答、培训教材、逻辑小册等),为运行人员的持续学习提供一整套规范的资料。

5.新员工入厂教育严格化

严格执行新员工入厂教育的各项程序,开展增强责任心教育,组织参加拓展训练,锻炼大家吃苦耐劳与团队协作的精神;组织入厂安全三级教育,参加电厂组织的急救培训;全方位、多方面进行安全技能培训和技术技能培训。

6.生产准备超前化

调试促培训,利用新机组调试机会,锻炼一班人。超前对新机组的生产调试进行了准备,各专业组织运行人员集中讲课、现场培训讨论、到设备厂家培训等培训方式,做到超前介入,超前准备。

7.交流学习制度化

注重值际之间的技术交流,扬长避短,并逐步形成典型、规范。同时,也要注重加强与兄弟电厂之间的技术交流往来,利用机组大修的机会到先进电厂学习调研,学习新技术和运行管理不一样的经验为我厂所用。

8.操作典型化

不断总结经验,形成典型操作卡、典型事故处理卡、典型故障树、现场设备操作卡、典型工作票等等,使人员操作规范化、程序化,最大程度地减少误操作的发生。

四、结束语

电气实训个人总结篇4

    1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技术不断创新

    目前我国的电气自动化工程经历着技术不断创新的发展过程,在不断开放的环境中,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各大企业也不断致力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追求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这样,各大企业在优胜劣汰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技术也就得到不断的创新。

    2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不断的统一化

    实行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统一化能给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变化。它能促进电气自动化产品的周期性,维修和养护各个步骤的统一化。而且,实行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统一化能够从客户的需求出发,也就能把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独立出来。

    3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不断的标准化

    随着我国的电气自动化工程经历着技术不断创新的发展过程,在不断开放的环境中,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接口也就不断的标准化。能够使各个企业的软硬件交换数据,确保各个企业之间能够将信息交流更方便,真正能将通讯产生的困难解决了。

    4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不断的安全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提高。我国作为工业为主导的社会,只有大力发展工业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纵观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之路,电气自动化工程在其中有相当大的作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更加安全化,朝着安全规范的趋势发展。分析国内市场的发展趋势,也逐步将其危险性降到最低程度。

    5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不断的专业化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安装和设计时,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逐渐增多。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其操作人员的维修技术不断的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不断的专业化。加之越来越多的培训,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工作技术人员更加注意培训的重要性。通过培训,工作技术人员排除故障和维修的技术得到提高。

    二、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建设与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关键领域,随着科技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建设与发展是十分重要的。通过以上分析,提出了以下几项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建设与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1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建设要数字化

    目前,各个系统工程要想得到长足发展,都与数字化相联系。所以,数字化是今后各大工程系统发展的趋势。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建设数字化可以使信息整体作为目标,将信息整体的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逐渐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建设数字化。这样,人们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会查到信息数据。

    2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建设要创新使用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建设大量的创新使用可以使电气自动化的成本降低,材料得到节省。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创新使用可以使电气设备的智能化飞速发展起来,这样可以使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建设有个长远的发展。并且,这个系统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设计过程中更加突显其目的性,创新性,实现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建设跨越式的发展。

    3加强电气自动化企业之间的协作

    各个企业最好一起建立厂区,车间,生产。一同学习,一起分享学习的经验。各个企业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各个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能力需求确定学校和培训的方案,培养出不同的需求的人才。各个企业不能总用一种培训方式,要根据不同的需求,不同的时间段确定电气自动化的人才培训方案。各个岗位群体进行科学研究,总结这些岗位培训的经验和技术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的总结教学经验,重点研究实践能力,对学习内容进行优化处理,让学员更好的参加社会实践。

    三、结束语

电气实训个人总结篇5

(陕西科技大学国家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陕西西安710021)

摘要:中职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存在学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差异大、所培训的电气应用专业知识更新快、专业应用覆盖面广,而培训时间有限的难题。通过对培训教学方法的改进和优化,达到了培训学员在职业教育理念、专业理论知识、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专业技能等方面全面提升的目的。

关键词 :中职;专业骨干教师;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国家级培训;教学方法优化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 2014) 02-0056-03

近年来,由于中职学校不断扩招,许多中职学校教师紧缺,尤其是中青年专业骨干教师非常匮乏,多数青年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缺少实践经验。一名合格的中职教师,不仅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还须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及出色的教学能力(包含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方面的能力)。

教育部、财政部于2007年出台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提出培养一支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又有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陕西科技大学国家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精心设计培训课程,有针对性地安排专业技能训练,不断提高培训教学的管理水平,使受训的专业骨干教师在学习期间不仅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态、新知识、新技术,而且有机会思考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梳理自己的专业知识,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的培养,开阔理论视野,提高实践能力,从而达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培训基地的专业培训教师,针对遇到的培训问题和困难,根据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经验,对中职电气技术应用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进和优化,对教学模式进行了若干改革,以提升培训基地的培训质量。中职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培训任务重、时间紧《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提出的骨干教师培训目标是为中职学校造就一大批理论水平高、实践教学能力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骨干示范作用的“双师型”优秀教师和一批高水平的职业教育专家。具体的培训目标是:“经过培训,参训教师的教学能力进一步增强,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了解课程和教学改革方向,掌握相关专业教学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具备初步的课程开发能力:专业水平进一步提高,比较熟练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关键技能:经过国家级培训的教师要在原有基础上获得高一级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实践经验进一步丰富,了解现代企业生产状况、技术水平、用人需求信息,熟悉生产工艺流程和岗位操作规范,加深对学校教学和企业实际联系的理解”。这样高标准的要求,要让参训教师在短短100天的培训中完成,培训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

参加培训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差异大参加培训的教师来自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和不同实力的学校,他们所采用教学方式和所具有的教学水平有所不同,每位参训教师的培训要求和预期目标不尽相同。参训教师在学历结构上分布于多个层次,有专科、本科、硕士和硕士研究生(近3期参训学员的学历分布为:硕士和硕士生占5.1%.本科生占66.5%.专科生占38.4%,以本科生为主),学员的职称(高级职称11.7%,中级职称69.6%,初级职称18.7%,以中级职称为主)和年龄(20—30岁学员占16.5%,30—40岁学员占38.4% ,40—50岁学员占45.1%,以中年教师为主)差别很大。参训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不同,专业实践能力层次不同。由于所在工作单位对参训学员的科研要求不同,参训教师的科研开发能力也呈现出较大差异。此外,还有一些从事专业教育不到5年甚至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和现代教学理念的跟踪能力。总之,较大的个体差异,给培训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直接影响培训效果。

电气应用专业的特点增加了培训工作的难度电气技术应用是一个强弱电结合的专业。该专业不仅具有比较深厚的理论基础,更具有专业应用领域广阔、基础理论覆盖面广且理论知识更新快、新技术和新方法层出不穷、实践性操作性强等特点。要在100天内将知识层次不同、实践能力不同、基础差异较大,尤其是从事专业教学方向各异的参训教师,培训成为具备初步的课程开发能力和专业水平的专家.采用传统的培训方式难度很大。

培训缺乏统一的培训体系和成熟的培训模式由于我国中职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对中职教师培训方法和培训模式的研究相对孤立和分散,没有形成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调研和分析,研究也不够深入。因此,目前我国的中职教师培训缺乏统一的培训体系,尚没有形成成熟的培训模式,甚至没有可供借鉴的教学和培训模式和经验范例。这使得陕西科技大学国家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的电气应用专业只能在摸索中不断探索各种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的改进与优化

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克服以上困难,高标准地完成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任务,电气技术应用专业教师在培训工作中挖掘基地优势,围绕职业教育规律开发自身特色,有针对性地探索培训方法和培训模式。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培训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和改进。

根据课程内在联系的课程内容交叉编排方式我们在深入分析和研究了大多数培训基地所采用的“前半程集中理论培训,后半程集中实践培训”方式的基础上,认识到这种教学方式有可能造成偏重理论教学与偏重实践教学的不同教师群体。在集中式学习和集中式实践过程中,产生厌倦或者不自信的心理,从而难以达到满意的培训效果。在课程编排上,除了占教学比重1/8的“职业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教学在培训开始阶段单独进行外,专业理论教学、新技术讲座、综合实验及技能训练、企业实践等模块的各个环节,根据其内在联系安排在一起交叉进行。如技能训练环节中的“PLC水温控制系统的调试”单元和专业课程“电气控制与PLC”、“工业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中的PID控制算法单元以及技术讲座“控制系统的MATLAB仿真”结合在一起交叉进行。

培训课程设置“点面结合”电气技术应用专业骨干教师培训有两个特点:一是参训教师作为骨干教师要求业务能力强,所带专业课程多,知识面要求广:二是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应用领域覆盖面广,参训教师来自全国,地域覆盖面广。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实践课程多,技能要求高。为此,培训基地在课程设置上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课程的覆盖面广,以项目方式开设“电气控制及PLC”、“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工业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等课程,覆盖了电气技术领域的主要方向。课程内容不仅帮助学员梳理主要专业知识,而且重点介绍专业发展方向和电气领域的新技术,保证电气理论知识体系的完备性和全新性,突出培养参训教师的专业能力,而对专业技能不求面面俱到。针对如电气控制及PLC课程中以液位恒压控制系统、工业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中以水温控制系统等教学项目,以模块教学方式实现专业理论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并在电气电子综合实验与技能训练环节通过学员对这些项目的参与实践过程,提升学员的理论水平、实际技能和科研能力。

采用“系统前馈+反馈”教学模式为了提高参训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与科研能力,达到参训教师的不同培训预期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自动控制理论中的“系统前馈+反馈”方法,以参训教师接受知识的效果为控制目标。开课前对参训教师进行摸底调研座谈,了解参训教师的基本情况与对本次培训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主体按照教学计划进行的基础上,在授课过程中及时了解参训教师的反馈信息,对培训课程内容进行微调。预留20%左右的机动课时,在培训任务完成后根据教学和项目实施效果,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为学员补课,对不同层次的学员安排不同的教师以“导师制”来完成辅导。特别优秀且对某一方向有浓厚兴趣的学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导师的科研团队,进一步参与科研过程。

实验、技能训练分层次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在电气与电子制作方面,对中职教师的实验设置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参训教师的实验课程开发和动手能力,培训基地根据参训教师的能力差异,制定了不同层次实训题目。如基础层次的“555声光报警电路制作”、提高层次的“51单片机交通灯控制系统制作”、高层次的“PLC水温控制系统的调试”等实训项目是对电工学、单片机原理、电气控制及PLC、工业自动化仪表、过程控制等多门课程知识的不同层次的综合训练和知识的融会贯通。

企业实习全面选择,实践形式多样为了达到教育部要求,让参训教师能掌握专业领域的新技术和关键技能,了解现代企业生产状况、技术水平、用人需求的信息.培训基地对企业实践阶段的企业实习单位进行了全面筛选,以充分体现全面的企业实习。所选择的企业不仅地域分布广,从陕西西安、宝鸡到河南许昌:专业覆盖也广,有许继集团有限公司这样的我国电力装备行业大型骨干和龙头企业,也有陕西群力电工电器这样的弱电设备的陕西省内知名企业:还有多层次的企业实习,有拥有国内最先进智能电气技术的西安交通大学电气自动化研究所,也有宝鸡啤酒厂的传统工业流水线:更有不同角度的企业实践,能在西电电力电容器分厂看到一个具体、完整的电气元件生产过程,也能够在西安软件园感受到西安乃至整个中国西部软件行业的整体发展的脚步。在实习过程中,为了克服参观过程容易出现的“走马观花”和“蜻蜓点水”现象,做好实习前的充分准备和规划,将培训基地实习过程分为5个环节:实习前进行企业和产品相关专业知识的准备(由培训中心专业教师以教学方式实现)——生产过程参观实习——专题技术讲座(企业技术专家承担)——交流座谈(与企业技术人员)——专业走访(走访企业管理人员),通过以上环节达到实习效果的优化。

加强教育理念,增加教学实践能力为了使参训教师增强教学能力,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了解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方向,掌握本专业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培训基地在培训过程中融入新的教学思路、现代教学理念,结合培训基地的现代教学(实训)设备,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提高参训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增加教学实践环节,安排参训教师到陕西省内顶级职业技术学校——陕西省电子工业学校参观学习。参观该校的理实一体教学基地,观摩该校的陕西省“省级教学名师”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并就理实一体化教学和项目教学法等开展专题座谈会。会上参训教师和“省级教学名师”积极发言,交流互动。在学期结束考核中不仅要求参训教师撰写专业学习论文,还加入了“参训教师说课”和“教学演示”环节,展示参训教师的受训效果。

陕西科技大学在中职电气技术应用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过程中,通过教学方法改进和优化,使得来自全国各地的中职专业骨干教师经过一期的学习和训练,在职业教育理念、专业理论知识、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专业技能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达到了培训目标。

电气实训个人总结篇6

面对中国电气产销大国的现实,电气市场也不断壮大,同时对电气技工的需求、要求不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提到了更高的层次。如何培养更多更好的电气技工,越发成为摆在中职电气专业教学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此,笔者就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进中职电气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谈几点看法。

在传统电气教学中,通常是以理论学习为中心,以学分考试为目标,先由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理论,理论考试通过后再由学校交给维修师傅带去实习。从长期的教学效果看,这一教学模式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职电气技工学校的学生文化知识基础较差,学习缺乏空间想象力,对于抽象的理论学习,大都感到困难,无从掌握。传统教学模式虽然加强了直观教学,但对电气零件的空间形体、零件之间的位置关系、装配关系及传动关系、工作原理难以形成完整的认识。学习时,全靠死记硬背、最后总是似懂非懂,很难变成自己固有的知识。在教学中,三门专业技术理论课的教学安排时间跨度大,如同一个电气部件总成(如传动系中的主减速器总成)的构造、修理工艺、故障排除的教学时间为两个或三个学期,学生对某一部件结构的认识是断续、分散的,整体认识不清楚、理解不透彻,常常顾此失彼,学习难以深入,理论和时间难以有机统计起来,很难把理论与实际融汇到一起,因而最终学生尽管也可能可以通过考试,但真要到实际中去工作,处理问题的能力往往不尽人意。

职业技能的培养的根本着眼点是服务市场需求。因此,在中职电气课程教学上,首先要研究市场需求的趋势、特点,加强与电气企业的联系沟通,随时掌握电气市场的发展动态。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要为他们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做到人尽其用,学有所用,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教学,不至于盲目培训。在科目的设置与教学的方向上,要以电气企业最需要的人才为依据,如能做到与企业签订人才输送协议为最佳。现代社会,电气新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新的知识在不断涌现,而我们现有的中职电气专业课程却仍是原有的版本,有许多新技术应用无法体现,尽管有些东西可以由教师在讲义中进行补充,但并不完善。如果学生毕业后,参加市级工作,就会遇到新技术问题方面的故障将无从下手,难以解决实际问题,不仅影响电气维修企业信兴誉,而且也影响车主的方便,甚至还可能让学生失去就业的机会。因而,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对中职电气专业课程要组织力量,创新课程内容,根据技术进步的变化状况不断编写出新的适应市场需要的教学理论课程与实习课程,以满足教学的需要,让职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跟上时代的脚步,适应市场竞争的实用型人才。

传统的教学方式明显落后于市场的要求,现在,有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正在各类职校中推行和应用。这就是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结合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实战技能。该教学模式就是把电气专业课程分解,每个模块又按系统结构分成几个子模块,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程度合理设计操作任务,让学生边学理论边实践操作,按教师分配的任务来完成要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习技能。这样,即可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可使专业技能培训与理论学习相对应,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理性与感性的同步认识;使学生有较多机会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反复对照、理解;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反复交叉,内容不断更新,学生有新鲜感,理论指导下的技能训练,能使学生感觉学到了实在的本领,增强自信心,促进技能的早日形成。

目前,我们大多数中职电气专业的教学是在课堂上讲理论,考完理论再到车间去实习,没有既上理论课又可以同时实行现场操作的场地。而要让学生们加深理论的学习和提高操作技能,必须按一体化要求来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在集训基地建设上要按教学与操作的要求来建设。目前,有两种可供选择的模式,一是如果学校条件许可,可以自办电气工厂,做到校厂合一,这样完整的电气设备加上现成的电气车辆,对教学是很有帮助的。二是没有办厂条件的学校,可以与一些规模较大、设备较先进与齐备的电气企业搞联合,一方面为学校培训了学生,另一方面也为企业提供了劳动力。通过课程集训基地的搭建,为教师授课,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电气实训个人总结篇7

[关键词]SPOC;O2O;教学模式;设计;实践

一、引言

2020年5月26日线上听取了北京职业教育工作推进会,其中《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强调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支持学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教学效果,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在强化实践的同时,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发智慧课堂,促进学生自主、泛在、个性化学习。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运用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推进高效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成为当前教科研工作的热点。基于SPOC与翻转课堂的理念,以“液压与气动技能训练二课”为例开展O2O混合教学模式设计创新与实践,推进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构建新型高效课堂。

二、在“液压与气动技能训练二课”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对基于SPOC与翻转课堂的O2O教学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技能训练二课”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确保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的可实施性。

(一)教学背景分析

“液压与气动技能训练二课”是将理论知识的应用、实践技能操作和职业素养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选拔优秀学生代表学校参加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比赛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做人才储备。二课是利用7、8节课余时间进行技能训练,以往教学教师会准备PPT和相关知识点的视频先给学生讲,再进行实践技能训练。往往学生在上完6节课后会感觉疲倦,精力状态较差,接着继续听课对知识的内化大打折扣,同时实践技能训练的时间不充分。二课学生主要来自二、三年级,学生理论功底薄弱,有不同年级的跨度,掌握知识层次与学习层次不同。液压和气动的元件结构比较复杂,同时元件的原理抽象,单从原理图入手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接受,在没有理解原理的情况下,液压与气动回路运行实践操作不易掌握,教学效果较差。教学模式的与时俱进,为提升学生学习知识的效率及实践技能操作水平提供了很大的助力。

(二)教学模式分析

2020年上半学期通过京铁电校微学习与自主测评平台开展了线上“液压与气动技能训练二课”空中课堂教学,线上教学模式得到学生普遍认可,但实践技能操作脱节。没有线下实践技能操作的二课,线上知识不能有效地内化,因此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相比于线上教学,线下实践技能操作和师生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则更有助于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内化。假如将理论知识学习的内容放在线下课堂进行,那么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的时间和机会都将相应减少,同时技能训练的时间也相应减少,显然难以实现对传统教学的创新与教学成效的提升。在基于SPOC与翻转课堂的理念中,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是指小规模有限制条件的在线课程,其中Small是指学生规模数量相对小,相比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是指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例如智慧职教平台、中国大学MOOC(慕课)等知名平台,而SPOC的规模一般在几十人到几百人之间。Private是指线上课程对学生加入有条件限制,加入者要达到课程要求才能加入SPOC的课程。OnlineCourse是指在线课程,即通常所说的网络课程。翻转课堂与O2O教学都充分发挥了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教学优势,突破学习时空的限制,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翻转课堂中的线上学习、线下内化的教学理念为O2O教学开展提供了理念指导,而O2O线上线下随时都可以进行知识传递与知识内化的教学思想是对翻转课堂理念的进一步扩充。

(三)可实施性分析

首先该二课班有限制性入班要求和学生的数量,要测试合格后才能入选,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3+2)和电气技术应用专业(3+2)学生为主,该班限额招收20人左右。从以往教学经验来看,学生学习更容易接受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而且学生具有动手能力强等特点。以液压与气动系统装调与维护项目的一体化教学,把知识化内容放在线上,线下课堂着重实践技能训练,线上理论知识与线下技能训练相结合,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强化实践能力教学,促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在做中学,在做中教,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将线上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机融合、优势互补,把线上学习资源与课堂的技能训练结合起来,为此,以“液压与气动技能训练二课”为例设计实践基于SPOC与翻转课堂理念的O2O混合教学模式。

三、翻转课堂理念的O2O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

(一)准备阶段

本课程授课对象从二、三年级报名的学生中选拔,课前所有学生均需注册京铁电校微学习与自主测评平台账号,并加入“液压与气动技能训练二课”QQ群或微信群。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知识和技能操作的水平情况,分成不同小组,考虑到优势互补的原则,每个小组5~6人,同时每个小组在每一时段的学习任务不同,充分发挥学生团结协作、教师积极引导的作用。合理使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基于京铁电校微学习与自主测评平台,利用智慧职教平台的相关课程资源转换成微课形式的教学内容,仿真软件、动画演示软件内容、难度适宜的练习题等内容根据任务不同分别发布到京铁电校微学习与自主测评平台。以THPHDW-1型液压气压传动综合实训系统台、气动实训室YL-102型气电实训综合台等实训设备为线下课堂技能训练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教学阶段

1.课前阶段在线上学习时,学生登录京铁电校微学习与自主测评平台,查看学习任务单(例如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换向回路)。通过观看教师提供的液压系统元件的微视频、动画演示内容,模拟液压与气动仿真教学软件———液压系统,如图1所示,学生结合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换向回路微视频及其他学习资源,尝试分析回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开展自主学习与探索。在线上学生可以访问“课程答疑”讨论学习任务的内容,教师进行答疑解惑,学生在讨论和聆听教师或同学的建议过程中也可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与总结。如果遇到个别疑问线上无法解决时,做好笔记,在线下听老师辅导。借助京铁微学习平台的测试系统,完成本次任务的习题测验。线下实践技能训练时,就本节课学习任务内容开展练习,进行理论知识内化以及技能的提升。首先是回顾课前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换向回路的知识点,用时大约8~10分钟。对课前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在讲解过程中,如果学生还有其他个别知识点有疑虑或不清楚,教师统一回答,其他同学聆听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课前知识达成共识后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技能训练,先用大约10~15分钟,在安全的前提下让学生尝试去练习。教师不答疑解惑,加强巡视同时先不指导学生,观察学生操作的过程。时间到后把学生再集中后统一解决初次练习过程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分享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实践操作技能也相应提升。然后是技能的巩固,给大约30~35分钟时间继续技能的巩固练习。最后各小组成果汇报。学生利用手机将汇报信息上传到京铁电校微学习与自主测评平台,教师把汇总的信息投影在大屏幕上,通过分析成果汇报,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互通有无,教师参与补充完善,同时为各小组的汇报成果打分。3.课后阶段学生登录京铁电校微学习与自主测评平台,对自己没有理解的知识点可以利用课前的学习视频再次观看,促进知识点的内化。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掌握情况,选择难度较高的拓展性知识学习,例如三位四通换向阀中位的不同机能功能。学生在线下学习时,可以通过“液压与气动技能训练二课”QQ群或微信群互动学习,就课堂中因时间限制没有深入展开的话题,继续讨论探究。

(三)评价阶段

课程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加总结性评价,其中过程性评价均包括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其中每个阶段过程性评价占10%,总结性评价占30%。在每个任务学习结束后要进行线上评价,教师借助京铁电校微学习与自主测评平台对学生的各项学习打分,使学生及时有效地得到反馈,通过学生成绩分析对课堂教学提出改进意见。线下评价是小组汇报结束后教师进行评价,小组长评价。总结性评价则是在本学期的期末,教师以赛题的形式对所有学生进行线上与线下综合考核。学期末总成绩由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结果确定。并把成绩反馈给学生,使学生对本学期学习过程有总的了解,教师可为调整下学期的教学做参考。

四、结语

电气实训个人总结篇8

论文摘要:电气试验在电力系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有必要在电力技术人才培养中实施电气试验实训。介绍了电气试验实训室的建设以及按照电力企业标准化作业流程组织教学的实践,实现学院与企业岗位的有效对接,确保了学生入职后能尽快进入角色。

电气试验在电力系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电力系统运行着众多的电力设备,而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是保证安全可靠发供电的前提。电气试验人员在保证电力设备安全运行方面担负着重要责任,电力企业对电气试验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而电气试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依靠传统的以理论讲授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达不到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的目的,导致学生入职后不能尽快进入角色,因此,有必要在电力技术人才培养中实施电气试验实训。电气试验实训是立足于电气试验实训室建设,按照电力企业电气试验的标准化作业流程来组织教学的,学生有动手操作的条件,且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职业性,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难题。

一、电气试验实训室的建设

1.电气试验实训室的基建

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于2008年7月被教育部和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共批准了6个示范建设专业和48个实验实训室(区)建设项目。电气试验实训室建设项目正是其中之一,将以高压实验室为基础进行扩建。

学院原有的高压实验室是为满足“高电压技术”课程教学需要而设立的,教学仪器设备少,仅能开展几个常规的高压试验项目和气体放电的验证性实验,因场地和课时有限,基本上都由教师演示给学生看,学生动手机会少且与生产实际脱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建设好电气试验实训室,秉承学院“服务川电、面向全国、走向市场、科学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和“植根电力,与光明同行”的办学理念,按照“资源优化、实践为主、工学结合”的思路,加强与行业内电力企业的合作,组织教师进行调研,与来自四川省电力公司等企业专家讨论,共同制订建设方案。

考虑到变电检修实训场地和一次设备以及投资费用、教学安全等因素,实训室的基建以试验仪器设备购置为主,能基本实现电力设备预防性项目试验方法、原理和结果分析判断等实训功能,满足“实践教学、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资格认证、生产技术服务及承办技能比武”的要求,确保每一位学生有足够的训练时间和操作次数,达到真正掌握各项试验技能的目的,并体现出建设的先进性、生产性、综合性、开放性和示范性。

项目建设方案获得批准后,学院按照要求有条不紊地进行了设备招标采购、合同签订、到货验收、配套设施建设等各项工作,确保了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

2.电气试验实训项目的开发

电气试验实训项目的开发是实训室建设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关系着项目的建设成效。

实训项目的开发既要满足专业教学标准的要求,为校内生产性实训提供良好条件,践行“工学结合,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又要服务于企业、社会的培训功能需求,可以对电力企业生产岗位人员进行岗位技能训练,实现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培养电力行业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和供电企业专家一起共同开发了55个实训项目。在设备采购合同签订后,编写了《电气试验实训指导书》。这本指导书是参照企业电气试验工作的标准化作业流程,在按照教学规律提炼加工后,以教学模块形式展现,共有55个具体试验项目的实训指导书。考核标准采用的是《四川省电力公司电气试验岗位技能考核标准》,实现学院与企业岗位的有效对接。这些教学资料的准备一方面能满足“电机设备运行与检修”、“电气设备检修”、“高电压技术”和“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等专业课程的教学需求以及电气试验实训环节的教学需求,培养在校生具有电气试验的基本能力,为今后从事变电运行、变电检修和电气试验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另一方面还能有效服务社会,承担培训和技术服务等工作,服务于四川省电力公司电气试验工的技能培训,同时兼顾变电检修工的岗位资格培训、在岗学习、技能调考、职业技能鉴定、优秀技能人才选拔等需要以及四川省电力公司新进人员和电力类专业毕业生技能训练。

二、电气试验实训的教学特点

1.实训教学场地机动灵活

为模拟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以及适应电气试验实训项目增多的变化,电气试验实训突破了原有实验室的场地限制和被试设备的依赖,将变电检修实训场地及其电力设备一并作为教学设施开展电气试验实训教学。电气试验实训教学没有固定场所的限制,可根据需要随电力设备流动,只要具备试验条件就可以开展实训教学。

2.实训教学以点带面

实训项目的开展依赖于电力设备的配置。鉴于教学场地和投资有限等因素,作为被试设备的电力设备不可能包含生产性企业所有种类、规格的设备,但设备配置尽量兼顾了代表性和前瞻性。因此,电气试验实训项目的选择和开展要立足现有电力设备进行以点带面的教学,辅以教方法、教思路,注重能力培训,让学生到工作岗位后仍然不落伍。

3.实训教学情境现场化

首先是电力设备模仿变电站间隔进行布置,其次是配备了与企业班组水平一致的工器具,最后是相关的安全设施一样不少,电气试验完全可以现场化。一个合格的电气试验人员首先要具备全面的安全技术知识、良好的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安全也是第一重要的。在校学生没有从业经验,必须在一定的情境中强化他们的安全意识。

4. 实训动员

为强调电气试验工作的严肃性和安全的重要性,要在实训前对学生进行动员,将电气试验工作与医生的诊病工作进行对比,医生给人看病需要责任心、知识、技能、经验及不断改进的医疗检测仪器与手段,电气试验人员也同样需要责任心、知识、技能、经验及不断改进的试验仪器与技术。要让学生认识到,电气试验人员的工作失误可能既危及电网及电力设备的安全又危及自身及他人的生命安全,这就是悬在所有电气试验人员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教学中必须要贯彻始终。

三、电气试验实训的教学组织

电气试验实训教学过程体现了工学结合,是参照四川省电力公司标准化作业流程的要求进行的,目的是确保学生入职后能尽快进入角色。实训教学过程分为试验准备、试验、试验总结和考核这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按照实训指导书都有具体的要求,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完成必须的工作任务,教师完成对学生操作技能、工作态度等的考核。

1.试验准备

(1)准备工作安排。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一要现场勘察,掌握现场实际情况;二要做好技术准备,相关技术资料准备齐全,制订试验方案并获得批准。

(2)作业人员要求。学生(现场作业人员)的身体状况、精神状态良好;具备必要的电气知识,基本掌握本专业作业技能及《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相关知识;教师必须具备电气试验实训指导资格。

(3)仪器仪表和工具点检。学生按照指导书的要求逐项核查试验用仪器仪表和工具的名称、规格和数量。

(4)危险点分析。教师向学生详细交代试验中可能危及安全的事项:作业场地的特点,如带电、交叉作业、高空等可能带来的危险因素;工作中使用的仪器仪表、设备、工具等可能带来的危害或设备异常;操作程序颠倒、接线错误、操作方法的失误等可能带来的危害或设备异常;学生身体状况不适、思想波动、不安全行为、技术水平能力不足等可能带来的危害或设备异常;其他可能带来危害或造成设备异常的不安全因素。

(5)做好安全措施。教师向学生交代安全措施:接拆试验电源应采取的措施;使用各类工器具的措施,如梯子、电动工具等;特殊工作措施,如高空作业等;专业交叉作业措施,如检修、保护传动等;设备加压应采取的措施,被试设备设围栏、加压前注意监护并大声呼唱等;试验过程中仪器仪表移位、消除故障的措施;试验结束后,接地放电、拆除试验线和短路线的措施;对危险点、相邻带电部位所采取的措施;工作票中规定的安全措施。

(6)试验分工。教师明确每个学生所承担的试验项目,明确每一项试验项目的接线人和仪器操作人。

2.试验

(1)开工。办理工作票,在现场教师以工作许可人身份向学生交代工作票及安全措施,教师又作为工作负责人和学生共同负责检查安全措施;教师交代工作票内容及危险点;学生在工作地点设安全围栏,向外悬挂“止步,高压危险”标示牌,至少每5m一个标示牌。

(2)试验项目和操作标准。教师交代试验项目、方法、接线、安全措施注意事项、试验结果判据和责任人。试验器具应靠近被试电力设备,所有带电部分应互相隔开,面向试验人员并处于视线之内。操作者的活动范围及与带电部分的最小允许距离应满足规定要求。因试验需要断开电气设备接头时,拆前应做好标记,恢复连接后应进行检查。试验接线应清晰明了、正确无误,操作顺序应有条不紊。

(3)竣工。学生关闭试验电源、拆除试验线;清点工具、回收材料、清理工作现场,不留任何物品;教师检查现场恢复情况后,学生撤出试验现场,填写试验记录,办理工作票终结手续。

3.试验总结和考核

(1)学生应根据试验记录,对试验项目、测量数据、被试设备名称和编号、仪器仪表名称、气象条件及试验时间等进行详细记录,作为分析和判断设备状态的依据,对被试电力设备做出整体评价;记录存在问题及处理意见。

(2)教师对学生执行指导书情况进行考核,重点考查学生对安全技术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试验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训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学生只要具备了基本的安全技术知识、较为熟练的试验技能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就可以评定为“合格”等级。

四、电气试验实训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电气试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因此在实训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注重学生试验技能的培养,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试验方法,正确地使用试验仪器,能对被试电力设备进行正确的试验,还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逐步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试验中的环境条件、被试电力设备外部状况、试验中各种干扰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排除;对电力设备除了掌握其原理外,还要对其内部结构、绝缘材料、导电材料、主要部件及其在运行中的工作状况进行了解,关注容易出问题的部件及故障原因,这些故障与哪些试验参数相关,会引起哪些参数发生变化,可以通过哪些试验手段、项目检测出来。

五、结语

综上所述,要将电气试验实训办好,达到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目标,实训室必须设备设施齐备,教师要按照电力企业标准化作业流程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试验操作技能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判断被试电力设备状况的能力,并在实训中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以确保学生入职后能尽快进入角色。

参考文献

[1]陈天翔,王寅仲,海世杰.电气试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李景禄,等.高压电气设备试验与状态诊断[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7.

上一篇:销售岗位实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工业会计实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