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活动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14 08:16:05

合唱活动总结

合唱活动总结篇1

关键词:高校学生 歌咏活动 基本模式 创新实践

歌咏活动是指具有一定主题和规模的群体性歌唱活动,是音乐艺术中一种以人声演唱为主体的声乐表演艺术形式。高校学生歌咏活动是高校美育(艺术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校园生活中日益普及的经常性的文化娱乐基本形式,是一项充分展现当代大学生青春活力与精神风貌的群体性的歌唱艺术实践活动。

进入新世纪以来,各地高校进一步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部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教育部、团中央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等指示精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普遍重视和加强艺术教育工作的指导支持力度,各地高校艺术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得到了普遍加强与整体推进,尤其是大学生歌咏活动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这对于当前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 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素质,提高大学生人文艺术素养,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学生歌咏活动的基本特征与地位作用

我国高校校园歌咏活动是以青年大学生为主体的一种群众性歌咏活动,同样具有城市群众歌咏活动的基本特征。一是主题鲜明。众所周知,我国群众歌咏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因而具有鲜明的主题、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二是参与广泛。歌咏活动是一门大众化的艺术,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无论在条件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歌咏活动都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三是形式多样。歌咏活动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表演时的规模可大可小,可以是合唱也可以是齐唱、重唱、独唱,方式灵活,因地制宜。四是便于组织。歌咏活动有着群体参与的强烈愿望和精神需求,与其他艺术活动比较,具有投入少、见效快、易推广的特点和优势。

从高校教育的范畴而言,大学生歌咏活动属于高校的美育(艺术教育)活动,因而具有高校美育和校园文化的鲜明特色,集审美、教育、认识、娱乐、健康为一体。高校学生歌咏活动对培养广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激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养成良好的学习、工作态度,增进开拓创新精神等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如今,高校学生歌咏活动的成果与价值不仅充分体现在不断提升的各级歌咏比赛、汇演、晚会的规模和质量上,而且已经融合在校园各类歌会、展演活动中,日益吸引青年学生的热情参与,已悄然渗透在日常的学生歌咏团队训练实践和各阶段审美体验的过程里。歌咏活动还有助于培育歌咏团体团结、和谐、凝聚、统一的集体精神,有利于广大参与者陶冶情操、提升素质,丰富校园生活,增进身心健康,因此越来越广泛地受到大学生的喜爱与追捧。

大学生歌咏活动不仅适宜于高校的会堂、小剧场、多功能厅的舞台表演,还适合于校园广场、体育场馆的平台演唱,小型歌咏活动还可以在普通的阶梯教室乃至班级教室中举行。各地高校已经具备这些必需的基本设施、设备,为大学生歌咏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高校学生歌咏活动的基本模式与体系创新

高校学生歌咏活动的基本模式一般可分为“系统普及型”和“团队强化型”两大类,以此构成校园学生歌咏活动的总体框架体系。在具体艺术实践活动中,这两类模式往往以其各自的优势和特点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并驾齐驱,共同推进。

1.系统普及型模式

“系统普及型”活动模式通常是指学校举办的校园合唱节、合唱比赛、歌咏大赛和主题歌会等,这是一种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的普及、系统、指令型的传统式校园文化活动,其特点是主题性强、普及面广、参与性广和组织性强等。

在该活动模式中,学校作为总组织者,其工作重点是负责活动的总体策划和方案的组织实施。主要任务有:制定高校学生歌咏活动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活动方案,包括确定活动主题、规模范围、参与主体、时间地点、规则要求等;根据方案下达实施意见;按计划组织和完成整个汇演活动。院系作为分组织者,其工作重点是根据学校的总体计划和活动方案,动员、落实本院系各班级歌咏团队的组建和训练;组织举办本院系的歌咏汇演或选拔性歌咏比赛;选送优秀的班级歌咏团队代表本院系参加校级比赛(见图1)。为了提升歌咏团队的总体参赛质量,有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规定,由院系在本系统中择优选定歌咏队员直接组队训练和参赛(见图2)。班级是主要的基层活动组织者和参赛主体,因此其工作重点是根据学校、院系的相关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动员全班的力量创造性地开展班级歌咏团队的组建、训练活动,积极参加院系和学校的歌咏比赛(汇演)活动,从而形成“班班有歌声”的生动局面。

高校学生歌咏活动通常可分为设奖项的比赛汇演型和不设奖项的主题歌会型两种。前者更能体现各歌咏团队的集体荣誉感和艺术竞争性;后者更注重于团队的组织参与性,追求歌会的主题思想性、整体艺术的和谐性。二者各具特色、互有所长,组织者在策划活动方案时应视具体情况慎重择定。

2.团队强化型模式

团队强化型模式主要由三部分构成:通常是指学校经一定的组织选拔工作,集中一批素质相对较高的学生声乐骨干和合唱爱好者直接组建的校级大学生合唱团;辅助设立的学生社团性质的合唱俱乐部;由校学生社团组织或由部分有条件的院系建立的各具特色的学生歌咏队组。该模式的特点是:组织结构多样,人员素质较高,团队凝聚力强,活动新颖时尚,群体影响力大,便于巩固提高(见图3)。

在该模式中,学校的工作重点是制定总体发展规划;提出阶段性工作目标;选配专业辅导师资组建大学生合唱团;落实相应的设施、设备和经费支持等工作。高校合唱团的主要任务有:对外代表学校积极参加城市和高教系统的歌咏比赛(合唱节、展演、汇演)等艺术活动,优秀的高校合唱团还可选送参加全国、省或区域性的各类合唱赛事;横向开展和参加高校校际以及与社区、企业、军营之间的合唱交流演唱活动;对内充分发挥骨干文艺团队的作用,在学校举办的重大文艺活动中承担主题性重要曲目的演唱任务,并适时开展阶段性的成果汇报演唱活动。合唱团的指挥一般由专业艺术指导教师(音乐教师)担任,并对合唱团的日常组织训练和管理负责,做好定时间、定人员、定曲目、定演出任务等事宜。校级合唱团在学校的重要活动中不仅能充分发挥示范和主导作用,而且能极大地强化和提高合唱团成员的艺术审美能力与声乐表演能力。目前,各地高校尝试把合唱团的日常训练活动与开设合唱选修课程结合起来,大大增强了大学生歌咏训练的兴趣和成效。

在重点打造校合唱团品牌的同时,音乐师资力量较强的高校还可进一步拓展和创新,如设立大学生合唱俱乐部,支持相关学生团体和部分有条件的院系建立特色性的学生歌咏队组。合唱俱乐部原则上可根据活动场地的条件考虑参加的人数,尽可能满足广大歌唱爱好者的参与愿望。俱乐部可以采用定期举办合唱欣赏系列讲座、声乐知识辅导和基础性合唱训练相结合的方式,以大课讲座辅导为主、分组活动和学生自练为辅的形式灵活开展活动。优秀的俱乐部成员可适时充实校合唱团,部分成员也可酌情替补参加校合唱团活动。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院系等组织建立特色歌咏团队,以中小型为宜,可酌情设立和创新发展一些同声合唱队、小合唱组、各种重唱表演组合等。特色歌咏团队要在努力培育自己的演唱风格与表演特色上下功夫,这样既能在学校、院系的各种文艺活动中以其鲜明特色而独树一帜,也可根据需要代表院系或学校参加城市、社区等组织的各种形式的社会文化活动。

设有音乐教育专业院系的综合性高校,应建立由该专业学生组成的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合唱团,积极参与校内和城市大学生歌咏比赛中的表演性演唱活动(或参赛),充分发挥其在众多普通高校学生歌咏团队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的总体合唱水平,进一步扩大高校学生歌咏团体在各地的社会影响。

三、高校学生合唱团的组建原则与实践规律

建立一支具有一定规模和艺术水准的高校大学生合唱团,是构建高校团队强化型歌咏活动模式主体的重要载体,是进一步深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是全面提升高校歌咏活动综合质量的重要保证。组建高校学生合唱团要充分做好师资、生源、场地、设备、经费等基本条件的准备,要从实际出发制定组建方案,建立相应的组织制度,并在具体的实践中,严格遵循“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择优与自愿相结合”“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工作原则和方法。

大学生合唱团的基本声部类型为两种:一是混声合唱团,一般为40―80人;二是同声(男声或女声)合唱团,40―60人。各校选择组建何种类型的合唱团,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要从高校的实际出发,根据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而择定。比如,男女生比例相对均衡的院校,可建立混声合唱团;男女生比例较为悬殊的院校,就宜选择建立与较多性别学生人数相应声部的合唱团。组建合唱团时要遵循“择优与自愿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公开招聘,以公平、公正、自愿、择优相结合的办法保证合唱团员的质量和数量。面试中既要测试学生歌唱发声的音准、节奏、音色、音量、音域、乐感等声乐条件,又要适当兼顾学生的形体及外貌条件,在生源较为充足的情况下,还应掌握和参考学生的参加决心、品德素质(组织纪律性、团队意识)等条件。如能适当扩招一部分候补队员,则有利于团队建立“优胜劣汰”的长效管理机制。合唱团内部还应尽可能形成阶段性的新老交替,以保证合唱团整体演唱水平和人员素质的稳定性与延续性。

大学生合唱团常规的演唱形式有二声部合唱、三声部合唱、四声部合唱。在具体的训练实践中,采用几个声部演唱、选择哪些演唱曲目,应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确定。通常在合唱团初建时,可选择简单的齐唱、二声部合唱作为演唱训练的起步。随着合唱团演唱能力的提高,再选择三声部、四声部的合唱,乃至排练更多声部的声乐作品或大合唱声乐作品。能否成功演唱多声部的合唱作品,是衡量合唱团体艺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尽管各级各类高校的实际情况和条件有一定的差异,但是作为普通高校的校级大学生合唱团,亦应达到能够完整演唱两至三个及以上声部合唱作品的能力。

合唱团通常是通过科学的灵活多样的基本发声训练方法和基本练习曲目来提高演唱能力和实际水平的,其追求的目标是团队整体具有高质量的富有平衡统一、圆润流畅、高音位、穿透力和艺术感染力的舞台歌唱艺术效果。优秀的高校学生合唱团不仅应在歌唱的音准、节奏、音量、音域和视唱、音乐记忆等方面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而且应在各声部平衡和协地有效把握呼吸、共鸣的科学运用,以及灵巧掌控速度、力度、音色、情感、风格等。

大学生合唱团的演唱曲目选择亦应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到因人而宜、难易适中、形式多样、风格迥异。既可选择经典的中外艺术合唱作品,也可选择有特色的各国民歌改编的合唱作品以及一些优秀的通俗歌曲,这些通俗歌曲还可改编成精巧、时尚的合唱曲目。同时,应鼓励高校创作一些富有大学生青春气息和生活情趣的校园合唱歌曲。尤其在参赛曲目的选择上,既要因“团”制宜,量力而行,又要注意多样性,兼顾选择不同地域风格、民族特色以及不同情绪、速度、力度、演唱伴奏方式的作品。一些高水准的高校学生合唱团往往十分注重各种优秀曲目的演唱积累与传承,不断增强本团队的艺术底蕴。

大学生合唱团的歌唱伴奏通常采用钢琴,也可适当采用音调适宜的音碟音响伴奏。具有中上演唱水平的团队就可适时选择一些优秀的无伴奏合唱歌曲,有条件的合唱团也可以用乐队伴奏。为了烘托演唱气氛,用钢琴伴奏可以适当添加若干件打击乐器。演唱队型既可按照声部进行划分,也可酌情灵活排列。演唱时,合唱队员可以适当辅以简洁、明快的手势动作,也可做一定幅度的身体律动等,以充分活跃舞台气氛。参加正式比赛或演出时,还需确定专人综合负责服装、化妆、发型、道具、场地、灯光、话筒、出入场顺序等诸多事宜及相关环节,以最大限度地提升演出质量,确保舞台的整体演唱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岚清.音乐・艺术・人生:关于《音乐笔谈》的讲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3]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生处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合唱活动总结篇2

关键词:大众合唱 合唱队员 指挥 排练

一、大众合唱曲目的选择

大众合唱曲目的选择既要考虑合唱队员自身的实际演唱水平和表现能力,又要充分挖掘合唱队员的潜力与优势。比如,可以先选择十首相对符合比赛或活动主题的合唱曲目,再从中选出五首可以发挥本合唱团特长的曲目,最终,再选定两首更具特色的曲目。根据以上思路,笔者在洛阳师范学院建党90周年合唱比赛中,作为数学学院代表队的指挥和排练负责人,按如上曲目选择的程序,经过反复推敲,最后,选取了《黄河大合唱》的第七曲《保卫黄河》这首雄壮激越和具有无比震撼力的合唱曲目。这首合唱曲目紧扣歌颂的主题,这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轮唱歌曲。但对于音乐素养相对不高的数学学院来说,有一定难度,所以,对于另一首决赛附加曲目的选择,笔者格外慎重,经过深思熟虑,终于选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大家耳熟能详而又紧扣歌颂党这个主题的合唱曲目。

二、合唱总谱的阅读方法与删减

总谱有单声部视唱阅读总谱、弹唱结合阅读总谱、纵横交叉阅读总谱三种方式。其中,弹唱阅读总谱可以结合奥尔夫教学法中的弹唱方法。比如:可以边唱女声部,边弹男声部,然后再唱男声部,弹女生部;在练习三声部轮唱时,可以一个女生唱女声声部,男高、男低声部由两名男生进行演唱。另外,由于大众合唱队员能力的局限,加之排练时间有限、合唱团队员音乐基础薄弱,为了在短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效果,就需要在选定的合唱曲目中在保留原谱基本形象的基础上,进行针对现实情况的适当合并与删减,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把合唱作品中的主题段落或高潮部分删掉,否则将无法充分和准确地表达出合唱作品的主题,甚至使表达出的合唱作品平淡无奇、面目全非。

三、大众合唱团队员的挑选和声部的划分

中国著名指挥家杨鸿年说过:“一个合唱队在技术上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之一就是必须具备理想的音色、准确的节奏和良好的音准。”。而大部分的大众合唱团队员无法有长期训练的机会,并且各种合唱活动或比赛的训练需要用突击的方法来完成,所以如何在非专业合唱员中选取合适的,是关键一步。笔者认为,这些大众合唱团队员有的是激情和热情,他们的兴趣是关键,于是笔者先让同学们自愿地踊跃报名,再从中选择声音条件不过于突出的队员进行选拔划分,其中音准、速度、节奏等基本音乐素质是选拔重点考虑的因素。接下来,就要对所挑选的合唱队员进行声部的划分和确立,例如笔者在洛阳师范学院建党90周年的合唱比赛中,所选的曲目之一《保卫黄河》,这是一个三部轮唱的合唱曲目,通过音阶唱鸣的方式进行男女高低声部的挑选,如有女高、女低声部的曲目,其中女中低音条件者不多时,需要将声音条件较厚重的女声作为女低声部,其余女生为高音声部。

四、指挥的挑选

拥有一位好的指挥,是大众合唱团体想获得好名次的一个关键。大众合唱的比赛,既是合唱团体和谐度的较量,又是指挥水平的较量。作为一名合唱团的指挥,不论在指挥技巧、读谱和键盘演奏、声乐技巧、排练进度、音乐风格的理解和音乐内涵的把握等能力上,还是在与合唱队员高效的组织协调能力、合理有效地把控排练时间上,以至于对合唱队员的心理节奏和情绪的把握等问题上,都应该表现出一个指挥者应具备的良好专业素养和个人修养。目前,国内合唱指挥的构建情况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声乐教师及歌唱爱好者;二是,作曲、乐器老师:三是,指挥专业的指挥。虽然大部分大众合唱的指挥都是高等教育音乐专业科班出身,但真正是合唱指挥专业的寥寥无几,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也不是专门从事合唱艺术的。因而,他们要引领大众合唱队在较高水平上表达作品,仍有许多困难,其中指挥动作的不合理和不规范是可以通过多思考、多练习来解决的,以达到足够的准确度和美观度。作为大众合唱的指挥者,做到指挥动作干净、准确、有明确的启示作用很重要。首先,作为指挥,笔者把合唱指挥笔记反复多次仔仔细细地翻看,熟记合唱指挥的术语和要求,认真体会指挥力度的大小是通过手势幅度的大小或肌肉的张弛来做到的,然后将不同的力度运用到不同的情感表达中去。如《保卫黄河》的齐唱部分第一句应是MARCATO(重弹),应充分利用小臂力量,将风的怒吼、马的嚎叫和黄河的咆哮铿锵有力的表现出来;第二句应用SATACOTO,指挥手势应该在指尖,指尖做出跳跃的动作使这一句表达出活跃的律动感;第三句,应运用LEGATO的方法,将对抗日英雄的真挚感情表达出来;最后一句,恢复MARCATO,以表达响亮的战斗口号,形象地刻画了游击健儿端起土枪、挥动大刀,誓死保卫祖国的决心。

五、钢琴伴奏的作用

钢琴伴奏是钢琴表演艺术的一个分支,它已遵循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形成了一个体系。钢琴伴奏和演唱者相互配合,共同演绎作品。在大众合唱中,由于有钢琴伴奏的烘托背景和带动合唱队员情绪的作用,所以,钢琴伴奏是大众合唱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六、排练方案的安排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的安排时间排练,这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需要根据合唱队员的音乐能力和可用排练时间、比赛或活动具体时间、排练曲目难易所需排练时长等进行安排排练次数以及排练强度。例如,在洛阳师范学院建党90周年合唱比赛数学学院的第一次排练时,笔者打算让合唱队员从最基础的乐理知识开始学习。虽然在此学习中,同学们都非常聚精会神,并且兴趣盎然,但是当笔者发现离比赛初赛时间只有两个半月的时间,而且数学学院每周只有两个晚上的排练时间时,果断调整了排练计划,从第二次的排练工作开始,针对初赛曲目,对数学学院的合唱队员开展了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训练。最终,数学学院的合唱队员通过了洛阳师范学院建党90周年合唱比赛的初赛,在决赛的比赛中取得了第三名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吴建福.大众合唱艺术排练浅谈[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S1).

[2]马革顺.合唱学新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3]李新荣.中国合唱发展的症结――五线谱合唱读谱[D].北京:中国音乐学院,2012年.

[4]王晓明.谈全民合唱语境下业余合唱团队的训练[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合唱活动总结篇3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用听、看、体验、表演等方式,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积极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身体各感官的参与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在教学中,设计了分组讨论分组学习分组表演,这样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活动的自由度,使每个同学的个性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挥。学生在课堂上非常活跃,上课的效果得到了提高。让学生保持一种对音乐积极的学习心态,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

问题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利用问题教学把学生带入思考、追求、探索的意境中去,特别是对节奏特点突出以及有特性的教材,例如《国歌》《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哩哩哩》《牧童》等,教师可把附点音符、三连音、切分音、休止符让学生找出和纠正过来。比如,教师把《国歌》中(三连音)唱成(555);把《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中(1)唱成(1111112)等,来引导学生去思索和鉴别。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训练思维,培养创造力,使学生乐学。素质教育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根本宗旨就是弘扬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力。课堂教学侧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整理知识信息的能力,迁移运用知识信息的能力,创造能力。例如,在教唱歌的正确姿势和方法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观察我用两种唱歌姿势和方法演唱《一分钱》,并让学生说出哪一种唱得好听。我先用胸腹式呼吸方法,站直并面带微笑的演唱了一遍,然后再驼着背,面无表情地喊唱了一遍。学生都说第一种演唱方式好。我问:“你们想不想知道为什么第一种演唱方式好呢?”学生都说“想!”于是,我再对两种唱歌姿势和方法进行分析、讲解和示范。并再叫几位同学演唱《一分钱》,让全班同学评一评哪位同学的唱歌姿势最正确,哪一位同学唱得最好听。这样在教学中注意丰富教学内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创新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最高体现,是一个人全面发展潜质的必然结晶,具有综合性、发展性、创见性和开拓性的特点。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能力等。而音乐教学过程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动态思维过程,只有把创新思维的培养寓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发深层次的思考,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每堂课都要进行各种总结,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了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学习歌曲《爱我中华》,为了丰富歌曲的表现内容,我在原有单声部旋律的基础上增加了领唱旋律、二声部合唱的学习,领唱由文艺委员担任,二声部由所有女生担任,主旋律则由男生担任,演唱时有分工、有合作,人人各负其责。在达到各声部已能熟练、和谐的演唱自己的旋律时,再进行第二次分工,让喜好唱歌的同学到台上表演,让爱好舞蹈的同学围着声乐学生形成半圆,其他同学扮演打击乐队,手拿各种打击乐器按音乐的节奏进行敲击,老师则扮演领头养,指挥、调动大家的演唱的积极性。最后,我还设计了既简单又易学的集体舞,学生手拉手形成内外两个圆,随着《爱我中华》的音乐边歌边舞,这样,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表现歌曲的活动中,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又使学生的表现能力得到有效锻炼。这种让全体学生都参与的师生间和谐、互动,可以使爱好表现的学生更大胆,使不善表现的学生也得到有效的锻炼,增强其信心、发展其表现力。

多媒体课件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多媒体音乐课件在音乐课堂中以视听结合、音画统一,以化小为大、化静为动的特效优势,可以弥补传统音乐教学的不足。中学音乐教育应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他们求知欲旺盛,活动性大,模仿力强。在教学中应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合唱活动总结篇4

在诸多文艺样式中,音乐有着其他诸种样式所不具有的特点。如丰子恺所说,文学没有声音,只是静静地躺在书铺里,待人去访问;演戏原限于时地,只有一时间一地点的人可以享受;造型艺术(绘画雕塑之类)也受着与上述两者相同的限制。“只有音乐,普遍于全体民众,像血液周流于全身一样。”所以在抗战时期,音乐创作尤其活跃,音乐作品尤其众多,歌咏活动尤为普及。在音乐活动中,维护国共合作主题作品的创作、传唱,意义重大。在这方面工作中,八路军的文艺工作者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两党合作优秀歌曲不断涌现

最早创作国共合作主题歌曲的是陆定一。陆定一(1906―1996年),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第二纵队干部队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遵义会议后,担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主编《红星》报。红军到达陕北后,他参加了东征、西征,后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陆定一曾任八路军总部野战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副主任。第二次国共合作基本实现后,陆定一适应当时形势需要并依据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经验撰写了《国共合作纪念歌》。他后来回忆说:“记得1936年我曾经写过一个歌,其中写道:‘,共产党,两党合作,中国就兴旺;,共产党,两党合作,中国就不会亡。’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赞成两党合作,不赞成两党分裂。”

紧随其后,著名音乐家周巍峙也顺应时势,创作了《国共合作进行曲》。周巍峙,江台人,原名周良骥,1934年参加上海左翼歌咏活动,1937年参加八路军。曾任中国歌曲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歌咏协会常务理事,八路军驻临汾办事处秘书。1938年赴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团主任、晋察冀边区音协主席。周巍峙谱写的著名歌曲有《上起刺刀来》《前线进行曲》《子弟兵进行曲》等。1937年11月,周巍峙在山西临汾创作了《国共合作进行曲》。

流传于八路军开创的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抗日根据地而创作者失传的国共合作歌还有《两党合作来救亡》《国共合作歌》《统一战线歌》《抗日建国纲领歌》等等。

音乐振心全国各地共同传唱

国共合作主题的歌曲,特别是八路军文艺工作者创作的国共合作主题的歌曲,不仅在八路军中和八路军开创的抗日根据地传唱,而且在全国各地也广泛传唱。丰子恺当时记述说:我从浙江通过江西、湖南,来到汉口,在沿途各地逗留,抗战歌曲不绝于耳。连荒山中的三家村里(我在江西坐船走水路,常夜泊荒村,上岸游览,亲耳所闻),也有“起来,起来”,“前进,前进”的声音出之于村夫牧童之口。都会里自不必说,长沙的湖南婆婆,汉口的湖北车夫,都能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宋代词人柳永所作词,普遍流传于民间,当时有“有井水处,即有柳词”之谚。现在也可以说:“有人烟处,即有抗战歌曲。”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平易浅明,世人有“老妪能解”之评。现在的抗战歌曲,当然比白居易的诗更为平白,直可称之为“幼童能解”。

音乐是艺术中最活跃,最动人,最富于“感染力”与“亲和力”的一种。英国人杰・布鲁斯写道:新四军的战地服务团的工作主要是在宣传、教育,以及一切政治性的活动上。这种宣传、教育的工作,当然是都收到了很大的效果。在战地有很多过去的旧式女子,以及小孩,现在差不多都能唱歌(最流行的歌曲是《国共合作歌》《游击队歌》,以及《生死关头》等)甚至演说了。一切原来就潜伏在群众中间的抗日力量,经过战地服务团员的工作后,现在已都爆发出来成为一个很大的力量了。

在陕北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唱歌成为一切工作的政治动员的号角。如《国共合作歌》《统一战线歌》影响就很大。”

李建彤小说《刘志丹》作者回忆她1937年底经八路军驻陕西办事处介绍到云阳,参加安吴堡“青年干部训练班”的情景说:我们五个人编在一个大队,大队长名叫董毅岫,穿着灰军衣,是延安“抗大”毕业生,像个知识分子,高头大个儿,很有魄力,会管理这些学生“新兵”。他一看入学登记表,就叫我出来教唱歌。……大队长一看我这学生腔,他就挥着双臂,大声地、放开嗓门唱起了《国共合作歌》:“两党合作,中国不会亡……”唱了几句,又扭头对我说:“放开!这是战士,不是学院;这是战斗,不是教室。”青年干部训练班学员于绍谦也曾回忆青训班生活说:“我们天天唱着‘国共合作,中国不会亡,国共联合中国就兴旺,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杀!’这振奋人心的歌曲。”

1937年冬,山西决死二纵队、牺盟会洪赵中心区及第六行政公署在汾西县暖泉头驻地举办了干部学习班,参加学习班的学员,绝大部分是现职干部,其中有共产党员,也有员,有旧政府的干部,也有青年知识分子,有朝气蓬勃的学生,也有老气横秋的教师。学习内容除政治课外,特别强调抗日歌曲的演唱,以强化抗日宣传、动员工作。学习班规定:学员必须学会十个以上抗日歌曲的演唱与教唱,歌曲的第一个便是《国共合作歌》,第二个是《义勇军进行曲》。

1937年12月,河北张荫梧组织的“干部养成所”派学员到八路军中学习游击战。当时的学员韩铭书回忆到辽县拐儿镇听八路军第129师副师长的报告的情景说,在报告开始前,由程世兰教我们大家唱歌。第一支歌就是(《国共合作歌》,接着她又指挥唱了《义勇军进行曲》。之后,是学生队和八路军互相拉唱,歌声此起彼伏,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

山西吉县牺盟会干训班学员刘沧回忆说:1938年5月在县牺盟会干训班学习时,听说“民族革命大学”招生,就联络了几个同学去那里看看。到了吉县南村遇见原认识的赵老师在“民族革命大学”总务处工作,于是我们就报了名,经考试被录取,介绍到大圪塔村的新生队。在“民族革命大学”学习期间,特别是那支(《国共合作歌》,激昂高亢的“,共产党,两党合作,中国就兴旺;两党合作,中国不会亡。”的歌词,使我们懂得了抗战时期国共合作的重要。

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八路军副总司令指挥领唱《国共合作纪念歌》的事例。1938年4月在山西参加八路军的殷群,回忆起在八路军前方总司令部政治部直属的“晋南军政学校”学习时,副总司令指挥大家高唱《国共合作纪念歌》,并讲解唱这首歌的意义。殷群回忆说:在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到处荡漾着革命的歌声,歌声传播党的主张,表达人民的意志,激励人民去实现党和人民的目标。1938年,抗战一周年纪念日的下午,我们八路军晋南干校的全体指战员,参加了八路军前总在晋东南屯留县一个山村里召开的军民纪念大会。忽然,不知谁高喊:“二号,来一个!”彭总站在战士们队前,打了个手势,叫大家静下来,和蔼地跟大家商量:“听陈沂同志说,谢有法从延安来,教了你们个新歌《国共合作纪念歌》,大家一起唱好不好?”“好!”全队热烈响应。彭总清了清嗓子,开了个头,就挥动双手打着拍子,我们一起唱起来。彭总在纪念大会上讲了华北抗战形势和我军任务,并阐明唱这只歌的长远意义。他说:“同志们!我们唱国共合作纪念歌,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决不是权宜之计和什么策略,我们是在用歌声向全国人民阐明民族大义……我们共产党人,是真心实意和长期合作,和全国人民一道抗战建国,把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历史千秋万下去。”

国共合作抗日,统一全国人民共同抗战,为战斗的胜利打造了基础。而这一时期所创作并传唱的音乐作品,无疑又为全民族抗战增添了动力。

在山东,1939年3月在长清县参加八路军第129师平原纵队的段少勋回忆部队文化生活说:“还有的歌曲,则是向战士和向人民进行革命历史的教育,号召军民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定抗日必定胜利的决心的好歌子,为以后反动派发起高潮时,我党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坚持团结,反对分裂’的革命口号,打下了思想基础。如《国共合作歌》《国共合作纪念歌》等,都热情地歌唱和宣传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激励着我们团结一心,共同奋战。这些革命历史歌曲,多年来一直在我耳畔回响,它教育我从一个农民的儿子逐步成长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鼓舞着我在革命的征途中不断奋勇向前。”

在四川南充,南华宣传剧队在每次舞台表演结束前演出几个谢幕节目,其中一个是唱《国共合作歌》:“,共产党,两党合作,中国就兴旺;,共产党,两党合作,中国就不会亡!”这首歌是对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很好宣传,有助于南充各阶层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巩固。

在西安,有人回忆说:1938年4月,神圣的抗日战争进入第二年,一些身穿灰色军装,足着球鞋或草鞋,打着绑腿,留着短头发,雄赳赳、气昂昂的年轻姑娘在讲演抗战的形势和我国必胜的道理;还表演抗日活报小品,如《放下你的鞭子》;指挥大家唱救亡歌曲。……有一首《国共合作歌》,给我留下的印象极深,其中有“,共产党,两党合作,中国不会亡;两党合作,中国就兴旺。”的词语,我一直记得很清楚,这可以说是历史的呼唤,时代的强音。

在广东,1938年冬成立的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有7个分团,6个特殊队或专业队,分赴东江各地活动。1939年春,抵达佗城的第六分团(龙川队),有20多人。这个团经常活动的内容有:召开群众大会宣传抗日救国,办夜校提高群众觉悟,在街头唱歌、演街头剧等。唱歌有《大刀歌》《流亡三部曲》(《打回东北去》《国共合作歌》《春耕歌》等等。

有人描述当时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传唱《国共合作歌》的情况说,“抗日战争时期,新疆新文化运动的另一个特点是大唱抗日歌曲,大演抗战题材的话剧。大唱革命歌曲是从‘新兵营’开始的。在中共党人的提倡和努力下,歌咏队的发展,更是像雨后春笋,普遍于各学校、军营和工厂,

《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我们在太行山上》《游击队之歌》《流亡三部曲》《国共合作歌》《黄河大合唱》等民族抗战的歌声,飞扬在迪化全城。”新疆日报社阿克苏分社代社长陈清源(陈浩然,中共党员,1959年9月任新疆日报社阿克苏分社编辑长,1941年4月任副社长、代社长)、阿克苏地方税局副局长程九柯(中共党员)、小学教师苏枚(黄颐,黄火青夫人,中共党员)等都曾在新疆阿克苏地区进行过抗日救亡的宣传活动,教唱抗日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流亡三部曲》《我们在太行山上》和《国共合作歌》等。

历史可以见证,在那个特殊时期,国共合作主题歌曲的创作和传唱,维护了国共合作,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合唱活动总结篇5

活动目的:

为展示我校筑建中国梦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以优异的艺术教育成果献礼祖国70周年华诞,经我校领导研究决定,本着“热烈参与、节俭庆祝”的原则,以“展示新成果、迎接新时代”为目标,结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组歌及爱国歌曲传唱活动,我校开展我和我的祖国合唱比赛活动,现将有关事项安排如下:

一、比赛时间:9月30下午

二、比赛地点:一楼大厅前

三、比赛规程:

(一)、学校舞蹈队表演

(二)、各班级合唱

(三)、教师代表团合唱

(四)、全体师生合唱《我和我的祖国》

1.参赛曲目:一首自选爱国曲目

2.参赛人员:全体师生

3.比赛要求:

⑴歌曲内容积极向上,适合小学生演唱。

⑵节奏整齐、音准正确、音色统一、具有一定合唱艺术效果。

⑶精神饱满、富有朝气。

⑷服装整齐、尽量统一。

⑸学生指挥,节奏准确。

⑹人数齐全,全员参与。

4.奖励办法:

本次比赛设一等奖 5名,二等奖 5 名(以级部为单位取前两名)。

四、评分标准:

1、评分内容包括:精神风貌(台风,组织,纪律,服装,化妆,歌曲内容等),演唱效果,表演形式。

2、评分标准

本次合唱比赛总评分为10分,评分标准如下:

1、精神面貌积极向上,台风好,上下台纪律良好行动整齐。(2分)  

2、能够准确把握歌曲的主题思想,通过合唱进行体现,具有良好感染力。(3分)

3、演唱形式丰富,,音准节奏掌握良好;声音协调。(3分)

4、现场演出效果和谐完整,富于艺术感染力及艺术创新。(2分)

五、其它事项:

1、评分总分为10分,计算得分时,综合全体评委的得分总和为参赛班级的最后得分。

2、各参赛班级歌曲伴奏带由各班自备。

合唱活动总结篇6

然而,依笔者对全国高师系统合唱指挥人才培养体系的调查与了解,发现尽管高师目前取得的成绩已属难能可贵,但仍然存在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换句话说,高师系统在合唱指挥人才培养方面完全还可以更有所作为。目前我国大多数高师专职的合唱指挥教师仍然数量不足,中小学掌握合唱理论及指挥技法的音乐教师还极度缺乏,社会基层合唱团体大多缺少稳定的合唱指挥,现有从事合唱指导工作的人士尚有较大一部分存在专业知识、技能以及艺术素养上的明确缺陷,等等,这些都或多或少跟高师的人才培养未能尽如人意有关。笔者认为目前高师系统在合唱指挥人才培养方面遇到的共性难题主要有两方面:其一,培养规模尚不能形成对社会需求的强大支持,致使人才“量”的积累不足;其二,培养体系尚存在教育理念上的误区,人才生产缺乏严谨、科学的行业规范的约束,致使人才“质”的水准不高。究其原因,笔者以为从宏观上说,问题的实质是日益扩大的社会需求与相对滞后的培养体制之间的矛盾,它与全社会蓬勃发展的文化艺术生活需要,国家施行的高等教育政策、推行的教育理念以及近年来并不算成功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密切相关;从微观上说,它又与高师目前正在运行的人才培养体系目标定位不明确、培养体系不健全、教育实践不严谨等密切相关。

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这个问题上,主要表现为:照搬专业院校的培养方案盲目拔高,忽略了为基础教育、社区教育培养有技能、有人文素养的合格指挥这一根本目的;没有形成适应不同层级需要的目标体系,“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致使人才规格及知识、能力结构趋同;由于在本科阶段未开设合唱指挥专业,合唱指挥方向的硕、本学生绝对数量不足,致使培养目标因具体的人、事而迁就,人才质量被打了折扣;教育的相关实施者对艺术教育功能的认识存在功利主义的倾向,致使培养体系中对学生技法上的要求较多,而对文化、精神上的塑造较少,等等。我们知道,培养目标解决的是人才培养方向的问题,是高等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它既是人才培养的总方向、总原则,又是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有什么样的培养目标,一般就会有什么样的人才规格与之相对应。所以,培养目标的定位模糊。必然会带来实际教学中的缺乏针对性和操作上的混乱。

培养体系不健全,具体表现为:现行专业院校关于合唱指挥人才的培养未能对高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而高师关于合唱指挥人才的培养同样对基础音乐教育和社会需求缺乏有力支持;适应各级、各类合唱指挥艺术活动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并未真正建立起来;现行的培养体制在体系的构建方面缺乏长效性;现有的合唱艺术活动受政治、时事及领导个人意志的影响较大,在制度性、规范性方面还存在不足,使得现有的合唱指挥人才得到的艺术锻炼不足等等。一般来说,体系的健全、成熟与否是检验该系统是否处于良性运转的必要条件。高师人才培养体系的不健全,影响的不仅仅是自身这个“小系统”,还影响到全社会合唱指挥人才培养体系的“大系统”,会给我国整个合唱指挥事业带来消极影响。

教育实践不严谨,主要表现在课程的设置和合唱理念的混乱上。目前全国高师系统本、专科教学基本都开设了“合唱指挥”这门课程(因为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各学校开设课程的名称有“合唱指挥”、“合唱与指挥”或“合唱”与“指挥”分设等区别),硕士研究生阶段有少数学校开设有“合唱”课:至于专业设置,一些部属、省属重点师范院校大多都招收合唱指挥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在本科阶段设置该专业的仅限于个别学校。由于物质条件、师资力量、地域环境以及合唱理念等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高师系统对合唱指挥专业的人才知识、能力结构的理解仍存在较大分歧,这既可从各高师开设的相关课程以及为此而进行的教育实践中体现出来,又可从近几年来一些合唱比赛、学术研讨中体现出来。笔者认为,高师系统部分从事人才培养的专业教师在合唱理念上存在着误区,教育实践缺乏规范性、严谨性。如:否定已为多年来数代人艺术实践所证明过的行业规范;对一些基础性专业问题的一知半解;质疑甚至颠覆中外音乐史上关于合唱指挥已经形成的学术规范;以教学改革为名掩盖人才生产过程中的粗制滥造等等。这些错误观念,被带到课堂教学以及合唱艺术活动当中,进而又延伸到社会上,对整个社会的合唱指挥事业造成一定的冲击,其不利影响值得我们警觉。

综合以上原因,一方面,目前高师系统自身的师资储备以及向社会“供血”的能力均呈现严重不足,全社会合唱指挥人才的缺口数量巨大;另一方面,已有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尚存在一定缺陷,已成为制约我国合唱指挥事业获得更大发展的瓶颈。我国合唱指挥事业要获质的飞跃,既要有一批高水平的专业指挥、团队来带动,又要有数量庞大的基层指挥、团队来从事以丰富文化生活、培养合唱兴趣、普及艺术知识为目的的合唱艺术活动,而这都需要有足够的相关人才去实施。所以,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就成了目前诸多问题的重中之重。我国既往的人才培养机制是专业院校、院团、高师和社会体系各培养一部分,其好处是人才的针对性、适应性强,但是问题也不少。如:由于专业院校、院团培养的起点高、去向单一,因而总量较小;社会培养体系受环境及人为因素影响大,相关人士缺乏专业理论指导,培养周期长。所以,以上二者均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而高师系统比较容易解决“量”的问题,但在“质”上各个学校情况差异较大。笔者认为高师要在合唱指挥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更大作用。须在以下四个方面寻求突破:

第一,国家各级文化及教育主管部门应从构建和谐型社会的理论高度,在政策及资金方面予以强有力的支持。艺术对于个体人格乃至民族精神的塑造功能,已为人们所普遍认同。社会学、心理学的一些新的研究成果表明:亲自参

与一场艺术演出对于一个人心理所形成的艺术影响力,远比其欣赏一场高水平的音乐会要深刻、持久得多。而合唱演出活动,就是让更多人参与到艺术演出的最快捷、最有效的办法。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支持开展更为广泛、普及的合唱演出活动,便具有一定的公益事业的性质。所以文化、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抛弃合唱活动只是社会生活的点缀,或者说只是面子工程的观念,而应站在致力于培养具有全新文化素质和精神气质的新一代公民上,站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高度,对合唱艺术事业给予更强有力的支持,特别是对高师系统在政策与资金上给予一定程度的倾斜,以使更多的人能够亲身参与到艺术创作活动之中。

第二,建立、健全新形势下高师合唱指挥人才的培养机制及对应课程体系。机制的建立必须有相应的措施去实施才能显示出实际意义,高师是目前仅有的能够为合唱人才提供规模化生产的培养系统,而检验这种规模化生产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这种培养模式下生产的产品是否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所以,从人才质量的角度讲,高师合唱指挥人才培养的体系是否健全,其培养方案是否科学、合理,其课程体系是否具有实用性、针对性,就成了该体系人才生产的关键。依据笔者对全国高师系统合唱指挥专业的了解,感觉还有许多需要改善的方面。由于教育界、合唱指挥专业界对这个问题已经谈论得比较多了。这里不再赘述。

第三,加大高师合唱指挥专业方向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力度。我国目前高师系统的合唱指挥人才培养情况为:本科阶段设置有合唱指挥专业的仅限个别学校;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多集中在一些部属或者省级重点高校,生源更多的是由本科阶段声乐专业那些对合唱指挥感兴趣、有潜质的学生中转来。即使在这种模式下,培养的人才总量与全社会的需求量相比,差距仍旧很大。笔者认为目前不妨先让能够从事合唱指挥的专业、半专业人才多起来,形成一个较大规模的行业群体,有了这样一个量的积累做塔基,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一座宏伟的金字塔才有可能真正建立起来。虽然扩大招生规模是一个比较简便易行的办法,但是扩大招生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不过在“量”和“质”均存在不足的前提下,与“无”和“少”比较起来,“有”(即有足够多的人去从事这项工作)和“多”总是一种进步。

第四,以学校与社会文化活动的联动机制促进“准人才”的快速适应与成熟。高师生产的“产品”可能是“成品”,也可能是“半成品”。也就是说,其培养的人才有可能只是一种“准人才”,这就更需要有一种机制促使其成为真正的人才。笔者的想法是,努力构建一种学校与社会文化生活的联动机制,为这些“准人才”提供足够多的锻炼机会,让其在艺术实践的具体活动中不断丰富阅历,提高艺术领悟力、判断力和表现力,从而促使其逐渐走向成熟。当然,构建这样一个联动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积极因素的参与和有效结合,而且这样一个机制也绝不会一蹴而就,但是首先至少应该明确一个目标,至于具体的措施、方法,可以在实践中去不断摸索、寻找。如:将参与基层合唱队指导作为高师实践环节教学的一项衡量指标;高校主动联系、参与社会各行业系统合唱比赛的联办活动;积极筹划省内校际之间的合唱比赛、展演活动等。当然每个省、每所学校的实际情况都会有所不同,所以在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的措施上也不必强求一律,只要能够使学生多参与相关活动,使他们在其中真正得到有效的锻炼,就属于好的机制。

以目前我国民众对文化艺术生活多样化的旺盛需求来看,笔者坚信,好的机制必将迎来合唱艺术的春天!

合唱活动总结篇7

关键词:歌唱过程 心理调试 具体方法

一、想象、情感和思维在歌唱中的心理调适作用

1.想象和情感在歌唱中的心理调适

歌唱表演中无论是歌剧还是音乐会演唱,其本质都是为“演”服务。剧中有人物、情感、情节发展、特定场景,演员怎样进入角色和情景关键在于演唱者的想象。

2.思维在歌唱中的心理调适

歌唱艺术中的思维基础是注意力、感知和记忆的合理分配,想象和思维又是不可分的统一体,思维的过程离不开想象,想象的同时也进行着思维。声乐艺术活动无论是学习、练习、排练、教学,还是科研都离不开思维。借鉴前人的艺术成就,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解决声乐活动中的难题更离不开思维,但创造和思维有一定的辩证与统一的关系:创造是思维和实践的结果,思维伴随着创造的过程。在声乐的学习和歌唱中运用较多的是动作和形象思维。歌唱表演艺术的动作分为内动作和外动作,发声语言的动作称为内动作,体态、四肢、舞台位置的变动等是外动作。无论是内动作还是外动作,大脑支配的动作在开始练习前总有一个构想,这就形成了动作思维,对动作思维予以表现就形成了形象思维。因此,思维在歌唱中的心理调整作用很重要,尤其是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

可见,音乐中的想象和情感在歌唱表演中是一个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想象的过程伴随着情感,情感中包含着想象,将情感和想象的过程加以内动作、外动作思维的展现,就形成了音乐的形象思维,也就是说进行了音乐的想象、情感及思维的过程就是进行了整个歌唱心理调适的过程。可见,掌握和运用歌唱中的想象、情感及思维是歌唱中的心理调适的关键。

二、紧张心理活动的控制与预防方法

1.导致歌唱临场紧张的原因

一是对演出的环境和对象生疏。

二是演唱的声乐作品是高难度的且是在短时间内学习的,其熟练程度或技术能力不到位,担心出错丢丑。

三是参加比赛的其他演唱者水平都很高,且实力水平比自己强,也会导致紧张。

2.防止出现歌唱紧张心理的方法

防止紧张心理的根本方法是消除导致紧张的根源。

一是要多争取演出机会。

二是演出时演唱的声乐作品一定要是熟练的,作品的难度是自己可以驾驭的,做到胸有成竹才不至于打败仗。

三是不要把演出的得失看得很重,不要想一鸣惊人,要不怕挫折,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因担心得失而引起的紧张只会给演出帮倒忙。

四是伴奏音乐播放时,要把注意力高度集中在音乐上,根据音乐作品中的角色尽力投入到表演环节中。

3.心理暗示可以用于调适歌唱者的心理

(1)针对害怕听(观)众挑剔自己毛病的心理,可以用这样的话安慰他人和自己:“老演员说过:‘上台似猛虎,下台如绵羊。’在台上时,我就是主宰,我唱给你们听,下台后我一定当绵羊,谦虚地征求大家的意见。”

(2)在上台前的几分钟,把自己想象成特定的人物,把舞台、灯光想象成自己特定的活动环境。切忌用这短暂的几分钟时间背词,只要集中注意力,驱走紧张情绪,词曲就会自动浮现在脑海中,听(观)众的注意力就会集中于你的音乐表演中。

(3)忠于艺术,忠实地表现作品,不要总想着去“战胜”其他演员,表演者应该这样想:“我的水平一般,不和你们比,我只对听(观)众负责,尽我的力量认真演唱就行了。”

4.把握舞台艺术的关键

舞台艺术的关键主要包括以下五项:一是演出的内容;

二是与其他演出者进行良好的合作和交流;三是与演出对象进行情感交流,观察听(观)众的注意力和对演出的反映;四是注意对声音、音准、节奏、情感的控制;五是不要让演出场所的无关信息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三、小结

总之,我们既是声乐传授者也是表演者,因此需要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逐渐排除心理阻碍对演唱的干扰,将教学与演出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注意循序渐进地提高表演水平,在演出前充分准备,积累和总结演唱中的宝贵经验,在挫折与失败中寻找动力,将灰心、气馁的心态转变为积极的、满怀信心的心理状态。我们只有摆正心态、汲取教训、积累经验、努力学习,才能达到歌唱水平的顶峰。

参考文献:

[1]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合唱活动总结篇8

排练前的案头工作

指挥在排练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这是指挥的职责。准备工作大致包括三个方面:

一、熟悉并分析作品

阅读总谱是熟悉作品的第一环节。初读总谱可先了解作品的内容、时代背景、创作风格、形式特点、创作动机,然后看作品的音乐表现手法,即旋律、和声、织体、曲式结构、调式结构、节奏节拍、写作手法等。这个过程是内心的音响感知过程,换言之,就是“读音乐”。指挥要唱会各个声部的曲调、背出作品的主要旋律、找出各个声部的难点。指挥还可以通过视奏和听音响资料来熟悉作品。

在熟悉作品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分析:可以从歌词人手,弄清它的文学内容,继而明晰音乐形象;发掘作品的内涵与感情性格;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找出段落衔接间的变化;找出作品的高潮点,设想用什么方法来突出高潮部分;如何解决重点、难点等等。

二、对歌曲的演唱进行艺术处理

根据对歌曲的分析进行艺术处理。从速度的选择到力度的变化,从铺垫起伏到高潮出现,小到一个音的起声、大到整个作品的风格乃至合唱的呼吸换气、咬字吐字、句子句势、色调布局等等,都要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处理。

歌曲的艺术处理应以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艺术形象为出发点。如果只是形式主义的为变化而变化,那么歌声将陷入矫揉造作的表现中。在歌曲处理中应遵循统一、对比的法则。

所谓统一就是指在歌曲处理中,不可片面强调变化,忽视统一、平衡,从而使演唱显得眼花缭乱、杂乱无章;另―方面,也不可片面强调统一、平衡(缺乏变化)而使演唱枯燥乏味、呆板单调。因此,正确的方法是在歌曲的表情处理中既要富于变化,又要注意到全曲的统一、平衡,分寸必须掌握得当。

所谓对比则是指各种相反的变化技巧而言。例如,起伏与平衡,铺垫与高潮,声音与表现上的抑与扬、柔与刚、急与稳等等,都是对比的法则在歌曲处理中的应用。

三、设计指挥动作、拟定排练计划

在音乐进行中,指挥的语言主要靠图式、动作来表达,这些图式、动作不是即兴式的,而是通过对歌曲的深入研究、琢磨,深思熟虑设计出来的。在设计图式和动作时,指挥应避免机械的重复图式和没有意义的多余动作。这就是打拍子和指挥的区别。指挥者要将精心推敲的指挥动作在歌谱上记录下来,并练习纯熟,这样在排练中就能按固定的、最佳的图式指挥,从而增强排练效果,提高艺术质量。

动作设计是合唱指挥音乐表达的重要环节,指挥的动作路线,一般是根据指挥的基本原理并结合歌曲的艺术表现来设计的,如:抒情性质的歌曲适应于连贯的击拍方式,激情、轻快的歌曲适应于顿断的击拍方式;一首合唱曲的内容最强和最弱的地方,为指挥动作的幅度大小提供了依据,也决定了力度的高点和低点。

另外,哪儿需要打分拍,哪儿需要打合拍,哪儿需要一个特殊的、有变化的线路动作,哪儿需要做预示(在各种变化前的手势),哪儿需要跟随,哪儿需要带领等都应该事先设计好。动作设计的重点,应放在歌曲的高潮、特点、难点、各种技术变化、层次变化及声部进出等需要特殊手势的地方,以及需要预示的地方。

指挥在了解作品难点、重点、艺术形象等之后,应根据合唱队的大致排练进度,进行综合考虑,拟定出本次活动或近期活动的排练计划,安排好顺序与方法,并把它简明的、纲要式地记录下来。

排练工作

一、基本步骤与方法

1 练声为了使合唱队员进入到歌唱状态中,一般在排练的开始都要安排练声。练声包括呼吸、共鸣、发声、吐字、咬字、音准、力度控制等内容。练声有的以开嗓子或提高唱歌技能为目的,有的是为了排练新作品。练声是校正发声器官的歌唱状态、提高合唱队效率的关键。因此,要努力提高练声的质量,同时将练声与其他的基础训练有机结合,做到“一曲多用”,将会从整体上提高排练的效率。

2 视唱作品视唱作品是排练一首新歌的第一步。由于第一次视谱的印象很深刻,所谓“先入为主”,所以第一次视唱时的准确性就显得非常重要。

视唱可采用先听(听教师在琴上弹奏)后唱;或先读节奏后唱谱,最后再唱词的办法。为了加深对其他所有声部的了解,大家应结合指挥手势视唱每个声部的曲谱,而不是只视唱自己声部的曲调,这样既提高了视唱能力,又可在不久的合唱中做到互相协作。

有时,学生在唱对谱子的情况下一唱歌词就又把谱子唱错了。这是因为新歌的旋律还没有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记忆。这时指挥可以将视唱的速度适当放慢,并且要求大家眼睛看着谱子唱歌词(只用余光看歌词)。

3 细练应以段落为单位,重点段落和难点部分要重点雕刻,多方面地落实案头工作中对作品的设计。

在作品的精排阶段,最需要的是指挥的敏锐、技巧和耐心。指挥敏锐的听觉加上排练之前细心的准备工作,可以使之发现演唱中的细小问题所在。指挥的排练经验和指挥技巧则会帮助学生们较为轻易地解决问题。指挥的耐心主要体现在总是先去解决排练中最突出的问题,并给团员更多的鼓励与信心,最终促成大多数问题的解决。

4 总排合练这一阶段的排练主要是对乐曲进行感情处理,从整体角度对合唱进一步的加工,加强对合唱队员多声部听觉能力的培养。

不少学生开始合唱时,分声部齐唱还可以,但一到合唱便不知所措,就是通常所说的“分唱好,合唱跑”。原因之一:在分声部练唱时,对歌曲的音准、节奏并未真正把握,熟练程度不够。原因之二:平时没有养成有意识听“竖”的音响(和弦与复调)的习惯,只习惯于听单旋律“横”的音响,因此要设法培养合唱队员们纵向聆听的习惯。

由分声部进人合排,可以先按乐段一段一段的进行,各段都唱好之后,再着重排练那些乐段间的衔接处。这样的步骤在较长的合唱作品中,自然更加适宜。

合唱是一种表现性艺术,它的艺术表现分为三个阶段,即“理解”、“进入”、“表现”。所谓“理解”不应停留在外在形象上,而应该通过外在形象深一步去挖掘曲目的精神内涵。所谓“进入”,即前奏尚未开始前的短暂一瞬间,演唱者的注意力便应迅速地集中起来,想到作品的基本感情性格,想到作品的主要艺术形象。“表现”的手法则多种多样,总体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要有富有感彩的歌声,二是要有生动、自然的面部表情。

二、指挥手势运动的基本原则

(一)“准确、果断、简练、美观”的原则

1 准确指挥手势的“准确”是对音乐音准、音色、节奏、时值、速度、力度、声部、织体等各个方面的准确指示。指挥手势的“准确”是对指挥的起码要求,指挥只有做到手势准确无误,才能带领歌唱者进行艺术上的再创造。

2 果断果断性来自指挥的绝对把握性,而绝对的把握性又来自指挥的自信心。要建立起自信心,就得反复磨练,进行充分准备。指挥的动作切忌优柔寡断、含糊不清,速度图式线条以及各种预示都要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做到果断、清晰、准确和无误。倘若犹豫不决,哪怕是丝毫的犹豫,都会让合唱队员无所适从,出现声音上参差不齐。

3 简练指挥的手势动作就如同人们说话一样,应尽量少说废话。废话过多今冲淡主题,指挥手势的多余动作过多也会造成混乱。指挥应以最小的动作获得最大的艺术效果,动作―定要注意简练,做到干净利落,简洁清晰,能静则静,能小不大。切忌画蛇添足、哗众取宠、空洞浮夸的多余动作。

4 美观指挥手势的美观主要体现在手势的运动线条之中。在击拍时,拍点主要起到规定音乐时值的作用,而拍点之后的反射线条则主要起到表达音乐情绪的作用。指挥应将手势运动的线条设计与音乐情感的表达需要相结合_o手势如歌,自然而达意的指挥动作能让音乐的色调进行得抑扬顿挫、舒畅有序,歌唱者的思想感情也就会自然而然地洋溢于每个音符之中,从而达到至善至美的艺术境界。如果指挥者的手势与音乐的内容格格不入,那就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只有当指挥动作的形式美服从于音乐情感的内在美时,才能构成完美和谐的指挥艺术。

(二)“对比”的原则

1 点与线的关系指挥的手势由点和线交织构成。这个点就是指拍点,点是速度的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指挥击出的拍点应当绝对正确,点的动作应着力于腕部的力量;在击拍运动中“点”是相对静止的,围绕拍点运动的是“线”,线是旋律起伏的动力,它起到了表叙音乐情感的关键作用,其动作应由大小臂腕与手指的相互协调来完成。一般来讲,当表现激烈明朗的音乐情绪,且速度较快的音乐时大多使用直线;而表现委婉悠扬的音乐情绪且速度较慢的音乐时则多注重于曲线的运用。总之,指挥的手势既要点线分明,又要点线相随。

2 大与小的关系指挥动作幅度有大有小,一般而论,力度较强的、舒展的、开阔的、慢速而优美的音乐常用较大幅度的图式动作;相反,那些力度较弱、活泼欢快、生动而快速的音乐多使用较小幅度的图式动作。指挥应灵活地运用手势作幅度的层次对比,以适应音乐的无穷变化。

3 跳与连的关系一般来讲,节奏性较强的作品其指挥动作往往以跳为主,并尽可能地加强连的感觉,使之具有歌唱性;平缓舒展的音乐则往往以连为主,同时也要注意加强跳的因素,以免给人造成平庸单调的感觉。当打“跳”的拍子时,应强调其拍点的弹性,手的反弹动作像是无意中碰到滚烫的开水一样。当打“连”的拍子时,应强调指挥线条的圆滑性和歌唱性,有一种如歌的感觉。跳与连的关系应该是跳中有连,连中有跳,柔和中包含着节奏的分明,充满变化情趣。

4 动与静的关系动与静的对比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之一,指挥手势的动与静直接影响到合唱音响的动与静。在合唱中,各声部之间的音响对比,各乐句之间的音响对比,以及其他种种音乐关系的对比,反馈在指挥身上就是指挥手势动与静的对比。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相得益彰,这是指挥者应努力掌握的一对重要动作关系。

5 纵与横的关系 指挥的手势动作有纵有横,只有纵或者只有横是无法完成指挥动作的。实际上,指挥动作中应做到纵横交错、相互贯通、兼容并蓄,决不能将二者相互对立起来。一般来讲,在指挥和声性、节奏性较强的作品时应偏重于纵线,这有利于整齐与和谐;而在指挥旋律性、歌唱性较强的作品时则以横线为主。

6 刚与柔的关系 刚与柔在指挥手势中始终是一对并存矛盾。有的作品以刚为主,有的作品则是以柔为主,作为指挥一定要做到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对比分明和灵活运用,并要注意刚柔动作的自然过渡。指挥手势的刚柔程度应随着音乐风格的变化而变化。

演出工作

一、彩排

演出前的彩排是排练工作的最后一个程序,应要求一切如同正式演出。彩排对演出能否成功起着关键的作用。彩排时间应定在演出前一天举行,可请其他同行听听,提提意见。彩排的地点应选在正式演出的场合进行,这样可使合唱队员熟悉环境、适应演出场合的音响感觉。彩排内容除了把演出内容过一遍,还应做好正式演出的一切检查:如合唱队员的站位、队形、伴奏的位置是否恰当;灯光、布景是否适合演出的需要;化妆、服装是否符合要求。

二、正式演出前

用半小时左右充分地练声,形成良好的歌唱状态。指挥还应该作全面的检查工作,从合唱队员到伴奏人员,从领唱到朗诵,甚至到音响、灯光,从服装到站台等等是否都已准备好。这时应对合唱队员们多加以正面的肯定和鼓励,不宜再提出新的具体要求,以免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使之过分紧张而导致演出出现意外。上台演出前,指挥还要做好心理准备,头脑冷静、力戒慌乱、不怯场不紧张、充满信心。

三、正式演出

指挥应精神饱满、仪表端庄,一站上指挥台就要成为演员与观众的中介,共同来进行音乐艺术的表现。这时,指挥要慢慢扫视全体合唱队员,目光要柔和、坚定。面部稍带微笑,待队员镇定下来。演出开始时,指挥应默想主题投入歌曲的特定情感之中。做好起拍动作。演出中,在动作上注意“小与大、动与静、连与跳、带与跟”的运用;在感彩上注意“冷与热、松与紧、刚与柔、喜与悲”的对比。要注意运用富于感情的指挥手势把合唱队员带入音乐的情绪中,消除他们紧张的心理。假如偶尔出现差错,指挥也不应发慌,应沉着冷静地予以纠正。

四、演出后

上一篇:青协活动总结范文 下一篇:烧烤活动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