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职教师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9-15 08:37:23

新入职教师培训总结

新入职教师培训总结篇1

[论文关键词]幼儿教师 入职教育 课程建设

一、我国幼儿教师入职教育发展现状及思考

我国新教师参加工作后有一年的“试用期”,试用期也被认为是“任职培养”,具有“入职教育”的含义。但是,幼儿教师“试用期”的着眼点,基本上是从用人制度和工资制度的角度来讲的,而不是着眼于新任教师的专业提高。幼儿园的新教师一般是一上岗就被看做是正式教师,没有专门的培养计划。有些幼儿园对新教师实行“师傅带徒弟”式的指导帮教,这种“手把手”的传授方式,一是受到老教师个人经验水平的影响,二是难以满足大量新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新教师的成长往往要经历一段艰难的摸索过程:没有人指引他们形成独立的心态和负责任的意识;没有人告诉他们学生与教师角色应当如何转变;没有专门的辅导,只凭感觉做事,做错了,没有承担责任的勇气等。幼儿园工作头绪多、责任重,幼儿园教师的入职适应远比其他行业困难得多。据统计,新教师的流失率为老教师的五倍多。

综合分析发现,问题源于我国目前的幼儿教师教育尚未形成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的局面。我们急需把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进修结合起来,改革职前教育的培养方式,加强联系实际;规范幼儿园的园本培训,建立促进幼儿师范院校和幼儿园教师培养一体化的机制;借鉴人才市场管理原理,总结过去教师入职教育的经验,动员师范院校、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基地幼儿园三方力量,形成供需协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驱动、同谋发展的伙伴关系,联合构建幼儿教师教育平台。

二、师范学院与幼儿园联合打造幼儿教师入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探索

我们的研究,还仅是试图站在幼儿师范学院的立场上,打破幼儿教师教育职前、职后的分离状态,通过与幼儿园的合作,摸索出一套规范的、适合我国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入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尝试架起幼儿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的桥梁。

1.基本思路。本研究在技术上沿着两条思路同时进行:一条是研究入职期教师掌握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工作技能的实践历程;另一条是研究幼儿教师适应新环境的心路历程。

2.目标定位。从幼儿教师终身教育的角度着眼,以入职一年的新教师为研究对象,建立幼儿教师入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帮助幼儿园形成有效的岗位培训机制,形成不断进取的教师团队;保证幼儿园高品质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有效帮助新教师顺利进入教师职业的岗位技能适应期和心理适应期。

3.课程形成的步骤。第一阶段,采用访谈、问卷的调查方法,了解入职一年以内的教师在工作中的困惑、需要及情绪反应;了解有经验的教师在“传、帮、带”上的可贵经验;了解幼儿园管理层在这个方面的想法和认识,从而为课程的编写提供现实的依据。第二阶段,进一步查阅资料,补充和完善写作提纲。第三阶段,在实验幼儿园组织相关活动,对课程的相关章节做实践的检验。第四阶段,通过循环,进一步完善课程。

4.组织机构。由幼儿园和师范学院联合成立入职教育领导机构,共同编制幼儿教师入职教育的课程,建立幼儿园入职教育的组织管理网络,具体指导并实施幼儿教师入职教育工作。

入职教育的组织管理网络的塔尖是幼儿园园长、师范院校的专家;中间部分是总教练;下面是由骨干教师组成的教练团队。

管理网络的运行方式:园长聘任业务骨干充当总教练、教练担当对新教师的培训工作,并与他们签约;总教练对教练的阶段性培训进行检查和验收;入职教育结束,园长组织对新手进行考核,并据此对总教练和教练的工作进行评定。

5.课程内容。入职教育的培训课程大致包括如下方面:(1)教师素质训练:包括职业定向强化、教师行为管理、成功教师心理素质、教师礼仪、适应新团队训练等。(2)班级工作技能训练:包括集体教育技能的训练;个体教育技能的训练;与配班教师、幼儿家长沟通技能的训练;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训练等。(3)教学工作技能训练:制订课程计划,教学时间最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课堂中的技术,环境布置、评价和等级评定技能训练等。(4)保育工作技能训练:环境卫生,意外事故,疾病等的训练。

6.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实施。入职教育课程分为“入职集体培训”和“实习期同步培训”两部分内容。

“入职集体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也包括需要强调的重要工作内容讲座。“入职集体培训”应起到唤起工作热情、激发斗志、奋勇向前的作用,主要内容涉及职业道德、精神文明、园所文化。“入职集体培训”课程可以以专题的方式进行,形式是总教练邀请幼儿园相关人员或园外专家对新教师进行集体讲座,也可以通过集体活动渗透相关内容,如“入职宣誓活动”等。

“入职集体培训”一般在每学期开学前进行,具体内容涉及:(1)园所文化宣讲;(2)新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3)幼儿园职业道德教育及岗位职责;(4)幼儿教育理念的确立;(5)幼儿园管理制度,幼儿园规章制度;(6)安全教育;(7)幼儿常见疾病预防及卫生护理;(8)高效工作法介绍与幼儿园物品定位管理;(9)教师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介绍;(10)保育员工作技能以及评价标准讲座;(11)教育基本技能及评价标准。

“实习期同步培训”课程以时间为顺序,将新手在一年中应掌握的保育、教育技能分解在每一个工作日中,形式为“个别训练”与“小组训练”。

“实习期同步培训”中的“个别训练”是由新教师所在班级全体教师充当教练,负责按照教程每天对新教师重点进行技能培训,主要是以结对的方式在班级中进行。教练每周要与新教师谈话,主要内容是鼓励新教师的进步,分析新教师在本周即将学习的内容方面的不足,讲解技能要点,提出改进的建议,交代评价的方法等。示范讲解后,每天细心指导新教师的工作;新教师则要将教练所教内容记录下来,认真揣摩,对自己的工作体会要及时记录并加以反思。

“实习期同步培训”中的“小组训练”,由总教练负责组织,每两周进行一次对新手的心理辅导或技能强化。目的是为新教师提供交流的平台,或者针对当前新教师的心理状况,组织一些心理游戏,舒解他们的紧张情绪等。

7.考核评价。教练对新教师进行分期考核,最后综合评价。具体方法采取专项业务考核、综合量化考核、技能评比、个人述职和协商评定等。总教练对教练的评定主要参考新教师的进步及新教师对教练的评价。按考核成绩状况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等。

8.总结反馈。师范学院的专家、总教练每两周要与教练一起分析总结阶段带教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商定解决的办法。每期入职教育课程结束后,幼儿园与师范学院要作一个大的总结,修订下期培训方案。对于涉及职前教育培养中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师范院校,加快职前培养方案和教育模式改革。

三、幼儿教师入职教育的基本策略

1.规划。幼儿园必须在新教师进入岗位前就对新教师的成长有所规划。这种规划首先取决于对新教师能力与特质的分析,在与新教师坦承交流的前提下,指导新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所规划,并制定出时间表。

2.辅导。幼儿园的工作头绪多,并需要在一个工作日内全部涉及,新教师应付这样的日常工作很困难。教练对新教师的学习活动要注意观察、分析,提出适当的建议。教练要特别注意抓住每周的重点学习内容,采用指导、研讨和考核的方式,强化培养。教练还要注意培养新手的整合教育能力,引导新教师关注自己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与儿童的关系,关注是何种方法促进了教育效果的产生和优化。

3.示范。教练应当有准备地将每周学习重点呈现给新教师。示范是准备的重要内容。通过示范,让新教师清楚地了解工作技能的每一个细节及其原因;知道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教练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更重要的是获得对教学策略应用情景或条件的理解,获得对职业文化的理解。

4.谈话。教练与新手积极的、鼓励性的谈话,有助于帮助缓解新教师的心理紧张。教练的谈话内容包括介绍幼儿园的人、事、物,幼儿园的政策、资源、活动程序等;介绍幼儿生活管理、教学策略、压力处理等新教师最常遇到的问题,以及在某项比较专门的技术或策略上为新教师提供帮助等。

5.同伴互动。两周一次的小组活动,就是为新教师提供一个学习经验交流的平台。新教师被分配到独立的教学班级,所处的同事是自己的教练,在工作和学习中可能会产生自己远不如人的自卑。新教师彼此的交流会使他们产生归属感,通过听取别人的学习体会和总教练点睛的话语,还会使他们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四、关于构建入职教育课程的再思考

1.入职教育的处所是幼儿园,幼儿园的园所文化是一个不可忽略的要素。新教师的成长不仅仅是技能形成的过程,更是专业态度形成的过程。幼儿园应当成为“个人成长的学校,心灵寄托的家园”,幼儿园应当有积极向上的核心价值观、协作的团队精神、正确的工作理念、合理的工作目标和铁的工作纪律等,这些是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2.教练团队建设是影响入职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师徒制”的培训方式是目前培养新教师的基本方法。在很多情况下,这种方法效果不佳的原因是选拔“师傅”的标准仅限于“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忽视了“带教的经验”,加之没有系统的培养计划。所以,在实施有效的入职教育前,一定要培养一支能够领会教练课程,善于施教的教练团队。

3.把握新教师的心理是“开锁”的钥匙。入职教育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外在输入过程,而是新教师积极主动的养成过程。新教师行为的变化,必须有新教师心理自身的“动力系统”“保障系统”“调控系统”的密切参与,由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新教师的“学生—教师”角色变化规律;研究新教师形成技能、知识结构的规律;研究新教师不断变化的态度和需要;研究不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办法等。顺应新教师心理的教育,才是入职教育质量的保证。

4.“坚持不懈,一以贯之”是成功的关键。新教师入职的第一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适应期。从一开始就对新教师进行入职教育,可以大大缩短其适应过程,从而奠定专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因此,幼儿园必须把入职教育看成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基础环节,坚持不懈、有条不紊地进行,保证教师队伍稳健地持续发展。

新入职教师培训总结篇2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师资队伍; 建设;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7-0097-01

一、当前师资队伍与中职教育发展不相协调的主要方面

1.师生比例。教师队伍总量不足。2005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专职教师71.29万人,在校生1254.68万人。两者之比为1:17.5。按同比计,如果2007年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达到2200万人,则教师总量应达到125万人,在2005年水平上至少增加54万人。以我校为例,2006年各专业在校生达到8千余人,专职教师187人,两者之比为1:43,比全国中职学校的师生比还高了26%。

2.学历结构。据统计我国中职教师当中,职业高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15.32万人,占60%;专科学历9.66万人,占37%;高中阶段及以下学历0.81万人,占3%。普通中专教师本科以上学历13.49万人,占79%;专科学历3.05万人,占18%;高中阶段及以下学历0.51万人,占3%。这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它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的标准相差甚远。以我校为例(陕西省电子信息学校)教师总数201人,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总人数的10.4%;本科以上学历的占总人数的85.7%;专科以上学历占总人数的3.9%;教师学历达标,但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还有一定的差距。另外,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职务结构等诸多方面都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也有相当大的差距。

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

1.“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建。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的特点、规律、培养目标等因素所决定的。“双师型”教师是教师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的双重保证。教育部部长周济一再强调,“要加快建设一支‘双师型’的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关于“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目前学术界尚有争议,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专业课教师既要有传授知识、教书育人的能力,又要有工程师或技师的专业素质、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不仅能“传道、授业、解惑”,而且应该是技艺高超的“师傅”和“教练”。结合我校实践经验,我认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以满足专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及教师个体的现状与发展需求为出发点,以职业道德和教师基本素质培养为前提,以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培养为重点,以行业实践、高校进修、校本培训、社会聘任或教师自学为基本渠道。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从三个大的方面入手:一要对现有教师进行职业培训;二要从社会和企事业单位聘请兼职教师;三要制定利于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的政策措施。

2.对专业教师进行职业培训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培训问题一直是困扰职业学校的重要问题。教师组成复杂,很难通过统一的途径让全体专业教师都学有所获,训有所得。因此,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采取分层次推进的策略,通过高校进修、国外培训、企业培训、校本培训、岗位自学等途径和方式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

三、加强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

1.制定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规划,健全教师定期培训制度。建立健全教师定期参加技术培训和实践锻炼的制度,并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的总体规划之中。要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出明确要求,不合格教师限期通过学习,达到合格师资标准;要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在职教师定期参加培训;采取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管理办法,充分发挥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作用,丰富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法;制定政策鼓励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或生产一线进行专业实践,作为提职和晋升的必要条件;还可以组织专业教师参加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及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知识的培训、进修和国外考察等多种形式,加强教师教育。

2.健全制度、确保投入,是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构建“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投入是关键,制度是保障,重点在落实。教育部着手制定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加快职业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及教师企业实践制度。这些都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政策依据。根据《教师法》、《职业教育法》和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建设的意见》中的有关规定,实施教师的准入标准。职教师资要有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有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或三年以上在工厂、企业、生产一线从事技术工作的经历,严把教师准入关,杜绝不合格师资进入职业学校任教。这能有效地保证职教师资队伍的质量。

3.培养与引进结合,建立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是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必要手段。兼职教师是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双师型”职教师资的重要来源。积极引进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他们可以给学校带来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积极创造条件,走学校自己培养和从企事业单位引进优秀的实用技术人才相结合的道路,来充实教师队伍。

四、改善环境、创新机制,提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1.创新机制,确立和落实科学人才观,推进人才机制的创新。科学定编,因需设岗,因事择人,人事部门要合理调配教师,使专业课教师和文化课教师的比例尽快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和职教改革实际的需要。不合格师资限期通过进修、培训,达到合格师资水平。建立岗位责任制,确定教师的岗位工作目标、任务和职责;竞争上岗,建立全员聘任制。打破职务终身制,推行聘任制和岗位管理制度,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把竞争竟聘引入教师管理机制中。

2.改革分配制度,建立激励机制。改革现行的工资分配制度,建立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注重教师的工作成绩和实际贡献,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建立目标激励、情感激励、物质激励等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参考文献:

[1] 苗秀芳,梁显宗,范成章.构建适应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求的师伍,2005.9

[2] 马小宝,张宇,柴彦辉.我国职业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协会2005年学术年会交流材料.2005.9.

[3] 张洪珍.中等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探讨,2004.

[4] 贺文瑾,石伟平.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2005.

[5] 朱新生,贺文瑾.我国职教师资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2006.

[6] 腾勇.陕西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8.

[7] 房登科,龙玉军,武立生.关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

新入职教师培训总结篇3

【关键词】新形势 煤炭企业 教育培训

目前国内煤炭市场低迷,各大煤炭企业纷纷限量限产,生产压力降低,煤炭企业抓好这次契机,将精力投放到职工的培训教育方面,使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从本质上取得进步发展。

一、提高思想认识

把职工教育培训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将其纳入企业发展规划,树立“停产不停训”的理念。目前生产压力降低,煤炭企业一把手要将部分精力从生产中解放出来,投入到职工的教育培训上,亲自来抓。要做到高层重视、中层支持、基层理解,提高职工素质要以教育培训部门为主体,齐抓共管。

加大宣传力度,使教育培训的重要性深入人心,从而提高思想认识。要通过舆论引导、警示提示、现场教育、业余帮教等多元化宣传方式,通过载体作用于职工的心理,提升职工意识,让职工从心理上重视教育培训。

二、完善培训机制

将教育培训工作重点转移至过程控制、效果考核评估上,建立、健全过程控制、效果考核评估机制。

有效的培训过程控制需要良好的管理作为保障。一是管理制度建设。为保证培训有序开展,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来保证。培训管理内容主要是培训制度、培训激励制度、考核评估制度、培训奖惩制度。规范的领导责任制、目标责任制、考核奖惩激励机制和培训质量反馈体系,规范安全培训的组织、培训、考核、发证、反馈等项工作,促进培训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二是管理工作的实施。落实培训教师、参培学员、教职员工,落实教学组织管理、后勤保障管理措施。质量控制要与培训执行过程与考核相结合,重点是培训过程控制,及时观察培训过程中参训者的反应及意见。培训计划执行应注重弹性原则和例外管理。注意事前沟通,塑造学习气氛,增强学习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整个培训过程进行有效地控制和监督。不是为了找麻烦,而是为了培训质量的稳步提高,更是为了培训工作健康发展。

培训效果评估反馈。培训的效果评估一方面是对学习效果的检验,另一方面是对培训工作的总结,然后根据评估结果适当调整培训课程。效果评估的方法分为过程评估和事后评估。效果评估结果应与薪酬挂钩,通过激励机制调动培训积极性。应用评估模型分为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效果层等四个层次。对培训采取间接培训效果法、直接培训效果法、现场培训效果法评估。间接培训效果主要是在培训后通过问卷方式对培训方式、内容、技巧等方面进行评价,直接培训效果的评价依据主要为考核结果,以参加培训的人员的考核分数来确定安全教育与培训的效果,现场培训效果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违章情况和发生的安全事故的频数来确定。效果评估要写出评估总结报告,通过评估不断调整工作方法。

三、精细化管理教育培训,丰富教育培训形式

教育培训要紧扣“五个结合”。一是把教育培训计划和施工一线生产实际相结合;二是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三是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四是把事故案例剖析与法律法规、操作规程学习相结合;五是以公司集中组织教育培训与个人自主学习相结合。

切实做到全员教育培训。不能关注基层职工的教育培训,忽视对中、高层的教育培训。忽视对中、高层的教育培训,只会使全员素质水平出现畸形现象,不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积极调动职工全员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做到全员互动教育培训。

集中培训与“三个一”日常培训相结合。由于限产轮休,职工生产压力降低,可以更好地进行煤炭企业层面以脱产形式的集中教育培训,同时,各生产区队采用“三个一”即“每日一题、每周一课、每月一考”的辅助手段进行教育培训,达到教育培训效果最大化。

针对在职员工的特点,“投其所好”,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实行“动态”安全教育培训形式。即:培训地点不仅仅只放在室内进行,同时也把专业实操培训搬到生产一线,施行现场启发式教育培训,增加职工的感性认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充分挖掘内部潜力,让富有生产经验和实践经验的安全专责、班组长在生产现场直接讲授,采取现场提问和互动的培训方式,激励职工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积极性,使之寓教于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增强了员工的学习趣味性。

深化形势任务教育,坚持“六必访、七必谈”,开展副总以上领导讲堂活动。坚持每周进行深化形势与任务教育活动,每周开展一次副总以上领导讲堂,同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六必方、七必谈”,丰富职工安全、技术技能,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安全培训教师库。煤炭企业教育培训机构要聘请相当数量不同专业的教师组成“教师库”,每次培训除部分专职教师授课外,耍从“教师库”中聘请相当人员作为培训教师的主体从事教学任务。从业教师具有执业资格的同时,要适时能力“注册”,定期接受上级培训机关的继续教育,定期地深入煤炭企业现场进行锻炼,做到灵活教学,用于指导实践。同时,教师库中的教师也可以是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促进学校教师向“双师型”转化。

为教育培训教师提供学习和发展的机会。鼓励教师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有组织地培训进修,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专职培训教师应定期到企业生产一线实习和调研,熟悉现场的生产、组织、管理,增长实践经验,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鼓励安全培训教师参加行业技术理论研究,进行职工教育培训的创新实践,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跟踪行业企业发展的新趋势,及时将新技术、新业务补充到教育培训当中。

提高教师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主体责任意识通过再培训和评优等活动,激励安全培训教师树立责任意识,恪尽职守、爱岗敬业,使教育培训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五、总结

煤炭企业职工的教育培训作为“软件”工程,有利于安全生产、提高技能,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助于煤炭企业安全渡过这一轮寒流袭击。因此,在新的形势下,煤炭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李俊.当前煤炭经济形势分析与应对措施[J].中国煤炭工业.2012(10).

[2]由静波.浅谈煤炭企业员工教育培训与安全生产[J].山东煤炭科技.2011(5)1.

新入职教师培训总结篇4

建设成就

“十一五”期间,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能力建设重要方面,在过去五年取得重大进展。教师队伍在师德、数量、结构、“双师型”比例等方面都有所改善。教师培养培训力度不断加大,培训模式更加强调实践导向。

师德建设进一步加强

“十一五”期间,各地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建立了中等职业学校师德考评奖励制度,把师德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和新教师聘用的必备条件和重要考查内容,构建了师德建设工作检查评估体系,表彰了师德标兵,组织师德报告团,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师德论坛和研讨会,广大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2007年人事部、教育部联合召开表彰大会。799名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和教育部表彰的2000名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中,共有48名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和教师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有145名校长和教师被授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2009年9月教育部印发《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明确指出学习实践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围绕“创新职业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教学模式”积极开展新一轮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高自身职业道德和职业修养,促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队伍规模稳步扩大

“十一五”期间,各地采取各种措施加大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兼职教师引进力度。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6~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数量由113.74万人,增加到122.29万人,增长8.55万人,如图1所示;专任教师数量由79.91万人,增加到87.15万人,增长近7.24万人,如图2所示;兼职教师(教育部官网使用“兼职教师”,国家统计局使用“聘请校外教师”)数量由8.99万人,增加到10.17万人,增长约1.2万人,如图3所示。

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十一五”期间,中等职业教育教师整体结构更加科学合理。专任教师队伍中中高级职称教师数量占60%以上;兼职教师有所增加;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越来越成为教学的主导力量。

从职称结构上看,2006~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任教师比例逐年增加,由2006年的59.31%增到2010年的61.2%,增长了2个百分点。如表1所示。从图4来看,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拥有初、中级职称者占71%,高级职称占20%(副高占19%、正高占1%不到)。高级职称以上的教师比例依旧不高。

从专兼职结构来看,“十一五”期间,兼任教师占教师队伍总数的比例不断增加,由2006年的8.9%增加到2010年的10.17%。如表2所示。

从岗位结构来看,2006~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岗位结构更加合理,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总体不断增加,特别是实习指导教师由2006年的1%增加到2010年的3.5%。如图5所示。2006~2010年,兼任教师中,文化基础课教师的比例逐年下降,由2006年的34.54%下降到2010年的22.17%;同时,专业、实习指导课教师的比例逐年提高,由2006年的65.45%增加到2010年的77.83%。如图6所示。

教师质量水平不断提高

从学历水平来看,教师学历不断提高,2006~2010年,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下学历比例由2006年的25.73%,下降到2010年的16.7%;本科以上学历教师比例由2006年的74.24%上升到2010年的83.2%。如图7所示。

从双师型比例来看,2006~2010年,“双师型”教师占教师队伍总数的比例逐年上升。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由2006年的14.26%上升到2010年的21.4%。如图8所示。

教师的来源渠道有所改善

2006~2010年专任教师录用毕业生占教师增加来源的比例逐步减少,外单位教师调入和非教师调入的比例有所增加。外单位教师调入和非教师调入两种渠道占教师增加数量的比例,由2006年的45%增加到2009年的54%。如图9所示。

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国家和地方都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但由于中等职业学校连续扩招,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十一五”末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仍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数量严重不足

2006年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为1809.89万人,生师比为23.43∶1;2009年在校生规模为2195.16万人,生师比为26.05∶1;2010年,中职生师比为25.69∶1。由于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数量与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规模不相适应,在教师队伍和专任教师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生师比却仍然持续走高,如图10所示。

如果按《教育部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的生师比达到16∶1左右的目标计算,2009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数量缺口达35万人。按照最新《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规定的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20∶1计算,专任教师缺口在25万人。

结构亟待优化

在师资结构中,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双师型教师比例、学历结构、专兼职结构和职称结构。

“十一五”期间,“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整体有所提高,2010年达到21.4%,但总体上与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质量提高的要求差距还很大,不同省份之间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很不平衡,有些地区情况不容乐观,如山西、和甘肃等地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还不足10%。

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继续提高,2010年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总数84%,但仍有16%左右专任教师只有大专甚至高中学历;与普通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相比低12.6个百分点。另外,全国有5个省份中职业教育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不到70%,最低的青海省仅为60%。

中高级职称专任教师比例2009年达到60.15%,但正高职称专任教师不足1%。从2006~2010年数据显示,正高级人才还在下降,从2007年的5216人下降到2009年的5034人,专业带头人十分缺乏。

兼任教师占教师队伍的比例虽然逐年提高,但仍只占10%,与《教育部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的兼职教师占教师队伍总量比例达到30%的目标存在较大差距。

专业素质需要提高

一是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学历水平总体偏低。从2006~2009年数据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科以下学历所占比重依旧在20%左后。在各级各类教师学历结构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学历合格率为85.39%,在各级各类教育中最低。

二是“双师型”教师比例依旧很低。“十一五”期间,在总体上85.39%学历达标的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重只占总教师数的20%。这说明,职业学校教师“一强两弱”的特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专业实践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亟需加强。

培养培训机制需继续完善

一是专业的职业学校教师培养机构奇缺。目前全国专门培养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只有8所,远远不能满足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是职业学校教师培养模式陈旧。职业学校教师培养依旧秉承传统师范教育教师培养的范式,缺乏针对性的实践环节的专业能力训练,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这种职教教师培养模式不能适应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需要。

三是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部级培训制度设计需进一步完善。培训主体(基地)应更加多元,让知名企业更多参与;培训对象覆盖面应更广,让农村和边远地区职业学校教师有机会参加;培训内容上应加强经济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发展、企业实践教学等内容设计。

几点建议

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培养渠道单一、课程体系理论化、培养模式封闭化的局面,建立多方参与、系统培养的一体化教师教育体系

一是拓宽职业学校教师培养渠道,改变单一的师资培养体系。由过去的师范大学培养为主机制转变为综合性大学、工科院校、地方职业院校共同参与培养机制;文化课教师从师范类高校毕业生遴选,专业课教师应更多从企业行业中有实践经验专业人才或具有行业企业等工作经历的人中遴选。

二是创新职教教师培养模式,构建“实践为导向”的多方参与、灵活多样的职教教师培养模式。要参照职业学校学生培养开展专业教师的培养,专业教师培养要有专业实践环节和专业实践教学实习,专业教师要深入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岗位学习锻炼,要创新性使用和引进“3.5+0.5”、“3+1”、“3+2”等教师教育模式。

三是建立专门的职教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强化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课程设计。根据职教教师专业标准,设计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特别是教师专业能力素养的课程,改变职业学校教师理论教学能力强,实践操作能力弱和实践教学水平低的现状。

改变中职教师完全依托教育部师资基地的培训模式,更多地引进企业、行业参与职教师资培训,构建“实践导向”的国家职教师资培训模式

一是改变师资培训基地设在高校的现状。目前教育部在全国建立了近100个职教师资基地,基地大都设在高校里面,在培训过程中由基地学校再去联络企业。从发达国家职教专业教师情况看,专业教师来源首先必须有企业3~5年及以上相关实践经验,然后经过相应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才能进入职教教师系统(或者直接聘请兼职教师),依此逻辑,我国职教师资基地以企业为主设立更为科学合理。

二是强化地方和校本教师培训。职业教育属性和人才培养定位决定了教师培训应更多依赖地方和学校自身开展,校本教师培训是有效提高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根本。学校要更多依靠专业教师自主开发课程、自主设计教材来开展教学。

优化教师整体结构,加大聘用和引进企业人才,提高兼职教师比重

一是改革教师人事制度,加大兼职教师聘用力度,更多地引进和聘任高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任教,让兼职教师成为未来职业学校专业教学的主力军。

二是政府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鼓励企业参与职教事业,更要提供政策和制度平台为企业、行业及学校在利益共享基础上实现合作,使职教教师结构多元化。如政府通过建立“兼职工程师”计划、“专业带头人”项目、“技能创新工作室”设计等来引导企业、行业和社会人员参与职教事业。

新入职教师培训总结篇5

1、认真做好党建工作。学校党总支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化、多样化,落实“”制度;规范党建工作,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按照发展党员的方针和规定程序,把符合党员条件的先进分子及时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壮大党员队伍。

学校党总支要认真做好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结亲连心”活动及“三严三实”系列活动,按照上级党组织的部署,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明确目标、任务、措施,认真做好落实工作。

2、深入学习宣传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学习宣传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组织好、落实好、贯彻好,深入推进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进校园,深入教师头脑。把学习宣传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同加强党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结合起来;同干事创业、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结合起来;同加强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结合起来;同推动当前的各项工作,促进改革发展结合起来,努力办好学校教育。

3、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落实县纪委监察局提出的一把手“六个不直接分管”制度,有效分散权利,做到相互制约和监督。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立的规章制度,推动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从而促进师风、校风的根本好转。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深入推进教育、监督、制度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决反对奢侈浪费,坚决杜绝腐败行为。坚决制止教育乱收费行为,加大对收费、采购、学校支出等工作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不出现问题。

4、加强民主监督。围绕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工作的大局,依法治校,确保教师和学员权利得到落实和保障;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改进教风学风。坚持校务公开制度,细化公开内容,拓宽公开领域,规范运作程序,推动校务公开工作再上新台阶。加强学校工会自身建设,完善教代会制度,调动教职工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增强主人翁意识,发挥教职工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职能,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组织教职工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促进教职工身心健康。深入开展送温暖活动,及时了解教职工生活、工作情况。做好老教协工作,促进老教师支持学校工作的积极性。

5、严格劳动纪律。全体教干教师要严格遵守教体局及学校制定的教职工请销假及考勤制度,抓好劳动纪律管理,有效制止迟到、早退、代人签到等现象的发生,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切实增强教干管理的规范意识、教师教育教学的规范意识,进一步完善科学化、民主化、人本化、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开创规范有序、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6、加强教师培训和师德教育。加强专任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的力度,提高专任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不断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职工量化考核管理制度,增强工作活力,营造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开展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的评选活动和向先模人物学习活动,坚决杜绝教师从事有偿家教行为,坚定教师依法执教、廉洁从教、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为人师表的职业意识,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7、加强学校安全卫生管理工作。严格落实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一岗双责制”、“责任追究制”和“一票否决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构建和完善网格化的责任管理体系。不断加强学校安全应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安全知识教育,提高教师、学员安

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狠抓校园安全检查与隐患整改工作,预防和杜绝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加大协调力度,强化综合治理,净化校园周边治安环境。积极组织教师、学员开展普法学习、普法宣传、普法培训。8、加强学校宣传工作,努力营造学校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搞好宣传队伍建设,及时更新校园网,及时学校信息,不断提升学校形象。加强对先进人物和先进典型的宣传,加强对典型经验的总结和推广,加强对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和难点问题的宣传引导,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我校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9、培训处要紧紧围绕全县教干教师培训这一中心,不断拓展培训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新手段,努力做好全县教干教师的培训工作。同时,与县师训中心做好配合,抓好全县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和教学能手的培训,以及教体局安排的其他各项教师培训工作,充分发挥我校教师培训基地的作用。

(1)继续开展中小学校长培训。继续做好全县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工作。积极筹备全县第四期小学校长提高培训班和全县第十二期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提高全县教干队伍素质。配合县教体局师资培训中心选派部分优秀的中小学校长参加各类培训、赴名校蹲点学习等,建立科学规范的教育干部管理机制,促进我县中小学校长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2)继续做好全县中小学教师的各类培训。一是加大对名师、教学能手和教学新秀的培训力度,按有关文件要求,采取专题报告、教研沙龙、听评课活动、外出考察学习等多种形式提高培训实效,充分发挥其带动辐射作用,争取使我县的名师能尽快地走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二是认真组织2015~2016年度新教师岗前培训工作,针对新教师的实际情况,加大对新课程改革、校本教研和班主任工作的培训力度。

(3)认真做好全县幼儿教师培训,以及全县幼儿园园长外出培训工作;配合县人社局、教体局做好全县教师知识更新网上培训及考核工作,做好全县部分教师知识更新专业科目的培训及考核工作。

10、总务人员要发挥后勤服务和保障作用,认真做好各项教学办公用品的购置和发放工作,努力为教学搞好服务。要勤俭办学,厉行节约,努力建设节约型学校。按照现行的管理体制,严格财务管理,规范收支行为,对水、电、办公用品等继续采取严格管理的办法,坚决杜绝浪费现象,提高学校经费的使用效益。

11、妇委会要为女职工搞好服务,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并按照计生局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做好本校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以及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月报工作。全体教职工要认真遵守国家相关政策,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继续深化“巾帼建功”和“巾帼示范岗”活动,加强对妇女工作的总结宣传和妇女典型的挖掘。

新入职教师培训总结篇6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

(一)充分认识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施“工业立县,开放兴县,特色强县”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培育产业集群的必然选择;是推进创业创新、富民强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社会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构建和谐的重要途径。在新形势下,各有关部门必须统一思想认识,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二)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的总体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改革为动力,进一步树立大职教观念,把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服务地方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维护稳定、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促进学生的职业素质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进一步完善多元办学格局和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形成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并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三)总体目标。“十一五”期间,高中段教育职普比例继续保持:以上,中职学校在校生规模人以上,中职学校为社会输送毕业生;认真实施“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完成农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万人次,新型农民培训名,低收入农户劳动力转移培训人次,全面开展企业职工和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到年,全县技术工人队伍中具有中级工技能水平的达到%;全县城乡劳动力素质明显提高,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能力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普遍改善,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明显提高。

二、实施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增强职业教育入学和就业的竞争力。

(一)职业学校助学奖学行动计划。为解决中职学校学生生活困难,鼓励优秀学生报读职业学校,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实施“中职学校助学奖学行动计划”。

1、扩大资助中职学校家庭困难学生的规模。对全县中等职业学校(含职业高中、技工学校、中专、下同),在原低保家庭子女、福利机构监护的未成年人、革命烈士子女、五保供养的未成年人以及残疾学生免收学费、代管费的基础上,将贫困助学的资助对象扩大到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元以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以下的低收入家庭子女,使免收学费的资助面扩大到在校生总数的%左右。积极探索和试行中等职业学校贫困生免费入学或“先上学、后就业、再交费”的办法,鼓励学校组织学生勤工俭学、半工半读等方式减轻贫困家庭学生的负担,使之不因贫困而失学。建立健全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施国家助学金,按国发〔〕号文件及省有关资助政策执行。

2、设立职业教育奖学金。职业教育奖学金主要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在校学生和培养紧缺专业的中职学校在校学生。奖学金标准为每人每年不低于元,受奖学生总数控制在在校生总数的%。

(二)实训基地和示范专业建设行动计划。为切实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实训条件,提高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服务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重点建设好三个为学生校内技能培训服务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四个品牌专业。

1、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以培养紧缺人才,提升技能水平为目的。到年前,在建设好省级先进制造业示范实训基地(制浆与造纸技术专业)的基础上建立二个市级实训基地。

2、加强示范专业建设。各中等职业学校要根据经济主导产业发展需要,面向市场和社会,瞄准我市当前用工紧缺程度较高的行业,合理设置专业,积极扩大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专业规模,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和规模效益。要加强人才需求预测,及时开设部分急需的新专业。在实训基地、示范专业建设中,要与主导产业紧密结合。到年,全县争取拥有个省级示范专业,市级示范专业达到个。

(三)职业学校师资素质提升行动计划。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高技能“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效益和实施职教品牌战略的重要保证。为帮助职业学校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对职业学校教师进行全面培训和重点培养。

1、专业课教师全员培训。用两年时间对全县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进行培训,每位教师必须完成学时的培训。培训以“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为主要内容,重点培养教师的实训指导能力。到年,全县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以上成为“双师型”教师。专业课教师每年必须到企业挂职研修个月,作为教师职称评审的必备条件。

2、专业骨干教师及负责人培训。采取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并重、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积极参加各级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技能大赛和组织教师参加省级高级工培训。通过理论研修、专业调研、技能培训、各校企挂钩等途径,用三年时间培养6名中职学校专业建设和管理的人才。到年,高技能“双师型”教师在专业课教师中的比例达到%以上,力争培养技师名、高级技师名。

(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培育行动计划。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提高专业水平,强化办学特色,做大做强骨干职业学校,增强职业学校为县域经济服务能力,打造职业教育品牌,实现建设西职教中心的战略目标。

1、加快骨干职校建设。依照“做大、做强、扶优、扶特”的原则,统筹辖区内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重点建好所骨干职业学校。适时启动西造纸中专迁建工程,新校区规划按省部级重点中专标准化学校一类学校标准设计。支持县求实职校湖镇扩建项目,至年,全县基本形成城区一所办学规模在人以上省级重点中职学校、农村一所民办学校规模在人以上的省级示范中职学校的布局。“十一五”末,西造纸中专(县职业技术学校)力争进入部级重点职校行列,一所民办职校进入省级重点职校。

2、大力发展和规范民办职业教育。认真落实政府及社会各方面举办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形成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认真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社会力量举办民办职业教育。在区域教育规划许可的前提下,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举办职业学校。依法加强对民办职校与培训机构的管理,完善合格评估制度。

3、吸引外县籍学生就读、并引导职校毕业生本地就业。充分发挥的区位优势、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和就业市场优势,做大做强职业教育,切实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鼓励县中职学校对口支援和联合办学等形式,扩大对县外招生,为中西部地区贫困家庭子女提供更多的就学和就业机会。要完善中职学校年度考核制度,将本地就业率和用人单位认可情况列为重要的评估指标,按照《县中职学校毕业生本地就业年度考核办法》人劳社〔〕号文件进行考核,对本地就业率低、用人单位认可度不高的中职学校要加强指导,限期整改。

(五)校企合作行动计划。校企合作是激发职业教育发展活力,破解职业教育发展难题的有效举措,对发挥校企双方积极性、加快培养应用型人才、促进职业教育与地方结合具有重要作用。为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积极实施校企合作行动计划。

1、建立职业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立一个由教育部门、劳动部门、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预测劳动力需求,制订专业设置标准和培养目标、编写专业课教材、组织教学交流和技能大赛、就业指导等。

2、建立校外实习示范基地和校企合作的职工培训示范基地。实习基地主要为已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的学生提供更加熟练掌握技能的机会,并充分利用企业的先进设备,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全县确定个校外实习示范基地,其中2家为市级校外实习示范基地。依托各重点骨干职校,省、市示范性化技术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建立个校企合作的职工培训示范基地,为中小企业开展职工教育培训提供服务。

3、建立和完善企业职工培训制度。各企业要把职业教育和职工培训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制订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切实落实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使用的有关规定,鼓励和支持在职职工参加培训,提高职工技能水平。各企业应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提取职工教育经费,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企业职工教育经费必须用于企业职工特别是一线工人的教育和培训。企业要做好校企合作工作,在合作共赢的前提下,创建培训载体,争取到年完成所有在职职工的素质提升培训工作,促进企业提升竞争力。

(六)新型农民技能等级培训行动。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为提高新增劳动力的素质,万名农民素质培训工程着力做好“对象延伸”和“质量提升”的工作,积极实施新型农民技能等级培训行动计划,促使农民素质培训人阶段性任务转入经常化、制度化阶段,为新农村建设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1、开展新型农民技能等级培训。对全县应届及近五年毕业的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分别进行个月到年的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工作由县农办、教育、人劳等部门认可的培训基地承担,受训学员参加相关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由培训基地和劳动部门帮助推荐就业或指导自主创业。

2、实施农业种养专业免费就读制度。根据新农村建设需求,“十一五”期间为农村培养名种养技术和农产品加工与经营的专门人才。对本省籍就读涉农专业的学生实行全额免费教育。

3、建立个新型农民培训示范基地。根据新农村建设需求,依托中职学校和省、市示范化技术学校及农民培训机构,建立3个新型农民培训示范基地,作为农民学文化、学技术的教育中心。

三、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一)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能力为本,德育为先”理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措施,加强对学生以诚信合作、敬业爱岗、习惯养成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创新机制和载体,建立全体教师参与、面向全体学生的德育工作机制,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定一批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基地,选聘一批劳动模范、技术能手作为德育辅导员。要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用,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转变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需求,以改革为动力,以能力为本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方针,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促进职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和社会服务紧密结合,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建立和完善中职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推动中职学校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技术人才的需要。中职学校要根据市场和社会的实际需求,认真开展市场调研工作,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灵活设置和调整专业。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逐步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选拔与评价的标准和制度。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中职学校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就业率作为考核评价中职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核心指标。逐步建立具有职业特色的人才培养、选拔与评价的标准和制度。

(三)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各中职学校要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单纯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职学校在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制定、课程结构调整、实习实训、毕业生就业等方面要努力满足企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积极为企业和用人单位提供用工培训、业务技术咨询等服务。建立职业学校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制度,实习时间不少于半年。实习期间,企业要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报酬。企业有责任接受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同时鼓励企业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课,参与学校教学改革。

(四)建立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网络。实施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网络计划,在合理规划布局、调整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灵活开放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网络。骨干中等职业学校要以先进的办学理念、合理的专业设置、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齐全的教学设施、良好的育人环境为目标,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使中职学校成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中心、企业职工的培训中心、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中心。乡镇(街道)要依托中职学校和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及其他培训机构开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社区要依托中职学校和培训机构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五)深化职业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公办职业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改善教师队伍的结构,建立有利于职业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允许职业学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允许职业学校招聘非师范类毕业生作为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制定有别于普通教育的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办法,实行分类单独评审。已取得教师专业技术资格并符合相应评审条件的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可兼评与现工作岗位紧密相关的第二个相同级别的专业技术资格,也可通过考试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四、加大领导和扶持力度,切实保障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加强对职业教育的领导和统筹管理。要把职业教育纳入发展总体规划,在发展规划、办学规模、经费投入、基本建设等方面加强领导,科学决策,促进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协调发展。建立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牵头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定期研究协调解决职业教育工作的重大问题。县教育局要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同时做好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工作;县发改局要将职业教育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在职业教育发展项目建设等方面予以支持;县财政局负责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并有针对性地安排专项资金;县人劳社保局要着力推进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逐步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和行业准入制度,并牵头企业职工培训、农民工培训、就业和再就业培训工作;县农办负责牵头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县经贸局要致力于推进校企业合作,努力在产业政策等方面提供支持,负责牵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工作;县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也要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和支持职业教育工作。

(二)严格目标考核责任制和督导检查制度。要把职业教育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作为主要领导干部年度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并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检查和指导。依法加强职业教育管理,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建立职业教育工作定期巡视检查制度,把职业教育督导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加强对职业教育的评估检查。劳动保障等部门要加强对行业准入和人力资源的监管,积极开展劳动执法检查,对违法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罚。建立完善职业技能考核鉴定质量监控制度,加强规范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对社会力量举办的培训机构的评估,督促各类培训机构依法办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加大扶持和政策支持力度。县财政要认真落实措施,确保省政府实施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各项配套经费的按时足额到位。要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职业学校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并根据实际出台鼓励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上述经费要全额用于职业教育,任何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挤占和挪用,并对使用情况实行定期审计。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或出资办学,对通过部门或非赢利组织的资助和捐赠,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新入职教师培训总结篇7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eachers' development center;teachers'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G4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4-0252-03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全方位多层次的新常态,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加快,党和国家对高职院校及高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中指出高职院校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发展目标,2014年5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明确提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建立以培养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岗位实践能力、技术服务能力为主体的教师发展中心,对推动高职院校教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高职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教师个体发展模式转型

高职教师是不同于社会上其他行业的一种特殊职业,承担着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职责,然而作为教师个体的发展,却没有专业的机构承担。教师个体发展的实现主要是依托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交流学习、自省总结、不断探索等形式实现。这种自发性的发展模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对教师个体的自我约束力要求较高。在这种自发性的发展模式下,教师个人发展呈现出一种无序、闲散的一种状态,没有上升为教师履行职业的义务和责任。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办学规模、教师人数、学生人数都显著增加,职业教育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规模的扩大,使教师群体个体性的差异进一步拉大,教师之间的知识理论水平、岗位实践能力、科技服务能力各不相同,再加上学生人数的增长,培养对象的差异性增大。这些变化使依靠个人的教师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高职院校发展。

20世纪80年代,欧美国家一些著名大学开始建立教师(教学)专业发展机构以促进教师发展,并取得了较好成效。2012年3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指出:“推动高校普遍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重点支持建设一批部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教学咨询等,提升中青年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1]2012年10月31日教育发文批准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等30个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为“十二五”部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2]从2013年起,高职院校也陆续建立教师发展中心,系统化、有组织地推动教师的发展。教师发展中心作为高校教师发展的组织载体、平台,如雨后春笋一样,出现在各高等院校。

高职教师发展中心是基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要求,设立的服务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专门机构。高职教师发展中心的建立,不但在组织建设上弥补了从事教师发展专业机构的空白,而且通过完善中心功能、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等措施促使原有的教师个人自觉性的发展模式有序地转型成了有组织、有计划专业发展模式,从而提升高职教师发展质量。

2 现实遭遇:矛盾、困境与瓶颈制约

高职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作为经济新常态下教师发展模式的制度创新,是一个逐渐摸索的过程,它离不开既有教师发展模式,同时又要对既有的教师发展模式进行改革。高职院校现在所形成的师资状况是高职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的现实困境。笔者对湖州职业技术学院近专任教师包含公共基础课教师、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实践指导课教师专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数据分析,厘清了教师发展的特点,总结提炼了教师发展的现实困境。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84人,专任教师学历结构呈现需两头尖中间大的分布状况,教师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分别占比:1.82%、41.67%、55.73%。高学历人才及专科学历所占比重较少。专业教师中以本科、硕士研究生为主,其中本科学历所在比重最高。近五年专任教师人才引进的主要渠道是应届毕业生,占据了引进总人数的64%,从企业引进优秀人才所在的比重最低,只有5%。教师中58.36%,在近五年中参加过企业轮岗实践锻炼,8.96%参加过省教育厅、高职高专培训基地组织的国培、省培。

虽然个案的教师发展数据不一定能概括全局,但是个体数据是整体状况的具体表现,从个案数据也能反映出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2.1 教师专业能力、职业素养不高

由于高职院校的薪酬待遇和社会地位均不高,在教师引进的过程中,很难吸引社会上具有专业相关企业工作经历的优秀人才,目前高职院校新进教师大部分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的应届硕士毕业生,这些新进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但缺乏专业相关实践经历,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不强,专业实践经验和教学基本功相对薄弱。虽然各高职院校对新教师都会进行入职岗前培训,但这些培训一般时间较短,讲解基本的教学规范及学校基本的规章制度,对新教师真正入职后的关注较少。同时由于高职院校办学历史、办学层次等原因,高职院校教师大部分学历不高,主要以本科生为主,本科生缺少学术规范训练,学术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较弱,急需参加各种形式有针对性的素质提升培训,而大部分高职院校还未建立科学完善的培训体系。教师培训大部分限于高职高专培训基地组织的专业培训、学术带头人、访问学者、访问工程师等形式,这些培训虽然对教师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在参训的对象广度、培训内容的深度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教师引进渠道单一及后续在职培训体系的缺乏造成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岗位实践能力、技术服务能力不能适应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2.2 教师发展的积极性不高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必须不断进行自我发展,始终坚持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理念。但随着高职院校规模扩大、学生人数急剧增长,高职院校教师增长得速度远远不够,师资紧张几乎是每个高职院校存在的普遍现象。师资紧张就会造成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业余时间较少,客观上为教师发展造成了困难,同时由于学校培训体系不完善,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内容单调,培训的针对性较差,这也在客观上消弱了教师发展的积极性,同时高职院校未形成系统的教师发展激励机制,对教师发展没有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发展的积极性。

2.3 缺乏与行业、企业人才共享、相互合作与交流的平台

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决定了职教的师资应具备比本科院校更多的行业气质,[3]职业院校的教师除了承担常规的教育教学工作外,还要深入与专业相关的企业,进行科技服务与指导。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致命弱点就在校企合作,行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是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是我们应当下大功夫、也是必须下大功夫去探索和解决的难点。[4]由于没有建立连接学校教师与行业、企业的平台,教师深入企业轮岗锻炼大部分通过自行联系企业,这种方式不但增加了企业轮岗管理的难度,同时也不利于企业与学校的合作、互利发展。

3 突破、创新与拓展:多途径促进教师发展中心建设

高职教师发展中心旨在通过设计和实施一系列教科研活动,区分培训对象,丰富培训内容,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岗位实践能力、技术服务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以专业、兴趣为基础的学习发展共同体,引导和帮助教师树立“积极培训、主动发展”的思维;创设教师企业轮岗实践锻炼平台。高职教师发展中心正是高职院校转变原有发展模式,走内涵发展道路的客观需要。

3.1 准确定位、拓展功能,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由于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办学宗旨、人才培养目标均不相同,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教师发展的目标也不尽相同。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定位要体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特点、功能设置围绕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岗位实践能力、技术服务能力。具体说,就是要关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关注新教师入职前的岗位适应,帮助每一位新教师认识职业教育,转变理念,同时做好新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加强在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教育教学方法交流、教育教学规律研讨,增强教学本领、提升教学质量氛围;建立教师培训需求采集、分析机制,培训效果反馈机制,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教师培训质量;开通企业技术服务需求通道,及时收集企业技术服务需求通道,结合学校师资,针对性开展教师企业轮岗实践锻炼;建立教师业绩成果分享机制,尊重教师发展成效、发挥成效引领作用。

3.2 自愿互助、形式多样,构建学习共同体

教师发展是教师从自我主体性出发,达到某种自我要求,实现自我价值的动态过程。教师发展中心作为教师发展的专业服务机构,其组织架构和管理方式不同于学校原有的教务处、人事处等职能部门,学校职能处室部门更多是从师资管理、师资建设的理念出发,以培训的形式,将知识、要求内化到教师的观念、行为中,这种组织形式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较少考虑教师个人的自主性和特殊性,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内容固定,不易引起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在教师发展中心中,教师以发展目标、兴趣爱好为基础建立多个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有多种形式,可以是“午间沙龙”、“成长乐园”,甚至可以是一些社交项目,如“新教师联谊会”。在这些项目中,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发展,进而实现由“被动培训”到“主动发展”的跨越。

有调查显示,在2003-2004学年被调查的美国132所高校中共有308个教师学习共同体在运行。[5]学习共同体的建立规避了个体学习的缺点,在学习共同体中,成员们找到了一种团队协作的感觉,可以在谈论、交流、分享、辩论中提升综合素质能力,也正是因此,学习共同体的发展方式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提升参加教师发展活动的积极性。

3.3 整合资源、互利互惠,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的首要目标,“双师型”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行业、企业的真实环境,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经济个体,校企合作的前提是双方具有利益结合点,教师发展中心可以利用自身组织优势,了解教师企业轮岗实践锻炼的需求方向、汇总学校教师的专业特长,同时收集企业的利益需求。在充分了解学校和企业各自需求后,进一步分析校企供需匹配情况,即寻求学校和企业在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利益结合点,为学校选择合作对象、教师企业轮岗打好基础。在教师企业轮岗过程中,教师发展中心可组织教师轮岗分享会、交流会,了解教师轮岗的状况,轮岗结束后,可组织轮岗汇报会,总结提炼教师企业轮岗成效,同时收集轮岗企业反馈意义,为今后进一步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新入职教师培训总结篇8

一、认真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促进学校工作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学校党支部按照党中央、省市和县委的要求,组织全校教职工深入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在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和云岭先锋工程的基础上,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和软环境建设,进行工作目标承诺、工作倒逼和问责等一系列活动。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教育局同步完成、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并付诸实践。深刻领会市、县文件精神和要求,正确认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全面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了学校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年来,学校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校,把德育摆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狠抓师德师风建设,要求教师在各级各类培训中要坚持德育首位,把师德教育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各类培训工作中,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高我校教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全校教职工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团结拼搏,无私奉献,克服了校园狭小、经费紧缺、工作任务繁重等困难,使20**年的各项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

二、全面完成各项师资培训工作任务

教师职后继续教育有序推进。继续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进校始终坚持师训和干训齐抓,培训和培养并举,学历层次提高教育和职后继续教育提高并重的工作方针,进校按照省、市有关要求,立足县情、校情和师情,初步形成了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相互贯通的师训工作新格局。

一年共举办各种长短培训班40余期,培训中小学教师5000多人次,完成培训面达118.5%,人均培训学时(培训量)40.6学时。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职工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认真总结和研究新课程改革以来的新情况。积极探索和搞好新课改的学科培训,确保我县新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稳步向前推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努力做好中小学教师学历提高培训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寻求多渠道办学途径,与高校联合办学。按南京师大××函授站的要求认真做好现有**级教育学本科班的各项教学组织和管理工作。在认真作好**级教育学本科班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及期末工作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招生,开办**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函授班,解决教师学历提高问题,,现已圆满完成20**年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函授班开班考前辅导和面授学习。**级教育学本科和**级汉语言文学本科现正就读本校函授。

3、结合××市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新特点以及市师训工作要求,开展全县校长全员培训工作,力争全县校长100%持证上岗。聘请县外教学专家、学者,县内优秀校长等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内容和专题,开展以××教育论坛系列讲座活动为题的校长培训,使××教育论坛内容生动丰富,收效明显,深受欢迎。现已培训校长四期。

4、在市教育局师训处的支持指导下,认真完成了20**年春秋两季的中小学教师履职晋级培训、考核及学分认定等工作。

5、按省市县师训部门的要求,不断加强完善校本培训工作,全面开展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工作。两项工作从年初的布置到过程的实施,最后组织了检查考核,合格率均为100%,后续进行检查考核反馈及经验总结和表彰奖励等。

6、加大对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培训力度,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的支持,聘请省市教育教学专家、名师到我县举办专题讲座,全年聘请了15人给中小学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讲座,深受教师们的欢迎。组织进校教师深入基层学校指导工作,举办专题培训讲座。

7、20**年,按照上级部署要求认真落实班主任培训的各项方案、计划,积极扎实稳步有序开展工作,使我县的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完成非远程班主任培训小学350人,中学148人;计算机远程培训工作持之以恒。随着改革开放和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利用计算机网络设备创造性地举办远程中小学班主任骨干培训班。

按市教育局部署,积极参加《××市20**年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今年××县参加远程教育培训的小学教师共830人,经过组织检查考核全部合格,合格率为100%,圆满完成了此项工作。为教师培训学习开辟了更广阔的途径。

8、积极配合参加云南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第

一、二期的培训、返岗研修及后期工作。制定相关实施方案,督促要求按时上传各种作业,在自身平时教学工作中发挥作用,带头教改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开展必要的教研活动,其中两人在培训教师时举办了讲座。

9、教师进修学校与县教育局扎实有效地搞好××市第五届和第六届中小学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课堂录象制作、软件库管理和信息采编等工作;完成了全县124名骨干教师的论文评审。今年四月份,按县教育局晋教办〔20**〕12号文件关于组织参加××市第五届普通中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选活动的通知,积极稳妥地开展此项工作。从报名推荐到审批、听课评课到课堂反思、论文评选和学生问卷到综合评审、颁证及动态管理考核等工作,进修学校全程参与。此次推荐出16名教师参加市级评选,教育局成立评选领导小组和评审委员会,严格按相关程序,不折不扣地完成这项工作。在选手们的紧张角逐和评委们的共同努力下,最后共有8人脱颖而出,其中3名评选为学科带头人,5名为骨干教师,并向学校、社会公示,予以命名表彰,已上报参加市级的评选。同时不断完善中小学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动态管理考核。认真总结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的经验,为进一步扎实有效地开展好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培训打下了基础。

10、20**年6月又启动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工作,培训中小学教师100名,此项工作已顺利完成。并参加××市“英特尔未来项目”的访谈评估会。

11、抓好“××教育信息港”专线网络建设工作,投入资金近万元,按教育局要求完成相关软硬件设施建设,做好相关数据采集、编辑、录入等工作;管好、用好学校电教设备设施,充分发挥设备功能,服务于教育教学。

12、加强计算机教室建设,为开展中小学教师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考核工作作好充分准备;配合教育局电教科搞好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工作,使我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设备全面进课堂,进教室,直接面对中小学学生,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为我县的信息技术教育课参加省、市汇考作好师资和技术的准备。

13、充分利用和发挥计算机教室的作用。充分发挥我校设备和人才优势,创新培训模式,提升学校知名度。充分利用卫星资源,扩大收视面,极大方便了边远地区的农村学校,克服了计算机网络不通,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困难,使边远地区农村学校的教师足不出户就获得了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最新的教育理念。

14、今年是高中新课改年,××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高一教师96人参加远程培训,参训教师反映良好。首先,通过培训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对新课程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其次,让广大教师开阔了视野,获得了很多先进的教育信息。再次让老师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有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通过远程教育培训这种全新的培训模式,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了广阔的舞台,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模式,同时也为农村文化经济科技信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5、教育科研工作有一定成效。一是学校数十篇文章发表省、市刊物上;二是撰写并报送信息12则,有多则已采用;三是积极配合晋城小学、城关小学完成市级课题研究的指导工作;四是对各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状况调研等。为下一步教师培训工作提供了相对科学详实的基础依据。

16、20**年地方选修课培训成效明显。共培训五门课程即五个专题,均为50学时,各5个学分。培训教师达千人以上。

17、**年和**年新教师培训两期300多人,及时培训**年特岗、普岗教师200多人,收效良好。

三、立足师训服务社会拓宽办学领域

1、××县教师进修学校以对外办学为契机,求新求宽求发展。狠抓学校服务功能的拓展,多渠道开门办学,在抓好全县教师培训工作的同时,进校充分发挥“多元办学”的格局和优势,面向社会多渠道、多形式办学,扩大办学空间。按市、县语委的要求,组织开展好中小学教师和事业单位服务窗口行业相关人员的普通话培训测试鉴定工作,对外办学学员涉及全县各系统、各单位、各行政级别人员。积极配合县语委完成20**---20**年县职中、县幼儿园的普通话测评工作。和教育局共同组织××县第十二届推普活动美文诵读比赛,收到了预期良好的效果。进校教师积极参与上级相关部门组织的“三普”培训考试工作,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2、面向社会开门办学,求实求活,拓展发展空间。在市人才服务中心和县人事劳动局的指导支持下,认真组织好20**年我县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职称的计算机培训考核工作,20**年共培训考核261人,305个模块,培训考核效果较好,合格率达90%以上。学员涉及全县各系统、各单位、各行政级别,计算机培训工作已成为永恒的话题。现即将组织2010年我县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职称的计算机培训报名工作。

3、“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稳步有序推进。据省、市、县政府相关文件,我省利用云南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开展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将用5年时间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县委政府,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决定把我县“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培训点确定在我校,培训专业为《农业行政经济管理》与《农村企业经济管理》,招收学员35人,使学员拿到一张文凭、学会一门技术、掌握一类项目开发,成为具有大专学历、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按照省市电大以及县委的安排部署和要求,认真做好**级“一村一名”大学生的教学管理工作,不断总结教学管理工作中的经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维持正常教学工作秩序,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好评。今年又按上级相关文件精神,照程序通过测试招收了**级学员30名,现正在本校就读,本学期已面授学习两科。

4、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培训圆满成功,如期收效良好。今年××县教师进修学校作了大胆的尝试。与××市相关职业培训学校联系,与××县就业局,××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办公室合作,在保证完成师训工作的前提下,培训护理班学员130余人,分为古城一个班和教师进校一个班。承诺在自愿的基础上安排就业。通过进行职业培训并推荐其就业,既是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提高劳动者生存能力、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充分体现了进修学校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特点。

四、强化各项管理工作,努力拓展学校发展空间

在整个管理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教职工的主人翁精神,最大限度的调动全体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总结创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积极争取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的投入,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机制,为全县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和年度履职考核提供准确无误的依据。

2、教学管理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强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教师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教学中积极探索,体现素质教育的内涵,各种学科培训中渗透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结合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不断推进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组织教师开展业务学习,鼓励教师撰写论文,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3、总务后勤工作紧扣为教育教学服务这个中心,不断总结深化学校后勤社会化的管理改革,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管好用好学校的物资财产,及时为教学提供所需物品,保证参加培训学员的食宿服务及时到位。

4、学校安全卫生工作得到不断强化。20**年学校加强与公安、卫生、消防等部门的联系,努力创建平安校园,积极创建和谐学校。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卫生工作制度,认真落实安全、卫生工作措施,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对教职工和学员进行法制、预防、消防、疾病和传染病防治等安全教育,不断提高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今年以来,以××县创建××市文明县城为契机,着力整治校内外环境卫生,搞好绿化、美化工作,使有限设施设备摆放有序,室内外干净、整洁。有效地提高了教职工和学员的文明意识。今年平安创建工作取得成效,圆满顺利通过县级验收。

5、严格规范学校财务管理,保证经费开支符合国家法律政策要求。学校财务管理纳入县核算中心后,严格按中心的要求,实行收支两条线,由核算中心进行专帐专户管理;严格财经纪律,认真规范收费行为,严格按物价、财政和教育主管部门核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收费,无乱收费现象发生。学校对财务管理精心计划,量入而出,厉行节约,把有限的资金最大限度地用在教育教学工作上。力所能及安排给予贫困教师补助,组织全体教职工出外考察学习,并通过各种努力,尽可能改善教职工福利。

6、充分发挥教职工民主监督和参与管理的作用。每年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教代会),审查学校财务,讨论通过学校工作报告和各项重大改革方案,充分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建议,为学校党政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7、学校党政支持并配合工会共同做好老龄、青年和妇女工作,每年按规定如数划拨工会经费,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拨给一定的补助经费,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

8、重视关心老龄工作,按照上级要求认真落实各项政策,坚持每年教师节、敬老节、中秋节和春节对离退休教职工进行慰问,建立了对教职工的走访和生病住院看望制度;每年给予退休教职工适当的活动经费补助。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进校最大的困难就是培训经费紧缺。近几年来,随着教师培训收费的取消,收入为零。而贯彻落实省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意见以来,履职晋级培训、中小学校本培训、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地方选修课培训、校长培训、骨干教师培训、英语教师培训、新课程改革教师培训等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要全面完成这些工作任务,必须保证相应经费的支持,开展工作囊中羞涩。

2、地方选修课培训局面难于打开。由于大多数教师继续教育学分无需再选修其他课程培训就都已经够了,所以参加地方选修课培训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3、进校教师的学科不配套,有的学科教师过剩,有的学科教师紧缺,学科教师结构需要调整和充实完善。

六、2010年师训工作培训思路

1、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落实校内教职工各岗位职责的执行情况,规范工作职责,严格考勤制度,加大监督管理力度。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符合政策的奖金分配规定,调动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今年重新对岗位进行设置,引入激励机制,为学校的发展作积极的努力。

2、探索走与高校联合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路子,充分利用优质高校教师力量进行高质量教师培训;紧扣师训工作服务中小学教师这一主题,实现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

3、认真搞好校本培训,加大进校教师对各项培训工作的指导、辅导和管理的力度。稳步推进中小学骨干教师动态管理。认真规范学分考核认定与发证工作。不断完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档案管理,努力实现教师培训信息的电脑化管理;

4、总结完善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探索开展后备干部培训、教导主任培训、总务主任等培训工作。

5、按省市要求,开展标准化项目学校教师培训工作,对我县2007年列入标准化项目学校建设的3所学校教师如期开展了全员培训,其中,培训小学教师36人,中学104人。预计下一步对**年列入标准化项目学校建设14所学校的教师进行培训。

一年来,在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鼓舞下,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的领导和大力支持帮助下,在省市师训部门的关心指导下,通过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取得可喜的成绩,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师训任务,使我县师训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上一篇:体育骨干教师培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中青年干部培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