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职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1 12:37:59

新入职培训总结

新入职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规范化培训;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实践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有目的的为提高带教效果而有计划地创设一种情景,使护士身临其境,以生动、形象、直观的方式,加深护士对实际操作的感性认识和系统理论的实践认知[1]。为优化护理学临床带教模式,探求适合新时期临床新入职护士的培训方法,以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我院于2010年8月起在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中采用了情景模拟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教学效果,现将应用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0年8月~2015年8月新入职护士培训36例,均为女性,年龄18~21岁,平均年龄(19.4±0.3)岁。

1.2方法

1.2.1设计情景 选择主题中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情景构思,让护士掌握关键的技能要求、综合训练等方面的知识[2]。

1.2.2专题授课 带教老师针对模拟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组织新入职护士复习有关内容,并给与提示和指导,以便新入职护士能够更好地掌握。

1.2.3资料准备 专题授课后指导新入职护士充分准备相关资料以便参加情景模拟活动,比如安排时间让新入职护士看录像、看书、查资料、分头准备、小组讨论等[3]。

1.2.4模拟现场 按照需要学习的情境问题选择合适的病房或者示教室进行设计布置,尽量按照真实环境布置,以便使新入职护士有身临其境的情景体验。一般是指定负责协调组织工作新入职护士1名,一个小组设2~4名新入职护士,开展学习工作。带教老师首先应设法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情景,比如表达对新入职护士能力的信心,帮助新入职护士尽快地进入角色,促使新入职护士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获得深刻的体会。带教老师在整个过程应该是起到一个管理作用、总体组织的角色,同时又能够积极与新入职护士进行讨论,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并引导性的给于提示,让她们自己去得出答案[4]。

1.2.5分析总结 带教老师应及时总结评定每次情景模拟活动,肯定好的,指出存在的问题。通过总结,使新入职护士对本次模拟活动所牵涉到的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知识的概括提升一个高度。同时,带教老师不能满足于现有问题的解决,应该通过变换一些问题的条件,提出新问题,并引导新入职护士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兴趣和欲望。

情景模拟活动后,对36名新入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36份,收回36份,有效收回率为100%。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专业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对临床学习兴趣的培养、临床操作技能的提高、临床合作能力的提高、临床处理能力的提高、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较大帮助率分别为82.06%、86.79%、72.22%、77.78%、83.3%,有较大帮助率均高于无帮助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传统的新入职护士培训基本上是由带教老师主动传授,新入职护士被动接受的学习过程,由于长期接受性学习,使新入职护士问题意识缺乏,依赖性增强,独立性、自觉性和个性被淹没,创造思维、学习的积极性不高[5-6]。另一方面,因为大部分患者对新入职护士的不信任,对新入职护士的治疗操作具有抗拒心理,甚至排斥,使得新入职护士的学习兴趣不高,实际操作机会少。

情景模拟教学法可以大大的调动新入职护士临床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7]。为了充分调动新入职护士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带教老师应该创设富有挑战性的、真实的、与学习主题有关的情景,并及时给与每个新入职护士正面的、赞赏的、积极地、鼓励和肯定,激发他们在学习状态上的兴趣。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情景模拟教学法有利于促进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新入职护士临床综合处理的能力。带教老师应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主导地位,引导新入职护士利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去认识和实践[8],能够主动选择推断创设情景所提供的信息,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同时时刻自我反思,自我调控,在整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培养临床综合处理能力上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通过主动性学习,更加牢固的掌握和运用知识。

情景模拟教学法通过模拟现场能够有利的提高新入职护士临床实际操作能力,使新入职护士有仿真感觉,如身临其境情景体验,帮助新入职护士尽快进入角色,促使新入职护士充分展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正确处理临床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护理问题,在解决已有的问题基础上,通过带教老师,提出一些新问题供新入职护士讨论,有利于引导新入职护士求知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综上所述,情景模拟临床教学法是一种以新入职护士为主体的开放教学模式,新入职护士在直观、形象的教学环境中运用和理解知识,提高临床技术操作能力,真正的主动性学习。实践证明,情景模拟教学法和传统的带教模式相比,可以更大的调动新入职护士的学习主动性、提高新入职护士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综合处理和临床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马锦萍.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社区护理实践教学中应用[J].全科护理,2013,11(10):868-869.

[2]王思婷,韦丽华,张媛媛,等.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5):209-211.

[3]邱雯.情景模拟教学法结合传统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8):114-115.

[4]白井双,祝贺,马新利,等.ECS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5,12(3):262-264,265.

[5]颜玮君,王海虹,娄喜,等.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急诊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09(10):105-106.

[6]崔晓宁.病案引导-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5,03(3):264-265.

[7]李歆,孙素丽,魏学燕,等.情景模拟教学法在N1级护士D产科护理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2(34):4185-4187.

新入职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1.1调查工具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包括性别、年龄、学历、毕业院校等基本情况)及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CompetencyInventoryforRegisteredNurse,CIRN)进行调查。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由刘明等[3]编制,可用于自评或者他评,本研究采用其验证版本[4],含7个维度55个条目,7个维度分别为临床护理能力(10个条目)、领导能力(9个条目)、人际关系(8个条目)、法律和伦理实践能力(8个条目)、专业发展能力(6个条目)、教学和咨询能力(6个条目)、评判性思维和科研能力(8个条目)。量表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0=没有能力,1=有一点能力,2=有一些能力,3=有足够的能力,4=很有能力,总分220分,按分值高低将其分为3个级别,总分165~220分(条目均分>3分)为核心能力强,110~164分(条目均分2~3分)为核心能力中等,<110分(条目均分<2分)为核心能力弱,以此标准评价注册护士核心能力水平。量表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α系数为0.908,7个维度的Cronbach′sα为0.718~0.903,重测信度r为0.830,55个条目的因子负荷值为0.310~0.725,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852,效标效度r=0.44(P<0.05)。

1.2调查方法在新入职护士参加医院岗前培训后发放问卷,调查员为中南大学护理学院全日制在读研究生,经过统一的培训,采用统一指导语,匿名调查,发放问卷1h后收回。共发放问卷487份,回收468份,其中3份问卷为有工作经验的新入职护士填写,予以剔除,27份问卷未填写完整,15份问卷的55个条目均选同一选项,视为无效问卷,因此回收有效问卷423份,有效回收率86.86%。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双人录入法录入SPSS18.0软件,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

2结果

2.1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水平仅66名(15.60%)新入职护士具有较强的核心能力,277名(65.49%)具有中等水平的核心能力,80名(18.91%)的核心能力弱。新入职护士的核心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见表1。

2.2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得分最低及最高的5个条目见表2。

3讨论

3.1新入职护士整体核心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核心能力(CoreCompetency)是完成绩效所需的关键能力,虽然它可能只是个人所有能力的20%左右,却影响着几乎80%的工作绩效[5]。本调查结果显示,65.49%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核心能力总分为(137.19±29.74)分,且各维度的条目均分为(2.49±0.54)分,也处于中等水平,与Lima等[6]的研究结果类似。法律和伦理实践能力得分最高,评判性思维和科研能力得分最低,这与国内多位学者[5,7-8]的研究一致,但本研究得分均低于以上学者的调查研究结果,可能与研究对象不同有关,以上学者的研究对象均为医院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护士,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护士的核心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在护理岗位上越来越得心应手、驾轻就熟,而本研究的对象为刚进入医院1个月内的护士,各方面能力均有很大成长空间。表1、2结果显示,新入职护士法律和伦理实践能力及人际关系得分较高,新入职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能尊重患者及委托人的权益,能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任,并乐于分担、信守诺言,与他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这可能与学校课程安排及岗前培训课程有关。当前医疗环境复杂,频发医疗纠纷[9],因此,学校和医院均加强了法律及伦理学知识、沟通技巧的灌输,阐述各种经典案例,避免以后发生同类事件,如本院针对新入职护士的岗前培训多为人文社会学知识,包括护患沟通技巧、护理核心制度的贯彻与落实、医疗制度与法律、护理与法律、风险意识的强化、护患纠纷的防范、人性化护理服务等,强化了新入职护士这方面的能力。

新入职护士评判性思维和科研能力维度得分最低,紧急情况下,不能很快分析和确定出首要危机,不擅长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虽然本研究调查的新入职护士95.7%为护理本科生,但评判性思维和科研能力得分仍然处于最低水平,提示国内医学院校尚不够重视对学生进行评判性思维及科研能力的培养,护理本科毕业生对此领域知识接触较少,而目前护理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在医院内护士群体中占的比例极少,护理改革创新及科研任务极大地需要本科生去承担。有研究显示以学生为中心、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可提高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及核心能力[10],建议国内本科医学院校可在以后的本科课程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增加科研基础知识相关课程,注重学生科研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动力和潜能;医院也可通过举办学术讲座、提供护士之间学术交流的平台来提高新入职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科研能力。

教学和咨询能力得分稍高于评判性思维和科研能力,处于较低水平,教学和咨询能力强调的是理论知识与表达能力的结合,新入职护士刚离校,理论知识掌握较牢固,但不能很好地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表达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将健康知识传达给别人,这可能是其教学和咨询能力得分较低的原因。此外,临床护理能力得分亦较低,临床护理能力是护士最基本的核心能力,是护士为服务对象提供良好照护的前提条件,新入职护士在毕业前均经历8~10个月的临床实习,临床护理能力已基本具备,但实习期间均由带教老师一对一跟班带教,学生多数时候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带教老师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提高学生操作技能上,临床护理能力的某些方面如提供多元文化护理服务、全面评估患者健康状态、为患者制定护理计划等得不到锻炼和提高,提示在以后的带教中需注意提高其综合临床护理能力。

3.2对策

护理是一份高压力职业,尤其对于新入职护士[11],从刚毕业的学生转变为一名新护士是压力最大的时候,而核心能力不足是新入职护士最主要的压力源,护士压力过大又是导致新入职护士离职率高的主要原因[12]。本文调查结果显示,新入职护士的整体核心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各方面能力均有待继续加强。为了减少新入职护士的压力,留住护理人才,就需尽可能在短时间提升其核心能力。

3.2.1合理制定岗前培训计划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是为了让刚从医学院校毕业、即将走上护理岗位的护士尽快完成角色转变,胜任本职工作而进行的培训活动[13]。目前本院的岗前培训为脱产集中培训1周,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医院的规章制度、沟通交流、护理与法律、人性化护理服务等,培训内容较单一,不利于新入职护士的快速成长。洪海兰等[13]基于岗位胜任力构建了新护士岗前培训大纲,涵盖了9个培训项目,31项培训内容,紧紧围绕新入职护士这一特殊的群体,结合岗位特点,注重知识、技能、态度、观念等培训之间的连贯性,值得借鉴使用。

3.2.2加强新入职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及评价对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及管理,可提高其核心能力[14-16]。虽然新入职护士已经历岗前培训,但其核心能力仍然不足,需要在之后的岗位适应过程中继续加强培训,尤其对于核心能力处于低水平的新入职护士。目前本院针对新入职护士的培训已形成了规范化培训方案,持续时间3年,主要包括1年轮科培训,每名新入职护士需要去3个专科(内科、外科、急诊急救科或重症监护室)接受一对一导师制培训,每个科室培训4个月,每个月进行2次理论知识授课,病区护士长及带教老师进行不定期的操作技能培训,每个月1次理论考试、1次操作考试,出科时进行自我总结、考试总结及临床反馈,护理部组织专家到病房进行操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临床应变能力等综合考核,考核情况在全院护士长会上反馈,针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年度末进行综合考核并总结上一年、部署下一年的培训工作。此外,还加强新入职护士与党支部、院团委的联系,实行分组管理,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目前还缺乏对此培训方法的细化及有效程度的评价,可在新入职护士培训1年后、2年后及3年后再次进行核心能力的调查,以对规范化培训进行客观评价并找出不足之处予以持续改进。此外,还可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如注重科研团队建设、举办科研培训班、采用多元化策略开展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17-18],以尽可能快地提高新入职护士的核心能力。

4小结

本研究调查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新入职护士的核心能力水平,整体核心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各方面能力均需继续加强培养,尤其需要加强评判性思维及科研能力、教学咨询能力及临床护理能力的培养。可在现有培训模式基础上针对此次调查结果,并结合他人研究成果进行适当改革,制定出更加适合本院新入职护士的培训方案,促进新入职护士的快速成长。

新入职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一)调研对象

本研究重点对两类人群进行了调研。一类是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项目的管理者。管理者参与了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方案的开发、实施、管理及评估的全过程,并在其中充当统筹者、领导者的角色。由于上海市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以各个院校为单位进行,本研究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从14所高职学院抽取了共28名调研对象,包括学院人事处处长、副处长,教务处处长、副处长等。另外一类是高职院校入职3年以内的新教师。新教师不仅是入职培训关键参与者及最大受益者,而且也是入职培训最主要的服务对象,对其展开深入调研能够对培训需求及问题有更为深刻的领悟。本研究在19所高职院校中回收有效问卷280份,并对样本的教龄和来源做卡方检验,存在显著性差异,样本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调研框架

本研究选取了培训主体、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师资及培训评价五个核心要素展开调研。分别从组织管理、实施载体、操作手段、实施人员、反馈机制五个层面对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的现状与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全面了解上海市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由谁组织培训、培训什么、怎么展开培训、由谁实施培训、培训效果如何五方面的问题。

(三)调研工具

主要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进行调研。根据目力所测,目前尚未有关于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现状与需求现成的调研量表,因此本研究在搜集文献资料、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遵循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标准化要求,设计了“上海市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现状调查问卷”和“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需求调研问卷”两份问卷作为调研工具。为了保证问卷设计的有效性和可信度,分别请15位教育专家、高职教师及企业专家就问卷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进行检验,并在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小范围的前后施测,检验结果取得了较高效度和信度,符合统计学要求。对于调研结果,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的统计方法。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上海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主体的现状及需求调研

培训主体作为培训项目的供给方,参与培训方案的开发、培训师资的遴选、培训计划的实施以及培训效果的反馈,发挥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不同的培训主体,由于行为风格、资源优势以及统筹能力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培训效果。在上海市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中,采取的最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学校自行培训的方式,占到了调查院校的53.6%;部分学校委托高校进行培训,这种形式占到了28.6%;学校和高校联合培训占14.3%;其他形式培训占到了3.5%。从调研数据中发现:

1.市级层面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缺位。

在调研的高职院校中,虽然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的组织形式各不相同,但无不例外都由各院校自身通过各种渠道来对新入职专业教师进行培训。高职院校各自为战,缺少省(市)级层面的统一培训。

2.校本培训是目前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的主流形式。

校本培训以新教师所在的学校为培训主阵地,培训的师资一般以本校的校长和经验教师为主,其优势在于以校为本的特色化培训、组织灵活、便捷经济。

3.高职院校与高校联合培训实践初探。

值得欣喜的是,有部分高职院校主动与高校合作培训,虽然比例不高,但也为培训中多主体参与提供了实践范本。不过这类高职主要集中在办学条件优良、经济实力雄厚的院校。另外,在搜集和整理被访新教师关于培训主体的意见和建议中发现,绝大多数的新教师都提到了培训主体单一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硬件资源与软件资源的要求上。部分新教师表示,校本培训固然可以帮助新入职教师充分感知所在院校的特色、文化和组织氛围,却得不到外校教学名师、高校专家学者、企业专家的指导。也有被访教师表示,完全委托高校进行培训的形式往往不接地气,理论知识传授居多。

(二)上海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内容的现状及需求调研

培训内容作为实现培训目标的重要载体和受训者最为直接的需求,其设置和开发的过程渗透了培训理念和价值观,不同类型课程设置比例直接影响着培训结果。因此,科学、合理的培训内容是成功的培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在对上海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内容的调研中发现,开设比例最高的五门课程是:高职教师管理相关政策(87.6%)、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80.3%)、高职学生发展特点(79.3%)、高职教育的特征与发展形势(79.3%)、高职教师的使命(75.6%)。而开设比例最低的五门课程分别为学习情境开发(44.1%)、高职教育教学设计训练(45.2%)、德育工作案例分析(45.9%)、职业教育课题设计与论文写作(50.5%)、教学名师观摩与研讨(50.9%)。在需求调研中,呈现了与现状调研中相同的15门课程,每门课程后有5个必要性层级供受访者选择。以拟开设课目在“非常有必要”这一选项上的百分比的高低为依据,教师视野中最具开设价值的五门课程,分别为教学名师观摩与研讨、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高职教育教学设计训练、高职学生发展特点、高职教师生涯发展案例。将调研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后发现,上海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内容有以下特征:

1.培训内容设置“重理论、轻实践”。

在开设比例最高的五门课中,理论课居多。而对于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提升的课程,比如高职教育教学设计训练、教学名师观摩与研讨等,却出现在了开设率最低的五门课中。

2.培训内容供求关系失衡。

开设率高的课程新教师的需求往往较低,而新教师最为迫切的需求却无法在培训内容中体现和满足。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由于培训主体对于高职专业教师能力结构把握不当,另一方面自上而下的培训内容设计方式,脱离培训对象的真正需要。

3.培训内容空泛、针对性不强。

如前所述,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的来源广泛、专业差异复杂,如此多元背景的培训对象却在同一培训内容下进行“加工”,严重违背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

(三)上海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方法的现状及需求调研

培训方法是培训教师和培训对象为了实现共同的培训目标,完成特定的培训内容,在培训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因此,培训方法是实现培训目标、提高培训质量,保证培训效果的重要渠道。在对上海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方法的调研中发现,被调研的高职院校全都采用了讲座式;将近七成的院校开展理论教学;而只有11.6%的院校采用做中学的形式;采用现场观摩和研讨的院校不到四成。然而,在需求调研中教师最认可的三种培训方法分别为做中学、现场观摩与研讨、教学设计与实践。将讲座式和理论教学作为最有价值培训形式的受访者仅有3.9%和3.1%。基于现状和需求调研数据的分析,上海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方法主要有如下的特点:

1.静态单边的传统培训形式占主导地位。

目前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方法以课堂讲授和理论教学为主流形式,做中学和现场观摩等培训方法只是作为一种补充形式在部分院校被采用。在培训过程中,培训教师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忽视培训对象的主体性与个体资源,忽视成人学习规律,单纯灌输知识。而受训者则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以接受专家传授的知识为主要任务,与培训教师缺乏必要的交流和互动。

2.培训方法与培训内容之间默契度低。

目前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中,鲜有培训教师根据培训内容的不同对培训方法进行差异性选择。例如,开设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这门课程,培训目标是丰富和提升培训对象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实践能力,而在调研的大部分学校中仅用单一的讲授法授课,无法提供培训对象“做中学”的机会,从而影响了培训效果。

(四)上海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师资的现状及需求调研

培训师资作为培训方案的实施者,在培训内容与培训对象之间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培训教师不仅需要将静态的培训内容,辅之以合适的培训方法,来影响培训对象的知能结构,而且要让培训对象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引起共鸣。因此,培训师资的选择至关重要。在对上海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师资的调研中发现,有87%的高职院校都聘请了高校或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也有超过半数以上的高职选用本校教师,而邀请企业行业教师的院校仅有30.4%的比例。然而,在征求被访者关于培训师资选择中的意见中了解到,希望优化培训师资构成,进一步加大教学名师、企业专家在培训师资队伍中的比重,同质单一的培训师资结构会影响新入职专业教师能力均衡发展。也有其他受访者提到,对于不同的培训内容需要选择不同的培训师资,要充分发挥不同类型培训教师的专业特长。基于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师资的现状与需求调研,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问题:

1.理论型师资与实践型师资比例失衡。

与培训内容“重理论、轻实践”的症结类似,培训师资的选择也以理论型师资为主,实践型师资为辅,尤其缺少企业方面的专家。并且有部分高职院校过度依赖专家学者,在资源选择、整合及利用中自身缺乏主动性。在目前培训师资比例失衡的情况下,新入职专业教师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令人堪忧。

2.培训内容与培训师资匹配度低。

对于不同的培训内容,应该根据培训师资各自的专业特长进行匹配。然而在调研中发现,有一定比例的高职院校并没有充分考虑这一因素,而是根据管理的便捷性和经济性让本校教师或专家学者包办一切。

3.资金问题成为培训师资选择的一大顾虑。

目前上海市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是各自为战的状态,其资金来源主要由各院校自身提供。对然各高职院校也表示希望多聘请各领域专家能手参与培训,但资金的问题是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之一。

(五)上海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评价的现状及需求调研

培训评价作为培训过程的反馈环节,注重培训对象的满意度和培训目标的达成情况、培训中相关课程资源的生成情况和对培训本身的研究。因此,培训评价不管是对培训对象而言,还是对培训本身而言,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在对上海市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评价方式的调研中,使用率最高的是撰写培训总结,占到了91.3%;现场汇报总结的方式占到了69.6%;也有34.8%的学校采用设计具体作业;设计职业规划的学校占21.7%;另外分别有17.4%的学校以考取资格证书或者提交相关论文进行评价;仅有8.7%的学校进行技能操作考试。而在需求调研中发现,教师们最认可的三种培训评价形式分别为现场汇报总结、设计具体作业与技能操作考试。在访谈过程中,部分受访者也表示,希望培训评价能够渗透培训的每一个环节,以更加规范和量化的方式促进新入职教师能力的发展。将现状和需求调研数据分析比对,上海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方式有以下特征:

1.“重形式、轻考核”现象突出。

在需求调研中,意外发现受访者对于技能操作考试这一评价方式的需求较高,而一般情况下学习者对于类似考试的评价方式相对排斥,理论考试需求较低),两者之间形成反差。这反映了培训对象对于了解自身专业实践技能变化的迫切需求。间接说明,目前实施的培训评价已经沦为了一种“走过场”的形式,考核效能低下。

2.评价方式及价值单一。

评价方式单一,高职院校采用较多的评价方式主要集中于撰写培训总结和现场汇报总结两种。并且,目前采用的评价方式关注培训结果的较多,关注培训过程培训对象的变化以及培训本身的评价方式较少。

三、对策建议

(一)培训主体:从独立分散走向资源统筹

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是一项兼具系统性、复杂性及特殊性的工程。目前采用较多的校本培训固然可以对本校教师进行特色化培养,但其资源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在提高国内职业教育教师质量水平浪潮的推动下,仅有学校层面的培训已经不能满足新入职专业教师的需求。构建高职、高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多元主体的培训体系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其中一条途径就是,充分发挥地市层面的培训功能。搭建地市层面的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平台,有以下几点优势:第一,规模大,覆盖面广。地市层面的统一培训能够通过政府部门的硬性要求,保证每一位新入职专业教师,在入职初期接受一定时长的培训。第二,统筹力度强。地市层面培训拥有更强的资源统筹和规划的能力,能够将分散在高职、高校和企业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充分调用,进行统一规划和部署。第三,规范化运作。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地市层面培训在制度上更有保障。成立专门的组织管理小组,设立专项基金,出台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管理办法,提高各利益相关者的合作积极性。

(二)培训内容:从知识本位走向能力本位

传统培训以知识导向型培训模式为主,它以知识的传授为基础,或强调学科知识,或强调教育专业知识。培训内容的设置往往也是知识本位,只关注培训对象在培训过程中学习了哪些知识。然而,随着知识观从知识本体论向知识价值论的转变,以关注培训对象在培训结束后能做什么的能力本位培训得到重视。另外由于高职教师能力结构的特殊性,在培训内容的设计过程中,一方面应该做好深入调研,把握培训对象的内在需求,关注个体差异和先前学习经历,以此作为培训内容设置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应紧紧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进行培训内容的开发设计,以切实提升新入职教师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为核心,从具体的教学环境中选择促进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发展的实用知识与技能,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技能有机整合和编排。

(三)培训方法:从静态单边走向行动导向

如前所述,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多以静态的、单边的培训方法为主,严重影响培训对象在培训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为了扭转当前此种局面,行动导向培训方法的实践是其中一条解决途径。行动导向的培训方法,又称为行为导向、活动导向、行为引导型培训法等,强调“以培训对象为中心,以行动为导向”,使培训对象经历“尝试行动”、“自觉行动”到“自发行动”的过程,在“行动”中获得专业知识与教育知识,发展专业实践能力与教育实践能力。其主要做法有二种:其一,做中学。打破传统的“先学后做”的培训方法,让培训对象“边做边学”,或者“先做后学”,在实践中体味真知、发展能力。使培训对象成为课程真正的主人,这不仅能提高培训对象在课堂中的参与度,而且也能增强其培训兴趣,从而提高培训效果。其二,多种培训方法交替使用。行动导向培训方法包括项目教学法、讲座法、案例研究法、参观教学法、现场培训法等。对于不同的培训内容,要有计划、有选择的匹配相应的培训方法。

(四)培训师资:从同质单一走向多元高端

现阶段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师资构成相对单一,主要以专家学者和本校骨干教师为主。但是,由于职业教育自身的“跨界”属性,其对教师能力素质的要求自然也体现出这一特性,即高职教师不仅仅要能够掌握理论知识、传授理论知识,同时也必须能够掌握所教专业的实践技能,以及传授实践技能的教学论知识,这就必然要求在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队伍的选择上也体现出这一“跨界”特征。因此,需要打造多元高端的培训师资队伍。所谓“多元”,就是要丰富培训队伍中教师来源与背景的多样性,增加教学一线教师和生产一线企业人员在培训队伍中的比重。并且,在培训过程中充分发挥各类培训教师的特长。所谓“高端”,就是要选择各个领域中出类拔萃的培训教师来对培训对象实施培训,当然在选择时不能只以培训教师的职称为遴选标准,更多的需要考虑具有真正实力、代表性、接地气的培训教师。

(五)培训评价:从结果评价走向发展评价

培训评价环节的设计在目前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中往往被忽视,或者只是形式化的存在,而且主要是对培训结果进行粗浅的、笼统的评价,这样的评价不能对受训者自我认知产生积极的影响,更不能对培训本身有发展性意义。因此,高职新入职专业教师培训必须从形式化的结果性评价中走出来,构建注重过程性、发展性的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关注受训者在培训过程中的发展变化,对受训者的课堂表现及课后作业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发展性评价一方面关注受训者的发展需求、发展态势及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对培训本身的设计、实施、反馈环节进行评价。当然,在培训评价环节的实施中,要以目标评价为基点,多样性评价手段为辅助,坚持以行为改进为主要评价标准,积极发掘培训规律,探索构建高效培训模式的有效策略。

新入职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模式;新入职护士;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0-0042-02

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是以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为目标,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种面向临床输送所需的技术型人才。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普遍采用“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1]的新培训模式改革要求更加注重新入职护士技能操作能力的培养。笔者长期从事老年科临床护理教学,在“五步训练法”[2]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翻转课堂实训模式”运用于老年科新入职护士技能操作实训,在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护士综合技能成绩、降低病人的护理并发症的同时,有效地提高和保证老年患者护理质量。现将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培训对象。将我院2015年5月―2106年8月在老年科轮转的新入职护士60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30人)、对照组(30人)。其中每组本科毕业生10名,专科毕业生20名,年龄18―23岁,两组护士年龄、学历、一般情况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护士均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带教教师使用统一的技术操作规范进行培训。筛选标准:(1)通过医院统一招聘考试录取的应届护理本科、专科毕业生;(2)自愿报名参加本次研究,并且可以保证培训时间;(3)了解本次培训的目的和意义。

2.教学方法。选取2014―2016年护理专业老年科轮转的新入职护士60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人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组30人运用“五步训练法”实训模式教学方法。护士规培实训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新入职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护理综合技能成绩,老年患者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率。

3.五步培训方法。(1)带教教师演示并分解步骤找原理。(2)新入职护士分组练习,带教教师再给予辅导。(3)护士操作展示,全程给予摄像。(4)视频回放、分组讨论。(5)优化护理操作内容。

4.翻转课堂教学。(1)创建教学课程。明确新入职护士必须掌握的项目目标及视频最终需要表现的内容,收集和创建视频、文档或“PPT+音频”,提出教学重点、难点或其他知识点转化为问题。(2)课前准备。教师课前准备:应用QQ空间,教学师生互为空间好友,教师提前一周将本次课程的操作视频或幻灯片通过QQ空间以作业的形式到QQ空间,让新入职护士做好相关知识的学习与分析。新入职护士课前准备:课前护士对QQ空间相关教学视频认真学习,仿真练习护理技能操作,将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馈至师生QQ空间。(3)课堂内化。在课堂上,首先针对收集到的问题,教师给予有效集体辅导,针对少数问题给予个性化指导;其次,对现场护理技能操作练习过程进行互评与纠错;最后,通过护士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护理技能知识的吸收内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4)评价与反馈。针对新入职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护理综合技能成绩、老年患者护理并发症发生率三方面进行评价。(5)不断总结、反思,优化翻转课堂教学方案。

5.评价方法。(1)评判性思维能力评价工具:护理教育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2)教学成绩评价;(3)临床实践评价。

6.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以X2检验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当P

二、结果(表1―表3)

三、讨论

1.护理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培养应用型的人才。护理目前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无法适应现代化教育的要求,新入职护士规范培训是医学院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了护士终生教育的承前(医学院校基本教育)启后(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地位,是临床护理专家形成过程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及时完善教学模式,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型护理人才。

2.翻转课堂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协作性、创新能力和凝聚力。与“五步训练法”实训模式相比较,翻转课堂实训教学便于新入职护士个性化学习,可以自主安排时间,提前观看教学视频或事后补课;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贯彻教学全过程,有利于调动护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对临床技能的兴趣;在师生和护士之间的互动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护士的观察分析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翻转课堂为护理实训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为解决新入职护士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差等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

3.通过运用翻转课堂实训教学模式对老年病科新入职护士开展的规范化培训,并对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护理综合技能成绩、老年患者护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进行分析,实训课程中的教学效果和护士学习能力情况的变化已得到验证,值得临床护理的进一步研究。今后可在此次探索的基础上,继续完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争取在全院范围内的实训教学中得到推广应用,不断总结、反思,优化翻转课堂教学方案,优化开发翻转课堂教学课程。

参考文献:

[1]汪晓东.“翻转课堂”的实践困惑如何应对[N].中国教育报,2014-04-24(6).

新入职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育培训 新员工 入职培训 举措

一、做好新入职工程技术人员培训的重要意义

新入职员工培训教育工作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基本环节,是使新员工迅速转变角色、适应新岗位、新环境的重要保障,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新员工素质、提升人力资源水平的有力措施。我单位新入职技术人员均为应届生,具有明显的理论优势,但在设计上经验不足,如在工艺性、环境影响、加工特性等方面往往会“想当然”,导致产品返工率较高,一方面增加了设计成本,另一方面会打击个人的积极性。一个合格的设计人员应该懂得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懂得如何提高设计产品的生产工艺性。提前在新入职技术人员头脑中建立工艺性概念,避免“纸上谈兵”,将长远影响整个单位的设计水平。

二、我单位新入职工程技术人员培训的具体举措

我单位从2012年开始致力于新入职工程技术人员培训工作的研究,先后多次完善制度并运用实践,总结出了“生产实习+素质拓展+集中教育+入岗培训+总结分析”五步法。

1.生产实习

新员工办理报到后,即直接安排至生产一线,进行两到三个月的实习,从加工成型手段、加工特点、加工成型工艺等方面了解产品特性及加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学习如何将工艺设计前移至科研设计初期,从而实现控制成本、减少浪费、缩短研制周期、提升产品质量的目的。

具体措施方面,通过分组评比、自选课题、轮流实践、细化考核等多个方面进行。每小组不超过十人,共同完成一个自选的课题,最终各小组之间将进行评比。实习岗位(工种)包括机加、电装、调售、工艺编制、工艺审查等,各小组将轮流实践覆盖全部岗位类别。考核涵盖实习记录、大作业答辩及劳动纪律三个部分,并设置淘汰率。首次实习被淘汰人员会有两周时间的再实习机会,通过答辩才能正式进岗,否则解除合同。

2.素质拓展

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以提高心理素质为主要目的,兼具体能和实践的综合素质教育,它以运动为依托,以培训为方式,以感悟为目的,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活动增强学员之间组织、沟通和协作的能力,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培训方式。我单位在生产实习结束后安排三天左右的封闭式素质拓展训练,让新员工充分认知自己、表现自己、表达自己,沟通、协作、创新、感恩等多种情感都可以得到提升,这种素质拓展的感触会长时间的伴随新员工,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

3.集中教育

素质拓展之后趁热打铁,安排至少一周的集中教育培训,全面介绍单位概况,包括组织架构、保密、质量、技安等情况,培养新员工的归属感。通过观看宣传片、专家授课、座谈交流等方式,加快新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对企业愿景的认知,尽快融入企业生活。通过参观实验室与科技成果展厅,使大家建立科研条件和科研成果宏观认识,从内心深处树立对单位从事实业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4.入岗培训

前几部分均属于岗前培训,至此,新员工将进入对应的具体岗位。我们建立了工作导师制,由各专业组指派一名资深员工负责专业知识和日常工作的引导,确保新员工快速适应岗位。为量化考核过程,单位设置了考核表,需要工作导师与新员工本人共同记录培训细节。三个月的“老带新”结束后,根据考核结果,设置导师奖励制度。

5.总结分析

总结分析从两个方面进行。单位人事部门根据考核数据对所有入职员工进行岗位适应性分析,允许调岗或延长入岗培训期。新员工对生产实习、素质拓展、集中教育和入岗培训几个阶段的收获提交总结材料,针对个人表现、对单位某方面的建议意见等均可发表看法,以助于单位工作的及时完善与提高。

三、总结和思考

通过对新职工入职前培训的细化管理,极大的提升了新入职员工岗位适应效率。磨刀不误砍柴工,虽然新模式培训仍然需要半年时间,但是新员工价值的体现更加迅速、更加高效。从近三年收集的数据来看,接受新模式培训的员工能更快进入设计角色,设计成果失误率或返工率降低了至少40%;在待人处事方面,此类员工处理起来更加自信、更加活跃。经过三年的实践摸索,这种培训模式明显调动了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提高了用人单位一次接收率。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有进步的空间。

1.设置合理任务模式,深度发掘员工能力

提供条件让新员工按照一定模式完成规定的任务,营造真实的工作氛围,进一步锻炼新员工沟通、协调和表达能力。

2.细化培训内容

生产实习阶段,可针对不同专业设置不同大类的实习内容,便于新员工更充分的学习和理解专业需求,建立知识和技术之间的密切联系,降低抵触心理,提高入职教育的针对性。

3.提高考核结果的应用

继续完善培训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制度,在实践中修正各指标的权重,建立更加趋于战略发展方向的考核导向;强调每期培训工作的事前分析和事后总结,加强考核兑现。

综上所述,通过对新入职员工培训的不断探索,形成了一定的管理办法,使新员工在知识转化、协调和沟通、技术表达(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达)、身心承受等四大能力上有所提升。将新入职员工的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使新员工进一步明确使命和责任,以饱满的精神风貌投入到新的工作当中,为单位的事业添加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杨玉辉.基于企业文化的新员工入职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J].经营管理者,2014(11)

[2]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二版)[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2

新入职培训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新入职辅导员;角色适应;定位

【中图分类号]G645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人和引路人。高校辅导员工作责任重大,对大学生的成长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工作技能才能带领好学生。做到"精、通、知、晓",是辅导员的必备条件,即"精"学生管理,"通"思想教育,"知"学生心理,"晓"法律常识。

高校新入职辅导员往往是应届毕业生,只有极少数是从事过其它工作的。大多数刚刚走出校园的应届毕业生充满工作激情,他们多是大学校园里的主要学生干部,有着较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但正由于他们直接从校园走向工作岗位,对于师生角色的转换还不明确,要以一名教师身份管理、服务学生还需要一定的过渡阶段。本文主要探讨高校里新入职辅导员的角色适应性问题及如何迅速找到正确的工作方法。

一、积极参加业务素质培训

高校常常会针对新入职的辅导员进行系列培训,包括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岗前培训能帮助新入职辅导员迅速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及特点,掌握自身岗位职责及要求,熟悉学校领导及同事,尽快融入新的集体。在岗培训则会系统、全面地为新入职辅导员提供学生日常管理、班级管理、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推优入党、奖勤助贷及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以帮助辅导员掌握全面的业务技能和素质。新入职辅导员应该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业务培训,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方法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并及时地加以总结,不断提升工作方法。

二、认清角色,摆正位置

新辅导员走上工作岗位后,应该转变思维模式,时刻铭记教师身份,从学校教师的角度全面思考问题。身为教师,更应该以身作则。首先修身养性,培养良好的个人素养;其次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遵守学校纪律。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也要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事情自己也坚决不能做。

同时,辅导员还应明确学生是管理服务的对象,一切工作要以大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为重心。对于学生,应该真诚相待,做到尊重与爱护。对于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应方式多样,不能只以批评为主,特别是不能因为自己的一时恼怒而讲有损学生尊严的话语。特别是新生刚刚步入大学的殿堂,进入一个崭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内心可能彷徨与新奇。当学生面临困难和挫折,辅导员更应该指导、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三、培养好班级学生干部队伍

班级学生干部队伍是班集体的骨干与核心,是班级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是辅导员的得力助手。选拔和培养一支素质硬、能力强的班级学生干部队伍对班级建设至关重要。

新入职辅导员更应该尽早熟悉学生干部队伍,培养得力的学生干部队伍。新生班级应该在入学军训期间产生临时班级学生干部,以协助辅导员工作。辅导员培养学生干部,应该通过培训、指导、监督、沟通,逐渐树立学生的工作信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对学生干部,要积极培训、加强指导;大胆使用、实施监督;及时沟通、交流指导,通过与学生干部建立紧密的联系,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四、抓好班级建设与管理

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新入职辅导员应该在学生入学后成立班级之初,就抓好班级建设。包括班级思想建设、制度建设以及文化建设。

首先,班级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辅导员要通过多种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爱校情怀,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时,班级制度是保证班级和谐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辅导员要在班级学生干部队伍成立之后,尽快组织学生干部筹建各类班级制度。包括制定班规班纪,制定班级例会制度、请假制度、财务制度等。最后,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班级价值观的体现,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通过建设有形的物质文化,如班旗、班徽、班服等,增添班级的特色;深化无形的精神文化,如班歌、理想信念等,增强同学之间的凝聚力。

五、深入学生寝室,传递师生情

学生寝室是学生在校园的小家,离开父母的照顾,他们需要更多地关怀与爱护。而新辅导员大多刚刚走出校园,年轻活力,与学生年龄相差不大,很容易受到青年学生的喜爱。辅导员可常常深入寝室,通过询问学生的生活状况、关心学生的近期思想状况,与学生进行轻松的谈话与聊天,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常常查看寝室也能够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及时发现潜在飞的不稳定因素,防患于未然。另外,走访学生寝室,也是进一步加强寝室安全教育的良机,辅导员可随时查看学生是否使用违规电器或私拉乱接并能够及时制止。

六、学生安全稳定工作重于泰山

学生安全关系其健康成长,关系辅导员工作的顺利开展。新入职辅导员更要注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节假日及各类活动中加强安全教育。通常也会由于各种不可抗力和安全防范意识的淡薄而导致学生有各种各样的意外情况发生。在处理由不可抗力导致的突发事件时,辅导员应该首先保持冷静,从大局着眼,尽可能地减少学校的损失,减少学生人身和财产的损失。面对意外情况,辅导员既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替学生考虑周到,更要站在学校的高度,把问题处理好,把工作落到实处。

总之,新入职辅导员在工作中只要做到谦虚谨慎、对待学生真诚,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积极向前辈学习请教,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善工作方法,就能够快速、顺利适应辅导员工作。

参考文献

[1]吴世珍,郑树青.辅导员如何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工作[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10.

[2]张世杰,孔冬青.学生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的创新初探[J].农业教育研究,2011,(2).

[3]王彬.浅议高校辅导员工作理念[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6).

[4]白雪,李瑛,薛传佳.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及意识培养[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8(8).

新入职培训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教育;多媒体;反馈教学法;护理技能;新入职护士;教学;质量控制

视频反馈教学法,是指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的操作视频,并纠正和评估自身学习效果,以提高被教育人员操作水平和认知能力的一种教学法[1-2]。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视频回顾可以理解为对行为的反思和对自我评价的增强。录像分析为未来的实践提供了一种策略,帮助学习人员完成自我反思,以增强自我指导的终身学习。视频中的录音可以提高自我意识,并增强自我评估技能,发展批判性思维[3]。近年来,护理技能教学主要采取带教老师现场指导的教学方法,而该方法在护士操作者却不能看到自己的操作错误或不足之处,而采用视频反馈教学法进行教学,不受教学地点的限制,通过多媒体设备获取护理人员操作视频,并对视频文件进行全面地分析和评估,反馈护理人员护理技能的效果,同时操作者也能通过反复观摩自己的视频,意识到自己操作的不足[4-6]。吴建容[7]研究指出,视频反馈教学法直观形象,形象有助于帮助手术室新护士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其操作技能水平与满意度,有研究显示,视频反馈教学法对于提高新入职护士对护理教学满意度和实操考试均有明显提高[8]。本研究基于本院的教学实践,探讨视频反馈教学法在多种护理技术操作中的教学效果。进行如下报道。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8年5月接受护理技能教学的80位新入职护士为研究对象。所有新入职护士均自愿参加本研究。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8年5月接受护理技能教学的80位新入职护士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采取历史对照,根据我院实施视频反馈教学法前后为节点,进行分组。2016年6月—2017年5月40位新入职护士为对照组,2017年6月—2018年5月新入职的40位护士为试验组。试验组包括3名男性新入职护士和37名女性新入职护士。平均年龄为(22.9±1.1)岁。学历:大专35人,本科5人。对照组包括5名男性新入职护士和35名女性新入职护士。大专32人,本科8人。平均年龄为(22.7±1.2)岁。比较两组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详见表1。1.2方法。护理技能教学内容包括氧气吸入操作、心肺复苏、留置针静脉输液操作、测血糖等。其中,对照组新入职护士接受传统教学法,组织全院范围内的面授理论技能操作课程,然后新入职护士进行练习,老师点评和总结。试验组则接受视频反馈教学法。主要包括如下过程:(1)分组,将新入职护士5人一组,分成4组,每组自发选出一个组长。负责小组的视频拍摄和带教老师沟通工作。(2)新入职护士,将示教老师操作过程用自己手机拍摄记录下来,回去可以反复观看,并可以通过微信群组和示教老师进行交流讨论。新入职护士在观摩和练习后,将自己的操作用自己的手机拍摄录制下来,观看3遍以上,写下自己的反思。反思内容要求包括回忆操作流程、操作要点和总结点评,带教老师统一评阅,并将评价意见反馈给新入职护士,让新入职护士再次加深对操作知识点的认识。1.3观察指标。1.3.1比较两组护理技能培训的教学效果。考核采取百分制,得分高低代表新入职护士学员的技能学习程度。该项评分由我院新职工入职操作考核评分获得,成绩取两个评分老师的平均分。1.3.2比较两组新职工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采用张雅菲等[9]设计的教学效果评价问卷,该问卷专门为视频反馈教学法教学效果设计,包括8个评价条目。由“能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注意力保持”“有助于促进新职工间的交流”“有助于培养团队协作”“增加课后练习次数”“有助于了解自己操作的优缺点”“有助于提高考试前自信程度”“有助于控制考试前的紧张情绪”。采取采Likert5级评分法,评分从“非常同意(10分)”至“非常不同意(2分)”。Cronbach'sα系数0.73,重测信度0.87。课题组成员组织调查两组新职工对各自教学方法的评价,课题组成员用统一指导语讲明研究目的,采用匿名调查的方式,现场发放问卷并现场回收。1.4统计学分析。数据统计使用SPSS25.0软件包。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新入职护士的操作水平。视频反馈教学法后,试验组新入职护士在氧气吸入操作、心肺复苏、留置针静脉输液操作、测血糖等方面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2.2比较两组新入职护士对教学方法的反馈。问卷结果显示,试验组新入职护士对教学方法的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3.1视频反馈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新入职护士的操作水平。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视频反馈教学法后,试验组新入职护士在心肺复苏、留置针静脉输液操作等护理技能操作方面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在对新入职的护士进行护理技能的教学中运用视频反馈教学法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加快护理人员对临床护理技能的掌握速度,提高其操作水平。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将所有新入职护士召集到一起,由示教老师进行操作讲解与操作示范,随后让新人独自练习,由示教老师巡回走动,观察新人操作的规范性与是否掌握操作要点。通常情况下新入职护士对知识的接受是被动的,难以一次性掌握所有的操作要点,易因理解不足导致出现操作问题,如果示教老师中途打断纠正,则会导致新入职护士忘记后续操作,难以对整个护理操作流程形成连贯性的深刻理解,不利于新入职护士对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如果带教老师在操作结束后再对新人进行纠错,则无法给其留下深刻的印象[10],同时也有可能会漏掉部分知识点的讲解。视频反馈教学法借助录像为新入职护理人员提供更为主观、细致的教学实况,同时学员可以观看示教老师、自己、同事的操作视频[4],对于有疑问或者重难点内容反复观看从而帮助大脑中建立起完整的视觉表象与认知[11]。视频反馈教学法还有助于带教老师发现学员学习的薄弱之处,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保证教学效果,提升学员的操作能力。研究结果还显示,试验组新入职护士通过视频反馈教学法对自己操作的优缺点更为明确,原因在于视频反馈存在“镜像效应”,可以直观地让学员察觉到自己和示教老师操作的不同之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改进,有助于提高新入职护士操作学习的针对性,进而提升其操作水平。3.2视频反馈教学法有助于激发新入职护士学习主动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新入职护士在学习兴趣、课堂注意力保持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新入职护士(P<0.05)。视频反馈教学法是一种新型教育方法,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认知方式颠覆了以往示教老师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通过结合视频中自己的临床实践有助于集中学员的注意力,引发学员积极思考[12],让新入职护士成为学习的主导者,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员学习的兴趣[13]。同时视频反馈教学法中各小组成员可以观看同事的录制视频,有助于发现他人操作中的不足之处,进而联想到自身,警醒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进行针对性的练习,这无形中提升了学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视频反馈教学法中成员间的相互交流也增加了新入职护士之间的沟通机会,有助于营造新人间良好的团队氛围,促进了新人的共同进步[14]。3.4视频反馈教学法有助于提高新入职护士自身的自信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新入职护士在考试前的自信程度及控制应考紧张情绪方面的表现均高于对照组,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学员只能通过自身回忆或教师、同事的反应对自身操作进行评价,而这种评价往往主观意味较浓重,且难以准确反映客观事实,特殊情况下表现稍微不好的会使新入职护士怀疑自己,操作不自信,而借助视频反馈学员可以录下整个操作过程,借助录像一步步地分析自身操作[15],找到自己操作的闪光点,针对性地弥补自己操作的不足之处[16],同时录像能记录学员下一次的操作表现,经过练习无疑学员的水平会得到提升,这一方面会帮助新入职护士对准确评价自身的操作,提升其业务水平,另一方面操作表现的提升也会给学员带来满足感,缓解了新入职护士的不自信,提高其工作自信心与归属感。

4小结

综上所述,视频反馈教学法对于提高新入职护士护理技能的操作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能提高新入职护士们自我学习能力,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和较高的教学满意度,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烨华,王迪,顾月.视频教学联合授权理论在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张口功能训练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24):2919-2922.

[2]汪英,唐婷婷,王玮炜,等.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的视频反馈教学法在物理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0,34(6):764-767.

[3]SainsburyJE,TelgarskyB,ParottoM,etal.Theeffectofverbalandvideofeedbackonlearningdirectlaryngoscopyamongnovicelaryngoscopists:arandomizedpilotstudy[J].CanadianJournalofAnesthesia/Journalcanadiend'anesthésie,2017,64(3):252-259.

[4]任春霞,吴乐,杨玲,等.视频反馈教学法在肝胆胰外科护理本科实习生中的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19,16(11):820-824.

[5]李罗红,杨锦林,欧艳,等.手机视频反馈法在见习护生临床护理操作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20,19(8):61-65.

[6]吴娜,陈嵬,景慧,等.微课联合视频反馈教学法在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21):103-104.

[7]吴建容.视频反馈教学法在手术室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20,9(1):232-233.

[8]张莉,张俊强.多媒体反馈教学法在护理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7):141-142.

[9]张雅菲,姜威,张浩,等.视频反馈教学方法在基本操作技能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9,39(10):774-778.

[10]路法枝,朱旭静,秦沙沙.工作坊教学模式在新入职护士操作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14):1932-1934.

[11]石小云,周宝珠,胡真真,等.视频反馈教学法在桡动脉穿刺置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医学,2020,26(33):190-192.

[12]高珊珊.视频反馈教学法在提高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的效果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8):107-108.

[13]潘建文,钱丽琴.视频反馈教学法在内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0(6):112-113.

[14]李文涛,胡楚源,黎雨,等.情景模拟联合视频反馈在诊断学心、肺、腹见习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0,19(7):840-843.

[15]王菲.手机视频反馈教学法在手术室护生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饮食保健,2019,6(42):277.

[16]安光惠,方斌,周栩,等.视频反馈教学法在气管插管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10):98-99.

新入职培训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公安部门;公安系统;警察;心理压力;工作倦怠

新入职警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由于种种原因,一定会出现心理压力过大的问题,如果新入职的警察不能做出正确的反应,解决心理压力,就会出现工作倦怠。心理压力、反应方法与工作倦怠是因果的问题。并且两个因素同时出现问题才会让警察出现心理倦怠。

1新入职警察在工作岗位上的心理压力现状分析

警察是世界公认的高危险、高压力的行业,这是因为警察处理的事情在的危险因素多,警察可能常常要与人产生正面冲突,这是警察工作内容要面临的内容;当前我国为警察配备的设施不齐全,当前的法律不健全给警察带来很多工作的难题,这是警察要面临的工作环境因素的问题;当前警察的工作时间长、工作内容多、工作功能复合化,这是警察机构体制带来的难题。据了解,很多新入职的警察抱着维护社会正义的梦进入警察机构,这些新入职的警察过去面临的环境比较简单,他们对新的工作有很大的期待,待进入工作岗位以后,发现警察的工作与他们想像中的工作有很大的落差,这种落差为警察带来很多心理压力,如果警察不能正确的应对这些心理压力,就极易形成心理倦怠。据数据资料表明,一般新入职的警察在三个月以前还保持着积极的工作状态,三个月以后就呈现工作热情衰竭的问题。

2新入职警察心理压力源及减轻工作倦怠的方向分析

据科学研究发现,新入职警察的心理压力源来自于工作期望、外部支持、工作任务、组织协调、个人发展这五个方面。其中个人发展是五个心理压力源的核心主导。新入职的警察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后,通常希望能在工作上取得成绩,实现自我的价值,能够开辟出一条适合个人发展的途径。然而正式开展工作以后,新入职的警察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公务员的体系中,他们处于公务员体系最末端。作为公务员系统最末端的工作人员,新入职的警察要去处理最复杂、最繁难的问题,而他们实际的工作权限非常小,他们在工作中常常既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又不得获得组织的援助。当新入职的警察不能按组织的要求完成工作任务以后,新入职警察常常受到领导的批评。长此以往,新入职的警察感觉在公务员系统中缺少个人发展的前途。当新入职的警察不能找到消减心理压力的方向时,就会出现工作倦怠的心理。

据了解,以下几种因素对新入职警察的心理压力有较为显著的影响。第一种,婚姻的因素,在警察系统中,已经结婚的警察较易调离比较危险的岗位,而未婚的警察则没有这样的岗位待遇,于是已经结婚的警察相对的心理压力较小。假如新入职的警察婚姻状况较为和谐,工作的不吃香易得到亲人的谅解,新入职警察的心理压力便能进一步减轻。第二种,学历的影响。当前新入职的警察一般为本科学历或专科学历。据了解本科学历我警察心理压力较大,专科学历的压力较少。这是由于本科学历的警察对个人发展的期望较高,如果不能顺利的谋求个人发展,他们的心理压力就比较大;反之,专科学历的警察较为安于现状,当他们觉得警察这一职业难获得个人发展时,也无太多的个人情绪。第三种,工作内容的影响。不同的警察岗位,工作内容有较为显著的区别。比如刑勤经常需要外出办公,这就易让他们面临各种工作风险;治安刑警需要处理各种商会矛盾,他们易成为直接冲突或打击报复的对象;户籍警的工作接近于文职办公人员的工作,这种工作没有特别的风险;社区警则负责部门联动的工作,接近于话务人员,这种工作风险较少。

工作期望、外部支持、工作任务、组织协调、个人发展这五个因素不良是新入职警察心理压力产生的压力源。新入职的警察可以应用两种途径来应对这种压力源。第一种途径为了解心理压力源产生的原因,能用正确的心态面对压力源;第二种途径为在力所能极的范围内积极消除压力源带来的不良影响,当新入职警察发现积极的作用可以改变压力源带来的不良影响时,就能做好积极的应对反应。这种积极的应对反应能消除新入职警察的心理因素,克服工作倦怠心理。

3新入职警察应用缓解心理压力消除工作倦怠的措施分析

3.1在入职前接受心理的教育

当前警察一般从警校毕业,他们或者接受过专业教育、或者接受过本科教育,有少部分警察接受过硕士教育。然而新入职的警察通常接受的是理论教育,他们缺少职业心理的认知。公安系统在警察新入职时,要做好职业心理的教育。国外很多企业在员工培训中拟订了EAP培训计划,公安系统可将这套培训计划应用到警察培训中。这套培训计划实施的方法为公安系统要让警察进入岗位以前,要评估警察的职业认知情况,根据警察对工作岗位认知的情况给予心理教育;在工作中,心理人员要时时追踪警察的工作情况,了解警察当前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专业心理引导;在平时以帮助警察减轻职业倦怠为目的,开展各类工作。

3.2建立警察作好发展的规划

公安系统要帮助警察拟订一套个人发展规划。即警察需了解个人的发展与家庭幸福、事业有成、学有所成这三个因素有关。警察需选择一个个人发展的侧重点。当警察选择了个人发展方向后,就需与公安系统沟通,在公安系统支持的前提下,积极的做好个人发展。

4总结

公安部门要从了解警察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着手,引导警察用正确的态度看待工作问题,应用积极的态度与公安部门沟通解决心理压力的问题。新入职警察只有与公安部门一起共同应用积极的心态解决心理压力的问题,才能解决工作倦怠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胡世群.警察工作倦怠现状研究[J].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2(05)

[2]李富业,王增亮,刘继文,连玉龙,王婷婷,邢睿,葛华,关素珍.工作家庭冲突与促进对警察工作倦怠影响[J]. 中国公共卫生. 2014(09)

[3]胡世群.警察工作倦怠及其缓解措施[J].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3(03)

作者简介:

新入职培训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新员工;培训;岗位

作者简介:马雨涛(1970-),女,河南巩义人,贵州电网公司培训与评价中心岗位培训部,高级工程师;杨桃(1985-),女,贵州贵阳人,贵州电网公司培训与评价中心岗位培训部,助理工程师。(贵州贵阳550002)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2-0060-03

新入企员工的培养是企业开发新人力资源、加强员工队伍建设的重要过程和环节。贵州电网公司一直以高校毕业生选聘为主渠道,逐年补充适量新入企员工。随着电网建设的发展,每年新员工入企数量呈递增趋势,从2007年至今,每年新员工入企人数平均为600人左右。目前,从公司对新入企员工的岗前培训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师带徒”培养模式还是“轮岗实践”模式,在知识和技能培训上都存在明显不足,新入企员工的配置目标和培养方向不够清晰,培训内容不够饱满,策划组织也不全面。因此,为使新入企员工能尽快实现角色转变,快速胜任拟配置的工作岗位,对新入企员工分点深化阶段培训工作的研究与策划已成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

一、新入企员工岗位培训现状与问题分析

1.新入企员工缺乏规范化的岗位培训

2010年之前,贵州电网公司新入企员工进入企业后,仅进行了全面集训的入职培训,并没有将新入企员工按照拟配置的岗位进行划分,集中、规范地针对各个配置岗位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新入企员工在完成了入职培训后,便被分配到各个岗位上工作,绝大部分新入企员工在一年的试用周期结束后,仍然处于岗位迷茫期,无法胜任所在岗位的工作。

2.传统的岗位培训实施效果欠佳

2010年之前,新入企员工可通过“师带徒”、轮岗实践、参加岗位培训班三种途径进行岗前学习,但这三种模式都存在弊端:

(1)“师带徒”的培训模式对于新入企员工而言,虽然能够学有所用,见效快,但是学徒的学习受师傅知识和技能的局限,受限于一家一派的经验,造成了学术交流的局限性,不利于学习水平的提高,同时,师徒之间密切的生活思想联系,也使徒弟难以突破师傅的思维和经验,有时不免还会有门户之见;且这种模式培养的人数毕竟有限,难以满足电网快速发展的人才需求。另外,这种模式下传授的知识和技能,没有统一的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质量难以控制,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受到一定的限制。

(2)轮岗实践的培训模式虽然能够让新入企员工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所在岗位的工作流程,熟悉单位的各个部门的工作流程,找到其中的衔接点,增进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但是每个员工都有其自身的特长和个性,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与开发都必须符合、顺应这个特点,而不能一味地追求全面发展,否则就是拔苗助长,不利于员工专业技术的发挥,还会造成管理混乱,难以实行准确的业绩考核,无法把控新入企员工的专业学习情况。

(3)参加岗位培训班的新入企员工是与该岗位的老员工甚至是技术骨干一起培训,虽然这种培训模式为新入企员工提供了沟通交流的平台,也使新入企员工得到一定的激励与鞭策,但是整个培训思路重在岗位业务能力的提升,并不适用于入企不久还没有熟悉企业和岗位的新人。

二、新入企员工岗位培训研究目标与意义

为适应贵州电网公司发展和大培训要求,建立公司系统新入企员工岗位培训的常态机制和培训体系,打造培训品牌,创建培训精品,树立培训标杆,推进电力培训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效率,需在理论研讨和实践提升的基础上对新入企员工岗位培训模式进行系统、完整的研究和设计。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根据贵州电网公司新入企员工岗位培训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以推进新入企员工人才培养为出发点,以各岗位理论知识为基础,利用以实训基地现有设备为重点的指导性培训的研究,探讨如何最大程度发挥新入企员工分点深化阶段岗位培训效果,优化其培训行为、提高培训质量。逐步建立在全网范围内有效利用企业内训师队伍资源和实训基地进行整合教学的培训评价新模式。其研究目标及意义具体分为:

其一,全方位的培训,让新入企员工了解所在岗位的工作机制,熟悉工作流程,明确岗位工作的内容和职责,促使新入企员工具备一定岗位胜任能力,缩短新入企员工的成长周期。

其二,培训方向直接指向岗位,培训内容与岗位需求“零距离”,实现理论知识、技能实操的模块化教学,通过培训,促使新入企员工具有岗位执行能力。

其三,建立驱动力强、富有生机的互动式培训教学,搭建新老员工交流平台,使新入企员工更具有创新解决能力与沟通协调能力。

其四,引导新入企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合理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新员工岗位培训实践,成为贵州电网公司的一个培训品牌和标杆,并在全系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新入企员工培训常态机制已经建立,对全网其他培训项目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借鉴与辐射作用,形成了标杆效应,提高了培训质量和效率,较好地推进了电力培训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对电网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具有积极的重要意义。

三、新入企员工岗位培训研究特色与创新

该课题的研究与策划是在贵州电网公司新入企员工培训与评价管理“六统一”原则要求下,依照相应岗位胜任力模型、岗位培训标准和评价标准而制定的培训实施方案,具有自身特色与创新。

第一,新入企员工岗位培训模式的建立。本课题的研究,将培训全过程、全因素(全方位)、全员管理与监控的内涵渗透融入其中,对培训过程的规范性、有效性、动态性进行探讨研究,开创了“三全一持续”培训新模式,“三全”为全过程、全因素、全员管理与监控――“全过程管理”包括新入企员工岗位培训需求调查、设计策划、组织实施、评估改进各环节的工作质量管理;“全因素管理”包括培训目标、培训课程、授课质量、综合服务、管理手段、管理标准和学员学习、生活、活动,以及学员知识、技能、态度、行为、作风、纪律等可控因素的全方位管理,促进学员的全面发展和提升;“全员管理”包括培训管理人员、培训教师、培训学员、后勤服务人员等人员的管理。“一持续”是指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持续改进”,在动态调控、总结完善中,不断提升培训质量。

第二,将培训学员与企业的需求和满意度作为培训评估的基础,并尝试将学员培训后的个人成长及职业发展情况纳入其中,研究设计多层次、全方位的反馈评估体系,确保培训评价系统的良性循环运行。

第三,培训与评价相结合,培训成果得到实质性转化。针对电网企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开发集群式的新入企员工技能职系培训课程体系,基于应用性,强调实践性,注重科学性,研究探讨岗位培训与考核考评体系的紧密结合,全面考核,成果转化,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增强培训效果。

第四,建立健全培训管理流程与监控体系。构建了闭环的培训项目全过程管理流程与监控体系。即培训需求调查、项目设计与策划、项目组织实施、培训评估反馈四个环节。通过对四个环节的管理和控制,使各项管理指标有据可查,各环节工作质量可测可控,形成规范、有效、持续改进的培训过程,构建闭合、完整、合理的培训项目全过程质量管理流程。

四、新入企员工岗位培训流程建设

为切实做好新入企员工岗位模块培训,根据公司岗位胜任能力模型并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了新入企员工岗位模块培训工作流程,使培训更具针对性、系统性和规范性,其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分点深化阶段岗位专业和岗位模块的培训模式主要根据《贵州电网公司新入企员工管理规定》、《贵州电网公司作业员岗位胜任力模型》和技能职系作业员各岗位的培训标准,以公司组织各岗位内训师开发的培训课件、培训项目书和授课计划为依托,通过该岗位专业内训师进行有的放矢的理论授课和实操指导,帮助新入企员工掌握该岗位应具备的专门知识、相关知识、基本技能、专门技能及相关技能。分点深化阶段岗位专业和岗位模块培训班采取全脱产学习方式,实行封闭式管理,采取授课、实训、辅导相结合的方法,按分阶段、分模块的方式进行培训。分阶段培训主要指培训分为理论阶段和实操阶段;按模块培训,主要分为知识模块、实操模块、个人辅导模块、测评模块和强化辅导模块。

知识模块:通过培训讲师授课让新员工掌握该岗位必备的法律法规、专业知识。

实操模块:在知识模块培训结束后开始。通过培训,让学员掌握该岗位必备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

个人辅导模块:培训中,个性化辅导贯穿全过程,其侧重于:知识模块阶段,针对每位学员的能力短板,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实操模块培训阶段,辅导学员掌握各种仪器仪表的使用、掌握实操各项目的要求,促进培训效果转化。

测评模块:培训结束后,对其进行知识及技能测评,以检验培训效果是否得到有效转化。分点深化专业和岗位模块测评包括综合测评、心得体会评价、培训课程考试。综合测评:根据新入企员工分点深化专业和岗位模块培训期间的表现进行评分。心得体会评价:在培训结束前由学员撰写并提交心得体会,据此进行评价。培训课程考试:以知识部分的闭卷笔试和技能部分的实操考试为主,还可进行答辩测试。

强化辅导模块:除正常培训活动外,培训中还将穿插课后练习、课间辅导等。在此基础上要对员工的学习结果进行考评,考评的结果对应有关激励机制,以此激发员工学习的内生动力。同时,在培训实施及班级管理方面也基本形成了一套专门针对新员工分点深化阶段培训办班基本流程(如图2):制定具体新入企员工岗位模块培训实施方案、手册安排该岗位内训师备课学员报道发放培训手册内训师理论授课理论复习考试内训师实操指导组织用人单位观摩交流实操考试培训交流总结培训成绩评议培训结业。

为了规范、加强新入企员工培训的建设和管理,贵州电网公司制定了《贵州电网公司新入企员工管理规定》。针对分点深化阶段的培训,为加强培训班学员日常管理,维持正常培训秩序,保障培训的顺利完成,制定了《新入企员工岗位模块培训班管理办法》。

五、研究成果

该课题目前已经应用于2010年贵州电网公司新入企员工分点深化阶段技能职系岗位专业和岗位模块培训,这次针对技能职系开展的培训是公司对新入企员工培养计划的一个创新型培训,培训实施主要由以下培训模块组成。

知识模块:提升该岗位员工的法律规程、专门知识及履行岗位职责等所需的相关知识。同时,使内训师对课程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课件做进一步的完善,并编制出本岗位的教材。

实操模块:实训基地老师一对一指导式培训,让学员掌握该岗位必备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使该岗位员工掌握实操设备的使用,迅速掌握专业基本技能、专门技能和其他相关技能。同时,使内训师对实操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课件做进一步的完善,并编制出本岗位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个人辅导模块:贯穿全过程,开展专人个案辅导,帮助学员尽快胜任该岗位的相关工作,提供个性化辅导,帮助学员更好地改善和提升自己。

测评模块:学员培训结束后,将对其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进行测评,对学员在整个分点深化阶段岗位和专业模块的培训过程作出合理的监督和考评,加强培训的过程管理、强化培训效果,形成分点深化专业和岗位模块测评成绩。分点深化专业和岗位模块测评成绩=综合测评成绩×30%+培训课程考试成绩×60%+心得体会评价成绩×10%。从2010年10月至今,已举办了15期岗位专业和岗位模块培训班,培训了配电线路运行与检修、继电保护、变电运行、变电检修、电费核算等17个岗位的新入企员工,共培训2824学时。从学员撰写的培训心得可以总结出培训取得了以下效果:一是认清自己现在的位置,看清自己将来所要走的路;二是明确自己的角色,了解企业最需要什么,以及怎样获得职业的成功;三是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了解,以便更好地做好本职岗位工作;四是人际关系得到提升,自我人格魅力得到提高。此外,在培训期间,内训师除了完成授课任务之外,还完成了该岗位的培训教材与评价题库的研发任务,共计完成了13个岗位的教材编写并出版,完成17个岗位评价题库开发,为新入企员工的评价工作奠定了基础。

2010年分点深化阶段岗位培训得到了用人单位、授课教师以及新入企员工三方的一致肯定,整个培训得到了三方的一致赞同,缩短了新入企员工岗位成长周期,有效地提升新入企员工的岗位胜任力,最大程度发挥了新入企员工培训的作用。

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分点深化阶段岗位专业和岗位模块培训,是公司针对新入企员工培养模式的大胆创新,虽然已经根据培养方案顺利完成了培训,但通过几期培训班的举办,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与不足,因此,必须及时地、系统地分析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及建议。

第一,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结合难。学历教育是岗位培训的基础。在现实的工作中,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就难以接受全面的岗位培训。由于各单位送培的新入企员工未按专业进行拟配置岗位,因此有不少新入企业员工缺乏必备的专业基础教育,或者绝大部分新入企员工的专业与现从事岗位专业不对口,内训师在进行授课时,无法把握授课的内容与深度,专业不对口的学员在培训期间,学习专业知识较其他学员吃力,给开展岗位培训带来很大难度,培训很难找到与所在岗位正常培训多层次知识结构的结合点,因此,部分学员情绪不高,参与度不够,培训效果欠佳。

解决措施:加强对新员工培养思路在基层单位的宣贯,以保证基层单位在对新入企员工进行拟配置岗位时尽量做到专业对口,同时积极与基层单位沟通,在开班前及时掌握送培学员专业学习的基本情况,以便内训师更好地把握授课内容,使培训更具针对性。

第二,学员易产生疲倦状态。每期培训班的培训时间平均在20天以上,学员与老师均采取封闭式的管理培训,期间无休息时间,学员长时间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易产生疲倦状态。

解决措施:针对学员产生疲倦状态的问题,建议重新调整培训时间安排,各个模块课程结束后,安排统一的复习时间,使学员能有充足的时间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及时梳理。同时,也利于维持中心(学院)各培训部门工作正常开展。

第三,内训师的调派与实际工作相冲突。内训师在培训期间接受封闭式管理,长时间脱离生产岗位,也严重影响各个基层单位正常工作的开展。

解决措施:建议培训期间不对内训师进行封闭式管理,采取流动上课模式,尽量将同一内训师的不同课程统一安排,以保证内训师离岗时间不影响其本职工作。

第四,部分岗位的实操培训项目缺失或缺乏先进性。技能职系的培训重点在于实操技能培训,实操培训课程的设置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操设备,但是在培训期间,很多岗位的内训师反映一些岗位的实操培训项目无法得到很好的开展,主要原因在于实操设备老化与欠缺,例如培训软件未装入生产管理系统(学习版);而已经建好的中心(学院)实训变电站也存在一些缺陷,比如:实训变电站没有进行标准化建设,不能正常使用五防操作票系统等,这些都对实操培训的效果有所影响。

解决措施:根据不同岗位开展实操培训的情况,对于老化或欠缺的实操设备,应结合当前贵州电网生产的实际情况,更换或补充主流的实操设备,使实操设备的软、硬件环节都做到与生产现场高度一致,才能保证培训的实效性,对于新建好的实训场所,应组织生产单位技术骨干配合厂家开展设备调试工作,逐步完善其各项培训功能,并且做到与生产现场的高度一致性。

第五,内训师的授课水平以及个人综合素质有待提升。目前,17个岗位共计127名内训师担任了理论与实操的培训课程,从实际上课的情况来看,内训师的授课技巧普遍不高,制作课件水平不足,自主研发课程能力有所欠缺,所以,需要进一步提升内部讲师授课水平,加强对内训师的再培养,真正打造一支优秀的内训师队伍。

解决措施:对内训师培养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目前正着手计划高级内训师提升培训班,通过聘请企业内部专家对内训师举办前沿科技讲座,不断充实内训师专业知识,同时搭建专、兼职教师沟通交流平台,促进内训师在授课技巧、课件制作等方面的提升。

七、总结

新入职培训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新入职员工;岗前培训;问题;必要性;实践内容;意义

新入职员工进行入职培训,可以列入到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内容中,也成为组成医院文化的重要环节。现在医疗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医院更需要培养出一批批医术高、品质高尚的医学人才[1,2]。所以新员工入职培训,既能使员工更快地熟悉工作环境,对各个方面进行良好适应,又能在入职培训的过程中,发掘各方面能力较强的员工,然后重点培养,使其能在医学方面更好的服务于民众。如果入职培训进行顺利,将会使新员工在各自岗位上开展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新入职员工进行岗前培训所面临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医院,在对新入职员工培训时,并没有把培养人才作为一项关键性事项,对待培训没有正确观念和战略眼光,所以总是走表面形式,虽然培训会经常性进行,但培训之后新员工的角色得不到转换,使得培训面临一系列严重问题,以下将列举几项在培训中产生的问题。

1.1培训负责人不重视入职培训 在我国,医学专业一直受到大学生的关注与青睐,但是医学专业性较强,导致待就业学生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达不到医院所要求的标准。当有一批新员工入职时,有些医院索性不进行入职培训,直接让新员工上岗。忽视新员工入职培训,会对新员工内心产生无法估量的负面影响,思想得不到转换,对医院的基本事物不了解,无疑增加员工的盲目性,不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员工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并增加烦恼[3]。

1.2入职培训时间不能得到均衡 在一些医院医护人员的潜意识里,并不注重对员工的培养。所以在入职培训中,只是走走形式,任意胡乱安排培训时间,或者培训时间比较短,草草了事,完全没有起到入职培训所能起到的作用。

1.3入职培训没有规范性 在入职培训中,出现一种现象,新员工一报道,随即就进行入职培训,新员工盲目跟从,并不能全面了解培训的目的,对培训没有一个整体的概念性,导致培训过程艰难,最终无法融入到培训计划中,也不能实现医院对员工进行入职培训的目的。

1.4没有切实联系员工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有些医院只注重盈利,不了解员工需求,不关注员工自身发展。其实医院与员工是始终紧密联系、共同成长的,医院没有员工,医院就成立不起来,员工没有医院这个平台,也就不能展现自己。医院应该注重员工的自身发展空间,帮助员工规划好职业生涯,使员工的规划与自身发展相适应[4]。

2 新入职员工进行岗前培训的必要性

新入职的员工,刚刚从大学校园里走到社会这个圈子,对社会上的一切事物都会感觉很新鲜,同时处于人生的另一转折点,对事物的认知能力、环境的突然转变、工作的适应程度都有着极大的挑战,所以,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入职培训可以为其提供一个转换平台,让新员工尽快融入到工作环境中。以下说明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岗前培训的目的。

2.1使新员工明白校园与社会的不同,改变心境。当新员工在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时,难免会不适应,因为在学校生活中,只是掌握了基础知识和技能,但并没有运用到实践操作之中,所以刚接触工作,心里不能承受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这就需要新员工去平心静气,调节自己的内心波动。在这个特殊时期,对新入员工进行基础培训、教育,使其经过简易的思想变换,逐渐熟悉工作流程,消除新员工内心疑惑感。所以,可以把入职培训看作从校园到社会的过渡阶段。

2.2使新入职员工有归属感,激励员工。通常在新单位,由于陌生环境的影响,新入职员工会有一种莫名的无归属感,所以人力资源管理者要对新员工的入职培训内容进行详细归纳及总结,使其培训完之后,消除内心的疑惑,并在短时间内融入工作团体中,并且在学习医院文化的过程中,让新员工体会到团队里强烈的凝聚力,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极高的行为标准和道德标准。

2.3使新入职员工提升实践能力,加强沟通。医学工作者除了对医学专业要求很强之外,还有实践能力也需达到高标准。在校园里,学生只能通过课本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虽然有一些实践活动,但还不足以达到医院的水平。只有不断通过运用实际操作,在操作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加强与医生、护士、患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及道德素养[5]。因此,这是入职培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

3 新入职员工进行岗前培训的内容

医院进行新员工入职培训一般是单位人力资源部门主管和医院职能部门相关管理人员共同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欢迎仪式 新入职员工,来到陌生的环境,心里会有一种陌生感。所以,首先对新入职员工进行欢迎仪式,医院的最高领导需出席,进行欢迎致辞后,与新员工一一握手以示欢迎,这样做可以使新员工消除内心的距离感。充分体现出医院领导对员工的关爱,使员工内心更有归属感,也促进了领导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

3.2使员工了解医院历史文化 医务部相关负责人在为新入职员工讲解时,应从医学的历史文化开始讲起,主要包括医院建院开始到现在的发展历程、未来将有怎样的规划这两方面,把对医院的发展历程讲解的详细到位,可以使员工增加对医院的熟悉程度,并加入一些医院曾经的作为及取得的荣誉,会让员工从内心增加对医院的好感及自豪感;将对未来的规划加入到讲解中,让员工展望未来,对医院的发展抱有希望,明确将来在医学道路上的目标。

3.3依次介绍医院的所有职能部门 新入职员工在进入医院后,需要对医院的整体有较为深入的了解,理清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办事流程及工作范围,所以讲解人要提前与各部门的职员进行沟通,各部门给予积极的配合,完成对新员工的详细讲解,使新员工可以对新工作做好提前准备工作。

3.4了解对医院人事、行为规范的所有规定。新员工进入新的工作单位,应对本单位的行政人事方面及从业人员基本行为道德规范的各项规定都要熟知。讲解内容主要包括人事方面的主要制度及各项福利规定,以及医务人员的行为规范,具体讲解这两方面是因为福利与员工的生活息息相关,员工才会加倍工作;对医务人员的行为规范进行讲解,是对每个医务工作者进行不当行为上的约束,使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之外,还能提高对患者的高质服务能力,做到充分为患者着想,这样做既约束了自己,又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理念[6]。

3.5培养人际关系沟通能力 新入职的员工,都是一些高学历的年轻人,自尊心强,会以自我为中心,在人际关系沟通方面会有所欠缺,并且新员工还未完全融入到医院的大家庭中,因此,培养新入职员工的人际关系沟通能力是很重要的问题,讲授队伍要与新入职员工积极沟通,使他们内心不胆怯,也敢于和别人沟通。

4 新入职员工进行岗前培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对员工进行入职培训,不仅可以让新员工深刻理解医院的文化,而且更锻炼了整个医学团队的合作精神。总之,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比如,讲解师友好及专业的讲解态度可以让新员工逐渐适应新环境,及时实现身份的转换和心态的调整;通过学习,加强了新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对维护医务人员的良好形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员工可以通过培训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及范围,并清楚需要具备怎样的道德素质和职业操守,能更好地适应工作;讲解师在讲授过程中,利用自己在工作上的实操经验,传授给新员工,可以引导其吸取经验和教训,不重蹈覆辙,犯老员工之前的错误思想,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总之,要加强医院人才的建设,就首先要经过入职培训,有句俗话也这样说,有了好的开端,就算成功了一半。

5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入职培训,使新员工了解医院的服务宗旨和发展,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员工规范工作行为,尽快进入到主人翁的角色,全身心投入到服务大众的工作中。因此,医院相关负责人员要做好新员工入职培训的准备工作;而新入职员工,也要在不断的学习专业知识中充实自己,不断加强自己的道德品质和提高医疗水平,最终走向成功,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戴恩泽,加强医院新职员岗前培训的思考[J].管理观察,2014(07).

[2]李吴军,王敏丽.医院新员工岗前培训的实践与思考[J].管理观察,2013(29).

[3]符慧欣.医院新员工入职培训之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2(07).

[4]吴文斐,医院新职工岗前培训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卫生资源,2014(04).

[5]边江红,郑春华.谈医院新员工岗前培训[J].中国医药导报,2012(02).

上一篇:中药材培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检验科培训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