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考历史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13 21:50:01

月考历史总结

月考历史总结篇1

关键词: 高考 试题研究 备考思路

一、2016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回顾与简析

总体特点:传承之下再创新,平稳之中求转型。

1.稳定和出新。

与2014、2015年试卷相比,2016年高考文综历史卷在试卷的形式和呈现方式,以及考查的知识、能力、思想内涵上呈现出延续性和稳定性,有利于中学历史的教学和学生的应考,也有利于保证考试的信度和效度。在稳定的同时,试卷也有一定程度的出新,如借助于当前的考古成就,考查历史的史学方法。再如37题第3问,为学生和教师所熟悉的“解读”类型的问题,在基本保持原有框架的前提下,与以往不同的是,列出了不同的观点,考查学生的判断和评析能力,进一步增加了试题的开放性,体现了贴近学生的特点。

2.整体设计结构平衡。

试题注重整体设计,以重大历史事件、现象为载体,构建学生的认知框架。试卷力图对一些历史问题进行古今中外多角度多层次的贯穿和呈现,把中国史与世界史置于人类文明演进的总体框架中加以反思与考察。这一整体设计的思路有助于学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提升人文素养。

试卷的整体结构比较平衡,基本反映了中学历史教学的结构和内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近似于历年的历史试卷结构比例。涉及了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许多重大问题和主干知识,有助于中学历史教学的稳定。由于增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考查力度,试卷对中国古代史部分试题的分量有所提升,以往的中国古代史分数在24分以下,2016年达到28分。

3.强调能力立意,注重独立思考。

试卷注重对历史学科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在考查学生的学科知识和诸方面能力的同时,试卷比较明确地突出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考查。在选择题方面,延续往年做法,通过设置多种新情境考查考生对历史的理解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生需要分析新情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与学科基本方法,进行独立思考得出结论。在5个非选择题目中,有37题第3问和40题第1问呈现这一特点,超过往年数量,加大了能力测试的力度,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挥,对中学历史教学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二、2017年历史备考思路

指导思想:以“导向正确、方法科学、全面扎实、训练高效”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立足基础,强化主干,尤其重视培养灵活运用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合理安排复习进度:延续三轮复习的模式。

一轮复习:(2016年4月―2017年2月)目标――单元突破,夯基提能。

二轮复习:(2017年2月―2017年4月下旬)目标――通史复习,融会贯通。

三轮复习:(2017年4月下旬―2017年5月底)目标――回归考点,由学变考。

2.夯实基础,构建体系,强化落实。

由“点”及面,实现知识的结构化;重视单元复习,揭示历史的阶段特征;以纵横联系法构筑立体的知识体系。

3.突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时空观念(要将所认识的史事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史料实证(对史事的推理和论证必须依据可靠的史料作为证据);历史理解(要从历史实际的角度客观地看待和理解过去的事情);历史解释(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历史价值观(对历史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及价值取向)。通过对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从而建构正确的历史认识。

4.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历史探究能力。

一是资料精心选用;二是加强检查督促;三是鼓励学生质疑;四是倡导合作学习;五是制作思维导图。

5.加强题型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高考历史三大题型:

选择题(第24―35题)

材料解析题(第40题和选做题)

开放性试题(第41题)

选择题的突出特点是:专业化程度高;阅读难度大;思维考查环节多;主干知识考查抠细节;题肢之间干扰性大。如何做好选择题,这就要求考生知识储备要扎实,认真审题是关键,勤练精思不可少。

对于选裉庥惺大判断方法:(1)常识判断;(2)时间判断;(3)空间判断;(4)概念判断;(5)史实判断;(6)逻辑判断;(7)规律判断;(8)阶段判断;(9)程度判断;(10)数据判断。

考生在完成选择题时也应注意十大“陷阱”设置方式:(1)以偏概全;(2)主次颠倒;(3)因果倒置;(4)张冠李戴;(5)鱼目混珠;(6)正逆颠倒;(7)舍本求末;(8)似是而非;(9)答非所问;(10)添枝加叶。

材料解析题(第40题和选做题)的命题特点是:坚持“小切口,大跨度”,或古今贯通,或中外关联,与社会热点有所牵连,围绕某一历史事物呈现宏大的时空格局,考察学科体系中的背景、原因、特征、影响等内容。

材料解析题解题步骤:

第一步:读(四读),即按照顺序读题引、读设问、读出处、读正文。

第二步:审(二审),即审分值――确定要点数量;审设问――“三定法”(定向、定法、定位)。

第三步:答,即答案要“四化”――要点化;精准化;段落化;整洁化。

例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乙卷第40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

(定向词) (定法词)

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定位词)

2)根据材料一、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及形成

(定向词) (定法词)

的主要原因。

(定位词)

开放性试题(第41题)的解题思路:一是了解试题类型,明确观点,有的放矢。对于历史探讨题:观点判断+论证评价;对于历史阐释题:观点提炼+阐释说明。二是找准关键词语,理顺思路,有格有式。对于历史探讨题:常见行为动词为“评述”、“评论”、“评析”等。答题步骤一般为三步:①材料观点“是什么”;②我的观点“怎么样”;③论证过程“为什么”;对于历史阐释题:常见行为动词为“说明”、“阐述”(阐明并论述)。答题步骤一般为两步:①材料观点“是什么”;②论证过程“为什么”。

6.将精选精讲精练落到实处。

(1)精心选题:①侧重历年真题;②侧重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方面的内容;③侧重考点、难点、易混点;④侧重与社会重大现实问题有关联的题目。

(2)精心批改:逢练必改,逢改必批,落实两个“凡是”:凡是发给学生的习题,教师必须先认真做一遍;凡是发给学生的习题,教师必须全批全改。

(3)精心讲评:模式是“自查自纠――精评新练――查缺补漏――总结反思”。

参考文献:

[1]黄文钦.略论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下的高三历史科复习[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5).

[2]王百姓.浅谈高中历史复习方法的几点体会[J].江西教育,2012(21).

[3]陈伟国.基于高中新课程的历史复习策略[J].中学历史教学,2008(1).

[4]姬秉新,李稚勇,赵亚夫.理解与实践高中历史新课程――与高中历史教师的对话[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权威:教育部命题专家详解2016高考各科试题(搜狐―高考―备考策略).

[5]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02年5月).

[6]2016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全国Ⅱ卷附答案).

月考历史总结篇2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2周年前夕,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总书记把党史看作是必修课,鲜明指出了党史研究的重要性。认真总结党的历史,正确借鉴运用历史,充分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是新形势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回顾党的历史

不忘初心,回顾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程,一部党史,就是一部伟大壮阔的奋斗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带领处于水深火热的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在实践上从“文化大革命”灾难中走出并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98年奋斗历程,70年执政经历考验和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党的发展历史就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的历史;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就是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其先进性纯洁性,不断经受住各种风险和挑战考验的历史。

二、党历史上的曲折

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中不断前行。中国共产党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领导人民进行建设、改革,从事的是人类历史上极其伟大而又空前艰巨的事业,在探索进取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这样那样一些失误,遇到这样那样一些曲折。如何从正确的立场和积极的态度出发,正视失误和曲折,认真考察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从中探索出防止重犯错误再走弯路的正确办法、对策和制度,这是党史国史研究题中应有之义。

指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从成功中吸取经验,从失误中吸取教训,不断开辟走向胜利的道路,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历史进程。研究党史有助于总结党的失误和教训,研究过去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回顾党应对困难和成绩的考验,特别是在主要关节点上经受考验的历史,深刻总结经验,努力把握党的领导和执政规律,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使命,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010年7月,同志明确指出:“牢牢把握中共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旗帜鲜明地揭示和宣传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领导人民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揭示和宣传中共在长期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决反对任何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面对党历史上的曲折,只有准确把握历史的主流与本质,才能科学地正确地看待历史,做到用历史成就来激励人,用历史经验来启迪人,用历史教训来警示人。指出:“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三、对党史的重要论述

1.党的优良传统

在西柏坡考察时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中国共产党在其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优良作风和优良传统,如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艰苦奋斗、谦虚谨慎等。2014年3月,赴兰考调研指导教育实践活动指出:“焦裕禄同志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他虽然离开我们50年了,但他的事迹永远为人们传颂,他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

对于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给予了很高评价,将其视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成功的“重要保障”。他要求广大领导干部要注重“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继承和发扬前辈共产党人建树的优良革命传统”。要求广大青少年把党的历史作为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的历史知识、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英雄模范事迹的教育,从小培养青少年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2.党的历史经验

一贯重视总结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注重并强调要分析研究党史国史。分析研究党史国史,根本目的是全面深入总结其经验教训,进而深化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等“三大规律”的认识。从对党史国史的分析研究中,可以提升出治国理政的基本经验。治国理政思想就是在全面深化总结党史国史经验教训、深化对“三大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提升出来的。

党的十七大至十八大期间,在中央党校先后发表《改革开放30年党的建设回顾与思考》、《关于新中国60年党的建设的几点思考》等重要讲话,对党执政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自身建设的经验作了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更大的决心抓党的建设,针对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借鉴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制定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推出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学习党史,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学以致用、以学促用,充分借鉴历史,解决好工作中的新问题、新矛盾。

3.党的发展道路

指出:“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因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了解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才能深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

2012年12月,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要把党的十八大确立的改革开放重大部署落实好,就要认真回顾和深入总结改革开放的历程,更加深刻地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更加自觉地把握改革开放的规律性,更加坚定地肩负起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责任。”2013年6月,在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1]汲取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才能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党史的科学评价

历史是由人物和事件构成的连续性的变化。推动党史研究科学化,就必须科学评价党的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继承唯物史观关于从历史实际出发、具体分析历史事件及人物所处的历史条件的原则,指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这是一种十分必要的科学的治史态度。

他说,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比如他在分析毛泽东晚年犯错误的历史原因时就指出,在中国那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罕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同时也一分为二地、站在历史长河的高度指出,“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的错误在于违反了他自己正确的东西,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这就为科学评价历史人物树立了标杆,指明了方向。

党史国史是党执政兴国的根基与血脉。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才能保证党和国家的根基永固,血脉永续,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

四、党的光辉前景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就是改变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面貌,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出中国梦,主张将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融入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其目的就是要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进而尽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中国梦的实现不是空谈,民族复兴靠的是党领导下锲而不舍的艰苦奋斗。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持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到完成社会主义基本改造,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一次次辉煌的成就,中华民族进入一个繁荣富强的新时代,祖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工农业生产蒸蒸日上,人民生活普遍改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改革开放蓬勃发展。无数事实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积贫积弱的颓势中起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为肩负的光荣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充分证明,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在新的时代,中国共产党也面临着更艰巨的挑战,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历史上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历史上最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在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中,更需要我们党勇立时代潮头、不断创新发展,敢于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加强自身建设、净化政治生态,永葆旺盛的生机活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引领中国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勇往直前,创造更加辉煌的历史。[3]

同志关于学习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学习党史在认识事物、明辨事理、把握未来中的重要作用。我们要深刻领会同志强调学习党史的重大意义,端正学风,认真修好党史这门“必修课”。要坚持“学以致用”,做到真学、善思、活用,从党的历史这部活生生的“教科书”中,认识和把握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创造的丰富经验,获得思想的启迪、知识的武装、能力的提高,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党史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1] 《人民日报》2013年 6月 27日。

[2]《学习时报》 2016年06月30日 第A2版。016年06月30日 第A2版2016

月考历史总结篇3

本届高二文科选修共有五个班,每班45人左右,学生基础相对较弱,学习习惯较差。高二年级历史备课组共有教师3人。二、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使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高二一年的教学重点。三、主要教学措施

1、全组老师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更新教育思想,认真研究课标、教材、教法、学法,努力提高教学效度。

2、总的教学要求:配合各班班主任,狠抓学风建设,管理好自己的课堂,加强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高三第一轮复习的要求来进行高二历史教学;真正做到常规教学落到实处。

3、关于考试:按照年级组的统一要求,认真组织好每一次阶段考试,做到精心命题,细心阅卷,认真讲评。

4、关于作业:要求学生按进度及时按质、按量完成好所订同步训练资料(优化设计);教师平时加强监督,按时、按要求批改好作业。

5、关于集体备课:

(1)安排

中心发言人

内容

胡雪飞

一、二章

华建明

第三章

张敏霞

四、五章

(2)方式及内容

备课中心发言人提出每一节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疑点、教法、学法。其他老师补充、讨论,做到备课组基本统一。

(3)时间:周三下午

(4)地点:4号楼四楼大办公室四、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本学期每周四课时。

2009年下期高二年级历史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起止日期

教学进度

1

9月2日—9月8日

序言、第一章第一节

2

9月9日—9月15日

第一章第

二、三节

3

第一章第四节、第二章第一节

4

9月23日—9月29日

第二章第

二、

三、四节

5

9月30日—10月6日

国庆放假

6

10月7日—10月13日

阶段考试事宜第二章第五节

7

第二章

六、七节

8

第二章第八节、活动课、第三章第一节

9

10月28日—11月3日

第三章第

二、三节

10

11月4日—11月10日

同步训练部分题目讨论、期中考试事宜

11

11月11日—11月17日

试卷讲评、第三章第四节

12

第三章第

五、六节

13

第四章第

一、二节

14

12月2日—12月8日

第四章第

三、四节

15

12月9日—12月15日

阶段考试事宜

16

第四章五节;同步训练部分题目讨论

17

第五章

18

12月30日—1月5日

本期教学内容总结

19

期末工作事宜

20

1月13日—1月19日

月考历史总结篇4

备课组长:杨卫丽

一、 高考题的特点及命题趋势:

(一)历史学科的高考要求,(《考试大纲》对历史学科考查的能力要求

历史高考题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历年的历史试题,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都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知识点的考核,都是以教材知识为依托,通过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使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整套试卷侧重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不论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需要学生对材料进行充分的分析、综合、归纳和概括,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的集中思维,非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发散思维。

1. 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 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 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 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实。正确解释历史事物。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

4. 论证和探讨问题 (发现历史问题。论证历史问题。 独立提出观点。)

(二)考查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

伴随着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的深入展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已进入当前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的视野,成为当前历史教学中最炙手可热的研究主题。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课程的奠基石,也是学科教学和高考改革推进与深化的重要“风向标”。随着课改的推进,历史高考也有了新的命题思路,基于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引导,高考命题从“知识立意”到“能力主导,素养立意”已成为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卷命题的导向。而高考历史第41题开放性试题作为历史学科高考改革的“试验田”,则是最能体现高考考查学生核心素养趋势的题型,值得深入研究。

1、命题从基于“能力立意”向“素养立意”的考查侧重点转变。考纲明确“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强调考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从近年实测情况看,命题者多在非选择题上强化了对考生“问题意识”的考查;而在选择题上则多考查基于对历史事实与现象的历史理解与解释。

2、坚持学术性、专业性引领的方向不变。以对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考查为落点,注重历史学科思维与学科方法的运用。考查指向更为直接、明确。可见,市面流行的所谓“高考必考点”作为知识立意的产物,已严重滞后于高考现实。

3、强调了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的素养。不完全依托考纲考点,而以隐形考点或与考点有所关联的学术焦点、现实热点,以及党史、中国现代史为重要的题材,蕴含和强化德育的导向功能。

二、 应对与落实复习

1.把握命题特点和方向,突出重点考点,落实能力要求

要吃透把握近三年高考命题的新思路、新考点、新题型、新样题,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复习和练习,突出重点考点和高考的能力要求,通过月考和随堂练习,反复做近三年的高考试题,把能力要求落实到练习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着重解构历史概念,强化历史理解与解释等历史学科能力、方法的训练。

 

3、关注并整理与考点有所关联的学术焦点、现实热点,以及党史、中国现代史的相关题材,强调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在问题发现、讨论与解决中的体现。(如: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国关系及国际关系格局的调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及中西文化的交流;反腐倡廉从严治党;民生问题:救灾、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保障;中国生态文明)

    4、把提高教与学的成效有效转化率,作为提升历史学科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突破点。改换以教代学、以考代学的陈旧教学范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精讲与指导方式,总结有关知识框架、重要概念、常用方法等,侧重于以学生为主体多想、多说、多做,使之在不断“试错”中理解、掌握知识、能力和方法。

5、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升华认识

突出主干知识,重点知识,重要概念,重要史学理论,历史发展基本线索和历史阶段特征,历史对现实的启示等历史学科体系构建特别重要的知识,必须做到讲授透彻准确,理解深刻全面,认识升华到位,打牢双基。

6、以基于史料的问题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打破原有的教材知识结构,以教材与课外材料为载体,以若干问题为纲重建知识结构,着眼于应用所学知识在问题解决中重构知识结构。

7、重视历史知识体系的交叉和综合

近三年的高考试题,考查历史知识的交叉和综合的特点已十分明显,必须注意培养学生整体上、宏观上、长时段把握历史知识的能力,做到专题基础上的通史,通史基础上的专题,专题史和通史交叉综合,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的交叉综合,会总结一个历史发展时段内历史发展的主体线索和阶段特征,学会从多角度认识和理解历史问题

8、运用新的史学观点和史学理论阐释历史

结合教材教学内容,有意识有针对性地把一些新的史学成果和史学观,如对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有了新认识、新观点;如对历史研究中产生的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等,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引入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9、重视书写的规范性和文字表达的准确性

要求学生在做题时尽量做到审题准确, 观点明确,书写整洁,语言规范,层次清楚,简明扼要;按分值设计答案要点,不重复啰嗦;答案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对于选做题上,如果学生做了,但不明确是做哪一题,没涂题号的,我们改卷时都是按零分为记。

10、历史试题测试

在进行一轮专题复习及二轮通史复习的过程中,根据自己学校学生的特点,教师自己命题进行月考,(按通史复习及高考考纲、近几年新课标全国卷题型、结构、考点命题)。认真讲解试卷,历史学科的思维能力不仅仅靠课堂上去培养,更多的时候需要教师通过讲解试卷,引导学生学会怎样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和概括,然后再组织答案。针对学生所考的每一套试题,历史备课组的每一位教师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具体说来,对只是部分学生做错的选择题,只做个性化处理;而对大部分学生都做错的选择题,教师会仔细引导学生如何读懂材料,然后将备选项与材料靠拢,从而找出正确的答案,对学生错选的答案找出错误的原因所在,及时纠正学生的思维误区。非选择题着重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粗读、细读和精读,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和概括,最后再来组织答案。

三、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和高考复习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1.以《历史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指导,把握新课程特点,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材料、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转述和概括材料及文字表达的能力。

2.整合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成通史体例,构建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以便于学生系统全面地把握和理解知识,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储备。

3.讲练结合,精讲精练,通过练习和考试培养学生答题的准备率和思考问题的思路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稳步扎实有效地推进高三历史教学和复习备考工作。

(二)教学进度安排

1、2019年8月---2019年9月前,完成一轮复习工作。

一轮复习按课本编排的内容进行专题史的复习(外加通史),是从纵向帮助学生梳理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古今中外政治史、经济史和思想文化史的发展状况。这一轮复习花费的时间较多,做到认真过每一个知识点,对核心主干知识讲清、讲透,该提升的内容一定进行提升,因为光靠二轮和三轮复习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时间太短,也太过仓促。由于此前的一轮复习是和州上组织考的内容相挂钩,到2019年6月份复习过于仓促,所以在开学后利用半个月的时间来进行整体的、框架性的复习。

2、2019年9月中旬---2020年1月底,进行二轮复习, 构建起立体的学科知识网络。 

二轮复习主要是进行通史复习(外加专题史),是从横向帮助学生梳理基础知识,主要抓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完成学科内知识体系的构建,帮助学生掌握某一阶段的发展状况、阶段特征。通过接触综合学科命题,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

3、2020年3--5月,进行三轮复习、主要是查缺补漏、强化训练及对热点问题的关注。

(1)强化练习主要是选用全国各地的历年高考题,强化学生对每一类题的做题方法,目的是让学生逐步适应高考的难度。

月考历史总结篇5

二、活动形式和内容通过组织广大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深入学习党史教材、举办系列党史讲座和组织革命老区考察等活动,围绕革命传统教育这根主线开展主题教育,结合纪念建党周年的活动,不断加强对党员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帮助广大党员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表现出极大的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为松江新一轮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活动具体方案

第一阶段思想动员活动时间:月中下旬活动内容:召开全体党员大会,由总支书记进行思想动员,提高全体党员思想认识,明确活动方向。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

(一)深入学习要求全体党员认真精读《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一书,认真参加党课教育及辅导,真正做到在思想深处和心灵深处对党有所新认识、有所新了解、有所新感情。学习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章)时间:月日-月日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到取得中国革命战争的全面胜利这段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风风雨雨使我党由小壮大,战争的洗礼使我党由弱变强,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第二部分(-章)时间:月日-月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面对一个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的国家,全国人民冲破重重封锁,励精图治,走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光明大道,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和给我们党带来的历史教训。

第三部分(第章)时间:月-月日历经磨难,更加坚定;历经挫折,更加成熟。中国共产党尊重历史,正视错误,及时拨乱反正,创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理论,带领全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的新里程。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坚持科学发展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创建和谐社会,为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而努力奋斗。

(二)活动形式

1、组织-人的学习考察小组赴革命老区进行实地考察,收集整理革命历史资料,撰写考察报告,配合学习进度,进行党课教育和宣传辅导。

2、邀请党史专家进行专题辅导讲座,帮助党员加深对党史疑点、难点、重点问题进行解读,提高教育质量。

3、党史教材以自学为主,每位党员写出学结体会。分阶段以小组形式进行交流讨论,各支部负责具体组织落实,总支实施各类辅导。

4、各支部组织党史知识测验,以检查学习效果。组织党员代表积极准备,参加机关党工委党建党史知识竞赛活动,力求获取好的成绩。

(三)具体要求

1、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党史系列教育活动,将教育活动计划进一步细化,按活动内容和时间节点高质量的完成学习教育任务。

2、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提前进入角色,能够辅导其它党员加深理解,增强效果。

3、要求参加教育率达到%。全体党员处理好工作与学习关系,充分利用五一长假及平时业余时间多学、多读、多看。

第三阶段总结评比

1、对党员上交的学结体会进行评比,选出一、二、三等奖,并汇编成册,作为一项学习成果和长期教育材料。

月考历史总结篇6

作为一名党员,我会充分利用工作间隙和业余时间,静下心来认真自学,原原本本学习重要讲话和指定学习材料,用好重要参考材料,做到对党史的主要脉络有基本了解,对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有基本把握,对党的思想理论、精神谱系、历史经验有基本理解,为深化学习教育打下坚实基础。坚持真学、细学、深学,坚持边学习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做到常学常新、常思常悟、常研常德。

现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如下:

3月26日前

学习领会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重要讲话精神。

深刻领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重大部署、工作要求,开展专题研讨。

3月底前

深入学习领会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重要讲话精神,深入研读《论产党历史》,学习《关于党历史论述摘编》。及时跟进学习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和最新指示精神。

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逐篇学习、深刻领会,开展专题研讨。

4月9日前

深入学习领会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重要讲话精神,深入研读《党简史》,学习党在某一时期奋斗历程。

深刻领会百年来我们党的光辉历程、伟大贡献、初心宗旨、重大理论成果、伟大精神、宝贵经验。围绕学习历史开展专题研讨,深刻领会我们党领导人民经过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4月20日前

深入学习领会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党在社革命和建设时期奋斗历程。

围绕学习社革和建设时期历史开展专题研讨,深刻领会我们党领导人民完成社革,确立社制,推进社建,实现中华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4月底前

深入学习领会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发展历程。

围绕学习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开展专题研讨,深刻领会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社义,实现中华从落后时代到大踏步赶上时代的历史性跨越。

5月20日前

深入学习领会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重要讲话精神,深入研读《新时代思想学习问答》,学习党的历史性变革和重要著作篇目。

坚持学党史和悟思想相统一,结合学习最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在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思想上下功夫。围绕学习党的历史开展专题研讨,与学习重要著作篇目结合起来,深刻领会社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领导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华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6月10日

深入学习领会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党的这一时期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重要著作篇目。

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开展专题研讨,与学习重要著作篇目结合起来,深刻领会社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领导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7月15日前

深入学习在庆祝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围绕学习在庆祝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开展专题研讨,深刻领会讲话的时代意义、科学内涵、核心要义、实践要求,树牢正确党史观,进一步加深对党的历史的系统把握,更好地知党史、听党话、跟党走,更好地继承传统、立足当前、开创未来。

组织收看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直播,组织线上参观党史展览馆举办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型主题展览,观看庆祝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通过观看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深化学习。

11月10日前

运用庆祝党成立100周年理论研讨会、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研讨会及系列座谈会成果,进一步深化对“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认识理解,深化对我们党光辉历史的学习掌握。

开展专题研讨,进一步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更好地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

党史学习教育总结大会召开之后

深入学习在党史学习教育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月考历史总结篇7

一、深入学习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党史学习教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中国共产党历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系统回顾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深入总结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创造的理论成果、积累的宝贵经验、铸就的伟大精神,深刻阐明党为中华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展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光明前景。一是我们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走过百年光辉历程、在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70多年、拥有9100多万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要始终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二是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历史在人民探索和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又造就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新的历史辉煌。三是学习党的历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四是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重温这部伟大历史能够受到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育,必须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五是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广大指战员要以学习党的历史为重点,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在学习领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六是我们党的历史就是我们党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的历史,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七是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八是要树立正确党史观,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历史,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

二、要认真研读党史基本著作,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和历史性贡献。

一是从党的历史发展脉络来了解和把握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可以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第一个历史时期: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建立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二个历史时期:从1949年10月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第三个历史时期:从1978年12月至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第四个历史时期:从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二是从党领导人民取得的伟大历史功业来了解和把握党的历史。概括起来就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三个伟大飞跃”。

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一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在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征程中,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创立并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特别是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

四是从党领导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和变化来了解和把握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十分关注新疆,关注新疆各族人民的前途命运。当抗日战争的烽火熊熊燃烧,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在中国共产党人的推动下,新疆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共赴国难,各民族同胞的家国意识、爱国热情空前高涨。新疆各民众团体积极响应全国抗战号召,通电全国:“新疆虽僻处边陲,抗日救国尤为吾人之素志,枕戈待旦,誓与国人共同奋斗。”充分表达了新疆各族人民与全国人民团结奋斗、抗战到底的坚定决心。共产党人还在天山南北发动抗日募捐,支援抗日前线。“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大家联合起来把日本强盗赶出中国去”等标语口号让各族人民热血沸腾,同仇敌忾。1939年8月,新疆用全部捐款购买了10架战斗机献给国家,命名为“新疆号”。经过抗日救亡运动洗礼,受共产党人影响的各民族进步知识青年,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宣传马列主义思想,革命的火种在天山南北播撒,光明和希望在暗夜里顽强生长。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彻底废除了黑暗落后的旧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了千百年来各族劳动人民受压迫、受剥削的悲惨命运,各族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在充分考虑历史和现实、政治和经济、民族和区域等因素的基础上,在新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这一伟大创举,进一步调动了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激发了各族人民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新疆工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总书记亲临新疆视察,多次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会议研究新疆工作,召开第二、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谋划部署新疆工作,确定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一新疆工作总目标。

三、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

部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上指出: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刻理解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一次鼓舞斗志、砥砺初心的思想武装,是一次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的重大教育,是一次启迪智慧、找准方向的生动实践,必须着力在学深悟透党的历史中传承红色基因、锤炼坚强党性、奋力开创新局。

一是通过学习教育,进一步感悟思想伟力,增强用党的创新理论加强思想武装。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一百年来,党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要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特别是要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进程,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是通过学习教育,进一步把握消防救援队伍授旗训词历史方位。要牢牢把握党中央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战略决策的政治方向,认真思考事关消防救援事业发展的根本性、长远性问题,在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上要坚决做到,头脑特别清醒、态度特别坚决、行动特别自觉。今年是消防队伍改革"三年试行磨合期"收官之年,要把消防救援工作放到党和国家事业大局中来谋划推进,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不断深化消防改革、创新社会消防冶理、健全消防救机制,奋力开创新时代消防救援事业新局面。

三是通过学习教育,进一步深化对党的性质宗旨的认识。学习党的历史,就是要深刻认识党的性质宗旨,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利益谋利益的一致性、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动消防改革转隶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在消防执法改革但当中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四是通过学习教育,进一步提高应对安全风险挑战的能力水平。要抓住建党一百年这个重要节点,总结运用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做好新时期消防工作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准备,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总结经验、对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按照各级党委、政府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工作要求,坚定不移抓好消防安全工作,不断提高消防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

五是通过学习教育,进一步发扬革命精神,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昂扬精神。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消防救援队伍无论是在灭火救援、抗震救灾,还是洪涝灾害处置、超强台风应对,消防指战员始终英勇无畏、赴汤蹈火,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涌现出了一大批消防先进典型。学习党史,就是要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消防事业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月考历史总结篇8

[关键词]卢卡奇;正统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总体观;历史唯物主义

一、卢卡奇为什么要讨论这一问题

1919年3月世界上第二个无产阶级国家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时,卢卡奇出任其人民委员,当年8月共和国,卢卡奇流亡维也纳。标明写于1919年3月的《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是收录在流亡时期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首篇文章。

同受马克思主义指导,革命在俄国成功了,在匈牙利却失败了,作为成功的见证者和失败的亲历者,卢卡奇不禁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反思。

二、卢卡奇如何阐述正统马克思主义

卢卡奇是一个哲学素养较好、理论功底深厚、个性鲜明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懂哲学、熟知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他的论述分为五个方面进行。

(一)辩证法的重要性

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是一种理论却又不仅仅是一种理论,这种理论之所以能成其为理论就在于它能使自身成为革命群众的革命工具的特性,它具有那种在自身为革命群众所掌握后变为物质力量的潜力,而且这种理论当中也包涵发现理论和掌握群众的规定性,这种理论对于群众的运动来说乃是必然。这种辩证法成为认识便可掌握的东西是满足世界长久渴望的需要――这样的现实需要这样的理论。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作为理论的革命作用的前提是有条件的。

(二)论述辩证法的思维方式

辩证法的思维要求我们不能把现实世界的现象进行孤立、隔离探究,不然结果只能是资本主义社会里本该被批判的现象突然合理了。坚持辩证法的整体的具体统一性就能看到这些现象是假象。认为那些现象合理只能说明作为其依据的事实的历史性质被忽略了,这时候你的理论看似精确也只能落后于实际的发展。真正的科学是促成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合而为一。

(三)辩证方法的总体观和历史方法

辩证的总体观是在思维中再现和把握现实的唯一方法。通过资本主义社会及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在对抗性我们能够看出具体的总体是真正的现实范畴。矛盾和对抗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这在对总体的认识中不会被扬弃而将被视为必然。理论通过揭示社会发展过程的真正趋势才作为对总体的认识。抹杀辩证法意味着无法对把历史理解为一个统一的过程。对历史过程的统一理解是辩证的总体观之所以重要的表现。辩证的总体观使得我们可以理解一个历史事件的真正性质及其在历史总体中的作用、理解其是统一的历史过程的一部分。

(四)黑格尔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渊源

黑格尔辩证法号称是历史过程内部的真正辩证法其实只是一种假象而已。但是在黑格尔那里“哲学家只不过是创造历史的绝对精神在运动完成之后用来回顾既往以求意识到自身的一种工具。”1真正的运动还是被绝对精神无意地完成了,哲学家不过是马后炮。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认识到“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而具有了清算包括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在内的一切神话的可能性和立足点。

(五)历史唯物主义

“在历史唯物主义中才同时产生了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和把现实理解为社会进化的总过程的学说。”2卢卡奇把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看作对现实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是从阶级的观点中、从无产阶级的斗争观点中产生出来。而且断言放弃这一观点就是离开历史唯物主义接受这一观点就是直接深入到无产阶级的斗争中去。历史唯物主义来自无产阶级的“直接的、自然的”生活原则且对现实的总体认识来自无产阶级的阶级立场。

总的来讲关于正统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卢卡奇还是认为仅指方法,具体来讲他说的方法又包括唯物主义辩证法、辩证法的思维方式、辩证方法的总体观和历史方法、历史唯物主义等。

三、卢卡奇关于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思考的价值

这种观点符合卢卡奇的阶级感情,《历史与阶级意识》的目的是想要从方法论上批判资产阶级的‘实证主义’、‘直观唯物主义’,批判在‘实证主义’和‘直观唯物主义’方法支配下的‘科学主义’。卢卡奇的总体观,是站在足够高的历史位置上运用辩证法去看待社会历史,因而有助于避免片面、孤立、静止,这有助于整体把握事物的联系。从他的这种总体观中能够看到人的存在的总体性即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这一点对于那种市民社会里原子式的孤立的人无疑是有很大积极意义的。将这种主客体关系放大到社会历史的基础上就能发现真正的历史主体和历史客体即都是无产阶级。当无产阶级既成为认识的主体又成为认识的客体的时候理论和实践得到统一。他的这种辩证法的实质是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和具体的统一。

卢卡奇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观在重视方法不拘泥具体论点方面是符合辩证法的总体观的。过犹不及,卢卡奇的这种做法也被认为是过于强调方法以至于成为“方法至上的马克思主义”,卢卡奇把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归结为辩证法的观点对一些人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并认为卢卡奇把方法和论点对立起来了,以至于方法可以超越论点。

但是卢卡奇的思考毕竟是有意义的,至少他对现实的不盲从和独立思考仍是今天的马克思主义者所应该做到的。就像卢卡奇在开篇处提到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研究理论的精湛和掌握理论的精通到头来还是归于改变世界的实践。理论和实践不可偏废,从理论来讲马克思主义是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统一,辩证的总体观不仅适用于社会历史更适用于理论本身,而且理论本身也是历史的。

参考文献

[1][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 商务印书馆1992年.[美]汤姆・洛克莫尔.《马克思主义之后的马克思:卢卡奇的重新发现》.《现代哲学》(广州)2011年第4期.

[2]梁树发.《卢卡奇方法至上的马克思主义观评析》.《江苏行政学院学报》(南京)2002年第03期.

[3]黄学胜.《论卢卡奇的“正统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第5卷第4期2007年8月.

[4]王业建.《卢卡奇的“正统马克思主义”思想评析》.魅力中国,2013(18)年.

[5]初冰.《解读卢卡奇对马克思辩证法和黑格尔哲学之间的态度――《什么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读书笔记》.党政建设,2015年.

[6]梅荣政.《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五个马克思主义文本有关论述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京)2009年第4期.

[7]王凤才,陈学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四条路径及其评价》,《学术月刊》(沪)2011年第2期.

注释

1[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 商务印书馆1992年,第66页。

上一篇:初三月考总结范文 下一篇:月考家长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