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期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9-15 17:26:10

中职期中总结

中职期中总结篇1

一、双高项目

1.完成制定学校“双高”建设教务处牵头项目的2021年进度计划;

2.完成浙江省中职“双高”建设项目“筑基强专”项目半年度总结汇报,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查漏补缺;

3.对照下半年的“双高”建设进度计划,提前部署暑假期间的工作任务,做到未雨绸缪。

二、双师双进工程

1.学期初布置各个学部完成教师进企业实践的计划安排;

2.布置完成暑假期间各个专业教研组的教师进企业实践计划。

三、教研组管理

1.学期初布置各个教研组完成教研活动计划的制定;

2.教研组活动有序开展,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提高;

3.为了推进教学有序开展,制定了《学生学习惩戒三项规定》和《专业课教学考核办法》;

4.完成职业教育宣传周的彩色周末广场布展工作;

5.暑假前完成专业教研组的题库建设计划的制定。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计划

一、 双高项目

1.根据浙江省中职“双高”建设项目“筑基强专”项目半年度总结汇报和专家的反馈意见,对下半年的进度计划进行修改完善;

2.对照下半年的“双高”建设进度计划,把任务进行细化,确保责任到人。

二、 双师双进工程

1.学期初布置各个学部完成教师进企业实践的计划安排;

2.召开进企业实践教师的座谈会,对教师进企业的情况进行及时反馈,进一步完善教师进企业实践的管理。

三、 教研组管理

1.学期初布置各个教研组完成教研活动计划的制定;

2.对教研组活动的开展进行检查,确保每次的教研活动落到实处;

3.进一步完善《学生学习惩戒三项规定》和《专业课教学考核办法》;

中职期中总结篇2

经过两个月的试用,我收获硕丰,感触也良多。在这两个月里,在领导的指导、关心培养下,在同事的支持帮助、密切配合下,我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对工作精益求精,较为圆满地完成了自己所承担的各项工作任务,个人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将工作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认真加强思想政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始终坚持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领会执行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措施。系统地学习了《中共南阳市委组织部2009年工作要点》等重要文件,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重要契机,加强对马列理论、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并积极加强对与工作领域相关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使思想认识和自身素质都有了新的提高。

二、工作方面

本着对工作积极、认真、负责的态度,认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虚心向领导和同事请教,努力学习各项业务知识,通过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使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了较大提高,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工作整理如下:

1、进入中心的第一周:主动学习、尽快适应,迅速熟悉环境和电教中心音像制作科的具体工作内容。在这一周内两次参与拍摄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工作会议并整理了相关文字资料;

2、进入中心的第二周:通过一个星期的接触了解,渐渐进入工作状态,在周二开始与和我一组的徐淸立前辈去分包县新野拍摄钢葱育苗并走进新野的北关先进社区,了解这里的先进事迹;与此同时虚心向同事请教工作方式、工作方法,及相关的技术知识;

3、进入中心的第三周:逐渐进入角色,完成中心安排的部长访谈任务第一步——即电话联系了解分包县区的部长访谈落实情况,逐步把部长访谈的初稿落实到位。同时拍摄了一次贾崇兰贾书记的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工作会议;

4、进入中心的第四周:认真完成实用技术FLASH脚本《蚕宝宝历险记》。其中包括选题,积极联系相关的技术人员咨询技术要点信息,与同事讨论配合,商量剧情,请领导指导点评。

这次的经历使我受益匪浅,同时也是一次对自己的很好的锻炼,以前我从没有接触过动画类作品的创作,更是没有接触过实用技术类的动画创作,这次工作安排后我先上网上了解动画创作的基本方式方法,然后再让自己换位思考把自己当做受众,从受众的角度考虑动画创作的初步模型,同时积极的与技术专家及了解动画创作的同事沟通,讨论,设计情节,还在工作之余回家回顾了一些老的经典动画片,希望从中有所收益,同时领导的指导意见对我也是大大的启发与鼓励,在这一周里,我的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每一天作品也在成长,当然这只是我们作品的初步完成,我们的作品还需要不断地修改再修改,还需要领导的指导与批评,支持与帮助。我还要继续努力努力再努力,让作品更加丰富更加饱满;

5、进入中心的第五周:去邓州拍摄安阳市委组织系统到邓州考察学习“4+2”工作法并整理成一条新闻资讯及时上载加在节目最后。这次拍摄使我更深入的接触到了我们工作的实际操作部分,同时锻炼了自己的业务能力;

6、进入中心的第六周:认真落实到位部长访谈的稿件及联系访谈中间的穿插短片的内容及要求。同时积极的向同组的前辈学习相关的技术知识及工作业务信息。在工作时间认真的学习了解自己欠缺的技术知识;

7、进入中心的第七周:联系“双百工程”的选题,并积极上报。

8、进入中心的第八周:开始重点制作自己的片子。并协作联系部长访谈我们分包县区的联系工作。

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业工作,努力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并积极自觉找时间练习编辑技术。用满腔热情积极、认真地完成好每一项任务,严格遵守电教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自觉按章操作;平时工作中团结同事、不断提升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同事配合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还要以一种积极豁达的心态、一种良好的习惯、不断制定新的工作计划并按时完成。我将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时时提醒自己,保质保量地认真完成工作。

三、学习生活方面

在工作过程中,我深深感到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性。

一是向书本学习,坚持每天挤出一定的时间不断充实自己,端正态度,改进方法,广泛汲取各种“营养”;

二是向周围的同志学习,工作中我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虚心求教的态度,主动向领导、同事们请教,学习他们任劳任怨、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三是向实践学习,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查找不足,提高自己,防止和克服浅尝辄止、一知半解的倾向。

作为一名机关工作者,我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质的锻炼,增强奉献意识,把清正廉洁作为人格修养的重点。不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生活中勤俭节朴,宽以待人;工作中严以律己,忠于职守,防微杜渐。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在这两个月的试用期内,我在组织、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和支持下锻炼了自己也磨练了自己,但我深知自己还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政治理论基础还不扎实,业务知识不够全面,工作方式不够成熟。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努力做到戒骄戒躁,坚定政治信念,加强理论学习,积累经验教训,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在实践中磨练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共市委电教中心工作人员。

附录:在电教中心的两个月内我完成了自己一部电视专题片的创作,现将自己在这两个月内及此片的创作过程整理如下。

创作过程:

第一步:选题阶段。在这一阶段,我注意浏览网页及相关的报纸杂志,希望从中能够找出鲜活的党员,并发掘其亮点的党员事迹。同时观看了一些前辈的作品,从中学习经验,汲取营养,并积极的向前辈请教。最终确定选题的方向并确定对象同时核实真实性。列提纲。

第二步:采访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先是想办法联系被访对象,联系上了之后,自己坐车前往潦河镇寻找被访对象并进行自我介绍,同时对其进行采访,寻找可以拍摄的素材信息点,与此同时也采访调查了一些了解被访对象事迹的同志,回去之后,对当天的采访内容进行整理,做初稿。

第三步:拍摄阶段。先与被访者联系确定时间地点,向中心借拍摄所需要的设备,自己联系车辆去拍摄。结合拍摄内容,结合实际修改稿子,总体上按计划进行,但这当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包括被访对象的时间有时提前确定好,但去了之后被访对象临时又有情况不能配合拍摄,或者当地的老百姓对拍摄工作不了解,不能积极地配合拍摄的情况发生,这就需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去协调沟通,也有天气的原因影响了一部分画面的质量。当然从拍摄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也有自己技术上不足的地方,我还要继续学习,相信通过以后的锻炼可以逐步弥补自己技术上的不足,逐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

第四步:剪辑阶段。这一阶段我先是对自己拍摄的素材进行了详细的整理,每一次拍摄回来之后都认真标记编号,同时先回看素材,去粗取精。由于在学校内我们主要学习新闻理论方面的知识多一些,剪辑方面的知识就相对浅薄,所以这方面是我的薄弱环节,在这一方面我多下了些功夫,平时工作中,多向前辈请教学习编辑技巧,不懂就问,但学习与实践也是一个不断的磨合过程,一个技术要点我往往要练习很多遍,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手法去实践,才初见成效;有时为了修改一个小的地方我要摸索到深夜。具体到我的专题上有时往往一个画面与解说的对照我都要反复的实验,反复的思考用那种方式去体现我想要表达的效果。加伴奏的过程也是我花费了很大功夫的一项,在这个阶段我搜索了各大门户网站的音乐素材,但往往刚听的时候觉得合适但真正应用到了作品内又觉得不是太合适又换,反复的实践,同时也向前辈们积极请教,学习经验。

第五步:合成阶段。将我的所有编辑信息内容进行合成。

中职期中总结篇3

十多年来 ,我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邓小平同志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坚持出满勤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我坚持业务进修,苦练教学基本功,在教学业务上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十多年来 ,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先后带过三届毕业班,三届高中班,现在担任高三(6)班班主任。在这十多年中,我先后多次被评为“模范班主任”,我所带的班也多次被评为“模范班集体”。我现在所带的高三(6)班就先后两次被评为“模范班集体”。 

我当班主任的原则是: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看,把差生当自己的小孩子看,用心血和汗水浇灌他们成才。十多年来,我就是守着这个原则从初中走到高中的。99年我就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攥写成论文《强化班级管理,推行素质教育》,该文在县论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后又发表在《创新教育之路》一书中,并被评为优秀论文。十多年来,我教了近千名学生,他们大多数都以优异的学业成绩,以严明的纪律,以较高的自身素质以及毕业后的发展情况和对老师的眷念之情都有力的证明了我当班主任的成功。十多年来,我一直从事着我痴爱的外语教学工作。为了教好外语,我自费订阅了十多种外文书刊,自费参加在职进修,主动与著名外语教师书信联系,向他们讨教,同他们切磋技艺。与此同时,我也注意身边的同行工作上的每一个闪光点,把他们的点点闪光 都吸收到我的教学中来,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我自己的教学特色:以读为主——带着表情动作读,狂放的读,大声的读,读课本,读课外书刊;坚持与学生之间用英语交流——课内交流,课外交流。借鉴和创新给我带来了希望,给我带来了喜悦:我的教学成绩连年名列同课头之首:我的学生参加外语周报社举办的英语知识竞赛中有人获奖;我任职期间两年考核为优秀;XX年我被评为教研教改先进个人;XX年我获得教学评估二等奖;XX年我获得 “教学能手称号”;先后两次被评为县“优秀监考”。

回顾十多年来的教学工作,我觉得自己出色完成了岗位工作任务,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深深地知道,井底之蛙见识有限,若能跳上一个新的台阶,站在中学一级教师的台阶上看,那么,我的眼界一定会更加开阔,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定会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

中职期中总结篇4

[关键词] 普通高校;专任教师;师资结构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6)01-0005-03

doi:10. 3969/j.issn.1671- 5918. 2016.01.003

[本刊网址] http://

2010年7月,教育部施行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供有力支撑。合理规划教师队伍数量、及时了解教师队伍变化动态是解决我国普通高校师资总量超编、专业师资短缺、人才隐性流失等一系列突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专任教师队伍作为普通高校师资队伍的重要和关键的组成部分,解析其整体结构变化情况对我国普通高校师资队伍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一、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总体情况分析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2013年我国普通高校教职工总人数增加126.67万人,其中专任教师人数增加108.96万人,占教职工增长总人数的65.19%。根据师资队伍的增幅趋势,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8-2001),在2002年高校扩招前,全国普通高校教职工总数变化趋于平缓,其中专任师资增加12.46万人;第二阶段(2002-2009),自2002年高校扩招开始,为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全国普通高校也相继开展了大规模的教师招聘工作。全国普通高校增加教职工总数高达89.71万人,其中专任教师增加总数为76.33万人,占教职工增长总人数的85.09%。第三阶段(2010至今),自2005年开始,大多数高校开始专注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高校教职工增速逐渐减缓,专任教师人数比上一年新增人数维持在5万左右。为深入解析普通高等院校专任师资队伍结构现状,笔者从年龄、学历、职称、性别四个方面对普通高等院校专任师资队伍结构进行剖析,研究结果如下:

二、普通高校专任教师层次结构分析

(一)生师比结构

至2013年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4.5%,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为2468万人,较2009年增长15.1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文件中预测出,到2020年,高等学校毛入学率将达到40%,也就意味着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将达到2862万人。若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中确定的高等院校师生比例来预测,到2020年,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人数需达到204.4万人,超出2013年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总数54.7万人。而且要达到这一目标,需在2013年专任教师总数的基础上,每年以4.65%的速度,平均每年增长7.81万人才有可能实现。

(二)年龄结构

依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从教师职业生涯的初期(≤40岁)、中期(41-55岁)、后期(≥56岁)三个层次来区分,1998年,40岁及以下的专业课教师人数占师资总量的65.41%;至2013年,40岁及以下的专任教师数占高校师资总数的60.88%。其中,处于职业生涯初、中期的专任教师年度增幅最迅速,分别为12.4%及10%左右;处于职业生涯后期的专任教师年度增幅与之相比却差距甚大,仅为3.2%。对处于职业生涯初期的专任教师进行分段细化分析发现,1998-2009年间,40岁以下专任教师人数占总人数比例均接近于70%。虽然2010-2013年间,30岁以下的专任教师总数有所减少,但40岁以下的专任教师比例仍超过半数。以上数据表明,我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在整体人数急剧增长的同时年龄结构也趋向于年轻化。

(三)学历结构

从数量上看,本科及研究生学历层次专任教师均呈直线上升趋势,其中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专任教师人数由18921人增长到254399人;专科及以下的专任教师人数在2004年达到最高值31341人之后,便持续下落回到与1998年持平的状态。从各个层次专任教师所占比重来分析,研究生学历的专任教师比重由1998年的30.2%快速上升至2013年的54.85%,特别2002年普通高校扩招以来,博士学历专任教师人数成倍增长到12.83%;本科层次的教师数量虽逐年上升,但比重却从1998年的64.88%持续下降到2013年的43.74%。专科学历层次的专任教师所占比重仅为1.41%。以上数据表明,我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学历层次整体提升的同时高学历层次专任教师数量增长显著。

(四)职称结构

依据教育部颁发的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普通高校教师职称一般分为四级,即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基于对统计数据的分析,1998-2013年间,除助教人数在2008年达到峰值有所回落之外,各职称层次的教师数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增加最多的是教授,达到181501人,平均增长率为26.29%;第二是讲师,总人数596954人,平均增长率为19.09%;第三是副教授,达到432356人,平均增长率为18.20%。1998年普通高等院校专任师资队伍中,正高级职称主要集中在职业生涯后期,占其总数的61.18%;至2013年底,正高级职称集中分布于职业生涯中期,占其总数的71.67%。据分析可知,全国高等院校师资队伍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年龄逐渐年轻化。至2013年底,仍集中在职业生涯中期。

(五)性别结构

根据1998年至2013年间统计数据,专任教师按分性别区分,男女增幅差异显著,女性教师增幅约为男性教师增幅的两倍。至2013年女性教师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比重上升到47.73%,而男性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却下降到2012年52.72%,性别差异逐渐缩小。男女教师比从1.76:1下降到1.09:1,男女教师比例逐渐趋于平衡。从数量上来看,男性专任人教师仍大于女性专任教师人数,但分类别专任教师数量的性别差异正逐渐下降。从年龄分组的性别差异来看,不同年龄阶段的那女专任教师数量都直线上升,如果将处于不同职业生涯时期的男女专任教师比例相比较,整体趋向为越年轻化,性别差异越小。但处于职业生涯初期的女性专任教师增长数量明显高于男性专任教师。而且从2010年开始,40岁以下的女性专任教师数量开始反超男性专任教师数量,至2013年男女专任教师比例也已跌至0.84:1,青年女专任教师已占青年专任教师总数的45.65%。

三、现状与分析

以上统计数据的分析结果虽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全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师资队伍的现状,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

(一)教职工总量超编与专任教师总量缺编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2010-2013年,普通高校教职工总数以平均5万人每年的速度上升,2013年达到229.63万人,约为1998年的2.16倍,其中,专任教师人数增加108.96万人,占教职工增长总人数的65.19%。若以在校生人数/教职工总人数此来计算生师比,2013年生师比将达到10.75:1,教职工总数已超编53. 34万人;若依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确定的高等院校生师比为14:1来预算,至2020年底,普通高等院校专任师资总数将缺编54.7万人。通过对比显示出,教职工总量超编与专任教师总量缺编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二)普通高校专任教师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

普通高校专任师资年龄结构逐渐趋向于年轻化,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已达到教师总数的57.91%。其中,30岁及以下专任师资人数占教师总数的15.79%。虽然我国教师队伍数量庞大,但现阶段我国高校师生比例与国际水平相差甚远,若要在未来的几十年里达到教育部提出的生师比的要求或国际标准水平,专任师资的需求量将会更大。所以,普通高校专任教师队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持续年轻化的阶段。而从师资来源上看,应届毕业生作为青年师资的主要来源,他们虽已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和动手能力。

(三)普通高校高专任教师学历层次稳步增长

普通高校高学历层次专任教师的稳步增长,无论是从社会发展的需求还是从教育发展的需求来看,都绝非偶然现象。随着国内研究生培养规模快速扩张,师资来源渠道随之拓宽,普通高校的选择走向多样化,这势必会对教师准入门槛的提升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强化高学历教师的综合素质只是提高师资队伍专业素养的重要前提,如何加强专职教师的一线教学实践能力依然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四)高职称层次专任教师年轻化

大部分重点本科院校,都把博士学位作为引进教师的基本标准,许多高校甚至将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在进入高校时就认定为讲师,1-2年后凭借科研成果就直升副高级职称,正因为如此,普通高等院校师资队伍中,具备正高级职称的专职师资年龄限制明显减弱。同时还存在一大部分中青年教师在评上正高级职称后,便对科研工作失去兴趣,学术上不作为的现象也日益升温。

(五)青年专任女教师人数激增

中职期中总结篇5

关键词 近十年;职业教育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研究内容;研究人员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07-0026-05

在教育研究领域,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是高校人文社会研究的重要资助来源,是国家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不可或缺的补充[1]。因此,此类项目的总体立项研究情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包括职业教育研究)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趋势。“十一五”“十二五”期间,该项目中与职业教育研究相关的项目共计170项,其中,2006年5项,2007年4项,2008年3项,2009年10项,2010年16项,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均为24项,2015年36项。本文以“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包括规划基金项目、青年基金项目、自筹经费项目,不包括2009年以后的专项任务、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中的职业教育研究项目为对象(所有数据来源于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从研究内容与研究人员两个角度分析近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的发展特点与趋势。

一、研究内容分析

根据职业教育研究的性质与特点,笔者将职业教育研究项目大体分为理论研究、应用研究与综合研究,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不同研究领域的研究。根据上述分类办法,对“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中的职业教育研究项目作了初步分类分析。

(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与综合研究

人文社科研究,包括教育研究,通常分为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职业教育是教育研究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因此,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分析框架可以适用于职业教育研究的分类分析。理论研究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的认识与理解,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学科化;而应用研究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的实施与推广,防止职业教育脱离实践,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项目分类过程中,一些研究项目兼有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特点,笔者将其归为综合研究。

表1的数据表明,“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中的职业教育研究项目,属于理论研究的项目约占总数的58%,属于应用研究的项目约占总数的26%,属于综合研究的项目约占总数的16%。尽管依据立项项目的名称予以分类存在一定的归类误差,但是,从上述数字还可以看出,“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的职业教育理论研究项目占有主要地位,反映了职业教育研究偏重理论研究的特点。职业教育的实践发展迫切需要理论研究的指导,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得益于职业教育实践发展的推动。无论是政府政策,还是职业院校改革,都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职业教育研究提供理论指导[2]。

(二)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

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是分析教育研究总体特征时常用的分析框架,在分析职业教育研究内容时,可以作为区分研究选题大小的依据。职业教育的宏观研究一般指关于职业教育体制、职业教育结构、职业教育管理等具有全局意义的研究,职业教育的微观研究一般指关于职业院校内部的办学、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的研究[3]。

表2的数据表明,“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中的职业教育研究项目,属于宏观研究的项目约占总数的70%,属于微观研究的项目约占30%。在所有年度中,宏观研究在职业教育研究项目中占有主要地位,而微观研究始终占有较小比例,二者之间的差距较为明显。在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程中,职业教育的宏观研究占有重要地位,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职业教育的微观研究也是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专任教师与研究人员始终关注着职业教育的微观研究领域。

(三)分研究领域的研究

伴随着职业教育研究的持续发展,职业教育的研究领域日趋多样化,针对职业教育研究领域的分类研究正在逐步发展。依据关键词对教育研究领域作分类研究,是一种有效的分类方法。国内外知名学者如泰希勒、马尔科姆・泰特、别敦荣等,都曾对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分类作过详细研究[4][5]。笔者借鉴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分类方法,将职业教育研究领域分为20个,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中的职业教育研究项目,总体情况见表3。

表3的数据表明,“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中的职业教育研究项目呈现以下特征:第一,从总体上看,部分研究领域的立项项目较多,如“职业教育管理”46项,约占总数的27%;“职业院校人才培养”22项,约占总数的13%;“职业教育制度(体制)”17项,约占总数的10%;“职业院校教师”14项,约占总数的8%;“职业院校管理”12项,约占总数的7%;“职业院校校企合作”11项,约占总数的6%;上述6个研究领域的项目总计122项,约占总数的72%。部分研究领域,如“职业院校科学研究”“民办职业教育”却出现了空缺。第二,从发展的角度看,所有研究领域的项目在数量方面都没有出现明显增长,一方面可能是十年来职业教育领域的热点、焦点问题没有充分聚焦,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样本总数偏小,没有反映出职业教育研究的发展性特征。尽管如此,上述数据表明,“职业教育管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职业教育制度(体制)”“职业院校教师”“职业院校管理”“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等领域是职业教育研究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职业教育研究发展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职业院校科学研究”“民办职业教育”等研究领域受到的关注较少。

二、研究人员分析

在研究学科及其学科领域的历史发展中,往往对研究人员的构成作分类分析,作为学科发展的重要参照指标。由于职业教育研究涉及的范围较广、参与人员比较多样、涉及的学科较为复杂,因此,分析职业教育研究项目的负责人便于把握职业教育研究的发展特点与趋势。由于所获得的项目信息有限,笔者仅从研究人员工作单位的性质、工作单位所在地区及研究人员的年龄结构等三个方面分析。

(一)研究人员工作单位性质

工作单位是反映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学术力量来源,工作单位承担职业教育研究项目的多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工作单位在职业教育研究方面的研究能力、学术地位和科研管理水平。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仅面向高等学校开放,据此,根据高校层次与类别的不同,笔者将高校分为重点高校(“211”高校)、普通高校(除重点高校以外的普通本科高校)、高职高专(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与高等专科学校)、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等4个类别。

表4的数据表明,“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中的职业教育研究项目呈现以下特点:第一,从总体上看,高职高专、普通高校获得的研究项目均占总数的42%以上,两者共占总数的88%,是职业教育研究的主力军;重点高校获得的研究项目仅占总数的11%,说明重点高校对职业教育研究的关注度不高;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获得的研究项目仅占总数的1%,与高职高专和普通高校存在显著差距。第二,从年度发展趋势上看,“十一五”期间,职业教育研究项目主要由重点高校与普通高校承担,高职高专与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获得的研究项目较少;“十二五”期间,高职高专超越重点高校与普通高校,成为职业教育研究的绝对主力,在五个年度中均获得了半数以上的职业教育研究项目;“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获得的研究项目在总数中所占比例没有明显变化。笔者以为,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高职院校近几年职业教育研究队伍壮大、水平提高、实力增强所导致的,而且与高职院校大力引进从事职业教育研究的博士人才有关,“来自高职院校的作者新增力量明显,意味着研究力量的类型已开始转换”[6];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原本在职业教育研究方面的实力较弱,申报教育部的研究项目存在一定难度。

(二)研究人员工作单位的地区分布

职业教育研究人员的地区分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各地区职业教育研究的学术生产力。职业教育研究人员的地区分布不仅能够反映职业教育研究的区域延伸度和普及范围,而且能够反映出我国不同地区的职业教育研究水平及其差异。

表5的数据表明,“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中的职业教育研究项目负责人工作单位的地区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不均衡与相对集中的特点。项目负责人工作单位比较集中的省份是:江苏、浙江、广东、江西、河北等,其中江苏、浙江为第一梯队,获得项目远远超过其他省份,这与江浙两省拥有较强的职业教育研究实力是分不开的;广东、江西、河北为第二梯队,获得项目略多于江浙以外的其他省份;其他省份为第三梯队,获得的项目较少,有些地区获得项目甚至为零。由于样本总数偏小,上述数据无法反映出第二梯队与第三梯队之间以及第三梯队内部的显著差异,也就无所谓成因分析。一般来说,获得项目数量与所在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程度成正相关关系,职业教育较为发达地区获得的项目平均多于职业教育欠发达地区。

(三)研究人员年龄结构

职业教育研究项目负责人的年龄结构不仅是分析职业教育研究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是影响职业教育研究队伍建设与学科发展的主要因素。青年学者担负着职业教育研究的未来希望,其研究能力对职业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笔者将青年项目占总数的比例作为职业教育研究项目的分析指标之一。

表6的数据表明,“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中的职业教育研究项目呈现出如下特点:第一,从总体上看,青年项目占总数的比例与非青年项目存在明显差距,表明职业教育研究的青年学者还没有占据主要研究地位,研究竞争力有待提高。第二,从发展的角度看,青年项目的增长势头较为明显,“十一五”期间从无到有,“十二五”期间迅速增加,2015年更是获得了半数研究项目。究其原因,青年项目的增长,一方面,与职业教育研究的青年学者队伍壮大、实力提高有关;另一方面,与项目管理部门支持、鼓励青年学者参与职业教育研究有一定的关系。青年学者代表着职业教育研究的未来发展,青年项目的迅速增长寓意职业教育研究的良好发展趋势。

三、结论与讨论

(一)职业教育研究发展的总体特点

近十年来,职业教育研究的项目数量增长较为明显,“十二五”期间与“十一五”期间相比成倍增加;职业教育研究中的理论研究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体现了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需求;职业教育研究中的宏观研究在所有年度均占有较大比例,与近些年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倾向于关注宏观问题有关;职业教育研究内容日趋多样化,但重点集中在“职业教育管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职业教育制度(体制)”“职业院校教师”“职业院校管理”“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等方面。

(二)职业教育研究存在显著的不均衡现象

职业教育研究的不均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业教育研究的区域不均衡。以江苏、浙江为代表的东部和沿海发达地区,职业教育研究实力较强,获得的研究项目较多;而中西部地区和边疆地区的职业教育研究实力较弱,获得的研究项目较少。二是职业教育研究的高校分布不均衡。“十一五”期间,重点高校与普通高校拥有较好的职业教育研究基础和资源,获得了大部分研究项目;而高职高专与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由于研究实力较弱,很难获得研究项目。“十二五”期间,高职高专后来居上,成为职业教育研究的主力军,与普通高校一起承担了大部分职业教育研究项目;而重点高校与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获得职业教育研究项目数始终保持较少的稳定趋势。

(三)职业教育研究与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程度存在紧密关联性

一般来说,职业教育研究与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程度呈正相关的关系,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程度越高,拥有的研究资源(经费、硬件、软件等)越充足,从事职业教育研究的人员越多,研究能力越强,职业教育研究水平也就越高,上述条件都是职业教育研究的必备要素。研究结果表明,以江浙为代表的东部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研究水平显然高于中西部和边疆地区,这是由东部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较为发达的职业教育所支撑的。

(四)职业教育研究与教育政策导向、科研管理制度密切相关

中职期中总结篇6

[关键词]高校: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会计管理

一、住房公积金的特点与管理要求

1.产权的特殊性与管理要求。公积金的处分权在公积金归集期间为公积金管理中心所有,在职工提取后才能为高校职工个人所支配,这种所有权主体在缴交前为高校,而当单位将归集的款项上缴后,其主体也随即转换为个人;在现行的管理模式下公积金的使用权与所有权在较长的期间内是相分离的,高校教职工应享有基于所有权而产生的经济收益,但在不进行购、建、修房的情况下不能使用住房公积金,也不能自主支配和管理住房公积金,只能获得公积金在归集期间所产生的利息,而作为非所有者的公积金管理中心却担负着管理、使用住房公积金的职能,所产生的投资收益也归公积金管理部门所有。在管理上:(1)要维护职工个人的合法权益,保证住房公积金不被挤占挪用,保证职工个人资金的安全和完整;(2)不能简单地将住房公积金一笔划走了事,而是要进行日常的反映和监督,保证住房公积金专款专用。

2.长期性复杂性特点与管理要求。长期性的特点:(1)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改革城镇住房制度的一项保障性措施。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可以使职工逐步积累购建住房的资金,可以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能逐步解决职工购建住房的困难。(2)住房公积金制度的适用对象是在职职工。一个人的工作年限一般为三十年左右。复杂性特点:(1)住房公积金制度的适用范围是每一位在职职工,中、小规模的高校教职工人数可达上万人:(2)住房公积金的提取基数和提取比例不是固定的。职工晋升、提级、奖励等因素会影响公积金的提取基数,提取比例还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3)职工调进调出、离退休及逝世等情况的发生。在住房公积金管理上,要充分运用计算机作为管理手段、运用高校完善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通过建立完善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信息系统为每一位职工建立分户明细账,做到账目清楚,查询及时,统计正确,优质、高效、准确地为职工服务。

3.复利计算特点与管理要求。住房公积金的计算和缴交率的调整,以当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为一个年度。按照有关规定,住房公积金要按复利计息,即当期末本利和作为下期计息基础,计算下期利息。针对复利计息的特点,每年6月30日结息后的职工住房公积金运用校园网及时向职工进行披露,以便提高住房公积金信息的透明度,使广大职工心里清楚。

二、加强住房公积金的会计核算与管理

1.建立完善的会计账户体系。在总分类科目“应付及暂收款”下设立“住房公积金总户”和“职工住房公积金”两个细科目,加强管理。“住房公积金总户”科目的贷方反映高校按月归集的住房公积金金额,期末贷方余额反映本期高校账面上实存的住房公积金总额,“职工住房公积金”科目贷方核算职工每次按规定从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支取的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方余额反映本期高校职工从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实际支取的资金总额。在支出类教育事业支出下的社会保障费设三级明细科目“住房公积金补贴”科目,借方核算学校给教职工补贴的住房公积金所发生的支出数。在教育事业支出工资目下设“住房公积金扣款”,借方核算从教职工工资中扣除的住房公积金数。

2.建立健全住房公积金辅助账户管理。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对于职工住房公积金应按照职工姓名和身份证作为关键词,建立明细账户,同时对于已经从银行支取、但尚未发放给职工的住房公积金应建立登记簿,并进行定期核对,以便保证住房公积金的安全与完整。

3.正确进行会计核算。(1)归集和提取住房公积金。按照个人缴纳部分,借教学支出――人员支出(住房公积金扣款),按单位资助部分,借教学支出――社会保障费――住房公积金补贴,同时,贷应付及暂收款――住房公积金总户。(2)定期交纳。签发转账支票,定期交纳,借银行存款――住房公积金存款,贷银行存款――基本结算户存款。(3)定期向职工支取。借应付及暂收款――住房公积金总户,贷银行――住房公积金存款;同时借银行存款――基本结算户存款。贷应付及暂收款――职工住房公积金。(4)定期计息。借银行存款――住房公积金存款,贷应付及暂收款――住房公积金总户。(5)职工变动。职工调出,借应付及暂收款――住房公积金总户,贷银行存款――住房公积金存款;职工调入,借银行存款――住房公积金存款,贷应付及暂收款――住房公积金总户。

中职期中总结篇7

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拓宽业务理论水平。本人是1988年从石油技校钻井专业毕业后参加工作的,首先从钻井工作的各个流程着手,领会操作要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很快熟悉了钻井工程这个综合性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后由于工作的需要,调入企业管理科工作,由于本人认真学习企业管理理论,很快成为独当一面的骨干,先后负责企业经营管理、节能管理、成本核算、标准化管理等工作,按时按期完成了领导交派的工作任务。1991年在吐哈油田会战时,还荣幸的获得了吐哈会战指挥部经营系统先进个人。在工作中本人注重调查研究,完成了后勤各单位经营调查分析,在不同时期和区块研究制定起草了年度承包责任制实施办法,在生产经营中其到了较好的激励作用。1992年回陕后,从企业管理科调入处工会工作,先后负责工会宣教、综合、劳动竞赛、生活保障等项工作,注重工会理论学习,这期间撰写了历届处职代会工会工作报告、先进材料等,其中有近40万字发表在《长庆工会通讯》《甘肃工人报》《陕西工人报》《长庆石油报》等,期间协助主席、副主席完成了不同时期的重点工作,本人也荣获1997年陕西省优秀工会工作者,钻一处工会也荣获长庆局三星级模范工会。1997年至20__年期间,完成了陕西教育学院的大专课程,获得大专学历。20__年12月钻井总公司整合后,本人先后完成了总公司工会筹备整合和重组建制工作,从细节着手,翻阅了大量的行业工会工作标准和条例,使工会办公室工作从一开始就起步新、标准高,20__—20__年完成了总公司职代会等工会工作报告的起草,参与组织了第一届历次职工代表大会。理顺工会办公室各项工作程序。使办公室业务工作步入正规化、制度化,指导基层工会工作正常开展,起到了传帮带作用。

二、做好生活保障工作,夯实基础工作总公司整合后的前三年,工会工作人员少,本人大量的时间用来工会各项工作的程序理顺,在不同时期对各项工作提出实施办法,都起到较好的工作效果,工会办公室工作也跟上了总公司大发展的步伐,工会工作也步入了全局前列。近两年来的主要工作:

1.做好帮困扶贫送外疗休养工作。按照领导的要求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建立了36户特困职工档案和276户困难职工动态档案和领导干部联系对口帮扶特困户,落实“第一责任人”,各单位开展了“交友帮扶”活动,对因家庭困难而上不起大中专的92名学生进行了救助,对27名工亡的特困职工子女入学也给予了帮扶。元旦春节期间,对困难户、军属、节日期间在岗人员共计1113人进行了慰问。国庆期间慰问特困职工家庭36户,特困学生56人次。慰问新疆项目部的全体职工和五个工程项目部及壳牌项目部的部分职工共计257人。按照局工会的要求,派送基层职工、先进模范人物,特别是从事有毒有害岗位人员按计划参加局疗休养。总公司工会先后选送185名职工去临潼、乳山、无锡、桂林等地去疗休养,并选派5个项目部25个钻井队及基层单位在生产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154名生产骨干到昆明、海南等地疗休养,10名局级劳模赴京观礼,2名省部级劳模出国考察,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热情。

2.做好送温暖工作。组织开 展了“进百家门、知千家情、暖万人心”的送温暖活动,把组织的关怀带到职工家庭,为困难职工献爱心。慰问特困职工家庭,慰问困难职工家庭186户,慰问局级以上劳模88人,慰问军属、伤残退伍困难军人、老八路86人,慰问离退休职工4000余人。总公司领导还深入到因工伤亡的职工遗属家中,送去慰问品和救助金;对家在农村、生活无依无靠的职工遗属也按规定发放了生活补助金,温暖了职工及亲人,把领导的关怀送到职工的心坎上。总公司工会还倡导发扬“一方有难、八:请记住我站域名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发动为困难职工献爱心捐款活动,共捐款近23万元。

中职期中总结篇8

关键词:农村中职教师;职业认同;职业期望

作者简介:陈水平(1979-),女,江西萍乡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讲师,心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心理和健康心理;张亚玲,女,江西省南昌市市政工程开发公司工程师。

课题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新农村建设视域下江西省农村中职教师职业认同的实证研究(编号:08YB124)”的阶段性成果,主持人:陈水平。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2-0069-04

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当前对自己职业角色以及职业相关特征的感知,具体而言是教师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认识、情感、期望、意志、价值观以及对自己职业技能的感知[1]。教师的职业认同会直接影响教师职业的投入、职业的承诺。在国外,对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起步比较早且已比较成熟,相关的研究成果也比较丰富。但在国内,有关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是在近几年才开始,研究成果比较零散且有待系统和深化,主要表现为:在研究对象上,以往的研究主要针对大学、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而对于区域性、特殊性教师群体的研究甚少关注;在研究内容上,以往的相关研究侧重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教师职业认同进行元研究,如构成成份、问卷编制等。针对这一研究现状,我们有必要加强对教师职业认同的跨文化研究和区域化研究。鉴于此,本研究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了解江西省农村中职教师的职业认同现状和特点,以期为江西省农村中职教师的管理和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

一、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择了江西省萍乡、赣州、南昌、抚州、上饶五大地区的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以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400份问卷,回收问卷358份,有效回收率为89. 5%。基本情况见表1:

(二)研究方法

课题组参考魏淑华等编写的《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问卷》[2],自编了《农村中职教师职业认同问卷》。为了确保问卷的信度,在正式调查之前,先对35名农村中职教师进行小样本的测试,根据结果对问卷进行修改后再进行信度检验,结果为:a=0.88;本问卷共有39个问题,包含职业认识、职业情感、职业意志、职业技能、职业期望、职业价值观六个因子。问卷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被试得分越高则表明其职业认同感越高。对于调查结果本研究采用SPSS11.5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二、结果

(一)农村中职教师职业认同总体水平

表2 农村中职教师职业认同总体及各因子得分情况

注:M为平均数,SD为标准差,以下同。

从表2可知,在最高分为5分的计分标准下,总体来看,农村中职教师职业认同不高(M=3.080),处于中低等水平。这与国内许多学者对中小学、大学教师的职业认同偏高的结果不太一致[3][4]。在职业认同各因子中,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职业期望、职业认识、职业情感、职业价值观、职业技能和职业意志。

(二)农村中职教师职业认同的性别、教龄、学历和职称差异分析

表3 不同性别农村中职教师职业认同的差异性检验

注:*P<0.05;**P<0.01;***P<0.001,以下同。

课题组对男、女农村中职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平均得分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见表3):从总体上看,男、女农村中职教师职业认同感存在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教师高于男教师。从各维度上看,在职业情感、职业意志上,女教师得分显著高于男教师。但在职业技能上,男教师得分却显著高于女教师;在其他维度上,两者差异均不显著。

课题组对不同教龄农村中职教师的职业认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见表4:在总体职业认同上,不同教龄的教师存在显著的差异;在教师职业认同的诸因素上,不同教龄的教师仅在职业情感、职业意志和职业技能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他因素上差异不显著。

表4 不同教龄农村中职教师职业认同的差异性检验

对农村中职教师的职业认同进行不同教龄阶段的LSD事后多重比较,我们发现,4-10年和11-20年及21-30年教龄的教师职业认同程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具体表现为:11-20年教龄的教师在职业认同程度上高于4-10年教龄的教师,其他教龄组教师的职业认同差异不显著;在各因子上,不同教龄的教师在职业情感、职业意志和职业技能上存在显著差异。

表5 不同学历农村中职教师职业认同的差异性检验

对不同学历农村中职教师的职业认同,课题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差异性检验,研究结果见表5:不同学历水平的农村中职教师职业认同感无显著差异。但总体上,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其职业认同感要比具有专科和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高。从各因素上看,在职业情感、职业意志和职业期望因素中,不同学历水平的教师间存在显著的差异。经过LSD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在职业情感上,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和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显著差异,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在职业意志上,具有专科学历的教师明显强于本科以上的教师;但在职业期望上,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明显高于具有专科学历的教师;其他因素上,不同学历的教师不存在明显的差异。

表6 不同职称农村中职教师职业认同的差异性检验

上一篇:初一期中考总结范文 下一篇:班长期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