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教案范文

时间:2023-11-09 02:57:44

长城教案

长城教案篇1

(一)更加注重经济建设的发展

代表们认为,自长春市作出了“改造大铁北,建设北部新城”的战略决策,铁北改造成果显著,一座新城将在长春北部崛起。与此相比,铁南却发展缓慢,经过调研,形成了《关于加快铁南地区提升的议案》,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这个议案受到了新闻媒体的关注,长春晚报以实现南北联动发展,铁南要“破茧而出”为题报道了议案的主要内容。代表们建议,为了推动全市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增强铁北改造的动力和活动,应该把铁南提升纳入长春市未来城市发展规划。要提升经济总量、提升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味、提升管理水平,以求实现南北联动发展,打造长春市窗口的新形象,从而进一步拉动长春市经济的发展。

徐连章代表非常关注全市农机市场的发展,经过调查研究,提出了关于发展农机产业、以及建立农机市场的必要性和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大会认为,他领衔提出的这个议案对于促进全市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做大做强农机产业,规范农机产业市场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更加关注城市建设

司军代表领衔提出的《关于对长春市君子兰公园改造的议案》中提出,长春市君子兰公园原是铁北公园,为顺应当时君子兰产业的发展而更名成立的,曾为长春市市花阶段性发展做出了历史的贡献。同时也丰富和满足了周边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及休闲娱乐需求。但由于年代已久、基础设施落后,君子兰公园已与周围环境和城市发展格格不入,重新改造建设已势在必行。他在议案中建议,应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规划设计,由有实力、有责任心的企业出资,政企合作共同完成君子兰公园的开发建设,为百姓重建休闲基地。

(三)更加关注民生问题

张玉生代表时时把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挂在心上,他认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作为人大代表应为广大居民呼吁政府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提高优惠幅度。会上,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议案》。大会本着关注民生就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具体的问题入手的原则,列为大会议案,这对于逐步提高保障水平,探索和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更加关注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

于丽代表领衔提出的《关于兴办“国学”教育的议案》中提出,兴办“国学”教育应以德为本,应从讲坛到人心,提升全民的道德修养,为民族的未来从现在做起,从实处下手,不要让“以德治国”变成一句空话。周丽代表领衔提出的《关于将“生命教育”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的议案》、《关于提高学习成绩不能以牺牲孩子健康为代价的议案》,从提倡健康教育、尊重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存质量的教育活动入手,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同时呼吁教育主管部门对中小学作息时间做出调整并加以控制,真正为孩子们减负。周恩芝代表还建议要开展学校结对子,教师手拉手互助活动,实行“走班式”教学,让优秀师资共享,实行“对流”互学互助互利。打破长期以来,优秀教师“一校所有”的现象,让部分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多校共享,解决长春市区域间义务教育、城乡间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五)更加关注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孙亚坤代表领衔提出的《关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活的议案》,刘晓娟代表领衔提出的《关于进城务工人员面临的难题及如何解决的议案》、许凌宇代表领衔提出的《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的议案》,徐连章代表领衔提出的《关于发展农机产业、创建农机产业市场的议案》,他们从多方面、多层次,以不同形式、不同角度在关注着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长城教案篇2

一、培训教学档案的含义

培训教学档案是指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材料的总称。一方面,它真实地记录了培训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反映了培训教学的主要职能和历史面貌,对今后的教学与研究,包括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进,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等,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信息资源。另一方面,它记载了城市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理论发展的过程,开发、利用好培训教学档案,对于进行城市科学研究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训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档案意识不强

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许多同志档案意识淡薄,认为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和管理,档案的收集、管理是档案部门的事,与已无关。各部门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也仅仅是收集,对过程材料的积累意识不强。另一方面,教学档案管理部门服务意识不强,档案管理人员只进行一些日常的接收、分类、归档等常规性的工作,很少深入到教学部门,去宣传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2.收集材料困难

由于忙于教学和其他事务,有的部门领导和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收集管理工作不重视。还有少数兼职档案员总是强调客观理由,或者找借口拖延,不认真对待,导致收集的档案杂乱无章,材料残缺不全,致使档案有正件缺附件,有批复无请示,甚至同一份材料重复收集。有的部门因为归档立卷不及时而造成材料积压,有些文件因保管不善而残缺不全。还有的只图自己使用文件方便,将应归档的文件长期积压在自己的手里,等等。总之,教学档案管理部门在收集材料方面,始终处于被动地位,缺少主动性。

3.管理制度不健全

从目前教学档案管理现状看,虽然不少单位制定了档案管理办法,但其仍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未建立规范的部门档案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也没有制订详细的教学归档范围等。

4.教学档案管理的数字信息化水平偏低

目前计算机教学档案管理仅局限在目录检索上,利用率较低。尽管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档将长期共存互动,且不能完全替代原始手写档案和纸质文档,但教学档案管理的数字信息化要尽快提到工作日程上。

三、对培训教学档案管理的探讨

1.增强档案意识

档案意识,是指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对档案资料的认知及反应度,包括对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利用等方面的积极主动意识和严格保密意识。培训教学档案是培训教学工作的历史记录,首先,要增强教学相关部门教职员工的教学档案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教学档案是单位重要的信息资源,是单位教学管理工作的基础之一。其次,档案部门应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增强全体教职工的档案意识,并在其档案查阅过程中,尽可能给他们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促使他们关心参与档案工作,主动完成档案资料的移交归档工作。第三,加强档案利用工作的宣传,引导单位教职工正确使用教学档案,充分发挥教学档案的效用,为教学管理、教学改革服务。

2.建立健全教学档案管理制度

教学档案资料的收集、管理与其他工作一样,也必须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笔者认为,应根据单位各部门的具体业务职责,确定相应的档案工作基本原则和档案归档范围,从而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档案工作规范。如《教学档案工作规范》、《教学档案工作实施细则》、《外事类档案工作规范》等制度都是做好教学档案工作的保障。各部门应明确一人专门负责其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并主动接受档案管理业务部门的指导,使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得到提高,确保教学档案管理的质量,使教学档案的管理制度化、正规化。

3.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

人是关键因素。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取决于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一方面,单位要根据实际构建一个档案工作网络,由办公室负责档案工作的同志牵头,各部门一名兼职档案员组成。建议选拔年青、懂电脑、熟悉管理专业,且具有责任感、热爱档案事业、默默奉献的人担任各部门的兼职档案管理员,负责对其业务范围内的教学档案进行收集、分类和整理。另一方面,要通过在职学习、短期培训、函授学习等多种渠道有目的地对教学档案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以此加强档案管理基础教育,拓宽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领域,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

4.注重教学材料的收集

教学文件材料的收集是教学档案整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文件材料收集不齐全,就会影响教学档案的质量。要加强教学档案收集工作,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十分重要,而主动性来自于爱岗敬业的精神。由于教学工作烦琐、零碎,要注重日常分散形成的教学档案的收集,每个班次结束后,一定要进行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否则一些产生于日常教学中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就会流失,要想弥补就会非常困难,而且也会失去档案的真正意义了。因此,档案资料收集齐全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档案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5.科学分类、系统地整理档案

科学分类、系统地整理教学档案是实现教学档案规范化管理的中心环节。因此,分管教学档案的工作人员,在及时、认真收集各类教学档案材料的基础上,要依据国家档案法规定的标准,对教学档案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编目和系统排列,以便为开发利用教学档案信息资源做好准备。

6.加快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

长城教案篇3

关键词:课程群 教学方法 改革

教学方法是一种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是教师施教和学生学习知识、技能使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科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针对不同的课程类型、专业要求、学生特点,正确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与手段,从多方面激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所有从事教育活动的有识之士的重要目标和一直努力思考的问题。

城市科学类课程群是以城市这一共同研究对象为纽带的一组课程,包括城市地理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管理学、城市生态学等课程,在笔者所在的苏州科技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系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科学和地理信息系统三个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自2007年起,我系组织骨干教师组成了教学团队,首先通过专家听课、学生问卷调查、成功教改案例的集体学习等手段,对该课程群的教学实践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出了三个突出的问题:一是教学中重知识讲授、轻能力培养;二是重教法、轻学法;三是教学手段优化不足、师生沟通渠道不畅。在此基础上,根据课程群的特点、学生和专业的特点,在广泛咨询教学专家、大量学习有关教育学理论和最新文献的基础上,我们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重点,以创新为支撑”的改革原则,并在课程内容改革、教学团队和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改革、考核方式改革等相关活动的配合下。重点进行了近三年的教学方法改革探索。本文介绍了我们在实践中一些成效显著的做法。希望对同类专业类似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广泛运用案例教学法,拉近理论与现实距离,增进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就是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以案例为教材,让学生通过自已对案例的阅读与分析及在集体讨论,了解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并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和过程。近几十年来,案例教学法在国内外受到高度重视,在哈佛,所有的课程全部都采用案例教学法来讲授,一个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习生涯中大约要用800个案例

由于城市科学类课程群具有实践性强、应用性强、交叉性强、理论性强等突出特点,使得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无法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案例教学的独特优势在这类课程中正可得到发挥。因此。自2007年开始,我们开始吸收哈佛等模式的优点,有意识地筛选针对各种教学内容和目的的教学案例,利用教学网站做成案例库,将案例教学渗透到越来越多的教学内容和环节。三年的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具有独特的优势,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能制造各种讨论点的各类案例,并将其改编以适应各种不同教学目的,同时做好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案例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设计,对学生增进学习兴趣、理解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践、提高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案例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选用生动、形象、有趣、贴近实际生活的案例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专业知识的价值,对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在讲授城乡地域的划分时,我们根据学生多来自长三角的苏、锡、常的实际情况,选择了苏州、常州在行政区划调整时不同的处理方式对该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同效果的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并将在这两个案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应用于另一个案例城市滁州的行政区划调整建议中,学生在学完之后发觉“专业知识居然能对城市建设实践产生如此大的指导作用、是否正确运用这些知识能够影响甚至决定一个城市发展进程”的感觉,缩短了教学和实践的距离,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兴趣自然就提高了。

其次,案例教学法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纽带,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相对抽象的理论,并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分析实践。由于所有案例均是城市发展演化过程中发生的事实,很多是发生在师生身边的案例,所以学生能够轻易将理论与现实结合起来。譬如讲授城市群时,我们选用学生生活于其中的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案例,并与珠三角城市群进行对比;讲授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条件时以美国东北部和我国福建沿海地区为案例,并让学生分析为什么城市都出现在山麓、河口,而且河流越大、城市就越大等现象。上课时应用这些案例,使学生通过思考深刻认识到影响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各种条件,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学生夸后从事与城市有关的规划、调查、研究等工作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最后,案例教学法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每一个案例中都包含有供学生思考、分析和探寻的许多问题,学生要透过众多的、暗含的、看似不相关的情景去观察、分析、讨论和体验。作出判断、推理和论证,无形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的能力、群体协调能力、综合决策能力。同时,案例教学告诉学生答案是开放的、发展的、不唯一的。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去查资料,通过个体独立或群体合作的方式作出分析和判断,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方法。

二、科学设计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重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合作意识、竞争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好基础。这也决定了教学不仅是让学生积累现成知识。而且是让学生充分运用认知过程来感知现象,获取、分析、处理信息,将知识通过“内化”转化为素质。项目教学法就是一种能够综合培养学生各种素质和能力的教学方法。

在城市科学课程群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广泛地引入了项目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基本操作模式是:将综合性强、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课程内容设计成若干个研究性项目。譬如某城市交通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某城市空间布局与地价的关系分析、某城市热岛效应研究等,分别布置给由若干学生自由结合形成的各个项目小组,由项目组成员负责研究方案设计、实地调研、报告撰写。最终提交项目研究报告,并制作ppt在课堂上汇报。学生为了完成这样一个项目,需要调动所有学过的相关知识、主动补充未学过的知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实际研究课题的设计、调研、报告撰写及汇报的过程,学生的实践能力地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譬如。05级有一个组的 同学为了得到部分资料,连续多日到某个政府机关去“报到”,最后终于打动对方。给他们提供了系统的资料,学生自己也领悟到了许多调研的技巧,感到收获颇多。而项目小组一次次的汇报,也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小组内部、小组之间在相互合作和竞争的过程中,锻炼了竞争意识和合作能力。对比发现,从大三开始,设计课程较多、经常开展此类项目教学的资源专业学生,在综合素质上明显高于其他专业学生,用人单位也时常反映“该专业的学生显得比较成熟”。

三、积极建设教学网站。畅通师生沟通渠道,形成“无限”课堂

网络课程是指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基于web的课程,其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为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利用学校局域网提供的条件,搭建了课程群教学网站,网站的功能模块有教师介绍、课程简介、多媒体课件和教案、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参考资料、试题库、习题库、教学论坛、课后答疑、典型问题、优秀作品、学生成绩管理、考试管理、作业递交与批阅等等。随着应用的深入,教学网站这一新的教学手段对教学效果和实现培养目标的巨大促进作用日益显现,解决了长期困扰教学活动的一些突出矛盾。

首先,城市科学类课程群具有实践性强、应用性强、信息量大、涉及面广、内容纷杂,交叉性强等突出特点。且由于我国处于高速城市化时期,城市各类新现象、新事物发展日新月异,城市科学类课程的许多知识更新非常快,任何优秀的教材都难以赶上时代的变化,不断压缩的课堂教学时数又使教师很难给学生补充足够的最新知识和理论。而教学网站首先是一个资源中心,借助教学网站,可以为师生构建一个时时更新的相关专业知识和信息的资源库,使师生紧贴学科发展前沿,学生可以突破时间、地域限制,根据需要查阅相关资料,同时也可以将自己拥有的资源共享,丰富网站的资源库。这就解决了教学时数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此外,网站还能够将任课教师精心准备的讲义、教学课件、网络教学资源,学生制作的优质课件、作业等积累起来,实现开放式共享和反复利用。

其次,在以前的授课活动中由于许多课程为大班上课,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渠道狭窄、严重缺乏互动,教师不知道学生的需求,学生则选择“爱听就听、不想听不听”的态度,不会主动对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反馈。调查中甚至发现一些学生在课程即将结束时还不知道任课老师姓名的事情。借助网络平台,很好地实现了实现师生互动交流,学生可以把需要解答的问题张贴到电子公告板上,教师在公告板上作答。其他学生也可通过公告板看到问题。的解答,也可以通过意见箱就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进行建议和反馈,还可以就自己感兴趣或需要深入学习的内容随时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交流。

第三,由于我系所开设的城市科学类课程群面对的是三个培养方向不同、基础差别较大的专业,学生的基础和素质又千差万别,传统的课堂教学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而在网络环境下,网络的超大容量,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进度,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由以教为主变为,从学为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结语

长城教案篇4

[关键词]新疆;丝绸之路;建筑艺术

[中图分类号]K8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16-0032-03

古代新疆地处丝绸之路要冲,多种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古代新疆建筑艺术风格独特,形式多样,体现出不同文化对其建筑形式、民族审美的影响。

一p新疆古代佛教建筑

佛教自公元前2世纪传入于阗后一直盛行到11世纪,此后就逐渐衰落。佛教建筑大致可分为佛寺、佛塔、石窟和故城四类建筑。

(一)佛寺建筑

佛教在新疆盛行了1000多年,因此,佛教寺庙建筑很多。据《晋书•四夷传》记载,仅龟兹就有“佛塔庙千所”。《出三藏记集》卷11中也记载说:“(新疆地区)寺甚多,修饰至丽,王宫雕镂,立佛形像,与寺无异。”其中著名的佛寺有东西昭怙厘大寺、阿奢理贰寺、莲花寺、东西柘厥寺、耶婆瑟鸡寺、王新寺、金华寺、大宝寺、梵国寺、初一寺等。可惜这些修饰华丽的寺院建筑都因宗教的原因而毁于一旦。

现存古代寺院代表建筑中有公元6~7世纪的苏巴什遗址。此建筑群分布在库车河两岸,有塔、寺、禅室、僧房等。河南岸有一座宏大的佛寺,北岸保存着各种形制的禅室,这正是唐代东西昭怙厘大寺遗址。

此外有米兰的佛寺,位于若羌县东北70公里处。其中,公元2世纪的佛寺遗址中有外侧基座龛内安置大型泥塑佛像,殿内行道侧壁描绘有天人像。

还有公元3~4世纪的尼雅佛寺,5~6世纪的洛浦热瓦克佛寺、高昌佛寺、交河佛寺以及北庭西大寺等。

(二)佛塔建筑

佛塔起源于印度,起初是保存或埋葬释迦牟尼舍利的建筑物。早期印度佛塔是复钵式宰堵波的形式。新疆地区现存的佛有:

楼兰佛塔,建于公元3~4世纪,残高10米,塔为夯土、土坯垒砌而成。

若羌米兰佛塔,建于公元3~4世纪,现高为3米。佛塔为圆柱形,有一道方形围墙环绕。在塔底及围墙内侧均绘有佛教内容的壁画。著名的有翼天使即出自其中。

民丰尼雅佛塔,建于公元3~4世纪,土歪建筑,结构为三层。底、中两层为基座,正方形,上层呈园柱形,此佛塔类似印度复钵式宰堵波的形式。

喀什莫尔佛塔,建于公元5~6世纪,残高12米。塔基为方复斗形,佛塔为圆柱形。底座最大边长12米左右,是古代佛塔建筑中重要遗迹。

库车克孜尔尕哈佛塔,建于公元2~3世纪。其形状为一四台状夯土建筑,高约15米,是现存最高的佛塔,完全不同于印度佛塔形式。

交河故城中的塔林尤为突出,该塔林建于公元5~6世纪,以一个金刚宝座式大塔为中心,在四角分列25个小塔。由101个塔组成了新疆最完整的塔群建筑。古代新疆佛塔有些类似于印度佛塔,但更多的是有所发展的。这些佛塔与中原佛塔无论是结构还是造型风格上均不相同,是最规整的塔群建筑。

(三)石窟建筑

古代新疆石窟建筑分为龟兹石窟建筑和高昌石窟建筑两大类。其中,龟兹石窟群有克孜尔石窟、库木吐拉石窟、森木赛姆石窟和克孜尔尕哈石窟,从公元3世纪开凿一直延续到公元10世纪中。

高昌石窟群有柏孜克里克石窟、吐峪沟石窟、胜金口石窟、雅尔湖石窟以及七康湖石窟、拜锡哈石窟、大挑儿沟石窟和小桃儿沟石窟等。开凿时间从公元4世纪一直到13世纪末叶。

龟兹石窟建筑类型主要有支提窟、大像窟、僧房窟三种形式。此外还有长方形窟、小型支提窟、方形窟、长方形穹顶窟以及方形平面但窟顶作七重斗四式藻井、长方形平面式心柱窟,长方形纵券顶,窟正中设坛基的窟等。

高昌石窟建筑类型主要有支提窟和毗诃罗窟两种。从石窟形制来看,还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柏孜克里克石窟采取了开凿石崖与土坯砌建并用的建筑形式,以横顶直洞为主,亦有中柱式洞、方形双套洞和园顶方形洞。其建筑形式新颖独特,颇具匠心。

古代新疆的石窟建筑,都体现出当时高超的工艺技术水准,有相当多的石窟在建筑艺术上堪称一绝。这些石窟历经几代人的开凿才完成,堪称建筑史上的奇迹。

石窟建筑排布及功用都有特定的规格,比如礼佛观像、坐禅修生以及藏经存舍的具体要求非常严谨,这些石窟建筑风格深受古代印度佛教及犍陀罗艺术风格的影响,而库木吐拉和柏孜克里石窟建筑中则有一些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

(四)故城建筑

新疆现存古代城堡遗址有许多,如楼兰故城、米兰戌堡、且末故城、道孜立克故城、麻扎塔戌堡、轮台故城、通古斯巴什故城、古石头城堡、大河故城、北庭故城、乌拉泊故城、阿力麻里故城等。其中的龟兹故城遗址中就有苏巴什故城、顿希阿尔故城、托浦故城、乌什哈特故城、塔什顿故城等。

现存最著名的是交河故城和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始建于公元前2世纪。《汉书•西城传》称:“车师前园,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城下,故号交河。”现存故城南北长1700米,面积约50万平方米。城内有大佛寺,平面呈长方形,由山门、庭院、佛殿、僧房等组成。佛殿中央的中心塔柱四面开龛,内塑坐佛像。有塔林,由100座小塔和中央大塔组成,排列有序,宏伟壮观。有西北小寺,平面呈正方形。佛殿平面呈“回”形,两侧有经堂和僧房等。此外还有地下寺院、佛堂、僧房。交河故城历时1500余年,至今傲然屹立,保存仍较完整。

高昌故城分为外城、内城和最北面的宫城三部分。外城略作正方形,四面有弧线式的城垣,西北角向内凹入,东西北半部向外突出。外城有面积很大的寺院,有比较整齐的,上有多层龛的塔基以及支提窟。

内城中有高15米的佛塔,其北面有回鹘高昌的王宫。宫城作长方形,堡垒式建筑,平面呈不规则的椭圆形,周长700米。

从故城的平面图来看,宫城在北,内城在南,有大面积的高大建筑场,与唐代长安城的宫城、皇城的位置基本相同,应是高昌最高统治集团的所在地。

综观故城建筑,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建筑材料都由黄胶土夯筑而成,而以“干打垒”方式建造。这和中原绝大多数故城城墙的建筑方式相似,而与中亚、西亚诸故城的建造方式不相同。后者多系土坯、石头砌筑。

第二,故城多为方形或长方形,与中原诸故城格局接近,但与中亚、西亚诸故城不同,后者多呈圆形或椭圆形。

第三,故城建筑大体上分为三种规格,即一重城、二重城、三重城。一重城较小,城墙薄且矮;二重城稍大,城墙稍厚稍高;三重城一般较大,城墙最厚也最高。一般而论,三重城分为宫城、内城、外城三部分。宫城居北,内城居中,外城居南。其规格和分布上,与汉唐中原可以说是一般无二,而与中亚、西亚有较大差异。中亚、西亚故城布局一般重视外城建筑,不分三重、二重、一重城。

第四,故城建筑中有100米左右的夯土大台基,这是贵族、富贾修建屋宇的台基,以表示不同于一般人。这与汉唐中原修筑屋宇台基的思想是相一致的。

第五,城池是防御战争中兴起的居民区。它与一般居民区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有防御设施的城墙。但城墙上没有马面、箭垛和瓮城。城墙本身由夯土筑建,剖面呈梯形,是典型的中原建筑风格。中亚故城城墙多为石垒或土坯砌成,城门处附加瓮城,绝无箭垛和马面。

二p新疆古代伊斯兰教建筑

伊斯兰教自公元10世纪末叶开始传入新疆,但一直到14世纪末才遍及全疆,并逐渐取代了佛教在新疆的统治地位。新疆古代伊斯兰教建筑可分为清真寺、教经院和麻扎三大类。

清真寺是穆斯林集体从事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主要有艾提尕尔清真寺、加曼清真寺、阿孜那清真寺、街道清真寺等。清真寺一般由大门、塔楼和礼拜殿组成,规模大的还带有教经堂、喀孜办公室和浴室等建筑。按东西方向布局,大门内有门厅,分内外两殿。内殿一般隔日使用,西面墙为“正向墙”,中间设有米合拉甫(依麻木站立的位置)和讲经台。外殿由宽阔的侧廊和前廊组成。加曼清真寺分清真寺和教经院两部分,内部是清真寺,外部是教经院。

教经院是培养伊斯兰宗教人士的高等学府。其布局和清真寺基本相同,根据宗教讲学活动的需要,大体分为教学、讲经堂,宿舍,沐浴室等建筑群体。

麻扎亦称陵墓,系伊斯兰教历史上著名的国王和宗教知名人物的墓地,分地下和地上两个部分。地下葬入主人,地上修建纪念性墓室建筑。按照亡者的地位,麻扎分为阿勒屯鲁克麻扎(国王陵墓)、和卓麻扎、艾孜来提毛拉麻扎(大学者墓)等。这三类麻扎规模大,普通百姓的麻扎以其为中心散布四周。

塔是伊斯兰建筑艺术的重要特点之一,分为邦克楼、风景塔和纪念塔三种。邦克楼是宣礼、呼唤穆斯林们每天做功修的地方,内有登上塔顶的台阶。风景塔为清真寺和麻扎大门的装饰建筑。而纪念塔是为纪念著名人物修造的。

新疆伊斯兰教建筑以木结构、砖木结构、砖结构为主要形式,同时创造了木柱密梁平顶和拱顶两种建筑结构。木结构密梁平顶的修建做法是伊斯兰建筑中早期的形式。平面布局是四方形或长方形,高台上面是一排排立柱,上放大梁、圈梁、密梁,做工精细,搭配适当。大梁和圈梁上嵌花檩,密梁上平放巴斯玛一坎维孜,上铺小木条,木条上铺席,席上铺草泥土。砖结构拱顶的麻扎建筑平面一般为四方形、八角形两种形式,上面通过四角的尖拱逐步变成圆型拱圈,其上再砌拱顶,具有独特的风格。

在建筑设计中,将木结构柱身做成四角形、八角形和圆形,并嵌以雕花,大头花柱上俯卧曲形托梁。顶棚为天花藻井,门框施有雕刻花纹,内外墙壁上有尖拱壁龛和木棂格窗,大门中上部有尖拱,两边有壁龛和塔楼,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

根据材料和工艺特点,可分为木雕花、砖刻雕花、石膏雕花、花砖、拼砖、琉璃砖、彩画等。其雕花装饰主要有几何图案和花卉。用植物的花蕾、花朵、枝叶的变化和变形创造出多种形式的图案。有的以一种纹样为中心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有的则以一种纹样单独为中心,相互对称协调形成圆形、四方形、三角形、菱形等独立的图案。其纹饰采用葡萄花、巴旦木花、石榴花、苏赛尔、亚扎、科尔古丽装饰、多形莲花纹、结状纹饰、洪且纹饰、谢德纹饰、伊斯力玛纹饰等几十种,根据各种图案的组合形成形式各异的结构和使用位置,可分为花盆式壁饰、各种边饰、梁枋花饰、柱身花饰、密梁花饰、石膏花饰等。

麻扎外立面和内部主墓的雕花装饰以白色、绿色、蓝色、绛色、黄色为主。陵墓大门、墓室、塔楼有雕刻或书写的建造年代,颂词和《古兰经》经文。清真寺和教经堂的装饰主要以大门、门楼、内殿、外殿的圣龛、壁龛、藻井、柱身、梁枋、密梁为主,多采用绿色、紫色、蓝色、草绿色等鲜明的色彩。

在清真寺建筑中,以喀什噶尔的艾提尕尔清真寺规模最大。喀什噶尔艾提尕尔清真寺是节日活动的场所,新疆伊斯兰教以此名通称大清真寺。喀什噶尔艾提尕尔清真寺初建于1442年,1573年喀什统治者乌布里•阿迪伯克对它进行了第一次扩建。1787年,疏勒县的罕俄里克乡有位叫祖里皮亚夫人出资进行第二次扩建。1839年,祖尔丁•哈克木伯克将此清真寺变成为中心清真寺,之后又有几次扩建。艾提尕尔清真寺由大门、教经堂、清真寺三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为1.6万平方米。大门两边是对称的18米高的邦克楼,大门门厅呈平面八边形,砖结构,顶棚为拱顶结构。喀什噶尔艾提尕尔清真寺是新疆现存最大的清真寺和最著名的伊斯兰教建筑。

苏公塔是新疆最高、最大的塔楼,也是惟一的历史纪念塔。此塔建于1778年,是吐鲁番王苏来曼为纪念其父伊敏和卓而建。塔和清真寺并排相连耸立,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塔身遍砌花纹,绮丽非凡。塔下径为11米,塔高36米,塔内有72个节螺旋形登道,可盘旋上塔顶。塔外面有以砖砌成的十几种几何图案。清真寺平面呈长方形,土木结构,四周有穹窿顶套间49间、拱顶套间4间,中间有32根木柱。殿内没有图案装饰,但粉刷洁白,幽静、庄重。苏公塔造型古朴大方、色泽典雅,与清真寺浑然一体,错落有致,布局严谨。

由于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教规禁止在与宗教有关的艺术中写实地描绘动物形象,这就促使穆斯林艺术家去创造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即阿拉伯式图案抽象艺术。它广泛应用于建筑物表面装饰、书籍装帧、陶瓷、雕刻、纺织物、地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装饰作用。

伊斯兰建筑的图案艺术可以分为以下四类:第一类是以直线为基础的几何形图案,主要是多边形。伊斯兰艺术家特别喜欢用多边形,尤其是八边形,它由两个方形交叉重叠而成。方形通过八边形再过渡到圆形。伊斯兰教对此赋予重要的含义:方形象征尘世,圆形象征天,方形的四角是四季,两个或更多的方形交叉重叠则象征复杂的环境。第二类是以曲线为基础的图案,通常称作植物形图案。来源于藤蔓的曲线,以波浪形或涡卷形为特征。在古典的花卉图案中,涡卷形是葡萄藤的象征,也是美酒和永恒的幸福之象征。伊期兰艺术家对植物的形象进行程式化处理,赋予抽象的外形。另一种方法是将几种植物的局部组合在一起,如在弯弯曲曲的葡萄藤蔓上加以大大简化的叶子,花却像凤梨的形状。第三类是装饰性分子组合。它既非几何形,也非植物形,而是用多种细小的装饰分子排列构成底面,特别适用于地毯之类。第四类是花体书法。艺术家将上述四类抽象艺术形式结合起来,通过在密度、节奏、明暗和色彩等方面的变化,以及使基本图形不断重复的办法,创造出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抽象图案。

新疆伊斯兰建筑是古代新疆悠久历史和宗教文化的外在体现,表现出新疆信仰伊斯兰教民族崇尚智慧为美的价值取向和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消化。

[参考文献]

[1]穆舜英,祁小山,张平.中国古新疆古代艺术[M].乌鲁木齐:新疆美术出版社,1995.

[2]祁小山.古代丝绸之路佛教艺术[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06.

[3]李青.古楼兰鄯善艺术综论[M].北京:中华书局,2005.

长城教案篇5

高中区域地理是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应用篇,主要是把区域发展的一般分析思路和方法交给学生,这就离不开案例型情境的有效设计。所谓案例型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落实课标要求,根据所学知识特性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的案例素材,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渗透、融合其中,适合学生主体活动,并产生一定探究欲望的场景。在区域地理教学中,针对案例型情境的设计,可从不同的案例素材入手,创设“疑”境、布构“动”境、引导“议”境、巧立“辩”境等方式,让学生获得区域发展的理性认识。

 

一、搜集现实和史料素材,创设直观感知情境,引导学生生“疑”,逐步建立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直观的教学情境能使抽象的知识变为形象的知识,静态的知识变为动态的知识,有助于展示事物的内部结构、相互关系和发展过程,有助于知识的“同化”与“顺应”,让学生形成科学的概念和思维方式。

 

创设直观情境就是为学生提供生动而鲜明,可供直接感知的具体事物,让学生对所要研究的现象和问题,先有个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事物的本质,在心生“疑”问、逐步探究的过程中达成课标要求。

 

【素材设计】阅读以下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1:读黄土高原区位图,以及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景观图,聆听陕北民歌“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

资料2:据文献记载和考古表明,古代黄土高原的山地上生长着茂密的森林,树木既有松柏等针叶树,也有多种阔叶大乔木,在沟谷中生长着由阔叶树形成的茂密森林。在由厚层黄土堆积而成的黄土高原和黄土丘陵沟壑地区,既生长大乔木,也生长小乔木以及种类很多的灌木。灌木成片连丛生长。还有面积很广大的天然草地,草本植物很茂盛。附地处过渡地带的黄土高原图。 

 

资料3:搜集一些黄土高原生态问题治理成果的图文素材,体会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思考:(1)黄土高原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能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2)黄土高原生态问题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其主要因素是什么?

(3)在搜集部分治理成果的图文数字基础上,讨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措施有哪些?

【答案要点】(1)水土流失;耕地变薄、生态恶化、河床抬升。 (2)自然因素(位置、土壤、气候和地质);人为因素(轮荒、露天开矿、无计划施工、破坏植被);人为因素。(3)工程、农业技术和生物措施。

 

【思路点拨】教学中,第一步先通过现实素材的探究,引导学生心生“疑”问,认识黄土高原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明确水土流失能带来哪些危害。第二步再通过史实素材,认识黄土高原的生态问题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农耕以来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结果,所以说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破坏植被等人为原因才是黄土高原生态问题形成的决定因素。

 

最后,形成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明确区域地理位置和范围分析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综合治理的措施。

 

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西南地区的石漠化、亚马孙热带雨林、洞庭湖湿地等问题,都可以采用这种案例型情境设置方法。

【注意要点】案例型情境设计要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能够利用旧知“同化”新知,或做到认知结构“顺应”新知。

二、虚拟故事情节,创设诱思情境,引导学生行“动”,逐步明确区域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基本思路

曾有教育工作者说过,施教三功贵在诱导,进学三功贵在领悟。以诱导的方式把学生引入案例情境的分析,这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前题。

设疑诱思的实质就是用悬念来引发学生的思维。根据学习动机理论,学生学习首先要有需要,为满足需要才会有内驱力以至于行动。而学生的需要是靠诱因激发的,教师创设冲突或矛盾的情境是诱因,当教师能激发学生想舒缓矛盾的需要时,学生就会提出问题,并产生想解决矛盾的内驱力。因此,扣住课标要求,虚拟一些故事情节,制造一些悬念,作为案例型情境的素材,有助于学生产生适度学习动机,从而逐步建立分析区域资源开发与发展的基本思路。

 

【素材设计】阅读以下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19世纪后半期,保罗·罗伯特是一家小企业管理者,他的企业位于莱茵河支流鲁尔河畔的杜伊斯堡,经过他和他的工友们几十年的拼搏与努力,他的机械制造企业蓬勃发展,企业规模空前扩大,迅速成为当地一家有名的企业,老罗伯特因此也成为著名的企业家。

 

到20世纪50年代末,退休在家的百岁老人老罗伯特每月领到的薪水越来越少,企业区住房、生活空间的生存环境与生态条件越来越差,后来他因患肺部疾病(肺气肿)而死亡。

 

20世纪60年代起,当地政府提出治理措施,老罗伯特的孙子——怀特·罗伯特,从企业技师的岗位走上了企业家的管理岗位,小罗伯特带领他的工友们,利用政府政策,努力工作,不断改造企业,治理企业周边环境,企业东山再起,成为蒸蒸日上的现代大企业。

 

思考:(1)通过阅读以上三段文字,结合教材内容,从图文中找到鲁尔区的区域特征有哪些?并探寻鲁尔区发展前后期的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是什么?

(2)联系提供素材和教材内容,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找出问题的表现和成因)

(3)如果你是鲁尔区政府决策者,针对区域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你会提出什么样的治理策略?

【答案要点】(1)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煤炭资源丰富;离铁矿较近;水源充足;市场广阔。 (2)发展前期,区位优势条件明显;发展后期,传统产业衰落,生态环境恶化,人地关系不协调。 (3)改造传统产业,扶持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调整工业布局,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整治环境污染,营造绿色空间。

 

【思路点拨】第一步,让学生回顾区域特征的内容,包括区域的位置和范围、优势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进而结合素材第一段文字和教材第一目内容,分析区域发展特征,评价区域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如交通、资源、市场等。

第二步,结合素材第二段文字和教材第二目内容,分析区域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如传统产业衰落和生态恶化等现象的成因、表现和危害,认识区域发展中出现的人地不协调。

第三步,结合素材第三段文字和教材第三目内容,分析区域发展的综合治理措施,如产业调整、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整治环境污染和营造绿色空间等。

最后,经过以上逐步行“动”,明确区域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基本分析思路:分析区域特征探寻、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认识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主要问题选择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我国山西省能源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等,也可以采用这类案例型情境

进行教学。

【注意要点】案例素材设计要关注贴近学生真实生活,创意要新颖,以激起学生的亲切感和好奇心。

三、迁移同类案例素材,创设对比情境,引导学生善“议”,逐步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及流域综合开发的分析思路

迁移是人类认知的普遍特征,凡有学习的地方就有迁移,m. s. james就将迁移定义为“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获得或态度形成的影响”[1] 。可见,课堂教学中同类案例素材迁移的情境创设,能影响学生认知迁移能力的提高,达到一举反三的教学效果。

 

当然,近年来基于建构主义的研究也提出,抽象的、一般的知识与技能常常不能促进知识的迁移,因为知识与认知技能双方均高度地依赖于学生获得这些知识与技能时的情境[2] 。只有在特定情境中获得的知识,才能比一般知识更容易迁移。

 

新课程理念就是要改变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习技能和经验,而不是知识本身,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创设同类案例素材的迁移,引导学生掌握终身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素材设计】阅读以下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1:“西电东送”工程主要是把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输送到电力紧缺的珠江三角洲、沪宁杭和京津唐地区。西电东送分北、中、南3条通道:北部通道是将黄河上游的水电和山西、内蒙古的坑口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中部通道是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南部通道是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三省区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厂的电能开发出来送往广东、海南等地。

 

西电东送可有效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实现电力资源优化配置,拉动经济发展,促进江河治理,以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意义重大。

 

资料2:我国西电东送的主要路线图。

思考:(1)我国的水能资源、坑口电厂主要分布在哪些区域?东西部供需矛盾有什么差异?(为什么要送?)

(2)西电东送的3条通道分别是什么?请同学们在地图上用彩笔描绘下来。(怎么送?)

(3)西电东送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分别是什么?(送后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要点】(1)黄河上游和晋、内蒙古煤产地;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乌江、澜沧江和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以及黔、滇煤产地。东部电力不足,需求量大;中西部电力富余,需求量小。 (2)在图上描绘。(3)促进中西部电力资源开发,拉动相关产业发展;缓解东部电力紧缺和交通压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大气质量,实现电力资源优化配置。

 

【思路点拨】第一步,教师引导学生先“议”区域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供需矛盾,引出为什么要跨区域调配资源。第二步,运用地图描绘三条通道,加深学生对西电东送怎么送的认识。第三步,分组活动、查阅资料讨论西电东送对区域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第四步,形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一般学习思路:为什么送?(该资源有什么特点、供需矛盾是什么)怎么送?(线路方案是什么)带来什么影响?(正面、负面影响,以及如何趋利避害)。第五步,迁移在该案例型情境基础上形成的学习思路,开始分析教材中的“南水北调”案例。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部分内容,也可以运用案例型情境的迁移与对比分析的学习思路来进行。如长江、田纳西河、珠江、伏尔加河等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

【注意要点】迁移同类案例情境素材的设计,要有详、有略、有对比性,才能突出课标要求的重心。

四、提供图表文字素材,创设“中间开花,带动两头”情境,引导学生巧“辩”,逐步厘定经济发达地区或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利用图表文字素材,创设“中间开花,带动两头”的教学情境,是教学设计的常用技巧。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提出“思维起源于直接经验的情境”。[3] 区域地理可持续发展部分直观内容多,但抽象内容也不少。教师要善于从直观的事物入手,引导学生分析理性的内容,巧选中间案例素材,设置“中间开花,带动两头”的案例素材情境,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构思维模型,以带动课文两端内容的学习。

 

【素材设计】阅读以下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1: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通过大量引进外资企业,从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发展成为以工业为主导的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三角又一次抓住了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的机遇,及时调整了产业结构和工业部门结构,成为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和外贸出口基地,外贸依存度远远高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资料2: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大大带动了城市化进程,城镇人口和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规模不断扩大,目前该地区已有城市25座,建制镇420个,城镇密度为108个/万平方千米,城市密度为6座/万平方千米,形成以广州为中心,包括深圳、珠海、中山等大中城市在内的城市群。2010年,珠三角城市化水平已近70%,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答案要点】(1)从资料1可以看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快的成因是什么?

(2)从资料2可以看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水平高的成因是什么?

(3)从资料1和资料2可以看出,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是什么?

答案:(1)优惠政策、外向型经济、国际产业转移,促进珠三角工业化进程加快。(2)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带动城市化水平提高。(3)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两者相互促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思路点拨】第一步,阅读资料1和2,搜集一些图表文字素材,分析珠三角工业化进程快的成因,以及城市化水平高的成因,初步厘清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的关系。了解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较低或刚刚起步的发展中国家,往往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区域先行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从而预设好“中间开花,带动两头”的案例型情境。

 

第二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珠三角工业经济发展快、城市化水平高的优势条件是什么,结合珠三角区位图,顺着“中间开花”的案例情境,引导学生完成珠三角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区位优势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成就的分析,认识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利弊影响。

 

第三步,提供巧辩方式,顺着“中间开花”的案例情境,分组梳理珠三角地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探讨区域发展的战略方向。如巧设“要科学发展规划,还是要单纯发展速度”等辩题,以体现学生对区域发展中的产业结构调整、城市规划和生态建设等问题和措施的理性认识,进一步了解珠三角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现实意义。

 

“区域农业发展”一节内容,也可以采用这类案例型情境,先预设探讨“区域农业生产和布局特点”这个中间

案例,再引导学生探究区域农业生产条件,以及区域农业发展中遇到的生态问题,最终讨论确定区域农业发展方向。

 

【注意要点】“中间开花”案例型情境设计要关注开放性,以引导学生产生多方面联想,生成相关思维,体现“中间开花,带动两头”的妙境。

当前,案例型情境设计与运用依然存在诸多操作误区。诸如“讲”案例,而不是“用”案例教学;脱离教材,精典案例不选,另选其他案例;新选案例素材设计不当,没有扣住课标要求教学,等等。

 

另外,根据教学业务差异,案例型情境设计的层次性应不同:一个是浅层次案例型情境设计,即教师采用有意义接受式的教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操作方式适合新教师;另一个是深层次案例型情境设计,即学生采用有意义发现式的教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操作方式适合有经验教师。两个层次的案例型情境设计,教师均应把握。

 

参考文献:

[1] 吴庆麟,胡谊. 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54-263.

[2] 高文.教学模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91-304.

长城教案篇6

――摘自《采访笔记》

“东园”,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阆中市东郊。据清道光《保宁府志》记载,东园系阆州太守朱寿昌于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兴建。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东园更名为锦屏书院。自此,东园一直是文人墨客荟萃之所和办学兴教的重地。如今的阆中市东风中学即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壮大的。俊彦辈出,运昌达的东风中学,在加强教学管理的同时,高度重视档案工作。特别是自《档案法》颁布实施以后,不断强化档案管理,充分利用档案资源为教学服务的工作理念,在该校蔚然成风。最近,经南充市档案局考评,该校的档案工作达到了四川省一级标准。

强化管理,档案工作步入正轨

东风中学,是一所共有100多年悠久历史的学校。在漫长的岁月中,由于战乱,历史档案资料所剩无几。在“”动乱期间,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档案几乎全部被焚。20世纪70年代,时任学校行政办公室主任的王克明同志,在学生食堂的角落偶然发现一捆1955至1968年学生领取助学金和粮票的花名册、户口登记册和毕业考试成绩册。他深知这些资料的重要性,于是,便将其全部收集起来。后来,这些名册为该校学生补办毕业证、参工、参军、提级、评职和民转公以及百年校庆编辑《校友名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1978年以来,该校虽然开始注重档案资料的收集,但因无专门档案室,无专人管理,档案资料均放在各科室,散失较多。

1988年《档案法》颁布以后,该校领导正式把档案工作纳入学校管理的组成部分。1992年,学校专门腾出一间房屋作为综合档案室,并配备了专职档案员,将学校所有档案资料集中保管,使档案工作开始步入正轨。经过几年努力,该校的档案工作于1994年12月达到四川省三级标准。由于学校房屋紧张,档案保管保护设备有限,直到2005年,档案管理一直停留在原有水平。

2006年1月,校长胡琪涛在教职工大会上要求: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将学校档案工作彻底改观。校长办公会还决定把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和晋升省一级标准的目标任务纳入年度计划,列入各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职责进行量化考核。为促进档案工作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发展,2006年3月,学校将《档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翻印了300余份,分发全体教职员工,并组织集中学习,增强了广大教职员工的档案法律意识。2008年1月又将《四川省机关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标准》印发给学校中层以上干部,要求各中层机构结合职能职责,按照规范化要求查漏补缺。

加大投入,档案管护设施完备

东风中学在改革和创新中,始终发扬“学习、奋斗”的优良传统,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先进理念,彰显出了“质量立校,科研兴校,改革强校”的办学特色。去年5月12日,受汶川大地震影响,东风中学部分房屋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暑假期间,学校投资1.67万元对设在原书院平房里的档案陈列展览室重新进行了装修,既恢复了古建筑的风貌,又进一步凸显了展览室厚重的档案文化底蕴。与此同时,学校不断完善档案室的硬件建设。去年8月,一次性将档案室的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照相机、摄像机等设备全部更新换代,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后,又花9万多元制作了双面开门的档案柜15台,检索柜2台,使档案柜的容量增加了一倍,除能存放现有档案外,剩余空间还能容纳学校今后10年新增的全部档案。目前,该校的档案库房、档案员办公室、查阅室、展览室共有172平方米。档案室设备在整个南兖市的中学中达到了一流水平。档案资料的分类、整理、立卷、归档等各个环节都符合规范化要求。所有档案资料均已立卷入柜上架,并按示意图排列有序,定位存放。同时建立了门类清晰、易于查阅的全宗卷,统计台账数据准确,账物相符。他们还在电教室落实两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电子档案的刻录和数据库建设工作,使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得到明显改善。

抓档促教,教育教学成效显著

钟灵毓秀的历史文化名城阆中,重教兴学之风源远流长。“六七月间无暑气,二三更里有书声”的勤学校风一脉相承。正是在悠久历史、厚重文化、鼎盛文风的熏染和推动下,东风中学“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精神得以发扬光大。校长胡琪涛提出的“内强管理、外树形象,围绕教学抓档案,抓好档案促教学”的思路,使该校通过抓档促教,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教学理论研讨中,该校将西华师大教授张庆林、北大博士张颖、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托马斯、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安娜、英籍教师Lizzy等学者来校举办专题讲座的录像,全部制作成声像档案,供教师们参考借鉴。引导教师树立新教育观念,掌握新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师按学生发展规律施教,按教育教学规律育人的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侯开良、王冬梅、王索荣等一批科研骨干教师,结合教学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科研档案资料和教学工作经验,强化了课题研究。近年来,该校教师承担各级教研课题9个,有200余篇科研学术论文在国家、省、市刊物发表。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为开发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学校根据“巴渝鼓舞”、“书院十咏”、“阆苑民居”和“阆中三绝”等历史档案资料,制定了《东风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编写了《古城民间文化》、《古城书院文化》、《古城民居文化》和《古城饮食文化》等系列研究性学习课程。结合学校的档案史料,学生还自选课题近300个进行调研探讨,促进了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学校通过举办“名城阆中・千秋东园”的档案图片资料展览,向学生介绍本市和本校的悠久历史、文化名人、校友中的业界精英和学校历年取得的丰硕成果,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形成了良好的激励效应。

该校还非常重视档案的编研开发和利用。德高望重的老教师郑弗铭先生,根据散存的档案资料,撰写了《校史回忆录》。2006年学校举行百年校庆。借助档案资料,编纂《东风中学简史》、《教研成果汇编》、《知名校友简介》和4万多人的《校友名录》以及乡土教材《千秋东园》等。去年“5・12”汶川发生地震后,为确保师生安全和教学秩序正常运行,该校利用学校档案室收藏的有关地震方面的资料,仅用3天时间就整理编印了《抗震救灾常识》小册子,介绍地震知识和抗击余震的应急措施,使档案资料的效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长城教案篇7

关键词: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培养方案;天津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0;TU9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6)03000506高校城市规划专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特别是近20年的快速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城市规划专业人才,为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发挥了龙头作用[1]。中国城市规划专业早期沿用苏联体制下的“城市建设与经营专业”,后期逐步发展壮大,并向欧美国家的“城市规划专业”靠拢,在城乡统筹的大格局下目前已扩展为“城乡规划专业”[2]。但是,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建设重心的转移,城镇化发展也进入新常态,表现出从“简单增量”到“优化存量”、从“生存空间”到“复合空间”等方面的转变[3-4],目前处于一个“双重转型”(发展阶段转型与体制转型)与“双重滞后”(政府管理滞后与社会管理滞后)的特殊时期[5]。而在这样的大趋势下,怎样平衡城乡规划专业教育自身特征和新环境、新形势下的社会需求,是下一步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顺应城乡规划专业教育的转型与变革,突出“综合性”“实践性”和“政策性”的专业特点[6],满足当今社会发展对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构建全面系统的课程体系,推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就成为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工作的关键。对此,各高校已在积极探索不同的培养方案和体系,例如:阳建强等[7]提出“以课程设计与相关理论为主线,技术、人文与认知、实践并行,微观―中观―宏观循序渐进,强调从基础教育(本科一、二年级)到专业教育(本科三~五年级)转型的两个重要培养阶段”的课程体系;杨俊宴等[8]探索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微教学模式,通过开放联动式、协作研讨式、师生交互式、情景再现式四种教学模式,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激发城市规划专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万艳华[9]提出以城乡规划设计与管理为主体目标,以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为核心内容,工程、经济、社会、环境、建筑等多学科知识并重的专业教育模式;施德法[10]提出应用型城乡规划专业培养计划等。

针对上述学科发展背景,结合自身教学特点,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在2004版、2010版的基础上,制定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以“厚基础、宽口径”为导向的2015新版培养方案,这也是第一版真正意义上的“城乡规划学”本科生培养方案。本文通过重点梳理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2015新版培养方案制定的初衷、改革的重点与特色,旨在探索今后一段时期内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的发展之路。

一、天津大学城市规划专业2010版本科培养方案

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本科2010版培养方案制定于《城乡规划法》颁布之初,目标是培养具备城市规划与设计及建筑设计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宽基础、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城乡规划师。方案注重从综合能力、设计技艺和创造力等多方面培养学生,要求学生有丰富的空间想象力、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以及较为广博的知识面。从培养目标和计划可以看出,该方案重点在揭示城镇建设发展和人居环境整体优化途径及其基本规律,以塑造学生的物质空间环境规划理念为核心。当然,除此之外,该版培养方案还注重城市社会、经济、文化、政策等综合学科的特点,将课程划分为人文与社会科学类、训练与健康类、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学科基础与专业类、集中实践类、创新与研修类六大模块(如图1所示)。高等建筑教育2016年第25卷第3期

张 赫,等新形势下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的改革与探索探索――解析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新版本科培养方案

1.课程内容相对滞后

随着城乡规划法的颁布,规划学科名称、工作内容等的变化,方案中与“乡村”规划相关的课程内容明显不足,特别是乡村规划、存量规划等新兴知识内容相对滞后。

2.学分分布不尽合理

2010版培养方案制定于城市规划专业还是建筑学(下)的二级学科时期,因此,城市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三方面的课程比例分配过于均质,受建筑学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较大。尤其是城市规划专业作为一级学科后,专业学时比例不突出,难以体现自身专业的学分分布重点、特点和要求。

3.部分类型课程选择性较小,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

2010版培养方案中创新与研修类和集中实践类课程(见图1)的数量和类型相对较少,且多分布在本科三年级以前,因此,学生对课程的选择余地较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的创新与实践积极性。

二、新版本科培养方案的制定

大学本科教育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素质的起点和关键阶段。城乡规划专业培养方案应及时跟踪现代城乡规划学科发展的总体趋势,拓宽传统城市规划学科的视野,积极探寻新形势下城乡规划专业教育改革的路径与方向,不断完善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本科2015版培养方案正是在城乡规划实践、理论和教育的新形势下,面对专业教育发展新要求和行业发展新趋势的一次教学改革成果。

具体而言,制定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本科2015版培养方案的理念是:

(一)实现与国家人才培养战略、天津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

21世纪第二个10年以来,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高校必须大力加强实践教学[11],并将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由培养专才到培养通才或通才有专长(即有某项或几项专长的通才)的转变[9]。由此,天津大学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也制定了“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城乡规划专业正是在这样的总体目标下,提出了突出实践类课程,丰富课程体系,培养综合型、多口径的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策略。

(二)紧跟专业教育发展步伐,引领专业课程建设

针对《城乡规划法》中对“城乡”概念的修订、增补,以及《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版)[1]对专业知识结构的相关要求,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在新版培养方案修订中着重做了以下工作:一是,补充和完善城乡规划领域的专业课程,特别是增充乡村规划、生态规划等方面的专项课程;二是,建立以专业课程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以适应城乡规划学升级为一级学科的教学变化和要求;三是,在遵循专业指导规范的基础上,探索符合天津大学自身特色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

(三)适应行业发展趋势,培育未来行业领军人才

面对未来新型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等发展趋势,适应城乡建设步伐放缓、追求精品的行业发展趋势,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在本科教学改革中,强调了存量规划、实践案例评析等实际课程建设,使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与调整后的专业名称相一致,满足了行业新形势的发展需要,着力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创新型、复合型和领军型未来行业人才。

三、新版本科培养方案

(一) 新版本科培养方案的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

在办学思想上,新版本科培养方案秉承天津大学“厚基础、宽口径”的办学原则和“严谨治学,严格教学要求”的办学方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的综合培养,积极响应城乡发展的多元化需要,培养适应城乡建设发展,能够胜任城乡规划设计、管理与开发、教学与研究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在培养目标上,新版本科培养方案通过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以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规划设计实践与创新能力为教学目标,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富有社会责任感,具备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理念,适应中国当代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备厚基础、广视野、精技能、高素质,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城乡规划专业人才。

(二) 新版本科培养方案的变革

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新版本科培养方案中,理论教学总课时(含必修课和选修课)为3 088学时,实践教学环节为54周,占总学时比例的20%,创新研修类课时304学时,占总学时比例的7%。课程延续原分类方式,分为人文与社会科学类、训练与健康类、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学科基础与专业类、集中实践类和创新研究类等六大类别。相对于2010版培养方案总课时略有增加,创新研究类课时比例提高。修订后培养方案总学分为266分,其中选修课88分,学生毕业最低学分要求为214.5分。相对于原培养方案,增加了选修课数量,提高了学生根据不同学习兴趣的课程选择度(如图2所示)。

(三) 新版本科培养方案的特色

1.协调课程关系,搭建课程体系,强化课时的合理分配

在原培养方案中,公共课主要集中于本科低年级,专业课则以三四年级为主,造成学生在不同年级的课业负担差距较大,且相关课程前后脱节。新版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秉持公共课逐步减少、专业课逐步增加的原则,并考虑课程的相关性,延长基础类课程分布周期,将基础素质教育贯穿整个本科学习过程。并通过对现有专业课课程内容数量的删减调整,增加低年级的专业概论类初步课程,将原集中于三四年级的专业课合理分配到各个学年,从而形成了新的以低年级的初步入门到高年级专业领域前后相衔接的特色教学安排和课程体系,同时也保证了各个学年课时分配的均衡和选择余地(如图3所示)。

(1)建立以设计课为核心的各类课程相衔接的特色课程组织架构。在新版本科培养方案中,探索以城乡规划设计为核心,衔接城乡规划理论内涵和应用实践的课程群整体建设思路,形成了从本科三年级至五年级贯穿始终的教学组织框架,从而改变了过去单纯的绘图技能的培养,实现了综合学科的拓展学习。例如:在三年级课程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学习阶段,结合设计课程内容,相应开设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存量更新规划、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场地设计、城市设计概论、环境设计概论等理论课程及相关实践环节。同样,就四年级控制性详细规划、总体规划、乡村规划等设计课程内容,开设GIS与数字化城市、城市生态规划概论、乡村规划原理、区域规划概论、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等相关课程,将理论课程、实践课程与设计课相结合,并通过前置理论课程、伴讲理论课程与设计课程、实践课程的衔接,帮助学生更快速更清晰地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如图4所示)。

(2)增设实践调研和实践评析类课程,强化学生的设计应用能力。为强化实践类课程,突出对本专业学生设计应用能力的培养,规范对实践课程的考核和评析,克服该类课程评分过程的难点,天津大学新版培养方案进行了一系列完善。例如,在二年级暑假增设城乡规划建设实践调研与建筑遗产测绘实习,丰富城乡规划专业学生野外考察实践的选择余地,将历史文化名村、名街等纳入特色调研对象。在本科五年级的规划设计和管理实习之后,增设城乡规划实践案例的分析与评价课程,要求学生公开讲述实习体会和成果,公开点评实践效果。

(3)鼓励师生创新,扫除学分认定障碍,在课程组织上激发教学改革动力。为鼓励师生勇于创新,积极探索设计的前沿理论和创新理念,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也为解决传统教学中设计竞赛、workshop等非课程环节类设计难以量化工作的问题,在新版培养方案中,特别在三年级和四年级开设学科竞赛和联合工作坊等任选课程,鼓励不同的师生团队,根据创新设计和合作交流的需要,灵活选择该创新类课程和学分,从而将分散的课外设计纳入正规的教学计划,激发师生教学改革的动力。

3.改革学时设置模式,探索新型教学方法的应用

新版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基于《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版),建立了三大模块组成的专业课程体系。其包含对应指导规范中10大核心领域的专业必修课程的“核心模块”“相关课程模块”以及5个“推荐选修模块”。除了改进、增设乡村规划原理、GIS与数字化城市、城市生态规划概论、城市生态绿地规划、城市社会学概论、城市存量更新规划理论与实践、国内外城市规划前沿导论等课程外,更鼓励任课教师积极探索应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主题性教学等新型教学方法,将教学方法从思辩式教学向案例式(Case)教学转变,从教育过程管理向教育目标管理转变[12]。具体体现在每一门课程的学时配置中增设了实践调研、学生案例教授、课下实践训练等课外学时,并适当提高其比重,从而为新开课程探索课题讨论式案例讲授的教学方法预留了空间。

四、结语

在当前城乡建设领域教育教学发展的新形势下,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在积极分析学科发展和本科教育改革的基础上,认真审视原版培养方案的不足,着眼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立足未来,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体系和培养方式,并在教学安排、课程组织和教学方法上努力创新,积极探索,以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推进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2] 姬凌云.论思维方法的塑造――城乡规划专业高年级阶段培养探索[J].华中建筑,2015(7):181-184.

[3] 赵万民,李和平,李泽新.城市规划专业教育改革与实践的探索[J].规划师,2003,19(5):71-73.

[4] 覃盟琳,黎航.新常态下城乡规划专业教育转型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5(3):154-156.

[5] 陈前虎.《城乡规划法》实施后的城市规划教学体系优化探索[J].规划师,2009,25(4):77-82.

[6] 张良.谈我国城市规划专业教育问题[J].统计与管理,2015(2):180-181.

[7] 阳建强,王承慧.城市规划专业教育的转型、重构与拓展――以东南大学城市规划教学改革为例[C].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8] 杨俊宴,史宜.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微教学模式探索[J].城市规划,2014,38(12):53-58.

[9] 万艳华.面向国际化的城市规划教学改革[J].规划师,2006,22(8):59-61.

[10]施德法,郭莉,张学文,等.应用型城乡规划专业培养计划与教学改革探讨[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4,26(1):62-67.

[11] 石龙海.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以东北林业大学为例[J].教育探索,2014(4):34-35.

[12]白宁,段德罡.引入规划设计条件与建筑计划的建筑设计教学――城市规划专业设计课教学改革[J].城市规划,2011,35(12):70-74.

Research and reform on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analysis of new bachelor study program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specialty in Tianjin University

ZHANG He, BU Xueyang, JIA Mengyua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P. R. China)

Abstract: The background is that the“new normal”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is calling for special talents of the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this subject have become to firstlevel discipline now. With the background, this study analyses the situation and opportunity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s facing at present and discuss the changes and reform of this discipline with an example of bachelor study program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in Tianjin University. The study includes the analysis of old bachelor study program,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bachelor study program in reform idea, education view and training objective, and highlights the new study program attempting and exploration on program arrangement, course organization and teaching methodology.

长城教案篇8

学生入学安排方案

 

为促进依法办学、规范港南中心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居住证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做好2021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规范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意见》、《自治区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工作的通知》、《贵港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21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法规和文件精神,结合城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招生对象

(一)小学

1.年满6周岁(即2015年8月31日前出生);

2.港南城区户籍的适龄儿童(含残疾适龄儿童);

3.非城区户籍且父母双方持有《广西壮族自治区居住证(登记地址为港南区)》(以下简称《居住证》),随父母实际居住在港南城区且符合条件申请由政府安排入学的进城务工(经商)人员随迁子女(含监护人房产在港南中心城区,子女户籍不在中心城区)。

4.非城区户籍的驻地在港南区现役军人子女、组织部门认定的引进人才子女以及公安英模、因公牺牲伤残警察、贵港市支援湖北省医疗队员等优待对象的子女。

(二)初中

1.2021年小学应届毕业生;

2.港南城区户籍的适龄儿童(含残疾适龄儿童);

3.非城区户籍适龄儿童且父母双方持有《广西壮族自治区居住证(登记地址为港南区)》(以下简称《居住证》),随父母实际居住在港南区且符合条件申请由政府安排入学的进城务工(经商)人员随迁子女(含监护人房产在港南中心城区,子女户籍不在中心城区)。

4.非城区户籍的驻地在港南区现役军人子女、组织部门认定的引进人才子女以及公安英模、因公牺牲伤残警察、贵港市支援湖北省医疗队员等优待对象的子女。

二、招生人数

港南城区小学招生1890人(不含在港南辖区办学的市直民办学校),其中公办小学1710人,民办小学180人;初中招生2450人(不含在港南辖区办学的市直民办学校)。各学校招生计划及招生范围见附件3。

三、招生原则

(一)依法、依规原则。严格落实《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义务教育法办法》和《自治区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招生政策,保障适龄儿童以及特殊群体(随迁子女、留守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少年、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有序安排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二)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举行任何形式的招生考试,不得以学生成绩为依据招录学生,不得通过举办相关培训班或与社会其他教育机构进行合作,提前选拔学生;按照“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原则,严格实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免试入学”的办法,根据区域内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学校规模、交通状况等因素,尽量让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或相对就近统筹安排入学。

(三)入学优待政策原则。当地烈士子女、符合条件的现役军人子女、公安英模、因公牺牲伤残军警子女、贵港市支援湖北省医疗队员子女、港澳台同胞、寄住或寄养在中心城区的农村孤儿(凭民政部门证明)和组织人事部门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的子女等各类优抚对象到申请入学的学校提交相关入学申请材料,由区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优待政策规定,落实优抚优待政策,妥善安排入学。

(四)随迁子女入学“两为主”原则。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实施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入学安排政策,“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根据公办学校安排户籍生后的剩余学位情况,按先公办学校后民办学校的顺序统筹安排入学。

(五)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依法依规招生,确保招生公平公正,招生数量、条件、程序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实行“阳光招生”。

(六)适度调节均衡原则。根据国家标准班额规定(小学45人/班、初中50人/班)和学校教室、师资等情况确定学校招生学位数,结合区域生源数量和学校学位的余缺情况,统筹调剂,促进均衡。

(七)民办学校自主招生原则。实施公民办学校同时招生,辖区内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将招生方案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实行自主招生,学生及家长与学校实行“双向选择”。同时接收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的学生入学。

四、学校招生计划和服务范围

按照各片区学校布局、招生容量,依据就近或相对就近入学原则科学合理划定各学校招生范围(具体见附件3)。

五、入学安排程序及时间

(一)公布学校招生计划和招生范围(2021年6月20日前)。

(二)报名登记(2021年7月3日-7月4日)。

1.户籍适龄儿童少年,凡符合就读条件的本城区户籍适龄儿童少年的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持相关证件到所属招生服务范围内的学校报名登记,采集相关信息(报名登记时所需证件材料见附件1)。

2.非户籍适龄儿童少年,随父母实际居住在港南中心城区且要求申请由政府安排入学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由监护人(家长)持相关有效证件到居住地招生服务范围内的学校申请入学,并填报《贵港市中心城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申请表》(见附件2)。

(三)上报审定(2021年7月7日)。报名登记和申请入学结束后,各学校将相关报名登记和入学申请名单及相关材料(采集的学生信息)上报港南中心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安排工作领导小组审定。

(四)发放入学通知书(2021年7月11日)。经港南中心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安排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由各学校公布入学名单并发放入学通知书。

六、入学安排顺序

港南城区户籍适龄儿童按照“适龄儿童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原则,由监护人向户籍所属的招生服务学校申请报名安排入学;非港南城区户籍适龄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符合条件的则按照“两为主”的原则,视各公办学校安排户籍生后的学位余量,按先公办学校后民办学校的顺序安排入学(所提供的广西居住证、住所、务工所在地须在申请报读学校的划片招生服务范围)。在划片范围内,根据各学校招生计划,按照下列顺序安排入学:

(一)户籍在中心城区划片招生范围内的适龄儿童少年(户籍在2021年7月4日前迁入的)。包括:辖区内符合入学优待政策条件的当地烈士子女、现役军人子女、公安英模、因公牺牲伤残军警子女、贵港市支援湖北省医疗队员子女、港澳台同胞、寄住或寄养在中心城区的农村孤儿(凭民政部门证明)和组织人事部门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的子女等。

(二)户籍不在中心城区划片招生范围内的适龄儿童少年(含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下同)。户籍不在中心城区划片招生范围内的适龄儿童少年要求申请在中心城区入学的,按照自治区教育厅桂教规范〔2015〕9号文件规定,提供以下有效材料:(1)户口簿(法定监护人与适龄儿童不在同一户口簿的,则须提供双方户口簿);(2)广西壮族自治区居住证;(3)住所证明(法定监护人的房屋所有权证或不动产登记证、购房合同、房产部门房屋租赁备案证明等3项材料中的任何一项);(4)务工证明(国家规定的劳动合同并附缴纳社保证明材料、纳税证明、营业执照等3项材料中的任何一项);(5)贵港市中心城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申请表(可从港南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下载填写)。

各公办学校安排片区范围内户籍适龄儿童少年后,在有学位剩余的情况下,再从报名申请入学的户籍不在划片招生范围内的适龄儿童少年中,按照证件齐全程度安排至学校的招生计划满额为止。安排顺序如下(以下所指的居住证、住所证明须在申请报读学校的划片招生范围内;务工证明必须是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在港南中心城区的务工证明):

1.四证齐全的。即①户口簿;②居住证;③住所证明;④务工证明(证件数相同时,分别按法定监护人的房屋所有权证(或不动产登记证)、购房合同、房产部门出具的房屋租赁备案证明的顺序优先;相同证件类型时,按先取得证件的时间优先安排,满额为止)。

2.只有三证按以下顺序安排:

①只有户口簿、居住证、住所证明的(证件数相同时,分别按法定监护人的房屋所有权证、购房合同、房产部门出具的房屋租赁备案证明的顺序优先;相同证件类型时,按先取得证件的时间优先安排,满额为止,下同);

②只有户口簿、居住证、务工证明的;

③只有户口簿、住所证明、务工证明的。

3.只有两证的按以下顺序安排:

①只有户口簿、住所证明的(证件数相同时,分别按法定监护人的房屋所有权证、购房合同、房产部门出具的房屋租赁备案证明的顺序优先,相同证件类型时,按先取得证件的时间优先安排,满额为止);

②只有户口簿、务工证明的(证件数相同时,有国家规定的劳动合同和社保缴纳证明的优先安排,满额为止)。

各公办学校按上述顺序招生满额后,剩下未能安排的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到有剩余学位的民办学校就读。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港南中心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安排,在贵港市中心城区教育工作统筹协调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由港南区教育局具体组织实施。为规范港南中心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秩序,依法有序安排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特成立港南中心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安排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黄维杰  区政府副区长

副组长:覃素梅  区政府办副主任

党勇评  区教育局局长

成  员:杨燕芳  区委组织部副部长

李伟梅  区委宣传部副部长

陆卓乐  江南街道办事处主任

汤湘云  区教育局副局长

李敬祥  区纪委驻区教育局纪检组长

        陆杰鹏  区住建局局长

        张解雄  区乡村振兴局局长

        甘益联  港南公安分局副局长

梁俊国  区土地和房屋征收服务中心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教育局,办公室主任由覃素梅同志兼任,常务副主任由党勇评同志兼任,副主任由汤湘云同志兼任。办公室负责组织和指导学校做好2021年招生各项工作,办公地点设在教育局教育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区政府办负责组织审定、印发招生工作方案;区纪委监委负责维护招生纪律;区委宣传部负责在报纸、港南区政府门户网站等网络媒体招生方案、宣传报道、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区住建局负责核验房产证明;港南公安分局负责维护招生秩序,确保招生期间学校安全稳定;区征拆办、乡村振兴局负责给征地搬迁安置户、异地搬迁户子女开具有效证明;江南街道办(社居)负责给辖区内的自建房子女开具住房证明并配合学校入户实地核验,负责做好辖区群众维稳工作,入学安排宣传工作。区教育局负责草拟招生方案、组织和指导学校做好招生各项工作。各学校要成立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职责,规范招生程序,确保招生工作顺利进行。

(二)纪律保障

1.加强招生管理,实行阳光招生。各学校要严格按照国家、自治区有关规定,实行阳光招生。小学招生要严格控制入学年龄,严禁招收低龄学生。严格控制班额,防止产生新的“大班额”、“大校额”,禁止擅自跨范围招生;禁止编重点班、特长班、实验班等。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无正当理由不能转学的规定,严格规范转学的条件和程序,已经达到“大班额”的学校或班级,原则上不得接收转学学生。对擅自招收的学生,不予办理学籍,不予拨付生均公用经费。

2.严肃招生纪律。招生学校及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招生政策和落实“十项严禁”纪律,严格按照程序公开、公平做好招生工作;严格审核佐证材料,严禁弄虚作假;严禁以任何形式接受学生家长或“中间人”的宴请和财物。

(三)监督保障

1.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招生信息的公告制度,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布招生政策、招生咨询和投诉电话等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提高招生入学工作的公信力。

2.加强对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的督导检查,及时纠正招生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招生期间,港南区教育局将组织招生工作督查组,通过明查暗访形式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凡是发现有违规招生行为和违反招生纪律行为的,坚决从严查处,并追究学校校长和当事人的责任,情节严重的,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咨询电话:0775-5909098(港南区教育局教育股)

监督电话:0775-5906566、0775—5903058(港南区纪委监委驻港南区教育局纪检组)

 

附件:1.入学报名登记和入学申请需交验的证明材料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区委各部门,区人武部,各人民团体;

       区人大办,区政协办,区法院,区检察院;

  市驻港南各单位。

港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6月21日印发

附件1

入学报名登记和入学申请需交验的证明材料

(验原件、交复印件)

一、户籍类适龄儿童入学报名登记需交验材料

1.户口簿(户口薄原件和首页、户主及适龄儿童信息页复印件)、父母双方或单方(或其他法定监护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下同);

2.儿童预防接种证(报读小学,下同);

3.初中报名需交学生电子学籍基本信息表原件(下同)。

二、辖区内现役军人子女、支援湖北省医疗队员、公安英模、一至四级因公伤残军人、一至四级因公伤残公安民警、港澳台同胞、孤儿和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子女报名登记时需交验材料

1.中心城区范围内的现役军人子女需交验的材料:

(1)户口簿、父母双方或单方(或其他法定监护人)身份证;(2)父母双方或单方现役军人证。

2.支援湖北省医疗队员、公安英模、一至四级因公伤残军人、一至四级因公伤残公安民警、港澳台同胞需交验户口簿及相关有效证件。

3.寄住或寄养在招生划片范围内的农村孤儿需交验户口簿和民政部门证明。

4.组织人事部门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子女需交验户口簿和组织人事部门的相关文件或证明。

三、非户籍适龄儿童申请入学时需交验材料

1.贵港市中心城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申请表(可从贵港教育信息网下载填写);

2.户口簿(法定监护人与适龄儿童不在同一户口簿的,则需提供双方户口簿);

3.广西壮族自治区居住证;

4.住所证明(法定监护人的房屋所有权证或不动产登记证、购房合同、房产部门房屋租赁备案证明等3项材料中的任何一项);

5.务工证明(国家规定的劳动合同并附缴纳社保证明材料、纳税证明、营业执照等3项材料中的任何一项)。

上一篇:大海教案范文 下一篇:小鱼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