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折纸教案范文

时间:2023-11-10 03:19:30

小班折纸教案

小班折纸教案篇1

关键词:折纸活动; 幼儿;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3-110-001

以往传统的折纸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幼儿只是被动、机械地模仿,限制了幼儿主动探究与尝试,应该摒弃,那么作为幼儿折纸活动的指导者,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幼儿的折纸呢?我觉得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一、了解已有水平,循循步步引入

刚开始时,教师要先了解孩子们现有的折纸水平和折纸经验,依据幼儿实际,制定折纸活动重点难点;决定孩子们将使用的探究方法,这是教师进行个别辅导的重要依据。

1.折纸水平

首先必须让孩子们自由折纸,仔细观察孩子们会折什么,每个孩子现在正处于什么水平。再进行记录分析,从而确定本班幼儿的折纸水平。

2.看图示水平

折纸步骤是靠图示来说明的,所以看懂图示是折纸的关键,不光要让孩子们认识图示,还要让孩子们理解图示所说明的操作方法。对于图示的了解程度决定了幼儿折纸水平的高低。

二、解决折纸问题,节节展开

1.发现问题

要充分利用创设的问题情境,引导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逐步培养孩子好学好问、细致观察的探究品质。如在活动开始时出示折纸图示,引导幼儿提出问题:“步骤图都有几步?”“哪一步把你难住了?”“请你找出最难的一步!”

2.解决问题

教师在让孩子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要引导孩子进行反复尝试,尽量让孩子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是培养、提高孩子探究学习折纸的关键所在。如当知道孩子折纸中出现的问题后,我们首先要让孩子自己思考,尝试自己找出答案。如果孩子看不懂图示中“向后折”的箭头提示,教师应当鼓励孩子先用自己会的方法去试,如果失败,再换另一种办法重来,或是请会折的小朋友教、自己试试看、再仔细看看图示是什么样的,用语言鼓励学会的小朋友,使他们有信心解决折纸问题。

3.强化问题

在幼儿掌握一定的折纸技巧后,教师引导幼儿思考,进行折纸的创作,培养幼儿创作思维,并在反复“强化”过程中,边说边操作,巩固刚获得的知识。

三、激发折纸兴趣,层层推进

孩子们刚开始折纸时总是满怀信心,但折到一半时有的孩子可能遇到困难,这时孩子所选择的办法很可能是放弃。这样孩子就体会不到折纸所带来的乐趣。如何培养孩子对折纸的兴趣,并让孩子对折纸始终保持兴趣呢?在教学中我们采取了如下有效办法:

1.折纸范例的吸引

通过优秀折纸作品,激发孩子学习折纸的兴趣。折纸中的纸船、小飞机、小衣服、小鱼等折纸作品,是孩子生活中常能接触到的物品,通过一张小小的纸片,就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孩子的眼前,使得孩子有强烈的学习欲望,他们非常渴望能自己拥有,自己会折。一旦学习兴趣形成,教学活动就能很好地开展,进而形成幼儿持续性的学习动力。

2.折纸语言的引导

如在折纸活动《油泡》中,引导幼儿把正方形的四角向中心折,许多孩子往往没有对整齐就好了,于是启发孩子用游戏的口吻说:这是“中心妈妈”,看看你的四个角有没有找到“中心妈妈”。在有趣的折纸语言提示下,孩子们不知不觉就掌握了折纸的要领。又如在孩子们会折“衣服”以后,可以跟他们说“今天老师要变一个魔术”,说着就把衣服的四角拉出来,变成一条裤子。一个魔术表演,一句恰当的引导语,充分激发了孩子学习折纸的兴趣。

3.折纸作品的展示

绘画是幼儿喜欢的活动,幼儿在绘画的世界里往往能自由地发挥想像力,进行创作。折纸作品完成后,教师指导幼儿在作品上画上美丽的图案,丰富作品内容。记得在折纸“房子、钱包、裤子、衣服”等作品展示时,孩子们的作品五颜六色可漂亮了,有的孩子折了好多个作品,上面装饰的图案各不相同。在这里孩子们大胆进行绘画创造、探究,个个兴趣盎然。

四、营造折纸氛围,循循延伸

良好的氛围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陶冶作用,同样,折纸活动也需要良好的氛围才能有效地开展。因此,创造良好折纸氛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区域折纸

我们幼儿园的折纸通常以活动的形式展开,但是教师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因此在班级中创建一个区域折纸的平台,营造轻松的氛围,使孩子有机会进行自我练习,得到自我锻炼,对于提高孩子个人能力都是有好处的。如小猫头饰、纸偶娃娃等,组织孩子与教师共同完成制作后,作品可继续用于游戏活动中。在班级中给孩子一个折纸的空间,允许孩子经常性地折折,让孩子自由发挥、自主创作,营造宽松的氛围,是孩子经常性折纸有效开展的重要手段。

2.家庭折纸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们利用家园资源,通过短信平台向家长汇报孩子们学习折纸的内容,争取家长配合。如在学习了折“向日葵”后,我让孩子在家里教自己的爸爸妈妈折,之后请家长把自己和孩子折好的作品带来布置在主题墙上。有的家长还给孩子买了一些相关的折纸书,闲暇时,就和孩子一起利用大润发广告纸折一串玲珑的风铃;一只只可爱的小猫、天鹅,全家一起动脑动手,感受家庭和谐。

小班折纸教案篇2

一、低层次的距离策略,支架保育教师知晓工作的职责

让保育教师在具体、微观的教育情境中,直接面对正在发生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并感悟问题解决的教育原理,这种低层次的距离策略,可以支架保育教师更快地知晓工作的职责。而管理者、教师、其他保育同事都可以成为其专业发展的鹰架者。

案例一:变混乱为有序

开学第一天吃早点时间到了,保育教师和班上教师一起还在哄着哭闹的幼儿。园长发现小二班教室中桌椅、玩具摆放混乱,马上对保育教师说:“哭的孩子让老师照顾,我们一起把玩具收拾、整理好,将桌子摆放到进餐的位置,孩子随着室内环境变化会调整自己行为的。”果然。当教室变成进餐的环境,饼干放到餐桌上后,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了自己应该坐的位置,室内变得井然有序了。保育教师感慨地说:“我明白了,无言的行动也能教育孩子。”第二天,园长在午点之后的游戏时间去小二班查看,保育教师反映:“在孩子吃午点的时间内,我把区域游戏材料摆放好,那些不哭的孩子吃完午点就开开心心进区玩起游戏来,不用教师再费精力了。”

在本案例中,当园长进入小二班看到混乱的情境之后,她并没有直接评价保育教师的行为,而是转变为问题的解决者,与保育教师共同面对情境寻找策略,目标是将乱套的境况转变为幼儿能够安静有序吃早点。由此,园长给出了这样一个支架:当教室内活动目标转向时,保育教师的责任是及时做好物理空间的安排。亲历了这个微观的情境,保育教师感悟到了有理有据的行动策略。从而在后来的活动中能够举一反三地应用这个策略。

二、中层次的距离策略,支架保育教师归纳工作的规律

中层次距离策略是鹰架者帮助保育教师脱离具体的微观情境,借用语言、文字、视频等手段,让保育教师亲历不同的问题情境,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深入地分析这些问题情境之间的关系,找出共同点、不同点和解决的策略,从而能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灵活变通地使用策略。

案例二:孩子剩饭剩菜

保育沙龙讨论会上,大家列举孩子剩饭和剩菜的现象,园长、保健教师和保育教师一起,分析查找剩饭剩菜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孩子剩饭剩菜的现象比较普遍,以往保育教师采取的策略是运用统一的规则要求幼儿不许剩,通过研讨,她们发现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不同的。由此,自然地总结出不同情境中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些多元性策略的取得来自于同伴间彼此经验的鹰架。

三、高层次的距离策略,支架保育教师演绎工作的情境

假设一种教育环境,由保育教师自己进行理念规划、实践行动、反思性演绎,独自创设个性化的、符合专业要求的工作情境。在这个过程中,同伴、教师、管理人员对其行进的方向进行支架调适。这是高层次的距离策略。

案例三:保育教师学折纸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保育教师需要经常配合教师进行折纸教学。为了更多地了解折纸的方法和有效的教学理念,幼儿园开展了保育教师学折纸活动。活动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保育教师学会二十多种常见的折纸,第二步是保育教师上一节折纸课,第三步是园长、教师对活动进行评价,保育教师自己反思教学。

小班折纸教案篇3

小班做手工折纸花

活动目标:

1、掌握双三角的折法。

2、发展幼儿手眼协调能力,能较均匀地将左右两个角向同一方向折叠。

活动准备:

活动前带幼儿观察青蛙外形,大范例一个,正方形纸若干,布置成池溏的展板一块,青蛙跳音乐片段。

活动过程:

1、启发引导幼儿总结青蛙外形特点。

师:青蛙的头和身体象一个什么形状?

幼:三角形。

师:青蛙有几条腿。

幼:青蛙有四条腿。

师:青蛙的四条腿都是在身体两侧的,两条在前,两条在后。

师:它们分别是前腿和后腿,小朋友看看青蛙的前腿和后腿的方向有什么不同?

幼:前腿向前伸,后腿向后伸展。

2、出示大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范例中前后腿的折法。

师:老师观察青蛙后,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了一个纸青蛙,你们看看老师的纸青蛙和你们观察的一样吗?它们的前、后腿是怎么折的?

幼:用上面一层向前折前腿,后腿是用第二层向下折出来的。

3、教师分步示范折叠方法,重点讲解双三角的折法。

A:引导幼儿先进行两次对边折。

B:将大正方形纸变为小正方形,然后用左手将上面一层的正方形撑开,右手扶住上面半开口边折痕向底层的中线压折。

C:背面同样。

D:将上层两个小角向两个斜边的上方拉折,形成前腿。

E、掀开上层将下层的两个小角向三角形底边拉折,形成后腿。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掌握重点,体验成功感。

4、游戏《青蛙赛跑》

A、 将青蛙头向前,用嘴在尾部吹气,使青蛙向前移动。

B、 引导幼儿找身边的同伴进行比赛。

5、引导幼儿将“青蛙”放在“池塘里”

小青蛙玩累了,它该到池塘里喝水,休息了。咱们把它们放到池塘里,让它们休息。小朋友也要向青蛙一样,该喝水,休息了。

6、喝水环节中,教师口头帮助幼儿复习青蛙的折法,盥洗后再引导幼儿进行讲评。

7、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结束:

小班折纸教案篇4

一、美术个别化学习前:巧――材料选择巧

目前,在美术个别化学习中,针对材料投放的问题主要有两大倾向:(1)少。只提供简单的蜡笔、记号笔、白纸、彩纸。幼儿只能单一地勾线、涂色。虽方便管理,但忽视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培养。(2)全。一股脑儿地投放上各种材料,让幼儿自由选取,玩个痛快。虽幼儿天性得以彰显,但材料杂乱,眼花缭乱,幼儿与材料间缺乏目的性。

因此,综合上述两种材料投放方式再加一点教师的思考,就变成了“巧选材料”。一般的分类我们可以按幼儿年龄分,或按材料玩法分,其实还有很多分发,可以给美术个别化学习带来全新的面貌。

1.储藏性收集。日常可利用的废旧材料,按照点、线、面、块的方式分类。这类收集方式方便教师的空间整理和收纳,便于幼儿取放材料,形成一定的有序创作。

2.针对性收集。可以根据主题活动带领幼儿有针对性地收集制作材料。如,在“秋天”的主题中,可以收集树叶,观察秋叶的形状、颜色,并指导幼儿对树叶做出归类收藏等。此类收集方式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幼儿美术区角活动的目标达成度颇高。

3.社会资源性收集。这是一种因地制宜的特色型收集。可以结合学校、班级的特色文化,投放各种特色材料。此类材料的收集将某种特色资源融合在区角中,促进班级整体环境的表现、表达,更让幼儿在使用材料时更具归属感和创造力。

二、美术个别化学习中:细――引导暗示细

除了材料的巧妙选择外,教师的引导策略也是需要推究和思考的,在此,我以一位教的引导策略为例,讲述美术个别化学习中的教师指导策略――引导暗示细。

教师所在年龄段为大班,在美术个别化学习中创设折纸、剪纸活动。由于班级幼儿有一定折纸经验,但是较难的折纸还不够熟练。因此,教师将折纸的每个步骤都通过简笔画图例的形式展现在个别化学习区;为了满足部分能力较差的幼儿,教师将折纸的每个步骤的折纸模型展示在个别化学习区;为了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创作需求,教师将折纸的图例、步骤模型上贴上“星星”,以区分这项折纸的难易程度,幼儿可以根据星级难度自由选取。

相信从案例中不难发现,这位老师的美术个别化学习在引导上特别细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隐性指导。教师的指导隐藏在图示案例中,细致的步骤图节省了教师说教的时间,让幼儿的美术个别化学习根据挑战性和趣味性,幼儿在反复琢磨的过程中掌握了折纸的技能。(2)关注幼儿。细致地观察到幼儿同年龄段发展的不同差异,有针对性地给予相应的引导。根据幼儿每个年龄段艺术活动侧重点不同、欣赏水平不同、表现水平不同、想要表达的内容不同的特点,指导幼儿形成多样化、个性化、创作表现佳的美术作品。

三、美术个别化学习后:美――作品呈现美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应该和幼儿一起用图画和手工制品等装饰和美化环境。然而当我们把画作高高挂在墙面的时候,我们重视了美化环境,忽略了幼儿欣赏和彼此学习的过程。所以,作品应该有动态美和静态美的呈现。如案例“春天来了”主题背景下的美术个别化学习活动“彩泥变变变”,我以陶泥作为主材料,在美术区中大量地投放该材料,让幼儿进行创作。

1.平面式。刚开始,我想到了垫板,让幼儿在垫板上搓陶泥,完成后,一张垫板就是一幅春天的画。而垫板可以竖着放在橱上。但后来发现,这样的方式单一,且不够美观。

2.半浮雕式。结合幼儿园生活化美术特色,我提供了一次性的纸盘,让幼儿自由选择,在纸盘上用陶泥进行创作。白色的纸盘虽然使作品有颜色的对比冲突,且富有立体感,但纸盘局限了作品的空间,也限制了能力强的幼儿的想象空间。

3.开放式。我结合春天的主题内容,将美术区中的一块橱的背面作为一个大的底板背景,创设了一棵柳树、一条小河的简单情景,让幼儿用陶泥在此板上直接操作,捏出与之相关的各种景物。这样开放式地呈现,既作为幼儿的操作墙,又是一块很好的幼儿自主创作的主题墙,一举两得!

4.立体式呈现。陶泥投放一段时间后,幼儿有了经验,出现了立体的作品,为了更好地展示这些作品,我对于美术区中的阶梯式橱面做了一些调整。幼儿的陶泥作品完成后,可以自主陈列在草地上。而有了这个自由的空间背景,幼儿的想象空间也扩大了,他们可以自由想象搓出各种人和物,自主摆放组合。

参考文献:

[1]居秋霞.浅谈幼儿美术个别化学习活动[J].生活教育,2013(9).

小班折纸教案篇5

【关键词】幼儿园 剪纸 策略

剪纸最初渊源于我国的民间美术活动,是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在充分表现当地独特民俗文化风貌的同时也赋予了特殊的审美情趣和魅力,剪纸有很强的装饰性同时又能反映人们的情感和愿望,如今剪纸已经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么,对于幼儿来说,剪纸有什么益处呢?

一、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使用剪刀是需要两手的五指配合,加上手腕的转动和小臂的用力,对于五六岁的孩子来说,适当进行剪纸游戏能使肌肉群得到很好的发育。另外,剪纸是一项精细活,是需要一定耐心的,在游戏中一方面锻炼了他们的手、眼、脑并用的协调能力,另一方面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品性。

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们都知道,把纸对折几折以后,剪出的图形是一模一样的。一次在和孩子们进行剪纸活动的时候,我示范剪了一朵六朵花瓣的花,孩子们很惊奇的发现这六朵花瓣是一样大小的,而且如果我的纸还是一样的折法,但是改变剪的路线,花的样子也随之改变了。我会留给幼儿适当的空间,让他们去大胆的想象创造,随意的剪出各种图案,在自由的操作中发现一些奇妙又有趣的变化。就像我们所说的:兴趣使幼儿求异,求异使幼儿创造。

那么在幼儿园要培养幼儿对剪纸游戏的兴趣,组织开展剪纸活动,我们可以采取哪些策略呢?

一、创设趣味的物质环境。

我们可以在走廊或者窗户上展示出教师们的脸谱、纸编、剪贴等审美性强一点的剪纸作品,还可以悬挂一些艺术性的著名的剪纸作品,。

比如,我搜集了一套《老鼠娶亲》的剪纸作品成列在特色墙中,第一次出现在幼儿面前的时候,孩子们的兴趣立刻高涨起来,他们非常这个故事,剪纸作品中动物们有趣的表情栩栩如生,更是吸引到了孩子们的目光,只要空闲下来就会有很多伙伴围坐在那,有时还能看见他们有趣的模仿。

二、捕捉搜集、流传文化。

其实生活中剪纸无处不在,而且类型有很多,我们鼓励孩子们细心的去发现,有选择的去搜集,还建议孩子们与家长一起合作。我曾经尝试过开展了一个小小的亲子活动“剪纸大集合”,孩子们把各自在平时搜集到的剪纸作品带来陈列在一块地方进行展览,有的小朋友很细心,把自己搜集到的所有作品分类并且分别做成了一本小册子,可以进行翻阅呢,有的小朋友是把所有作品贴成了一个展扳,看起来又漂亮又方便。而且交流和互动使他们欣赏到了更多更丰富的剪纸作品,体会到我们乡土文化的价值。

三、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所以仅仅只让幼儿欣赏、自由操剪当然是不够的,在有目的、有准备的活动中,让孩子掌握了一些剪纸的技能,才能发挥和锻炼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其次对于幼儿的作品我们要给予及时的评价,只要幼儿认真去剪了,积极参与了,老师就应该多表扬多鼓励。如果以“像不像”为标准,就会扼杀幼儿创造的积极性,孩子们之间也可以互评作品,鼓励、赞美同伴,让孩子们的天性得到充分发挥。

在开展剪纸游戏的具体操作中,针对小班、中班、大班幼儿的各年龄特点,和他们动手能力的水平不同,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小班幼儿的年龄偏小,开展剪纸活动主要是以激发兴趣为主,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注意是学习的门户。由于无意注意占优势,小班的孩子的无意注意会随兴趣而转移,所以我们常常会用一些孩子们尚不能掌握的、但通过努力就能理解的内容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会设计一两个游戏来丰富教学内容,这是调动孩子们兴趣的动力。

小班的剪纸活动就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先让幼儿在玩中学,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基础后,开始接触一些适合他们的剪纸作品,在欣赏的过程中慢慢认识剪纸的材料和工具,也可以开展简单的剪纸活动,比如:剪基本的几何图形,再把这些图形拼成小动物什么的;在几次练习以后,就可以尝试沿虚线剪,剪一些简单的花草、动物等等。

幼儿到了中班以后,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而且手眼协调能力和方位感知能力都有了提高。中班是锻炼孩子们创造力的好机会,我们可以教给他们一些简单的剪纸方法和技巧,教他们学会看图示,剪轮廓、对折剪等等,老师就不用再从头到尾的作示范,完全可以让孩子们凭借他们的理解剪出自己的剪纸作品。

大班的幼儿剪纸的技术已经很熟练了,剪纸活动中可以接触比较复杂、形象的图形。这时候也就要培养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继续给孩子们欣赏适合他们的剪纸作品,让他们从中探索剪纸的奥秘。通过迁移经验,发现剪纸的规律,比如:有的剪纸作品中出现几个一模一样的图案,是可以采用对折剪的方法实现的等等。

同时,大班的孩子也有了创新的意识,我们只要给孩子们一个创作的空间,他们可以采取很多的方法剪出形象很夸张但是又很有意思的剪纸作品,而且如果老师能给出肯定的评价,他们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会更加强烈。

其实,不管做什么事情,兴趣是关键,而要掌握技能都是从易到难、由深入浅循序渐进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知道每个幼儿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在活动中要关注幼儿的个性差异,多给予鼓励支持,允许他们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尊重孩子们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水平。

参考文献

[1]《文化、民间艺术与幼儿园课程》虞永平《学前教育研究》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小班折纸教案篇6

为更好地实施新课标,本学期我校语文组首先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大家一起来分析教材,设计教学,最后由一人执笔写出集体教案。教案每面的右边都有一方框备课札记,供任课教师补充之用。这样,既有集体的智慧,又有个人独特的教法。我们初一语文组以集体备课为依托,在教学实践中能做到同中有异。

适逢教育部课程改革评估调研组来我校指导工作,初一语文组承担了一节听课任务。为上好这一节课,我们备课组多次开会研讨,首先选好课题《纸船》,然后大家各抒己见,把自己的好点子报上来,紧扣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最后形成集体教案。

我在教学《纸船》的过程中,以集体教案为蓝本,同时筛选、补充其他内容,融入自己的教学风格这中,具体做法如下:

一、导入

集体教案中的导入语是:假如你在茫茫大海中船行,身边没有通讯工具,你如何与亲人联系?

针对这一导语,我是这样想的,学生都预习了课文,肯定会异口同声地说“纸船”,这样就自然地进入课题,效果比较好。但是,学生缺乏思考后的交流。于是,我就设想了这样一个导入语:小时候你有没有折过纸船?(很多同学都回答折过,有了气氛),当你把折好的纸船放入水中,随水飘流而去时,你有什么感想?小小的纸船载去了你的什么愿望(大家纷纷发言,气氛活跃起来了)。今天,我们要学习冰心的诗歌《纸船•寄母亲》,看看冰心通过纸船寄给了母亲什么》(即刻板书课题),这样做的好处是引入了童年生活美好的回忆,并和本诗有机结合。

二、语言积累

虽然集体教案中准备了小黑板,但有注音、解词、造句,也得花上好几分钟,由于设计的教学内容较多,时间紧,我在一个班上课时就显得时间不足,于是在另一个班上课时,把它融入到诗歌朗读中去。

三、整体感知

教案中有这样一个步骤:朗读全诗,你能根据诗歌提供的信息,知道诗人是在怎样的情形下写下了这首诗的?

学生通过朗读,一般能作答,且和教案中的点评基本一致。我在小结的时候补充了这样一段话:粼粼的海波也曾唤起冰心童年的回忆,如和小伙伴们一起套圈子,抛沙袋,有优美的大自然:海景,一颗纯真的童心,但作者去国离乡,少了母爱……我边板书“自然、童心、母爱”之后点明这是冰心爱的哲学的三根支柱,并引导学生课后阅读课本后面的附录,进一步了解冰心诗歌内容及特色。我以前总是在作者简介时介绍冰心的“自然、童心、母爱”,现在却能巧妙地利用这样一个情节,伺机插入而又点化无痕,比起以前来,确是胜了一筹。

四、分组讨论

讨论内容是:小小纸船到底承载了作者哪些情感

在学生热烈讨论交流后,针对诗句“求它戴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我补充了这样的内容:以船载愁,古诗词早有之,如李清照《武陵春•春晚》“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板书)向学生解说:愁是看不见,摸不着,是不可以衡量的,尤其是不能用重量来衡量。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可见愁之重。冰心在诗中也借鉴了这种写法,把抽象的愁具体形象化,用纸船来载爱和悲哀,形象生动感人,可见其对母亲的思念之深。

也许有的教师会说:现在实施新课标了,注重交流合作,老师只是起引导和组织的作用,你在这里大讲特讲古诗词,岂不是有背新课标的理念?

针对这样的问题,我的看法是:学生的探究交流是难能可贵的,但学生的知识面毕竟有限,由老师补讲一些相关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传统教学并非一无是处,新的教学法应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一堂课下来,教师也要补讲一些内容,以开阔学生的知识面,不过要注意相机引入,要与整个教学融为一体,而不可孤立开来。在这里,我不但要讲李清照的词,而且还要引导学生说出所知道的类似于这样化抽象为具体可感之物的诗句。学生果真就说出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样,就恰到为处地把知识连贯起来了。

五、创新活动

在教学时,我完全采用了教案,把集体智慧化为己有,那就是让学生现场折纸船,并在上面写一、二句话献给母亲,回家后带给母亲。这一适合儿童的特征、富有童趣的活动,在临近下课前几分钟,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像这样富有童趣的创新活动,不但学生喜欢,也适用一成年人,像今晚江西电视台和江西移动公司联合举办的“为江西喝彩”新年晚会,就有类似于这样的设计:在临近零点时,每位观众把写好祝愿的纸飞机一齐扔向舞台中心,场景壮观、气氛活跃,把晚会推向高潮。所以,多搞这样为学生所喜爱的有益于身心健康创新活动,何乐而不为?同时,对教学也是大有裨益的。

小班折纸教案篇7

学期教育专业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从的认可和重视,各种各样的幼儿培训机构、早教开发学校在各大中小城市发展壮大,也是已认识到社会对幼儿教师师资的需求越来越大。以前所认可的启蒙教育已从小学教育过渡到了幼儿教育,这也是体现了中国教育的提高。学前教育毕业的学生越加成为社会的启蒙老师,早教的先行师。因此,对他们的培养也十分重要,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培养,足以影响中国的一代人。这毫不夸张,我校经贸旅游学校在2002年所办的学前教育专业,虽然办学不长,但已发展壮大了一批幼教专业的中坚力量,为攀西学前教育输送了新鲜血液,成为西部教育的一颗明珠。

我在多年的学前教育美术教学实践中,从开始的茫茫然到如今的水到渠成,每届毕业生反馈回来的信息都是学生的美术特长非常扎实。我主要从三个模块展开教学―即美术欣赏、绘画和手工技能培训。分层教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教学。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到底应该开设那些美术课程,因为美术门类太繁多,学生应该掌握那些美术基本功,能够完全地胜任以后的教学工作呢?

我自己琢磨了一些课程设置,一年级学前教育班开设除美术欣赏外,手工课程开设了幼儿折纸、玩具制作、撕纸、剪纸的课程;绘画课程开设了素描、简笔画、儿童彩笔画;二年级学前教育班开设的有手工课程中包含了纸雕设计、玩教具制作;绘画课程中包含了图案设计、儿童画技法创新;三年级学前教育班开设了美术课教学教法、废旧材料制作、纸艺花制作。从宏观体系看是从多层面、多环节开展了美术教学工作,努力让学生成才。

美术欣赏课把它作为入学的第一单元的课程开设,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高素质的保障。学生中有一大批是来自农村学校,接触艺术作品的机会少,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认识美术作品启发其对美术的入门。

很多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由于文化程度、生活经历的局限,没有美术基础的的大有人在。训练他们的绘画能力迫在眉睫。首先训练他们的造型能力,那么开设绘画中的基础学科素描课程就十分重要了。向学生灌输一些初步的结构素描的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绘画造型能力,塑造正确的、整体的观察方法。

我在简笔画教学中将课程分类,把事物简化为几何符号造型的训练,采用从易到难,先临摹、再写生、最后达到默写。当学生会精炼的用简单形象画画时,那么就加入彩笔画练习。我采取的方法是点线面的线描教学,不拘泥陈规,即兴创作。比如我一节课是瓶花练习,临摹几种花瓶和花盆,然后在瓶身上描绘二方连续纹样,可以是自由的图案,人物、动物、风景等。让学生多观察花瓶的式样,比如看青花瓷器、彩陶等。最后再描绘出自己喜爱的花卉,比如向日葵、玫瑰等。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提高。

色彩的搭配是学生的薄弱环节。色彩的明度和纯度的认识,同种色、类似色、对比色和互补色的搭配技巧等。我的图案课中给了学生很多主观能动性,加入大量的调色练习,不是照着一个图案调色,而是将学生几人分成一组,配合完成一组色彩搭配练习,将调好的色彩填入任意的格子中,这样的结果是:一、贴近生活;二、小组同学能讨论,环境宽松。发挥创造能力。这样的练习还能延伸到课外。对于师范学生有必要加入理论学习,也是对见识与素养进行后备储配。

儿童画创新训练课上我会去搜集大量的素材和资料,让学生体会不同绘画方法,加入了很多创新的儿童画种,都是绘画与手工相结合的种类,体现了我们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教学。水粉、水彩、油画棒、彩色铅笔等工具材料都要让学生深入使用熟悉,不然到了新的工作岗位学生会露怯不自信。传统的版画、拓印画,新颖的刮涂画、砂纸画、纸浆画等,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绘画的有趣和丰富,和完成一幅精美作品后的成就感。

手工是把工具材料进行加工与创造,塑造物体的平面或立体形象。它与绘画是密不可分的,手工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训练了双手动作的灵活性,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纸艺花教学中,首先把花与叶的几种主要制作方法概括出来,让学生多临摹,再一起探讨不同花卉的制作方法,让学生去观察真花,自己创作出纸艺花作品。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不是生搬硬抄,而是每次课都带着目的和想法,能激励她们创新的热情,从而融汇贯通地掌握知识技能。

低年级师范班的手工教学有折纸教学,它使用材料简单,形象概括、夸张,其结构呈几何形,可以用来游戏活动或装饰教室。要求学生学会识图,必须熟悉基本的符号和基本的折法。我每节课都会抽查学生,了解他们的复习情况。这里我把其分为软纸和硬纸两类。软纸工要求学生要默记几种动物、植物、器物类的折纸,还要求每次的作业按照我出的主题将各种折纸组合一幅完整构图的粘贴画。这也是在锻炼学生的构图审美能力和装饰布置教室的技能。硬纸工就是在彩色卡纸上制作出来各种造型的玩具,用剪折、卷曲等技法完成。

高年级的手工课可以配合教室校园布置开设废旧材料制作和玩教具制作。这些都是和幼儿园的组织活动息息相关的,比如制作幼儿面具、各种贺卡、天花板吊饰、指偶玩具,卷纸娃娃、纸艺花制作等等,学生都充分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和创意的成就感。

美术教学教法放到最后一学期讲授,这时候学生已经在幼儿园实习了几次了,基本熟悉了幼儿园上课的要求和规范。让学生参与一堂课的试讲,从备课和教学前的准备工作。从美术的方面以美术专业系统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研究美术教学理论、探索其教学规律,用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而不仅仅是自己会画几幅画那么简单。

小班折纸教案篇8

【关键词】游戏 让纸站起来 尝试 揉 捏 放手

放了几天长假,又上班了。揉着还没有睡醒的眼睛,思绪好像还停在昨天。我翻了一下教案,看了看活动过程,只知道要上的内容是科学课:“让纸站起来”在想如何启发幼儿用不同的方法让纸站起来呢…… 

合上教案本,一个念头突然在我脑海里浮现“为什么我总是想着如何让幼儿按我的意愿去做?为什么不充分发挥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自己去想去做呢?”可马上我又否定了自己,“不可能,我不教,孩子们怎么会做呢!”就在我矛盾之时,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又促使我,“试一试,也许孩子能行!” 

开始上课了,我顺手拿了笔在一张纸上画了一只小白兔,告诉孩子们,今天小白兔要来和大家一起做游戏。谁的玩法最多,她就要和谁做好朋友。现在小白兔不想被贴在黑板上了,他想站在桌上和大家一起玩。请大家帮帮它,怎样才能站在桌上。(老师操作:试着将小白兔站着放在桌上,结果纸是软的,小白兔飘着睡在了桌上。小白兔不高兴了,请大家帮帮它)第一个孩子举手了,方法:将纸对折一下,纸就可以站起来了。请孩子操作,果然成功。(掌声鼓励)继续动脑筋。还有没有不一样的方法呢,又有一个孩子想了一个用折门的方法让它站起来,请他操作,果然成功。(OK)顺便送了一个笑脸娃娃给他。我又问:还有没有不一样的方法呢?这下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七嘴八舌地说开了。看着孩子们跃跃欲试的样子,我告诉幼儿:今天这个游戏就叫做:“让纸站起来”每人一张纸,谁想到的办法越多,谁就是顶呱呱。开始游戏,不管用什么方法,只有一个要求:让纸站起来。老师数数,从“1”数到“6”,幼儿停下手上动作,老师观察,结果普遍用的都是前两种方法,老师迅速把这两种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游戏从新开始,刚才用过的方法不能用了,要和刚用的方法不一样。幼儿操作,老师巡视,这次发现了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了。有折成房顶状的,有变成扇子状的,有变成帽子样的,还有折成小兔子的等等,有些想不出来的就模仿别人,大家都迅速完成了游戏。我对孩子进行了肯定和鼓励,并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笑脸娃娃送给大家。要求一样,游戏继续进行,同一张纸,孩子们变着花样折出了许多方法,如:折青蛙、折东南西北、纸盒、大象、鸭子等等,我看在眼里,是时候该改变游戏规则了。游戏开始,老师迅速从“1”数到3‘幼儿操作,结果幼儿有很多没有完成,看到孩子们懊恼的表情,于是我便启发孩子不要用折纸的方法,而是尝试用其他的方法,比如将纸捏一捏,扭一扭,孩子们在进行尝试,果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有的将纸直接捏成团,有的将纸卷成同,有的将纸扭成麻花,……看着孩子们像变戏法一样,我当时觉得真的不可思议,每当发现了一种不一样的方法,我就及时在班上推广。到了这个时候,又该改变游戏了。我从新发了一张纸和一只红笔,让幼儿尝试,每当发现一种新方法,就在自己的纸上画上一个笑脸娃娃。老师巡回观察,再适时送上小粘贴当做奖励。看着孩子们不亦说乎地玩着一张白纸,那投入劲,那参与劲,再看看那不断增加的笑脸娃娃,我笑了,很欣慰。

此时,我思绪万千。一次尝试,得到了一次意外的惊喜。如果采取的是“我教孩子学”的方法,我将永远无法发现也无法相信孩子内在的潜能,永远无法看到孩子们那成功的喜悦与自信的眼神,我将失去了解孩子的机会。此刻,让我深刻领会到了“孩子是活动的主体,相信孩子的能力,放手让孩子去做”这一教育理念的真正含义。 

上一篇:绘本阅读教案范文 下一篇:大班环保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