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的教案范文

时间:2023-09-30 05:57:01

小手的教案篇1

关键词:导学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导学案就是教师在课前为了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而设计的方案。导学案的内容设置既有知识的预设,又有知识的生成;既有知识的应用,又有知识的拓展。使用“导学案”既保证了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又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那么,作为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该如何把数学导学案的“抓手”作用发挥到最大呢?

一、优化导学案设计,让导学案成为课堂引领的“抓手”

学案设计必须具有试探性、科学性和指导性。试探性指学案设计的问题是真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材料、考试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可以真正处置的问题。科学性指学案设计的问题要科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要符合学科性质和教学方针的要求。有条理和梯度,设计要有层次,起点要低、台阶要小,学生通过努力就能完成,使学生认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可,看书不看详细也不可,光看书不思虑不可,思虑不深不透也不可。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指导性导学案的设计虽然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有效学习。例如,在教学“连减应用题”时,教师设计了商场购物的情景:方阿姨去逛商场,看中了一条围巾36元钱,又看中了一双皮鞋59元,开好发票后要到收银台付款,她的钱包里有500元钱。想一想,方阿姨会怎样付款?在这个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思路开阔了,思维的火花闪现了,他们调动了原有的知识结构去探究该情景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并积极地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教师努力“放手”,让导学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抓手”

“学案导学”中“导”的目的是为学生完成“学案”服务的。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程度取决于教师的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学习方法的引导,使学生对“学案”的实施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教师教方法转变到引导学生探索学习方法。总体来说,用学案教学要努力做到放手让学生阅读教材、主动探索新知识、讨论重点、难点和疑点、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建构。总之,在课堂上只要学生能自己完成的,教师绝不包办代替。例如,在“圆的认识”这一导学案中设计这样一道题:做个“小设计师”,用圆规设计一副你喜欢的美丽图案。第二天学生呈现出来的图案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学生在导学案引导下的学习,是一种自我探究、自我发现的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会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猜测―分析探究―获得结论的科学认识过程,这使得学生能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和研究探索能力,学习过程与方法也得到优化。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对问题进行的思考、探究以及训练、检测大多是独立的,其思维活动是连续的、较为深刻的,这种学习活动有利于形成“问题意识”,有利于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有利于增强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体现分层教学的原则,让导学案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抓手”

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作业的设计就必须难易有别,体现分层施教,让低、中、高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宽松的作业氛围中积极参与作业,培养数学学习能力。

例如,在“分数乘法应用题”这一导学案中设计了这样几道题:

1.判断单位“1”的量。(必做题)

虽说这样会给教师的工作带来很多的不便,但事实证明这样做的效果是明显的,让每个学生都能从数学中得到成功的体验,这样的课堂也才是适应不同学生的真正有效的课堂。

总之,轻负高效是教育的一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路。多年的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能更科学、更有效、更具创造性地使用导学案,导学案就能成为我们构建高效课堂的助推器;如果我们能在实践中及时反思,有效规避在使用导学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一定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冯晓浴.关于小学数学学案导学中“导学”的几点思考[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11).

[2]褚小娟.浅谈小学数学的“学案导学”[J].学习方法报:教研版,2012(0121).

小手的教案篇2

【关键词】中小学档案 重要作用 存在问题 如何做好

中小学校档案是中小学校工作的真实写照,它反映了中小学校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工作和活动情况,在中小学校工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如何做好中小学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确保中小学校档案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使中小学校档案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教研等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中小学校档案管理工作谈些看法。

一、充分认识做好中小学校档案工作的重要作用

中小学校档案是中小学校在各项管理工作及教学、教研等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查考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它涉及面广,包括综合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招生、学籍管理、课堂教学与教学实践、毕业生工作、教学研究、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文字材料和声像载体。

中小学校档案真实客观地记录了中小学校发展的历程,是中小学校重要的信息资源。它既是一个中小学校长期教学活动中各个方面的实践经验总结,又是促进中小学校在今后工作中扬长补短不断继续前进的重要条件。分析中小学校档案,可以全面掌握中小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等方面的延革和演变情况,更好地总结学校自身形象和价值观建设的得失、成败,为新的时期学校建设提供借鉴和依据。同时,中小学校档案汇集了中小学校现有的知识成果,记录了中小学校优秀的传统和历年来先进教职员工的事迹,形成特色的教育教学总结,是中小学校成长和奋斗的沉淀和记录,能有效的推动中小学校自身形象和价值观的发展。

二、当前中小学校档案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

1.档案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档案意识不强,在中小学校教学过程中,上至学校领导下至一线教师,他们“重教学、轻档案”的意识还在相当程度上存在,认为档案工作可有可无,认识不到档案工作在中小学校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于对档案重视程度不够,档案归案意识不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足,造成档案利用率不高。

2.档案材料残缺不全

中小学校档案应为中小学校的发展留下真实生动的轨迹,应该客观完整记录下中小学校各方面的工作。但目前在很多中小学校普通存在两种现象:一是没有综合档案室,学校各科室按照传统惯有的做法,只负责把自己科室自认为有用的材料加以收集整理汇总,档案保管各自为政;二是学校各部门与档案室协调工作严重脱节,档案工作人员没有深入各科室全面收集,各科室教职工贪图一时之便,也没有主动移交手中的档案资源。加之没有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又缺少必要的监督机制,档案的错归错放、随意归档、缺失散失现象相当严重。

3.档案管理手段落后

中小学校档案不仅是一种历史资料,更是一种信息资源。因此,如何更为有效地利用这种资源成为中小学校工作发展的关键。目前的学校档案管理多是进行基本的材料收集、整理与保管,没有形成主动对档案资料进行分析、编研,以便有效地提供利用服务的意识,操作上也都是传统的、低效率的手工方式,极少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进行管理,工作上也只是“你查我调”,还处于一种被动的、消极的状态,这些都不能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及利用价值。

三、做好中小学校档案工作的几点思考

1.增强档案意识,健全各项制度

增强全员档案意识是搞好档案工作的重要保证。首先,中小学校领导要经常向全体教职工宣传《档案法》,通过举办档案法讲座、开展档案知识竞赛来提高教职工的档案意识。其次,制定明确的岗位目标责任制,从而使各部门重视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第三,建立档案的收集、保管、立卷归档和借阅制度,使档案资料进、出(室)及时,真正实现资源共享。第四,各部门要积极参与和配合,及时收集有关资料,使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得到保证。

2.认真开展档案业务工作

档案工作是一项积累性工作,这首先需要档案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注重中小学校各类材料的收集和档案工作者要加强宣传,密切保持与学校各科室、部门的联系,全方位收集中小学校本身产生的档案,同时,努力拓宽档案收集范围,挖掘档案资源,比如收集分散的知名校友档案等,使室藏档案内容丰富充实起来。二是制定符合中小学校档案特点的管理规范,包括归档范围、立卷程序、保管期限及密级规定;三是将档案信息及时提供给中小学校领导、各教研组和社会有关部门,使他们亲身体验到档案信息的价值,促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配合档案部门做好建档工作。

3.合理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已是新时期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现代化管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提高档案工作效率,克服以往档案工作的人工操作的落后性,不断地添置现代化的设备,如利用计算机进行检索,档案的缩技术、扫描技术、传真技术、网络技术及现代化的档案保护技术,使档案工作从落后的手工操作走向现代化的管理。另一方面是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推进文档一体化的管理,克服中小学校各部门之间归档材料衔接不紧、重复劳动等问题,通过计算机技术对文件、档案的全部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对文件信息的生成、档案信息的转化、档案信息的全文提供及利用实行一体化管理,使中小学校档案室不仅是管理部门,更是一个信息供应中心。

4.努力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小手的教案篇3

关键词:案例教学;生理学;医学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7-0184-02

案例教学法在医学教育中已被广泛应用[1-4],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案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生理学作为了解生命现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医学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但其基础性较强,涉及知识面广,相对初步接触机能学课程的学生而言,学习易产生厌学现象。为了促进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早期的衔接,突出专业基础课对专业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在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学专业的《生理学》教学中,都开设了案例讨论课,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早期开展案例教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医学类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和技能性较强的学科,目前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体系中,基础生物医学的教学如何为专业服务是提高学生专业认识和专业素养的重要问题,尤其早期开设的基础生物医学课程,有必要把枯燥的理论内容与未来的职业相联系,使学生早期了解专业性质,做好职业规划,对专业思想教育、专业目标的确立有着积极意义。同时在学习生理学课程之前已开设了生物化学、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等课程,为案例讨论奠定了知识基础。

二、案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案例教学在各高校都已普遍开展,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我们在护理专业一年级及临床医学专业二年级上学期的《生理学》课程中开设案例教学的具体措施是:

1.针对不同专业编写与选择案例: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选择的案例难易度要与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和能力相适应。案例太难,学生因知识储备量和能力不足无从下手,无法参与课堂讨论,只能消极等待课堂上老师的解析与灌输,丧失了参与的兴趣。反之,案例过易,信息量过少,过程简单,不仅达不到教学目标,也会降低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参与兴趣。因此,在案例写与选择上遵循以下原则。

(1)案例内容:我们根据不同专业的定位,在案例的选择和案例编写时,根据生理学基本知识和理论,围绕生命现象的形成机理和调节机制,并与未来的职业紧密结合进行编写。同时以“全人”为中心,案例中融入人与社会、人与人、服务与尊重、美好的环境与健康等人文社会学的内容以及与人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技巧。通过案例学习,使学生不仅学习生理学的科学知识,还了解了群体健康和健康与社会的关系、卫生政策、医疗道德、医疗行为、伦理及职业角色。(2)案例的深度:我们选择或编写的案例分为基础案例、综合案例和疑难案例。在形式上,根据知识要求分为编写的案例和真实案例,但以真实案例为主。编写的案例利于学生运用教材所涉及的知识分析问题,但与真实完整的社会人所表现的症状区别较大,不利于学生“以病人和大众为中心”服务理念的形成,与未来真实工作时面对真实的具有社会属性的人存在较大差距,实质上就是一类案例教材的翻版,或存在根据现有知识捏造的成分,我们认为不宜多用。真实案例接近未来工作对象,也是生命真实存在和真实表现,针对较多的疑问,引发课外学习动机,利于实现案例学习的目标。(3)案例的使用:基础案例主要用于课堂理论教学时穿插使用;综合案例的学习以小组为单位,课下学习课堂讨论;疑难案例主要为课外开放性学习。护理学专业使用中文案例,临床医学专业我们尝试使用了英文案例。

2.案例学习指南的编写:为了使案例教学更具有规范性,在组织案例教学的同时,还组织编写了案例学习指南,包括学生手册和教师手册二种。学生学习指南手册,主要指导学生课下进行案例讨论时完成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及要求、学习方式、组织形式、讨论记录要点等。教师手册主要明确教师在案例讨论中的教学地位、职责、角色,尤其对讨论案例的知识点的指导。

3.案例教学的组织:(1)组成学习小组:以小组(6―10人)为单位组成学习小组。(2)开设案例讨论引导课:对初学者来说案例讨论不知如何下手,或面对比较复杂的生命现象不知如何思考。因此,在案例讨论前期安排一次案例讨论引导示范课。通过引导与提示,让学生学会案例讨论的组织方式、学习方式及思考方式。(3)课下讨论:课下以小组为小组为单位仔细阅读下发的案例后,针对发现的问题展开初步的讨论,并试着组织归纳众多观点并进行解释,提出初步的结论。小组将学习的成果以一种新颖的方式展现出来,形式不限。展示的内容包括:个案中相关知识的讲解、小组的质疑与创新、学习的心得等。小组成员针对老师和他组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4)课堂组织教师根据课堂讨论具体情况总结学生的表现,做出课堂点评。

4.案例学习的考核:为了提高案例讨论课效果,使课内课外学习都得到质量控制,对案例学习的考核主要通过小组成员的互评、他组同学的评价和老师评价三部分组成。组内成员根据参与度、认真性、出勤率等指标,进行组内成员互评。他组同学根据课堂案例分析的清晰度、专业性、生动性、新颖性、认真性等指标,在课堂讨论结束时完成组间评价。同时,案例讨论指导教师根据每组同学表现给予小组评价。分别以30%、30%和40%的比例计算,作为案例学习的总成绩。

三、教学效果

1.学生效果:通过案例学习,极大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迫切的求知和探索欲望。并使学生早期树立对具有社会属性的全人的服务理念。通过案例学习的学生反馈表了解到,100%学生喜欢案例学习,90%以上感觉通过课外自学的补充可以对案例进行较为周详的分析,90%以上同学认为对课内学习有很大促进作用。

2.教效果:通过案例的采集与编写、课堂的组织与引导,不仅提高了教师运用案例组织案例教学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如何利用案例、现场解决质疑与释疑能力。

四、总结

案例教学法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等功能。课堂内容讲授中,根据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教学条件等因素,适时地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可以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医学生的学习面比较广,专业知识乏味,因此,可以将案例教学法作为另一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赵英侠.组织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初步尝试[J].解剖学杂志,2013,36(3):428-430.

[2]汪茗,凌烈锋,谢向荣,等.医学院校生物化学课采用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生命的化学,2015,35(5):699-701.

[3]白云,潘思文,刘平.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2):172-174.

[4]陈卫东,高涌,张燕,等.案例教学法在肾内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7):1179-1181.

Abstract: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is widely used in medical education,which is a practical and skilled profession. Early case teaching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in understanding the nature of the profession,along with establishment of career planning and professional goals. We have tried in the writing and choice of cases,organization of case teaching and evaluation,and a remarkable result has been achieved.

小手的教案篇4

关键词:中职 案例教学法 学前卫生学

学前卫生学是一门研究保护和增进学龄前儿童,特别是3~6岁幼儿健康的一门学科,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学前教育的主干理论课程,是幼儿园教师、早教培训机构教师、社区幼教机构工作人员、儿童社会工作者、小学低年级教师的必修课程。该门课程以应用为主,尝试在该课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具有现实意义。

一、选择案例

1.联系实际

学前卫生学是一门应用学科,教师可在教学中根据讲授的具体内容适当安排案例讨论,创设情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改变学习方法,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特点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学前儿童小肌肉群的特点,教师可以运用一些常见的例子,如低龄儿童不会用筷子吃饭,拿勺子吃饭会用整只手抓握的方式。教师通过列举身边的真实案例,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难易适度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年龄多为15~18岁,年龄小,知识结构掌握不平衡,科学素质基础相对薄弱。而案例教学能较好地弥补学生的这一欠缺,选择难度适当的案例有助于将抽象的科学知识的形象化,将概念知识具体化。如果案例过难,会打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导致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不能够按照预期的设想进行;如果案例过于简单,学生容易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提不起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开展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案例,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保证案例教学能够深入开展。

3.与时俱进

社会在发展,事物在变化,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也应该不断变化和更新。案例教学离学生的实践越近,越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效果也越好。如果教师选用的案例过于陈旧,缺少时代特色,则会降低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最新的信息融入到教学案例中,通过多种方法调节案例展示的气氛,通过细节提示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可以通过将成人案例与儿童案例进行对比的方法,使教学案例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满足教学需求。

二、分析案例

教师展示教学案例后,让学生分成小组,或者由学生独立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学生可利用教材等工具对案例进行初步的分析,教师还可允许学生在上课期间合理利用手机查询资料。如今,手机成为学生必不可少的工具,教师与其禁止学生在上课期间使用手机,不如让学生利用好这个智能工具,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在整个课堂中,教师的职责就是组织、调控,创造一个整体参与、充分民主、鼓励争鸣的开放式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三、评价案例

对于案例,教师不应简单地做出结论,而应对整个讨论情况做出评价,以正面激励为主,对讨论中积极发言的学生要给予肯定,对提出独到见解的学生予以表扬等。随后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归纳汇总,对案例的症结点作系统的分析,并且引导学生对问题与答案进行深入思考,对在讨论中出现的错误或欠缺进行弥补性、提高性的讲解,也要对案例中涉及的理论问题指明其中的关键。教师也可以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总结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自己在案例理解和原理运用上的收获。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的好习惯,从而保证教学质量,保证学前卫生学案例教学法的顺利实施。

四、小结

案例教学法的优点在于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重视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也使学生之间学会了沟通和合作。要使案例教学法充分发挥作用,教师还需要不断钻研,选择适合的案例,筛选出案例中的有效内容,推动案例教学产生实效。

参考文献:

[1]万钫.学前卫生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4.

[2]胡献明.学前卫生学中的案例教学[J].科技风,2012(20).

[3]朱妞,訾荣禄.直观教学在高职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31).

[4]赖莎莉.案例教学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中的应用――以学前卫生学为[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12(12).

小手的教案篇5

[关键词]中小学校 档案管理 作用 问题 对策

中小学校档案是中小学校工作的真实写照,它反映了中小学校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工作和活动情况。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做好中小学校档案工作的重要作用,研究当前中小学校档案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制定做好中小学校档案工作的对策。

一、充分认识做好中小学校档案工作的重要作用

中小学校档案是中小学校在各项管理工作及教学、教研等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查考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它涉及面广,包括综合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招生、学籍管理、课堂教学与教学实践、毕业生工作、教学研究、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文字材料和声像载体。 中小学校档案真实客观地记录了中小学校发展的历程,是中小学校重要的信息资源。它既是一个中小学校长期教学活动中各个方面的实践经验总结,又是促进中小学校在今后工作中扬长补短不断继续前进的重要条件。分析中小学校档案,可以全面掌握中小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等方面的延革和演变情况,更好地总结学校自身形象和价值观建设的得失、成败,为新的时期学校建设提供借鉴和依据。同时,中小学校档案汇集了中小学校现有的知识成果,记录了中小学校优秀的传统和历年来先进教职员工的事迹,形成特色的教育教学总结,是中小学校成长和奋斗的沉淀和记录,能有效的推动中小学校自身形象和价值观的发展。

二、当前中小学校档案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

1.档案意识淡薄。长期以来,由于人们档案意识不强,在中小学校教学过程中,上至学校领导下至一线教师,他们“重教学、轻档案”的意识还在相当程度上存在,认为档案工作可有可无,认识不到档案工作在中小学校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于对档案重视程度不够,档案归案意识不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足,造成档案利用率不高。

2.档案材料残缺不全。中小学校档案应为中小学校的发展留下真实生动的轨迹,应该客观完整记录下中小学校各方面的工作。但目前在很多中小学校普通存在两种现象:一是没有综合档案室,学校各科室按照传统惯有的做法,只负责把自己科室自认为有用的材料加以收集整理汇总,档案保管各自为政;二是学校各部门与档案室协调工作严重脱节,档案工作人员没有深入各科室全面收集,各科室教职工贪图一时之便,也没有主动移交手中的档案资源。加之没有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又缺少必要的监督机制,档案的错归错放、随意归档、缺失散失现象相当严重。

3.档案管理手段落后。中小学校档案不仅是一种历史资料,更是一种信息资源。因此,如何更为有效地利用这种资源成为中小学校工作发展的关键。目前的学校档案管理多是进行基本的材料收集、整理与保管,没有形成主动对档案资料进行分析、编研,以便有效地提供利用服务的意识,操作上也都是传统的、低效率的手工方式,极少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进行管理,工作上也只是“你查我调”,还处于一种被动的、消极的状态,这些都不能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及利用价值。

三、做好中小学校档案工作的对策

1.增强档案意识,健全各项制度。增强全员档案意识是搞好档案工作的重要保证。首先,中小学校领导要经常向全体教职工宣传《档案法》,通过举办档案法讲座、开展档案知识竞赛来提高教职工的档案意识。其次,制定明确的岗位目标责任制,从而使各部门重视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第三,建立档案的收集、保管、立卷归档和借阅制度,使档案资料进、出(室)及时,真正实现资源共享。第四,各部门要积极参与和配合,及时收集有关资料,使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得到保证。

2.认真开展档案业务工作。档案工作是一项积累性工作,这首先需要档案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注重中小学校各类材料的收集和整理。档案工作者要加强宣传,密切保持与学校各科室、部门的联系,全方位收集中小学校本身产生的档案,同时,努力拓宽档案收集范围,挖掘档案资源,比如收集分散的知名校友档案等,使室藏档案内容丰富充实起来。二是制定符合中小学校档案特点的管理规范,包括归档范围、立卷程序、保管期限及密级规定;三是将档案信息及时提供给中小学校领导、各教研组和社会有关部门,使他们亲身体验到档案信息的价值,促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配合档案部门做好建档工作。

3.合理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已是新时期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现代化管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提高档案工作效率,克服以往档案工作的人工操作的落后性,不断地添置现代化的设备。另一方面是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推进文档一体化的管理,克服中小学校各部门之间归档材料衔接不紧、重复劳动等问题,使中小学校档案室不仅是管理部门,更是一个信息供应中心。

4.努力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中小学校档案是展示中小学校自身形象和价值观建设成果的重要载体,因此中小学校档案工作要站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努力体现多姿多彩的生命魅力和独具个性的文化氛围,最大范围反映中小学校的文化风貌。为更好的满足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使档案室的档案信息资源能够通过多种渠道与方式开发和传递给利用者,从而实现档案信息的活化和共享,档案工作者要争取校领导的支持,进一步完善学校档案室的功能建设,努力与德育教育各类活动相结合,把档案室建设成集宣传、教育、信息服务和学术交流于一体的文化机构,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

参考文献

[1]朱继荣.对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思考[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6).

小手的教案篇6

1.1 合理选择教育案例。有效实施案例教学法,科学合理的选择教学案例是基础条件。在中专教育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课堂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为核心,来选择具有针对的教育案例,从而将案例教学的特点发挥到极致。客观来讲,教育过程中能与教育学课堂课内容相结合的案例数量不着少数,但是由于时间原因,就要求教师必须提前对周围的案例进行科学合理的挑选,力争选择其中最有教育意义以及最具说服力的案例,同时还应注意教育案例必须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贴近。只有这种类型的教育案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快速将他们引入到相应的教育情景之中。

1.2 案例提前一周发放给学生。为确保案例教学法顺利在中专教育学教学过程中开展,并提升其教育效果,中专教师应做到提前一周时间将选择好的教育案例发放给学生,以此让班级的学生对下周将要学习案例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同时教师可将班级学习合理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对教育案例进行讨论,并形成对该案例的初步观点。这样可以确保学生对教育案例有足够的了解,并围绕案例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从而进一步保障案例教学在教育学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实施。

1.3 建立合作小组,对案例核心内容进行深入探讨。以合作小组的形式,对课堂上的案例的核心内容进行深入探讨,是实现案例教学价值的重要步骤,也是案例教学在中专教育学教学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核心所在。因此,为有效实施这一环节,教师在教育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积极营造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快速将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来,同时教师应要求班级中每个学习小组都指派出相应的学习代表来阐述该组成员的观点,并及时将每个小组对教育案例的观点和看法详细的记录下来,以便为随后的自由讨论环节做准备。除此以外,教师还要掌控好教学课堂上的进程和节奏,既要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目的,同时还要有效启发学生对教育案例的深入思考,从而将学生对案例的讨论引入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1.4 利用当前信息技术优势,建立案例教学网络平台。针对教学课堂上时间有限的问题,教师要想将充分发挥教育案例的作用,除了在课堂教学上运用案例教学外,还可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在课下为学生进一步进行相关知识的巩固。同时学校可组织相关人员建立案例教学网络平台,为教师更加便捷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进行案例教学法提供有利条件。

2.案例教学法在教育学教学中的应用

2.1 合理选择教育案例。如何快速有效地选择合理的教育案例本文建议相关教师人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择:一,通过实时关注国内外的热点教育问题,并通过将其与中专生实际生活相联系,将其编成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案例;二,可通过结合自身教育经验,并结合本土教育特点,寻找相关案例;三,积极邀请其他学校的教师,针对教学经验进行交流互动,并从中寻找真实有效的案例。

2.2 案例提前一周发放给学生。案例教学是否能够顺利在中专教育学过程中进行,与教师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有着极大联系。而为有效确保案例教学在中专教育学过程中顺利进行,教师应在课前认真备课,为学生在教育案例的讨论环节中提出的各方面问题做好充足的应对工作,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安排。而在确定所选的教育案例后,教师要提前一周将案例发放给学生,以便学生能够提前对教育案例有充分的了解,并有足够的时间针对案例进行相关资料的查阅。

2.3 建立合作小组。科学建立合作小组,是实现案例教育的核心步骤。中专教育学中案例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前就将班级学生合理的分成若干小组,以便为课堂教育案例的讨论提供方便。而为了学生之间更有效的进行合作与竞争,以达到学生之间共同进步,从而实现中专教育学教学目标的目的,因此,最科学合理分组形式应该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具体如下,在教师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时,应在充分考虑组员的性别、性格以及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分配。保证每个小组之间的差距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从而确保案例教学的有效进行。

2.4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案例表现形式。从教育案例的实践经验来讲,教育案例的表现形式越丰富真实,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越高,并且学生对课堂案例的兴趣也就越高。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表述案例的形式要灵活变通,并尽可能的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将教育案例更加生动形象的呈现给学生。

3.结束语

小手的教案篇7

关键词:中小学 篮球教学 讲解与示范 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b)-0184-02

1 讲解法与案例分析

1.1 讲解法

讲解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系统地传授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的方法。它是体育课堂上主要的教学方法之一,而其他的教学方法也需要依托于讲解法来完成。然而,由于体育教学显著的身体运动特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多的使用讲解法,而是要做到“精讲多练”,讲得清楚明晰,练习时间足够有效。

1.2 讲解法案例分析

1.2.1 抓住要领、简单顺口

【案例陈述】在篮球课中“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这个技术动作的脚步动作的讲授中,教师可以将动作划分为几个学习阶段,并在各个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语言逐渐精确讲解动作要领。在初学阶段,教师可以将脚步技术动作精讲为:跨右脚一大步的同时拿球置于腰腹间,左脚跟上一小步并起跳,非起跳脚向前上方摆动,身体尽量向上腾起。到了动作提高阶段精简为:出右脚一大步拿球,左脚一小步向上起跳,身体向上腾起。到了技术熟练的阶段进一步精简为:一步大,二步小,三步尽量向上跳。

【案例分析】“行进间投篮”的技术动作是中小学篮球课中重要的教学部分,该技术动作可以分为下肢的脚步技术动作和上肢的投篮动作两部分。因此,在该项技术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抓住脚步技术动作的关键所在,将整个技术动作的动作要领进行整理、提炼、加工,此类方法符合讲解法中“精讲”的原则。

1.2.2 善用提问法、启发学生思维

【案例陈述】在某次以突破分球为教学目标的篮球课教学中,老师以提问配合讲解的方法,向同学们传授突破分球技战术。

场景1:教师指定进攻队员①向左边突破,有两个防守队员,一个主防,另一个协防。进攻队员突破被阻碍,此时教师提问:进攻队员应该怎么处理球。学生回答:(1)造犯规;(2)强行投篮;(3)传球。教师继续问:如果我加一个进攻队员②,该如何处理。学生回答:将球传给进攻队员。教师问:同学们知不知道这样的配合在篮球比赛中叫什么。学生回答:突破分球。

接着教师再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两个示范。

场景2:让学生快速持球突破,另一个队员不补防。

场景3:让学生突破慢速持球突破,不能成功突破防守队员。

教师提问:同学们看了刚才的示范,有什么感想?学生回答(1):成功突破,没有补防,直接上篮。学生回答(2):突破不了,不造成补防,没有空位,不能传球。教师问:根据这个例子,我再问问同学们,想要成功的进行突破分球,关键在于什么?学生回答:突破吸引另一名防守队员协防,制造空位,把球传给给空队员。教师:非常好!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突破分球的这个配合的关键,持球队员突破,吸引防守队员的补防,球传球空位队员,制造进攻机会。

【案例分析】提问法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再进行讲解。先提问再讲解,能强化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如让学生先对问题作出回答后再讲解,既能促使学生积极寻求正确答案,加深对正确答案的印象,又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学生的回答与老师的讲解也形成一种对比,使正确的信息得到强化,错误的信息得到纠正,遗漏的信息得到补充。

1.2.3 合理利用分段讲解

【案例陈述】同样是在篮球课“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的教学中,教师采用分段教学的方法,讲整个技术动作分解成上肢动作和下肢动作来讲解教学。如前文所述,教师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基本掌握了脚步“一步大,二步小,三步尽量向上跳”的技术动作之后,可开始像学生讲解手上的技术动作:腾空后持球手手臂尽量向上伸展,到达最高点时,以手腕为轴,通过食指和中指将球向上投出。学生基本掌握手上动作之后这样,可将该技术完整进行练习,并通过练习达到上下肢动作的统一协调,使学生能迅速有效的掌握该“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的技术动作。

【案例分析】分段讲解是指将教学的技术动作分成若干段,逐步进行讲解,多用于较为复杂的技术动作的教学,例如“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的技术动作由下肢的脚下技术动作和上肢的投篮动作组成,将该技术进行层次分明的讲解,有利于学生逐步掌握该技术的各个组成部分,并达到最终教学目标。

1.2.4 对比讲解,加深印象

【案例陈述】接着以“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为例,有教师在教学中,刻意的采用了对比的讲解方法,将正确与错误的动作进行对比讲解,加深学生印象。教师在手上投篮技术动作的讲解中讲到:同学们必须在身体达到最高点时才投篮出手,如果身体未到最高点出手的话,由于球离篮筐较远,且身体处于上升阶段,这些不稳定因素都会影响投篮结果,只有在身体达到最高点时,身体稳定性强,且球和篮筐的距离合适,有利于手对球的控制,提高投篮稳定性。

【案例分析】对比法是将两个相对应的方面加以对比,逐一进行讲解,指出其偏差、正误、优劣等区别,如案例中,教师通过对比,讲“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的手上投篮技术容易出现的错误进行了对比性的讲解,让同学们知道了“到最高点出手”的重要性。这样对比的讲解具有较好的启发性,使得学生获得了更为具体、鲜明的认识,有利于加深对于所学技术的理解。

2 示范法与案例分析

2.1 示范法

小手的教案篇8

关键词:数字技术;中小学档案;信息化管理

档案是十分宝贵的资料,它见证历史,融合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我国教育部曾颁布《中小学档案管理办法》,提出要将学籍档案、人事档案、党政档案、教学业务档案、声像档案资源转化为电子文件,保证档案数据的完整性,满足教师、学生对档案的应用需求。当前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为中小学档案管理提供了新的途径,开辟新的管理渠道,同时也对管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中小学档案管理需引入更多高端技术人才,加强对人才的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人才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为档案管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在当今时代,学校档案工作管理人员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一人一号、一人一档”,为教师和学生建立完整的档案资料,通过电子档案保存数据,优化电子信息管理系统。

1中小学档案工作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1.1提高管理效率

中小学档案工作信息化管理拥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能充分发挥档案的凭证作用和信息化功能,推动提高中小学档案管理水平。当前已有很多中小学在自身运行和发展的过程中应用电子档案,做到安全保密、统一标准,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发展,有效提高管理效率。档案包括学基于数字技术发展背景下中小学档案工作信息化管理模式研究陈永光(勉县武侯中学汉中724200)生的整个成长和发展阶段,需要从学生入学时期开始建立,记录学生的学习变动情况、成长情况以及所有的个人信息,每年都会增加较多的新建档案,数量庞大,传统的纸质档案不利于保存,信息化管理能解决这一问题。电子档案能充分利用有效空间,全面改善档案管理效果,提高管理效率;

1.2降低管理成本

在传统的中小学档案管理中,学校需在档案管理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耗费较大的存储空间,并且档案资源在查找、保存过程中也较麻烦。通过采用信息化管理方式,中小学档案管理能全面节约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成本,档案的查询工作可以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当教学管理工作需用档案时,管理人员就可通过计算机查找学生档案或教师档案,减少对原始档案的损耗,最大程度地保护档案原件;

1.3实现档案价值

在中小学的运行过程中,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充分实现档案价值,促进中小学日常管理工作有效开展,推动学校资源科学分配,全面提高中小学资源利用率。档案是中小学教学以及教学改革工作的基础保障,能全面、真实地反映教学管理的相关内容,记录教育管理信息,通过采用信息化管理的手段,学校能充分发挥档案的价值,促进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对教师而言,教师的个人成长档案包含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涵盖教育工作中所获得的个人奖励、突出成绩以及荣誉等内容,能彰显课程改革所取得的突出成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资料。

2当前中小学档案工作信息化管理的问题

2.1档案材料存在遗漏

在当前中小学档案管理工作中,很多学校都存在档案材料遗漏的情况,档案资料收集不全、资料流失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会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不利于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进行。针对已提交或收集的档案资料而言,很多档案资料质量不高,存在不完整、信息错乱等情况。档案需要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在信息化管理中,档案的初始资料非常关键,学校的档案管理人员需要高度重视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对已遗漏的档案进行弥补,为今后的信息化管理做好充足准备,全面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2.2档案管理意识淡薄

当前部分学校中的档案管理人员还存在管理意识淡薄的问题,档案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对工作内容以及规定的工作流程不够重视,容易在档案收集和管理工作中出现疏忽。目前,一些工作人员将档案管理工作视为应付上级检查工作,对档案管理的态度非常消极、被动,这些会对档案管理造成不利影响。档案管理是个系统化工程,学校中的师生档案能记录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成果,同时记录学生的个人成长过程,对教育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全面提高师生的档案管理意识,才能推动中小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

2.3档案管理手段落后

目前中小学档案管理工作在管理手段上较落后,大部分管理人员只能对档案材料进行基础整理,无法对档案资料进行编研和深度分析,不能发挥档案的价值。在管理模式上,绝大部分学校依然采用人工保管的方式,管理效率低下,信息资料查询不便,不利于档案数据的应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手段已难以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落后的档案管理与教学工作不适应,无法发挥档案信息的重要价值,需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3数字技术发展背景下中小学档案工作信息化管理的主要任务

3.1全面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信息资源是电子化档案的基础,基于现代化的数字技术,中小学档案工作管理必须首先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保证档案信息资源的完整性。学校需为档案资源管理搭建专门的网站,或建设“数字档案馆”,将档案内容录入网络平台,充分发挥档案资源的利用效果,加强对档案资源的服务。从整体上看,当前中小学档案工作信息化管理正在由传统的文件管理转化为电子信息管理,无论是管理方式、管理手段还是管理体系,都处于过渡时期,只有学校完善数据库建设,才能发挥信息技术的价值,全面优化管理水平。学校需在校内建立档案信息化服务机构,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专业设备,避免档案资料流失,科学规划电子档案数据信息的录入工作,方便管理人员对档案资源进行检索;

3.2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

档案是中小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资料,不但关系到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还关系到学校的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工作。在实现档案工作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学校必须将《档案法》、《保密法》、《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作为档案管理的基本标准,严格规范档案管理行为,结合中小学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详细规定电子档案的信息收集方法、利用方法、销毁的规范要求,让电子档案拥有绝对安全的存储环境,保证电子档案的管理严格按规章制度,全面提高中小学档案信息化的管理水平。学校可结合本地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制订出《数字化档案查询制度》、《电子文档管理制度》、《数字化档案鉴定销毁制度》等,保证中小学档案信息化管理实现规范化操作。只有制订出中小学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标准和规范,才能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档案资源共享,全面提高电子档案的利用率,让学校的电子档案管理更加规范,代替传统的纸质档案,实现数字化进程;

3.3优化档案管理基础设施系统

档案信息化管理需运用专门化的管理软件,保证软件操作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全面提高电子档案管理的水平,优化电子档案管理效果。中小学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需充分运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搭建出完善的档案管理数据库,将数据库与教学管理系统、OA系统紧密结合,这样才能充分提高电子档案工作的效率,实现自动化发展。学校需认清本校在电子档案管理方面的需求,自主研发电子档案管理平台,也可向其它企业、科研机构购买软件,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做好软件的升级、更新,优化基础设施建设,让电子档案朝着系统化的方向发展。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非常重要,如果基础设施系统不能及时优化,就很有可能造成数据损毁、泄密等事件,形成严重损失。因此,学校必须加强对基础设施的维护和更新,不断优化系统建设,在软、硬件方面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电子档案的应用和管理效果;

3.4建立健全档案信息保密体系

在当前中小学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很多学校都存在电子档案规范化水平不高的情况,档案管理标准存在滞后性,应用软件比较繁杂,不利于电子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造成档案数据资料保密性不强,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必须建立健全档案信息保密体系,将保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任务,对中小学档案的应用系统进行管理,完善数据备份技术,在系统中增加身份认证、安全密钥等,保证电子档案信息安全。其中,数据备份技术可防止数据流失,如果计算机硬件、软件存在故障和缺陷,工作人员出现错误操作、计算机遭受破坏性病毒等,电子档案就会形成数据灾难,数据备份技术能对电子档案的数据库进行实时备份。

4数字技术发展背景下中小学档案工作信息化管理的实现路径

4.1提高工作人员以及师生的档案管理意识

在以往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中,负责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以及学校的师生都存在档案意识较差的情况,有些教师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认知,容易受到教务工作的压力,不注重档案信息收集,学生没有对档案信息反复验证,导致档案信息不完整,信息数据难以充分发挥作用。针对这种情况,学校首先需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加强教师与档案工作人员的配合,让全体师生都认识到档案资料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高度重视档案收集和应用工作,保证学校档案信息化管理顺利开展。针对档案管理工作,教师需要对学校收集的相关资料高度重视,积极提供,保证初始的档案信息完整、准确。

4.2全面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伴随教育标准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档案管理工作需不断更新观念,促进管理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需相应的人才作为支撑,只有人才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技能,熟练应用各类档案管理软件,正确利用档案资源,才能充分发挥电子档案的价值,保证先进的信息设备得到充分利用。首先在人才引进方面,中小学需与高校进行合作,引进档案管理专业的人才,加强对计算机应用能力人才的考核,全面保证人才的知识技能;此外,学校还需设置专门负责档案管理的办公室,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成立档案管理领导小组,对工作人员进行全方位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数据采集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实施档案理论的培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促进中小学档案工作信息化管理走向专业化。

4.3注重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绩效评估工作

当前我国大部分学校都为中小学生建立电子学籍档案,这些电子学籍档案在学校日常教学工作、教务管理工作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取得良好的管理成效。在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绩效评估能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教师和学生对电子档案的重视程度,有利于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绩效评估不但是一种考核手段,更是一种管理手段,它可及时发现学校在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对各项管理工作进行量化,让档案管理的成绩凸显出来,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绩效评估工作中,评估主体要做到多样化,教育部需承担一定的监督和管理责任,学校需要进行自评,全体师生也需针对档案管理进行评价,充分发挥绩效评估的作用。在绩效评估中,评估主体需明确信息化管理的投入、产出以及实际的应用效果,确保档案信息化管理充分发挥作用。在绩效评估方法上,学校需明确档案信息化的采集流程,明确审核标准,全面结合《全国中小学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对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信息资源建设情况、学籍档案服务平台建设情况、电子档案存储以及安全程度进行评价。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系统化特征,工作内容包含很多难以量化的方面,这些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评价,融合主、客观因素,充分发挥档案信息化的管理水平。

5结语

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中小学档案管理工作需发挥出档案数据资料的价值,推动教学改革,实现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更新。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存在资料收集不全面、信息数据保密性较差、查询利用水平较低等情况,这些都会对档案管理和档案资料的应用带来困难,因此,中小学档案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在实践操作中,学校需优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师生以及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认知,搭建良好的基础设施,为电子档案管理提供软、硬件设备,积极研究新技术,通过绩效评估的方法考察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资金、技术、人力资源是中小学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学校必须保证资金充足,对档案管理的资金进行科学分配,注重传统档案向电子档案的转化,制订严格的保密体系,让中小学档案管理工作得到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张爱娥.企业档案管理体系数字化与信息化建设研究———评《企业档案管理体系的建设与运行》[J].人民长江,2021,52(05):229.

[2]丁继武,何可.严把“三关”扎实做好档案服务———成都市新都区档案馆强化国有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J].四川档案,2021(06):42-43.

[3]李宁,温雯,詹妮,刘衎,郑紫薇,梁欣欣.新时代全面提升单位档案管理水平的实践与思考———以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21,40(06):6-9.

[4]张雪峰,陈萍.新发展阶段高校党建档案管理质效提升策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2(08):34-39.

[5]崔红娟.中小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初探[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17):1.

上一篇:粘贴画教案范文 下一篇:小白兔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