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范文

时间:2023-09-19 23:13:20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1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由国际音乐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中国音乐学院主办的“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将于2010年8月在中国北京举行。届时将有来自世界各国音乐教育界的数千名专家、学者和教师相聚北京,进行学术交流、专题研讨和教学展示;同时还有来自世界各国的60余场绚丽多姿、各具民族特色的精彩音乐会进行展示和交流。本届音乐教育大会将为中国音乐教育界的广大学者和教师架起一座通往国际音乐教育学术论坛的桥梁,传递音乐教育课堂教学的最新动态、最新理念和最新成果,对弘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促进中外音乐教育界的合作交流、推动中国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现将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的具体方案发给你们,请认真做好参会的各项宣传、组织工作,确保这届大会圆满成功。

附件:关于举办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的方案

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组委会

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

中国音乐学院

2009年7月15日

关于举办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的方案

一、大会主题

“和谐与世界的未来”

“和谐”是中国音乐文化的基本特征,也是中国自古以来所推崇的理念和追求的最高境界。围绕“和谐与世界的未来”这一主题,与会者将就音乐教育教学和音乐艺术实践等相关领域,从不同侧面和角度,进行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

二、大会主办单位

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CSME)、中国音乐学院(cCM)

三、大会时间、地点

时间:2010年8月1日至6日

地点:国家会议中心(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 中国音乐学院

报到时间:2010年7月31日一8月1日

报到地点:中国音乐学院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组委会办公室

四、大会参会人员

国内外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及校外、社会音乐教育机构的专家学者、音乐教师、研究生、音乐教育科研工作者、教育管理者以及各类音乐演出团体等。

五、大会形式

1 主题演讲(Keynote Speaker):会议邀请四位国内外知名的学者进行大会主题演讲(演讲时间各为1小时30分钟)。

2 教学展示(Class Teaching Demonstration):这是此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新增添的一种课堂教学展示形式。其内容为国内外小学、中学、大学音乐课堂教学,时间为55分钟,过程包括讲课40分钟,互动和讨论15分钟。

3 论文宣读(Spoken Paper):大会期间,论文提交者有20-25分钟的时间,用以陈述论文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可以使用PPT)。之后,有5分钟提问时间,演讲者给予回答。

4 论文海报(Posters):大会将提供单位为70cm×100cm尺寸的论文展示板,供论文海报入选者使用。论文海报提交者可根据自己的论文内容,于会前设计展示版面(不超过4个版面),印制成中英文海报,在会议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展示和交流。

5 工作坊(Workshop):这是世界音乐教育大会中关于音乐教学实践的一种相互交流、互动形式,内容包括音乐教学法、合唱与指挥教学、器乐教学、欣赏教学等。每个工作坊的时间各为60分钟,过程包括教学简要介绍5分钟,现场教学45分钟,提问、交流和互动10分钟。

6 专题研讨会(Symposia),也称为“圆桌会议”:其主要内容和形式,是围绕一个主题宣读论文并进行研讨。此研讨会的主持人身份,需由参会者自己提出申请、提交研讨主题和论文并通过审核获得。其职责包括:提出会议研讨主题、确定研讨会参与者名单、组织参与者提交论文、组织论文宣读与讨论。

7 音乐会(Concert):包括室内与露天音乐会,分别在中午、傍晚或晚上进行,参会代表可以免费观看。

(以上七种会议形式均配有现场翻译,中国参会代表没有语言障碍。)

六、大会注册与会员申请

(一)会议注册与报到

1 注册时间

2009年8月1日至2010年7月30日

说明:

(1)港澳台地区的申请者可按照中国代表参会标准注册。

(2)中国代表参会的名额限定为2000名,如未能在规定注册时间内注册,将不得参加会议。但由于特殊情况只能在报到时现场注册的。需在原有费用的基础上增加200元人民币。

(3)参会人员的交通、食宿自理,会议可提供不同标准的住宿条件。

3 注册办法

(1)网上注册方式:

登陆“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网站(省略/2010/chinese),参见“大会注册与会员申请”,按照网上提示注册交费。

(2)邮寄注册方式:

登陆“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网站(省略/2010/chinese)或“中国音教网”、“人民音乐出版社”网站下载“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注册申请表”,填写后邮寄(注册费需汇款或转账)至下述联系地址:

(二)会员申请

1 根据国际音乐教育学会的要求,参加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的代表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国际音乐教育学会的团体会员或个体会员代表;二是学生代表;三是非会员代表。不同类型的代表,应根据不同参会标准提交注册费,方可注册参会。

2 各类论文的提交者(含学生代表)、教案的入选者以及音乐会申请人,需成为国际音乐教育学会的个体会员。凡不是该会个体会员者,需在办理注册手续的同时,办理加入国际音乐教育学会入会手续,方可注册参会。

3 一般参会者,只需获取国际音乐教育学会团体会员的资格。由于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CSME)已经是国际音乐教育学会的团体会员,为此,凡中方代表已经是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会员者,可视为已经具有一般参会者资格;如果尚未加入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且欲参会者,又具有在职在岗三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可在办理注册手续的同时,办理加入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的手续;或直接加入国际音乐教育学会,以该会个体会员资格参会;或以非会员参会注册标准参会。

说明:

(1)凡申请加入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者,请登陆“中国音教网”(省略)。点击“学会专栏”,下载“会员登记表”,并按照表上要求填写。在大会注册时。连同终身会员费(200元人民币)、注册费、表格、照片(两寸照),一并以网上注册或邮

寄注册方式提交大会组委会,会后将会员证邮寄本人。有关联系方式,请参见注册办法。

(2)凡申请国际音乐教育学会个体会员者,请登陆“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网站(省略/2010/chinese),按照网上提示填写申请表:或下载、填写“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个体会员申请表”(中英文)。在大会注册时,连同会员费(普通个体会员450元人民币;学生会员300元人民币)、注册费、表格,一并以网上注册或邮寄注册方式提交大会组委会,会后将

会员证邮寄本人。有关联系方式。请参见注册办法。

七、论文、教案提交   (一)论文提交

1 提交时间

2009年8月至2009年10月31日

2 提交要求

参加论文演讲、工作坊、论文海报展示、圆桌会议的参会代表,需在申请时间内提交300~400字的中文和英文的论文摘要,及5000字以内的中文全文。请务必注明准备参加哪种会议形式(参见“大会会议形式”的2~6条)。

3 提交办法

论文一律采用网上提交方式,登陆“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网站(省略/2010/chinese),参见“大会论文提交”,按照网上提示提交;或者下载并填写“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论文、教案提交申请表”,发送至邮箱。

(二)教案提交

1 提交时间

2009年8月至2009年10月31日

2 提交要求

组委会推荐的参加教学展示的预选者,需在申请时间内提交300~400字的中文和英文的摘要(含纸质版和电子版),及5000字以内的完整教案(含纸质版和电子版)和现场录制的教学光盘。大会组委会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入选者在接到人选通知后,即可办理参加大会的相关手续。

3 提交办法

组委会推荐参加教学展示的教案一律采用邮寄和网上提交方式,登陆“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网站(省略/2010/chinese),下载填写“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论文、教案提交申请表”,教案的中英文摘要和全文电子版由网上提交(见下列地址);教案的中英文摘要、全文的纸质版一式2份(A4纸打印)和教案光盘邮寄至以下联系地址:

八、大会演出申请

1 申请时间

2009年8月至2009年10月31日

2 申请要求

根据国际惯例,中国作为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会议主办国,可以安排20场音乐会。演出团体的组团方式可以省、市、学校、少年宫以及各类音乐团体等为单位。可以是专业演出团体,也可以是业余演出团体。节目内容、形式要求丰富多样,包括演唱(独唱、合唱)、演奏(独奏、合奏)、舞蹈、戏剧、杂技、武术等。具体要求如下:

(1)节目富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2)音乐会演出时间长度在一个半小时以内。

(3)原则上演员人数不超过60人。

经专家评审后,组委会将于2009年11月通知入选单位,签订“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音乐会演出许可协议”。

3 申请办法

登陆“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网站(省略/20i0/chinese),参见“大会演出申请”,下载填写“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音乐会)演出申请表”,将整场音乐会节目单(包括节目时长)、节目录像(DVD或VCD格式)、演出团体简历(中英文)、艺术指导或指挥简介、该团以往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会的录像(DVD,CD)及相应节目单,邮寄至下述联系地点:

4 相关要求

(1)演出人员无需交纳注册费,但是所有人员的差旅、食宿、演出环境的设计装饰、旅游等费用,需由各演出单位承担。组委会提供会议期间用车、场地、钢琴、简单的灯光音响设备。

(2)演出人员可以相互观摩,但不参加开幕宴会等活动。

九、会议程序

根据国际惯例,世界音乐教育大会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国际音乐教育学会七个委员会的专题研讨会,分别于7月25日至31日之间在北京等城市举行;第二阶体大会(含音乐会),在北京举行。

十、重要说明

1 凡提交教学展示、论文宣读、工作坊、海报等参会形式者,以及音乐会申请人,大会将组织国际评委进行评选,入选者在收到大会组委会有关人选通知后,方获得以各有关形式参会及演出的机会。未入选者,可作为一般参会者参会。

2 大会将出版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秩序册(中英文)、论文集(英文摘要)、音乐会秩序册(中英文)及大会资料光盘(含大会秩序册、各类论文的英文全文、音乐会秩序册及各音乐会相关情况的英文介绍,以及相关图片、录像和录音),上述资料将在大会注册时发给全体正式代表。

3 国际音乐教育学会与大会组委会将给所有入选者颁发人选证书。

4 国际音乐教育学会与大会组委会将给全体正式代表颁发参会证书。

5 凡参与会议的有关活动者,均视为已认可并遵守通知的各项规定。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2

【关键词】音乐;基础知识;隐形呈现

音乐基础知识是引领学生进入音乐殿堂,感知音乐、享受音乐、提升音乐审美境界的助跑器,是促进学生音乐实践顺利进行、更好地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有力武器。因此,它的呈现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重视、渴求程度。

中、小学音乐教材改革后,我们欣喜地发现诸如视唱练耳、和声知识、音程知识等一些冗长、艰深枯燥的内容已从教材中消失,音乐课变得不再玄妙、难懂,学生对音乐课不再望而生畏。这正是落实音乐教学大纲,重视基础教育实践的表现,是一件大好事。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不少音乐基础知识也由原来的显形呈现转为隐形呈现或零散呈现的方式。这种呈现方式是好是坏?是喜是忧?在教学实践中,本人深深感受到音乐基础知识隐形呈现虽然摒弃了旧教材专业性太强的弊端,但同时也给教学活动带来诸多不便,有弊大于利的倾向。

首先,我们来看它有利的一面。随着音乐基础知识的隐形呈现,教材中的显性内容大幅度减少,课本毫无疑问会给人一种简洁、清爽之感,另外,一些简单易懂、富于联想知识的隐形呈现,有利于激发师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无词歌”、“速度”、“力度”、“旋律线”、“重复手法”、“无伴奏合唱”、“变拍子”等音乐知识,学生完全可以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联想去找到正确答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以人教版教材为例,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音乐欣赏练习涉及“协奏曲”知识,教师就可以一改过去先念定义、解说,然后欣赏体验的老办法,利用现代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向学生屏显演奏视频,引导学生去发现、认识“协奏曲”的演奏形式。再如: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有一个知识点“前奏”,第四单元有“间奏”,在课本中它们都以显形呈现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但我个人认为从字面上看它们非常容易理解。因此,每当上第二单元时,我通常会先提问:什么是“前奏”,然后引导学生看教科书中的定义,再告诉学生,有些歌曲有“前奏”、“间奏”、“尾奏”。那什么是“间奏”、“尾奏”?由于有前奏作为铺垫,很多学生马上就能心领神会,准确作答,然后结合欣赏谱例进行分析,这样学生就会对“前奏”、“间奏”、“尾奏”有一个更完整、更清晰的认识,且不易忘记。这不仅可以避免教学方式的单一、枯燥,可以激发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还可以改变教师一贯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使教师的教学手段变得更为灵活多样,富有创意,以上有利因素可见教材编辑专家的良苦用心。

下面,我们再来看它不利的一面:

1 增加教师负担

课改后,我们在人教版的课本中再也看不到常用音符表、休止符表、大调式、小调式、五声调式等音乐基础知识,然而在教学中,又常常与这些基础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调式知识,在人教版初中教材中每册都涉及,这些知识理论性较强,企望通过简短的几句话引导学生进行联想理解,恐怕难以如愿。如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欣赏《好花红》就提及歌曲采用五声音阶(do、re、mi、sol、la)为羽调式,那五声音阶为什么不是(do、re、mi、fa、sol)?什么是羽调式?羽调式有何特征?如何分辨?而第四单元音乐欣赏《大森林的早晨》小设计中要求学生根据提示选择调式(大调式、小调式、五声调式),那什么又是五声调式呢?面对这种蜻蜓点水、遮遮掩掩的知识呈现方式,如果教师只是泛泛而谈,学生只能一知半解,如管中窥豹不得要领,到头来往往还是不知所云,要让学生真正领会,就需要教师进行详细解说和板书说明,并结合一定量的谱例进行分析讲解,然而这种以听、看为主的学习方式在脑海中积淀的知识是有限的,五声调式知识虽然理论性较强,但并不过于深奥。如果能把基本概念明明白白地呈现给学生,并结合一个单元的谱例进行有针对性的欣赏、分析、验证,不但学习目的明确,而且学生能更深刻而全面地理解,还不易遗忘。另外,有时为了准确无误地给学生讲授一些教材涉及而没有呈现的基础知识,教师必须课前花费不少时间查阅相关资料,以便课堂上正确传授给学生,否则就会出现象高水准的第九届中南六省区音乐教育协作交流会上,一位小学教师给“二重唱”下的“由二人演唱的形式叫二重唱”这样不够完整、不够科学的定义。

乐谱知识就更不必说了,每单元的歌曲演唱、音乐欣赏中的主题视唱等都离不开它。众所周知,小学阶段学生掌握的乐谱知识是很有限的,再则由于音乐知识贯穿的零碎,很多乐谱常识,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没能牢记在心,加上很多教师在识谱教学方面基本上采取模唱或随琴、随录音跟唱的听唱形式让学生学唱新歌,这样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实际上是基本不识谱的。本人就曾对本校两届初一新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97%以上的初一新生分不清最常用的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在这种连最基本音符都不认识的情况下,别说让学生游刃有余地参加各种合唱、合奏活动,就是要完成《音乐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使(3-6)年级学生能够识读简单乐谱的任务,也只能成为一句空话,要达到《艺术课程标准》提出的让(7-9)年级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旋律,利用民歌素材为诗歌编配简单的曲调这样的目标,更是天方夜谭。升入初中后,随着歌唱教学比例的锐减,加上课本删除了单纯音符、附点音符、休止符常用表,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印象就更为模湖不清了。

在教授旧教材时,如果学生对常用音符、休止符记忆不清,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不断复习音符常用表,而且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视唱练耳训练,学生的识谱水平还是不错的,而如今删除了单纯音符、附点音符、休止符表,初一的歌曲往往节奏比较复杂,说太多乐谱知识学生难以消化。这时教师还要板书罗列各种不同音符进行识辨复习,学生必然失去继续学习的耐心,从内心深处拒绝学习乐谱知识。此外,由于一周只有一节音乐课,对不少学生来说,上一周讲的知识,下一周早已成为过眼云烟,这种无效率的学习既让教师付出巨大的劳动,也使学生陷入迷茫无知的境地。

2 滋生学生不良习惯

在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现行的音乐课本,尤其是初中、高中音乐欣赏内容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是在欣赏体验中渡过的,期间适时出现的隐形音乐基础知识,常常唯有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讲授或多媒体展示解说,才能获取,如:交响诗、交响音画、节奏、音色、音乐剧等知识,由于专业性较强,学生不易于接受,通常需要教师激情引导、传授,学生才能领会,如:曲式知识,实际上小学一年级下册就有随音乐感知乐段的练习,然而当我给学生做初中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曲式练习时,很多学生似乎从未接触过曲式知识,问我什么是一段体、二段体、三段体?知识虽然隐形呈现,然而,为了让学生弄懂,我还得从常见曲式结构、乐段常见对比手法、结束感等展开说明,并结合谱例进行分析,学生才能慢慢接受。又如:演唱、演奏形式在小学课本中也比比皆是,打开小学课本我们常常都能在乐曲或歌曲的曲名下方看到标有演唱、演奏形式,如:女声二重唱、男声四重唱、领唱与齐唱、钢琴独奏、民乐合奏等,相信这些知识小学老师不止一次讲解过,然而当我要组织学生完成初一上册第六单元《旋转舞台》竞赛练习四:“将所听到的歌曲与相应的演唱形式画连线”时,不少学生竟然问什么是演唱形式?什么是二重唱?轮唱?更有甚者以为合唱就是齐唱。又如:初一下册第六单元音乐欣赏《敢问路在何方》有一练习,要求学生找切分节奏。什么叫“切分节奏”?小学四年级“五――环球采风”中《木瓜恰恰》曾提到第二部分用连续的切分节奏,表现喜悦之情。也许是时隔多年,学生早已忘却,而且由于专业性太强,无从猜测,在课本中也找不到答案,我还得从强弱规律开始讲起,辅以板书举例分析,听辨感受、印证,再让学生做练习,但很多学生还是水过鸭背,下周复习这些知识时,大部分学生还是似懂非懂。由于在课本中找不到这些知识,不懂的学生还得问老师或同学,遇到一些内向的学生不懂也不敢问,加上长期以来音乐课没有升学压力的影响和不被重视的原因,不少学生不懂干脆不问,慢慢地,课本就失去它存在的意义,从近年来学生不带课本上课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可见一斑:过去上音乐课一般只有个别学生不带课本,同样是切分节奏,学生看看课本中的基本概念,教师再加以点拨,学生很快就能够领会其中的真谛,完成练习,即使忘了,打开课本又能找到答案。如今初、高中学生不带课本上课的现象已司空见惯,为此,我还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如给不带课本上课的学生扣分、给带课本上课的学生加分等,然而收效还是不尽人意。从第九届中南六省区音乐教育协作交流会上没有一位教师提供课本、只有部分教师提供歌谱、个别教师提供参考资料这一现象不难看出根源所在,歌谱实际上也已成为一种道具,因为,不少课件上已显示了完整的歌谱或所要学习的歌词,学生并不能从课本中获取更多需要了解的知识,久而久之,他们养成了依赖教师讲解、看视频,不愿看书、丢弃课本、不懂得从书本中获取知识的不良习惯。

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验证,音乐基础知识隐形呈现有它可取的一面,如:一些简单易懂、富于联想的知识以隐形呈现的方式出现,更能激发教师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剌激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型思维的能力,但是,复杂难懂、难记、多用的音乐基础知识,采取隐形呈现的方式,不仅会给教师教学带来不便,而且也让学生失去从书本中吸取营养、巩固知识的参照物,令学生丢弃课本,养成不良的学习、生活习惯,鉴于上述原因,建议编辑教材的专家们能够深入教学第一线,多进行实地调研,使音乐基础知识能以更好的方式呈现于学生面前,使他们能如饥似渴而更有效率地掌握基础知识,为塑造新一代高素质人才作贡献。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 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音乐教学;多媒体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已逐渐融入课堂教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多媒体在激发学生兴趣、活动参与、律动创作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它有利于在音乐课中聆听、欣赏、律动、演奏等各项活动的展开,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带给学生心灵和情感的艺术熏陶。因此,将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运用到音乐教学中,我通过课堂实践,积累了一些心得,概述如下: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情境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有声有形的音乐意境,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欣赏能力,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想象力。

案例:《嘎子嘎》是苏少版五年级下册的一首融合河北民歌及说唱形式的儿童歌曲。歌曲表现了嘎子智斗鬼子时的勇敢、机智,游戏时的调皮、机灵的人物形象。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说唱这种演唱形式,想象乐曲中所表现的音乐形象。我将《小兵张嘎》影片中嘎子智斗鬼子的情景,通过重新编辑组合,配上《嘎子嘎》的旋律,编制成动画。让学生欣赏后用音乐要素说一说嘎子和鬼子的人物形象(鬼子走路缓慢、胆怯,用四分音符表示;嘎子脚步轻盈,灵活用附点八分音符表示)。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模仿嘎子的形象,他们有的拍手,有的跺脚,还有的小跑……动作各不相同,精彩纷呈,他们用自己的动作将嘎子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信息技术可创设形象逼真、色彩鲜艳、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简化合唱

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态刺激远大于静态刺激,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以静态方式呈现的教学素材,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可恢复其鲜活的面目,变得有声有色。采用CAI动态图像演示,利用其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不仅能把难点直观形象地显示出来,而且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案例:《白兰鸽》是苏少版五年级下册的一首两声部的合唱歌曲。此前,学生很少接触过二声部歌曲,为了让学生在演唱时做到声部和谐,音高、节奏准确,可以将高低声部用不同颜色显示在屏幕上,并且用“音频解霸”分别录制两个声部的伴奏。学唱时,轮到哪个声部就播放哪个声部的伴奏,并且将歌曲中的渐强、渐弱等速度记号设置成“移动播放”,从而提醒和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学唱歌曲。在合唱时,还可以配上动画MTV,让学生看着动画,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从中体验白兰鸽飞翔时快乐的心情。

除了在合唱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我还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集成化功能制作软件,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思维的条理化打下基础。例如,教授“八分音符”时,就可通过“小猴分瓜”的画面,在屏幕上演示一个大西瓜平均分成八份的过程,并在每份上标上相应的节奏符号,让学生形象理解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含义,这样一来,学生仿佛在欣赏一则童话美术片,使之眼到、耳到、心到,听得认真,看得仔细,这样建立起来的音符时值概念,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离开了对音乐的兴趣和感情,就达不到音乐教育的目的,更谈不上创新了。因此,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受到感染和激励,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而信息技术能将音频、视频、音效等多种感官音乐有效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

案例:《春节序曲》是苏少版六年级上册的一首欣赏作品。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感受新年氛围,我利用网络上的资源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在一个指挥家指挥乐团演奏《春节序曲》的时候,镜头转向大街小巷欢度春节的场景。伴随着热烈欢快的音乐,人们张灯结彩、孩子们手舞足蹈……形象逼真、色彩鲜艳、动静结合的情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欣赏兴趣。接着我让学生用彩笔将感受到的音乐氛围,用旋律线表现出来。

由此可见,巧用信息技术创设愉快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有效整合,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氛围,理解音乐的内涵。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如果能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多媒体点缀音乐课堂,相信学生的音乐特长会得到更自由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元骧.美育并非只是“美”的教育[J].学术月刊,2006(3).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4

在课堂教学中,还有一种特别的朗读方式――“重复朗读”,虽不常见,却别有精彩,对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品味语言文字之妙,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都有较大的作用。这里的“重复朗读”,就是朗读时对课文部分内容“不一样”的重复,就像音乐上不同声部的配合演奏,是对课文内容二次开发的朗读方式,形式独特,有较高的朗读价值。请看几则案例:

案例1:营造表现内容的情境――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大江保卫战》

原文: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

重奏朗读:荆江告急!(一女生读)荆江告急!(小组读)

武汉告急!(一男生读)武汉告急!(小组读)

九江告急!(小组读)九江告急!(全体读)……

把原文的每句话用不同安排连续朗读两遍,发挥“重奏”朗读的功能,如不同地方告急的消息接踵传来,充分营造出长江危机四伏的情境。

案例2:把感情推向高潮――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大江保卫战》

师述:同学们,大江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我们更不会忘记。让我们全体起立,把课文最后一段话连读3遍。第一遍女生读,第二遍男生读,第三遍全体朗读。“大江,永远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学生在“重奏” 的朗读中,随着人数的变化增多,声音越来越洪亮,感情的波涛变得越加汹涌起来,升华了心中人民子弟兵的形象。

案例3:深化理解课文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把我当心脏带回祖国》

原文: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当时他才39岁。

师:一位如此深爱祖国的音乐家,一个被悲愤充盈的波兰人,在时间的维度上忘我地奔跑着……39岁,正是干事业的时候,作为一位才华卓绝的音乐家,他还会创造出多少名曲,为人类做出多少贡献,但他却再也没法创作了。作为一名爱国的音乐家,他多么希望看到祖国的和平与统一,但他再也看不见了……同学们,此刻你的内心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呢?

生:我的内心感到非常遗憾与惋惜。

师:请你用这样的语气朗读课文最后一段话。(学生朗读节奏较慢,声音略低沉)

生:我的内心感到非常愤恨。肖邦肯定死不瞑目!

师:对,我们要控诉俄国强盗的罪行。请你带着这种心情把课文最后一段朗读一遍。(学生的朗读节奏较快,重读了“亡国之恨”“39岁”等)

课堂上,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并根据不同的理解采用了不同的朗读方式,充分挖掘了文字内容所蕴含的的情感与思想。

案例4:多元化的理解,个性化的朗读――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示儿》

师:同学们,一首简短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仅仅用了28个字,却向我们讲述了深刻的读书道理。为了儿子子聿,大诗人陆游可真是用心良苦啊!想想看,陆游会以怎样的语气跟儿子子聿说呢?再让我们走到800多年前的那个夜晚。想想子聿是个怎样的孩子,陆游的内心是怎样的?该怎样告诫他的小儿子呢?

A.子聿是陆游最小,也是最疼爱的孩子。也许他很贪玩,不好好念书,于是陆游语重心长地告诫他:

指名读:“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B.也许子聿是个天资聪颖的孩子,可是他很容易骄傲自满。于是做父亲的不无怜爱地提醒他:

指名读:“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C.一个寒冷的冬夜,在一间矮小的茅草屋内,就着温暖的灯光,一位慈祥的父亲在用自己一生的体验教导自己的孩子:

指名读:“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D.窗外是凄风苦雨,北风吹来的地方,是胡人铁蹄下的中原遗民。一位征战了一生,但却壮志未酬的老将军,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了自己最疼爱的儿子――未了的心愿就该靠他来完成啊!他俯下身来,一字一句地教导着他的聿儿:

指名读:“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朗读教学不应当使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情感思想的状态,而应当让学生成为发现者。朗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同文异读,可以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享受朗读的乐趣,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丰富立体,学生朗读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朗读,是使用语音表现内容,塑造形象,表达情感的一种创造过程。对于小学生而言,“重复朗读”,虽有“形式主义”的痕迹,但更多的是一种被引领的创造。如何使用“重复朗读”,教师要细读文本,根据需要,寻求朗读的最佳方式,因文而异、因情而异、因人而异,让课堂朗读呈现别样的精彩。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5

一、韵律活动和舞蹈可在课的各个部分进行

1.安排在课的开始部分进行。如教学第一册教材中的集体舞《小火车舞》时,一上课我就扮演“火车头”,让学生扮演“车厢”。在音乐伴奏下,“车头”带领“车厢”“行驶”出各种图案,并在不同的图案上随音乐变化进行不同的模仿练习。这样既完成了教材中枯燥的队列练习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趣味活动中,把兴趣转化为学习与练习的内部动力,成为激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推动力,为下一个教学内容奠定了基础。

2.安排在教材与教材之间的衔境处进行。这样既可为上一个练习内容结束做放松,又可为下桓隽废澳谌葑龊米急福还可进行心理调整,不断使学生形成新的兴奋灶,防止纪律松散。如我在完成第一册教材中跑的教学内容之前,在活泼。欢快、节奏惑强的《一分小铜钱》音乐伴奏下,同小碎步和跑跳步进行拼图案的练习,使学在“玩”的过程中既练习了前脚掌着地的动作,又结束了上一个练习的活动,自然过渡到跑的教学内容上。

3.安排在课的结束部分进行。这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时情绪中进行调整,使中枢神经从高度兴奋状态逐渐过渡到相对稳定,身心得到放松,不仅能陶冶学生美的情操,而且能逐渐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如第一册教材中的律动《划船》,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回忆起自己在公园划船时的情景,当听到轻松、优美的音乐时,便立即用协调,自然的形体表现出划船的舞姿。

二、韵律活动和舞蹈教材的一般教法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6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蓝色的树叶教案

一、教材简说

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

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装着“自己”和“他人”这两样东西。在许多情况下,这两样东西都在进行着斗争。斗争的结果,要么是自私,要么是无私。经过不断的自我修养,人应该逐步达到无我的境界。雷锋心中装着他人,惟独没有自己,成为世人效仿的典范。

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切忌把她当作批判的对象。

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

课后学习伙伴提示“我想对林园园说……”,对这一扩展性活动,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批评或说理上,最好结合一些具体实例进行沟通和交流。

二、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结合生活实际,读句子识字。可出示下面的句子,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读一读。

(1)“李明把铅笔削好,放进铅笔盒,趴在桌上准备上美术课。”(“术、铅、盒、削。”等字,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认读、识记)

(2)林英皱起眉头,吞吞吐吐地说:“我怕你不注意把笔尖弄断了。”(“皱、吐、注”可结合“皱纹、把书弄破、吐痰、注射”等生活用语帮助识记)

2?读音指导重点:“术、惹、桌、注、皱”都是翘舌音;“吐”是多音字,在本课读tǔ。“削”也是多音字,在本课读xiāo。

3?“术、吐、注、铅、桌”是既要求认识又要求会写的字,可让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术、土、主、住、沿、船”等字分析字形。

4?写字指导。本课要求书写的字较多,建议在描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其中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教师要有重点地进行指导。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吐、注、课、铅),前三个要写得左窄右宽,“铅”字应写得左右基本相等。四个上下结构的字中,可以重点指导“笔”字的书写。写竹字头时,应避免把短横写成点;“毛”字的撇要尽量写平,竖弯钩的起笔在竖中线上。注意提醒学生,“铅”字的右上不是“几”字;“拿”字上面的“合”字中有一个短横,可以让学生采用会意的办法记忆:“合手”才能拿住。

(二)朗读感悟

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要注意李丽从头到尾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表现得比较自私,不肯借绿铅笔又不好明说,找了一个又一个借口推托。在朗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恰当的语气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可将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作为指导的重点。

李: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可结合课后“读一读说说”进行扩展练习)

林:我还没画完呢。(读出吞吞吐吐的样子,声音较低缓)

李: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读出请求、商量的语气)

林: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读出不乐意的语气)

李:我小心一点。(读出诚恳、小心谨慎的态度)

林: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读出不放心的语气)

李:我只画树叶和小草。(读出连忙答应的语气)

林:还要画小草?(读出出乎意料、不满的语气)

以上对话中人物的语气,可让学生自主体会,老师可通过示范朗读让学生感悟。课文插图非常形象生动,可结合插图感悟课文语言。

林园园的言行,明显不对。但生活中这样的事是很多的。可结合文末小泡泡中的提示,让学生和林园园“对话”,加深对此问题的体验。结合林园园最后的表现(不由得脸红了),引导学生猜猜她为什么脸红,她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让他们和林园园一起进行反思。

课后练习“读读说说”是让学生练习说句子。可结合指导朗读进行。

(三)实践活动

画一张有绿绿的叶子的树的图画送给李丽。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朗读感悟

1?揭示课题提问:树叶一般都是绿色,黄色和红色的,怎么会有蓝色的树叶呢?读读课文,说说“蓝色的树叶”是怎么回事。

2?课文中的林园园画的绿色的树叶可爱吗?读读有关的句子,说说理由。

3?出示第一幅插图,仔细观察李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她们说了些什么。找出课文中的对话读一读,并说说从对话中体会到什么。

4?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幅插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她们可能在想什么。

5?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注意结合林园园“不由得脸红了”,要想到她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所以林园园会用行动改正错误的。)

看了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蓝色的树叶教案的人还看:

1.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蓝色的树叶

2.二年级上册语文《风娃娃》教案

3.二年级上册语文《看雪》教案

4.二年级上册语文《欢庆》教案

5.二年级上册语文《我是什么》教案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7

关键词:音乐课堂;有效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2-0128

一、音乐课堂教学的发展基本思想

学生通过音乐课堂教学的学习,懂得鉴赏音乐,懂得享受音乐,进而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教师主要以音乐为主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能够鉴赏美与丑,对学生的一生发展都有益。音乐教学依教学目标为基准,拓展教育教学范围,力争在实现三维目标的基础上,达到新目标。主要教学目标是完成知识与技能的基础训练,教学内容是专业性比较强的音乐基础训练。如:节奏型训练;音准训练;自创简单的乐句、乐段;简单的视谱练习;声乐演唱的简单技巧训练;表演练习等。教学主要体现出教学的过程与方法,教学方法的运用至关重要,教学方法主要采取引导,朋友间的语言交流,不断地给予鼓励。提高他们表演时的模仿能力。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编排出简单的音乐剧;能够做到用正确的状态演唱声乐作品;自创主}并设计出表演过程。教学以赏析作品为主,体现出情感教学,培养提高学生的情商。

二、课堂教学采用快乐教学法

1. 精心设计教案,灵活运用教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要上好一堂音乐课就必须精心设计教案,灵活运用教法。(1)抒情式导言。(2)创设情境教学。如音乐与意境,播放风景画面,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都有哪些美丽的景色,活跃学生的思维。(3)欣赏为教材中的图片配置的每段音乐,感受音乐的整体艺术形象,听后讨论音乐情绪的表达和图片的意境有什么联系,听后有何感想?(4)学生课堂练习:①先用诗歌,语言描述四幅画面。②听音乐过程中请同学在黑板上根据音乐画面。③音乐与人物形象教学时,安排学生的表演活动,在音乐的启发下,自己设计剧情、人物、对白,用音乐剧的形式来表现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通过上述教学,同学们在愉快的气氛中,领悟了音乐与意境,音乐与人物的关系。这种将讨论、欣赏、情境表演等方法穿插于教学的课堂形式,使同学们在快乐的环境下学到了知识,得到了美的享受。

2.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笔者通过教学总结得出: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当做朋友,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教师学习兴趣,把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才能使学生乐意学,实现预定教学目标。

3. 重视情绪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学方法强调情绪在教学中的作用,是符合生理学、心理学基础的。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音乐教学中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的情绪更为重要。许多优秀的音乐课范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执教教师都是全身心地投入并充满激情地进行音乐活动的,学生在这种情绪的感染下,也都愉快地与教师配合。课堂气氛愉悦、宽松,学生思维活跃。

4. 适当地用器乐演奏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新歌,教师常采取反复练唱的方法,这样学生极易疲劳,失去兴趣。如果在这时适当地穿插器乐演奏,可以重新唤起学生的兴趣。如笔者在教中学七年级下册的《中国娃》时,为了巩固学生所学内容,在让部分学生演唱时,安排了一部分学生用铃鼓和碰铃伴奏。熟悉掌握后,互相交换。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很快地学会了这首歌。

三、音乐教学评价在音乐课堂有效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笔者认为音乐教学评价应包括

1. 音乐学习情感的评价

学生的学习情感应作为音乐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学习情感的评价应用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比如:学期开始,教师就制作一本“学生学习情感评价手册”,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记录在册;学期结束时,召开“音乐资料交流会”或“班级音乐会”比一比谁听过的音乐多,谁是“班级音乐之星”,把评比结果记录在册;两项综合作为学生的学习情感评价结果。

2. 音乐知识技能的评价

普通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音乐知识技能学习都是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没有独立的分科,因此,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的评价应与专业音乐教育相区别。以往那种把演唱、演奏、读谱视唱割离开进行评价的方式是不可取的。笔者认为,对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评价应根据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特点,综合演唱、演奏、读谱视唱、音乐欣赏等内容进行,避免单纯的技能技巧考核。比如:选取一段欣赏过的乐曲主题让学生视奏、视唱后说出乐曲名或作曲家。

3. 音乐创造能力的评价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音乐创造能力应作为音乐学科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音乐创造主要包括: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造、创作实践等,对音乐创造能力的评价可参照《音乐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采用量化测评。如:用生活中的材料自制一件吹管乐器;用人声、乐器及其他音源作音响小品《三个和尚没水喝》;改编地方民歌等。需要注意的是,音乐创造能力的评价应着眼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应有助于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的积极性。

由于学科的特殊性,音乐学科教学评价不同于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学评价,在进行评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营造愉快和谐的评价氛围,淡化学生的考试心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活动。(2)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重视学生的自评,应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和音乐情感的表现。(3)要根据各学段不同的目标及学生不同的音乐水平恰当选用评价形式和评价方法,在众多考核的项目中,让学生自选有兴趣、有特长的项目进行考核,可以让学生根据个人的能力,扬长避短,满足表现欲,发展特长。

总之,音乐学科教学评价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教学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全面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质量。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8

众所周知,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在以往的对学生音乐素质评价中,教师往往采用让学生唱一首课本上的歌曲给学生评分,有的教师甚至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和对学生的大体印象给学生打分。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在贯彻落实新《课标》理念教学运作中,在音乐素质检测的内容与形式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与探索,并取得了一些经验。一是学生自选强项内容,让检测更具个性色彩;二是举行班级音乐会表演,让学生检测更具生活情趣;三是相互评价,让学生的检测更富有人性魅力;四是音乐档案袋,让检测更具全程性;五是星级评定制,让检测更富有激励。

【关键词】

个性 生活情趣 人性 全程性 激励性

针对学生的现实情况,对以往的音乐素质检测怎样进行革新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在贯彻落实新《课标》理念教学运作中,在音乐素质检测的内容与形式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与探索,并取得了一些经验。

一、学生自选强项内容,让检测更具个性色彩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位学生的智能都各具特色,有的学生在某几种智能上表现突出,而另一些学生则在其他智能上表现突出。这在音乐教学中学生表现非常明显:有的学生歌曲演唱很好,但演奏乐器不够好;有的学生舞蹈跳得很好,但音准不好等等,像这种情况该如何检测呢?笔者的做法是学生可以自选强项参加检测,一改传统检测由教师规定内容的做法。具体操作方法:开学初教师发放表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意愿选择项目,有多个特长的同学可多项选择。如唱歌是你的强项,你可以选择歌曲演唱;如舞蹈是你的强项,你可以选择舞蹈等等。选择后,同学可自行协商、自由搭配、自主组织排练,利用课外时间准备。准备成熟后,举办“班级特长展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音乐强项。

这样,通过自选强项,发展了学生的优势,激发了学生的音乐兴趣,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质,让学生的音乐素质检测更具有个性色彩。

二、举行班级音乐会表演,让学生检测更具生活情趣

富有情趣的检测不仅能激起学生参与检测的兴趣,且能卸掉学生检测的心理负担。笔者认为用音乐会表演取代传统的检测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具体操作方法:提前通知学生期末召开“班级音乐会”,或“迎新春音乐会”,或“小百灵音乐会”,或“动物音乐会”等,要求学生全体参与并尽量以小组表演的形式,也可单独的、双人的,自选内容、自选表演形式(吹、拉、弹、唱、舞、赏、说、编等)、自选合作伙伴。演出时邀请嘉宾“班主任”“课任教师”担任评比、颁奖工作。最后根据每个节目的不同特色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演唱奖、最佳演奏奖、最佳表演奖、最佳组织奖等。

这样的检测形式,既能营造和谐、团结的检测氛围,淡化检测严肃紧张的气氛;又有利于调节学生的心理,展示学生的才华,增强学生的凝聚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举行音乐会表演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艺术才能的大舞台,让学生的音乐素质检测更具生活情趣。

三、相互评价,让学生的检测更富人性魅力

相互评价,是以学生小组为单位,或以座位前后4至6人为一个小组进行“互评”。要求学生对本组同学上音乐课的纪律情况、参与音乐学习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价,分别评出优秀、良好、一般、需努力四个层次。学生在相互评价时,在肯定优点的同时,也会相互指出一些不足之处。这样,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音乐课中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音乐课的认识,使学生规范了自己的行为,积极参与音乐学习活动。而且通过评价,加深了学生之间的感情,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使检测增加了人性的魅力。

四、音乐档案袋,让检测更具全程性

传统检测的“一歌”定成绩,注重的只是结果而不是过程。笔者认为建立音乐档案袋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对自己的音乐学习过程进行思考,激励学生不断发展,也方便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艺术档案袋的内容可以是:“我的简历”“我的歌声”“我的评价”“我的创作”。此外,学生参加课外音乐活动的照片、获奖证书等,也存入学生的音乐档案袋,使教师更详细地了解了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这种用音乐档案袋的评价方式,使学生的音乐素质检测更具全程性。它既可以作为学校音乐档案册,同时又可作为音乐教师“桃李满天下”的名册录。

五、星级评定制,让检测更富有激励性

针对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喜欢形象直观的事物,我采用星级评价评定及激励性评语作为终结性结果的呈现方式,很受学生的欢迎。以一年级歌曲演唱为例,教师一改以往评价中按“完人”这把尺子去衡量学生的做法,根据学生表演的目标,能力差异性,分层制定不同的标准。要求一颗星,人人要达标,两颗、三颗星星是发展目标,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音乐基础,确定适合自己的目标。这样,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享受到成功。此外,通过激励性评语对学生的检测结果进行反馈,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综上所述,音乐素质检测既是了解教学质量,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要积极主动地向全体学生敞开音乐教学大门,做到“有教无类”。不断创新,认真思考,设计新颖的检测形式,确定深受学生欢迎的检测内容,时刻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让学生从被动的检测状态中解放出来,焕发出蓬勃的生机,让学生快乐参与音乐素质检测,使音乐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 刘沛.传统教学评价与素质教育的悖论及评价的换代方案.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2)

2. 杨和平.中国音乐.2010(5)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范文 下一篇:歌唱二小放牛郎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