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学汇报范文

时间:2023-02-23 19:58:10

一年级数学教学汇报

一年级数学教学汇报范文第1篇

培养他综合能力。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太小了自主能力比较差。所以我一定会努力提高他综合素质。

数学的功能不时扩大。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学研究中,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国公民应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要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干学以致用。如脱离生活而只知盲目计算,就会变成纸上谈兵,变成书呆子,闹出大笑话。那么,怎样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呢?下面我就谈谈这一学期来的做法。

而小学生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为此,数学知识的笼统性很强。教学新知时尽量利用生活中的感情资料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便于理解和掌握。如:教学“简单减法应用题”先拿来5个苹果,把其中2个送给一个同学,再让学生根据我做法用两句话表达出它意思,此时学生能说:有5个苹果,送给同学2个,还剩3个。这道题的基础上我又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和物品自由的编一道应用题,学生很快就编出了很多,抓住机会告诉学生像这样的题目在数学里叫做应用题,从而初步了解了应用题的概念。再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先介绍常见的电冰箱、粉笔盒、墨水瓶等实物后问:谁知道它什么形状的?此同时也让学生进行讨论、探索长方体跟正方体的特征,一下子说出了很多,最后,要求学生用硬纸分别做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这样,学生对抽象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感性的具体认识容易记忆懂得用,为学习它外表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所担任一年级数学的两个班的同学都存在着智力上的差别,本学期。由于每个儿童的生活条件、家庭背景、心理水平、思维方式等不同,对同一数学问题可能有不同的思路和策略,不能过分强求一致。所以我注重算法多样化,允许每个儿童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学习数学。例如:教学“9+5时,可以是4+5+5也可以9+1+4者“4+4+1+4+1等。针对学生的解答的方式,再引导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解答。对能解答出得数同学我都给予肯定,通过不同的方式给奖励,让他体验到发明之乐,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不少数学问题是从实际中来的知道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关心环保,教育过程中巧妙渗透环保教育。如出现一些应用题,学有1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5张,做小旗用去2张,还剩多少张?完成书本知识的教育外,还应该教育学生做完纸花后的纸千万不能乱丢,应养成讲卫生,维护环境的良好习惯,知道良好的行为习惯应从小培养。

一年级数学教学汇报范文第2篇

目前,我国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合作意识,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越来越多的人也在"高分低能"的事实面前

认识到提高孩子全方面素质的重要性。在基础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已经不能适应当下教育发展

的需要,信息技术却在各个领域展露锋芒。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将多媒体和日常教学结合起来,必

定能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发挥重要的作用。

多媒体的使用一定要切合教学的实际,必须做到按需使用,即合理的使用多媒体。要做到合理的使用多媒

体必须符合以下四个原则:形象性、趣味性、丰富性、拓展性

1、形象性

对于一些抽象又难以理解的知识,特别是认识时间,找规律,几何图形等在教学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多种

方式的形象加深理解,最终突破难点重点。数学教学时难重点的突破对学生有效掌握数学知识起至关重要

的作用。对于比较抽象、不易用言语讲清的难重点使用多媒体就能很好地解决。如一年级《二十以内进位

加法》这一节课,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凑十"与"拆分"的方法是难重点,教学时让学生(同桌合作)利用

小棒动手操作尝试解决3+9,接着让学生汇报方法并根据学生的汇报用多媒体演示摆小棒,引导学生比较几

种方法的优劣。最终得出利用"凑十"的方法计算不但简单而且节省时间,再引导学生探究算理。又如,圆

面积的计算,是小学六年级数学中的难点。不利用多媒体教学,我们只是通过折纸,这种误差较大的手工

操作很难向学生形象地展示将圆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也不容易引导学生去想象,教师就很难向学生渗透

极限的思想。我曾经听过一节公开课,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课件演示:先将圆分成两个半圆分别涂上

红色和绿色,然后将每个半圆平均成四分之一个圆,并将其镶嵌在一起,让学生观察,这时候,这一图形

并不显示什么特征,随着将圆分成8份、16份、32份和64份,拼成的图形越来越接近于一个长方形,这样自

然而然就把极限的思想直观地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去想象,如果把圆按照这一方法无限细分的话,将会

变成一个十分精确的长方形。这样学生在形象的学习中轻松地懂得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再如,"认识

钟表"是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难点,然而,一个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辅助教学,通过时钟"三针联

动"形象展示秒针走完一圈是一分钟,分针走完一小格是一小时。接着,出示半点和整点的表面,帮助学生

记忆整点和半点的指针位置。然后以动画片的形势展示"懒羊羊的一天",帮助学生记忆时间的两种表示方

法:文字表示法和电子表示法就这样,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多媒体课件形象多样的呈现变成了孩子们很容

易掌握的知识。在轻松愉快的教学中完成了教学任务,突破重难点,让学生逐层参与新知识的构建过程,

实现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2、 趣味性

在导入新课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采用多种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浓厚兴趣

,也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例如:一年级数学书中对于《认识钟表》这部分知识呈现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很抽象的。所以我在

教学中采用有声谜语的方式进行导入。通过学生积极的抢答过程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引起同学们对钟表的

浓厚兴趣,接着让学生围绕钟表提出问题。同学们提了很多关于钟表的问题,其中就有"钟表是干什么的?

""不同形状的钟表表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吗?"这样很有价值的问题。又如,在《圆的认识》教学中,导入

时可以通过展示花坛、天桥、钟表、纽扣等生活中存在的丰富多彩的圆形图案,不但节省了时间,还让学

生体会到几何图形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而让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产生新的兴趣。

3、 丰富性

虽然多媒体课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很多不可替代的优势。可是并不是任何数学内容的教学都要使用多媒

体,除了以上谈到的几点,在学习内容含量较大,板书较多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多媒体用来节省时间。比

如在低年级计算教学的单元复习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计算题。复习完毕后又可以做到概括知识点

,总结算法。同样,在小学中、高年级阶段在讲授图形的旋转和平移,以及讲解应用题的时候就可以使用

课件出示图形和题目,既方便又快捷。既可以避免教师过多板书途中教师的过度辛苦和学生无聊等待,又

可以节约时间,同时又增加了拓展学习的机会,拓宽了课堂教学知识的广度。但是要注意,在小学高年级

数学教学中使用的课件一定要简洁明了,不要为了做课件去做课件,弄很多花哨的东西,却没有任何意义

4、 拓展性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学习现有的知识去思考更多的问题,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关键。在进行计算教学中

,我们强调一题多解,从人帮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探究以后可能学习到的新知识。例如,在进行《20以

内数的认识》教学中可以在练习巩固的基础上通过课件出示20以上加几或者减几的练习,为以后学习《100

以内数的认识》做好铺垫。又如,在小学低年级《认识钟表》的教学中,在突破重难点的基础上,最后我

通过一段从酷六网链接的MTV——《时间像小马车》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深度和广度的拓展,使学生在学习知

识的同时增强时间意识,培养他们珍惜时间好习惯。像这样学生既能准确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又能在潜移

默化中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对正在成长中的花朵给予温和的人文关怀。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但是多媒体的使用一定要合理,做到"当用则用,按需使用"。要做到合理的使用多媒体必须符合以上四

个原则:即形象性、趣味性、丰富性、拓展性。最后,希望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在探索中获得新的进步,为

一年级数学教学汇报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低年级 数学教学 情境运用

教育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把思维过程“融”于情境当中,那么小学生就会对数学教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兴趣又是小学生学好数学最积极的动力。托尔斯泰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创造良好的游戏情境

孩子们都很爱玩耍,也非常喜欢玩游戏,在上课的时候,教师要适当地组织一些游戏活动,游戏不仅能让孩子们增加学习兴趣,还能调动起孩子们积极参与,积极地去亲自做这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并且又增加了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通过这些游戏证明了适当的游戏教育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如果在课堂中适当地安排一些游戏教学,那么会对学生有一定的效果的。例如,在小学一年级课本的数学上册数字“6”的读与写的时候,教师在上课之前就已经准备好想用游戏来学习这课程了:安排六名学生玩一个围绕五张椅子转圈的游戏,安排其他学生唱歌,当歌曲结束时,让他们去抢座位,看看谁先抢到座位。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们对数字有了一些了解,“6比5多1”还知道了“5比6少1”,通过游戏既能复习以前学过的关于“5”的课程,又能从中启发学生对学习新课的爱好,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在数学教学中,加、减法计算是在一年级数学教学里最主要的内容,数学计算不仅单调而且枯燥,它要进行反复练习和计算,也可以在反复练习中采用一些“找朋友”“送信”“摘桃子”等方式学习。这样的课堂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爱好了,我们通过这种游戏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从游戏中学到了充足的知识,又能让学生有紧迫感,还培养了学生努力进取的精神。在游戏中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计算熟练的时机,并且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团队的精神。

二、创造生活情境,使学生了解数学

生活中时时都会用到数学。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这门课程,就应该从学生感兴趣与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为学生提供有力的学习机会,让他们从实际生活当中去创造学习数学的机会,去了解数学,感觉到数学时时就在他们的身边,让他们从中感觉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所以,我们要把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中出发,去创造有趣而且生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学会在生活环境中去体验和思考,从中知道了学习数学的价值性,这样就会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去理解、学好数学。

三、创设故事情境,给学生想象的空间

低年级的学生也非常喜欢童话故事,我们可用童话故事的形式把数学中的问题来描绘出来,这样能够引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故事是儿童的第一需要。所以我们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把书上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编一个小故事,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氛围,从而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例如,小学一年级“加法和减法”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用编故事的方法出题:在一片大森林里,有很多可爱的小动物,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这天是小兔子的生日,她就邀请了她的好朋友来家里做客,小熊带了3桶蜂蜜,一会小猴子带来8个桃子,小象子带来20个苹果。小猪是最后来给小熊过生日的,小猪不但没送小兔子礼物,而且还偷偷吃了3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小兔子知道后非常不开心,那么请小朋友开动脑筋算一算小兔子一共收到水果礼物?小猪偷吃后又剩几个水果?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游戏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很快就算出来结果。教师还激励学生用编故事的方法去学习算术,这样学生学习兴趣就会很浓厚。

四、创造活动环境,培养想象力

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活动与实践中去掌握、去理解,而不是单一地听教师讲解。教学中,把问题情境活动化,就是让学生亲自到问题情境中去,在做、听、说、看、想的过程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在小学一年级的课本上册“认识物体”这一课时,教师要按学生的各项特征,来组织学生交流合作,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动手搭建积木,在游戏中感觉到物体形状的不同,并且要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对一些物体的分类要明确,并且要学会观察物体,让后拿出正方体、球和圆柱体等图形,来认识这些图形的形状,鼓励学生亲自去去摸一摸体会一下这些物体的特征,最后在游戏结束是和同学们说说观察到的物体形状的特点,形成形状不同物体的表现。让学生们通过各种游戏来学习数学,让学生们知道观察和分类的过程,使学生对不同物体加深了解。

比如,当学生们学到一年级数学课本上册的一道教学题时,教师按照平时学生值日分组,每一小组按照身高排成一组,然后让学生说自己前面有几位同学,后面有几位同学,这一组共有几个人,说完后填写在表格中,然后再组织学生去分析一下每一位学生说的三个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去讨论,然后给教师汇报讨论结果。教师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去做、去理解数学题,学生就会越来越对学习数学充满兴趣。

总之,通过以上这些让我们看到,只有我们在课堂上抓住教学中的机会,适当地去创造情境,就调动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进取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快乐中去感受学习数学的神秘感,使学生的上进心得到加强。对教学环境良好、合理的创造,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数学技能知识很好掌握,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断改变,这样就能够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不断加强。

参考文献:

[1] 徐振国.浅谈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J].新课程:小学,2013(2).

[2]陈正访.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情境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3).

一年级数学教学汇报范文第4篇

一、创设问题情境,点燃思维火花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保证。只要创设的问题情境充满生活味,能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或经验,抓住小学生的心理,就能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和欲望。

例如一年级学生刚入学不久,笔者代表低年级数学组在学校上的一节“互动型思维”课――“智慧乐园(一)水中的学问”,我创设了同学们去老师家做客,根据自己的喜好往纯净水放方糖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听与看提出问题。小学生在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中,点燃了他们思维的火花,调动了他们的学习欲望,使他们饶有兴致的提出了“哪杯水最甜?”还有的学生补充道:“哪杯水最不甜?”师及时肯定了他们的问题说:“你们提出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到底哪杯水最甜呢?为什么?”自然走进了探究探索阶段。

二、组织探索研究,促进思维发展

例如,笔者在教学下册第86~87页“退位减法(一)”时,我说:“数字宝宝2、3、6、7、9要和同学们做游戏,它们说‘请从我们5个数中选三个数,组成两位数减一位数的算式,你们会吗?’”给枯燥的知识赋予鲜活的生命,学生很快每人写出2道。”师组织学生汇报后,紧接着说:“老师也写一道36-5可以吗?”生:“不可以?”师:“为什么?”生:“因为这5个数中就没有5。” 在这里设疑主要是想让学生进一步明确题目的含义,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那改成36-2可以吗?”生:“当然可以。”师:“谁能用小棒把36-2的计算过程展现出来。”学生争先恐后地积极举手,师请同桌两人一起上台汇报,一生摆,一生讲。这两名同学做得非常完美,同学们听了连连点头表示同意。师:“那如果老师改成36-9,你们会展示它的计算过程吗?”学生们又积极举手,我又请两名学生一起操作汇报。这两名同学不甘落后,汇报得更加精彩,同学们送上了掌声。师:“那就怪了,36减2,直接从6根里去掉2根,为什么36-9还要从整捆里借一捆呢?”学生们急着说:“因为6减不过9,所以,必须要借1捆当10来减9,最后就剩27根了。”这一反问主要是让学生在对比中明确个位不够减需要向十位借的道理,加深学生对退位的理解,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这一段教学过程师生共同参与,真正实现了新课标提出的:“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的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笔者是充分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建立思维的模型,有效突破了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那如果没有小棒,你会计算36-9吗?”学生说:“会。”师:“请讲给同桌听。”然后,分别让不同的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计算方法。第一种是利用20以内退位减的方法来计算的;第二种是平十法;第三种是破十法;第四种是把9看做10来减,多减的要加上;第五种是竖式计算共5种计算方法。这样顺利地实现了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学生的思维能力平稳提升。

三、有效巩固练习,提升思维能力

有效的巩固练习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保障。巩固练习就是按照思维的发展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的系列训练,引导学生在沟通新旧知识中发现联系,在对比中区别概念,在辨析中防止知识混淆,把新学的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并能用以解决具体问题。

笔者在引导学生巩固练习时,练习的方式多样,形式丰富,同一内容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形式进行练习,既有模仿例题的基本训练,又有增加非本质干扰因素的变式训练和一题多解的灵活训练。引导学生在新的具体情境中,灵活地运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这种巩固练习,不仅在新授课以后进行,还应在练习或复习中反复进行。

四、归纳提炼总结,发展思维水平

归纳总结提炼是学生很重要的一种思维能力。从小培养他们拥有这种能力,并随着年级的增高不断地提升与完善,将会使学生受益一生,受用无穷。例如笔者在教学“水中的学问”这节课时,充分运用这一理论,让学生观察、提问、实验、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发展。比如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有:哪杯水最甜?哪杯水最不甜?组织学生讨论回答,一生说:“糖越多水越甜。”师追问:“那如果是一个很大的杯子,里面装着很多的水,也放入了4块糖,能甜吗?”进一步渗透甜与不甜是比出来的,必须在水相同的情况下,放入不同的糖块,水的甜度不同。或者,是糖相同,水不同的情况下,才能比出哪杯最甜,哪杯不甜。这样让学生在类比的过程中,归纳总结出规律:“水相同,糖越多,水越甜。”

五、动手操作实践,加深思维拓展

笔者在平时教学中坚持不给一年级学生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不让孩子做那些机械重复的习题,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所学的内容,适当增加了一些动手操作实践的作业,使学生在动手测量、动手操作、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提升了思维能力,使他们的思维向纵深与横向发展。例如,我们学习了人民币的认识,笔者让学生在家与家长做换钱游戏,和家长一起到超市购物,经历购物的全过程,给家长辨认商标上的价格,知道是几元几角,学会付钱,会检验找回的钱是否正确。

总之,这五步法教学模式的确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经过实践,学生普遍思维灵活,创新和变通的能力明显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异常浓厚。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思维就像一枝花,它是逐渐地积累生命汁液的,只要我们用这种汁液浇灌它的根,让它享受阳光照射,它的花朵就会绽开。”笔者努力使这枝思维之花绽开绚丽夺目,使新思维数学教学模式更加科学有效。

一年级数学教学汇报范文第5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a)-0085-02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翻转课堂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理念深层次地融合,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革新。翻转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关注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模式,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兼顾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1 翻转课堂的内涵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林地公园高中,经可汗学院得到推广和发展。翻转课堂分为知识学习和知识内化两部分。课前学生观看教师精心制作的微视频,自定步调、自主学习,记录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向教师反馈,完成知识的传授。课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协作探究、互动交流,共同解决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做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完成知识的内化。

2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2.1 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注重以学定教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依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自我调节,自定步调,自我掌控,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习。学生课上在教师的启发、指导和组织下解决自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堂内化过程围绕问题展开,学生在互相协作、讨论、交流、解决问题中提升主体地位。翻转课堂以学定教,改变传统先教后学的顺序。

2.2 以课堂问题为导向,注重知识内化

课堂本来是每一个学生在兴趣、爱好和目标为导向的指引下共同演绎的一个知性灵动的世界和生生不息的天地。在翻转课堂中,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主线,课前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教师分类汇总;课堂上教师从传道授业者转向解惑答疑者,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引导下通力合作直面课前的疑难杂症,完成知识的内化,提高课堂效率。

2.3 以个体差异为着眼点,注重学生参与

课堂教学应是一池思维碰撞、自我对话、互动对话的活水。课前通过学生提交的反馈问题,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差异和学习盲区,在课堂小组讨论交流中,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与各个学习小组交流探讨或者是一对一的讨论,共性问题一致解决,个别问题个别辅导。问题在师生、生生的互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解决,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

3 翻转课堂在小学低年级数学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思考问题、学习知识、发展思维。翻转课堂同样适用于小学低年级,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该文以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几和第几》为例,阐述翻转课堂的应用过程。

3.1 课前观看视频,学习知识

在翻转课堂中,鉴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本节课的微视频时间在4分钟左右,课前笔者先将录制好的微课视频到班级微信家长群中,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进行深度预习,完成知识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低年级学生的智慧从指尖中开始,思维从动作中发展,知识从操作中学习。学生找一找家中的糖果、卡片等物品,根据视频的指导摆一摆,在动手操作中想一想,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发展思维。课前学生对微视频中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收集学生的问题并分类归纳,以便于在课堂中集中研讨、讲解。

3.2 课中研讨交流,内化知识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经过课前深层次地预习,对知识更加深入掌握,不断延长课堂知识内化的时间。针对本班学生特点采用异质分组,4人一小组,学生在自主、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形成学习共同体,相互学习、相互讨论、相互帮助。

3.2.1 口头汇报

课堂中小组各口头汇报,如“学习微视频《几和第几》,你有哪些认识?”通过提问,学生自由表达,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提高学生思维的能力。

3.2.2 错误研讨

郑毓信教授说“现代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即是认为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纯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到纠正,而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自我反思的过程。”在课堂中笔者设计学生普遍出错的一道练习题(如图1所示)。学生先做题再讨论易出错点然后总结汇报最后集中解决。学生第①题和第②题出错率比较高,学生在组内引发热火朝天的讨论,如:“在读题时要注意什么?”“为什么会出错呢?到底错在哪里?”经过学生的集思广益,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总结出:读题时要谨慎仔细,要分清方向,到底是从左往右还是从右往左,而且要弄清楚是“几个”和“第几个”,“几个”就是几个,“第几个”是一个。引导学生分清基数和序数的区别,关注本节课的重难点。师生总结出做题的顺口溜“顺序要分清,是几就是几,第几是一个”。

3.2.3 应用拓展

在课堂中呈现一些开放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协作学习的环境下,自主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对话交流、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练习环节,笔者设计“我有几块糖”(如图2所示)的应用拓展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动手操作、交流研讨、展示汇报的形式展开,学生呈现多种方法:用课前手中准备好的糖果摆一摆,用笔在纸上画一画,列式子算一算。通过摆、画、算等多种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2.4 评价总结

在翻转课堂中,采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

3.3 课后查缺补漏,完善知识

课后教师将课堂中的问题、动态生成的学习资源进行整理,到网络上,由于学生的认知基础、接受能力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没有学好知识的学生可以利用课前和课后上传的学习资料进行二次学习,实现分层次教学。课后培优补差,查缺补漏,可以保证尖子生吃好,中等生吃欢,后进生吃饱。

4 结语

有人将翻转课堂看作破坏式创新教育,毋庸置疑,翻转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学生课前学习知识深度预习,课堂上内化知识,以学定教,以问题为主导,精简教师的讲授时间,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使知识导向的课堂向素质导向的课堂转变。

参考文献

[1] 高楠.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画垂线为例”[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5.

[2] 刁守娣.小学数学翻转课堂的课例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5.

[3] 黎启韶.小学数学“翻转课堂”的实践与思考――以《画角》一课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5(3):29-32.

一年级数学教学汇报范文第6篇

一、教师课前筹备充实

新课标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对分学段的教学方法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划定。首先,教学方法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全力也投不进,自然就损失了抉择信念;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垂手可得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坚苦的喜悦。

教师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认真通读教材,把握教材中的知识体系结构,搞明白各章节在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明确应该讲什么和重点是什么,做到胸中有数。备齐课堂教学所需要的典型事例或案例,以便教学中使用。

二、课堂上培养师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要打造有效课堂首先要改变“讲话热闹的教室”为“专心彼此倾听的教室”。只有在“专心倾听的教室”里,才能让各类思考和激情彼此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倾听学生的讲话,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操练。把学生投过来的球确切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说什么,他的神色也是很兴奋的。刘利芬老师执教六年级数学广角《抽屉原理》这一课时,当一学生根据教师的质疑汇报自己的想法时,教室里一片寂静,刘老师和其他学生都在认真的倾听,当这一学生汇报结束,马上有同学举手对他的汇报进行补充,刘老师适时进行引导,解决抽屉原理问题的方法轻松的得到了。看着同学们微笑的脸,听课的老师欣慰的点点头。这样的轻松、愉悦课堂哪位学生不喜爱,哪位教师不喜爱。

三、为学生营造有利于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谈到儿童教育时,提出“六个解放”:(1)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2)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3)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4)解放儿童的嘴使他们能说;(5)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能扩大认识的眼界;(6)解放儿童的时间,使他们有空闲消化学习,干一点他们高兴的干的事情。陶行知先生的深刻见解,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那就是要构建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学生的能力,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敢想、敢说,为学生营造有利于他们学习、发展的课堂环境。

邵敏老师执教三年级《年月日》这一课,教师放手让学生独立研究自己准备的年历,当学生汇报一年有12个月,有的月有31天,有的月有30天,还有28天,29天的时候,邵老师并没有急着告诉学生大小月,及特殊月的知识,而是让预习这部分知识的学生当小老师。教师这一小小的举动,一定会激起学生课前预习的浪潮。

四、为学生创设真实具体、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数学素养。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时,问题的选择非常重要,首先要做到有趣。张宁宁老师执教的五年级《分数的意义》这一课时,张老师为了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充分感受“单位1”时,居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喜欢玩吧?那就让我们一起玩,看看谁会玩,谁玩得好?”问题提出学生马上欣然接受,主动的投入到“单位1”的研究中。

其次是问题有数学味。蒋萍老师执教四年级《平均数》这一课时,为了考察学生是否充分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教师提出:“平均数是一个实际存在的数吗”?经过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它可以比这组数据中的某个数大,也可以大这组数据中的某个数小,还可以和这组数据中的某个数相等。

五、让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起来,参与到数学教学中去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参与,让学生活动,特别是思维活动,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

杨惠琴老师执教一年级《摆一摆想一想》这一课时,杨老师为了让全体学生充分理解摆出数的个数与棋子个数的关系,教师给学生准备的不同个数的棋子,让每一个学生都动手摆一摆,教师将学生摆的结果列表后提出“仔细看看,谁是小小发现家?”孩子们动了起来,不但发现了纵向的规律,还能结合规律找出9颗棋子,10颗棋子,甚至更多颗棋子摆出的数。

一年级数学教学汇报范文第7篇

现在一年级的学生,见识广,天真浪漫,爱说爱动,课堂上容易分散注意力,有时要玩一会儿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传统的教学思想视之为影响学生学习的缺点,限制学生“动”,强制听课,或者认为患了“多动症”,老师批评,家长责备,于是上课时像是被捆了手脚,束了思维,一堂课下来又苦又累,产生厌学情绪。如果我们上一年级数学课的老师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生将收益匪浅。那么该如何让他们喜欢学数学,爱上数学课,本文就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

一、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六、七岁的孩子,刚开始学习,还沉浸在童话故事里,脑袋里想象着动物们的活动。每次上新课,创设一种情境,再以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故事讲完了,孩子们还沉浸在故事里,动脑筋为故事里的小动物解决困难。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的“分类”时,通过描述这样的小故事,再配上媒体动画:秋天到了,小猴子种的花生丰收了,瞧,它正在晒花生呢!忽然起了一阵大风,把树叶和一些脏东西也卷进花生里,小猴子着急了,该怎么办呢?……孩子们跃跃欲试,都想帮忙,分别说了自己的想法,这时加以引导,学生很快明白了“分类”的意义。

二、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由于低年级儿童的身心特点,他们的理解、记忆大多还建立在直观操作、动手实践上。”因此“动手”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上课时,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动用多种感官,通过积极思维,获取知识。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的“有几瓶牛奶”(表内进位加法)先让学生摆一摆,第一行摆9根小棒,第二行摆6根小棒,合起来一共有几根小棒,有了一捆是10根的基础,再加以引导,老师讲解“凑十法”学生很快明白,并学以致用,坚决克服不经思考,盲目动手的毛病。

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游戏是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游戏活动到学习活动的转化过程,游戏让他们的注意力更持久,游戏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因此,教学中努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游戏,使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游戏中来,在游戏中乐学,在获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同时,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发展。

课堂教学设计游戏要因势利导,尽量发挥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比如:在教学北师大版的“采松果”[两位数学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练习中,我设计了“小鸽子送信”的游戏,把头饰分给小朋友当鸽子,手中拿着算式卡片,送到相应的得数的信箱里,孩子们个个喜形于色,迫不及待地加入游戏行列,当中我还设计了几张得数与信箱不符的算式卡片,让学生想办法,学生学而不厌,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学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应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体,安排大量的实践活动,是课改下不断追求的学习方法。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的“认识厘米”时,通过组织学生自选工具测量课桌有多长时,学生想出许多办法,有的学生用尺量,有的用铅笔量,还有的用手量……当学生汇报结果时发现量的结果不一样,从而体会到统一测量工具的必要性,在学生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测量,验验它们的发现。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五、让学生在视听中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工具,改变学习工具,改变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多媒体计算机的出现为学生勾画出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环境。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非常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但能强化学生的记忆,而且还给学生展现出无限的知识空间,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情感需求。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的“小小运动会”(100以内加减练习课)课堂上,通过运用多媒体出示运动会开幕式的情境,有动感,有声音,非常形象,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这节课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年级数学教学汇报范文第8篇

关键词:营造;游戏;生活;故事;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375-01

一、营造游戏互动的教学情境

小孩都很爱玩,尤其喜欢玩游戏,在上课的时候,教师要适当地组织一些游戏活动,游戏不仅能让孩子们增加学习兴趣,还能调动起孩子们积极参与,积极地去亲自做这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并且又增加了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通过这些游戏证明了适当的游戏教育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如果在课堂中适当地安排一些游戏教学,那么会对学生有一定的效果的。例如,在小学一年级课本的数学上册数字“7”的读与写的时候,教师在上课之前就已经准备好想用游戏来学习这课程了:安排8名学生玩一个围绕7张椅子转圈的游戏,安排其他学生唱歌,当歌曲结束时,让他们去抢座位,看看谁先抢到座位。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们对数字有了一些了解,“8比7多1”还知道了“7比8少1”,通过游戏既能复习以前学过的关于“7”的课程,又能从中启发学生对学习新课的爱好,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在数学教学中,加、减法计算是在一年级数学教学里最主要的内容,数学计算不仅单调而且枯燥,它要进行反复练习和计算,也可以在反复练习中采用一些“找朋友”“丢手绢”“数珠子”等方式学习。这样的课堂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爱好了,我们通过这种游戏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从游戏中学到了充足的知识,又能让学生有紧迫感,还培养了学生努力进取的精神。在游戏中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计算熟练的时机,并且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团队的精神。

二、营造生活场景,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运用

生活中时常会用到数学。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这门课程,就应该从学生感兴趣与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为学生提供有力的学习机会,让他们从实际生活当中去创造学习数学的机会,去了解数学,感觉到数学时时就在他们的身边,让他们从中感觉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所以,我们要把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中出发,去创造有趣而且生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学会在生活环境中去体验和思考,从中知道了学习数学的价值性,这样就会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去理解、学好数学。比如我们买1斤肉要15元,我们给了20元,应该找回我们多少。

三、营造故事氛围,给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

低年级的学生也非常喜欢童话故事,我们可用童话故事的形式把数学中的问题来描绘出来,这样能够引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故事是儿童的第一需要。所以我们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把书上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编一个小故事,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氛围,从而达到非常好的效果。例如,小学一年级“加法和减法”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用编故事的方法出题:在一片大森林里,有很多可爱的小动物,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这天是小松鼠的生日,他就邀请了他的好朋友来家里做客,小熊带了4桶蜂蜜,一会小猴子带来6个桃子,小兔子带来20个松果。小猪是最后来给小松鼠过生日的,小猪不但没送小松鼠礼物,而且还偷偷吃了3个又大又红的桃子,小松鼠知道后非常不开心,那么请小朋友开动脑筋算一算小松鼠一共收到多少水果礼物?小猪偷吃后又剩几个水果?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游戏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很快就算出来结果。教师还激励学生用编故事的方法去学习算术,这样学生学习兴趣就会很浓厚。

四、营造课间活动环境,培养思考能力

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活动与实践中去掌握、去理解,而不是单一地听教师讲解。教学中,把问题情境活动化,就是让学生亲自到问题情境中去,在做、听、说、看、想的过程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在小学一年级的课本上册“认识物体”这一课时,教师要按学生的各项特征,来组织学生交流合作,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动手搭建积木,在游戏中感觉到物体形状的不同,并且要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对一些物体的分类要明确,并且要学会观察物体,让后拿出正方体、球和圆柱体等图形,来认识这些图形的形状,鼓励学生亲自去去摸一摸体会一下这些物体的特征,最后在游戏结束是和同学们说说观察到的物体形状的特点,形成形状不同物体的表现。让学生们通过各种游戏来学习数学,让学生们知道观察和分类的过程,使学生对不同物体加深了解。比如,当学生们学到一年级数学课本上册的一道教学题时,教师按照平时学生值日分组,每一小组按照身高排成一组,然后让学生说自己前面有几位同学,后面有几位同学,这一组共有几个人,说完后填写在表格中,然后再组织学生去分析一下每一位学生说的三个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去讨论,然后给教师汇报讨论结果。教师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去做、去理解数学题,学生就会越来越对学习数学充满兴趣。

五、总结

一年级数学教学汇报范文第9篇

[关键词]趣味教学 游戏化 自主化 激励化

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精力很难较长时间集中,加上数学教学的内容较抽象、枯燥,不易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一部分学生上数学课精神不集中,数学成绩不理想。因此,努力提高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探究低年级数学的趣味教学中,我总结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内容生活化

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一门学科,它与生活密不可分,我们应当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巧妙有效地利用课本资源,让数学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使数学课堂更加情趣化,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价值。

在教学中我有意把各项活动与数学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例如在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安排学生做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如第一小组负责统计在活动当天学生都需要准备哪些必备品,需要买多少食品,大概需要多少钱。第二组负责制定时间安排表,包括活动当天几点起床,几点出发,晚上家长几点到校接学生。第三组负责计算在坐船时学生怎样分组,需要几条船,怎样坐船比较便宜等等。通过以上的这些准备工作,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体会到了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形式游戏化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只有20分钟左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疲劳,会出现注意力分散,坐立不安,做小动作等现象,影响教学的效果。并且儿童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容易被一些新奇的刺激所吸引,所以低年级的学生在游戏中,表现出了积极,活跃的天性。如果能结合教学目的寓教育教学内容于游戏之中,这样孩子们就能兴趣盎然,积极参与,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领受了学习的喜悦,获得了成功地满足。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把抽象的甚至于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与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充分体现数学教学的特点,又充分具备游戏的特征。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数字的认识时,我安排学生互相交换家庭电话号码,并在课堂上模拟打电话的情境,这样使枯燥的数字教学变得富有乐趣。

再如:加减法的竖式计算在数学教学中是十分枯燥的部分,因此这部分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技算准确率很低,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我组织学生进行比赛,以连续二十道、五十道、一百道无错题三个高度为评比标准进行评比。连续二十道无错题的学生可以到老师这领取一个晋级卡,得到晋级卡的学生挑战下一个目标,连续五十道无错题的学生可以体验一下小老师,为同组的学生布置作业,连续一百道无错题的学生可以评为擂主,布置全班同学当天的作业。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调动,做题时小心谨慎避免了很多不必要错误的出现,做题速度也得到了提高。

三、学习方法自主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因此在数学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课前预习,低年级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对于以后的学习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虽然低年级学习内容比较简单,但良好习惯的养成却终身受益。因此我会结合课本内容适当的为学生安排一些课前预习。

2.课上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主动探究,这样既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时、分、秒》这节课时,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一部分学生对于钟表的知识已有了一些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学提示进行自学,由组长负责对本组学生进行当堂考核,然后分组汇报学习情况及考核情况。对于学困生再由组长进行课后辅导,然后向老师汇报,整堂课教师只是作为一个组织者参与其中,只是针对极少数的学生进行了辅导,可是学习效果却很好,学生参与热情也很高。

3.课后实践

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通过设计一些具有创造性的,实践性的作业,做到“寓做作业于实践中”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课时,我建议学生周末和父母一起购物,在购物前让学生做好购买计划,并由学生亲自购买并付款,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对知识有了深刻的认识。

四、评价形式激励化

有人曾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激起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小学生很在乎教师的评价,因此教师给予学生多一些鼓励性的评价,尤其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进步时,教师应及时对其进行激励性评价,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对于一些学困生,教师应降低对学生要求,对于有微小的进步教师都应积极给予肯定,使学生建立起自信心。

总之低年级的课堂教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情趣教学,创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数学知识活起来,动起来,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知识掌握技能。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互联网《情趣课堂 实效课堂》周国平

[3]互联网《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数学教学汇报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鼓励式评价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

一、传统的数学课程评价的局限性

传统的数学课程评价,不论是教师评价还是学生评价,都过于注重甄别和选拔的功能,是一种终结性评价,更是一种奖惩性评价。奖惩性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励师生的教学热情,但其激励性毕竟是有限的,就学生评价来讲,其有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虽然激励了少数成绩优异的学生,但却扼杀了部分成绩中下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其二,奖惩性是一种外部强化,若使用不当便会适得其反。发展心理学认为,不必要的外部强化会损伤儿童的内部兴趣,或者使儿童的内在积极性受到削弱。外部强化对于本身固有兴奋性的行为,不仅是多余的,而且是有害的。也就是说,奖惩不当易引起学生心理上的不满和怨恨,以及行为上的消极对抗,从而损坏奖惩的激励作用。

二、鼓励式评价的特征

教师评价活动的本质在于激励学生的学习活动,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和积极的情绪,使他们充满获得成功的信心,帮助他们奋发向上,纠正错误,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小学一年级数学新课程鼓励式评价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教师采用激励性的语言,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其二,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与态度,及时引导和鼓励学生;其三,关注学生个体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并对进步的学生及时表扬;其四,运用成长记录,以记录学生学习数学的进步历程,增加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其五,运用各种方式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以实现发展目标和教师的价值,如目标激励、领导激励、情感激励、信任激励、参与激励、信仰激励等。因此,小学一年级数学新课程鼓励式评价其目的在于激发被评价者的积极心理,如自信、成功等,以促使被评价者不断改进,不断发展。

三、鼓励式评价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面的应用

(一)教师对于学生在课堂中评价与鼓励不能盲目过度。

在课堂中正确评价学生,对每个学生的表现给予恰当的评价,在教学中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它有利于给学生创设和谐温馨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的思维通过碰撞闪现智慧的火花,让学生体会到蕴涵于数学知识中的丰富情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但表扬也应有个“度”的限制,千万不可滥用,如果学生算对一道难度很大的题,或者思考出一种新的算法,教师给予一定的表扬奖励是可以的。但算对了一道对于学生来讲没有任何难度的口算题就大肆给予奖励,这样的奖励虽然在短时间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对学生个人来说,教师的表扬没有力度和价值可言。

(二)对学生的评价要适时、适度,因人而异。

评价学生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切忌“一把尺子”量到底,这样才能呵护学生的主体意识、分析意识,实现不同的人在教学上有不同的发展。教师评价时要看时间、看对象、看场合,有时候需要委婉含蓄,有时需严肃庄重,有时需情绪轩昂……对于班上极个别的后进生,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给予肯定性的鼓励。后进生需要关爱的目光,贴近的话语,教师要善于表扬学生,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特别是学困生。在一些数学公开课上,我经常看到一些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作为小组代表,有条有理地总结汇报学习小组的学习情况,有的发言甚至是教材上总结得出的结论。但他们的发言是否是该小组每个成员的所悟、所获?是否每个成员都能有条不紊地总结出法则?应该说还有更大层次的学生需要教师提拔。教师要让学生有发言的机会,让他们掌握数学小组发言的语言模式:“经过讨论……,我们得出……,总结出……”

我认为,在数学课堂中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正确、合理的评价与鼓励,不仅是一种教育机智,更是现代教育观念的表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正确、合理地评价学生,保护好学生的学习兴趣,适时、适度地鼓励学生,会促进学生主动探求知识,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三)巧用作业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作业是考查学生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如何巧妙地运用作业评价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我把学生分为三层次根据学生情况把作业设置为A、B、C三层次,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量和不同难度的作业;学生完成自己或老师建议的作业后及时上交,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和成功的机会,确保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按照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打分,但这一评价只是形式评价,其实质是与学生的学期目标作比较,达到目标的学生加1分,超过目标的学生加2分,未能达到目标的学生可以通过订正来弥补,到学期期末把个人得到的努力分全部加起来,成为学生总评成绩的一部分。这样做,能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完成作业,让学生乐于去学习,真正体现“因材施教”,改善各类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启动学生内部的活力。

(四)开展学生自评、互评。

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作用,即发挥学生自评的作用,同时要注意学生间互评的作用。在自评的基础上,实行学生间互评。如将学生四人一小组分组,设组长一名,先由每个学生进行个人小结,然后组内成员根据班级平时对该学生的成长记录对其进行评价,以肯定成绩为主,同时提出希望和改进措施;最后由组长作书面评价,并向组内成员公开评价结果。教师通过小组互评,能从许多方面促进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学习数学,组员间合作交流,互相鼓励,互相鞭策,相互间了解加深,感受到其他的人能够悦纳自己的行动,认识到自己不总是处于外在的批评、指责和敌意的包围之中。这种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评语,既客观全面,又易被学生认可。同时参与的过程就是一次很好的教育过程,能使学生充分认识集体对他的关心及希望,增强班集体凝聚力,从而使学生个体得到良好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

四、结语

教师应形成以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全面实现数学教学评价的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学习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不断激励学生的学习,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更好地改进教学。充分发挥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不仅有利于小学一年级数学新课程的实施,而且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倪天云.鼓励数学“学困生”扬起信心的风帆.新课程(小学版),2009,09.

[2]王金龙.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运用鼓励性的课堂评价.才智,2009,25.

[3]崔宝荣.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改革与尝试.硅谷,2009,09.

上一篇:四年级英语阅读范文 下一篇:数学试卷分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