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教师发言材料范文

时间:2023-11-22 05:31:32

交流教师发言材料

交流教师发言材料篇1

一、课堂活动的真实性——对真实材料的合理使用

材料的真实性与真实的材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语言材料的真实性是指没有被简化或改动过的蕴涵真实信息的日常语言,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原始材料。语言材料的真实性是交际法教学的一项要求。传统外语教学中根据词汇和语法的要求人为编造的语言材料脱离现实生活,缺乏交际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在真实环境中的语言交流能力。真实的材料可以让学生接触真实自然的语言,了解交际话语和背景文化,并能在课堂活动和社会交际之间建立联系,使学生知道所学习的语言材料就是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的语言交际。

真实的材料是交际活动的材料,而不是专门为语言教学准备的材料,如报刊杂志、因特网上的文章、广告等;电台、电视台的新闻、评论、访谈等;电影、戏剧、歌曲等;有关西方历史、地理、自然常识的原版教材等;英美人士的演讲或讲话录音等;旅游地图、景点介绍、航班时刻表、餐馆菜单、宾馆旅客登记表、海关申报单等;法律文书、案例分析、商业信涵、产品书等?这些材料源于生活中的具体情景,可以使语言材料生动、有趣、实用,更有教学意义。

真实的材料是就材料本身而言;而材料的真实性是指材料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关系,它存在于学习者使用材料的过程中,是对材料的合理使用,对材料做出的恰当反应。换言之,真实的材料应辅之以相应的交际活动和以真实交际为目的的课堂活动。学习者在课堂中接触到的语言应该是现实生活中听到和看到的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中要完成的任务和活动就是现实生活中可能要解决的问题。

1.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

在进行第二语言教学时,要改变过去那种单纯为教语言而教语言的做法,而是要把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最终使学生既学习专业知识又提高了外语水平。以学游泳为例,我们学游泳是阅读有关游泳的书籍,还是在游泳池或江河里边实践、边领会?答案当然是众人皆知的。同样,在语言教学中,学生也应像学游泳那样,充分接触真实的语言材料,参与真实的语言交流活动。

教师根据真实的材料设计和组织课堂活动时,不能一味考虑如何教授有关语言的知识,还应考虑如何充分利用真实的语言材料,设计真实的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运用、实践语言机会。例如,在听天气预报的课堂活动中,天气预报的材料是真实的,但如何根据材料开展课堂活动呢?教师可以让学生听写;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先听材料,然后决定是否可以去野餐。显然,第二种做法是真实的语言运用,因为它需要学生对真实的语言材料和信息做出合适的反应和判断。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景。第一种选择只注意教授学生某项语言技能,而似乎脱离了现实生活,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会把天气预报听写下来。

2.课堂活动的交际性

现在我们一讲到交际语言教学,提到交际能力好像大家都认为交际能力就是学生说得流利,管它有错没错都没关系,其实这是我们对交际语言教学的一种误解,一种扭曲。但如何才算课堂活动的交际性?一些教师认为只要在课堂中多开展对话活动,让学生多开口,就算是课堂交际了。

真实的交际活动也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学生会在交际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并出现犹豫、幽默、恭维、尴尬、脸红等各种自然反应。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答案存在多种可能性和不可预测性。学生必须经过自己的思考、发现和探索,结合情景,找出关系,给出合理的解释。答案没有对错之分,而是通过逻辑思维构建思想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的交际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具有交际的自和选择权。

非真实的交际活动往往以考试等功利性目的作为学习动机。一旦出现交际失败或交际障碍,学生往往会以老师教得不好、材料乏味等外因作为借口,最后导致恶性循环。而真正的交际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因——体会交际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引导学生从事更多的课内外交际活动,在大量接触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自然吸收新的语言知识,也能够帮助他们有效地提高英语水平。

3.课堂活动的社会文化性

在外语教学中,真实的语言材料具有不可此拟的优势:规范的用法和表达为外语学习提供了范例;话题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学生不仅学习西方的语言,还了解西方的文化、习俗和思维方式,使学习的过程更生动有趣,学习的内容更深刻,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这种渴望了解西方文化和社会的内在动机,将更有利于他们的语言学习和语言实践。

把课堂活动的文化真实性分为三个层面:通过恰当的交流获取信息;理解他人以及外国文化和社会;在理解他人和外国文化的过程中理解自己和本国文化。对于他国文化,我们不能单纯模仿和接受,但也不能一味排斥。身处异国文化之外(outsider)的我们应批判性地理解外国文化和社会习俗;但同时我们又是局内人(insider),应积极融合到文化交流中去。

二、环境的真实性

有种观点认为,课堂这一教学环境本身就缺乏真实性,它不可能提供完全真实的社会场景,一切只能模拟。但我们必须认识到,第二语言的学习本身就不可能与第一语言的习得一模一样,更何况教室本身就是一个真实的学习场所:师生的确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课堂学习也是人生真实的经历。虽然课堂交流有其特殊性,但课堂教学本身也具有真实性。我们应在承认其真实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课堂教学的外部环境和潜力,如通过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张贴英文海报等方式营造外语学习的人性化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能动性,引导学生融人角色,激发交流的欲望和学习的动机,感受交际成功带来的自信和荣耀,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为将来的真实交际做准备。

交流教师发言材料篇2

一、英语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

在进行第二语言教学时,要改变过去那种单纯为教语言而教语言的做法,而是要把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最终使学生既学习专业知识又提高了外语水平。以学游泳为例,我们学游泳是阅读有关游泳的书籍,还是在游泳池或江河里边实践、边领会?答案当然是众人皆知的。同样,在语言教学中,学生也应像学游泳那样,充分接触真实的语言材料,参与真实的语言交流活动。

教师根据真实的材料设计和组织课堂活动时,不能一味考虑如何教授有关语言的知识,还应考虑如何充分利用真实的语言材料,设计真实的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运用、实践语言机会。例如,在听天气预报的课堂活动中,天气预报的材料是真实的,但如何根据材料开展课堂活动呢?教师可以让学生听写;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先听材料,然后决定是否可以去野餐。显然,第二种做法是真实的语言运用,因为它需要学生对真实的语言材料和信息做出合适的反应和判断。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景。第一种选择只注意教授学生某项语言技能,而似乎脱离了现实生活,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会把天气预报听写下来。

但我们却不能因此而排斥听写活动。虽然听写不是真实的语言运用活动,却是真实的语言学习活动。在目前的这种情况下,外语教学很难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只是培养一种准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语言技能。因为交际首先需要环境。我们应正确认识语言学习活动和语言运用活动之间的这种联系。教师设计的课堂交际活动和任务往往分为好几个步骤和环节,有些是语言学习活动,有些是语言运用活动,不是每一个步骤都必须是真实的语言运用活动。以上述天气预报的活动为例,假设学生都是初学者,教学重点是表示温度和用rainy,fine,cloudy等形容词描述天气。教师第一步可以让学生在听录音时记下温度和描述天气的形容词;第二步让学生根据天气情况,决定这一天和朋友去哪里。第一个任务虽然不是真实的语言运用活动,但却是真实的语言学习活动,这种记录语言的技能有益于他们今后在真实场景下的交流。所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不仅要关注有关语言运用的活动,还要关注真实的语言学习行为,提供真实的语言学习任务。

二、课堂活动的交际性

现在我们一讲到交际语言教学,提到交际能力好像大家都认为交际能力就是学生说得流利,管它有错没错都没关系,其实这是我们对交际语言教学的一种误解,一种扭曲。但如何才算课堂活动的交际性?一些教师认为只要在课堂中多开展对话活动,让学生多开口,就算是课堂交际了。真正的交际活动以获取信息为目的,注重师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交流,注重听说双方的角色、地位、情感、态度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共享的知识和客观场景等。 转贴于

语言活动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不是目的,是手段,是活动参与者通过正确的语法和规范的表达获取交流信息的手段。交际法理论提出,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真正交流必须存在信息沟(information gap),即交际的一方知道某些信息,另一方却不知道。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沟组织活动。

在真正的课堂交际活动中,教师要设计不同的情景框架,通过信息沟,有效地组合各种活动。美的感受力、想像力、判断力这些东西完全可以在我们的教学中实现的。

真实的交际活动也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学生会在交际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并出现犹豫、幽默、恭维、尴尬、脸红等各种自然反应。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答案存在多种可能性和不可预测性。学生必须经过自己的思考、发现和探索,结合情景,找出关系,给出合理的解释。答案没有对错之分,而是通过逻辑思维构建思想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的交际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具有交际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非真实的交际活动往往以考试等功利性目的作为学习动机。一旦出现交际失败或交际障碍,学生往往会以老师教得不好、材料乏味等外因作为借口,最后导致恶性循环。而真正的交际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因——体会交际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引导学生从事更多的课内外交际活动,在大量接触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自然吸收新的语言知识,也能够帮助他们有效地提高英语水平。

三、英语教学环境的真实性

有种观点认为,课堂这一教学环境本身就缺乏真实性,它不可能提供完全真实的社会场景,一切只能模拟。但我们必须认识到,第二语言的学习本身就不可能与第一语言的习得一模一样,更何况教室本身就是一个真实的学习场所:师生的确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课堂学习也是人生真实的经历。虽然课堂交流有其特殊性,但课堂教学本身也具有真实性。我们应在承认其真实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课堂教学的外部环境和潜力,如通过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张贴英文海报等方式营造外语学习的人性化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能动性,引导学生融人角色,激发交流的欲望和学习的动机,感受交际成功带来的自信和荣耀,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为将来的真实交际做准备。

同时,我们也应该充分挖掘学生的资源。每个进入教室的学生都是真实的个体,他们带入课堂的资料、知识、观点和态度也是真实的。学生们可以利用自己对语言知识本身的理解,溶入到活动情景中,进行交际,并创造性地赋予活动真实性。这就是为什么学生能在课堂活动中把一些角色扮演得惟妙惟肖、生动活泼的原因。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并不是孤立无援的,这种师生共同参与也是真实性的一部分。

交流教师发言材料篇3

【关键词】大学英语;可理解性输入目前,我国各个大学对于学生英语水平 日益重视 ,对学生英语素质的考评也更加严格,大学生纷纷忙于应对。比如在英语四六级考试之前突击单词 ,以此来增加词汇量;或者临阵背诵作文,考场上生搬硬套等。这些现象造成了大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较低的状况,“中式英语”泛滥,“聋哑英语”当道。虽然学生在突击式背诵单词之后暂时增加了词汇量,应付了考试,然而由于违反科学记忆的原则 ,短时间内便会忘在脑后。有的学生词汇量达到了一定程度,但是在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交流时一头雾水 ,听不懂对方表达的意思,又或者能够理解对方 ,但存在严重的回答障碍 ,句子已经呼之欲出,然而语言组织很失败 ,语序颠倒语法错误 ,严重缺乏语感,甚至用汉语的表达次序和语法来表现英语。我们的大学生从小学开始接触英语,到大学至少已有五年的学习经验,结果却是绝大部分不及格。大学英语课堂应当是升华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殿堂,如今为什么起不到相应的作用?下面以Krashen的输入理论为基石来讨论它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的一些启示 。

、可理解性输入简介着名的输入理论是美国语言学家 Krashen提出的,最早见于 20世纪 80年代 出版的 《语言 习得 的原理与实践》。

Kra~shen在该书中提出了习得——学得、监控 、输入、自然顺序 、情感过滤等五个假说,其中输入假设是理论的关键和核心 ,它剖析了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理解吸收各种语言材料的过程 ,其他的假设也或多或少与输入假设有着内在的关联。他认为,语言的习得要想发生 ,仅仅和一些输入的语言材料打交道是不够的,学习者更多的需要可理解性输入,当学习者本身的有关学习的机制没有被调用起来的时候 ,对于第二语言的学习可以首先依靠可理解性输入。即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所接受的输入应该比他当前的语言水平略高,即应输入按照 自然学习顺序的下个阶段的知识 ,并且关键是学习者能够抛开一些表面的信息去理解更深层次的意义。Krashen将学习者当前的语言水平定义为 i,那么应当接受的就是 i+l阶段的输入。可理解性输入理论很好的回答了应该怎样习得一种语言,尤其是非母语。当然 ,我们可以看一 一出,Krashen的理论过多的强调输入的作用,学习者本身的能动性则遭到了忽略。因此我们应该批判的接受 Krashen的可理解性输入理论,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将可理解性输入理论的正确部分完美的结合到大学英语课堂上去。

拿如何有效提高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 (口语能力 )举例 ,输入的材料怎样才能变成所说的可理解性输入,学者认为,第一种方法是使用的是学习者之前知道或者熟悉的词汇和结构,但是由于没有提供下一阶段的新材料,这种输入并不能使学习者有所进展。第二种方法是提供这样的机会:让学习者用现有的语言水平去表达他没接触过的材料,不管是通过语言情景还是非语言的情景。第三种方法是在与非母语的人交流过程中动态的调整输入内容,就是根据交流情况随机应变。总结来说,第二 、三两种方法既满足能够给学习者提供新语言材料的条件 ,也保障了交际的持续发生,因此可理解性输入主要来源于此。

二、可理解-眭输入在大学英语课 堂的应用1、在课 堂上创造相近的语 言环境我们知道 ,我们之所 以能够很流利的运用汉语 ,是因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长期在母语的环境中熏陶,即使还未入学的儿童都能够很顺利的与人交流,在入学后经过不断的系统的学习,最终对汉语运用 自如。这也同样适用于对英语的学习。很多大学生到了大学课堂上仍然保持着 自己对单词“注释”的习惯 ,将英语单词的读音注释成有相似读音的汉语,导致不看汉语注释便看不懂音标,不知道如何发音等等,这极不利于英语学习的进步。因此,联系 Krashen的可理解性输入来说,创造类似英语母语的课堂环境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可理解性输入,正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在经过耳濡目染之后听说能力得到迅猛提升。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多说英语,尽量整个上课时间都用英语组织教学活动,用英语与学生互动交流,用英语阐述新单词的含义等等。

教师使用与提问等的英语难度应当符合可理解性输入 i+1的理论 。

除此之外,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应尽量使用英语对话 ,不论是在英语课堂上或是在13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有趣的课下英语作业 ,笔者的大学英语教师为学生布置的作业是用英语交笔友,笔友都是本班的同学 ,彼此用笔名,学生不知道 自己的笔友是谁,两人可以在英语书信中讨论各式各样的问题,最后效果十分显着,本班学生在听说读写四项考核中全部及格。可以想象,创造一个如此 自然的英语学习环境,可以很大程度的增大学生的可理解性输入。不仅如此,大学里的许多社团也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还有英语沙龙 、英语角、英语晨读等等,给学生创造了有效的母语氛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如今基本每所大学都有 自己的留学生学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与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交友,相信他们也乐于彼此促进共同进步,如此,在互动交流中有效的对可理解性输入进行吸收消化。

2、恰当的组织英语学习材料

根据可理解性输入原则 ,学习者所能接受的材料输入应当比其现有的水平略高。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单词句子或者语法等应尽量接近学生的当前水平,也可以有选择的使用一些新单词或语法结构,这时教师应注意学生的反馈 ,观察学生是否能够以当前方式接受新东西,如果学生抗拒、不适应等的反应较强烈 ,教师重新调整材料难度,最终循序渐进的促进学生对新输入的接受。

在给学生挑选学习材料的时候 ,教师应反复权衡各个资料的真实难度 ,选择难度符合 Krashen可理解性输入理论的材料。这点很重要,拿听力方面的材料来说,如果材料包含太多学生没有接触过的词汇或语法,很容易造成学生理解上的障碍,因此原则上选择的难度应与学生现有水平相适应。此外,教师选择语言材料的时候不要随大众 ,就是说跟盲 目的跟别的教师选择一样的材料 ,尽管这些资料 口碑很好 ,作者是权威人士,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正如孔子说的“因材施教”,和可理解性输入理论同出一辙。

选择阅读材料的时候,按照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规定,生词量应控制在单词总数的百分之三上下,因为生词太多就不符合 i+l的原则,这些材料就不能称之为可理解性输入。因此,在选择英语材料的时候,教师首先应对现有教材难度熟记于心,才能将输人材料与之细致比较。

3、增加学生在听和读方面的语言输入我们知道,听和读堪称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 ,正如我们前面所举出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阅读方面有“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等。之前提到过的聋哑英语正是听读方面输入不够好的体现。尽管现在大部分大学生有着比较多的词汇量,但是在表达和交流的过程中,本身已有的语言材料不能被组织成文 ,这是因为学生听和读方面的输入少之又少,语感严重缺失。因此,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听英语新闻、多读英语杂志和小说,培养学生的语感。如今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的教学方式,已经在我国各大学课堂得到了普及。教师可以在英语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提供更多视听方面的输入,毕竟英语课堂上的时间很有限,教师应鼓励引导学生课余时间去多功能语音室学习,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英语杂志小说或者电影 ,以强化学生对课堂知识材料的接受和理解。大量的阅读不仅包括新单词新语法,而且还在无形中影响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方式。有研究证明,阅读使学习者接受更多的信息,尤其是在英语的学习中,大量的阅读积累的单词、句式 、语法以及文化背景等知识越来越多,学生不仅在与人交际中反应加快,而且在写作中也文思泉涌。

另外 ,还可以组织课前的英语演讲,题 目和材料让学生自己选择 ,期末组织总评比。这也是经过实践证明的很可行的方法,也无疑是增大学生阅读量的好方法 ,而且,当学生所学的东西可以运用到自己的想法中时,学生下意识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导师。

4、注重背诵 的作用

哲人说,记忆是语言学习中不可或缺的条件。理解起来很简单,如果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不强化记忆,那么他所有已经接受的输入都是暂时的、不可靠的。记的东西越多,运用的时候越 自如,思维才不会枯竭。通过背诵可以有效的强化记忆,背诵是学习语言时最基本的方法。比如,我们现在所积累的英语单词和语法一般都是初、高中时所学得的,因为初、高中时我们背诵了大量的单词和语法,不断的强化对这些材料的记忆;我们现在所运用的古诗词 ,一般也都是初、高中积累起来的,持续的背诵很大程度巩固了这些知识。另外,背诵可以很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可以说是学生在英语学习到了一定程度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特质 ,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将语感培养好会省去很多弯路。这就是语感的强大功能,正如“无心插柳柳成荫”。背诵所能培养出来的语感有助于“英语思维习惯”的养成,当英语的思维习惯养成了,英语就离母语不远了。

5、在英语词汇 中输入 大量语 句块这里所说的语句块通俗来讲就是词汇化的句段。经过证明,在词汇的记忆中,教师事先准备好的语言输入比学生与人交流中动态调整的输入更加有效,因为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不多,因此事先准备的包含新词汇的语言输入十分高效。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能够回避学生本身固有的“中式思维”,对应我们前面提到的“中式英语”。笔者大学时的英语教师就很好的利用了这种方式,将一个词汇或者短语用几十种的语句块表达出来 ,极大加深了学生对词汇的认识。在之后的交流中,更是很好的摒弃了对号入座的定向思维,结合背诵 ,结合语感 ,使学生对语句块的使用更加熟练,从而在交际中英语脱口而出。

三、结语

交流教师发言材料篇4

1 营造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创设理想的展示空间

物质环境在幼儿语言教育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途径,它的教育作用是隐形的、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环节中的。关键是我们在环境的创设上,是否能促进幼儿充分表现,是否能让幼儿想说、敢说、有机会说,是否可以和幼儿真正形成对话的关系。

1.1在兴趣中支持幼儿“对话”。开学之初,我们便与幼儿一起探讨要开展什么主题活动,然而在教师节的那天我们在制作贺卡时发现幼儿对汉字相当的感兴趣,在那一刻我们捕捉到了幼儿的兴趣点:“喜欢认字”经过全班小朋友的讨论我们决定要开展《有趣的看字》这个主题活动,在这个活动里我们不仅让幼儿学会一些简单的汉字,我还为幼儿创设机会,鼓励幼儿大胆运用语言进行表达、交往,使幼儿在交往中获得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1.2在墙饰中支持幼儿“对话”。兴趣与需要是引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动力,因此,在墙壁上以潜在的间接的方式吸引幼儿注意,逐步引导幼儿的语言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过去,我们老师常常把墙壁的漂亮环境布置得高高的,个子小小的幼儿不仅要仰视,而且看得非常吃力,所以,幼儿不关注墙壁内容的变化,也没有真正与墙壁进行互动。如今,为了更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墙壁之间的发生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墙壁,我们必须将所有的墙壁布置与幼儿的视线平行,成为真正的应答环境。例如在主题《有趣的汉字》里我们先羽幼儿共同讨论要怎样布置主墙饰,有的说:在墙上写汉字、有的说要画笔、纸等文具、还有的说要写上不同国家的文字……

1.3在区域中支持幼儿“对话”。以住,语言活动区往往存在着环境封闭呆板、材料变化少、活动形式单一、活动内容贫乏的通博为了“激活”语言活动区,我们通过开展“故事板”活动,让幼儿在操作中发展语言“故事板”是借鉴“七彩光谱”中的故事板系列的活动。教师先引导幼儿制作、收集故事板所需的道具(花、树、桥等),活动时,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材料,布置场所,选择道具创设环境,在讲述过程中,像“人”、“动物”都是可以移动的,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在开展“故事板”活动中,我们观察了一个怡菲的活动。她在故事板上安放了假山、房子、草地,代表树林,还有一只可爱的小鸡,便开始讲故事了:有一天,小鸡高高兴兴的地来到树林里(他用手扭着“小鸡的翅膀”表示高高兴兴),它走啊走啊在树林里散步……(怡菲用手按住小鸡的肚子说:“小鸡的肚子饿了,想找东西吃,可是小鸡东瞧瞧、西望望……在树林里来来回回绕了好几圈,一手从材料箱选了一只小虫和一只鸡妈妈,摆到故事板中)鸡妈妈来找小鸡了……”在这里,孩子们想说、敢说、喜欢说,他们有感而发,积极创作,感受着语言表达的无限乐趣。比较以往的看图讲故事和故事板,我们看到,以往的看图讲故事,材料是既定的,是“死”的,幼儿没有选择的余地。也就谈不上什么兴趣以及创作的欲望、表达的欲望;而现在的故事板是“活”的,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自由地选择故事发生的地点、故事中的角色,并由此编出丰富多彩的故事。

2 提供多样化的活动材料,创设支持性语言环境

2.1材料的丰富性:在开放的、动态的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为幼儿投放能满足其多方需要的材料,教师和幼儿一起活动。比如:教师在和幼儿一起欣赏散文《落叶》前,我们先根据幼儿的兴趣愿望,到户外去捡落叶,做落叶的剪贴画,教师和幼儿一起在落叶上蹦跳,一起看落叶从空中飘落,一起通过各种形式了解秋天,感受秋叶在空中的翩翩起舞……了解为什么秋天树叶会纷纷落下,一起和幼儿听散文,一起舞蹈……在欣赏散文时,平时在幼儿园不爱说的幼儿也会忘我地向老师招手,贴着老师的耳朵悄悄告诉老师,他想象自己是一片秋叶,想要干什么。教师和幼儿都能从中体会到情感的亲近,大自然的美丽及交流的快乐。

交流教师发言材料篇5

一.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泛听训练

所谓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应该是指学习者通过网络路经由Internet连接到世界各地的学习资源获取相关的资料,人机进行交流而进行的课后自主管理。这样的环境可以是单独的一台接入Internet的计算机,也可以是配置齐全,独立于广域环境的局域网。由于人们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来传递、存贮、加工与利用信息资源,网上资源包罗万象,无穷无尽,很多是建立在英语语言平台上的,这些资料从内容上来看有科技、文化、体育、娱乐、保健、历史、地理、生物、环保等多方面知识,在形式上则有新闻报道、报刊导读、原声读物、人物访谈、讨论陈述等等,它们涵盖了商务英语教材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话题,可以从多种角度激发学生的听力兴趣。

泛听(extensivelistening)是相对于精听(intensivelistening)而言的,前者侧重于精确信息的获取,后者则侧重于语言感觉的掌握。从语言的工具性特征来看,精泛并举是语言学习的根本原则。课堂用的教材固然能提供不少适当的材料,但远不及运用网络技术那样可以广泛方便快捷的获取更多的语言输入材料,网络听力训练的最明显的标志是网络空间中大量英语资料信息采集的全面与快捷。网络环境下的泛听练习,一改过去在课堂上只听磁带的状况,利用原版影片节选以及声情并茂的动画等,通过声画结合,听说互动,更形象生动地开展自主锻炼。由于采用现代技术手段,通过多媒体系统、影视作品、音像资料等中的标准发音与优美语调,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模仿。此外,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反复播放某片断,反复练习这些纯正自然的语音语调,可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些丰富多彩的新鲜活泼的网络资源类型多样,内容全面,是任何一座图书馆都无法比拟的,在训练听力的材料选择上,可谓得天独厚。

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泛听练习时,可以针对语言训练的可操作性,多推荐一些比较地道的英语学习网站上的听力资料或典型例文,按照简明、连贯、得体等要求设计系列练习,每次训练侧重一个方面,通过由浅入深的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总结规律,达到由教材例文到针对性训练,再由实践上升到掌握规律的目的,使这种有针对性的泛听训练真正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二.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口语交流

根据TBL(任务型学习)理论,语言的习得应当是有目的的交际活动,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任务(task)来交代每次口语交流的目标,然后给时间让学生阅读、思考乃至讨论合作,作出解决任务的构想(planning),最后给出汇报(report)。任务驱动策略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同一任务可是多时机、多层次的,应当由易到难、由浅表性理解到综合性领会,形成一个或数个微型任务构成的阶梯式的任务链。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这方面的作用往往无法体现出来,因此课下的进一步训练显得尤其必要。为了进一步透彻巩固教材的难点重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的口语水平布置一些与课堂内容联系密切的需要交流的任务作为作业,让学生课后从网上在线名单中选择一位竞争对手并协商好竞争协议,或将计算机作为竞争对手进行互动式的学习。这种在线交流学习更充分里利用了课后时间,为学习口语和交流提供了足够的语言环境和时间保障。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课后口语交流,通过ICQ,QQ等即时通讯工具,将老师和学生更紧密地联系起来。如果有问题,师生之间甚至同学之间可以进行讨论学习和交流解答。讨论学习也可以利用即时的聊天室(chatroom)或非即时的电子布告牌系统(BBS)。教师在学校站点上建立相应的主题讨论组,学生可以在自己学习的特定主题区内发言,针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论,通过网上交流讨论,每个人的发言或评论都即时地被所有参与讨论的学习者所看到,也可以通过网络让多个学生通过网络来解答系统所呈现的同一问题。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网页教学内容,通过电子邮件与学生交流,通过网络传递视频信息,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竞争合作,在完成任务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发挥各自的学习潜能。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学习效果显著提高,而且培养了自主协作精神。

三.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补充阅读

所谓补充阅读是指就英语教学某一素材相关的某一主题,搜寻更多的材料加以浏览和整理。商务英语课程所使用的交际法主导的国际教材往往是偏重于课堂活动的组织,但在阅读的量上却显得有所不足,加上教材往往更新缓慢,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提高。笔者以为,在保证好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的前提下,结合教材主题增加富有时代气息的真实性材料来丰富和拓展教学内容,可以强调多学科知识的贯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阅读能力。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阅读,材料鲜活,更新频繁,动态数据可以为学生提供最新的相关资料,有些网站可以使学生真正领会到通过阅读了解热点问题的乐趣,可收集一些相关的有用的语言学习网页推荐给学生看,培养他们的阅读乐趣。例如笔者常常给学生推荐的相关网站有(教育部考试中心),(剑桥在中国的考试主页)等等。同时,网络阅读检索快捷,方便整合,大中型网站一般都有搜索引擎(如百度、新浪、163、Google等,专业地提供中英文材料的主题或关键词搜索),大大方便了学生根据教师的选材布置进行有针对性地搜索,只要确立主题或是材料类别便可迅速找到所需资料,且经过整合后的这些资料可构建材料组,实现区域性的资源共享。

当然,网络环境下的补充阅读并不是听任学生无目的地在网上浏览,而是要通过搜索选择、下载网页、制作链接,在短时间内做出一个简易的双层网站,构建适合学习商务英语需要的网络阅读资源库。一般说来,这个构建过程可分三步:首先是确定主题,选材应当尽量扣住课堂使用的教材,教师根据进度结合所学的内容来确立补充阅读的主题。较窄的主题可以采用大型搜索引擎,但一个相对宽泛主题则应选择分类的网站进行查询,这样可以避免在数千个甚至数万个结果中进行二次选择的艰辛。接着是下载材料为制作网络课件积累素材,由于网络材料的内容并不一定都很有用,难度更是未必适合阅读。教师应进行初步的筛选,本着科学性、多样性、趣味性的原则选出数张网页或文章,然后根据设计意图进行再加工(如注解或替换部分生词、设计阅读任务等)。接下来,我们要根据所选材料的个体特征确定其篇幅、位置与链接次序。最后是整合同一个相关主题的数张网页可以构成一个材料组,相当于一个子网站。科学组合后的材料可以在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补充文化知识的同时,通过激发阅读的自主性逐步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补充阅读的基本策略是突出语言的工具性,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教师应当提倡任务驱动下的多层次、多维度的阅读教学策略,突出思维参与,培养学生主动寻找信息、综合分析材料的能力。

四.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写作指导

一般说来,学生的商务英语写作的训练往往是在课后时间独立进行的,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上课的主题是直接与商务沟通紧密联系的,比如教学“电子邮件”,“商务函电”等就可通过网络教学。教师的网络课件中有商务写作的题目指令和相关的背景材料,结合教学的实用性、知识性、可操作性,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感性认识,先激发学习商务应用文的兴趣,然后学生根据内容要求和写作格式,在国际互联网上查找资料,网页包含了任务、例文、修改、小结、答疑等内容,学生按要求点击相应按钮进行浏览学习,最后通过登陆教师的主页,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进行实时的网上写作指导。

比如在教授BusinessCommunication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学会写商务书信,备忘录,留言条,分析报告等,笔者就尝试了在课后传授这些商务函电(correspondence)的知识。通过这种训练,培养了学生亲自动手的能力。又例如写作应聘书、个人简历等内容,可从网上搜索相应文章,了解成功的范文写法,加以模仿练习,从而写出符合规范个性鲜明的应聘书。班上同学还可以讨论借鉴,即时修改浏览,教师也可即时参与评析,指导学生写作。这种网上协作学习的方式可极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较快地培养学生写作商务英语应用文的能力,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翁精神。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网上搜寻、筛选、综合汇总资料,围绕问题进行写作,这是在教师亲自指导下,学生为主导的一种课后教学方式。学生既学习了知识,锻炼了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同时也学习了写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这种师生沟通方式,和真实的商务往来逼真得没什么两样。

我们相信,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必将对今后的英语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当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之后,教师和学生都要学会并利用Internet上的教学资源,并在找不到与学习主题相关资源的情况下自己去开发。这样,学生就可以突破有限的英语学习的课堂时间,充分利用课后的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提高语言应用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ing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4,(3).

2.李爽,陈丽,郑勤华.基于网上教学的案例研究——对网络交互质量的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1,(7).

交流教师发言材料篇6

【关键词】大学英语听力 互动式语言教学 互动式听力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093-01

长期以来,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采用“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成为教学的主体,学生基本处于被动状态,师生之间缺乏感情沟通和知识信息的交流,课堂气氛枯燥,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得到应有发挥,致使教与学在很到程度上脱离。随着外语教学改革的日新月异,外语教育界都在探求日趋合理科学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日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主动性发挥,和师生互动合作的互动性课堂。互动式教学法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推行并革新,对于现代外语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互动式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实施的必要性

1.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

在目前的听力教学中,课堂的教学模式依然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法的影响,听力课堂始终气氛沉闷,形式呆板。教师坐在语音室前面机械地播放录音,简单地提几个问题,或是根据教材按部就班地回答书本题目,是为上听力课而练习听力,课程的程式化冲淡了语言的实际交际功能;而有些教师也播放一些英文电影,只是让学生观看,没有做任何的听力理解的教学要求。所以学生则在下面似懂非懂地听着有的甚至昏昏欲睡,或是完全沉浸在电影的故事情节和中文字幕中,也就是说,学生以第三方的身份去听对话和叙述。这种局外人的身份使得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过于被动,因此谈不上积极参与多边交际活动,更谈不上最终获得应有的交际能力。

2.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中心是“交流”,课堂教学最要的形式也是交流,没有课堂交流,课堂教学就没有实施条件。有效的课堂交流是达到教学目的的前提。从信息交换的角度来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双向的,他们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交流。针对现在大学英语听力中然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的现状,所以实施互动式教学法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之间良性互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作为参与者而非整体的控制者,它注重了师生的协作互动,提高了学生的教学参与性,从而提高了大学英语听力课的教学效果。

二、通过互动式教学促进学生听力技能的措施

互动式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课堂模式,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听前准备

“如果听者事先知道他将做出某种反应,他会立刻带着目的去听,并且他知道会听到什么样的信息以及如何去反应”。在听每段材料前,教师应该和学生充分互动,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从而让学生寻找和准备相关的材料,储备一些与该话题相关的词汇。在课堂上,教师可根据学生准备情况提问,针对这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这些,可以看成是听力训练前的热身。通过“热身”,一方面,学生对将要听到的内容已有了大致的了解,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相互交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另一方面,展开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促进教学效果以及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

2.课堂训练

互动式教学模式强调教学的互动,在课堂训练前,进过热身阶段的师生互动活动,可以正式的开始听力技能训练上来。首先,为了不破坏语篇的完整性,可以整体先听一遍材料,让学生对材料进行大概的掌握;其次,第一遍听完之后,可以叫学生结合热身阶段的讨论对所听材料进行一下评价,评价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材料的好方法,然后要回答其他学生就材料理解进行的提问;最后,由教师进行正确与否的评判。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逻辑归纳能力,又实现了生生、生师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学生还可以总结出一些适合自己的听力技巧或策略。在该过程中,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成为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在此过程中除了充当指导者外,还可以是学习的共同参与者和合作者。

3.听后总结

在听力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应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给予及时反馈。在反馈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评估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反馈完后,教师要对所听内容进行巩固,首先对所听材料中的词汇、基本句型和习惯表达进行总结;然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所听材料进行角色表演和分组讨论,通过语言的再次学习,更好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从而促进学生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三、对存在问题的反思和建议

1.教师在互动式大学英语听力课堂上的地位

互动式教学法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应从主体地位变为互动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激励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的内容,了解不同学生不同时期的需要,选择具有挑战性的材料,设置有针对性的任务,激发学生兴趣,以满足他们不同的需求。互动式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共同形成了一个学习的合作体,平等参与教学活动。

2.听力材料的限制

在听力教学中运用真实语料,是互动式教学学生语言输出的良好的前提条件。所以在听力课堂上教师可选择一些真实性较强,学生感兴趣,能让学生和教师之间互动的材料。

新世纪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英语创造能力及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所以互动式教学法的大学英语听力显得更加重要。本文就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听力课堂的运用和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但是仍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曹莹.论互动式语言教学与互动式听力教学[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4).

[2]宋杨,吴迪.大学英语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反思[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

交流教师发言材料篇7

一、创设“talk”氛围,突出学练结合

英语是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一门语言,也是各阶段学生的重要学科之一。然而以汉语为大背景的生活环境却给英语学习带来了很多的不便,也相应地增加了英语教学的困难。Free talk的功能就是创设英语学习的氛围,使学生能够轻松地从汉语的氛围中过渡到英语的殿堂。

现在的教材淡化了语法教学,内容新,语言活,以语言交际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最终目的。所以,英语课上的Free talk要突出“talk”这一功能。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各类话题,如自我介绍、喜爱的运动、喜爱的颜色、自己的学校、朋友等,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语言材料进行对话、表演,同时鼓励他们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加以延伸和拓展。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可以及时得到应用,学练结合,在提高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复习和巩固了所学知识。

二、充分准备free talk

充分的准备可以有效地提高free talk的时效性。

1.情感准备。Free talk的目的是“说”,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说得更自然、更放松、更投入。所以,教师在课堂内外要注意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上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绪和热情,努力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谈话气氛。教师切不可因为学生说错就加以批评和训斥。只要学生能开口说,就对学生加以鼓励和表扬,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良好的语言习惯。

2.素质准备。素质准备包括两个方面:英语素质和非英语素质。英语素质即英语基本功,如良好的听力、流利的口语、准确的表达等。非英语素质即材料的搜集和运用、绘画、创造力和灵活性等方面。

Free talk是学生为所学、将学有所铺垫,是汉语氛围到英语氛围的一个过渡,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能精神饱满地投入到课堂中去。教师是这一过程的主导,学生是这一活动的主体。教师良好的表达能力和明确的语言指示起着无可替代的榜样作用,从而不断地刺激学生去听、去模仿、去练习、去创造。

3.材料准备。交际是双向性的,是说者和听者双向交流思想的过程。所以,单纯的教师问、学生答的Free talk已经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教师在准备Free talk时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的水平,还要考虑材料的运用。好的材料应该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爱好、兴趣,能激发学生发言的欲望。教师可以根据内容设计小情境,如In a restaurant(在餐馆)、Shopping(购物)等,让学生在这些小情境里自由表演。或者通过用简笔画、实物、图片、互联网等手段给学生加以提示,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汇报等,都可以达到丰富Free talk形式和内容的目的。

三、灵活运用free talk

Free talk的形式是多样的,不需要拘泥于某种特定的形式。灵活多变的free talk形式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个人脱口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充当值日生的角色,进行Daily Report,报告日期、星期、天气、班内情况等。还可以鼓励学生不断充实报告的内容,如汇报校内新鲜事和时事新闻报告等。形式可以从刚开始的个人汇报变为两人合作汇报,从个人表演变为“答记者问”等。

2.交流的空间。即学生在学完单元的新内容后,在free talk这一环节里交流有关的主题。如学生在学完school或my favorite sport等有关内容后,根据自己的实际在小组里互相交流有关school或my favorite sport的情况,可以达到复习巩固和运用所学语言材料的目的。

3.竞赛加游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己设计英语知识竞赛,充分利用Free talk展示自己,活跃课堂气氛,为新授课进行热身。如在学习了“healthy food and drink”后,让学生就“food and drink”进行问答竞赛。再如就“Is Coke healthy drink?”等问题进行辩论。

4.创编新对话。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单词、语法、句型和课文内容编写新的对话;或由教师命题,学生进行操练;也可结合学过的知识改写故事或课文,创造性地进行表演。这一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5.拓展性谈话。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让学生搜集与话题有关的素材,利用Free talk的时效性进行成果汇报,并进行评比。如讲food and drink时,要求学生搜集有关Western food and Chinese food的有关资料,在free talk时进行交流,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

交流教师发言材料篇8

语言,无论是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还是形体语言、艺术语言,作为一种媒体,它传达思想与情感、事实与信息,是人们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政治教师上课时课堂效果有差异,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老师语言功底的不同。为此,对高中政治教师来说,需从以下方面来优化教学语言。

一、流畅

教师讲授教材内容,是政治课课堂教学的主要部分。学生从教师的讲授中,能获得系统、全面的知识。因此,语言流畅是政治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教师要把需要讲述的内容,通过自然、连贯、轻松、流畅的语言,行云流水般地表达出来,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的语言氛围中学习知识。与流畅相背离的是习惯性的废话、重复、停顿,这是政治教师的大忌。而要改掉这一不良习惯,非下大气力不可。首先,政治教师要把语言流畅作为自己的第一要求,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其次,多听听相声、评书,学习相声、评书演员驾驭语言的技巧;第三,进行朗读练习和与周围的人多进行语言交流。精心备课,是使语言流畅的重要条件。教师只有将教材烂熟于胸,授课时才能左右逢源、挥洒自如。另外,教师的语言表达要考虑学生需要,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只是一人在讲台上不着边际地夸夸其谈,那将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以致达不到教学目的。

二、生动

1.活泼。教师语音的高低、节奏的快慢,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听觉效果。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强调重点内容时,采用低声音、慢节奏,以便使学生有一个思考、回味的余地;在讲述一般性内容时,采用高声音、快节奏,以达到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形成印象的目的;在论证某一结论而引用材料数据时,采用高低、快慢交错或连珠炮似的语言,以加强结论的可信度。这样,教师通过语言的感染力,在向学生传授教材内容的同时,也传达出另一种信息,即这些内容是可识、可记、可信的。

2.多变。教师在表达同一内容时,可以有多种方式,如开门见山、旁征博引等。而方式的选用,在很多时候必须视学生的精神状况而定。现在,中学生的学习时间长、负担重,一天内大脑会出现几个“兴奋――抑制”周期。当学生注意力集中,即处于兴奋期时,教师须抓住教材中的关键词句,以最简练的语言,将重点内容交待清楚。这时,切不可漫天撒网、旁征博引,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注意力分散,如有人打瞌睡或小声讲话时,教师可暂时离开教材上的词句,或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或谈一件近期国际国内发生的大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将谈话内容同教材内容结合起来,回到教材内容的讲授上。

3.幽默。幽默是使教师教学语言生动的法宝之一。它简捷明了,能表达出深刻的内容;它令人捧腹,课堂上师生开心一笑,大家心情愉悦,教学效果更佳。

三、清晰

1.清晰地表述不同层次的概念、原理。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对概念内涵的理解,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对语词的逐层分析,是辨析概念的有效方法。如对“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我们就可以划分为如下层次:第一层,规律是一种联系;第二层,规律是一种固有的联系,是一种本质的联系,是一种必然的联系;第三层,归纳规律的客观性、可知性等特性;最后,通过提问或练习的方式,举例指出规律的外延。这样分层次把握概念,学生容易记忆和理解,也容易掌握其适用范围。

2.清晰地表述基础理论的内在逻辑线索。教材中重点、全面阐述的基本理论,由于篇幅比较长,学生对其基本内容和内在联系理解起来要相对容易些,而教材中理论性较强但又不可能详尽阐述的问题,就成为教学难点。这些理论性强的内容,其内在的逻辑性也强,教学中应逐步展现出来。能否理清和表述上述逻辑线索,是突破这一难点问题的关键。教师在讲述中,只要有一处混杂或交待不清,就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障碍,而需要重新讲述。

3.清晰地表述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比如:涉及到“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这两组概念是学生最易弄混的。首先,要指出这两组概念的区别,即主次矛盾分析的是一个复杂事物中的多种矛盾,而矛盾的主次方面说的是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其次,归纳它们之间的联系,即无论是主要矛盾还是次要矛盾,它们都有矛盾的主次方面之分,而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都是矛盾特殊性的体现,是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两把钥匙。另外,在讲述一群知识点时,还必须抓住起主导作用的一点或两点,用一组材料或图表把它们串联起来,使之形成一种立体结构,以便于学生抓住重点。

四、准确

1.基础理论。高中政治课作为一门科学,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基本内容,容不得教师任意增删和轻率修正。但实践是发展的,这门科学也处在不断发展之中。新概念、新观点不断产生,使这门科学更充实,更富有时代感。作为教材,虽说应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其中的有些观点和材料相对于我国迅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来说,已不可避免地显露出它的陈旧性。这就要求教师时刻把握我国理论研究的新动向,认真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在不脱离现行教材的前提下,把一些最新的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

2.材料数据。教材通篇列有充当佐证的材料和数据,这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这些材料数据,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理论。高考政治试题中大量的各种类型的材料题的出现,告诉我们要把材料数据的教学摆在重要位置上,不可一言带过,或撒手不管,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另外,国内外每年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我国有关部门每年的许多重要数据,都是我们理解基本理论和复习备考的重要内容。准确地搜集、表述和运用这些素材,是一个合格的政治教师必须做到的。

上一篇:家庭教育交流材料范文 下一篇:人才工作交流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