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重阳节方案范文

时间:2023-11-05 22:18:51

幼儿园重阳节方案

幼儿园重阳节方案篇1

一、活动意图: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重阳节又叫"老人节",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重阳节带给我们的不是登高、赏菊、吃重阳糕,而是一种信息:老年人更需要爱、需要健康、快乐。他们需要的也许并不是你的钱物,不是礼物,而是你一声深情的问候……创建一个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氛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心明天的自己。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为了更好地从小培养他们敬老爱老的优良习惯,幼儿园在重阳节,组织孩子们与自己的爷爷奶奶、社区的老人们一起联欢,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爷爷、奶奶等老人的关心和爱护。

二、活动目的:

1、知道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又叫"老人节".

2、懂得关爱老人,体验敬老爱老的美好情感。

3、了解有关重阳节美妙的传说、故事和诗词。

三、活动主题:

我们的节日?重阳节

——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

四、活动安排:

(一)学园活动

"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

具体时间:9月30日上午9:30-11:00

大班幼儿走进社区开展敬老助老活动,通过表演、捶背、做家务、玩游戏等活动陪伴社区里的孤寡老人、高龄老人一起过重阳节。

活动流程:

1、幼儿赠送自制礼物给爷爷奶奶

2、幼儿表演节目(讲故事、唱歌、跳舞等)

3、幼儿为爷爷奶奶捶捶背、捏捏肩

4、幼儿帮助爷爷奶奶做家务(擦桌子、扫地等)

5、幼儿园赠送礼物

(二)各年段主题活动:

小班:

主题:感恩重阳——"我给爷爷奶奶捶捶背"、"我和爷爷奶奶玩游戏".

活动目标:

1、知道重阳节是爷爷、奶奶等老人的节日,通过帮爷爷奶奶捶捶背等体验活动表达孩子对老人的爱,激发尊敬老人的情感;

2、听爷爷奶奶讲那过去的事情,邀请爷爷、奶奶一起游戏等,感受相互关爱的温暖和快乐 .

中班 :

主题:情暖重阳——"送给爷爷奶奶的礼物"制作活动(自制一件手工作品写上祝福的话语)。

活动目标:

1、知道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老人的节日,初步了解重阳节的风俗习惯;

2、乐意参与重阳节的相关活动,尝试用自己动手制作礼物的方式表达对老人们的关心和节日的祝贺;

3、了解爷爷、奶奶对自己的爱,激发关爱老人的情感 .

大班 :

主题:感恩重阳,老幼同乐——"我和爷爷奶奶共渡重阳佳节".

活动目标:

1、通过与社区爷爷奶奶互动,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和一些风俗习惯;

2、积极参与敬老活动,大胆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老人们表达自己的关爱与尊敬之情;

幼儿园重阳节方案篇2

师:我们现在已经是中班的小朋友了,也学会了很多很多的本领,今天是爷爷奶奶们的节日,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些节目给他们看,好吗?

1、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幸福的家,那你们家有几口人呢?(歌曲:我家几口人)

2、今天虽然是爷爷奶奶的节日,但是他们也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精彩的节目,请欣赏奶奶带来的节目。

3、我们的爷爷奶奶本领大不大,今天我们的小朋友也要夸一夸我们的爷爷奶奶。(歌曲:爷爷奶奶本领大)

4、我们的爷爷奶奶年纪都大了,腿也酸了,腰也疼了,平时我们应该怎么样对爷爷奶奶呢?那我们一起去给自己的爷爷奶奶敲敲背捶捶腿吧。(幼儿找到自己的爷爷奶奶给他们悄悄背捶捶腿)

二、介绍重阳节

(1)老师引出重阳节主题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重阳节)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它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我们爷爷奶奶的节日。今天,我们小朋友都把自己的爷爷奶奶请到幼儿园里老过节了,开心吗?那你们最想对爷爷奶奶说句什么话?(请个别幼儿回答)

(2)邀请爷爷奶奶来介绍重阳节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吗?

我们的爷爷奶奶本领都很大的,我们请他们来告诉我们,好吗?

师生共同邀请部分爷爷奶奶来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

注:假如不够详细,老师可补充介绍。(东汉方士费长房对他的弟子桓景说:"九月九日你们家有大灾难,如果用红色的囊袋盛茱萸,挂在臂上,登上高山饮酒,就可以避免灾难。"桓景到那天就率领全家老小到山上避难去了,等到晚上回来的时候,发现家里的鸡狗全都死了。从此,人们每到九月九日就去登高避邪,于是沿袭成俗,遂成佳节。登高对老年人还有一个特别的意义,因为"高"有高寿的意思,因此人们认为"登高"可以长寿。)

三、亲子小游戏

1、抢椅子

幼儿8人一组进行游戏。

音乐开始,幼儿绕椅子转圈走。

音乐停止,马上抢到位子并坐好。

没有抢到位子即被淘汰。

2、蒙眼找人

幼儿用布蒙上眼睛。

家长交换位置。

请幼儿蒙眼睛走上前摸一摸是不是自己家奶奶或爷爷。

四、品尝重阳糕

五、活动反思:

平时幼儿园的开放活动都是面对爸爸妈妈的,老人们很少参与幼儿园的活动,更不了解自己的孙子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通过今天的活动,老人们知道了孩子在幼儿园的一些情况,对幼儿园也加深了认识。看到老人脸上开心的笑容,我真的感到很幸福!

幼儿园重阳节方案篇3

一、突出“引领”――强调课程领导的园长定位

幼儿园课程园本化转换的过程中紧紧围绕“阳光成长”的课程理念,引领教师从理念向实践步步转换,园长领导力以“做有价值的事”的方式,转化为提高保教质量的有效领导行为。

在园长领导下幼儿园专门成立课程发展小组,其任务是:规划幼儿园总体课程,决定幼儿园各类型活动之间的时间以及比例,制订和调节不同季节的作息安排,负责课程与教学评估,组织调整和发展的会议,落实课程配套措施,组建幼儿园教育课程资料库等。

园长:由园长、副园长组成,对课程进行总体的构想、规划和调控。

课程先行组:由园骨干教师组成,主要负责课程资源的调查研究与实验,协助制订课程方案,完善幼儿园课程目标、内容等。

资源配套组:由信息传媒组、环境创设组、资料采编组、后勤保障组组成,在后勤保育、信息资料的提供与收集,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等方面相互协调帮助,保障幼儿园各项课程得以全面贯彻和实施,形成完整的教材配套。

实施发展组:由幼儿园全体教师组成,以教研组为单位实施具体方案研究和设计。

家长理事会:由幼儿园各班的家长代表组成,参与幼儿园的课程实施,并从家长的角度提出各项课程实施方案的意见和建议。

质量督导中心:由市区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组成,负责对课程的规划、管理、实施等工作进行评价。

专家顾问团:由市、区各类专家组成,负责把握课程整体规划的实施,定期对课改先行组进行课程理念指导,促使课程不断完善、有效推进。

(一)明晰理念,内化教师的自觉实践意识

围绕“教育,从辨别孩子需要开始”的核心价值观,确立了明确的“阳光成长”教育工作指导理念,从儿童观、课程观延伸到具体实施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实践观点。指导教师将先进的理念落实在具体的教育操作行为上,内化教师的自觉实践意识,提高教师在实践过程中的创新能力。

(二)确立领导,成立课程发展质量督导中心

首先确立园长是课程领导的第一责任人,确保园长主要精力集中在进班听课、调研,统领“阳光成长”课程研究项目及参与各课题小组的研究,定期分析幼儿发展质量,反馈、调控课程实施问题。其次,分清管理职责,班子成员实行项目责任制。再次,构建扁平式的课程管理网络,全方位推进课程建设,成立了凸现保教融合、重在班级质量反馈的“保教质量督导中心”,其运作模式能较合理地适应课程建设,并注重生成性。

(三)细化操作,组成教学研究实施发展组

幼儿园的“阳光成长”课程聚焦于幼儿一日生活。我们提出“细化操作、序化过程、优化资源”,使课程理念落实到工作中,使优质教育落实到幼儿发展的实质环节中。建立了以“七彩阳光工作室”引领,课题项目带动,研究志趣相投的教师组成教学研究实施发展组的学习研究网络;推出了确保幼儿一日活动质量的班级任教“年级组预习制度”;搭建了教师三位一体的自主评价、自我管理的平台。

(四)关注实效,立足幼儿多元需求发展

园长课程领导要关注实效。幼儿园课程的领导成效,就是要确保为幼儿提供高质量的保教服务,我园“阳光成长”教育的内涵立足于“从幼儿发展多元化的需求出发,多样化地服务于幼儿发展需要”的园本观念,形成了一整套“关注问题――反思实践――创意设计――提炼技术”的创新流程与教育技术。

二、强调“实践”―― 落实课程实践的操作提炼

(一)落实计划的制定与执行

我们提出“阳光成长每一天”,推出了“家长博客平台”,通过平台的设置,充分体现课程建设中班级各环节,保证每日、每周、每阶段的班级保教工作质量,如 “今日关注”就以教师的眼光捕捉课程建设中班级一日生活有价值的亮点,提供家长和幼儿共同分享、沟通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素材。

(二)落实作息制度与常规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皆为课程,一日作息制度与常规的落实,也是体现园长课程领导力的重要环节。

我们设计了体现空间、时间、人员站位的一日生活流程,将常规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教师在开展儿童个性化发展的优质教育时,总结了“观察分析――判断评估――引导满足――适度推进”的教育流程,提出了 “今日活动流程图”、“明日活动预告”等一系列的创意作息制度与常规。

(三)落实环境创设与利用

幼儿园的课程必须聚焦于幼儿一日生活。我们提出“细化操作、序化过程、优化资源”,使“阳光成长”理念落实到工作中,使优质教育落实到幼儿发展的实质环节中,使幼儿园每个岗位呈现出将“阳光成长”教育深入微观层面操作并针对问题进行再设计的特征。

(四)落实保教活动的方式

作为园长必须时刻考虑课程建设中组织开展保教活动的方式,即必须考虑如何将枯燥的管理制度内化为每位教师的内在理解;如何有效地唤醒在教师身上沉睡的自主学习意愿,激发活力;如何形成团队精神,体现共同谋划、协同行动,实现人人参与,尽展所长。

方式一:班级管理新绝招――激发教师以新颖提问的设计点亮创意思维火花。

方式二:创意会――鼓励教师将自己的设计现场演示,提升再设计的能力。

方式三:教师演播台――鼓励教师以情境剧的形式演绎身边的热点问题。

方式四:错位答辩――引导教师以换位思考的方式内化科学理念。

(五)落实班组人员的配合

以“七彩阳光工作室”引领,研究志趣相投的教师组成课题研究合作小组;推出了确保幼儿一日活动质量的班级任教“年级组预习制度”等一系列管理新举措。

课程领导力是一种团队领导力,不仅仅取决于园长的素质与行为,也取决于教师的素质与行为。园长要把自己的职能从指令者、监管者转变为倾听者、指导者、服务者。只有认真倾听教师、家长、社区人士的内在声音,才能使课程决策反映多方面的利益并取得平衡,增强课程的科学性、可行性,使广大教师、家长与社区居民成为课程建设的追随者。

幼儿园重阳节方案篇4

蝴蝶效应在社会学界用来说明: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调节,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戏称为“龙卷风”或“风暴”;一个好的微小的机制,只要正确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会产生轰动效应,或称为“革命”。也就是说,要是危机处置得当及时,小太阳幼儿园“虐童门”事件完全可以避免。

一、案例讲述

按小太阳“虐童门”事件发展的时间讲述本案例:

一天深夜21:00,小太阳教育集团下关分园托一班笑笑妈妈发现孩子的胳膊上有乌青的伤痕,电话告知常老师,幼儿园张园长约常老师一起家访,探望笑笑的伤情,但由于笑笑妈妈说可能是户外活动时候碰的,没事儿了,不用来家访了。张园长长舒了一口气,决定明天由常老师和笑笑家长沟通。

当晚22:00,笑笑妈妈在妈妈论坛上贴了张小孩胳膊上有乌青痕迹的照片,发帖说孩子在幼儿园被老师虐待了,不到一个小时已超过1万条的跟帖,并有网民给这件事定性为“小太阳幼儿园虐童门”事件。张园长通过与常老师沟通,掌握到当天幼儿园的监控录像可以证明常老师的清白,她略微放了心。

第二天一大早,张园长没有和笑笑妈就最基本的诉求达成一致。下午,笑笑妈更新了论坛帖子,并贴上了张萍园长和常老师的照片。标题耸人听闻的写着——“小太阳,黑心肠,打了孩子疼了娘”!呼吁大家都不要上这个幼儿园,发动网民人肉张萍园长和常老师。事件完全超脱了张园长的控制范围。

14:00 市电视台《第一时间》来园采访;

14:30 都市报和晚报记者来园采访;

14:35 省电视台《故事》栏目组来园采访;

截至到晚上6点,小太阳幼儿园“虐童门”已达20多万条信息;微博上近1万次的转发。此时,张园长已经毫无主意,面对媒体、公众的关注只是躲起来避而不见。

第三天,小太阳教育集团成立专案小组,通过教育局领导和幼教专家第三方的介入,小太阳幼儿园终于与笑笑的家长达成了谅解协议。可三天网络上就已经累计了的50多万条网络搜索;5万多次微博转载;还有网友专门制作的MTV——《我去幼儿园》,里面凄惨的唱到:“小太阳,黑心肠,谁送孩子谁骂娘……”

二、案例分析

一个小小的“乌青伤痕”处置不力引发了“幼儿园虐童门”的“蝴蝶效应”。小太阳教育集团下关分园“虐童门”的事件本身以及发生之后的危机公关处理手段都是失败的。“虐童门”事件是由托一班笑笑小朋友妈妈发现他的胳膊上有乌青的伤痕引发而来,首先暂且不论面对笑笑身上的乌青伤痕,划分幼儿园看护责任大小,张园长,作为一个教育集团下的分园管理者,面对网络危机,毫不“作为”, 甚至过于理直气壮,认为身正不怕影斜,随着事态的不断扩大,网络危机愈演愈烈,面对危机,张园长采取了回避方式,始终没有意识到应当给大家一个正面的回应,最终演变成“幼儿园虐童门蝴蝶效应”。

三、解决思路

本案例发生在一个“个人式媒体”膨胀,全民皆博的网络时代,任何一个个体、一个组织只要稍不留神,也有可能被一个突如其来的危机冲垮而前程尽毁。这就要求管理者在进行日常管理的同时,树立危机防范意识,建立危机应对机制,防患于未然,力求将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

1.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幼儿园管理者的素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进入了信息时代,终身学习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也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基本要素之一。每个人脑海里固有的知识是有限的,在知识、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不学则停,不学则退。科技为教育带来了更多的专业化和质量提高,面对网络的挑战,幼儿园管理者的传统思维也要转变,千万不要忽视网络危机转播的趋势,不幸成为受害者。幼儿园管理者要强化信息意识,提高信息能力,加强信息的管理。认识到网络带给幼儿园的不仅仅是现代化的管理工具,为教师提供了备课平台,而却还能扩大信息资源,结识合作伙伴,沟通幼儿园与社会的联系。

2.网络时代网络公关需正面回应

在现实社会,小太阳“虐童门”事件在小太阳教育集团成立的专案小组协助下,与笑笑的家长达成了谅解协议,事件似乎解决圆满。但在网络世界,50多万条网络搜索;5万多次微博转载;还有网友专门制作的MTV——《我去幼儿园》……该案例中张萍园长和她的小太阳幼儿园应该如何去应对呢?值得我们每一个管理者深思。

(1)坚持承担责任原则。严查事实真相,采取果断措施,控制事态发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面对突发事件的出现,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如何及时处置问题,而不是推卸责任,案例中对于笑笑身上的伤痕,幼儿园是有看护责任的,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2)坚持真诚沟通原则。借助媒体与公众进行真诚沟通,最终获得广大网友与媒体的支持,还原事实真相。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在情况不明朗、信息不完整时,极易导致人们主观猜测与种种传闻。面对网络危机,我们要求恰当地选择传播渠道,进行信息公布,尽量及时、准确、全面、客观地有关信息。即使在危机发生初期不能确切、全面地掌握情况,也应及时、客观地信息。这样做,一是保障家长的知情权,二是减少流言和谣言传播及其负面影响,避免出现不利的舆论导向。本案例中因为小太阳幼儿园管理者面对媒体选择回避方式,幼儿园的“失音”,导致有害信息的滋生与“增值”。

(3)坚持速度第一原则。社会化媒体时代,危机传播是“秒速度”。所以在危机爆发时,千万“别让他人替你说话”,一旦出现信息真空,流言蜚语便会迅速堵塞各大信息渠道。第一发言便是真理,即时反馈才是网络危机公关之道。

(4)坚持权威证实原则。危机事件性质不明是谣言产生和传播的一个重要原因,必须组织权威机构给危机一个及时准确的定论。这既是做出正确决策,找到有效解决办法的根据,也有利于人们形成良好的心理接受基础,有效地抵制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本案例中,面对危机事件,小太阳教育集团高层领导人没有自己拿着高音喇叭去解释,而是采取曲线救国方式,通过教育局领导和幼教专家第三方权威机构和人事在前台说话,使笑笑妈妈解除对幼儿园的警戒心理,达成了谅解协议,重获家长的信任。

幼儿园重阳节方案篇5

关键词:营造氛围;队伍建设;管理水平

现在许多单位都建立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规程标准,员工只要严格按章办事就行,并认为这就是标准化管理。笔者认为这种所谓的管理最多只能称作管,而管只是理的一个部分,理才是管理的关键。只管不理或重管轻理都不是真正的管理,真正的管理是管和理并举,管和理和谐,使管理达到艺术化。近年来,笔者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浅谈这几年管理思路和感受。

一、 依情而理,营造积极和谐氛围

首先,梳理情感、搭建舞台。以我园为例,由于年轻教师比较多,一方面多与教师心灵沟通,另一方面我们根据每位教师的特长和潜能对其进行角色定位,并提供高品质的服务与支持,千方百计培养员工的成就感。近年来我园幼儿亲子“阳光文化节”“阳光艺术节”“阳光区域节”“阳光健康节”、教学观摩、对外展示等活动的策划人员都实行三幼“阳光当家人”制,幼儿园为教师搭建施展才能、成就梦想的舞台,推出了特色活动项目当家制。每次大型活动都由教师主动申报担任“当家人”,负责策划组织,锤炼了一批组织、管理能力强的骨干教师。

其次,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幼儿园基本都是女将,毕竟有很多麻烦事,去年有两位哺乳期的老师,因路途远不能回家喂奶,母亲、孩子都很难受,园方得知后不仅安排了她们早上晚上班1个小时,喂好奶来上班,还让她家人把孩子抱来园里喂奶。园方的关心让她们很感动,工作更加努力了。

最后,群策群力、善于总结。任何一项工作的圆满完成都离不开上级的支持与同事的协助,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谐向上的团队气氛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我园重视通过“阳光教育之星”的颁发、“夸夸我的好搭档”和“我说阳光当家人的苦与乐”等常规总结活动,充分发挥了凝聚功能的精神文化,激励教师学会在工作中洒满爱的阳光,在生活中吹响快乐的号角。

一、 理清思路,实抓队伍管理水准

思路清晰是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和保证。要理清思路就要学会对管理的过程和环节进行观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抓住关键制定合理管理思路。有效管理不能限制师生的个性发展,如果因管理的有效而使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幼儿的自主能力、参与意识受到压抑或削弱,那这样的管理就是失败的、无效或低效的。我园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了“三幼”教师专业发展轨迹集的成册管理,每人以电子形式管理好自己的成长档案,栏目含有:个人三年规划、学期规划、专业成长、教科研、成长阅读、亲子互动、甚至生活小趣等栏目,三年后每人形成非常规范的专业成长轨迹,也是在自我管理中增强每位老师的思路管理,这种创新形式在有效管理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下机制来保障教师的个性发展:

1、分层管理制。教师的职业生涯是有周期性的,每个阶段的发展特征和需求是有差异的,不能用同一标准、同一方法要求不同的人,我园在“以人为本、以园为本、以需求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思想指导下,制定了不同层次教师教学工作要求,根据处于不同发展时期教师的特点和需求,精心研究、策划,建立了“新教师三年过关制、骨干教师带徒制、专家老师引领制”这一系列教师分层管理机制;上升期的教师重在“扶”,强调发挥潜力;张显期的教师重在“扬”,强调提供平台;稳定期的教师重在“放”,强调突破形成特色。

“新教师三年过关制”:除了基本功过关考核外,我们在班级管理成长方面也对新教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发现新教师在刚开始的班级管理上比较乱,我们就让她与行政一起经过仔细观察,再对照保教人员一日工作规范流程,发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可以发现某些环节存在分工不明、职责不清的现象,通过重新明确职责,彻底解决了问题;再如在分层备课方面,要求新教师三年必须备详案,但教学反思可结合具体的教学环节来反思,可以是零碎的教学思绪,记录自己在实践中的做法和效果,积累实践素材,我们采用“三幼碎言网上沙龙”的形式记录下循环反思日记,循环反思日记围绕某个中心展开话题,不同于骨干教师的理性反思要求。

“骨干教师带徒制”:我们充分利用园内市级等骨干教师的优质资源,每一位骨干教师至少与园内一位或两位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对,签订结对协议,规定每学期的任务,不仅在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保育工作的落实等内容上带好徒弟,还要求在经验梳理、论文写作上指导徒弟,师徒捆绑式考核,在机制上带动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一同成长。

“专家老师引领制”:引领老师们开展教学研究的主角是幼儿园的业务骨干,我们分层、分组、分专业内容有针对性地引领老师的专业发展。园长为新上岗的老师指导说课,各学科分别请有特长的老师来指导相关学科的教学,还聘请教研室、教科室的专家上门传教。业务园长每周有下班指导任务,和老师一起研究,参与年级组活动。老师们在专业引领下集体讨论,群体学习,不断改进教学行为,获得专业成长。

2、团队合作制。“个人智慧不过是草间露珠,集体智慧才是长河流水”,我们幼儿园是一个并不优秀但很团结有发展空间的团队,在让每个人三幼人“在阳光下成长”的办园理念引导下,每个人都有着一荣共荣、一辱皆辱的集体荣誉感。作为园长,在合理、优化的基础上,我出台了《松陵三中心幼儿园管理网络信息卡》和“阳光当家人制”,强化“三包”责任管理:人人包,事事包,处处包。谁的课堂谁负责,谁的岗位谁负责,做到点点滴滴求合理,细微之处见管理。每个老师都担任一项园内重要任务:或环境管理组、或课题组、或一日常规监督组等,以人为本,实行民主管理,大家以主人翁的姿态进行管理,每人都有不同的管理职责,把控制变为激励,充分地发挥每位教师的聪明才干。最重要的放手让年轻老师在管理能力上得到锻炼与创新,并且改变幼教老师做事细致但杂乱,无计划、无思路的局面;每周梳理,让每一位教师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集体智慧同样发挥到了极致。这种智慧主要在正式或非正式的教学研讨活动中表现得更多,如今年我园在江苏省优质幼儿园创建中就得到充分的肯定。

三、理畅情绪,提升幸福管理水平

实行切实可行的个体目标管理制,每位教师自己在电子稿里建立了个体成长档案――“成长轨迹集”。根据教师自身条件,根据分层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导、训结合原则、科学性原则制定个体成长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

首先,园领导应率先垂范,表率带动影响。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园领导的自身形象和行为是无声的命令,如:在去年12月,对我们团队团结合作、踏实肯干、锐意创新的精神在创建江苏省优质幼儿园验收中也得到专家组、领导的充分肯定;再比如,我园建立了以园长为核心的三幼层级管理体制,设立三处一室,各处室职责分明,既分工又相互协作,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制度。坚持以人为本,管理育人的有效方法,加强对各岗位人员的检查与指导,充分了解她们的工作态度和能力,及时调整岗位,采取两岗合一的办法,减少“人浮于事”的现象,发挥各岗位人员的优势和潜能,注重不同岗位人员的“心理调换”,进行换位思考,开展“假如我是园长”,“我为学园献点子”等活动,鼓励教职工为幼儿园管理出谋献策。定期召开教代会、工代会、民主评议会、园务会,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集思广益,吸取教工的意见,让教职工参与制定“教职工绩效考评”,“教师教学考评考绩”的具体操作细则,全面修改补充《幼儿园各类规章制度》,尤其是审核细化考核、奖惩制度条例,并将工作情况与奖惩结合,保证其他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其次,文化育人、文化养人的理念。我们提出以“在阳光下成长”为核心办园理念,以“让幼儿乐起来、让教育活起来、让学园亮起来”为办园方针,我们的园歌《在阳光下成长》营造出“健康、快乐、活泼、灵动”的阳光幼儿。为了让幼儿、保教职工、幼儿园在“我阳光、我快乐、我成长”的园训下快乐成长,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幼儿园的发展之路,实施阳光教育,我们旨通过课题研究实践,逐步丰富文化、环境、课程、管理、评价等方面的内涵,形成一个教育理念系统、视觉识别系统、课程整合系统、阳光特色活动系列和阳光教师团队建设的教育体系;促进幼儿园课程的革新、幼儿园教育生态的改善、具体生活形态和师生互动的变革等来实现阳光教育的研究目标,以追求以文化化人,以追求幼儿园、教师、幼儿个性发展色彩纷呈,犹如灿烂阳光般缤纷独特。

幼儿园重阳节方案篇6

关键词 幼儿;视知觉;美术欣赏;图像解构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6017(2013)06-0016-06

一、研究绪论

人的眼睛在观看事物,物象投射在视网膜的意象被记忆储存的时候,就产生了一种记忆的图式,这为以后同一类物象视知觉感受后的匹配提供了“库存”图式。这也是人丰富自己视知觉理解力所不断积累的图式。丰子恺先生在90多年前这样论述:“美术是为了眼睛的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文化。”“越是文明进步的人,眼睛的要求越是大。”“人为了有眼睛,故必须有美术。”

美术学习的视知觉经验,是美术活动里儿童探询问题方法整体的知觉积累。当儿童看到经典艺术家作品、传统文化图像(作品图片)或者其他图片时,教学活动所创设的某种情境,为他们提供了回归视知觉经验的最佳途径。

二、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对于美术文化的理解,对于图形(图像)的知觉认识,来源于教师所呈现(给予)的某种类型的图像信息。例如,幼儿园常态中的美术活动里,相当普遍地使用简笔画、卡通形象的图形教学,这些图像信息对于幼儿的审美知觉影响,往往会使其对美术文化的理解从小就产生偏差与误解。

(二)研究的问题

幼儿期儿童美术活动中的欣赏引导,决定了幼儿对美术文化的基本理解水平。幼儿对何种图像信息的知觉,决定了其对美术文化的认识水平。欣赏传统美术文化和人类历史上经典美术文化(作品与图像),作为幼儿美术启蒙学习的内容,改善当下幼儿园美术教学中选择、使用图形(图像)的状况,让幼儿积累美术文化的“库存”图式,可提升幼儿知觉美术文化的水平。

三、研究方法

(一)图像分解法

根据教学主题,研究者采用图像解构方法对美术作品、摄影图片进行分解处理,并以此思路构成美术欣赏环节的教学设计及PPT课件制作。

(二)案例实验法

采用幼儿个体实验与班级群体实验结合,幼儿园实验与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幼小衔接实验结合,验证实验用图像素材对儿童知觉感受、表现的影响水平。

(三)综合分析法

采用现场采访、课堂教学实录中师生对话分析、儿童作业分析等综合方法,对幼儿群体的视觉感知水平进行研究与分析。

(四)论证

案例实验与分析后的理论总结。

四、研究设计

美术课程是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创造为特征。因此,课堂上幼儿如何看成为美术学习目标达成的关键因素。选择经典美术作品、传统文化图像,提供给幼儿作为欣赏素材,在欣赏教学环节中,采用对图像(作品)分解的方法,启发其对美术文化的较深入知觉和理解,在视觉感受的逐步积累中,不仅可以改善幼儿整体视知觉水平,而且还可以促进他们对美术文化的理解水平。具体的图像分解构成设计方法为:

(一)第一,解构所要欣赏的美术作品(图像)中蕴含的学科元素;第二,解构摄影图片中实际生活物象形态与美术作品关联的学科元素,由此构成美术教学PPT演示文本课件(本课题素材:汉代帛画;相关图像分解图、主题:太阳里面有金乌)。本课欣赏素材,将改变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概念图形单纯临摹的低水平模仿教学,引导幼儿对美术文化开始关注,逐渐积累美术文化的“库存”图式,提升幼儿视知觉感受水平,形成初步的艺术感觉。

(二)采用探究学习方法。结合图像解构后作品(图片)特殊的视觉呈现式样,使美术课堂上的美术欣赏由原先小学生单纯地看,美术教师认知式的讲述方式,转化、改变为启发学生探索性地“看见”(自主发现)作品(图片)中蕴涵的问题所在,并能够由此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质疑,每个孩子经过这样的视觉思维引导转换过程,形成个人(主体)对美术作品认识水平上的重构,达到改善幼儿美术欣赏知觉水平的目标。

五、实验对象及变量

(一)实验对象

被试选择4岁幼儿1名、5岁幼儿1名,幼儿园中班、大班、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各三个班儿童。

(二)实验变量

自变量:美术学习中,改善幼儿欣赏美术作品的图像知觉水平,需要“实施图像解构方法分解美术作品”“美术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实验中这两点为刺激变量,是引起幼儿美术整体知觉感受能力与表现能力发生变化的原因。

因变量:“幼儿视觉观赏方式的改变”是本研究的反应变量,是受自变量影响的变量,是自变量作用于被试群体后产生的效应,是研究者要测定的研究假设的结果变量。

六、实验过程

(一)实验教学(案例1)

被试为5岁幼儿园幼儿1名,4岁幼儿1名,教学环境:半家教性质(在美术学院教室实施教学),5岁幼儿学习美术的时间为三次(每次两小时),4岁幼儿为第一次来学习。

问题:在幼儿园美术活动里,“太阳”是个常见的学习主题。但是,大多数幼儿园教师在教授儿童画太阳时,基本上都是采用简笔画图形的临摹,不仅作业效果单一,抑制幼儿思维方法与认识水平,而且,缺乏对幼儿进行美术文化的引导,更缺乏在感受文化的基础上,幼儿主动知觉图像形态带给其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思维的发散和认识问题思路的开启。

幼儿美术表现的问题:实验开始前,在多所幼儿园摸底教学,5岁幼儿画太阳。教师提示幼儿:有没有画过太阳?(幼儿齐声回答:画过。)有没有画过小鸟?(幼儿齐声回答:画过。)教师引导:请大家画出与太阳主题相关的画。在作业中,能够看到目前大多数幼儿园临摹教学的影响痕迹,画面上多呈现出太阳放光芒的形态;鸟的形态,均是当下幼儿园教学中临摹成人简笔画的样子(被试幼儿参加了摸底教学,同样画出这类简笔画图形)。

(二)实验教学设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先民对太阳的崇拜由来已久,几千年中不断有表现太阳主题的创造活动,今天能够看到很多精彩的作品,这是引导儿童审美知觉改善的我国自己的优秀文化素材。

教学内容:作品欣赏图像资源为,长沙马王堆出土汉代帛画《太阳里面有金乌》,四川金沙遗址出土金箔《四鸟追日》,宁夏贺兰山岩画《太阳神》,彩陶中太阳主题的纹样等。

图像解构设计处理1:整体教学设计之前,教师选择教学主题所要讲述的有关“太阳”的中国传统美术作品3幅~4幅,与学科要素相关的摄影图片2幅~4幅,分别进行图像分解处理,采用对画面形态解构的方法,将作品表现形式与方法分步骤呈现,并以此为基础制作PPT课件,旨在强化幼儿在知觉图像画面的欣赏过程,能够唤起生活经验与过去已有的相关审美经验,逐步对主题图像里所蕴含的美术学科要素自主地解构与重构。

图像解构设计处理2:对美术作品图像既解构画面、分解形态,又采用教师现场即兴演示、制作引导性道具的方法,例如,对作品《四鸟追日》在分解画面形态、感受图像的基础上,教师根据作品的物象形态即兴撕出表现理解的道具,供幼儿在课堂上深化感受。又如,将主体图形与背景画面制作成Flas,在课堂欣赏环节演示,引导幼儿更容易理解太阳这一主题的学科表现意图。

方法:视觉感受,知觉经验唤起。教师呈现中国传统文化中表现“太阳”主题的图像(图片),引导幼儿根据主题图像欣赏的过程,知觉其形态及蕴含的美术文化,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独特的认识,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太阳”主题的过程中,逐步对自己的美术文化发生兴趣。

(三)教学过程描述

欣赏环节1:教师呈现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太阳神鸟金饰(金箔)图片;教师引导:古代人的太阳光芒是这样表现,像火轮一样的形态,在太阳周围,有四只鸟围绕着,这样的图形被称为“四鸟追日”。问题:小朋友们,鸟能够追上太阳吗?为什么鸟围绕着太阳飞呢?幼儿兴奋回答问题(略)。

教师动手演示:即兴拈起一张纸,叠两折后,撕出“太阳纹”形态,呈现给幼儿看(此环节的目的,旨在引导幼儿们更深入认识旋转的太阳形态)。

孩子表现:5岁幼儿在知觉感受引导后再画太阳。画出她所理解的“四鸟追日”。这一表现是她对“四鸟追日”图形的理解。作业图形有参照性表现的痕迹,但基本造型是幼儿个人主观的表达,线条、形态呈现出稚拙的样式。

表现结果分析:由于图像形态的引领,儿童原来固化的“太阳放光芒”记忆被当下呈现的“四鸟追日”图形替代。

欣赏环节2:图像欣赏感受(教师呈现彩陶纹样中的太阳纹)。幼儿从来也不知道这样的图形是表现太阳主题,因此,对这个信息的刺激反应比较强烈,感觉好奇。教师借势强化引导幼儿根据图像中的形态与纹样进行自主表现。在动手过程中完成对线条构成纹样的知觉表达,这其中的指导要点为,教师需要分析线条的构成组织,启发幼儿观看图形纹样时分辨纹样的线条组织,表现时的心理状态需要安抚幼儿逐步有作画时的耐心,在非智力因素的积累方面给予特别关注。

表现与画面效果:5岁幼儿在表现时,开始画出的形态比较小,在教师的引导性提示下,形态逐渐扩大、线条趋于流畅,并基本完成画面的布局。由于教学时间限制,作业没有全部完成。(见过程与作业图)画面上幼儿独特的线条运动笔触、表现时的动作和作画构成中个人不断唠叨的话语,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

欣赏环节3:图像(教师呈现贺兰山岩画中的太阳神形态),此刻幼儿嘴巴发出怪叫,说“太难看了。”教师引导孩子思考,远古人为了祈福与保佑自己的生活,以崇拜太阳神作为自己心中的表现的主题,在观看图像中启发幼儿,面对在岩石(山石)上凿刻出的岩画,这样的图像肌理,自己表现这个太阳神形态时,能否采用其他工具、材料、方法来表现呢?幼儿与教师讨论后选择工具与材料,在教师的帮助下,选用白色油画棒,在画纸上用线条勾画出太阳神形态,再用水粉颜料涂抹覆盖后,形成油水分离的画面效果。(见过程与作业图)

小结:本教学实验证明:人的眼睛这一主要“感官不纯粹是接收信息的工具,感官的活动是一般心理活动的不可或缺的条件。持续不断地对周围环境作出反应是神经系统开动起来的基础。”儿童之所以对图像的敏感度能够在教学环境中不断调节,就在于美术活动中欣赏教学的引导,其重要性是,儿童(学生)视觉的感悟水平,决定其动手表现的图式,欣赏的眼光是儿童(学生)审美过程最重要的核心能力。教学必须关心儿童(学生)在诠释不同视知觉图像背后所反映出的人文、社会、社会议题,每个儿童(学生)的视觉文化素养,是在对自己视知觉感受到的不同图像解读中,在自我诠释后作用于行为的指令和结果中,不断地形成某种文化的积淀。

(四)实验教学(案例2)

4岁幼儿画太阳。基于这个儿童眼睛及心理思维上的原有感知水平,教师在图像呈现时再次进行选择(作品:汉代帛画),以汉代帛画作品文化性渗透欣赏教学过程,此刻的教学无需教师多说什么美术学科问题,主要在于引导幼儿看(感悟)到画面中有什么?此画面里“太阳里面有金乌”,是引导孩子深化内心感悟的焦点,幼儿的画面呈现效果也是由对这一主题的个人理解而产生的表达。

表现过程分析:“太阳里面有金乌”这个主题对幼儿的心理上产生较大影响,表现时他的画面上线条呈现出颤抖的运行轨迹,这是其小手骨骼、肌肉发育过程中的自然状态。从画面上看,幼儿能够理解教师给其欣赏的作品图像,表现时根据个人的知觉,画出自己感受后的太阳形态。虽然画面中的形态似乎与鸟的形态有差异,但是,在幼儿心中,这一表达可能是他认为合适的,教师在教学里需要关注孩子在表现中的特殊心境。这个4岁幼儿的表现过程,整个身心状态很放松,线条的勾勒到涂色,教师都没有任何限制,就是给他提供欣赏感受的平台,让其能够自由地表达个人对古人表现太阳主题的独特感受。(见过程与作业图)

作业表现评价:在上述两次教学过程,教师一直采用不断鼓励幼儿自主表现的话语,启发幼儿坚持做画(能够多持续时间表现)。作业效果说明,幼儿可以接收视觉图像主题性传达后的引导表现教学。

小结:本个案教学是实验教学(案例1)的补充实验。同样都是中国文化元素“太阳”这个主题,对于不同年龄段幼儿,可以采用不同的欣赏作品图像,引起幼儿不同的知觉反应。在充分尊重儿童个性的基础上,可以整体实施本主题的教学。

(五)实验教学(案例3)

被试,江苏省无锡市善德幼儿园中大班,20个年龄4.5岁~5岁之间的幼儿。

教学过程描述:欣赏导人环节:图像呈现(作品:汉代帛画;根据“太阳里面有金乌”图形分解的结构图若干幅),幼儿反应:奇怪,为什么这样?原因来自教师呈现图像欣赏的过程,利用图像分解方法为幼儿们讲述、分析作品画面上的形态。例如,太阳里面有金乌,问题:为什么古代人喜欢用这样的形态及方式画太阳?又如,画面中的其他形态,蛇、月亮、连理树枝中间穿插的另外8个太阳形等等,以及整个画面分为几个层面,人间、天堂、地狱等,教师针对画面形态的描述,引起幼儿们对画面探究性欣赏的兴趣。课堂中,幼儿们的思绪被画面上的形态所吸引,证明“视觉的一个很大的优点,不仅在于它是一种高度清晰的媒介,而且还在于这一媒介会提供出关于外部世界中的各个物体和事件的无穷无尽的丰富信息。”幼儿对图像的知觉感受中,对画面信息所传达出的某些问题与意义产生好奇。

表现环节,引导幼儿根据画面的形态画出“太阳里面有金乌”的造型。有的幼儿反应非常敏感,立刻能够表现自己在欣赏过程中知觉到的图像形态;有的幼儿则神情上比较迷茫,原因:第一,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图像,第二,从来也没有经历这样的美术教学(教师不示范,而是由图片欣赏进入主题后的感觉表达)。

画面效果:第一,幼儿们可以画出太阳与金乌造型;问题:画面形态还是比较小(这是幼儿们美术表现时的普遍问题)。第二,由于教师引导的缘故,幼儿们作画的过程处于玩的状态,有的幼儿画出了自己感兴趣的蛇的形态。第三,这一教学设计目标是,幼儿在这短短的30分钟里,自己能够知觉到太阳与金乌两个图形之间的存在的“图-底”关系。从幼儿们的作业看出,教学设计意图课堂实施中已经达到。(见过程与作业图)

金乌分解图形:

相关教学实验:

1 此课题先后在浙江省义乌市宾王幼儿园等两所幼儿园进行教学实验,其中一节课是义乌市全体幼儿园教师200人现场观摩。

2 此课题在浙江省平湖市艺术小学一年级进行幼小衔接的教学实验,由于幼儿们进入小学,整体课堂氛围和作业效果更好。在小学的教学里,图像素材更加细化,视觉呈现更清晰,学生的理解更深入。

七、结果与讨论

(一)从教学过程操作层面上看,图解图构的分析方法将美术作品分解成多幅“过程图”,幼儿的视觉由原先盯着一幅作品看,转变为如何去看明白一幅作品,如何从作品的分解图像中找出作品所蕴涵的美术学科表现性问题。

(二)实验结果证明,实施图像引导的美术欣赏教学,幼儿知觉美术作品的水平显著改善,从而能够引发其动手表达形态的改变。进而论证:采取图解图构方式分解美术作品,构成教学设计文本,运用发现探究式教学方法,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有助于幼儿美术欣赏视知觉水平的提高。

(三)分解作品图像元素后的欣赏引导,有助于幼儿在“图-底”关系的知觉水平发生改变。幼儿绘画知觉水平发展向更高阶段跨越,表现时可以主动建构图形融合成较完整的视觉图式。改变幼儿知觉物象后线条勾勒图形后,与画面背景之间的脱离关系,例如“太阳里面有金乌”的形态作为“底”,又附着各种独立和自我形成的其他图形。

(四)课堂学习方法由单一的“讲授-听讲-接受”转变为“探索发现”,对话、讨论、美术批评的场域为幼儿提供了自主思考的平台。由技术层面讲,图解图构美术作品的方法,为当下及未来的基础美术教学提供了可以推广的教学设计模式。

(五)图解图构的分析方法不仅可以运用在美术欣赏教学环节里,而且,在美术技法表现环节中也具有非常广阔的运用前景。例如,使用此方法可以分解作品画面,使之呈现出的不同美术工具、材料媒介、具体表现技法的过程,使幼儿更容易理解与掌握美术技能表现方法及形式。

(六)通过个体幼儿教学、班级教学,比较分析被试幼儿各自的美术欣赏、表现性学习过程,教学实验证实了刺激变量对反应变量的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可以提炼出一套适合幼儿美术活动有效教学的方法与模式。

八、理论总结

(一)在幼儿期的身心发展中,视知觉能力培育应该是贯穿全部的学习课程,没有基本的欣赏能力与水平,幼儿期其他的学习活动水平将无法提升,这是由视觉艺术的性质所决定的。

(二)只有改变幼儿眼睛的观看方式,才能具备基本的艺术感觉。幼儿必须从改变眼睛的观看方式人手,改善其对生活事物的知觉水平,从而引发思维方法的调节。这样才能逐步形成基本的艺术感觉及人文修养。

幼儿园重阳节方案篇7

课题研究目标、内容及步骤

研究目标 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幼儿园前阅读教育课程的建设策略。

研究内容 了解幼儿阅读现状、对其阅读材料进行甄选以及探索幼儿园前阅读教育策略等。

研究步骤 研究步骤分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课题进展情况

为了使课题研究扎实开展,开题论证会后幼儿园代表教师认真学习了相关专家意见,进一步修订了课题研究方案进行组织实施,并按照课题研究方案制定的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工作,按期完成阶段性研究任务。

阶段性成果及应用

通过调查,初步明确了幼儿阅读的现状 在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幼儿园围绕“幼儿阅读的条件,幼儿阅读的兴趣、习惯、方法,幼儿对阅读材料的喜好”等方面对家长和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初步了解了当前幼儿的阅读现状。

初步制订了3-6岁幼儿阅读发展目标 在课题研究实施中,幼儿园课题组成员通过大量的文献学习,对3-6岁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发展和早期阅读教育的独特要求做了深入细致的了解,特别是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不同年龄段幼儿前阅读的不同要求做了细致的解读。在此基础上,课题组成员通过学习、提炼、归纳、探讨,初步制订了《德才幼儿园3-6岁幼儿前阅读教育目标》。

形成了3-6岁幼儿阅读材料的挑选策略 针对幼儿自主挑选阅读材料的倾向,通过调查、学习、查阅、观察对比,展开了认真地分析、研究和归纳,形成初步的幼儿阅读材料的挑选策略。

形成了幼儿园前阅读环境创设的策略

在研究中,幼儿园根据幼儿期以无意式注意为主、对事物的主动趋向性往往从好奇开始的身心特点,幼儿园从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方面着手,整体阅读环境创设的出发点在于让阅读走进幼儿的一日生活,发展幼儿阅读的自主性。

创设温馨、丰富的物质环境 幼儿园户外场地的阅读环境为幼儿提供了阅读的童趣标语、文字、标志。如:游戏区各种大小型玩具各部位的功能,观赏区、沙水池旁的温馨提示语,各种花草、树木、植物的名称,都用图文方式标志出来。大门柱子、操场墙壁都配以生动图画,用朗朗上口的童谣儿歌进行装饰。使整个幼儿园的外部环境犹如一本可翻阅的大书,努力创设书香氛围,激发幼儿阅读欲望。

营造轻松愉悦的精神环境 精神环境主要是指阅读氛围,这对幼儿来说尤为重要。如果幼儿生活在一个喜爱阅读的环境中,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在研究中,幼儿园从心理暗示、行为暗示和阅读成就动机的形式三方面着手,努力为幼儿营造轻松愉悦的精神环境。

探究前阅读教育的特色活动策略

为了探索“自主阅读”“集体阅读”和“亲子阅读”三种形式下的不同教育策略,幼儿园做了这样一个尝试:以幼儿园一年一度的四季特色活动“春花烂漫读书节”为契机,探索了特色活动策略,充分创新阅读特色活动,拓宽研究新思路。

在总结每年一度“读书节”经验的基础上,为了鼓励幼儿自主阅读、广泛阅读、持久深入的阅读,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幼儿园引导幼儿不受阅读材料上文字、画面的束缚,通过“说、学、唱、演”等情景交融的方式,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富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和非语言的表现,努力打开幼儿阅读的非语言通道。尝试开展了“亲子儿歌童谣秀”“寻找故事大王”“自制绘本展览”“亲子童话剧表演”“宝贝图书推介会”等特色阅读活动。将阅读与表达结合在一起,将文学作品与艺术表现融合在一起。孩子们依据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使用教师提供或者亲子自制的道具,创造性地再现故事中的场景、人物、情节等,从而体验创造与表达的乐趣与成就感,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讲述和表演能力。

需要改进的问题

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有关幼儿前阅读的心理学研究是值得教育者继续关注和深入研究的,幼儿前阅读的核心能力――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做深层次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以取得更有价值的成效。

需要做更深入的提炼 在实践中虽然初步取得了一些收获,但是提炼还不够。幼儿园教师受到专业水平的限制、研究精力的缺乏使得无法形成一种良好的研究氛围,课题组部分教师出现“参而不与”,只扮演“从属者”角色。幼儿园还要进一步提高例会工作质量,增强科研氛围,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水平。

需要指导家长进行亲子阅读 在研究的过程中,亲子阅读方面虽做了一些尝试,但是还不够深入。绝大多数的家长能够对早期阅读引起重视,但苦于没有好的途径、方法和策略,不能很好地在家里对幼儿进行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如何指导家长进行亲子阅读,以及家庭阅读环境的创建也将是幼儿园重点跟进的内容。

幼儿园重阳节方案篇8

一、先观察了解,后介入指导

教师在活动中只有经过仔细的观察,才能更好的掌握幼儿游戏的水平、能力的发展,以便确定参与、介入幼儿活动的时机,做到更有效的对幼儿进行指导。

案例一:语言阅读区中,蕾蕾和果果,一起在运用沙盘讲故事《挤挤真暖和》,两个人一起争抢角色的小木偶,还将沙盘中的沙粒洒到了桌子上,老师看到后询问,蕾蕾说,果果讲的故事不对;果果说蕾蕾已经讲过了,应该轮到她讲了。了解后,老师为她们提了一个建议,两个人可以合作讲,分好角色,按照商量好的顺序进行出场讲述,两个小朋友接受了建议,高兴的又重新开始了游戏。

案例二:生活区中,闻闻和倩倩在争吵着,老师发现她们玩的是给熊宝宝穿衣服的游戏,俩人正在抢一件熊妈妈的裙子,老师为她们出了一个主意,玩具盒上有熊爸爸、熊妈妈和熊宝宝三个位置,她们可以分别给小熊一家穿衣服。穿完一轮再进行交换。老师的建议让孩子们又兴致勃勃的进入了游戏。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到只要投放的材料是适宜的,幼儿一定能与材料发生互动。只有把思考的机会还给孩子,让他们积极思考,才有可能使幼儿有所发展。二、先学会等待,后寻机介入

1.幼儿遇到困难即将放弃时

幼儿在活动中经常会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这时教师不应急于介入,而要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只有当幼儿的探索兴趣即将消失时,教师的干预才是积极的。

案例:阳阳在益智区里玩嵌板钓鱼的游戏,即用鱼竿将各种形状的小鱼钓起,都钓完后,再将他们按照各自的形状摆回嵌板中。他一块一块地放进相应的嵌板中,海星、鲨鱼、海豚放好了,他拿起一块螃蟹的积木放进长方形的嵌板中时,怎么也放不进去,他开始用眼光向老师求助,一直在旁边暗暗观察的老师假装没有看见,阳阳试了几次还是没有成功。他把长方形的积木放在盘子里,准备放弃了。这时,老师走了过去,对他说:“阳阳把这么多的鱼宝宝都送回家了!咦!这个宝宝怎么没有回家啊?”“我放不进去。”“你仔细检查一下,有没有哪个走错家了呢?”阳阳仔细地检查了一下,终于找出了进错了家的小鱼,成功后的阳阳开心地笑了。

在观察中,当幼儿的活动不能继续完成时,教师可以适度介入,但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诉幼儿,要给予孩子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允许他们的选择与举棋不定;不要过度的指导,必要时可以取消介入行椤1苊獬鱿制ぱ墙艹K档摹暗蔽颐墙淌谟锥某个东西时,我们正妨碍了幼儿的创造力的发挥。”只有适度地指导才会使区角活动真正成为孩子自己的活动,引发和推动幼儿探究学习活动的进一步深入,帮助幼儿获得活动的成功。

2.幼儿游戏情节无法进行时

当幼儿游戏中只是简单、重复的摆弄活动材料时,教师也应适时指导幼儿运用材料丰富活动的内容和情节,使幼儿对材料无意义的摆弄转变为有意义的行为,这样才能推动幼儿探索活动的发展。

案例:娃娃家中,彤彤和依依、桥桥在玩,彤彤抱着娃娃,依依拎着篮子,桥桥拿着玩具刀,三个孩子各玩各的,相互间也没有交流。很快,桥桥玩的就没有兴趣了,站在娃娃家里,无聊地看着旁边的拼插结构区的小朋友。观察后,教师扮作客人,“咚咚咚”的敲门,对娃娃家的小朋友说:“我来你们家做客了,你们要怎样招待我呢?”“妈妈能给我倒杯茶吗?爸爸能做什么好吃的呢?宝宝陪着客人一起玩会吧。”娃娃家的三个小朋友马上开始了新的游戏情节。

在活动区中不但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和调动幼儿活动的兴趣,还需要教师在了解和掌握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参与活动,以角色的身份提出建议带动幼儿的游戏并巧妙地把教师的意愿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幼儿自身的意愿。

3.幼儿间发生冲突时

活动中同伴间常常因为意见不一致而发生冲突,这是因为幼儿处于自我中心阶段,不会理解他人,教师应引导幼儿协商解决冲突的办法,促进幼儿间的初步的合作意识。

案例:在拼插结构区的活动中,六个孩子一起在搭建搭花园,豆豆在取材料时,不小心撞到了同伴的作品,大壮立刻大声的表示不满,他的双胞胎弟弟小壮还要用小手进行攻击。这时教师马上介入:“花园里的花都开了,快搭建好花园,一会娃娃家的爸爸妈妈会带宝宝来参观。”于是在教师引导下,豆豆也向同伴道了歉,小朋友们又开始兴奋地游戏了。

4.幼儿游戏能力提升时

幼儿的个性和能力都存在着个体差异。在活动中无论幼儿成功与否,教师都要给予正面、积极的鼓励与肯定。

案例:美工区中,佳凝在进行花裙子的装饰画,她没有像其他同伴一样用彩笔进行简单的涂色装饰,而是先用纸团和小手指在裙子的画纸上印上不同的图案,又用水彩笔选择花纹进行装饰,并且还能注意图案的对称。老师及时引导在美工区的幼儿欣赏佳凝的作品,鼓励其他孩子大胆选择自己喜欢的装饰方法。

在指导过程中,针对幼儿的能力制定目标。对于能力弱的幼儿,教师要降低游戏的难度,让幼儿体验成功;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和能力弱的幼儿一起活动,为能力弱的幼儿当“小老师”,给同伴起到示范的作用,同时也能让能力强的幼儿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

上一篇:个人师德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育子心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