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法律论文范文

时间:2023-12-07 07:11:09

医学法律论文

医学法律论文篇1

关键词医学院校法律教育当代医学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国家法制建设也逐步健全,对医务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熟悉自身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依法行医,以便更好的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医学人才的基地,必然要承担起对医学生法律教育的重任。我们认为,法律素养也是任何专业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通过对医学生法律知识的传授,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的培养,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因此,我们尝试着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加以改革。

一、“问题教学法”组织课堂教学

我们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高校大学生已经步入成人阶段,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简单的灌输方法是无法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的。为此,在教学方法上,应该主要采用“问题教学法”来组织课堂教学,使提问成为课堂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的传统教学一直把提问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我们认为,在当今形势下,提问的职能要发生转变,即提问不仅仅起到检验的作用,更应该是师生增强互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一种手段。因此,我们在教学准备阶段,精心设计课堂问题,使问题成递进形式,让学生不断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再加以引导和归纳,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入,让学生在思考和分析中提高素质。

二、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法学理论可谓博大精深,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医学生既掌握法学理论知识,又对他们进行法治思想的教育,案例教学法不失是一个捷径。在具体运用案例教学法时,我们主要采用如下方法:

(一)案例讲授

学生们普遍感觉行政法这一章很难理解,它不像刑法、民法那样贴近生活。我们就在课前先讲一个主题案例,并把该案例贯穿整个理论讲授全过程,让学生对什么是行政机关、什么是行政相对人等问题先有感性认识,再向学生讲授“行政法对公民权利的约束性”,这些法治理念,就容易得多。我们讲授的对象是医学生,他们不仅需要掌握基本法律知识,更希望了解医患纠纷中的法律知识,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加入了医患纠纷的典型案例,把法律知识和学生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学生们切身的体会到了学习法律知识的实际价值,培养了他们的兴趣。

(二)多媒体案例教学

选用有代表性的案件,实际放映给学生们看,让他们对法律知识有更直观的感受。在讲授“刑事诉讼程序”时,结合相关庭审视频,给学生讲解相关法律条文阐述其意义,这样就是学生对书本上枯燥的叙述有了鲜活的认识,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理解这些知识,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改革考试方式,培养创新意识

长期以来,不论对作业还是考试,老师和学生都形成了依赖标准答案的习惯,只要与标准答案不同,就是0分,这样做很难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挫伤了学生的思考问题,提出个人见解的积极性。因此,我们一改传统的闭卷考试模式,而是采用了案例考查法,就是让学生根据案例中所给的条件,回答两三个问题。所提出的问题都是围绕教学中的重点知识点,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与案情结合起来,以达到培养学生法律思维的目的。在评卷方法上,采用标准答案与非标准答案相结合的方式,即使学生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不相符,但是学生运用了学到的知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也会取得好成绩,这就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空间,学生们能够活学活用,把考试变成展示自己的平台。

通过对医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方式的改革,能够培养出专业技术优秀,同时,懂得法律知识的人才。为减少医患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颇为有益。

参考文献:

[1]王安富,等.医学法学专业课程设置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4).

[2]王安富.论医事法学及其价值.河北法学.2009(6).

医学法律论文篇2

关键词:高校;医学生;法律意识;提高

高等医学院校医学教育的中心任务培养医学人才,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建设服务。在当前社会医患矛盾紧张的状况下,医学生除了需要具备精湛的医术、良好的医德之外还需要加强和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医学生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的,一方面可以降低医疗法律纠纷的发生,另一方面也是对患者负责。所以医学院校在培养医学生学习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应结合专业特点,充分利用社会实践的多样性,提高医学生的法律意识。

一、转变思政课社会实践形式,提高医学生法律意识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高等学校德育工程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然而要提高学生觉悟、规范和训练其行为,做到“知行合一”,就必须组织大学生深入社会实际,了解社会生活,参与社会实践锻炼,在社会实践中去比较、去检验,真正的把所学习的知识和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中,医学院校的思政课教师不仅应将法律知识和医学知识进行有机地整合,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医疗法律知识的同时还应改变传统的思政课社会实践形式,结合医学实践性强的特点,在实践教学中进行法律意识的渗透。如:依据学生的实践,指出学生在实践中存在哪些医疗法律问题,如何在日常中避免这些医疗法律问题。

二、充分运用实践案例进行教学,提高医学生法律意识

思想道德观与法律基础课程纯理论式的讲述,不但抽象难懂并且脱离实际,这使得学生认为课程空洞乏味,也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讲述的过程中应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医疗法律纠纷案例,专门开展课堂讨论环节。教师可选派学生对案例进行实际模拟,然后让学生充分讨论,使学生明确案例中人物哪些环节做得较好,哪些环节不足,存在着什么问题,导致医疗法律纠纷的产生,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应该如何避免此类问题,使学生加深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充分让学生通过教学实践案例讨论,提高自身法律意识。如:抑郁症病人自杀案件。医生在执业过程中常遇见一些病人伴有一定程度的抑郁症,那么医生在进行常规的诊疗过程中,对于伴有抑郁的病人应当做到哪些注意事项,如何避免抑郁症病人在医院自杀所引发的相关医疗法律纠纷。

三、充分发挥附院医院的实践教学作用,提高医学生法律意识

高等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学生在学习了医学专业知识后,进入医院实践,临床教学教师的率先示范作用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临床教学教师在诊疗过程中,行为和举止往往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临床教学教师通过实践教学对学生进行法律意识的渗透,使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规范的诊疗过程,自然而然的做到规范、合法的诊疗。

医学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除了掌握医学专业知识达到规范、合法的诊疗外,规范的书写医疗法律文书避免医疗法律纠纷也是其实践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病历作为医疗法律纠纷的重要证据,对举证起着重要作用,医学生在书写病历时往往忽视其法律性和证据性,由于没有足够的法律意识,往往使医院在诉讼中承担不利的后果。日常工作中,医学生在书写病历时存在着病历书写不规范、缺乏科学性、完整性、准确性等问题。这就要求临床教学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的指导和完善医学生病历的书写同时组织医学生认真学习《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这既是对医学生法律常识教育渗透的坚实基础,又是培养医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注重培养医学生法律意识的同时也应切实提高教师自身的法律意识和业务素质,真正做到以身示范,教书育人。

总之,高等医学院校应当在培养医学生法律意识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实践教学的多样性,在把握时代脉搏, 与时代同步的基础上,使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通过多种实践形式,将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充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具有扎实医学的理论知识、良好的道德素质、深厚的法律知识的医疗卫生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铁,武丹枫.增强医学生法律意识,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现代预防医学.2008年15期.

[2]邱萍.采用典型案例教学 提高学生法律意识.护理教育.2005年5月.

[3]刘芳,蔡鹏飞 郝立丽.面向医疗实践加强医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科教文化

[4]郑咏霆.论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医学法律论文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重庆医科大学临床专业一系、二系、三系现有各年级学生,采取整体抽样调查方式,抽取600人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54份,有效回收率为92.3%。

1.2方法

问卷抽查法。问卷共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客观选择题,共10题,旨在了解被调查者法律基础知识水平;第二部分为认知程度调查,共3题,分别是“医患关系中医务人员权利及义务了解程度”、“执业过程中涉及法律问题认知情况”和“对医疗纠纷中合法行为了解程度”。根据1~10题检测结果将学生分为A、B两组,正确率高于60%分为A组(答对6题及以上),该组呈现“医学法律基础知识相对较强”;正确率低于40%的分为B组(答对4题以下),该组呈现“医学法律基础知识相对较弱”。1~10题内容摘自“执业医师法律法规考试”相关题目,内容涉及“医疗事故处理”、“执业医师行为”、“追究医疗刑事责任机关”、“《母婴保护法》知识”、“献血法立法目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规定”、“甲类传染病疑似病人报告时间”、“违犯《医师法》承担责任”、“《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内容”、“患者权利”和“确立脑死亡意义”。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AS9.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医学生的法律知识掌握情况

在554份调查问卷中,关于医学法律理论检测题目中正确率超过60%的可视为“医学法律基础知识相对较强”,共计205人(37.0%),该类问卷分为A组;正确率低于60%的为“医学法律基础知识相对较弱”类,有349人(63.0%),该类问卷归为B组。

2.2对医患关系中医务人员权利及义务了解程度

在554份收回的调查问卷中,对医患关系中医务人员权利及义务见表1。kruskal-Wallis检验,A、B两组医学生医患关系中医务人员权利及义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8271,P<0.01)。被调查医学生“医学法律基础知识相对较强”组较“医学法律基础知识相对较弱”组对医患关系中医务人员权利及义务更明确。

2.3对执业过程中涉及法律问题认知情况

医学生对执业过程中所涉及法律问题的认知情况调查结果见表2。kruskal-Wallis检验,A、B两组医学生职业过程中涉及法律问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1.4868,P<0.01)。“医学法律基础知识相对较强”组较“医学法律基础知识相对较弱”组的医学生对执业过程中涉及法律问题更清楚。

2.4对医疗纠纷中合法行为了解程度

关于医疗纠纷中合法性为了解情况。kruskal-Wallis检验,A、B两组医学生“医疗纠纷中合法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7097,P<0.01)。“医学法律基础知识相对较强”组较“医学法律基础知识相对较弱”组对医疗纠纷中合法行为认识更为清楚。

3讨论

3.1强化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加强法律意识教育,有利于应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法律素养偏低的状况。当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情况堪忧,本课题问卷结果呈现,在554份返回的有效问卷中,有205人(37.0%)属于“医学法律基础知识相对较强”,349人(63.0%)医学法律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如此情况不加以调整,可以预见,后者在未来的医疗卫生事业工作中将会面临巨大法律困扰。无独有偶,一项关于2014年某医科院校《医学生法律素养的调查报告》显示,68.7%被调查者属于“法律知识薄弱”,24.2%被调查者呈现“对法律知识初步掌握”,只有7.1%的医学生对法律知识达到掌握程度,这一结果较欧美发达国家相去甚远。伴随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法律素养必成为当代社会人的必备素质之一,医疗从业者的法律素养也将是其开展工作的必备素质之一,必须强化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法律意识教育。其次,强化法律意识教育,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毕业后将投身医疗卫生事业,执业过程中不免会遇到涉法问题,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较高的法律素养是其日后开展工作的必要能力。本课题调查结果显示,医学法律基础知识较好的同学在关于“医患关系中医务人员权利及义务”、“执业过程中涉及法律的问题”和“医疗纠纷中合法行为”等问题的认知程度上都显著好于另一组学生,在全面提高学生临床综合能力基础上增强其法律意识,有利于医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

3.2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途径

首先,结合医学专业课程特点,将法律内容引入专业课程。高校目前所开设的法律课程多局限于理论性过强的一般性法律常识,未能实现与医学专业课程知识的完美融合,难以迎合医学生“口味”。将法律知识引入专业课程教学将是一大重要突破,如将卫生法学、卫生事业管理、医疗保险法,以及医疗纠纷处理与防范等医学法律知识融入专业理论教学中,特别是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将一些既有利于医学生理解又极具代表性的经典案例引入课堂,变枯燥条文为鲜活案例,全面深化学生理解。其次,利用新途径,改革教学方法,提升法律课堂效果。充分发挥大数据时代优势,利用“慕课”平台,促进平面教材转型为交互性强的电子课本;通过“翻转课堂”等新模式提升法制教学效果;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形式,组织学生观看、收听医学法律专题的视频,在轻松愉快的气氛提升学生法律素养,使学生在学法、知法过程中形成较强的法律意识和法律信仰,以法律规范自身行为,形成良好的懂法、守法习惯。再次,将法律意识培养引入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通过多种形式提升法制教育效果。校园文化生活以其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特点深得学生喜爱,有着较高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在文化生活中渗透法律意识教育,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开展“模拟法庭”、“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法治主题辩论赛”等,寓教于乐。充分利用网络社交平台,如QQ、手机报、MSN、短信平台、博客、微博、微信等形式及建立针对医学生的法治教育专题网站,便于学生了解讨论,让法治教育“活起来”,真正发挥出吸引人、凝聚人、教育人的良好效应。最后,重视实习教学中的法律意识培养,着力构建医科院校、医院、社会三位一体法律意识培养模式。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模式的重要特点就是学生需要有较长时间的临床实习过程。临床实习既是学生提升专业技能的黄金时期,又是学生直接接触医疗事故处理等涉法问题的重要实践阶段,学校的法律素养培养应充分发挥“学校-医院-社会”的立体模式,夯实在校法律理论基础学习,注重临床法制实践应用,调动社会资源予巩固提升,“三位一体”,全面提升。总之,对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教育应首先着重培养其专业技能,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医学生的学习特点,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提升学生法律素养,坚持不懈,“法钟”长鸣,为临床医学学子的成长道路上树立一道“法律屏障”。

医学法律论文篇4

结果显示,我国检验医学论文数量逐年增加。1993-2002年5510篇,2003-2012年11649篇,论文数成倍增长。但2003年后每2年的论文数量差别并不大,都超过2000篇。2007-2008年数量为10年中论文最少的一个组别。

原因是“中华医学系列期刊”版权被万方公司整体买断,2007年后《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等部分检验医学期刊已不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虽然本文的数据并不能完全代表检验医学论文数量的真实情况,但不影响论文数增长的态势。

2检验医学、临床检验、检验科等是检验医学研究的主要关键词

从表1可看出,医学检验、检验科、临床检验、检验医学、质量控制是我国检验医学论文使用频次较高的关键词,证明了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密切关系。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有关某种疾病或某种检测方法的关键词逐渐减少,如脑脊液、军团病聚合酶链应、糖尿病等;而质量控制、教学改革、管理、实验室、实验教学、质量管理等与检验医学相关的关键词比例逐渐增多,说明检验医学的研究领域在不断拓展,研究层次和研究水平在不断提高。

3临床医学、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和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是检验医学主要的研究领域

临床医学、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和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研究论文数量占前20个学科论文数的69.57%,说明这3个学科是检验医学研究最主要的学科领域。从表2还可看出,进入21世纪后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论文超过临床医学跃居第一,表明检验人员更加关注与检验医学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规范的研究。

预防医学在20世纪70年代未进入前20个学科领域,而80年代就进入了前4位,反映了我国预防医学已经进入了靠科学仪器检测的量化监测阶段,同时也反映了我国经济、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和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随着生物技术发展到分子水平,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不可否认,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预防医学和卫生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将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检验医学研究的热点领域。

医学法律论文篇5

关键词:诊所式法律教育;医事法学;实践教学

医事法学是一个新兴的法学教育门类,目前大多设置于医学院校,以培养精法懂医的复合型法律人才为目标,使学生能够利用医学专业知识解决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各种法律纠纷。相对于传统法学专业,医事法学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决定了其特色更加鲜明、实践性更强。诊所式法律教育起源于美国,它效仿医学院校利用诊所实习培养医学生的形式来培养法学生,倡导在实战中学习法律职业技能,通过设置“法律诊所”,将学生置于“诊所”内,在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下,接受“当事人”的委托,“诊断”案情并开具“处方”[1]。诊所式法律教育正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开来,并逐步成为当今世界法学教育体制改革趋势。本文主要探讨诊所式法律教育在医事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1在医事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中进行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1开展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必要性

1.1.1培养医事法学人才的必然要求医学和法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事法学专业旨在培养精法懂医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以解决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各类法律问题。这一目标仅靠课堂讲授是无法完成的,学生必须开展大量的实践活动。诊所式法律教育促使学生将掌握的医学法学知识应用到医事法律实务中,加深对枯燥的医事法学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实战训练,锻炼调查取证、医患沟通、书写医法融合的法律文书等方面的能力,从而为培养高素质的医法兼通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保证。1.1.2丰富医事法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目前,各医学院校医事法学专业都有固定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医学见习、法学实习、假期实践、案例式教学、模拟法庭、观摩审判等,但实践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存在医学见习程序化、法学实习和假期实践形式化、案例教学简单化、模拟法庭虚置化、观摩审判非对口化等问题[2]。诊所式法律教育可丰富医事法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将医事法律诊所与医学见习、法学实习相融合,丰富实践教学手段,增加教学趣味性。此外,诊所式法律教育既能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又能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与自信心,提高就业竞争力,使其能够尽早融入社会。1.1.3维系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之间缺乏信任,伤医事件层出不穷。医事法学诊所式教育可避免一般法律人才医学知识欠缺的弊端,有利于公正合理地解决医患纠纷。同时,诊所式法律教育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向医疗机构提出医疗服务合理化建议、为医患双方进行医疗公证等,提前介入医疗服务,有利于改善医疗环境,预防医患纠纷,从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1.2开展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可行性

1.2.1诊所式法律教育与医学教育理念的天然适应性诊所式法律教育旨在使学生掌握法律职业技能,与医学教育理念相契合,可将其应用于医学院医事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另外,诊所式法律教育在美国被很多法学院采纳,纽约大学、哈佛大学等高校更是设立了专门的医事法律诊所,并在诊所运行方面取得了成功。因此,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医学院校医事法学专业都天然地适应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3]。1.2.2国内外经验已较为成熟目前,美国95%的法学院积极开展诊所式法律教育[4]。如前所述,诊所式法律教育已在全球推广开来,中欧和东欧一些国家甚至用其完全代替法学毕业实习。国内多年的运作也积累了大量经验,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日趋合理。1.2.3医学院校具备丰富的教学资源医学院校实习资源丰富,以滨州医学院为例,我校在省内外拥有八十多所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由于医院业务量较大,因此为诊所式法律教育提供了可靠的案源保障。同时,医学院校具备丰富的医学、法学人才资源,在学校统筹安排下,完全可以为学生提供双重专业指导,从而培养出医法兼备的应用型人才。

2诊所式法律教育本土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针对诊所式法律教育移植后的困境,国内不少学者进行了深入探讨,主要集中于案源不足、经费有限、诊所地位不明确、学生多而教师、诊所建设投入不足等方面[5]。此外,笔者认为,诊所式法律教育一旦移植到医事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其他问题。

2.1法律文化传统的不同导致教育理念的差异

就两大法系而言,英美法系的法律渊源以判例为主,大陆法系以成文法为主,所以前者的法学教育以案例为主,注重对具体案例的解读,后者的法学教育以法条为主,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法律文化传统的不同导致两大法系在法学教育理念上存在差异,英美法系强调精英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诊所式法律教育更加适合这种法律文化传统;而大陆法系强调大众教育和通识教育,侧重对法学理论知识的讲授和法条的解读,忽视对职业技能的锻炼与培养。因此,如果要在医事法学专业中开展诊所式法律教育,必然要进行本土化改造。

2.2医事法律诊所与法律援助的关系需要厘清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法学院的法律诊所对外承担一定的法律援助义务,此举既可以为诊所增加案源,为学生搭建广阔的实践平台,又可为急需帮助的弱势群体提供免费法律服务,而医事法律诊所对医疗弱势群体的援助意义更大。但医事法律诊所毕竟不是官方援助机构,其法律地位有待明确,学生以何种身份和形式在医疗纠纷中开展援助?医事法律诊所的责任承担机制如何确定?医事法律诊所与其他援助组织的关系如何界定?这些问题都亟待厘清。

2.3开展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内在驱动力不足

传统法律诊所的成员多是大三学生,他们承担着就业、考研、考公务员和司法考试压力。相比法学专业学生而言,医事法学专业学生还承担着较大的课程压力,大学四年既要学习法学课程,又要学习医学课程和医法交叉课程,还要参加医学见习与法学实习,面对当事人不信任的目光和社会现实的丑陋,他们经受着身体和心灵的双重考验。与传统法律诊所一样,医事法律诊所也面临师资缺乏问题,尤其是缺乏医法兼备、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但更为重要的是,我国高校的职称晋升、奖励、荣誉等都与科研成果挂钩,而诊所式法律教育需要耗费指导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师更愿意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科研工作中,而不愿费时费力地开展实践教学研究。

3解决途径

3.1协调法律文化冲突,积极转变医事法学教育理念

在我国群众总体法治水平不高的国情下,强调大众教育和通识教育的传统法学教育理念有其存在的社会根基,诊所式法律教育与我国现有法学教育应相互衔接,取长补短,而不是一味地否定传统[6]。传统法学教育应融入新的职业教育理念。医事法学专业旨在培养医法兼备的能够处理医疗领域各类法律问题的复合型人才,应用性和实践性强,有必要转变观念,树立医事法学教育职业化和实践化理念,应用诊所式法律教育,培养出一批既精通理论又擅长实务的医事法律精英。

3.2转变思路,明确学生在案件处理中的地位

一直以来,学生因不具备律师身份而无法行使刑事诉讼中的辩护权、会见犯罪嫌疑人等权利,这也是很多高校不开设刑事类法律诊所,仅开设民事类法律诊所的原因。医事法律诊所的学生以公民身份担任民事诉讼人,从而开展医事法律援助工作,帮助弱势群体出庭应诉。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5年司法解释出台以后,学生作为人出庭已无可能。我们改变学生处理案件的方式,学生可不必独立完成刑事辩护、民事出庭应诉等重要工作,而是作为指导教师的助手,通过调查取证、查阅卷宗、准备出庭材料等工作发挥辅助作用,这样一来,刑事类法律诊所工作的开展也不成问题。此举既符合学生实际能力水平,又能确保教师全程指导,取得诊所式法律教育效果。

3.3调动师生参与诊所式法律教育的积极性

如前所述,诊所式法律教育需要指导教师和学生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师生的参与积极性直接决定诊所式法律教育的成败。但现实情况是医事法学专业学生课程压力大,医法兼备的指导教师数量少、积极性不高。因此,为保证诊所式法律教育顺利开展,可采取多种激励措施。例如,针对学生,可采取减少医事法学专业课时、融合课程内容、给予参加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学生一定的学分和奖励、把医学见习安排在假期进行、用诊所式法律教育替代法学实习、拿出一部分办案经费作为学生的劳务补贴、与当事人签订案件风险协议降低学生的诉讼风险等;针对指导教师,可采取改革教师评价体系、将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工作量折算成教学课时、减少科研工作量、与职称评定和业绩考核挂钩、从诊所收入中提成作为教师奖励、外聘专家以缓解教师压力等。

参考文献:

[1]甄贞.方兴未艾的中国诊所法律教育[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2]马韶青.卫生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8):72-74.

[3]张靖.卫生法教学方式改革与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的引进[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5(9):172-175.

[4]王竹青.美国诊所式法律教育的演进[J].比较法研究,2012(2):45-55.

[5]毛清芳.诊所法律教育在卫生职业教育中的运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70-71.

[6]杨芳.医学院校医事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4):10-11.

医学法律论文篇6

关键词医学院校法律教育当代医学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国家法制建设也逐步健全,对医务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熟悉自身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依法行医,以便更好的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论文百事通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医学人才的基地,必然要承担起对医学生法律教育的重任。我们认为,法律素养也是任何专业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通过对医学生法律知识的传授,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的培养,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因此,我们尝试着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加以改革。

一、“问题教学法”组织课堂教学

我们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高校大学生已经步入成人阶段,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简单的灌输方法是无法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的。为此,在教学方法上,应该主要采用“问题教学法”来组织课堂教学,使提问成为课堂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的传统教学一直把提问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我们认为,在当今形势下,提问的职能要发生转变,即提问不仅仅起到检验的作用,更应该是师生增强互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一种手段。因此,我们在教学准备阶段,精心设计课堂问题,使问题成递进形式,让学生不断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再加以引导和归纳,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入,让学生在思考和分析中提高素质。

二、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法学理论可谓博大精深,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医学生既掌握法学理论知识,又对他们进行法治思想的教育,案例教学法不失是一个捷径。在具体运用案例教学法时,我们主要采用如下方法:

(一)案例讲授

学生们普遍感觉行政法这一章很难理解,它不像刑法、民法那样贴近生活。我们就在课前先讲一个主题案例,并把该案例贯穿整个理论讲授全过程,让学生对什么是行政机关、什么是行政相对人等问题先有感性认识,再向学生讲授“行政法对公民权利的约束性”,这些法治理念,就容易得多。我们讲授的对象是医学生,他们不仅需要掌握基本法律知识,更希望了解医患纠纷中的法律知识,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加入了医患纠纷的典型案例,把法律知识和学生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学生们切身的体会到了学习法律知识的实际价值,培养了他们的兴趣。新晨

(二)多媒体案例教学

选用有代表性的案件,实际放映给学生们看,让他们对法律知识有更直观的感受。在讲授“刑事诉讼程序”时,结合相关庭审视频,给学生讲解相关法律条文阐述其意义,这样就是学生对书本上枯燥的叙述有了鲜活的认识,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理解这些知识,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改革考试方式,培养创新意识

长期以来,不论对作业还是考试,老师和学生都形成了依赖标准答案的习惯,只要与标准答案不同,就是0分,这样做很难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挫伤了学生的思考问题,提出个人见解的积极性。因此,我们一改传统的闭卷考试模式,而是采用了案例考查法,就是让学生根据案例中所给的条件,回答两三个问题。所提出的问题都是围绕教学中的重点知识点,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与案情结合起来,以达到培养学生法律思维的目的。在评卷方法上,采用标准答案与非标准答案相结合的方式,即使学生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不相符,但是学生运用了学到的知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也会取得好成绩,这就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空间,学生们能够活学活用,把考试变成展示自己的平台。

通过对医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方式的改革,能够培养出专业技术优秀,同时,懂得法律知识的人才。为减少医患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颇为有益。

参考文献:

[1]王安富,等.医学法学专业课程设置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4).

[2]王安富.论医事法学及其价值.河北法学.2009(6).

医学法律论文篇7

【关键词】高校;医学生;法律意识;培养

高等医学院校医学教育的中心任务培养医学人才,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建设服务。在当前社会医患矛盾紧张的状况下,医学生除了需要具备精湛的医术、良好的医德之外还需要加强和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医学生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一方面可以降低医疗法律纠纷的发生,另一方面也是对患者负责。所以医学院校在培养医学生学习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应结合专业特点,采取多种途径培养医学生的法律意识。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提高医学生法律意识

医学院校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同时,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具有方向性和目标性。就现阶段的医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而言,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于医务人员的要求。所以在大学阶段使医学生掌握扎实的法律知识,为将来其走上医疗卫生岗位和处理医患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医学院校对于医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应努力实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让学生在了解法律常识的同时,系统地学习和了解医疗法律知识。如《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执业医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其次,提高医学生法律意识,使其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再次,通过合法、规范的诊疗过程来实现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念。

二、掌握扎实的法律知识,提高医学生法律意识

医学生良好的法律意识和学生的日常学习是分不开的。医学生只有通过系统全面的法律知识学习,才能了解医生在执业过程中的基本要求,才能提高自身的职业服务能力和水平,才能在职业活动中严格遵守职业活动要求。所以,医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中应掌握扎实的法律知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

三、充分运用“案例式教学”,提高医学生法律意识

在学生中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喜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占31%,不喜欢的占到了69%。而学生其中不喜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最主要原因是课程纯理论式的讲述,抽象的法律知识的讲述不但抽象难懂并且脱离实际,这使得学生认为课程空洞乏味。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讲述的过程中应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医疗法律纠纷案例,专门开展课堂讨论环节。教师可选派学生对案例进行实际模拟,然后让学生充分讨论,使学生明确在案例中人物哪些环节做得较好,那些环节不足,存在着什么问题,导致医疗法律纠纷的产生,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应该如何避免此类问题,使学生加深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充分使学生通过教学案例讨论,提高自身法律意识。如:抑郁症病人自杀案件。医生在执业过程中常遇见一些病人伴有一定程度的抑郁症,那么医生在进行常规的诊疗过程中,对于伴有抑郁的病人应当做到哪些注意事项,如何避免抑郁症病人在医院自杀所引发的相关医疗法律纠纷。

四、增加社会实践,提高医学生的法律意识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提高学生觉悟、规范和训练其行为,做到“知行合一”,就必须组织大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去比较、去检验,真正的把所学习的法律知识和实践相结合。

高等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在临床教学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学生在学习了医学专业知识后,进入医院实践,临床教学教师的率先示范作用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临床教学教师在诊疗过程中,行为和举止往往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临床教学教师通过实践教学对学生进行法律意识的渗透,使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规范的诊疗过程,自然而然的做到规范、合法的诊疗。这既是对医学生法律常识教育渗透的坚实基础,又是培养医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注重培养医学生法律意识的同时也应切实提高教师自身的法律意识和业务素质,真正做到以身示范,教书育人。

总之,教无定法,教学有法。教师应当在培养医学生法律意识的教学中,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在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代同步的基础上,在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通过讨论教学案例、加强实践教学、观察临床教学教师的示范作用等途径,将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充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具有扎实医学的理论知识、良好的道德素质、深厚的法律知识的医疗卫生人才。

参考文献

1 俞轶钧,祥,医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J],甘肃科技,2008年10月

2 邱萍,采用典型案例教学提高学生法律意识[J],护理教育,2005年5月

3 王永斌,研究性教学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转型[J],教学研究,2010年7月

4 施明华,通过多种教学途径培养学生法律意识[J],职教通讯,2002年2月

5 罗丽萍,吴雄建,医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及培养途径[J],青春岁月,2012年12月

医学法律论文篇8

在荷兰多年,当然不只跟王室贵胄和文化名流交往。我认识的人三教九流,从他们那里可以了解荷兰社会的方方面面。就说社会地位吧。万事都有条件反射,中国人一说好吃的,北方人就想到饺子,南方人就想到馄饨。欧洲人一说谁谁社会地位高,就想到律师和医生。为什么这两种职业在欧洲吃香,不比当大官或跻身于皇亲国戚逊色呢?答案要在两个地方找。

首先是欧洲历史。

直至中世纪末期,欧洲有三种职业令人仰慕:神职者、律师和医生。教会向百姓传达上帝的旨意,谁不听话就受天谴,所以人人敬畏牧师。律师大笔一挥,老婆孩子、牛马猪羊、房子地产就能易主,因此律师虽不像教会那样神乎其神,但也神气十足。你的亲人病入膏肓,奄奄一息,医生在纸上曲里拐弯画几个东东,你拿着那张纸儿,去捣鼓化学玩意的人那里买瓶药水,你亲人一喝,说不定又活过来了;或者医生用针一扎,你亲人留满一碗血,过几天,神志清醒了——不排除吓醒了的可能性;再不医生尖刀一抹,你亲人身上的大包被切掉了,除了心头大患,全家欢天喜地,山呼万岁,医生是神灵再现呀!这三种职业看起来互不搭杆,但他们有两个共同之处。

第一,他们都识文断字。当时《圣经》是用拉丁文写的,神职人员懂拉丁文,老百姓连自己的母语都不会读写,更不用说已绝种几百年的拉丁文了。所以牧师说上帝指令众生做啥,大伙儿就得信,谁让他们两眼一抹黑,斗大的字不识一个,搞不清《圣经》上说了什么呢!律师会写他们的母语,买房置地卖牛卖羊时,得签字画押吧?这活儿要交给律师做,因为他能读法律条文,会撰写合同。不用钱把他伺候好了,他写俩仨你不识的字,房子或牛成别人的了了!医生和神职人员一样,懂拉丁文,上面所说曲里拐弯的东东就是医生开的拉丁文药方。当时的病理药理知识是用拉丁文写的,老百姓想治病,得求助于医生。

第二,他们都与政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中世纪时政教合一,神职人员在乡村城镇简直抵得上皇亲国戚,老百姓对他们众星捧月。律师和医生在每个村里都说一不二,人人对他们毕恭毕敬。尤其是神职人员可谓通天人物,上帝的选民,谁家的牛肥了,猪壮了,女儿成熟了,他们只要看上眼了,就不会放过,雁过拔毛,富得出水儿,不可一世。

坚如磐石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欧洲那些思想先驱者像吃了豹子胆,冒天下之大不韪,开始天问。他们也鼓动基督徒多思考,少迷信。教会的说教,老百姓不琢磨不打紧,一合计,哪对哪儿呀,东边日头西边雨,道是有理胜无理呀。经过无数代人不懈的努力,到19世纪,政教合一的体制终于像扑克牌盖的房子一样,一推就倒了。神职人员纷纷到世俗行业打工。由于他们识字,当老师糊口没问题。并且,教堂在中世纪鼎盛时期就开办学校培养神父。自从无神论者挖了教堂的墙角,推了教堂的山墙以后,教会更重视教育口,不但在欧洲,而且在其遍布全世界的殖民地筹资办学。前神职人员通过任教使自己和他们培养的后生在无神论者的天下再度发光发热,可谓艺不压人。

律师和医生在中世纪没有教会的地位高,权力大,对立面也少多了,所以没怎么受文艺复兴的冲击。他们的势力无历史断层,延伸至今,在政治土壤里根深叶茂,福荫子孙。尤其是律师,就拿荷兰来说吧,每个稍有地位的家庭,都要让他们孩子中间的一个学法律,以赢得政治话语权。有了话语权就能影响国家的决策,难怪在荷兰政客中法学系毕业生比重很大。

医生对政坛的影响也非同小可。无论在个人生活还是在国民经济中,医疗开销都是大头。国家制定有关医保、医药和医疗政策方针时,医生的诉求直达政府核心。这并不是说欧洲的其他行业,比如商业,就不能出状元,和律师医生平起平坐。但商业风险大,企业此起彼落,不像医生职业那样历史悠久旱涝保收,律师职业风险虽比医生大一点,但总的来说,利大于弊。

律师和医生地位高而稳的第二个原因是欧洲的社会结构和西医理论。

欧洲继承了古希腊的体系。雄辩推理、法律契约是社会的基石。官阶再比天高比海深,理还是要讲的;财气再壮如牛猛如虎,法律还是要遵守的。在古希腊时代,一个富人能在半小时内失去他所有的房屋土地,因为他和对手辩论之前答应了裁判,如果说不过对手,所有的财产就将交给胜出方。直至今日,在欧洲各国的议会里,能说会道的政客比那些埋头苦干的成功率高。有些政客简直就是演员,摇唇鼓舌,哗众取宠,搜罗选票。而维护这个雄辩推理、法律契约社会秩序的就是伶牙俐齿的法律工作者。律师能不大把赚钱、地位傲人吗?

西医和中医的理论截然不同。现代西医基于解剖学,和古代西医有点一脉相承。它不像中医那样讲究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说白了,西医就是头疼治头脚疼治脚。人一得了病,就得把病灶切除或用药将其置于死地,不免有时顺带脚把患者也置于死地。西医不像中医,不太重视病人积极配和医生治疗,加强自身调理,以恢复体内的阴阳平衡。西医治疗主要靠开刀施药,病人是被动的接受体,跟西医解剖桌上的尸体相差不远。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医生就是患者的救世主,权力能不大吗?病人能不慷慨解囊支付昂贵的医生账单吗?

流动的水

不过水在哪个国家也不会倒流。 欧洲国家虽然强调法律,但收入低的公民再冤枉,再有理,没钱请律师,也是白搭;有钱的人再和尚头上的虱子, 明摆着犯了法,但只要出资请巧舌如簧的律师为他辩护,多棘手的官司也有望打赢。政治地位高的人常离社会和自然资源、财富来源近如咫尺,所以在欧洲,权大钱多的人绕一个圈子,有律师撑腰,照样比社会底层的公民更能维护自己的权利和保护自身的利益。

但无论如何,通过重金雇佣律师来给自己的不法行为辩解,增加了犯罪成本,迫使有钱有势的人在违法之前三思而后行。同时,社会底层的公民起码在理论上有理可讲、有权可维,这个权利用不用是另一回事,但法律、法院和律师坚如磐石风雨无阻的地位,对社会各个层面都有威慑作用,多多少少地限制了权力和金钱瓦解社会秩序。

另外,近年来,西医的思想先驱者逐渐意识到自己理论的局限性,开始向中医学习针灸、中药、推拿、拔罐、食疗、气功等,有些中医疗法已被欧洲医保纳入报销范围。欧洲病人也开始学习通过自身调理,恢复阴阳平衡,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比如在荷兰,病人建立了患者协会,和医院平等对话,不再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全盘交给医生打理。医生不再像过去,并非患者惟一的救命稻草了。

上一篇:护理法律论文范文 下一篇:社会主义法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