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技巧范文

时间:2023-11-09 03:08:47

插花技巧

插花技巧篇1

由三角法和交弧法构成,用略呈弯曲的主枝向左前方倾斜插立,副枝斜向左侧,辅枝以较低位置向右前方斜出。再把小花技扎在一起,插在主枝与辅枝之间,—然后用叶片等覆盖插座。

2、放射型

由交弧法构成,主枝弯曲向右(或左)前方倾斜,副枝稍微斜向左(右)边,轴枝向左(右)前方斜出,再把小枝插在适当位置,使全部花枝好象是从同一根茎中抽出来。

3、临水型

主枝弯曲至倒映在浅水盆的水面上,副枝、辅枝向主枝靠拢,低于主枝,用碎叶覆盖插座,形成湖边、溪畔的景色缩影。

4、对角型

可只用主、副两枝,主枝插入盆内左(右)边,副枝插于右(左)边,主枝高,副枝矮,形成犄角之势。花枝可选各种姿态,如长了瘤节,青苔等,以反映自然形象。

插入花篮中的鲜花,最好选用花朵较大、色彩艳丽和形态优美的,能用名贵花卉则更好。一般用得较多的是玫瑰、月季、菊花、大丽花、山茶花、杜鹃,郁金香等。花和叶的.配比要适量,以植物实际生长为依据,适当作些加工,使花朵分布合理,外观自然。可根据季节变换选择的鲜花和观叶植物,使其—年四季保持盛开。

插花技巧篇2

2、上散下聚。花朵枝叶,下部繁盛,根茎牢固,上部疏散,千姿百态。

3、高低错落。花朵的位置要前后高低错开,切忌插在同一横线或直线上。

4、疏密有致。花和叶忌等距离安排,而应有疏有密,富于节奏感。

5、俯仰呼应。要确立中心,周围的花朵枝叶围绕中心互相呼应,既突出主题又不乏均衡感。

插花技巧篇3

关键词:中国传统插花;造物审美;花器;花材

东方插花以木本花材为主,往往利用雅致的花器、优美的枝条、清雅的配色,运用少量的花材却能表现深邃的意境。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更注重个人内化悟道,注重表现整体美、线条美、自然美、意境美,与注重几何图案造型、缤纷华丽的色彩、大体量的群体艺术视觉效果的西方花艺迥然不同。但如今,西方花艺占据着现代中国花艺的主要市场,由于我国传统插花艺术在近现代停滞100多年,许多人并不熟悉和知晓传统插花的造物审美特点、构思技巧、插制方法、传播继承等,故从传统插花艺术的造物审美方面展开思考,试图探究传统插花艺术的造物之美、之妙,以期让更多人了解、喜爱并继承传统插花艺术。

1传统插花和其他传统学科门类的审美特点联系

我国传统插花艺术和我国传统哲学一样,追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传统插花的形态就像是自然生长出来一般自然协调。我国传统插花艺术和传统园林一样,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高超造物技艺。因此,传统插花也会追求不露人工的痕迹,与传统绘画中“高远、深远、平远”的意境营造也一脉相承,传统插花会通过各种插花技巧和手法实现“三远”意境的表达。与传统建筑、书法、绘画、舞蹈同样讲究运用线条美,所用枝条花卉既优美,又富于韵律意味,展现丰富的线条艺术魅力。我国传统插花也与传统音乐舞蹈一样,讲究起承转合、虚实浓淡、大小高低、正斜曲直等的对比运用。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插花和传统哲学、园林、书法、绘画、文学、音乐、舞蹈等门类乃同宗同源,后人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2传统插花花卉文化的审美内涵

择花如择友,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就有着深厚的感情,认为天地万物的花草和人一样具有情感和灵性。对花卉内在美的欣赏是中国人赏花的最高境界,赋予了不同的花草情思和寄托,成为独特的中国传统花卉文化。如五代的张翊在《花经》中曾把70多种花卉按照官员制度的9个等级,依次为百花“封官赐爵”。《瓶史》中也有这样的比喻:“花之有使令,犹中宫之有嫔御,闺房之有妾媵也梅花,以迎春、瑞香、山茶为婢;海棠,以苹婆、林檎、丁香为婢;牡丹,以玫瑰、蔷薇、木香为婢……腊梅,以水仙为婢[1]。”将不同的花卉根据不同的姿色、大小、形态、品格、气息等赋予其不同的主次地位。又如传统文人的“岁寒三友”“宁可枝头抱香死”“宁可食无肉,居不可无竹”等诗句,赋予了松、竹、梅、菊等植物顽强的生命力和高尚的品格。由此看出,中国人这些特别的花卉文化和欣赏方式,为东方传统插花之意境美奠定了深远的人文思想基础。所以,对我国传统花卉文化有较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是做好我国传统插花作品的前提和基础。

3中国传统插花“意趣、形式、色彩”的造物审美特点

传统插花艺术领域著名学者黄永川[2]先生曾认为我国传统插花艺术是“首重意趣,次及形式,而后色彩”,可见,我国传统插花艺术的造物审美最注重的是插花作品的意趣,其次是形式,最后是色彩,这个概括非常符合中国人传统插花审美特质和创作思维。可从中国人的哲学理念、古籍文献、书法绘画、诗词歌赋等方面,探究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意趣、形式和色彩”3个方面的特点。

3.1传统插花艺术的意境研究

我国传统插花艺术的意趣,即是要求传统插花艺术达到意境和趣味性的表达。趣味性就是要求作品不枯燥死板,要有趣、能吸引人,趣味性和意境二者又侧重在意境。著名美学家宗白华[3]在《艺境》一书中认为意境是“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由此可知,传统插花追求的境界,亦是为了窥见和表达人们内心最深处的需求和体现。同时他还认为:“意境可化实景而为虚景,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由此可见,插花的境界让实体的花艺作品变成了虚的意境表达,形象的物体变成了象征的物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托物言志、以花传情、以花达意。最后,作者还给出了“艺术境界主于美”[3]的观点,可见,有意境表达的传统插花实体作品的形式必须是美的,而且这种美可以和人们的心灵沟通交流。王莲英[4]教授在《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一书中,也提出了中国插花艺术的意境创作和表达要做到:“重形尚意:以花造型,以型传神,形神兼备,情景交融,追求诗情画意的意境美为创作的最高目标和要求。”

3.2传统插花艺术的形式研究

我国传统插花艺术的形式主要指外在造型的研究。主要包括花器和花材的处理,一般涉及到花器的材质、高度、大小、类型、摆放方式,及插制的方式技巧等方面,从传统插花的相关古籍文献可领略其造物审美特质之一二。3.2.1花器的选择。袁宏道[1]在《瓶史》里称,插花器具是“皆花神之精舍也”,可见,将插花器雅称之为“金屋”“精舍”“大地”等比喻,足以看出古人对插花的花器选择非常重视。(1)花器材质的选择。古籍文献里提倡花器的材质以瓷、铜材质为佳。《瓶花三说》中高濂[1]说到:“瓶花之具有二用,如堂中插花,乃以铜之汉壶,大古尊罍,或官哥大瓶如弓耳壶,直口敞平,或龙泉蓍草大方瓶,高架两旁,或置几上,与堂相直。”说的是铜质和瓷质的花器为佳。张谦德[1]的《瓶花谱》也提到:“凡插贮花,先须择瓶。春冬用铜,秋夏用磁,因乎时也。堂厦宜大,书室宜小,因乎地也。贵磁铜,贱金银,尚清雅也。”这里他认为插花也需先选择花瓶,春冬用铜质的,秋夏用瓷器的;厅堂大厦等大空间宜用大花器,书房卧室等小空间宜用小体量花器;而且贵磁铜材质的、贱金银材质的花器,花器主推崇尚清雅格调的。瓷器光洁细腻、色调高雅、制作精美和花卉的质感较接近,故搭配大多数花卉都相得益彰;而铜器因其质地粗犷中带着贵气,色调古朴尽显人工造物之美,故和花卉搭配也极容易出彩。(2)花器的高度。大部分古籍中都提出了花材部分应比花器略高的观点。张德谦[1]的《瓶花谱》中说:“大率插花需要花与瓶称,令花稍高于瓶。假如瓶高一尺,花出瓶口一尺三四寸,瓶高六七寸,花出瓶口八九寸,乃佳。忌太高,太高瓶易仆;忌太低,太低雅趣失。”因为花材比花器略高,花器和花材的比例较接近黄金分割比例,所以最为恰当。(3)花器的大小方面。《瓶花谱》里关于花器大小的主要观点是:“大都瓶宁瘦毋过壮,宁小毋过大。极高者不可过一尺,得六七寸、四五寸瓶插贮,佳[1]。”认为最适宜插花的花瓶高度是不高于一尺,六七寸、四五寸为佳。当然,如果花瓶太小也不好,因为:“若太小,则养花又不能久[1]。”可见,小巧秀气的花器更适宜和家居空间亲切宜人的空间属性需求。(4)花器种类的选择。袁宏道的《瓶史》和张德谦的《瓶花三说》里认为适合日常使用的花器主要有:觚、觯、罍、尊、方汉壶、素温壶、胆瓶、匾壶、纸槌瓶、一枝瓶、鹅颈瓶、茄袋瓶、蓍草瓶、蒲槌瓶、花樽、花囊、圆素瓶等端庄典雅或古朴简洁的花器。而其他装饰有暗花的、形似荷包的、状若葫芦的、细口的、扁腹的、瘦足的,甚至像药罐等五花八门的瓶式,则不太适合插花,不宜做文房清供,登不了大雅之堂。(5)花器的陈列方法。高濂[1]在《瓶花三说》中说到:“高架两旁,或置几上,与堂相直。”提倡在厅堂的花架上对称摆放,高架两旁或放在厅堂的几架上,但是袁宏道[1]在《瓶史》中提花瓶的摆放却是应:“瓶忌两对,忌一律,忌成行列,忌以绳束缚。”告诫人们选择花器时,器型尽量不要雷同。摆放花器不要成行成列、成双成对、一模一样,不以绳子捆绑花瓶、不用有耳的花瓶等方法,皆可有效避免出现人工痕迹和呆板的效果。3.2.2中国传统插花的表现技巧。(1)追求简约美。古人认为小花瓶插制的花量宜少,大花瓶插制的花量宜多,插花的总体原则是简约为上。袁宏道[1]在《瓶史》中说:“种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多不过二种三种,高低疏密,如画苑布置方妙。”可见,他比较推崇插花要简约,两三种即可,而且要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像画画一样巧妙处理空间布局。张德谦[1]《瓶花谱》里也提倡插花花材、花量要少,一般只插一两种,形成简约美观又意犹未尽的意趣即可。而且小瓶插花宜瘦小灵活巧,不宜笨重繁杂。因为:“瓶花虽忌繁亢,尤忌花瘦于瓶。”如果花量太少还应做以下处理:“须折斜欹花枝,铺撒小瓶左右,乃为得体也。”(2)讲究均衡活泼。袁宏道[1]在《瓶史》中说要做到:“夫花之所谓整齐者,正以参差不伦,意态天然。”这里强调插花的均衡之美,毋须中轴线对称,忌刻意求工,胜在意态天然。又例如《瓶花谱》中提出插一枝、两枝的方法:“宜一种,多两种,须分高下合插,俨若一枝天生二色方美。或先凑簇象生,即以麻丝根下缚定插之。[1]如果小花瓶插制的花虽然少,但须富有韵味、自成画意的一枝即可。也可以两枝一高一低合插,但看上去却像是同一株上生长出来。又或紧紧挨着摆出两枝,而朝向各异,宛若天成,然后用麻绳捆绑再插入水中。(3)强调符合自然植物生长的规律。沈复[5]在《浮生六记》中明确提出“瓶口宜清,起把宜紧”的传统插花要求,瓶口清、起把紧,即要求各枝条的基部插口应集中靠拢,然后其他的花材部分要上散下紧、高低错落、俯仰呼应、疏密有致、虚实结合、姿态自然,因为植物生长的规律即是如此。可见,插花艺术遵循自然生长规律,插花艺术来源于自然,体现自然,也高出于自然。(4)运用以小见大的寓意手法。中国传统插花往往利用水盘和水碗等花器代表大地,强调要露出干净的“水际”,插制的花卉则象征山川、自然、植物等,用寓意的方法把大自然的万千气象浓缩在一个精心插制的花艺作品中。和传统盆景艺术一样是一个浓缩的艺术,有体现“微观世界”独特浩渺的艺术魅力。在欣赏时,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心境会有不同的感悟和联想。

3.3传统插花艺术的色彩研究

中国古人插花喜好2种色彩色调搭配方案:一种是淡雅为上的色调配色方案。黄永川[6]在《瓶史·瓶花谱解析》一书中提到:“自古以来,中国人将雅洁、简单视为艺术表达的极致”传统插花艺术的色彩搭配主要以淡雅为上,不喜大彩大俗的色彩搭配。另外一种是艳而不俗的色调配色方案。即运用红、黄、蓝等艳丽的色彩搭配时,往往只用其一或其二,并适当降低其色彩的明度或彩度。从大部分传统绘画艺术作品的设色,便可领略古人色调偏爱低明度或低彩度的审美喜好。从近年来热播的宫廷剧“延禧攻略”“玉满楼”等电视剧的场景、陈设、服饰的配色,亦可感受传统配色端庄高雅、清新雅致、艳而不俗的画风配色处理之妙。从色彩的色相来说,古人在彩色中最喜好红色系,其次是黄、紫、蓝、橙色系等。从万宏[7]编著的《中国插花古画》一书有关插花的古画中均可看出,画作里的红色花卉最多,黄色、蓝色、紫色较少。从清人孙温[8]的《红楼梦》绘本中看到,即使在古代四大家族金碧辉煌的豪门深院里,陈设的日常插花色彩华丽的最多就是红色系花卉,再辅助以黄、蓝、橙色系的花卉,如红牡丹、红朱槿、红海棠、红月季、红莲、红茶、红菊等,在该画册中屡见不鲜。众所周知,中国人骨子里对红色情有独钟。如诗句里“日出江花红胜火”“红花颜色掩千花”“一枝红杏出墙来”“映日荷花别样红”等,皆可感知古人对红色独特的钟情。另外,无彩色系里,传统中国人也尤其喜欢白色系的花卉,白色花卉往往有高洁淡雅的独特气质。如白色的梅花就有诗人陆游吟诵《咏梅》里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白梅、白荷、白茶、白菊、白牡丹、白玉兰、白秋葵、白梨花、白水仙等,都是人们喜欢的白色系花卉。在这些插花名画作品中花器色彩总体来说是:粉青、淡蓝、浅棕、白色等低饱和度、中高明度的颜色的花器最多,其次为铁黑色、铜绿色花器较多,最后紫、黄、绿色等高饱和度的纯色花器较少。因此,传统花材和花器的配色往往有两种:(1)对比调配色。即是色彩淡雅的花材搭配华丽的或古朴的花器,而绚丽色彩的花材往往搭配素雅的或庄重的花器,这是古代插花大部分时候都会采用花材花器对比调方法;(2)同类调配色。即是明艳清丽的花材搭配同样典雅温婉的花器,或富丽华贵的花材搭配同样华彩贵气的花器,或野趣盎然的花材搭配古朴庄重的花器等,这是古代插花采用的另一种花材花器同类调方法。除此之外,也不能忽略花卉的种类因素,例如同样白色系的花材,有的自然隐逸、有的小家碧玉、有的高雅大气、有的精致秀丽……故不同的插花作品的配色,要根据不同的花器和花材的大小、材质、形状、种类、气质等去灵活搭配方可。

4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造物审美是包含了中国传统哲学、造物理念、花卉文化、瓷器文化、书画艺术、诗词歌赋、伦理道德等的综合性艺术。通过分析传统哲学、历史、书法、绘画、文学、音乐等传统艺术与传统插花造物审美特点之间的有机联系,分析传统插花花卉文化独特的审美内涵,探究古人关于中国传统插花造物审美的一些插花技巧、欣赏方式和心得体会,试图得到一些对现代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传承发展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袁宏道,张谦德,高濂(著).彭剑斌(译注).瓶史·瓶花谱·瓶花三说[M].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20.

[2]黄永川.中国插花艺术[M].杭州:西泠出版社,2012.

[3]宗白华.艺境[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2019.

[4]王莲英,秦魁杰.中国传统插花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20.

[5][清]沈复著,张佳玮译.浮生六记[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20.

[6]黄永川.瓶史·瓶花谱解析[M].杭州:西泠出版社,2012.

[7]花艺目客编辑部.中国插花古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20.

[8]张庆善,郭光著,[清]孙温绘.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名家绘本丛书: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经典版)[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20.

插花技巧篇4

袁宏道在《瓶史序》中所言:“夫幽人韵士者……遂欲欹笠高岩,濯缨流水,又为卑官所绊,仅有载花莳竹一事可以自乐。而邸居湫隘,迁徙无常,不得已,乃以胆瓶置花,随时插换,京师人家所有名卉,一旦遂为余案头物,无扦剔浇顿之苦,而有赏咏之乐……”

这段序言阐明了中国文人喜好花艺的审美心态及其形成背景,袁宏道的《瓶史》、沈复的《浮生六记》、陈子的《花镜・养花插瓶法》都谈到:贫寒的文人,家无园圃养花种竹,欲亲近自然而不可得,便随季节变化采折花草插在瓶中,于是“幽人韵土”一年四季便可在自己的书房案头,欣赏到活生生的、有真实生命的自然美。――“聊借一枝,贫士之余芬可挹”(陈子语),这就是中国古代文人插花艺术的主要功能。

由此可见,借瓶花插作,以花恰情、以花寄情、以花娱人的自然审美思想在明清文人插花专著中已有论及,形成文字。

人类源于自然,需要大自然生机活力的不断滋补,而赏花审美正是获得身心滋补的一个重要来源,采折几枝花叶,重新组合,凝神品悟,静心把玩,可谓中国古代文人欣赏自然美的一绝。明代文人谭元春的《瓶梅》诗则道出了明代文人喜好插花的乐趣与妙处:“入瓶过十日,愁落幸开迟。不惜春风发,全无夜雨欺;香来清净里,韵在寂寥时。绝胜山中树,游人或未知。”

这种美,高濂、张谦德、袁宏道、沈复等明清文人体会到了,我们今人也应该能够体会到。

图一是笔者在学习研读明清文人插花专著时的书房瓶花的习作之一(原载本刊2013年4月)。花材节省,均采自室外自然空间,两枝半开的花蕾是荷花蔷薇,该花多用于室外绿地攀缘篱笆,随处可取;两朵黄色的小花则是草地上不知名的野花;叶片取自家中自养的榕树盆景;花瓶则是一个精巧的白瓷酒瓶。

书斋瓶花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的随意与精简,花材俯仰皆是,一两枝花朵就可构成一件别致的瓶花景观,不必象西式插花动辄就要一大堆花材,既不节省又很麻烦。

花材易取,关键是如何组合插作,我的体会是:根据花材灵活选择花瓶。花材少而精,则花瓶宜取小口瓶器,让简单的花材组合成好像是一丛活生生的天然野花,“必如瓶口中的一丛怒起”(沈复语)。

高濂《瓶花三说・瓶花之宜》所言:“但小瓶插花,折枝宜瘦巧,不宜繁杂。宜一种,多者二种,须分高下合插,俨若一枝天生二色方美,或先凑簇像生,即以麻丝根下缚定插之;若彼此各向则不佳矣。”意思是说:小瓶插花,所择花材易稀疏瘦巧,不宜繁杂;花色以一种为宜,多则两种;如多色合插则须有高下之分,像一枝天生二色方觉自然美丽;不让多种花枝散乱杂向,使不同的花材有统一的表情。

这段文字实乃经验之谈,要想使几种不同的花材组合成一丛活生生的天然花朵,关键在花材的固定。我用绿铁丝缠绕花材根部,把它们组合固定成一丛花朵,再以粗铁丝插入花把将它固定在花瓶之内,既自然美观,又不伤花材。

瓶花不在大小,只在情趣。大自然中不起眼的卑花微草经过巧妙处理,随意挥洒竞,也能妙趣无穷。高濂在《瓶花三说・瓶花之法》说:“幽人雅趣,随野草闲花,无不采插几案,以供清玩,但取自家生意,无一定成规,不必拘泥。”由此可见,明清文人插花中,“随意性”也是乐趣之一。

图二是笔者又一书房插花作品(原载本刊2013年4月),主花器选用书房的白瓷笔筒,辅花器选用书房喝茶的白瓷茶杯,恰合清高淡雅的书斋文人花的基调。主花材选用朱红色的报岁兰,配两朵袖珍康乃馨的粉红花苞以增亮色,兰叶突出国兰画意的线条美感;再搭以两段枯树曲枝,点染苍古高雅的气质。辅花材选用三两朵小菊,突出野草闲花之自然雅趣。笔筒与茶杯内置剑山以固定花材,插作时一定要收紧花材根部,令其在瓶口处“一丛怒起”,达到“起把宜紧,瓶口宜清”(沈复语)的东方式插花的花型特征。

高濂最喜兰花,他在《遵生八笺・起居安乐笺・高子草花三品说》中评价各种草花时,把兰花列为“上乘高品”:“高子曰:上乘高品,若幽兰、建兰、蕙兰、朱兰……,以上数种,色态悠闲,丰标雅淡,可堪盆架高斋,日供琴书清赏者也。”兰花姿态清闲淡雅,最宜摆放于书斋琴室供主人清赏。这瓶兰在文入画家的笔下则是畅神高远的几笔大写意,成为最能蕴含大自然生命律动的“幽香兰风远”的“清品图”(见图三)。

插花技巧篇5

第一大模块插花基础理论,以理论教学为主。通过对插花艺术基本概念、发展历史、插花的基本技法、插花的艺术表现、插花的色彩运用、插花花材处理等教学内容的系统阐述,要求学生掌握插花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如各类花材(特别是鲜花花材)的的保养与处理技巧、插花创作步骤以及插花作品鉴赏等。课时量占12个学时。第二大模块插花技艺,是插花课程的核心,以实训教学为主。插花艺术是一门实践性与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后,才能在动手实操中感悟插花艺术的独特魅力。这部分内容主要进行东西方基本插花造型的操作技能训练、现代自由式插花的引导训练与自由创造操作。课时量占38个学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东方式插花的四个基本造型(倾斜式、直立式、水平式、下垂式等);西方式插花的基本造型(如半球型、椭圆型、弯月型、S型、扇型、水平型、对称三角型、不对称三角型、倒T型、L型等的制作技巧。重点掌握礼仪插花如婚庆插花、家居环境中的插花、商业场所的插花以及在办公场所中的插花等实用性插花造型的操作手法与操作步骤。培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根据环境、用途、材料等设计制作、欣赏评价插花作品。第三大模块盆景技艺,以现场观摩教学为主。重点介绍盆景的起源与发展,盆景的主要流派。由于盆景制作所需材料较多,制作时间漫长,本部分以观摩教学为主,在重点介绍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去花卉市场观摩教学,请商户介绍盆景制作与养护的技术要点,使学生了解盆景技艺,提高对盆景的艺术欣赏力。课时量占10个学时。

二、插花艺术的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

笔者根据目前学生图片识别力强、画面记忆好、空间思维强等性格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量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形象生动,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通过补充相关文学知识,图片资料讲解插花基础理论,将插花分类,东西方插花的艺术特点、艺术表现力,礼仪插花如情人节、母亲节、护士节、教师节、圣诞节、生日庆典等各种节庆所使用的花材、花型都以图片形式加以演示,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了理论教学实效。

2实操教学

实操教学以项目教学为主。根据教材的教学内容将整个上课内容分成独立的子项目。实操课上通过分析子项目、设定项目完成预期目标、项目实施过程(教师示范、学生操作)、成果反馈与更正、总结等,达到实训目的,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由模仿开始,在掌握了基本技能后,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启发设计思维,通过绘制插花造型草图、基本插花造型变化引导、自由创作等方法创造新的作品。

小组教学法。在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为使课程更有效率和有组织的进行,将学生进行分组,以6人为一组,每组选出组长,共同完成教学项目。一方面可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更快更好地完成某些插花作品;另一方面有益于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作品完成后,学生先自我介绍创作思路,立意和所表达的含义,其他同学互评,教师根据自评和互评情况作总结。每完成一件插花作品,要求学生根据制作过程撰写实训报告,总结制作要点和感受,逐步积累创作经验,提高理论水平,促进实操能力的提高。

技能竞赛教学法。以参加省(自治区)、国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切实提高技能为目的,按照省、自治区、国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竞赛规则开展模拟技能大赛。每个同学必须参加并且独立完成整个竞赛过程,这样就可以弥补在小组教学中有兴趣的、动手能力强的、胆子大的学生练的多,不喜欢动手的、没有兴趣的学生练的少的不足。技能竞赛教学分基础理论和实际操作两部分。基础理论以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考核的要求为主,将四级插花员应知应会内容编成试题,要求学生在通读教材和参考书的基础上,利用网络查阅相关资料,在答题过程中强化对基础理论的记忆、理解和应用,强调理论在实操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实操部分以技能训练为主,以竞赛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创新能力。严格根据竞赛规则要求,反复练习,设计创作立意符合规则要求的插花作品,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用基础理论评价自己和别人作品,并说明原因。使同学们在参加竞赛的过程中取长补短,相互借鉴,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观摩学习法。组织学生观摩本地区开展的重要花事活动,到社会实践中检验和提高。如每年园林部门举办的展、花卉协会举办的插花比赛、园艺博览会、花卉企业盆花组花比赛等带领学生全过程参加参观,使学生在参观活动的过程中加深对书本和课堂内容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审美能力。

动手制作法。为了解决插花材料缺乏、没有经费大量购买鲜切花进行练习的问题,我们动员学生就地取材、变废为宝,收集材料:在校园绿化树目修剪时组织学生收集各种树木的枝条经过做型、剥皮制作成为线状干枝;在平时生活中随时收集各种好看的饮料瓶、酒瓶做为花器;利用废旧报纸编织花器;自己动手制作丝网花等,既收集补充了插花材料,丰富了实验室,又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还使学生养成了不浪费、节约的习惯,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工作生活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能力。

三、教学评价

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目标,实行教学过程考核。将课程的考核内容分为理论考核与实践技能考核两部分,理论考核占30分,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回答问题、考勤等综合评价。教师结合项目化教学的教学要求,将理论知识穿插到每个项目中的教学中去。实践技能考核占70分,其中平时实践技能占30分(小组得分),期末个人实践技能考核(技能竞赛得分)占40分。通过过程考核方法,一方面可促进学生的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突出课程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要求,符合高职学生的培养特点。

四、结语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实效,2012年5月带领四名学生参加自治区职业院校农业技能大赛,通过共同努力获得四个三等奖,6月指导一名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农业技能大赛,在师生齐心协力的努力下获得了艺术插花项目三等奖得好成绩,这些好成绩的取得从另一个从侧面验证了我摸索总结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方面确有效果。

插花技巧篇6

近日苏州博物馆的《金色江南――江南地区藏金银器展》展示了宋元明清一百二十余件金银器,其中明代江南金银首饰更是光彩夺目,品类完整,成为整个展览的点睛之笔。明代的江南,可谓“山川秀丽,人物色泽,歌喉婉转,海错珍异,百巧川凑,高士云集”也,如此风气之下,首饰的设计与制作,不但有能工巧匠云集,更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争奇斗艳,熠熠生辉。一、品类丰富的明代金银首饰

明代首饰的样式与风格,与宋元相比,使用功能分工之细为前代不可及,更有了一套完整的体系,随着类型和样式的增多,在首饰名称上亦有了细致的区分,各类簪钗,依照插戴位置或者纹饰、尺寸的不同而各自有了定式。

明代女子的发饰,以满头簪钗不留空隙为特点,此类盛妆的样式今人可见于明代流传至今的仕女画、先祖画像、命妇画像、皇后舆服图等。藏于苏州博物馆的这幅容人像,画中人物头戴完整的一幅头面,挑心、掩鬓、花、顶簪、小簪等一应俱全,林林总总,珠光宝气。(附图一:明人容像,明,苏州博物馆藏)

明代妇女用以罩住发髻并插戴头面首饰之具为 髻,尺寸略大于拳,通常以金银丝或马鬃、发丝、篾丝等编就,里外又可以衬帛、覆纱。此类 髻大约兴起于明中期,女子婚后于正式场合都戴着 髻,讲究者更以珠宝镶嵌。 髻加上挑心、掩鬓、分心、满冠、小簪等,使金银首饰以一副头面为单位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组合关系。藏于常州市武进区博物馆的一顶漆纱 髻,以覆有黑色漆纱的银丝编织网罩为框架,顶端插戴一枝金镶绿松石花顶簪,冠前插戴一枝金座佛挑心,冠后有一枝金云龙纹满冠,是非常难得的一副出土时即插戴完整的 髻和头面首饰。(附图二:漆纱珠翠庆云冠,明,常州武进王洛家族墓出土)

“头面”之称在宋代已经出现,孟元老撰《东京梦华录》曰“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生色销金花样幞头帽子、特髻、冠子、绦线之类……又有宫嫔数十,皆真珠钗插吊朵玲珑簇罗头面、红罗销金袍帔。”而明代的 髻头面已发展为有一套插戴规则的首饰组合,每一款皆有其特定的造型、名称以及佩戴位置。范濂撰《云间据目抄》云:“妇人头髻,在隆庆初年,皆尚圆褊,顶用宝花,谓之挑心,两边用捧鬓,后用满冠倒插,两耳用宝嵌大I。”南京明代功臣墓沐斌夫人梅氏墓出土的一套嵌宝石金头面,是一幅完整的明代贵族妇女头面,挑心是其中最为耀目的,造型为一颗宝珠,中心一朵金托,花心嵌红宝,周环宝石叠绕。同时出土的有掩鬓、分心、顶簪、小插,以流光溢彩挥洒出一幅荣华富贵图。(附图三:嵌宝石金头面一套明南京将军山明沐斌夫人梅氏墓出土)

挑心是插在 髻正面位置的一枝簪子,即《云间据目抄》云“顶用宝花,谓之挑心”。一般自下而上以挑的方式簪戴于当心,是全副头饰插戴中最光彩夺目的一类,金光闪耀,炫目夺人。常同顶簪、分心一起用来表现头面的主题,装饰纹样很多都取自释道题材,例如佛陀、观音、麻姑、刘海等,造型取自坐佛图,因此都是三角构图,亦可突显其中心地位。挑心是一幅头面中的要件,每每制作精巧,用材讲究,追求华美富丽之效果。(附图四:金嵌宝凤凰挑心,明,江阴邹令人墓出土)(附图五:金梵文挑心,明,常州武进明墓出土)

掩鬓的形制是明代才出现的,因簪戴于两鬓而得名,亦可称作“捧鬓”,即范濂撰《云间据目抄》谓“两边用捧鬓”者,明记《客座赘语》说:“掩鬓,或作云形,或作团花形,插于两鬓,古之所谓‘两博鬓’也。”掩鬓的通行样式为云朵造型,云朵之上加饰各种吉祥纹饰,祥云之上托仙人、鸾凤等,此外亦流行以人物故事为纹饰题材。(附图六:金艾虎五毒鬓簪一对,明,江阴邹令人墓出土)

插戴于 髻背面的一枝簪,称作满冠,它的插戴使 髻上的簪钗充满,“若满冠,不过以首饰副满于冠上,故有是名耳”。分心是插戴于 髻正面的一枝,较满冠略长而矮,二者外形相近。“分心”一名主要见于《金瓶梅》中“头上银丝 髻,金厢玉蟾宫折桂分心,翠梅钿儿,云鬓簪着许多花翠”。又有“月娘头上止摆着六根金头簪儿,戴上卧兔儿。也不搽脸;薄施胭粉,淡扫蛾眉。耳边带着两个金丁香儿,正面关着一件金蟾蜍分心”。(附图七:金满池娇纹满冠,明,江阴邹令人墓出土)(附图八:金云龙纹满冠,明,常州武进王洛家族墓出土)(附图九:金累丝楼阁人物分心,明,江阴长泾九房巷明墓出土)

顶簪是插戴于 髻顶端的一枝簪钗,多作立体造型,是一幅头面中必不可少的一枝。题材有蝶恋花、蜂赶菊、牡丹、等。(附图十:金嵌宝顶簪,明,南京将军山明沐斌夫人梅氏墓出土)(附图十一:金嵌宝花顶簪,明,江阴长泾九房巷明墓出土)

花头簪的形制为簪首作一个花头,下与尖锥式簪脚垂直相接,这一类花头簪在宋元时期已经流行,明代时更为精彩纷呈。明代的花头簪经常是银簪脚,簪顶一朵金花,如梅、菊、牡丹、莲花等四季花卉造型,时称“金头银簪子”或“金顶银脚簪”。花头簪一般成组出现,通常有一至三对,分别插戴于 髻左右两侧,用以固定发髻。(附图十二:金花头簪一对,明,常州武进明墓出土)

二、工艺精湛的明代金银首饰

在金银器上以玉石、宝石、珍珠、玛瑙等镶嵌,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采用。至明代,嵌宝石工艺的应用在金银器中已占了很大比重,明代金银器中镶嵌珠宝种类主要有红宝石、蓝宝石、绿松石、猫眼石、水晶、琥珀、珍珠、玛瑙、芙蓉石等,色彩绚丽,尽显华贵。(附图十三:金累丝嵌宝镯,明,南京将军山明沐斌夫人梅氏墓出土)(附图十四:金嵌宝挑心,明,南京将军山明沐斌夫人梅氏墓出土)

锤E是一种充分展示黄金延展性的古老工艺,将黄金捶打成所需要的器形,或者置于某种模具上捶打成复杂的器形,一般用于纹样制作、凹凸起伏、造型要求准确的器物。锤E成型的器物在商代就已经出现,到了唐宋依然是金银器制作工艺的主流,至明代锤E技艺已经完熟,可制作出非常精美繁巧的饰品。(附图十五:金闹蛾饰件,明,南京岗子村明吴忠墓出土)

累丝也叫花丝,是明代细金工艺的主流,即将金银加工成圆素丝,再经盘曲、掐丝、填丝、堆累、编织等手法制成各种图案,往往体现出玲珑剔透的设计,不但让纹饰显得繁密,还能控制整器的重量,节省金材。累丝工艺于春秋时期即有雏形,发展至明代,配合掐丝镶嵌、锤E、錾刻等工艺,表现玲珑剔透、层次分明的镂空图案。(附图十六:金累丝凤簪,明)(附图十七:金累丝楼阁人物簪,明,江阴长泾九房巷明墓出土)

明代金银首饰实在是类型丰富,工艺精湛,本文只从本次展览中略取数件佳品以飨读者,若是能对其光华有瞬间的捕捉,使我们略略窥见江南之奢丽旧景,即足矣。

参考文献:

〔1〕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注》,中华书局,1982年1月。

〔2〕范濂《云间据目抄》,奉贤褚氏重刊铅印本,民国十七年。

〔3〕陆粲、顾起元《客座赘语》合订本,中华书局,1987年。

〔4〕《重校本金瓶梅词话》,香港梦梅馆,1993年3月。

〔5〕龚国强《中国古代金银器》,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年。

〔6〕《金色中国:中国古代金器大展》,译林出版社,2013年。

插花技巧篇7

一.巧用多媒体,渲染情境,熏陶情感

形象、直观、动感是多媒体的显著特点。在古诗词教学中,利用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可将抽象难懂的诗词实物化、具体化,使学习内容转化为视觉语言,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词,融入诗词意境之中,体会诗词意境与技巧之美、语言与情感之美。其次,借助多媒体可以渲染氛围,形象而生动地呈现诗词意境,让学生沉浸于诗词所描绘的美感之中,增强情感体验,进而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更深入地理解诗词,把握诗词内涵。因此,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熏陶情感,积极融入学习,理解诗词。

如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文时,教师可展示多媒体课件,投影出塞外大雪纷飞的画面,引导学生进入“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的意境之中,体会诗词落寞、凄凉之意,渲染悲壮氛围。而后呈现特写镜头——“千树万树梨花开”,使学生直观感知到塞外苦寒。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介绍诗人及其写作背景的相关文字材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当学生初步感知诗词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听配乐朗诵,体会诗词中的节奏美、音韵美。接着教师分析与讲解诗词所描绘的不同画面。通过这样的教学,给学生带来了视听享受,陶冶情操。

二.巧用多媒体,插图入境,体会诗境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都配有相应的插图,尤其是古诗词的插图,有助于学生快速融入古诗文意境之中。但在古诗文中,有些画意浅显易懂,而有些则隐含抽象,艰涩难懂。而若借助多媒体,以相应的、适宜的美术插图来呈现古诗文的画境画意,那么课堂教学会更为轻松、生动,更有利于学生把握诗词意境。其次,教师还可巧用多媒体,启发学生想象,使其领悟诗境。诗词是精炼、简洁的艺术,以少量文字蕴涵丰富而深刻的含义,并以含蓄语言给人留白,给人以想象。因而想象与联想是古诗文鉴赏的重要触媒,读者可借助想象来填补诗人的留白,体会诗句所蕴涵的无尽韵味。而多媒体集文字、画面、声音于一体,是培养学生想象思维的有效手段。因此,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可巧用多媒体,让学生在欣赏、观察的前提下,激发学生丰富想象联想思维,使其体会诗境,领悟诗词之美。

如教学《题破山寺后禅院》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插图画面:初升的太阳,正照着寺院中高耸的树林。引导学生想象与联想“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所描绘的意境,感受破山寺的宁静与幽雅之境。而“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联,用语精当,形象而生动地描绘出了山寺清寂、幽深之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展示“曲径通幽处”的相关插图,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体会诗情画意。

三.巧用多媒体,延伸课外,拓展迁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教学课本内容,还需适当穿插课外内容,进行拓展延伸教学,以丰富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同样,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拓展迁移训练,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使其学习有效迁移。如教学完古诗词后,教师可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课外拓展学习。如诵读相关诗词或给诗词配上适合的乐曲;亦或画出诗词意境,为诗词配上精美插图;亦或根据所学知识来写写自己的感想;亦或收集与背诵诗人的其他作品。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到网络拓展延伸栏目中点击语文老师链接的有关网站,收集与阅读相关古诗;亦或进入网上讨论区,与教师或专家探讨有关问题。这样,让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限制于课本与课堂上,而是实现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作业由课堂拓展到课外,有助于培养他们课外阅读能力,积累知识。

总之,在初中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巧用多媒体,渲染情境,熏陶情感。巧用多媒体,插图入境,体会诗境。巧用多媒体,延伸课外,拓展迁移。这样,才能正确发挥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欲望,从而有效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

插花技巧篇8

目前世界上极少有自然生长的蓝色玫瑰花。据了解云南昆明斗南花市上出售的“蓝色妖姬”许多是用价值较低的普通白玫瑰或红玫瑰用高浓度花卉染色剂染制而成“染色妖姬”。正规的“蓝色妖姬”是在花卉的成长期开始染色,颜色能均匀地附着在花瓣上,看上去比较自然;而一些商贩为了牟取利益,直接将采摘来的白玫瑰或红玫瑰用染色剂染色,更有甚者以更为廉价的蓝色墨水来染制‘蓝色妖姬’。这样染成的花颜色不自然。不仅着色不好,还能隐约见到花瓣的本色,甚至用手一摸就会掉色。

国内企业曾经引进过国外染色剂加专利的染色技术,与‘蓝色妖姬’蘸染式染色不同,该技术以内吸式原理,使染色荆从根茎向上吸收到花瓣里,充满整个花瓣的细胞。无污染,不影响花卉瓶插寿命,观赏效果好,但是价格太高,在国内市场没有打开广阔销路。

行业的发展需要规范的制度和更加长远的眼光。由于受到利益驱使,一部分人的铤而走险,将会给花卉行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由此我们应该进行深刻地反思。

月季切花染色实用技术

一、材料和方法

选择花色纯白、健壮、微开、大小基本一致的切花月季为试材,采用6种食用色素进行染色。每种染色剂设4个浓度:葡萄紫、牛奶巧克力棕浓度为10g/L、15g/L、20g/L、25g/L;柠檬黄、胭脂红、苋菜红、亮蓝浓度为6g/L、9g/L、12g/L、15g/L,每个处理10支花。染色时将花枝基部剪成45。斜面,浸入染色液中,深度不超过8cm,放在光线充足、通风的地方染色1―8h,待花朵完全染色后取出,用水冲洗花枝,剪去被染色的基部。

二、影响月季染色效果的因素

影响月季染色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染色剂的性质、染色液的浓度、染色的时间、温度、花的开放程度和染色液的pH值等,而花的去叶与否对染色效果影响不明显。

不同染色剂亲合力不同。柠檬黄、胭脂红、苋莱红和亮蓝适应性较好,染色较快较好i葡萄紫和牛奶巧克力棕染色适应性较差、时间较长、效果较差。

染色液的浓度和染色时间对染色效果具有较大影响。染色液的浓度高染色速度快但不均匀,易堵塞花的导管造成切花缺水而早衰:浓度低时染色较慢但比较均匀,色彩较为柔和。染色时间长效果比较明显、均匀,但时间太长会导致染色过度,因此染色时间的长短应根据染色剂的浓度而定。不同食用色素适宜的染色浓度和时间分别为亮蓝(6g/L、5h)、柠檬黄(6g/L、5h),胭脂红(9g/L、6h)、苋莱红(9g/L、6h),葡萄紫(15g/L、8h)、牛奶巧克力棕(20g,L、8h)。

染色液的pH值对染色效果有一定的影响。柠檬黄、苋菜红、葡萄紫和牛奶巧克力棕pH值为8,8~9-4之间,亮蓝为6,6,胭脂红为11。

温度也是影响切花染色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温度高是染色效果较好。因为染色液是通过蒸腾作用被吸收的,温度高时蒸腾作用旺盛,切花吸收染色液较快。染色温度一般控制在20~30℃。

切花的开放程度与染色效果也有一定的关系,开放程度大染色速度相对要快些。花枝去叶与否对染色效果影响不明显。

三、染色对月季切花质量的影响

染色后形成的花色稳定、鲜艳,比自然花色更富有表现力,具有更高的观赏价值。染色后的月季瓶插寿命缩短,这是因为染色剂影响了切花的正常生理代谢,如破坏了水分平衡,影响了细胞膜透性,从而促进了花衰老,缩短了瓶插寿命。因此染色的月季更适合短时间的观赏。

上一篇:沟通技巧范文 下一篇:辩论赛技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