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艺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29 06:38:35

插花艺术论文

插花艺术论文篇1

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和它的传承人群体就是如此。他们默默地用心血浇灌着这朵永不凋谢的鲜花,书写了中国花卉史上绚丽的篇章。

新春伊始,听专家们娓娓讲述这段历史,嗅到了扑面而来的春天里花朵的气息和芳香。

两年三大步跨进“部级”

时光如果可以倒流,那一定会定格在2004年。

那一年,中国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翌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拉开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帷幕。

这个消息被许多人所忽略,但一位爱花如命的花卉专家却坐不住了。她就是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时任中国插花花艺协会常务副会长、北京插花艺术研究会会长的王莲英。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使她对传统插花了如指掌。她深知,中国传统插花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文化艺术价值丰富。她下定决心:“应该、必须让传统插花跻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

我国插花的历史源远流长。近3000年前,我国就有了原始的插花意念和雏形。历史上有关插花欣赏的诗词颇多。时至明朝,我国插花艺术不仅广泛普及,且有插花专著问世。张谦德的《瓶花谱》、袁宏道的《瓶史》等,都堪称佳作。明朝是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在技艺上、理论上都相当成熟和完善。中国的近代由于战乱等诸多因素,插花艺术走向衰落。

要让中国传统插花“活”起来、“鲜”起来、“美”起来。她和同事们的充分准备与不懈努力,得到了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的大力支持。在传统插花“申遗”的道路上,他们争分多秒,攻坚克难,一口气迈出了三大步:

2007年3月,乍暖还寒,传统插花被列入了北京市海淀“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5月遍地花开,传统插花被列入了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6月花开烂漫,传统插花被列入第二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大步的背后是难以述说的困难。在“申遗”的道路上,王莲英等专家们系统梳理了中国插花艺术传承与发展的脉络,充分发掘了其丰富的文化宝藏,明确了未来传承创新的方向。用申遗的努力,为中国插花花艺事业、花卉业的快速发展增加了新的助力!

从那时起,流传着在民间的、零散的传统插花艺术,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载入了史册。这一重大事件,在中国插花艺术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开启了新时期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的新纪元。

传统插花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纳入国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战略格局,给其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创建可持续发展的传承体系

传承,靠人。

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继者和传递者。

在“申遗”过程中,所申报项目需要具有清晰的传承谱系。与其他传统技艺不同,自古以来,插花只是作为人们寄情花木、以花传情、借花明志、美化生活的重要载体而延续至今的,并没有形成专门的职业,没有职业的插花家与职业的

团体。

这是“申遗”中遇到的拦路虎之一。中国插花花艺协会与北京插花艺术研究会联手,根据多种条件,严格认定了传承团队,创建了项目可持续发展的传承体系。从那时起,中国有了首批传统插花的传承人弟子,为今后的鞒杏敕⒄沟於了最重要的基础。

在这个名单中,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名字:王绥枝、刘政安、张超、张燕、尚纪平、郑青、梁勤璋、谢晓荣、薛立新……多年来,他们跟随王莲英、秦魁杰两位代表性传承人进行了传统插花理论研究与技艺实践,壮大了中国传统插花的传承队伍。

2008年以来,在王莲英、秦魁杰两位代表性传承人的带领下,项目团队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非遗保护工作原则,在相关部门的协助与支持下,围绕保护工作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与创新。

从无到有首建传习体系

传习活动是项目传承推广的重要手段与有效途径。

传统插花的保护与传承,呼唤一套系统的传习体系。传承团队们为此做了许多努力。

年近八旬的王莲英教授是中国杰出插花艺术家。2008北京奥运会颁奖用花,就是由她带领团队设计完成的。她研习传统插花近30年,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总结,梳理,提炼……从实践,上升到理论;从零散,整合为系统。她组织项目团队骨干,首次对传统插花的教学体系进行了整体规范,将此体系分为初、中、高三级研习班、三级研究生班和教师班三大类别。在传习活动中,他们对各类、各级研习教程中的花材、容器、技巧、形式等进行了反复实践与摸索。

2011 年,《中国传统插花系列教程――研习初级、中级、高级》教材问世,成为我国传统插花研习的范本。据悉,其它级别的教程正在实践与探索中,有望陆续出版。

我国花卉教学、科研的最高学府――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成了项目的传习基地。每年定期逐级举办传统插花研习班,全方位地传授插花的历史、文化、风格、特征等理论知识,同时让参训者动手,进行强化技艺的训练。

据了解,近年来项目已经举办了10期培训班,数以百计的学员参加了初级、中级、高级研习班的学习,培养出了一大批热爱插花艺术、立志于传播与推广传统插花的精英团队成员。

前不久,团队举办了又举办了新一期培训与交流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们聚集在京城,听专家解读非遗政策,观摩茶艺、书法、香学等传统艺术的展示,研读插花名著《瓶史》,赏鉴传统插花作品,交流与研讨非遗传承推广经验。

王莲英教授欣慰地笑了。在她看来,求知若渴的学员们,是中国传统插花花艺传承的明天和未来。

传承路上写下许多“第一”

中国插花花艺的发展,离不开理论研究的支撑。在高等学府从事教学、科研几十年的专家们,对此有更深刻的体会。

2009年,中国首届插花花艺论坛在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期间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们,首次就插花的文化、历史、教学、艺术特点进行了深入研讨。他们聚焦中国插花花艺的传承与创新、中外插花艺术比较,气氛十分热烈。

与此同时,凝聚着中国插花花艺界大师、学者以及从业者心血的《首届插花花艺论坛》一书面世,填补了插花研究史上的一项空白。书中收录了全国50位专家学者撰写的65篇论文,内容涉及插花教学、插花理论、插花历史、 插花文化、插花运用、插花花材及保鲜等方面,体现了插花花艺理论研究的最高水平。

业内人士评价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出版的插花花艺专题论著,也是中国插花花艺理论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

筹建插花博物馆,是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另一项重大举措。这是中国历史上首座插花专题博物馆,目前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教育与插花艺术宣传、推广的重要场所。

为了插花博物馆的建立,王莲英教授精心策划筹建方案。她多次组织团队成员到全国各地普查和调研,中国插花艺术相关信息,广泛搜集、挖掘插花史料、器物等,收集了大量插花图片与部分实物。她多次赴浙江、云南、海南、广州、山西等地的博物馆与民俗馆实地考察。

2015年7月,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中国插花艺术博物馆隆重开馆。该馆由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厅、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厅、插花艺术科普厅组成,展出了由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传承人、插花花艺大师、插花花艺精英创作的上百件代表性的插花作品,还收集了代表各个历史时期的风格与特点的仿古作品、古籍、古画、拓片等藏品。

2013年,《中国传统插花・花语诗情》舞台剧登上了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的舞台。这是有史以来首次将插花艺术搬上舞台的一大创举,是对传统插花艺术普及推广形式的全新尝试和探索。

这部舞台剧由王莲英总体策划,中国插花花艺协会、北京插花艺术研究会、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组织,项目团队核心成员创作并演绎。全剧通过“花之祭”、“花之情”、“花之魂”和“花好月圆”4个主题,以吟诵、歌咏、舞蹈、插花表演的形式,应用现代科技的声、光、电技术,生动形象地再现传统插花的文脉流传。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传统插花悠久的历史与博大精深的文化。这场极具视听享受的花之盛宴,令到场观众耳目一新,受到了各方高度评价与赞许。

传统插花宣传推广路还长

尽管插花对广大民众而言并不算陌生,但对其价值、意义并不了解,认识、理解也不深刻。项目团队的成员们深深知道,传统插花艺术的传承、发展,离不开民众的认知、认同与参与。

2008 年以来,项目团队在每年的“文化遗产日”和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都大力开展传统插花展览、展演、讲座等活动,想法设法让插花走进民众,让民众了解插花。从国家博物馆、中国@林博物馆、大中小学讲堂,到各大公园、大型商场、庙会,都成了让公众近距离了解与感受传统插花艺术魅力的场所与课堂。

项目团队利用现代传播媒介,集中、全面、深入、系统地介绍传统插花,传播中国插花文化。

2009年11月,协会与CCTV2《时尚中国》栏目联合举办了插花大赛;2012年6月,协会联合北京电视台新闻频道《这里是北京》栏目,拍摄了传统插花专题,生动形象地介绍传统插花历史、花文化、传统插制技艺等。节目播出后反响热烈,提升了公众对传统插花的认知。

在团队的努力下,中国传统插花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第七、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第二届中国绿化博览会,2014青岛国际园艺博览会,2014APEC峰会等多项国家大型花事活动与国家重大活动中精彩亮相,向国人、向世界展示了传统插花艺术的独特风采与民族气韵,成为传播与学习传统插花艺术掀起的一个个高潮。

为了及时传达执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相关法规政策,项目团队积极配合国家各级相关部门的工作部署,全面深入地开展传统插花保护、传承工作,推动中国插花花艺事业的发展。

在项目保护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和中国插花花艺协会的支持下,于2014年6月专门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保护中心。中心开展了大量工作,在项目创新与推广的道路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绩。

岁月在默默地奉献中流逝。

自2008年申遗成功至今,8个春秋转眼而逝。项目团队在王莲英、秦魁杰两位代表性传承人的引领下,以传承弘扬中国插花艺术为己任,在实践与探索的路上默默坚守、砥砺前行。

他们深知,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传统插花保护工作才刚刚开始,未来之路任重而道远。

他们思考的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传统插花如何面向未来。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质的传承与创新之路,是摆在传统插花事业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传承人们肩负的重要使命和神圣职责。

他们会继续努力。

插花艺术论文篇2

关键词:插花艺术基础;教学改革;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J525.1-4

插花作为一种综合艺术,与诗文、绘画艺术、园林盆景、植物学诸学科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它不仅运用了美学、园艺、绘画、雕塑、文学、书法等人文艺术手段,作为一种技艺来服务家庭和社会;更重要的是,它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一,拥有巨大的文化价值。插花艺术属于“生活美的范畴,是精神文化的一种。它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完美结合,是实用艺术与审美艺术的有机融合”。审美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它对于当代大学生人格的养成和心智的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插花艺术基础》课程属应用性学科,要求学生在所学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对植物材料进行再加工、再创造、再造型,不仅仅是装饰艺术课,更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美育课[1]。当今的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成员,具有活跃的创新思维及较强的新事物接纳能力。因此,在当代大学生中开设《插花艺术基础》课程,既是适应时代的要求,又是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审美素质所必须,还对于继承和发展国传统插花艺术,弘扬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存在的问题

1.1基础教学薄弱,教学形式单一

南京农业大学开设了《插花艺术基础》课程,并设置为全校学生的公共选修课。插花艺术基础课程学时数为32学时,在有限的课时内,既要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又要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有较大困难;同时,理论课上所沿用的教材和其他学科教材模式一样,教学形式采用PPT教学,教师仍按照学科系统化课程按部就班地教学,不能清楚的、形象的表达作品的意境和创作方法,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感觉枯燥难学。

1.2课程教学经费不足,理论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

《插花艺术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需要较多植物材料、丝带及插花器具等,作为公共选修课程,选课学生较多,学生来自不同院系,各院系无单独划拨实践教学经费,使得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经费难以筹款,导致了高校教学经费的不足,常常是以看视频或照片的形式进行学习,严重制约了多样化教学的实施。由于教学资源和资金的不足,学生在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缺乏实践操作机会,理论无从指导实践,导致理论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课程讲授结束后,即使偶尔有实践机会,真正能学以致用、熟练插作花艺作品的学生很少,学生不敢动手,操作更无法突出实践教学的技能训练,严重挫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3课程教师多从相关专业转型而来,师资薄弱

《插花艺术基础》课程授课教师通常是园林、园艺室内设计等专业的教师转型而来,专业水平较薄弱。实践教学不仅需要指导教师有很高的专业素养,而且需要指导教师有很高的专业技能。

2.积极改革,努力探索插花艺术教学模式

2.1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2.1.1多媒体教学

插花是一门观赏艺术,是一门视觉艺术,更是一门审美艺术。因此,制作插花多媒体课件需要采用大量的图片与视频。插花艺术基础课程涉及插花艺术基础、东方传统插花艺术、西方插花艺术、现代插花艺术、插花艺术作品的鉴赏与评比等内容。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需要的图像可以通过软件创造、扫描仪扫描、数码相机拍摄以及从屏幕、动画、视频中捕捉图形图像等途径采集,并从中挑选制作多媒体所需要的最好的图像运用到多媒体中,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1.2启发式教学

插花艺术必须讲究意境,要求将作品与命题融为一体,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初步达到寄情于花、融情于花、达到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境界。为了让学生学习用花来传情达意,插花时注重个性的表露与作品的内涵,所以从开始进入插花教学时,就有意识的给学生解释优秀作品的内涵,并让学生对作品命名,通过学生的命名和作者的题名作比较,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如何表达作品的意境[2]。除此之外,在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设置固定命题与自由命题插花设计环节来启发学生,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新。

插花作品的制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为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收益,要求学生在实验课前进行相关的艺术构思;在理论课讲授之后,实际动手之前安排临摹课程,针对某一特定主题进行临摹手绘插花作品,临摹课程中,学生可以“放开手脚”对所学的花卉、花器知识,构图方式及色彩知识等进行大胆的“运用”。安排临摹课程不仅降低了学生在实践插花过程中“手忙脚乱,无从下手”的情形,从而也启发学生学会思考,逐渐培养创新思维,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插花创作中,为插花创作开始之前的“意在笔先,胸有成竹”做铺垫与“预热”。临摹课程的设置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启发了学生的构思能力(图1)。

图1《我的家乡》为题的学生插花艺术临摹作品

3.1.1充分发挥学院内部优势,加强实践教学

园艺学院不仅拥有雄厚的园林与花卉方面的师资队伍,还具有丰富的花卉资源。园艺系设有花卉生产园和实验基地,具有良的实训条件,一方面可以为插花艺术课程实践教学提供部分耗材,另一方面还能有序推进产学研,还能够指导学生进行花卉栽培管理和切花处理保存等拓展综合能力。

在插花艺术教学过程中增加了实训内容,将理论与实训由原来的2:0设置为1:1,并根据现代花卉行业的发展适时更新实验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开设了如下实训项目:《花材的识别及处理》、《东方式基本花型插制》、《西方式基本花型插制》、《现代插花》、《花束包装》、《服饰花的设计制作》以及《自由式插花》等。为保证学生实训的质量,学生按2-3人每小组划分,每小组根据所领取的花材,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完成插花作品命题及制作。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教师加强辅导,不断对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分析引导和启发;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使学生通过对自己和对别人的作品的鉴赏和点评,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操作水平。

3.1.2提高专业教师技能

教师队伍专业技能的提高迫在眉睫,要通过挂职、进修等形式提高“双师”素质;通过各类插花技能培训学习及比赛了解现今流行趋势,学习新颖手法,锻炼操作技能,开阔专业眼界。另外,除了从内部培养专业教师外,聘请行业专家或校外该领域优秀技师为外聘教师亦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

3.1.3重视实验教学的考核环节

插花艺术基础课程是以实践性内容为主的课程,应以能力考核为目标,实行过程考核,将灵活复杂的实践操作过程融入到实践考核中。学生的插花作品是最终的反映指标,但是考核并不应仅仅看结果。一是应重视形成性评价,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实践教学活动所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为主要考核依据;二是重视阶段性评价,每次实训课按每个学生掌握程度进行等级测评;三是重视终结性评价,进行临摹测试、中期测试、期末考试等各项实践内容的综合测试评价。插花艺术考核成绩评定标准为:平时考核成绩占20%、临摹实践10%、期中东方式插花、西方式插花作品制作以及服饰花设计及包装成绩占30%、期末试卷测试占40%。这种考核方式,不仅是对学生制作技巧、设计及构思能力的考核,同时也是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核。

4.教学方式改革后取得的成果

通过插花艺术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对插花艺术课程的认识,加强了学生对实验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后,学生对该课程的评价较高,在学生对本课程及教师的评价中,每学年达到95分以上。

通过插花艺术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该课程每学年选修学生达380人次,成为我校选课率极高,学生最喜爱的公共选修课程。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插花教室,可同时容纳70余人进行插花练习与实践。除此之外,学院增加了教学经费,除了每学年购买鲜花供学生实践,还购买了高仿真花数批,各式插花花器近百件,有效地解决了学生插花实践中经费不足,花材、花器配备不齐的困境。

通过插花艺术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学生学习兴趣明显增强,该课程的延伸方向如:花材保鲜工艺、干燥花制作工艺、花材染色等方面获得了学校或省及科研项目支助,研究结果在在国家核心刊物上公开发表了科研论文。

结束语

《插花艺术基础》课不仅是一门艺术课,亦是一门有关美学教育的美育课[3]。教育部陈至立部长曾在全国艺术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了美育课在全面推近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因此,通过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索,不断的把审美教育和能力的培养渗透在各个教学内容和环节中,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审美创造能力,拓展思路,从多元角度将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延伸到各个学科中,旁征博引,启迪诱导,激发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美感。

参考文献

[1]吴丽君.《插花艺术》课程教学和实践改革探讨[J].中国园艺文摘,2012(4):184-185

[2]江志清.漫插花花艺作品的命名[J].中国园艺文摘,2009,9(97):27-30

[3]黎佩霞,范燕萍.插花艺术基础[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赵爽,女,博士,讲师,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项目资助,卓越农林人才

插花艺术论文篇3

关键词:插花花艺;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实践;创新

中国传统插花早在2008年就被列入第二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意味着插花艺术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许多的花艺学院,插花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孕育而生,作为职业院校的一名教育工作者,深刻体会到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们在社会中要占领一席之地,必须从各方面的技能入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提高专业学生的素质修养刻不容缓。笔者在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从事插花艺术教学工作5年时间,逐渐摸索出一套教学方法,其关键在于:1)重视基础理论知识传授;2)重点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3)根据市场需要教授时尚潮流的花艺知识;4)贯彻插花行业职业道德规范;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考核学生所学知识。

1 重视基础理论知识传授,培养学生对花艺知识的兴趣爱好,提高专业艺术修养水平

当前花艺技能课程主要设置成考查或者选修课程,学时数一般为30学时左右,而插花艺术博大精深,在有限的课时内,要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要同学们能真正掌握这项技能,光靠老师在讲台上灌输是不太可能实现的,于是我们教师只能利用有限的学时数,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让花艺真正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

在教学中,提炼理论知识分为10个学时完成,包含花艺的东西方发展史、花卉认识、色彩搭配学、物理现象、花艺造型设计这五个方面进行共同学习,奉行“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这一学习原则对学生进行兴趣引导。另20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模仿优秀插花作品,手感上得到体验,到分小组讨论自由发挥或提出命题大胆设计创新作品,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到作品完成的成就感。

2 重点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

插花技艺教学是一门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学科,虽然也有理论知识做铺垫,但绝对不是靠死记硬背能完成作品的。因此将课程的安排按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划分为1:2的比例。

这占2/3的实践比例,主要安排为:第一步,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老师在课堂上所提供的插花作品案例,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分组进行插花制作,将理论初步结合实践,俗话说:“婴幼儿的最初学习就是从模仿开始。”对于我们大部分从未接触过花艺的同学来说,教师让同学们根据现有作品模仿,能够从直观上更清晰明了插花作品的构造以及如何插制;第二步,对插花作品从外形、色彩以及构思理念上进行评判与指导,让大家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有助于下次作品更好地发挥;主要采取的方式是同学互评和老师总结的形式。第三步,训练学生在技能大赛中的综合应变创新能力,包括两种训练方式:1)准备固定花材,让同学们从中挑选花材种类、颜色、数量,创造出自己设想的作品,要求形神兼备,立意积极向上。2)提出命题作品,同学们积极思考插花效果,自由购买所需材料等,进行制作。

3 根据市场需要教授时尚流行的花艺知识

首先根据市场需求分为个人日常消费用花和婚庆、商务会议购花。让同学市场调查日常用花情况,一般需求在于散花批置家庭,随意插于花瓶中为主;或是一部分人们用于兴趣修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插花。婚庆、会议用花则大部分是用于会场的布置,运用大型群组花艺为主,具体到酒店会场中的签到台、主席台、嘉宾台等的布置,另外花车、新房以及参会人员等局部修饰。

其次,教授与引导学生学习花材生长过程,作为一名花艺教师,本着对教学的不断完善,学院新校区建设,我向学院申请花圃建设,让学生不但能在实训室里对花材进行插花操作,更能深入了解各种花材的种植生长过程,对插花艺术有一个深入全面的了解。

4 贯彻插花行业职业道德规范

职业道德是从事某种工作的人最根本、最基础、最起码的道德观念。花艺从无到有,随着人类文明发展而不断发展,文明作为花艺工作者,在职业道德中最根本的一点也就是运用花艺为人类文明而工作,为着这个文明,在教学中要求本人以及学生们能够高度规范我们的职业道德,创造出具有灵魂的作品:从事插花艺术工作,首先得热爱花艺,不嫌弃它在创造过程中的艰辛。花艺作品给人带来的都是美的享受,但在实际工作中,花草还未成为作品之前,我们插花工作者要做大量的前期工作,包括1)购买时间:为求花材的新鲜,我们必须天不亮就到花市批发市场选择新鲜的花草;为求插花效果,我们可能根据花材的长势,分前后几批购入花材,分时段养殖至作品需要的盛开程度。2)制作:在插花作品制作之前,我们插花人员面对的是一堆花农砍割下来的未经修整过的花草,枝条凌乱还夹杂着泥水,一些花枝上还布满刺,弄不好就扎破手。3)时间:客户的需求不仅仅是在你做好花艺作品后才正好来购买,更多的是临时性的,或是凌晨购买,例如花车的扎制。这些都是花艺作品背后的艰辛,教师要提前让同学们感受到这一切,让他们认识到花艺不是向平时想象的那么惬意享受,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

5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考核学生所学知识

以分组教学的形式,采取自由组合,观察学生表现,分层次因材施教,毕竟插花是一门艺术修养学科,不是人人都有这个细胞,我们在普及插花理论知识的基础教学上,分层次培养同学们的兴趣爱好,让热爱这门艺术的同学能在技艺上更上一城楼。

在学分考核方面,理论知识采取书面问答考核的形式,占总成绩的30%,实际动手制作花艺作品占总成绩的40%,平时表现占总成绩的30%,实现多方面相结合,客观而公平地得出学生的综合成绩。

参考文献:

插花艺术论文篇4

1学生方面

插花艺术属于应用型学科,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开设该门课程定位为选修课,授课的学生都是有一定艺术创作技艺的艺术生,但是由于我院学生的文化成绩较低,所以学生的文化底蕴相比其他院校稍微要差些,这对他们的作品创意也有影响。同时由于这门课程定位为选修课,所以它所面对的学生就是来自全系的大一至大三各个专业的学生,而且这些学生都没有花卉学知识基础。所以在进行课程安排时就要添加相关知识,以使学生能尽快掌握基本的花卉学知识,以顺利完成教学的要求。

2教学条件

方面因为是选修课,没有独立的插花艺术专用实训室,也没有实训设备,直接安排美术生专用画室作为实训室。同时经费不足也是教学中面临的另一问题,教学中不能大量使用鲜切花材,对于插花艺术这样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将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环节尽量使学生有接触鲜花花材机会,只有通过实践锻炼才能使学生技能提高。

二、实践教学中的教学方法研究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大纲,总的课时是32学时,理论课和实践课分别安排了16学时,理论课系统讲解了插花艺术发展简史、东西方传统插花艺术、花材的分类选择与选购保鲜、花器种类与用途、花材的修剪弯曲造型与固定技术、插花艺术的构图原理与造型形式、色彩理论、现代插花艺术及插花作品的品评欣赏等内容。实践课程包括手绘插花作品,进行创意构图训练和创意思维训练;东西方传统插花的制作技术、插花作品的赠送陈设与品鉴、现代插花的艺术和技巧。在具体的讲学过程中,尽量应用案例和实际插作过程进行理论和技能的讲解,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2理论课程

调动学生兴趣插花艺术课程是一门涉及花材的知识,造型原理知识,还有美学、文学、宗教、哲学、历史、绘画、书法、音乐等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学生在这些方面的造诣也直接影响插花的水平。首先讲解四个内容:一是插花艺术的特点、作用和分类;二是花材、花器基本知识、插花艺术的基本技能、讲解插花的步骤;三是插花造型的基本理论、造型所依据的四条原则;四是插花艺术发展简史,各个时期,不同地域插花艺术的特点和发展情况。然后再开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依次介绍东西方传统插花艺术,随即上对应的实践课。理论课与实践课总的比例约为1:1。理论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在讲解基本知识时,为了拓宽学生知识面,还补充大量的相关花木知识、以及与花木有关的文学知识。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及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即使是范例图片也不是一味的称赞,使学生思路开阔,使得教师与学生互动增强。讲到基本花型插作时,不是直接在讲台上示范插作,而是把插花过程提前录好在光盘,播放的时候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讲解,有不同角度示范,达到全方位讲解示范的效果。

3实践课程发挥学生创意

1.实践课程的设置

实践课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根据课程情况设置以下五个实践内容。一是花卉市场调研及花店观摩,了解当季市场常见花材级市场现有的插花造型,同时买回实践所需花材,进行花材保养方法实践。二是插花作品手绘创意图训练,个人完成。三是东方传统插花基本花型插作,小组创作完成。四是西方传统插花基本花型插作,小组创作完成。五是插花作品自由创作,个人完成。

2.实践课程的实施

(1)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环节插花作品的制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机会,在实践课程中学会基本插花插作,对实践教学环节要作具体要求。首先要求学生在实践课前进行相关的艺术构思,提前准备好自己需要的花材、花器、花泥和剪刀、胶带、铁丝、钉书机等工具,充分利用好实践课的时间。个人完成的实践环节,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创意,进行一对一指导,实践过程中巡回辅导。小组完成的实践环节,要加强引导,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机会,随时掌握学生实践动态,提前指出需注意的问题和易出错的地方,从理论上对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导,并亲自动手示范讲解。插花作品制作完成后,各个小组之间还要相互鉴赏,评论。经过从作品的构思、选材、造型、色彩搭配、鉴赏评论等一系列课程的实践,学生的设计思维、审美意识和动手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学习主动性加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了。插花作品最终完成后,我利用数码相机把学生的作品拍摄下来,同时要求学生写出作品说明,包括作品的名称、所用的花材和花器、作品的创意以及经费花费等,课后做成电子文档上交,课程结束后把插花作品照片和作品说明两个材料刻盘存档,以便于教学资料的规范管理。

(2)合理利用花材、花器插花作品之所以打动人,皆因它是有生命的艺术品,其他材料不可取代。插花实践课程要用真实的花材,才能达到陶冶情操、传递情感和教学要求的效果。插花所使用的花材、花器,档次可高可低,可随课程需要而选用。如东方式传统插花小组实践课程,就要求学生可以利用之前陶艺制作选修课的作品作花器,花材可以选用本地的野生花草、灌木枝条等,最后出来的作品达到了东方式传统插花的意境美和形式美,还具有地方特色。在西方式传统插花实践课程中,由于西方式传统插花要求花大色艳,需要的花材比较多,如玫瑰、康乃馨、百合等,主要是插作技法的训练,因此以小组为单位批发花材、花器,衬叶及配材尽量野外采集,不仅节省了资金,同时锻炼了合作精神,每位同学都得到动手和锻炼的机会。在自由式创作插花作品实践课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类型作品的创作:有的学生在选材上创新,利用水果和花材制作蔬果篮;有的学生在造型上创新,制作出造型新颖的插花作品;有的学生在技法上创新,制作出花环、头花、胸花、腕花、花盒、手捧花等,而且这些花材都是她们在之前实践课中使用过的花材重复利用,花器也是废物利用,如饮料瓶、易拉罐、家用盘、碟、硬纸筒等改造而成。通过合理利用花材花器,不仅节省资金,还具有地方特色,同时能锻炼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交自信心和耐心等多方面的素质,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艺术美的热爱,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插花艺术创作激情,创作出更多有的插花艺术作品。

4改革考核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插花艺术课程是以实践性内容为主的课程,检验学生最直观的途径就是看插花作品,但是不能只看结果,要实行以能力考核为目标,对实践过程实行考核。我考核的实践环节包括:个人手绘插花创意、小组作品制作和鉴赏以及个人作品展示说明,这些环节里面要求撰写创意说明,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深化理论知识,加强理论研究。通过实践过程考核,可以及时发现和总结教学中的不足和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另外可以避免理论考试“一次性”考核带来的不良后果,给学生更多自由创作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这样的评价也更全面科学准确。

三、结论

插花艺术是应用型课程,又是提升学生艺术修养的素质课程。通过在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实行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考核方式等改革,探索出了适宜独立艺术院校自己的课程教学方法和途径。希望更多的院校能开设并重视这门课,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使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更多样、考核更全面。

插花艺术论文篇5

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天华礼佛,香云供养”国际插花艺术表演。首先我谨代表文化节组委会,对参加这次活动的艺术家和参赛选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是用来比喻佛法在世间而未被世间所染的特性。花是美的象征,花是真理的化身,无论一朵花,一束花,一盆花,都给世间带来不同的意境。因此,自古以来,花一直被人们深深喜爱着,故而有插花艺术的衍生。插花是中国重要的古典艺术之一,与焚香、点茶、挂画合称“四艺”。插花最早是从佛教的“香花供佛”发展起来的,因此佛教与插花艺术有极深厚的渊源。x山作为中国四大名山之一,x道场,更与插花艺术结下了善缘,产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此次“天华礼佛,香云供养”国际插花艺术表演是x花文化的盛会,也是文化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邀请了日本、韩国、台湾等地的插花艺术家来x山传播插花艺术文化,展示高超的插花艺术,旨在以花为媒,借花联姻,进一步挖掘x花文化,为文化对外交流打造一个很好的平台。在此也希望各位艺术家及选手们将佛文化与插花艺术很好的融会,赋予花更多的灵性,以花赞佛,以花供佛,为佛国带来一缕花的芬芳,为这次文化盛会增光添彩,将节日的佛国装扮的更加美丽。

最后,预祝“天华礼佛,香云供养”国际插花艺术表演取得圆满的成功,祝各位艺术家和参赛选手发挥好水平,多出好作品,让我们在插花艺术中感受文化的真谛,培养珍惜生活,热爱生命,善待自然的高尚情操!

插花艺术论文篇6

花艺传千年,总有后来人

提到浣花草堂,你首先想到的多半是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事实上,在成都芳邻路上,还有一家“浣花草堂”,是台湾花艺教授操瑞芸所创办、专门教授插花艺术的花艺教室。

2000年,因在成都生活了十多年之久的同窗好友相邀,操瑞芸陪孩子来到成都读书和生活。当时除了给孩子陪读之外,并无事做,她便与友人在成都开了一个咖啡店。出乎她意料的是,成都人的习惯是到咖啡店喝酒,加上当时赶上非典,生意一直很萧条。闲着也是无聊,学习了十多年花艺的操瑞芸,便随手插了几件花艺,摆在咖啡店中。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她苦心经营的咖啡少人问津,没想到随性的几件插花作品却引起了来客的关注。从那以后,找操瑞芸学习花艺的人越来越多,于是她索性关掉咖啡店,开办了这家名叫“浣花草堂”的中华花艺特约教室,至今已培养了数千位学员。

中国的插花艺术真正进入文化领域,大约是在汉朝。河北省望都出土的东汉古墓上有一幅壁画,绘有一个陶质圆盆,盆内均匀地插着6支小红花并置于方形几架上,形成了花材、容器、几架三位一体的形象,这大概算是迄今为止所发现唯一的早期插花。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插花主要被用于佛堂供花,以荷花与柳枝为主要花材,并不讲究插花艺术造型。隋唐盛世,插花开始在宫廷中盛行。这时中国的插花艺术开始有了系统的技术手法和规定。比如说牡丹插花,每年牡丹花盛开时节,宫廷中都要举行牡丹插花会,有严格的程序和非常讲究的排场。

五代十国时期,由于政局动荡不稳,许多文人雅士避乱隐居,吟诗泼墨,插花也变成他们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插花开始不局限于花朵,而是就地取材,名花佳卉、山花野草皆可使用。插花器具也由铜或瓷的盘盆容器,扩展到竹筒、漆器。这时的插花追求自然情趣,朴实而又不失洒脱。

进入文风昌盛的宋代,插花艺术发展到极盛时期,成为文人四雅事(即焚香、挂画、插花、品茗)之一。此时的插花艺术不只怡情娱乐,亦以此表现作者的理性意趣或人生哲理、品德节操等。选用深有寓意的梅兰竹菊等上品花木,以“清”、“疏”的风格追求线条美。所以有人把当时的插花作品叫做“理念花”。

元代插花风格则以个人主观意念为主,为自己而插,属于超现实主义的浪漫派,常用花材的寓意和谐音来表达作品的主题,被人们称之为“心象花”。

明代是插花艺术的鼎盛时期,也是最后的辉煌。这时的花艺追求参差不伦,意态天然。讲究俯仰高下,疏密斜正,各具意态,得画家写生折枝之妙,方有天趣。这一时期,中国插花理论日臻成熟,许多插花艺术专著相继问世,其中以袁宏道的《瓶史》影响最大。书中对构图、采花、保养、品第、花器、配置、环境、修养、欣赏、花性等诸多方面,在理论上和技术上作了系统全面的论述。

清代初期的插花仍沿袭明代传统风格,流行写景式插花、组合插花和谐音式插花。但是纵观清朝三百年,插花艺术始终处于一个下坡时期,得不到重视。花道在此时开始衰落。近代以来,战乱频频,民生疾苦,凝聚着中华文化精髓的插花艺术,在民间几近消失。

1986年,一群有志于复兴插花文化的人,在台湾发起成立了中华花艺文教基金会。操瑞芸教授便是其中一员。在成都教授花艺十年的她,俨然已是这个圈子里的插花大师。回想起当初创办“浣花草堂”,她笑道,“我十几岁就学习花艺,本是为了陶怡情操,未曾想因缘际会下,从一个花艺爱好者走上了花艺教学之路。”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走进古色古香的浣花草堂,融入草堂中馨柔淡影的灯光里,掬起轻灵的双手,浣起心中的花朵,在悠闲古意的空间里拈弄花草,闻着花味,想不惬意也难。

且放下那些纷纷扰扰吧,静下心来,做一次花客,赏一次花道表演,听一堂花艺课程,尔后自造属于自己的花景禅观:花空,在美色中超越美色,在绚丽中回归内心,在多彩中寻求静雅。

我国明代园艺家计成在《园冶》一书中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句话道出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是中国插花的最高境界,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是插花艺术家毕生追求的目标。插花作品是人们利用自然界植物的花、枝、叶、果、根等为素材,经过巧妙的构思,遵循构图原理而创作出来的花卉艺术品。它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是人工美与自然美的有机结合,是“天人合一”的结晶。

与同是“雅道”的茶道和香道相比,花道更接近艺术,而且更像是一门综合艺术,与建筑、园林、雕塑、文学等艺术门类具有更加紧密的联系。不仅如此,花道比茶道和香道更加接近最基本的社会生活层面,在广大的公共空间和普通的居家环境中,都更加具有生活审美的实用性。

插花既不是单纯的各种花材组合,也不是简单的造型,而是要求以形传神,形神兼备,以情动人,溶生活、知识、艺术为一体的一种艺术创作活动。现代艺术插花不过分要求花材的种类和数量的搭配,但十分强调每种花材的色调、姿态和神韵之美。艺术插花最讲究的是作品的意境,而对花材和花器的选择几乎没有限制。以“花”做为主要素材,在瓶、盘、碗、缸、筒、篮、盆七大花器内,皆可造化无穷奥妙的插花作品,其表现方式颇为雅致,令人把玩,爱不释手。

“中国插花与西洋插花不同,中国插花首重意趣,西洋插花首重色彩。”操教授解释道。欣赏过草堂里的几件插花作品后,这种说话似乎得到了印证。跟色彩缤纷的西洋插花相比,东方花艺作品则更加淡雅,色彩并不炫目,但却意趣高远,大有深意。

关于选材和色彩的搭配,袁宏道写的《瓶史》中,用最简洁的语言阐明道:“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多不过二种三种,高低疏密,如画苑布置方妙。”操教授的观点亦如是,“搭配颜色时,你只要记住,不超过三种颜色即可,否则将会显得杂乱。插花并不讲究花材的数量和花的华丽。在古代和现代的一些茶室里,只插上一枝白梅或一轮向日葵等简单的花草就能营造一种幽雅、返朴归真的氛围。”

与西方插花的追求几何造型不同,东方插花更重视线条与造型的灵动美感,其花型由三个主枝构成,因流派的不同称“主、客、使”、“天、地、人”、或是“真、善、美”。操教授更是形象地将中国插花的三大元素比喻成君王、宰相、大将军。插花时,先选取一枝主干作为将军,再加上一枝辅佐的宰相,一枝作为主焦点的君王,稳坐宫中。

“品茶要懂得分享,插花要懂得取舍。”操教授强调说,“在修剪枝条时,首先要去掉花卉的残枝败叶,根据不同式样,进行长短剪裁。总之看起来杂乱的枝条,便可剪掉,注意整个构图的立体感和空间感,跟水墨画一样,要学会留白,以给人想象的余地。”

最后,插花作品是为美化环境服务的,东方插花讲究插花作品与环境的协和。环境、音乐、诗、书、画、配件与插花作品需有机结合,浑然一体,达到插花创作的目的,这时,才算全面完成了插花作品创作的任务。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

中国插花首重意趣,形式次之,而后色彩。例如:拈一束清香以供佛;折柳赠人,诉之以情;或造无可名之形,都是中国人自古生活艺术着重意趣细致的体现,常把花草赋予人之感情,由敬爱自然而化同自然,继而在插花创作上呈现出来。

花有花语,花语其实就是插花人的心声。以花为伴,将花当成有生命、有灵性的知心朋友,看其插花,可窥心境。如荷花,根生长在污泥里,花和叶却高高立于水面,“出污泥而不染”,称之为“净友”,是清净圣洁、品格高尚的化身,常用于佛教用花;牡丹,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国色天香,被尊为“花中之王”,称为“贵客”,是富有显贵、兴旺发达的象征,曾是唐代宫廷插花的主要花材;梅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零落成灰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被称为“清客”,有清高淡雅的性格特征;,常与隐士为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生来是隐逸淡泊之风骨……

“选什么花,要看你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先立意,再选材。你要表现什么节气的插花?用在厅堂、佛案还是雅士书斋?”操教授微笑道,“插花,不仅要在技术上下功夫,更要在心上下功夫,你要去体会它,修持它,路才会越走越好。”

为了让我们更加直观的体会,操教授以现有的几样花材和案上的一个古雅花盘现场创作了一件插花作品。她熟练地修枝,灵活地将雪柳、白玫瑰、红鸡冠、灯苔、高山羊齿搭配起来,在白色的碎花中出现了一团艳红,造型优雅,又似有深意。她解释道,“现在是冬日,这件插花,我表现的就是大雪纷飞中的一抹暖意。”

插花艺术论文篇7

关键词:意象美;花艺;东方插花;意境一、花艺美及其意象表现

插花是指以切取的自然的植物材料为主,插入适当的容器,经过剪裁、构图、设计、造型而形成的植物艺术品。东方插花以形态与韵味的意象美,在世界花艺领域独树一帜。

1.1形态的意象美

“形象是构图的表现形式,也是作品内涵的媒介。”[1]插花的意境就是利用形态诱导观赏者产生共鸣,东方插花中的形态是线条来营造的。

不同的线条产生不同的艺术造型,带给人不同的视觉印象、思维意念、情感体验。直线表示力量、稳定;曲线表现出悠扬、柔美的风貌;斜线具有特定方向性和动势;弧线代表柔和、流畅、细腻与活波。东方插花正是适当并恰当地运用线条语言,才产生了超越形态的意象美。

1.2韵律的意象美

东方插花的韵律同样成为其展现意象美的载体。其韵律的展现但最具代表性的是插制时疏与密、虚与实、协调与对比的运用。

东方插花强调疏密得当。所谓“疏密相间,错落有致”正是东方插花追求的韵律效果。过密会导致繁复累赘,过疏则无法展现花艺主题,不成气候,疏密得当才是最好的表现方式。

虚与实的韵味是中国画的精辟所在,东方插花艺术同样追求这中韵味。东方插花不仅注意花枝自身的高低俯仰,即实境的创造,也很讲究“空白”的运用,力求虚境的营造。虚实的运用造就了含蓄的意境,产生的艺术美更让人们获得美的愉悦。

东方插花讲究画意、追求韵律,重在花材之间的协调与对比。一幅插画可以同种花材、不同大小与色彩,亦可大小不同、色彩类似,这样花材之间的即协调又对比的韵律才产生意象美。

二、花艺意象美的营造

2.1嗅觉诱导

研究表明,花材的香味对人的思维与心理有重要影响。现代室内陈设中的插花,不仅可以美化室内环境,更在于其芳香能够使疲劳归家的都市人那沉闷、烦躁的心情转为轻松、舒适的心境。不同的花香也预示着不同的人物性格。正如香水,玫瑰香展现着一位女性的知性与成熟;茉莉香则暗示着少女的清雅与纯净。花材香味在无语的世界传达着主人的内心。

2.2视觉诱导

研究表明至少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外界信息经视觉获得。花艺的视觉诱导是靠花材的色彩完成的。东方花艺中花材色彩传达的不仅仅是视觉接收信号,更重要的是色彩的象征和寓意。红色象征着热情、温暖等;橙色给人以华丽、高贵之感;黄色透射出光明、丰收、辉煌、权威的意念;绿色是大自然中植物的主要色彩,给人以新生、温柔、青春、希望、和平的感觉;紫色给人以华贵、娇艳的感觉。一幅有内涵的插花作品,其色彩必定独特,因为那色彩在诉说情感,传达创作者的意念。

2.3花器引导

所谓好马配好鞍,插花艺术也是如此,因为“秀丽多姿的插花,需要古朴凝重的盛器来加以映衬。”因此,花器的使用,也不失为一条意象美的别致的传达途径。花器对意象美的营造可以从其造型、质地来展现。

花器的造型重在简洁大方、比例合适。简洁大方的花器,给人大气、高贵的心理感受。比例合适多强调花器与花材大小的相宜:大型花器适宜高大的花枝与硕大的花朵;娇小的花器配上弱小的花枝与花朵,自然别有一番感触。

现在返璞归真的思潮成为一种新的时尚。插花艺术中“真”的回归,要归功于花器的质地。白瓷以其特有的东方韵味展现着沉郁、细腻的美。玻璃器皿洁净、清丽。“当柔弱的鲜花遇到了冰冷坚硬的钢铁,仅这种冲击效果就足够令人回味的了。”铁艺花器不论是何造型,都为家居装饰效果增添了风采,传达着古朴、真挚的艺术气息;与玻璃器皿的配合使用,古朴中透漏着新潮、典雅中暗含着俏皮。

三、意象花艺对意境的塑造

3.1意味花材的语言意境

我们习惯上把花材人格化,利用花材的象征寓意,寄托思想,舒展情怀,创造意境。骚人墨客对花的描述惟妙惟肖:梅标清骨,兰示幽芳,杏娇疏雨,菊傲严霜,红豆相思,水仙冰肌玉骨,牡丹国色天天,丹桂飘香月窟,芙蓉冷艳寒江。玫瑰浓情、娇羞、艳丽,表示爱恋;鹤望兰象征着潇洒、多情、吉祥、幸福、快乐与自由;白玉兰寓意清丽、典雅高贵。

不同的花朵倾诉着不同的话语,传达着主人不同的情感。情人节时,卧室的玫瑰,似乎花更美,情更浓;春节时客厅的杜鹃,映照着耀眼的中国红,那份热情与喜悦,也更强烈;生日时的一束鲜花,意外的惊喜带来的感动更刻骨铭心。插花虽然不说话,可是它却营造着“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3.2中国插花的人文情怀

插花作为艺术的门类之一,其发展与特定的历史环境相关联,而特定的历史环境又必然营造出特定的人文情怀与意象。正如施旭升说所:“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意象’成为一个社会的文化生活(特别是审美文化)的具体表征,代表着一个文化意义的符号系统,显示出其深厚的文化根性,甚至与某种神秘的宗教体验都有着密切的关系。”[2]

中国的插花重在表达个人的情感与人生态度。中国的民间插花选取花材不多,花器质朴,配件随意,造型明快,明净、简洁的艺术风格表达着文化内涵多为吉祥、祈福、供奉祖先神灵之意。文人插花无拘无束,以求个性,无意豪华,别辟意境。宫廷插花呈现出富丽堂皇、光彩夺目的艺术风格。寺观插花飘逸、秀雅,表现出返璞归真、清新自然的境界。“文艺论上历来就有中国艺术重表现的说法,表现情感组成了中华民族艺术美学的中心,而创造意境以及对意境美术美的欣赏,则铸成了中华民族的特殊的审美心理结构。”[3]中国的插花,特别是清雅脱俗的文人插花,历来与诗画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将具有诗情画意看作是插花作品所能达到的最高审美境界。所谓“一花一世界”,在中国插花艺术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3.3对空间的完美升华

“在艺术活动中,艺术情境的升华往往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间的自然感兴与互融互化。”插花这一艺术活动的审美过程的互融互化则是在特定空间环境内的内心感悟与想象。特定的空间内放置一束极具含义的插花,能够使空间环境得到完美升华。

玄关的装饰风格往往是一个家给人的第一印象。此处一幅精心插制的花艺,其色彩与芳香,在美化玄关的空间环境为客人带来舒畅的心境的同时,更是居室风格的一种魅力缩写。客厅是接待客人的地方,庄重的氛围是对客人的尊敬;舒适的氛围是主人的热情。因此客厅内的插花,可以让空间生动、丰满和轻盈,为客人营造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卧室作为人活动时间最长的空间,其内的一株花艺作品,芳香能够缓解主人的疲劳,色彩可以美化空间环境。它把都市的家庭变成一种超然物外的自我世界,体现着主人的精致与完美。

结语

在中国古典美学中,意境是最引人注目的命题之一,它是中国重在表现的美学思想的结晶。东方插花艺术中对意境的重视,是多方面的。要想深入了解花艺的曼妙魅力以及东方插花的情感与意境,我们还要走很长的研究之路,只有这样才能深入理解插花艺术,才能创造出有价值的室内花艺作品。(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

参考文献

[1]宛成刚.插花艺术[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1(P16)

[2]施旭升.艺术即意象[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P2)

插花艺术论文篇8

【关键词】教学改革 情境式教学 插花制作 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20-01

插花制作是园林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也是本专业的必备技能。是指将植物的枝、叶、花、果等作为素材,通过各种艺术的加工手法,重新配置成精美绝伦极具艺术感染力的作品。插花艺术在我国已有悠久历史,早在唐宋年间就创作出理念花、自由花等体现文人雅士志趣所在的独特风格。而在近代,插花制作艺术一直快速发展,对制作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编制合理的教学内容,让这门古老的课程焕发新生成为我们要深入探索研究的重要问题。唯有改革,才能跟上市场的步伐,把稳职业岗位的脉搏。

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后,发现实际课程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帅艳荣在《插花艺术与花艺设计对比教学初探》一文中指出,当下的教学模式较单一,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张金锋通过《花艺环境设计工学一体化课程开发》一文提出了对插花制作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进行改革,增加教学实践的比重等观点。

一、课程教学改革的作用和意义

(1)改变单一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中,以讲授教材内容为主的教学方式较为枯燥,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学以致用。本课题将构建情境式教学环境,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单元学习目标,淡化理论教学,强化动手实践,形成以“做”为主,以“学”为辅的教学模式。

(2)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应用型人才

以市场为导向,删减已被淘汰的制作技法和造型模式,增加诸如商业场所花艺设计等符合当下趋势的实践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掌握该情境下的工作任务形式和制作标准,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应用拓展能力。

二、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

(1)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内容体系构建

情境式教学以工作任务、过程系统化为出发点,以真实的花艺设计为载体,构建模块化的“项目”课程体系。按照这个思路,可以设立为3个模块,7个学习情境,从而构建出“基础―应用―创作”三大模块的情境式课程内容体系。

(2)以实践为导向的情境式课程教学实施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完成前期咨询准备、执行操作、交流展示等环节。课程实施可分为前期校内训练和后期校外实训两个部分。校内训练的具体流程分为课堂讲述、教师示范、发放任务书、制定方案、学生制作、教师修改、交流展示和分享提高。校外实训部分可以在高水平的花店或花艺工作室设置实训基地,依托企业的项目来训练学生制作各类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花艺作品。从前期接洽、方案设计到作品插作完成,学生全程参与,学习效果显著。

三、课程教学拟达到的目标

(1)改变插花制作课程脱离实训、纸上谈兵的教学现状

传统插花制作课程照搬教材内容,理论知识比重过大,教学内容较单一,容易脱离实际,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因此必须对现状进行改革,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大胆探索。

(2)完善情境化教学内容的选择及增强实训内容的力度

插花制作历史悠久、技法多样。然而有部分冗长繁琐的造型已逐渐被淘汰,只有选择市场接受度最高的造型风格和制作技法,才能保证教授的内容符合工作岗位要求,因此在设计情境化教学时,对内容的选择尤为重要。而通过加大实训力度,能有效提高学生对职业技能要求的认识,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四、课程教学拟解决的重点及关键问题

俗语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实训的材料和机会,那这门以实践为主的课程将难以开展,再多的技法和创意也只是纸上谈兵,无法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因此,课程教学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有以下三点:

(1)课程中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开阔眼界、熟练的掌握相关技能。采用大量的优秀插花作品图片,选取符合当下流行趋势的设计造型,教师亲身示范。在保证掌握基础技能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拓展创新能力,发挥创作热情。

(2)在满足课程需求的前提下,将有限的实践经费用活,实现效益最大化。可以通过鲜切花的重复使用、避开节假日花材涨价、仿真花辅助教学、充分利用校园内现有植物等手段,来控制实践成本。

(3)与企业协议合作,发展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最真实的项目操作环境。通过一学期情境化教学的训练,学生可以达到插花技能的初中级水平,对于大中型花艺设计工程项目而言,是一支强有力的技术团队,所以将受到协议公司的欢迎,优秀学生还可以推荐就业,能够实现校企互惠互利。

参考文献:

[1]李达,吕长平,陈海霞.高校插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对策.现代农业科技,2012

上一篇:审计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休闲农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