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11-15 08:21:00

工资管理办法

工资管理办法篇1

为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充分调动村干部在创新创业、发展经济、带领农民致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积极性,结合本镇实际,对村干部工资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实施办法。

一、工资发放对象

现职在编村干部

二、工资资金来源

市财政补助资金、村级三项资金以及村集体经济收入。

三、确定村干部工资的构成及标准

(一)工资的构成比例和标准(以村支部书记为标准)

1、基本工资。每月600元;

2、规模工资。按村人口数确定,2000人以下工资1500元,2001-2500人以上工资2000元,2501以上工资2500元;

3、考核工资7000元。

4、浮动工资。对当年集体经济纯收入(发包收入按年均计算),不含市财政三项资金,10万元以上的村上浮5%,15万元以上的村上浮8%,20万元以上的村上浮10%;对当年收支节余在10万元以上的村,

上浮10%,在15万元以上的村上浮15%,上述二项上浮比例就高不就低,不重复。

(二)考核内容

以镇政府每年年初与村签订《工作目标考核责任书》中明确规定内容百分考核为依据。

(三)考核办法

镇党委、政府组织考核小组,依据实绩对照内容进行逐项审计考核。每增减一个百分点,其考核工资增减1%;

其他村干部考核工资具体根据各自工作职责和工作实绩,由各片片长和蹲点村镇干部会同各村支书考核落实。

其他村干部以干部职务分别与支部书记工资的系数进行分配,支部书记系数为1.3(支部书记所考核测算的最后标准工资),村主任、村会计系数为1.1(主任兼任组长的系数为1.15),村副职干部系数为0.9,村一般干部兼组长的系数为0.6,不兼组长系数为0.45,村计划生育信息员兼组长的系数为0.4,不兼组长的系数为0.3。

(四)村其他干部的工资

按村党支部书记工资总额对干部的系数进行计算。

四、工资发放方法

1、基本工资

村干部任职分别从次月起发放(调整)或停发基本工资。村干部的基本工资从村三项资金中统筹安排,由财政所在信用社统一办理《个人储蓄存折》打卡和年终按考核发放到人。

2、考核工资

村干部考核工资根据镇考核领导小组考核结果为依据,按实测算工资,经镇党委、政府审核批准后,落实兑现。

五、严肃工作纪律

村干部工资发放,必须严格执行考核办法和标准。工资方案一经审批,任何村不得擅自提高工资标准和滥发奖金,也不得以任何理由借债发放村干部工资。在年终村干部工资考核发放工作中,发现违规的,一经查实,除追回工资外,同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工资管理办法篇2

第二条、凡是建筑工匠在村镇从事房屋建筑活动的,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建筑工匠是指以经营为目的,具备一定的资格,独立或者合伙承包规定范围内的村镇工程的个人。

第四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村镇建筑工匠的从业资格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村镇工匠资格管理。

第五条、建筑工匠应当依照本办法进行资格审定,取得《村镇建筑工匠资格证书》。

未取得《村镇建筑工匠资格证书》,不得承揽村镇建筑工程。

第六条、建筑工匠必须具备以下资格条件:

(一)具备初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或达到四级以上专业技工技术水平;

(二)独立承担过二层及二层以下房屋的建筑施工;

(三)具有五年以上施工经验,期间没有发生过伤亡事故和质量事故;

(四)能够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责任。

第七条、申请《村镇建筑工匠资格证书》应当提交以下文件:

(一)建筑工匠资格审定申请表;

(二)身份证明文件;

(三)学历证书或专业技能证明;

(四)承包工程的业绩证明材料(包括业主对质量的评价)。

第八条、建筑工匠申请资格认定,由建筑工匠向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报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经审核,对符合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发给《村镇建筑工匠资格证书》。

第九条、《村镇建筑工匠资格证书》和《建筑工匠资格审定申请表》的格式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附后)。

第十条、建筑工匠资格实行定期检验制度。定期检验的时间、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第十一条、遗失《村镇建筑工匠资格证书》,应当及时向发证机关报告,申请补发。

第十二条、建筑工匠承包村镇建筑工程的范围限于村镇二层及二层以下房屋及设施的建设、修缮和维护。

第十三条、建筑工匠不得承包未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开工的村镇建筑工程。

第十四条、建筑工匠承包村镇建筑工程,应当依法与业主签订书面承包合同,并认真履行合同的规定。

第十五条、建筑工匠承包需要多项专业工种配合完成的工程,必须要有相应专业工种工匠的组合,并确定了协作内容后,方可承建。

第十六条、建筑工匠对所承包的工程质量负责,对达不到合同规定标准的,应当在限期内进行返修。

第十七条、建筑工匠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施工安全的规定、规程,对所承包工程做到文明、安全施工,不得使用不符合工程质量要求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构配件。

第十八条、建筑工匠可以在所在省内承揽村镇建筑工程,但应当接受工程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停止施工、吊销资格证书,可以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提请工商行政主管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一)未取得《村镇建筑工匠资格证书》而承揽村镇建筑工程的;

(二)超越规定范围承包工程的;

(三)承包未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开工的建筑工程的;

(四)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质量事故的;

(五)不按规定参加村镇建筑工匠资格的定期检验或者经检验未达到资格条件的;

(六)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出卖《村镇个体建筑工匠资格证书》的。

第二十条、建筑工匠违反本办法,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严重失职,侵害建筑工匠合法权益的,由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由建设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自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

村镇建筑工匠资格审定申请表

申请编号:

----------------------------------

|姓 名| |性别| |出生日期| |

|----|---------|-----------------|

|文化程度| | 身体状况 | |

|----|---------------------------|

|本人专长| |

|----|---------------------------|

|身份证号| |

|----|---------------------------|

|住 址| |

|--------------------------------|

| 从| |

| 事| |

| 建| |

| 筑| |

| 活| |

| 动| |

| 经| |

| 历| |

|--------------------------------|

| 有无伤| |

| 亡及质| |

| 量事故| |

| 记 录| |

| | |

----------------------------------

----------------------------------

| | |

| 乡镇人 | |

| 民政府 | |

| 建设行 |   |

| 政主管 | |

| 部门呈 | |

| 报意见 | (盖 章) |

| | |

| | 年 月 日 |

| | |

|-----|--------------------------|

| | |

| 县级人 | |

| 民政府 | |

| 建设行 | |

| 政主管 | |

| 部门审 | |

| 核意见 | (盖 章) |

| | |

| | 年 月 日 |

| | |

|-----|--------------------------|

| | |

| 备 | |

| | |

| | |

| 注 | |

|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制

----------------------------------

| | |

| 村 镇 建 筑 工 匠 | 照 |

| | |

| 资 格 证 书 | 片 |

|   | |

| ----|

| |

| 经审核, 同志符合《村镇建筑工匠从业资 |

| 格管理办法》规定,特 发此证书。 |

| |

| 有效期叁年。 |

| |

| |

| 发证机关(盖 章) |

| |

| 年 月 日 |

| |

| |

----------------------------------

工资管理办法篇3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村庄"示范整治工程"财政扶持资金的使用与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中共磐安县委、磐安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农村"示范整治工程"的意见》及财政资金管理使用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示范村、整治村建设的县级财政扶持资金管理,省级财政扶持资金参照同级政府部门制定的管理规定执行。

第三条示范村、整治村建设资金的投入,坚持"农户自筹及村集体投入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社会各方支持相结合,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相统一"的原则。

第四条设立示范整治财政专项资金,2008-2012年,县财政在2008年安排1300万元的基础上,确保每年有一定比例增长。

第二章项目申报、审批与监督

第五条年度实施项目由列入计划的示范村或整治村提出,填写《示范整治村建设项目申报表》(表格附后),经镇乡政府初审并签署意见后,由各镇乡政府统一上报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新农村办)。

第六条经县新农村办会同有关部门核实、综合评估并同意立项的,报县分管领导同意后,由县新农村办和财政局以书面形式联合下达。

第七条单项工程投资额超过1万元以上的,必须实行公开招投标。每项工程的验收结果应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第八条县新农村办、县财政局应组织有关人员对示范村、整治村建设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检查记录将作为资金拨付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三章资金使用及补助标准

第九条扶持对象和补助重点。项目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村庄规划编制、村内道路硬化、村庄卫生设施建设(含垃圾箱、垃圾车等)、路灯安装、露天厕所消除和卫生厕所改造、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空心村改造等方面;以奖代补资金除用于上述各类设施建设外,还可用于项目宣传、验收申报资料费等,但不得用于干部误工补贴、清抵欠款、奖金福利等与村庄整治无关的费用。

第十条工程资金补助标准。

1.村庄规划编制:编制和修编规划按村庄规模每村补助1-2万元;

2.村内道路硬化:水泥路面按浇彻厚度补助,20cm以上(含20cm)的,每平方米补助20元,15cm以上每平方米补助15元,15cm以下的视情补助;沥青路面厚度在3cm以上的,每平方米补助15元;按标准铺设石子路的每平方米补助25元;

3.路灯亮化:按照全杆、寄杆、简易灯标准安装,每盏分别予以补助800元、300元、100元;

4.排污排水建设:排污排水管网按管径大小补助,管径在50cm(含50cm)以上的,压力管按每米补助40元,非压力管每米补助20元;管径在50cm以下的,压力管每米补助30元,非压力管每米补助15元;方形窨井每个补助100元,圆形窨井每个补助200元;污水处理池按投资额的三分之一予以补助;

5.消除"赤膊墙":经县新农村办确定要消灭"赤膊墙"的示范村和重点区块,消灭"赤膊墙"率达到90%以上给予奖励,奖励标准为每平方米5元;

6.新建池塘:新建村内池塘的按实际投资额的三分之一予以补助;

7."空心村"改造:经相关部门确认,对连片拆除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按占地面积每平方米补助25元,面积以土地使用权证为准,违章建筑不列入补助范围;

8.消除露天粪缸每个补助200元;按标准搞好卫生改厕并接入排污管网的每个补助300元;单户、联户式等分散开展污水处理每户补助300元;

9.其它建设项目:卫生洁化设施、文化娱乐设施建设等按实际投资额三分之一予以补助;

10.建立卫生长效保洁激励机制,对列入保洁范围的村采用"累计记分、年终兑奖"的办法,年终按村庄大小进行奖励:200户以上每分200元;100-199户每分150元;99户以下每分100元;对纳入"三就地"处理的村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根据村庄大小给予补助,70户以下的每年补助400元,70-100户的每年补助600元,100户以上的每年补800元(已经通过整治村验收的,享受整治村卫生长效保洁制度规定的补助);

11.示范村奖励的标准:通过县级示范村建设考核验收的奖励5万元;通过市级示范村考核验收的加奖5万元;获得省级荣誉称号的再加奖5万元。

第四章资金分配与管理

第十一条工程资金分配原则:

1.符合国家和省、市关于农业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

2.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原则;

3.符合合法、科学、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4.符合资金效益最大化原则。

第十二条示范村、整治村所需的项目补助资金,应根据各工程施工进度和质量,分期分批按以下程序拨付:

1.各村向镇乡政府提交资金拨付申请,并填写《示范整治工程资金拨付申请表》(表格附后);

2.各镇乡政府认真核实并签署意见后,上报县新农村办;

3.县新农村办应及时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实地复核,确认工程进度和质量等事项,并签署资金拨付数额等复核意见,报县分管领导同意后,会同县财政局联合下达资金补助文件。

第十三条示范村、整治村应得的财政扶持资金,以村为单位,完成规划的所有项目,完成一批,验收一批,拨付一批,一般每年拨付三次。

第十四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支付财政扶持资金:

1.资金结算手续不完备的;

2.工程不按规划实施的;

3.未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实行公开招投标的;

4.工程质量不符合要求的;

5.弄虚作假及其它不合理的开支。

第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将扣回上级财政拨付的扶持资金,并视情节对直接责任人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1.挥霍、浪费、截留、克扣、挤占扶持资金的;

2.项目资金不落实,造成项目无法实施的。

第十六条凡涉及示范村、整治村建设项目的工程资料、财务凭证等,各乡镇村必须收集整理、完整齐全、分类归档、保管备查。

第十七条乡镇村要严格执行有关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示范村、整治村财政扶持的资金监管,必须把该项资金纳入村务公开范围。

第十八条农经、审计、财政等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示范村、整治村建设资金的审计、检查。对骗取、套取、挪用、贪污资金的,除如数扣回上级财政拨付的扶持资金外,还要依照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十九条本办法由县新农村办、县财政局共同负责解释。

工资管理办法篇4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和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根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第35号令)、《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第36号令)、《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市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不含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

第三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由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包括行政事业单位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形成的资产;国家调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单位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接受捐赠和其它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其表现形式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和其他资产等。

第四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包括:资产配置、资产使用、资产处置、资产收益、产权界定、产权登记、产权纠纷调处、资产评估、资产清查、资产信息化管理、资产绩效管理和资产监督检查等。

第五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监督管理体制,保障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资产购置科学、配置合理、有效使用和处置得当。

第六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活动应当遵循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与绩效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第七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实行国家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和使用的管理体制。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八条财政部门是负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对本级政府管辖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综合管理。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省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二)根据国家、省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备标准,按规定进行资产配置、资产处置及产权变动等事项的审批;

(四)负责组织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产权登记、产权界定、纠纷调处、资产评估监管、资产清查和统计报告等工作;

(五)负责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以及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担保等事项的审批;

(六)负责组织行政事业单位长期闲置、低效运转和超标配置资产的调剂利用工作,优化国有资产配置,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整合、共享、共用机制;

(七)负责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的监督管理,负责与行政事业单位尚未脱钩经济实体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

(八)负责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施动态管理;

(九)负责研究建立国有资产绩效考核体系,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绩效管理;

(十)对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和下级财政部门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向本级政府和上级财政部门报告有关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第九条各主管部门负责对所属单位的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

(二)负责制定本部门国有资产的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三)负责组织本部门的资产清查、登记、统计汇总及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四)审核本部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有关资产出租、出借以及所属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和担保等事项,按规定权限审核或者审批有关资产的购置、处置事项;

(五)负责本部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长期闲置、低效运转和超标配置资产的调剂工作,优化国有资产的配置;

(六)督促本部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按规定缴纳国有资产收益;

(七)组织对本部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绩效考核;

(八)负责本部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信息化工作,并对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进行指导和监督;

(九)接受同级财政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向其报告年度本部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第十条行政事业单位负责对本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实施具体管理。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单位国有资产具体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本单位的资产购置、验收入库、维护保管等日常管理工作;

(三)负责本单位资产的账卡管理、清查登记、统计报告及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四)负责建立土地、房屋、车辆及大型、贵重、精密仪器和设备的技术档案管理;

(五)办理本单位国有资产的配置、处置和对外投资、出租、出借、担保等事项的报批手续;

(六)负责本单位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和担保资产的保值增值,按照规定及时、足额缴纳国有资产收益;

(七)负责与行政事业单位尚未脱钩经济实体的国有资产具体监督管理工作并承担保值增值的责任;

(八)负责对本单位国有资产实施信息化管理;

(九)接受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报告年度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第十一条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明确国有资产管理的机构和人员,共同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为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有效利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根据工作需要,财政部门可以将国有资产管理的部分工作委托有关部门完成。有关部门在财政部门授权、指导和监督下,完成规定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并按时报告工作的完成情况。

第三章资产配置

第十三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是指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等根据单位履行职能和事业发展的需要,按照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规定的标准和程序,通过购置或者调剂等方式为行政事业单位配备资产的行为。

第十四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应当遵循“依法配置,保障需要、科学合理、优化结构、勤俭节约、从严控制”的原则。

第十五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备标准,应在综合考虑人员定额、资产费用定额的基础上,由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政策、行政事业单位职能、财力状况等因素合理制定,动态调整。

第十六条行政事业单位配置资产,凡有规定配备标准的,应当按标准进行配备;没有规定配备标准的,应当从实际需要出发,从严控制,合理配备。对要求配置的资产,能通过调剂解决的,原则上不重新购置。

第十七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购置应纳入预算管理,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应当按下列程序报批:

(一)年度部门预算前,行政事业单位审核资产存量,提出拟购置资产的品目、数量,测算经费额度,报主管部门审核;

(二)主管部门根据所属单位资产存量状况和有关资产配置标准,审核、汇总单位资产购置计划,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并按要求提交相关材料;

(三)同级财政部门根据主管部门审核意见及单位资产状况对资产购置项目进行审批;

(四)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同意,各单位可以将资产购置项目列入年度部门预算,并在编制年度部门预算时将批复文件和相关材料一并报同级财政部门,作为审批部门预算的依据。未经批准,资产购置项目不得列入部门预算和单位经费支出。

第十八条行政事业单位购置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资产,应依法实施政府采购。

第十九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部门应当对购置的资产进行验收、登记,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四章资产使用

第二十条行政单位资产的使用是指单位自用、出租、出借等行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使用是指单位自用和出租、出借以及对外投资、担保等行为。

行政单位不得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担保,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一条行政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出租、出借的,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担保的,应按照有关规定,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门审批。未经批准,不得对外出租、出借、投资以及担保等。

第二十二条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单位专利技术、科研成果、冠名权、广告权、特许经营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防止无形资产流失。

第二十三条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资产购置、验收、保管、使用等管理制度,做好资产的日常管理,保证资产的完好,定期进行清查,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

第二十四条行政事业单位对配备给个人使用的固定资产或物品,要建立领用交还制度。工作人员调动时,在办理所使用和保管的资产移交手续后,方可办理调动手续。

第二十五条财政部门应当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统计报告制度和稽查制度,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活动的监督和风险控制,切实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行为,应逐步创造条件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第五章资产处置

第二十六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产权转让或者注销产权的行为。处置方式包括无偿调拨、有偿转让、对外捐赠、置换、报废、报损以及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

第二十七条行政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应当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处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审批权限和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十八条行政事业单位因分立、撤销、合并、改制或改变隶属关系而引起资产变动的,应制定资产处置方案,送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核后,报市政府审批。

第二十九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应当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资产的出售、转让、变卖应当采取公开拍卖、招投标、协议转让及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

第三十条财政部门或者主管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事项的批复,是财政部门重新安排行政事业单位有关资产配置预算项目的重要依据,是行政事业单位调整相关会计账目的有效凭证。主管部门及行政事业单位应按照批复内容及时办理资产处置的相关手续。

第六章资产收益

第三十一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出租、出借、处置资产取得的收入和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担保等取得的收入扣除税金、评估费、拍卖佣金等费用后的部分。

第三十二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必须严格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有关规定,及时上缴财政,纳入预算管理。

第三十三条行政事业单位要如实反映和收缴国有资产收益,不得隐瞒、截留、挤占、坐支和挪用国有资产收益;不得违反规定使用国有资产收益。

第三十四条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加强对所属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的监督管理,防止所属各单位隐瞒、截留、挤占、坐支和挪用国有资产收益。

第三十五条财政部门应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收缴、使用、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缴纳、使用等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七章产权登记和产权纠纷调处

第三十六条财政部门根据需要组织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作。

第三十七条产权纠纷是指由于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等产权归属不清而发生的争议。

第三十八条行政事业单位之间或行政事业单位与其他国有单位之间的国有资产产权纠纷,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能解决的,由财政部门或同级政府调解、裁定。

第三十九条行政事业单位与其他非国有单位、组织或者个人之间发生产权纠纷的,由行政事业单位提出处理意见,经主管部门审核,并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后,与对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能解决的,依照司法程序处理。

第八章资产评估和清查

第四十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评估是指由专门机构和人员,依据国家的规定和有关资料,根据特定的目的,遵循适用的原则和标准,按照法定的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进行评定和估价的过程。

第四十一条行政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对相关资产进行评估:

(一)行政事业单位取得的没有原始价格凭证的资产;

(二)拍卖、有偿转让、置换国有资产;

(三)整体或者部分改制为企业;

(四)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

(五)合并、分立、清算;

(六)整体或者部分资产租赁给非国有单位;

(七)确定涉讼资产价值;

(八)依照国家规定需要进行资产评估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二条行政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不进行资产评估:

(一)经批准单位整体或者部分资产无偿划转;

(二)行政事业单位下属单位之间的合并、资产划转、置换和转让;

(三)发生其他不影响国有资产权益的特殊产权变动行为,报经同级财政部门确认可以不进行资产评估的。

第四十三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评估工作应当委托具有资产评估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如实向资产评估机构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并对所提供的情况和资料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合法性负责。

行政事业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评估机构独立执业。

第四十四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核准和备案工作按国家有关国有资产评估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五条行政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资产清查:

(一)根据国家专项工作要求或者本级政府实际工作需要组织的资产清查;

(二)进行重大改革或者整体、部分改制为企业的;

(三)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造成资产严重损失的;

(四)会计信息严重失真或者国有资产出现重大流失的;

(五)会计政策发生重大更改,涉及资产核算方法发生重要变化的;

(六)同级财政部门认为应当进行资产清查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六条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资产清查,应当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并按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相关规定组织实施。但根据国家专项工作要求或者本级政府工作需要进行的资产清查除外。

第九章资产信息管理和报告制度

第四十七条财政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国有资产实行动态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应按照行政事业资产动态管理的要求,及时将本单位资产变动信息录入管理信息系统,定期更新有关数据,全面掌握行政事业资产变动情况,为编制和安排单位部门预算提供信息支持。

第四十八条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资产登记档案,按财政部门的要求做好国有资产统计和信息报告工作。报送的统计报告,应做到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并对国有资产的购置、占有、使用、处置等情况作出文字分析说明,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第十章资产绩效管理

第四十九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管理是指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及行政事业单位利用单位的年度部门决算报表、财务报告、财产清查、资产统计报告、资产管理信息化数据库等资料,采用多层次指标体系,采取多因素方式方法,科学考核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等效益的行为。

第五十条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及行政事业单位要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绩效管理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财政资金安排使用效率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安全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第五十一条财政部门应逐步建立资产管理绩效考核体系,按照“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的原则,通过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方法、标准、指标和机制,真实反映和解析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运营效果,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运营效率和效益。

第十一章监督管理

第五十二条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都有管理好行政事业资产的义务和责任,依法维护其安全、完整,切实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各级监察、审计部门应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监督。

第五十三条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责任制,将资产监督、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单位和个人。

第五十四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应当坚持单位内部监督和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事前监督与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

第五十五条行政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规定进行处罚、处理、处分:

(一)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财政资金配置资产的;

(二)擅自占有、使用和处置国有资产的;

(三)擅自提供担保的;

(四)未按规定缴纳国有资产收收益的。

工资管理办法篇5

第二条、凡是建筑工匠在村镇从事房屋建筑活动的,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建筑工匠是指以经营为目的,具备一定的资格,独立或者合伙承包规定范围内的村镇工程的个人。

第四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村镇建筑工匠的从业资格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村镇工匠资格管理。

第五条、建筑工匠应当依照本办法进行资格审定,取得《村镇建筑工匠资格证书》。

未取得《村镇建筑工匠资格证书》,不得承揽村镇建筑工程。

第六条、建筑工匠必须具备以下资格条件:

(一)具备初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或达到四级以上专业技工技术水平;

(二)独立承担过二层及二层以下房屋的建筑施工;

(三)具有五年以上施工经验,期间没有发生过伤亡事故和质量事故;

(四)能够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责任。

第七条、申请《村镇建筑工匠资格证书》应当提交以下文件:

(一)建筑工匠资格审定申请表;

(二)身份证明文件;

(三)学历证书或专业技能证明;

(四)承包工程的业绩证明材料(包括业主对质量的评价)。

第八条、建筑工匠申请资格认定,由建筑工匠向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报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经审核,对符合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发给《村镇建筑工匠资格证书》。

第九条、《村镇建筑工匠资格证书》和《建筑工匠资格审定申请表》的格式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附后)。

第十条、建筑工匠资格实行定期检验制度。定期检验的时间、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第十一条、遗失《村镇建筑工匠资格证书》,应当及时向发证机关报告,申请补发。

第十二条、建筑工匠承包村镇建筑工程的范围限于村镇二层及二层以下房屋及设施的建设、修缮和维护。

第十三条、建筑工匠不得承包未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开工的村镇建筑工程。

第十四条、建筑工匠承包村镇建筑工程,应当依法与业主签订书面承包合同,并认真履行合同的规定。

第十五条、建筑工匠承包需要多项专业工种配合完成的工程,必须要有相应专业工种工匠的组合,并确定了协作内容后,方可承建。

第十六条、建筑工匠对所承包的工程质量负责,对达不到合同规定标准的,应当在限期内进行返修。

第十七条、建筑工匠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施工安全的规定、规程,对所承包工程做到文明、安全施工,不得使用不符合工程质量要求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构配件。

第十八条、建筑工匠可以在所在省内承揽村镇建筑工程,但应当接受工程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停止施工、吊销资格证书,可以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提请工商行政主管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一)未取得《村镇建筑工匠资格证书》而承揽村镇建筑工程的;

(二)超越规定范围承包工程的;

(三)承包未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开工的建筑工程的;

(四)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质量事故的;

(五)不按规定参加村镇建筑工匠资格的定期检验或者经检验未达到资格条件的;

(六)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出卖《村镇个体建筑工匠资格证书》的。

第二十条、建筑工匠违反本办法,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严重失职,侵害建筑工匠合法权益的,由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由建设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自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

村镇建筑工匠资格审定申请表

申请编号:

----------------------------------

|姓    名|            |性别|      |出生日期|                |

|----|---------|-----------------|

|文化程度|                  |  身体状况  |                    |

|----|---------------------------|

|本人专长|                                                      |

|----|---------------------------|

|身份证号|                                                      |

|----|---------------------------|

|住    址|                                                      |

|--------------------------------|

|  从|                                                          |

|  事|                                                          |

|  建|                                                          |

|  筑|                                                          |

|  活|                                                          |

|  动|                                                          |

|  经|                                                          |

|  历|                                                          |

|--------------------------------|

|  有无伤|                                                      |

|  亡及质|                                                      |

|  量事故|                                                      |

|  记  录|                                                      |

|        |                                                      |

----------------------------------

----------------------------------

|          |                                                    |

|  乡镇人  |                                                    |

|  民政府  |                                                    |

工资管理办法篇6

关键词:公司;工资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7011902

1工资分配和考核办法

环保工程公司为优化公司管理政策、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根据企业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在不低于现有收入的前提下,现制定执行新的工资分配办法。

1.1分配原则

环保工程公司坚持按劳分配为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按照岗位承担责任的大小,工作的难易度,工作量的大小及工作环境条件的差异,适当拉开工资收入差距。

1.2工资构成和标准

工资由岗位工资、工龄工资、绩效工资和奖金构成。

1.2.1岗位工资

根据不同岗位对知识技能的要求,体现岗位责任的大小,对公司贡献的多少等,并综合考虑当地生活水平标准而制定。

(1)技术类岗位。

表1技术类岗位工资标准

职称工作年限岗位工资(元)

副高级工程师硕士毕业工作满六年以上;

大学本科毕业九年以上;

专科毕业十一年以上2100

工程师硕士毕业工作满两年以上;

本科毕业满五年以上;

专科毕业满七年以上1850

助理工程师大学本科毕业一年以上;

专科毕业三年以上1700

技术员新参加工作见习期1600

(2)行政类岗位。

表2行政类岗位工资标准

职位岗位工资(元)

部门经理2000

部门副经理1850

主办科员1700

办事员(试用期间)1600

1.2.2工龄工资

在本公司工作满一年,从次月起每月记发工龄工资100元,工龄每增加一年,工龄工资增加100元,工龄工资最高记发1000元。

1.2.3绩效工资

所有项目都必须按成本独立核算。每一个项目完工后,均要扣除人工成本、材料成本、管理成本、上缴利润、税收、对外营销等费用。用合同价款的3%~5%和剩下结余利润的35%~45%用于第二次分配。按系数法分解到各个岗位(项目亏损、重大失误、技术管理造成亏损、安全重大责任事故造成亏损、不计发绩效工资)。

表3绩效工资系数

职位系数职位系数

部门经理2.0高级工程师2.1

部门副经理1.8主要设计工程师1.9

主办科员1.5助理工程师1.7

一般人员1.0技术员1.5

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全成本核算,因每个项目金额不大,提取剩余利润为50%。

1.2.4奖金

通过全面考核,年终奖励一次。

考核内容为:德、能、勤、绩。

(1)德。

①道德品质高尚、遵守社会公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自觉抵制不正之风。

②纪律作风。

自觉遵纪守法,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作风严谨扎实。

③团结协作。

同事间关系融洽,主动配合意识强,工作积极主动,善于沟通协调处理各种关系。

(2)能。

①专业技术水平,具有本岗位、职务相当的专业知识,能不断学习、提高、完善自己。

②业务的能力精通,熟悉本岗位的业务、有创新能力,能创造性的完成好本职工作。

③组织管理协调能力。

能有效进行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充分调动自己和他人的工作积极性,完成好工作。

④综合素质能力强。

有较强语言表述、文字写作能力、有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勤。

①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积极主动热情,保质保量、高效完成工作任务,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群众影响力评价高。

②遵守劳动纪律,不迟到早退,遇事请假。

(4)绩。

①全面完成岗位职责规定和公司交办的各项任务。

②业绩突出,政绩高,创造的经济效益好,在创新方面有突破。

③工作数量、质量好,未造成工作失误和经济损失。

公司根据职工平时的表现、民主测评,公司统一研究,分优秀、优良给予一次性奖励。

2成本管理办法

为加强生产组织经营管理,降低成本费用,有效的节能挖潜,提高公司经济效益,确保公司经济持续稳定向前发展,特制定本方法。

(1)所有的工程项目均必须全成本独立核算。包括人工成本、材料成本、管理成本和间接费用。

(2)工作项目单独计算,人工费、材料费、管理费和间接费用项目。

①人工费:包括直接从事项目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费、绩效工资、津贴和各种保险费用等。

②材料费:包括各种设备、耗用材料、燃料及动力、生产工具、器具、零配件及其他消耗品等。

③管理费用:工作项目联系招投标、公司运作、物业、水电气、差旅费、管理人员工资待遇等。

④间接费用:运输费、施工费、资料图件费、项目搬迁、生产设备折旧费及修理费等。

(3)每个项目要编制费用预算,严格按预算控制成本费用。

(4)成本开支范围和内容要准确、及时、真实,不得弄虚作假。

(5)每一个项目完工,必须对该项目作决算,决算后的财务数据是绩效工资分配的依据,也是奖金发放考核的重要依据。

3报价的规定

为加强企业管理,做到规范有序,工资分配循之有据,控制成本,财务全成本独立核算,特制定本办法。工程报价总款=人工成本+材料成本+管理成本

人工成本――工程项目土建、设计施工、环保设计、施工、安装检校工期天数内所有人员的工资、保险、出差等费用。

材料成本――工程项目按照设计要求所购的机电设备、材料等按设备供应商报价计算出的费用。

管理成本――设计费、运输费、行政管理费、企业应有利润、上缴各种税收、调试费、人员培训费、检查验收费、不可预见费用。

人工成本由财务部门负责编制,技术部、采购部、安装部提供工期、人数等。

材料成本由采购、安装部负责编制。技术部提供所有设备名称、数量、型号、材质、生产厂商等。

管理成本由经营部负责编制,技术部、采购部、安装部、财务部积极协助,由经营部负总责,最终形成报价文件。交公司总经理签发有效。

工资管理办法篇7

根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37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3]28号)规定,国务院国资委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完成了国资委监管企业工资分配管理工作的交接。根据国有资产监管条例,国务院国资委为有效行使出资者职责,需要加强对其监管企业薪酬制度的管理。同时,在企业所得税制度改革之前,工效挂钩办法仍然是计税工资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为协调好改革完善国有企业薪酬制度和加强计税工资管理的关系,现就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实行工效挂钩办法国有企业的计税工资管理问题通知如下:

一、国务院国资委负责审核确定所监管企业的工效挂钩方案,并抄送国家税务总局。国资委监管企业要及时将经审核批准的工效挂钩方案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二、各级主管税务机关对所管辖的上述企业,根据有关工效挂钩方案,要按“两个低于”原则认真对税前扣除的计税工资进行事后监督检查。

三、企业税前扣除的计税工资不得超过根据经审核批准的工效挂钩方案提取的效益工资总额。企业在效益工资总额范围内实际发放的工资可以税前扣除;效益工资中用于建立工资储备部分只能在实际发放年度税前扣除;提取的效益工资改变用途的不得在税前扣除。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 家 税 务 总 局

工资管理办法篇8

全民所有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全民所有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的计划管理,强化政府人事部门宏观调控职能,使计划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全民所有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劳动工资计划中单列,由各级政府人事部门负责编制和管理,实行统一计划,分级管理。

第三条  计划管理范围是:

(一)各级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

(二)上述机关、团体所属的事业单位;

(三)国家规定的其他应纳入机关、事业单位计划管理的部门和单位。

第四条  计划工作的基本任务:

(一)贯彻执行计划期党和国家提出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和重大方针政策。

(二)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求,编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人数、工资总额的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合理确定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增长幅度。

(三)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合理确定调整部门、地区以及各类人员之间的工资关系。

(四)按照节约、高效的原则,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调整职工队伍的布局和结构,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五)根据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不断改革和完善计划管理体制。

第二章  计  划  指  标

第五条  计划由下列主要指标构成:

(一)基期末预计到达数;

(二)计划期计划增加(减少)数;

(三)计划期末计划到达数。

第六条  计划期职工人数增减包括:

(一)新增职工:

1.国家统一分配的人员;2.社会招收人员;3.调入人员;

4.成建制划入的人员;5.其他人员。

(二)减少职工:

1.自然减员减少的人员;2.调出人员;3.成建制划出的人员;4.其他人员。

第七条  计划期工资总额增减包括:

(一)新增工资总额:

1.增加职工增资;2.转正定级增资;3.工龄、教龄、护龄津贴增长;

4.国家统一安排的新增工资项目;5.上年增资项目翘尾;6.晋职晋级增资;

7.增加奖金;8.成建制划入的工资额;9.国家规定的其他项目。

(二)减少工资总额:

1.减人减少工资;2.掉尾工资;3.减补员工资差额;

4.超编制单位的工资核减;5.成建制划出的工资额;6.其他。

第三章  计划编制

第八条  编制计划须具备下列资料:

(一)基期计划执行情况;

(二)基期和计划期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值、社会劳动生产率、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预计到达数和计划数;

(三)基期和计划期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预计到达数和计划数;

(四)基期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变动情况及计划期国家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有关政策、措施;

(五)计划期各项事业发展计划、重点发展领域及有关政策规定;

(六)就业结构及职业需求结构与数量;

(七)财政收支情况;

(八)行政事业经费开支情况;

(九)机构、编制定员情况;

(十)新增劳动力资源,特别是干部资源状况及可供机关事业单位利用程度。

第四章  计  划  报  批

第九条  报批计划按下列程序和要求进行;

(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和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的人事部门,根据人事部提出的编制计划的指导原则和政策,按照国家下达的控制数字和表式要求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在计划部门的指导下,经过科学的预测分析自下而上地编制计划草案,并附文字报告和详细说明,于每年九月底以前报送人事部。同时,抄送同级计划、劳动部门。

(二)人事部在汇总、审核各地区、各部门计划草案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平衡,提出分地区、分部门计划建议方案。

(三)人事部通过一定形式听取地区、部门意见后,对计划建议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按要求时间报国家计委,同时抄送劳动部,由国家计委综合平衡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第五章  计划的下达和调整

第十条  各地区、各部门在接到人事部下达的计划后,应尽快将计划逐级下达到基层。

第十一条  各级人事部门在下达计划的同时,应将计划抄送同级计划、劳动部门和有关开户银行。

第十二条  各地区、各部门在执行计划过程中,如发现计划与实际不符确需调整计划时,应于当年八月底前向人事部提出调整计划的报告,人事部应及时批复。未经人事部批准,不得自行修改计划。

第六章  计  划  管  理

第十三条  凡属本办法《第七条》和《第八条》规定增加的职工和工资,均应纳入计划管理范围。未经国家核准不得超计划增人、增资。

第十四条  根据编制定员确定增人指标。凡已满编或超编的单位,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一律不分配增人指标。确需增人时,须先申请增加编制。超编单位要逐年核减其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

第十五条  中央、国务院驻地方的机关和事业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和国家规定接收军队转业干部和城镇复退军人时,其劳动指标由当地予以划拨。

第十六条  国家下达的年度计划指标(含自然减员指标)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不得跨年度使用。

第十七条  补充自然减员指标,由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使用。

第七章  计划的监督与检查

第十八条  各地区、各部门的人事部门应根据计划指标,对计划执行情况定期进行检查与考核,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每年集中检查两次:第一次在第三季度;第二次在下年的第一季度。每次的检查结果(附详细说明),以书面形式报送人事部。

第十九条  各级人事计划部门,要制定具体指标,定期对下级人事计划部门的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估。

第二十条  必须维护计划的严肃性。充分发挥审计、银行等部门的监督作用。对于乱开口子,超计划增人增资的地区、部门,除在安排下年度计划时,相应核减其指标外,还应视情节轻重对责任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对严格执行国家计划、成绩显著的单位,给予表扬和奖励。

第八章  计  划  统  计

第二十一条  统计资料是编制计划的重要依据,统计是检查和控制计划执行情况的重要手段。各级人事部门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准确、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资料,并及时报送有关部门,为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指导工作提供依据。

第九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各地区、各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人事部综合计划司负责解释。

上一篇:优秀辅导员事迹材料范文 下一篇:少先队辅导员事迹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