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标语范文

时间:2023-11-14 06:01:22

医院标语

医院标语篇1

【关键词】公共标识语;医院;目的论

一、引言

宜昌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优美的环境,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国外友人来此游玩、学习、工作、甚至定居。而双语公共标识语是一种最便捷的信息载体。外籍人士在华,不可避免的要接触医院。所以医院公共标识语的双语建设为外国友人了解中国、有效沟通、更加方便地工作和生活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选取宜昌市卫生行业中的5家知名医院的双语公共标识语为案例,依据相关公共标识语翻译理论,对所选案例进行分析。

二、公共标识志语的定义

《现代汉语词典》中“标识”的解释是:表明特征的记号。它以单纯、显著、易识别的物象、图形或文字符号为直观语言,具有表示、替代、表达意义或情感、指令行动等作用。公共标识语是指在公共场所为大众提供指示、传递信息的语言文字,它具有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四大功能。

谈到医院公共标识语,人们总是会联想到各大医院各部门科室的英文标识。其实医院公共标识语的范围很广泛,包括:医院概况介绍、医院分布指示、入口导示、公告宣传、医疗功能介绍、设备功能介绍、温馨提示、安全警示、医院宣传用语等等。其中,有些标识语属于普通公共场所常见的标识语,有些则属于医院特有专用标识语。医院通过双语标识,既能起到与外国患者之间信息交流、文化沟通的作用,又能体现医院的国际形象以及“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因此,有关加强医院标识语双语化的服务不容忽视,刻不容缓。

三、医院公共标志语的特点

医院公共标识语很大一部分是由医学术语构成的,特别是各个科室的英文标识。现代医学起源于西欧,有盎格鲁——萨克逊本土词汇、希腊语和拉丁语三种词源,很多术语常常“一词多式”。因此,医院公共标识语也常有多种形式。如有翻译专家指出“眼科医院”应该翻译为“Ophthalmology Hospital“而非“Eye Hospital”,其实上述两者都可以表示“眼科医院”,只不过前者属于希腊拉丁词汇演变而来的专业术语,而后者则是按照英语国家习惯表达而生成的通用表达方式。

医院公共标识语通过使用大量名词来实现其服务、指示、说明的作用,呈现静态意义。如:“Diet Room”(配餐间)、“Outpatient Operation Theater (Center)”(门诊手术室中心)、“Clinical Laboratory Medicine Center”(检验医学中心),这些标识语使用大量名词,表现出公共标志语的静态意义。但在表示“动态”意义,限制性和强制性标识语时多使用动词、动名词。与前者不同,此类公共标识语常表示“动态”意义,限制性和强制性标志语多是此类。“Please Wait Outside the Diagnosis Room”(请在门诊外等候)、“First Aid Call 120”(医疗急救电话120)等,这些标识语运用动词、动名词或限制或强制公众的行为。

医院公共标识语属于应用文体,主要具有以下三个语言特点:

1.语言简约,措辞精确

医院双语公共标识语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语言多简洁明了,简练精确。所以公共标识语通常仅使用关键词、核心词,而冠词、代词等尽量省略。如在各大医院一楼门诊部都有导医台,其对应的译文为:“Information”,为“问询服务的意思”;有的更是直接用字母代替单词,如P(parking),表示“停车场”的意思。一般来说,公共标识语大部分为简单句,其中祈使句常见。如:“Caution! Sharp Instruments”(锐器!请注意)、“Blood Donors Needed”(血液告急)等直接使用了大量的名词、动词、短语词组来直接、简洁地显示特定信息。

2.内容直白,目的明确

除了各个科室实用的医学术语外,医院内双语公共标志语的词汇选择严格避免生词、古语、俚语、术语,而且在语言表达方面也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或加工修饰。如:“Keep Clear——High Voltage”(高压危险,有电勿靠近),“Do not enter! Power Equipment”(电器设备,严禁擅入),“Floor 6 and 12 Only”(本电梯直达6-12)等选词简单易懂。

3.注重礼貌,凸显文化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理——心理——社会”模式的不断发展,过去“以疾病为中心”逐步发展为“以病人为中心”,医院的标识语系统也强调“以病人为中心”,“no”这类强制性公共标志语逐渐少见,而“please”逐渐多了起来,如:“Please Line Up”(请站队等候)、“Please Take Care of Your Valuables”(请小心保护好您的物品)等。

四、宜昌市医院汉英公共标志语的翻译现状

目的论是功能派翻译理论(functionalist approach)中重要的理论。它是由德国两位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弗米尔(H.J.Vermeer)和莱思(K.Reiss)创立于20纪80年代。目的论的核心概念是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行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任何一种行为都有其自身的目的,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了翻译所应采取的方法策略。由于医院标识用语的特殊性,除部分标识语可通译外,其它大都是采用以英语国家规范的国际通用词汇,特别是涉及医院专业术语的大多是希腊拉丁词语,不是随意可以意译或直译的。这也是翻译工作者必须特别留意的。

理论是实践的风向标。有了翻译目的论原则的理论支撑,我们在医院公共标识语的翻译中,对原文进行调整和改写是完全可以的。翻译目的论原则非常切合公示语翻译的实情。然而,笔者通过对宜昌市5大医院(文中分别简称做:中心医院、人民医院、仁和医院、葛洲坝医院、二医院)的实地考察,发现医院内双语公共标识语的翻译错误很多,主要表现为:拼写错误、译文不统一、大小写字母混用、翻译错误、用汉语拼音代替英文等。

1.拼写错误

在仁和医院外科楼的整栋楼的索引中,“骨科”(Orthopaedic)的英文拼写明显错误,正确写法是:“Orthopedic”,此种多写漏写字母的现象在医院十分常见。人民医院“眼科专家门诊”的翻译是:“Ophthamologist Clinic”,“ophtha”这个词是不存在的,“眼科”是“ophthalmic”,而“专科门诊”应译为“specialist out-patient clinic”, 所以译为“Ophthalmic Specialist Out-patient Clinic”较为合适。

2.译文不统一

译文不统一,即同样的公共标志语,不同的医院翻译却不相同。如:对于“更衣室”,中心医院翻译为“Dressing Room”,而人民医院则翻译为“Changing Room”,而作为公共场所常见的标识语,“更衣室”有其较为通用的译名——“locker room”,笔者认为应统一为“locker room”;对于男女卫生间的翻译更是千奇百怪,人民医院的内科大楼翻译为“Toilet(Women)”(女卫生间),而在其放射科则译为“RESTROOMS-WOMEN”,仁和医院则译为“Women 's Room”。由此可见,制定出统一的医疗卫生标识语刻不容缓。

3.大小写字母混用

大小写字母混用主要是冠词、实词字母的混用。在仁和医院,外二病区“整形外科”的翻译“plastic Surgery”中“plastic”的首字母应当大写;“高压氧舱室”的翻译中“chamber”的首字母也应当大写;而在人民医院核医学科门诊处对“核医学甲状腺专科”的翻译是“Thyroid soecialist in nuclear medicine”,可以发现,译文不仅存在着拼写错误,而且存在着字母大小写问题,应译为”Thyroid Specialist in Nuclear Medicine”。

4.翻译错误

一般而言,“工作人员通道”译为“Staff Only”,而人民医院则译为“Hospital Staff Channel”,在人民医院新大楼内的电梯旁,贴着一张该大楼的楼层索引,其对应的英文翻译为“A Map Of Floor”,姑且不论其翻译中存在的大小写字母混用错误,我们都知道“map“是“地图”的意思,而“索引”是“将文献中具有检索意义的事项(可以是人名、地名、词语、概念、或其他事项)按照一定的方式有序编排起来,以供检索的工具书”,一般用“index”表示,这里用“map”表示显然不正确,应该翻译为“The Index of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Building”。对于“西药房”的翻译,几家医院统一翻译为“Western Pharmacy”,外国人会误解为“西边的药店“,正确的译法是“Dispensary”。

笔者还发现,几家医院同时存在乱翻译“区”、“室”的情况,如在“观察室”的翻译中,人民医院翻译为“Observation Room”,仁和医院则翻译为“Observation Ward”。关于“办公区”、“就诊区”、“住院区”等中的“区”一词,青岛市出台的公共标识英文译法中就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就诊区”、“住院区”、“亲友等候区”按照直译的原则分别译为“Outpatient Area”、“Inpatient Area”和“Visitor Waiting Area”,“办公区”和“宿舍区”根据意译翻译为“Administration”和“Staff Dormitories”,而“清洁区”则按约定俗成原则译为“Sterile Zone”。同样,对“房间”或“室”一词翻译出现的表达不一现象,可统一将病房译为“Ward”,如烧伤病房“Burn Ward”;一般的医疗卫生专用功能性的“室”或“房间”译为“Room”,如“牙片室”“Dental Film Room”、“手术间”“Operating Room”;实验室可译为“Laboratory”或者“Lab”,如“外科实验室”“Surgery Lab”、“细胞室”“Cell Lab”。笔者认为青岛市、北京市等对医疗卫生标识统一标准化的作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5.用汉语拼音代替英文

提供双语标识语是为了给外国游客和友人提供便利,但是现在某些医院在一些指示性的标识牌上滥用汉语拼音的情况非常严重。虽然我们并不排斥是用汉语拼音,但是,使用英语公示语的目的是给不懂中文的外国人提供方便,所以应该使用符合国际标准的英语公示语则更为合适。在一家医院外科楼一楼的大堂里有“意见箱”的标志牌,其对应的翻译是“Yi jian xiang“。笔者认为,应将其翻译为“Complaints Box“ 才符合目的论的翻译原则。

五、结语

笔者通过对宜昌市几家大医院公共标识语的翻译进行了简单的调查,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针对医院的双语标识语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同时也希望能辐射到交通、旅游、政府机构、商业服务部门、企业事业单位、文化娱乐机构等,从而提高宜昌市的形象。

参考文献:

[1]北竹,单爱民.谈英语公示用语的语言特点与汉英翻译[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5).

[2]戴宗显,吕和发.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5(6).

[3]丁衡祁.对外宣传中的英语质量亟待提高[J].中国翻译,2002(4).

[4]李定均.医学英语词汇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5]李玉良,于巧峰.汉语标识语的英译原则[J].上海翻译,2008(1).

[6]林庆扬.我国公示语翻译研究述评[J].莆田学院学报,2007(6).

[7]刘法公,徐蓓佳.公示语汉英翻译原则的探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2).

[8]刘金龙,叶红卫.公示与翻译:回顾、现状与展望——“第二届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综述[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7(4).

[9]吕和发.公示语的功能特点与汉英翻译研究[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5(2).

[10]王青.公示语的功能特征与英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11]吴伟雄.中文标语英译浅谈[J].中国翻译,1998(1).

[12]杨丽波.国内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现状[J].怀化学院学报,2007(4).

[13]杨明山.医学英语术语教程[M].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0.

[14]赵湘.中英标识语的文化差异与语用翻译[J].外语教学,2006(2).

[15]赵小沛.公示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探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

医院标语篇2

2、创建平安医院 提高服务质量

3、建设平安医院 树立良好医风

4、打造平安医院 提升医疗水平 改善医疗服务

5、规范管理 坚持依法执业

6、注重质量 强化医疗安全

7、提高服务 促进医患和谐

8、强化管理 控制院内感染

9、完善制度 提高应急能力

医院标语篇3

[关键词]医学院校 医学英语 教学现状

我院近年来非常重视医学专业英语教学,学院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医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及时与同行交流,进行教学模式的探讨与教学法的研究。目前医学英语已经获得我院精品课,正在申请省级精品课。但是和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教学工作相比,医学院校专业英语教学始终存在着许多不足和继续改进之处。本文通过总结我院医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和问题,为优化专业英语教学提供针对性的建议。

一、我院医学英语教学现状

1.课程设置

我院针对本部本科临床和分院医疗学院各专业每学期千余名学生开设医学英语课程,其中医学英语课程的平均课时数为30学时。

3.师资安排

医学院校普遍缺乏既懂医学专业又擅长英语语言的人才。医学英语课程主要由英语专业教师来承担。医学英语专业教师只有一名,外籍专家从事医学英语教学也只有一名。

二、分析讨论

1.制订系统的医学英语教学大纲势在必行

由于针对医学英语教育的教学大纲至今尚未出台,给教学过程、课程测试、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的研究、教学行政的管理等诸方面的评估造成很大困难。因此,尽快制定适合普通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是医学英语改革的首要任务。

医学英语教学大纲应该对培养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时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部门协作等问题做出明确的政策性规定。

内容包括:(1)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层次和教学目的,提出相应的医学英语培养目标与测试标准。即医学英语听说、阅读、翻译与写作能力等方面的具体要求。(2)与医学教育相衔接,制定出分阶段实施的教学目标及达到这一目标的最低教学时数。(3)根据医学专业的主干学科与分支学科,按照不同的教学对象,列出相应阶段应掌握的词汇量和词汇表(应按医学专业一、二、三级学科区分医学基础词汇与医学分科词汇)。

为此,医学英语教学工作才能有章可循,教学模式才能逐渐趋于正规,培养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2.开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医学英语课程

医学生对医学英语课不感兴趣,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教学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基本以医学英语阅读课为主。而且形式也雷同于传统的大学英语精读教学。这样的教学现状显然无法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水平。

因此,医学英语课应包括听、说、读、写、译等多种课型,如医学英语听说、医学文献阅读、英语医学论文及摘要写作、原版英文资料翻译等。形式也不应局限为课本+粉笔+黑板的传统授课,而应淡化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且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优化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开展网上医学英语课堂。我校外语教研室成功地应用了这种教学手段,先后开设了医学英语“在线写作”、“在线阅读”及“在线听力”等网络课程,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使本科阶段的专业英语学习更好地与毕业后的科研活动尽早接轨,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利用电子图书馆资源库和数据库查找医学专业原文文献和参考资料,然后用英语作简短的专题报告,在座的其他学生也可以对专题内容提问,这样就形成了生动活泼的互动课堂。这种参与式教学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同时,它对师资素质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助于教师传统职能的转变,为深化素质教育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3.更新医学英语教材,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目前全国范围内,医学专业英语教材匮乏,且没有一套完整的、高水平的有声教材。有的学校仍沿袭通用英语教材的模式,有的教材在编写、审定过程中未能执行统一的标准,难度、深度离医学院校英语教学的要求均有很大差距。另外,由于教材的主体教学对象层次多,有专科、本科、硕士以至博士研究生,专业分支广,有内科、外科、专科等,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因此,有些教材过于偏向科普性,这并不符合医学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特征,也不能满足医学生实际工作学习的需求。

医学英语教材不能单纯从语言出发,必须结合语言使用的目标情景,有针对性地选择体裁,如原版教材、论文、综述、摘要、专利说明书、药品和仪器使用说明等。并且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教材内容也应有所区别。例如本科三年级是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的衔接期,教材内容可以偏向基础医学;四、五年级开始进入临床,教材内容也应体现临床专业性,这样学生在不同的轮转阶段,就能学到与之同步的专业英语。同时,这也保证了本科英语学习不断线。总之,医学英语教材的选用或编写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及医学本身的发展状况,做到语言和专业学习有机统一,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4.加强医学英语的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医学英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医学英语的教学,无论是在语言方面还是医学专业知识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目前毕业于医学英语专业的教师数量极少,而且多以本科生为主,他们普遍存在医学、语言两方面的造诣都不深的问题。而医学专业教师一般难以胜任英语语言教学;英语教师又不懂医学知识,二者授课均感力不从心。而多数医学院校对医学英语教学的忽视,也严重影响了师资队伍建设。

当前,加强医学英语师资队伍建设刻不容缓。一方面,各医学院校应该为基础英语教师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学习专业知识,按医学英语听说、阅读、翻译、写作教学的需要,对英语教师进行专业分工,一边工作一边定向培养提高。另一方面,对医学专业教师,若其英语水平确能胜任教学,则由英语教师给予英语教学方面的指导,既可共同承担医学英语教学,又可在专业课上使用英语进行双语教学。这种发挥各自专业优势的合作模式,应该能解决目前医学英语师资的尴尬局面。但从长远考虑,各医学院校应有计划地从医学专业的本科生中招收有英语特长的学生,培养医学英语专业的研究生,这才是解决医学英语师资问题的根本途径。总之,加强与改进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工作应在思想观念上,充分认识医学英语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这是加强与改进医学英语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在教学模式上,不断探索医学英语自身的特点规律,形成一整套独特的教学模式,这是提高医学英语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核心内容;在基本建设上,努力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加强医学英语的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这是改善医学英语教学基本建设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陈晓明.高等医学院校英语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考[J].医学教育,2002,(1):17-l8.

[2]陈淑霞.加强与改进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工作的若干思考[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4,(5):13-15.

医院标语篇4

【关键词】医学类高职院 语文教育 现状 对策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11.040

随着高职高专教育工作的发展,作为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之一的大学语文教育的地位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当前医学类高职院校作为公共课的大学语文已面临着“边缘化”的困境。为此,医学类高职院校应对语文教育作出适当改革。

一、目前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教育现状

(一)语文课程不受重视,课时被压缩

医学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以“培养医学卫生行业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导致许多学校及学生更注重专业技能培养。医学类高职院校学制3年,有一学年的时间要保证学生下到医院进行实习和实训,这样学校就不得不压缩课程,将时间留给专业课程,而缩短一些公共课程的课时,会忽略大学语文的教育。当前,医学类高职院校语文课程被放在了任选课上,或是被艺术鉴赏课、医学论文写作所代替。语文课得不到高度重视,语文教育所包含的人文素质教育就难以得到很好地发挥。

(二)语文教学构成单一

目前,医学类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存在课程设置单一,所用大学语文教材各式各样,没有明确的针对性,选用的教材基本都是普通高校的公共教材或都是校本教材和自编教材,这些教材与医学课的学习联系不紧密,不适合医学类高职学的专业特点,对学生医学知识的掌握、医学理论写作水平的提高的作用不大,所学非所用。教学所教授内容也容易受老师个体主观影响,在课时压缩的情况下,教师上课的重点又不能不放在教材所框定的范文讲解上,不能很好地从根本上去训练、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及文学艺术鉴赏的能力。而且医学类高职语文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及考试要求,学校考试和考查的形式和内容各有不同,在实际考核中,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书面表达成绩,忽略了学生的其他语文能力的测试,这也不利于高职学生语文学习的巩固和提高。

(三)语文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学方法、方式比较落后陈旧

由于医学类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基本是从师范类院校毕业的,他们的语文教学或多或少的都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或者过多地依赖现成的网络、光盘等教学工具,没有很好地吸取与新时代相关的具有时代性的教学内容来进行补充,忽视语文与医学职业教育之间的联系,缺乏就业指导方向,脱离了学生学习和生活及今后工作需要的语文课程,使得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不甚感兴趣,认为语文学科可有可无,从而不能很好地发挥大学语文应有的作用。

(四)医学类高职院校语文教师队伍建设环节薄弱

由于学生就业压力等原因,目前很多医学类高职院校都把教学资源放在了专业课程建设上,因此大学语文没有足够发展的空间,不受学校的重视,语文教师基本没有外出学习、进修和交流的机会,更难以对语文相关课题进行申请。这就导致在医学类高职院校语文教师水平得不到很好的提高。

(五)受学生就业要求的影响,医学类高职院校语文地位趋向“边缘化”

当前,很多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对医学毕业生的英语、计算机、专业技能等等级提出硬性的要求。而对大学生语文能力提出要求的基本很少,这就使得学生不愿花时间和力气在继续学习语文上,而更多地去钻研英语、计算机和专业知识,以为将来争取更多的工作机会。

二、改善医学类高职院校语文教育教学的对策

(一)明确语文教学在医学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地位

语文课程是一门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的学科,也是一门具有深厚人文性的学科。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学生在人文素质、思想情操、人生审美情趣等方面可得到提高和熏陶。特别是在当今社会更加注重强调人才知识、能力的综合性和实用性的情况下,我们应正确认识语文教育在医学类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准确地给医学高职语文进行定位,坚持“就业为导向”,明确及发挥医学高职语文在高等医学人才培养中的工具性作用,将语文教育与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等联系起来,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教学会学生能够运用语文工具解决具体问题为目标,使所培养的高等医学生在具备良好的医学技能同时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能力。

(二)根据医学类高职院校的特点及培养目标,对语文教材进行改革

结合医学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编写融人文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特色教材。医学高等院校的语文教材应在充分考虑高职学生语文水平和普遍性和实际工作需要的前提下,将“大语文”的观念运用到教材中,既要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又要体现对医学高职高专学生全方位的技能教育。在编写时教材的重点应转向与之专业相对应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及专业性较强的医学论文、医案、病历的写作水平的提高上,至少也应当增加这方面知识的比例。增强语文课的实用性,使语文课不但学之有益,还要学之有用,这样才能吸引学生自觉地努力学习,发挥语文课应起的作用及其不可忽视的社会功利作用。

(三)优化教学过程,采用多种生动活动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

1.优化教学过程。首先,语文教材以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构成各个单元,在课堂教学中明确教学目标是关键。可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目的的贯彻是通过学生认识教材的内容进行的,并以学生认识的质量为其评价标准。教学过程中各要素和关系如图1所示。因此,教师应合理分化各单元目标,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学生特点,合理安排每一堂课的时间、学习内容、环节、采用的教法、精讲的时间、学生自主读的时间、学生做练习的时间,并且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应设计不同的学习标准,安排不同的而又恰到好处的学习任务,使学生了解每节课应掌握的知识点及达到的素质要求;避免公式化的教学程序,设计好每节课的切入点,瞄准学生知识、能力、态度的薄弱环节,既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紧扣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使全体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此外,还可以运用现代化的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如音响、投影、影视和计算机等,力求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

其次,对考核形式进行改革,优化评价体系。当前,社会已经意识到分数不再是评判一个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因此语文考核在形式上可采取开卷和闭卷相结合、口试和笔试相结合,内容侧重于“实用型、能力型”,重点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挖掘教材潜力,融入社会生活,渗透其他素质教育。作为教育基础学科的语文科,又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比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无论从其教育目标来看,还是从其教材特点来看,它都是在运用美学原理指导教学,进行审美教学。语文教学应该是提倡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讲解课本的内容知识外,还应推荐与课本内容相关作品,同时加入与时代相关的社会生活内容,以增强语文课堂的时代性、新鲜性,让学生能过语文的学习了解社会,掌握一些基本的解决社会问题的技能。此外,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的介绍中国的古今文明,祖国的大好河山及优秀人物的文章,教学时应结合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在获得审美的同时,让学生感悟人生、认识社会,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在优化教学过程的基础上,努力采用、开设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1)理论课。在上课文理论课时,可采取“扶着学生上讲台”并自始至终贯穿着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自讲结合的原则。即教师讲授采取重点问题精讲,自学前的启发讲,讨论中的提示讲和总结中的补充讲。重点问题精讲是指抓住同学难理解的关键性的内容讲深讲透。(2)口语训练课。在交际中,口语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高职医学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口语就更为重要。为此,可开设一定的口语训练课,以训练学生达到“善于跟人打交道,与他人良好沟通”的目标,为他们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人际交流的基础。(3)文学欣赏课。这是根据学生的特点所开设的一门欣赏课,主要是以欣赏一些根据名著改编的影片为主。如《阿Q正传》、《花木兰》、《包法利夫人》等。在每欣赏一部著作前应向学生介绍它的背景、作者及它的影响等。通过文学欣赏课的学习,学生的欣赏能力得到提高,他们学会了辨别美与善、丑与恶,进而学生个人的素质修养得以提高。

(四)全面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

医学类高职院校语文改革有赖于语文教师素质的提高,这对是否能真正实施和改进现有的医学类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作为医学类高职院校语文教师除了要在师德修养、教育观念、教育理论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学习,还要语文学科素养为主,兼通其他学科内容,特别是要了解、学习医学类高职院校各专业的一些知识,课堂上才能很好的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授课。同时也要积极的向学校申请加大对语文学科的投入,积极地申请外出参加各种语文教学研讨会,与兄弟院校合作编写新的教材,参与学校各种科研课题的申请。总之,要不断地加强教师自身的素质和修养,突破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结合时代的特征,提高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总之,在当前的新的社会形势下,要实现医学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医学类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就必需立足于人才市场的需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转变教育教学的观念,正视自身的缺点和优点,不断进行改革,为培养具有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农村基层医疗卫生结构需要的、实践能力较强的医疗后备人才作出应用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崔玉萍.谈高职院校师范语文教学的新思路[J].辽宁高职学报,2005(3)

[2]冯燕群.高职语文教学实践与思考[J].机械职业教育,2006(1)

[3]徐维.多种形式的语文教学[J].文教资料,2005(16)

【作者简介】徐 维(1976- ),女,上海人,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

医院标语篇5

“是的,完全一样。”许明晖答。

“好。那么,今天在这里研讨海峡两岸医疗信息标准化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因为我们有一个相同的文化基因。” 宋树立的话音刚落,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7月23日,“首届海峡两岸医疗信息标准与移动健康研讨会暨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健康分会成立仪式”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举行。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海峡两岸医疗卫生行业在开展了诸多信息化合作,但同时亟待建立一个共同的标准。

张锋:标准化任重道远

近年来,海峡两岸在医疗领域交往密切,开展了诸多合作。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大陆每年有1600个医疗团队、约2万名医护人员到台湾进行各种活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两岸医疗卫生行业在互联网思维方面也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并取得一些成效。但是,就像北京人说“早上好”,台北人说“早安”;北京人说“信息”,台北人说“讯息”一样,两岸医疗界在医疗名词、医疗品质、医疗资讯、医疗管理以及医疗救援等诸多方面,缺少一个统一的标准,亟待建立医疗信息的标准化,融合双方的差异,做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标准体系。

美国通过行政主导医改,历经65年,经过三轮的信息标准化建设,才走上了信息标准化道路,期间曾有过多次失败的实践。例如在30年前,美国砸了不少钱,希望通过1000多家医疗IT企业,为每个医院定制统一的软件、系统和接收终端,结果非但没有实现信息的标准化,还因为这1000多家IT企业系统软件的不统一、不兼容,导致各医院间产生了更大的信息孤岛,谁也“统一”不了谁,最终该计划宣告失败。

当然,美国最终获得了成功。如果我们借鉴美国的经验,采用集成引擎,制定适合海峡两岸华人的医疗就医习惯和诊疗体系的标准,来推动医疗信息标准化建设,却面临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两岸各医疗机构原有的信息化系统在当初设计时并未考虑到标准化,导致中国医疗信息化系统目前正处于“春秋战国”时代,医疗机构各自为政,争当霸主。其次是大陆地区很多二级医疗机构的电子化还没有完全实现,而更多的基层医疗机构甚至连电脑都没有,信息化基础非常差。再次是因为我国的信息技术向来是制约信息安全最大的屏障,导致医疗机构管理者、IT企业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

因此,两岸的信息标准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初步估计标准化大约还要经过1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形成。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与信息司目前正在做标准化的前期工作研究及统筹设计规划,希望通过一些试点医院,投入标准化应用项目资金,逐步推动两岸医疗信息标准化建设。

简守信:中文白话文是核心

医疗信息格式化、标准化的目的是为了信息顺畅的流通。海峡两岸拥有同一种中华文化,因此,两岸医疗界可以统一语言,在医疗业务中使用中文白话文是标准化的核心。

中文是台湾人的母语,近年来,随着汉语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汉语热”席卷全球,中文对国际语言的冲击比英语国家还大。而白话文是经过加工的书面语,以现代汉语口语为基础,富有表现力,简练并通俗易懂,是中国发展的需要,为中国民众个人素质的提升,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大陆地区的医疗界以母语中文为主,而台湾地区无论是在医学院的教学中,还是在临床病例书写中,大多采用英文。我个人认为,台湾地区今后应该在医疗业务中尽量鼓励使用母语中文,因为中文更加有利于描述患者的症状和治疗的过程。

例如患者表示他的胃不舒服时,“闷痛”和“刺痛”用英文去陈述非常困难,但又不能只说胃痛,因为“闷痛”和“刺痛”在诊断中产生的意义完全不同。因此台湾地区的医疗界亟待中文化,在病例中要有固定的中文书写格式,鼓励医生使用中文填写。

如能将语言文字统一成中文,甚至白话文,不仅有利于两岸医疗界交流学术、开展合作,还有利于两岸患者以互联网为载体,进行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电子处方、远程医疗和康复等多种形式医疗健康服务。但在目前语言文字未标准化的情况下,建议大陆及台湾民众建立中英双语的健康档案,并在手机、iPAD等数字化载体中录入病例相关的影像资讯,以便在两岸任何一家医疗机构中能得到最快、最有效的诊治。

总之,将文言文变成白话文,将外文变成中文,不能仅依靠政府部门和医院领导的行政命令,更重要的是习惯和观念的转变,希望推广中文白话文能够引起台湾医疗机构和教育机构的重视。

许明晖:将标准建立在云端

台湾自1988年起开始了对医疗信息标准化的实践,先后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88年的大型主机时代;第二个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个人电脑出现,形成了初步的信息化组织架构;第三个阶段是2008开始互联网发展成熟,出现了医疗行业的网际网络;第四个阶段就是2013年至今,医疗健康云的兴起为信息标准化带来了更好的机遇。

台湾保健署依靠单一的保险体系,建立了“云端药历”。云端药历目前的医疗覆盖面较为完整,它将台湾患者诊疗的时间、地点、经过、效果等一系列数据保存到云,然后通过手机、电脑、iPAD等电子设备对就医记录进行开放式查询。

例如,台湾地区看病的价格非常低廉。在台湾医院看一次病,平均花销和吃一份午餐便当差不多。这导致台湾民众看病非常频繁。据不完全统计,台湾民众每年平均看病15次。云端药历的出现,可以将患者散在各医院的医疗资料收集起来,通过用药记录的分享,从而避免重复开药、过度治疗。据统计,云端药历每年能节省大约10亿人民币。

云端药历中的“云”,是标准化的组织架构基础,方便了病历在医院与医生之间的流通,但是作为普通民众,对“云”的接触很少,他们更多是使用手机和电脑。如果终端的服务没有体现出来,民众会对云端药历计划产生质疑,只有让民众顺畅的使用终端服务,他们才会感受到此计划的价值所在。因此“端”的重要性远大于“云”。

为此,云端药历为患者制定了“健康存折”。患者不再需要去医院、诊所要病历,而是通过登录云端病历,将医疗资料下载到自己的终端设备上,然后通过终端设备中的订制软件,让民众制定适合自身的医疗及康复服务,维持健康状态。例如利用手机中的提醒系统,告知患者几点吃什么药。健康存折可以说是信息标准化中的个体化,将所有资料还给民众,实现民众对自己的医疗资料最大的控制权。这正是终端价值最大的体现。

无论是云端药历还是健康存折,台湾全部的病案信息标准,都由病案管理委员会去制定。病案管理委员会出台了相应的制度,要求各医院将院内病案标准转化成台湾病案标准,并上传至单一的XML架构服务器中。因为只有将架构单一化,才能将民众的身份识别、健康、支付、医疗、账单、保险、影响等信息在云端做成统一的标准。

陈肖鸣:顶层设计很关键

台湾的信息化标准建设带给我很大的启发。在标准化初期,台湾的各大医院也是各自为战、各搞各的,但最终的成功还是靠台湾卫生署推动的统一行动。因此,我国大陆地区的医疗信息标准,应该借鉴台湾的经验,从国家层面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再一步步地落实。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立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依靠坚实的经济基础,医院在信息化方面发展迅猛。通过十几年的建设,医院建设了90多个信息化体系平台,实现了门诊预约缴费的去人工化,达到了100%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流程,信息化建设在中国大陆地区处于领先地位。在此背景下,去年3月医院与联想集团成立了国民大数据联想智慧医疗研究院,希望通过信息化试点的推行,达到标准的融合。

但是,在仅仅推行了4家试点医院后,我们便发现标准化的建立并非易事,其中存在不少问题。第一是软件的购买需要进行招标,而招标公司竞争非常激烈,不少IT公司提供的信息化软件比我们想要推广的软件便宜很多,这让医院院长很难选择我们的软件。第二是医院的个性化太强,即使使用同一款软件,只要一家医院加入10%个性化的内容,信息标准就难以统一。第三是缺乏统一的构架和数据库,导致即使是同一家公司提供的不同软件,却不能做到信息共享。第四是中国大陆地域广阔,各地的农医保、社保政策不一,在很多政策上难以统一。第五是经济原因,政府没有专项资金支持,医院自身也没有足够的财力。

上述种种问题都需要从国家层面进行战略设计。顶层设计既需要国际一流的硬件设施、信息化管理系统,也要对现有的信息系统进行大数据背景下的流程改造。尤其要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拥有一流的网络,可以与大型医院进行有效的联动。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把基层乡镇卫生院与大型医院的信息化标准融为一体,如果我国政府能够通过深化医改统一全国的医疗信息标准,将对我国卫生事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曾志仁:两岸标准化时机已成熟

医疗信息化标准的确需要顶层设计。我曾在台湾卫生相关管理部门的领导之下,参与了台湾标准化的建设。当时我一共建立了108张电子表单,每张表单的栏位都是预设好的,正是这108张表单,成为了台湾医疗信息标准化的依据和开端。因此我认为,只有将标准化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才能打破联网医院的孤岛,只有统一规划设计,才能让各医院在信息化发展的道路上步伐一致。

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通过CDA-R2的国际标准探索与构建,重新设定了标准书,改造了医院原有的电子病历格式和内容,并将医疗管理、医疗信息、服务质量、业务经营等方面按照标准流程逐步完善建立。通过自身标准化的建设,医院积累了大量经验,并开始了同我国大陆医院标准化合作的实践,因此我们认为两岸医疗信息标准化时机已经成熟。

目前我所在的医院正在和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开展信息标准化建设。该工程十分浩大,两家医院共拥有284个信息系统,第一步要统一其中50个重要系统的标准,例如电子病历、医嘱、检查检验、护理、科研、教学、财务、临床等等。如果这些资料不互通,就无法做统计、分析,将直接影响到两家医院管理和经营效率。

如能将50个子系统整合成一个结构相同的新系统,基本的管理架构就搭建好了。接着我们会针对硬件、软件、流程、文件、界面、资料、设备等多个方面,分门别类建立新的标准,并建立信息委员会,对各个接口进行检查监督。

建好门诊系统、住院系统等主要系统后,我们两家医院的医疗业务交流就可以正常开展了。在不影响正常医疗业务的前提下,我们还会将门禁系统、减肥系统、餐饮系统、健身系统等辅助系统建立统一的标准,尽最大力量做到两岸医疗的表单化、流程化、制度化。

我们认为,仅靠信息工程师难以完成浩大工程,一定要依靠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例如首先设立标准制定组,下设议题标准组、流程标准组、程序语言标准组、电子病历标准组、信息交换标准组等诸多小组,多方参与完成两岸标准化的制定。

董家鸿:将个性融入标准化

表单化、流程化、制度化,这正是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以下简称“清华长庚”)的基本发展策略。清华长庚的宗旨是充分借鉴台湾长庚医疗集团的管理经验和营运模式,来构建一个提供现代医疗服务的医院管理体系。具体表现在服务理念、治理架构、运营模式管理、制度制定、团队运行、执行效率、咨询系统等许多方面。

清华长庚医院在开业时就是一所拥有44个专科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一开院就有这么多的专科,在我国大陆的历史上是很少见。开业后通过短短的半年时间,我们就发现台湾的医疗标准、运营模式、服务理念在内地是完全可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清华长庚的体系在台湾长庚的管理模式支持下,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因此,建立海峡两岸医疗信息标准在今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两岸的文化传统、道德理念同根同源,社会基因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这正是两岸医疗信息标准融合的坚实基础。但是,融合不是生搬硬套,不意味着两家医院在所有方面都要制定一样的标准才能达到信息交互。不顾各自具体情况强行实施标准化,将会是东施效颦。我个人认为,融合应当体现在医学科学和管理科学共有的规律上,进行标准化建设。例如医院在管理运营方面、品质保证方面、医疗安全方面,这些方面涉及医学科学和医院管理本身规律化的东西。很多模块在大陆和中国台湾各个医院中基本是相通的,所以可以做到标准化,也鼓励其标准与国际接轨。

医院标语篇6

根据2010年10月国家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中,对医疗卫生建设的特别指示,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医疗卫生“十二五”计划的重要着力点,信息化建设将为国家制定的2020年每个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作为信息化建设比较复杂的行业之一,医疗行业的建设核心是病人信息的共享,包括医院各个科室之间、医院之间、医院与社区、医疗保险、卫生行政部门等的信息共享。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国内80%的医院已经实施管理信息系统(MIS),系统建设状况相对成熟,而临床管理信息系统则相对不足,其中绝大部分医院尚处于部分应用或试用探索阶段,而半数以上医院仍是空白。一些大型综合医院都有着自己的系统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但实际成熟、成功的应用仍在少数。

在全国各省市级大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发展中,广东省启动临床科研信息整合平台的工作成绩尤为令人瞩目。早在1988年,广东省中医院就从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购买了一套财务管理方面的软件,由此开始了自己的信息化建设之旅。到了1994年,医院吸引的患者数量开始大幅增加,从方便病人就医的角度出发,广东省中医院决定自身的收费划价系统进行合并,实施统一管理。

广东省中医院是一家致力于将传统中国医学与现代西方医学实践相结合的大型医院,也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医院,每天医治的病人超过1万人,全年收治病人约400万。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陈达灿曾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表示,“医院日均至少收集到几千例门诊资料,庞大的门诊量为临床医生进行医学总结和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样本,如果有创新的技术力量的注入,对这些海量的临床数据进行集成并分析,将大大提高医院的诊疗水平和科研实力,并将研究成果回馈和造福百姓。”

2001年,随医院规模日益壮大,包括大德路总院和新开张的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分院在内,广东省中医院总共有五间三甲分院。受独立病历管理系统所限,广东省中医院无法在科室间或者医院间轻松分享医疗信息。因患者病例无法信息共享,通常当患者转院或科室时,就必须接受重复的相关医疗诊测。院方希望能安置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病案电子系统,实现患者医疗档案。由此,广东省中医院尝试与IBM携手,搭乘了信息化建设的新快车。

与IBM合作之后,IBM为广东省中医院创建了一整套全新医疗信息共享和分析系统,实现了传统中医与现代西医的结合。该系统名为CHAS(医疗和健康记录分析和共享)系统,旨在帮助实现包含中西医临床数据的电子病历信息共享,即医院只需配备一套智能的医疗和健康病历分析及分享系统,便将多个系统的医疗数据集中于一个便捷分享的单一系统中。比如,一位曾经在总院看过病的患者转到大学城分院看病,诊疗卡中原有的信息将会保存在个人档案,如果换着曾经看过皮肤科,觉得某次医生开的药方疗效不错,也可以把药方调出,使信息充分利用,极大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

因中西医学在理论、诊断和治疗方式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IBM所呈现的这套系统同时也克服了这一方面地诸多问题。储存在IBM DB2® 9 数据服务器上的病历记录,将被系统以标准化方式进行标记分类,用IBM 的语义学技术迅速数据整理,确定类型。也就是说,该系统结合了IBM先进的语义技术,充分理解和分析特定临床记录内容的准确含义,同时处理各种不同的语言习惯,以应对中医药学与现代医学语境的差异。病历中的所有信息,无论格式、术语、还是语言的不同,都能处理成一个标准化的文档。这将使医院内以及医院外部医疗机构的信息共享更容易。

在整个广东省中医院的体系上,CHAS实现了:

为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信息管理和共享系统,提供一个开放的、以标准为基础的、可互操作的电子病历解决方案;

有助于病历实现标准化,方便医疗分析,为医学研究和临床质量控制提供数据基础;

实现跨部门和跨地区医疗机构之间病历共享,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

为医疗信息行业实现国际公认的标准降低技术门槛。

广东省中医院通过积极探索自身医疗服务资源整合的有效途径,促进医疗信息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了医院服务质量和水平、激发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患者的就诊满意度,降低了医疗服务成本和费用,从而提升了医院医疗质量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关于下一步的建设蓝图,广东省中医院已有规划,即要“构建临床科研一体化系统,全面实现医院管理信息化一体化”。这包括:在三到五年内实现以标准化信息共享规范、可扩展数据中心架构为基础临床信息共享和区域协作网络;进一步建立健全以标准化术语体系、语义电子病历采集、智能化数据分析为基础的临床科研数据整合及分析中心;形成高水平、开放的临床研究平台、临床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和成果转化推广平台,发挥研究基地的带动作用,为提高中医临床科研的整体水平提供强大的信息化支撑。

IBM所创立和实现的创新科技,使医疗系统更智能化、更有效、更容易访问、也使更多人得以享用。与此同时,建立在开放化、国际化的技术标准之上的CHAS系统,亦能扩展电子病历的使用范围,支撑临床信息的深度分析,更有助于全球医疗前沿的研究与创新。

2007年后期,IBM宣布与中国卫生部合作,通过一个基于开放标准和信息共享技术的平台,提高地区医疗服务体系的质量。中国希望通过在所有医院推广电子病历和医疗数据分析,达到减轻病人负担、决定哪些人应得到优先治疗以及更有效使用资源的目的。例如,日常检查和简单治疗可在社区医院进行,而较复杂的健康问题和治疗可推荐去看专家。广东省中医院所使用的CHAS系统,也将有助于支持和促进该计划的实现,并有潜力推动中国整个国家的医疗体制改革向前发展。

在中国新的政策形势下,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将处于更为复杂和多变的内外部环境,行业主管部门和医疗服务机构必须面对众多的、前所未有的问题和矛盾,需要管理者运用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提高决策能力和行业的生命力和竞争力,通过规划管理,适应改革和发展需要以及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整体提升行业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医院标语篇7

    特点一:我校招收的临床医学留学生大多受到良好的英语教育,具有较强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但是这些学生的英语发音普遍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成为师生交流的一大障碍,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采取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多沟通,逐渐使得留学生和授课教师能够彼此熟悉和接受对方的语音语调及表达方式。特点二:留学生思维活跃,喜欢课堂提问,自备许多原版英文教材,善于使用计算机并能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补充学习,因此知识面相对较广,这也给我们授课老师带来了挑战,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注重带教老师的培养及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例如认真备课,制作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形象生动的教学课件。对于那些用文字难以表达的、动态的、要求直观形象反映的对象,可以选择或制作适当的动画、视频,让留学生更为直观的理解和把握。例如,在讲述胸外伤所导致的反常呼吸时,我们引入了一小段动画,使本来生硬难懂的反常呼吸过程,变得简单易懂;在讲授胸外科基本临床操作时,通过小片段的胸腔穿刺和胸腔闭式引流英文版录像,为学生直观地展示了临床操作的方法和注意要点,从而加深了学生的记忆。特点三:留学生普遍自律性比较差、缺乏对职业行为规范和责任感的认识,鉴此,除了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教育,我们也非常注意留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自豪感的培养,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由医院医教科的管理老师负责对学生的见习、实习进行严格的考勤,凡严重迟到、早退超过三次的学生将被禁止后续的见习、实习课程,为了避免给患者留下不好的印象或拒绝问诊和试教,我们要求学生在医院学习期间必须穿着白大褂,凡着便装或穿拖鞋的学生禁止进入病房进行见习或实习。通过多年的严格管理,学生也逐渐意识到职业行为规范和责任感教育的重要性,态度也由原先的抵触逐渐转变为积极的配合。

    二、参与《医学汉语》教学的必要性

    为了让留学生更好的适应后期临床见习、实习,学院为留学生设置医学汉语课程的学习,并安排部分临床科室医生参与该课程的授课。《医学汉语———实习篇》教材的内容主要是医院住院部各科室常用的汉语,也涉及门诊常用汉语,具体来说,包括医院各个科室的中文名称、常用药物名称、人体各个结构的中文名称、常见病的中文名称、各种常见病的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报告及病历书写、住院部医生与病人的日常用语、实习医生与指导医生的日常用语。例如《医学汉语———实习篇Ⅱ》第十四课是由我们心胸外科负责给留学生讲授的,课文介绍了一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诊疗过程,在授课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掌握先天性心脏病典型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所涉及的中文,例如,涉及患儿症状的中文“身材比同龄的孩子小、容易出汗、咳嗽,有时伴有心慌、胸闷等”,有关体征的中文“收缩期杂音”,我们还会给学生展示典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X光片,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右心室肥大、肺动脉段明显突出”等先天性心脏病的影像学特点。通过参与该课程的教学、与学生的接触交流,一方面逐步适应了学生的浓重语音,另一方面为学生后期进入心胸外科见习、实习过程对于心胸外科疾病的判断力及疾病发生发展的理解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三、标准化病人在胸外科教学中的运用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P)最早是由Barrows和Abrahamson提出的,现已广泛应用于卫生职业教育的各个领域。其定义为“经过培训的、能够准确模拟某种特定疾病特征的正常人”。2004年美国首次在USMLE的考试中采用SP的方法。标准化病人自20世纪90年代初才引入我国,90年初华西医科大学、浙江医科大学等几所国内知名医学院校联合尝试培养了中国第一批标准化病人。10多年间,已有部分医学院校将OSCE用于医学生临床技能评估,并已证实其评价医学生临床能力的有效性及可靠性,本院2010年1月起公开招聘“标准化病人”40人,经过培训后,留用15人。目前继在卓越医师班学生投入使用SP病人后,我院为进一步提高留学生临床教学效果,根据各个科室自身情况,已在部分科室投入使用英文版标准化病人,这些标准化病人来自于有较好英语能力的国内医学生,并通过标准化病人英文版课程培训,包括:(1)医学英语尤其是心胸外科专业英语的培训。(2)表演和沟通能力的培训,主要包括病史表达、体格检查、疾病尤其心胸外科常见疾病模仿以及与实习生的言语交流。

医院标语篇8

“中医药院校要发展、要进步,就必须打破僵硬化人才选拔,注重中医自身特色,在根本上选择更多适合中医思路和实践的人才,使更多适合和热爱中医的优秀人才得到良好的发掘和培养。”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吉林市华侨医院院长朱世增接受记者采访时开门见山地说道。长期以来,朱世增委员在基层从事中医临床及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对传统中医的继承和发扬深感忧虑。

放宽中医药学校自主招生的限制

朱世增委员建议增多可以拥有自主招生权利的中医药院校的名额,扩大中医药院校自主招生范围和比例。他指出,我国教育部从2003年开始实行高等院校自主招生改革,并在部分高等院校进行试点实践,即“以文化课考试为主,多元化综合评价相结合”,给予部分高校5%的择生自主权,自主招生所选拔的考生在高考录取时可获得20分的加分或其他的优惠措施。这一重要的改革措施,使得高校在选择生源时有了一定的自主权,吸纳了更多适合高等学院各院系专业特点的优秀专科学生。这项改革发展到2011年,拥有自主招生资格的试点院校已增至80所,但是,在全国范围内,中医药学校拥有自主招生试点资格的只有一所,即北京中医药大学。这对于在全国吸纳更优秀更适合的学生学习中医,和对全国中医药院校招生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都还是远远不够的。

“每个高等院校都有它独特的方面,自主选拔的优点就在于可以选择更适合这些特色的人才,中医药大学则更需要如此。”朱世增委员介绍说,中医是建立在阴阳五行的哲学基础上的一门传统医学,所以,必须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和哲学观念,而这些,都是在高考的总成绩中体现不出来的;另外,在中医界,有许多是家传和师带徒的优秀人才,但由于现行医疗体制的要求,无法拿到有效的行医资格,因此,扩大中医药院校自主招生的范围和比例,是非常有必要的措施。

必须将医古文与外语并重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人才的选拔太过于僵硬化,过分注重外语的成绩而忽略了中医自身特色,造成了中医院校失去了许多确有实学的人才。因此,我建议将医古文与外语并列作为中医考生的考试自选科目。”朱世增委员分析说,目前,我国的中医研究生考试依然采取外语、政治、综合科目的国家统一办法,在这种现行的人才培养与选拔的模式下,中国的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水准在整体上都呈现下滑趋势,即专业能力与专业学历不相当!而中医由于其自身文化的独特性,则更加不能幸免,虽然中医院校每年按照分数线和招生比例均能满额招收研究生学员,但教育本身存在的诸多问题也不能忽视!

朱世增委员对近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年来中医院校招收的学生总体素质进行过调研,总体来看,普遍的共性是学生的综合知识不低,但专业知识不强,重要原因之一就在研究生考试制度和选拔标准上,外语成了必须的硬性指标。招生标准太过机械死板,埋没了大批人才。早在两千年前,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然而时至今日,一直提倡改革、创新的现代教育,却走进了考分决定一切的单一刻板的死胡同。大量师承、家传弟子,确有真才实学,但由于外语不过关,而屡次被高等学府拒之门外,造成人才的流失。谈及此,朱世增委员不禁扼腕叹息:在研究生逐年扩招的当今时代,为何就是不能把真正具有中医底蕴,掌握中医技术的部分专业型偏才纳入其中呢?

朱世增委员强调,中医与其他科目不同,首先它属于国粹文化,扎根于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血脉,传承自典籍家传,其次它属于本土医学,更多的是服务于国民大众,深入到社区基层,因此,中医人员是否掌握高深级别的外语,对中医的发展并无影响,甚至由于要取得高等学历,则必须要花费大量时间苦学外语,反而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虽然很多人才的

转贴于

学历不高,外语不好,但其中医学力已经达到执业水平,为了中医的更好更快发展,就不应该让外语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枷锁。”因此,朱世增委员建议,将医古文与外语并列作为中医考生的考试自选科目,对于考取中医研究生的学员,可根据其自身特长来选择考试科目,如外语能力不强者,学生就可选择医古文作为替代,以其专业水平来衡定自身的价值。如此标准,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择优录取,算得上是真正的“扩招”。

上一篇:高考励志标语范文 下一篇:创建文明城市标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