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11-21 10:27:54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篇1

一、重温相关教育法律法规,感受深

在校领导的带领学习下,我们再次温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对教师所履行的义务和所享受的权利进行了细致的规范,也对学生行为提出了要求和规范。通过学习,我又一次认识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也进一步明确了如何依法教育以及依法教育的重要性。以后,我将用教育法律法规来规范和鞭策自己,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二、让爱伴我成长

老师们爱生演讲感人肺腑,他们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学习上帮助学生,让学生在感受爱的过程中,理解爱,学会爱。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他们身上显现的亮点顿时让我开拓了思路,自己平时碰到的难题或许换一个角度就能很好的解决。

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好学生,他们身上有不同的闪光点,只是有的没被我们老师发现罢了。我暗下决心今后也一定会把更多的爱,倾注在那些后进学生的身上,倾注在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

三、孜孜不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校本培训中安排的书法、黑板报、多媒体培训,给了我们一次很好的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自己在这些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需要多下苦功夫,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练习,方能有所长进。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篇2

小学校本培训工作总结心得

本学期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在全面理解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育创新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实践,进一步统一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育创新”校本培训方案,并以此推动我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从而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是教师成长的一只方舟。因此,做好校本培训工作非常重要,下面把我校本学期开展的校本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制度保证

领导都非常重视校本培训工作,成立了校长任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指导,把校本培训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校本培训,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学校加强了对校本培训过程的管理,做到了培训时间、内容、人员、考评“四落实”,做到了辅导教师上课有讲稿,听课教师有笔记,学校有记录和信息反馈记载。通过管理简报、校园网络等形式经常汇报和反馈工作进展情况,对教师产生激励作用。

(二)采取多种培训模式,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导师指导模式。即以老带新的培训模式。对新教师的培养,学校采取了“拜师结对”的形式,扩展了师徒带教的内容,赋予这传统的形式以新的校本培训内容,且拜师是相互的,能者为师。在课堂教学方面,老教师是师傅,在网络教研等方面,青年教师是师傅。在教科研培训中,师徒可以共同承担同一科研课题,在研究过程中,相互合作,共同受益与提高。

(2)、案例培训模式。即从典型案例中获得启迪、寻求解决问题思路的方式。这种培训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效果较好。通过教师参与式的研讨,引导教师运用课改的理念,对课例进行分析、模仿、借鉴,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己的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

(3)、自主学习模式。这种培训模式由教师进行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自培计划,并实施计划,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的方式。

(三)校本培训内容丰富多彩。

(1)新课程理念培训。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课改实验的成效。为此,本学期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培训的重点任务来抓。重点学习《走进新课程》一书,加强通识培训,主要抓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明确培训目的:掌握新理念、实践新理念、优化教育过程,为全面课改打实基础。二是确保培训时间:用足、用好业务学习时间。三是形成培训系列:重点围绕说课、上课、评课开展教研组活动,通过课堂教学达标评选出校内各科优质课、公开课、示范课和观摩课27节次,听评课27节次。在一个个案例中实践、体验新的课程理念。四是加强合作交流:派教师外出学习、观摩,要求外出学习的教师返校后,及时向教研组、学校传达先进思想、理念,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小学校本培训教师个人总结心得体会

教学是教师最本职的工作,校本培训的根本着力点就是提高受培训教师的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业务能力,为提高学校教育工作质量奠定基础。本年度,学校从师德教育、基本功技能提高训练、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新课程理念、教育的艺术以及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等诸多方面对全校教师进行了培训,现将我的参训体会小结如下:

在本年度的校本培训中,对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态度、专业知识和能力等关系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方面面给予了全方位关注,如教师的敬业精神、负责任的态度和成长目标等等。普通教师与专家的比较表明,教师的知识不仅有量与质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结构问题——教师所需要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经验性知识和背景性知识,都是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整合,而专家致力于某方面的研究,见多识广,经验丰富,可以给教师提供迅速有效的帮助。

通常某一类专门的教师培训对教师进行培训时,把教师当成了学生,从基本的教育理论到各科的教学内容、方法等进行系统的培训,也就是全面的培训,这样的培训有它的优点,但针对性不够,因为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而校本培训就扬长避短,很好地解决这类问题。教师长期在学校任教,教师之间、校长与普通教师之间,每人的长处、短处彼此都十分了解。比如,年轻教师课堂经验不足,不能很好地把握上课的进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能很好地调动等,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就可针对这些常规问题对青年教师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这些指导可以在课堂中、也可以在课堂外、办公室里。所以,这样的培训模式针对性强,在某些方面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是教师的终身必修课,在信息化时代,只有坚持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而不致于落伍,教师尤其应该如此。校本培训与时俱进,从这些方面入手,重在指导教师学会学习,提高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对教师们顺利实现“三年发展规划”大有裨益。

中心小学校本培训年度工作总结心得

教师是办学之本,是立校之本,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进行课程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必须要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而校本培训是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更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是教师成长的一只方舟。因此,做好校本培训工作非常重要,下面将我校本年开展的校本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制度保证。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校本培训工作,成立了校长任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指导,把校本培训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校本培训,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学校加强了对校本培训过程的管理,做到了培训时间、内容、人员、考评“四落实”,做到了辅导教师上课有讲稿,听课教师有笔记,学校有记录和信息反馈记载。通过多种形式反馈工作进展情况,对教师产生激励作用。

二、坚持以人为本,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用良好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发展教师、塑造教师,帮助教师成就事业。宽松的学校文化氛围,使教师感到“舒心”、“放心”,能够无所顾虑地工作。团结向上的文化氛围引导着教师,积极向上,不断进取,充分地发挥教师自身的积极性,使其人尽其能,各尽其才。学校坚持利用传统的节日,搞一些有益的活动。通过活动使教师感到学校在关注着自己,使教师体会到一种主人翁的责任感。

在对教师的奖励和任用方面,学校也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意根据教师的德才学识,能力水平,根据教师的特点、特长,安排适当的岗位,以使其发挥长处,从而感受到工作的快乐。这对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是有益的。

学校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教师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明白在学习化社会中,学习是人生 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会到学习对自身工作的重要意义。坚持自学,提倡互学。形成以学习为荣,不学习为耻辱的良好校风。学校开展读书活动,引导教师视学习为第一至爱。增强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教师要有读书笔记,写出自己的读书体会,不断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及现代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三、加强教师道德评价,提高教师职业修养。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篇3

我很荣幸于2016年6月20日被单位派选到自治区党校,参加“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的“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这一主题的培训,这次培训的时间虽然只有两天,但我的收获或许用两年的时间也换不来。下面简单的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1.终身教育的需要

20世纪70年代以后,终身教育理念日受重视,生涯发展的研究,已不只偏重个人的职业选择方面,进而扩大到个人自我潜能的发挥。教师逐渐体会到在职进修的必要性,光凭过去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实在很难胜任目前的教学工作,必须不断地进修,吸取各种经济、政治、科技和教育知识,以扩大知识领域,提升专业能力,最大程度地扩大个人自我潜能。

2.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我们大家都知道,教育质量的提升,主要在于教师能否将教学工作当作终生的志业,或是将教学工作当作一生值得奉献的专业。

因此,教师必须有自我发展需要和自我发展意识。

教师规划自我发展就是“理智地复现自己、筹划未来的自我、控制今后的行为”,使得“已有的发展水平影响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程度”,使得“未来发展目标支配今日的行为。”

教师发展传统的模式是学校要求—学校组织学习—教师实践—总结。教师发展应有的模式:“自我认识和自我反思—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学习和准备—实践和行动研究—总结提升”。

3.有助于教师确立发展目标

上班已接近五年时间的我,过去缺乏生涯设计的概念和意识,也了解到不少教师对自己要达到什么目标,通过几个阶段达到自己的目标,现在自己处于什么阶段等等问题,往往是模糊的,有的甚至从来就没有这样考虑过。在工作上,就是听从领导安排,以完成任务为目标,没有自己的追求,态度被动;当工作不满意时,往往归因于外部的环境制约,认为自己尽了力,没有办法克服困难。

所以,生涯规划,可化被动为主动,在追求中体会快乐人生。

4.有助于教师适应未来的竞争与社会需求

处于世纪的转型期,教师面临的问题将愈来愈复杂,所要处理的问题,可能不只是学校内部教学的事情,同时还要面对社会、科技、家庭所带来的各种挑战。所以,教师必须对生涯发展有所了解,并且进行有效的生涯规划。

5.有助于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有多方面的症状和表现。首先,精力耗竭,表现为疲劳、烦躁、易怒、过敏、情绪紧张,早晨去上班常常感到畏惧;其次,人格缺失,对学生抱消极态度,有意减少甚至断绝与学生的联系,见到学生也不理睬;成就感降低,对自己的工作看不到成就,对困难不愿努力去克服,甚至产生放弃教师职业的消极想法。

职业倦怠不是由某一个事件造成的,而是由日常工作中的挫折、焦虑、沮丧日积月累造成的。一些教师由于缺少有意识地训练,因而教学水平和能力往往处于高原状态,没有成就感和发展感,这样很快就会出现职业的倦怠和退缩。职业倦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个难以突破的恶性循环。我们发现,在教师中这种情况比较普遍,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作为一名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伟大使命,我相信:一个能做好生涯规划的教师,必能有目的、积极主动并快乐地投入教学,使学生学习具有效率。

每个教师都需进行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自己生命的主角,做自己生命的设计师、领航员,真正为学生和自己的生命负责!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篇4

一年来,通过开展校本培训,我逐渐树立了现代教育的思想观念,努力优化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努力使自己朝着成为师德高尚、素质精良、能够适应新课程改革实验需要的反思型、科研型的教师的方向而努力。

在校本培训的过程中,有几个方面对我触动很深:

一、对“主题式学习”的学习和研究

我比较认真地学习了《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一书,对其中谈到的学习主题很感兴趣。于是我采用多种途径研究了“主题式学习”,并在新课程中进行了探索。

所谓主题式学习(Theme Based Learning)是指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经过结构化的主题(Theme)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中,“主题”成为学习的核心,而围绕该主题的结构化内容成了学习的主要对象。

主题式学习具有“主题集中,组织良构,利于探究”的特点,我认为在《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中引入主题式学习,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改善学习的效果,进而有利于新课程的各项目标的达到。

“主题式学习”在教学的组织上有其特殊的要求。教学组织的成败直接关系着整个“主题式学习”的成败。由于“主题式学习”不再是单一的某学科或是某一知识点的教学,因此合作也必然成了“主题式学习”的重要形式。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半开放式”的分小组学习,即全班确定一个共同的内涵丰富的研究学习主题,然后由学生选择一个在该主题范畴下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题目,小组研究的题目可以重复,每个题目往往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小组独立开展合作研究,易于达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效果,促进研究水平的提高。由于我执教的是同年级的四个班,所以我还经常鼓励跨班级合作,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此外,我觉得在“主题式学习”中,作为教师更多地起到了“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的作用。由于《信息技术》的内容具有综合性、活动性、跨学科的特点,单单依靠学生的个人能力将很难完成整个任务,因此作为教师应加强学生合作的指导。如分工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人情况,给予适当的建议等。

此外,我觉得“主题式学习”的学习主题和内容的确定,首先是要用好引发学生学习活动的工具——教材,再是要确定好学习主题范畴下的内容——研究题目。“主题式学习”的主要途径应该是实践活动“主题式学习”的评价手段可以是建立资源库。

我想“主题式学习”作为走向最优化的学习方式之一,毕竟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又服务于这个时代。它是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它让学生从单一的书本中走出来,从禁锢的教室中走出来,在时代的大熔炉中学习和成长。我们恰当地在《信息技术》课中开展“主题式学习”,定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创造性的利用信息的能力,并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主观体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使学生获得新知,提高能力,在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理解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案例撰写和教育叙事的研究

以前,我科研不太感兴趣,对如何撰写案例感到困惑,对如何反思小结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感到很迷茫。通过这些方面的校本培训,我深受启发。我开始尝试写教学随笔、教育叙事。记得萧伯纳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交换后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而朋友间互相交流,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根据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疑惑或闪光点,写教学随笔,以反思自己的教学情况,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研究探讨形成问题的原因,然后同事间相互交流、讨论,共同提高。面对疑难问题和困惑。我仿佛有了学习、进修的动力。其他老师也大抵如此。学期末,一个个充满智慧的教育故事就在我们老师们间竞相传阅,一个个富有启迪的教学案例让老师们茅塞顿开,一句句课改语录沁人心脾。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篇5

一、深入研究新教材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新教材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其终身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首先要求我们转变教育观念,不在单纯做知识方面的权威,将书本上的知识原原本本教给学生,而应当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只要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才能摆脱旧的束缚,走上创新之路。反而,如果教师的观念没发生转变,即使面对新课程、新教材,仍旧会"穿新鞋走老路"。作为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新教材,将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贯穿与课程教学之中。

首先,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之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及建立一种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让学生自由的想、大胆的想、给予他们以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创新的自由,给他们一片自由的蓝天;彻底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中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活"起来,把以教师为主的"一言堂"变为学生积极参与的"多言堂"。首先,要全面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更深入的进入到教材中去,去"感悟"和"品味"教材的内容,通过教师的"引"和"导"使学生形成能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好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课程标准是一个要求贯穿于教学中的"纲";而教材是教学的具体内容,是课堂教学的具体依据。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重建师生课堂生活是本次课程改革重要标志之一,而帮助学生确立科学、正确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呢?我认为应当做以下几点:

正确认识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已成为我们的共识。关键是课堂教学能像过去那样,不顾儿童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采用以灌输为基本特征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而应带之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等新型的学习方式。

正确认识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并不是有了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课程改革就能到位了。关键的环节还在于教师如何运用教材。

改变教师的角色意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以知识传授者的面目出现,以管理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不容丝毫的冒犯和怀疑。就有这种意识,教师就不可能公正的对待学生、真心倾听学生的看法和见解、尊重学生的质疑和创新。在教师这样的角色意识下,学生只能被动的做知识的接受者、储存者和知识的反复训练者。而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活动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有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不只是一个忠实的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实施将变成一种动态的、生动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篇6

一、年初制订培训计划

每年年初由学校教科室牵头制订具体的年度校本培训方案(目的、内容分解、要求、措施、三级培训学分目标、评比等),教师人手一份。制订计划的目的是使教师心里明白本年度要参加校本培训的具体内容、学时、要求、目标,从而按时参加学校制订的各级培训并获得所得学分,使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业务能力同步更新与提升。

二、年终考核奖惩兑现

每年年终以教科室为主,教务、办公室、工会等部门配合,统计列出全体教师全年通过三级校本培训所获得的分数,各级获奖成果论文数、发表成果论文数分别按照获得一、二、三等奖,优秀奖及省市校级别折算分数,按照总分高低排名,依据学校管理制度进行评优奖励,以此激发教师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三、重视培训后的总结反思

1.在培训和学习中成长

全体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创建书香校园“读经典名著、读教育专著”的读书笔记(心得体会、感想启发等)比赛活动,多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做好读书笔记,使知识不断积累,使思想c时俱进,使自己的素养不断提高。多读书,读好书,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年轻教师要利用周六日休息时间自觉学习再学习两小时,学习最新的教学技术,积累经验。

2.在反思和汇报课述说中成长

没有反思就不会有成长。教师在平时教学后应坚持写教学后记反思,在一节课后,及时记下自己教学实践的心得体会及反思。经常上网查找相关自己所任教学科的教学录像,学习他人的长处,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通过对优秀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模仿、学习,吸取他们的教学长处。例如听取了校本培训课堂渎贵梅老师的语文课,有老师深有感触地说纵然学科不同,但是在椟老师精彩的课堂中,我们也可以吸收其长处,不断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

3.在实践和探索中成长

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学校、教研组提供的机会上好公开课,给自己展示才能的舞台,为教学研究提供载体。

4.在总结和评比中成长

分上下学期做好学期校本培训工作的总结讲评通报(提醒学分不达标的老师),理清得失。写好总结心得,由学校推荐到上级参加成果论文评比。近三年,湖南省岳阳市岳化第五小学(以下简称“五小”)教师通过参加各级校本培训,所撰写的成果论文获得国家、省、市一等奖16篇,二等奖28篇,三等奖59篇,优秀奖22篇,发表在省部市级杂志的论文达19篇,每年学校负责分别扫描复印装订成册存档。

四、落实校级校本培训

学校坚持隔周举行一次全体教师参加的校本培训,时间为1小时,事先主讲者根据学校教师队伍业务状况实际精选材料,反复修改后打印提纲,每人一份(并附科教信息、校园内外),使教师参加学校培训暨业务理论学习有根有据有本。培训时由教科室组织签到进行登记考勤,每次给予学分。没有参加的扣个人学分。学期末学校培训资料装订成册存档(五小近五年资料齐全可查)。每学期由学校教科室统一印发记录本,扉页有学校统一印贴的培训制度与要求。每学期培训主题不一,但全年(学期)确定总主题、分类分学科主题(公共主题如班主任、师德、学生品行鉴定等),以便有针对性参加校本培训。

近年来,通过开展校本培训,老师们尤其是年轻老师逐渐树立了现代教育的思想观念,努力优化了自身的知识结构,同时不断培养了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努力使自己朝着成为师德高尚、素质精良、能够适应新课程改革实验需要的反思型、科研型的教师的方向而努力。2015年12月湖南省岳阳市教育体育局组织的全市“自制自编教案学案、原创首创习题试卷、实用实惠教具学具、规矩规范学生作业”优秀案例评选中,我校获得优秀组织奖励。魏婷、柳靖等老师分别获得教(导学)案、试卷类二、三等奖;学生聂嘉欣、叶善斌的作业获得一、二等奖。

以前,部分老师对科研不太感兴趣,对如何撰写案例感到困惑,不愿意动手也感到无从下手,对如何反思、小结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感到迷茫。通过近年来的校本培训,效果是明显的。老师自觉尝试写教学随笔、教育叙事。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老师们根据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疑惑或闪光点,写教学随笔,以反思自己的教学情况,而平时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即为教育教研的课题。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工作中,注意积累小结记录,到学期末或年终,一个个充满智慧的教育故事就在我们老师们中间竞相传阅,一个个富有启迪的教学案例让老师们茅塞顿开,一句句课改语录沁人心脾。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在职培训;模式;比较研究;启示

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广泛传播和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兴起,在职培训作为教师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许多国家对于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视程度,甚至已经远远超出了职前培养工作。对于教师在职培训模式,发达国家也进行了一系列积极的探索,试图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和职前教育紧密衔接的在职培训模式,有力地推动了教师专业化发展。本文拟就国外几种典型的教师在职培训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我国教师在职培训有所借鉴。

一、国外教师在职培训模式简介与分析

(一)高校本位模式

“高校本位模式”是指以高等院校为基地,利用高等院校的教育资源,对在职教师所实施的以系统理论教学与研究为主的教育模式。由于这种模式是以系统的教师培训课程为主,以高等院校为主体,所以也称为课程本位模式。这是一种传统的培训模式,长期以来在教师职后培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模式是以高校为主、以教师进修高一级学位课程为主要目的,主要开设教育学士、硕士以至博士学位课程和各种教育证书课程。大学还开设各学科业余进修斑,中小学教师经2-3年的业余进修,成绩合格也可获得相应的学位或教育证书。此类培训多与教师的晋升、提薪有关。

高校本位模式有着悠久的传统,各个国家都比较重视。美国的大多数学区规定教师服务7午后可以带薪进修,很多综合大学及教育学院等师资培养机构开设教师在职进修的课程,包括夜间班和暑期班。英国是以各地的大学为中心,鼓励大学提供面向在职教师的各种进修课程。伦敦大学还举办长期性的在职教师进修。法国和德国的高等教育机构是接受教师以一般学生的身份申请入学,攻读一般大学课程或学位;日本的80%以上的国立、公立和私立大学经常承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的教师进修班,井设想教育大学主要招收有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进修合格者可获得硕士学位。俄罗斯的教师进修所不少是综合大学和教育大学的附属机关,也有作为独立机构设在各地州一级教育行政机构管辖之内。

高校为本的教师在职培训模式具有较强的理论优势,可以较好地塑造在职教师的专业理论基础。这种模式适用于严肃的;具有学术性的、学历性和研究性的培训,能够使学员较系统地学习某一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有利于中小学教师理论水平和学历层次的提高。同时,高等院校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仪器设备、图书资料以及良好的人文环境等,是其他机构难以具备的,因而长期以来成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在教师的学历补偿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近年来,高校本位模式的不足之处也日渐凸显出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非议。首先,就目标取向来看,教师的工作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其追求的主要目标,而不仅仅是单纯提高学历、学习理论知识为取向。而高校本位模式以理论课程学习为主,以学历教毒为重,忽视在职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实践特征,难以满足中小学教师自身教学技能提高的需要。虽然这种模式也强调师范生与培训教师必须到中小学进行教育教学实践,但它只是作为师范教育的一种补充活动,存在着教育理沦与教育实践二元分离的严重缺陷,规律性的教育理论难以应对复杂的教育实践,而且教师的专业自主性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其次,这种模式难以照顾到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教师特殊岗位之间需求的差异,针对性不强。所以,这种教师教育办学模式不断招致中小学校与教师个体的批评和抵触,对其进行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大。

(二)学校为基地的教师培训模式

“以学校为基地”的教师在职培训模式是一种以中小学为基地,把教育教学实践作为主渠道,辅之以理论课程教学,大学和中小学合作的培训模式。这种模式最早起源于英国,比较典型的有英国的“六阶段模式”和美国的“专业发展学校模式”。显著特征是以教师任职的中小学为主、中小学和高等院校开展合作以完成师资培养任务。仅以英国为例来介绍一下学校为基地的教师培训模式的实施。

20世纪90年代以后,英国教师教育开始实施以“中小学校为基地”的改革,其中谢菲尔德大学教育系的“六阶段模式”改革最为突出。具体思路如下户

1.确定需要

这个阶段是教师在职培训最初萌芽阶段,培训的意向首先产生于学校,而不是产生于培训机构。学校教学中感到教师有进一步提高和进修的必要后;要确认需要培训和提高哪些方面,然后与大学培训部门直接接触,也可以由当地教育局负责培训的教师向大学传递信息。

2.谈判

这阶段是在确定教师特定需要的基础上,学校与大学培训部门洽谈怎样依据教师的需要编排出在职培训计划。中学要明确提出大学应提供什么专业课程才能满足教师的需要;大学要尊重中学教师提出的要求,允许他们在洽谈中陈述自身的需要,允许中学拥有教师在职培训的规划权和决策权。

3.协议

谈判结束之后,要在多方面人员参与下提出一份详细的培训协议。协议完稿后首先交给即将接受培训的教师修改,必须得到教师的认可才能最后确定下来。这样能够使得教师有目的地参与到培训中来。

4.实施培训步骤之一

一般培训的前两天是以大学培训机构为基地进行的,也可以在地方教育当局下设的教师培训机构实施。前两天的课程作为导引课程,介绍新的知识技术概况和新方法论原理。这些课程有助于教师开阔视野,在学科横向联系和跨学科交流方面受到教育和启发。

5.实施培训步骤之二

两天导引课程之后,以学校为基地,在大学教师参与下的教师在职培训才正式开始。这个阶段是整个培训模式的关键一环。大学教师要经常到教室里来,直接参与教师个人或整体的多种形式的联合备课,研究教学难点和关键,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结构等活动,给教师以指导和帮助,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6.结束

协议规定的项目基本完成之后,教师能够胜任教学了,教师在职培训就算告一段落。培训结束后,学校若有继续与大学保持联系的愿望,可以在其他科目方面对教师继续开展培训。学校为基地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在英美等国的发展较为成熟,同时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这种模式之所以在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是因为有其自身的优势所在。首先,国家政府比较重视教师所在学校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通过专业性的教师教育政策报告,把教师在职教育尤其是校内培训放在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高层次上。其次,采取科学而合理的规划,即明确划分出教师校内培训的几个阶段,建立起从开始到结束的反馈机制与评价机制。再次,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表现在合作性方面,教育行政当局、高等院校、中学教师通力合作,建立由地方教育行政机构协调、高校主导以及中学教师积极参与的共同合作机制。在欧美国家,以学校为基地的教师培训并不是松散的个体学习方式,而是领导重视、严密计划、通力合作的培训模式。它以中学为主体,实行协议式管理,使受训教师在这种有组织的培训中享有更大的自。

(三)教师中心模式

教师中心模式是指通过设立专门的教师继续教育基地,旨在提高教师教学技能为主的教育模式。圆主要包括教师培训中心、民间非营利性教师委员会、协会以及各种教师专业团体等。

“教师中心”(TeachersCenter)模式最初起源于英国。在英国,这种机构非常广泛,是一种较为典型的教师在职培训机构。教师中心有的设置在中小学内,由校长兼主任,也有的是设在师资培养机构。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地方教育行政机构不断增设教师中心,90年代初期这类培训机构已达400多个。目前,基本上每个郡至少设置一个设备齐全的教师中心,开设短期的在职教师进修课程以及开展教师自主的共同进修活动,从事奉地区的各科教师的进修工作。美国模仿英国,也设有教师中心,成为美国教师进修主要渠道之一。法国的“国立教育研究及资料所”、“区域教育及资料中心”、省教育及资料中心以及国立教育研究所、国际教育研究中心等专门机构负责教师的进修活动。德国的教师进修学院、法兰克福教育研究所负责教师的进修活动。日本的都、道、府、县的“教师研修中心”“理科教育中心”“教育会馆”是中小学教师进修的主要部门。俄罗斯教授法中心设在各地区或市一级教育机构,从事学科教育的研究与指导。

这种模式一般都是由政策委员会来管理。委员会由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地方教育官员、地方学院的教职委员和中心其他部门的代表组成。在这种模式中,通常是实习教师占委员会的大多数,教师的作用在此得到充分体现。教师进修中心的活动计划和执行步骤一般是同教师一起商定,通过与教师协商,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从而使教学工作能够有更强的针对性,又有利于根据教师的需要加以改进和发展。

近年来,国外的教师进修中心在实践中又不断向“以学校为基地的教师培训模式”学习经验,非常注重在职教师所在学校的情况,考虑教师的学校背景,把教师进修中心的教育内容同教师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增强了中学教师的主体性和进修中心的针对性。

“教师中心”模式主要是针对教师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需要,为教师搭建一个学习的平台,提供一种情境和机会,以利于教师针对在教学中所出现的难以凭借自身力量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目的是解决知识更新问题和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教材,体现了教师自我学习的需要和学习的自主性。同时,这种模式不仅仅是针对教学中比较简单的一般性问题,也不是教师个人经常性的问题,而是针对教学中所出现的疑点、难点与热点问题。这些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但问题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很难依靠教师任职学校自身的力量加以解决,有些问题也很难在专家的指导下及时得到解决。就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言,不同学校教师群体之间可以进行校际交流与沟通,互通有无,以达到资源共享,取长补短的效果。

(四)远距寓教育模式

远距寓教育(DF:Distance Education)是在教师和学生受时间、空间及其他因素制约而不能集中在一起进行课堂教学的情形下,由专门的教育机构利用各种通讯媒体,通过师生的双向联系,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一种模式。印目前世界各国都将远距离培训作为教师在职进修的一种重要方式。远距离教育最有特色的是日本、印度以及北欧诸国。仅以日本为例来介绍一下远距离培训模式的实施及利弊。

日本的远距离师资培训模式历史悠久。早在1886年,东京特殊培训学校(后为早稻田大学)就开始以函授的方式进行师资培训。目前,日本进行师资培训的远距离教育系统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五类:

1、高中函授教育。1953年,《高中函授教育法令》的颁布以及1961年《学校教育法令》的部分修改都大大加快了日本高中函授教育发展的步伐。这一时期,涌现出大量的高中函授学校,函授课程也从正规学校课程中分离出来并日益串富。这些以高中为单位的函授学校不仅面向教师,而且还吸收要求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人员。具体方式包括:向学员发送函授教材,定期布置、检查作业,并于每周日向学员进行面授?同时,日本广播电视公司还专门设立一个机构向全国的函授学员通过广播和电视进行相应的教学。

2.大学和初级学院的函授教育。高等学校实施函授始于1950年。当时,高等学校的大多数系科均可进行函授教育。1980年以来,日本全国已有12所大学和9所初级学院承担起这一教育的职责。这些大学和初级学院的学员定期收到各函授机构印发的教材并在每年夏季接受面授。目前,全国的注册学员保持在九万人左右。

3.社会函授教育。社会函授教育是一种非正规的教育形式,它由某些社会组织和团体具体实施。依据(社会教育法令),日本文部省对那些教学质量高、社会效益好的非正规社会教育团体予以认可。同时,社会函授教育的内容也必须由文部省审定。目前,已有40多家社会教育团体开设的200多门函授教育课程得到了官方的认可。社会函授教育的方式除了向学员印发学习材料外,学员还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的有关节目进行自学。

4.广播电视大学(The University of the Air)。日本的广播电视大学创办于1983年,它旨在通过远距离教育的方式对国民进行高等教育,教师的在职培训是其重要内容之一。这是一家正式的高等教育机构,它遵从文部省颁布的有关高等教育的规则。

5、学校广播系统。学校广播作为进行师资培训的一种方式最早始于1935年日本广播公司开办的“对学校广播”节目。1953年,日本广播公司专设学校电视频道。而今,该公司巳通过广播和电视节目对学校播送现实教育中的各种问题讨论及教育举措。除此之外,日本的五个县级教育委员会也分别通过超高频率向所属学校专辟电视频道,以进行师资培训。

远距离教师培训模式打破了时空的局限,能够利用各种通讯媒体对分布各地的教师进行教学、指导和联系,手段丰富多样。

但是,远距离教育本身也存在着一些固有的缺点,如培训者和学院、学员和学员缺少面对面的交流、沟通,难以照顾到每个学员自身的特点,培训的效果难以确保等等。

二、国外教师在职培训模式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1、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实现职前职后一体化

教师的继续教育是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兴起而得到迅速发展的。终身教育是本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形成的影响到世界各国的教育思潮。它是法国著名的成人教育专家保罗;郎格朗首先提出的。他说:“终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身教育思想的基本含义是要求实现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统一。在时间上,它主张教育应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反对把人的一生截然分成在学校里学习和到社会上工作这样两个不可逾越的阶段。在空间上,主张教育应包括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反对把教育限于学院的读书,排斥学校以外的学习活动的观点。”所以说;学校教育应当是侧重培养人的学习能力的教育,它的实际意义不仅能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可以利用这种能力去不断地补充、更新知识,而且还创造出对其整个一生都获得教育或自我教育的机会和可能。

我国现今教师的职后教育自成体系,师范院校承担职前培养任务,属于普通教育,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校从事职后培训,属于成人教育。这种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分离,由于领导权限不同,体制上难以统一,导致了机构各自为政、内容交叉、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教师教育的效益不高。因此,如何实现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教育一体化,是摆在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当务之急是要实现从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理念的转轨,以终身教育的理念来统领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一体化建设。

今后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是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经过整合成为连续的整体。教师的在职培训,将由学历补偿教育转向知识更新、教学研究和提高业务能力的教育,培养对象广、质量要求高,需要调整或合并普通高等师范院校与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院等成人教育院校,使之兼具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功能,实现教师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的一体化。

2.实现在职培训形式的多样化

任何国家对教师的需求都是多层次的,单一的职后培训模式不能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因而各国对教师的在职培训都进行了多样化的探索,职后教育在形式上呈现出多层次与多样化。如前所述的课程本位模式、学校为基地的教师培训模式、教师中心模式、远距离教育模式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分法。许多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做出了其它不同的分类。徐琳的分类是其中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分法。她认为,教师的:在职培训,从时间上划分,一般可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从内容上划分,可分为系统学习、专题研讨等;从途径上划分,可分为脱产、半脱产、不脱产等;从培训的系统性上来划分,还可分为正规和非正规等类型。

长期以来;我国在职培训主要是以学历补偿教育为主,其它培训较少,尤其是中小学,这也与中小学教师学历水平偏低有关,在培训模式上,主要是以函授、自学考试为主,脱产、半脱产的培训也只是到了近些年才得到较高的重视,导致教师培训质量不高,流于形式。为使我国教师在职培训适应时展的要求,必须形成从中央到地方、从高等师范院校到各级教师培训中心、从专门组织到远距离培训等一整套的培训网络,为教师的在职培训创造条件;必须开展脱产的、半脱产的,长期的、短期的,校内的、校外的,面授的、函授的、夜间的、业余的多种形式的培训,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地区教师的要求;必须建立以课程为基地的在职培训、以学校为基地的在职培训、以学校为中心的在职,培训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为广大教师提供广泛的培训基地。

3.高度重视中小学校在教师培训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传统教育观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教师只要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就自然会把知识变为学生的财富。因此,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的主要目标,就是给教师增补新的书本知识,甚至是硕士、博士学位课程。但现代社会要求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具有远大的理想、创造的志向、广博的知识、很强的自学能力、高度发展的智力和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基本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职培训的目标要从为教师不断地补充所教学科的新知识、新观点、新理论,转向侧重于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策略的研修与锻炼,指导教师学会运用现代教学辅助工具,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现在许多国家在职培训模式正在用“以学校为中心”取代“以课程为中心”。提倡教师培训中心要面向中小学,深入教学实际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形成教育技巧,改进教学工作。、中小学校在教师的在职培训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我国当前教师在职培训的改革中,“校本培训”应该是值得提倡的一种培训模式。“校本培训”是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规划和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把培训、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的教师继续教育形式。它是在借鉴英国的六阶段教师培训模式、美国学校本位教师培训模式的基础上,对我国各种师资继续教育模式进行反思后,形成的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其主要特征有户(1)注重各学校与教师的积极参与;(2)注重教师自身的实践和经验;(3)注重教师的自我反思;(4)注重教师的行动研究;(5)注重教师成为研究者。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篇8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我校办学水平的根本保证。为加强我校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认真落实《方案》,共组织教师人参加培训,参训率达%,在岗教师参训率%。本次培训自年月至年月,可以利用的培训时间周。培训共有四个层次:全员培训,分层培训,特色培训,教学教研,另外我们还邀请多名专家做报告,并派四名教师参加教育局组织的培训活动,均取得很好的收益。为使培训工作做实做活,做出成效,我们将名学员分成组,即不同类别的教师为单位组织培训学习。各组遵照培训方案,因地制宜地进行培训工作。近月的培训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迪,特别是在班中应用的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就如何针对教学和教师素质,进一步地提高培训效果等方面,我们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教训。这里简单地作一个小结,相信对以后培训会大有帮助。

二、具体工作

1、浸润普及——全员培训,“润物细无声”

从课程体系建设、责任教育、信息技术、法律法规、师德等方面对全体教职工进行培训,普遍提高教职工的专业素质。学校围绕责任教育核心价值观,通过责任教育头脑风暴、责任教育誓言、责任在我心中论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责任铭记在每个人的心中。围绕责任核心价值观,形成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学校常规教学是落实教学计划,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坊子区实验学校教务处历来十分重视常规教学的落实,并把常规教学的检查、督导、反馈当作教务工作的中心工作之一。为此举行以“有一种美丽叫认真”为主题的教学常规检查分析总结会议。会上教务处主任针对本次检查的情况具体分析了各班级的优秀之处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以后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特别对教学常规做得比较扎实的老师提出了表扬,突出了“有一种美丽叫认真”的主题。此次会议进一步端正了老师们的教学态度,起到了“学校管理、师生自觉、共同成长”的检查效应,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有效提升。

2、引领提高——分层培训,“更上一层楼”

按教师的类别分级分类培训,主要分一年级教师、毕业班教师、音乐美体教师培训和班主任的培训沙龙论坛等,培训能有针对性的增强各位老师的业务水平。我们把教师的专业培训作为重点,共组织校本培训50余次。除对课程体系建设四个方案的培训外,还对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学校现代制度建设、选修课的开设、课程体系评价等内容进行了培训。共举办了三次班主任沙龙,分别就家长课堂、课间活动秩序、如何走好放学队伍进行了专题研讨交流。召集一年级、六年级、音体美老师、新入校教师、年级主任会议,就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以及学校管理运行机制进行了座谈,结合年级和学科特点提出了要求。另外通过《课程标准》考试、集体备课、大教研活动、公开课、优秀成果推介、读书会等形式对预学案、“121”四步教学法进行了专题培训,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素质。

3、内化提高——特色培训,“一览众山小”

特色培训的实质是各种专题类培训,像“守住与改变”、“课程与教学论”和责任教育系列论坛等相关培训,这些培训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他们对自己的职业有更深刻的理解。我校从四月份开始进行了责任教育系列论坛活动,经过老师们的激烈论坛,从《唯有改变才是永恒的》、《不让一个孩子成为旁观者》和《好习惯是这样来炼成的》三个主题出发,老师们各抒己见,各论所长。这三个主题,环环相扣,既印证了当前教育的困惑,也解决了目前小学教育的难题。此次系列教育论坛,本着务实、责任、发展、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夸大,不缩小,就事论事,从不同角度出发,充分发挥老师的理解力和创造才能,不拘一格,把实用、实效和创新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增强了实校老师的责任心、上进心和凝聚力。

我们知道教育无小事,教育无大事,但是一个真正的责任教育团队绝不会把教育当成小事,只有责任、发现、改革和创新才是一个学校生生不息和获得社会认可的前提,我们所有实校老师坚信:自我发展就是孩子的发展,孩子的发展就是社会的进步,孩子的进步就是我们老师的骄傲,唯有思想的进步和实际的行动才是做好教育的硬道理!

4、互助共享——教学教研,“万紫千红总是春”

教学教研分学科大教研,集体备课,与兄弟学校联谊,送课教研等,此类活动将大大激发老师们的积极性,提高培训的成效。学校开展了课堂鉴赏系列活动,这次课堂鉴赏系列活动不搞形式,注重实效,重点开展了以下几项活动:

1)示范课:邀请本区兄弟学校的优秀教师、外县区学校的名师来校讲授观摩课,以及由本校各学科骨干教师讲授示范课,对各学科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起到启发、示范、指导作用。

2)展示课:让新调入的教师、青年教师讲课,其宗旨是培养、锻炼他们,督促、指导他们快速成长,也是给青年教师一个展示自己教学才华的平台,让他们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站稳讲台,尽快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使本校优秀的教师队伍后继有人。

3)规范课:全体老师共同参与,根据教师讲课,针对当前教学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大家把握不准的问题,在评课、议课活动中大家共同研究、共同探讨,以期达成某种共识,使授课质量达到最优。

总之,实验学校博采众家之长,对听评课活动进行大胆改革,通过“三种课型,五个步骤”,对形式单一的听评课模式注入了新活力,有效地促进了全校教师的均衡发展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配合“请进来走出去”系列活动,学校还很注重反思,反思是进步的基础,学校强化教师的反思意识。教师结合外出学习、听评课、大教研活动等研修活动,结合自己实际进行工作的反思,每月每位老师至少写出两篇反思心得,在网上交流。从而达到“肯定优点,积累经验;找出不足,明确方向;制定措施,改进工作”的目的。

三、培训小结

教师就是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一门鲜活的镜子,会对学生产生尤其重要的影响。因此,打造一支理念先进、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人格健全的教师队伍是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培训是我校教师发展提高工程的重要内容,以培训学习的力量推动教师的成长是一条现实可行的途径。此次培训注重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加强师德修养、促进老师的专业成长。教师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决定他们的教育教学行为,因此必须树立素质教育的质量观、人才观;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严格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真正让责任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让责任成为习惯,做到为人师表,身正示范;通过加强师资培训,举办多种形式的教学交流与实践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与业务技能,使教师从事务型向专家学者型转化,让每位教师成为业务精湛,特长明显学生喜欢的老师。本次培训将全面提升教师的终身学习能力、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促进师资队伍全面素质和整体水平的提高。

上一篇:幼儿教师心得体会范文 下一篇:心得体会封面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