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室护士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02 08:26:52

抽血室护士总结

抽血室护士总结篇1

【关键词】  抽血室;交叉感染;管理

本院是一所大型三级甲等医院,日门诊量高达4000多人次,门诊每天需采血人数多达500人次,为了方便医患交流和提高工作效率,将抽血室由过去相对封闭的工作室改为全开放式。抽血室工作人员采血工作量大,流动人员多且面对大量没有确诊的门诊病人,频繁密切接触病人的血液标本,存在潜在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而病人大多数免疫防御机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或缺陷,是最容易引起交叉感染的地方。因此,做好抽血室感染控制,预防交叉感染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做法如下。

1 人员管理

(1)抽血室管理者对所有在采血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交叉感染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职责。(2)对于新护士、实习生、保洁员先培训后上岗。对她们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知识的学习,要充分认识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危害,了解其传播途径,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人人都会“六步洗手法”,狠抓基本功训练,提高穿刺技术,减少反复穿刺带来感染的机会。(3)对于高年资护士,因为操作熟练,在患者集中、工作繁忙的情况下,为了急于缩短病人排队等候时间、随意简化流程、不正规操作,对这一现象除了感染控制知识的学习外,加强感染控制的监督,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在抽血高峰时,采取弹性排班、增派人手,减少病人排队等候时间,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

2 抽血室物品环境的管理

空气和物体表面的微生物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抽血室的环境、物品消毒根据《医务人员医院的预防与控制》[1]采取以下措施:(1)止血带、消毒棉球由供应科集中配送,各种消毒容器、持物罐、镊子,采取独立包装消毒。消毒液和消毒容器要注明开瓶时间,消毒液的浓度要经常监测。(2)每天上班前和下班后对抽血桌面、病人坐的椅子、试管架等用含有效氯500mg/l进行擦拭。(3)每月对空气、物体表面及护士的手进行细菌培养检测,空气细菌总数≤500cfu/cm2,物体表面细菌总数及医护人员手平均细菌数≤10cfu/cm2。(4)加强感染监控力度,科室感染控制联络员与感染控制科定期或不定期对抽血室各项感染管理措施物品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与科室质量挂钩。(5) 医疗垃圾管理:医疗垃圾指定专人负责收集与集中处理,并建立登记制度,严格执行各种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分开放置,警示标识醒目。医疗垃圾如使用后的棉球、棉签及一次性治疗巾放入黄色垃圾袋,生活垃圾如各种一次性物品的外包装放入黑色垃圾袋,针头入利器盒,内容物不要超过容器的3/4,统一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理。

3 抽血流程的管理

护士采血时戴口罩、帽子,工作服、帽子每周清洗消毒1次,口罩每4h更换1次,病人采血部位皮肤采用安尔碘消毒2次。病人一人一巾一管一针一手消,这里重要强化手消毒意识。护士的手是交叉感染的重要环节。采血的工作是连续性的,病人多工作繁忙,每采一次血就洗手一次明显降低工作效率,易引起病人不满。若频繁使用消毒液擦手,护士的手易发皲裂,皮肤粗糙[2],我们的做法是抽血时要求护士戴手套,每次采血后用“洁肤柔消毒凝胶”消毒双手方可接触下例病人,若接触特殊病人,如诊断明确的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或皮肤破溃、手套破裂、沾有血迹等情况下,要求立即更换手套。

4 健康教育的指导

进行良好的护患沟通, 向病人宣传远离细菌从洗手开始,在洗手池旁张贴洗手示意图。嘱病人在24h内勿清洗采血针眼处, 按压针眼处的消毒棉球勿随意丢弃,统一扔到指定的医疗垃圾桶内。

5 针刺伤的管理

在职业暴露引起的感染病例中90%是由针刺伤或其他外伤引起的[3] 。 抽血室护士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基本功扎实做到忙而不乱,操作中勿回套用过的注射器,所有针头入利器盒,操作者每人身旁放一个利器盒,严禁两人共用一个利器盒。严禁护士手持采血针走动。一旦发生针刺伤,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切勿按揉,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冲冼后再用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卡,上报感染控制科。

本科按照国家有关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医院感染控制科的相关规定,采取了以上各个环节的安全预防管理,取得较好的效果,无因交叉感染引起纠纷和护理人员自身的感染。

【参考文献】

   1 徐秀华,黄勋.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37.

2 张华芬,王金娜,刘淑如,等.采血室医院感染管理.中国消毒杂志,2005,22(4):467.

抽血室护士总结篇2

【关键词】 健康体检;服务;加强;护理管理;质量

作者单位:130011 长春,一汽总医院体检科(吉林大学第四医院(李丽波 孙立梅),皮肤科(杨正华) 随着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会对自己的身体定期进行检查,实现对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使自己的身体健康得到保证,因而,在人们生活中健康体检成为重要的内容。健康体检是否能顺利地进行,设计一个科学的管理流程是关键。本人在体检工作中体会到,体检质量的好与不好,和统一的体检标准和体检流程的护理管理、严格的体检工作流程是密不可分的。现将如何加强护理管理,做好体检的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部护士现有32人,其中,17人本科学历,有10年以上的临床工作经验达17人;每月约有2000人次进行健康体检;从临床护理岗位调入的护士占80%,直接由学校毕业招聘的护士占20%,对质量管理、流程设计相关的知识比较缺乏。为患者提高满足其健康需求的服务,协调各项服务流程,使服务流程更高效,更有效的利用人力物力资源,以获得最佳的患者服务效果是jcI标准医院的目标。

12 方法 ①建立体检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的准备 质量管理培训针对全体护士展开:护理质量控制的基础是加强护理质量理念的培训学习,我们的员工只有对“质量”的认识掌握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一是我部护士多次从科室内部或医院等不同层面学习护理质量管理的相关知识,学习内容的巩固方式通过带教护士以书面考核、直接提问来进行的;二是护士参加科室内培训并保存培训记录,全院性制度、科室制度和部门服务计划的与护士相关的制度是培训的内容;三是持续质量改进的培训对科室内护士开展,持续质量改进的项目通过学习并应用质量改进模式和质量改进的工具来完成。②成立质量管理工作小组:成立质量管理工作小组和质量保证小组,由护士长、护理组长及普通护士组成,质量改进协调员由其中一位护士担任,充当联系本部门与医院护理质量改进委员会之间关系的纽带。体检者满意率、投诉率、工作缺陷事件、意外事件等资料要每月收集并进行汇总分析;与护士长交流存在的问题,针对突出的共性问题进行讨论以提出改进措施;对特殊的问题或事件以案例的形式在科室会议上进行讨论,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③安排好导医工作:在体检的每个环节专职导医要热心的为大家服务,导医人员主动服务的意识要不断强化,变同定站立式服务为站立巡回式服务,腿勤、眼勤、嘴勤必须做到,受检人员要合理地分流,及时解决体检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把受检人员按项目如:测血压、抽血、胸透、心电图、体重、身高、查体、超声等按组分开,合理安排体检人员及时间,做到不拥挤、不扎堆,保证体检快捷、有序地进行。④把好抽血管理关:因为抽血检查项目繁多,并且结果不能马上得到,大量体检簿的填写、试管的保存、实验、化验单的发送过程中最容易出差错,笔者总结出各个单位应分窗口抽血。一个单位若项目不同以分类抽血法严格三查七对抽血者和编号者。收回体检表编号与抽血编号相一致。每个人的体检簿上都有与体检流程相同的体检项目,做完一项后做出标识。这样既清楚又不容易出现错误。只有把好每一关才能保证体检结果的准确无误。

2 结果

不断完善的体检人性化服务措施,同时通过群体的健康筛查,为我院各科提供了一定数量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医院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不断的提高。

3 讨论

在多年的体检工作经验中,体检的护理质量本科室不但重视,而且体检流程的管理还一直强调,不断改进体检流程的质量控制环节,做好护士与体检者和医生的协调、科室与科室之间的协调,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程序化、科学化体现在体检护理管理工作,并在体检过程中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做到真正为体检者身体健康着想,营造一个温馨、有序、愉快的体检氛围,保证圆满顺利完成体检工作。

参 考 文 献

抽血室护士总结篇3

【关键词】  注射室;风险管理;服务流程

(声明:本站文章仅给需要的医务工作者提供交流学习参考。翰林医学免费提供。部分资源由工作人员网上搜索整理而成,如果您发现有哪部分资料侵害了您的版权,请速与我们后台工作人员联系,我们将即时删除。客服qq:88970242.后台工作qq:928333977)

随着人们自身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病人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及医疗护理安全要求不断提高,在护理工作中常因服务态度及操作水平问题而引起病人或家属的不满和投诉。门诊注射室是病人多、病种复杂、流动性大的窗口部门,护士工作量大、工作繁杂紧张,护患纠纷、护理投诉、护理差错事故容易发生,注射室护士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为了规避护理风险,保障护理安全,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我们针对门诊注射室的特点,对其存在的护理风险问题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对注射室的服务流程重塑,做好护理风险的管理,护理纠纷及护理投诉明显减少,现总结如下。

调查资料

1.一般情况 病例来源于2008年1~12月和2009年1~12月在我院注射室注射和抽血的患者,注射人数分别为132000次和191000人次。同期收集在我院注射室发生的纠纷数、护理投诉数,差错次数,医院监察室每月调查的门诊注射室的病人满意度的平均数。经调查,2008年度护理差错2例,护理缺陷38例,护理投诉30件;2009年度,没有护理差错发生,护理缺陷12例,护理投诉12件。

2.风险评估 门诊输液室是各类患者集中的地方,护理对象为多年龄段、多病种的输液患者,以年老体弱和学龄前儿童为主。患者流动性大,来院时间不固定,使输液治疗时间分布不均匀,一般高峰时段在上午。静脉用药种类多,护士有对药品名称和剂量规格不熟悉的情况,患者来自不同的专科,护士对患者病情不了解,即使护理人员严格按照“三查七对一注意”执行,不时仍有一些不安全事件的发生。输液时,护士服务态度问题,穿刺技术不熟练,都可引起护患关系不协调;病人个体差异、药物调剂问题都有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抽血时,病人血管因素加上护理技术不到位,都可以引发病人的不满;化验单填写不全或漏抽血样,或用错试管,都有可能发生医疗纠纷。事先评估这些风险,有备无患,可以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

管理措施

1.优化服务流程

(1)扩大装修注射室:对门诊注射室的位置进行调整,重新布置输液区环境,将输液室分为成人输液区和小儿输液区,配备了60张多功能输液椅和15张输液床,10张小儿床,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和不同病情患者的需求。扩大输液室面积,设有小儿活动游乐室,内备有各式各样的小儿玩具,使小孩在护理人员的监护下玩耍,在输液过程中不哭闹,同时在门诊楼层增加保洁员,及时清理小儿的大小便及各种拉圾。输液区内配有电视机、空调,空气消毒机、饮水机等,为病人提供温馨的输液环境。简化就诊流程,划价、交费、取药一个窗口就能完成,大大缩短了就诊时间,保证各个就诊环节的畅通,大大减轻患者候诊时的不安情绪。每个输液区设立输液分诊台,由一名护士负责核对药物,抄写输液单,根据病人的病情安排输液区位,并向患者交待有关注意事项。为避免同名同姓病人的输液差错,发放双座号牌,一式两份座,一份挂在输液瓶上,一份交给病人。护士将配好的药连同处方、输液卡、座位牌到患者座位或床前,核对无误后,才进行注射。

(2)抽血室信息网络管理:收费处、化验室、抽血室电脑联网,收费处计算机收费时存入病人的基本资料和抽血信息,护士录入病人收据号码后电脑即显示病人的基本资料和抽血清单,核对后准备好试管,录入试管并打印条形码给病人,抽血护士给病人抽血并交待相关的注意事项,病人凭着试管条形码到化验单打印处去取化验单。从而减少了手工抄写容易出现的漏项、难辨认等差错。

(3)做好临床用药安全管理:加强护士执行药物治疗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强化自我管理意识,强化护士的慎独精神,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注射前询问药物过敏史,做好“三查七对”,药柜内的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应定期检查,一些高危的药品不得与其它药品混合放置,如氯化钾,磷化钾等应和其它药品分开放置,严格把好药物配伍禁忌关,控制输液的流速,预防输液反应。

(4)做好输液观察:护士要随时掌握输液情况,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并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输液过程,护士利用巡视时间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告知病人避免空腹输液,在空腹状态下,机体代谢减弱,针刺可激活机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使心率、呼吸加快,血压升高,极易造成头晕、恶心等“晕针”现象。不能擅自调节滴速,输液滴速过快会使全身不适,肺水肿等。宣传栏内提供各种疾病的健康教育宣传单,如禽流感的预防、老年常见病的防治等。增强护患之间沟通交流,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的治疗状态。

2.加强基础建设

(1)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护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有直接的联系。根据本科室特点做好护士的培训计划,每年对护士进行“三基三严”考试考核各两次,做到人人达标。组织护士参加各种医疗、护理学术活动,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分析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问题,完善护理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修订注射室护理工作制度、制定护理风险应急预案、常用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尤其是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抢救程序、护理纠纷或投诉时的处理程序等。

(2)做好护理质量管理:每月评价护理风险干预有效性,对所发生的护理问题,病人的护理投诉、护理纠纷及护理差错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改进措施,对护理工作环节进行调整。注射室与门诊医师、药房、检验科等部门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做好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是有效减少医患纠纷一个重要环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医患沟通,改善服务态度。

(3)增加护理人员编制:护理人员编制不足,工作量大,未能及时给病人解决问题,容易引起医疗纠纷。输液室常常人满为患.繁忙而嘈杂的工作环境使一部分心理素质较差的护士情绪不稳定,给患者和家属感到不安全感,甚至会导致工作忙乱而出错。病人家属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如病人的液体滴完没有及时处理,病儿发热没有及时观察等引发的护理纠纷为多见。护理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人员编制,实行弹性排班:护士长根据患者治疗高峰期合理安排护士工作时间。缩短治疗高峰期患者等待的时间,设立弹性班,改变忙闲不均,避免人力资源浪费又不能满足患者需求的状况,合理排班,每班设有巡回护士加强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结果评价 根据两年来门诊注射室所发生的护理差错、护理缺陷、投诉纠纷、患者意外事件的例数,以及患者、家属满意度调查记录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8年度输液与抽血人数为132000例,其中护理差错2例,护理缺陷38例,护理投诉30件,护理满意的人数达114200人,满意率为86.52%;2009年度输液与抽血人数为191000人,其中护理缺陷12例,护理投诉10件,护理满意人数达181900人,满意率为95.24%。2009年与2008年比较,发生护理差错、护理缺陷、投诉纠纷的例数明显减少(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满意率由86.52%上升到96.24%。讨 论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风险管理是指对病人、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3]。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风险虽然不可能完全避免,但健全门诊输液室的服务流程管理,有针对性地分析门诊输液室护理工作安全隐患,采取有效措施,规范了护理行为,可保证护理安全和病人安全,提高患者的满意率,达到减少护理风险的目的。在护理风险管理中我们体会到,护理安全措施仅仅停留在人员的安全意识、法制观念的教育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如何把好执行的环节,针对门诊输液室和抽血室存在的薄弱环节,结合工作实际,规范输液区域,提高门诊输液质量,使病人投诉、护理差错下降。调查显示2008年与2009年同期相比,注射室护理投诉人数由30例下降到10例,护理差错次数由3例降到0,患者满意率由86.5%上升到96.2%。

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①护士的业务技术不高引起的护患纠纷:如注射时因操作技术不当使注射部位疼痛、肿胀;②静脉抽血时反复穿刺,取标本时操作不当,致血标本溶血、凝血等;③护士的服务态度不佳,沟通解释不到位,没有交代用药注意事项而引起的护理纠纷;④护理人员编制不足,没有及时给病人解决问题而引起的医疗纠纷;⑤护士临床用药过程中没有做好查对制度而引起的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我们通过评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健全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加强护理人员的管理和业务素质、法律知识培训,改进护理工作,改善注射室环境,重塑注射室服务流程,简化病人的就诊流程,从而收到了一定效果。输液过程中主动巡视,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对患者进行用药、防病治病等方面知识的健康宣教,可以杜绝静脉输液过程中的许多安全隐患;提高护士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对于辨别药物的作用、副作用以及不良反应、药物的配伍禁忌等是至关重要。只有做好门诊输液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才能提高门诊输液的安全性。我们认为,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工作,要不断健全护理管理机制,有效的推行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的风险管理,才能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真正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蔡铜山,钟德富,张海林,等.推行医疗风险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1,8(5):342-343.

[2]黄美娥.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护理缺陷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 2005, 5(5): 49-51.

[3]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7.

抽血室护士总结篇4

关键词:安全隐患;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361-01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根据护理风险事件是否直接造成对病人的损害,可将护理风险事件分为直接风险和间接风险两大类[1,3]。由于护士是与病人接触最密切的医务人员,临床风险事件大多发生在护理工作中,因此了解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常见种类、风险事件的分布特征,对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预警风险的发生,保障病人医疗、护理的安全,将起到积极作用。现将我在医院工作的一些实例进行总结,为安全护理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全院有医护人员800余名,其中护士320名,病床总数360张。2002年护理部成立了风险管理小组,并启动了全院护理风险管理系统。落实风险管理各组人员职责;建立和完善风险事件的评估量表和呈报制度;培训临床护士长和护士;在此基础上·各科护士长按要求进行I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的呈报工作。依据风险事件的定义,结合本院实际列出风险事件的范围,将护理风险事件分为4个方面:①护理差错事故(如执行医嘱给药不当发生给药错误;因护士对病人查对不当引发的执行医嘱错误;因护理操作不当给病人造成伤害等)。②投诉事件(如因护士态度不好引发病人投诉;因病情观察不到位引发护患纠纷;或护士操作技术欠缺引发患方投诉等)。③意外事件(如病人输液反应、摔倒、自杀)。④护士纪律问题(如护士脱岗)。2010年全院共收到100例护理风险呈报表,其中有72例被风险管理小组确认为风险事件。将相关数据录入电脑并且用Excel等软件分析可得结果。

2 结果

2.1 临床常见护理风险事件的构成:结果显示:给药问题、抽血问题和压疮是临床护理中最为常见的护理风险事件,分别占12.5%、11.1%和9.7%。三类风险事件占全年护理风险事件总数的33.3%。其次是设施不安全、输液反应和保安问题,分别占8.3%、6.9%和6.9%。医嘱执行延误、投诉护理不当、利器刺伤均占5.6%。肛周糜烂、烫伤、病人摔伤、导管固定问题、纪律问题、病历书写问题、病人意外等均在5%以下。

2.2 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科室分布:结果显示: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多发区是外科、内科和产科,分别占26.4%、18.1%和19.4%。3个科室护理风险事件占全院全年总数的63.9%。其次是妇科、儿科和急诊科,其风险事件的发生数分别占12.5%、11.1%和6.9%。此外,临床护理风险事件以直接风险为主,占风险事件总数的80.6%,间接风险事件占19.4%,直接风险主要来自护士自身,如由于护理操作过程中发生错误而引起风险事件;间接风险主要来自医院其他医疗部门,包括药房或后勤系统,如药物使用方法写错,护理设施没有及时维修,采购的护理用品存在质量问题等。

3 讨论

3.1 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防范应以给药涧题、抽血问题和压疮为重点:给药问题、抽血问题和压疮是临床护理中最为常见的护理风险事件。如果将三类常见风险事件做为临床护理风险防范的重点,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将会得到有效的控制。给药问题和抽血问题均属于护理差错,其后果均会给病人造成直接损害,这种风险事件的原因多与护士有关,所以避免这类风险事件发生的关键是提高护士的责任心和专业素质。压疮风险事件的发生不仅与护理管理工作有关,而且还与病人自身因素有一定关系。目前我院采取压疮风险防范的主要措施是:让全院护士学习使用压疮发生可能性评估量表,用评分的方法确定高风险病人;同时成立预防压疮专护小组,该小组成员对全院压疮评估风险高的病人进行单项护理检查,并对各科室责任护士给予技术支持,使已发生压疮的病人得到更优质的服务。护理风险管理的理念是把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后的消极处理,变为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前的积极预防[2,4]。

3.2 加强风险事件高发区护士防范意识和培训工作:临床风险事件大多发生在护理工作中,因此临床护士必须了解II期床护理风险事件的基本特征、风险事件的常见种类、科室及时间分布,这对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预警风险的事前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关专家指出:只要有医疗活动,就必定存在医疗风险[4]。临床护理活动,同样也存在风险。虽然护理风险事件不能完全避免,但通过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特别是对护理管理对象:护士人员的管理,护理风险事件是可以减少和避免的。对护理人员的管理中,最重要的是教育与培训。本结果显示: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多发区是内科、外科和产科,其风险事件的发生数占全院全年总数的63.9%,其原因可能与这些科室平时工作任务较其他科室重,病人病情重、变化快,并且病人对护理质量要求高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提示护理管理者要重视这3个科室的护理工作,不仅在人力资源上给予支持(包括人员素质和人员数量),而且在护理专业技术上也要给予重点扶持和专业培训,同时还要加强护士风险的防范意识。

3.3 建立医院风险管理机构:临床护理风险管理是医院风险管理的一部分,临床护理风险管理必须与医院风险管理同步发展,护理风险管理只有在全面建立医院风险管理的基础上,护理风险管理工作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因为在临床护理风险事件中,有些风险事件虽然发生在护理工作中,但风险事件的原因并不只是护士自身,而是由于其他科室或后勤保障支持系统工作失误等原因造成。因此,临床护理风险管理必须与医院风险管理同步和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邹晓清.风险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护理管理杂志.2003,3(6): 522-23

[2] John A,Bavaro.医疗护理质量改进与风险管理.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16(6):383

[3] 陈辽平.香港医院的医疗风险管理,医院管理杂志,2000,7(4):313-315

抽血室护士总结篇5

血液检测结果作为临床疾病诊断的一项重要参考依据,要求血液标本的质量越来越高。临床护士能否及时、定量、顺利地采集到符合要求的血液标本,成为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1]。低年资护士由于业务素质与能力低下等原因,常常在工作中出现一些差错,影响检测结果。笔者对我院2005年6月至2009年5月发生在低年资护士身上的38起住院病人静脉采血差错进行总结、分析,制定防范措施,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我院2005年6月至2009年5月间发生在低年资护士身上的住院病人静脉采血差错事件共38起,其中男16例,女22例,最大年龄97岁,最小年龄45岁,平均年龄69.2岁,全部定性为一般差错。

2.方法

根据我院护理部制定的护理差错事故报告与处理制度,差错发生后,当事人把差错发生的经过报告病区护士长,病区护士长报告护理部,然后护理部、病区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护士岗位制度与职责》中的护理缺陷分类及评定标准,组织人员进行讨论、分析、定性,找出差错的原因,制定防范措施。

结果

本组38起静脉采血差错,其中血标本量不准确12起,占31.58%,血标本凝集10起,占26.32%,血标本溶血7起,占18.42%,错用血标本试管6起,占15.79%,血标本损坏3起,占7.89%;其中大夜班差错数33起,占86.85%,日班差错数3起,占7.89%,小夜班差错数2起,占5.26%。

原因分析

1.低年资护士业务素质和能力低下

我院近年招聘的护士大多数为初中毕业后进入护校的中专毕业生,学历低,基础差,由于实际工作中血液检测项目与教科书理论知识相差较大,以及采血器材的更新,如原来的普通注射器抽血改为现在的抽血针头和真空管抽血,检测设备由人工改为现代化自动检测,因此工作经验少的低年资护士难以在短时间内完全掌握。本组血标本量不准确及血标本凝集差错中,多数发生在同一病人同时抽取多项检验时,由于要使用多条真空管,有的病人血流比较大,瞬间就超量,有的病人血流不畅,掌握不好就会凝血或血量不够。

2.低年资护士技术操作不熟练

主要表现为刚独立工作的护士,不能掌握有效的采血方法和技巧,如血容量不足,血管难找的病人,在需要股静脉穿刺时,不能准确定位而出现多次穿刺血管,或静脉血与动脉血分不清;有的护士不掌握血标本的采集要求,多次在同一试管内注入血液;或抗凝管血液摇匀时间及次数不够,造成血液标本凝集或血标本溶血。

3.责任心不强,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本组错用血标本试管6例(占15.79%)、血标本损坏3例(占7.89%),主要是由于工作不认真,责任心不强,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引起,特别是早晨的集体静脉采血,由于时间集中,过程短,检查的项目多,如果护士不能高度集中精力,稍有疏忽就会导致拿错试管与漏抽血等。另外,在送血的路上也要注意,本组这3起血标本损坏就是在送血的路上摔坏的。

4.静脉采血时间集中、短,护士工作量大

住院病人绝大多数的血液标本采集要求是在晨起空腹进行,因此,除急诊血液化验的标本外,我们医院的住院病人静脉血液采集时间安排在早晨06:00~07:00时间段内,而早晨的值班护士只有一人,在新收病人多的情况下,每个病区的护士要为10个以上的病人静脉采血,而每个病人的化验项目都在2项以上,少则使用一条真空管,多数使用5~6条真空管,这就要求护士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迅速完成采血工作,然后赶在08:00交接班前完成病人的生命体征监测、记录、病历书写、时间性治疗等工作。每个护士都知道,大夜班交接班前是护理工作最繁忙、心理压力最大的时间段,新护士在这段时间压力更大,差错的发生率也随着护理工作量的增大成正比升高。本组资料中大夜班静脉采血差错的发生率达到86.85%。

防范措施

1.加强三基三严培训,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

首先,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班或讲座,参加各种继续教育学习,以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我们的方法是:每次业务学习后,护士长利用晨会等时间经常提问护士,以巩固学过的知识,并从中掌握护士的不足之处,作相应的培训。只有精通护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熟练掌握本专业技术操作,熟练抢救器具的使用,才能在繁忙的护理工作中镇定自若,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2]。护士长加强与血液检验科的联系,把更新的项目、要求及时与护士沟通,向她们讲解各种静脉血标本的采集方法、注意事项、目的和意义,以及真空采血管的使用要求,并把这些知识打印成文字,贴在经常看到的地方如护士排班本上,使新护士能很快掌握,并在日常工作中得以巩固。其次,加强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护理部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制订了病区静脉采血的操作规范,并对每个护士进行考核,过关后才能上岗,科室针对每个护士不同的特点进行技术培训,如股静脉定位不准确的护士,首先要求并帮助她们复习解剖知识,在理论上掌握股静脉的解剖位置后,再到病人身上定位,直到掌握为止。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通过职业道德教育,使护士能够改变自己的职业冷漠,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自觉遵守“三查七对”制度。“查对”制度是多年来在医疗服务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3],必须落实在行动中,不但在采血前、中、后查对,还要与收取血液标本的工作人员核对无误签字认可,检验中心一旦提出异议时要立即采取积极补救措施[4]。

3.公开护理差错,让所有护士吸取教训[5]

从2008年开始,我院护理部鼓励科室将差错上报,目的不是为了处罚当事护士,而是从中分析在管理和工作流程中的漏洞,找出原因,制定新的工作方法,防止以后其他人不再犯类似的错误。病区每月召开护理风险会议,对本月中发生的护理差错、缺陷进行总结、原因分析、讨论,订出改进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价,不断改进护理工作。在繁忙的时间段如早晨06:00~10:00时间段内,增加一个护士,目的是协助夜班的护理工作,减轻夜班护士的工作量,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总之,减少护理差错和事故是医院的一项重要工程,也是护理管理者追求的目标,而低年资护士是医院的未来,在工作经验不丰富,工作量大的情况下,有可能出现一些差错,我们应该爱护她们,通过教育与培训,把她们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

参考文献

[1]罗淑元.小儿血样采集方法进展[J].护理研究,2005,19(1):103-104.

[2]刘红娟.护理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B):73-74.

[3]凌 力.在医保改革中防范护理纠纷初探[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8):636-637.

[4]申小梅.42起住院病人静脉采血差错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11):1170-1171.

抽血室护士总结篇6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2(b)-134-02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会定期对自己的身体进行检查,对疾病早发现、早治疗,以维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因而健康体检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内容。由于健康状况日益受到个体与单位的重视,医院的职能正从治病向防病、治病相结合转变。如何保护人民身心健康,切实做到疾病“预防为主”已是当前重要的任务。如何在短时间做好大批人群的体检工作,是摆在护理人员面前的新课题。应了解受检人员的特点,准备好体检物品,统筹安排好护理工作,指导、协调、安排体检的每个环节,营造一个和谐、有序、愉快的体检氛围,保证体检工作顺利、圆满完成。下面就我院开设体检中心5年来对健康人群体检的护理体会作以下总结:

1 健康体检人群的心理特点

1.1平等心理

健康体检人群是寻求高质量生活的一族,他们要求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在人格上与医务人员完全平等,拥有相同的权利,如健康权、隐私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等。希望得到医务人员的尊重是他们的普遍心理,担负体检工作的医务人员必须摒弃高高在上的心理,牢固树立服务思想,以人为本,尊重体检者的选择,保护其权益。

1.2消费心理

在目前体检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对服务品质和服务价格的对比选择是体检客户的普遍心理。因此,除了常规医疗服务和技术质量的管理之外,还应特别注意遵循合理医疗的原则,提高服务水准,降低医疗成本,适当优惠体检价格,使受检者获得“物有所值”的体验。

1.3 便捷心理

体检一族不乏精英,时间宝贵,要求体检手续简便,检查快捷、舒适。医院在体检场地建设、房间布局、流程设置、人员和设备配备上,应努力适应体检者的这种需要。特别是遇有大批体检客户,要事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加强组织与协调,避免拥挤和忙乱。

1.4 疑病心理

体检群体对健康有较高的追求,但对医学知识多一知半解,有些人把轻微不适的亚健康现象看成严重疾病,反复多次检查,浪费医疗资源;还有些人体检报告中各项检查指标均正常,但是心理上仍存在障碍,还要跑多家医院再查。对这些体检人员,在进行人性化服务、人文化关怀的同时,要适时进行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疏导。

1.5 恐惧心理

有的人担心查出病来,体检前心理紧张;有的人怕招工受挫,怕失去工作;特别是集体检查,担心查出传染性疾病,怕朋友疏远,怕同事冷落。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同情与关怀。对患病者,在正确指导治疗、用药、保健、康复的同时,做好心理疏导及病情保密工作,在向家人和用人单位领导反映病情时,要客观真实,同时又要在健康权利和劳动权利之间准确平衡,提出的建议要既通法理,又通人情。

2 体检前的准备工作

2.1 预约

须提前3 d到护士长处预约,护士长负责填写团体体检预约安排表,根据体检中心的接待能力合理安排,按体检合约填写体检通知书,包括体检具体时间、项目、注意事项及要求,并交给体检单位联系人。帮助体检对象选择体检项目:儿童、青少年体检重点在于监测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体格和智力发育异常;成人的体检重点集中在重要脏器的功能检查和有无占位性病变,心电图的检查、胸部X线透视、血液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等)、B超检查(主要是腹部和盆腔脏器)应列为常规。

2.2健康教育

首先向被体检者说明体检能够早期发现一些无痛苦或症状不明显的疾病,如:肿瘤、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高血脂等。而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对逆转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十分重要。向体检者说明体检注意事项:体检3 d内应少吃或不吃高脂类食品,24 h内不要饮酒,避免疲劳;女性经期前后不宜体检;需要采血、做腹部B超者体检的当天要空腹,做盆腔B超要憋尿;长期用药者注意药物的携带;怀孕或可能受孕的女性,应先告知医务人员,勿做X线检查或宫颈刮片。

2.3准备

体检组护士提前1 d做好准备工作。(1)体检表:按要求填写单位名称、体检者姓名、年龄、性别、检查项目,盖团体体检章,并按姓氏的第一个拼音字母排列,以便快速查找。(2)物品准备:护士长指导并检查护士备好相应物品,如:注射器、血压计、体重计等。根据人员情况分配抽血、测血压、身高、体重及导医护士等工作。若有行动不便,备好轮椅或特殊照顾人群建立起临时绿色通道。(3)体检前一天通知按体检人数准备早餐。(4)需到其单位体检时要联系车辆并装备有关仪器物品。(5)检查各诊断室、检查室内设备是否齐全。

3 体检中的护理

(1)首先护士应主动服务、微笑接待,语言亲切和蔼、态度热情、解释详细,增加体检者的信任感,使其配合各项检查。(2)协助专科医师解答体检者问题。区别对待每一位体检人员,了解他们的需要,保护他们的个人隐私,区别对待不同层次、不同需要、不同心理体检人群的需求,使他们既得到尊重又得到满意的服务。(3)护士要善于协调各相关各科室,合理分流受检人员,以便对体检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给予及时解决,尽量减少排队现象及不必要的争吵[1]。(4)把好抽血管理关。抽血检查项目繁多,并且不能马上得到结果,大量体检本的填写,试管的保存,实验、化验单的发送过程中最容易出差错,笔者总结出各个单位分窗口抽血,一个单位若项目不同采取分类抽血法,抽血者和编号者严格三查七对,收回体检表编号与抽血编号相一致。每个人的体检本上都有与体检流程相同的体检项目,做完一项后做出标识,这样既清楚又不容易出现错误。(5) 体检中的护理管理 。护士长应亲自指导、协调体检全过程,保证体检的顺利进行。

4 体检后护理

医生根据各种检查结果经过综合分析给受检者结论――健康处方,对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预防治疗疾病都有重要意义。护士应根据体检结论对相关人员进行分类指导。(1)饮食疗法。对于高胆固醇、高血脂、脂肪肝、糖尿病、痛风、高血压、病毒性乙型肝炎、胆囊炎等根据不同原因,分别制订出不同的健康饮食处方。(2)指导用药治疗。根据不同的疾病原因遵医嘱给予不同的药物指导治疗,健康教育中对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服用方法,逐一交代清楚。(3)生活习惯指导。针对疾病,教育患者改变不良生活嗜好,如烟、酒、辛、辣、过冷、过烫刺激性物质及不良饮食、睡眠等习惯。(4)专科疾病教育。根据检查结果做出体检结论后分诊到专科进行早期治疗,与此同时要给予人文关怀,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要和体检医生一道注意体检结论人性化,体检报告异常结果要有提示,诊断内容和治疗原则要交待清楚,要让受检者看得懂、记得住、用得上,争取达到体检的最佳效果。

总之,健康体检在疾病的防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健康体检只有在规范操作下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达到体检的真正目的。而护理人员在体检人群中开展的健康教育是体检工作的重要一环,体检工作规范化与健康教育的结合,是预防疾病、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普及保健知识、提高健康水平的有效措施,对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志慧,蒙元劲,覃秀丽,等.大型健康体检管理与探索[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21(9):228.

抽血室护士总结篇7

【关键词】心肌梗死;室颤;溶栓;急救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258-0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75%-95%的患者并发心律失常,多发生在起病后1-2周,尤其以室性心律失常为最常见,室颤是致命性心律失常,临床表现为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停止甚至死亡。我院重症监护室(ICU)于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AMI患者中,有12例并发心室颤动,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36-71岁,平均年龄51.37岁,其中1例发病时间15小时后入ICU,溶栓未通。1例AMI合并糖尿病,抢救无效死亡.余10例均康复出院,现将溶栓监护体会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据急AMI诊断和治疗指南的有关标准[1],所选12例患者均无溶栓禁忌证,入科后即给予尿激酶溶栓并电除颤治疗等对症救治,溶栓前常规做18导心电图,持续心电监护,抽血急查心梗三项(肌红蛋白、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功酶即CK-MB)血常规、凝血四项等。溶栓前即刻给予肠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各300mg嚼服,对抗血小板凝聚,以后改为肠溶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阿托伐他汀钙20mg/d口服,尿激酶150万u-200万u,生理盐水100ml稀释后于30min内静脉滴注完毕,溶栓前后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q12h,连用一周,密切观察心电监护波形,必要时随时做心电图,发病后24h内测心梗三项q4h,24h后qd抽血监测。并给予氧疗,扩冠,活血化瘀,营养心肌等对症救治,对反复发生的心律失常室颤,给予非同步直流电复律,抗心律失常药物等治疗,备好急救车,给予积极有效的救护措施。

2护理

2.1ICU护士应熟练掌握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的判断标准[2]AMI患者溶栓治疗期间给予特级护理,严密观察常规并发症如出血、心脏破裂、再灌注心律失常,重点观察出血,颅内出血最严重,溶栓治疗期间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的变化、有无头痛、肢体运动障碍等颅内出血征象,仔细观察皮肤,口腔,黏膜出血,及时发现呕血,便血,消化道出血现象,定时检查凝血四项,了解有无出血倾向,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2监测生命体征设定合适的心率报警范围(60-120次/分),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呼吸、血压,正确识别室颤的心电图,(波形、振幅与频率均极不规则。无法识别QRS波群,ST段与T波),还要认识室速,多形性、多源性早搏,成对室早或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当发现上述心电图时,立即报告医生,患者一旦确诊为室颤,及时行心脏按压,电除颤治疗,除颤部位注意避开电极片位置,皮肤破溃部位,永久起搏器放置部位。同时备好急救车、除颤仪为抢救做准备。若患者无自主呼吸,即刻胸外按压,行气管插管,必要时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急查动脉血气分析,血糖,电解质,心肌酶等。也可给予颅脑降温仪,冰帽或者冰袋物理降温,保护脑细胞,进行高级生命支持治疗。建立双静脉通路,保证给药,及时静脉应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常用盐酸胺腆酮静脉泵入,协助电除颤。

2.3皮肤护理除颤时在允许范围内变换电极摆放位置,如果皮肤出现灼伤,酌情给予药物外敷(如美宝湿润烧伤膏);如果皮肤出现发红,要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避免摩擦。

2.4排便的护理AMI患者急性期须绝对卧床,肠蠕动减慢,极易发生便秘,用力排便可致猝死,所以常规服用缓泻剂,如果导片,必要时可用80ml-100ml开塞露灌肠。

2.5基础护理ICU室内保持安静,室温保持在18-22度,相对湿度50-60%,保持口腔、皮肤、手足、头发、会清洁。由于AMI长期卧床,护士应正确指导患者进行肢体的主动运动或给予被动运动,定时翻身叩背,按摩受压部位皮肤,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压疮发生。

3小结

AMI合并室颤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早期及时电除颤及早溶栓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同时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来协助治疗。在临床工作中,ICU护士要具有敏锐精细的观察力,捕捉病情变化每一瞬间,正确识别心电图,及早发现先兆症状,备齐急救药品、物品及仪器,抢救中分工明确,听从指挥,有条不紊,密切配合,分秒必争!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除颤仪、呼吸机使用,迅速准确执行医嘱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另外基础护理、饮食、排便护理,不可忽视。重视沟通技巧,加强心理护理,避免病人产生ICU焦虑综合征,以提高疗效,使患者顺利度过急性期,提高ICU救治成功率!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1,29(12):710-725.

抽血室护士总结篇8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6.0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6-0083-03

在医院心血管科临床中,急性心肌梗死本身属于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疾病患者的主要发病原因是由于冠状动脉出现供血不足,或者供血中断而导致其心肌组织发生缺氧、缺血?乃溃?表现出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及并发症较多等特征,需及时进行急救[1]。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急救工作中,通过落实全程优化护理方案,有助于改善病情,使急救质量得到有效提升,而为评估全程优化护理方案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实际应用水平,本研究对56例于2016年1-10月进入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进行抢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观察比较,期待提升其疗效及满意度,同时对急救时间进行有效控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6年1-10月进入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进行抢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象,随机抽选56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男17例,女11例;年龄43~85岁,平均(59.2±2.18)岁。观察组男19例,女9例;年龄42~83岁,平均(58.8±2.8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将患者送入抢救室,为其开通绿色通道;若患者病情相对较轻,需予以诊断后,再将其送入抢救室,并按照急救程序落实各项急诊抢救护理工作,让患者保持正确的卧床姿势,对患者的血压、心电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进行专项测量,同时及时抽血进行化验检查,建立好静脉通道,以改善其病情。

观察组接受全程优化护理方案。(1)对接诊程序进行优化。首先,120与急诊的无缝隙连接,对于急诊护送或者是自行就诊的患者,在予以救治时,通常需要开通绿色通道,在快速对患者病情状况、身体状态施以初步判断的基础上,通知医师,并配合抢救工作的进行。对于疾病疑似患者,于下肢静脉抽取适量血液标本,予以检查,以确定病情。(2)对抢救程序进行优化。成立抢救小组,各组员间分工合作节约抢救时间。抢救护士立即评估病情,进行吸氧、心电监护、观察病情、根据医嘱立即给予溶栓药物、做好护理记录为下一个科室的治疗与护理提供依据;治疗护士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同时抽取血标本送检;输液护士协助医生做好各项检查、电话联系各科室,如心电图室、心内科会诊等。(3)对转运交接程序进行优化。当患者病情稳定后,转运前应再次评估生命体征,确定转运路线,通知电梯房和相关科室做好迎接病人的准备,转运途中携带抢救药品及器械,医生、护士共同护送病人至病房,到达病房后与病区医生护士进行交班,交清患者生命体征、检查情况、用药情况等。(4)详细记录抢救程序。当患者接受抢救时,护理人员还需对抢救方式、抢救流程等进行记录,待其抢救工作完成后,再对记录的各项资料进行后期整理,并将其制作成表格,便于后期对患者抢救质量做准确的分析。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疗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检查各项指标显示正常即为显效;而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视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且有恶化趋势视为无效[2]。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满意度:采取笔者所在医院自制护理满意调查表进行评估,分值为0~100分,十分满意为90~100分,基本满意为70~89分,低于70分为不满意[3]。满意度=(十分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抢救护理有效率比较

抢救护理后,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21/28),观察组为96.43%(27/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抢救护理后满意度比较

抢救护理后,对照组满意度为71.43%(20/28),观察组为96.43%(27/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抢救护理后急救时间比较

抢救护理后,观察组静脉给药环节、分诊评估环节、静脉采血环节及心电图检查环节所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刘东艳等[4]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高发疾病,此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由于机体内的冠状动脉血管发生痉挛,忽然出现完全闭塞问题,以至于其体内的供血量减少,造成心肌缺血或坏死等病症,并且伴随着胸部剧烈疼痛问题的出现,患者心电图及心肌酶动态都会随之改变,患者一旦发病而未立即治疗,就易产生血小板凝集而形成血栓,进而演变为急性心肌梗死,增加死亡率。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其抢救中通过对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方案的充分利用,在对工作抢救流程、接诊流程及网络系统建设、交接工作进行优化的基础上,增加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同时对患者病情做出正确判断,在予以针对性救治,有助于提高急救质量[5-6]。不仅如此,全程优化护理方案强调进一步提高抢救工作的整体精准性及规范性,通过对接诊程序、抢救程序等进行优化,在创建专业信息网络体系的基础上,对转运交接程序进行优化,除了能提高有效率外,还可以使静脉给药环节、分诊评估环节、静脉采血环节及心电图检查环节等急救时间得到进一步控制[7-8]。此次行不同抢救护理方案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5.00%(21/28),观察组为96.43%(27/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上一篇:项目部监理总结范文 下一篇:绿化竣工验收监理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