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9-20 22:54:39

抽血实习个人总结

抽血实习个人总结篇1

【关键词】  抽血室;交叉感染;管理

本院是一所大型三级甲等医院,日门诊量高达4000多人次,门诊每天需采血人数多达500人次,为了方便医患交流和提高工作效率,将抽血室由过去相对封闭的工作室改为全开放式。抽血室工作人员采血工作量大,流动人员多且面对大量没有确诊的门诊病人,频繁密切接触病人的血液标本,存在潜在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而病人大多数免疫防御机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或缺陷,是最容易引起交叉感染的地方。因此,做好抽血室感染控制,预防交叉感染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做法如下。

1 人员管理

(1)抽血室管理者对所有在采血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交叉感染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职责。(2)对于新护士、实习生、保洁员先培训后上岗。对她们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知识的学习,要充分认识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危害,了解其传播途径,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人人都会“六步洗手法”,狠抓基本功训练,提高穿刺技术,减少反复穿刺带来感染的机会。(3)对于高年资护士,因为操作熟练,在患者集中、工作繁忙的情况下,为了急于缩短病人排队等候时间、随意简化流程、不正规操作,对这一现象除了感染控制知识的学习外,加强感染控制的监督,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在抽血高峰时,采取弹性排班、增派人手,减少病人排队等候时间,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

2 抽血室物品环境的管理

空气和物体表面的微生物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抽血室的环境、物品消毒根据《医务人员医院的预防与控制》[1]采取以下措施:(1)止血带、消毒棉球由供应科集中配送,各种消毒容器、持物罐、镊子,采取独立包装消毒。消毒液和消毒容器要注明开瓶时间,消毒液的浓度要经常监测。(2)每天上班前和下班后对抽血桌面、病人坐的椅子、试管架等用含有效氯500mg/l进行擦拭。(3)每月对空气、物体表面及护士的手进行细菌培养检测,空气细菌总数≤500cfu/cm2,物体表面细菌总数及医护人员手平均细菌数≤10cfu/cm2。(4)加强感染监控力度,科室感染控制联络员与感染控制科定期或不定期对抽血室各项感染管理措施物品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与科室质量挂钩。(5) 医疗垃圾管理:医疗垃圾指定专人负责收集与集中处理,并建立登记制度,严格执行各种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分开放置,警示标识醒目。医疗垃圾如使用后的棉球、棉签及一次性治疗巾放入黄色垃圾袋,生活垃圾如各种一次性物品的外包装放入黑色垃圾袋,针头入利器盒,内容物不要超过容器的3/4,统一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理。

3 抽血流程的管理

护士采血时戴口罩、帽子,工作服、帽子每周清洗消毒1次,口罩每4h更换1次,病人采血部位皮肤采用安尔碘消毒2次。病人一人一巾一管一针一手消,这里重要强化手消毒意识。护士的手是交叉感染的重要环节。采血的工作是连续性的,病人多工作繁忙,每采一次血就洗手一次明显降低工作效率,易引起病人不满。若频繁使用消毒液擦手,护士的手易发皲裂,皮肤粗糙[2],我们的做法是抽血时要求护士戴手套,每次采血后用“洁肤柔消毒凝胶”消毒双手方可接触下例病人,若接触特殊病人,如诊断明确的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或皮肤破溃、手套破裂、沾有血迹等情况下,要求立即更换手套。

4 健康教育的指导

进行良好的护患沟通, 向病人宣传远离细菌从洗手开始,在洗手池旁张贴洗手示意图。嘱病人在24h内勿清洗采血针眼处, 按压针眼处的消毒棉球勿随意丢弃,统一扔到指定的医疗垃圾桶内。

5 针刺伤的管理

在职业暴露引起的感染病例中90%是由针刺伤或其他外伤引起的[3] 。 抽血室护士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基本功扎实做到忙而不乱,操作中勿回套用过的注射器,所有针头入利器盒,操作者每人身旁放一个利器盒,严禁两人共用一个利器盒。严禁护士手持采血针走动。一旦发生针刺伤,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切勿按揉,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冲冼后再用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卡,上报感染控制科。

本科按照国家有关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医院感染控制科的相关规定,采取了以上各个环节的安全预防管理,取得较好的效果,无因交叉感染引起纠纷和护理人员自身的感染。

【参考文献】

   1 徐秀华,黄勋.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37.

2 张华芬,王金娜,刘淑如,等.采血室医院感染管理.中国消毒杂志,2005,22(4):467.

抽血实习个人总结篇2

【摘要】细胞形态学检验是血液病防治、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关键,笔者通过总结检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从而提高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质量。

【关键词】血细胞 形态学 检查 质量控制

血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检验结果准确、及时、有效的保证。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阶段的内容:

1 分析前质量控制

1.1 患者准备。充分撑握骨髓检查的适应症及禁忌症,严格患者采集标本前的准备工作,保证患者标本不受客观因素的影响。

1.2 标本的制备。(1)血涂片的制备取全血(或末梢血)10ul左右制成长短、厚薄适宜的血涂片,且头、体、尾要分明,如血滴过大或过小将影响涂片制作的质量,给检验过程中细胞形态的识别带来很大的影响。温度低或湿度大时可将血涂片在空中来回晃动,促使血涂片尽快干燥。此过程切忌用火烘干,否则细胞固缩变形,影响细胞形态质量。(2)骨髓涂片的制备由临床医生抽取骨髓液0.2~1.0ml(约0.5ml)之间,不宜少于0.2ml,因为抽取量少除难于撑握外,还不易抽取到骨髓小粒和巨核细胞,而达不到细胞学检验的要求;相反,抽取量较大时也易造成骨髓液的稀释而不符合检验要求。将骨髓液置于清洁玻片的一端,使玻片倾斜15度角,让骨髓较稀的部份向下流动,取沉渣的部分制作标准涂片6张备用。如骨髓被外周血稀释,则应重新穿剌,否则各系统各阶段细胞的分类比例将会改变,达不到骨髓细胞分析的目的。如温度低或湿度大时同样可将骨髓片在空中来回晃动,促使骨髓涂片尽快干燥。此过程也切忌用火烘干,否则细胞固缩变形,影响细胞质量。(3)因在18~22℃的环境下,粒细胞形态会有变化,故制作涂片一定要及时。(4)严格标本管理待血片或骨髓片充分干燥后,及时用铅笔在血膜或骨髓的头部注明患者信息,包括患者姓名、B(血片)或M(骨髓)字样,严防患者之间的标本出现差错,产生严重的医疗差错,这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必要的前提条件。(5)血片或骨髓片应及时染色,因新鲜血片或骨髓片易着色,标本久置后染色效果欠佳,充分保证标本的染色质量,便于细胞形态的辩认。

1.3 统一标本染色方法。标准提倡使用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瑞氏或瑞-姬氏标准染色法;严格按标准化程序进行染色;此染色过程可在显微镜低倍镜下边观察边染色,染色结果以低倍镜下观察细胞核为酒红色,胞浆鲜艳为准,保证标本的染色为最佳状态。这样既可充分保证标本染色的质量,又不至于因染色而造成标本的浪费。1.4 制定规范的技术。操作规程(SOP)包括采取(骨髓、血液)样本、制作涂片,瑞-姬染色、各种组化染色,以及其他各种血液细胞形态学检验的操作标准,给初学者及经验较差者学习上的帮助。在检验过程中要杜绝不合格血涂片或骨髓涂片的产生,做到制片、染色液配制和染色方法的标准化,逐步做到细胞形态辨认上的标准统一。

1.5 制定规范的血细胞各系、各阶段的形态学特征(标准)和血液病细胞形态学诊断标准,应严格按照血(骨髓)细胞名称及其形态学标准对细胞进行分类。

2 分析中质量控制

2.1 细胞形态学检查应由经验丰富,具有细胞形态识别和判断能力的工作人员进行,严格按照各系统、各阶段细胞形态学特征进行分类,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在检验过程中,要不断学习,遇到疑难病例,要多人相互讨论、结合组织化学染色和优势成熟细胞综合判断,必要时向专家请教,不断总结经验,扩大实践和临床知识,保证结果的准确和可靠性。

2.2 首先浏览全片,了解血片或骨髓片的大致情况,然后选择血片或骨髓片体尾交界处细胞分布均匀的区域进行镜检、分类,注意完整规范的检查顺序、减少人为影响因素。

2.3 特殊病例应该由多人阅片,充分探讨,必要时提请会诊。

2.4 在分析出具检验报告时,应全面了解血细胞形态学特征,结合临床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切莫盲目性的出具检验报告。

2.5 在发出报告前应当有专人复核,严格把关,以提高报告质量。

3 分析后质量控制

3.1 积极参加实验室之间的质量评价。目前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室间质量控制多采用质控标本彩色图片指定细胞识别的方式。通过室间质评,实验室将自己的检验结果和其他实验室结果进行比对,找出差距,进行改进。有利于参加室间质评的各实验室了解血液病知识和提高检查技术,促进形态学检验质量的稳定和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从彩图上指认各种细胞,颇有“纸上谈兵”的味道,仅靠识别单个细胞容易存在片面性和不确定性,还会因概念不清、“细胞名称编码”不确切、答案不标准等直接关系到质评的结果。

3.2 建立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抽查制度。由经验丰富的检验人员定期对工作中平时检验的血片或骨髓片检查结果进行抽查,查看平时的检验结果是否存质量问题,监管大家平时的检验工作,督促大家不断学习,共同提高。

3.3 建立骨髓细胞形态复核和标本保存制度。(1)骨髓检验申请单和标本应妥善保存,骨髓涂片和外周血涂片检验后都应贴上标签,最好在登记结论的同时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完善病案内容,编号保存备案,以备查证和外送会诊。以便查阅患者资料以及在温习旧片中反复观察和推敲,这是总结经验和自我提高的最好途径。(2)严格骨髓细胞形态复核,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3)加强检验与临床的沟通与交流除了了解骨髓申请单上的患者资料外,尽可能地了解患者更多的临床体征和检查结果,如脾功能亢进、淋巴结肿大,骨痛和发热等体征对于形态学诊断的参考意义均很大。细胞形态学检查中应仔细、全面寻查对于该病例有意义的诊断线索,并了解疾病可能引起的血液细胞和骨髓细胞数量和质量的改变,尽可能降低漏诊、误诊。(4)建立回访制度加强临床回访,了解检验结果与临床的符合性,以便找出自己不足的地方,不断总结,提高自己。

总之,检验过程的多种因素均可对血液细胞检验的结果产生影响,实验室检验中应加强质量控制,避免或减少影响因素,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朱伟,许文荣.血细胞形态学质量控制[J].临床检验杂志,2008,26(1):1.

抽血实习个人总结篇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3-0110-02[ZW(N]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与改革立项课题(2015XJG-YY2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柏琦(1979―),女,湖南双峰人,硕士,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主任医师

一、血液病学临床教学的问题

血液病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具有理论性强、专业性强、内容抽象的特点,且涉及学科广泛,有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1]血液病学的临床治疗对医生的专业知识要求非常高,不仅要求临床医生对血液病学专业及相关专业都非常熟悉,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完善的专业实践技能。[2]一般临床见习生刚进入医院科室见习时,病种繁多、病因复杂的血液病会让学生感觉无从下手,在面对患者时会出现胆怯的心理。由于血液病复杂、抽象、难懂,很多临床见习生在见习期满之后,对血液病仍然没有很深刻的认识,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无法对血液病患者进行正确的识别、筛选,采取有效的治疗,无法胜任血液病专科诊治工作。

血液病是一门非常难懂、难学的学科,因此,血液病学专科医师的成材率比较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改变教学方式,将抽象难懂、理论性强的血液病学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形象化,让学生能记忆得深刻,理解得透彻。近些年,这个教学观点逐步受到关注,也导致医学专科在血液病学临床教学方式上做出了很大的改变,以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可以总结为“四个结合”模式,在教学中大量使用实践中的图片及视听资料,配合专科理论知识教学,同时安排学生参与观摩专家对血液病病例的诊治、疑难病案的会诊,让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血液病学临床教学具体化,降低了理解难度,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为学生以后的实习及工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提高血液病学临床教学的措施

(一)理论性文字与视听资料、图片相结合

在血液病学临床教学的过程中,如果采用传统的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出现厌烦的情绪,不利于教学的正常进行,也无法达到教学的目的。血液病学的相关知识较为抽象,例如,骨髓造血干细胞及外周血细胞结构、功能和数量的改变是血液病的突出特点。[3]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靠自己的想象去理解这一知识,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采用理论性文字和视听资料、图片相结合的方式。例如:让学生在课后去实验室,观察显微镜下的图片,使学生能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知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正常组织和具有典型病理改变的骨髓片、血片及淋巴结等病理组织,转化成图片输入电脑,将图片编辑成幻灯片再配上相应的文字说明;利用多媒体制作一些可以形象阐述血液病或者与血液病相关理论知识的动画;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寻找一些与血液病相关的影视资料,录制血液病病例的治疗过程,将其制作成VCD给学生看。通过这些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学生能获得最直观的感受,记忆会更深刻。理论性文字与视听资料、图片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获得很大的提高,使学生获得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

(二)临床教学与持续性病情观察相结合

在血液病学的教学中有临床课程,上课时学生会跟随带教老师进行临床学习。在临床教学中,带教老师无法一次性向学生讲解太多的内容,只能根据所教的课程内容安排学生在相关的床旁学习,例如询问病史、查体等,并让学生在了解患者的基本资料之后对患者的病情做相应的诊断以及预处理方案,然后由带教老师评价每个学生的诊断,最后带教老师对病情做具体分析,让学生针对自己的情况查漏补缺。另外,血液病的病程往往是连续性的,仅依靠最初的症状无法判断患者后续病情的发展,学生也无法通过一次观察对病情的发展有完整的认识,这不利于学生对血液病学知识的整体掌握。因此,带教老师在进行临床教学的时候应该让学生对不同病情的患者进行不间断的跟踪观察,例如,急性白血病案例,其特征是发病突然、病情进展快、治疗后病情变化极为复杂。[4]对于这类患者,可以让学生跟踪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与身体各项指标的变化,与患者出现某些症状前后身体各项指标的变化对比,并记录在案,然后将记录与主治医生的病历记录相比较,最后将资料整合交给带教老师,由带教老师分析和总结整个案例的病程、治疗方案。这种教学方式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同时提高了学生参与医疗的积极性。

(三)典型案例讨论与疑难病案讨论相结合

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针对血液病中的典型病理,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模拟诊治,让学生通过患者病史、体征、症状表现以及各项指标检查报告等基本信息,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给出自己的诊断意见,进一步检查、治疗的方案,以及对疗效的判断等,然后由带教老师进行评判、分析和总结。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查漏补缺,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在对疑难病案进行分析时,根据其病情、病因、病理复杂等特点,教师可以以辩论的形式授课,将病案信息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思路查阅资料。在组织辩论的时候不分正反方,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在关键问题上给予引导。通过这种人人参与讨论的方式使讨论结果清晰化,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整合,增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为后期的临床实习做铺垫。

案例教学和讨论教学在血液病学的临床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两种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还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索,提高学生对血液病学习的兴趣和参与血液病医疗的兴趣。

(四)操作教学示范与动手体会相结合

医学的最终目的都是学以致用,将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医疗过程中,这是考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例如血液病学中的骨穿教学,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员,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5]针对见习生的教学,以教师操作示范为主。通过教师的操作示范,学生对骨穿以及医疗实践操作形成初步的认识和概念,这为他们以后实习和临床工作的实际操做了铺垫。针对实习生和进修生的教学,可以采用教师先示范,学生后动手的方式。教师在示范教学的时候反复强调骨穿的关键步骤,在多次示教且学生已经清楚操作程序后,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独立操作,但要在旁边做关键性指导,及时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问题,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操作。这种教学方式的实施,不仅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了血液病学理论知识,还加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确保学生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操作技能运用于医疗实践中。

三、结束语

抽血实习个人总结篇4

[关键词] 社区医疗;高血压;预防;健康教育

高血压病是一种自觉症状比较轻微,甚至无法自觉症状的疾病,大多数患者仅在查体时发现[1]。该病的病理特点是体循环动脉压升高的临床症候群,该病的病程长,可对心、脑、肾等靶器官造成严重损害,如果发生了心、脑血管的意外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明显的影响,也会给患者的家庭以及心理造成一定的负担[2]。为了对社区医疗部门对患有高血压的患者进行预防和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和体会进行总结,使今后社区患者的高血压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有效预防社区人员出现高血压症状,使社区医疗服务工作更加全面周到,我们组织进行了本次研究。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来我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88例患有高血压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对高血压病社区预防和健康教育的具体过程和主要体会进行总结。现将总结的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这三年时间里,抽取我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88例患有高血压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患者中年龄最小者33岁,年龄最大者79岁,平均年龄51.7岁;患者中包括51例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患者的病程在1至21年之间,平均病程5.9年;抽样患者所有自然资料,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在研究过程中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前,均经过相关的检查后确诊。

1.2方法

对抽样中88例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社区预防和健康教育的具体过程和主要体会进行总结。

2 结果

研究后发现,导致患者出现高血压症状的主要因素包括体重、生活习惯、精神因素等。社区医疗部门对该类患者进行预防和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防止肥胖,合理膳食,心理教育,儿童时期教育更几个方面[3]。

2.1体重

患有高血压的患者一项最危险的因素是体重指数明显增加。肥胖患者同时易患高胰岛素血症,可导致患者出现钠潴留现象。在饮食过程中过多的摄入碳水化合物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现象进而使得患者血压升高[4]。

2.2生活习惯

饮食结构的因素对高血压患者的整个发生、发展过程有重要的影响,对日常饮食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可以对高血压起到有效预防的作用。患者机体内钾、钙、蛋白质的含量不足,会导致患者血压明显升高。目前我国人口在膳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高钠盐、低钾、低钙以及蛋白质质量差。患者机体内的钠盐含量过高会导致出现水钠潴留现象,患者的血管平滑肌会发生肿胀,管腔会随之变细,血管的阻力及血液容量会显著增加,使得患者的血压进一步升高。

2.3精神因素

患者长期处于精神紧张、愤怒、烦恼状态下或是受到恶性环境的刺激,会导致患者的大脑皮质的功能发生紊乱,对血管的运动中枢产生相应的刺激,使小动脉的张力进一步提高,最终造成其血压上升。对于一些暴躁多怒、情绪急躁的患者来说,其血压通常情况下偏高;相反一些性情温和,处事不惊的患者,其血压通常比较稳定。

3 社区预防和健康教育措施

3.1控制体重

超重和肥胖不是单纯的营养问题,除遗传因素外,它还取决于机体摄入热量和消耗能量的能力,因此防止超重和肥胖至少应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防止从膳食中摄入过多的热量,适当控制主要谷类的进食量;二是增加体育活动,坚持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可有助于改善心血管机能,有益于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

3.2注意饮食

对于患有高血压患者的日常饮食应主要以清淡为宜,患者每天的钠盐摄入量应严格控制在5克以下。酒精已被医学界公认是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饮酒习惯的患者要对自己的饮酒量进行限制,对于一些有高血压危险倾向的人群,应坚决进行戒酒。该类患者宜多食用钾、钙、优质蛋白和维生素含量相对较高食物,脂肪类食物和甜食要尽量少食。钾在患者的体内可以使钠的有害作用得到缓解,对钠的排出有促进作用。美国医学专家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患有高血压的患者每天要坚持摄入高钙食物,这样可以其血压明显降低[5]。

3.3心理健康教育

患者在紧张生活和工作之余应学会如何使自己的精神得到有效防松,临床主要应用的使该类患者的精神放松的方法主要包括:练气功、打太极拳、散步、做广播操等活动,这样可以使患者的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有助于使该类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对血压所造成的影响得到进一步的减轻。

4 体会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必要的社区医疗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高血压的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加强高血压的社区预防和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吟绵,何熹延.高血压病诊断标准进展[J].医学信息,2001,14(11):773-776.

[2]严迪英.社区干预[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0,8(1):44-45.

[3]曹晓毛.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高血压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和血压控制行为的作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09).

[4]刘健.松龄血脉康胶囊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非杓型高血压病效果观察[J].交通医学,2007,(06).

抽血实习个人总结篇5

关键词: 直观教学 实物直观 模象直观 言语直观 初中生物教学

我参加教育教学工作已经一个年头。一年来,在学校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导师的悉心指导下,我从一名“在校学生”逐渐转变为一名“在职教师”,顺利地完成了初二生物的教学任务,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也做了一定的课后反思工作。下面我就谈谈这一年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关于直观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一定的教学内容作用于学生,使其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活动。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接受新知识是将新的信息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并经过重组,建构出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知识直观”是学生建构新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直观教学也是中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1]可见,直观教学对于学生理解并接受新知识是十分重要的。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初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但其抽象逻辑能力尚未完全成熟,因此能否在课堂上运用好“直观性原则”,将显著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直观教学的方式包括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2—3]。实物直观是指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实物直观获得的感性认识与实际事物联系密切,具有真实感和亲切感,但是,实物直观往往很难直接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属性,需要学习者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这对于初二年级的学生而言,往往有一定的难度。模象直观能够很好地避免实物直观存在的这个问题。模象直观是指通过对事物的模拟形象(即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模拟形象并非事物的原始面貌,而是经过一定加工后的事物面貌,能够鲜明地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忽略其非本质属性,使得原本比较“朦胧”的事物变得清晰而易于接受。初中生物课程学习的是生命世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要求学生既能掌握生物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又能对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有一个客观、真实的认识。这就要求教师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处理好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的关系,只有将实物直观与模象直观相结合,才能较好地使学生掌握生物规律的普遍性和生命世界的多样性。下面我就结合自己一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实物直观与模象直观在初中生物相关章节教学中的结合运用。

图1 心脏结构示意图

苏科版初中生物教材八年级上册第14章第1节的教学内容中涉及哺乳动物心脏的结构及出入心脏的血管和血流的情况。这个内容对于理解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十分重要,但知识比较抽象,初学时不易准确掌握。我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运用模象直观法,将比较复杂的心脏及其周边血管的结构简化为一幅平面图(如左图所示),图中可以清晰地表示出心脏及周边血管的主要结构特点:左右心不相通,心房与同侧心室相通,血液在瓣膜的控制下由心房单向流入同侧心室。对于出入心脏的血管,可用红粉笔画出动脉血管,用蓝粉笔画出静脉血管,而用红色箭头和蓝色箭头分别表示血管中血液的性质(动脉血液还是静脉血液)及血流的方向。结合这张平面图,进行全身血液循环的教学,能够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这一相对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既可以清晰地展示出心脏及其周边血管的主要结构要点,又能顺利完成“肺动脉中流静脉血,肺静脉中流动脉血”这一难点的突破。但是,平面图毕竟只是对心脏具体结构的一种简化和抽象,没有哪个真实的心脏是像平面图上画的那样的。当学生通过模象直观认识了心脏的结构及功能后,教师应通过实物直观向学生展示真实的心脏结构。例如观察和解剖猪的心脏。若条件不允许,则可以让学生观察心脏的结构模型。只有将模象与实物相结合,才能真正完善学生对心脏结构的认识。

又如,苏科版初中生物教材第21章,涉及有关遗传规律的内容。尽管初中阶段涉及的遗传规律比较简单,但对于初次接触的学生而言,仍然比较抽象,特别是初二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尚未学习有关概率的知识,因此对于遗传概率的计算尤其显得不知如何下手。因此,笔者在进行有关遗传规律的教学时,采取了一些简单的直观教学手段。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就地取材,用红绿两支粉笔,分别代表成对存在的等位基因。利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既可以模拟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存在的等位基因彼此分开,又可以模拟受精之后基因发生重组的所有可能,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模拟遗传概率的简单计算。这样的直观教学,可以使学生对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的彼此分离,以及受精时带有不同等位基因的配子自由组合这一抽象问题具有比较直观的认识,同时有助于学生较好地掌握有关遗传概率的计算。类似的直观教学方法还可以运用于“人类性别决定”的教学,使学生对性别决定的实质有比较直观而准确的认识。

初中生物课程中有一些内容,不太容易甚至根本不可能运用“实物直观”进行教学,例如有关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的内容。生命的起源与进化是生物学学科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这部分内容无法通过直接的观察、再现来进行直观教学,因此对学生而言比较抽象。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笔者认为应当重视科学家在探索过程中做过的重要实验,例如巴斯德鹅颈管实验、米勒实验等,以及探究生物进化历程时发现的重要进化证据,如重要的化石等。将这些重要的实验或证据以图片、视频等模象直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可有助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使学生比较直观地掌握这些知识。

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设计,课都是由教师来上的,因此,教师言语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优劣。正如一部好书,不仅需要知识丰富,论证严密,更需要通俗易懂,易于被读者接受。课堂教学效率不仅在于教师在课堂上讲了多少内容,更在于学生在一节课里接受了多少内容。因此,教师应当尽可能用直观、易于接受的而又不失科学、严谨的语言进行教学。“言语直观”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思考课堂教学的内容和重难点,还要思考如何用生动、直观的语言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更认真、细致,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呈现生动、直观、易于接受的教学过程。

以上便是我对直观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的心得体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地思考和总结,借鉴其他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抽血实习个人总结篇6

【关键词】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质量控制

【中国分类号】 R57.1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357-01

血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检验结果准确、及时、有效的保证。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阶段的内容:

1.分析前质量控制

1.1 高素质检验人员的培养 细胞形态学检验技术是多学科联合的要求高的技术,形态学检验专业人员应具有较高的素质,如较高的形态学检验水平,全面的临床与血液学及有关边缘学科的知识[1]。为此,实验室应该建立或健全形态学检查的内容,充分保证人力和物力,普及血细胞形态学知识,不断提高检验人员业务水平。从事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人员上岗前应接受正规培训,撑握血细胞形态判断标准,具备血细胞形态识别能力,建立形态学检验人员评价认可制度。

1.2患者准备:充分撑握骨髓检查的适应症及禁忌症,严格患者采集标本前的准备工作,保证患者标本不受客观因素的影响。

1.3标本的制备 :(1)血涂片的制备 取全血(或末梢血)10ul左右制成长短、厚薄适宜的血涂片,且头、体、尾要分明,如血滴过大或过小将影响涂片制作的质量,给检验过程中细胞形态的识别带来很大的影响。温度低或湿度大时可将血涂片在空中来回晃动,促使血涂片尽快干燥。此过程切忌用火烘干,否则细胞固缩变形,影响细胞形态质量。(2)骨髓涂片的制备 由临床医生抽取骨髓液0.2~1.0ml(约0.5ml)之间,不宜少于0.2ml,因为抽取量少除难于撑握外,还不易抽取到骨髓小粒和巨核细胞,而达不到细胞学检验的要求;相反,抽取量较大时也易造成骨髓液的稀释而不符合检验要求[2]。将骨髓液置于清洁玻片的一端,使玻片倾斜15度角,让骨髓较稀的部份向下流动,取沉渣的部分制作标准涂片6张备用。如骨髓被外周血稀释,则应重新穿剌,否则各系统各阶段细胞的分类比例将会改变,达不到骨髓细胞分析的目的。如温度低或湿度大时同样可将骨髓片在空中来回晃动,促使骨髓涂片尽快干燥。此过程也切忌用火烘干,否则细胞固缩变形,影响细胞质量。(3)因在18~22℃的环境下,粒细胞形态会有变化,故制作涂片一定要及时。(4)严格标本管理 待血片或骨髓片充分干燥后,及时用铅笔在血膜或骨髓的头部注明患者信息,包括患者姓名、B(血片)或M(骨髓)字样,严防患者之间的标本出现差错,产生严重的医疗差错,这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必要的前提条件。(5)血片或骨髓片应及时染色,因新鲜血片或骨髓片易着色,标本久置后染色效果欠佳,充分保证标本的染色质量,便于细胞形态的辩认。

1.4、统一标本染色方法 标准提倡使用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瑞氏或瑞-姬氏标准染色法;严格按标准化程序进行染色;此染色过程可在显微镜低倍镜下边观察边染色,染色结果以低倍镜下观察细胞核为酒红色,胞浆鲜艳为准,保证标本的染色为最佳状态。这样既可充分保证标本染色的质量,又不至于因染色而造成标本的浪费。

1.5 制定规范的技术操作规程(SOP) 包括采取(骨髓、血液) 样本、制作涂片,瑞-姬染色、各种组化染色,以及其他各种血液细胞形态学检验的操作标准,给初学者及经验较差者学习上的帮助。在检验过程中要杜绝不合格血涂片或骨髓涂片的产生,做到制片、染色液配制和染色方法的标准化,逐步做到细胞形态辨认上的标准统一。

1.6制定规范的血细胞各系、各阶段的形态学特征(标准)和血液病细胞形态学诊断标准,应严格按照血(骨髓)细胞名称及其形态学标准对细胞进行分类。请参照以下细胞识别方法和要点[3]:

识别细胞要细心,按其结构定类型;核浆兼顾核为主,从外向里细区分。

原始浆纯核细致,成熟质粗无核仁;幼稚细胞难识别,多从成熟找特征。

病理形态多畸变,结合组化再定型,全面综合和分析,切忌片面下结论。

边学边看多实践,全心全意为病人;以上方法与重点,供君参考和遵循。

2.分析中质量控制

2.1细胞形态学检查应由经验丰富,具有细胞形态识别和判断能力的工作人员进行,严格按照各系统、各阶段细胞形态学特征进行分类,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在检验过程中,要不断学习,遇到疑难病例,要多人相互讨论、结合组织化学染色和优势成熟细胞综合判断,必要时向专家请教,不断总结经验,扩大实践和临床知识,保证结果的准确和可靠性。

2.2首先浏览全片,了解血片或骨髓片的大致情况,然后选择血片或骨髓片体尾交界处细胞分布均匀的区域进行镜检、分类,注意完整规范的检查顺序、减少人为影响因素。

2.3特殊病例应该由多人阅片,充分探讨,必要时提请会诊。

2.4在分析出具检验报告时,应全面了解血细胞形态学特征,结合临床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切莫盲目性的出具检验报告。

2.5在发出报告前应当有专人复核,严格把关,以提高报告质量。

3.分析后质量控制

3.1积极参加实验室之间的质量评价:积极参与省临床中心、卫生部及其他权威机构组织的实验室室间质评活动。目前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室间质量控制多采用质控标本彩色图片指定细胞识别的方式。通过室间质评,实验室将自己的检验结果和其他实验室结果进行比对,找出差距,进行改进。有利于参加室间质评的各实验室了解血液病知识和提高检查技术,促进形态学检验质量的稳定和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从彩图上指认各种细胞,颇有"纸上谈兵"的味道,仅靠识别单个细胞容易存在片面性和不确定性,还会因概念不清、"细胞名称编码"不确切、答案不标准等直接关系到质评的结果。通过参加区域性乃至全国性骨髓片室间质评可以得到以下一些收获:经过质评工作,可以收集到各型病例资料齐全的骨髓涂片,特别是一些少见病种的标本,给检验人员及进修、实习生带来学习上的帮助,增加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通过质控结果及时得到反馈的结果,重新进行镜下阅片,达到学习提高的目的;开展细胞形态学质评工作,能提高检验人员对细胞形态的识别和诊断水平;结合细胞化学、免疫学、遗传学技术和临床病史体征,作出合理的诊断,这就补充了形态学的不足,全面综合分析作出诊断的室间质评,比单一的血涂片或骨髓涂片的形态质控更为合适[4]。除采取上述措施外,还可以加强和健全诊断报告审核制度,通过专业进修、讲习班、读片研讨会等解决细胞形态识别问题。

3.2工作中不断加强学习,随时阅片,提高细胞学形态识别能力,了解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新知识,不断完善自己,担高检验技能。

3.3建立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抽查制度:由经验丰富的检验人员定期对工作中平时检验的血片或骨髓片检查结果进行抽查,查看平时的检验结果是否存质量问题,监管大家平时的检验工作,督促大家不断学习,共同提高。

3.4建立骨髓细胞形态复核和标本保存制度:(1)骨髓检验申请单和标本应妥善保存,骨髓涂片和外周血涂片检验后都应贴上标签,最好在登记结论的同时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完善病案内容,编号保存备案,以备查证和外送会诊。以便查阅患者资料以及在温习旧片中反复观察和推敲,这是总结经验和自我提高的最好途径。(2)严格骨髓细胞形态复核,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3)加强检验与临床的沟通与交流 除了了解骨髓申请单上的患者资料外,尽可能地了解患者更多的临床体征和检查结果,如脾功能亢进、淋巴结肿大,骨痛和发热等体征对于形态学诊断的参考意义均很大。细胞形态学检查中应仔细、全面寻查对于该病例有意义的诊断线索,并了解疾病可能引起的血液细胞和骨髓细胞数量和质量的改变,尽可能降低漏诊、误诊。(4)建立回访制度 加强临床回访,了解检验结果与临床的符合性,以便找出自己不足的地方,不断总结,提高自己。

综上所述,要提高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质量,必须注意培养和提高检验人员的基本素质,加强工作责任心,加强分析前、中、后各个环节质量控制与管理,减少分析误差,积极参与省临检中心、卫生部及其他权威机构组织的实验室室间质评活动,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此外,要加强实验室与临床科室的联系,确保血液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重复性,更好地为临床诊疗服务。

参考文献

[1] 朱伟,许文荣.血细胞形态学质量控制[J]. 临床检验杂志,2008, 26(1):1

[2] 唐兴洲,朱廷韬,李早荣.骨髓标本质量与骨髓抽取量相关性实验报告[J].现代医学检验杂志,2006,21(5):45-47.

[3] 罗军辉.血细胞概论中的口诀歌.2011.10.30.

抽血实习个人总结篇7

关键词 缺陷 血标本 原因 对策

合格的血标本,为临床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准确可靠的参考依据。反之,则会影响临床的诊断与治疗,并且还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为了减少不合格血标本的数量,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减轻患者痛苦。2010年1月~2012年2月,对发现的缺陷血标本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现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2月,共发现112个缺陷标本,标本溶血54个(48.2%),标本凝固20个(17.9%),标本量少14个(12.5%),其他24个(21.4%)。

标本溶血的原因与对策

原因:①穿刺困难和操作不当:低血容量的患者、新生儿、婴幼儿。患者静脉充盈不良,血管弹性差,穿刺者技术不熟练。导致穿刺困难,采血时间延长,造成部分血液凝固,使红细胞机械破坏,造成溶血。采血部位未避开血肿、冻疮、炎症等皮损处。操作者采血时将止血带扎的过紧、时间过长,并用力拍打穿刺部位。试验证实,止血带压力过大或止血时间过长,可使纤溶性增强或加速血小板的激活[1]。采血过程中,静脉穿刺处消毒液未干即开始采血。向真空管插入针头时,直对管底,没有斜插,由于真空负压,血流迅速流入试管,并与管壁碰撞,造成溶血。②保存和运送不当:采集血标本放置于窗台上,冬季由于温度太低造成冷冻。运送过程中剧烈震荡。③容器不合格:抽血器具不合格,临床所用的抽血器具均为一次性塑料制品,某些产品的增型稳定型不合格并且聚合不完全而有毒性,可引起血标本溶血。注射器和针头连接不紧,导致空气进入产生气泡。真空采血管负压过大[2]。④抗凝管使用不当:抽取抗凝标本,如混匀过程中,动作过猛,导致红细胞破裂。同时给患者抽数管血时,未及时摇匀放有特殊抗凝剂的试管,如血凝管、凝血管,此时血中纤维蛋白原已凝固,用力摇动可人为造成红细胞破裂,发生溶血。抗凝试管中抗凝剂偏少也可导致溶血。⑤病理因素:血液标本溶血据有关资料显示,常见的原因有血液病、肾脏病、胶原结缔组织病、大面积烧伤、低血磷等[3]。

对策:选择正确的采集部位,采集静脉血,护士习惯在双侧肘窝附近的头静脉、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中选择一根比较明显的做静脉穿刺,但是遇到周围静脉条件差者,最好选择颈外静脉或股静脉。婴幼儿多选择颈外静脉。细小、弹性差、塌陷的血管不宜采血。若无其他更好选择,可先对该部位保温,有条件的热敷,待血容量增加后采血。操作者应苦练基本功,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做到一针见血。采血部位应避开血肿、冻疮、炎症等皮损处。正确应用止血带,扎止血带不应超过1分钟,遇到抽血困难的不应进行强烈挤压,亦不要反复拍打穿刺部位,刺入血管后应缓慢抽动针栓,使血液一直充满针栓所留出的空隙。待消毒剂干燥,再行穿刺。向真空管插入针头时,尽量斜插,使血液沿管壁缓慢流入试管,摇匀血标本时应注意动作轻缓。妥善保存和远送,标本采集后尽量及时送检,冬季要放在远离窗台等气温较低的地方。运送过程中避免剧烈震荡。医院严把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血样采集针、负压采血器的质量关。加强操作者的责任心,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

标本凝固的原因与对策

原因:患者疾病或自身因素造成血管条件不理想,致使抽血时间过长而导致血液凝固(如患者红细胞增多症、脾切除术后等疾病造成血脂或血液黏稠度高而致使血液凝聚)。选择采血针型号过小,采血速度过慢,也会使血液发生凝固。抗凝剂和标本的比例至关重要,血液比例过高,抗凝剂量相对不足,会导致血液凝固。一次检测试管太多,分装进各个试管后才摇匀,或者最后注入抗凝管,血液已经凝固在注射器里。血液注入试管后未立即轻轻摇匀;或者摇匀时间不够,使血标本未与抗凝剂充分混匀。采血管过期。

对策:对于有某些疾病引起的血脂或血液黏稠度高而致使血液凝聚者,抽血速度要快,注入抗凝管的速度也要快并立即摇匀;选择合适的采血针头。掌握采血量,采血多少根据实验室仪器的加样量和检验项目的多少而定,对已标明所需血标本的试管如ESR、PT,注入血液时,刻度不应低于视平线,以免造成假象[4]。多管采集血标本时,按顺序先后注入,注入抗凝管后,立即轻轻摇匀。血液采集后按合理的顺序分别注入不同的容器。正常人血液的凝固过程仅为几分钟的时间,可见整个采血过程的顺利有序非常重要。严格把好试管关。

其他缺陷标本的原因与对策

原因:相关专业知识欠缺,工作马虎,责任心不强,查对流于形式,采血前注意事项交待不清楚。

对策: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各种血标本正确的采集量及采集方法。工作中多一些细心,加强责任心,查对工作落实到每个操作环节中去。在空腹状态下采血(禁食10~12小时)。

讨 论

为确保临床疾病诊治,迅速提高监测质量,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在护理人员中开展学习有关检验方面的理论知识,加强基本常识教育,合理安排采血时间,加强临床科室与检验科的联系,以提高检验、医疗、护理质量。

本文通过对112个缺陷标本分类分析采取对策,护理人员提高了采集标本的质量,减少了缺陷标本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检验科迅速准确出结果。

参考文献

1 陈宜镇,陈宏.检验医学在临床中应用[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5-118.

2 赵立民,容桂荣.数字技术在护士血液标本采集质量培训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9):1745-1746.

3 周铃.血液标本溶血分析初探[J].中国社区医师,2008,10(189):112.

抽血实习个人总结篇8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2(b)-134-02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会定期对自己的身体进行检查,对疾病早发现、早治疗,以维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因而健康体检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内容。由于健康状况日益受到个体与单位的重视,医院的职能正从治病向防病、治病相结合转变。如何保护人民身心健康,切实做到疾病“预防为主”已是当前重要的任务。如何在短时间做好大批人群的体检工作,是摆在护理人员面前的新课题。应了解受检人员的特点,准备好体检物品,统筹安排好护理工作,指导、协调、安排体检的每个环节,营造一个和谐、有序、愉快的体检氛围,保证体检工作顺利、圆满完成。下面就我院开设体检中心5年来对健康人群体检的护理体会作以下总结:

1 健康体检人群的心理特点

1.1平等心理

健康体检人群是寻求高质量生活的一族,他们要求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在人格上与医务人员完全平等,拥有相同的权利,如健康权、隐私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等。希望得到医务人员的尊重是他们的普遍心理,担负体检工作的医务人员必须摒弃高高在上的心理,牢固树立服务思想,以人为本,尊重体检者的选择,保护其权益。

1.2消费心理

在目前体检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对服务品质和服务价格的对比选择是体检客户的普遍心理。因此,除了常规医疗服务和技术质量的管理之外,还应特别注意遵循合理医疗的原则,提高服务水准,降低医疗成本,适当优惠体检价格,使受检者获得“物有所值”的体验。

1.3 便捷心理

体检一族不乏精英,时间宝贵,要求体检手续简便,检查快捷、舒适。医院在体检场地建设、房间布局、流程设置、人员和设备配备上,应努力适应体检者的这种需要。特别是遇有大批体检客户,要事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加强组织与协调,避免拥挤和忙乱。

1.4 疑病心理

体检群体对健康有较高的追求,但对医学知识多一知半解,有些人把轻微不适的亚健康现象看成严重疾病,反复多次检查,浪费医疗资源;还有些人体检报告中各项检查指标均正常,但是心理上仍存在障碍,还要跑多家医院再查。对这些体检人员,在进行人性化服务、人文化关怀的同时,要适时进行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疏导。

1.5 恐惧心理

有的人担心查出病来,体检前心理紧张;有的人怕招工受挫,怕失去工作;特别是集体检查,担心查出传染性疾病,怕朋友疏远,怕同事冷落。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同情与关怀。对患病者,在正确指导治疗、用药、保健、康复的同时,做好心理疏导及病情保密工作,在向家人和用人单位领导反映病情时,要客观真实,同时又要在健康权利和劳动权利之间准确平衡,提出的建议要既通法理,又通人情。

2 体检前的准备工作

2.1 预约

须提前3 d到护士长处预约,护士长负责填写团体体检预约安排表,根据体检中心的接待能力合理安排,按体检合约填写体检通知书,包括体检具体时间、项目、注意事项及要求,并交给体检单位联系人。帮助体检对象选择体检项目:儿童、青少年体检重点在于监测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体格和智力发育异常;成人的体检重点集中在重要脏器的功能检查和有无占位性病变,心电图的检查、胸部X线透视、血液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等)、B超检查(主要是腹部和盆腔脏器)应列为常规。

2.2健康教育

首先向被体检者说明体检能够早期发现一些无痛苦或症状不明显的疾病,如:肿瘤、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高血脂等。而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对逆转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十分重要。向体检者说明体检注意事项:体检3 d内应少吃或不吃高脂类食品,24 h内不要饮酒,避免疲劳;女性经期前后不宜体检;需要采血、做腹部B超者体检的当天要空腹,做盆腔B超要憋尿;长期用药者注意药物的携带;怀孕或可能受孕的女性,应先告知医务人员,勿做X线检查或宫颈刮片。

2.3准备

体检组护士提前1 d做好准备工作。(1)体检表:按要求填写单位名称、体检者姓名、年龄、性别、检查项目,盖团体体检章,并按姓氏的第一个拼音字母排列,以便快速查找。(2)物品准备:护士长指导并检查护士备好相应物品,如:注射器、血压计、体重计等。根据人员情况分配抽血、测血压、身高、体重及导医护士等工作。若有行动不便,备好轮椅或特殊照顾人群建立起临时绿色通道。(3)体检前一天通知按体检人数准备早餐。(4)需到其单位体检时要联系车辆并装备有关仪器物品。(5)检查各诊断室、检查室内设备是否齐全。

3 体检中的护理

(1)首先护士应主动服务、微笑接待,语言亲切和蔼、态度热情、解释详细,增加体检者的信任感,使其配合各项检查。(2)协助专科医师解答体检者问题。区别对待每一位体检人员,了解他们的需要,保护他们的个人隐私,区别对待不同层次、不同需要、不同心理体检人群的需求,使他们既得到尊重又得到满意的服务。(3)护士要善于协调各相关各科室,合理分流受检人员,以便对体检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给予及时解决,尽量减少排队现象及不必要的争吵[1]。(4)把好抽血管理关。抽血检查项目繁多,并且不能马上得到结果,大量体检本的填写,试管的保存,实验、化验单的发送过程中最容易出差错,笔者总结出各个单位分窗口抽血,一个单位若项目不同采取分类抽血法,抽血者和编号者严格三查七对,收回体检表编号与抽血编号相一致。每个人的体检本上都有与体检流程相同的体检项目,做完一项后做出标识,这样既清楚又不容易出现错误。(5) 体检中的护理管理 。护士长应亲自指导、协调体检全过程,保证体检的顺利进行。

4 体检后护理

医生根据各种检查结果经过综合分析给受检者结论――健康处方,对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预防治疗疾病都有重要意义。护士应根据体检结论对相关人员进行分类指导。(1)饮食疗法。对于高胆固醇、高血脂、脂肪肝、糖尿病、痛风、高血压、病毒性乙型肝炎、胆囊炎等根据不同原因,分别制订出不同的健康饮食处方。(2)指导用药治疗。根据不同的疾病原因遵医嘱给予不同的药物指导治疗,健康教育中对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服用方法,逐一交代清楚。(3)生活习惯指导。针对疾病,教育患者改变不良生活嗜好,如烟、酒、辛、辣、过冷、过烫刺激性物质及不良饮食、睡眠等习惯。(4)专科疾病教育。根据检查结果做出体检结论后分诊到专科进行早期治疗,与此同时要给予人文关怀,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要和体检医生一道注意体检结论人性化,体检报告异常结果要有提示,诊断内容和治疗原则要交待清楚,要让受检者看得懂、记得住、用得上,争取达到体检的最佳效果。

总之,健康体检在疾病的防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健康体检只有在规范操作下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达到体检的真正目的。而护理人员在体检人群中开展的健康教育是体检工作的重要一环,体检工作规范化与健康教育的结合,是预防疾病、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普及保健知识、提高健康水平的有效措施,对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志慧,蒙元劲,覃秀丽,等.大型健康体检管理与探索[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21(9):228.

上一篇:市场营销个人总结范文 下一篇:实习保育个人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