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室护士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7 21:02:09

抽血室护士总结

抽血室护士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门诊;抽血室;护患纠纷;隐患;防范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165-01

1前言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所以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门诊抽血室是医院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之一,其特点是患者人流量大、护患接触多但时间短暂,也是发生护患纠纷最多的科室,为了更好的避免和减少护患纠纷、改善护患关系及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本研究主要总结我院常见的护患纠纷隐患,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现报告如下:

2纠纷原因

2.1环境原因:门诊抽血室环境比较狭窄,区域分隔不明显,互相干扰较多,再加之陪伴的家属多,说话声音大,有的患者没听清名字就坐下等抽血,再有名字雷同就更易产生差错[1],加之有些患者病情较急,长时间不能得到医疗处理,或是遇到一些素质较低的患者或者家属,强行插队,难免引起不满情绪的滋生。

2.2护士原因:护士缺乏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抽血室工作相对单一,操作简单,容易忽视对抽血护士的业务培训,个别护士抽血操作不规范,在患者集中、工作繁忙的情况下,为缩短抽血时间,简化流程、不正规操作,导致发生纠纷事件[2]。患者的抽血操作大多在2min内完成,护患接触时间短暂,缺乏有效沟通,加上排队等候的患者较多,天气炎热等原因,使得等待的患者出现焦躁不安情绪,大家都希望尽快完成抽血,护理人员则机械性的工作,从而为医疗纠纷埋下隐患,同时护士还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工作中忽略了对患者整体精神情绪的判断,对特别紧张以及既往出现晕针现象的患者缺少鉴别,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很难立即实施有效应对,这也是发生护理纠纷的隐患。

2.3患者原因:患者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较高服务质量的要求,是发生护患纠纷的另一原因,尤其是近几年来新闻媒体的曝光以及各种社会舆论导向,部分患者对医护人员不信任、对护士不尊重,一旦解答不满意或与预期有距离,就会引起纠纷[3]。对于普通老百姓,在抽血时存在紧张、恐惧心理是很正常的,但是这样的心理也更加重了护患关系的紧张,尤其在抽血高峰期,患者集中,抽血护士相对较少,而且有些患者根据病情需要,要求空腹抽血的,更是心情迫切,很容易出现焦急、拥挤现象,护士工作中稍有不慎就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3防范对策

3.1增设抽血登记岗位抽血前的试管准备应该由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进行,首先把好源头关,再次抽血护士在抽血前,要再次认真核对试管上、化验单上患者姓名、性别以及年龄,避免由于试管抽错导致的再次抽血而影响结果显示时间导致的投诉纠纷。

3.2提高工作效率,减轻病人痛苦护士为病人静脉穿刺尽量争取100%成功率,出现穿刺失败个案,做好记录,寻找失败原因,护士娴熟的技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轻病人的痛苦,缩短患者等候时间[4]。3.3改善就医环境,合理安排患者首先在门诊抽血室设立老弱残急优待窗口,对于此类患者应与一般患者进行区别对待,并在这些窗口安排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操作,同时改善抽血室环境,在夏天,有条件时可以增设空调或电风扇,打开窗户,进行空气流通,安排保安人员维持秩序,减少插队等不文明现象的发生。

4讨论

医院门诊抽血室是展示医院护理服务的重要场所,对抽血室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持续改进抽血室工作,制定风险防范对策,缩短了患者等候时间,提高了抽血护士的静脉穿刺技术、护患沟通能力,增强了风险防范意识,有效地避免了抽血室风险事件的发生,为患者营造了放心、安全的抽血环境,大大提高了满意度,降低了风险事件的发生[5]。要更好的减少门诊抽血室护患纠纷的发生,我院主要从加强护理基本技能的培训,改善患者就诊环境以及增加护理管理等方面入手,为达到改善患者就医难的现状问题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梁栋蓉.信息化条件下门诊抽血室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中国医药指南,2011,9(13):174-175.

[2]孟玉华,唐永红,刘晓红,等.传染病医院门诊抽血室风险事件的分析及管理对策.护理杂志,2009,26(4):72-73.

[3]陈彩霞,胡冬梅.门诊抽血室护患纠纷发生原因及防范对策.中国医学创新,2011,8(10):116-117.

[4]陈婷,梁胜玲,谢燕珠.门诊注射室防范护患纠纷的对策.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0(20):108-110.

抽血室护士总结范文第2篇

风险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对患者、医院工作人员、探视者造成损害或被投诉的事件[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门诊抽血室作为医院的一个窗口,患者流动性大、病种复杂、文化层次参差不齐,抽血工作量大,使得护士工作压力大,尤其在抽血高峰时段,因患者相对集中,患者和护士极易产生急躁情绪,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护患纠纷,抽血室是容易发生风险事件的主要场所之一,为此,我们及时分析了抽血室的护理风险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效地预防风险事件的发生,现介绍如下:

1 风险因素分析

1.1 患者方面存在的风险因素

1.1.1 抽血高峰时段人员集中,患者心情迫切 根据门诊挂号、就诊等流程,患者抽血高峰时段一般出现在上午8:00~10:00,由于此时段患者集中,抽血护士相对较少,且许多患者需要继续空腹做其他检查,患者心情迫切,容易出现焦急,拥挤,谩骂等现象,护士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风险事件。

1.1.2 血管条件及凝血机制较差的患者,对护士操作技术要求高,患者年龄跨度较大,需要定期抽血复查,一次穿刺失败或按压不当易出现皮下淤血等现象。加之患儿哭闹不配合家属极易出现不满情绪。

1.1.3 患者对无菌技术及消毒隔离要求高,医院因病种较多,患者对其他病高度敏感,担心在抽血过程中被感染其他疾病。因此,高度关注护士抽血操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对护士在抽血过程中的无菌技术及消毒隔离要求较高。

1.2 护士方面存在的风险因素

1.2.1 护士缺乏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 抽血室工作相对单一,操作简单,容易忽视对抽血护士的业务培训。个别护士抽血操作不规范,在患者集中、工作繁忙的情况下,为缩短抽血时间,简化流程、不正规操作,导致发生风险事件。

1.2.2 抽血时间短暂,缺乏护患沟通 护士抽血操作一般在2 min左右完成,护患之间接触时间短暂,缺乏充分的沟通和交流。患者在焦急等待后的短暂时间内,希望得到尽可能多的相关信息,而护士急于完成抽血操作,容易忽略患者的需求,从而导致风险事件。

1.2.3 护士安全知识欠缺,对风险意识认识不足 抽血室护士高度关注静脉穿刺操作及患者局部血管情况,忽略对患者整体的精神情绪等观察,对晕针、穿刺点出血等意外,处理不及时。操作环节中忽视患者的监督,不注重将操作关键环节完全展示在患者面前,使患者认为无菌操作不严格,容易发生护理风险事件。

1.2.4 护士对化验方面知识了解少,检测项目繁多,患者对相关信息的问题较多,慢性病患者的临床检查项目繁多,各项检查的目的、要求有所差异,尤其是对一些不经常做的检查项目,在解答和告知患者时容易出现迟疑或错误而致风险事件发生。

2 防范抽血风险事件发生的对策

2.1 增强服务意识 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观念,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士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意识,从法律责任的高度约束自己的行为,把患者的安全、健康放在首位,克服工作的随意性,正确留取血标本,防范风险事件的发生。

2.2 杜绝差错事故 护士双人核对检验所采用的试管、采血量、是否贴对联根、试管与验单的号码是否相符,询问患者是否知道抽血前的注意事项,例如是否空腹、需服药或停药等,核对无误方可抽血。 抽血时严格按操作规程,准确抽取所需血量,核对无误再把标本分类放置。

2.3 合理调配人力资源 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实行弹性工作制,在抽血高峰时段增加抽血护士,安排高年资护士上岗,提高穿刺一次性成功率,以减少患者排队等候时间。对抽血后的患者进行穿刺部位按压指导。

2.4 严格无菌及消毒隔离制度,规范抽血操作流程 加强无菌及消毒隔离技术的培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避免交叉感染。要求护士在执行抽血操作时,做到一人一巾一管一带一消毒,护理人员在为每位患者抽血前后用快速消毒液消毒双手。规范抽血操作流程:核对姓名、性别、年龄、检查项目,告知出结果时间,穿刺后再次核对相关信息,进行穿刺部位按压指导。

2.5 加强业务及沟通技巧的培训 对抽血护士进行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及考核。护士需经常学习沟通技巧,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有利于增进护患感情,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3];组织护理人员讨论如何在短暂的抽血时间内取得患者信任,进行良好的护患沟通;沟通时,要求护士用温暖的话语,娴熟的技术缓解患者紧张、急躁的情绪;遇患者晕针、穿刺部位按压不当等情况,及时给予积极的处理,主动履行告知义务,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热情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2.6 加强安全知识教育,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 组织护理人员积极参加安全知识教育,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查找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对以往患者投诉的风险事件进行个案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加强风险教育,要求抽血室护士熟练掌握穿刺技术,严格无菌和消毒隔离观念,增加相关社会知识,及时更新服务理念,加强护患沟通,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及对风险事件发生的预见能力。

3 总结

医院门诊抽血室是展示医院护理服务的重要场所,对抽血室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持续改进抽血室工作,制定风险防范对策,缩短了患者等候时间,提高了抽血护士的静脉穿刺技术、护患沟通能力,增强了风险防范意识,有效地避免了抽血室风险事件的发生,为患者营造了放心、安全的抽血环境,大大提高了满意度,降低了风险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邹晓清.风险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护理管理杂志,2003,3(6):22-23.

[2] 吴春荣.医院的人性化服务.护理管理杂志,2004,3(2):113-114.

抽血室护士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抽血室;交叉感染;管理

本院是一所大型三级甲等医院,日门诊量高达4000多人次,门诊每天需采血人数多达500人次,为了方便医患交流和提高工作效率,将抽血室由过去相对封闭的工作室改为全开放式。抽血室工作人员采血工作量大,流动人员多且面对大量没有确诊的门诊病人,频繁密切接触病人的血液标本,存在潜在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而病人大多数免疫防御机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或缺陷,是最容易引起交叉感染的地方。因此,做好抽血室感染控制,预防交叉感染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做法如下。

1 人员管理

(1)抽血室管理者对所有在采血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交叉感染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职责。(2)对于新护士、实习生、保洁员先培训后上岗。对她们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知识的学习,要充分认识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危害,了解其传播途径,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人人都会“六步洗手法”,狠抓基本功训练,提高穿刺技术,减少反复穿刺带来感染的机会。(3)对于高年资护士,因为操作熟练,在患者集中、工作繁忙的情况下,为了急于缩短病人排队等候时间、随意简化流程、不正规操作,对这一现象除了感染控制知识的学习外,加强感染控制的监督,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在抽血高峰时,采取弹性排班、增派人手,减少病人排队等候时间,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

2 抽血室物品环境的管理

空气和物体表面的微生物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抽血室的环境、物品消毒根据《医务人员医院的预防与控制》[1]采取以下措施:(1)止血带、消毒棉球由供应科集中配送,各种消毒容器、持物罐、镊子,采取独立包装消毒。消毒液和消毒容器要注明开瓶时间,消毒液的浓度要经常监测。(2)每天上班前和下班后对抽血桌面、病人坐的椅子、试管架等用含有效氯500mg/l进行擦拭。(3)每月对空气、物体表面及护士的手进行细菌培养检测,空气细菌总数≤500cfu/cm2,物体表面细菌总数及医护人员手平均细菌数≤10cfu/cm2。(4)加强感染监控力度,科室感染控制联络员与感染控制科定期或不定期对抽血室各项感染管理措施物品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与科室质量挂钩。(5) 医疗垃圾管理:医疗垃圾指定专人负责收集与集中处理,并建立登记制度,严格执行各种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分开放置,警示标识醒目。医疗垃圾如使用后的棉球、棉签及一次性治疗巾放入黄色垃圾袋,生活垃圾如各种一次性物品的外包装放入黑色垃圾袋,针头入利器盒,内容物不要超过容器的3/4,统一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理。

3 抽血流程的管理

护士采血时戴口罩、帽子,工作服、帽子每周清洗消毒1次,口罩每4h更换1次,病人采血部位皮肤采用安尔碘消毒2次。病人一人一巾一管一针一手消,这里重要强化手消毒意识。护士的手是交叉感染的重要环节。采血的工作是连续性的,病人多工作繁忙,每采一次血就洗手一次明显降低工作效率,易引起病人不满。若频繁使用消毒液擦手,护士的手易发皲裂,皮肤粗糙[2],我们的做法是抽血时要求护士戴手套,每次采血后用“洁肤柔消毒凝胶”消毒双手方可接触下例病人,若接触特殊病人,如诊断明确的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或皮肤破溃、手套破裂、沾有血迹等情况下,要求立即更换手套。

4 健康教育的指导

进行良好的护患沟通, 向病人宣传远离细菌从洗手开始,在洗手池旁张贴洗手示意图。嘱病人在24h内勿清洗采血针眼处, 按压针眼处的消毒棉球勿随意丢弃,统一扔到指定的医疗垃圾桶内。

5 针刺伤的管理

在职业暴露引起的感染病例中90%是由针刺伤或其他外伤引起的[3] 。 抽血室护士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基本功扎实做到忙而不乱,操作中勿回套用过的注射器,所有针头入利器盒,操作者每人身旁放一个利器盒,严禁两人共用一个利器盒。严禁护士手持采血针走动。一旦发生针刺伤,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切勿按揉,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冲冼后再用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卡,上报感染控制科。

本科按照国家有关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医院感染控制科的相关规定,采取了以上各个环节的安全预防管理,取得较好的效果,无因交叉感染引起纠纷和护理人员自身的感染。

【参考文献】

1 徐秀华,黄勋.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37.

2 张华芬,王金娜,刘淑如,等.采血室医院感染管理.中国消毒杂志,2005,22(4):467.

抽血室护士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 门诊抽血室; 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7-0100-02

doi:10.14033/ki.cfmr.2015.07.048

笔者所在医院是一家综合性的三级甲等医院,开放床位1680多张,年门诊量150万人次。门诊抽血室是医院的窗口单位之一,年门诊量达到17多万人次。为了促进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保障笔者所在医院医疗护理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借助“学科建设加强年”活动,继续围绕“以患者为中心”,加强医院管理,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努力把医疗服务做深、做实、做细。为患者提供优质、温馨和便捷的医疗服务,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在开展“学科建设加强年”活动期间,笔者所在医院采取了一系列从软件上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抽血室于2013年列入优质护理服务科室,经过一年实施一对一的优质护理服务,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抽血室2012年2月-2013年2月采血患者240例为对照组(回顾性),2013年

4月-2014年4月采血患者共240例为试验组,两组均采用医院统一制作的《病友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无记名的问卷调查。问卷项目包括等候采血时间、采血护士的态度、文明用语、采血时的注意事项及采血护士的技术等指标。随机发放问卷各240份以当场收回的方式,回收率均为100%,先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出其中主要影响因素,最后得出分析结果。

1.2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开展一对一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者在等候抽血时间、护士的接待、交待注意事项及患者需要的帮助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总体满意度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传统的抽血模式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3.1.1 不满意原因分析 在患者满意调查表中,患者最不满意的是排队等候抽血时间,共有44例不满意。改进前的抽血流程是:患者在经过等候看病、缴费程序后,来到抽血室,先到抽血分诊台排队,由分诊护士通过刷卡显示的化验项目扫描录入试管信息,护士将录好信息的试管交给患者,患者再将试管拿到抽血窗口排队等候抽血。试管交由患者保管,容易引发安全隐患。且抽一次血要排两次队,既增加了患者等候时间,又容易引起秩序混乱,不利于管理,因此对患者的满意度影响较大。

其次不满意的是护士的接待、核对信息、执行操作后交代注意事项及患者需要的帮助。原因分析:改进前的抽血室与候诊室之间是用玻璃全封闭式隔离,只留一个约20 cm×20 cm的采血小窗口,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只能通过小窗口进行,由于候诊室外环境嘈杂,加之受到隔音的影响,往往是抽血室内的护士已经回答了患者的问题或反复交代了的注意事项,抽血室外的患者因为没有听清楚而造成误解,从而影响了患者的满意度。

3.1.2 患者对护士的技术操作 两组患者对护士的技术操作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是两组全部均是由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师或主管护师操作,一针见血穿刺成功率比较高,达95%以上,因此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无明显差异。

3.2 实施一对一的优质护理服务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3.2.1 首先大胆进行抽血流程改进 优化抽血流程,安装抽血呼叫系统,实行“护士与患者一对一”的抽血模式:患者自助取号后在候诊区外等候,叫号后直接到相对应的抽血窗抽血,流程改造后取消了玻璃隔离,全部改为敞开式采血窗。敞开式的抽血窗让护士和患者都可以通过操作台上电脑显示屏清楚了解检验的项目及收费情况,护士通过反问式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与电脑信息一致,再根据电脑医嘱录入试管信息后直接给患者抽血;试管无需交给患者,减少了安全隐患。敞开式的一对一服务,拉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护士和蔼可亲的微笑,娴熟的操作,耐心的解答缓解了患者紧张的情绪,让患者在轻松的环境中完成了采血。且采血后护士交代的注意事项患者都很清楚明白,消除了误会。实施一对一的护理服务,也更有利于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评价。

3.2.2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工作中做到“四个主动”:患者到科室时护士面带微笑,主动迎接;使用规范化文明用语,主动询问患者及家属的需求;当看到行动不便的患者时主动扶助,并给予优先照顾采血;主动为患者及家属介绍本院各科室的名医专家,预约诊疗服务的方式等,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爱心、关心和用心,增进了护患关系的和谐。

3.2.3 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增强主人翁精神 科室成立感控小组、护理质量管理小组等各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提倡“人人都是管理员”的工作作风。每个月设立重点护理质量监控的内容,对容易发生缺陷的环节进行重点监控,每个月进行护理质量检查,此举措既促进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又强化了护士的责任感,极大的提高了护理质量,降低了院感和差错事故的发生,最终达到让患者放心、舒心、安全、满意的目标[1]。

3.3 效果评价

3.3.1 护理服务满意度得到了明显提高 科室全年的患者平均满意度由2013年以前的85%上升至96%。同期明显提高,整体提高了服务质量。

3.3.2 护理人员的自身形象优化 开展一对一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在“科室服务意见本”上提名表扬2013年全年达到295人次。护士在自我价值、成就感、被认可、表扬及人际关系的满意度明显提高[2]。

3.3.3 开展一对一优质护理服务一年来,由于增进了护患沟通,提高了健康宣教的内涵,笔者所在科室实现了零差错、零投诉,并连续五次荣获笔者所在医院护理部颁发的 “优质护理模范单元” 季度奖。

3.3.4 开展一对一优质护理服务,更利于护士的绩效考核 在人员未改变的情况下,工作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2013年前每天抽血平均500多人次,患者需排队等候15 min以上,2014年达到每日700多人次抽血,而患者等候抽血时间不超过10 min,护理服务质量提高进一步融洽了护患关系,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信任,许多患者慕名前来就诊。优质护理服务在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的同时,也使医院赢得了社会知名度和社会美誉。

参考文献

[1]刘永莲.提高患者满意度优化护理服务[J].临床合理用药,2012,5(4):115.

[2]谢敏娜.开展人性化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探讨[J].当代护士,2010,14(1):143.

抽血室护士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儿科护士;心理压力;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更新,无论是病人还是医院,在疾病的诊治方面都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抽取血标本是协助医疗诊治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儿童静脉血标本采血就技术难度较成人大很多,家属对病儿的关爱,维权意识的增强,作为采集血标本的护理人员,不仅要求具备精湛的穿刺技能,还必须小心翼翼面对焦急、烦躁、甚至是虎视眈眈的病儿家长,稍有不慎,不满、漫骂、殴打就会迎面而来;制度缺失的困惑、沟通不到位导致的误解等时时刻刻都影响着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如果不进行及时的干预,护理人员的心态情绪就会失控,身心会饱受伤害。本文通过分析、查找、总结压力因素,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现总结如下。

1压力源

1.1穿刺失败 因门诊抽血室护士每日面对的是生病的儿童,血管显示度低,就静脉采集难度而言远远高于成人病患,又加上患儿因病或营养过剩导致肥胖、脱水、贫血、消瘦及新生儿等,大大增加了穿刺难度,另外由于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不能很好的配合甚至不配合等因素,导致很高的穿刺失败率。但是,部分家长因缺乏医学基础知识对小孩穿刺失败不理解更不配合,甚至无理取闹,对护士出言不逊,甚至投诉、辱骂护理人员,这是造成护士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1.2皮下出血 静脉或动脉采集血标本后,病儿穿刺部位出现皮下淤青肿胀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主要是病儿用力哭闹,家长按压时间短、按压不当而忽略了隐藏在皮下的静脉穿刺点,以及某些血液性疾病所致。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部分家长并不会认为是自身原因造成,反倒认为全部是护士的过错,气势汹汹责问、漫骂甚至殴打采血护士,这是造成护士心理压力最主要的因素。

1.3针刺伤 抽血护士在工作中发生针刺伤的机率很高,因为所面对是不配合的儿童,恐惧心理导致意外状况难以预见,另外由于工作繁忙,护士自身时有违操作规程,如回套针帽,针头等行为是导致针刺伤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2],针刺伤是导致护理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主要职业因素,较常见的有甲肝、乙肝、丙肝以及艾滋病病毒等。据统计[3],微量的病毒血液足以使伤者感染HBV、HCV、HIV,它是一种与注射相关的职业危害因素,护士群体感染率80%与针刺伤有关[1]。

1.4晕血、晕针 不良因素反射性的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内脏血管扩张,引起心率缓慢、心肌收缩无力,造成大脑供血不足,导致血管性晕厥是晕血、晕针的生理原因。病儿由于精神过度紧张、恐惧,心理准备不足,体质虚弱,空腹、饥饿、呕吐、腹泻等状态都会诱发晕血、晕针。遇寒暑假高峰,所有慢性病患儿抽血检查非常之多,拥挤、嘈杂、噪音、闷热等也是诱发晕血、晕针的相关原因。由于护士对病情的观察因工作的繁忙而不是很全方位,又害怕患儿病情的变化会引发家长的负面情绪,这也会给抽血护士造成无形的心理压力。

1.5等候时间长 遇寒暑假,是手术和慢性病人静脉采血的高峰时期,病人猛增,科室和护理部虽然制定有一套人力资源应急调配方案,在此期间会紧急启动,但意外状况时有发生,如支援人员的穿刺操作能力缺乏或对门诊抽血流程、取报告时间的不熟悉,又加上打标、读卡和呼叫等信息系统的应用等都会导致病人等候时间延误延长,造成病儿家长不良情绪产生,也会无形中给护士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

2干预措施

2.1 强化责任心,严格操作规程

加强护理人员技能培训,时刻牢记标本的合格与否直接影响到疾病的诊治。要求大家操作时,必须严守操作规程,明确评估,正确选择,准确穿刺,尤其是对小年龄段的病儿应更严谨对待,切忌盲目进针,应尽量选择相对较大和充盈度较高的血管进行穿刺,确保一次成功,可有效避免血流不畅导致的溶血,更能化解病儿家长的负面情绪[4],加强护士专业知识培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熟练掌握基础操作技能,保持良好心态,切忌工作中急、忙、乱而影响自身情绪,导致穿刺失败引发纠纷。

2.2 细节干预

注重抽血过程的每一步,做好采集前的总体评估,了解患儿病情,掌握采集血标本与病情的关系,对血液性疾病或凝血功能欠缺的病儿,应严格选择抽血部位,血管不宜过大,部位要便于按压,尽量选择充盈良好、富有弹性、粗直、不易滑动的血管穿刺[5]。一旦遇到出现皮下淤青肿胀的病儿,告知家长抽血后24h内不能热湿敷[6],应在穿刺部位延长按压时间5-10分钟,按压时避免揉搓穿刺部位,按压手指的掌面必须确保内外针眼全部覆盖,特别是对颈、股静脉动脉采血后嘱家长就地观察20分钟,确认穿刺部位无出血后方可离去。

2.3 加强职业防护

加强职业防护方面的培训,以改变护士不安全注射行为,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暴露危害防护技能训练,特别是对低年制护士更注重传帮带,让大家熟练针刺伤的处理流程,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养成操作时戴手套的习惯,可有效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4 做好晕血晕针患者的心理护理[7]

针对这一人群,抽血护士应在采集血标本之前,给予患儿一定的心理安慰,语言亲切、和蔼,肢体上的轻抚可以很好缓解患儿的紧张情绪;同时,穿刺过程中护士应尽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让患儿眼睛避开采血针,不直视标本管中的血液,并随时观察患者的变化,一旦出现不良反应,轻者给予口服葡萄糖和吸氧,重者立即采取抢救措施

2.5 合理调配人力资源

寒暑假期,是手术和慢性病儿采血的高峰时期,护理部会紧急启动高峰应急预案,安排姊妹科室支援抽血部门,科室会实行弹性排班,增加采血岗位护士人力,同时启用科室人力资源调配方案,提前上班,延迟下班,利用休息时间加班后补,整天休息分半休整,闲时岗位抽掉人力等缓解抽血护士人力紧张的状况;对焦急等候的家长耐心做好解释安抚工作,请医院保安人员协助维持秩序,避免因排队所致纠纷发生,加重病患不良情绪,增加护士心理压力。

3小结

儿科护士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普遍存在一定心理压力,要从根本上解决静脉抽血护士的心理压力,需从多方努力,自身、同事、单位、社会、病人等,只有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操作技能,学会运用同事支持系统、朋友支持系统缓解工作压力,社会的认知,病人的理解,单位强有力的支持和支撑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缓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心理压力,提高护士为病患服务的积极性,让护士在为病人健康服务的同时也保持自身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杨小蓉,廖兰,张燕,等.手术室护士职业损伤及防护研究进展[J].华西医学,2004,19(3):516-517.

[2] 岳峰,徐良珍,陈锦华,等.医务工作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02,9(4):345.

[3] 尚德慧,刘玉辉,等.门诊采血护士针刺伤的危害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10(5):262-263.

[4] 秦世英.儿童血标本溶血原因分析与干预措施[J].激光杂志,2011,32(5):91-92.

[5] 张颖,李江薇,等.静脉穿刺的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09,24(8):636-637.

[6] 吴在德主编.外科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1(5):100.

抽血室护士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静脉抽血; 儿童; 失败因素;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R322.1+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2)10-0141-011临床资料

自2011年9月-2012年9月,我院有80例静脉抽血儿童 ,其中77例穿刺94次抽血成功,其中3例因过度肥胖一次穿刺失败自动放弃。77例中男性41例,女性36例。

2穿刺失败原因分析

2.1儿童因素

2.1.1自身特点,血管细小,有的儿童过度肥胖,血管难找。

2.1.2有的儿童从外周静脉抽血时,血容量不足,很难一次抽出所需血量。

2.1.3早上抽空腹血时,血管不充盈,血管就会难找。

2.1.4血流缓慢,呈高凝状态,进针后不易抽回血。

2.2儿童心理因素: 多数儿童排斥医护人员,入院就紧张害怕,具有恐惧心理,不能配合抽血护士,进针后,挣扎致使血管里的针头出来,让他感觉很痛,更增加了儿童的恐惧心理。

2.3穿刺针的因素: 因为一次性注射器针头粗且长,进针手感不灵敏,由于针头直接连接在空针上,不易固定,有时进针后儿童稍微挣扎,针头就易出血管。

2.4操作者的因素: 有时护士找不到血管或不能一针见血时,就会情不自禁紧张,这样就会影响正常水平发挥,家长有时不满意,恶语相加时,也会给护士增加心理负担。

2.5环境因素: 很多儿童入院后,看到医院环境就开始心理紧张害怕,加上消毒水的刺激,或寒冷等因素,这些都可刺激血管收缩变细。

3改进措施

3.1正确选择血管: 选择相对粗直充盈,有弹性的血管,有时外周血管较清晰,尽量避免穿刺看不见摸不着的血管,那样没有信心,会给自己增加压力。

3.2热敷或浸泡法: 可用温热毛巾热敷抽血部位的血管,当选外周静脉血管时,可用温水浸泡手或脚,改善血液循环,使血管扩张,静脉充盈,这样既易找到血管也易抽到所需血量。

3.3改进穿刺针: 把一次性注射器的针头,从衔接处取下,换上5号或5号半的小儿头皮针,这样针头短,进针时手感灵敏,也容易固定,小儿挣扎时,固定的针头与注射器之间,有细软管缓冲,减少针头从血管里出来的几率。

3.4不断提高穿刺技术和心理素质: 工作中除了良好的责任心爱心耐心外,要细心和关心,对家长的夸奖谦虚,对批评要虚心,这都需要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心理素质,都会影响技术的发挥。遇到问题要充分的理解家长的心情和要求,尽量做到一针见血。不能一针见血给儿童造成恐惧和痛苦,也降低了家长对你的信任度。

3.5注意沟通技巧: 尤其面临着孩子,要面带微笑,态度和蔼,安慰鼓励的同时,给他们讲述英雄的形象,勇敢的面对,同时和家长沟通好,取得家长的配合,不要孩子吓的哭闹,你还要责骂孩子,这样只好使他更加恐惧。家长也要多鼓励表扬孩子。让他给其他孩子作表率。

3.6完善设施,改善环境: 儿童的恐惧,有时受其他孩子的影响,所以要一人一室,室内设有空调,免费热水和毛巾,在儿童抽血室可喷涂儿童卡通图案,放他们爱看的动画片,消除孩子的紧张害怕的情绪,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他们就不会感觉很痛。

4结语

我们在穿刺抽血过程中,除了要有精湛的技术外,还要不断自我完善,不断总结经验,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穿刺技术。

效率,强化显微镜的使用管理制度也十分重要。(1)显微镜应实行集中保管,统一编号,统一编目。这样有利于全面掌握显微镜的数量、性能,便于统一调配,合理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效,以保证实验课的开出率。(2)建立显微镜使用卡。做到学生持卡,对号使用显微镜。这样每位学生使用固定的显微镜,既能使他操作熟悉,又易及时查出显微镜损坏的原因,并责任到人,也就增强了使用者的责任心。(3)加强课后检修。实验课结束,应及时听取任课教师及学生对显微镜使用情况的反应,并及时进行检修,以排除故障,这不仅有利于实验课的开出,又可延长显微镜的使用寿命。电子显微镜技术实验课深受学生们的欢迎,他们希望增加实验教学课时数和开放实验室,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开阔了科研之路,为从事基础和临床医学实践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通过这些年实验教学的心得就是体会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核心,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英俊, 吕强,祖国美.电子显微镜技术在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继续医学教育,2010.02.

[2]韩莉,赵淑敏.医用电子显微学实验教学体会[J].承德医学院学报, 2006, 23(4):437.

抽血室护士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抽血室护士;职业危害;分析;预防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368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01-021针刺伤

1.1危害据美国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估测,健康的医务人员患传染病的原因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现已证实20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针刺伤发生时,一般只需0.004ml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发生暴露后感染HBV的几率:6%-30%;感染HCV的几率:3%-10%;感染HIV的几率:0.2%-0.5%。

产生致命后果的同时可造成受伤者严重而持久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

1.2因素

1.2.1对于针刺伤带来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医务人员不熟悉职业损伤和职业暴露相关知识,不重视自身保护,对针刺伤未引起高度重视以及工作繁忙等均可导致针刺伤的发生。

1.2.2在临床操作过程中,未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而造成针刺伤其中,针头使用后重新套上针帽是最常见的原因。尤其在工作忙碌时,仓促的针帽回套更易发生针刺伤。

1.2.3用具不符合要求安全用具的投入不够,未购置足量的、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利器盒,采血针头两针之间的软管距离过短或材质过硬也是导致针刺伤高发率的一个重要原因。

1.2.4不良的工作习惯如污染针头的处理都是习惯性、随意性、机械性的;抽血拔针时往往图方便不抓针柄,拔除后针尖旋转刺伤操作者及患者,笔者曾因这种不良习惯被丙肝患者针头刺伤。

1.3预防

1.3.1加强职业防护培训特别是对新工作人员,介绍各种容易发生针刺伤的操作环节,特别是刺伤后的处理措施等,达到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充分认识职业损伤的危害,增强防护知识,做好职业防护的目的。

1.3.2改善医疗操作环境安全的操作环境能有效减少医护人员针刺伤的几率,如提供便于丢弃利器的容器、使用负压标本试管采血,征集抽血护士对采血器具的要求来采购等。

1.3.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改变不良的操作习惯护士要改变不良的工作习惯,工作流程要严格、规范。在接触患者的血液时,要记得带上手套,将使用过的针头进行分离并且妥善处理,为了避免被血液污染,医护人员要带上手套,带上手套的被污染的概率会不带手套降低5成左右。经过使用过的针头或者其他医疗垃圾要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进行统一销毁,当护士抽血完成时为了避免刺伤患者,护士要将针柄握住,处处为患者考虑。

1.3.4对于高年资护士或工作任务繁重时,自我保护意识减弱因为操作熟练,在患者集中、工作繁忙的情况下,为了急于缩短病人排队等候时间、随意简化流程、不正规操作。除加强感染控制的监督外,在抽血高峰时,应采取弹性排班、增派人手,减少病人排队等候时间,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

1.4处理

1.4.1当不慎发生针刺伤后,紧急局部处理的方法保持镇静,迅速、敏捷地按常规脱去手套,健侧手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使部分血液排出,相对减少污染的程度,同时,用流动清水及肥皂液冲洗,碘酒、酒精消毒受伤部位。

1.4.2填写报告卡报院感染科对乙肝或丙肝阳性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小时内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必要时抽患者血对比。乙肝阳性患者锐器刺伤后,同时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按1个月、3个月、6个月注射乙肝疫苗。丙肝阳性患者针头刺伤后,查抗体的同时要查HCV-RNA。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

1.4.3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通知医务处、院内感染科进行登记、上报,尽快请疾病控制中心进行评估,并在24h内抽血查HIV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血对比。按第4、8、12周及6个月复查,同时口服贺普丁(拉米呋定)每日1片。2其他

2.1危害及因素

2.1.1化学性危害抽血室常用的化学性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等,均对人体皮肤黏膜、呼吸道、神经系统有一定的影响,刺激黏膜引起胸闷、头痛,甚至哮喘、肺水肿,同时引起细胞突变,也是职业性皮炎最常见的原因。洁芙柔速干手消毒液和洗手液均可引起皮肤干燥和皮肤刺激等现象。

2.1.2生物性危害来自生物性的危害,在抽血室经常有患者进入或流出,室内的空气不流动或较为封闭就造成了室内的病源的微生物比较多,人员密集和加速会造成微生物的传播,这样就加重了对来抽血的人群的呼吸道的传播、感染。

2.1.3生理性危害在门诊进行抽血的护士为了更好地服务人群,长期的站立就会导致下肢静脉曲张。这是由于下肢的静脉血液流动不畅,经常如此会导致下肢淤血。并且抽血的职业病,在给病人抽血时固定的姿势会导致颈部肌腱肌肉疲劳,长时间就会压迫颈部周围的神经线和脊椎动脉,严重时会导致颈部周围组织水肿,最终形成颈椎病。

2.1.4心理社会性危害门诊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每天进行抽血人数非常多,护士长时间的高度集中就会导致神经劳损、疲劳,高节奏的工作还会给患者的心理造成心理压力。

2.2预防

2.2.1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抽血室工作流程并张贴在抽血室窗口,让患者了解抽血的流程,从而更好地配合我们的工作。

2.2.2定期通风透气进行空气消毒时,选择午休和下班后,既保证了感染管理要求,又保护了工作人员,消毒后及时开窗通风。

2.2.3化学性危害的防护了解消毒剂的理化性质,使用消毒剂处理血污擦拭台面时,应戴橡胶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具,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2.4生物性危害的防护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掌握各种疾病的传播途径,减少医院感染,应用消毒隔离措施保护医务人员。如果不慎被特殊病人的血液、体液所污染,做好清洗消毒及跟踪。做到基本防护措施,洗手和手消毒洗手是预防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重要的一项措施,连续操作中使用快速手消毒剂,减少感染机会。因此,认真做好七步法洗手、戴口罩等。

2.2.5生理性危害工作中应重视姿势自我调节,尽量避免被动操作,保持良好工作姿势,适当的活动肩膀、颈椎、腰部等。长时间站立时,可两替支撑身体,下肢适当原地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静脉淤血。回头取物时,颈部与身体同时转动。生活上注重营养,吃好早餐;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是预防生理性疾病的有效措施。

2.2.6心理社会性危害加强心理训练,调节情绪,保持良好心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对待病人热心、耐心、爱心,同情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减轻心理紧张,放松情绪。合理安排休息,娱乐身心,使工作和生活节奏有张有弛,将心理性职业损伤降到最低。3小结

抽血室护士应高度重视护士职业防护问题,充分认识临床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危害因素,通过加强防护知识和技巧的学习,规范操作,提高医疗和护理技术水平,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树立全面性防护概念,建立一个完整的报告制度及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诊治疗体系,从而将职业危险因素的发生率降到最低程度。参考文献

[1]郑晓澜,邸英如,郭蕾.医护人员锐器损伤情况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5):501-503.

[2]王英,岳秋菊.针刺伤原因分析和防护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年5月第9卷14期

[3]杨华明,易滨.现代医院感染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73-174.

[4]尚德慧,刘玉辉.门诊采血护士针刺伤的危害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10(5):262-263.

[5]陈燕玲.预防乙型肝炎病毒职业暴露.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9):1120-1121.

[6]刘宇,何国平.护士工作压力源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1):853-854.

抽血室护士总结范文第8篇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3-0375-02 中图分类号:R 197.32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3.074

随着人们自身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病人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及医疗护理安全要求不断提高,在护理工作中常因服务态度及操作水平问题而引起病人或家属的不满和投诉。门诊注射室是病人多、病种复杂、流动性大的窗口部门,护士工作量大、工作繁杂紧张,护患纠纷、护理投诉、护理差错事故容易发生,注射室护士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为了规避护理风险,保障护理安全,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我们针对门诊注射室的特点,对其存在的护理风险问题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对注射室的服务流程重塑,做好护理风险的管理,护理纠纷及护理投诉明显减少,现总结如下。

调查资料

1.一般情况 病例来源于2008年1~12月和2009年1~12月在我院注射室注射和抽血的患者,注射人数分别为132000次和191000人次。同期收集在我院注射室发生的纠纷数、护理投诉数,差错次数,医院监察室每月调查的门诊注射室的病人满意度的平均数。经调查,2008年度护理差错2例,护理缺陷38例,护理投诉30件;2009年度,没有护理差错发生,护理缺陷12例,护理投诉12件。

2.风险评估

门诊输液室是各类患者集中的地方,护理对象为多年龄段、多病种的输液患者,以年老体弱和学龄前儿童为主。患者流动性大,来院时间不固定,使输液治疗时间分布不均匀,一般高峰时段在上午。静脉用药种类多,护士有对药品名称和剂量规格不熟悉的情况,患者来自不同的专科,护士对患者病情不了解,即使护理人员严格按照“三查七对一注意”执行,不时仍有一些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输液时,护士服务态度问题,穿刺技术不熟练,都可引起护患关系不协调;病人个体差异、药物调剂问题都有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抽血时,病人血管因素加上护理技术不到位,都可以引发病人的不满;化验单填写不全或漏抽血样,或用错试管,都有可能发生医疗纠纷。事先评估这些风险,有备无患,可以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

管理措施

1.优化服务流程

(1)扩大装修注射室:对门诊注射室的位置进行调整,重新布置输液区环境,将输液室分为成人输液区和小儿输液区,配备了60张多功能输液椅和15张输液床,10张小儿床,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和不同病情患者的需求。扩大输液室面积,设有小儿活动游乐室,内备有各式各样的小儿玩具,使小孩在护理人员的监护下玩耍,在输液过程中不哭闹,同时在门诊楼层增加保洁员,及时清理小儿的大小便及各种拉圾。输液区内配有电视机、空调,空气消毒机、饮水机等,为病人提供温馨的输液环境。简化就诊流程,划价、交费、取药一个窗口就能完成,大大缩短了就诊时间,保证各个就诊环节的畅通,大大减轻患者候诊时的不安情绪。每个输液区设立输液分诊台,由一名护士负责核对药物,抄写输液单,根据病人的病情安排输液区位,并向患者交待有关注意事项。为避免同名同姓病人的输液差错,发放双座号牌,一式两份座,一份挂在输液瓶上,一份交给病人。护士将配好的药连同处方、输液卡、座位牌到患者座位或床前,核对无误后,才进行注射。

(2)抽血室信息网络管理:收费处、化验室、抽血室电脑联网,收费处计算机收费时存入病人的基本资料和抽血信息,护士录入病人收据号码后电脑即显示病人的基本资料和抽血清单,核对后准备好试管,录入试管并打印条形码给病人,抽血护士给病人抽血并交待相关的注意事项,病人凭着试管条形码到化验单打印处去取化验单。从而减少了手工抄写容易出现的漏项、难辨认等差错。

(3)做好临床用药安全管理:加强护士执行药物治疗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强化自我管理意识,强化护士的慎独精神,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注射前询问药物过敏史,做好“三查七对”,药柜内的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应定期检查,一些高危的药品不得与其它药品混合放置,如氯化钾,磷化钾等应和其它药品分开放置,严格把好药物配伍禁忌关,控制输液的流速,预防输液反应。

(4)做好输液观察:护士要随时掌握输液情况,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并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输液过程,护士利用巡视时间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告知病人避免空腹输液,在空腹状态下,机体代谢减弱,针刺可激活机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使心率、呼吸加快,血压升高,极易造成头晕、恶心等“晕针”现象。不能擅自调节滴速,输液滴速过快会使全身不适,肺水肿等。宣传栏内提供各种疾病的健康教育宣传单,如禽流感的预防、老年常见病的防治等。增强护患之间沟通交流,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的治疗状态。

2.加强基础建设

(1)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护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有直接的联系。根据本科室特点做好护士的培训计划,每年对护士进行“三基三严”考试考核各两次,做到人人达标。组织护士参加各种医疗、护理学术活动,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分析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问题,完善护理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修订注射室护理工作制度、制定护理风险应急预案、常用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尤其是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抢救程序、护理纠纷或投诉时的处理程序等。

(2)做好护理质量管理:每月评价护理风险干预有效性,对所发生的护理问题,病人的护理投诉、护理纠纷及护理差错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改进措施,对护理工作环节进行调整。注射室与门诊医师、药房、检验科等部门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做好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是有效减少医患纠纷一个重要环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医患沟通,改善服务态度。

(3)增加护理人员编制:护理人员编制不足,工作量大,未能及时给病人解决问题,容易引起医疗纠纷。输液室常常人满为患.繁忙而嘈杂的工作环境使一部分心理素质较差的护士情绪不稳定,给患者和家属感到不安全感,甚至会导致工作忙乱而出错。病人家属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如病人的液体滴完没有及时处理,病儿发热没有及时观察等引发的护理纠纷为多见。护理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人员编制,实行弹性排班:护士长根据患者治疗高峰期合理安排护士工作时间。缩短治疗高峰期患者等待的时间,设立弹性班,改变忙闲不均,避免人力资源浪费又不能满足患者需求的状况,合理排班,每班设有巡回护士加强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结果评价

根据两年来门诊注射室所发生的护理差错、护理缺陷、投诉纠纷、患者意外事件的例数,以及患者、家属满意度调查记录的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2008年度输液与抽血人数为132000例,其中护理差错2例,护理缺陷38例,护理投诉30件,护理满意的人数达114200人,满意率为86.52%;2009年度输液与抽血人数为191000人,其中护理缺陷12例,护理投诉10件,护理满意人数达181900人,满意率为95.24%。

2009年与2008年比较,发生护理差错、护理缺陷、投诉纠纷的例数明显减少(P

讨论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风险管理是指对病人、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3]。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风险虽然不可能完全避免,但健全门诊输液室的服务流程管理,有针对性地分析门诊输液室护理工作安全隐患,采取有效措施,规范了护理行为,可保证护理安全和病人安全,提高患者的满意率,达到减少护理风险的目的。在护理风险管理中我们体会到,护理安全措施仅仅停留在人员的安全意识、法制观念的教育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如何把好执行的环节,针对门诊输液室和抽血室存在的薄弱环节,结合工作实际,规范输液区域,提高门诊输液质量,使病人投诉、护理差错下降。调查显示2008年与2009年同期相比,注射室护理投诉人数由30例下降到10例,护理差错次数由3例降到0,患者满意率由86.5%上升到96.2%。

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①护士的业务技术不高引起的护患纠纷:如注射时因操作技术不当使注射部位疼痛、肿胀;②静脉抽血时反复穿刺,取标本时操作不当,致血标本溶血、凝血等;③护士的服务态度不佳,沟通解释不到位,没有交代用药注意事项而引起的护理纠纷;④护理人员编制不足,没有及时给病人解决问题而引起的医疗纠纷;⑤护士临床用药过程中没有做好查对制度而引起的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我们通过评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健全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加强护理人员的管理和业务素质、法律知识培训,改进护理工作,改善注射室环境,重塑注射室服务流程,简化病人的就诊流程,从而收到了一定效果。输液过程中主动巡视,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对患者进行用药、防病治病等方面知识的健康宣教,可以杜绝静脉输液过程中的许多安全隐患;提高护士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对于辨别药物的作用、副作用以及不良反应、药物的配伍禁忌等是至关重要。只有做好门诊输液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才能提高门诊输液的安全性。我们认为,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工作,要不断健全护理管理机制,有效的推行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的风险管理,才能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真正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蔡铜山,钟德富,张海林,等.推行医疗风险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J].医院管理杂志,2001,8(5):342-343.

[2]黄美娥.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护理缺陷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 2005, 5(5): 49-51.

[3]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7.

抽血室护士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健康体检;晕针现象;原因分析;预防;对策

晕针多为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由多种因素引起,如恐惧、疼痛、空腹等[1]。由于外界的强烈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血管的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导致心输出量降低,血压降低,引起暂时性广泛脑血流量减少,从而发生晕厥。临床表现为头晕、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淋漓,重者出现意识丧失、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甚至休克,如不及时处理,将会出现严重后果[2]。

1原因

1.1精神因素健康体检多为单位组织,体检者一般身体状况良好,平时很少接触各种诊疗手段,当看到采血穿刺针头较粗时,害怕疼痛,所以精神过度紧张、恐惧,破坏了心血管的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平衡,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升高,反射性引起周围血管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下降,回心血量减少,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出现抽血反应[3]。

1.2体质因素饥饿、空腹时,劳累疲倦、体质虚弱处于应激状态时,机体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短暂的血管床扩张,外周阻力下降,血压下降,脑血流量减少[4]。

1.3环境因素陌生的环境、不熟悉的知识领域极易引起体检者的紧张情绪;体检中心内的地面、摆放的物品由于平时多用消毒液擦拭,如果通风不良,久之消毒液的味道将长期存留,很多体检者对于消毒液的味道敏感,也易引发其紧张、反感的情绪,成为晕针的原因之一。

1.4护理人员方面的原因护士的每一次穿刺操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体检者对采血的惧怕、紧张程度,护士在操作中如果出现操作技术不娴熟、非专业的言行、服务态度生硬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导致体检人员晕针。

2预防

2.1针对精神紧张的体检者采血前护士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说明采血只是很短暂的一项操作,减轻其心理的恐惧感,或请刚采过血的体检者(最好是其同来的伙伴)现身说法以增强其自信心。采血时,让体检者不必注视针头的穿刺,以减少对针头的恐惧。由于我院采血室面向大海,景色宜人,在采血中,护士也可以引导体检者观看一下窗外的景色或者墙壁上的宣传画,或与其聊天分散注意力,在轻松的交谈中不知不觉地采完血,不要只是不停告诫体检者不要紧张,那样只会使他(她)更紧张。

2.2针对空腹、睡眠不足、过度疲劳及晕血等体检者医护人员应仔细观察体检者反应,在做完空腹体检项目后,及时提供牛奶、糖块、点心等食物。对过度疲劳或睡眠不足的体检者,应告知其注意事项,并请其在身体及精神状态较好的情况下体检。对有晕血史的体检者,可让其直接躺在诊疗床上进行采血,避免在采血过程中发生跌倒等意外[5]。

2.3加强硬件建设,尽可能创造良好的采血环境保证采血室内的温湿度适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播放一些比较舒缓的轻音乐;保证采血室的消毒、通风等工作在体检人员到来之前完成,防止气味的刺激,努力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

2.4采血护士应努力提高采血技术做到动作轻柔,一针见血,并随时观察体检者面色,做到勤观察、勤询问、早发现、早处理,对体检者态度和蔼、热情、细心、周到,让体检者保持轻松的心情进行采血,同时告知采血后注意事项,嘱咐其按压3~5 min左右再离开,以避免迟发性晕血反应的发生。

3处理对策

体检人员如果出现晕血反应,应立即停止采血,将其置于空气流通处,取头低足高位,以增加脑部供血量及回心血量,适当保暖,口服糖水等,向体检者解释这种反应是常见的,5~30 min即可恢复,恢复后无任何后遗症。

总之,良好安静的环境,护士以专业的角度细心观察,服务态度和蔼,静脉穿刺技术熟练,做好抽血前、中、后的心理指导,消除刺激因素,是降低抽血晕针率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廖小梅.健康体检抽血晕针的处理及预防[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11):111-112.

[2]李大年.现代神经内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41-143.

[3]周月婷.健康体检抽血晕针的护理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9):181,184.

[4]刘祖春.献血反应完全攻略[J].健康必读,2004(4):41.

[5]伍冬梅,何志慧.健康体检静脉抽血晕针58例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0):107.

抽血室护士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抽血;溶血;原因;对策

1 一般资料

2016年3月~4月,我院体检中心共采集静脉血液标本1698份,其中发生溶血标本34份,溶血率为2%。溶血原因:采血技术欠佳12例占35%,穿刺抽血困难15例占44%,容器不合格5例占15%,采血器使用不当3例占9%,服药及饮食4例占11%。

采取防范措施后,2016年7 月~8月在体检中心采集的血标本2104份,溶血标本4份,溶血率占0.2%,溶血原因为患者血管塌陷,不充盈所致。

2 溶血原因

2.1护士的因素 采血过程当中静脉穿刺处消毒液(碘伏或酒精)未干即开始穿刺也会发生溶血[1];体检工作量大,参检人数多,而且空腹采血时间集中,护士繁忙中往往不仔细选择穿刺血管,采血时定位或进针不准确,针尖在静脉中探来探去,形成局部血肿,标本溶血;含抗凝剂的血常规管、血沉管、凝血管等抽血后没有及时摇匀或是摇匀时用力过大,都会造成红细胞破坏,标本溶血;另外,有的体检者检验项目全,所需的采血管多,止血带束缚时间相对延长,也会造成红细胞破坏,出现标本溶血。

2.2体检者因素 由于部分年老体弱者,血管弹性差,血容量不足以及小儿静脉充盈不良、血管细小、不能很好配合,导致穿刺困难,采血时间延长,造成部分血液凝固,使红细胞机械性破坏造成溶血[2]。另外,极少数体检者采血前一直在治疗输液或是应用抗凝类药物,也会出现标本溶血。

2.3抽血器具不合格 目前,体检用的抽血器为真空负压管,负压过大或过小,均会造成溶血。负压相对较大,血液速度过快过猛,造成红细胞相互撞击,导致红细胞破裂,标本溶血;反之如果负压不足、漏气或抗凝剂计量不足,使血流速度过缓,血液间断地被吸入负压管内并混有气泡,也会造成溶血。

2.4采血管使用不当 血沉、血常规一类加入抗凝剂的抽血管抽入血液后如果放置过久,没有马上均匀摇动同样造成溶血。如1人操作给患者同时抽数管血时,若先抽抗凝管,然后依次抽血清管,待抽血完毕后再来摇动抗凝管,此时血中的纤维蛋白原以凝固,用力的摇涌鼓管可人为造成血球破裂、发生溶血。在标本混均的过程中由于动作过于猛烈,血细胞破坏而导致溶血;采血针头口径过小,易引起溶血[3]。

3 对策

3.1健康教育 抽血前对体检者进行健康宣教。告知体检者按时禁食水,避免穿衣袖过紧的衣服,如果是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类药物或是多次溶血史,提前告知护士,穿刺成功后单独、及时送检。

3.2提高护理操作技术水平 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尽量做到一针见血,对于过细过难、穿刺把握不大的血管,由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的上级护师操作,尽量避免护理因素造成的溶血。采血时止血带不宜结扎过紧,时间不宜过长,勿让采血者反复做攥拳动作,当需要重复使用止血带时,应更换另一上臂。

3.3局部热敷 对于静脉血管细,穿刺困难的提前进行局部热敷,改善血液循环,血管充盈扩张,提高采血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溶血率。

4 采血注意事项

4.1使用前检查好真空采血管 使用合格的真空采血管,使用前仔细检查采血管是否有裂纹或是漏气等,以减少溶血机会。在采集血标本时,采血针尾部倾斜45°左右插入采血管,使血液沿采血管管壁缓慢流下,避免红细胞破裂造成溶血。

4.2采血顺序 血常规、血沉等抗凝管需要抽血1~2 ml,肝肾功等生化促凝管抽血4~5 ml,建议采血顺序:如果是技术娴熟、经验丰富的护士建议操作时可以先抽血沉、血常规等带有特殊抗凝剂的管,再抽促凝管,由于促凝管抽的时间长,可以一边抽,一边用左手将抗凝管上下轻轻摇动,以便摇动即使减少溶血的发生也提高工作效率。如果是技术生疏、经验少的护士,可先抽促凝管,然后再抽抗凝管,拔针后立即轻摇匀抗凝管。最好的方法是:将抗凝管放在2个手掌中来回滚动,可有效的防止溶血。采血后标本及时送检,不要放置过久,也不要放在冰箱内保存。

通过总结溶血原因,及时采取对策,体检中心抽血溶血率从2%下降到0.2%,保障了体检人员检验结果的精确性和准确性,更提高了体检人员对体检中心满意度和信任度,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赵金凤,杨艳.浅谈静脉采血中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及控制的方法[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12(5):382.

[2]杨涛,姜德艳.门诊抽血室血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对策[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4,12(6):451.

上一篇:透析室护士总结范文 下一篇:护士报告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