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辅导总结范文

时间:2023-09-18 21:46:21

优生辅导总结

优生辅导总结篇1

一、党委政府、社区和学校相配合,打通校外教育绿色通道

江阴周庄是一个人口大镇和工业强镇,外来新市民的人数已与常居人口基本持平,常驻人口达20.27万人。每到双休日和假期,大多数家长仍忙于工作,无法从各方面管理和教育自己的孩子,家长是周庄发展的今天,孩子是周庄发展的明天,对广大青少年的监管和教育已成为党委政府、社区、学校和家长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急迫的问题。兴办青少年校外教育机构,就成了大家的共识。镇校外教育辅导总站下辖的周庄村蓝丝带关爱儿童辅导站,最初由社区和学校共同倡导成立,党委政府热情鼓励,社区主要出资金,学校主要出师资,专收孤儿,及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父母有重大疾病家庭的孩子。这样一个颇具个性特色的辅导站,利用社区、学校等方面的力量,共同为特殊家庭的孩子尽责、尽力,让这些更需要政府、社会和学校关爱的孩子终于拥有了享受博爱的港湾。这一特色辅导站的成立及其顺利发展,实际上是由需要而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的结果。

社区的全力支持是青少年校外教育发展的基础。周庄镇青少年校外教育虽然发展广泛,但实事求是地讲,各个社区发展的情况很不平衡,说到底,这跟社区对校外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是分不开的。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校外教育辅导站的华宏村校外教育辅导站就是在社区的全力支持下,在不断积淀的基础上逐步成长起来的。

学校有质量的参与是提高青少年校外教育质量的关键。相对于城市的社区,农村乡镇社区居民的分散性比较突出,学校较少对孩子家庭和个人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所以要充分发动青少年参加校外教育就会有一定的困难。另外,相对于城市来讲,乡镇普遍缺少有热情、有专长的“五老”人员(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专家、老模范),充当青少年校外教育辅导员的大多是教师义工,教师义工的态度、水平、特长将直接影响到校外教育工作的质量,此时学校对教师义工的选择就显得十分重要。学校对参加义工工作的教师在评优、评先等工作中适当倾斜,无疑是对这项工作的最大鼓励和肯定。如果说青少年校外教育是一个网络系统的话,党委政府是在为网络作整体布排工作,社区提供的是网络系统的硬件,学校提供的是网络系统的软件,三者结合到位,网络才会畅通无阻。

二、教研处、培训处相促进,提升校外教育整体质量

镇青少年校外教育的整体质量体现在具体的活动开展过程中,教研处和培训处结合产生的精彩在具体实践中比比皆是。例如,在培训处提出了在对青少年进行校外教育的过程中,本镇乡土历史文化和道德品质等方面教育内容不足的情况后,教研处以提供问题为行动导向,迅速组织相关人员编写出了《走进周庄》一书,此书已由上海文汇出版社正式出版。教研处还根据培训处反馈的青少年正能量不足的问题,结合自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认识,在此书许多篇目内容的最后加入了大量的编者总结、概括和引导,以便让青少年能够更加准确地领会和感悟一些实质性的东西,形成人生最宝贵的精神和品质。在编写此书的过程中,培训处及时和充分运用教研处已经产出的成果,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如讲英雄故事这一教育活动中的素材就出自于《走进周庄》一书的“红色回忆”栏目。镇社区教育中心校外教育辅导站是总站下辖的一个核心辅导站,该辅导站的“七彩夏令营”活动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但是活动的整体情况是无主轴、无体系、无主题。在办公室的协调下,教研处以培训处提供的问题为导向,集中力量开展攻关式研究,最后将“七彩夏令营”的主轴定为“健康成长加油站”,将“七彩夏令营”的所有活动纳入“红色”益德明志、“橙色”灾难防护、“黄色”珍爱生命、“绿色”保护家园、“青色”一技之长、“蓝色”奇思幻想、“紫色”美丽心情七大板块中,从而形成了一个严密的培训项目体系,并将2014年夏令营的主题与时代要求、学生发展相结合,定名为“中国梦・我的梦”七彩夏令营。办公室利用自己人脉资源广的优势,积极为培训处联络陶城村“中共江阴‘一大’会址纪念馆”管理处、华西村和江阴博物馆等,为辅导站点开展培训活动创造条件。办公室还多次牵头组织每年度优秀辅导站、辅导员等的考评工作,并安排每年度站点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等工作。办公室还承担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简报,简讯的收集、整理和工作。

三、辅导总站、辅导站、家庭辅导站相呼应,确保校外教育有序运行

现在的周庄镇校外教育已经实现了从过去的分散到今天的统筹、从过去的偏重学业辅导到今天的注重综合素质提高的深层蜕变。辅导站的活动采取综合性内容与单一性内容相兼容,教育性、知识性活动与娱乐性、趣味性活动相统筹,寒暑假活动与双休日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道德、法律知识、文化辅导、文体娱乐和社会实践等活动,有效提高了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促进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总站所辖的长寿村、山泉村、倪家巷村等校外教育辅导站被评为江阴市优秀校外教育辅导站,华宏村校外教育辅导站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校外教育辅导站。总站课题“青少年校外教育辅导总站运行模式的实践研究”为2014年无锡市社会教育立项课题;项目“中国梦・我的梦”七彩夏令营被市教育局推荐为全国青少年校外教育优秀示范项目;课程“学说周庄话”被国家开放大学评为微课程优秀奖,“助人为乐,让幸福和美丽在周庄传递”获省课程评比优秀奖;教材《走进周庄》已由上海文汇出版社正式出版,《青少年软笔书法》被评为无锡市社区教育优秀教材一等奖,《走进纺织之乡》被评为江苏省第二批社区教育优秀乡土读本。周庄镇青少年校外教育取得的成绩引起了江阴市关工委、无锡市关工委的特别关注和高度赞许,并多次组市内相关单位来站观摩学习,总站刻录的《给孩子们一片多彩的天空》光盘在江阴市、无锡市范围内推广。江阴市教育关工委主任、常务副主任培训班选址我镇社区教育中心,培训内容包含了我镇青少年校外教育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江苏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一行专门来总站考察我镇青少年校外教育开展的情况。

优生辅导总结篇2

【关键词】学生处;辅导员;存在问题;管理优化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目前高校辅导员除受院系自主管理外,还受高校学生处或学生工作部总体领导和管理。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需要高校学生处进一步完善对辅导员队伍的管理职能,实现辅导员队伍的管理优化。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的问题

第一,思想政治素质不够。虽然辅导员岗位并没有要求必须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但是对思想政治素质还是要求很高的,很多辅导员没有具备一个辅导员应有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教育本身就是一门科学,需要不断的研究探索,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与要求。

第二,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够。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与职业化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许多高校辅导员工作始终处于非专业、非职业化状态,表现为没有完整的知识系统,没有认同的职业标准,没有认可的评价体系,造成人员过渡性强,工作经验口传身授。

第三,受重视程度不够。高校普遍存在一种轻视学生工作、看不起学生工作的倾向。对建设学生辅导员队伍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认识不够。圈内人重视多,圈外人重视少;有问题时重视多,少问题时重视少;口头上强调重视多,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措施少。

第四,培训提高不够。高校对学生工作队伍使用多,培训少,学生辅导员平时忙于应付事务性工作,在学习、更新知识方面的机会不多,特别是出国、进修学习、培训考察,几乎与他们无缘。他们的学业得不到深造,职称难以晋升,工资待遇上不去。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目标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总目标的依据是从两个实际出发:一是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德的要求出发;二是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担负的任务与科学化需要出发,以此达到建立一支政治坚定、品德优良、业务精湛、作风正派、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总体目标。

(一)建立一支信念坚定、乐于奉献的辅导员队伍

高校学生辅导员担负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在学生面前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二)建立一支业务精湛、工作出色的辅导员队伍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育人是有规律可循的。辅导员必须不断充实新知,掌握学生思想变化的新特点,探索学生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变化发展的规律,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开拓创新,提高工作艺术水平,以精湛的业务赢得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良好效果。

(三)建立一支团结一致、奋发向上的辅导员队伍

高校辅导员工作是一项需要团结一致、相互配合才能做好的工作。院系内部的辅导员需要团结一致、相互配合,不同院系之间的辅导员也需要团结一致、互相配合。打造一支团结奋进的辅导员队伍是实现辅导员队伍整体优势的重要环节。

三、高校学生处对辅导员队伍的管理优化

(一)统筹规划,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发展

要选拔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或业务进修,鼓励和支持辅导员长期从事这项工作,并向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要把专职辅导员队伍作为党政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根据工作需要,向校内管理工作岗位输送或地方组织部门推荐。根据本人的条件和志向,也可向教学、科研工作岗位输送。高校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要重视专职辅导员的经历。还可选拔部分辅导员在学生处兼任职务,熟悉学校运行管理的整体流程。

(二)搭建平台,促进辅导员之间的交流

学生处担负着整个大学辅导员队伍的发展与建设任务,因此不同院系辅导员院之间的互相交流尤为重要。辅导员之间的经验交流可以使辅导员之间取长补短,也可以促进学校及时发现学生中的问题,还可以使辅导员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从而形成团结向上的良好氛围。可以经常的组织小型的经验交流会,讨论自己在辅导员工作中的先进方法和不足之处。也可以针对某一个话题,如大学生心理问题,组织小型讨论沙龙等。

(三)创建辅导员培训基地,建立辅导员协会,形成科学的养用结合机制

学生处可定期邀请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院系副书记做专题培训,也可针对具体内容做专项培训,如职业发展教育辅导员专项培训、心理辅导辅导员专项培训、生活园区住楼辅导员培训、院系资深专职辅导员培训等。此外,学生处要重视对辅导员思想政治素养的培训,提高辅导员的政治觉悟和政治素养。

(四)规范考评,健全辅导员工作评估制度

高校学生辅导员从事的工作繁杂,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具有强烈的不可预见性,他们的工作业绩短期内也很难衡量,要制定科学的辅导员工作考核评估体系,定期对辅导员在政治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党团活动、科研成果、获奖情况、就业工作、特困生工作等诸方面进行总结、评估。通过评估,评选出年度优秀辅导员。

参考文献

[1] 王树荫.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与职业化[J].思想教育研究,2007,4,3-7.

[2] 伊莉.如何加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J].青年与社会,2012,10,228.

[3] 李卫星.新形势下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理性思考[J].高教论坛,2006,4,185-188.

优生辅导总结篇3

培训课程30个方面的内容分为职业能力培养、专业素养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网络思想教育、讲话精神这几个方面,涵盖了辅导员工作中的方方面面,既有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的教授也有全国优秀辅导员的代表,从国家政策、党和国家的历史及当今社会的思潮再到网络媒体的运用,都要求我们审时度势,把握新时代的工作方向和主线,做好高校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些专家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用最贴近生活、最生动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多年的研究理论和经验的升华概括,让人听后印象深刻。这也反映出学生思想教育的工作队伍需要做到让受教育者尤其是广大学生青年群体能够主动接受教育的内容,就需要将政策、理论等转化成学生可以接受的思想观点,使其接受,从而真正起到引领带动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活学活用,不但能够掌握党和国家的政策理论,还要了解青年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做到灵活运用和完美结合。

从学习中我总结了以下心得体会:

1、辅导员应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只有自身的思想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达到一定程度才能成为学生学习、模仿的典范,只有辅导员自身具备了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感染学生,起到影响和教育学生的目的。也只有辅导员自己牢记使命,才能有信心教育和引导学生坚定政治信念,树立远大理想。

2、辅导员应具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随着知识、信息传播迅速的加快,学生的知识面和获取知识的途径不断扩大,这对辅导员的知识储备提出了新挑战。只有不断吐故纳新,优化知识结构,丰富学生工作的内容,才能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避免空洞说教,增强说服力。从培训中可以看到全国优秀的辅导员们都具备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理论功底,这样才能做到深入浅出。

3、辅导员应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优秀的辅导员应当是善于总结和思考的。不能仅仅依靠经验的积累和自己的见解来开展工作,要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丰富内涵创新方法,将自己的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增强对教育活动规律的认识,获取较高层次的教育科研成果,形成自己独特的工作风格。

优生辅导总结篇4

目前,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中存在考核机制不够完善、考评制度对辅导员工作性质的特殊性缺乏科学认识、对考核缺乏系统的规划、考核指标体系缺乏科学性等问题。高校应使用360度绩效考核法对辅导员的基础工作进行定性评价,使用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法对辅导员工作绩效进行定量评价,优化绩效考核体系的实施过程,运用好考核结果,建立一套科学公正的绩效考核体系。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360度考核法;关键绩效指标

一、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责任轻权利的考核方式在一切围绕着绩效考核开展工作的环境下,考核部门主要以此加强对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管理,强调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与担当的责任。这样严格的管理引发了管理者与基层辅导员之间的矛盾,主要原因在于缺乏严格管理的基础,无法给辅导员提供合理的薪酬待遇和发展平台。

2.重结果轻过程的考核方式在一般的量化考核中,规定的量化可比性指标只能是数量上的考察,而无法做到质量上的考察。目前,多数高校在辅导员考核时往往先下发通知,提供考核表格或者考核佐证,而辅导员往往就简单地认为这种绩效考核是填些表格和数值。双方也常常觉得考核只是工作任务,这样就会导致多数考核缺乏事后的总结,只关注考核结果,不注重考核过程及考核结果的运用。

3.重管理轻引导的考核方式绩效考核体系包含着体现辅导员工作的可以量化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辅导员有时为了考核而考核,为了得到好的分数、拿到优秀,工作的开展围绕考核指标进行,这样的考核方式引导辅导员只去管那些需要考察的显性工作,而对于考核中不涉及的隐性工作就不去做或很少去做,或者是疲于应付繁杂的显性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做更多隐性的但是对大学生成长有重要影响的工作。

4.重视全面忽视重点的方式现在的辅导员考核中普遍存在着过分追求全面指标的现象,这样做的结果可能会导致部分指标被舍弃或者权重被降低,而这些被舍弃的或者被降低权重的指标可能恰好是关键绩效点。事实上,辅导员的工作中充满了诸多职责不确定的因素,导致工作难以量化考核,而且缺乏考核的必要依据和标准,无法考察出辅导员工作的实际绩效。

5.重短期轻长期的考核方式有些高校过度重视考核辅导员工作的量化标准,一味地强调量化的作用,而能量化的指标往往是可视的、显性的,辅导员在这样的考核方式下,愿意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这样的考核内容中,围绕指标开展工作,力求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不断地为达到这样的效果而沾沾自喜,不愿意也没有时间更多地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

6.重共性核标准的考核模式辅导员在年龄、性别、性格、学识、阅历等方面均有不同,也有面对学生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人数的工作量的不同。现在的量化管理考核工作在辅导员这些工作量的差别上,没有考虑到或者很难得到体现,势必会挫伤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另外,统一的量化标准评价在实际操作上是非常容易且可行的,但是忽视了辅导员的个性化工作,他们的创新工作得不到展现以及组织的认可,使得辅导员被动地接受工作,辅导员开拓创新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压抑。

二、改进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的主要策略

1.使用360度绩效考核法对辅导员的基础工作进行定性评价对辅导员日常工作的考核应具体实行“一看三听”的多维评价机制,即每月查看辅导员的《工作记录本》(包含学期工作计划、每周工作计划、学期工作总结、每周工作总结、听课记录表、宿舍检查详细单、谈心谈话记录表、联系家长记录表、班会记录表、班委会记录本、填写好学生生涯规划手册等内容),了解其工作状态。同时,定期召开学生、教师座谈会,向学生、教师代表以及院系领导了解辅导员的工作情况。考核实行学生代表测评、同事测评、考核领导小组测评、自我评价的全面考核办法。学生代表由考核小组抽取,主要从辅导员所带的学生中随机抽取产生,要求普通学生代表和学生干部代表各占一半;同事测评则要召开本系全体辅导员会议,在评议会议上,辅导员首先进行学期工作述职,再由同事填写测评表对其工作进行评议;由系主管学生工作书记、副主任、系主任及各教研室主任组成考核领导小组进行测评的是考核领导小组测评。各考核主体围绕辅导员职业道德、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业绩四个方面对辅导员进行考核评价。也可以通过问卷评议的方式,通过学生评议、个人自评、辅导员互评、职能部门评议和领导评议进行综合评价,考察辅导员是否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是否努力钻研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和方法,积极探索学生的思想活动规律,提高工作水平。对辅导员工作的定性考核,为辅导员工作更加细致地开展进行了指引,引导辅导员在工作中更加侧重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辅导、心理咨询辅导、生涯指导、学术科研指导、班级的管理与学生干部的培养等方面,进而达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2.使用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法对辅导员工作实绩进行定量评价工作实绩考核主要根据不同的年级制定不同的考核指标进行考核。对工作实绩的考核即工作完成情况的考核,主要采取定量的办法进行。建立辅导员岗位说明书,围绕岗位说明书内容逐一细化成若干项目与考核指标,同时针对不同年级工作的不同特点,细化指标考核。比如,大一辅导员工作侧重于新生的入学教育、大学适应性引导与班集体建设,通过这些工作为大一学生奠定四年的牢固性基础;大二辅导员工作围绕着学风建设、班风建设狠下功夫,继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避免大二学生在经历大一严格的管理后而放松对自我的要求;大三辅导员工作侧重对学生的生涯规划,考虑就业的方向以及对考研学生的动员与管理;大四辅导员工作侧重于研究生报考和复习指导以及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等。

3.优化绩效考核体系的实施过程要做好考核之前的相关准备工作,包括工作量的统计分析、考核前培训、认真学习考核办法并提出建议、学生处及时统计相关意见。学生处根据学期工作目标、计划制定指标体系,并在学生处、辅导员双方讨论、反馈的过程中不断地认证并最终确定。实施绩效考核,辅导员要提交本学期的工作详细记录本,由党总支书记组织成立系辅导员考核小组,对辅导员进行上级、同事、学生、自我的测评工作。学生处对辅导员进行工作绩效考核工作,并根据系提交的基础工作考核情况进行成绩汇总,对结果进行公示;学生处将考核结果形成分析报告反馈给各系,由各系党总支书记掌握第一手资料,并在一周内与辅导员进行反馈面谈。学生处在年底时综合两个学期的考核情况,召开学校辅导员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优秀辅导员做工作经验交流。学生处将考核结果汇总人事处登记备案,作为今后辅导员晋升、薪酬管理等人事决策的依据。

4.充分运用好考核结果学校依据考核结果,把辅导员定格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对于“优秀”的辅导员要进行年度表彰,对于“不合格”的辅导员要给予批评指正,对于“良好”、“合格”的辅导员也要在共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新的工作目标,鼓励其不断提高工作绩效。此外,要将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结果与辅导员的职称评定、岗位聘任、职务晋升、薪酬奖惩、资证培训结合起来,有效运用考评结果。与切身利益相关的结果运用才能使考核真正起到作用,才能不断促进学生工作队伍的制度化、专业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汪强,汤苗苗.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的实施与思考〔J〕.江苏高教,2011,(5):93-95.

〔2〕罗君.独立学院辅导员考核指标体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36).

优生辅导总结篇5

本文从辅导员的选聘准入机制、培养机制以及激励考核机制三个方面剖析辅导员胜任能力提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提升途径

1、完善辅导员准入机制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早已经规定,高等学校辅导员和学生配置比例为1:200,并且以专职辅导员为主,每年级都应配备相应的辅导员。对辅导员聘用标准也进行了明确细致的规定,要求辅导员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完备的业务素质,学历要求本科及以上,并且热爱辅导员事业。

高校辅导员的准入机制的完善与否,决定了高校辅导员的胜任力主体是否合格的保障。现今高校辅导员的招聘渠道比较单一,多是从优秀毕业生中选拔或是从社会公开招聘,从本校应届毕业生中德才兼备,熟悉学校制度,具备一定学生干部工作经历的人员通过正常招聘程序,转变为学校的辅导员,从社会公开招聘的人员,则更注重考察他们的专业技能以及社会工作能力比较重视。事实上所谓的优秀毕业生,他们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对学校规章制度比较熟悉,与学生的差距较小,但他们大部分缺乏辅导员需要的专业知识背景,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也缺乏经验,这就决定了由此渠道聘用的辅导员在道德品质胜任力和思想品质胜任力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因而,在选拔高校辅导员时,必须根据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发展的角度来制定高校辅导员的构成人员以及群体总量。而并非一味的看重应聘者的学历,忽视了辅导员胜任力综合素质。从胜任力考察角度来看,着重要考察其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胜任力是否具备一定的水平。需要选拔的辅导员应该是对于学生工作有浓厚兴趣、思想素质过硬、具有极强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做事严谨,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在筛选应聘者时,还需要注重辅导员队伍结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选择具备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员,使得辅导员队伍趋于合理,以利于形成知识互补,技能水平较高,结构完善的高校辅导员队伍,从整体上对辅导员胜任力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在辅导员招聘过程中,通过多渠道招聘信息,采用公正的测评方式,由应聘者公平竞争,组成专业的辅导员招聘小组,进行科学的招聘,进行择优录取。

为了弥补高校辅导员思想品质胜任力不足的,招聘辅导员时把辅导员的职业意识作为重点考察,明确应聘者的职业定位、对辅导员工作的理解和认识。考察应聘者对学生工作是否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是否可以将学生工作当做一项长期的事业来做,并且能将辅导员工作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紧密结合起来的应聘者。

从各个高校的专业设置来看,目前还未有高校开设专门的学生工作专业,所以,应从辅导员专业化建设角度,将辅导员逐步职业化作为途径,将辅导员专家化作为长期目标,增加从思政、心理学、高等教育学等相关专业作为选聘辅导员的知识背景要求。由于辅导员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和不固定性,是与形形的处于发展成熟阶段的学生打交道。因此,需要辅导员掌握一定的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具备组织管理胜任力、人际管理胜任力等综合素质,因此,注重辅导员的专业背景,选择相关专业人员担任辅导员,可以实现个人与学校的共同发展。

从建设高校辅导员队伍梯队角度分析,选拔应届生作为辅导员,可以充分发挥其学生工作干部事情的工作经验,为学生工作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凭借其年龄优势,没有话题的隔阂,学生对其易产生亲切感,展开工作可以更加具有针对性,他们能够充分运用其在校期间的学生经历、在具体工作过程中不断提升其组织管理胜任力及心理品质胜任力。应届生缺乏学生工作经验,缺乏社会经验、缺乏权威性,所以,辅导员队伍优化也需要进行社会招聘,单从学生工作经验来看,社会招聘的辅导员队伍具有比应届生更为完善的决策管理胜任力和成长管理胜任力。社会招聘的渠道可以有很多,比如从各学校(包括本校)的思想政治课老师、也可从本专业教师中选拔优秀人才补充辅导员队伍。凭借其专业优势,他们具备较强的人际管理胜任力能力,指导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优势,将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于专业学习中。总体来看,从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角度完善辅导员的准入机制,不仅可以完善辅导员队伍胜任力结构,对后期辅导员专业化培养、综合胜任力的提升打下了基础。

2、完善辅导员培养机制

高校辅导员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这就要求辅导员需要掌握更多学科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素质、达到一定的专业化水平。通过高校辅导员培训体系,能够促使辅导员在不间断学生工作的同时,向专职化方向发展,促进其胜任力水平的提升。调查显示,现在担任高校辅导员这一职务的群体中具有繁杂多样的专业背景,辅导员队伍知识结构不完善,高校对辅导员的培训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辅导员队伍素质良莠不齐,辅导员之间存在具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进行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培训,可以促进其教育教学胜任力、组织管理胜任力、个人品质胜任力水平的提高。

从长远来看,高校开设专门高校辅导员培养专业或研究方向,加强理论研究,可以从职业发展角度提升辅导员的思想品质胜任力,为广大辅导员奠定夯实的理论基础。目前辅导员的现状需要完善培训系统,完善入职培训,定期开展多形式的培训活动,建立较完善的培训体系,使得辅导员可以通过专业化的学习来提升他们的胜任力水平。

按照以往的看法,人们更多的将辅导员专业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等同,认定两者内涵一样,从胜任力结构来看,则表现为注重辅导员的道德品质胜任力,忽视其他方面胜任力水平的提升。伴随着高校的发展以及近年来辅导员职能的扩展,高校辅导员肩负起更多的职责,不仅要承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积极的集体氛围,指导学生为其长远发展制定等,对辅导员的人际管理胜任力和成长管理胜任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需求的更新,辅导员与学生的学习、综合素质的养成也逐步密不可分,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内容已不能够完全满足辅导员的任职要求。从辅导员专业化、专职化、专家化目标的实现来看,辅导员还需兼备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人才学等属于不同专业范围的知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并不能满足辅导员工作的需求。此外,近年随着高校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加快,大学生数量得到了快速增长,辅导员队伍人数的增长却不能与之相匹配。面对这一问题,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并且专门文件对辅导员与学生人数的比例做出了明确规定,学生工作相关专业的发展已提上了日程。从发展高校辅导员专业角度努力,可以有效促进辅导员的专业化、专门化发展,推动辅导员胜任力综合水平的提升。

教育部规定,“辅导员的培养应纳入高等学校师资培训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享受专任教师培养同等待遇。”但目前,辅导员并未享受与教师同样的培养待遇,缺乏系统的培训和学习也是造成高校辅导员胜任力较低的一重要原因。站在长远发展的战略角度,从辅导员专业化制度建设入手,完善健全高校辅导员培训体系,才能促进辅导员胜任力综合水平的提升。首先,建立新型的高校辅导员研修培训基地。通过制定合理科学的培训教学规划,开展培训,重点抓好辅导员的上岗培训、日常培训和研修。同时,汲取国内外优秀的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充实完善培训理论体系。其次,高校应建设完善的高校培训制度。全国各个高校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和专项培训基金,将培训规范化、常规化、制度化。每位辅导员应接受入职培训、在岗培训,各个学校之间搭建交流平台,学习借鉴不同性质规模的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经验,提高辅导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再次,应改进高校辅导员培训的内容与方法。要提升辅导员胜任力,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率,需要做好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合理设置培训内容、选择恰当的培训方式及进行先进的人性化培训管理。

3、完善辅导员考核激励机制

根据教育部规定,高校应该将辅导员队伍建设摆在与学校教学、科研队伍发展同样的高度。此外,还定期评选表彰表现突出,优秀的辅导员。授予其“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称号。可以看出国家对辅导员的激励机制同样重视。但高校辅导员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难以精确量化工作结果,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显现工作成果。例如:辅导员对学生的关心、工作的责任心等方面的评价难以用一数字衡量,且短时间内容易产生表面上辅导员“无作为”的假象。对辅导员工作的绩效管理考评具有一定的难度,不合理的考核机制会影响辅导员工作的热情与动力,因此,完善辅导员的考核激励机制能够充分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认知,从而促进其提升思想品质胜任力。

具体分析来看,不仅要对辅导员队伍进行加倍关心爱护,而且要对其严格管理。要建立起科学的考核体系,实行优胜劣汰。体系需切合高校辅导员工作实际,为加深明确其工作要求和工作职责,将工作责任制等到落实,根据辅导员这一岗位特定的要求和任务,进行全方位的考核。从辅导员工作内容的特殊性出发,学校不仅要注重对结果的考核,更要加强对其工作过程的考核,特别是学生对辅导员的评价部分,如此考核方式能够促进辅导员职业自豪感和职业成就感的形成,从而提升其职业思想品质胜任力。对于在工作需要熟悉的专业知识、考评制度应囊括个性特质和一般技能。定期考评辅导员,考核结果应该直接影响辅导员职务聘任、奖惩、晋级等。积极表彰奖励那些优秀辅导员,对其进行大力宣传,树立典型,发挥模范作用。对于那些考核结果不合格的对其及时帮教,对于不胜任的则采取分流转岗或者予以劝退。

生理和安全需求作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基础层,认为人的最基本和最迫切的需要是物质上的满足,因此高校以往的激励机制仅仅是从物质是对辅导员进行奖励和惩罚。但从双因素激励理论看来,只有与工作本身相关才可以起到长期激励作用,而经济、物质上的激励仅仅可以起到保健作用。引导辅导员制定个人职业规划,并积极鼓励其将个人发展规划与学校教育管理目标紧密结合,如此,形成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在设置奖惩激励制度时遵循外在刺激与内在需要相结合;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要进一步科学考核辅导员工作加之结合建设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让辅导员充分认识到其胜任力水平的具体成果与不足,促使辅导员队伍高校激励考核机制过程中意识到其专业化发展进程和发展不足,推动辅导员胜任力水平的提升。

总之,在高等教育急速发展的形势下,高校将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实现作为发展目标,重视一线辅导员的选聘、培训以及考核工作,着力建立一支政治素质硬、能力素质强的专业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能够从职业化角度促使辅导员队伍胜任力水平的提升。(作者单位: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工作部)

参考文献:

[1] 杨继平,顾倩.大学辅导员胜任力的初步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2004(6).

[2] 罗涤,李华.胜任力理论及高校辅导员选聘机制的优化[J].重庆大学学报,2007(4).

[3] 张英.对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队伍激励机制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1(2).

优生辅导总结篇6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为总结辅导生一学期来的表现,反思工作得失,提高辅导生对值周工作的思想认识,按照学校工作安排,召开辅导生工作总结会。

一、指导思想:以学校工作要求为指针,以客观公正为准则,对辅导生的现实表现进行反思回顾,发扬成绩,促进成长。

二、时间:1月17日上午八点

三、地点:会议室

四、内容:

1、总结本学期值周工作。

①上岗情况。

②检查登记附分是否认真、公正。

③榜样引领作用。

2、评议辅导生。

①自评。

②互议。

③老师评价。

3、评选优秀辅导生。

①以现实表现为主。②实名,不评议本班辅导生。③客观公正。

千河镇底店小学

优生辅导总结篇7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绩效考核

一、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的困难

1、辅导员岗位职责不明确。辅导员承担着学生的思政教育、日常管理、勤工助学、心理健康教育、毕业生就业、学生党建和“团学”等一系列琐碎而复杂的工作,常常要接受学院、学工部、资助管理中心、团委等部门的多重领导。可以说,凡是与学生有关的事最后都会落在辅导员头上,繁重的工作压力让辅导员们整天忙得晕头转向,还要占用大量的业余时间才能够得以完成。而这些工作却不能够像专任教师那样通过课时来进行量化考核,长期以来,学校对辅导员的考核主要是定性评价,考核结果主观性较大,导致辅导员产生收入与付出严重不成正比的不公平感。

2、考核方法不科学。目前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大多由职能部门布置,但人事关系在学院,对辅导员的年度考核也由学院组织进行,学校职能部门一般不参与对他们的考核。而学院往往将辅导员与其他专业教师和行政人员一并考核,一般是针对人员的德能勤绩方面采取群众评分和领导干部评分按权重进行综合测评,考核的标准、程序、方法并不能突出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和特点,也达不到合理评价辅导员工作的目的。在学院“重教学而轻行政”的环境中,辅导员是很难获得考核优秀等级,严重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

3、考核结果未得到很好的运用。学校往往是为了考核而考核,而不重视考核结果的反馈。对于考核优秀的辅导员,很多高校的奖励力度甚微,除了颁发一纸证书之外,鲜有其他奖励,难以调动起辅导员争先恐后的工作积极性。而对辅导员在考核中反映出的优点与不足,没有及时反馈,辅导员并不知道该如何改进工作,考核结果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

二、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的内容

1、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高校政治辅导员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也是最核心的素质。辅导员的政治素质直接影响青年学生的政治素质,辅导员要成为青年大学生政治上的引路人,自己首先要成为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因此,辅导员必须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政治信仰,鲜明的政治立场、观点,较强的政治鉴别力,才能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

2、工作能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工作主要靠辅导员来指挥和协调,他们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基层指挥员。辅导员要经常召开各种会议,组织各种活动,协调各种关系,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还要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等,这就要求辅导员具备组织管理能力、教学科研能力、工作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

3、敬业精神。辅导员工作繁杂而琐碎,既不容易被量化,又难以出显著的成绩,因此辅导员工作成为一份“良心”职业,要具有较高的工作事业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具有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和勤恳踏实的工作作风。

4、工作业绩。“绩”应该包括了所有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和效率,既包括了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服务指导、党团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又包括了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成果,以及他人对其工作表现的总体评价,是对辅导员工作情况的综合反映。

三、辅导员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

1、一级指标。根据考核的内容,按照“德、能、勤、绩”设定一级指标的绩效考核体系的基本框架。

2、二级指标。“德”方面主要是从思想政治表现、政策理论水平、职业道德三个二级指标进行考核。“能”方面主要考核组织管理能力、教学科研能力、工作创新能力三个二级指标。“勤”方面要主要考核出勤情况、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绩”方面主要考核工作数量、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效率。

四、辅导员绩效考核的实施路径

1、考核的方法

(1)德非尔法确定指标权重。德菲尔法是依据若干专家的知识、智慧、经验、信息和价值观,对已拟出的考评指标进行分析、判断、权衡并赋予相应权值的一种调查法。一般需经过多轮匿名调查。在专家意见比较一致的基础上,经组织者对专家意见进行数据处理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离散程度和协调程度,达到要求之后,得到各考评指标的初检验专始权重向量,再对其作归一化处理,获得各个考评指标的权重向量,即权重系数。

(2)360度考核方法进行考核。360度考核法又称为全方位考核法,最早被英特尔公司提出并加以实施运用。该方法是指通过员工自己、上司、同事、下属、顾客等不同主体来了解其工作绩效,通过评论知晓各方面的意见,清楚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来达到提高自己的目的。

2、考核的步骤

(1)个人自评:辅导员按考核的内容和要求,认真总结本学年工作,提交个人的工作总结等相关材料,并向所在学院进行年终述职。(2)学院考核 :学院在个人总结的基础上,对辅导员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评定,填写《辅导员工作考核综合量化表(学院用表)》。(3)学生评议:各学院从辅导员所带班级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各层次各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学生对其工作进行评价考核,填写《辅导员绩效考核工作量化表(学生用表)》。(4)职能部门考核。学校分管职能部门(学工部、团委、资助管理中心等)根据平时工作情况,综合专职辅导员的日常工作表现进行测评,填写《辅导员绩效考核工作量化表(职能部门用表)》。(5)同级评议:分管职能部门组织辅导员相互之间进行评价,填写《辅导员绩效考核工作量化表(同级互评用表)》(6)学校考核小组审核:学校考核小组根据辅导员的工作表现、学院考核、学生评议、同级互评和职能部门的考核结果,按照考核总分=∑各部分得分×权重进行汇总审核。

五、辅导员绩效考核中应注意的细节和问题

1、处理好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的关系。长期以来,学校对辅导员的考核主要是定性评价,考核指标缺乏操作性,考核结果主观性、片面性较大。太过于追求量化,而不考虑客观情况,容易使这些考核指标过于绝对,进而使考核存在“污染”。另一方面,若定性指标过多,又会造成信度降低和考核成本的增多。为此,如何处理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的关系,成为当前辅导员考核亟需解决的问题。

优生辅导总结篇8

文件实施以来,对于高校专职辅导员素质的提升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有极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尤其是在发现、开发、综合利用辅导员个人能力,调动专职辅导员积极性,挖掘其潜力促进学校学生工作等方面,效果尤为突出。虽然总体上辅导员群体的素质和工作能力有较大提高,但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现实操作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在辅导员选聘标准针对性不强、标准不明确、人员结构配备不合理、实际操作方式单一等诸多方面。本文即以实证调查的方法,通过对江苏省某重点高校(以下简称A高校)的数据搜集和调查研究,来明晰现阶段高校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并就其选聘机制提出初步探索建议。

一A高校专职辅导员队伍结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数据,我们得知A高校现有辅导员150人,其中专职辅导员73人,兼职辅导员77人。且我们就专职辅导员的队伍结构分别从性别、年龄、专业、学位和职称五个方面做了调查统计,统计结果见表1。

下面针对以上数据,我们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分析A校专职辅导员队伍存在的问题:

第一,数量配置欠缺。依据教育部对于高校辅导员配备数量的相关规定要求,高等院校需要根据本校实际工作情况,在结构上优化、科学、合理地配置与学生数目相匹配的专职辅导员,其师生比例大概为1:200。但从表1中可得知A高校目前的情况是,全校19个学院共有本科生数约为29336人,专职辅导员仅73人,师生比为1:402,远远低于教育部规定的1: 200的要求。人手的严重不足导致许多专职辅导员仅应付学校各部门下达的工作任务以及学院各种学生活动,而学生事务等工作都难以吃得消,更别说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的开展了,且用于学生教育与管理的科研活动和提升自身学历、职称的时间则更为有限。

第二,辅导员性别比例与学生性别比例不匹配。从以上统计数据可见,A高校男女专职辅导员所占百分比分别为52.0%和48.0%,男性辅导员比例略高于女性辅导员,但专兼职合起来辅导员总体的情况是女性比例远远高于男性。A校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高校,男女本科生数的比例约为3.2:1。这种男女辅导员比例与男女本科生比例严重不匹配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具体到个别学院,专职辅导员性别比例失调现象更为突出,比如机电工程学院男女本科生比例为8.5:1,而男女辅导员比例为1:2;信息与电气化工程学院男女本科生比例为5:1,而男女辅导员比例为1:3。

第三,年龄结构欠合理。A校专职辅导员的年龄在25岁以下的占5.4%,25-27岁的占52.9%,28-30岁的占34.2%,31岁以上的占8.3%。这表明,专职辅导员队伍具有年轻化的特点,整体上朝气蓬勃、积极热情,但也存在经验不足的缺陷。如果把兼职辅导员算在一起,这个特点将更为明显。

第四,专业搭配欠合理。A校专职辅导员的学科结构也不够科学,具有与辅导员工作较贴近的哲学社会科学(含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学科专业背景的仅占16.4%,比例相对较低。具有理工、管理类等学科专业背景占83.6%。专业结构单一和不协调使专职辅导员在学习上、思维上缺乏互补性,专职辅导员的个人发展也受到限制。

第五,高学历、低职称现象普遍。A校专职辅导员的学历普遍以研究生为主,具有硕士学位的占72.6%。可见,A校专职辅导员在学历晋升上已经基本和国家标准相差无几,但是还很难称之为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思政教师队伍,和“大学生人生导师”这一称谓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由于专职辅导员整天忙碌于学生事务,平时很少有时间能静下心来做学问、搞研究,由此导致他们的科研和职称评聘受到很大影响。从A校专职辅导员的职称结构来看,中级职称占26.1%,初级职称及以下占73.9%。专职辅导员高学历、低职称的现象表明这支队伍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也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持久开展。

第六,管理能力强而教育能力相对偏弱。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该校辅导员队伍从整体上存在着管理能力与教育能力不平衡的现象,具体地讲,即对学生的管理能力相对比较强,而教育能力相对较弱。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前高校辅导员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集中起来主要表现在辅导员队伍的配备、培养、管理等几个方面。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肯定对于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有裨益。但是,回归到辅导员群体的人力资源补充问题上,无疑初始的招聘环节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放松对于招聘环节的重视程度,缺乏专业客观的理论评价依据,就很难开展后续的工作。

二关于专职辅导员选聘机制的思考

根据相关调研得知,目前A高校专职辅导员根据公开招聘原则进行选拔,即招募对象为全国范围内具有应届硕士毕业生学历的人员。在选聘条件上,限制性条件主要有政治面貌(要求是中共正式党员)、学位(要求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和年龄(要求硕士不超过26岁,博士不超过30岁)等方面。在选聘程序上,主要有资格审查、素质测试(含笔试、面试)两个环节。从实际操作流程和执行效果看,现行的选聘机制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即能够不间断为高校专职辅导员队伍提供新鲜的血液和新生力量,并且完善优化着专业队伍的结构和素质。但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当前选聘机制的固有缺陷也暴露了一部分问题,即可能会选取、聘用部分不愿长期从事此职业的人群,有的应聘者把做辅导员当成了留校当教师的跳板,应聘的时候信誓旦旦,而真正工作的时候却松松垮垮,这些状况对专职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发展都极为不利,也极大地挫伤了专职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影响了专职辅导员岗位的荣誉感。

当然,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以上这些问题不只是A校辅导员队伍的问题,其实通过查询相关资料和学术文章,我们了解到全国大部分高校的辅导员队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些问题。导致这种问题普遍性存在的原因,从辅导员的选聘机制上看可能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值得思考。

第一,重外显胜任力,轻内隐胜任力。对于专职辅导员的招聘来说应该更加注重表征性层面上的专业知识和学术技能,而对于内隐性的入聘者动机、兴趣、性格、价值观考察甚少。以A校为例,专职辅导员需是中共正式党员、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具有一定的学生工作经验或担任学生骨干经历、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等,虽也有热爱学生工作、事业心和责任感强、具有奉献精神等内隐性特征的要求,但是以上要求鉴于没有详尽而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为依据,在考察时有被明显弱化的嫌疑。经常出现的一个情况是,将一些学历条件、能力条件及政治面貌具备而学生工作热情欠缺、道德素质低下、政治敏感性不足的人招聘到辅导员队伍中去。

第二,选聘标准模糊。在专职辅导员选聘条件制定中,虽然规定了相应的政治面貌、学历证书、实践能力等初步选拔标准,且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些标准起到一定积极效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标准过于模式化、固定化,相对模糊不清,缺乏一定的灵活性、针对性。

第三,选聘操作方法单一。A校专职辅导员选聘主要有资格审查、素质测试(含笔试、面试)两个环节。因为时间的限制而导致程序相对简单,容易使面试者受到应聘者表征化、外化特征的影响,不能够对于应聘者的心理动机、情绪体验进行详尽客观的分析了解,所以可能导致在最后的聘用入选判断上出现不尽如人意的情况。

三对改进与优化A校专职辅导员选聘机制的建议

1科学把握选聘标准

专职辅导员选聘机制中最关键、最难的应该是选聘标准的制定,选聘标准确实难于用量化的标准予以明确,但是笔者认为可以根据教育部颁布和制定的《意见》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来对选聘标准的内涵有个比较准确的把握。结合实践操作,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标准入手来准确把握选聘标准。首先,思想标准。要做到在重大政治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及学校稳定。其次,能力标准。要注重考察是否有主要学生干部工作的经历和是否有学生活动的组织管理经历和能力。再次,专业和学历背景的标准。如何把专业知识应用到工作中,是考察应聘者思辨能力和思考能力的一种方式。专职辅导员不同的专业背景可以发挥不同的效果,对学生的成长成才都有重要的影响。最后,个人的性格和特长标准。性格对个人的职业选择有很大的影响。总体来讲,外向、活泼、善于思考和总结的个性比较适合做专职辅导员工作。相反,内向、不善言谈、做事马虎则相对不适合做专职辅导员工作。

2调整专兼职辅导员组成比例,以保证专职辅导员的数量

目前,A校专职辅导员总数还远远低于教育部规定的1: 200的配备要求,近几年学校在选聘一定数量专职辅导员的基础上,积极采取选聘兼职辅导员的办法来逐步解决辅导员队伍的数量问题。但是笔者发现,兼职辅导员的选聘渠道过于单一,兼职辅导员队伍全部由A校在读硕士组成,没有或者很难真正达到A校《关于进一步加强我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几个问题的意见》之规定,即“兼职辅导员由各学院在全校优秀在读研究生和新聘任的青年教师中推荐、聘任”的工作要求。由于在读硕士普遍缺乏学生思想教育和事务管理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在指导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方面工作效果欠佳。为此,笔者建议该校适当调整辅导员队伍专兼职辅导员的组成比例,将现有的1:1调整为2:1,而专兼职辅导员的总数可以仍然控制在120人左右。

3拓宽选人渠道,选聘推免研究生从事专职辅导员工作

据调查,A校近几年新选聘的专职辅导员均为硕士毕业,参加工作时的年龄集中在25至27岁之间,工作1至2年后就都将面临组建家庭、生儿育女的人生大事,这点无可厚非,所以在工作上确实很难要求他们达到“经常深入学生班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开展工作,坚持入住学生宿舍,做到同住、知情、关心、引导”的要求。为此,学校可以考虑选聘部分本校推免研究生保留学籍两年从事专职辅导员工作,以弥补硕士毕业专职辅导员的工作弊端。建议学校每年在推荐免试研究生计划中单列一定数量名额,用于选留专职辅导员。学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以鼓励保留学籍两年工作的专职辅导员安心努力工作。一是正式教工待遇,这部分人员本科毕业后以正式教工的身份入校从事专职辅导员工作,落实工资待遇;二是评定职称,一年后即可有资格评定思想政治教育序列初级职称;三是工作考核,在两年工作即将结束前,对他们进行工作考核,确定20%的优秀比例,考核优秀的人员,如本人愿意可以转为在职研究生,继续担任专职辅导员工作,考核合格的人员两年期满,转为学生身份攻读硕士学位,考核不合格的取消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

4增加心理测验环节,以准确评估专职辅导员应聘者的胜任力

心理测验法,即对应聘者的个人兴趣爱好、动机目的等进行测试,此测试方法已经在北京师范大学的专职辅导员选聘中有所践行,并得到相对的推广。可以采用加州青年人格问卷CPI、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卡特尔16PF人格测量等方式进行应聘者的性格兴趣测验;而采用句子完成法、TAT测验等等形式来完成动机方面的测验。以卡特尔16PF人格测量中所体现的16个人格特点因素为例,根据每个因素的相应分值来表示应聘者的人格特质,如果应聘者在乐群性上取得较低的分数,说明他为人不热情、性格孤独、言语较少、不喜欢与他人交流沟通。但是依据专职辅导员的工作性质而看,其非常需要一定的耐心、与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个人良好的协调组织能力,所以从以上便可得知,此应聘者不甚适合从事教育管理学生的辅导员工作。通过增加心理测验环节,我们可以在考察应聘者的外显胜任力的基础上,对其人格、动机等内隐性胜任力有更为准确、具体的把握,这对做好专职辅导员的选聘工作有着积极作用。

总之,教育部下发的《意见》指出:辅导员作为高等院校教师队伍的有机而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事教书育人、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领航者和指路人。基于此,我们更应该将关乎辅导员整体素质良莠的选拔聘用机制作为关键重要的环节来抓,通过系列切实而有效的制度创新与引导,保证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稳健推进,为其整体素质的提升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2006-07.

[2]周济.切实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C].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会议资料集,2006: 2-5.

[3]王政书.试论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建议[J].高等教育研究,2007(2):82-84.

[4]沈文萍.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制度建设的思考[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5).

上一篇:急诊护士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护士进修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