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06 02:51:31

电力安全管理论文

电力安全管理论文篇1

风力发电场是将自然界的风能转化为电能的场所,风力发电场通常建设在有丰富风力资源的场地上,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内蒙及山东、江苏等地区。风电场通常具有地理位置偏、自然条件差、占地面积大、技术领域宽等特点。通常风电场由风机工程、集电线路、升压站、送电线路、对端变电站扩建几大部分组成。一座5万千瓦的风力发电场.占地面积约10~20km,通常由约加座风力发电机组组成,需要建设20-30公里的集电线路,占地50亩左右的升压站,和长达几十公里的送电线路及负责线路接入的对端变电站扩建工程组成[1]。在这漫长的施工作业面上,多只队伍同时开展工作,点多面广,安全问题矛盾凸现。对于工程的安全管理组织来讲,一个施工项目是一个重大危险源,只有对各分项工程的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建立事故紧急救援体系,进行有效的应急管理,才能真正的达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2风力发电场的危险源辨识

风力发电场的建设周期通常为8-10个月,在这期间,由于风电场建设施工作业面长,劳动力密集的特点,通常将建设过程分为基础施工、设备安装、网络组织及电气调试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施工特点,针对不同阶段的施工特点,进行分阶段的危险源辨识,有针对性的准备应急预案,从而进行更加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

2.1基础施工阶段

在基础实施阶段,各单元项目主要以基础面施工为主,在风机.丁程、集送电线路、升压站、对端扩建均开始础开挖、钢筋绑扎,砼浇筑的工作。本阶段的特点是虽然作业面大,但是工作性质比较一致,特点突出,易于进行同质化管理。在本阶段,主要危险源为各型基础开挖过程中的土石方坍塌;钢筋绑扎中的金属切割、焊接及各种施工电器设备的安全保护;基础砼施工中模板与支撑、物料提升、脚手架失稳造成倒塌意外;以及施工工程车辆运行、维修、装配中造成的意外伤害。

2.2设备安装阶段

在设备的安装阶段,由于个作业面的工作差异性开始显露出来。在风机工程作业面上,风机塔筒、机舱、轮毂、叶片、箱变开始吊装,大型吊装机械的起重危害,搬运过程中的高空坠落、包括大吨位吊车的拆装、现场移动意外成为主要的危险源;在升压站及对端扩建现场,支构架开始组立,辅助设施开始建设,在高空作业中因防护措施不到位、人员未配系安全绳造成的人员踏空、滑到、失稳等意外,人员受到垂直作业面交叉作业中坠落物体的打击,还有施工中模板与支撑、物料提升、脚手架失稳造成坍塌意外是本阶段的主要危险源;在集送电线路上,铁塔开始组立,杆塔组立过程中的起重、登高、物料堆放引起的意外伤害和杆塔组件的金属切割、打孔及各种施工电器的安伞保护成为主要的危险源。

2.3网络组织及电气调试阶段

在本阶段,各单元工程开始组网连接,设立清晰的施工分界点,合理的安排分界点施工工序及人员是防止因为施工分界点不明晰而造成意外责任伤害的主要手段。在集送电线路工程上,放线过程中的走向、工艺不良、拖放导线造成机械伤害,人员高空作业时安全带、安全帽的使用,安全防护设施的不到位引起高空坠物伤害成为主要危险源。升压站的辅助设施开始装修,辅助设备安装中的电气、起重危险也不能轻视。

3安全生产形势下的风力发电场管理

截至2009年底,总装机容量的风力发电能力将达到2580万千瓦,风力发电机投入使用21581台,仅在2009年新装机容量达到1380万千瓦,新安装的单位10129台。风力发电的公司水平保持了良好的安全形势。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风力发电的生产管理水平和对风电快速发展的客观存在的安全需要之间仍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风电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形成风电设备的主要特点和中国风电材料设备网

虽然各级风电企业出台新系统,新举措,安全管理和一个清晰的概念逐步改善很多,但建立风电场,现有的系统和系统的迅速发展现状很难实现平衡。特别是成立时间较短的风电场,人才和管理经验的缺乏,一些规则和条例欠缺,由于受火电,水管理管理系统影响,风力发电深入的检讨和改进的实际程度不够没有形成既符合风电实际又有风电特色的较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二)多样性的管理模式,效果并不明显,需要创新体制

许多企业已投入运行在风电场风电管理和在风电场中的数量控制模型进行探索,管理和控制模式的多样化已经形成。风电场控制模型虽然使用,具体的模式,要结合风电场实际情况并根据风电场的规模风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电压等级,风电场的工作名额,分配给团队的整体素质,地方财政收入水平的大小风电场控制的管理水平和专业技能来综合考虑。

(三)风力发电和专业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不健全

虽然风电快速发展,但外地经验有限,综合治理,风力发电控制人员的积累水平不是很高,仍处于起步阶段。定期的工作标准,安全管理流程,管理规范,发展的深度和广度需要进一步加强生产系统。如风力发电“两票”格式,工作票规格,技术监督和管理水平,重大危险源评价标准,定期对职位的工作标准,管理标准,为项目转移到生产验收标准生产等等都需要完善。

(四)电网结构薄弱,安全管理不稳定性增加

国家已制定了风电发展规划的总体规划,确定了七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远距离输电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的风电发展的下一阶段和建设的方向。然而,电网规划周期比风电建设项目规划建设周期长,区域电网结构薄弱,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提高,创造了电力峰谷在某些方面的情况差异较大。为整体网络安全的考虑,提高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减少生产现场的不安全,在电网电力,水,火电输出低谷时段按到最低限度的调整有关规定,系统高峰负荷空缺仍然存在,需要调整到其他系统的稳定性将受到影响而关闭。

电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重点

4.1预防

在应急管理中预防主要指通过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等手段,防止事故的发生或通过预先采取的预防措施,达到降低或减缓事故影响或后果的严重程度。在风电场的建设过程中,对各单元施工单位人员的安全教育是预防事故发生的主要手段之一,将安全教育贯穿到整个电厂的建设周期上来,针对不同的施工阶段,针对不同的施工队伍,结合各阶段对危险源的识别和季节特点,采用宣传资料,宣传片,安全问答,集中授课等多种形式对电厂建设人员进行学习教育,增强施工人员的施工中及恶劣气候条件下的自我保护能力。完善安全工器具的配备,对安全工器具配备不到位的单位进行处罚,对于配备安全工器具不使用或不能正确使用的人员进行教育、警告及处罚[4]。由于风电场作业面大,作业点多的特点,在所有作业点均须设置遮拦、警示牌和明显标志。加强野外施工点的安全巡视,在野外施工面上尽可能减少夜间施工,如必须夜间施工的作业面必需进行备案,要保证充足照明并由安全员进行全程监控。

4.2应急准备

应急准备是应急管理过程中的一个极为关键的过程,他是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效的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所做的各种准备。在安委会的基础上成立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建立事故应急指挥体制,针对不同工作阶段的危险源特点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在风电场的建设工地,由于工地地广人稀,作业战线长的特点,应急准备中的通信和交通保障成为能否真正实现事故应急预案的关键点。在现场,应建立多套通信系统同时运行的模式,通常采用GSM、CDMA、固话、专用无线电台四套通信系统同时使用,互为备用的模式,设立专用的应急响应固定电话,公布电话号码;安全员配备GSM/CDMA双模手机与对讲机,各工队负责人采用手机,对讲机互为备用模式,建立较为可靠的通信保障。在交通保障方面,采用专用保障车辆和工地所有施工统一指挥的互备模式[5]。专用保障车辆配备专用司机,不得因其他原因擅自调动;将所有工程车辆首先覆盖在上述的通信系统之下,以便于在应急情况下的调度和应付可能出现的交通接力。有了通信和交通的保证.并对预先制定事故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在演习基础上完善预案,做好应急准备的各项工作。

4.3响应和恢复

应急响应是在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应急与救援行动,实施已经过演练的事故应急预案。并在事故发生后的马上将事故的影响区域恢复到安全的状态,并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在风电场的建设中,由于工作面点多线长,通常在事故发生后首先对现场进行封闭,充分研究事故原因并制定相应对策后再开封现场,充分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恢复施工。

5结论

电力安全管理论文篇2

1.1单位对安全管理的重视度不够。

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几次安全事故都是因为没有落实安全管理工作,基础的安全设施不配套导致的。在我国的电力运输和配送中出现的问题也主要是由于变电安全的基础设施不配套,安全管理工作没有落实到位造成的。大多数的电力单位对单位所采用的先进技术非常自信,认为不会出现安全问题,在安全管理上比较懈怠,安全管理的重视度不够。

1.2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系统。

多数的电力单位对其所用技术和设备的检查不够,常常认为采用这些先进的设备不会出现问题,在单位中也就没有完善的安全管理系统,日常的工作没有规范,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无法保证。在发生安全事故时,没有相应的应急系统,导致应急工作混乱,不能及时有效的恢复变电的正常运行。

1.3工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

工作人员的操作是影响变电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日常的工作中,电力操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在工作中的状态不积极,往往是单位强制的要求维护或者领导检查时,员工才会去对基础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很少主动的去维护设备。变电运行过程对设备的耗损相对较大,长时间的不维护保养会造成设备的老化、废弃等,甚至会影响到电力的传输和使用,更严重的可能导致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

1.4基础设施不配套。

变电站的设备进行过多次的更换,一些设备已经符合最新的技术标准,但是还有一些设备更换次数较少甚至从安装使用后就没再更换过的,使得变电站的设备不配套。同时,由于使用时间较长,原有的设备符合当时的标准和安全要求。但在经过不断的改进后,现在已经属于被淘汰的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设备了,但是由于一些原因,单位没有更换,在变电运行中增添了安全隐患。

1.5设备的老化、损耗带来的安全事故。

长时间的变电运行导致设备磨耗较多,老化严重,工作人员的不及时的维护和保养为安全事故留下了隐患,由小细节引发大的祸端。设备的不良状态制约着电网工作的正常运行,降低了电力传输和转化的效率,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生活上的诸多不便,甚至经济损失。

2提高变电运行安全运行的措施

针对变电运行中存在的单位对安全管理的重视度不够、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系统、工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基础设施不配套、设备的老化、损耗带来的安全事故等问题,要通过加强变电安全运行的认识,完善单位的安全管理系统和制度,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对于变电直流系统的管理,加强变电设备的检查维护来提高变电运行的安全。

2.1落实变电系统的分析制度

变电系统的监控站应建立变电系统运行情况的分析制度,保证一个周期内作出一次分析,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变电站安全运行情况和变电站的管理工作。针对变电站日常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如果出现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改进。

2.2完善单位的安全管理系统和制度

引进先进的技术对变电实行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单位内部不断完善已设立安全管理系统,加强对于变电运行的监控,统一单位内的管理制度和规范,促进单位的安全管理标准化,提高对于信号灯的检测频率和质量,加强对于光字牌和信息的保护的管理,强化五防闭锁在保护工作中的使用管理,经常对其进行维护和保养,提高系统安全事故发生时的预警机制,有效的保障倒闸操作时的系统安全。

2.3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加强基础实施的建设,使得接地线和接地刀闸的数量和位置符合标准,确保其牢固的接地。同时加强主变、高抗冷却系统的管理,及时对换风冷电源进行切换,认真的检查备用电源和风机的完整程度,严格控制因为系统温度过高、负压过大导致的主变绝缘受损,引起系统跳闸,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使得供电系统不能运转,配合使用五防接地桩,加大解锁钥匙的管理力度,实现管理的程序化。例如,在安装接地刀闸时严格遵循标准,确定位置和数量,明确刀闸的断开点,将接地点的螺栓稳固,验电后安装接地线。

2.4严格落实检查制度

变电站的值班人员应增加利用变电系统的监控系统进行巡视的次数,如果出现变电站的故障,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值班人员在进行巡视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巡视的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内容进行巡视指导,并做好相关记录。

2.5加强对于变电直流系统的管理

直流系统直接影响熔丝的熔丝控制,控制开关的拉合,可以保护装置的正常的运行。在正常的运转中直流系统也会出现保护误动,导致供电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在日常的管理中,要注意及时的选线拉路,消除误动,减小保护误动带给人们的不便。加强保险丝的维护和更换,避免因为保险丝长期运行导致电流降低和接触不良问题的出现,对蓄电池进行定期的保养维护,确保放电的容量足够大,保证母线电压符合标准,对充电机进行电流检测。

2.6加强变电设备的检查维护

加强操作人员及时的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特别注意在低温、雷雨、高温天气后对设备的检查维护,进行保养,减少设备的损耗和设备中问题的纠正,避免因为一些细节造成的重大事故,注意冲油设备的油面、油位和油温、避雷针、未免防水等的检查。设置应急装备,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有效的做出反应,迅速的恢复变电站的正常工作,保证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例如,在发生安全事故时,应及时的封锁现场,禁止不相干人员的进入,减少人身安全的威胁。

3结束语

电网的变电运行出现故障往往会造成变电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保证好电力系统中的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对于我国电网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相关人员应当保证好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加强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以及变电设备的维护工作。文章提出的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管理措施对于提高供电的可靠性以及减少维护的工作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电力安全管理论文篇3

1.1不重视设备维护。

电力设备对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有重要意义,可以说是电力系统得以运行的基础,但部分电力企业重使用、轻维护,对由于被长期使用而处于“亚健康”状态的设备不能及时检修,不仅进一步加剧了设备的损坏、老化,也影响了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1.2检修模式不科学。

当前,电力系统的检修模式为计划检修模式,其问题主要体现在检修频率、检修力度不当和检修模式落后等方面。部分电力企业为保证电力运行的安全和可靠,对投入使用时间不长的设备或性能良好的设备也进行大检大修,造成了人力资源浪费、检修效率低下等问题,不仅影响了正常供电,给用户造成了损失,还提高了设备发生故障的可能性,可谓得不偿失。而且,这种缺乏针对性的检修也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不利于获取最佳经济效益。

1.3安全管理不健全。

进行安全管理和设备检修维护,为的是处理变电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但目前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不到位,主要体现在安全管理内容不全面、管理目标不明确或不具可行性或滞后、管理职责得不到切实落实、管理机制和制度不完善等。

2.加强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和设备维护的对策

2.1明确管理目标。

要对变电运行进行有效管理,首先要明确管理目标。变电站安全管理是电力系统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目标的制定需要以电网的实际运行情况和设备的检修计划作为依据,并有各项具体措施为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此外,电力企业需对目标的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进行监督、总结、分析,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寻找有效的解决措施,保证目标实现的同时,为下一目标的确定提供必要的依据。

2.2责任落实到个人。

责任落实到个人,即变电运行安全负责人和设备检修负责人、工作人员均负有保证变电运行安全、正常和检修安全的责任。个人应明确本职职责,忠于本职工作,以高度责任感完成本职工作,并自觉相互监督,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企业要将责任真正落实个人,提高企业职工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首先应制定严格的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检查工作,以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提高检查的力度。此外,安全管理负责人还应定期对变电运行情况和管理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对变电运行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及时进行整顿、处理。要将责任落实到位,企业员工本身需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企业应加强对安全管理人员和设备维护人员的培训,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故障发生规律和检修维护技巧。

2.3采取应急措施。

变电系统一旦受到人为因素、自然因素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正常供电可能难以为继。为保证特殊时期供电的正常,减少损失,电力企业应制定具体可行的应急预案。此外,电力有引发火灾的可能,且电力所引发的火灾是不能够采用常规灭火方法扑灭的,因此,电力企业应在变电站内备置足够的消防设施设备,并且加强企业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加大消防知识宣传和消防演习、安全事故演习力度,提高企业职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2.4信息化管理。变电运行的进行、数据庞杂,需要建立一套能够及时采集、准确分析和处理海量数据的管理系统,才能为发现和消除变电运行中的安全隐患提供必要依据。有学者着眼于当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提出了变电运行管理信息系统的架构,在这个系统中,地区电业局部网络连接着电力局生产服务器、供电局服务器和变电运行工区服务器,供电服务器又连接着具体的供电单位的网络,变电运行工区服务器依靠变电运行工区的网络连接具体变电站,各供电单位和变电站通过网络将电力信息上行反馈,为上级管理单位调整和制定变电运行安全管理政策、措施提供必要的数据和信息。该系统较好地实现了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在实际管理中具有可行性。

3.结语

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的正常进行都依赖于电力的支持。在电力事业中,电力系统变电运行是电力工程的重要建设项目,变电安全管理和设备维护是电力系统管理的重要内容,其高效管理质量与维护水平对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有基础性意义,一旦设备出现故障或安全管理出现漏洞,都会对生产生活带来损失和困扰。因此,加强变电运行安全管理,提高设备维护水平,是保证居民用电和生产用电、减少经济损失、节约电力企业运营成本的有效途径。加强安全管理和设备维护应根据实际操作存在的问题对症解决,可从明确管理目标、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和维护责任、实行信息化管理和采取一定应急措施等方面入手。

电力安全管理论文篇4

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必须大力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目前,县级电力企业正处于管理模式的深化改革期,其改革的目标是为了让电力企业更加稳定的运行,形成良性循环的电网。但是我国电力企业起步晚、发展慢,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为了保障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与电力安全运行,本文对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改善措施,以期为县级电力企业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

1995年12月2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7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此法提出以后,明确规定了电力建设、电力设施的维护等注意事项。但是现实中,县级电力企业还没有具体的执法权利,尤其是电力保护区甚至是重点保护区内出现的违章搭建、违章植树以及电力关键设备被盗等影响到电网安全运行的事件,只能请求县级政府依法帮忙协助解决。县级政府在介入调查以后,除了基本的了解、协调之外,通常不会采取强制性改善措施。因此,县级电力保护区内依然存在违章搭建、违章植树以及重要电力设备被盗等问题,没能得到有效解决。从这些存在的实际问题来看,我国县级电力企业在电力设备保护方面难免处于尴尬境地,暴露出底气不足的问题。

县级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一直存在一个根源性的普遍问题,就是电力安全意识与责任心不强。安全重于泰山一直是县级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服务宗旨,这些年必定也有所深入人心,但是依然是时而紧张,时而松懈,责任感不强。另外,相关工作人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认为潜在发生意外的可能性较小,在实际施工中会出现偷工减料,不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执行安全生产管理措施等现象,导致出现了很多严重后果,给国家、社会、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县级电力企业生产一线人员力量比较薄弱,目前存在结构性缺员的现象,如变电运行、设备维护维修等专业工作人员后备力量不足。由于最近几年社会现实的残酷,县级电力企业有裁员或员工内退的情况,这是形成以上现象的部分因素;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县级电力企业也会引进一些档次高的电力设备,但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与培训却无法及时跟进,这些无疑也暴露出了县级电力企业人员基础力量不足的问题;县级电力企业为了更好的控制成本,导致员工的政治、经济、社会保障等方面大幅度降低,这样会影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因此,导致员工的责任心不断下降,给县级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带来了不良影响,影响了县级电力企业安全、稳定的发展。

县级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普遍存在碍于情面的情况,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考核成为走过场的考试,主要是应付上级的检查,奖金轮流拿,无法实现通过奖励调动员工积极性的目标。长期存在奖罚失效、奖励不及时、考核隐秘化等现象,让县级电力企业的员工对安全考核失去了严肃的心理,最终让各种考核失去了意义,流于形式。

县级电网安全生产管理中习惯性违章已经是家常便饭,尽管县级电力企业三铁反三违的力度比较强,但是取得的实际效果却不是很好。县级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主要负责人中的部分人员担心过于严格会影响到工作人员的情绪,从而导致工作无法稳定开展;也有部分责任人员担心结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影响到政绩考核;更有一部分责任人员担心影响到县级电力企业的收入,所以通常保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工作态度,久而久之,必然影响到县级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电力安全管理论文篇5

1.2电力生产安全管理与民众日常工作和学习息息相关

目前,社会上每个部分、每个环节都离不开电力资源,一旦停电,很多部门、机关都没法运行,民众的日常生活更受影响。各个机关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医院医疗事务的正常操作、普通民众的家庭生活、街道马路上的路灯等等,这些都需要正常的电力供应。现代社会不敢想象缺少电力资源的情况,这就意味着电力生产企业责任重大,安全生产管理必须提高前所未有的高度。

1.3电力生产安全管理也是电力企业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

电力资源的供给需要电力企业正常开展生产工作,电力企业的生产活动离不开有效的安全管理。我国现阶段电力企业主要还是利用燃煤作为原料的火电厂,这种电力企业在生产中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安全隐患众多,原材料容易燃烧,一些生产设备在运行中容易发生火灾,这就需要企业里上至管理阶层、下至普通员工,必须实施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加强安全管理,杜绝一切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日常用电的供给。

2我国电力安全设备企业生产管理中存在的漏洞

2.1电力安全生产的过程管理不太科学

电力企业的生产流程是一个严密、科学的整体系统,每个细微的生产环节都蕴含着比较高的科技含量,实施起来也比较复杂,对生产工人和管理人员的有着特殊的要求,因此,电力生产是一个巨大的系统性工程。但是在实际的电力生产工作当中,由于我们一些电力企业的生产工人距离科学、规范操作的要求尚有一定的距离,因此,目前我国一些电力企业的电力生产中科学性、操作性以及系统性都存在一些不符合当前的电力生产需求的环节。

2.2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中存在一些违规行为

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对生产工作的要求十分严格,每个工人都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把好生产过程中的每一关。然后,现实生产中,常常会有一些工人,尤其是实践经验丰富的中老年员工,轻视规章制度,喜欢按照自己的工作经验来指导别人,甚至违规操作,这种有意或无意违反各种纪律、规范的行为,就极易在电力生产过程当中出现安全问题。

2.3电力生产安全管理意识有待提高

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离不开科学、严谨的规章制度,离不开管理人员按职尽责的开展管理工作,离不开生产工人的安全操作。当前的电力生产企业中,一部分已经制定了相关的电力生产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对责、权问题进行了细化、明确,但在现实的生产过程中,有些规章制度的落实程度大打折扣。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不能存在半点马虎,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应提升安全生产的管理意识,按照岗位职责的要求来开展管理工作,不能因为担心得罪人就放松要求,工人也不能心存侥幸,安全生产、强化管理,责任重于泰山。

3我国电力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策略

3.1重视电力生产设备的日常管理

电力企业的生产过程,对生产设备的要求十分严格,强调设备的安全性,只有设备随时出于安全运转状态,生产过程才不会中断,电力资源的顺利输出才不受影响。我国电力企业必须重视生产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要增加投入,满足生产要求,确保设备的投入能够完全满足电网运作的实际需要;把好设备采购关,要尽可能使用优质的生产作业设备;加强对生产设备、作业设备进行及时的维修、维护,确保生产设备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3.2加强生产过程管理

生产过程是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管理人员要组织相关专家、资深工程师和优秀员工组成检查小组,深入到生产一线,强化对电力资源生产过程的管理工作。生产过程的检查与监控,必须严格、认真、一丝不苟,不能只是走过场,要认真细致检查生产过程中的没一个细节,防患于未然。

3.3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工作

电力企业应重视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安全生产的培训工作,把安全生产意识传达到每一位工作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应制定全面的安全生产培训计划,树立安全教育的优先观,不断增强员工工作责任心,一个员工要称职,首先要忠心,有一颗忠诚于工作的心,安全才会忠诚于工作,只有热爱岗位、兢兢业业,安全生产管理才能落实到实处。

总之,现代社会中电力资源已经成为了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最重要的能源。因此,我国电力企业应意识到电力工作的重要性,健全、落实的安全管理制度,做好电力生产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我国社会的正常生产、运作及发展。

电力安全管理论文篇6

首先,由于电力工程的建设需要长期进行,因此在电力工程中需要解决的安全问题就会有很多,并且复杂多变;其次,电力工程的建设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项目,并且知识覆盖面极为广泛,这就使得安全工作的专业性也极强,需要掌握专业知识的员工来带领开展;最后,电力工程关乎到我国整个经济状况的发展,也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这就意味着电力工程管理的安全建设是极为重要的,占有举重若轻的地位。

2我国电力工程管理中的安全问题的现状分析

2.1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的缺乏

在电力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有点企业单位没有认真地贯彻执行关于安全问题的法律和法规,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没有加深重视,因此在施工的现场,一部分的施工人员没有经过安全培训,安全意识和安全思想都很缺乏,这样的现象都普遍存在于很多的企业中。安全意识的缺乏在很多的企业看来都是很小的问题,没有一个防患于未然的想法,总是认为安全隐患不会存在,最终出现安全问题时,总会措手不及,最终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在经济损失的同时还会威胁到员工的生命安全。

2.2规章制度的不健全

在电力工程的管理上,行业中有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虽然企业也在宣传各项规章制度,但是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因此员工对规章制度的学习也就不是很到位了。除了规章制度的宣传效果不足外,随着社会与企业的发展,传统的一些规章制度有很大的可能不符合现代电力工程的建设了,但是没有及时的做好修改和完善工作,就会导致规章制度的不健全。除了这些现象外,还有的部分企业仅仅是将安全工作停留在了文件或者是口号上,没有深入到施工人员的内部,都是一些形式主义的做派,根本上就解决不了实际的安全问题。诸如此类的问题层出不穷,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施工员工的伤亡都在与日俱增,惊醒着企业要进行规章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变更,跟上时代的脚步,做好电力工程管理中的安全工作。

3如何改进安全问题的管理

3.1员工安全意识的加强

在全部的电力工程的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安全工作的开展,而在安全工作中,安全意识的加强是首要之举。企业的领导必须充分认识到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及早地提上日程,在企业中阶段性地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使每一位员工都能了解到施工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及时总结经验。除了企业硬性的宣传安全意识外,还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安全意识竞赛,鼓励企业员工积极参加,在有趣的比赛中不断地吸取到安全知识,进而会加强自身的安全意识。

3.2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只有在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后才能确保生产的安全,因此在企业的安全工作中,要将安全管理制度的健全放在重要的位置。要求企业进行全面的考虑,将每一项工作的细节都要以规章制度的形式形成文字,同时还要狠抓制度的落实,不定时的组织全体员工深入细致的学习安全管理制度,通过对员工进行安全管理制度的考核,将安全任务细化开来,做到人人有责。除了对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外,还要确保安全制度的合理化,符合企业发展的要求,符合专业知识,符合员工的操守,最终落实到实处,为电力工程的施工提供一个安全的保障。

3.3加强对电力工程现场的安全监管

电力工程管理的安全问题,不仅仅要求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意识的加强,还要求施工现场做好安全监管工作。这项工作的完善,首先要求有一个专业技术能力过硬,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设立专门的现场安全监管员工,确保施工现场安全有效的进行,并且在出现问题时及时发现问题,在第一时间内作出弥补措施,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现场安全监管工作,除了对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外,还要求监管人员有极强的职业操守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不会因为一些蝇头小利而对安全问题视而不见。

3.4做好预防工作

电力工程管理的安全问题要求企业有一个防患意识,要坚持以预防为主,在电力工程施工前就要做好各项设备的保养和检测,以及员工的安全意识的教育,现场监管员工的选取等,做好电力工程的各项预防工作,尽力减少事故的出现,有效地避免因安全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结束语由上述可知,安全问题是电力工程管理工作中重中之重,也是企业需要长期开展的一项工作。我国的在电力工程管理的安全问题有可取之处,但是也存在有诸多的问题,比如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的匮乏,或者是施工人员操作的不规范,再者还有安全制度的不健全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要求企业进行安全问题的改进,进一步完善企业安全措施。员工安全意识的加强,制度的建立健全,以及员工的的标准操作等,只有在改进下,才能够确保电力工程正常运转,企业在正常运转的前提下才能够获得到相应的经济效益,进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经济基础。

电力安全管理论文篇7

通过相关数据显示,电力工程随着发展速度与规模的增加,相应地出现了许多的安全事故问题,究其本质就是项目的安全和质量不符合标准。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开展电力工程工作,往往因为过度追求施工的经济效益与速度,导致对施工项目的安全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对电力工程项目的安全不能实施有效的控制,不具备健全的施工项目安全责任管理制度。对于大多数的电力施工项目来说,项目的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其管理工作缺乏责任性与实效性,没有将管理工作落实到施工现场的具体工作中去,导致现场安全管理流于形式。大多数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没有严格掌握与控制施工中出现的违规行为,给施工过程留下安全隐患。有些施工企业只重视其眼前利益,看不到安全管理会带来的长远效益,这种片面性与短视性管理观点,使得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存在缺陷,导致电力工程的质量出现问题。

二关于改善电力工程安全与质量管理的策略

1关于改善电力工程安全管理水平的措施

为了确保电力工程能够在安全管理下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来提高电力工程的安全与质量。

1.1实施科学与合理的工程安全预防措施

电力工程通过加强安全管理能够有效地降低工程安全事故。因此,对于施工单位来说,应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在具体施工环节,应该使电力施工工作人员的操作标准规范化与严格化,使其操作符合技术标准与安全标准,避免出现操作上的失误与违规而造成的安全问题。施工单位应该使其安全生产实现管理上的完善,通过采取科学与合理的奖惩制度来确保施工人员的施工安全。此外,应该确保施工方案设计的科学性与安全性,通过标准化的作业指导流程来规范施工技术人员的操作。施工单位必须实现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统一性、规范性以及实效性,建立电力工程标准化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管理的效率。实现有效的安全预防措施,还必须让安全管理人员能够参与现场施工的监督与管理工作,通过对现场施工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与了解,掌控施工现场的安全情况,对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手段来解决,通过提升现场安全管理来有效预防安全隐患或事故。

1.2确保安全责任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为了提高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必须建立相应的责任体制,以确保施工工程的安全性。通过明确每个施工人员的安全责任与权限,将其落实到他们的工作中去,以确保生产人员能够建立起“安全第一”的生产意识。施工单位应该按照国家有关施工安全规章制度,对施工人员的操作提出相应的要求,规范其安全操作标准。此外,施工单位应该充分分析项目施工特点,制定出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规章制度,并将其落实到具体施工工作中去,以引起施工人员对安全重要性的注意。

2有关改善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策略

电力工程的质量管理涉及到工程项目施工的全部环节,为了提高工程的质量管理水平,必须控制工程施工相关环节的质量,以保障电力工程的安全与质量。

2.1严格管理施工设计环节质量

在设计电力工程项目时,应该对电力市场基本需求情况进行了解,通过分析项目地点以及施工的可行性,以确定项目实施的可行性以及效益。此外,应该使项目计划的施工任务书完善,使其能够满足投资环境以及国家规划的要求,而且设计出来的施工方案,必须对其具体的施工技术、工艺以及程序实施严格的审核,通过严格与规范的质检来确保方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2.2严格管理施工环节质量

严格管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首先需要分析影响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有效地对其进行质量的控制,确保工程的质量。在电力工程具体施工过程中,影响其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施工材料、施工人员的操作等。所以,首先,必须有效地控制施工环节中的施工材料质量,通过设立专门的施工材料采购部门以确保材料的质量。其次,提高施工环节的质量水平还必须规范施工人员,使其操作符合相应的操作标准与操作流程,对施工人员出现的偷工减料等违纪行为实施严厉的处罚,确保电力工程每项施工程序的质量。

2.3严格管理竣工环节质量

当电力工程竣工后,应该做好最后验收环节的质量管理,检测电力工程的质量并对电力工程相关环节的施工资料、图纸实施有效的保管。项目质量控制人员,应该对每一项施工项目中的质量进行检查与研究,发现问题及时的处理,确保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符合标准,通过掌控施工实际情况,为日后电力工程的整修与维护提供基础条件。

三结语

应对电力工程的复杂性特点,需要意识到电力工程的质量具有影响因素多样性、波动性以及检验的不可拆卸性等特点。通过分析电力企业施工中存在的安全管理缺陷,有效地提出相应的安全管理策略与质量管理策略。值得注意的是,电力工程质量控制的前提是安全管理,所以必须明确到电力工程的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是不可分离的,只有在科学完善的安全管理下,电力工程的质量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提高电力工程质量控制水平的前提条件是提高其安全管理。

电力安全管理论文篇8

关键词:电力施工企业 本质安全 电力生产 安全管理 框架体系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一、 面向电力施工企业的本质安全框架体系背景分析

“十三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的优化提升、电力改革、国资国企改革及城市能源互联网建设等都对根本上、整体上保障电力安全,预防事故发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新业务、新模式、新技术快速发展也使得电力施工规模与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因此,一旦发生电力施工安全事故,必将导致一系列重大问题。面对这种情况蓟县公司开展本质安全管理框架体系探索与研究,通过深入挖掘本质安全体系框架核心要素,最终实现“责任落实、制度执行、队伍建设、电网设备、专业管理、隐患治理、风险管控、应急处置、监督考核、安全文化”等十项本质安全核心要素的统一。[1]

电力施工企业是电力各项工程项目的实施主体[2],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施工范围大分散程度高造成的总体把控调度及现场控制难度大;二是从环境角度看,电力施工现场机械设备和建筑材料聚集度高,多项目交叉施工,露天及高空作业较多,属高危作业;三是从人的角度来看,电力施工对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

从以上角度分析,结合蓟县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现状,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全面管理机制,安全制度、安全管理机构及监督措施需进一步完善,进一步适应“十三五”期间智能电网的建设背景,同时制度和管理架构及监督措施需要进一步创新。二是需要进一步开拓思路,现有的安全管理模式迫切需要新思路、新理念的注入。三是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管理不到位,急需建立“主动安全观”。

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建立一套面向电力施工企业的本质安全管理框架体系,使电力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得到全方位多层次地提升,促进安全管理从被动向主动转变,从根本上控制各类施工作业安全风险,真正实现本质安全工作的全要素统一。

二、国内本质安全框架体系的研究现状

本质安全理论源于20世纪50年代世界宇航技术,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和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对安全文化的认识密切相连的,是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对事故由被动接受到积极事先预防的过程,是在安全观方面上取得的一大进步。在研究方法上,国外主要多采用系统优化及控制论等方法,在系统可靠性理论上有诸多研究成果,总体更偏重技术因素;在总体思路上从单一的安全评价转向从设计解决方案的角度来设法提高项目的总体系统安全性。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本质安全理论发展水平较高,其本质安全管理更多地突出了对“安全文化”的研究,值得我们参考借鉴。目前,关于本质安全的研究已在我国安全生产领域得到大范围的扩展――电力、煤矿、交通、核电等对安全生产系统具有极高要求的高危行业,已把本质安全作为安全管理的终极目标。

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是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稳定的重要基础,稳定可靠的电力生产是电力施工企业追求的目标。因此探索先进的、适用的本质安全框架体系显得尤为必要,研究从根本上消除或减小危险的本质安全理论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三、面向电力施工企业的本质安全框架体系研究

(一)本质安全概念

狭义的概念指的是通过技术、设计手段使生产设备和生产系统的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人员误操作或设备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发生事故。广义的角度来说就是指通过追求企业生产流程中的人、物、环境、文化系统等各要素的安全可靠、和谐统一,使各类危害因素,始终处在受控状态,从而逐步地趋近恒久型、本质型的安全目标。同时还要通过各种措施(包括教育、设计、优化环境等)从源头上堵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利用科学技术手段使人们生产活动的全过程实现安全o危害化,即使出现人为失误或环境恶化也能有效阻止事故发生,使人的安全健康状态得到有效保障[3]。

(二)本质安全的三个阶段

交互性安全管理理论认为,实现本质安全需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分析如下:

第一阶段:本质安全的基本阶段,即基本安全阶段,其主要特征为基本达到技术、人员及设备可靠,可视为本质安全实现的基础。这个阶段的主要研究重点偏重于技术方面,即如何采用更可靠的设备和技术,消除故障。

第二阶段:本质安全的规范阶段,即实现了规范化的安全阶段,其主要特征为做到了规章制度规范化、操作施工规范化,管理规范化,建立一套系统规范化的框架系统安全流程模式。这个阶段主要规范了人在工作生产中的安全行为,通过落实规章制度来规范人的行为。

第三阶段:本质安全的文化阶段,即实现了文化安全的阶段,其主要特征为达到了人的安全理念、生产系统、管理系统、信息传输系统的高度和谐,高度发展的安全文化如同一只看不见的巨手在引导着个体,组织系统迈向本质安全。在人们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已到达了本质安全阶段时,管理者意识到只有用安全文化去影响与激励每一位员工,建立一种“安全本能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构建一个预防安全事故的长效机制,实现本质安全。可以说本质安全的文化安全阶段是电力施工企业构建安全框架体系的最终目标。

(三)本质安全框架体系原理

本质安全框架体系的各成分要素通过相互交互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结构模式,限于本质安全机理进化的限制,其复杂性围绕本质安全三个阶段不断交互、演变,在整体自由度中随着人、物、环境和文化等四要素的认知及管理水平逐步提升。经过提升的本质安全将在本质安全体系结构中逐步达到四要素的稳定,增强各要素之间的信息传输率,以满足随时间移动下安全理论的实现方式。单从技术角度来说,技术管理的手段从本质安全概念设计上进行安全事故的预案设计、事故控制、事后分析。另外对于管理层面如何通过规范制度的约束以达到技术流程的创新则取决于第二阶段本质安全与第一阶段交互的效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认知水平的变化,从本质安全结构的宏观及微观入手,将本质安全系统内各交互要素即物质要素(物、环境)和社会要素(人、文化)进行有机结合,通过系统自身多重双向的有机交互形成非线性的和谐关系。本质安全基于系统的和谐性,对于系统内部各要素内外交互形成微观层面与宏观要素的统一,即人、物、环境、文化和企业本质安全具体措施实施方法论的相互引导。[4]

根据以上对本质安全框架内部要素和理论的分析,对系统内部交互及和谐关系进行组织并形成安全管理框架(如图1所示)。

本质安全框架体系研究落实到电力安全工作的各个环节,主要包括阶段演变、阶段设计、要素分级三个主要部分,三要素通过内部交互机制使框架体系达到最大的和谐性,即功能和结构达到最优化。在要素分级上分为一二级要素,其中一级要素涵盖了本质安全基本要素即人、物、文化和环境四方面,电力企业本质安全核心要素作为二级要素,主要包括人的要素之二级要素,即责任落实、制度执行、专业管理、风险管控、监督考核;物的要素之二要素电网设备;环境要素之二级要素隐患治理、应急处置;文化要素及二级要素队伍建设、安全文化。二级要素目标的完成需要通过框架体系的三个阶段即安全基础、安全规范和安全文化逐步提升安全本质要求,形成认知水平不断提高的风险防控体系。

本质安全框架交互机制是从根源上消除或减少危险,而不是通过附加的安全防护措施来控制危险。本质安全框架体系的十项核心要素不是割裂的,而是统一在人、物、环境、文化四项核心之下紧密联系、相互配合的[5],是一个通过复杂的交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对于自交互系统,可以通过优化阶段设计实现闭环管控,达到进一步的基础交互、规范交互和文化交互,如通过概念设计和危险识别完成基本本质安全阶段,以达到将目标系统的风险消除和减少危险的初步目标。通过阶段优化提升,逐步总结适合于安全系统的法律法规、标准及要求,以建设本质安全管理方案,通过进一步优化机构与职责达到安全意识和能力的共同提升。最后通过具体措施的实现将安全意识融入本质安全绩效测量之中,通过事故、事件、调查与纠正不断实现本质安全绩效的提升,并逐步通过安全交流来巩固阶段成果,以达成构建一个内部要素互相耦合促进,内外交互和谐的本质安全框架体系。

(四)各阶段演变内容分析

第一阶段的本质安全包括人物环境的基本要素交互,如技术、设备及具体的工作场所,主要从客观角度从电力企业施工物质层面进行分析,包括电网施工现场设备、材料、施工类型、作业现场把控等方面急需通过技术改进和规范落实进行优化。第二阶段的本质安全主要对人与其他要素的交互行为进行分析,包括人与物、环境、文化的复杂交互关系,体现在电力施工中作为施工主体的职责分工、管理制度、监督体系进行问题分析和改进,尤其在事故处理定位、信息交互、资源应急整合等方面需进一步强调风险点把控和责任落实。第三阶段着重落实于人的因素中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等文化层面,通过文化要素紧密联系各要素,体现电力企业中对思想意识、文化建设方面的问题,如电力施工现场的安全意识,人员对规程执行仍流于形式,无法辨别危险系数等级等问题。尤其需关注在安全管理领域的安全保障策略、监督标准、管控职责是否明确,在风险预控方面是否能对人物环境进行职责界面和风险流程的规划,能否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系统的应用与综合,并以此提高风险管控水平的能力。

本文从本质安全要素出发,通过抽象化电力施工各项安全生产要素,明确本质安全框架体系的演变阶段,设计电力企业本质安全体系框架。该框架从一级要素即人、物、环境、文化要素的特点延伸至二级要素,即电力企业施工安全十要素,提出基于交互的本质安全演变三阶段,并通过从设计到落实各阶段的具体步骤,形成本质安全的良性循环。该研究对如何落实电力施工企业的本质安全体系并改进、完善安全管理举措带来了进一步思考,旨在最终形成一套不断完善其自适应能力的电力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方法,为形成智慧、安全的“十三五”期间电力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提供有力参考。

参考文献

[1] 黄志刚.探析城市建设规划中的电力规划[J]. 科技创新与应用――电力科技,2012(11).

[2] 吴宗之,任彦斌.本质安全理论的若干问题研究[M].第三届中国国际安全生产论坛论文集,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6:481- 492.

[3] 吴宗之.基于本质安全的工业事故风险管理方法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7,9(5):46~49.

[4] 王小岗.论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在电力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3(6).

上一篇: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范文 下一篇:脱贫攻坚集体事迹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