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案例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03 18:08:24

个人案例总结

个人案例总结篇1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案例呈现;案例分析;案例总结

初中地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但是一些初中地理教师将地理当做“文科”学科,过分重视知识的教学,不重视学生应用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案例教学法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文章针对案例教学法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与重要性分析

1.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指的是一个问题或者一种情况的实际例子,并且这些案例会对群体或者某些人物产生一定的影响。案例教学法的定义为:根据教学目标,以案例作为教学载体,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逼真的教学情境,由学生进行自主分析和讨论,实现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堂知识。

2.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案例分析和讨论中,强调学生的实践性、自主性和合作性,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

二、案例教学法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1.设计教学案例

初中地理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科学、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案例,保证教学案例的质量。例如,在“不同的人种”教学中,在选择教学案例时,应该根据世界不同人种的分布地区、分布原因以及特点,选取相应的教学案例,这样能够给学生非常大的思维空间,不至于出现课堂结束后学生记忆不深刻的现象。选取具有针对性、便于学生理解的教学案例,然后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不同地区、不同人种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以黑人为例,黑人主要分布在美洲、非洲,但是美洲和非洲黑人存在差异,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资料,分析和讨论美洲和非洲黑人的异同点,然后由教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不同人种的差别。

2.案例呈现

案例呈现是案例教学法实施的重要环节,是将案例呈现在学生面前。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真实的教学情境,合理安排教学重点和难点,时刻关注学生,根据学生的参与积极程度、表情以及眼神等,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进行处理。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之前,应该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和课堂案例讨论准备,并为每个案例给出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分析。在案例呈现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创造一个畅所欲言的课堂氛围,传统的教室布置会对案例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方便学生讨论和交流,应该采用台阶式、半环形的课堂布置方式,采用可以转动、移动的坐椅,方便前面的学生转过身和其他学生交流和讨论;(2)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交谈空间,让学生倾听和接受别人的观点。

3.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案例教学法实施的核心,进行案例分析时,应该紧紧围绕问题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进入案例教学情境中,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案例问题的分析。例如,南方为什么多顶尖的房子、吊脚楼?北方为什么多为平房?问题分析:南方和北方房屋的建筑特点是由当地的气候条件决定的,因为南方阴雨天气较多,如果采用平房的建筑方式,不利于雨水的流动,采用顶尖的建筑形式,能够防止房屋出现漏水问题。

4.案例总结

案例总结是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升级,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先让学生自己总结结论,然后由教师对课堂案例进行总结,因为学生在总结时会存在许多不足或者问题,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理清教学案例的关系,并明确各种关键要素,帮助所有的学生理解案例所蕴含的理论,加强和巩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在进行案例总结评价时,应该肯定学生积极探索和实践的精神,对于存在的不足或者问题,应该给予鼓励,对于表现良好或者进步较大的学生,给予正面的激励和表扬,以此增强学生的信心,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以后的教学中。同时,案例总结是对学生的全面考核,应该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进行量化、系统的考核,例如,自我考核,能够让学生清楚地认识自我,弱化和他人比较的心理;教师考核,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进步,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和帮助。

总而言之,案例教学法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把握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造性、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雪梅.探析案例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运用[J].才智,2015(08):213.

个人案例总结篇2

【关键词】案例教学;审计案例;案例教学的实施

高等职业院校承担着培养社会生产建设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因此,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模式来完成这项任务责无旁贷。

《企业审计》课程是我院会计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该课程内容理论性强,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达到教育部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要求。因此,探索《企业审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实现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案例教学的优势

案例源于英文“Case”,指具体事件,来自于现实第一手材料,真实,有环境、有情节,故案例教学也即具体事例教学。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企业审计》教学,其优势可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审计案例的研究可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审计理论的理解,便学生进一步弄清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提高学生用所学理论指导其实践能力。

(二)审计案例教学可以向学生提供许多实际问题,使之了解各类审计案件及审计技巧,提高认识及感悟水平。

(三)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既有案情又有场景,尤如身临其境,通过认真研究案例,归纳自己的观点,参与讨论,既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由单纯的理论叙述转向将理论融入具体审计案例方式讲授,形成大视野、大容量,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引导和鼓励学生跟踪与研究学科热点及前沿问题,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

二、审计案例的选取方法

选用案例要根据教学目的从审计实务资料中进行概括、总结、提炼,形成实用性强的案例。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来选取案例:一是选择国外经典案例。尽管中外司法体制不同,中外审计准则、职业道德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不同,中外注册会计师管理体制不同,但国外市场经济发展较快,其审计事业的发展也相对成熟。研究国外审计经典案例可以以他人之石,攻吾之玉。二是选择对我国审计理论与实务有重大影响的国内典型案例。目的是在沉痛的教训中切实反思当前审计理论与实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三是设计审计实施过程中的案例,让学生亲身感受审计实践的过程,通过审计案例模拟审计实践,有亲临其境的感觉,进而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案例教学的实施

《企业审计》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是以审计案例讲授为主,将审计理论融入审计案例之中,通过审计案例讲授、分析和讨论,总结归纳审计理论;实践教学引入课堂审计案例的讨论,突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

(一)将案例引入理论教学

审计发展历程当中,每一个重大审计案例的发生都会对整个社会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每一个重大审计案例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些深层次的审计理论问题。通过对真实审计案例的介绍,引导学生寻找其理论根源与应对策略,并使学生进一步弄清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即审计理论来源于实践,而实践又推动了理论的进一步完善,从而提高学生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案例教学以审计理论为基础,结合具体个案,将审计问题置于某一情景或某种条件之中,使问题、答案以及课堂知识与审计理论之间建立内在联系,使学生在运用知识、发现线索、逻辑推理的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其审计职业人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职业洞察力。对审计案例进行分析,并设计适合课堂讲授的内容、结构,使之能在课堂上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审计案例教学是开放式教学,同一个审计案例,分析的思路、方法可以是多样的,这就促进了学生不断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引导学生跟踪和研究学科热点及前沿问题。

(二) 实践教学引入课堂审计案例的讨论

如果说使用案例进行理论教学是通过案例总结出审计理论,课堂审计案例的讨论就是促使学生使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案例中涉及的问题的过程,即完成通过案例总结理论,再将理论用于案例的分析。在进行课堂案例讨论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选取合适的审计案例和所学的理论内容匹配。审计理论比较抽象,对于没有从事过实际工作的学生来讲非常不容易掌握。虽然在理论讲授中是引用案例来总结审计理论问题,但是由于审计案例设计内容的片面性,很难使学生在进行理论总结中完全掌握要求的内容。因此在进行课堂讨论案例的选取的时候,要注意到案例和对应的审计理论的匹配。

2.选取的案例能够涉及到对应理论内容的绝大部分。选取的案例和对应的理论部分不仅要匹配,还要注意案例设计的理论内容是否全面。如果选取的案例只涉及到对应理论的部分内容,会使学生忽视未涉及部分,从而导致学生对理论内容的应用程度掌握不够。因此,选取的案例要充足,以使学生能够对案例对应的理论部分进行完整的运用。

3.进行讨论的案例要在课前布置。学生在完成习一个理论学后能够马上运用得比较充分是不可能的。因此,在进行正式的课堂讨论之前要提前布置,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考虑怎样用所学理论去分析解决案例中的问题,保证学生能够对案例中的一些比较明显的理论应用部分独立完成;学生讨论以分组的方式进行,这样能够使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启发,逐步深入挖掘案例中涉及到的较隐蔽问题。

4.课上讨论要促使学生充分表达各组的讨论结果。安排课前讨论能够使每个小组都有各自的讨论结果,避免直接在课上讨论互相影响思路。进行课堂讨论时以组为单位发表各自的见解,这样对于大家已经达到的共识,教师可以在最后的分析时不再重复,只针对学生通过讨论还不能够认识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节省上课时间,提高效率。

四、改革考试模式,课程考核采用全程考核的方式

课程考核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着滞后性、不全面的弊端。在审计案例教学中,建立一种过程考核评价机制,保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动态考核。

(一)在理论授课阶段引用案例分析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总结案例涉及的理论知识,对于不同程度的回答给与学生一定的分数,这样可以避免学生怠于思考而导致的发言不积极现象。

(二)在案例讨论阶段,要分成三个部分。

1.课前进行的小组讨论结果要分组总结成书面形式,在讨论开始前上交,并给出一定比例的成绩。教师根据课前的讨论结果来判定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也是促使学生进行充分认真的课前讨论的一种强制措施。

2.课上各组分别进行发言,教师可以在各组代表发言时针对他们的讨论结果再进一步提示,对于根据提示能够作出积极反应的小组和个人要给与加分。

3.课堂讨论结束后,各组要在课前讨论和课堂讨论的基础上重新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在根据课后总结的情况给与一定比例的得分。

课堂讨论部分的得分按照小组得分加个人课堂表现得分综合给定每位同学的成绩。

(三)综合考核部分

在全部的课程进行后,教师还要以案例分析的考核形式对每位学生进行单独考核。根据学生对案例分析的全面程度给出最后部分的考核分数。

这样每位同学的最终成绩有三部分组成,即理论+实践+考核,所占比例分别为:20%、40%、40%。通过这种全程考核方式,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确定课堂学习的重点,从而保证学生学习的全面性、实践性,并使得学生的成绩有一定的客观性。

五、在审计课堂教学中纳入职业道德教育

审计作为审查会计合法性、公允性的职业,诚信正是其首要的职业道德。审计人才是一种智能型人才,其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其自身作用的发挥。由于注册会计师执业过程中的审计诚信缺失导致的审计失败屡见不鲜。检验教育质量高低的标准在于检验各类人才在工作中创造性发挥作用。审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行业安身立命的基本,事关审计职业的存亡。因此审计入门时就应当加强诚信为本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很多审计案例都可以运用于审计职业道德教育,比如明星电力事件、安然事件、世通事件等等。教师可以通过活生生的事实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校期间、从业前就能够养成诚信为本的职业操守,为今后的诚信执业、诚信审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案例教学注意问题

案例教学旨在配合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和进度,通过教师讲授审计的理论知识和组织审计案例分析讨论,使学生对知识点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将案例用于审计课堂,根据实际效果和学生的反馈情况设计合理的案例教学方式。

(一)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案例的安排应与课程体系保持一致,其内容和程序与课堂教学同步。

(二)由于授课进度不同,随着学生学习内容由浅入深、知识面由窄到宽,案例也可相应的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综合。

(三)案例教学的形式也应更人性化、多样化,有时,可先讲授审计基本理论再结合相关典型案例,给枯燥的理论加一些鲜活的背景和情节,强调理论知识在案例中的运用,使理论变得生动、易于理解;有时,则可以先给出具体的案例,再引出相关的专业理论加以分析,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兴趣。

(四)讲授审计方法和审计实务时,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加入课堂引导案例、课堂讨论案例。加入课堂引导案例目的是教学生分析审计案例的思路及审计方法的应用技巧,变抽象谈论为具体分析。加入课堂讨论案例目的在于让学生参与、体验,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讨论案例可以课前先布置,课堂中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地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剖析案例。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师要进行相应的点评和归纳总结,把讨论中遇到的重、难点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五)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进度并结合课堂讨论情况,布置课后思考与分析案例案例,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延伸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写成案例分析报告,使学生可理性地对所讨论案例进行思考和总结。课后思考与分析案例可以帮助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知识要点进行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总之,在《企业审计》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可以将一些枯燥的审计理论知识融入生动的审计案例中,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审计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提升学生处理审计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完成高职审计教学的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安予苏. 浅析案例教学[J].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2)

[2] 陈万明. 案例教学的针对性原则及其运用要领探讨[J]. 中国大学教学, 2006,(11) .

个人案例总结篇3

【关键词】案例教育;基层党建工作

一、企业党建工作中案例教育的内容

案例教育指的是企业基层党建工作中运用正反两方面案例对党员进行教育,将真实问题典型化处理,形成案例进行研讨分析,它所描述的案例是生活中实实在在发生的、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的工作情境。(1)正面教育:强化企业党员干部为民服务能力。—个典型的正面案例是一种动力,它可以使企业广大党员干部从正面人物形象中汲取为民服务的动力,提升为民服务的能力。开展案例教育,将正面人物的光辉事迹传播开来,使广大党员干部从一系列的案例中认识到自身的差距,认识到廉洁从业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党性意识、廉洁从业意识、责任意识,增强案例教育在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党员干部更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为民服务的能力。(2)反面教育:强化警示教育震撼力。一个典型违纪案例是一记警钟。反面的典型案例教育可以引导党员干部自觉接受监督,抵制不良诱惑,自觉将廉洁奉公的理念深入脑海,使其明白防微杜渐的重要性,有助于他们全面地、深刻地领会案例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有助于他们较好地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和企业规章制度。一个典型违纪案例教育是一次惩处。通过典型案例的教育,使违纪人员认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错误苗头、及时把错误思想扼杀在萌芽状态,不至于向犯罪深渊下滑。

二、企业党建工作中案例教育的方式方法

(1)会议前案例准备。案例准备是否充分是能否搞好案例教育的首要环节。案例的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影响教育效果。第一,案例一定要来自实际生活。只有来自实际生活,案例才更有说服力,更有感染力,才更有教育意义。第二,案例要具有典型性。案例能够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让企业的党员干部听后能够深有感悟。(2)会议中案例讨论与分析。党员案例教育过程中可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案例呈现阶段。案例的呈现可以采用视频、录像、多媒体等方式;第二阶段是会议上党员讨论阶段,这是案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将选编好的案例发给党员,让其事先做好预备,先小组讨论,后选代表做会议发言的结合方式。最后要求党员针对案例进行独立思考和判定,最后写出书面分析报告。(3)会后案例总结。总结应先由基层党员自己总结,然后由组织者对相关知识加以总结概括。案例中问题的对策应由党员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案例对策越复杂、越多样性,越有价值。

三、企业党建工作中案例教育要注意的问题

(1)抓住三种心理,增强案例教育的针对性。大量的案例表明,消极的社会心理是腐败现象产生的重要因素。主要心理表现为:一是极端个人主义的自私心理;二是非理性的享乐主义;三是投机取巧的侥幸心理。针对这些消极心理,运用典型案例进行教育,增强开展案例教育的针对性,为创造健康的心理环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2)精心选择案例,提高案例教育的有效性。在案例选择方面,选择案例一要具有代表性;二要具有典型性,选择的案例越典型,教育就越有说服力;三要具有完整性。案例教育要注重完整地反映案件的发生、发展、结局的全过程,这样可以提高案例教育的有效性。(3)坚持三个结合,扩大案例教育的影响力。第一,与理论学习紧密结合。要通过理论学习,促进企业党员干部时时刻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第二,与制度建设紧密结合。针对案例分析过程中发现的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要及时进行完善和改进,以达到预防腐败关口前移的目的。第三,与落实责任制紧密结合。为保证案例分析活动的有效开展,要将案例分析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内容,并不定期进行抽查。

总之,企业基层党建工作中的案例教育是通过对教育案例的选择、编写、阅读、研讨、分析、总结达到对企业党员干部教育目的的一种能力、素质培训方法。随着案例教育循序渐进、合理有效地在企业基层党建工作中的开展,通过党务工作者方法的不断探索与改进,案例教育就会在企业基层党建教育工作中发挥越来越多的实效。

参 考 文 献

[1]郑文才,田光远.思辨中提升互动中启发——干部案例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

[2]时晓远.浅谈国有企业如何开展案例教育[J]

个人案例总结篇4

从网络工程专业的角度出发,案例教学有以下特点:

1.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网络应用型人才,专业知识内容丰富并非常注重于实际应用。但在学习阶段,学生一般无法去做真实的网络项目,而在专业学习中仅靠做实验无法让学生体验到真正的网络应用。学生无法切身感受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就会迷茫、吃力、枯燥。而案例教学模拟的网络环境,有具体的场景,实际的需求,会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知识的实际用途,通过完成一个案例,能够让学生具有收获感和成就感。同时,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会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然后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这样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还能促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一个具体的网络案例需要先进行需求分析,然后再利用所学的技术来解决这些需求。这就要求学生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有助于师生间的交流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听,无法进行有效的师生交流,教师不能很好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先就一个案例进行仔细分析,然后提出初步的解决方案;接下来师生间进行交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提示。这就调动了师生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容易开阔思路、集思广益、取得良好教学效果[2]。

4.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不像以前做实验那样按照实验大纲一步一步做就可以完成,面对一个案例,学生需要自己去思考,弄清楚需求是什么,该采用什么技术来满足这个需求,然后自己动手去实现,在实现案例的时候如果遇到一些问题,还要通过查阅资料去解决这些问题。在这里,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而是自主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到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网络工程专业案例教学的关键性问题

案例是整个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3]。网络工程专业案例教学的关键性问题就是设计一个总分结构的综合性案例。案例教学虽然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但如果不能结合专业特点,只是生搬硬套,并不一定能够获得好的效果。结合前面网络工程专业课程多样化的现状和特点,必须将分散的专业课程知识有机地组合起来,所以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各门课程不能各自为阵,要站在网络工程专业的角度去设计本门课程的案例。网络工程专业的案例设计思路应该是:首先设计一个综合性的能够囊括各门专业课的总体案例,而各门专业课的案例,应该是这个综合性案例的子案例。各个子案例之间,既独立又有联系,如图1所示。

1.明确网络工程的培养目标,建立跨课程的综合性总体案例网络工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综合性网络应用人才。鉴于网络多样性、复杂性,网络工程开设的课程也是多样性的,涉及网络设备、网络服务、网络应用、网络安全等多个方面。为了能够让学生将所有的课程知识融会贯通,站在网络整体角度去学习和掌握知识,必须建立跨课程的、涉及网络各个方面的综合性总体案例。这要求全体教研室人员、任课教师参与其中。这样的综合性总体案例并不是哪一门课可以独立完成的,每门专业课只能完成其中的某个部分,虽然其他部分暂时不能完成,但这样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网络工程这一整体概念,并能知道正在学习的专业课程在网络中的具置和应用范围。这样的综合性总体案例设计非常重要,它能够防止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时的迷茫,避免“管中窥豹”。学生每学习一门专业课,都很清楚这门课在网络工程专业中的定位,知道自己掌握的知识能够解决哪些问题,不能解决哪些问题,激发对其他未学课程的热情。当所有课程都结束后,这个总体案例也全部完成了,这时学生能够很清晰地认识到网络工程的整体含义。

2.每门课程精心设计案例,并作为子案例融入总体案例之中不同的专业课程在设计案例时,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案例要能够作为子案例很好地融入专业的总体案例中,明确本课程的地位,并要兼顾已学和未学的专业课程,建立内在联系。其次,子案例要具有综合完整性,能够覆盖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并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第三,案例要具有真实典型性。所设计的案例应取材于工作、生活中的实际,让学生感觉到能够学以致用,就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4]。并且案例应是网络中普遍应用的并具有代表性的项目,能够体现网络应用的普遍规律。第四,案例应该具有可考核性。能够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记录成绩。考核可采取师生共同参与的方式,如教师和全体学生共同对所有案例解决方案进行分析,集体打分。

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

一个好的案例,也必须有一个好的实施过程,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案例教学的成功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需要教学双方积极地参与和配合[5]。为确保教学效果,我们根据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状况专门设计了一整套实施方案,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1.精心准备在介绍案例之前,教师必须首先知道本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位置,明确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接下来要全面了解该案例的核心内容和相关理论知识,并考虑如何讲授这些理论知识,如何引入案例,案例提出的关键性问题是什么,解决该问题的一般性思路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遇到的问题该如何解决,这个案例一般要多久才能完成,教师必须能够掌控整个案例的实施过程。

2.学生分组教师要事先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分组,分组时要考虑到平衡,不能把学习程度好的学生都分到一组,也不能把较差的都分到一组。一般情况下5人为一组,并由学生选出组长配合教师工作,负责组内部的分工协调等。组成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或不定期重组。学生分组非常重要,要确定组的成员之间能够很好地在一起进行分工合作,坚决避免有的同学闷头做,而其他同学无所事事的现象。

3.初步分析教师先讲解理论知识,然后将案例材料发给每组讨论,再对案例进行简单介绍。每个小组内部要对案例进行充分的讨论、分析,最后形成一个初步的解决方案,由组长交给教师,教师根据每组不同的情况进行点评,指出不足,并引导方向。这一步的主体是学生,要学生自己找到解决方案。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在不同的组之间走动,掌握讨论的情况,也可以适当参与讨论。在点评每组解决方案时,应指出错误和不足的地方,并给予启发性的引导,但不能直接告诉该怎么做。同时对于正确的地方要适当肯定和表扬,激发学习兴趣。#p#分页标题#e#

4.解决方案每组学生根据上一步教师的建议再次讨论并修改和完善解决方案,确定合适的解决方案后开始实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一步全部是学生自己完成,教师不再参与学生的讨论,也不需给出建议,只需在各组之间进行观察,掌握情况即可。学生如果在这一步仍有错误,可以在后面案例总结的时候进行改正。

5.评比考核这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考评。做完案例后,每组由组长向全体同学简要介绍其案例解决方案,教师和其他同学可以就该解决方案提出问题和建议并集体给出成绩。这样,每组成员不但可以知道自己的解决方案的对错,还了解了其他组的不同的解决方案,并能够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6.案例总结经过师生共同对每组案例解决方案的分析和讨论,绝大多数学生在自己的心目中可以总结出最佳的解决方案,但也许还有不足的地方。这时,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共同总结出一个完整的、合适的解决方案,形成一个标准的答案。这一步也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如果在这一步存在多种不同的但又都可行的解决思路和方法,教师必须告诉学生每种思路和方法的优劣,明确最佳的方案。

7.案例完善每个班级的案例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分析和总结该班案例教学的情况,对案例不断更新和完善。

案例教学取得的效果

网络工程专业采用案例教学法后,经过不断的完善,总结了一套适合专业特色的案例,并在教学工作中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要如下。

1.解除了学生对专业的困惑学生从最初的专业课就开始接触到这个总体案例,虽然当时只能完成其中和该课程相关的子案例,其他案例还不能去做。但学生从这个总体案例看到了未来,知道自己学完所有专业课程后,就能够完成这样一个复杂的案例,从而了解了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的广博,无形中也增加了对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知识的渴望。学生不再因为课程繁多找不到方向而迷茫,很少有人再向教师咨询诸如网络工程专业到底是学什么的,毕业后能做什么,现在学的这门课有什么用,是不是只要学好某一两门课程就可以了。因为学生在这个总体案例中了解了网络工程专业要掌握的知识和能解决的问题。

2.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具体和典型的案例,学生了解了所学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很多人已经不满足仅仅从教材上获取知识,更多的是主动在课下去查找、阅读和学习相关资料。例如在进行Web服务器负载均衡案例时,学生们充分讨论,拿出了多种解决方案,有的在防火墙上实现负载均衡,有的在交换机上实现,有的在服务器上实现,有的在DNS服务器上实现。充分体现了案例教学的特点,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案例教学生动活泼,学生既独立思考,又积极和教师交流。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讲教材,学生听,师生之间交互不多。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充分交流,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在评比考核阶段有的学生为了说明自己解决方案的优越性,需要引用资料反复和教师论证。积极的交流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个人案例总结篇5

关键词:演绎式案例教学法;归纳式案例教学法;教学组织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1-0279-02

哈佛大学众多学科门类的公开课中,有一位教授的课十分受人欢迎,他就是主讲哲学“公正:该如何做是好”①一课的Michael J. Sandel(迈克尔・桑德尔)先生。从视频中可以看到一个类似于影剧院般偌大的学术报告厅座无虚席,学生们很认真地听讲,积极地思考,踊跃地发言,幽默智慧的辩答常激起开心会意的笑容,教学效果自然毋庸置疑。迈克尔・桑德尔教授使用的教学方法之名字,我们也都很熟悉,即案例教学法。

美国哈佛大学是案例教学法的开山鼻祖,案例教学法不仅在商学院广泛使用,而且在法学教育中也广受推崇,甚至在被公认为最为艰深难懂理论性最强的哲学课堂上也随处可见其身影。目前,国内教育界对案例教学法亦是大力宣传,积极倡导付诸实践。就笔者的教学经验看,国内法学教育通常所使用的案例教学法,不是我们在包括哈佛在内的国际名校视频公开课中看到的案例教学法,前者为演绎式案例教学法,后者为归纳式案例教学法;或者说这两个分支在中西方教学中各有侧重。就笔者所熟悉的法学教学领域而言,国内案例教学法存在的不足以及改进之策是本文期待回答的问题。

一、哈佛大学“公正课”案例教学法的基本实施步骤

国内学界对案例教学法的研究更多关注于案例选取的原则等抽象方面,而对于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则不太关注,可能是因为国内学界惯用演绎式案例教学法,而演绎式案例教学法没有归纳式案例教学法复杂。演绎式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由概括到具体的方法,先为学生搭起抽象概念或理论,再用事实解释概念或理论,或应用这些概念或理论来解决具体问题。归纳式案例教学法则正相反,先给学生一些具体事实,让学生从归纳这些事实中得出相关概念或理论,国内法学教学多采用前者,而以哈佛为代表的西方案例教学多采用后者。笔者以为只有细分并掌握案例教学法的具体过程,才能有效规范地开展案例教学活动,实现预定的教学目的。

从迈克尔・桑德尔教授掌控的课堂教学过程看,归纳式案例教学法一般有以下8个步骤:

第一,授课者点明本节课的核心问题。

第二,授课者举出与所教授内容相关的案例。在点明本节课要关注或解决的理论问题后,举出一个或多个非常典型且具有争议性的现实案例。

第三,授课者给出相互冲突的意见。列出建立在这一个或一些具体案例基础上的相互冲突的多个意见,其中包括相互冲突的双方意见。

第四,授课者给出备选方案。举出解决这一具体案例的多个备选方案,以供学生抉择表态。

第五,授课者询问学生的意见。开始就可供选择的备选方案询问学生的意见,确保不同意见持有者得到充分的发言机会,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教育。

第六,学生发言。学生开始就备选方案发表意见,并说明或论证自己意见的正确性;在此过程中,授课者要不断地追问发言者话语背后隐藏的含义,以引导出深层的理论问题。

第七,授课者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在询问完所有的不同意见后,授课者介绍每个备选方案产生的历史条件、发展演变等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加深理解。

第八,学生的分析和总结。在授课者介绍完背景知识后,学生开始分析每一个备选方案的可行性、优点或缺陷,并说明理由;最终引出对理论问题的思考和解决。

二、国内法学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基本实施步骤

国内法学教学过程中也有大量的案例存在,正是这些生动具体的案例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法学知识点,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法律课教学效果获得普遍认同的部分原因也在于所选案例的经典性和生动性。这是好的一方面,当然不足之处也存在,严格说来,法学课上使用的案例教学法不是西方名校教学活动中纯粹意义上的归纳式案例教学法,准确说来应该是演绎式案例教学法。具体而言,国内法学教学活动中演绎式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步骤大体如下:

第一,授课者点明本次授课知识点的主要理论内容,即从概念、特点、历史背景到法律责任等,这样使学生对此知识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这一步骤对于初学者而言很有必要。

第二,在介绍完知识点的相关理论后,授课者举出与所教授内容联系密切的案例。所举案例比较简单,但很典型。

第三,授课者询问学生的意见。

第四,学生发言。通常会有学员主动举手发言,但由于案例的争议性不强,或者一眼就能猜到结果,因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总体看不是很高。

第五,授课者归纳总结。通常授课者会用比较简短精练的语言来对案情进行归纳总结,再次点明知识点。

三、国内法学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之不足及对策

从教学过程看,演绎式更强调老师对知识的直接传授;归纳式则更强调学生学习知识的获得过程,带有探究学习的性质。演绎式常导致课堂上教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学习;归纳式则将学习和思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容易构成学生探究学习的基础。国内法学界多运用演绎式案例教学法,但这种教学法的效果有待商榷。

(一)国内法学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之不足

1.案例的选取简单直白,但讨论的吸引力欠缺。不论在演绎式还是归纳式案例教学法中,案例的选取都很重要,授课者对此都予以了高度关注。但演绎式教学法中的案例确切地说是举例。在法学教学过程中所运用到的例子与案例比较起来,具有两个重要的差别:一是举例较为简单直观,而案例较之一般的举例内涵丰富;二是案例的分析、解决过程也较为复杂,不像举例的结果那样一目了然。当然演绎式教学法中的小例子也很吸引眼球,也能激发学生兴趣,甚至还能博得一片欢笑;但假设案例没有太多的争议或悬念,结论一眼便可望穿,只有一好一坏、非此即彼两种结局,学生也会失去兴趣。

2.课堂的组织简便易行,但不具学习的主动性。演绎式教学法的课堂教学组织严谨,通常给出知识点的定义在先,实例在后,案例分析和讨论所用时间较短,学生虽然能较快解决问题,但学习显得缺乏主动,只是被动地跟着老师走;此外,虽然预定的教学内容能顺利完成,但就问题所进行的讨论并无反复追问环节,学生的讨论和思考浅尝辄止,有时会给人留下讨论案例“开始很热闹,结尾很潦草”的感觉。

3.案例的总结简短有限,理论深度和高度欠缺。学生一般只参与案例的分析讨论环节,但由于课时所限,讨论的时间和程度有限,因此概括总结阶段就很重要。概括总结阶段通常依赖授课者,其总结既可以是依据案情总结规律和经验.也可以是传授获取相关知识和经验的方式。但概括总结能力根据授课者个人能力的高低而存在明显差异,对案例背后潜藏的深层理论问题的讲解也不够彻底,出现针对案例和学生发言内容总结不到位、理论性不强、认识高度不够等问题,因此常会让人感到归纳总结阶段的力度有限,临门一脚显得后劲不足,草草收场。

4.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一定作用,但实效有限。受教学课时所限,并且有部分学生对公共基础理论课程不感兴趣,不愿参与案例讨论活动,课堂上能参与案例讨论的学生人数极为有限;再加上授课者教学水平相对较低,理论深度不够,所选择的案例简单且不具有争议性等问题,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就很有限。在一个教学内容结束后,授课者期待通过一个或多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法律素质的愿望可能落空。

(二)改进国内法学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之对策

由于演绎式教学法存在上述不足,人们自然会提出疑问,大学课堂法学教育的大学品味何在?大学阶段的法学教育如何与初高中阶段的法学教育相区别?解决这些问题,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案例的选取。所选案例要有难度和深度,具有争议性,讨论空间大。案例的选取至关重要,可以说案例的结果越复杂,越多样性,就越有吸引力越有价值。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选取十分重要,要选取一个或多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通过这样的典型事件可以引发学生听课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从而在激烈的相互辩驳对抗碰撞中锻炼思维,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努力提高授课者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水平。从实践看,归纳式案例教学法对授课者的要求很高,不但要求其要精心挑选经典合适的案例,而且还要求其在课堂教学部分解析清楚问题背后的深层理论问题,此外,在课堂讨论环节中始终把握住方向和争辩的节奏,防止讨论偏离主题,这些都对授课者而言构成极严苛的挑战。虽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不一定需要全部采取归纳式案例教学法,演绎式教学法依然有其生存空间,但提高授课者的案例教学能力仍然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因此,校方要加大对授课者教学能力的培训力度,支持其外出学习观摩和接受专业的培训,帮助其提高教学能力。

个人案例总结篇6

案例教学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但它真正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形成和运用,却发生在1910年美国哈佛大学的法学院和医学院。20世纪初,案例教学开始被运用于商业和企业管理学,其内容、方法和经验日趋丰富和完善,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有效的案例学习和案例教学形式已经被证明是极富有活力的,为学生和教师带来了独特而又满足的体验,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如今,案例教学法不再是少数精英商学院的专用教学手段,它已经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会计专业课程案例教学基本环节

会计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学习重点在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基础课有管理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会计专业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与其他专业基本类似,大致可以分为案例引入、案例讨论、概括总结三个主要环节。

1、案例引入。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所用的案例,从其来源讲,无外乎两类:一类是自己编写的案例;另一类是他人编写的案例。对前者,教师可介绍一些有关写作案例的感受、趣闻、轶事,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对后者,教师可运用其他一些手段来提醒学生予以注意的必要性。

2、案例讨论。典型的案例讨论一般总是与下列问题的探讨联系在一起的:案例中的疑难问题是什么?哪些信息至关重要?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作出决策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决策是最适宜的?应制定怎样的实施计划?什么时候将计划付诸行动以及如何付诸?如何进行整体评价?讨论可分四个不同阶段:①开始;②讨论疑难问题;③提供备择方案;④讨论如何实施。

3、概括总结。这个阶段属于过渡阶段,它通过从案例讨论中引申出一定的结论,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提供准备。在这个阶段,可以让学生总结,也可以教师自己总结,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以及讨论中存在的不足和长处。在总结中,要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理论,强化以前讨论的内容,提示后续案例,给参与者以鼓舞。

三、会计专业课程案例讨论中教师的回应策略

在会计专业课程案例讨论阶段,教师经常会面临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不一定和特定的案例相关,但却与教师根据课堂教学计划制定的参与流程管理有关。问题集中在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做什么,如提问与回应、记录学生表现、管理参与流程、处理参与问题、处理材料问题、促进决策和实施、处理取舍问题、维持秩序等。引导案例讨论的艺术则涉及提问、聆听和回应。提问意味着在合适的时间提出合适的问题,包括教师为引导出适当的案例内容而提出的问题的类型和数量,也包括提问的时间选择。聆听是提问和回应的桥梁。回应则是参与者发言后教师的行动。我们在案例教学中通常更重视提问,而忽视回应,但实践教学经验表明,回应与提问同等重要,甚至于能够直接决定案例讨论的效果,通常的回应策略主要有十种。

1、重复和澄清式回应。教师可以采取的第一个策略就是重复并澄清当前发言人的观点,例如:“请你重复一下刚才的问题好吗?”、“请你再重复一遍,大声点好吗”。有时采用重复回应也可能是为了强调某一个特别重要的观点或看法。而澄清则要么是诠释,要么是重复,如:“这是你的意思吗?”

2、追问或详细描述式回应。对教师而言,一个通常的挑战是如何应对总结时过于简洁的参与者,如:“我认为第X个方案好”。这时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提炼参与者的推理过程:“为什么说这个方案好”、“请给出选择这个方案的理由”、“第X个方案的核心优势是什么”、“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等。

3、诠释式回应。如果认为参与者用不同的措辞表达意思可能更加清楚,则教师通常可以采取半评估性质的诠释式回应,如:“换句话说,你是不是要表达……?”

4、总结式回应。教师可以在案例讨论的多个阶段包括做结论时采用总结式回应,从某种意义上讲,总结式回应可在案例讨论的全程使用,如:“我可不可以把你的观点总结为……?”、“因此,你到底是选择还是拒绝XX方案呢”,同时这也是打断冗长发言的一种手段。

5、过渡和连接式回应。过渡性回应的目的是把讨论转移到另一个发言者或另一个议题上,如:“让我们听听XX在这方面的看法”、“有哪个同学可以就这个具体问题增加点看法”、“我想就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讨论得比较透彻了,让我们进入下一个问题吧”;而连接式回应,则是保证讨论的连续性,如:“你所说的跟前面发言的同学的观点有什么联系?”

6、挑战式回应。这种回应策略鼓励参与者从自己论点的方面阐述问题,如:“现在,请讨论问题的另一个方面。不利因素有哪些”、“设想如果你所做的假设不成立,资本市场是弱式有效市场,则你的观点、结论会怎样”。

7、肯定式回应。教师对参与者的课堂贡献表示肯定的方式除了点头示意外,还可以简单地说“谢谢”、“感谢你的贡献”。

8、评估式回应。教师可以充当评估者角色对参与者的评论进行评估,如负面评估:“我认为你忽视了案例中的某些细节”、“我认为你没有充分了解事实真相”;正面评估:“这是个非常好的评论”、“这个评论切中要害,说出了问题的核心所在”。评估式回应还有另外一些形式,对学生的观点不做记录(至少对做记录表示犹豫)、把话题转移到另外一个发言者身上。

9、打断式回应。如果某个参与者花费太多时间来解释一个简单问题或者语言相当不明确,教师可能需要打断其发言,可以采取一个包括总结、复述或澄清的回应策略,如:“请让我在此打断一下,这是你想表达的看法吗?”

10、非语言式回应。除了以上的言语回应策略,教师通常也会采取非语言回应方式,或用于替代语言回应。微笑是友好的回应,皱眉则相反;点头表示鼓励,摆手表示让大家安静或引导大家或指向下一个发言者,这些都是表达下一步行动的最快指令。

以上所有的回应方式,无论是言语式的,还是非言语式的,都包含着特定的社会环境因素、文化背景因素,也是教师个人风格的见证。在具体的案例教学实践中,每个会计专业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结合参与者的回答,选择其中一个或多个回应策略。

个人案例总结篇7

关键词:案例教学;环节;教师;学生

案例教学法(又称“苏格拉底式教学法”、“哈佛教学法”、“个案法”)运用案例进行教学,使传统的“以书本为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变为一种促进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以其突出的实践性成功地解决了“两课”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

“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鲜明体现。然而,“两课”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其所承担的使命是不相称的,学生逃课、上课睡觉等现象相当普遍。因此,深化“两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理论联系实际是“两课”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搞好“两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引入案例教学能很好地使教学从现实生活的具体事例出发,把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拿到课堂上来,并让学生亲自参加讨论和分析。这不仅符合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同时也为“两课”理论联系实际找到了契合点,使学生学会自觉地运用所学理论去认识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进行案例教学必须抓好以下五个环节。

根据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案例

这是案例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案例教学需要教师精心选择案例,巧妙设计问题。案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讨论、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其成功运用的关键在于案例的选取,案例选得好,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在案例教学法的实践中,教师有责任去甄别、筛选课堂上所要讨论的大量的教学资料,并从这些材料中提炼出典型的适合课堂讨论和适合教学使用的案例内容。教学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一个高质量的案例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案例必须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即案例能代表某一种社会现象,代表一部分人的观念和看法,具有同类案例的共性。(2)案例必须具有真实性。即案例要来源于社会现实生活,是一个真实的事件,最好是发生在大学生周围的一些事情,这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尽量避免使用简单的、空想式的案例。(3)案例必须具有针对性。这样的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澄清一些是非界限,解决一些易使他们迷惑的问题。(4)案例必须具有生动性。即案例必须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便开展深入的讨论。(5)案例必须具有开放性。即学生可以从多视角、多层次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案例的结论在很多情况下是开放性的,这样能够引发学生在课下做更深刻的思考,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的兴趣和信心。

指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这一环节对于案例教学能否取得预期效果至关重要。高度的参与性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特征。案例教学的实质是开放、互动,强调学生的高度参与。学生的参与程度与参与质量是案例教学法成败的关键。学生的参与体现在课前对案例分析的准备、课堂上的积极讨论以及课后的学习总结。可见,案例教学法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付出更多的课前准备时间。首先,教师应把选择好的案例在课前印发给每一个学生,要求他们熟知案例的情节。其次,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教学内容,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和思考,并归纳讨论要点或发言提纲。再次,课前教师应与个别学生交换意见,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案例的观点和看法,做到知己知彼,以便在课堂上

对学生进行指导。

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

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在实施案例教学法的课堂上,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讨论主要在学生中进行,但教师绝不是旁观者,而是要积极引导,营造良好的课堂讨论气氛,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首先,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积极发言,引导他们畅所欲言,鼓励学生广开思路,不断提出新的设想与思路,允许他们发表不同的意见和看法。教师应鼓励学生做发散性的思考,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推理。开放式的讨论更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其次,教师应注意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要轻易就某一问题下结论。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巧妙的提问,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议题进行讨论,把讨论引导到正确认识的轨道上。再次,要把学生从对案例本身的讨论引导到对一般性问题的讨论,从而把讨论引向深入。此外,教师要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主持讨论、辩论,维持课堂秩序,使案例教学有序进行。正如好的电视节目离不开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一样,一堂成功的案例教学课也离不开一个优秀的组织者。

及时对案例进行点评总结

这是案例教学的落脚点。这一环节不仅能使学生讨论中暴露出的问题得到及时的修正,而且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两课”基本理论的理解。首先,教师应当认真听取学生的讨论,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及时总结归纳学生争论的重点、难点、疑点,然后点评总结要点。其次,在点评时重点分析点评学生争论较大的问题。即使对一些社会敏感的问题教师也应认真分析,而不应避重就轻,更不能不予回答。再次,教师点评的过程要实现从案例到理论的飞跃。教师点评同样应当从案例入手,但不能“就事论事”,而应从个别案例的点评,得出一般性的结论,落脚到“两课”的基本理论上。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给予总结,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阐明案例分析讨论中所运用的理论知识、讨论的难点和重点、需要深入思考之处,并指出本次讨论不足之处与成功之处。

积极答疑,推进学生课后的讨论和研究

高职院校对“两课”虽然十分重视,但安排的课时一般较少。而“两课”的内容却十分丰富,这就使得教师在点评总结时因受时间限制而不可能面面俱到,且在一般案例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案例进行点评总结后,时间也就所剩无几了,而此时可能还有许多学生对教师点评总结时所得出的结论存有疑虑。所以,教师应当允许并鼓励学生在课后对有关内容进行质疑。教师应当积极答疑,并积极开展师生之间在平等、民主基础上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把学生对“两课”的学习引向深入。

参考文献

个人案例总结篇8

关键词:档案法规 军事法规 立法技术

伴随着军队档案事业的产生与发展,军事档案法规①体系建设经历了由无到有、逐步发展的过程,军事档案法规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依法治军、依法治档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与保障。但是,现有的军事档案法规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军事档案法治进程。中央军委于2004年4月4日颁布的《军事法规军事规章条例》是规范军事法规、军事规章的制定、修改和废止活动的军事法规,对全军范围各个领域法规规章的制、废、改工作具有规范作用,军事档案法规建设同样应该遵循该条例的规定和要求。笔者搜集了1984年以来由军队系统颁布的近90②余部军事档案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根据《军事法规军事规章条例》的有关原则和规定,从法规名称、体例结构及制定机关等几个方面对军事档案法规存在的问题展开了分析。

一、军事档案法规名称分析

《军事法规军事规章条例》规定,“军事法规、军事规章的名称,应当准确反映其调整对象和效力等级。”根据这样的命名原则,军事法规的名称一般由效力范围、法所调整对象的内容及法的形式等几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军事法规军事规章名称构成图

《军事法规军事规章条例》对于法规名称中的效力范围有明确规定:“军事法规和总部规章的名称中通常应当冠有‘中国人民’或者‘军队’字样;军兵种、军区规章的名称中应当冠有制定机关的名称”,这项规定要求军事法规的名称必须涵盖法规的效力范围或制定机关。对已经颁布的军事档案法规名称进行考察,可以发现现有军事档案法规名称中,省略效力范围部分而仅以法规调整对象的内容和法的形式两部分命名法规名称的法规不在少数。比如,《士兵档案管理规定》、《科技档案保管单位质量标准》、《档案馆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要求》、《科技档案保管单位质量标准》、《光盘存储档案信息技术与管理规范》、《文书档案数字化技术要求(暂行)》、《会计档案管理规定》等等,上述法规有的是由总部颁布的总部规章,有的是由军区颁布的军区规章,名称中省略效力范围或制定机关的法规既不符合条例规定,也容易让使用者混淆其效力范围。

军事档案法规名称中包含的调整对象内容部分是军事法规名称的核心,应当指称准确、规定明确、语言简练。已经颁布的军事档案法规中,体现在名称中的调整对象内容的表述存在不够精炼和准确的情况。以近期颁布的几个军兵种、军区规章为例,第二炮兵、、、分别就规范重大活动中档案收集、整理等工作颁布了军兵种和军区规章,在规范对象的内容方面,几个规章是大体一致的,但反映到名称上却存在不同。上述颁布的四个规章名称分别为《第二炮兵重大活动档案收集管理规定》、《重大活动档案工作规定(试行)》、《领导干部工作档案收集管理规定》、《重大活动档案工作规定(试行)》。用“档案收集管理”和用“档案工作”作为法规名称的部分内容体现在法规内容上存在何种区别,“档案收集管理”和“档案工作”在内涵外延上存在什么不同,二者的区别在日常语言环境中可以忽略,但是在命名法规名称过程中则要慎重考虑。

此外,《军事法规军事规章条例》规定,军事法规的名称可以为条令、条例、纲要、概则、规定、办法,军事规章的名称可以为规定、规则、办法、细则、标准等。根据目前掌握的数据,在已经颁布的近90部军事档案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中(包括已经废止的),有3部用“条例”、45部用“规定”、8部用“办法”、4部用“规则”、2部用“细则”、7部用“标准”。此外,还有使用“通则”、“规范”、“规程”、“要求”等名称。从立法技术的角度来讲,条令、条例、规定、规则、办法等不同立法形式的作用和内容是有区别的,军事档案法规在名称的选择上不能随意。比如,“条例”作为军事法规的一种形式,通常用来命名中央军委颁布的军事法规,而由各军区或军兵种颁布的军事规章的名称是不能使用“条例”的。具体到军队档案领域已经颁布的法律规范,只有由中央军委颁布的《中国人民档案条例》才可以称之为条例。

二、军事档案法规体例结构分析

在军事法规结构上,《军事法规军事规章条例》第六十三条规定“军事法规、军事规章的内容应当分条表述。每一条可以由若干款组成,款下可以分项、目。条文较多的,根据内容需要和各项规定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分编、章、节”。从结构上看,已经颁布的近90部军事档案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中,大部分结构并不复杂,基本上没有编和节的设置,仅有章、条、款之分,还有一部分法规结构更为简单,没有章的设置,只有条、款之分。

在法规体例上,《军事法规军事规章条例》第六十一条规定军事法规、军事规章通常包括名称、立法目的和依据、适用范围、主管机关或者主管部门、行为规范、奖惩规定、实行日期。颁布的大部分军事档案法规体例结构遵循此项要求。表1列举了部分军事档案法规的体例:

表1 军事档案法规体例例举

如同表1所示,大部分军事档案法规的体例结构基本相同。然而,《军事法规军事规章条例》第六十一条规定仅仅是针对军事法规的体例结构而言的,不同法规虽然要参照相同的体例规范,但应当具有明确而特定的内容,否则就失去了立法的意义。我国军事档案法规一般由军事法律、军事法规、总部规章、军区、军兵种规章等几个层次组成,其核心是军事法规——《中国人民档案条例》。为执行《中国人民档案条例》,各总部可以根据需要制定总部规章,各军兵种、军区可以为执行法规或总部规章或对属于本军兵种、军区的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制定军兵种或军区规章。下位法应当遵循上位法规定的基本原则,是对上位法规定的有益补充,应当体现自己的特色。然而,现行的一部分军事档案规章,无论在条例结构,还是在条款内容上,都与很多上位法存在较多雷同,甚至整条整款地重复,有的条款虽然有一些区别,也是整体重复下的个别字词的改动,还有的条款直接表述“奖励与惩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有关条款执行”。这样的档案法规没有体现在坚持统一立法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制定针对特定调整对象或者符合本军区、本军兵种档案工作实际的相关规定,针对性不强、适用性不大,失去了应有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因此,军事档案法规制定中只要符合相关法律规范的要求,具有完备的法律要素,在形式上不必拘泥于与上位法的相似,而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制定条款内容。

三、军事档案法规制定机关及效力范围分析

《军事法规军事规章条例》对于军事法规军事规章的制定机关、效力范围、草案的决定以及法规规章的都有明确的规定,归纳起来可以用表2表示:

表2 军事法规军事规章的制定机关、效力范围、决定和要求对比表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只有中央军委、各总部、军兵种、军区才是符合条例规定的立法机关,只有中央军委、各总部、军兵种、军区的最高首长才有军事法规规章命令的权限。各总部的二级部可以作为军事法规军事规章的起草单位,没有军事法规规章命令的权限。

在军队档案系统现行发挥作用的档案法规文件中,《中国人民档案条例》是唯一一部由中央军委制定的军事档案法规,另有一部分是由总部制定的总部规章,还有一部分是由军区、军兵种制定的军兵种、军区规章。除此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规范性文件是由各总部下的二级部制发,但是规范全军范围某种类型档案管理工作。比如 [1997]参三字第45号《中国人民技术侦察档案工作规定》,就是规范全军范围内技术侦察档案工作的一个文件,文件的制发机关是总参三部。按照《军事法规军事规章条例》的规定,只有总部规章才可以有这样的效力范围,总部规章的机关单位应该为各总部。从严格意义上讲,《中国人民技术侦察档案工作规定》不能称之为军事规章,可它在全军范围技术侦察档案管理工作中又发挥着实际上的规范作用。这种类型的法规文件在军队档案系统不在少数,其数量甚至超过军事档案法规规章的总和,很多规范性文件在调整某一方面档案工作的作用不比法规规章逊色,很多人将这部分文件称为“规范性文件”。可所谓的“规范性文件”在法律上并没有明确的定位,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实践中存在不少争议。

这样的情况在地方档案法规体系中也普遍存在,2010年在国家档案法规体系清理过程中,对该部分文件的处理方法是不将其划入国家档案法规体系之内,但在后台启动立、改、废等有关措施另案解决,并明确指出了需要由规范性文件上升为法规、规章的立法项目,这种方法有利于保证立法质量、维护法治尊严,值得军队借鉴。

总之,军事档案法规的制定与编写、军事档案法规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是一项复杂又艰巨的任务,既需要建构者熟悉掌握军队档案管理领域的专业知识,也需要其对立法技术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与了解。立法技术涉及法律制定、废止、修改过程中诸多知识、技巧和规则,本文仅从三个方面对军事档案法规有待完善之处进行了探讨,而从该视角对军事档案法规进行审视还有很多问题有待研究。

注释:

①本文军事档案法规是一个广义上的概念,既包括军事档案法规,也包括军事档案规章,狭义的军事档案法规指由中央军委制定的调整军事档案领域事务的军事法规。本文行文中除特别与军事规章对应指出外,军事法规指广义上的概念。

②本文搜集的军事档案法规来源分别为总参谋部办公厅1999年12月编制的《档案工作规章制度选编》、中央军委办公厅法制局2003年编制的《中国人民军事规章汇编3》、《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法规汇编》、司令部办公室2009年12月编制的《军队档案工作规章制度汇编》,经梳理统计共计为89部军事档案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不能确定此数据为军事档案法规文件的全部。

参考文献:

[1]国家档案局.国家档案法规体系方案[J].中国档案.2011, (8) .

[2]邓涛.档案法规体系建设的历史和现状[J].中国档案.2011, (8) .

[3]宋扬.《国家档案法规体系方案》的特征[J].兰台世界.中国档案.2011, (9) .

[4]海,吴雁平.对我国地方档案法规立法技术存在问题的分析[J].档案管理.2010,(5).

[5]朱力宇,光.立法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28-229.

[6]潘玉民.论档案法规体系[J].北京档案.1999,(11).

[7]侯淑雯.立法制度与技术原理.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2003:232.

[8]张建田.关于军事法规体系的几个基本问题[J].法学杂志.2010,(9).

上一篇:家电销售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客户精准营销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