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概论论文范文

时间:2023-09-18 19:12:04

测绘概论论文

测绘概论论文篇1

关键词:控制测量学;教学效果;测绘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27-02

控制测量学的研究对象是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的布设、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控制测量学》课程在测绘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1]。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掌握控制测量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先进技术,能运用其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并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课程的内容和体系决定了它的特点和教学要求,为了提高《控制测量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就必须针对其自身特点,采取对应的措施。本文在对控制测量学课程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思考。

一、控制测量学的课程特点

1.理论性强,对专业基础培养非常重要。在经典的测绘学科划分中,控制测量学属于应用大地测量学的分支。在测绘工程专业设置的各门专业课程中,《控制测量学》是最为体现大地测量方向的课程,大地测量学的很多基础理论得到了直接的运用。因此课程的理论性强,并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经纬仪到全站仪,从三角测量到GPS控制网,控制测量的手段以及数据处理的模式都有了巨大的改变,但是大地测量的基础理论并没有大幅度的变化。本门课程为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形成系统的测量框架网的基本概念并掌握一般的方法打下基础,特别是对于形成大范围测量成果的投影归算的整体概念具有重要意义。

2.与其他课程的重复性、交叉性和综合性。对于测绘工程专业课程设置而言,《控制测量学》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课程是在《测量学》、《测量平差》和《地图投影》的基础上开设的,课程所介绍的控制网建立的理论和方法又为后续的《工程测量》、《GPS测量原理与应用》等课程打下基础。它不但是普通测量学的加深与升华,更是后续专业课程必备的基础。本课程与前期课程有相当部分的重复。水平角测量、距离测量和高差测量部分,和《测量学》内容主体基本一致;课程内容中精度估计、限差分析等部分是《测量平差》方法和理论的运用;高斯投影部分又体现了《地图投影》课程的内容。对于这部分交叉重复的内容,难度高的地方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基础知识,难度低的地方又容易让学生过于放松注意。

3.理论难度的提升性。由于大范围控制测量对外业测量和内业计算的基准面进行了严格划分,测量数据平差处理之前需要进行控制网的概算。从基准面的定义区分到测量成果的归算,《控制测量学》相比小地区控制测量理论难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举例来说,垂线偏差对于天顶距、水平角、距离等各个观测量都会造成影响,每一项都需要进行改正。这些改正部分正是这门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所在,也极大地增加了课程的理论深度。

4.内容多,教学内容零散、细致。《控制测量学》课程内容涉及控制网技术设计、外业和内业的方方面面,因此课程内容涵盖面大。与《测量学》课程相比,在野外数据采集部分教学内容的主线是一致的,但是在精度要求上有所不同导致了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加细致和全面。在课程教学内容中有些又很零散,例如在仪器检校,误差分析部分。内容多并且零散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二、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

1.明确的目标设定。明确的目标设定,会使我们更好地突出重点,把握主线。控制测量学已经不再是入门基础课程。应当通过课程的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基础,培养综合运用理论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使学生的理论基础实现测量员到测绘工程师,甚至注册测绘师转变的重要基础[2]。因此在教学环节中,应当注重控制网施测和数据处理的整体性把握。以控制测量成果的投影归算为例,笔者认为重点不能放在各项归算改正的推导与公式上,反而通过一个控制网实例让学生进行概算练习效果会更好。

2.注重测量规范的理解和应用。《控制测量学》课程的很多内容都与测量规范相关。控制网的布设原则体现了规范设置的出发点;测量过程的误差分析解释了规范设置的理论依据。在教学环节,应当随时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不断思考测量实践中体现的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规范的理解并提高分析和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3.丰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是任课教师长期努力的方向,在专业知识不断积累和学习的基础上,还要不断更新教学思想和观念。在良好的师生互动和融会贯通多门相关课程的基础上,实用和科学的教学手段对于改善课程教学效果也很重要。在课堂教学环节,应当充分地开展教研活动、精心设计教案,并使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充实的教学资料。针对控制测量学和其它学科的交叉性和重复性的特点,对于即将新引入的内容,可以根据以往课程和实习积累的经验设计新颖的思考题目,启发并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在教学环节中,可以吸纳很多现实的事例,提高学生的兴趣,如2005年的测量珠峰活动为我们理论结合实践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4.实践教学加强教学效果。《控制测量学》是一门理论性较深且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堂实习和综合实习两种类型。通过课堂实习消化和理解课堂上所学新的仪器及其检校等单元的内容。综合实习通过集中时间段内完成完整的控制测量任务,帮助学生建立全局、整体的概念,使学生对控制网技术设计、选点、埋石,以及观测和数据处理的完整过程做到心中有数。必须认真分析综合实习的目标,仔细设计实习的具体内容和任务要求,达到充分利用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

5.注重内容的更新和贴近现实。随着卫星大地测量技术的发展,控制测量学的理论和方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目前我国高铁、轻轨等大型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开展,也为控制测量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从2011年开始,我国开始实行注册测绘师制度,控制测量学作为测绘从业人员需要掌握的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考试对基础性、综合性和整体性的控制网技术提出了要求。在课程教学中,应当很好地吸收这些改变,让教学紧密地联系生产实际和技术发展,更好地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控制测量学》课程的内容和结构特点使其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学习难度。教学方法和主体思想应当和课程自身的特点相适应。在教师不断学习和积累形成良好的专业素质基础上,形成端正的教学态度,保持良好的沟通,将会使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参考文献:

[1]孔祥元,郭际明.控制测量学(上、下册)[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李淑慧,王淑晴,付宗堂,洪友堂.注册测绘师考试对《控制测量学》教学改革的启示[J].中国地质教育,2009,18(4):35-36.

基金项目:北京市“特色专业”项目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支持

测绘概论论文篇2

关键词 专业认证 测绘工程 质量监控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经济全球化发展,推动了工程技术职业全球化和工程专业人才跨国流动,相应地推动了高等工程教育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由于不同国家、地区工程教育的体制和办学条件不同,如何界定和评价其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实施各国工程教育专业可比性和等效性的专业认证,是工程专业教育界和工程技术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另一方面,我国高等院校工科专业培养出的工程科技人才总量居世界前列,但存在着一系列问题。究其原因,一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扩展为大众教育,与精英阶段培养出的“杰出工程师”相比,目前教育质量落差较大,越来越引起公众的不满;二是我国工程教育面向工程实际的工程技术教育相当欠缺,迫切需要寻求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管理、评估体系。本文结合专业认证,探讨如何设置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以提高测绘专业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对采矿行业发展的适应性、促进专业国际互认,提升专业国际竞争力。

目前国际上,工程教育的学位互认协议有《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都柏林协议》和《首尔协议》等4个,其中《华盛顿协议》被普遍认为是最具权威性、国际化程度最高、体系较为完整的工程教育专业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是一个有关工程学士学位专业鉴定国际相互承认的协议,1989年签约之初,这个协议覆盖了3大洲的6个国家,即美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目前《华盛顿协议》已经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声誉,吸引了覆盖27国的欧洲国家工程协会联合会前来谈判入盟问题。我国在2005年、2007年、2009年作为华盛顿协议体系的观察员参加,2013年11月在韩国首尔召开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华盛顿协议》全会一致通过接纳我国为该协议签约成员,我国成为该协议组织第二十一个成员,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工程教育规模取得高速发展,位居世界第一的同时,质量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中国矿业大学测绘学科于2013年5月接受并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的专业认证。笔者有幸参与组织、实施了本次专业认证工作。以下是笔者作为专业认证全程准备工作主要参与者的一些认识和体会,以供其他院校参考。

1 专业认证标准

认证标准分为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两部分。通用标准是各工程教育专业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专业补充标准是在通用标准基础之上根据本专业特点提出的特有的具体要求。

1.1 通用标准

通用标准共包含7个方面的内容:(1)学生,包括专业吸引优秀生源、学生指导、学生表现跟踪与评估、转专业、转学等制度;(2)培养目标,包括毕业要求、培养目标修订;(3)毕业要求,包括专业知识、基础知识、职业道德、人文科学素养、创新和团队精神、国际视野、终身学习等;(4)持续改进,包括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社会评价机制等;(5)课程体系,包括数学与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工程实践、毕业设计(论文)、人文社会科学类等课程;(6)师资队伍,包括教师人数、教师结构、企业或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教师工程背景、教师教学时间等;(7)支持条件,包括教室、实验室及设备实习基地、计算机和网络以及图书资料资源、教学经费、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管理与服务规范等。在上述通用标准中,课程体系方面的内容很模糊,只给出了工程教育专业应在哪些方面开设课程,并没具体的课程名称。

1.2 专业补充标准

专业必须满足相应的专业补充标准。专业补充标准规定了相应专业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方面的特殊要求。测绘专业补充标准包括3个方面:

课程体系,分为理论课程、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论文)。理论课程包括:(1)数学、物理类课程,其中数学类课程应包括高等数学、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及线性代数等基本知识。物理类课程应包括力学、振动、狭义相对论力学基础、光学、分子物理学和热力学、电磁学等基础知识;(2)工程基础类课程,主要包括工程力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工程制图及电工与电子技术等;(3)专业基础类课,教学内容为:测量学、误差理论与测量数据处理等;(4)专业类课程,作为煤炭行业特色高校,除大地测量学基础、摄影测量基础、GPS现代定位技术等核心知识需要掌握外,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还应该包括矿山开采及沉陷控制工程、矿山测量学及土地复垦工程等。实践环节包括:(1)课程设计: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工程测量课程设计等;(2)现场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密切产学研合作,使学生认识和参与生产实践;(3)科技创新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在毕业设计(论文)一项,要求选题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并且以工程设计为主,需有明确的应用背景。

师资队伍。有两点要求,一是从事本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其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中,必须有毕业于采矿工程专业,部分教师具有相关专业学习经历,二是要求专业教师具有工程背景,即从事本专业教学(含实验教学)工作的80%以上的教师至少要有6个月以上的厂矿企业或工程实践经历。

支持条件,包括专业资料、实验条件和实践基地。一是专业资料,要求配备各种高质量的(含最新的)、充足的教材、参考书和相关的中外文图书、期刊、工具手册、电子资源等各类资料,其中包括国内外典型测绘工程案例;二是实验条件,一是要求实验设备完备、充足、性能优良,满足各类课程教学实验的需要,且实验室布置合理、安全,二是要求实验技术人员数量充足,指导学生进行专业课程等方面的实验;三是实践基地,需拥有校内外实习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和以校外矿山企业为主的实践基地。

从上述通用标准和测绘工程专业补充标准可看出,课程体系是培养目标细化的基础,师资队伍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保障体系,可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支撑条件是课程教学的配套体系,对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产生促进作用。因此,要使学生毕业时达到培养目标要求,最基础的是要加强课程体系的建设。

2 课程体系建设

2.1 以培养目标为细化标准,进行课程体系设置

测绘工程专业的目标是“培养掌握空间信息采集、表达、处理与利用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要求学生毕业后能通过运用全站仪、陀螺经纬仪、计算机、遥感、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化仪器手段或常规测绘方法,在城建、土地、房地产、矿山、交通、水利等部门从事各种工程的测量制图、勘测设计、资源环境信息分析处理及相关的设计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如城市与厂矿工程测量、测量数据处理与计算机制图。地理与土地信息系统开发、地籍测量与房地产管理、变形与沉陷观测及其控制、国土资源评价与管理等。

衡量培养目标实现的标准是看学生是否掌握了空间信息采集、表达与处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和知识,即学生应掌握:(1)测绘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测绘工程的设计及实施方法;(3)基础测绘、矿山测量、土地复垦等技术;(4)先进的测绘生产组织和技术管理基本能力以及测绘新技术研究和开发的初步能力;(5)国家有关采测绘生产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6)测绘学科的发展动态;(7)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前述7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才能毕业。为使学生达到培养目标,可从毕业生具有上述7个方面的要求进行课程设置,如开设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测量学基础、大地测量学基础、摄影测量基础、测绘工程专业英语、现代测绘新技术、测绘法律法规、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等。以测绘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进行课程设置,符合专业认证中测绘专业补充标准“专业基础类、专业类课程”要求。

2.2 以专业认证标准为基础,进行课程体系设置

专业认证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强调学生的实践,针对这要求,需要加强“面向工程实际”的工程技术教育,可设置各类课程设计和实习,训练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因此,除理论课程体系外,还要设置实践课,如测量学基础实习、矿山认识实习、摄影测量基础实习、基础地形图测绘生产实习、测绘毕业实习、大地测量课程设计、通风安全学课程设计,另外在有条件的厂矿企业,建设一批产学研基地,为实践课顺利进行提供实景场所。专业认证一个显著的特色是要求企业或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学生教学,来自现场的教师把行业发展形势和需求反馈到教学,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能真正解决现场需要,因此,可设置一些反映行业形势的课程,如数字化测绘、现代测绘新技术、矿山测量新技术等课程作为选修课,供学生学习。另外,测绘专业属于工科,除开设一些诸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等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外,还需按照工程认证“通用标准”并结合“测绘专业补充标准”设置数学、力学和信息基础课程,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理统计和概率论、大学物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等。

2.3 以毕业生服务行业为特色,进行课程体系设置

专业认证体现出的基本思想、基本条件和基本要求,是同一类型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要达到的最低标准,是专业建设质量的最低门槛。专业的特色建设是鼓励专业的个性发展,体现专业建设的差异性,强化特色,突出能力,探索适应社会不同类型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专门人才。中国矿业大学是一所以培养煤矿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校,其培养的测绘工程专业学生除从事常规的基础测绘、工程测量等行业工作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从事煤炭行业的测绘相关工作。因此,需针对我校的行业特点设置一些特色课程,如矿山开采沉陷学、土地复垦学等。

3 结语

测绘概论论文篇3

【关键词】测绘学;测绘技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建筑和其他施工工程中都需要进行必要的测

绘工作,并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测绘的方法也是越来越多,测绘的精度越来月精细,在测绘技术方面取得了许多的技术突破。

二、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1、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图标和实地测量,凭借对先进技术的应

用已经实现了对空间范围的测绘,如今的测绘已经不仅仅使用原始的测量仪器,而是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Is技术等高科技系统,对所需要的数据进行精准定位和计算分析,把数据立体的展示在人们的面前。与此同时,搭配使用计算机技术,对测量的空间数据编程输出,使其真正成为有实际利用价值的数据。在提供精准数据的同时,测绘技术还能获得影像资料以及数字资料,经过相应的处理后,就能够得到目标资料。

2、由于对高科技技术的充分应用,大大的降低了测量难度以

及测量人员的工作量,如今的测量工作已经不需要大量的实地考察,至于所需数据都会通过卫星的数据传输来获取,这样一来,不仅减低了人力投入,减少了工作量,而且还节省了测量的成本。

3、如今的测量形式已经不再局限于以前的实地测量,并且已

经逐步多样化,这主要是由于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操作和卫星系统等高科技的技术的投入使用,让现在的测量工作变得简单而且方便快捷。

4、随着测绘技术的发展,我国测绘开始放眼与国际,并且学习

和借鉴国外的高新测绘技术,对本身的测绘主体进行拓宽,并且强化自身实力。同时测绘技术开始用于商业服务也是测绘领域的一个全新突破。

三、现代测绘技术的主要应用技术

1、全球定位系统。

现代测绘技术依托的是高科技的技术手段,在测绘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就是全球定位系统。全球定位技术的研发初期是应用与军事领域的,它通过二十四颗人造卫星的辅佐,可以对全球的任何一个地理位置进行准确的经纬度定位,通过经纬度的数据值参考,人们可以快速的锁定测量位置。随着全球定位系统的完善和发展,它已经逐渐的从军事领域中发展出来,被应用到了测绘领域,除此之外我们目前的汽车导航等也是应用了这一技术手段。

2、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得到广泛的利用,其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断研制新型传感器,既有框幅式可见光黑白摄影、多光谱摄影、彩色摄影、彩红外摄影、紫外摄影,又有全景摄影机、红外扫描仪,红外辐射计、多光谱扫描仪、成象光谱仪,CCD 线阵列扫描和矩阵摄影机、微波辐射计、散射计,合成孔径雷达及各种雷达和激光测高仪等。这些技术设备的应用,配合遥感技术给测绘带来了高准确度和高覆盖率的测绘数据。

2)形成多级空间分辨率影象序列的金字塔,以提供从粗到精的观测数据源。传感器的测量数据具有更高的分辨率,人们可以通过数据的观察得到建设应具备的详细的数据资料,传感器的研制在向更高的空间分辨率方向发展的同时,也向全方位的立体观测能力方向发展。传感器得到的数据是三维立体的图像,突破了传统的平面图形的局限,能够在建筑施工之前对周边的环境和地形作出详尽的了解。

3)可反复获取同一地区影象数据的多时相性。一般是空间分辨率低的而时间分辨率高。遥感多时相性,提供了人们长期、系统和动态研究地球表面的变化及其规律的可能性。

三.对测绘的几点疑问

1. 精度概念问题

在仪器学等相关学科,精度是对测量可靠度或测量结果可靠度的一种评价,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值的接近程度。精度乃精确度的概念,精确度乃精密度加之准确度。所谓精密度即多个测量结果的离散程度,反映测量结果对被测物理量的分辨灵敏程度,是由测量误差的分布区间的大小来评价,其主要来源于随机误差;所谓准确度是指多个测量结果的整体性偏差程度,其主要来源于系统误差,其表述方式就是系统误差值。

2. 综合精度问题

这里姑且撇开其他学科不谈,姑且精度概念就是精密度概念。那么现在又有一个问题名词叫综合精度,由于没有找到这一概念的明确定义,只是在诸多仪器精度表述中经常见到。譬如:经纬仪的综合精度为±2″,测距仪的综合精度为±(2mm+2ppm?D)等。然而从这些综合精度指标的测试方法却看到的是:经纬仪的所谓综合精度实际是把经纬仪的轴系误差、度盘偏心误差等进行了抵偿剔除处理、对调焦误差等进行了回避处理后的残剩误差的离散程度的评价,其实质实主

要是对度盘刻画不均匀误差的一个单项误差的评价。而测距仪的综合精度是对加乘常数误差、周期误差等进行了改正剔除处理后的残剩误差的离散程度的评价。这样把主要的误差进行剥离处理后的残剩部分或单项指标冠之以“综合”指标的做法再次为精度一词加重了混乱。就是说,所谓的“综合精度”实际是精度的进一步剥离分解的含义而恰恰不是综合的含义。

3.精度计算方法问题

不仅精度的计算方法是要将许多主要误差进行剥离剔除处理、具有一定的自我安慰色彩,而且在精度的起算数据的使用上也存在不加区别的问题。是单仪器的同时期的测量重复性?还是单仪器不同时期的测量重复性?还是不同仪器同时测量的结果的重复性......任意改变一个测量条件(譬如仪器条件、操作者条件、时间条件、气象条件、路径条件等)就能获得一组不同的测量结果,就都能得到一个不同测量重复性精度评价,也没有谁去仔细区分这些不同的精度所代表的物理意义。联想到前不久的珠峰高程的精度±0.21m,就不知道这个精度代表的是什么条件下的测量重复性。

四总结

当今测绘学术界误差理论的撰文很多,概念很杂,特别是和其他学科的学术接轨更是存在相互误解,作为测绘学科,测绘行业反应更显强烈,经济的不断发展为测绘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更高层次的发展前景。但是测绘学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指出来,还要正视,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1] 魏卫红. 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 今日科苑.2009(13)

[2] 田海军,扈彤利,张美香. 浅议新时期测绘技术及其发展[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1(09)

[3]. 杨凯. 加强测绘技术体系,发展地理信息产业[J]. 地球信息科学. 2008.(01)

[4]. 50年来十大测绘科技事件[J]. 测绘学报. 2010.(01)

测绘概论论文篇4

关键词:GIS测绘技术;矿山测量;应用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8.237

0 前言

在矿山资源的开采工作中,矿物及岩石的性质、矿床的地质构造、矿区地形、矿床开采的水文地质条件等信息能够发挥尤为重要的作用,想要顺利获取这些信息,GIS技术必须在矿山测量工作中发挥自身效用,而为了保证这一效用的较好发挥,正是本文基于GIS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展开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1 GIS测绘技术概述

为了较好完成本文基于GIS技术在矿山测量中应用展开的研究,我们首先需要深入了解何为GIS测绘技术。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我们不难发现,GIS测绘技术本身属于一种以数据为中心的地理信息系统,这一技术本身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由于GIS测绘技术本身具备着较高的测量精准度,这就使得GIS测绘技术能够较好支持具体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对于GIS测绘技术来说,将数据信息转换为空间地理图形是这一技术的关键点所在,而结合这一关键点我们不难发现,GIS测绘技术能够较好服务于我国矿山测量工作。

相较于发达国家的GIS测绘技术发展,我国GIS测绘技术发展的起步时间较晚,这就使得相关测量人员不了解GIS测绘技术功能的情况较为常见,这里笔者将GIS测绘技术的功能概括为三位数据管理、三维对象管理、三维空间分析三个方面,而这些功能的顺利使用就能够保证GIS测绘技术较好服务于我国矿山测量工作[1]。

2 GIS测绘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

在简单了解了GIS测绘技术后,为了能够更好完成本文就GIS测绘技术展开的相关研究,我们还需要深入了解GIS测绘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具体应用,而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与自身认知,笔者在下文中这一应用进行了详细论述。

2.1 矿山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对于矿山测量工作中的GIS测绘技术应用来说,矿山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属于这一应用的具体表现,而这一系统就能够较好满足矿山开采等一系列工作。对于这里提到的矿山地理信息系统来说,这一系统也可以称之为MGIS系统,这一系统的建立需要得到GIS测绘技术系统软件的基础支持,应用GIS测绘技术的矿山地理信息系统本身包括矿山土地利用信息、矿山基本测量资料、矿山地质地形图等内容,这些内容通过矿山地理信息系统的收集与整理,能够更好为矿山资源的开采提供支持。此外,对于矿山地理信息系统来说,其本身还能够实现矿山勘察、建设、生产、经营以及管理等环节的相关地理信息变化的收集与记录,这就使得相关矿山管理者能够通过这些信息汇聚成的相关地理信息变化曲线图,更好完成矿山开采、管理等工作[2]。

2.2 矿山地理综合信息模型的建立

在矿山测量工作中,矿山地理综合信息模型的建立同样属于GIS测绘技术在矿山测量工作中的具体应用。之所以GIS测绘技术在矿山测量中能够实现矿山地理综合信息模型的建立,主要是由于矿山的地理信息能够在GIS测绘技术的支持下实现系统性的整合与记录,这样以往因数据量较为庞大而无法实现记录的矿山测量相关仪器的地理信息,也将由此实现较好的整合,通过这一整合实现的矿山地理综合信息模型建立就能够更好展现某些特殊的地理现象与地质现象。例如,在结合GIS测绘技术的三维矿山模型图中,相关工人就能够结合该图更加全面的了解矿山的范围,日后具体矿山开采工作也将因此支持实现更好展开[3]。

2.3 矿山地质测量信息的较好管理

对于应用GIS测绘技术的矿山测量来说,在这一技术的支持下矿山地质测量信息也将得到更好的管理。对于具体应用GIS测绘技术的矿山测量工作来说,资源地理分布信息、地体地址信息、矿山建筑信息等都属于这一测量能够获得大量信息之一,虽然这些信息本身能够较好服务于矿山开采工作,但由于信息量的过于庞大,结合GIS测绘技术进行的矿山地质测量信息管理就显得很有必要,这一信息的管理实现需要得到GIS系统的数据管理平台支持,这样V山开采人员才能够更加全面了解相关测量信息,这自然大大提升了我国矿产测量的相关发展[4]。

2.4 矿山地质测量信息资源数字化系统的建立

对于应用GIS测绘技术的矿山测量来说,矿山地质测量信息资源数字化系统的建立同样属于这一应用的具体成果,这一成果的实现同样得到了GIS测绘技术的有力支持。在具体的GIS测绘技术应用的矿山测量中,这一测量工作往往会留下大量的影像资料,相片基本图、正射影像图、卫星影像图等都属于这一影响资料范畴,但在传统的影响资料应用中,相关资料的取用与存放往往较为困难,这自然直接影响着矿山开采能否实现较好展开,而如果我们能够较好结合GIS测绘技术,我们就能够在这一技术的支持下建立矿山地质测量信息资源数字化系统,通过这一系统具备的考量资源汇入,矿山开场工作将获得较为有力的支持。

3 结论

在本文就基于GIS技术在矿山测量中应用展开的研究中,笔者详细论述了GIS测绘技术相关概念与GIS测绘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而结合这一系列论述内容我们能够发现,GIS测绘技术能够较好服务于矿山开采与测量中的地理信息数据整合与分析,这自然使得矿山资源开采得以更好展开。

参考文献:

[1]齐艳妮,王光宁.现代测绘技术及其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J].甘肃冶金,2014(02):87-89.

[2]贺继光,沈碧薇.测绘与地理信息新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及展望[J].矿山测量,2013(03):49-51.

[3]王刚,郭广礼,王磊.GPS-RTK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煤矿现代化,2011(01):89-92.

测绘概论论文篇5

关键词:GPS;测绘技术;线形工程测量;应用

中图分类号:TB22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的测绘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极大地促进了工程测量事业的进步。通过在工程测量中应用测绘技术,使工程测量数据误差越来越小,精度不断提高。在保证工程质量上发挥了的作用。

1GPS测绘技术概述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的发展,工程中所用的测绘技术也越来越先进。尤其GIS(地理信息技术)、GPS(全球定位技术)、数字化技术及RS(遥感技术)等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使我国的工程测绘技术已达到数字化和高效率的目标,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越来越小,在路桥、水利、房屋建筑等领域的工程测量中应用。降低了工程测量的误差,提高了测量精度。

1.1GPS测绘技术的含义

GPS技术,即全球定位系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美国率先进行研发,经过多年的努力于1993年在军事上首次应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后来延伸到工程建设、教育、科研等多个领域。它的工作原理为:对目标利用卫星发射无线电信号进行导航定位,能够方便快速的发现目标,且定位精确度高、抗干扰性强,在工程测量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1.2GPS测绘技术的优点

GPS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应用广泛,它具备以下几点优势:一是测绘时间长,精度高。GPS技术不受时空的影响,能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进行全面全天候的测量工作,且受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影响比较小,测量数据精度高。二是成本比较低,操作方便。GPS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工程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操作简单,可以减轻工作人员负担。三是GPS技术工作效率高。随着GPS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GPS测绘时间缩短,测量效率大大提高,即在较短的时间内高效完成测量任务。四是应用广泛。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GPS测绘技术已渗透到建筑、市政给排水工程、水电工程、道路、桥梁等工程项目建设中,同时在电视台、天文台等领域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2GPS控制测量技术在线形工程输电线路测量中的应用

2.1布设GPS静态控制网

输电线路一般比较长,涉及范围比较广,经常需要穿越田地、河流、山地、湖泊等地形,给工程建设带来很大的麻烦和难题。同时输电线路走向是直拐直,没有曲线段,因此控制点要沿着可研路径布设,呈一带状控制网。在进行GPS静态控制网布设时,主要要注意几点问题:一是GPS基线长度最好相差不大,保证精确度的均匀性。二是GPS静态控制网最好采取封闭式闭合环形式(或者为附合线路结构)。三是避免多路径效应。在进行GPS静态控制网布设时,要尽量避免高山、河流、湖泊等比较复杂的地形。四是做好强电磁波抗干扰工作。GPS站点的设置要尽可能的远离大功率的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其距离要在400m以上,同时要远离已建高压输电线路至少200m以上。

2.2GPS技术在外业作业测量中的应用

在进行外业作业前,要做好仪器(如GPS接收机等)设置等准备工作。GPS接收机设置要根据输电线路走向来,尽量避免一些复杂的地形,如高山、河流、植被等,同时在设置好GPS接收机等仪器后不要急于观测,在GPS仪器垂直精度因子VRMS和水平精度因子HRMS在不大于0.02、综合精度因子PDOP不大于3后方可进行,且每一次观测时间要不小于10分钟。此外,外业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GPS测量标准和输电高压线路实际情况进行外业作业。先根据卫星可行性预报资料编制观测计划表,然后在实际观测中严格按照计划表执行,同时以实际作业为主相应的进行调整,并做好记录,最后在外业作业完成后及时对观测数据进行检查和分析,若数据不对就要进行补测或者重测。

2.3做好内业数据处理工作

在进行内业数据处理之前,要选定相关解算软件,并把数据输入软件中,然后对每一个观测数据进行查看和分析,把误差大或者错误的数据删除,提高整体数据解算质量。一般而言,数据解算结果有四种,固定相位解、浮点相位解、相位平滑伪距差分解和伪距差分,前三者精度指标分别大于0.1m、0.5m、0.8m,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精度指标。具体来说,在测量完成一天的工作后,要把基站和杆塔的数据导入计算机,使用相关解算软件计算出每一个杆塔的坐标,从而计算出每一条基线长度,然后把计算出来的数据与事前标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允许误差在6m之内,若误差过大就要就行补测或者重测。

2.4GPS控制测量技术使用注意事项

GPS测绘技术具有不可拟比的优势,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会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观测数据精确度存在偏差。因此,在利用GPS测绘技术进行控制测量时,要注意细节问题。

(1)受作业环境的影响。虽然GPS技术不受地形的限制,具有全天候观测的特点,但观测精度还是会受地形等环境的影响,因此在进行GPS仪器设置时,应尽量避免多种路径、电磁波干扰强(如电视台等)等地段,且保证卫星高度角在10°以上。

(2)观测时段问题。在观测前要对卫星预报图等进行查看,选择最佳观测时段(一般是可见卫星数不小于5的情况下)。

(3)人为因素的影响。在进行输电高压线路测量工作时,要严格按照GPS观测相关标准进行操作,避免因操作失误影响观测质量。这就要求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

3结语

总而言之,GPS测绘技术具有全天候观测、操作方便、成本较低、精确度高等优点,在线形工程测量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从GPS静态控制网布设、外业作业、内业数据处理等几个方面分析了GPS控制测量技术在输电线测量中的应用,随着GPS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GPS测绘技术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应用。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GPS测绘技术的不断进步,GPS测绘技术在线性工程的应用越来越多,如输电线路的测量。利用GPS控制测量技术进行测量工作,不仅精度高,而且方便,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参考文献:

[1] 金国清.GPS RTK测量中的一些关键问题[A]. 第三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测绘分论坛)暨’2006江苏省测绘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6

[2] 魏金龙,陈军,柳俊岩.RTK系统在测量中的应用[A]. 天津市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优秀论文集[C]. 2005

[3] 韦积海,符永好.GPSRTK技术在纵横断面测量中的应用[A]. 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一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 2007

测绘概论论文篇6

关键词:测绘文化 思想政治 文化动力

思想政治工作是完成党在各个历史时期任务的根本保证,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键所在。70多年的历史证明,从井岗山根据地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所以取得不断的胜利,就是因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和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障。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测绘工作在市场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测绘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为更好地做好测绘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测绘单位应积极开展以人为本、以情动人、防微杜渐、寓教于乐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干部职工营造了一个团结、友爱、宽容、和谐、民主的工作环境,有效地提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此,笔者提出在测绘单位建立测绘文化。

测绘文化是指测绘人创造的测绘知识体系和价值信仰体系的总和,是测绘行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体的活动形式和物化状态。

一、测绘文化的形式

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物化形态。指精神创造在物化的物质产品中如各种测绘工具、信息;二是物观状态。指以物质手段存在的观念意识与精神财富如各种测绘规章制度、各种测绘标准、测绘法规、测绘产品等;三是活动形态。是指与测绘文化创造和传播有关的活动,如学术活动、社团活动、科技活动等;四是心理与行为形态。测绘职工的精神特质、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各种认同意识等。

二、测绘文化建设的内容

1. 建设政治文化

同志曾说过:政治是统帅,是经济工作和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加强测绘政治文化,有利于强化测绘人的版图意识、保密意识,在测绘活动中讲原则,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统领测绘文化建设,创建测绘体系的政治文明,以确保测绘文化的先进性。

2.建设管理文化

管理文化即人们在测绘管理中形成的管理手段和观念形态。主要包括组织体制、规章制度、工作守则及管理目标等。文化即人化,是人的生活环境,是人类的全部生存方式。测绘管理文化建设要体现以人为本,要从人作为历史过程主体的自我实现的角度去考虑,有利于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以实现管理文化的真、善、美的高度统一,这是实现测绘管理文化的最高境界。

3.建设科技文化

测绘科技文化是指测绘科学技术及其外显状态。包括测绘人的科学素养、技术水平、仪器设备的科技含量、测绘科技的信息情报、图书设施。测绘科技文化建设为测绘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和技术保障。

三、测绘文化建设的作用

1.导向功能

测绘文化引导教育全民形成版图意识。测绘终端产品——地图已深入千家万户,它向人们展示的是国家方面的意志在国际社会中的政治、外交立场,是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缩影,引导和教育全民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行为都要服从国家的最高利益,维护国家的和尊严;要以祖国的繁荣为己任,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核心价值观,激励各领域的人们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为之努力。另外,测绘文化还引导测绘事业发展方向,确定测绘发展目标。测绘前沿理论和技术不断地丰富着测绘文化的内涵。航天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生物地球化学探测等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手段的应用,使我们描述地球的程度越来越精确,便出现了“数字地球”的概念。在“数字地球”这一前沿的概念引领下,测绘系统为建立区域数字化而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承担相关责任,凝聚所有测绘人的力量。

2.服务功能

测绘作为一种信息,也具有服务功能。第一,它能服务于政府决策。决策是政府工作的核心,信息是决策的基础,绝大部分的决策信息是地理空间定位信息如抗洪抢险、抗震救灾、民生建设等。准确适时的地理信息服务可以保证政府工作职能的实现,提高政府工作效率,降低决策成本,为科学决策提供有效支持。第二,它也能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服务。测绘行业保证基础测绘计划的实施,以满足各项建设对地理信息的需求,服务于经济建设和发展。水利、交通、林业、能源开发无不需要地理信息作保证。

3.经济功能

测绘在市场经济中作为一种特定资源,发挥着巨大作用。

它能培育先进生产力。“人力资本”的收益对经济的增长所做的贡献比厂房、设备的物质资本要大得多,这是生产力的一种积蓄。而测绘文化不仅能促进测绘单位内部的“人力资本”的增长,形成先进生产力,还能为决策做先导,为经济做保障,培育人的诚信理念,培养生产力的优秀品质。生产力的主动积蓄和生产力的优秀品质打造了先进的生产力,在经济社会中必将取得巨大的效用。

它能确定测绘系统的价值和信念。中国地理信息协会每年举办的软件测评和优秀应用工程体现了强调培育“务实创新”的精神,确定以实现最优服务为核心价值观。这一举措提高了测绘行业每个成员的信念的一致性,具有很强的凝聚力,是潜隐的资源,将促使地理信息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爱岗敬业,奉献测绘”“严谨求实、质量第一”等价值体系,指导测绘人的日常工作和沟通方式,使每个测绘人自觉地按照这些价值体系规范、调整自身的态度与行为。

四、在测绘单位中应用测绘文化

1.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发挥测绘文化的导向功效,增强测绘人的责任感。

版图和国防都需要测绘产品去体现。是想,我们的地图漏标边境的某省、某岛屿,图标偏离了一点点,将会使我们陷入了怎样的境地?因此,把这些问题提到政治高度去认识,在思想上与国家意志保持一致。

测绘概论论文篇7

同济大学测绘学科始建于1932年,之后的80余年间经历了多次院系调整和专业名称修改。为了进一步结合国家测绘地理信息蓬勃发展的形势,以及学校的发展战略与人才培养需求,推动同济大学测绘学科的加速发展,同济大学于2012年5月正式成立测绘学院,同年被列为学校首批两个试点学院之一,在人才培养的政策、模式和质量等方面开展教育试点改革。目前测绘学院共有在编教师48位,其中73%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且具有工程实践经历的教师达43位。教师的职称分布合理,现有教授18位,副教授10位,讲师10位,助教及其他职称10位。测绘学院每年按测绘类招收本科生约70名,从第三学期开始分为测绘工程和地理信息系统两个本科专业,其中测绘工程专业约50名。测绘学院一直将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动手能力较强以及实践经验丰富的精英型测绘人才作为其最根本的人才培养理念。另一方面,卓越计划作为我国现时期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改革措施,要求高等教育必须建立先进的教育理念、系统的课程体系、深度的校企合作机制,从而培养出一批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强,能够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全面多样化人才。由此可见,在新时代的高等工程教育背景下,测绘工程专业必须按照卓越计划的框架,结合测绘工程专业的特点,充分利用并改善现有教学条件,对现有的教学手段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进一步地深化改革,从而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目标。结合同济大学测绘工程专业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测绘学院提出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改革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加强学生的专业认知:自学生进校开始,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对测绘工程专业的介绍,使得学生对所学专业逐步形成正确的认知,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并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做出合理的规划。

2)确保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在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基础上,适当融入本专业的新技术和新应用,引导学生学会查阅相关参考资料,从而保证教学内容与专业发展不脱节,并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深入学习的途径。

3)深化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继续发扬测绘专业注重动手操作实践的传统,同时结合专业发展现状,优化传统测绘手段的实践课程设置,增加测绘新技术的实践部分,加快学生对新时代测绘实践的适应速度。

4)提供多样化工程实践机会:利用测绘学院与相关测绘单位的合作关系,在本科生培养中加入测绘单位的工程实践经验,并提供学生前往测绘单位的工程实践机会,力争实现校内理论学习与校外工程实践的无缝连接。

5)切实执行教学质量保障措施:在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可行的教学质量反馈机制,对反馈意见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将有价值的反馈意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以保证培养方案的顺利进行。

2培养方案改革的具体实施和落实

在明确了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改革思路后,同济大学测绘学院于2013年10月开始着手实施2014级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改革。学院首先广泛收集教学一线教师的提议,听取学生的学习体会,之后经过多次教研室内部讨论、各教研室间讨论、学院教务委员会讨论等方式,确定了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改革措施,主要对原有培养方案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修订。

1)加强学生的专业认知为了引导学生能尽早对测绘工程专业有全面正确的认识,一方面从开设的课程入手,如在大学一年级适当加入专业相关的概论型课程,在高年级时开设职业规划相关课程。其中,测绘学概论课程主要借鉴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的开课经验,开设在第一个学期,并且全部从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单位邀请大地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等方向的院士来同济给测绘工程专业的一年级本科生开课,每位院士讲一次课,每次课3~4个小时,一个学期共邀请9位院士讲课,总学时约为34学时。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院士们深入浅出的讲解,迅速对测绘专业有感性认识,并给学生提供与本专业院士沟通交流的机会,从而让学生得到启迪。地球科学概论课程同样开设在第一学期,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测绘知识之前,先树立对地球的宏观认识,通过对地球及其运动的了解,掌握与测绘相关的基本知识,如地球形状、重力、密度、温度等物理性质以及大地水准面等的定义方法。测绘机助测图课程开设在第二学期,主要包括与现代测绘中计算机制图相关的软件应用(如AutoCAD软件),旨在避免学生误以为测绘技术仍是传统的人工测绘方法,了解和掌握现代测绘中的常用制图软件,从而更准确地认识测绘工程专业。职业规划与测绘企业家课堂课程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在第六学期,主要邀请国内外知名的测绘大师、成功的测绘企业家等来测绘学院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讲课和交流,每次课3~4小时,一个学期共邀请4~5位企业家。通过这种讲坛形式,让学生将已学到的测绘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联系起来,寻求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道路,并对毕业去向形成合理规划。除了在培养计划中加设上述课程,学院还通过一系列辅助措施来帮助学生尽快形成对测绘专业的正确认知。如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即在大一新生进校后便安排学院的部分教师作为本科生导师,本位导师可带3~6位本科生,目的是为学生在正式学习专业知识之前提供一种与专业老师接触和交流的途径,帮助解答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各种疑问。

2)确保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在本科生教学中,测绘学院成立了多门专业课的课程组,每个课程组中均由老、中、青的教学力量组成专业教学梯队。每个学期开课前,每门专业课都要由各自课程组讨论并更新下个学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进度等,从而确保教学内容的持续更新。另一方面,考虑到当代大学生必须具有国际视野,因此进行培养方案改革时,不仅保留了原有方案中部分专业课开设中文和全英语平行班任选的教学方式,还在新的培养方案中增设了多门全英语的学术前沿类专业课程供学生选修,并规定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前至少获得两门全英语课程的学分。这样既能让学生紧跟专业发展方向,又使得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得到提高。

3)深化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测绘工程专业是一门需要掌握现代测绘仪器操作、空间数据处理、计算机绘图等多方面专业技能的工科类专业,因为新的培养方案仍保留了原有方案中所有的基础测量实习环节,包括水准测量实习、导线测量实习、碎部测量实习、GPS实习、摄影测量实习等实习内容,但对各项实习在内容上进行了整合,同时在时间上进行了调整,力争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所有基础测量的实习内容。最后利用两周时间,通过创新能力拓展项目这一实践环节,开展综合测绘技能竞赛,或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利用所学的测绘知识自拟主题完成一项测绘创新活动。除了基础测绘技能,学生还应具备测绘专业编程能力和本专业新软件的操作使用,因此,在新的培养计划中加强了对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如在相关的专业课基础上加入对应的上机实验课,通过实验课让学生完成测绘中部分功能的编程实验,或是在实验课中加入测绘新软件的操作练习。

4)提供多样化工程实践机会测绘学院一直十分注重校企联盟建设,现已与多个企事业单位签订了校企联盟协议和校外实习基地协议。学院在这些单位的协助下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开展工程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在第五至第六学期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到相关单位进行参观;在第八学期增设毕业实习这一实践环节,时间共2周,允许学生选择在校内或校外进行实习;同时,在第八学期的毕业设计中,可由上述单位的工程师设计毕业设计内容,经学院审核后方可提供给学生选题,学生可在上述单位完成整个毕业设计,通过学院统一的毕业答辩后方可拿到毕业设计的学分。

5)切实执行教学质量保障措施为了保障培养方案的顺利进行,测绘学院制定了一系列教学质量保障的措施。一方面加强开课前的课程组讨论,并在上课期间借助督导听课制保证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定期召开关于本科生教学情况的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的上课感受和建议,并将这些建议收集起来反馈给相应课程组,再由各课程组组织讨论,将好的建议及时应用到课程教学中。综上,测绘学院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对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了改革和实践。目前已形成具体方案,并已通过同济大学的审核,即将在2014年进校的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中实施。

3结束语

在“卓越计划”的当代高等工程教育的背景下,对测绘工程的培养方案进行改革是当前精英型测绘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本文结合同济大学测绘学院对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的改革思路,对2014级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具体改革措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该改革方案将用于同济大学2014级测绘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培养,这过程中取得的经验也将对其他工科专业的培养方案改革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测绘概论论文篇8

【关键词】测绘产品;检查;验收

一、引言

当前形式下,我国绝大部分测绘产品的生产单位在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时,使用的标准仍然是国家测绘局于1995年颁布的《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95)以及《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95),相对比较陈旧,并且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以上规定中制定的检查比例是固定的,也不论批量的大小。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按照相应的抽样检验理论,如果检查比例固定,对于批量较小的测绘产品而言,等于是降低了验收的标准;而对于大批量的测绘产品而言,则相当于提高了验收标准。因此,固定比例抽样检查的方案是不合理的,另一方面,对于同一批次产品的质量的检测,可以按照《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中规定的标准进行,但是如果样本中存在不合格产品,这个标准并没有提出相应的判别标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出现上述的不合格产品,一般只是将产品退回作业部门进行整改,却无法对整体质量进行判别。本文按照GB/T2828.1-2003的标准,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个相对更加科学、操作便利的检查验收方法。

二、检查验收的基本程序

1.常用的专业术语

①接收质量限(AQL):指当一个连续系列批被提交验收抽样时,可以允许的最差过程平均质量水平。②检验水平(IL):指提交检验批的批量,与样本大小之间的等级对应关系。③样本量字码:以大写英文字母表示,由给定的批量范围和对应的检验水平所确定。④检验批:指在统一条件下,生产并提交检验的,一定数量的单位产品。

2.对AQL的确定

AQL主要是由测绘产品的生产方和使用方经过相互协商确定的,其值越小,则表明使用方对于测绘产品质量的要求越严格。AQL表示的是总体的质量指标或者过程的平均质量指标,而不是批质量指标。通常情况下,由于受到地形图的图面信息量的负载情况、产品用途、质量等对于使用方的影响,AQL的数值一般取2.5。

3.对IL的确定

对于产品的检验水平可以分为特殊检验水平S-1~S-4以及一般检验水平Ⅰ~Ⅲ,一共分为7级。TL的选择和确定,一般需要兼顾样本量和判断精度两个方面,而检验水平取的等级越高,表明对于单批的判断精度越高,产品的质量保证程度也就越高,产生误差的概率越小。对于测绘地形图而言,鉴于图面信息负载量大,以及存在的质量问题对使用方的影响,IL的确定可以取一般检验水平的Ⅰ等级。

4.对样本量字码的查找

对样本量子码的查找,可以根据相应的字码表进行。其字码表如下:

批量范围 特殊检验水平 一般检验水平

S-1 S-2 S-3 S-4 Ⅰ Ⅱ Ⅲ

26~50 A B B C C D E

51~90 B B C C C E F

91~150 B B C D D F G

151~280 B C D E E G H

281~500 B C D E F H J

例如,在对某地形图进行测绘时,其批量为320幅,采用一般检验水平Ⅰ,则样本量字码为E。

5.对抽样方案的选择

在对测绘产品的抽样方案进行选择时,抽样方案为(n;Ac,Re),其中,n表示抽样的样本量,Ac表示接受数,Re表示拒收数。同样可以按照抽样方案的附表进行选择,这里的表格仅为局部。其抽样方案附表如下:

在对抽样方案进行确定时,首先,要根据之前确定的AQL以及查找得到的样本量字码,从上表之中,找到相交处,这个相交处的数组和左侧对应的样本大小数,就是相应的抽样方案。如果相交处为箭头,则箭头所指的第一个数组和左侧对应的样本大小,就是相应的抽样方案。例如,假定AQL为2.5,样本量字码为E,则抽样方案为(20;1,2)。

6.对产品质量的判定

通过对抽样样本的检查,可以根据相应的结果,对产品的质量进行判定。如果不合格产品的数量小于或者等于Ac,则说明可以对该检验批进行接收;而如果不合格产品的数量大于或等于Re,则表示产品质量较差,可以拒收该检验批。例如,在上面的事例中,样本数量为20,若不合格产品的数量≤1,则接收该检验批;若不合格产品的数量≥2,则拒收该检验批。

7.对检查结果的处理

如果检验批属于接收批,测绘产品的生产部门只需要对样本中存在的遗漏和差错进行修整即可;而如果检验批属于拒收批,则必须对样本的图幅号进行保密设置,要求产品的生产部门进行整改,而如果样本的图幅号已经泄露,那么必须重新进行抽样,切实保证测绘产品的批质量。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1)本文提到的检查和验收方案是根据GB/T2828.1-2003的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的,属于计数调整型抽样标准,在对连续批进行检查和验收时,不能仅仅使用正常的抽样方案,而必须使用系列抽样方案,要结合转移规则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对通过批的平均不合格率进行控制,限制在规定的数值下。相对而言,如果产品的不合格频率较低,则接受的概率较高,反之,则接收的概率低。(2)GB/T2828.1-2003的标准主要适用于连续批的检验,且检验批的数量不能小于20批。但是,一般情况下,测绘产品想要超过20批是几乎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只有部分印刷产品,由于市场需求较多,可以进行多批次检查验收,才能完全符合标准的要求。因此,在使用GB/T2828.1-2003标准对测绘产品进行检查和验收时,只能将其作为孤立批来对待,仔细对抽样方案的接收概率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确定其是否可以满足实际工作中的概率限制要求。(3)对于地形图测绘产品而言,由于存在一定的检查验收周期,为了避免对工期的影响,可以采取分批检验的方法,切实保证产品的整体质量,减少重复修改的情况。

结语

总而言之,测绘产品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发展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其质量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测绘产品的检测部门要选取合理有效的检查和验收方法,切实保证测绘产品的质量,促进相关工程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兰永社.浅谈数字化地形测量成果的检查验收办法[J].中国西部科技,2012,(6):44-46.

[2]卢金芳,薛正义.测绘产品的检查验收[J].测绘通报,2006,(4):31-32,38.

[3]摆杰.基于数字测绘产品的质量检查[J].测绘技术装备,2012,14(1):32.

上一篇:造价职称论文范文 下一篇:财会职称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