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员论文范文

时间:2023-09-21 15:02:31

质检员论文

质检员论文篇1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护理人员,综合评价

本院从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护理质控小组及护理部对各科室的护理人员管理实行持续质量改进(CQI),并与职称晋升、年终评优职、“5.12”护士节的评选区、市级先进个人直接挂钩。2年来,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病人的满意度不断上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现本院临床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共85人,年龄22~48岁,平均年龄29.58岁。其中主任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4人,护师29人,护士40人;本科38人,大专39人,中专8人。

1.2 方法

1.2.1 成立CQI小组 成员由护理部、护理质控小组成员、各科护士长共同组成CQI小组,确认项目负责人,由质控组长承担。为了保证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使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工作能顺利进行[1],分别把以上成员分成3组,分别为:⑴护理质量监督组;⑵业务水平提高组;⑶病人满意度提高组。

1.2.2 各组评估内容 根据护理部的检查标准,确定以下内容来评估。⑴护理质量监督组确定考评的内容有:病房管理,护理管理,护理安全,专科、基础护理,消毒隔离制度,护士长夜查房。⑵业务水平提高组:理论、操作考核,参加业务学习、订阅护理杂志,投稿等。⑶病人满意度提高组:服务态度、给病人解决问题、技术水平、宣教等内容;为了不同科室病人的需求,以明确服务内容,了解病人期望,分别设计了住院、急诊、门诊等病人满意度调查表[2]。

1.2.3 制订目标 护理工作质量分达95分以上;护士理论考核达90分以上(闭卷考)操作考核达95分以上;参加业务学习达90%以上(举办时间一般在晚上,中班人员无法参加学习);论文投稿和订阅护理杂志有大幅度提高;病人满意度达到95%以上。

1.2.4 实施

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质量、业务水平、病人满意度进行评价的是为了保证护理人员工作达到连续、动态监控的效果。CQI小组把专项检查、综合检查、突击检查结合起来[3]。专项检查由质控小组成员中专科护士每月1次的专人专项检查。综合检查由护理质控小组成员及护理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7项(护理质量监督组确定考评的内容6项和病人满意度调查)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定期检查为护理部每季度1次和质控小组每月1次的检查,不定期检查主要是科室间的交叉检查。突击检查由护理质控小组负责人及护理部主任对每季度存在问题最多的项目或以安全隐患为目标的针对性检查。CQI小组根据7项护理质量检查标准每季度对每个科室进行评分,每年分别汇总7项护理质量分,取平均值为最终质量分。CQI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护士的理论和操作进行考核,科室护士长每月对护士的理论和操作进行考核,最终汇总取平均值为最终评价得分。业务学习和论文撰写根据护理部的统计。发现问题及时改进,CQI小组每个季度在护士大会上进行工作小结、讨论,肯定改进后优点,找出下一步需要改进的问题,及时修正目标、措施,保证了CQI方法的顺利实施。

1.2.5 统计学处理 将调查结果输入统计软件SPSS10.0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2009年与2011年,实行CQI前后护理工作质量、理论、技术操作考核成绩经方差齐性检验F=1.28,1.21,1.22。用F界值表,F0.05(84,74)在表中查不到,可查F0.05(75,70)=1.47,得P>0.05,两组方差齐,有可比性。见表1。

2.2 2009年与2011年持续质量改进前后护士参加业务学习、投稿论文、订阅杂志情况见表2。

从表2可见:2009年与2011年CQI前后护理人员参加业务学习、投稿论文、订阅杂志分别经χ2 检验,P均

2.3 持续质量改进后病人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满意度见表3。

从表3可见:持续质量改进前后病人的满意度比较经χ2检验,P

3 讨论

3.1 持续质量改进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理论、技术操作考核成绩 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是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4]。实行持续质量改进前,护理人员忽略了照顾病人的临床过程,持续质量改进的新模式则更加关注质量督导的全过程。通过持续质量改进后:(1)护理人员学会了运用CQI方法,使用科学的思维方式,逐渐形成独立的观察、分析和综合判断能力;(2)护理管理者根据质量的反馈与改进、追踪,更加全面的认识本科室的存在问题,把责任落实到人,使护理人员更主动提出改进方法,把问题改进措施落实到位,使她们形成主动参与护理质量管理的意识。在护士长每月对护士理论、技能进行考核的同时,护士更加意识到理论、操作等学习的重要性,促使护士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形成良性竞争。从表1可见:实行CQI前后护士的护理工作质量、理论与技术操作考核成绩有显著性差异(P

3.2 护士参加业务学习、论文投稿、订阅杂志持续质量改进后比持续质量改进前增加 为了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人员要更新观念,加强基础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实施CQI后,本院订阅各种护理杂志的护士达90%以上,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学习,积极撰写论文,每年论文投稿均达10~13篇。实行CQI不仅激发了护士的学习热情,还增强了护士的进取心,形成了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良好氛围。从表2可见:实行CQI前后参加业务学习、投稿论文、订杂志的护士人数有显著性差异(P

3.3 病人满意度提高 CQI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质量管理,进一步深入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做到接待病人要有问候声,操作配合要有感谢声,不足之处要有道歉声。在CQI考核中,本院每月测评病人满意度,护士根据考核标准,自觉检验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与成效,做到护理时真正为病人着想,从而提高病人的满意度。从表3可见,实行CQI前后病人的满意度有显著性差异(P

参考文献

[1] 陈丽芳,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实践[J]. 护理管理杂志,2006,6(2):23-24

[2] 陈爱萍,孙红,姚莉蔡.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 中华护理杂志,2005,40(2):123-124.

[3] 李智英,成守珍,谢文,等.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质量管理实践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2008,7(10):38-40.

[4] 李芬,量化考核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 4):67-68.

质检员论文篇2

关键词: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工程的质量目标是确保工程质量合格、创建优良工程的标准。根据工程特点,进行达标分解,编制详细的以各分项工程为单元的目标实施计划,各专业施工队伍必须保证其所负责施工范围内的分项工程创优计划的100%完成。

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1)工程要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结合我国及当地现行的质量政策、质量法规和公司企业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编制项目质量保证计划,认真贯彻实施不断完善项目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工作质量来保证工程质量。论文格式,工程质量。。

(2)全面推行项目法施工,建立由项目经理直接负责,工程部中间控制,专职质检员检查监督、班组质量监督员自检、互检的质量管理网络。

(3)实行质量岗位责任制,并建立规范化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严格的管理程序和制度,根据该工程的特点制定《设备安装质量管理规定与奖罚条例》,同各施工班组签定质量保证责任状,负责质量安全部门有直接质量、安全奖罚权,使工程的每一道施工工序,每一个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

2、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1)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积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成立QC小组开展活动,通过两个体系的有效运转确保现场施工严格按规范进行,不断改进施工质量。

(2)工程施工全过程中严格技术管理,明确岗位职责,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并针对特殊工序编制有针对性的作业指导书,实行技术交底制度。

(3)建立合理的施工程序,有计划地开展各项施工活动,及时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保证劳动力、机械设备及各种物资的供应,协调各单位、各工种之间、各种资源之间以及平面空间上的布置和时间安排之间的合理关系,使施工顺利完成。

(4)贯彻以自检为基础的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做到各项检查有记录,重要的机电设备及施工工序,须甲、乙双方人员共同会检。对于不合格的分部分项工程不予验收,未经有关质检人员认可,不准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实行“质量一票否决权”制度。

(5)执行原材料、设备进场检查验收制度,做到进厂的原材料、半成品等都符合设计要求的型号、规格、材质,并按规定提供质量保证书或产品合格证,否则,应按指定的标准进行实验,确保合格;作好技术控制和测量控制,以保证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

(6)各专业特种工种施工人员必须具备专业证书并经技能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7)施工中密切配合各方的宏观调控,共同抓好质量工作。

3、保证工程质量的组织措施

(1)全面推行项目法施工,建立由项目经理直接负责,工程部中间控制,专职质检员检查监督、班组质量监督员自检、互检的质量管理网络。

(2)实行技术(质检)人员专责制,专门负责施工技术和质量监理,全工地形成完整的质检网络,各班组工段人及班组质检员,要对所承担的工程质量,工程质量检查员要对承担的工程负责。

(3)各级管理人员要经常对全体员工进行各项技术性规范、制度的交底宣传;认真执行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和质量检验标准,严格操作、严格把关,一丝不苟,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质量保证体系组织施工,实行全过程控制。论文格式,工程质量。。

(4)加强技术管理,认真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开工前要落实各级人员岗位责任制,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项目部必须向班组做出书面的技术交底,并经交接双方签字生效,否则工人可以拒绝施工;施工中要认真检查技术交底的执行情况,严把质量关,做好隐蔽工程记录,施工结束后,认真进行工程质量检验和评定,做好技术档案管理工作。

(5)加强材料管理,建立工、料消耗台帐,保证质量,降低损耗。

(6)为使工程顺利进行,质量达到业主期望的目标,工期要求按期完成,全部施工过程中安全无事故,除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活动,还要进行全面目标管理活动,达到质量优、工期快、安全生产无重大事故和文明施工。

(7)建立工作例会制度,每周召开一次质量分析会议,针对具体问题研究解决。

(8)认真听取建设单位和现场监理人员的指导,认真执行质量否决权,对各级质监人员提出的问题必须限期改正,否则将予以罚款和给予处分。

(9)施工中密切配合各方的宏观调控,共同抓好质量工作。

4、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

(1)严格检测手段和测量器具精度,未经鉴定确认的测量器具不得使用,主机设备的安装和质量检测自始至终须定人、定时、定测量器具(尤其是长度器具)中途不得随意更换。

(2)几项具体措施

水泥生产程序要求严格,安装质量要求高,因此安装工程安排力求确保重点、分清主次、先后和轻重缓急。

①施工总程序:先主机设备,后辅助设备;先施工周期长的、后施工周期短的;先上游工程,后下游工程。

②施工策略

根据施工条件,逐步扩大施工面。论文格式,工程质量。。论文格式,工程质量。。开工后,前阶段以机械设备安装为重点,确保主机安装;后阶段各专业全面进入施工高峰,最后阶段以调试为重点确保施工质量计划实现。

③搞好安装与土建的交叉施工,双方都树立全局观念,即互相配合,又互相促进。对大型复杂的设备基础,浇注混凝土前安装配合土建进行尺寸复测,避免不必要的失误。

④认真做好设备安装前的检查验收,把设备质量隐患消灭在安装之前。

a、会同建设单位认真进行主机设备出厂前的检查验收。

b、大型解体运输的设备,提前运往安装地点组装和质量检查。

c、中小型整体进厂设备,关键部位安装前进行解体。

d、利用本单位处理设备问题的经验,在建设单位同意下,把检查的设备问题尽量就地处理和补救。

⑤坚持三检制度,即自检、抽检和会检制度,尤其是主机设备的主要工序必须经甲乙双方共同确认后,才能继续施工。论文格式,工程质量。。

⑥关键设备和难度较高的部位,由经验丰富、技能高、处理问题能力强的技师亲自操作和把关,确保主要工艺线设备安装质量全部优良,确保一次试运转成功。论文格式,工程质量。。

公司全体员工要牢固树立“打造学习团队,制造精品工程”的思想观念,在施工过程中深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网络,树立以预防为主,控制为主,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和质量标准,使质量始终处于计划的控制目标内,向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优质的工程、满意的服务。

 

质检员论文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经济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实力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带动了建筑与房地产业的蓬勃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施工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单位的荣誉和地位,更重要的是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广大人民安全息息相关。建筑企业只有加强对建筑工程的施工阶段质量进行控制、科学合理的组织施工阶段质量管理,才能赢得客户,赢得市场。实践证明,有效的建筑施工阶段质量管理是确保工程质量最有效的方法。

二.影响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质量管理的因素分析

1.施工人员对整个施工质量管理的影响

人的因素是影响到项目工程施工阶段质量管理控制的关键性因素。管理人员是否具有强大的统筹能力、主宰全局的能力、综合管理能力和较高的专业素养,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决策是否合理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技术人员的各种施工专业技能是整个工程中的施工保证,唯有精湛的专业技能才能完成各项施工标准,质检人员、监理人员的监管力度,将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中各种质量管理规范的落实贯彻,对质量管理控制起到直接的监督作用。

2.建筑材料的质量对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

材料的质量是建筑工程质量的前提与关键。建筑材料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能否合格,若材料上出了问题,使用了不合格、假冒伪劣材料,那么建筑物的质量就被不可能合格。比如,水泥的安定性不合格、强度不足、重量不足、错用或混用、贮存不当而受潮或过期使用等,都将严重影响结构的质量;尤其是这些涉及到直接构成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的原材料,将严重影响国家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所以说,原材料的质量是工程质量的保障与前提,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是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中相当关键的一个环节。此外,使用高科技、新型的材料也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必须保证材料质量且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

3.施工工艺流程对质量的影响

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是进行施工操作的依据和法规,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任何人都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比如,在基础土方回填过程中,要同时控制好回填土的土质、回填土的含水率、分层厚度、碾压遍数、碾压后的强度等多项因素,哪一个环节控制不好,都会因质量不合格而返工或延长工期,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施工方案一旦制定批准,就要按照方案要求的施工工艺流程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无权更改施工工艺流程,在必要的时候修改施工方案,也同要需要重新审批后,再进行调整。

三.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质量管理探讨

1.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构,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要坚持多级质量控制、多层次质量负责的原则,加强施工企业对质量的管理。首先,要建立健全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设置项目经理部,坚持项目经理的终身责任制,坚持实行操作者的自检、工人之间的互检和专职检验人员的专检相结合的“三检”制,施工企业技术质检部门不定期进行质量抽检。同时,有条件的施工企业还要建立相关的试验基地,建立健全各种资料的管理体制,设置专门的施工资料整理人员,并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分工,明确职责,加强对施工各个环节的工序质量检测记录,做好各种材料的送检工作,并建立企业档案室,对各种文件的存档管理,为各种质量管理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2. 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思想,认真做好质量管理准备工作

在建筑工程开始施工之后,施工单位要实施初步的人员培训,加强施工人员对工程具体情况的了解。编制科学有效的质量计划,明确质量目标,使得施工人员对质量管理目标有充分的认识,促使其对施工设计图纸有更加深刻的把握,对各种施工技术规范更加严格的认识,熟悉,并能够落实到工程的具体施工过程中来。要实施岗位权责制度,结合工程的具体实际情况,按照所编制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计划,全面落实到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去,严格执行。

3. 严格按质量控制程序施工,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1)全面贯彻落实质量控制程序

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要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施工环节的施工特点,在符合施工合同要求的基础上,要科学编制各个环节的工程质量控制程序。当一个工程环节的施工任务完成之后,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工程质量控制程序进行工程质量自检,当施工单位的工程自检达到国家规定质量标准之后,要报请工程的监理单位实施工程质量抽样检查,如果抽检达到了质量标准,则可以实施下一个环节的工程施工。

(2)认真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明确工程质量目标

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中,项目经理承担着很大的责任,在综合考虑多方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结合不同阶段的工程施工特点,分析影响工程质量控制的因素,要编制好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标准等各个方面做出严格清晰的界定。同时,施工单位相关的施工技术人员要将各项工程技术交底工作落到实处。

4.严格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控制

(1)要严格做好施工测量工作

施工测量贯穿于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并且施工测量工作与工程质量和进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精确的工程施工测量是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施工测量要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控制到细部”的基本原则,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要对轴线控制点、高程控制点根据科学有效的测量方式,按照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将设计好的建筑物的位置、形状、大小及高程,在实地标定出来。同时,要多次测量,使得测量结果能够达到闭合的标准,要客观公正的做好记录,及时形成测量成果,减小工程测量的误差,保证工程测量的精确性和可追溯性。

(2)加强对施工原材料、构配件、设备的质量检测

首先,要明确质量标准,加强对各种原材料、构配件、设备的质量检验、检测和入场管理机制,对各种质量不达标、不合格的原材料、构配件,不准进入施工环节。比如,在水泥和钢筋的入场时,要对合格证做出细致鉴定,并要在专业的实验室进行质量检测,质量合格才可以投入工程施工。

其次,要做好试验检测工作。在建筑工程分部分项施工的环节中要加强对各个施工分部分项的试验检测,即包括各建筑与结构、给排水、消防、通风空调、电气等等各分部工程施工过程的检验与试验。如果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难以符合工程质量标准,要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集中分析其存在质量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的调整施工工艺,采取有效施工措施,对已经出现的质量问题作出及时处理。要坚持以试验数据为依据采取有效措施,杜绝仅仅凭借经验做出决策。

最后,要特别加强对水泥、砂浆,钢筋,混凝土等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质量控制。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同的工程环节、施工部位所使用的混凝土、砂浆强度等级要求不尽相同,因此,要严格按照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实验室出具的配合比通单进行配制,并要实施挂牌作业制度,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挂牌的标准配合比,科学严谨下料,严禁违规操作,杜绝偷工减料。

5.加强对关键过程、关键工序的控制

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工程特点和技术要求,从实际需要出发,现场管理人员要细致划分施工作业内容项目,明确现场人员的管理侧重点。当施上现场浇筑第一根框架柱.绑扎第一道梁筋,砌筑、粉刷第一面墙体,绑扎第一道柱、梁钢筋,支第一根柱模时,现场管理人员在作好技术交底的同时,要到现场去跟班作业。复核轴线及标高,测量构件、结构的尺寸,称计配合材料重量等,以收集第一手资料,同时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对于工程重点部位,如框架梁柱节点处、悬挑结构、结构错层标高、偏轴线等部位,要认真细致检查,严格按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验收,要求施工队严格按照施工工序的质量“三检制”实行检查,避免不同工序、工种交接时,将质量问题或质量隐患带入下一道工序中。

6.加强对建筑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及时处理质量问题

通过分部分项工程验收检查出施工中存在质量缺陷或质量问题,检查组将意见传达给项目负责人,并下发质量整改通知单,通过项目负责人可以发工程暂停令,要求施工单位停工整改。并配合有关单位及时提出解决的方案,将质量问题处理。从而达到既保证工程质量又不影响工程进度,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发生质量事故或质量问题后,施工企业技术质检部等相关部门要对质量问题进行实质性分析,及时提出合理可行的处理意见或方案。而不要去强调事故的责任和原因。这样能够使施工企业部门更接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不讳疾忌医,及时暴露现场管理人员忽视的地方,与现场管理人员密切配合,及时有效地解决工程质量问题,将损失降到最低。

四.结束语

建筑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成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得到重视,把握施工质量管理的关键在于把握影响的基本因素,提高防范的措施,提高我国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水平,带动整个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如论 论房建施工阶段质量管理探讨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17期

[2]杨录辉 论房建施工阶段质量管理探讨 [期刊论文] 《科技传播》 -2011年1期

[3]包伟平 刘秀龙 探讨如何进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20期

[4]陈夕虎 试议加强房建施工质量管理的措施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年31期

[5]刘选国 论房建施工阶段质量管理探讨 [期刊论文] 《中国科技财富》 -2011年14期

[6]陈小玲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及控制探讨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16期

[7]张惠萍 浅谈建筑工程中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10期

[8]唐翠柏 建筑施工阶段质量管理策略探讨 [期刊论文] 《科技致富向导》 -2010年19期

质检员论文篇4

1.学院应成立以教学院长为组长,教务秘书、教研室主任和教授为成员的本科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学校有关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规定,结合本院专业培养目标和特点,制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管理与实施细则,并将学生本科毕业论文及相关材料交教务处存档。

2.各教研室根据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的有关规定,结合本专业培养目标和特点,采取双向选择方式确定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组织本科毕业论文进行审题和任务书的制定;组织本科毕业论文的开题、中期检查,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组织进行毕业论文的答辩;负责毕业论文工作总结等。

二、毕业论文前期工作及实施

1.毕业论文教学管理文件的制定。在对前期毕业论文工作全面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毕业论文实施及写作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制订切合实际的《毕业论文工作条例》和《毕业论文教学大纲》。对毕业论文的教学基本要求、组织管理、指导教师的职责、毕业论文的选题原则、评分标准、毕业论文的答辩要求,制定细则,为毕业论文质量提高提供制度保障。

2.加强选题的指导。师生采取“双向选择自愿组合”的模式。学生可以结合教师科研课题选题;也可以根据自己爱好与就业相结合选题。毕业论文选题要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要有一定的创新性。然后由指导教师填写选题审批表,明确选题要求;由教师与学生沟通后,学生在广泛阅读资料情况下,填写毕业论文任务书的研究内容、进度计划。最后进行开题。开题报告包括选题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创新点、实施进度、经费预算等内容。开题答辩是学生通过多媒体汇报形式,向答辩委员会陈述开题报告中的内容。答辩委员会对毕业论文的选题、方案设计、研究内容、实验材料选择等各个方面严格把关,提出毕业论文中存在的不足,学生再进行改进,为毕业论文能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3.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的实施。首先,院领导要十分重视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工作,并予以足够的资金支持;学院教学委员会具体负责制定毕业论文实施及写作和答辩的细则和质量管理监控的制度;教务秘书或具体负责毕业论文的教辅人员能与指导教师和学生建立顺畅有效的沟通渠道,确保各阶段的论文教学工作任务及时下达并落实。其次,教学委员会针对指导教师对论文撰写过程的管理进行质量评价,包括教师是否认真与学生讨论论文选题、制定研究计划;是否定期召见学生进行研究方法的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是否重视实验数据的翔实和实事求是的研究作风;对论文的审阅是否认真,对答辩后论文的修改是否认真。最后,教学委员会针对学生对论文撰写过程的管理进行质量评价,包括学生能否认真对待开题、中期检查和答辩各阶段的任务;学生是否能够严格执行论文实施的计划;能否定期参加指导教师的论文指导教学活动,并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指导教师的意见,学生能否虚心接受,并加以改进;学生撰写论文的态度是否认真并很重视细节问题;学生毕业试验计划能否按时完成,学生是否提供真实的实验数据记录;学生毕业论文书写格式是否规范。

三、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的检查

1.初级检查:指导教师的资格审查;指导教师提供的选题类型、范围、可行性;选题审批表填写情况,教师指导学生填写毕业论文任务书的情况;进程安排、预期困难及解决途径;学生的开题报告、调研与资料查阅等情况。

2.论文中期检查。①学生在毕业论文中有无变更课题内容;前阶段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与进度;学生是否独立完成实验内容;指导教师是否定期召集学生进行答疑、辅导,了解学生能否如期完成课题并制定相应措施。②在指导教师和学生自查的基础上,各教研室负责人进行中期检查,要求各教研室组织学生进行中期汇报,掌握学生论文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学院在各教研室总结的基础上,汇总学院中期检查材料提交给教务处。中期检查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必要监控措施。

3.后期检查,主要包括:答辩组织、落实情况;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规范程度;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审阅及评语质量;答辩小组的答辩记录;答辩成绩评定等情况。在答辩前要教务秘书采用随机抽查形式,对提交的毕业论文进行的资格审查,资格审查通过后,方能答辩。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结合选题的类型,考察论文的题目、论文研究内容,检查实验设计是否与研究结果一致;主要研究内容是否有基本的数据分析和图表;论文是否具有一定创新性;文献综述是否有参考文献来源;论文书写是否规范等方面进行评阅。答辩不合格的学生经过修改后进行二次答辩。答辩后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修改,合格后方能提交学院。

四、毕业论文的处理

1.建立评估反馈机制,确保管理的落实。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管理循环运转,对上一阶段检查出来的问题,通过分析找到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经过改进后再进行一段时间的运作,若不再出现问题,则可以把实施细则形成学院教学文件存档,以后继续使用。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是做好毕业论文工作的前提,要使这些规章制度落到实处,最突出的问题是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为使各项工作按计划进行,并尽可能地对学生和教师的工作进行客观的评价和量化,建立一套络管理信息系统显得尤为重要。要建立通畅的信息反馈网络,实时对毕业论文各环节进行动态管理,充分发挥信息管理系统在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中的作用,及时进行改进和纠偏。

2.建立指导教师、学校专家和学院专家三级评估体系,全方位、多层次反馈毕业评价信息。首先,学院成立毕业文领导小组,制订毕业论文教学的评价标准。组建院内专家评估检查小组,在毕业论文写作的各个时期采取普查与抽取相结合的方式,从毕业论文的工作条件、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检查毕业论文。聘请学校专家来学院抽查毕业论文,发现质量体系运行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及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相关专业负责人要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而学院管理人员则要密切关注整改措施是否真正有效实施,若发现纠偏效果欠佳,则须及时阻止并实施更为有效可行的整改措施,以确保纠偏效果以及毕业论文质量。

3.采取方式,避免学生在选题和实验设计上重复,从而迫使学生和老师重视毕业论文,也可以使毕业论文有一定的创新性,从而保证毕业论文质量。

总之,针对目前影响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瓶颈问题,通过系统分析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结合校教学督导组多年毕业论文检查提出的问题,并结合学院各位老师多年指导毕业论文经验和教学管理中存在的过程管理不细致等,建立系统的本科毕业论文监控体系,从而实现对毕业论文进行科学的、规范的管理,这对于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和创新型人才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质检员论文篇5

关键词: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330-02

21世纪是科学快速发展的世纪,随着临床医学、电子学等学科的发展,新的检验技术和自动化仪器的应用为临床医学检验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与可靠性。检验科主要为临床提供高质量的检验报告,检验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临床的工作[1]。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在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对医学发展占据着重要位置,同时关系到国民身体素质的保障,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技术的发展需要管理的配合,然而现时的质量管理跟不上技术的快速发展的脚步,在质量管理中存在着许多漏洞,给人民与社会造成很大的困扰。本文着重探讨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现报告如下:

1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医疗机构检验条件与技术配备不合理。医院里表现床位时常面临紧缺之势,房间设计格局不合理,患者不能及时得到检验结果,易引起病人及家属的焦躁与暴怒。部分实验室布局不符合安全防护要求,缺乏长远计划。检验硬件设备跟不上技术发展的脚步,仪器设备长时间得不到更新和添置而有趋于老化之势。

1.2实验室室前检查不合理。临床医师为患者开据检查申请单,病人按医嘱要求留取标本送检。部分临床医师对没有针对患者的病情申请送检,而且不少检查项目的临床意义不是十分明了,检查的目的性不强。更有部分医师因为诊断不出问题,而随便让病人进行抽血与进行其他无意义的形式检验,让病人及其家属费时费力,同时又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而病情确又得不到缓解,从而失去了对医院的信心而选择不就医。

此外,临床科室标本抽取时间迟早不一,导致待检标本时间过长而影响检验结果。部分护士抽取标本的操作不规范,致使检验结果与理论结果出现较大差异,给临床医师的判定造成了极大的误导。医师无法对症下药,也是导致患者再不肯就医的重要原因。部分质量控制管理人员理论知识薄弱、知识更新迟缓。质控管理人员运用旧理论知识进行检验操作,不可避免地造成系统的误差判断。

1.3文件管理无序,有失规范。文件管理是检验科开展和进行各项工作的基本准则[2],科学规范的文件管理模式与制度才能保证检验科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可靠性。部分检验人员对文件管理的概念及其意义不熟悉,在编写和建立程序档案文件时分类不合理、书写不规范,检验原始记录不完整,达不到档案保存的基本要求。检验科管理人员没有对实验室进行不定期的质量检查,致使错误无法得到及时纠正与修改。另外,管理人员对仪器使用、维护、校准等账目不够健全,质控品与校准品存在混淆的问题,以致使用不正确,极大地影响着检验结果。

1.4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之间的关系不甚和谐。当前医院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的矛盾问题日益突出,极大地影响着医疗合作关系。临床医师希望检验人员能帮助寻找患者的病源,但缺乏对检验知识的深入理解,容易出现混淆检测项目的现象。而检验人员又总是希望临床医师理解检验技术的一些高度专业化的难度,彼此之间又缺乏沟通与交流,日积月累,从而在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之间树起了一道交流屏障,导致关系的彼此不协调。

2针对临床检验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措施与对策

2.1加强设备管理,改善检验环境。根据技术要求,配备适合的检测仪器。时刻紧跟国际技术发展的脚步,引进测试领域广、精度高的仪器设备。完善各项仪器和管理,实行“一对一”或“二对一”专人专队管理与护理。检验室对检验人员严格操作规程,对仪器设备的购进、建档、使用操作管理、人员职责均作出明确规定,以提高仪器的护理质量,保证仪器的完整性和设备检测的准确率。

2.2完善实验室前检查制度,提高质控质量。要求临床医师及检验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对临床医师要求提高与扩展初诊知识,对检验人员加强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检验人员素质。增强工作职员应对医疗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对新知识、新测定办法、新仪器的操作原理和步骤应实行重点培训并严格考核。强化标本采集,检验科要做到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检验工作,严格认真做好室内、室间质控,确保测定结果的精确度和精密度,减少试验操作经过中批间和日间标本检测结果的误差,使检验质量显著提升。

2.3制定文件管理规范,并严格执行。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健全文件管理系统[3]。要求检验单由具有处方权的医师逐项填写,检验人员需经检验科主任审批报告权后方能签发报告,检验结束,检验单及报告均应备份存档。制定检验仪器操作手册,并定期进行修订。检验负责管理人员定期向科主任申请检查各种试剂的质量和所用仪器的灵敏度,精密度,定期进行校正。健全登记统计制度,对各项工作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登记和统计,要填写完整、准确,妥善保管,并实行归档存档。同时加强仪器、试剂的管理,建立大型仪器档案。建立岗位责任制,实行专人负责。

2.4促进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之间的交流。检验科要加强和临床科室的互动合作与交流,医院开展各科室的交流活动,要求各科室的人报告自己科室的最新发展。检验科人员要求理解临床常见病例和高发病例的相关医学知识,不断学习和积累临床知识和临床工作经验,提升专业检验能力。临床医师要求理解检验技术的一些高度专业化的难度,随时跟进检验科的技术发展。

总述: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继国家对药品进行严格的管理之后,临床检验质量管理开始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在临床医学检验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将质量放在核心,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质量意识,减少因为标本因素对检验结果产生的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刘咏菊,解立双,张玉琴.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J].中外医学研究,2012,11(3):49-50

[2]韩亚清.县级医院临床检验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医药卫生,2012,2(1):212-213

质检员论文篇6

关键词:林学理论;提高水平;木材检验工作

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森林资源逐步的减少,造成生态的破坏。随着森林资源的减少,各种环境问题逐步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这种情形之下,实现木材检验工作是提高当前森林使用效率和木材资源使用过程的前提基础。是在当前森林资源匮乏的前提下提出的检查标准。目前有部分木材检验人员仍沿袭着过去的观念,以为当前的木材检验员还是过去那种只是用来查数和在记账的人员,这使得当前的检验人员在木材的利用过程中没能发挥其作用,因此在当前的检验过程中是一个综合林学基础为前提的信心理念和技术过程。是以当前先进的技术为指导,林学为基础的主要检验手段和方法。

1、木材检验原理

传统的木材检验随着当前各种环境因素和社会发展无法满足人们的要求,以林业为基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指导的新型木材检验手段逐步的应用在当前的木材检验过程中。这种方法是通过对与木材检验工作紧密联系的林学基础理论为主要的检验方式和标准进行对数学造林和树干的解析和分析过程,其在长期的检查过程中逐步总结出测树学造材理论、测树学树干解析理论、森林计测学计测方法、森林经理学等多个系统的林学概念和理论知识。通过提高当前林业管理过程中各种检验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理论知识来增加其检验过程中的方法,改变其传统观念,进而通过林学基础理论在木材检验中的应用来提高自身的木材检验水平。木材检验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是贯穿于当前木材生产经营的整个完整过程。木材产值、产量、质量、品种以及出材率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几乎都需要木材检验技术的支撑。由此可见,提高木材检验水平是相当重要的。

2、充分掌握测树学造材理论基础,提高合理造材水平

测树学造材理论是测树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讲授如何合理造材来获取最大的收益。只有足够的测树学造材理论支撑,才能够充分发挥木材检验人员的业务水平,才能够最大化地利用有限的森林资源。例如:原条量材设计是木材生产过程中,继打枝后的第一道工序,把每根原条设计成若于段原木产品,而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每段原木的质量与价值。合理的量材设计能消除或降低缺陷的降等程度。如果量材设计不合理,就会造成木材产品在质量和产值上的差异。具体表现在坏材带好材,长材短造,优材劣造,致使原木质量下降,浪费森林资源。又例如合理造材中的“三先三后”即优先设计先造特级原木,后造加工用原木;先造长材,后造短材;先造优质材,后造劣质材。“三要三杜绝”,即要量材造材,杜绝粗制滥造;要量尺标准准确,杜绝超长短尺;要材尽其用,杜绝浪费木材。还要摸索和总结本地区原条病腐规律。

3、充分掌握测树学树干解析理论基础,提高合理规划水平

树干解析是整个林学科研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本材检验人员必须要掌握的林学理论之一。如何充分合理利用有限的森林资源实现最大的经济价值,是摆在我们榆验人员面前的一大课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如何提高原条出材率上做文章。我们可以通过对各林场所的木材按林层、树种和胸径进行抽样调查,对伐倒后原条的具体情况进行树干解析,根据具体的林分材种结构规律,充分考虑木材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坚持优先设计选造较珍贵材种,即出口材、特级材、特选材;优先设计选造较珍贵树种,即水曲柳、红松、榆木;优先选造优质材种,即胶合板材、加工用材的原则。实施对原条优良部分优材优用,对梢头木、枝丫和劈裂部分,凡有价值、符合木材标准要求的都要造材利用。在保证提高造材出材率的前提下,考虑市场畅销且售价高的树材种,使两者之间有效地结合起来,将有限的森林资源充分利用,做到材尽其用。

4、充分掌握森林计测学、测树学中树木计测理论,最大化减少木材检验误差

在传统的粗放型检尺工作中,我们往往并不注重计测方法、计测误差等理论。但如果想要提高木材检验水平,就必须充分学习森林计测学和测树学中的树木计测理论,把住伐区木材检验关。在伐区木材检验中,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木材标准,要特别注意原木不规则断面的径级以及弯曲、内腐、外腐等常见问题的判断与检查,做好归楞描号工作,达不到标准的木材一律不准下山。对归楞装车木材检尺要严格控制,装车时检验员要装一根检一根。要充分借鉴伐倒木测定中的各种误差处理方式,对误差的处理要科学合理。如果没有森林计测学作为基础的话,就无从谈起误差的处理了,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木材检验人员,学握足够的森林计测学理论是基本的要求。

5、充分掌握森林经理学中木材标准理论,为降耗节省资源做贡献

森林经理学中的木材标准是重要的林学基础知识,同时也是国家的标准化法计量法重要的依据,木材检验贯彻标准化法、计量法,认真学习木材标准,是加强林政资源管理、执行限额采伐的强有力措施和必要的手段。作为木材检验人员,一定要熟悉木材检验标准的各项细则,遵循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性标准和有关法规文件,练就过硬的检验技能和综合能力,保证木材检验工作顺利进行,实现低消耗、高质量、高产出的目标,为国家节约宝贵的森林资源,为森工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6、利用林分生长模型理论中的节子剖析技术来深入了解节子

林分生长模型理论是林学理论当中理论性比较强的内容,其中,关于节子生长的部分和木材检验工作联系非常紧密,因此林分生长模型理论也是一名合格木材检验人员所必须掌握的林学基础理论。节子是最重要的木材缺陷之一,也是现代术材检验技术中的重中之重。节子破坏木材构造的均匀性和完整性,不仅影响木材表面的美观和加工性质,更重要的是降低木材的某些强度,不利于木材的有效利用。特别是承重结构所用木材的分等,与节子尺寸的大小和数量有密切关系。节子影响利用的程度,主要是根据节子的材质分布位置、尺寸大小、密集程度和术材的用途等而定。传统意义上的木材检验技术,一般是被动地去检验节子,很少研究节子的生长规律。现代木材检验技术对木材检验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7、总结

质检员论文篇7

论文关键词:煤质检验,误差,缩小方略

煤质检验工作在保证煤炭质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煤质检验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比如采样过程以及制样过程的误差的影响,种种误差都会影响煤质检验结果的正确性以及准确性,面对这种情况要想提高煤炭的质量,就必须加强检验工作,提高质检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不断提高检测的技术水平,从而为煤质检验的提高提供保障。

一、煤质检验中存在的误差

(一)煤样采取的误差

采取煤样是进行煤质检验的关键步骤,同时它还是很容易出现差错的步骤,它是整个煤质检验过程的第一步,但是也是出现误差最大的环节,由于这个步骤引起的误差在所有误差中占据80%,因此它是最关键的一步。如果采取的煤样没有代表性,那么不仅会出现很大的偏差,还会导致检测没有实质意义,从而不能准确、科学的反应出整个煤炭的质量。由于采样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过关,所以很容易导致采样对象以及采样方法之间的不一致,比如说在在采样原煤的时候,会采样过少,而采样煤泥水的时候又会采样过多,在这种情况中采出的例样就没有代表性,从而直接影响煤质检验工作的质量。

(二)制样过程中的误差

(1)系统误差

这种误差形式的主要特点就是测定结果忽高忽低,不稳定,产生这种误差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制样的过程中混入了外部的物质,或者是其中的细粒以及水分的流失,还有可能是由于没有采用完善的化验方法以及化验仪器所致,还有就是因为化验人员本身操作以及技术等问题,还有环境恒定等众多原因都有可能造成误差。

(2)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顾名思义就是由一些偶然以及随机的因素所造成的,而且这种引起误差的因素是具有可变性的,产生这种误差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煤炭的采样数量比较大,而制样只能从中随机地选取一小部分,或者是因为操作人员的主观原因,没有按照相关的要求以及规定来进行操作制样,而且经常使用的缩分方法也具有很大的误差性。

二、缩小误差的方略

(一)提高质检人员的整体素质

质检人员是煤质检验工作中的主体,因此质检人员的素质以及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关乎煤质检验工作的质量,因此提高质检人员的整体素质是很有必要的。煤质检验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具有一丝不苟的精神,要严格对待自己的工作,把握每一个细节,对煤质的内在质量进行仔细地检测,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而提高煤质检验的准确度。

此外,质检人员的责任心也很重要,为此要建立相应的抽查制度,从而保证对煤样的不定期抽查,并对煤炭的质量进行检验和检查,并将抽查的结果计入到每一个质检人员的工作考评中,从根本上提高质检人员的责任心。

最后还要注重质检人员的专业素质,煤质检验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毕业论文因此要加强对质检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要不断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培养其主动学习的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以及工作效率。

(二)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检测

提高煤质检验工作的质量,最重要的就是严格按照国家的标准进行检测。国家给不同的煤质采样以及制样和质量检验都有相应的、标准的检验方法,因此在煤质检验工作中一定要尽可能地按照国家的方法以及标准进行检测,正确使用各种检验仪器,从而尽可能地减小工作中的误差。

(三)不断提高检测技术水平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先进科技的支持下,很多先进的检测设备都不断地涌现出来,新型的检测设备不仅智能,而且更加高效,所得出的结果也是更加精准,因此在煤质检验工作中要尽量采用先进的设备以及精密的仪器,从而推动煤质检验工作的进展。除此之外,还要不断提高煤质分析方法,改善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问题,使用环保的仪器和方法,从而在减小检测误差的同时还能做到环境保护,一举两得。

(四)质检部门要充分发挥其职能

质监部门在煤质检验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只有发挥其作用,才能为煤质检验工作提供一定的保障。质监部门要对煤质化验结果进行检验,也要对整个的检验工作以及产品的质量作出整体的评价,质监部门所作出的结论可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是煤炭产品进行销售的依据,由此可见,质监部门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认真负责,对每一项数据都要做到准确、真实与可靠。

为了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质监部门必须要完善实验室的检测设备,加强对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并配备专门的操作人员来记录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并对仪器的使用方法做出详细地描述,从而抓好验证工作,给出准确无误的检测结果,切实发挥自身的作用和职能。

结语

煤质检验工作关乎着煤炭的质量,在检验煤质的过程中,会受到诸如采取煤样以及制样过程中系统误差以及随机误差的影响,一个细节中的误差就会影响整体煤炭质量,因此为了保证煤质检验的质量,就要加强培训提高质检人员的整体素质、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检测、不断提高检测技术水平、充分发挥质检部门的职能,从而保证煤炭的质量以及检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静.加强煤质检验 减小化验误差[J].商情, 2011:88-88.

[2]王成钢.论如何减小煤质检验过程中的误差[J].民营科技,2012(10):9-9.

[3]姚三红.论如何减小煤质检验过程中的误差[J].环球人文地理, 2015(18).

质检员论文篇8

【摘要】ISO15189体系(以下简称体系)是国际通行对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的标准,就是用科学的理论对实验的全过程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实验结果的各个环节,并对每一环节採用一定的措施加以控制。[1]过程管理体系的技术要素中包括人员、设施和环境要求、实验室设备、检验前程序、检验的质量保证、检验后程序、室内室间质控、量值溯源、生物安全、参考范围、结果报告等12项。而检验程序和检验质量保证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ISO15189体系、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

质量控制是各家医院都在实行的一项措施,也是医学检验专业的特别要求。具体做法是:

(1)明确操作规程(各项目的明细流程并备有副本)

(2)购买卫生部中标的试剂(必须与仪器配套使用)

(3)调试仪器到正常状态(全自动分析仪工程师全面负责)

(4)每项检测都加入质控品(用定值血清作标准)

(5)误差、危急值的分析和调整。

(6)定期做室内、室间质控,了解仪器和试剂的稳定性。

(7)报告由专人填写,项目负责人审核后发出。

(8)实验室环境的检查(温度、湿度、天气登记在册)

(9)生物安全方面按照省卫生厅下发标准执行垃圾分类作无害化交专门机构处理。

(10)科室对一月来的工作情况,存在那些问题进行讨论。

质量控制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人”的因素,由于身体健康状况、精神因素、工作压力以及承担的工作较多导致质控很难有较好的结果。

而ISO15189体系正好能解决这一问题。该体系“迫使”科室建立起一整套的管理体系。从实验前的准备—人员的培训、仪器试剂的调试、操作方法的确立,实验室环境的要求,生物安全等都要求建立起管理文件正本和副本并归档。

实验过程中首先要选定各项目的组长负责该项目的实施和监管,出现问题及时找出原因并加以解决还要记录在册。尤其是标本的采集、运送是否正确,这关系到检验结果好坏的重要因素。结果的分析要靠知识和经验丰富的组长来完成,并签字发报告。报告发出后要及时到相关科室征求意见-检验结果与病人的临床表现是否相符。反馈回来的意见要及时讨论找出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并记录在册。

讨论:

1、基层医院检验科在平时的工作中只做室间质控,室内质控很少做而且没有完整记录手册。体系对这一过程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涉及到12个方面,包括检测人员,实验方法,仪器校准,匹配试剂,系统评估,然后是危急报告,室内质控,时间质控,参考范围,量值溯源,生物安全,还有实验室环境。

2、人员培训无完整的计划。体系要求培训记录应完善:地点、内容、培训人和被培训人等都应该详细记录。确定人员的资质,同时要求所有人员要符合对应岗位的技术要求。

3、仪器、试剂的更换调整没有记录在册。体系要求实验室对使用的试剂,保存标本的冰箱进行不间断的记录,节假日也不例外。

4、基层医院实验室每天排放的废弃物记录不完全。而体系要求具有生物安全危险的废弃物品和存放地区应该进行标记,而且留出专门通道。

5、没有系统的讨论机制:科室内部对临床科室反馈回来的意见没有及时讨论。体系要求检验科室每周讨论一次,每月大讨论至少一次。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并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形成文件归档。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利用ISO15189体系来指导检验科的全面质量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总医院丛玉隆ISO15189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内涵。

上一篇:大学建筑工程论文范文 下一篇:测量工程师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