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05 13:55:51

施工技术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篇1

1.1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内涵

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建筑施工的各项技术应用情况进行监管是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实施的核心内容,其管理效果会直接影响施工建设相关技术工作的开展。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一定要按照国家相关的技术管理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进行实施,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符合要求。需要注意要保证施工基础的坚实,管理好基础设施的建设,使用符合规定的技术手段进行施工,保证工程的进程和质量。施工技术管理基础工作既要全面又要重点控制,还要结合实际的施工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具体落实,协调好各个部门的工作,以更好的服务于工程施工工作。

1.2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意义

在建筑施工建设中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详细来谈,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表现在:其一,能够帮助施工人员采取更适当的施工方法,保障工程质量;其二,能够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利于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其三,能够整合建筑施工的资源,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资源产生更好的效益。利用适当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可以降低施工成本,与此同时采用适当的施工技术管理手段,又能够保证工程质量,实现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在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等方面,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新技术的应用也非常重要,有利于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对施工方案的优化和施工资源的合理配置,不断的提升建筑施工的生产效率和效益。

2有效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

怎样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水平一直是相关技术人员和专家关注的重点问题,综合来说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手段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水平。

2.1落实技术管理制度,明确技术管理的职责

切实做好工程施工技术的标准、规范、规程等相关文件的制定工作。完善责任归属制度,将技术责任制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去,确定相关的岗位技术负责人,防止和杜绝施工中出现责任不清或无人负责现象。此外,通过对其实施能够激发相关施工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更加认真进行技术交底和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图纸会审的工作实施要组成相应的团队进行,推举相关的负责人进行管理和监督,会审通不过的施工图纸不能够批准使用。可以分级别的进行技术交底工作,分开审核各个层面,让审核制度更加公平完善,避免盲目施工。对于重点工程、重点部位、特殊工程、"四新"技术应用工程更需要做详细的施工技术交底。技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相关建设资料和管理技术档案要由专人进行整理,并在工程结束后交由相关的管理部门进行存档。做好建筑施工建设中的技术管理工作,能够保证工程的有序进行,并达到更好的建筑效果。技术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有:施工图的熟悉、阅读和会审制度;施工图技术交底制度;施工质量管理制度;材料及半成品试验、检验制度;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制度等。建立较为完善的建筑技术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归属,有利于各级的技术人员开展建设工作,让管理更为严格。工程建设单位要加大对于各个岗位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让技术人员参与到相关管理准则规范的学习中。尤其是对施工及验收规范的学习,明确施工中各个分项、分部施工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等要求,并以此来组织施工、检查、评定和验收。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相关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规范其作业方式,按照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进行技术操作,遇到突发的事件和问题能够迅速的反应,并能够用更好的方法进行处理,降低工程建设中事故的发生率,保证工程建设施工的安全性,且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此外,还要不断的进行先进技术的推广工作,鼓励技术人员革新、创新,发扬技术民主,解决技术瓶颈,让企业发展的更好,在行业中占据优势地位。

2.2做好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基础工作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基础工作的开展对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影响很大,作为企业技术管理的根本,其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构成:正确贯彻国家的各项技术政策;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健全相关的技术管理制度,让施工建设按规定有序进行;不断推进技术进步;提高管理技术水平,让企业在行业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不断的提高经济效益。

2.3完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施工技术管理的基本制度,包括图纸审查制度、技术交底制度、技术复核制度、施工日记制度等管理制度。在完善图纸审查制度的时候,要结合施工的具体情况全面综合的进行分析和安排,相关的技术核查人员要认真的核算设计图纸,如发现有矛盾或难以实施之处,要详细记录,并对其整改或纠正。在完善技术交底制度方面,应详细规定施工对象的设计情况、建筑特点、技术要求,以便规范建筑施工行为。在完善技术复核制度方面时,需要先按照相应的施工标准制定定位轴线、标高、尺寸等相关技术参数的准确性。在完善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制度时,则需要详细的考察施工场地进行,并结合考察撰写可实施的施工方案细则。在完善施工日记制度方面,要本着规范、严谨、客观的原则进行,使得到数据更具有施工指导意义。

2.4掌握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专用软件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各种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专用软件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信息全球化的当前社会,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也要紧随时代的步伐,不断进行技术的革新、应用,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的运用极大的促进了相关工程建设的管理水平,极大的提高了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效率,促进建设施工技术管理的实施。常用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专用软件有工程管理软件、施工现场设专人使用和维护软件等,为了更好的应用这些专业的软件系统,施工单位需要不断的加大对于相关管理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技术管理水平,使其能够熟练的运用电子计算机操作这些专业软件系统进行建筑施工技术管理。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综合性工程体系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实施起来周期性较强,常会遇到复杂各种的问题。因此,相关的施工建设单位和负责人需要加大对于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水平,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理论积极做好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基础工作、完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规章制度、掌握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专用软件,提高其管理水平,进而更好的完成施工建设任务,推动建筑事业的繁荣发展。

施工技术论文篇2

关键词:道路桥梁轨道施工

一、工程概况

岗石区间工程,东接岗顶站,西连石牌桥站,整个隧道在交通繁忙的天河路下穿过。隧道起点里程Z(Y)DK5+445.75,终点里程Z(Y)DK6+087.15,左线全长645.444m,右线全长641.400m。合同价3779.9818万元。隧道平均埋深10.45m,线路最大坡度29‰,区间设2个施工竖井,YDK6+042.5处的1号竖井,井深17.925m,YDK5+658.567处的2号竖井,井深20.024m。

本项目合同开工日期2002年9月15日,合同竣工日期2004年8月15日,合同工期645天;实际开工日期2003年5月10日,业主批准完工日期2005年2月底。2004年8月23日,隧道顺利贯通。

二、工程特点

1、本工程具备城市地铁的共有特点。

——施工场地狭小。1号竖井施工场地仅1600㎡,2号竖井施工场地不足1300㎡。

——施工环境较差。1号竖井位于天河路,场地占用主干道路;2号竖井位于侨鑫教院大院内。

——地面、地下环境复杂。所经天河路交通繁忙,线路两侧高楼林立,地下各种管线密布,隧道距离两侧构筑物基础较近,并两次与高层建筑物地下室基坑围护桩发生冲突。

——文明施工要求较高。施工产生的三废需严格按照要求处理、排放,材料及渣土运输条件受到严格限制,夜间施工也受到限制,施工围蔽需与城市风格协调,交通疏解量大。1#竖井距小区较近,2#竖井位于侨鑫教育学院大院内,施工中要采取必要措施,尽量减小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干扰。

——环境保护要求高。施工不能污染城市环境,不能惊扰市民,不能对临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造成损伤。

——施工风险大。沿线所经的环境,无论是地下管线,还是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城市道路,或者是地铁隧道本身,都不能出现任何损害,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质量标准高,防水要求严。区间结构防水等级为二级,即结构不得有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的湿渍。本区间隧道结构复杂,断面转换频繁,使变断面连接处的防水结构连接困难,同时由于联拱隧道分步施工,防水的连接及防护更为困难。同时施工缝、变形缝等特殊位置的防水更是需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2、不利因素多,工期压力大。

原设计仅1#施工竖井,几乎设置在标段西端头,只能往东端独头掘进,而且场地移交时间推迟约8个月;后变更新增2#施工竖井,到03年11月中旬才具备开工条件,很难实施均衡生产,加上地铁矿山法隧道常见的影响工期进度的因素几乎一应俱全,工期压力极大。

3、地质条件差,技术难点集中。

本区间是三号线技术难点较为集中的标段,自始至终为各方高度关注,一直被列为重点项目,被视为三号线的“老虎”。地质条件差,断面形式多,工况、工法转换频繁,下穿石牌涌和含水砂层,截除高层建筑围护桩,双联拱隧道较长。尤其是隧道过砂层,更是整个地铁施工相关的各方个个极端关注的头号重点和难点。

4、调动一切有用资源,顺利度过了一系列难关。比如:成功的实施了CRD、CD工法,完成了双联拱段隧道的施工,顺利实施了双联拱改近距离单洞的科研公关,完成两处高层建筑的基坑围护桩截除,隧道穿越石牌涌,隧道下穿含水砂层地段,工期提前等等。

三、工程难点:

岗石区间是地铁三号线6大重点难点项目之一,其难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期压力大:

考虑到新增2#竖井的作用,按正常施工进度预测,本区间工期大约仍然要延后5~6个月时间,难以满足业主批准的2005年1月末完工的策划工期。原因如前所述。

2、诸多工法频繁转换:

本项目共有双联拱、三线断面,双线单面,共16种不同断面形式,施工中断面形式和施工工法转换频繁,施工工法有:台阶法、CRD工法、CD工法、中墙加台阶法、中墙加CRD法,中导洞法等。

3、双联拱隧道:

本区间渡线段有30米双线断面加单线断面的双联拱隧道,单线段有109米两个单线断面组成的双联拱隧道(ZDK5+782.918~+892.229),施工工序繁多,施工条件差,施工控制难,施工效率低,防水难度大,严重影响工期。

4、截除高层建筑基坑围护桩:

ZDK5+803.369~842.356段(长约39m),南方信托大厦地下室围护桩35根,侵入左线隧道内,施工中需截除;ZDK5+758~+731段(长约27m),天河电脑城地下室围护桩15根,侵入左线隧道内,施工中也需截除。围护桩为直径1.2m的密排人工挖孔桩,护壁为200mm的钢筋砼,该段为双联拱段,隧道所处地层为强风化岩。截桩施工难度大,控制地表建筑物沉降及卸载等工艺较复杂,施工困难,工期也因此增加约一个半月。

5、隧道下穿石牌涌:

隧道左右线在DK5+780~+805段从石牌涌下穿过,石牌涌为南北流向的排污涌渠,常年有水。涌底距隧道顶只有9m。隧道结构为单线隧道及双联拱隧道,地层破碎,属Ⅰ、Ⅱ类围岩。施工难度增大。

6、隧道穿过含水砂层地段:

隧道左线里程ZDK5+445.75~590.75段约长145m,右线里程YDK5+445.75~520段约75m,共长约220m,砂层最厚处达5.45m,砂层底部距隧道顶部距最近处0.2m,砂层为中细砂,水量丰富。隧道起点端的人防密闭门更是触破砂层,处理起来将十分困难。

四、具体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1、利用集团公司的强大支持,积极主动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确保兑现投标承诺,树立良好信誉。

进场准备期间,全面配合业主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完成临建,及早开工。

施工的各种资源有保证,特别是主要管理人员到位,而且长期在施工现场,组成了被业主和监理评价为全线最强的项目班子,对各种问题和困难反应及时、积极,“没有给业主添任何麻烦(业主评语)”。在资金上也给予了充分保障,特别是2004年春节前夕,调入现金50万元,支付一线工人工资和材料款,保证了春节间施工正常进行。

2、依靠相关单位和部门,整合一切有用资源,创造并利用优越的外部环境为项目服务。

岗石区间困难重重,之所以能够安全顺利的施工,未发生安全质量问题,离不开业主、设计、监理、咨询、总体等各单位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尤其是业主最高层对项目高度关注,对项目的一些重要课题组织高规格的论证会,在施工中又具体指导实施,具体管理人员对项目监管帮助十分到位,保证了项目正常运转。从地铁总公司,到建设事业总部和土建部的各级领导,几乎都在岗石区间留下了足迹,岗石区间的两年多的风雨里程倾注了他们的大量心血。设计和监理等单位也积极配合,给予我们有力的支持。

3、只要是能够提高进度,有利缩短工期的措施,在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下,无论怎样困难,都设法做到。比如:

——1#施工竖井变更了围护结构,由人工挖孔桩支护变更为格栅、锚喷联合支护,顺利通过了市科技委组织的基坑审查,工期提前2个月。

——增加2#施工竖井,改善了施工环境,加快了施工进度,实际提前工期1~1.5个月。

——根据实际地质情况,将部分隧道由CRD工法改变为CD工法施工,改善了施工环境,简化了施工工艺,加快了施工进度。

——双联拱改单洞,节省工期2个月。

——过砂层方案的改进,节约工期1个月。

——南方信托大厦的截桩施工,由于提前筹划,准备充足,几乎没有延缓进度。相当于节约工期半个月。

——利用1、2#竖井与石牌桥站的贯通成果,提前施作二衬。比预计时间提前4个月,大大缓解了总工期的压力。

这些措施为确保工期,甚至提前工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组织施工,把各种施工措施做到位。岗石区间施工中的一些亮点,比如:开挖断面几何尺寸的控制、格栅钢架的架立、初支轮廓线的控制、CRD工法的成功实施等,就是严格执行准确交底、三级检查和管理到位的结果,尤其是几个重要的地段和部位,信息化施工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这种塌实的工作风格我们将一直保持,这也是我们取得成绩的最重要的保障,是我们最可宝贵的财富。

5、针对双联拱隧道的设计、施工特点,经过研究、分析和检算,先将双联拱隧道中隔墙最大厚度由2.5m变更为2m,双联拱段长度则由109m缩到为86m(减少了23m);后来又进一步提出了将双联拱隧道改为近距离单洞隧道的设想。经检算,理论上可行。变更之后的隧道结构,在施工上具有如下特点:①可缩短工期2~3个月;②简化施工工法,改善施工作业环境,便利机械化施工;③可提高防水质量,解决双联拱隧道联拱墙顶处的防水难题,有利于隧道防水;④通过新的尝试,为今后的类似工程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资料,有一定的价值。上述施工方案在03年12月通过广州地铁总公司莫庭斌副总工程师主持的专家组的技术评审,并被业主列为科研课题。我部也自行投入科研经费约10万元,参与科研。该段已经顺利完成开挖、初支和二衬,从监测数据看,所用方案和加强措施,都是比较合理的。

主要的技术措施:隧道的初支结构较强,格栅的纵向连接筋加密,通过边墙的对拉锚杆把两个隧道连成整体,三角区的侧向注浆加固效果明显,严格控制爆破和超挖也减小了对后施工隧道的扰动,隧道及早封闭成环,初支背后的注浆紧跟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措施。一切措施都是为减少和控制先施工隧道对后施工隧道造成偏压以及两个隧道之间的相互影响。

6、南方信托大厦地下室围护桩侵入隧道左线这一情况,是在施工复测时发现的。详细调查了解后,及时报告监理及业主,并多次与南方信托大厦业主协商沟通,使南方信托大厦北侧、西侧地下室续建部分项目与隧道截桩工程结合起来施工,让围护桩载荷不作用到地铁左线隧道顶部,改由地下室顶板、底板托住及附近土体锚杆承载,这样,既保证了地铁隧道的安全,又减少了施工桩基托换的难度,加快了施工进度。截桩采用静态爆破、人工凿除等方法,个别地段采用控制爆破技术,隧道掘进顺利通过了截桩地段。截桩施工没有对大楼造成任何损害,也确保了隧道自身的安全。

天河电脑城的截桩情况类似,在出现南方信托大厦截桩后,我们推测天河电脑城可能会出现相同情况。借鉴南方信托大厦的经验,使隧道顺利通过了该电脑城。

7、隧道下穿过石牌涌:由于涌底距隧道顶板较近,为防塌方涌水,我们采用超前大管棚,个别渗水采用小导管注浆止水的方法施工,同时制定了地面注浆加固和洞内紧急封堵的应急抢险预案。施工已顺利通过此段,没有发生任何险情。

8、过含水砂层段:

岗石区间隧道下穿含水砂层地段,是本项目的第一大难点和重点,也是三号线的主要难点、重点之一。各方高度关注,研究探讨和制定施工方案均十分慎重。通过数十次的专题会议研究讨论,终于确定了施工方案。

8.1砂层概况

在区间隧道起点端左右线共有298.5m的上覆含水砂层段,分别位于:左线ZDK5+445.75~+630,右线YDK5+445.75~+560。砂层厚1.20~5.45m,砂层底部距拱顶距离0~3.2m。地质详勘资料揭示,砂层底部距离拱顶不足2米的危险段共有3段:左线ZDK5+529.332~+552.154,ZDK5+484.699~+492.659,右线YDK5+474.693~498.820段,总长约55m。其中左线ZDK5+542.81处,右线YDK5+485.69处为砂层距拱顶最低点,砂层底部距离拱顶分别为0.70m和0.25m。人防密闭门位于支ZDK5+451.75~459.75m,该段隧道顶部已触及砂层。

8.2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采用φ89、长12m的大管棚超前预注浆支护,在开挖过程中视围岩及渗水情况每隔3m再补打长3.5m、φ42的小导管进行注浆止水。

8.3施工方案

过砂层是岗石区间的头号难点工程,确定砂层施工方案极其艰难。施工过程中,我们上报过多种方案,业主组织多次专题会议,遍请行业内专家,进行研究,对包括冷冻法、洞内水平旋喷、地表帷幕注浆、大管棚结合小导管及双排小导管等方法进行充分论证,比较优缺点,论证可行性,我们根据每次研讨结论重新修订施工方案。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于04年5月8日最终确定了该段施工方案。

⑴基本原则:

通过补勘进一步探明砂层的分布情况以及与隧道的关系,以洞内治理为主,充分利用拱顶隔水层〈5-2〉,双排小导管超前注浆,谨慎通过,准备应急预案,洞内储备充足的抢险物资,做好地表处理的准备工作。

⑵具体方案

①对砂层段进行补勘,彻底摸清砂层分布情况及与隧道的关系。在业主的安排下,省重工设计院对该段进行了补勘。从而对正确制定砂层段施工方案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②原设计的人防密闭门上部侵入砂层约0.5~1m,施工时极易发生涌砂涌水现象,造成隧道失稳变形、坍塌、地表下陷沉降。在不影响使用功能前提下,将左右线人防密闭门位置后移了约50m,使人防密闭门隧道拱顶距砂层底2m以上,从而有效地避免了风险。

③一般地段隧道上半断面采用双排小导管注浆支护;危险地段隧道上半断面采用全封闭预注浆固结止水,拱顶周边小导管(管棚)超前支护;搞好监测量测,必要时格栅间距缩小,格栅钢筋加强。

④制定应急抢险预案,备足抢险人员、物资、机具、设备,并准备封锁部分危险地段的路面,预备地面紧急处理条件。

8.4应急预案:

⑴在洞内备齐充足的抢险物资:如砂袋、棉纱、锚杆、型钢、特制格栅、钢筋网片、大管棚、木材、引水管、注浆管、注浆泵、注浆材料等。

⑵到交警部门办理相应路段的交通疏解手续,并将围挡用的隔离墩、移动式护栏及时放在工地,以防一旦洞内出现险情,导致地面沉降变形严重时可以及时封闭,避免出现更大的损失。

⑶洞内出现险情,如掌子面或拱顶大量涌砂涌水,马上封闭掌子面,用砂袋、型钢、钢筋网等封堵,施作喷射砼挡墙,然后注浆,地面实行围挡,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⑷如果砂层进入拱顶开挖范围,则采用降低拱底的办法,临时通过,待砂层段的前、后、侧向三个工作面都具备施工条件时,再行处理。先三个方向注浆固结,然后小进尺开挖,利用钢插板等支护手段辅助一点点掘进,进尺控制在0.30~0.40m。

⑸当洞内手段都失败后,采用地面措施处理。

8.5技术措施

⑴施工准备:

今年5月16日开始进入含水砂层距拱顶2m内段(即危险段)施工。项目部成立了过砂层段施工领导小组,启动应急机制,项目部领导现场轮流值班,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一方面按施工方案做好准备,同时也按照应急预案,开展各种应急准备工作。

⑵严格按方案施工,超前小导管密排布置,施做时角度放平,防止击穿隔水层,并进行超前注浆。

⑶加密格栅间距,在距最低点左右各10m段,将格栅间距由500mm调整为300~400mm;及时封闭掌子面,放慢施工进度,待上一环喷射砼达到一定强度后再开挖下一循环。

⑷每两循环打一次超前探管,长度为2m左右,以便探明砂层,掌握第一手数据,探测表明,砂层最低点在YDK5+483处,距拱顶0.25m。

⑸保留上下台阶的适当间距,保持掌子面和通道畅通,确保一旦抢险有工作面。

⑹利用左右线危险段里程上的差异,在施工砂层段时采用“倒边施工”的办法。施工中,左线开挖一直超前,但左线施工至ZDK5+555时(第一段危险地段前3米处),暂时停止掘进,让右线开挖超前,一则可以探明地质条件,二则可以部分降水,三则可以对左线隧道部分引水,四则当左线危险段一旦出现险情,可以从右线相应部位注浆加固。另两段也采取类似方法。

⑺严格按要求施工锁脚锚杆,保证长度及角度,减少下半断面施工时的拱顶下沉。

⑻加强监控量测,加密布点,加大监测频率,特别是在三处危险地段,地面监测点埋设到砼路面以下土层中,观测地表沉降。监测结果显示,拱顶最大沉降值在50mm以下,地表沉降最大值为70mm,地面无明显变形沉降,地面建筑物和隧道均处于安全状态。

⑼初支背后注浆及时跟进,每施做2~3榀格栅后,对砂层段从外向内全面注浆一次。

⑽在掘进掌子面进入岗顶站围墙范围,及时与岗顶站协调,进行地面减载。

⑾如果出现险情,如掌子面或拱顶大量涌砂涌水,则立即起用应急预案。

由于准备充分,精心组织,精心施工,于6月6日左线顺利通过ZDK5+529.332~+552.154处的砂层距拱顶小于2m段。左线危险段通过后,我们及时进行总结,进一步完善管理及施工方法,为右线顺利通过做好准备。7月10日进入右线YDK5+474.693~+498.820危险段,7月28日顺利通过该段。

8.6结语

⑴各种方案的比较

从砂层掘进段施工情况来看,原比预选方案各有利弊,并且投入较大。

——采用地面帷幕注浆,需要地面交通疏解费用170万元;钻孔注浆23300m,注浆费用350万元左右。合计510万元。工期增加3个月(仅算一段施工增加的时间)。

——采用大管棚配小导管注浆施工,由于实际砂层长度比投标时设计长度长约100多m,将增加成本支出约400万元。

——采用洞内水平旋喷注浆,一是施作时易破坏砂层下的隔水层(具有一定承载力)在旋喷效果不好时易造成涌砂涌水,造成隧道失稳。二是增加成本支出超过400万元,工期增加3~4个月。

——采用冷冻法施工,一是受场地限制,地面交通疏通难度大,二是施作时易给地面以下自来水管、煤气管、下水管线造成破坏危险,三是费用将达700~800万元。

——采用地表钻井降水,因附近高层建筑物多,大量抽取地下水有可能造成地表沉降较大,影响周边建筑物安全。

——现有施工方法,顺利通过该段,证明方案是可行的。据初步统计,增加支出成本约300万元,虽比投标时相对增加约150万元,但与其他方案比较,成本仍是最低的,同时工期比原计划提前约3个月(原计划11月末掘进完)。

⑵摸准砂层的准确位置、形状以及与隧道的相对关系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的基础。

⑶有效保留隔水层(5-2),尽量减少对砂层的不必要的扰动,充分利用隔水层的作用是顺利通过砂层段的关键。

⑷信息化施工对于砂层的通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五、几点体会

1、在建项目的施工技术管理中一定要勇争第一,越困难的工程,越要敢于争第一,越要争到第一。只有争到了第一,才有可能争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2、对于施工中的技术难点,一定要做到情况摸清,准备充分,方案得当,措施扎实,遇变不乱,处变不惊。

3、对工程的重难点技术问题一定要超前评估,预测风险。科研项目要早申请,早立项,早准备,早安排,早总结。

施工技术论文篇3

1.1建筑工程监理方面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行业主要分为业主方、承包商、监理方三大主体,各主体之间的关系是平等而独立的,不受彼此约束,监理方的直接服务对象是业主方,以最大限度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为工作原则。然而,我们必须要意识到我国建筑工程监理尚处于初步的阶段。2011年4月份,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建筑法》(1997)进行修正,进一步明确了推行建设工程监理制度的法律形式。建筑工程监理的工作任务包括四个部分:一是控制进度、投资、质量;二是管理合同文件;三是协调业主与施工方的关系;四是安全管理与资料管理,然而其存在的不足也很突出,集中表现为如下几点:

1.1.1我国建筑工程监理的资质管理所采取的形式为“双重管理”

即是企业资质与个人资质管理并行,划分不同等级的监理企业资质,要求监理人员必须要拥有专业的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但是由于地方政府的区域性保护主义客观存在,导致符合资质要求的建筑工程企业和监理人员充斥着建筑工程监理行业当中,以至于监理人员的资质难以满足建筑工程监理的客观要求。

1.1.2现有的建筑工程监理人员都是直接

由建筑工程监理专业的毕业生担任,专业知识比较系统而全面,然而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导致其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未能深入理解相关的法律规范,工程监理的目的难以实现。

1.2施工技术创新

建筑工程监理单位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最为重要的主观能动性因素,基于该理论,笔者认为技术管理层面的纰漏很大程度上是由工程监理力度不足而造成的。

1.2.1未能全方位地考虑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

包括地质、水文、气候等,导致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当中遭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轻则延误工期,重则危及质量。

1.2.2在现有的施工技术与引进施工技术

两个方面难以平衡,导致在有限的资金使用方面出现不合理的问题,当现有的施工技术足以满足实际施工需要的情况下,依旧盲目引进新型的施工技术,缺乏针对性,导致建筑工程资金预算的浪费,未能很好地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

1.2.3建筑工程监理单位未能就施工技术

当中所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与纠正,缺乏必要的调研与勘察,未能从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施工方的各道工序未能做到跟踪监控,同时在平行检验、见证旁站等施工技术监理形式方面也未能全面落实,继而影响到建筑工程整体的质量安全。

2建筑工程创新技术案例分析

2.1工程概况——案例一

该工程位于我国某市,正式动工建设时间为2013年3月上旬,共有四栋,每栋的设计总楼层为30层,其中地下1层,地上29层,总占地总面积为18576.5m2,总投资额为8500万元人民币,工期预定为18个月。该工程业主方委托当地一家房屋建筑工程甲级监理企业进行监理,根据法律规定,实施总监负责制,监理方直接为业主方服务,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严格管理相关的施工技术,在工程监理与施工技术之间寻找到合适的平衡点,以促进两者共同发展进步。

2.2在现代监理机制下,施工技术的管理

对于本工程,基础开挖困难大,笔者是本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主要监督力量,在监督过程中,作为监理人员,应该对自己的工作任务明确,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把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问题当做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执行。在建筑工程监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有的监理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不到位,对工作不够热心;监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有限,对监理工作无法胜任等等。这些问题都是直接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问题。所以,应该对建筑施工监理单位的工作人员的素质问题取高度的重视,通过相应的培训和教育,提高监理人员的自身素质,要求监理人员熟练掌握各项施工技术,同时也要对各种新型的施工工艺以及新型的施工材料有所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监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监理人员自身对施工技术的任务和态度决定了监理工作的状态和工程建设的最终效果。监理人员在监理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很多,比如施工现场的自然环境、施工现场的气候条件、施工项目资金的筹措等等。这些问题对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进行施工技术监督过程中,首先应该对施工中的各个项目采取的施工技术进行检查和核对,看是否有违规操作和错误操作的现象;其次,应该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的进行监督和管理,从施工技术的全局把握,也就是指施工技术对工程的质量、安全等问题的影响方面。施工技术的应用是为了完成施工任务,同时如果更加有效的施工技术和方法也是提倡应用在施工过程中的。只要施工技术的最终效果表现在建筑工程上是良好的就是可以的。

2.3工程概况——案例二

该工程位于我国某市,整体建筑共可分为六栋,每栋的设计总楼层为35层,其中2层为地下室,建筑占地总面积为21395.8m2,总投资额为一亿两千万元人民币,工期预定为22个月。与案例一一样,也是实施总监负责制,在完善建筑工程监理制度,提高监理工作水平的基础上促进施工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而施工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又可促进建筑工程监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延伸其监理的覆盖面,提高监理水平。

2.4在新型施工技术之下,完善工程监理制度

本工程的的施工技术创新体现在清水混凝土的施工方面,目前我国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在清水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方面,往往采用的是墙体大模板直接浇筑,其施工质量理论上可得到保证,然而对于外墙楼层处的施工缝的处理则长期沿用一次模板支设的施工技术,因此施工缝只有一道,砼导墙存在诸多缺点。鉴于该建筑工程的总楼层较高,且占地面积达21395.8㎡,因此技术人员经过充分论证,弃用传统的一次模板支设的施工技术,改为铁板模板的施工技术,具体的技术流程为:在放样测量的基础上,选定外墙楼层的位置安装铁板,直接将其作为模板。经采用新型的施工技术,该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得以进一步提升,后经监理部门验收,砼导墙的稳定系数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笔者作为本工程的主要监理人员,在明确自身工作任务的基础上,严抓施工技术与施工质量方面的工作。针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安全而言,建筑工程监理与施工技术创新的关系是相互促进且彼此依存的。准确把握我国建筑工程监理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推测出建筑工程监理未来的发展趋势,以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监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与监理水平,制定并完善相关的建筑工程监理制度。上述的一系列措施,均可有效地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以促进建筑工程监理与施工技术创新结合,加强监理的力度,提高施工的技术水平,以期将建筑工程的质量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在该工程当中,经竣工的检验环节,工程的质量安全问题当中的通病都得到了较好的解决,诸如隐秘部位,防渗漏等技术难点问题均得到了有效的改善。监理人员在履行工作职责的过程当中,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新型施工技术,明确新型施工技术的要点、流程、注意事项等内容,在总结汇报的时候,集思广益,将各监理人员的实践经验加以汇总分析,以此为依据,深入完善现有的建筑工程监理制度,促使监理制度与高速发展的建筑工程行业保持同步的节奏,避免因监理案例制度过于落后,难以涵盖新型的施工技术,而导致监理工作流于形式,难以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唯有保证现代监理制度与施工技术均与时俱进,才能真正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

2.5建筑工程监理和施工技术刨新的关系

2.5.1二者相互促进

施工技术和建筑工程监理工作是否到标准,都能够用工程质量进行衡量。在工程监理过程当中,监理人员对施工技术必须要加强监理,这是因为这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从工程质量上来看,监理单位加强自身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相关机制及法律法规的完善,能有效地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并且对施工技术的创新也有着显著的意义和作用,对于建筑工程来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保障。随着社会的进步与高新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越来越讲求效率与效益,作为建筑行业来说,也在不断地调整着时间与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而施工技术的创新一定会给工程增加效率降低成本及时间的付出,这样就会使工程的进度得到加快,在建筑行业及建筑工程监理行业的发展中,施工技术的促进与创新是不容忽视的。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监理人员对工程的技术监督是具有一定参照标准和要求的,当实际的施工技术与规定的操作技术不符的时候,监理人员就会对施工技术进行检测,如果发现技术存在问题,那么就会立即停止该技术的应用,并建议采用正规的、正确的施工技术应用于施工工程之中,这样也就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准;如果发现施工技术虽然与参照标准不一致,但其效果更好,而且对工程质量等没有任何影响,同时也能节省施工的时间,那么,对于监理人员来说,他们就掌握了一种新的施工技术,提高了自身的知识储备,从而让建筑工会曾监理单位的整体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2.5.2二者共同发展

建筑工程的发展建立在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基础上,施工技术得到充分的发展,也就会让施工材料、施工设备以及施工工艺等都跟着发生变化和创新,从而,从整体上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施工水平。而促进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提高的单位就是建筑工程监理单位,通过他们的监督和督促,建筑施工单位不得不不断的提高和发展自身。同时,建筑监理单位也在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中得到了自身的相应的提高。掌握了更高的施工技术应用标准和规范,掌握了更好的施工监督方法和手段。从而达到了建筑工程监理与施工技术创新的共同发展。立足于长远的角度而言,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进步与建筑工程监理制度的完全健全、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进步均有着密切的联系。伴随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工程行业已经进入了现代化的行列当中,其在建筑工程监理方面的空白处越来越多且明显,对监理表现出较高的要求,建筑施工项目监理机构,包括与之相配套的规章制度也得以引申出来。整体而言,建筑工程监理与施工技术创新两者虽然是统一的整体,然而,在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过程当中依旧存在着主次之别,建筑工程监理为主,而施工技术创新为次,建筑工程监理企业强化对施工技术的监督管理力度,一则引导建筑工程行业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二则对于建筑工程监理企业本身的发展也是大有益处的。

3建筑工程监理与施工技术创新关系的发展趋势分析

在新形式之下,建筑工程监理与施工技术创新的关系已经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含义,因此两者的关系需要在原先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与修正。建筑工程监理与施工技术创新关系的发展趋势集中体现在如下的几个方面:

3.1优化施工技术,完善监理机制

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以建筑工程监理机制推动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目前建筑工程监理领域需要直面并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没有高新技术为内核力量的企业,其发展前景是非常有限的。建筑工程行业需要正确处理建筑工程监理与施工技术创新两者之间的关系,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与技术规律,调整建筑工程监理企业内部的结构,把握建筑工程监理工作当中的重点问题与项目,践行监理工程师的考核激励机制,拓展其专业知识层面,从质量检验向技术管理以及法律意识等方面深化。

3.2明确建筑工程监理方对于施工技术工作职责

对于建筑工程监理方的主要工作职责,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在公正而客观的监理制度的指导下,深入分析并明确建筑工程各项施工任务当中所存在的技术缺陷与质量问题,以便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纠正。鉴于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监理行业在施工技术方面长期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的现实,必须要在结合建筑工程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将在执行监理任务过程当中所发现的技术问题进行整理,汇编成册,送至施工方的技术管理部门负责人手中,为施工方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提供可靠的理论参考,严格把控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关。

3.3严格管理监理市场,规范监理资质考试

首先,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大力对现有的关于监理公司成立与注册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全面的补充与完善,并根据市场的发展趋势,出台更具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发挥行政手段的作用,要求所申请注册的监理公司必须要符合相关规章制度之上的各项标准,方才允许其注册并营业,以期杜绝不法人员浑水摸鱼,扰乱建筑工程监理行业秩序等不良现象。其次,严格规范监理资格证书的考试工作,加大资格证书的审查审核力度,防止出现等现象,唯有切实提高监理人员的工作水平,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监理工作与施工技术齐头并进,促进两者有机结合,继而实现共同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监理与施工技术创新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彼此依存与齐头并进,鉴于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监理尚处于初步的阶段,无论是监理系统,还是监理机制方面均有待完善与健全。建议将建筑工程监理机制与施工技术创新作为切入口,旨在集工程咨询、工程管理、工程监督三者为一体,促进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

施工技术论文篇4

如今的电力工程建设无论是在技术操作能力方面,还是在综合管理方面都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比如:

①部分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不高,各方面能力不强,在实际施工的时候,往往都会违规操作,导致工程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②对于工程施工单位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与审核,施工过程当中所采用的原材料以及机械设备的质量不达标,不满足工程实际施工的要求。

③在工程实际施工阶段,没有对工程施工进行详细的划分,工程相关责任没有落实到个人,使得工程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无法追究到相应的责任人员。这一系列现象的产生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也导致了电力工程的质量目标与进度目标无法顺利实现,使得工程的经济效益无法得到保证,甚至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2电力工程技术管理的关键环节

2.1流程环节

在进行电力项目技术管理的时候,技术部门管理技术的方式方法对于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选择的技术方法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选择一个最为科学有效的技术方法能够对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施工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施工管理对于供电公司的指导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其不仅发挥着火车头的作用,同时还发挥着桥梁的衔接作用。

2.2组织环节

对于工程项目技术管理工作来说,其管理的对象是电力工程的施工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是电力工程技术管理另一个工作重点,如果工程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综合能力交叉,就会使得工程管理难度增加,也会导致工程施工材料与机械设备的浪费,从而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造成严重的影响。

2.3纠错验收环节

在对技术管理的过程中电气工程会出现各种不完善的问题。例如:在电力工程建设竣工后验收期间,也需要在有关部门对工程最后的结算后,并经过审计部门完成审计才能够把余款结算。由于在电力工程技术管理实施过程中,不时就会遇到问题,有时还可能出现违规操作的事件,因此为技术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使得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很难开展,还会给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带来很大的影响。可见及时进行施工技术纠错,加大工程验收阶段的审核力度对于电力工程技术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3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优化原则

3.1准备阶段管理

在工程运行初期,应该确保项目管理施工方案已经编制到位,然后再按照工程施工方案进行实施,在工程建设任务当中还必须进行监理合同的建立。

3.2设计文件审核

不可忽视的是,电力工程的设计文件一定要经过相关责任人员的签字批准才能够执行下去,唯有在对设计文件进行全面、认真、仔细的审核以后才能够运用到工程当中。对于施工图的绘制,需要注意的是,一定是要在甲乙双方与监理方一起参与的情况下,当设计图纸当中存在问题需要修改的时候也一定要设计单位递交相关报告,并且经过工程管理部门允许之后才可以进行修改。

3.3施工技术管理校验

在工程正式进行施工之前,承包商应该根据合同的相关内容以及施工技术管理的相关措施,制定一个可操作的,与工程建设特点相符合的施工设计。此外,还必须对施工单位各方面能力进行综合的考察,确保施工单位具备着相应的能力,并第一时间下发考察意见书。另外,还应该对施工单位的资质进行综合的考察,进而才能够进行工程作业指导书的制定,在通过相关责任人员的认可并签字之后才能给正式进行施工。

4提高电力工程施工中技术管理水平的对策

4.1提高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和劳务人员素质

通过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不断提高工程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电力工程企业,应该积极地引进优秀的人才,重视员工职业技能的提升,使得员工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作出了一份贡献。

4.2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管理效率

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辅助工程项目管理的相关软件也被研发出来,借助于相关软件进行工程项目的管理,对于促进工程进度与质量的提高都有着积极的效果。

4.3优化电力工程技术管理流程

在实际的施工之前,必须确保已经做好一切的准备工作,做好原材料、机械设备的预算,相关的会议正常组织进行。另外,需要对施工材料的供应商执行付款,工程施工节目单,必须保证原材料数量与质量完全达到有关要求之后才可以正式进行施工。工程竣工以后需要严格地进行工程质量的审查。

5结语

电力工程技术管理对于电力工程的发展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工程技术管理也并非独立进行的,其是融合在工程建设各个阶段。为了能够确保建设工程项目正常稳定的开展下去,一定要积极的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不断的提高电力工程技术管理的水平。唯有如此,才可以保证整个电力工程项目保质保量完成,同时为施工方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另外,在工程施工建设的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到经验的积累与总结,积极的学习国内外优秀的技术,同时严格地控制工程质量,坚决制止违规操作行为,从根本上保证电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施工技术论文篇5

区域性强区域性在行业内也称针对性,既不同区域的建筑工程基坑围护项目施工具有一定的差异,除了不同区域间建筑工程基坑岩土力学存在差异之外,即便是相同区域的不同时间岩土表现出来的特点也各部相同,这就需要建筑工程基坑围护项目施工中要采用针对性和区别对待的原则,有目的地使用技术,这样才能确保建筑工程基坑围护项目施工按时、按质完成。施工环境的复杂性建筑工程基坑围护项目施工过程中会遇到气候、温度、地质等各方面的影响,一些环境因素会制约建筑工程基坑围护项目施工的进行,而一些环境因素会在特定的状态下转换,形成对建筑工程基坑围护项目施工的制约,造成建筑工程基坑围护项目施工存在质量、进度的隐患和问题。

二、建筑工程基坑围护项目施工的种类

钢板桩支护基坑围护这种基坑围护结构主要有具有锁扣或钳口的轧制钢板经过相互拼接而形成的连续结构,由于相互锁死,钢板桩结构具有良好的密闭性,可以用作建筑工程基坑中挡水或挡土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基坑围护连续墙是基坑围护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采用泥浆护壁的形式使基坑周边软土地质得到加强,在抑制土体变形的同时,使基坑变形得到全面控制,随着建筑科技的发展,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得到完善,应用的范围正在扩大,并正在向挡土与主体结构加固的结合方向发展。锚固支护基坑围护结构锚固是建筑工程基坑围护常见的支护形式,就是通过锚杆对建筑工程基坑围护结构进行主动地加强,锚杆的一段嵌入岩土深度起到固定作用,另一端连接基坑支护的结构,承受外部的拉力,这样起到维护基坑和维护结构稳定的目的。

三、加强建筑工程基坑围护项目施工技术运用的措施

做好建筑工程基坑围护项目施工方案的设计要确保建筑工程基坑围护项目施工方案的严格性和精确性,要以确保建筑工程基坑围护项目施工的高效和安全为前提,对设计的建筑工程基坑围护项目施工方案展开研讨,以技术、质量为中心对建筑工程基坑围护项目施工方案进行平衡,形成最佳的建筑工程基坑围护项目施工技术应用的方案。做好建筑工程基坑围护项目施工的技术准备工作在建筑工程基坑围护项目施工之前应该做好技术储备、信息调查和资料准备工作,尤其要展开对地质和水位情况的调查,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为技术准备打下基础,作为建筑施工地质条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水文地质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基坑围护工程中的水文地质特征进行充分了解并掌握,能够促使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渗水现象得到有效防止,避免有安全事故出现,进一步将实现快速且有效的发展。所以,要求建筑施工中的项目经理、项目施工人员、项目总工、安全员以及监理等人员对水文地质特性进行一定程度的掌握。做好建筑工程基坑围护项目施工的试验研究开展支护结构的试验研究(包括实验室模拟试验和工程现场试验),虽然要耗费部分资金,但由于深基坑支护工程投资巨大,如经过科学试验再进行设计时,肯定会节省可观的经费。因此,工程现场试验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工程实践积累大量的测试数据,可对同类工程的成功打好基础,为理论研究和建立新的计算方法提供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四、结语

现代的重要和大型建筑工程都需要进行基坑项目的施工,作为基坑的结构和功能稳定与保护的——围护项目施工对建筑工程基坑的施工和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应该从建筑工程特点和基坑项目特征的角度出发,结合地质、结构、工艺、材料、技术与管理等各方面,使建筑工程基坑围护施工的过程变得更加协调、顺畅、合理、高效,在充分发挥建筑工程基坑围护功能的同时,确保建筑工程基坑和建筑工程总体的安全、效益得到全面地保障。

施工技术论文篇6

新时期下,我国建筑行业获得蓬勃发展,同时,建筑能源消耗也显著增加,不可再生能源不断减少,传统的施工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建筑的需求。随着工民建筑施工技术的提高以及建筑规模的扩大,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成为当前我国建筑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节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起到生态保护的作用,对我国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貪义。

2建筑施工应用节能技术的积极意义

2.1缓解能源危机

新时期下,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显著改善,各种新型能源大量涌现,为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同时,不可再生能源不断枯竭,对我国社会发展以及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带来制约和阻碍。在此背景下,节能技术作为一门综合性、跨行业以及跨学科的技术体系,在建筑领域中应用,可以有效缓解我国能源危机,实现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

2.2更新施工技术

在工民建筑施工中应用节能技术可以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创新与发展,并且更新施工技术.为建筑行业的发展以及振兴奠定基础。同时,节能技术的应用还可以为我国环境保护提供扎实和良好的平台。

2.3实现经济增加

工民建筑是我国最主要的建筑类型,而应用节能技术可以在环境保护以及能源消耗方面起到良好的效果,进而实现我国经济绿色以及稳定增长。

3节能技术在工民建筑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3.1节能门窗的应用

门窗是建筑能量消耗的最关键部位,其能源消耗占到了建筑总能源消耗的百分之五十左右。从能源流失角度分析,能源主要是通过门窗传导,门窗如果密闭性不符合标准,热量就会通过空气消耗掉。施工单位要设计门窗的过程中,要采用钢门窗或者玻璃门窗等导热较低的施工材料,并且通过焊接的手段安装门窗框,在减少因为辐射和传导而导致热量流失的同时,还可以提高门窗的气闭性以及隔音性。在夏季太阳辐射严重的地区,施工单位要综合考虑门窗的遮阳功能。

3.2外墙保温技术

在整个建筑中,外墙所占比例最大,其隔热保温能力对建筑整体节能水平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外墙保温技术是技能技术的重要体现。通常情况下,在墙体保温工作中,施工单位基本只需要考虑隔热性,外墙基本只有热传导这一种传热方式。当前,我国比较常用的外墙保温技术主要有以下H种:外墙外保温技术、夹层保温技术以及墙内保温技术。

3.3屋顶节能技术

当前,我国很多工民建筑建筑基本都采用了屋顶保温的方式实现保温隔热,同时也具备很多全新的功能。通常情况下,屋顶节能技术要采用导热系数小的新型材料,而随着我国人民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屋顶技能技术也获得快速的发展,很多建筑都将屋顶设计为植物花园或者是草坪,在起到保温隔热效果的同时,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4利用新型能源

当前,随着我国公众环保以及节能意识的不断增加,在工民建筑筑设计中,更加注重新型能源的使用,新型能源主要是指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包括太阳能、地热能、水电能以及风能等。太阳能是当前利用最为广泛的绿色能源,太阳能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并且实现对其他能源的节约。同时,地热能也是比较廉价和清洁的能源,并且逐渐受到我国建筑行业的应用和重视,其主要特点是无污染、成本低。

3.5自然采光技术

采光是工民建筑施工以及设计的关键环节,如果对其加以充分利用、科学设计,可以有效节约能源。因此,施工单位要设计建筑图纸的过程中,要合理确定采光形式、尺寸以及位置,保证工程投人使用后,其自然采光可以充分满足用户需求,进而减少资源消耗,起到节能的作用。

3.6使用绿色材料

绿色材料主要是指无放射性、无污染以及无毒害,有利于人体健康以及环境保护的建筑材料。当前,我国主要的绿色材料包括壁纸、涂料、地毯、复合地板、管材、玻璃、陶瓷以及石膏板等。例如当前建筑行业大量使用的“防霉壁纸”,其通过化学处理,不仅没有任何污染、没有异味,还可以复刷以及洗涤等;“环保地毯”,其具有防虫蛀、防腐蚀的效果;“复合地板”,其经过表面处理后,具有不变形、防燃、防腐、防霉以及防駐的特点。

4节能技术的创新与开发

4.1加大对新型材料的科研力度

新型材料是促进节能技术发展的基础,想要实现节能技术在工民建筑中的全面应用,一定要以节能材料为切人点。因此,我国一定要加大对其研究力度,提高创新能力,实现节能材料自给自足,进而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

4.2注重人才培养

我国要充分重视相关人才培养,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引进高科技、高素质人才参与到工程建设中,实现节能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4.3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

我国建筑行业要充分借鉴以及吸收发达国家的节能技术应用经验,并且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实现双贏的前提下,促进我国工民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

5结语

总而言之,新时期下,随着我国能源危机的持续加剧,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成为我国社会的主旋律。而随着人们生活标准的提高,对能源的需求也持续增加,建筑节能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工民建筑中应用节能技术可以实现施T技术的创新与改革,缓解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为我国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作者:尹华龙 单位:兖矿东华建设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丨1]方伟.工民建筑施工中的节能技术与实施要点之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34):14?15.

[2]林海,张海涛,杨玲.试论工民建筑工程施工中节能技术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15):14 ̄15.

施工技术论文篇7

在路桥工程施工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路桥工程已经成为我国基础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建设项目,钢板桩施工作为路桥工程基坑施工中的重要内容,其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工程的整体质量。施工中应对钢板桩施工技术的施工工艺加以重视,在提高施工技术的基础上,规范施工流程,确保路桥工程的质量。

1工程案例

某桥梁总长度为0.718千米,起止桩号为DK273+685-DK274+403,连续梁只有一个,其主墩8#、9#承台具有较大面积,及具有较深开挖深度,因其与公路距离较近,南邻施工便道,常规放坡开挖条件不具备。通过多方分析比较,本工程承台基坑开挖主要采取钢板桩进行支护施工。

2方案拟定按照承台的实际情况

确定钢板桩围堰的尺寸,并对承台模板安装工作人员操作的净空需求进行满足。以15米×11米作为承台基坑开挖尺寸的标准,开挖深度则控制在3.6米。选用长度为8米的36a工字钢作为钢板桩,入土深度则控制在4米左右,并外露地表0.4米,进而避免基坑内落入杂物。

3施工准备

在路桥工程施工前期应对施工方案的编制依据、施工流程及技术指标等进行审查,并严格遵循设计图纸、地质情况等对其内容的规范性进行核实,确保其符合施工相关规定。在路桥工程基坑施工中,应进行符合施工要求便道的修筑,进而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并进行临时施工用电的架设。对基坑位置进行粗放线施工,并进行钢板桩放样施工。施工前应对施工现场是否存在管线等情况进行详细分析与确定,如影响到工程施工,应对有关管线加以保护或进行移位。同时做好雨季预防工作,如排水工作。

4钢支撑的安设

钢支撑、钢腰梁等是钢板桩支护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钢腰梁上进行钢支撑的设置,将三脚架安装在腰梁上,并将角钢固定在斜拉筋上面。紧固作业时主要选用M20膨胀螺栓。在钢腰梁吊装中,应与墙身紧靠,同时进行斜拉筋的安装,并拉紧施工。钢支撑组装应严格遵循实测支撑长度进行,确保准确就位。在安设完成支撑后,应进行向外预加轴力的施加,这样可以确保支护桩、腰梁及支撑之间的紧密度,并降低沉降量及减少支护桩向内位移量。

5钢板桩进场及检验

检验、吊运及堆放等工作应在钢板桩进场时同时进行。施工企业应选用专人在钢板桩进入施工现场后,及时检查与审核其数量、质检报告等,尤其要重视其质量,避免质量不达标进入施工现场,确保符合施工要求后,才能进行施工。在钢板桩检验中,主要检验内容包括表面缺陷、长度、宽度及平直度等。检验过程中,应割除影响钢板桩打入的焊接件,补强制孔、断面缺损等问题。在检验其材质时,主要检验内容包括钢材的化学成分、构件的拉伸、弯曲试验等。不同规格的钢板桩则进行拉伸、弯曲试验的次数也有所不同。

6钢板桩吊运及堆放

一般选用两点吊的方式进行钢板桩装卸,钢板桩每次起吊的数量不能太多。堆放钢板桩的位置必须设置在不因压中出现较大沉降变形的平坦位置,这样有利于打桩施工及材料的运送。堆放施工中应对型号、规格及长度加以重视,并确保钢板桩堆放的合理性。如施工需要,则需要分层进行钢板桩堆放,同时应将适量的枕木垫在各层中间位置,相邻两根枕木的距离则控制在2~3米之间。

7钢板桩施打及围囹

施工选用振动锤施打钢板桩,工字钢打设时遵循一顺一丁布设以增加围堰整体刚度。按照围堰尺寸进行每边钢板桩数量与角桩位置的确定,这样可以为钢板桩顺利合拢提供有利条件。完成钢板桩施打合拢工作后,在桩顶标高及承台设计标高测量后,进行围囹标高的准确计算。如基坑开挖达到围囹标高后,必须对围囹进行及时施工,避免围囹施工没有进行的情况下向基坑底进行开挖作业。

8拔除钢板桩完成承台与墩身

施工后,应回填基坑到围囹位置,围囹与内支撑拆除作业应遵循由下到上的顺序。选用振动锤进行钢板桩拔除施工。其作业原理为通过振动锤产生的强迫振动,对土质进行扰动作业,进而对钢板桩附近土的凝聚力产生破坏,并对拔桩阻力加以克服,同时依靠附加起吊力作用拔除钢板桩。

二路桥工程施工中基坑钢板桩支护技术

应用中的注意事项钢板桩支护技术在路桥工程基坑施工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路桥工程的抗拉性能及承载能力,进而增强路桥工程的强度、使用寿命及降低工程施工的投资成本。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要求不断提高钢板桩施工的质量。基坑支护体系随着开挖深度的不断增加会出现侧向变位的情况,这种情况在施工中无法避免,基于此,基坑支护监测的关键就在于侧向变位的发展及控制。通常情况下,体系的破坏都具有相应的预兆性,在基坑支护监测中,施工单位必须做好现场指导工作,利用检测等方式及时分析、了解支护体系的受力情况。在监测中不仅要做好整个基坑支护检测工作,还要充分考虑其附近环境。这种监测方式可以掌握好基坑附近支护的稳定情况,在目前深基坑支护工程理论与相关技术支持下,施工实际情况往往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根据本工程现场施工的具体情况,其地质环境较为复杂,可选用变形监测的方式进行基坑支护作业,这样可以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在施工前,施工单位必须认真调查路桥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主要选用拍照等形式对其现状进行分析,随后形成相应文字进行归档。对于较大危害部位,可以选用石膏膜设点的方式进行施工,尽可能降低对工程施工的影响,并定期进行跟踪查看。分期分阶段将监测情况记录汇报有关各方。此类监测点的设置将在详细调查现状的基础综合确定,同时对在施工间出现的开裂,特别重视监测,将实际情况向相关单位及时上报。为确保正常进行围护工作,避免较大位移情况出现在钢板桩施工中,应随时跟踪观测钢板桩偏移情况,选择较远位置作为控制点。基坑土移及沉降观测是基坑稳定观测的主要内容。施工中应对其进行全面观测,施工前期将观测点设置在基坑附近,桩顶位移情况应在挖土过程中进行观察。每隔20米沿着基坑钢板桩长度进行监测点的设置,每天2次进行观察,完成挖土工作后,进行每天1次观测。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路桥工程已经成为我国基础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建设项目,基坑施工作为路桥工程施工中的重要内容,其钢板桩支护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工程的整体质量。施工中应对钢板桩施工技术的施工工艺加以重视,以确保路桥工程的质量。

施工技术论文篇8

1.1研究目的及意义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可以对信息进行收集、储存、加工和处理,然后分析出最适合项目的数据,在设备的控制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虽然科技在不断发展,但还是有很多的施工项目没有真正的利用信息技术,也不知道怎样应用,因此本论文就基于建筑施工管理项目为切入点,研究信息技术在施工应用中产生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为信息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提供理论的依据。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对于我国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来说,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是很普遍的,但是没有深入的研究,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大部分施工项目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项目管理方面,现场会有专门的设备对施工项目进行检测,实时将现场的画面传给管理人员,让管理者即使不到现场都能了解现场的动态,保证项目的完成进度。在工程资源管理方面,设计了专门的管理软件,对工程图纸、资料进行审查及管理,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同时还会利用信息技术在网上获取更多的资料,便于学习与研究。在日本,建筑施工项目会采取信息技术全面化的管理方式,在施工项目建设初期就会建立数据库,将项目相关数据收集起来,储存、处理,形成一个系统,然后在施工过程中都会将信息和数据电子化,传给系统进行储存和处理,然后分析出最适合建筑施工的方式,从而提高整个项目的质量和效率,从而提高团队竞争力。

2信息技术在施工中应用的好处与不足

2.1信息技术在施工中应用的好处

2.1.1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传统的施工中,从最初的选材到最后的项目完成,其中包含的内容非常的多,因此在传统的建筑施工中会应用到大量的人力进行管理,但是人员的增多,给管理上加大了难题,很容易出现管理上的漏洞,从而增加施工的难度,因此为了提高竞争力。很多大型的企业都引进信息技术,甚至在施工中施行信息技术系统化,将设备的运转通过信息技术来控制,将材料、人员的分配与管理通过信息技术来实现,从而减少了人力的消耗,更大程度的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施工的效率,同时还给施工团队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支持,提高了其市场竞争力。

2.1.2更加专业化建筑施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的人员、部门很多,因此信息在横向与纵向传播时会非常的不方便,同时也很容易出现错误,这样既耽误了工期,又耽误了质量,因此制约了整个企业的发展。

2.1.3维持施工市场秩序由于施工市场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管理手段的不成熟,因此施工市场还是比较混乱的,因此管理越来越困难。信息技术引入到施工中,增加了管理的方式,可以更有序的把握招标施工团队的质量,可以更清楚的对其施工人员、施工水平、资质等进行审查。对于有资历的施工团队通过网络进行登记,然后通过这个平台公平的竞争,可以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为各部门、各企业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为维持施工市场的秩序提供手段,相对于这一点,“合力网”做的非常的权威。

2.2信息技术在施工中应用的不足

2.2.1应用范围片面虽然说欣喜技术在施工中应用的越来越普遍,但是也只仅限于大型的建筑企业,对于小型的建筑团队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即使是中型的建筑企业,他们也只是将信息技术用来进行企业内部资料的查询、资料的打印、内部学习等,很少用来进行数据的处理及行业之间的交流。

2.2.2施工人员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不到位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信息技术对于施工的应用仅仅在于任务的派发、邮件的收发、财务系统的建立以及企业制度的下达等,这些构成就是一个信息化,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信息自动化是一个复杂的内容,不仅包括了以上的这些,还包括对人员、材料等管理,成本的计算,同时对施工项目的监测等,从材料的选取到施工,再到质检,总的一个流程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处理系统。因此,施工人员对于信息技术的认识还不是很到位,施工企业越小,越不愿意去建立一个复杂的、完整的信息系统。

2.2.3国内信息技术管理软件落后纵观国内外的企业管理软件,差别还是很大的,国内在很多方面都有一定的空缺,因此常常会使用国外的软件进行填补空白。但是由于国情的不同,国内在使用国外相关软件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不便,只能勉强满足现在企业需要,对企业的发展是没有帮助的。同时国外软件价格偏高,很多中小型企业都没办法承受,因此就会造成信息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不是很全面的局面。

2.2.4资金及管理人员不到位很多施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信息技术的开发和使用没有投入过多的资金,而是将资金过多的投入到施工团队的建设当中去,忽视了信息技术的应用这一块,从而导致引进的技术是非常传统的,不能满足企业日益发展的需要,长此以往,很多施工单位都会觉得这部分的投资没有意义,从而更忽视,导致了信息技术没有在施工管理中真正的应用。

3改善信息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不足的措施

3.1施工管理全面化建立一个信息化的办公系统,从招标开始进行资料的收集及数据库的建立,对于施工人员的资料进行整理,建立一个严格的“绿色通行证”关卡,对进入施工地的人员进行管理。同时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化平台,包括学习资料、同行交流平台等等。在施工现场装摄像头,对施工项目进行实时监测,可以让管理者全方位的了解施工的进度,同时还可以对施工人员进行管理,及时纠正其不规范的施工行为,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

3.2强调信息技术在施工中的作用很多施工项目领导对信息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认识很片面,因此只有强调信息技术在施工中的作用,才能引起领导对其的足够重视。在建立了足够完善的信息库之后,充分的利用这个信息库来工作。

3.3提高施工管理软件质量信息仿真技术是一项现在非常流行的技术,它可以将施工现场进行模拟,但是仿真的越好,对软件的要求也就越高,因此需要提高施工管理软件的质量。

3.4专业管理人员的水平专业的软件还得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因此必须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养,提高软件管理人员的水平,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的分析,并作出相应的回应。一个好的管理人员可以将软件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同时还能及时的发现软件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改进软件,这对整个施工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4结语

信息技术在施工中得到好的应用后,不仅可以简化施工的流程,还可以更好的提高施工的效率,提高施工的竞争力。随着科技的发展,施工项目领导也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在施工中的作用,因此积极改善信息技术在施工中应用的现状,提高施工团队的软件管理水平。

上一篇:审计监督论文范文 下一篇:工程技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