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模具范文

时间:2023-03-04 16:04:23

精密模具

精密模具范文第1篇

关键词:精密模具 热处理 预防技术

模具在进行热处理时,尤其是在淬火过程中,模具截面各个部分在加热和冷却的速度不一致就会出现温度差,再加上截面的组织也不同时转变等因素,这就使得截面的各个部分体积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膨胀和压缩,导致了截面组织的不均匀,这就会使得组织模具的内部和外部产生了一定的温差,从而导致了模具的变形。所以,减少和控制精密模具的热处理变形是我国科研研究者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下面本文就从精密复杂模具变形状况、变形原因来研究,来提出针对其变形的措施,提高精密模具的使用年限和质量。

一、模具材料的影响

(一)模具的选材

从选材和热处理简便考虑,选择T10A钢制造截面尺寸相差悬殊、要求淬火后变形较小的较复杂模具,硬度要求56-60HRC。热处理后模具硬度符合技术要求,但模具变形较大,无法使用,造成模具报废。采用微变形钢Cr12钢制造,模具热处理后硬度和变形量都符合要求。

从精密模具的选材上看,对模具进进行热处理要做到简单方便。我们可以选择使用尺寸和硬度都符合要求的微变形钢,这样对模具的热处理后,可以降低精密模具的变形程度。选择尺寸相差的钢材料,在进行热处理后,模具的硬度虽能到达技术的要求,但是变形较大,已经不能在投入使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所以针对模具的复杂性来看,选择变形小的模具,才能实现其本身的功能,可以采用微变形钢,比如空淬钢等。

(二)模具材质的影响

一般来说Cr12MoV钢是微变形钢,不应该出现较大变形。对变形严重的模具进行分析发现,模具钢中含有大量共晶碳化物,且呈带状和块状分布。

1.模具椭圆(变形)产生的原因

模具钢中呈一定方向分布的不均匀碳化物的存在,碳化物的膨胀系数比钢的基体组织小30%左右,加热时它阻止模具内孔膨胀,冷却时又阻止模具内孔收缩,使模具内孔发生不均匀的变形,使模具的圆孔出现椭圆。

2.预防措施

在对精密模具进行复杂的制作时,要尽可能的选择那些碳化物偏小的磨具钢,不能片面的考虑制作的成本,还要考虑模具的质量,要选择正规厂商的优质的钢材料。在制作过程中,对碳化物比较严重的模具钢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制造,以此来去除碎碳化物晶块,减少碳化物的分布不均的问题,减少其制造过程中材料的差异性;对锻造后的模具要进行适当的热处理,使其取得碳化物的细小组织,从而达到降低模具钢热处理变形的不低。对于尺寸较大或者无法对其进行锻造的模具,要适时地采用固溶双细化的处理,使得碳化物内部组织细化,分布均匀,模具的棱角光滑,这样最终可以达到减少热处理变形的目的。

二、模具结构设计的影响

(一)变形的原因

因为模具的各处厚薄不均匀或者存在一些尖锐的角度,所以在对这些模具进行热处理时导致了模具各个部位之间的受热成都和内部组织的不同,出现了各个界面的体积发生了不同成都的膨胀,产生了热处理后模具的变形。

(二)预防措施

在设计模具时,不仅要考虑实际的生产需要,还要考虑到模具各部分的薄厚的差异造成的组织结构的不对称,在模具的厚薄交界处,需要采用平滑的过渡结构设计,依据模具的一定组织变化规律,给模具预留一点变形的空间,在对其进行热处理之后不至于产生模具的变形过渡导致了对资源的浪费。

三、模具制造工序及残余应力的影响

(一)变形原因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残余应力和淬火后的应力叠加,增大了模具热处理后的变形。

(二)预防措施

1.粗加工后、半精加工前应进行一次去应力退火,即(630-680)℃×(3-4)h炉冷至500℃以下出炉空冷,也可采用400℃×(2-3)h去应力处理。

2.降低淬火温度,减少淬火后的残余应力。

3.采用淬油170℃出油空冷(分级淬火)。

4.采用等温淬火工艺可减少淬火残余应力。

四、热处理加热工艺的影响

(一)变形的原因

众所周知,不管是什么材质的金属在对其进行加热时,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膨胀。在热处理的过程中,把钢材料放在一个模具里面,导致了各个材料的受热并不均匀,这就会产生材料的各个部分的膨胀存在差异性,从而形成了材料组织内部结构的变化,造成了变形。在钢材料的相变点以下的温度,不均匀的加热就会产生一定的热感应能力,在超过热感应能力时就会产生材料内部组织的不等性的转变。所以加热的速度越快,模具的表面温度与内部组织的温度差异就会越大,导致模具的变形也就会越大。

(二)预防措施

采用预热,对于低合金钢模具可采用一次预热(550-620℃);对于高合金刚模具应采用二次预热(550-620℃和800-850℃)。

(三)加热温度的影响

1.变形原因

淬火加热温度越高,钢的晶粒越趋长大,由于较大晶粒能使淬透性增加,则使淬火冷却时产生的应力越大。再之,由于复杂模具大多由中高合金钢制造,如果淬火温度高,则因Ms点低,组织中残留奥氏体量增多,加大模具热处理后变形。

2.预防措施

在保证模具的技术条件的情况下合理选择加热温度,尽量选用下限淬火加热温度,以减少冷却时的应力,从而减少复杂的热处理变形。

五、残留奥氏体的影响

(一)变形原因

因合金钢(如Cr12MoV钢)淬火后含有大量残留奥氏体,钢中各种组织有不同的比体积,奥氏体的比体积最小,这是高合金钢模具淬火低温回火后体积发生缩小的主要原因。

(二)预防措施

1.适当降低淬火温度。淬火加热温度越高,残留奥氏体量越大,因此选择适当的淬火加热温度是减少模具缩小的重要措施。一般在保证模具技术要求的情况下,要考虑模具的综合性能,适当降低模具的淬火加热温度。

2.模具淬火后采取冷处理是减少残留奥氏体量的最佳工艺,也是减少模具变形、稳定使用时发生尺寸变化的最佳措施,因此精密复杂模具一般应采用深冷处理。

六、冷却介质和冷却方法的影响

(一)变形产生的原因

当模具冷却到Ms点以下时,钢即发生相变,除因冷却不一致所早成的热应力外,还有因相变的不等时性而产生的组织应力,冷却速度越快,冷却越不均匀,产生的应力越大,模具的变形也越大。

(二)预防措施

1.在保证模具硬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采用预冷,对于碳素钢和低合金模具钢可预冷至棱角部位发黑(720~760℃)。对于在珠光体转变区过冷奥氏体较稳定的钢种可预冷至700℃左右。

2.采用分级冷却淬火能显著减少模具淬火时产生的热应力和组织应力,是减少一些复杂模具变形的有效方法。

七、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精密复杂模具的热处理变形的介绍,提出了降低其变形的各种有效的方式。在对模具进行热处理时要选择合适的钢材、选择合适的温度、注意钢材的预先处理等等,这样才能降低精密模具热处理的变形情况,发挥其最好的功效。

参考文献

[1] 殷秀,蹇顺海,文彬. 51例性腺外畸胎瘤的临床病理分析[J].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2(2)

[2] 文彬. 中小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征信. 2013(04)

精密模具范文第2篇

关键词:纤维织物;布风系统;精密车间;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TU831

1 精密模具车间内温度环境因素的影响

当前模具制造已发展至采用光机电相结合的数控电火花成形、数控电火花线切割以及各种特殊加工技术相结合的高度,例如电铸成形、粉末冶金成形、精密铸造成形及激光加工等。目前慢走丝线切割和电火花放电加工精度可达到1.5μm,加工表面粗糙度可达到0.004μm,完全可以满足当前注塑制品的精度要求。然而,在模具机械加工过程中,工艺系统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常产生复杂的变形,破坏了工艺系统间的相对位置精度,造成了加工误差。据统计,在某些精密加工中,由于热变形引起的加工误差约占总加工误差的40%~70%。热变形不仅降低了系统的加工精度,而且还影响了加工效率的提高。

引起工艺系统热变形的热源大致可分为两类:内部热源和外部热源。内部热源包括切削热和摩擦热;外部热源包括环境温度和辐射热。外部热源对模具加工精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环境温度的变化和室内各部分的温差,将使工艺系统产生热变形,从而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和测量精度。首先,温度变化会影响设备的精度。例如,一台镗床在20℃进行检验精度完全符合标准,但在-10℃和35℃时会有许多检验项目超标,这主要是因为床身铸件在-10℃会有中凹变形,而在35℃时会有中凸变形,最大翘曲量可达7~11μm。其次,环境温度分布不均匀也会影响设备精度。例如,安装在风口附近的机床,机床相对两面产生10℃以上温差,变形可达0.14mm/m。此外除了影响机床的几何精度,温度还会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

因此,在加工或测量精密模具组件时,控制室温的变化——环境温度精度的控制以及环境温度场均匀度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2 纤维织物布风系统的优点

纤维织物空气分布系统是一种由特殊纤维织成的柔性空气分布系统即索斯系统,是替代传统送风管、风阀、散流器、绝热材料等的一种送出风末端系统。它是主要靠纤维渗透和喷孔射流的独特出风模式能均匀线式送风的送出风末端系统。

喷孔射流送风方式的风管采用无渗透性纤维布制成,通过在特定角度上开设的孔口向室内送风,送风速度可达15m/s。基于混合送风原理,高速气流从喷孔喷出后,送风气流带动周围空气流动,直到与其充分混合,送入工作区域。室内空间按气流流速可分为高速喷射区、减速区和低速回流区三部分,如图1所示。气流射程根据空间内温度、气流流速的实际要求精确计算而确定;工作区一般设在低速回流区域。

在较大空间里,通常比较难维持室内温度场的均衡性。特别是在供暖的情况下,气流组织状况更加糟糕,因为送出的气流比房间空气轻,热空气有在天花板下方聚集的倾向。在此情况下,房间某些区域会产生滞流,空气品质降低以及由于缺少热空气的送入而产生不舒适感。为解决这一问题,传统空调做法是提高送风温度或送风速度,将热风直接高速吹向室内工作区域。然而这也是不可取的,因为直接将热风吹向工作区域的做法很难保证工作区域不会有吹风感产生,另外对温度场均匀性有要求的工艺设备也会因温度场的不均匀性及过大风速而产生加工误差。

图2显示了纤维织物喷射送风系统和传统金属风管送风系统在采暖模式和制冷模式下温度场的温度分布情况。纤维织物布风系统喷射式送风方式基于混合通风的原理,利用喷孔高速喷出的送风气流带动周围空气向某一区域流动,然后推动室内空气充分混合。其特点是在工作区域之外的送风速度很高,这引起室内空气随着送风气流运动。开始的时候,送风保持在较高的风速,有利于能力的传递;随着室内空气混合程度的增加,送风风速随之减小,直到到达工作区域减到工作区域风速要求。其与传统空调送风方式比较具有轴心速度衰减更慢,温度分层更加明显,减少扩散系统中的冷/热不均匀点,对能量利用效率更高。

另外纤维织物布风系统通过整个管壁的纤维缝隙或均匀分布的经过专业设计的多排小孔出风,空气分布每点均匀一致,实现真正理想的整体均匀送风。

3 纤维织物布风系统在精密模具车间的实际应用

天津海润鸿泰精密模具制造有限公司主要业务范围为电子、汽车、化妆品、医疗用品等塑料件的模具设计、模具制作、产品设计及注塑成型、组装、表面处理。总建筑面积31185.5平方米,生产车间21488.9平米,其中精密模具加工车间长64米,宽36米,高8米,面积2300平方米,车间内拥有牧野加工中心、电火花机、慢线切割机等高精度模具加工设备,可实现0.003mm级别精度加工,因此对温度控制,温度场均匀度要求都比较高,传统金属风管系统送风方式不仅重量大,增加钢结构厂房承重,而且散流器点式送风方式不均匀温度场将造成加工设备较大的形变而产生加工误差,这都增加了加工设备调试工作量及加工成本。如果采用顶板孔板送风不但投资巨大,而且也影响模具车间天车的运行,事实证明是不可行的。

而纤维织物布风系统采用永久阻燃纤维织物制成,不仅拥有阻燃防火、重量轻、安装快捷简便等特点,而且可以采用喷射混合通风原理的送风方式,轴心速度衰减慢,温度分层明显,不但可以有效传递热量,使工作区域位于低速回流区,满足风速工艺要求,而且温度场更加均匀。

精密模具加工车间长64米,宽24米,高8米,设计总冷负荷340KW,总风量45000m3/h,夏季送风温度15℃,室内控制温度25±1℃。采用三条风管系统,风管直径813mm,风管长度56m,风管间跨距10m。送风系统布置图如图3所示。

车间内高度方向上温度场模拟情况如图4所示。通过对该模具加工车间的温度测量,距地面3m高处,气流面平均温度24.9℃。最高气流温度25.6℃,最低气流温度24.7℃,最大温度差0.9℃,而且在模具加工设备布置区域,温度差更小。

4 结论

纤维织物布风系统喷射混合通风原理,以较大的出风速度以获得较好的空气混合效果,温度分层更加明显,保证工作区域的温度均匀性要求;同时喷射布风方式,气流轴心速度衰减较慢,保证了气流的有效射程,从而保证了工作区域温度的控制精度,对能量利用效率更高。在模具车间的实际运行效果也验证了纤维织物布风系统精确的温度控制,均匀的温度场,为精密模具的制造提供了必要的外部温度环境保障。

参考文献:

[1]唐仁奎,许艳英.注塑模具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科技风,2010,12.

[2]陈露,郝学军,任毅.高大空间建筑不同送风形式气流组织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0,4.

[3]杜肯索斯(上海)空气分布系统有限公司.气流组织形式研究及出风模式选型[R].

作者简介:李景丽(1979-),女,讲师,硕士研究生;于海波(1978-),男,高级工程师,本科。

精密模具范文第3篇

CAD/CAM技术较传统技术有着不可或缺的优点,并在模具生产和制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益。本文主要阐述CAD/CAM在高精密模具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

关键词:

CAD/CAM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高精密模具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二产业也在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仅对所需产品的性能有了高要求,对产品的外观也越来越重视。所以,这就对模具设计与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之快,产品的外观越来越得到消费者的关注。因此,这就需要模具设计与制造紧随大众需求,不断更新技术手段,提高速度,设计新颖,且生产成本不可太高,要面向普通消费者的支付水平。一些知名企业通过应用CAD/CAM技术,同时结合自身先进的管理经验,使得他们在如今竞争相当激烈的社会立于不败之地。CAD/CAM技术是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和完善。该技术能够很好地处理各种数据编程问题和一些形状模具的造型。因此,产品的质量得以提高,造型多样,复杂的编程问题得到解决,很大程度上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和设计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益。于是,该技术广泛应用于数控加工和模具设计方面。

1CAD过程

1.1将现有客户提供的CAD数据模具转化为所需图形

在生产模具过程中,一些客户根据自己的需求设计产品的外观,但是其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如果客户使用的设计软件和企业使用的不一致,图纸的交流就会产生问题。而CAD程序中包含着多种数据库,可以借助几何体转换,转换成相关数据,最终被模具企业读取然后利用。CAD的这一特点是其他程序所不具备的,正因如此,它才被广泛利用。

1.2在设计图形中直接利用CAD/CAM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CAD/CAM技术在模具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企业生产的基本过程是对某一要生产的产品进行市场调查,当符合要求后下达生产决策,根据生产计划进行生产。当然,其中模具设计工作人员需运用CAD工作站对模具进行一系列分析创造和计算,最后还要对产品的性能进行预测,以减少设计者工作量,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创作工作。

2CAM过程

2.1集成制造CAD/CAM技术

根据模具的制造运行过程,建立相应的图形数据库。单一的图形数据库的建立是模具CAD/CAM系统的重点。如果CAM阶段能够对CAD阶段的设计图形完全吸收,这样可以减少中间的时间误差,CAM与CAD能够自如传递数据和转换。同时,可以利用计算机能够反复优化的特点,不断优化模具的相关因素,如模具结构性能和液体流速等,同时还可以修改模具中温度及其分布情况。加工前做好必要的预备工作,就可以在工作中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坚守工作时间,提高效率,同时提高模具的加工精度。CAD/CAM软件的使用对象比较广泛,是参数化造型和统一的数据库。它覆盖了设计的各个方面的特点,为模具的集成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2.2在模具高速加工中应用CAD/CAM

高速加工理念于60年前被提出,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在高速加工技术中,主轴速度和刀工直径对它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影响高速加工的因素还有刀具寿命切割材料和加工工艺。根据主轴的加工速度分为高速加工和非高速加工。当主轴速度达到12000r/min以上为高速加工,主要是加工大型汽车的覆盖件模具。之前采用的加工方式被称作是传统加工方式。与传统模具加工方式相比,高速加工有着很明显的优势。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括:首先,模具表面的质量得到了一定加强;其次,相对于之前复杂的模具加工过程,高速加工可以使复杂的工序简单化,从而大大降低加工成本;最后,高速加工可以加快模具的制造速度,更便于模具的修复工作。鉴于高速加工和传统加工方式的不同,相对应的高速加工在加工工艺以及数控指令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区别。进一步说,也就是应用CAM系统在攻速加攻的系统中,对其相应的特使要求必须满足下列条件:具有全程自动刀柄干涉检查和自动防过切处理能力。此外,快速编程、刀具进给功率优化都必须跟随高速加工同时提升。人员配备方面,高速加工也有着更加苛刻的要求。编程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加工经验以及与高速加工相对应的加工策略。

2.3CAD/CAM在生产过程管理中的应用

一般来说,加工系统所应用的CAD/CAM技术都是在特定环境中工作的。这个环境一般由个人计算机或者小型计算机终端组成。这也就决定了在这个环境中可以应用FMS管理系统软件对加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跟踪管理。例如,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于此项技术的应用一般有外购件的采购状况、流转零件在不同阶段的加工状态、加工质量以及加工效率等。通过这个过程,有利于我们对零件加工以及外购件采购等进行实时监控,从而了解加工状态,为降低成本、增加效率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完善的材料清单生成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所谓材料清单生成,就是将所有原材料或者外购件库存进行统一规划,以做到在系统中实时监控,进而确定加工工艺路线,跟踪加工过程,准确录入停工待料时间、机床运转时间以及人员等待时间,从而计算出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无用功,消除等待以及浪费,提升加工效率,降低成本。

2.4CAD/CAM对模具的检测作用

对于模具的检测,传统的测量方式都是采用可移动式三坐标测量仪进行测量。在高速加工这一新的背景下,模具的测量过程也与之前的传统测量方式有着很大的差别。新的加工模式一般采用三坐标测量仪与CAD/CAM进行配合的测量方式进行模具的测量工作。这两者之间有着很大差别。一般来说,CAD/CAM系统的测量空间为3250mm×2090mm×1370mm,三坐标测量仪的精度为0.015mm,最大测量质量为40t塑料模或者冲模零件。鉴于测量仪测量精度的重要性,如何保证测量仪的测量精度长期稳定在较高范围内,成为我们不得不重视的问题。通常,我们把测量仪放在恒温20°的机房中。为了避免灰尘以及震动对测量仪的影响,机房需要与外界环境隔绝;安装时,也必须在质量为100t的由气垫支撑的混凝土支座上进行安装。三坐标测量仪的主要作用除了检测模具的品质外,还可以对加工过程进行检测,也就是对零件加工过程中的各工序的质量进行检测。通过这种检测,可以了解所需的几何形状如何更精确地加工。一般来说,在模具加工过程中需要检测两次,一次是冲压工序前,一次是冲压之后。两次检测过程要对上、下模型腔的状态,通过理论计算厚度的方式践行测量,从而达到对模具制造过程的全面检测。

3结语

现代加工制造技术已经逐渐脱离原始的人工加工进入到计算机智能加工时代。CAD/CAM技术作为现代模具加工技术最常用的技术,将分析、设计、制造以及生产融为一体,在模具加工的精度、检测以及效率等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随着CAD/CAM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会为模具制造带来更多的变革。

作者:吕孟春 单位: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郑兴睿.CAD/CAM在高精密复杂模具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3.

[2]陈江虎.CAD/CAM在高精密模具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19):44-46.

精密模具范文第4篇

关键词:SWH-CDIO模式 精密模具技术高技能人才 研究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b)-0235-02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国际工程教育改革近年来的最新成果,CDIO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作(Operate)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反映了工程系统的全生命周期。该模式不但提出了一体化能力培养方案,并且制定了关于全面实施过程和结果评价的12条标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1-2]。

2010年以来,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原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水文化”蕴涵的水精神,对CDIO模式进行本土化,提出SWH-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理念、一个愿景、一个能力大纲、八条标准”,以形成开展SWH-CDIO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框架,其中SWH为“水文化”的汉语拼音首字母。其中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实施试点改革的四个专业之一。

1 精密模具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培养方案制定

浙江模具行业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快速发展,其市场规模已位居全国第二位。而高精度、长寿命、高效率的精密模具是当前模具发展的方向,国家及浙江省都将精密模具列为重点发展的产业。模具业的快速发展,对技术队伍和从业人员的要求也发生了质的变化,目前,模具企业十分缺乏掌握和运用模具(特别是精密模具)新技术的设计人才、胜任现代模具制造设备操作与维护的高技能人才和现代模具企业的管理人才。因此,模具专业的学生面临模具产业升级及结构调整和制造业的变革及发展,探索模具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的当务之急。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于2005年设立,是首批校重点建设专业,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特色建设专业,学校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学会理事单位,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与模具分会秘书长单位,全国职业教育模具教学研究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自设立以来,就一直致力于教学改革,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创新和实施精密模具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

1.1 专业愿景

专业愿景:在一个现代的、基于团队的环境下,提供精密模具的构思-设计-实施-运行(CDIO)的工程背景环境,以“设计与制造”为导向,铸就水利精神为核心和培养人文素质为重点的“以文化人”融合教育全过程,培养精密模具技术“硬”能力和职业核心“软”

能力均衡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增强学生应对市场变化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2 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

运用CDIO,通过项目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的生命周期全过程,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见图1,使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通过“团队合作导论”、“职业沟通”和“机械工程导论”课程,培养个人自身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建造产品和系统的能力[3],即培养学生的“软”“硬”能力,进而培养具有创新和实践精神及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精密模具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围绕精密模具技术展开,组织学生参与若干个特定精密模具技术项目。按规模和范围,将SWH-CDIO项目划分为三级,一级为精密模具技术主要核心课程和能力要求的项目;二级为相关核心课程和能力要求的项目;三级为根据各门课程标准需要,增强具体某门课程理解与能力而设的项目。

2 基于SWH-CDIO模式的实践场所的构建

依托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基地和浙江省财政资助的“现代模具技术实验室”、“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等实验或实训室,筑巢引凤,吸引校外企业和校外资源,构建精密模具技术SWH-CDIO实践场所,并开发服务于CDIO的实训项目,通过构建精密模具技术技能实践训练体系,使学生在校就能获得精密模具企业的相关工程经验。

SWH-CDIO实践场所,与传统的实验室有本质的不同,它为整个培养计划和构思、设计、实施与运行以及团队建设提供支持条件,并为学生提供了进行创造性和实践性的学习环境。

SWH-CDIO构思工程实践场所,以学校图书馆和资料室以及创新实验室为主; SWH-CDIO设计工程实践场所,由模具CAD/CAE/CAM实训室为主;SWH-CDIO实施工程实践场所,包括现代模具技术和先进制造实训室;SWH-CDIO运行工程实践场所,则以现代模具技术调试室为主。

3 基于SWH-CDIOCDIO模式的精密模具技术人才培养的实施

3.1 以设计与制造为导向的SWH-CDIO精密模具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理念

根据SWH-CDIOCDIO模式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和精密模具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特点,将设计与制造为导向,以项目实施为主线,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阶段,使学生系统地获得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一体化训练。

3.2 实施SWH-CDIO模式, 探索项目化教学

根据SWH-CDIO模式,校企合作设计一体化的CDIO教学项目,以精密模具设计与制造项目为载体,参照模具设计、制造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确定具体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具体教学方法,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评价,突出职业能力考核,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强化形成性考核。

在项目具体实施时,将CDIO一级项目“机械工程导论”结合到模具公司参观学习的认识实习中去。而CDIO一级项目“毕业综合实践”则与已校企合作订单班结合,培养精密模具技术高技能人才。CDIO二级项目化教学中,与企业合作,重点实施“精密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 精密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和“精密模具数控加工技术”项目。CDIO三级项目的设立与实施则按具体课程标准要求进行。

在实施项目化教学同时,选取具备行业代表性和权威性、有较高社会认同度的证书(如模具工和模具设计师证书),构建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双证书”教育框架,将相关“技术应用分级标准要求”和“职业资格分级标准要求”融入教学内容中。每年毕业生的双证书通过率都达到100%以上。

2012年1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分会已批准我校开展材料(锻压)工程师资格认证工作(首批三所高等院校之一),学校结合“精密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实施以证代考,首批学生已于2013年1月,通过见习材料(锻压)工程师资格考试。

三年来,模具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技能竞赛,成绩优异,曾获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竞赛一等奖和浙江省第二届高职高专院校“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特等奖,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上我校模具专业学生先后30余人荣获省级以上专业技能竞赛三等奖以上荣誉,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项。

3.3 实施SWH-CDIO模式, 校企共建企业订单班

实施SWH-CDIO模式, 和企业共建企业订单班,是实现以设计与制造为导向的SWH-CDIO培养模式,培养精密模具技术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2010年以来,学校和怡得乐电子(杭州)老板电器、杭州老板电器老板电器和上海大众有限公司分别建立了精密模具技术人才订单培养班。订单班重点培养学生精密模具设计与制造能力等专业“硬”能力,同时培养团队交流、团队合作等职业核心“软”能力。订单班学习的内容和项目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授课教师由企业和学校教师共同承担,对优秀学员,企业还给予特别的奖励。订单班的主要特点是学员的身份既是学生也是准员工,享受企业员工一定的津贴或报酬。学生在订单班里学习、培训和实习,真正做到“做中学”,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接近实际,更符合企业的要求,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都为100%,同时就业质量逐步提升。

3.4 打造特色鲜明和适应SWH-CDIO模式的优秀精密模具技术教学团队

SWH-CDIOCDIO教学改革实施的前提,是培养精密模具技术教师队伍建设。多年来,学校充分发挥浙江省知名模具企业多的区域优势,加强与校外企业和行业团体的交流与合作力度,结合校重点和省高职高专特色专业建设,采用学历深造、访学、进修、培训和到企业工程锻炼等多种形式,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校企共建师资队伍等方式,培养和聘请在行业内有影响、了解模具工程发展方向、熟悉精密模具技术、善解企业技术难题的专业带头人;培养一支在精密模具技术领域内通设计、熟工艺和会操作的“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

实施SWH-CDIOCDIO教学改革,极大推动了教师专业技能的不断提升、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2012年精密模具技术教学团队被列入首批校级教学团队,其中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2人,全国水利职教新星1人,校教坛新秀1人,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第一层次3人,初步建立了适应SWH-CDIO模式的高水平、专兼结合的、具有“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精密模具技术教学团队。

参考文献

[1] 徐兵.试论高职教学中基于CDIO“软技能”训练[J].教育与职业,2008,12(36).

[2] 陈冬松,孙阳春.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的工科院校人才培养途径[J].现代教育管理,2011,11(11).

精密模具范文第5篇

关键词:异物;滤纸分析;继电器;模具;毛边。

厦门金越电器有限公司是厦门宏发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公司生产的各种精密注塑件是为集团继电器而配套的。电磁式继电器是一种机械式的精密电子元器件(见下面某产品示意图),它对环境的洁净度及零件上异物要求很严格,特别是对塑料零件要求严格,根据研究,直径100um以上的异物都可能导致继电器工作失效,因此,必须进行精密注塑件的异物控制,保证精密注塑件的洁净,才能有效提升产品品质。

继电器结构示意图

1.异物检查方法

每次取5只注塑零件,放入纯净水中,超声波震动5分钟,震动结束后取出零件,将水通过0.8u的滤纸进行过滤,镜检计量滤纸上100u以上颗粒的数量。

2.异物来源调查分析

根据注塑件的生产流程,将注塑成型、完工检验、整理包装、零件清洗、清洗后完工检验工序及生产环境做为异物来源的调点。

以7FD产品为例,滤纸分析结果如下:

2.1.异物调查结论

2.1.1.注塑成型后零件掉落前异物比较少。(单个零件:50~100um小于3个,100um以上小于2个)。

2.1.2.零件在周转过程异物有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

2.1.3.对于大颗粒异物,纤维较多。

2.1.4.巡检翻动零件过程异物上升明显。

2.1.5.对于100um以上的异物,经分析主要为塑料屑和纤维丝。

2.2.查找塑料屑及纤维丝来源

2.2.1.零件与浇口料混装产生塑料屑

2.2.2.零件毛边产生塑料屑

2.2.3.零件生产时浇口切断产生塑料屑

2.2.4.夹具夹取浇口时产生塑料屑

2.2.5.注塑车间环境中的塑料屑及纤维

3.针对异物来源制定改善措施

3.1.模具的改善

高精密的塑料零件需要高精密的模具来保证,除去高精密模具需要精心加工制造外,高精密模具的维修保养也很重要,高精密模具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磨损,腐蚀,塑料屑堵塞排气槽等,需要定期进行精心的维护保养,及时更换受损模具部件,恢复模具完好状态以满足零件尺寸精密、稳定、无毛边的要求。

3.2.自动化生产改造

利用双臂机械手将零件从模具取出后直接进行包装处理,减少零件在生产环境中的暴露时间,避免环境中的粉尘污染。改造内容为购买双臂机械手,自己设计制造各类吸盘,以实现从模具中取出零件并自动放置包装零件的要求。

3.3.车间生产环境改善

3.3.1.集中供料系统技术改造

将材料中的粉尘集中在供料房,避免材料中的粉尘飘至生产场所,进而污染精密注塑件。

3.3.2.空调系统改造

主要是改善生产环境,将生产场所与外界隔离开来,避免外部灰尘污染精密注塑件。

3.4.高精密注塑零件除静电技术改造

将生产后的高精密注塑零件去除静电,以免吸附环境中的粉尘,保持零件干净。

3.5.其他改善措施

购买防静电周转箱,购买不锈钢洁净放置架,生产过程防护加盖防静电薄膜。

4.结论

精密模具范文第6篇

青岛华世基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起步较晚,但成长较快的一家专业型精尖模具生产企业,目前已与LG、Apple、Blackbarry、Tyco、Nypro、海信、海尔等世界知名企业成功合作,并圆满地给整个模具行业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业精于细兴于专。

该公司是成立于2007年5月的民营高科技企业集团,注册资本1.2亿元,总资产3.2亿元,是一家集模具研发、设计、制造、塑胶件精密注塑成型、金属冲压、UV喷涂、PVD蒸镀、IMD IML、组装于一体的生产厂家,已经通过ISO9000、ISO14000以及TS16949国际标准认证,年产值可达两亿元。集团辖青岛华世基精密模具有限公司、青岛华世基电子有限公司和青岛华世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三个法人企业。

在多变的需求环境下,公司善于对市场把脉,并对症下药,因此能有效地摆脱行业面临的痼疾,大大提升了企业在市场中的免疫力。为了满足客户的要求,适应多变的需求,公司广招各类优秀人才,增添各种最新的设备与工艺,努力研发,追求卓越的品质,缩短交货周期,并为客户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从而赢得了更多的客户。公司所有高端设备均从国外进口,进口设备占设备投资总额的90%以上,包括德国的数控高速加工中心和电火花成机(EDM)、日本线割机、台湾铣床、磨床等。

目前,华世基模具除了IT和通讯产品外壳的精密模具设计、制造和精密注塑、喷涂及装配外,还在不断地引进人才进行产品创新,并建成面积达13000余平方米现代化的标准厂房,模具产能可达到每月20套,注塑产品月产量600万件,已经为备战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做好了软硬件的准备,并严格遵循“精心塑品格,模范做事业”的企业宗旨,为迎接模具行业的“异变”夯实了基础。

随着企业订单量的急剧增加,使原有厂区不能满足生产需求,诸多大型注塑设备和配套设备无法上马,新置生产线无空间安装,生产能力受到严重制约。为使企业再上规模、扩大生产,已经在国家高新区申请并获得批准建设工业园项目。工业园建设项目符合国家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产业政策及青岛市委市政府大力加强青岛市白色家电产业建设,努力把青岛打造成为北方电子城基地的发展产业构想。华世基工业园的建成,将使华世基集团从产能、产值、利税、技术、服务、客户等诸方面都成为除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以外的北方区最大最全最具优势的塑胶模具及注塑、喷涂、装配一条龙生产的新兴龙头企业。同时将极大地推动上游电子产业集群的发展扩张,带动下游企业的发展壮大。使青岛真正成为集地理人文优势、技术人才优势、电子产业链完整,品牌战略有效的电子产业名城,使青岛的电子产业在世界行业内占有重要位置,推动青岛绿色、低碳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地发展。

精密模具范文第7篇

【关键词】现代――海鸥;现代――恒普利;育人共同体

一、合作企业

1.合作企业优势

本专业的建设得到了中国钟表协会与天津市一轻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的高度认可与支持。为本专业的校企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与条件,为探索建立“现代DD海鸥”育人共同体提供了有力保障。

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中国表业的龙头,长期占据国企品牌在国外手表市场中的头把交椅,该集团先后攻克陀飞轮、三问、万年历三大技术难题,在国内已独立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并拿到该行业的标准制定权。

作为一家专门引厂入校的企业,天津恒普利精密模具制造厂是一个集专用精密模具的设计制造于一体的专业生产单位。为精密零件加工提供重要的生产实训基地,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试行单位。

2.企业合作需求

为使“海鸥”手表品牌继续做实“国内第一品牌、世界知名品牌”,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非常重视人才的在职培训与后续人才的储备。因此,该公司全程参与了现代学院《精密机械技术》专业三年制专科、四年制本科层次技术应用型、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工作。

自2007年专业开设至今,一直坚持与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深度合作,积极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即学院与海鸥手表(集团)签订“海鸥班订单培养”协议;共同建立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根据行业的职业岗位任职需求,共同研讨制定“工学交替订单式”课程体系;在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指导与帮助下,学院按企业实际生产要求,与其共同建设了本专业的校内实习基地。

2013年为有效完善精密机械加工人才的培养,与天津市恒普利精密模具制造厂深度合作,积极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共同建立校企合作运行机制;设置恒普利奖学金,根据精密机械制造行业的职业岗位任职需求,改造、创新专业核心课程;在天津恒普利精密模具制造厂的指导与帮助下,学院按企业实际生产要求,进一步夯实了本专业的校内实习基地。

二、做法与过程

围绕企业的岗位技能需求,积极借鉴国外先进职教理念与方法,大胆探索与实践“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依托“精密机械校企合作理事会”,构建“现代―海鸥、现代―恒普利”校企合作育人共同体,创新专业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1.建立并完善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1)建立“精密机械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依托“现代职教集团董事会”和“精密机械校企合作理事会”,建立以企业专家与专业带头人组成的两位一体的“精密机械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中企业的主导性作用和学校的主动性作用,建立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和有效运行机制,积极引导、紧密合作企业参与办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将利用校企合作董事会、理事会等平台,跟踪产业前沿,进一步重视人才需求调研,并按照学院相关制度要求,定期深入相关行业企业了解行业企业技术要求和岗位技能提升等有关人才需求方面的变化,以确保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符合行业企业的发展方向。

(2)建立“现代――海鸥、现代――恒普利”育人共同体及其运行机制。发达国家,如瑞士、德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企业主导”。本专业为了保障“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建立“现代―海鸥、现代―恒普利”育人共同体,即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市恒普利精密模具制造厂和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人才培养的三个主体,校企双方签订协议,共同成立工作机构,明确各自职责,特别明确企业须全程参与教育教学全过程。学校与企业共同成立校企合作培养领导小组,下辖校企合作教学模块开发小组、教材开发小组、教学实施小组、考核评价小组等,分工负责。在人才培养的入口、过程与出口均承担责任、落实培养工作。“现代―海鸥、现代―恒普利”育人共同体应在之前签订的“订单培养”协议基础上,共同建立校企深度融合运行机制,拟定《现代――海鸥、现代――恒普利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协议》、《现代――海鸥、现代――恒普利双师教师培养协议》、《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方法》等相关文件,充分保障校企共同育人深度的、可持续性发展,形成“校企共管、责任共担、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管理机制。

2.建立并完善合作办学“现代师傅”聘用、培养与管理机制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傅的质量。企业必须选派品德高尚、技能水平高(具有技师以上资格证)的师傅加入本专业的教学团队,不仅深入学校,还在企业指导学生完成相关课程在企业的实训项目和顶岗实习。为保证学生得到师傅的全程陪伴与全面指导,本专业要求一名师傅传帮带的学徒数量不能超过3人。为此,学院应该与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天津市恒普利精密模具制造厂共同研究制定“现代―海鸥、现代―恒普利”师傅聘任办法与《现代―海鸥、现代―恒普利师傅管理考核办法》,对于考核优秀的师傅给予奖励。从企业选聘的师傅在相关技术、技能上虽达到一定的高度,但之前均未经过系统教育学、教学法的培训。为提高企业师傅的教学水平与质量,本专业应该为其提供相应的培训。同时,本专业还应该制定《校企教师互聘管理办法》,使学院专任教师和企业师傅可以互聘交流,相互促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建立并完善合作办学实习实训和就业驱动机制

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据着主体地位,不仅要与学校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模式及其相关课程标准与教学资源,还要积极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习实训条件,安排相关专业核心课程中企业实训项目的实施与学生最后的顶岗实习,并支付学徒相应报酬;企业甚至还需要为学校教师的下厂实践创造条件。为此,本专业应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企业为学徒提供实习实训的工作运行机制,实施拜师学徒制,校企双方共同参与顶岗实习管理。制定《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工资待遇执行办法》,并认真落实。同时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要严格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尊重师傅,认真完成师傅交给的工作任务,为此校企还应协商制定学生顶岗实习保险机制、《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及《顶岗实习评价标准》。最终,为保障学生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校企还应建立就业“准入”机制,明确规定学生毕业到企业工作前必须取得的相关岗位职业资格证书,以及企业为选拔优秀毕业生成为正式员工还设置了何种职业素质与技能考核方式。

4.大胆探索与实践“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在原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通过深入研究发达国家,如瑞士、德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保障制度与实施措施,与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天津市恒普利精密模具制造厂反复研讨,初步确定了符合本专业现有条件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采取“三合一”培养模式。所谓“三合一”培养模式,就是学历教育与师傅带徒和高级职业资格培训相结合的培养模式。随着手表行业装备水平、技术技能要求的提高,对员工的职业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三合一”培养模式一方面让学生在学校接受文化理论与专业基础知识和职业素养的教育,修满学分取得学历证书,另一方面以学徒的身份在师傅的指导下提高岗位技能,提高职业资格等级。通过三年学习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端技能型人才。

三、成效与反响

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得到了广大同学与合作企业的理解与认同。学生知识学习兴趣足,技能掌握提升快,能最大效率的适应企业一线的要求;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兴趣浓,积极性大力提高,在学徒制的实施过程中,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实现了企业所需人才的无缝培养。

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从行业协会到教育主管部门,伴随着现代学徒制在我校的有效实施,其在高职教育改革中所带来的示范性与生命活力亦反响巨大。

四、政策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专门机构,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企业负责人、学校相关处室负责人、企业技术人员、学校专业教师等组成,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研究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形成协调有力、快速高效的工作机制,办公室具体实施试点工作。

2.强化政策激励

聘请行业专家,高校教授成立试点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对改革试点工作提供咨询评估。制定企业负担职工教育培训成本、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政策,并通过相关企业免费培训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制定试点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及激励机制,评选并奖励先进实习单位、先进试点班、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师傅和优秀学徒,提高企业的责任感和社会服务意识。

3.加大经费投入

试点工作实行多元投入体制。设置专项经费,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用于企业学徒培养,学校充分利用国家奖、助学金政策,并从办学收益中提取相应比例用于试点工作。

4.创新工作机制

建立职责明确、各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新机制;以经常性对话协商机制为载体,建立各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及教育部门与行业企业教产合作新机制;以试点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为载体,建立保障试点工作科学决策新机制;以加强课题科研为载体,建立企业行业专家、职教工作者、相关领域专家共同参与研究制定学生实习标准,探索建立实习标准动态更新新机制;以督查工作小组为载体,建立试点督查工作新机制;以人力社保部门的专家考评委员会为载体,建立社会第三方(行业、企业)评价新机制。

作者简介:

精密模具范文第8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模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9-013-01

现在,中职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然而中职学校却仍然存在很多难题,本文以岑溪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与深圳新达辉精密模具有限公司合作为例,对校企合作提出思考,并探索校企合作如何更大地促进中职学校发展。

一、校企合作的现状

岑溪职校模具专业成立于2002年,2007年该校引进深圳新达辉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进入学校,校企共建模具专业,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派出能工巧匠参与教学,并加工产品。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探索与积累,形成了良好的校企合作运行模式。2009年,该校模具制设计与制造专业被认定为自治区示范性专业,机械加工实训基地被认定为自治区示范性实训基地。

二 、校企合作的取得的效果

实行校企合作后,该校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主要表现在:

1、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职学校的学生最终都要走向企业,走上工作的岗位,学生的技能水平如何,最终要看他是否能够胜任以后的工作岗位。自该校与深圳新达辉精密模具有限公司实行校企合作后,该公司以企业的标准来教育学生、要求学生,尤其是实际操作技能方面,使学生在学校就能很好的掌握了所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实践证明,通过校企合作,这些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都能很轻松的胜任这些工作,可以大大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提高教师综合能力。自2007年岑溪职校扩大招生以来,学校招聘了很多教师,但这些教师大多是从高校毕业生中录聘的,他们理论知识丰富,但实际操作水平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自实行校企合作后,该公司与学校在学校合作创设实习基地,将很多机床搬到学校实习基地,大大增加了学生实习的机会。在教学中,该公司派出的师傅跟学校老师一起上课,这既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也大大提高了教师的综合能力。

3、缓解学校办学资金短缺压。由于2007年学校扩招,岑溪职校模具专业学生大增,但模具专业的学生离不开机床操作技能,学校各方面都需要资金来建设,所以,学校资金非常短缺。实行校企合作,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学校办学资金短缺压力。该公司为学校提供了一大批车床、铣床、电火花机、线切割等机床,大大的增加了学生实操的机会,更缓解了学校的办学资金短缺的压力。

三、实施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应当说,通过近几年来校企合作,岑溪职校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和经验,但就现状而言,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校企合作缺乏体制、机制的保障。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影响合作的效益。校企合作都是通过合同来维系的,合同过后,是否还会继续校企合作,这个问题就关系到学校和企业各自的利益。作为学校,没有校企合作,是否能够胜任实操的技能的教学?作为企业,没有了校企合作,那就意味着又要寻找其他的利益,缺乏保护机制。并且学校对行业标准了解不够,到底校企合作应该具体做到怎样合作,没有一个体制,更没有一个监督机制,都是人为的去操纵。

2、企业参与教学不够深入。虽然已经进行了校企合作,学校强化了技能的培养,但是在教学方面是不够深入的,比如现在岑溪职校的校企合作方面,现在只停留在普通铣床、电火花机、磨床、线切割等几个方面,而其他数控机床方面和一些理论知识方面没有参与。这样的话,一方面,企业没有全面参与教学,会导致学生掌握技能不够全面;另一方面,没有参与理论教学,会造成理论跟实践的脱节。

3、校企合作企业单一。现在岑溪职校模具专业主要是与深圳新达辉精密模具有限公司合作办学,校企合作过于单一,不能更大层面上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

四、中职实施校企合作的思考与探索

校企合作使中职学校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新的动力,校企合作也是发职业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针对岑溪职校在推行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要推进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挥校企合作的更大作用,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探索:

1、健全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实现合作的双赢效益。政府引导和管理、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政策、经费支持是企业持续参与校企合作的有力保障。要促进校企合作局面的根本改观,政府应主动介入,明确学校与企业双方在培养技能人才方面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另一方面,成立专业机构,以一定的标准来监督校企合作,使校企合作能够起到更加实用的效果。

2、企业与学校共同深入培养人才。企业不仅只是部分地参与到学校的教学中去,而且要与学校一起全面地去深入加入到学校的教学中去。企业要和学校一起,一起开展教研活动,积极拓展在科研开发、共建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办学等方面的深层次合作;根据实际,合理确定基础理论、专业理论与专业知识三者的比例关系,建立适应行业、企业所需要培养目标的教学体制和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校企共同开发校本教材,使教材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 ,让学生更容易学习,更容易掌握技能。

精密模具范文第9篇

关键词:装配和检测技术 材料与处理技术 维修和再制造技术 精密成形技术

中图分类号:T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a)-00-01

1 模具制造技术的现状

模具是材料成形的重要工艺装备,材料在外力的作用下受模具约束并产生流动变形,从而得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寸的零件。按照成形工艺的不同,模具可以分为冲压模具、铸造模具、锻造模具、挤压模具、注塑模具、拉丝模具、玻璃成形模具、橡胶成形模具、粉末冶金模具和模具标准件等。模具一般由上模、下模和模具标准件组成,而现代大型复杂模具往往包含有独立动力系统、加热冷却系统和控制系统,本身就是完整的制造装备。模具技术包括模具的设计和加工技术、装配和检测技术、材料与处理技术及维修和再制造技术等,是精密成形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模具生产具有高生产效率、制件的高一致性及较高的精度和复杂程度、节能节材等特点,因此是一个国家的工业产品保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之一。模具制造技术的五大趋势是绿色、智能、超常、融合、服务。模具制造技术的技术问题是:(1)复杂系统的创意、建模、优化设计技术;(2)零件精确成形技术;(3)大型结构件成形技术;(4)高速精密加工技术;(5)微纳器件与系统;(6)智能制造装备;(7)智能化集成化传动技术;(8)数字化工厂。

机械工程11个技术领域是:(1)产品设计;(2)成形制造;(3)智能制造;(4)精密与微纳制造;(5)仿生制造;(6)再制造;(7)流体传动与控制;(8)齿轮;(9)轴承;(10)模具;

(11)刀具。

2 模具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是模具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

2.1 概诉

模具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的核心是CAD/CAM/CAE,应用模具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可以显著缩短模具开发周期,改善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即可以提高模具企业的TQCS水平。对于推动模具行业的转型和提升模具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深远的意义。我国数字化模具设计制造技术的重点将集中在两方面:1、通过高可靠性的模具设计技术彻底改变长期存在的凭经验设计模具、可靠性无法保证的状况;2、采用高效、精密的模具制造技术大幅提高模具制造的效率和精度。到2030年,我国模具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总体上将达到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

2.2 关键技术

2.2.1 高可靠性的模具设计技术

(1)现状。改善产品零件的可制造性是保证模具设计高可靠性的重要前提,实现可靠性模具设计的基础技术是形成工艺过程的精确仿真。当前的产品工艺性较差,造成模具开发困难,成形工艺仿真采用的模型为宏观仿真模型,即将成形的材料视为连续介质或均匀体,不能完全反应材料的真实成形特性。

(2)挑战。模具的智能化设计将建模、分析和优化集于一体,需考虑多学科的协同以及材料的宏观和微观特性以及成形过程中多物理场的耦合。

(3)目标。模具设计将在知识驱动的设计平台上进行,实现知识资源的共享,发展成形工艺过程的仿真技术和智能化的模具设计技术,实现高可靠性的模具设计,减少试模次数,最终达到零试模。预计到2020年,该技术将使一次试模成功率达到90%以上;2030年,达到95%以上。①产品的可制造性设计技术:通过并行工程、协同设计、成形仿真等开发技术,使模具设计人员在产品开发的早期介入产品设计,将会及早发现产品零件存在的成形性问题,保证其良好的可制造性,为高可靠性的模具设计提供基础。②基于知识的智能化模具设计技术:模具的智能化设计将建模、分析和优化集于一体,更加注重多学科的协同,模具设计将在知识驱动的设计平台上进行,实现知识资源的共享。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历史的设计经验和成功案例,还可以在已有的设计知识基础上衍生出新的设计知识,具有更加完美的全关联模具设计功能,从而避免设计错误的产生,实现高可靠性的模具设计。

2.2.2 高效、高精的模具制造技术

(1)现状。目前高效率的模具加工技术,如高速切削和高效的电火花加工尚未得到普遍应用,其他的高效模具加工技术, 例如高能束加工、快速成形技术、高效的表面抛光技术及柔性自动化模具制造技术,虽然显现出其巨大的优越性,但仍在起始阶段。

(2)挑战。在模具生产中实际使用的机床的转速将会达到10万r/min 以上,机床、刀具和高速切削理论均需有所突破;超精密模具加工技术不仅要使用性能极高的加工设备,要求极高的加工环境,同时还必须考虑极微小尺寸所产生的尺寸效应和界面效应问题,以及在微纳尺度条件下的摩擦机理、热传导、精密测量与误差补偿等问题。

(3)目标。以信息技术、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实现虚拟模具制造,在实际制造模具之前,准确预测未来模具的性能和制造系统的状态,从而作出正确的决策和优化实施方案;通过采用超精密加工技术、柔性自动化制造技术和基于仿真的虚拟模具制造技术,高效的模具加工技术,使模具加工的效率比现在提高10 倍以上,加工精度达到纳米级。①高效的模具加工技术:高速切削机床和高效的电火花加工机床的加工效率大幅提高,高能束加工、快速成形技术和高效的表面抛光等技术将得到普遍应用。②超精密模具加工技术:为满足制件的微米、纳米级特征尺寸或精度要求,须协调处理高性能加工设备和加工环境以及极微小尺寸所产生的尺寸效应和界面效应等问题,实现精密测量与误差补偿,达到跨尺度高精度的控形和控性。未来20年,模具技术发展趋向主要是精密、复杂、高效、多功能。复杂主要指能实现智能控制的复杂模具,模具本身具有动力系统、加热冷却系统和控制系统;高效主要指模具的结构和性能满足一模多件和高速成形等工艺要求,如多层注塑模具及2000次/min以上高速冲压多工位级进模;多功能主要指能实现多料、多工序成形的多功能复合模具,如多料注塑模具、40工步以上的多工位级进模具和同时完成冲、叠、铆等工序的马达铁芯模具等。

参考文献

[1] 张忠侃.H13钢碳化物球化过程及组织力学性能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

[2] 周健.提高热作模具用H13钢性能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

精密模具范文第10篇

集团位于东莞市长安镇,五金模具产业是长安的特色优势产业。现有五金模具生产企业1100多家,个体工商户6800多户,五金模具产业年产值达180亿元,产业基础扎实,专业市场发达,产品配套齐全,产业优势突显,是“中国机械五金模具名镇” “全国五金模具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国家火炬计划模具产业基地”和“广东省五金模具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 “广东省电子五金专业镇”。

集团坚持以服务东莞模具产业转型升级为宗旨,以模具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为纽带,以聚集优质教学资源和校企合作为重点,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项目和合作模式,协同创新,实现国际化、信息化、规模化、集约化办学,拓宽模具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到目前为止,集团共有成员150多家。

集团成立以后,始终牢记服务区域经济,开展了一系列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构建紧密型模具人才培养的共同体,实现了实体化运作。

一、推广集团品牌,实行人才共育

集团常任理事长单位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与企业合作,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007年实践“汇丰课堂”,2009年实践“牧野课堂”;2012年实践“钜升课堂”。 这些“企业课堂”人才培养模式,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被教育部职成司葛道凯司长赞誉为中国本土的“现代学徒制”。2014年,学校与集团的日本牧野公司、东莞钜升公司联合申报的“企业课堂”项目还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企业课堂”项目实现了“四个对接”。

1.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校企共同开发教材

校企共同开发了钜升《岗位学制工作页》、牧野《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和《岗位职业道德行为养成》课程。《岗位学制工作页》《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旨在让学生在岗位上学做事,《岗位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旨在让学生在岗位上学做人。

2.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校企共同实施教学

“车间进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厂房进校或机器进校,而是把学校的专业建设、实训任务和教学计划全部放在真实的“汇丰课堂”上完成,车间的生产岗位就是学生的学习岗位,企业的生产任务就是学生的学习任务。在“牧野课堂”中,学生学什么、怎么学都由校企确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高度匹配,培养大批熟悉牧野机床的优秀数控操作技能人才。

3.学习岗位与生产岗位对接,校企共同培养技术高手

“钜升课堂”把企业模具生产分成14个岗位,开发出14门岗位课程,把到企业学习的学生分成16个小组,每个小组3到6名学生,每组有一位岗位师傅全天候指导,直到熟练掌握一个岗位的技能才进入下一岗位继续学习。14门岗位课程分别是车工工作页、磨工工作页、铣工工作页、CNC加工工作页、快走丝切割工作页、慢走丝切割工作页、五轴加工工作页、柔性制造生产线工作页、省模工作页、火花机加工工作页、模具精密测量工作页、激光加工工作页、模具装配工作页、试模工作页等。

学生在岗位上分两个阶段进行学习:第一阶段为轮岗,时长达两个月,所有学生对14个不同岗位技能,都跟师傅学习一遍;第二阶段为定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挑选企业提供的岗位,在固定岗位上进一步学习,时长为一个月。

4.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校企利益实现共赢

在钜升课堂,学生每天都要填写“岗位学习日志”,经企业师傅签名后,交给学校跟踪辅导教师评阅,并作为企业师傅评价徒弟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师傅要完成生产、带徒弟双重任务,并参照生产岗位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校企合作使学生完成了在学校无法进行的加工生产学习环节。

对学校而言,培养了适销对路的学生。对企业而言,也实现了利益共赢:汇丰公司免费得到了车间场地,减少了生产成本;牧野公司招到了优质学员,为公司培养机床操作能手;钜升公司自建企业校区,与学校共同培养了能用、好用的专业人才,减少了新进员工的培训成本。

目前“企业课堂”这一品牌,已在集团常任理事长单位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祥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进行了复制。

二、实施人才质量提升战略,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1.试水 “全员技工”

集团积极响应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决策部署,促进区域模具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企业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充分利用集团人才集聚的优势,在集团内开展了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评价试点工作,推行“全员技工”。

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采用“试点先行、分步推进、整体实施”的方式,首先在常任理事长单位完成试点,完成一两家企业人才评价工作,三年内逐步在集团上规模模具企业推广,实现集团模具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探索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推行“全员技工”,有助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企业技能人才评价,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构建了企业技能人才的成长通道。通过企业技能人才评价,为员工职业成长规划提供了依据,构建了员工从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成长路径,员工留得住,技术越来越高,越来越好用。

2.建设“技师工作站”

技师工作站是东莞市实施的一项高技能人才培养新举措,是为培养技师、组织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创新、技术推广而专门在企业、行业或事业单位中成立的专门机构。

集团根据《东莞市技师工作站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的要求,技师工作站主要承担了如下工作任务:制定本行业(企业集团)的技师培训计划;采取名师带徒、拜师学艺等多种方式,开展技术培训,多渠道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总结推广技师培养经验,普及应用生产技能;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竞赛与研讨活动,选拔具有潜质的后备高技能人才或紧缺的高技能人才;组织开展技术攻关和技能创新等活动,提升本行业(企业)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水平和竞争力;建立技能人才和技能开发成果信息库,展示技能创新成果。

技师工作站的成立,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吸引了更多的高技能人才服务同一企业,有利于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让企业有更多的机会承担或参与技术攻关和技能创新项目。

三、打造“企业联合培养基地”,实现资源共享

2015年,集团开展了中国制造2025――“企业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把集团所在地新鲁班劲胜学院打造成职教集团九大公共服务平台。这九大公共服务平台分别是:“现代学徒制实训基地”“新鲁班劲胜学院”“企业技能人才鉴定中心”“职教集团信息中心”“计算机软件工程培训中心”“智能制造创客中心”“广东省智能制造名师名匠工作站”“智能制造工程培训中心”“3D 打印工程培训中心”。

其中,东莞劲胜精密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了1000平方米的一幢五层厂房;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提供了500万的配套资金,把一到五层的楼房按九大平台的功能定位重新进行了装修,并配备了100多台电脑;深圳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东莞市睿志科技计算机有限公司、英国Delcam中国公司等多家企业提供了多台的工业机器人、3D 打印等设备,其中配备的工业机器人与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机器换人”生产线上的工业机器人是同一级别的;东莞市新鲁班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运作,并对集团企业及院校开设了多期的3D打印、智能制造与工业4.0、现代学徒制、生产管理等相关培训。此项目有如下的创新点与亮点:

(1)引校入企,把校区办到企业。企业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不同工作岗位,也为学校提供足够的建设硬件使用场所;学校也为企业源源不断输送新鲜血液。

(2)引领了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人才的培养模式。“智能制造创客中心”“广东省智能制造名师名匠工作站”“智能制造工程培训中心”“3D 打印工程培训中心”项目整合在一起,让人才培训、技术指导、企业生产、创业就业实现了一站式服务。

(3)东莞市新鲁班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校企合作创新型合作伙伴,将学校与企业串联起来,让东莞市模具(国际)职业教育集团实现了实体化运作。

集团九大公共服务平台加速了产教深度融合,促进了企业员工素质的提升和转化,保障了合作企业从传统制造企业转型为智能制造企业,也实现了企业从原来的人力资源大企向人力资源经企的转变。实现了院校、学生、员工、企业和社会共转、共赢、共进步的和谐局面。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对话》栏目曾播出专题,向全国推介东莞“机器换人”战略,称赞集团的公共服务平台是“机器换人”的东莞样本,为产业的转型升级作出了贡献。

到目前为止,“企业联合培养基地”的“新鲁班学院”已在职教集团成员中的十二家企业进行了成功复制。

四、建设“企业项目训练中心”, 实现产业共推

“企业项目训练中心”是集团常任理事长单位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与集团成员广东隆凯股份有限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互助、相融、共生的理念下,将新加坡职业教育模式“教学工厂”进行了本土化,打造出来的“产教研融合,行校企合作”的精密模具生产高端平台。

“企业项目训练中心”设在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建有精密模具车间、模具智能制造车间、注塑车间、装配车间、模具检测车间、展示中心、研l中心、大数据中心、期刊专利中心、管理中心、名匠工作室等,使用面积达2000平方米,配备了五轴加工中心、高速加工中心、高精度慢走丝线切割机床、镜面数控火花机、高速电火花小孔加工机、双色注塑机、单色注塑机等全套精密模具生产设备。

学员实行1.5+1+0.5的学制,即1.5年由学校培养,打好基础;1年在“企业项目训练中心”由企业工程师培养,进行精密模具研发、设计、生产;0.5年在企业顶岗实习。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模具专业的50多名学生,在企业工程师的带领导下,开始了与企业模具产业完全一致的学习培训。

“企业项目训练中心”是依托广东隆凯股份有限公司的专业技术力量,学校与企业一起投入设备,能够完整对接产业需求的整套模具项目。教师与学生全程参与高端精密模具的项目策划,设计、零件加工、品质控制、装配、试模、产品缺陷分析及改善的整个过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并在广东隆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学生创客中心,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目前,“企业项目训练中心”的师生与企业工程师合作,已申请了十套精密模具生产技术的专利。

五、探索“中国制造2025”职业教育,引领行业专业发展

主办“中国制造2025” 引领职业教育专业创新研讨会。研讨会围绕“《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现代职业教育”这一主题,从智能制造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中国制造2025与创客教育、中国制造2025与职业教育变革、职业教育智能实训室建设、工业机器人专业建设等方面议题展开了深入的分析探讨。

承办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6年主任委员扩大会议。会议旨在主动适应和服务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新需求,深入研讨推进机械行业职业教育产教协同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共同为机械行业职业教育“十三五”持续健康发展开好局,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在贯彻落实全国职教会议精神的背景下,如何发挥行业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实现推进产教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六、集团未来三年工作实施方案

1.聚焦集团战略主题,构建模具职业教育体系

依托集团常任理事长单位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的科技实力,拟在其东城现代化厂区,建设集团“智能制造中高本一体化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进行模具专业智能制造人才的培养。以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公司、东莞市新鲁班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华中数控、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为骨干,努力构建集技术创新、学历教育、技能培训、科学普及、推广服务和信息传播多功能一体化的产业工人教育培训体系。

2.完善职教集团网站,搭建信息交流平台

集团信息平台“东模网”已经上线。信息化平台建设就是要有效整合、配置和利用有限的资源,网站建设和管理是职教集团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人才联合培养、设施资源共享、师资共培互聘、专业特色共育、科技与服务共推、招生就业联动。

3.联合国际创新机构,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室

集团常任理事长单位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集团成员广东隆股份有限公司已联合东莞市长安镇人民政府、天时国际创业实验室打造科研成果转化重点实验室――长安天时国际快速成型创新中心,为集团企业的发展壮大,为区域模具产业发展,为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战略汇聚力量。

4.依托模具名城底蕴,举办“中国模具设计与制造大赛”

集团所在地东莞市长安镇是“全国机械五金模具名镇”“全国五金模具产业知名品牌创新示范区”。为提高区域高技能人才竞技水平,服务区域模具产业的转型升级,集团拟在中国模具工业协会、广东省模具工业协会、东莞市长安镇人民政府、国家模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等的大力支持下,创办“‘长安杯’中国模具设计与制造大赛”,吸引更多的高水平模具人才前来发展,提升模具制造行业的整体实力。

5.优化集团人才链条,校企共建人才评估体系

集团常任理事长单位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近年来成功指导劲胜精密股份有限公司和祥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了企业人才评估体系建设,在东莞市企业人才评估建设体系内不断丰富人才考核评估内容,完善人才优化链条,形成企业鲜活的人力生态结构。此后,再指导集团内多家大型企业组建完整的人才评估体系。

6.搭建国家模具检测服务平台,共育模具检测人才

国家模具检测中心(东莞)将于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国家模具检测中心(东莞)是集团成员单位,且和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相邻。模具检测中心由国家、省、市、四级共投资9000万元,现有完备的模具检测高精尖设备。为了用好用活模具检测中心,集团将组建模具检测服务办公室,形成有效机制服务于集团成员单位的模具检测工作,共同培养和使用模具检测类人才。

7.深入开展国际合作,培训国际化双认证人才

上一篇:冲压模具设计范文 下一篇:模具生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