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费预算范文

时间:2023-03-05 14:35:31

经费预算

经费预算范文第1篇

关键词:科研经费;预算管理;问题;方法;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295-02

一、前言

当前,我国的科研经费管理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预算管理方法,更是有待加强。做好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是管理精细化的需要,也是促进科研预算更好发展的途径。

二、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弱化。由于没能科学、客观地编制预算,使科研经费的预算与实际存在一定差距,科研经费预算执行存在一些漏洞。造成编制预算时没有列支的项目,而在实际科研项目研究又必须开支,导致计划与保障、监督与控制脱节,降低了经费的整体效益。预算编制的合理与否关系到科研课题成本核算,计划安排课题支出的思路和方法,批准的课题预算是今后课题实施过程中经费实际支出的合法依据,课题结题后的经费决算、财务审计都要依据课题预算完成,因此,无预算开支项目较多。

2.科研经费的成本核算管理不力。当前科研项目经费的成本核算管理仍然较为薄弱,不能准确核算科研项目中的各项成本要素支出,尤其是一些间接费用。水电费、固定资产使用费和各级管理费的核算不能据实分摊,有些还采取计提方式,从而导致科研项目成本不实。同时还存在着科研项目在经费、人员、设备、场地、房产、等诸多方面相互交叉,界限不清的现象。另外在科研活动中,许多科研人员钻政策的空子,将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票据报销套取现金,或将个人及家庭生活开支列为科研费用,将科研经费转入私人财产。还有的科研人员,利用单位的实验设备、实验试剂进行非单位课题试验,也增加了经费成本。

3.科研经费的使用存在浪费现象,科研经费流失较严重。许多科研项目没有经过充分论证就,购置了许多大型仪器设备,科学实验仪器购置费用占科研经费较高比例,重复购置与使用率低下造成了科研经费的极大浪费。当前科研经费的管理方式还不规范,科研项目确定后往往缺乏严格的监管机制和科学的评估机制,难以保障科研经费的产出效率,浪费了大量资源却出不了高水平成果。尤其是经费一旦划拨,有相当部分变成了名目繁多的个人提成奖励,还有的转化为单位沉淀资金,或挪作他用,真正用于科研项目的研发、购买研究资料的不多,造成大量科研经费流失。

4.预算的约束力不够。一是表现为科研人员的预算法律意识薄弱。预算一旦通过合法程序,具有法律效力,不得更改。但有些科研人员缺乏预算法律意识,对科研经费管理需要遵循的有关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和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了解较少,在预算执行中有的科研项目随意变更预算,有的调整预算支出结构。二是表现为科研人员缺乏预算执行的意识,认为预算编制是要钱,只要经费到位,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导致在科研经费支出中,有的项目没有按批复的预算执行,有的没有按科研项目的进度执行,决算与预算差异较大。三是财务部门的控制和监督力度不够。预算批复书一般由项目主持人保管,财务部门只是按照财务规章制度监督管理科研经费的使用,很难对科研经费的预算进行控制和监督。

三、科技经费预算管理方法

国内多采用传统的弹性预算、零基预算、概率预算、滚动预算国外科研单位在发展预算方法上做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先后出现了作业基础预算、零基预算、基础预算等诸多方法。这些方法在某一特定环境下都有一定优势,但均未被科研单位普遍接受。这里主要概述最具代表性的作业基础预算(ABB)的研究成果。ABB方法的精华在于闭环模型,由运营环和财务环组成。第一阶段的运营环:一旦作业和资源消耗需求已知,ABB方法的工作就是实现资源需求和可用资源(容量)的平衡;第二阶段的财务环:在运营计划的基础上建立财务计划,当财务计划与预先设定的财务目标相适应时就达到了财务平衡。

ABB方法强调预算是由战略首先驱动运营,在保证运营资源平衡的基础上,实现财务结果和财务目标的平衡。与传统预算相比,ABB使得预算由侧重财务转向以战略为基础的运营计划,强调预算是由运营驱动的,真正发挥了预算的管理功效。四、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措施

1.提高科研经费管理认识,不断完善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管理体制

企业科研部门、财务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财经法规宣传力度,进一步明确科研部门、财务等各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不断完善科技企业科研经费管理体制。

2.完善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体系

多维预算是做好公共支出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方法,所以需要以此为基础。多维度预算编制的要求、预测、申报、汇总、审核、批复、预算调整等内容需要严格的按照规程进行,这样才能够逐步的形成完善的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体系。

3.严肃预算执行。预算执行是项目实施阶段的科研经费管理。预算执行的主要内容是:依据国家政策和项目合同对经费使用的规定,督促和监督项目承担人按照项目预算执行,保障资金安全,降低财务风险。一是实行科研项目合同制。通过合同形式约束科研活动的行为。严格要求项目负责人全面认真地履行科研合同,按质按量按时完成科研任务;对违约的科研人员应给予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还要追究法律责任。二是严格按批复的预算执行。预算一旦通过合法程序,即具有法律效力,不得更改。因此,科研人员要转变科研经费使用观念,提高预算意识,按批复的预算科目安排科研业务支出。

4.完善科研经费监督机制,实现经费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法规是保证科研经费监督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前提。建立科研经费监督体系和监督制度,一是科研项目承担者、被授权或委托负责项目组织实施的管理机构,要按要求向主管项目部门汇报项目执行和预算执行情况,自觉接受项目主管部门的检查和审计,对检查或审计结果实行公告。二是项目承担单位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和监督制度。通过完善的制度、健全的体制、规范化的运作、严密的程序,保证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的公开、公平,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5.注重重大科研项目全过程审计的实施

必须切实加强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项目组、纪检监察等多部门的沟通协调。科研管理部门对的重大科研项目实施项目管理,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配合财务部门做好经费管理工作;财务部门把好经费审批财务报销手续,严格执行经费开支范围和内容,指导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经费预算,审查项目决算;项目组在负责项目经费预决算的编制,并按规定使用经费的同时,应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按规定及时办理项目结题及结账手续;纪检监察部门监督、指导相关责任部门按规定完成项目立项任务、执行合同约定,遵守法规、政策等。各部门既应分工负责,还要密切沟通,协调配合,只有这样,重大科研项目全过程审计才能得以顺利进行。

6.强调具体业务预算,保证科研过程处处有预算。项目的经费支出既不能突破项目总经费预算,也不能突破年度科研预算目标,这就需要细化每一项具体业务预算,尤其是开支灵活度较大的费用性预算。研究所为此专门制定了试验费和会议费等预算管理办法,例如,项目在进行外场试验前需根据试验时间、场地、参试人员等情况预测本次试验所发生的各项支出,经相关程序审批并形成试验费预算方案后,项目人员方可进行借款与报销。

五、结束语

总之,要做好科研项目的经费管理,从预算到执行都是管理的重点。因此,科研单位要从预算的编制人手,通过制度完善、审计监督等多种方式,保证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

[1]沈婕.科研事业单位课题经费管理刍议[J].现代商业,201.1

[2]陈锐.浅析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J].现代商业,2010.

[3]顾红,赵敏.科研经费管理模式的改革及其合理性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3(3).

经费预算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经费预算;财务管理;措施

一、引言

预算管理是现代财务管理的一种方式,它是指通过事先确定的一系列以财务指标为主的目标,实现对过程的控制,并以预算目标为依据对结果进行评价,是会计管理权力和功能的集中体现。近年来随着科技项目经费的不断增加,尤其是在企业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加强科技经费预算管理,不但可以提高预算管理水平,而且能够增大资金使用效益,但是目前企业在科技项目经费管理方面还不够重视,这就导致了管理过程中诸多问题的产生。

从国家审计署日前公布的科技部2010年度审计的99个支撑计划在研项目我们就可以看出,科技项目普遍存在不符合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及其他财经制度规定,未经批准调整预算、会计核算不规范等。这样对企业整体财务而言是利润的大量流失,但对一些科技项目团队成员而言,项目越多,也就意味着进入个人腰包的可能性越高。

二、企业科技经费预算种类

企业科技项目的计划周期普遍存在一定的持续性,其财务管理属于综合性管理,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准。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大体上分出以下几种类型。

1、会议费预算编制

会议费标准可参照国务院办公厅(【2006】56号)转发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的相关规定执行,在预算中应说明会议的规模、次数、开支标准和会期,会议中涉及到国际合作和交流,应在预算中说明拟开展的国际合作交流活动情况。

2、设备费预算编制

企业科技项目研制、样件加工、批量生产等应尽可能的使用现有设备仪器,选型也应在能够完成课题任务的前提上,尽量选择性价比最佳的仪器设备,在科技项目中需要租借其他单位的设备而发生的设备租借费,需要在预算说明书中说明预算依据。

3、专家咨询费预算编制

专家咨询费不得支付参与该计划及项目、课题管理的相关人员。以会议形式组织的咨询,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每人500-800元/天,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每人300-500元/天的标准执行。以现代化通讯形式组织的咨询费,预算开支可酌情减少。

4、事务费预算编制

事务费的内容较为宽广,可以在预算中列支出版费、资料费、专利申请费、临时人员劳务费等,在预算中应当列举出每项支出与科技项目任务的相关性、价格测算依据、费用发放标准等

5、差旅费预算编制

差旅费的开支标准可以参照《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在预算编制时应合理的安排出差任务内容、人次、时间以及是否存在考察内容,并在预算说明书中说明考察的地点,次数,参加人次以及标准等

6、其他费用预算编制

其他费用是指在企业科技项目的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费用之外的其他支出、其编报其他费用时应该注意:支出内容不应于前述预算费用支出内容重复,支出内容应该与科技项目任务密切相关,在预算说明书中详细列举测算依据。

三、科技经费预算管理现存的问题

1、企业科技经费预算编制不准确

由于科技项目负责人以及成员基本都是从事项目开发应用研究的专业科技人员,在他们从事的研究领域都是专业人才,但是涉及到项目管理所必需的财务管理知识,他们往往比较生疏,尤其是企业科技项目开发中动辄几十万的大额经费管理,企业科技项目归口管理部门也只能凭以前的“经验”,估计出一组数据,没有科学地进行预算编制和归口审核,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2、企业科技经费预算考核制度不完善

目前企业只针对科技项目的总量和成果应用进行奖励,并未对科技项目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差异进行分析,更不对未完成预算的项目进行惩罚。这一考核制度造成以预算为基础的考核流于形式,而失去控制力,使得经费被变相挤占挪用。

3、企业科技经费预算控制力不足

企业虽然设立了专门的科技项目经费归口管理部门,但由于企业科技经费预算的下达与执行相分离,财务部门只有在项目经费下达时才能知道某个科技项目经费总额,至于这些经费中具体有哪些支出项目则全然不知,以至于财务人员只能起到一个日常工作中简单票据合法审核作用,忽视了支出范围是否符合项目预算的现象。

四、加强科技经费预算的措施

1、严格遵循“三性”原则

遵循目标相关性原则,编制的预算一定要与研究任务目标相关;遵循政策相符性原则,编制的预算要符合有关的政策法规;遵循经济合理性原则,编制的预算应经济合理,在不影响目标任务的前提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2、准确核算经费开支范围

企业科技项目经费主要是项目研究开发活动中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作为一名财务人员首先要清楚各项费用的开支,例如:专家咨询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专家咨询费不得支付给参与该计划及项目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

3、科学确定各项支出项目控制比例

ERP财务软件集成管理应用使得企业科技项目经费支出动态管理目标的实现有了可能,经费归口管理部门可以及时掌握预算执行中各项经费的动态信息,可以为我们今后编制企业科技项目经费预算时确定各个支出项目控制比例提供一个科学的参照。

为保障企业资金的合理有效配置,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笔者认为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科技项目经费的审查和评审工作,并对科技项目经费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以及结余资金的管理做出制度性规定:(见上表)

五、结语

目前国家在经费支出科目、预算定额等方面还没有科学、统一的预算定额标准,但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中对一些支出科目预算的控制性规定,可以为我们在确定各项支出控制比例提供很好的思路。另外,加强和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对科技项目人员采用成果指标考核的同时还进行预算日常执行情况评估,这样便可真正做到奖惩分明,进一步体现出经费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金云美 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附件农林大学学报 2008.11

[2] 孙思维 科研经费预算报账制中存在的新问题及对策思考(J)江苏农业科学 2009.6

[3] 张赤中 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改革的若干思考(J)财会研究 2009.1

[4] 于禁 浅谈如何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信息化 2007.10

经费预算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会;预算管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E0-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02

工会预算是经一定程序核定的工会经费年度收支计划,是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的重要手段,是工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它体现着党、国家和工会工作的方针政策,反映预算年度内工会工作的活动范围、工作重点、工作内容,是工会工作计划的资金反映,也是实现工作计划的财务保证。

一、工会预算管理的意义

(一)加强预算管理是顺应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的现实选择

预算管理是现代财政发展的必然趋势,继续深化和改进预算管理是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工会经费虽然不同于财政资金。但是一方面,近年来财政部门在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取得了一些成效,值得工会借鉴,工会财务管理应根据国家预算体系改革思路,建立科学的工会预算管理机制,以适应预算制度改革的需要。

(二)加强预算管理是推动工会组织职能发挥的迫切需要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工会经费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党的十八对工会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广大职工对工会组织充满了新期待,这就要求各级工会必须切实加强经费预算管理,按照“统筹兼顾,保证重点;优化结构,重点扶持”的要求,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活动;要始终坚持面向困难职工群体,开展“送温暖”活动,把有限的经费都投入到为职工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上,为各级工会履行各项社会职能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加强预算管理是增强各级工会财务管理效能的内在要求

通过工会预算管理,把经费的需要和财力的可能有机地结合起来,统筹兼顾,使工会财务工作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工会工作大局,为工会重点工作的突破和全面工作的推进提供财力保障。通过工会预算管理,使工会的财务收支活动有计划地进行,减少或杜绝随意性与盲目性,有助于树立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的观念,从而有效控制工会财务风险,提高工会财务管理水平和工会经费使用绩效。

二、工会预算管理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有偏差

一是对预算管理不重视。有的领导认为预算是财务部门的事情,没有意识到加强预算管理,才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从物质上保证各项工作的开展,更好地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在全局工作中更好地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二是对预算管理不关心。一些单位内部没有形成全员参与预算管理的氛围,大都将预算作为一种获取本部门资金支持的手段,自己的工作仅在于资金的申报,而预算编制的准确与否、执行效果的好坏则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三是认为预算就是算数。有的把预算看成“数字游戏”,是财务部门将年度收支等数字汇汇总,算算账,既没有实际意义,也没有具体效果。

(二)编制欠科学

一是效率不高。一些单位在预算编制之前并未对以前年度预算与实际收支之间的差异以及未来事项进行具体分析和预测,也没有充分考虑预算外的收支,因此编制的预算往往会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差异,且预算执行过程中经常进行预算调整。二是方法不科学。一直以来,工会预算的编制方法,大都采用“基数+增长”的增量编制方法,即以上年基数为准,再加上一定的增长比例或增长项目作为新一年的预算指标。这种编制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较大弊端,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首先,采用这种方法编制的预算收支内容比较粗放,缺乏配套的管理细则和部门预算编制定额标准等内容,使预算管理缺乏科学合理的量化依据。工会一些事业单位不从实际开支需要出发,而是把眼光紧盯在增长因素上,而一旦今年的增长确定,又可以成为明年的基数,忽视了各个事项的实际需求。其次,造成资金的很大浪费。由于基数不变,再加上一定的增长率,使得每年各项经费开支的面越铺越大,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变成了“合理因素”,单位预算只增不减。三是适应性不强。一些工会组织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主要关注财务成果,对非财务指标涉及不多。预算体系只能反映结果,无法发现导致结果的原因,不能及时反映价值增减变化,不利于工会及时调控以增强其适应性。

(三)预算管理监督职能弱化

一是走过场。有的单位工会预算管理职责过分集中在财务部门(或人员),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和工会委员会的审查批准只是原则性的,有的甚至走过场,在报表上签字盖章即可,在全年预算执行过程中并没有起到监督审查作用。二是不及时。有的单位在预算管理过程中“重预算编制、轻预算监督”,因此,无法及时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调整,致使问题越积越多,预算管理漏洞越来越大,难以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三是缺惩处。预算执行结果的评估、考核与奖惩是预算管理最后一个环节,是发挥预算约束与激励作用的必要措施。目前,有的单位对所辖基层工会预算仅有考核奖励制度,而无惩处办法,形成了个别工会得过且过的懒惰态度,认为只要工作完成任务,大不了不争先不评优罢了,对预算考核工作缺乏鞭策激励机制。

三、对当前工会预算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要增强工会预算的法制意识

工会预算是工会工作计划的资金反映,涉及到工会工作的各个方面,它绝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而是与领导息息相关。预算能不能按照规定的原则、编制程序以及审批与执行,关键在各级领导预算法制观念的强与弱。如领导缺乏法律意识,财务部门就很难顺利地编制出比较科学、合理、规范的预算,即使编出来了,领导那里也不一定能通过,若勉强通过,也不大可能顺顺当当得到落实;反之,如果财务部门拿出的预算有偏差,领导想纠正是很容易的事。所以,各级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一定要增强法制观念,要求财务部门切实按照《工会预算管理办法》的规定编制预算并严格执行,才能提高工会资金的使用绩效。

(二)要指导、支持财务部门科学、规范的编制预算

《工会预算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各级工会财务部门是本级预算管理的职能部门,具体负责本级预算管理工作”。因此,各级工会领导要重视、指导、帮助财务部门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按照编制要求核查编制结果,确保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准确性,并要严格预算的审批权限、程序、时限等,为预算执行打下良好基础。预算编制环节,是预算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工会进行收支预算管理的核心环节。工会经费收支预算应采取“零基预算”编制方法,提高收入预算准确性,即收入要根据职工工资总额、上级补助收入等情况进行合理测算,做到应收尽收。合理编制支出预算,即要加强预算支出量化管理,必须细化支出项目,应结合本年度工作计划,按照工会工作任务的要求,确定经费支出顺序,保证工会重点工作的需要,本着工会经费为基层服务、为职工服务的原则,最大限度发挥工会经费的使用效益。

(三)严格维护与执行预算

预算的执行,关系到工会工作方针的执行和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关系到工会的社会影响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因此,预算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随意更改,要坚决杜绝不认真执行预算,盲目追加预算,甚至在预算外非法运作资金,任意扩大开支范围等问题的发生。预算在执行过程中,若必需调整,亦要严格控制,一般情况下产生的项目变更或小额增支,经批准可以在预算内调剂;特殊情况下需突破预算开支的,必须要按照规定审批程序办理追加预算。

(四)维护和监督工会预算的健康运行

要重视预算管理监督,尊重和支持经审和财务部门行使审查监督职能。对审计部门的监督工作要真抓、真管,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支持财务部门发挥好预算编制、审查、监督、执行的职能。各级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一定要旗帜鲜明地支持工会预算管理各相关部门的工作,对预算编制、审查、执行、调整、决算审查等,都要实行全过程的监督,以确保工会预算管理工作规范健康运行,提高工会资金使用绩效。一是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严格责任考核,明确责任人员,定期与不定期地了解预算执行情况、实施有效监督,形成了预算执行事前指导、事中监控、事后查处的程序管理,保证工会资金安全。二是建立预算绩效管理。科学设置绩效目标,加强对绩效目标的审核,根据绩效目标安排预算;健全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开展各级工会预算管理考核评价工作,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地评价各级工会预算管理成效;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建立考核和评价结果通报制度,达到了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三是切实履行监督职责。上一级工会财务人员定期对所辖基层工会的预算及执行情况,认真履行重要的监督职责,每年均对所属工会的预算、预算调整、决算等进行审查批复;本级及所辖基层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负责民主监督的职责,双管齐下把对单位工会预算编制的审查同预算执行情况的审查结合起来,把经审监督贯穿工会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定期审计,对违反程序追加预算、无预算开支、超预算开支等,严肃地进行批评和通报。通过充分发挥工会经审组织和财务部门的监督作用,规范预算管理,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叶朝雨.全面做好新时期工会预算管理工作[M].中国工会财会,2013(2).

经费预算范文第4篇

关键词:零基预算 工作计划 经费预算

每到年末,各部门“突击花钱”的现象屡见不鲜,而到了年初,管理者面对提交上来的预算草案禁不住提出了种种疑问:钱花的有没有必要、能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等等。这些现象说明传统的预算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转变成为一种必然。零基预算就是一种选择,它起源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末期引入我国,开始应用于政府部门预算的编制,之后在企业管理中逐渐得到推广。本文从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对零基预算与传统预算进行了比较,并选择经费预算业务论述实际工作中零基预算的运用。

一、零基预算与传统预算的比较

零基预算法全称为“以零为基础编制计划和预算的方法”,这种预算不对以往的业务活动形成的基础数据进行修正,而是重新审查每项活动对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意义和效果,排出各项活动的优先次序,并据此决定资金和其他资源的分配。由此不难看出,零基预算首先是业务管理的过程,然后才是预算的编制。它与传统预算相比,有以下几点不同:

(一)预算的控制目标不同

传统预算着重从货币角度出发,以金额的多或少来判断预算执行的效果;而零基预算,首先考虑业务的必要性和对企业总体目标实现的贡献,预算控制目标服从于企业的总体目标。

(二)预算的起点不同

传统预算的编制是以上年形成的决算结果为起点,结合以前年度成本控制经验,考虑本期新增业务所需支出后调整完成的;而零基预算则是以零为起点,按照可供分配的资源确定具体的预算额度。

(三)预算分析的内容不同

传统预算在编制时,重点是对新增业务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而对过去发生过的同类活动,则延用原有预算额度(或同比例调整);而零基预算首先要预测经营业务总量,通过成本效益分析确定其重要程度,从而确定资源分配依据。

二、采用零基预算编制经费预算的主要工作内容

(一)根据工作计划测算业务量和经费预案

各部门在制定下年度工作计划的同时,依据计划内容测算完成计划目标所需的实际业务量。首先是目标分解,将目标的实现划分为各个具体业务,如招聘、培训、会议、调研、接待等等。其次是针对业务内容编写资源需求计划,初步估算所需的人力资源、物料消耗、设备器材等等需求。最后提出支出的标准建议,形成初步的各部门经费预案。

(二)成本效益分析

部门经费通常与企业收入不直接相关,因而此处的成本效益分析是指经费支出与工作目标的比较。由预算管理部门汇总整理各部门的经费预案和部门工作计划,向企业管理层(预算管理委员会)提交,由管理层对部门工作进行权衡,依据部门计划对企业总体目标的影响程度,并考虑预期的支出,确定各项业务的重要程度,比如将业务区分为必要、需要及一般三个等级。

(三)编制经费预算草案

预算管理部门根据企业总体成本水平,依据各部门业务的重要程度,分配给各部门经费预算额度,各部门再进行细分。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预算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在经费预算额度上可能会有不同意见,业务部门应提出更为详尽的业务内容和支出标准,预算管理部门应再次平衡各部门的需求,如此往返几次,必要时将争议提交至企业管理层决策,最终得到一致认可的预算结果。

(四)预算审核

预算管理部门将经费预算草案提交企业管理层(预算管理委员会),由管理层对草案进行最终审核。审核的过程不仅是对预算数字的确认,更重要的是明确各部门所应完成的工作任务,将部门的预算与实际业务紧密结合。

(五)下达预算方案

管理层批准后,企业正式下达预算方案,对预算方案的编制方法、依据和考评原则,应在企业内部完全公开,以指导后续的预算调整和考评工作;考虑到经营信息保密的需要,完整的预算方案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但各部门的具体预算应在部门内部公开。

三、实施零基预算的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预算中的主观因素

零基预算仍离不开管理者的主观判断,部门的业务量需要预测,企业的总体成本支出水平也需要预测;另一方面,业务的重要程度还是需要主观判断,每个部门都会认为自己的工作重要,这就需要管理者进行决策,通过集体智慧来区别其重要程度。

(二)各项工作的衔接

前述零基预算的工作内容,很多时候是穿行的,这是实际工作的需要。比如,部门在制定经费预案的同时,就应主动与预算管理部门沟通;企业管理层在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时,预算管理部门应将企业的总体收支计划一并提交,以利于管理决策等等。

(三)预算考评的依据

尽管零基预算主要是一种预算编制的方法,但预算考评对其实施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由于零基预算是以业务量为基础编制的,因此在年终考评时,应同时关注预算和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如部门的经费决算额均低于预算,并不一定是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好,而要看其年初计划的工作任务是否完成,是否达到了计划的业务量,如果业务量没有完成,而预算没有相应降低,就应受到考核,否则各部门对零基预算的支持会大打折扣,效果一定不好。

零基预算有利于调动各部门参与预算编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但它也不是完美无缺的,管理成本的增加、分析和决策的主观性,都会影响其实施的效果,因此,零基预算也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胡正衡,零基预算方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

经费预算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预算外经费;收缴报告制度;落实;现状;措施

预算外经费收缴报告制度是加强军队预算外经费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各级党委机动财力“开源节流”的重要保证,但目前预算外经费收缴报告制度在各级部队落实过程中仍普遍存在着各种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预算外经费管理效益,亟待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一、落实预算外经费收缴报告制度的必要性

(一)预算外经费涉及金额大、渠道多,对其收入必须落实报告制度

当前我军虽然不再允许进行各类生产经营活动,但各级部队由于各种原因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预算外经费收入,且有金额变大、渠道变多的趋势,其中以房地产转让、出租收入表现尤为突出。如机场、营区等军用房地产整体改作民用,地方需要给予相当的土地补偿收入,少则几千万元,多则几亿元、十几亿元,数额往往十分巨大,而这些补偿款除按规定上交上级财务部门15%~25%外,其余部分皆由各级党委留做机动财力。一些单位受巨大经济利益驱动,采取各种办法拒不上报或隐瞒上报,从而导致各级党委财权财力分散,无法对预算外经费从宏观上进行调控掌握,因此必须落实对预算外经费收入的报告制度,加强对每一笔预算外经费收入的管理。

(二)预算外经费开支范围广、内容杂,对其支出必须落实报告制度

目前,军队预算外经费的开支范围没有统一、明确的规定,各单位均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支配开支,范围之广、内容之杂,远远超过了预算经费的开支范围。总的说来,当前部队留用的预算外收入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开支:一是弥补事业经费不足。有的单位当年某一项或几项事业任务重,如达标、试点、为基层解决实际困难、改变单位某项建设的落后面貌等,需投入大量的经费和物资。二是单位自筹经费搞建设。在建设规模较大,而上级拨款又不足时,需要动用预算外经费。三是干部战士的生活福利补助、改善生活条件。这些经费支出的投向投量并没有非常严格的限制,视单位预算外经费形势来定,收得多则多支,收得少则少支。这种相对散乱的状态显然不符合我军财务正规化管理的要求,因此,必须对每一笔预算外经费支出落实报告制度,确保预算外经费的开支在各级党委的指导下,科学合理,合规合法,尽最大可能发挥出预算外经费的使用效益。

二、落实预算外经费收缴报告制度的现状分析

(一)思想认识有偏差

长期以来,重预算经费轻预算外经费的观念在各级党委和财务部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预算外经费收缴报告制度作为预算外经费管理的重要内容,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有的单位即使进行了预算外经费收缴报告,也只是满足程序上的需要,预算外经费收缴报告制度流于形式,工作脱离实际,多报支出、少报收入的现象仍普遍存在。这些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严重阻碍了预算外经费收缴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

针对预算外经费管理工作,国家和军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制度,预算外经费收缴报告制度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制度措施,对加强我军预算外经费管理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在落实过程中还没有形成与其相适应的法规制度和管理办法,落实预算外经费收缴报告制度的组织机构、管理模式和具体操作方法仍需要进行规范和健全。

(三)收支行为不规范

预算外经费收入按照规定应以一定比例上交上级财务部门,但一些单位对此置若罔闻,存在着不愿交、少上交、不上交的现象;同时,预算外经费在开支的时候,有些单位开支计划性不强,随意性大,花钱办事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等现象屡见不鲜。预算外经费收支行为的不规范,给落实预算外经费收缴报告制度带来了较大困难。

(四)监督管理不到位

目前,预算外经费收缴报告制度的落实缺少专门的监督管理人员、机构以及进行全方位监督管理的措施和方法。具体体现在对预算外经费收入渠道、金额数目的监督管理缺失,收不上报、隐瞒上报的情况时有发生;预算外经费截留挪用多,监督检查难;部分单位擅自扩大成本性开支范围,虚列成本性费用,甚至将公务接待、发放福利等直接列入预算外经费开支,将预算外经费转移隐匿到所属部队或直属单位,用于开支报销。这些行为均属于违纪违规行为,要杜绝此类现象的继续发生,必须加强对预算外经费收缴报告制度落实的监督管理。

三、落实预算外经费收缴报告制度的对策措施

(一)端正思想认识,增强落实预算外经费收缴报告制度的自觉性

加强预算外经费管理,落实预算外经费收缴报告制度,必须认真学习军委首长关于加强预算外经费管理的指示,从讲政治和反腐倡廉的高度,认识加强预算外经费管理的重要作用。

1.落实预算外经费收缴报告制度是加速推进单位全面建设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军费保障形势有了很大改观,但要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有效发挥经费的作用和功能,推进单位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落实经费管理制度的质量和效益。预算外经费收缴报告制度作为统管预算外经费的重要制度,就是通过党委理财、首长把关、部门负责的机制,合理配置财力,优化预算外经费投向投量,使有限财力发挥最大效益,确保经费使用合理有效。

2.落实预算外经费收缴报告制度是解决当前预算外经费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迫切需要。近年来,预算外经费管理总的形势是好的,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超标准花钱、超计划超财力搞建设、收支不上报、隐瞒不报等问题,严重影响财经制度落实和经费管理的质量效益。实行预算外经费收缴报告制度就是要把一切收支纳入党委管理范畴,形成从预算外经费审批、开支到结算报销的一整套管理机制,使预算外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3.落实预算外经费收缴报告制度是促进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手段。预算外经费收缴报告制度主要以上报、审批的方式组织,其涵盖了部门和单位预算外经费的全部内容。通过落实预算外经费收缴报告制度提高了预算外经费管理的透明度,形成了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体系,使一切预算外收支活动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二)精心谋划,科学研究落实预算外经费收缴报告制度的方法

落实预算外经费收缴报告制度要精心谋划,结合部队特点,严密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一是丰富教育手段,提高学习预算外经费收缴报告制度的思想认识。落实预算外经费收缴报告制度,要将学习教育放在首位。通过组织集中授课宣讲、政治学习、板报宣传和网上论坛讨论等方式,使落实预算外经费收缴报告制度真正融入到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工作生活中。同时通过结合月份季度落实情况总结讲评,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剖析,对落实预算外经费收缴报告制度好、为保证和防范较大问题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大力宣传,通过典型人物的示范教育,使官兵充分认清制度的科学性,打消执行制度的顾虑,从而在思想上进一步增强对落实预算外经费收缴报告制度的认识。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通过建立健全科学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确保预算外经费收缴报告制度的全面落实。同时要建立科学的审核制度,对上报的预算外经费收支依照程序进行科学审核,确保收支属实、科学合理。三是坚持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的原则。落实预算外经费收缴报告制度是一个逐渐深入、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落实过程中,各级部队要把握自身特点,坚持从实际出发,防止发生落实预算外经费收缴报告制度与实际脱节的问题,使预算外经费收缴报告制度在落实过程中不断推进和完善。

(三)把握重点环节,增强落实预算外经费收缴报告制度的针对性

一是切实把握好“收”和“支”两个基本环节。落实预算外经费收缴报告制度要严格实行预算外经费“收支两条线”管理,即各级部门要把预算拨款以外的所有收入一律归口到同级后勤财务部门,所有的预算外支出一律纳入年度经费收支计划,实行计划管理。在军区以下驻军集中的地方成立财务结算中心的办事处,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监督和控制,在保障供应的前提下,对经费进行集中存放,充分发挥预算外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是科学制定适合本部门、本单位的审批程序。按照谁审批谁组织的原则,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本单位的审批权限,规范预算外经费收支审批的程序和方法,明确哪些事项由谁来承办,哪些部门和人员参加预算外经费收缴报告制度审批,由哪个领导来组织,审批后的事项如何处理等。三是逐步健全和完善财经管理制度。落实预算外经费收缴报告制度必须从多方面入手,大力抓好预算外经费管理各项制度的完善,从而将预算外经费管理真正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应依据军委和总部关于加强预算外经费管理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和完善新形势下预算外经费收缴制度的新措施、新方法。

(四)强化监督管理,确保落实预算外经费收缴报告制度的严肃性

各级部队党委要高度重视预算外经费收缴报告制度的落实,加大审计监督的力度,努力做到预算外经费收支管理民主、透明,对违反预算外经费收缴报告制度的现象做到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各级财务部门要对预算外经费收支管理过程实施全程监督,加强对预算外经费收支决策和执行效果实施全方位的监督控制,确保财务工作健康有序地运行。一是拓宽监督范围。为了提高预算外经费的使用效益,要从单纯的财务收支、经费执行、财经法规监督拓宽到决策监督、效益监督。通过决策监督,监督预算外经费分配、投向是否合理,是否按照党委意图进行收支;通过效益监督,分析预算外经费的使用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取得效益,效益是否最大。二是改进监督方式,加强反馈监督。要注重日常监督与定期监督、一般监督与重点监督、事前监督与事后监督相结合,真正做到全方位、全过程监督,确保不再出现收不上报、瞒报的现象。三是拓宽监督渠道,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积极作用。要进一步搞好落实预算外经费收支报告制度的宣传教育,充分发扬经济民主,创造一个预算外经费管理和监督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从而促进预算外经费收缴报告制度的全面贯彻落实。

【参考文献】

[1] 万东铖.经济增长与国防费规模――国防费结构效应论[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经费预算范文第6篇

关键词:科研项目经费 预算 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3-107-02

近年来,为全面推行科研项目预算管理,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强预算编制,推行预算评估,规范预算执行,开展绩效评价,提高了资源配置的科学性,有效规范了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尚需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因此,本文通过对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现状及成因的分析,分别从增强对预算管理的认识、建立预算管理责任体系、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加强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与监督,建立科研项目的绩效考评体系等方面,对完善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提出建议。

一、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现状分析

(一)科研项目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1.预算编制意识淡薄。首先,科研人员对经费预算的严肃性、重要性认识的不足,认为编制预算的目标就是申报项目,只要把项目争取下来就可以了,没有根据项目的研究进度和实际需要进行认真测算、精心编制。其次,与财务部门沟通不够,自己单打独斗,凭经验估算,导致预算编制缺乏合理性及准确性,不能全面真实反映预期成果所需要的成本支出,从而影响科研项目的预算执行及验收评价。

2.预算编制结构不合理。项目(课题)经费预算编制结构不合理,导致专家评审时对编制虚高的预算进行削减,对编制偏低的预算未能给予调增,从而影响了项目(课题)经费的申请、执行及结题验收。如在设备费预算的测算内容中,应尽量安排用于购置专用设备,一般不宜列支实验室必备的常规通用和办公设备;又如差旅费、劳务费等研究过程中肯定会发生的支出,应根据科研任务的实际需要,实事求是地编制。

3.测算依据过于笼统。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应当对各项支出的主要用途和测算理由等进行详细说明。但实际操作过程,多数科研人员对测算依据的说明不够重视,,测算依据过于笼统、模糊,不够细化和明确,致使专家无法确认项目的经费需求,也无法鉴别经费需求的合理性。虽然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建立了预算评审结果的沟通反馈机制,给科研人员提供一次补充说明的机会,但意见的反馈是否详实,表达的意思是否明确,科研人员的理解是否充分,都将会影响到预算补充说明质量,同样会影响到科研项目经费的争取。

(二)科研项目经费缺乏有效的监管

1.法人责任制未能得到有效的落实。赋予项目(课题)组科研自,有效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一定程度上也出现了项目承担单位管理弱化的问题。有些单位责任意识淡化,单位领导热衷于争项目争资金,却不能有效地履行法人责任,对项目实施过程疏于管理、监管不力。

2.部门协同管理的责任缺失。科技部门、财务部门及项目(课题)组之间未形成有机业务链,预算管理流程中部门的责任缺失,导致科研项目经费过程监管不到位。

3.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监管不力。首先,平时不能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和把握预算的执行情况,项目验收时,调账频繁,没有真正起到预算前期控制和过程控制的作用。其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没有按预算使用科研经费,且有部分经费没有真正用在科研上的现象,甚至有极少数人弄虚作假,用假票据虚列支出以及编造虚假合同违规转移资金等违法乱纪行为,这都大大改变了科研立项的初衷。

(三)科研项目预算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1.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1)编制人员的专业局限性。科研人员大多缺乏财务知识,虽然经费主管部门一般都要求课题申报单位财务人员参与课题预算编制,但实际操作时,由于上报预算要求的时间较紧,财务人员参与度不够,即使在预算上报财务审核环节提出了修改意见,由于时间的关系,预算也未能得到很好的论证及修改。另一方面由于财务人员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不全面以及对科研活动相关专业知识的缺乏,再加上两者沟通不足,未能实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从而使课题经费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及可操作性将大打折扣。

(2)科研活动的自身特殊性。由于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具有探索性、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等特点,且不同领域、即使是同一领域不同研究方向的课题,其经费预算需求都会有所不同,这样就给建立符合不同类型科研活动规律的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带来困难。因此,以定额标准指导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尚需不断地探索与实践。

2.科研项目经费缺乏有效监管的原因。

(1)执行预算的意识淡薄。科研人员在编制预算时主要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把科研项目经费拿回来,对后续的预算执行考虑较少,再加上对市场调研的不充分,致使在实际执行中预算支出与实际支出相差较大。一些科研人员的思想理念中,片面强调科研自,对单位的监督管理有抵触,习惯拿科学研究的不确定性为借口,不按批准的预算执行,甚至存在违规、违法使用科研经费等问题。

(2)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缺失。首先,项目预算控制与财务核算系统脱节,未能实现对经费使用的动态监控。其次,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缺乏良好的沟通、责任不清、相互推诿,未能形成合力及发挥各自专业优势,造成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脱节,从而使科研经费缺乏有效的控制。

二、加强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的建议

(一)增强对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的认识

1.树立正确的观念。首先要真正认识到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工作,确实发挥科研经费管理的职能作用,抓好项目的申报与实施,保证科研资金的安全和完整。项目负责人消除“科研经费是自己争取来的,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的认识误区,应树立“用好经费,接受监督”的责任意识。

2.增强预算管理意识。定期组织科研经费管理的相关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开展财经法规、预算管理等方面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对预算管理的认识,让科研人员了解和掌握国家财经法规及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把自律意识落实到执行制度上来,科学规范地使用好科研经费。

(二)建立科研项目预算管理责任体系

1.强化法人责任制。充分发挥项目承担单位在科研管理过程中的组织、协调、服务和监督作用,进一步强化单位领导的责任,提升预算管理和预算执行的责任意识,建立行之有效的预算管理体系,落实预算管理责任链,将预算管理科学化渗透落实到预算管理单元中去,促进预算管理与科研的紧密结合。

2.明确职责与强化协同。建立健全项目经费管理责任制,明确项目(课题)负责人、科研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的职权;推进预算管理的协同机制,加强财务部门与业务主管部门联动,具体执行部门全力配合和落实的责任机制,促使科研项目经费合理、有效的使用。

(三)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1.熟悉预算编制方法,把握支出科目内涵。认真领会各专项经费的管理办法,仔细阅读预算编制说明以及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预算管理问答,了解科研经费的特点,熟悉预算编制要求和方法,把握各支出科目的内涵。

2.预算编制坚持“三性”原则。课题预算应根据研究开发任务的实际需要,以科学的态度提出预算需求,认真贯彻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原则。财务部门应对国家相关财务制度、经费开支范围及标准等进行把握;科研管理部门应会同课题负责人,结合课题目标的任务对所列支出的相关性、合理性进行把握。

3.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科研项目预算编制要早筹划、早安排,要做前期的市场调研,充分考虑市场因素的变化,在同行业(同领域)公允的范围内据实编制;预算编制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技术路线、考核指标等要求,各科目测算依据应尽可能地准确可靠,预算理由应充分合理,特别对设备、主要原材料的购置等需提供详尽的论证材料,来提高实际经费支出与经费预算的吻合程度;预算的上报时间要求比较紧,必须要求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先期介入,分工协作,与课题负责人一起共同完成预算编制工作,避免在审核环节,提出修改意见,由于时间匆忙,致使预算未能很好的修改与完善。

(四)加强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与监督

1.建立对科研项目的全过程跟踪管理。构建多层次的监管体系,切实发挥行业部门、科技主管部门、社会中介机构和承担单位的经费监管职责,加强协调和沟通,形成监管合力,对提高科研经费的安全和效率,提升科研能力,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但财务管理是科研管理的基础性工作,预算执行的关键在财务监控,监控有序则能确保预算目标的完成。为确保科研经费的有效使用,真正做到按照科研需求科学编制和实施预算,需充分发挥财务人员在科研立项、预算、核算及验收工作中的决策和监督作用,让财务管理与监督贯穿项目管理的始终,实现对科研项目的全过程跟踪管理。

2.建立与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以财务制度建设为基础的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框架,对经费开支的范围、标准,审批的职责、权限和程序等做细致的规定,保障科研项目经费安全、高效的使用。

(五)建立科研服务及信息化管理体系

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项目(课题)预算管理和控制平台,在方便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及时和便捷地了解财务信息的同时,实现对经费使用的动态监控。通过对财务信息进行多层次、多视角的分析,建立定期的经费评估与反馈调整机制,逐步摸索科研活动相应的成本补偿机制,为今后编制项目(课题)经费预算提供科学的依据,也为建立符合不同类型科研活动规律的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创造条件。

(六)建立科研项目的绩效考评体系

建立科研项目绩效考评制度体系,对提高科研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促使科研经费安全、高效的使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建立绩效预算管理制度。通过建立绩效预算评价体系,用量化的指标来衡量每项计划在实施过程实现需消耗的资源、资金,同时确定绩效目标。这种新的预算理念要求在编制预算时先明确追求的“结果”,根据“结果”来编制预算,投入资金。该预算方法赋予了单位更大的预算执行权,让最熟悉情况的管理者自己决定资源的配置,给科研人员有充分的自和适当的弹性空间,也避免过多的检查,牵扯科研人员更多的精力。

2.建立科研经费绩效评价制度。探索推进绩效评价工作,构建适应科研活动规律及管理特点的绩效评价方法和工作体系,逐步建立面向结果的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机制。对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主要看其任务书的绩效目标是否完成,是否提升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水平,是否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如何等,通过对预算执行过程和完成结果实行全面的追踪问效,引导和促进科研项目经费合理、有效使用。

3.加强绩效评估结果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把绩效评价结果与项目预算安排挂钩,建立“优胜劣汰”的激励约束机制。绩效好的项目需要继续安排的要优先安排预算资金,绩效差的要削减预算甚至取消同类项目,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实效,充分发挥绩效评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薛亚玲.课题制下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制度分析、国外经验借鉴及对策建议.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1(4)

[2] 李清明.科研课题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卫生经济,2011(4)

[3] 崔嵬.完善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的对策与建议.现代经济信息,2011(1)

[4] 陆学文.科学编制科研课题经费预算之管见.财经界,2010(1)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安徽合肥 230031)

经费预算范文第7篇

关键词:预算管理;财政;经费预算

1国外管理体制与模式

现阶段,各国财政对义务教育的管理已渐成体系,其中一个最基本的特点就是预算与拨款的法律化、规范化、公开化。我们应积极借鉴现有成果,尽快建立起一套符合国情的完善顺畅的教育财政管理体制以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1)规范化的政府管理体制。教育经费预算由地方议会或人大通过,并经立法程序法定化。同时,还注重拨款全过程的规范化管理,地方教育当局或其他拨款部门按规定标准的拨款程序,将教育经费拨付给基层学校。此外,政府拨款机构在具体拨款过程中还注重处理、协调与拨款有关的各部门、学校、家长、学生及其他相关人员之间的关系,从而使规范化的拨款体制落到实处。

(2)公平合理的测算体系与高效透明的拨款程序。各地在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上,将公平作为政府拨款的基础,而把效率作为宏观导向的目标,从预算编制到审计评价都较好地实现了两者的平衡。

(3)统一拨款标准与追加变动余地。各国中小学拨款的主要形式基本上都是采用公式拨款,辅之以专项和基建的项目拨款。一般来说,公式拨款以统一标准为基础,项目拨款则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汇总审核拨付,并建立了严格的项目资金追加程序。

2青岛市市北区基础教育管理现状

青岛市市北区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十分重视,科教兴区已成为广泛共识。与此同时,财政部门对教育经费的管理也初见成效,每年接近1/5的财政收入都用于教育事业,其中包括负担全区四千余名在职离退休人员工资、保险和规范性补贴,保证教育经费实现“三个增长”等,财政支出也呈逐年增长趋势:尽管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但是我区义务教育具有“单位多、特色少;老师多、学生少;老校多、新校少;支出多、收入少”的特点,所以财政应当结合我区教育实际情况,创新工作思路,完善管理体系,让有限的财政资金更好地发挥其社会效益。

目前,市北区教育经费主要分成三个部分:(1)学校基本办学经费。具体拨款渠道为财政先将资金拨至教育会计核算分中心,再由分中心给各个学校拨款。(2)教体局机关本身所需经费。这部分经费直接从区会计核算中心拨给教体局。(3)教育系统专项经费,主要包含全区离退休教师保险缺口、大型基建项目经费等。

3存在的问题

(1)基本支出预算定额核定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对人员经费的测算存在未考虑因素。

(2)项目支出预算缺乏系统、完善的管理办法和评价系统。原因之一是对学校基本情况掌握不细,如对基层单位上报的政府采购项目进行审核时,缺乏学校现有设备的数据资料做参考,不能实事求是地解决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造成一方面项目审核搞成平均主义,另一方面给基层单位留下多报多批复的印象,财政审核的严肃性大大降低。

(3)由于人大每年要到二三月份才开会审议通过预算,因此,年初全区各级单位处于无预算状态,许多资金尤其是专项资金只能按估计预拨,容易造成资金拨付前紧后松的现象,影响教育事业的正常发展,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4)预算周期与基层单位工作周期存在时间间隔,影响部门预算的准确性。部门预算是考虑下一年1至12月份的预计支出情况,而学校通常是以一年的9月份至下一年的8月份(其中含约3个月的假期)为一个学年,并且在一年的八九月份会有人员变动(如:吸收部分大中专毕业生),这些因素所导致的额外支出很难在做部门预算时考虑准确。

(5)在执行预算过程中存在“严预算、宽追加”。如果事后不断追加和改变项目开支,又不经过权利部门的认真审议监督,所谓的“严预算”实为空谈。

4建议

(1)完善预算编制程序,逐步实现标准周期预算。建议在整个预算年度里把预算管理分解为四个阶段:①预算预测(1月):对下一年度所需经费进行宏观预测,使经费需求建立在有效基础之上。②预算评议(2、3月);对上一年度教育事业支出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了解经费支出类型、结构,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向各个基层单位下达本年预算指标。③预算管理(1月至12月):跟踪整个预算执行过程的财务控制和监控,减少学校将定额公用经费用于专项开支、预算执行挤占混用、会计核算乱列支的状况。④预算编制(7至12月):按照“两上两下”的预算编制程序,由财政部门汇总全区基层预算单位的各类教育经费预算,每年实行“零基预算”。(2)编制部门预算时实行基本支出预算与专项支出预算相结合、日常拨付教育经费时实行公式拨款与专项拨款相结合。基本支出包含人员支出、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公用支出三个部分。在对基本支出进行预算时,要按照“人员支出按标准、补助支出按规定、公用支出按定额”的原则,认真审核、严格把关。①在确定每一所学校的人员支出和补助支出时,要从人数和标准两个方面进行审核,财政局需要在本局各次调研所获取的资料基础上结合区人事局及教体局人事科掌握的最新数据确定教育系统内教师数量、在职离退休人数、担任职务,哪些教师属于财政供养范围的、哪些需由学校自己负担的,对于全区歇岗待调人员、长休人员及退养(退二线)人员应分别采取何种工资发放政策以及应如何管理、安排甚至分流这部分教师,建议由人事部门出台相关规定制定标准,财政部门遵照执行,也为将来实现教师工资统发奠定基础、做好准备工作。②对于公用支出,不能简单地用年生均公用经费定额乘以学校年平均学生数得出学校年公用经费总预算数。因为从实际情况来看,按照上述方法测算的经费数根本不能满足学校维持日常教学活动的需要,主要指办公费(正常教学用品、教师办公用品、印刷费、书报杂志费等)和业务费(教师培训费、差旅费、维修费等)。建议对各学校拨付公用经费时按照公式拨款:

专项支出可分为学校基本建设及维修支出、设备采购支出和其他项目支出。对于学校上报的项目可由教体局和财政局共同审核,项目资金可由教体局统一调度、统一拨付、统一管理,按照项目的轻重缓急及完工进度等因素予以拨付。财政部门每年只需根据财政收入情况下达全区教育系统项目总支出预算数并定期对项目资金进行抽查审核。

(3)制定教育相关经费管理办法。目前,市北区已制定出《市北区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支出定额管理办法》,该办法规范了区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支出预算、也为教育基层单位编制部门预算提供了科学细化的政策依据,提高了财政对一般预算资金分配的公平性和透明度。但是,教育经费投入除了从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列支外,每年还有几千万的专项资金——城市教育费附加及地方教育附加费。该部分资金作为教育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改善中小学设施和办学条件。此外,还需制定《行政事业单位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将部门预算中的项目支出预算与基本支出预算严格区分开来,明确在项目资金的申报、审核、批复、拨付、监督等流程中作为主管部门的财政局及基层部门的预算单位各自的职责和义务。防止专项经费挤占混用、会计核算科目乱列乱支、乱冲乱转等现象。

(4)加强对教育基层单位的基础信息收集管理工作。要准确掌握学校的机构、编制、教师、学生、设备、房产等情况。做到及时更新、动态管理,每年定期深入基层搜集数据信息图片等资料,分别建立人员情况、教师工资情况、学生情况及设备房产数据库等,保证部门预算真实公平合理。

(5)完善专项支出预算的管理方式。按照“事前申报、事中监督、事后评价”的原则,每年年底先由学校按类别上报下年项目预算,然后财政部门将汇总资料与教育局共同审核决定,并负责向区长办公会议汇报。对每年全区决定在教育系统要办的大事、实事,财政部门会优先安排或预留资金,确保重点项目保质保量完成。同时,还要积极推进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的试点工作,真正实现“资金申报有依据、资金审核有程序、资金使用有监督”的良好氛围。

(6)积极推进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统试点工作。通过建立教育支出的绩效目标,逐步实现从单纯注重资金投入的管理到注重资金投入效益的管理,并以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作为安排下一年度资金预算额度的重要依据。财政部门可结合对教育专项资金的管理,每年对教体局安排的项目进行抽查评价(一般不考虑基建项目),按照细化的考评指标实施一定的工作程序。比如对体育活动经费、卫生艺术经费等项目从绩效目标完成程度、预算执行情况、财务管理状况、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加以考核打分,从而实现优化资金配置,提高资金有效性。

经费预算范文第8篇

当前,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实行全面经费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目标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有力措施,全面经费预算管理已日益受到工业企业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并已形成一种有效、全面的管理模式,在企业经济活动中被广泛应用。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论及模式,已经成为所有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一、科学编制经费预算是企业管理的坚实基础

1.定义内涵。所谓预算,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 是以数量化方式表述的对某一主体或项目的一个未来时期的计划或预测,是设定目标、促进对后续业绩评价的活动。经费预算管理是单位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通过编制预算、内部控制、考核业绩等所进行的一系列财务管理活动,它贯穿于单位经费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全部过程,预算管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单位总体责任目标的全面实现。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对所有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同时详细分析、规划协调、监督控制经费预算的正确有效执行,并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任务,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销售收入、制作成本、经费支出、资金流动等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分析、预测和决策,使企业在整个经营活动中有计划、高效能、更协调地开展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国家财政部曾经在《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企业财务预算是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企业取得和投放、各项收入和支出、企业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资金运用所作的具体安排。” 企业经费预算管理 ,是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对企业相关的投融资活动、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终极目标进行合理预测并有效控制的一种高效管理手段。科学合理有效的经费预算管理有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使企业不断迈向新的台阶。

2.作用特点。企业经费的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最基本、最有效,最权威的管理方式,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实施经费支出,保障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的重要手段。工业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企业对日常经济活动的有效控制,不断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努力确保企业经营活动和进一步发展符合战略决策正确方向。全面预算管理具有战略性、导向性、推动性的特点,能够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日常经济活动有效对接起,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可以使企业的战略规划得到有效的执行,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3.编制原则。一是建立健全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并由主要领导参与制定经费预算,二是确定具有可靠性的经费预算编制主体,经费预算编制力求灵活多样并人性化。同时要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坚持严格计划,依法办事的原则;坚持勤俭节约,讲求效益的原则。

4.科学制定。其一,单位应根据财力情况建立经费预算项目库,其二,对单位预算项目进行全面科学的研讨论证,直至达成共识,其三,将企业各项经费开支情况视为零,科学编制预算。

二、严格执行经费预算是企业管理的关键环节

在工业企业经营活动中,经费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利用现代科学的技术手段编制经费预算,并结合企业的各项经费预算管理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预算的同时,要以实现经费预算编制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切实做到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经费预算与实际支出相结合,使全部经费使用效益最大化。

1.转变思想观念,增强预算管理意识。企业单位的经费预算不能流于形式,形同虚设,完全成为应付检查的手段,应该明确意识到预算管理是一种对经费使用的严格控制管理,是对全部使用经费的统筹安排。预算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对经费实用所采用的一种合理的管理方式,其目的是为实现整体利益的目标。

2.严格监督管理,确保预算有效执行。企业加强对经费预算执行的监督控制,严格执行经费预算。各部门、各环节形成全方位的经费预算执行管理责任体系。严格票据审核,按照既定经费预算严格执行, 杜绝临时或随意性经费支出。

3.适时调整预算,机动与灵活性并存。企业经费预算执行者负责对经费预算进行严格控制管理,全方位促进企业经费预算的有效实施,必要时可根据企业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实际问题和具体情况进行检查、修订和调整经费预算。在一定的环境中,尽管在制定企业经费预算时预见了未来可能发生不可预知的情况,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变措施,但预算管理不能一成不变,要对预算进行定期检查。因此,在执行经费预算的过程中,要随时追踪经费预算执行情况和使用情况,灵活性与严肃性并用,才能使企业经营活动顺利进行。

三、有效监督经费预算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举措

企业对经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有力的监督,是有效执行经费预算的重要保证。预算控制部门应通过日常运营信息和动态管理分析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并提出有关战略管理等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企业对经费使用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对未来整体经营规划目标的总体部署和安排,是全面贯彻落实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总体措施,全面预算管理是具有评价、激励、控制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管理工具,是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一种主要方法,能使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进行计划、协调、控制和业绩评价,对未来的企业经营活动和相应经费使用结果进行充分、全面的预测和分析监控,从而及时正确指导企业经营活动的改善和调整,使其顺利进行。企业经费预算管理部门要对下属各责任单位负责监督检查,必须要求严格按照经费预算管理的具体要求执行经费预算,并控制生产经营全过程;经费预算的执行要求各执行部门对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真实完整准确的计量和记录;对经费预算执行部门要建立健全全面的经费预算激励机制和经费预算约束机制,使经营者自觉地在经费预算的有力约束下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经费预算范文第9篇

关键词: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优化路径

科研经费是搞好国家科研工作的基础,任何科研工作的顺利完成都需要科研经费支撑。科研预算管理对科研经费的充分利用、合计规划和实施起着重要的管理和指导作用。但是同时关于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工作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不单单是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整个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要根据科研工作的进度适时调整资金的使用和分配。做好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工作是保障科研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我们必须严肃认真对待积极改进工作中的问题与不足。

一、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经费的预算意识不足

谈到关于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首先是思想方面的问题,科研经费预算部门的工作人员对于科研经费预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工作中没有对科研经费的预算进行认真有效的计算与审核,其次就是经费预算工作人员在进行预算工作之前并没有对科研部门的工作进行实地的调查与沟通。经费预算工作人员对于科研工作所需要的经费数量不了解所以导致估算不准确。这是导致科研经费预算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要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就要提高经费预算相关工作人员对工作的思想重视度,认真搞好预算工作。

(二)科研经费的使用存在严重的浪费

由于科研经费管理预算的不严格不准确,不能准确核算出科研项目各项成本要素的支出费用,于是出现了科研经费浪费流失等不良状况。比如一些科研部门不深入思考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还不够发达的现实情况而将科研经费盲目的投入不应该投入到的领域,于是造成经费的严重浪费。还有一些大型的科研计划往往需要巨大的科研经费投入,但事后发现科研计划的决策失误于是就造成了巨大的经费浪费。还有一些工作人员投机取巧不合理使用科研经费,将申请的科研经费用于装修办公室购买豪华办公用品等使科研经费使用在不该使用的地方造成严重的经费浪费。

(三)科研经费预算工作缺乏充分监督和管理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科研工作,对科研项目的经费投入也日益增多,规范科研经费管理工作进行严格地充分地监督管理是搞好科研工作的重要保证。但是目前对于科研经费预算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还不够,缺乏对科研经费预算的全过程控制。科研单位对科研经费预算工作缺乏严格的监督,有些科研人员的法律淡薄在工作中对经费的管理不当没有按照财务部的规定进行经费支出使用,于是导致科研经费严重的支出浪费。还有财务部自身的管理控制力度不够强大对于科研经费的使用没有做到实时监控管理,从而造成经费超标阻碍了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创新发展。

(四)科研经费预算人员的能力有限素质较低

科研经费预算人员是搞好科研经费预算工作的重中之重,人员专业素质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科研经费工作的质量。在目前科研单位中的经济预算工作人员往往并非学科的专业毕业,多数是从别的岗位调来的,因此缺乏经费预算专业的知识与预算技能,更有甚者思想道德素质低下,在私人利益的驱动之下违规使用经费进行贪污受贿。

二、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优化路径的探讨

(一)提高科研预算的思想层面重视度

要想搞好科研预算管理工作,首先要在思想层面高度重视。这就需要科研预算管理工作人员对工作内容有充分的认识与理解,对科研预算管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充分认识到科学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保证工作的质量不断提升科研预算管理的水平。相关部门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能。

(二)完善科研预算管理工作的监督机制

良好的监督管理体制是搞好科研管理工作的保障,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应该制度化、规范化。必须切实加强科研工作与各部门的沟通与交流,在重大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纪检监察部门要充分发挥作用,全程进行检查监督并且配合财务部门做好经费支出管理工作。科研经费在使用过程中应该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对外界公开,让人民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有明确的认知,从而实现人民对科研工作经费使用的监督让科研经费的使用更加公开化,透明化以此遏制浪费贪污现象的发生。

(三)提高科研人员的水平和素质

科研经费管理人员对于科研经费预算工作能否顺利完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科研经费预算人员不仅要有专业的经费预算能力,更要拥有一定的思想道德修养。因此,一方面需要加强对科研工作人员专业水平的训练,可以定期组织专业技能交流会和专家讲座来提高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要不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提高道德修养。在选拔任用人员时,要要公开公正进行严格的笔试面试和实习期的试用,挑选出专业能力强对科研预算工作流程具有一定认知和经验同时思想道德水平高的人作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人员。

三、结语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是科技的力量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们要搞好科研工作就应该就高度重视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工作,要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与监督让经费花在该花的地方避免出现严重的经费浪费,并且在思想层面高度重视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搞好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工作不仅仅有利于科研经费的有效利用更是对人民对国家的负责,相信我们一定能不断改进科研经费预算工作从而促进我国科研事业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川,娄祝坤,王志成.科研经费管理效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5,(08):1193-1202.

[2]李欣苗.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企业科研经费管控[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9):2-3.

[3]魏涛.全面预算管理在集团公司科研经费管理中的应用——以A公司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02):230-232.

经费预算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军队;预算外经费;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E23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7-000-01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财政体制的改革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军队预算外经费规模迅速扩大并在军队的建设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此同时,还应看到的是,实际的预算外经费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运行粗放、渠道交叉、财力分散等问题。因此,规范预算外经费的管理秩序,保障其健康有序运行,是军队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军队预算外经费的特点

(一)来源渠道广

首先是军队内部各个级别各个类型的单位都可以通过开展对外有偿服务等获得预算外收入,上至大机关下至连队,包括作战部队、非作战部队,分布范围十分广泛。其次是可以创收的项目多,包括出租收入、医疗收入、营业收入等十几个大项目,而每一个大项目中又包含了若干个小项目。因此创收单位和部队跨度之大再加上创收之大,造成了预算外经费的来源渠道十分广泛。

(二)收入波动大

由于影响预算外经费收入的因素较多,因此预算外经费收入的稳定性较差。影响预算外经费收入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技术水平。例如实施对外有偿服务的军队医院,如果医疗水平高,那么相应的医疗收入就高;如果医疗水平低,那么相应的收入也就低。技术水平是影响收入高低的根本因素。二是管理方法。如果管理方法得当,预算外收入活动组织得严密合理,各项业务流程高效运转,人员工作热情较高,收入就比较多;反之收入就比较少。三是国家和军队的相关政策。预算外经费收入活动受相关政策的牵制性很强,政策的改动会直接制约或扩大相关活动的开展规模,收入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三)支出自由度高

由于目前预算外经费的支出没有纳入到年度经费支出预算之中,因此各单位可在规定的范围内,根据自身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较为灵活机动地安排经费支出的方向。但是这种高自由度也是相对而言的,因为预算外经费的性质决定了它只能是作为预算经费的一种补充而存在,它的支出也只能是用来保障军队建设中预算经费满足不了发展需要的部分。

(四)管理难度大

由于预算外经费的来源渠道广、收入波动大、支出自由度高,因此在预算外经费的管理过程当中的主观因素较多,人为因素较大。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模式下,市场利益的驱动机制深入到了预算外经费活动之中,形成了各种诱惑,催生了各种不利于管理的恶性因素,造成了预算外经费管理难度大。

二、当前预算外经费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管控不够有力

一是部分单位未按照规定将预算外经费收支纳入预算进行统一安排,经费的收入没有安排科学、合理的计划开支。二是有些单位虽然将预算外经费纳入年度预算进行管理,但预算编制的比较笼统、粗放,支出项目不够完整细致,内容也不够清楚详尽,降低了预算的约束力,未能对预算外经费的开支形成有效的控制,造成了实际执行与预算计划之间的脱节,预算外经费仍在“体外循环”。

(二)会计核算不够完善

现行的预算外经费核算还十分粗略,没有设置专门用于成本核算的科目和账户,成本数据信息也不能体现在报表中。即使有的单位开展了成本核算,但是由于成本核算模式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对支出的核算控制力不强。不按规定设置会计科目、成本核算不实的情况比较普遍,导致信息不够真实。成本性支出的开支范围被扩大,一些本来不属于成本性支出的被随意列入,造成了支出管理的混乱。

(三)管理监督不够严格

各单位和部门通过开展对外有偿服务获得预算外经费收入,不同于过去生产经营以盈利为目的,它的服务范围、规模、方式方法都要受到制约。而在当前管理监督不够严格的情况下,有的单位和部门在组织收入时就偏离了正轨,一味地追求物质上的利益而忽略了根本的出发点。同时,预算外收入没有纳入后勤财务部门统一归口管理,脱离了财务的监督,各事业部门在获得收入后直接把它自家经费来使用,对于如何进行分配和支出也没有严格按照规定。松散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方式滋生了腐败现象,使得公家的财产装进了私人的腰包,预算外经费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三、预算外经费管理对策

(一)预算外经费收入管理对策

首先各单位开展对外有偿服务要经过严格的审批,收费项目和范围要遵守上级规定,防止乱收费的想象。其次要严格划清预算外经费收入的范围,防止预算经费的流失。对于不增加军费总量的经费收入,均不算作预算外经费收入,防止一些单位将预算经费划入预算外经费之中,造成预算外经费规模的不合理扩大。这种做法有利于反映各单位预算外经费收入的真实数据,消除各单位之间的收入差异。再次所有收入均要由财务部门统一归口管理,各事业部门的经费收入都要足额上交给后勤财务部门,不得垂直收缴和坐支。事业部门只见指标不见钱,充分理顺财务部门这一条经费管理渠道。

(二)预算外经费支出管理对策

一是要明确成本性支出的范围。针对一些单位随意扩大成本性支出范围,将非一些其他类支出挤作成本性支出的行为,上级有关部门要严格制定各项对外服务的成本性支出的范围和内容,堵住制度上的漏洞。二是要科学规划好经费支出的结构,做好对预算外经费支出的标准化管理,明确规定预算外经费支出方向、开支内容以及结构比例。对于各项具体支出的比例指标要提出明确要求,如留用家底经费的比例不能低于收益的百分之多少、用于发放人员福利的比例不能高于收益的百分之多少等等。如果支出不符合比例的要求,需要上报到上级部门进行审核。

(三)预算外经费分配管理对策

由于各单位的地理位置、技术条件、工作性质等存在的差异,可利用军队闲置资源对外进行创收的能力不同,因此带来了预算外经费收入的不平衡。根据规定,预算外经费收入实行全额上缴、比例分成和全额留用三种分配方法。对于上缴给总部的部分,要由总部实现集中统管,综合考虑协调好各方面的因素和关系后实现在全军范围内的再分配,以此来缩小各单位之间的差距。

参考文献:

[1]熊友存.军队财务管理学[M].出版社,2012,7.

上一篇:工程预算软件范文 下一篇:预算管理制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