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粮食的诗句范文

时间:2023-02-23 22:07:23

节约粮食的诗句

节约粮食的诗句范文第1篇

滨东小学五年三班林琛琪

“锄和日当午,汉滴和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悯农》的诗,相信从会说话的娃娃口中就能背得滚瓜烂熟,这可是家长们一字,一句地都会他们的。可这首诗的本意早已成了纸上谈兵,有多少人真正铭记于心,付诸于行动呢?

来看看我们平常的小家庭,人口虽少。可这饭菜的量可是十分的丰富,吃到最后剩下一半,放一餐用吧!觉得吃得不够健康。想想还是倒了吧?久而久之,这倒饭菜的习惯就这样养成了!有朋友到外面聚更是侈奢,大鱼大肉的点。总是觉得。多点菜。才有“面子”生怕人说他小气。最终的结果是一桌子菜就剩在的餐馆。我们的粮食就这样被糟蹋了……

在学校的食堂里,有的同学也还是不懂民以食为天的道理,自由自在地浪费,不是特别想吃的菜,随手就倒了,一点也不给粮食留下余地,有的同学边吃饭边嘻闹,端着饭到处串。造成米饭到处散,这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一粒粒收地里收成的。这样浪费实在是可惜啊!我们的餐馆。食堂。浪费掉的粮食足可以解决成千上万贫困山区的孩子的吃饭问题。可见这浪费是多么可怕,如果有一天我们没有了粮食,面对饥饿到那时候来后悔还来得及吗?所以我们提倡:节约粮食,拒绝浪费,不要让食物哭泣,让粮食成为我们的好朋友,让我们成为节约粮食的小公民,让被我们认为微不足道的粮食避免被浪费的厄运。让父母不再为家人的生计而奔波,让浪费不再成为我们的“家常饭”

节约粮食的诗句范文第2篇

国庆假期,正是秋收季节。同学们回去,一定目睹农村大忙景象。“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曾经是常被用于儿童启蒙的诗句。可是现在,很多富裕起来的人们已经忘却了这首诗的精髓。看看我们校园里,各种浪费现象依然比比皆是。

在教室,有些人拿到副餐就扔进了垃圾桶;在宿舍,有些人领到水果竟从阳台往楼下扔;在食堂,有些人吃不到几口就丢下餐盘走人了;在天桥,我们的工作人员几乎每天都要打扫到不少鸡蛋和牛奶……

那些浪费粮食的同学,心里是怎样想的呢?

有的人说: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浪费点儿粮食没什么要紧。我们国家的粮食真的已经富裕到了可以不提节约的地步吗?不!我国是农业大国,近几年粮食年产量徘徊在4.5亿吨左右,人均粮食占有量长期处于不足400公斤的低水平。从目前形势来看,全国人口增长的趋势不会变,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趋势不会变,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粮食的供需仍将在紧张中度过。稍微关心时政的人都知道,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

有的人说:吃饭的钱我缴了,我浪费的是自己的,跟别人没有关系。从表面上看,浪费只是个人的消费方式,但从本质上讲,它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不是说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费得起就可以浪费。浪费是一种不尊重自然和他人劳动果实的可耻行为。即使在发达国家,节俭也被视为一种美德。这是对劳动的尊重,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更何况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有那么多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还有那么多孩子因贫穷而失去受教育的机会。

有的人怕别的同学瞧不起,因此即使家庭不是太富裕,在家里也能珍惜粮食,到了学校,在同学面前也不敢表现出来。于是,为了“面子”,他们总想比城里孩子表现得更大方,甚至故意浪费。同学们,这种靠浪费得来的面子要不得呀。

如何重塑节约精神,倡导合理消费而不浪费粮食呢?

一是树立节约意识。爱粮、惜粮、节粮,不能是空洞口号,也不应是权宜之计,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风尚不仅过去需要、现在仍然需要。我们的粮食远未充裕,我们没有糟蹋粮食的权力,也没有糟蹋粮食的条件。希望前面我提到的那些浪费现象不再发生。

二是发掘节约潜力。我们虽然不种田、不产粮,但节约粮食也相当于种了粮食。在食堂里,吃多少打多少,不喜欢吃的菜就让工作人员不打或少打,我们的一张张餐桌就相当于一方方粮田。

三是强化节约行为。我们将对学生在食堂就餐情况作进一步管制,严禁将鸡蛋、牛奶等带出食堂,严禁故意浪费,发现严重浪费粮食者予以通报批评,(我们可以在食堂的门口张榜公布)对情节严重者将由学校给予一定的处分。

节约粮食的诗句范文第3篇

光盘行动班会主持词【一】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

首先请问大家三个问题:

1、当你身体不舒服,但又要在学校用餐时,你会怎么办?

2、午餐时,看到自己不喜欢的食物,你又会怎么办?

3、与家人一起出外就餐,吃不完的食物,你是怎么处理的?

同学们,这几个日常生活中的小问题,折射出每个人对粮食的基本态度珍惜或是浪费。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看到浪费粮食的现象。也许你并未意识到自己在浪费,也许你认为这一点点不算什么,也许你仍然认为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可是现实,却给我们一个沉重的回答!由于近年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节约一词在大家心目中被日渐忽视和淡忘,要知道,我国是农业大国,虽然粮食近年均增产,但人均粮食占有量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我国粮食紧张,成为世界最大的粮食进口国,因此,提倡节约粮食,杜绝粮食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浪费粮食不但造成经济的损失,对一个人道德上的影响更加深远。一位著名的作家曾说过:我可以舍得用很多钱去帮助别人,却舍不得把一个好好的东西或事物丢弃。我不是为了钱而节约,而是为了节约而节约。节俭是品德,是一种操守、品质和文化。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从小就已经熟读于心,也知道一粒粮食从播种到加工成粮食,要经过至少20道程序,多不容易啊!

同学们,行动起来,爱惜粮食,杜绝浪费,让我们再一次回顾一下几点:

1、树立正确的观念,以节约为荣,浪费可耻。

2、珍惜粮食,适量用餐,避免剩饭,减少浪费。吃多少盛多少。比如:盛饭时告诉老师自己能吃多少,吃完了不够再添,不要一次盛得太多,导致吃不完浪费。

3、不偏食,不挑食。要知道每种食物都有不同的营养,无论是否喜欢,都尽量把盛在自己碗里的食物吃完。

4、看到浪费的现象要勇敢地劝阻。

5、做节约义务宣传员,向家人、朋友宣传节约粮食,杜绝浪费。在外出就餐时,尽量按食量点餐,实在吃不完就打包。

同学们,一粥一饭,当思来自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为艰。希望大家行动起来,让珍惜粮食,杜绝浪费成为共同的追求,让节约这一传统美德在育英绽放光芒!

光盘行动班会主持词【二】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每年的10月16日为世界粮食日,旨在呼吁全球共同节粮爱粮。

我想,很多人应当同我一样。从小就熟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也曾在地理课上学过中国的基本国情:狭小的耕地上,养育着十三亿的子民。可是,当各地大旱颗粒无收的场景频频出现在新闻里,我们依旧淡定,食堂里,仍然是几大袋的饭菜垃圾。

我想,很多人应当同我一样。我们知道节约粮食其实只是举手之劳。不挑食、不偏食,将自己碗里的饭菜吃干净;不攀比,不虚荣,用简单可口代替奢华靡费。可是太多时候,我们常说,这些事情不重要,我们要追求更加重要的事情。

可是,又有什么事情的重要性能与粮食抗衡?

人类每一项的日常活动,社会每一天的日常发展,都是金字塔的上层建筑。而根基,却是任何事物替代不了的粮食。古书讲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当我们把上层建筑建设的愈来愈精准和完美,这座金字塔倒塌时的破坏也就愈来愈难以弥补。

我们都是一样的生命。当我们面对一碗可口的米饭,我们是否真正体会过粒粒皆辛苦的含义?每一粒粮食,背后都将是中国八亿农民的血汗,都将是他们一辈子背朝黄土面朝天的命运。

我们都是一样的生命。面对食堂里大袋的剩饭,我们又是否想过他们对于生命的意义。中国大地上有多少学生,一周的午饭仅仅是干冷的馒头;遥远的异国又有多少孩子,吃饱每一顿饭是他们可望而不可即的梦?

一粒粮食,背后牵挂着的不仅仅是他人的劳动和付出,而是,生命。

想到这些,我们还怎会忍心浪费那一粒粮食?

我们都一样,我们都是一样的生命,拥有同等的权利。

我们都一样,我们都曾经忽略过,我们都曾经遗忘过,但是,同学们,只要我们从现在开始觉醒并付出努力,光盘行动,从我做起,所有的一切都将变得不一样。

节约粮食的诗句范文第4篇

同学们,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应对危机,实现粮食安全”,它强调了目前全球10.2亿人营养不良的严重困境以及在当前萧条的经济环境下帮助饥饿人口的必要性。那你们知道世界粮食日的由来吗?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成立于1945年10月16日,1946年12月成为联合国专门机构。到1997年,有成员174个国家和地区。其宗旨是:“改进粮农产品的生产和分配效率”,“改善农村人口状况”,“帮助发展世界经济和人民免于饥饿”。1979年11月,第20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决定将1981年10月16日确定为首届世界粮食日。以后每年的这一天都作为“世界粮食日”在该组织各成员国举行相关活动,以唤起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但是,不知道同学们注意到没有,每次吃饭后的垃圾桶中有多少剩菜剩饭?难道我觉得可惜吗?同学们可知,在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的人处于饥饿之中,到目前为止,世界上仍然有八亿多人口处于饥饿当中,这是一个比整个欧洲人口还要多的群体。全世界每年有约九百万人死于饥饿和饥饿引起的疾病,也就是说每天有两万四千人,每四秒钟约有一人因为饥饿离开人世,而在这当中,有一多半是儿童,换句话说,由于直接或间接的饥饿原因,每八秒钟就有一个孩子被活活饿死。每位同学包括我在内,扪心自问,这种乱浪费粮食的做法是否是在谋杀生命。

谁也不会忘记祖祖辈辈用汗水演绎了何处黄土不埋人的壮烈,我们也不会忘记,一路上经过的一片片高粱、麦田、绿得诱人,可爱!可是,丰衣足食的我们是否就能够抛弃艰苦朴素的美德呢?表面上,浪费的只是那么点微不足道的粮食,实际上,我们愧对了亿万农民辛勤的汗水,作为时代骄子的我们,我们丧失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啊!在此,我慎重提倡各位同学节约粮食,在出手那一刻想想,能吃八两不拿一斤。让我们一起努力,为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为我们美好的将来,从节约粮食做起。让“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精神深入人心!我们要开展各种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主题活动,真正达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得出的"爱惜粮食"的要求!我们每个同学都要从现在做起,要拿出实际行动,为党为国家分忧,把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谢谢大家!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我是高一(3)班的__,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或许,大家是第一次听说“10.16世界粮食日”。当今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匆忙的时代里,我们身边的一切都在飞速地运转着,我们的目光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关注得太少太少。也许有人会说:我们早已远离食不果腹的年代,吃饱饭、吃好饭已经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还有谁会关注粮食,还有谁会在意随手丢弃的粮食?然而,现实情况令人堪忧:全世界人口与日俱增,粮食供应日益紧张。全世界还有许多地方和我国的一些偏远贫困地区一样,人民生活水平极其低下,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人类文明得以发展的先决条件。

节约粮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经历了太多的战火与灾难,并且当时粮食生产又是靠天吃饭,产量极低。古代劳动人民对于粮食就非常的重视,我们说“手中有粮,灾年不慌”,正是源于前人对粮食的深厚情感和节约粮食的习惯,使他们度过了一年有一年,迎来了光辉的新世纪。节约粮食,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古人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诗句,描述了农民在炎炎烈日下耕耘的场景,可以想象农民种粮的艰辛。有的人说:吃饭的钱我缴了,我浪费的是自己的,跟别人没有关系。从表面上看,浪费只是个人的消费方式,但从本质上讲,它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不是说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费得起就可以浪费。浪费是一种不尊重自然和他人劳动果实的可耻行为。即使在发达国家,节俭也被视为一种美德。这是对劳动的尊重,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在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尤为严重,约有五分之一的人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据统计,今年头9个月,全球有624万人死于饥饿和相关疾病,其中约500万为儿童。非洲南部地区和一些西非国家,由于地区冲突和艾滋病,饥饿形势尤其严重。枯瘦的非洲儿童似乎已经成为饥饿的代名词。1994年,南非“自由记者”凯文卡特凭借自己的摄影作品《饥饿的苏丹》获得美国新闻界最高奖普利策新闻奖。照片记录着一个令人震惊的场景:一个瘦得皮包骨头的苏丹小女孩在前往食物救济中心的路上再也走不动了,趴倒在地上。而就在不远处,蹲着一只秃鹫,正贪婪地盯着地上那个黑乎乎、奄奄一息的瘦小生命,等待着即将到口的“美餐”。人类,通常站在食物链的最顶端,通常作为最终的捕食者,而这样一个错位的场景,错位的角色,让每一个人看后都震撼不已、唏嘘不已。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见到浪费粮食的现象。也许你并未意识到自己在浪费,也许你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也许你仍然以为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然而事实是:我国人口已超过12.5亿,每年的净增长是 1200万人;人均耕地面积1.2亩,是世界人均值的1/4;目前耕地面积正以每年30多万亩的速度递;全国40%的城市人口消耗的粮食依靠进口。从1981-1995年间,全国共减少了耕地8100万亩,因此而减少粮食生产500亿斤。而且现在这个减少速度仍然在不断加快。乱占耕地、挖沙、土地质量下降、荒漠化等种种现象在蚕食着耕地。我们不妨算这样一笔账:倘若我们每天节约一粒大米,那么十亿人可节约多少?五千多公斤!一年可节约将近两千万斤,折合人民币两千万元。这笔钱若按每所希望小学五十万元算,则可盖四十所希望小学;按每人学杂费三百元记,则可使七万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因此,光盘行动,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这些事例和数据提醒着我们每一个人:节俭自持,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

在我们的校园里,仔细观察,也能发现许多浪费的现象。不仅仅是粮食的浪费,还有生活中的细节,例如跑操时有些无人的班级没有关闭电源,洗手间的水龙头在无人使用时仍然大开、垃圾桶中丢弃着吃了一半的面包等。

在此,我提倡每一位同学让节俭成为习惯,节约资源,从我做起。

古人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节约是一种美德、是一种素质、是一种修养、是一种智慧。节约资源,健康生活,让我们从珍惜粮食开始做起吧。

我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知道明天是什么日子吗?是“世界粮食日”。为什么要在每年的10月16日设立这样一个节日呢?很显然,是呼吁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爱惜粮食,节约粮食。所以,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爱惜粮食,从我做起》。

先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背诵一下《锄禾》这首古诗。《锄禾》——预备起!“锄禾日

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背诵得很好!这首诗我们早就学过了,都知道农民伯伯种田很辛苦,我们要爱惜粮食。因为,一粒粒粮食从播种到收割,再加工成成品粮,至少要经过20道工序,这中间包含了农民伯伯多少辛勤的劳动呀!可以说,每一粒粮食都浸透了农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有的同学可能认为,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浪费一点粮食不要紧。但是你们是否知道,世界上还有许多吃不上饭的人们在苦苦挣扎?在全世界范围,每年有数百万人民,包括六百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饥饿。在我国,每年有许多贫困地区、受灾地区的老人、小孩没饭吃,要靠国家救济,靠大家帮助。由此可见,饥荒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号杀手!所以,即使我们的生活条件再好,也不能丢弃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无数名人、伟人都是爱惜粮食、生活节俭的典范。北宋时的司马光虽高居宰相,仍然以节俭为本,他认为穿衣能够抵御寒冷、吃饭能够吃饱就足够了,还教导儿子要“俭朴为荣,奢侈为耻”。我们敬爱的总理也一贯反对铺张浪费,他吃饭时,一粒米也不肯浪费,偶尔洒到桌子上一粒米,也一定要捡起来放到嘴里。

同学们,听到这里,请大家想一想:你是否做到爱惜粮食了呢?你有没有浪费粮食的行为?在家里,在学校,你是否将饭菜只吃一部分就倒掉?你是否将吃了几口包子扔掉?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是否感到可惜,感到心疼?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同学们,我们应该把爱惜粮食落实到每一天的行动中。不管在家里吃饭,还是学校用餐,我们都应该不偏食,不挑食,吃多少饭盛多少,不要浪费。这样做,既符合节约的要求,也有利于我们身体的健康。

同学们,爱惜粮食就是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果实,而浪费粮食的行为是可耻的。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珍惜一粒米开始,养成节俭的好习惯!

节约粮食的诗句范文第5篇

还记得刚开始学习语文的时候,我就认识了古诗。从此以后,它便于我形影不离。那时,老师教我们学习《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于是,当我吃饭的时候,总是想起这首诗,使我懂得了粮食的珍贵和它的来之不易,我要节约粮食。上三年级的时候,我学习了钱鹤滩的《明日歌》,使我懂得了时间的可贵,要珍惜今天,抓住明天,有所作为。还有孟郊的《游子吟》中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使我懂得了母亲对儿女那份无私的爱,我们长大后要孝敬父母……

古诗不但可以教我许多做人的道理,还给我带来了美的享受。

像朱熹的《春日》里的诗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我仿佛看到了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古诗不但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还让我了解到了中国五千年来的历史和美景。我爱古诗,更爱拥有悠久历史的祖国。

节约粮食的诗句范文第6篇

幼儿园世界粮食日国旗下讲话稿【1】

小朋友们早上好,我是大三班的钱老师,打个招呼吧!

今天天气真不错,又到了星期一升国旗的日子了。两天前,10月16日,你们知道是什么日子吗?哈哈,大家都不知道吧,告诉你们,是世界粮食日。听名称小朋友猜,这是中国的节日还是世界的节日啊?对了,这可是世界性的节日哦。

1981年起,世界粮农组织把每年的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也许,我们的一些小朋友已经不太愿意吃这些每天都能吃到的白米饭了,缠着父母要去吃肯德基、麦当劳。而就在昨天,今天,明天地球上仍有很多人吃不饱、由于全球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粮食的数量却没有增加,所以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挨饿,许多国家,有很多小朋友没有饭吃,也没有面包、馒头吃,每年约500多万儿童因饥饿和营养不良而夭折,可是我们有很多小朋友们却不爱惜粮食,

你们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怎样的行为猜是爱惜粮食的行为?

请小朋友回答。

小朋友说对了,我们要节约每一粒米,每一粒粮食,不能随意的把饭菜倒掉,吃饭的时候也要把碗里的饭粒吃干净,更不能挑食,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吃到粮食,我们要从小做起,节约粮食,让世界上更多的小朋友都能吃饱。

幼儿园世界粮食日国旗下讲话稿【2】

亲爱的小朋友们,老师们:

大家好!

这个星期的周五: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粮食是什么呢?就是我们每天吃的米饭,还有玉米、面食等等。很早以前,联合国就定下了这个日子,其目的在于:提高大家对于世界粮食问题的认识,因为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健康的必需品,有了它,我们才能够身体健康、精神饱满。

可是,在我们幼儿园里,有许多小朋友不爱惜粮食,经常挑食、剩饭。你们知道吗?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的。我国唐代诗人李绅早就写下了这样的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节约粮食的诗句范文第7篇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勤俭律己,修身强国”。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我们场下拥有着5000年文化底蕴的热土,你早已经有儒家思想的熏陶,我们的前人,自古留下传世名篇,不少有倡导勤俭之风。如今伟大的新中国成立,祖国发展日新月异,进入21世纪新时代,请柬以此也被印刷在墙壁上张张红色的海报上,心理并要求着我们身体力行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今天是一个多么平凡而又伟大的词语。

勤检律己,是个人基本的道德规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如今我们耳熟能详的诗句,有的人可能会说:“现在提勤俭节约也太过时了,都什么年代了,还做守财奴。”这些人一定会以为,当今科技的发展已经大大的提高了农民种粮质量,但是农民依然愿意“足蒸暑土气,背著炎天光。”节约粮食并不是守财奴的体现,我们守护的地是农民的情,是自己的良知。

勤俭和以修身养德?勤俭可以如雷锋,舍不得买鞋买裤子,一生为人民服务。今天可以如叶连平,勤俭至老年,将几乎所有的积蓄照亮着学生和教师的前路……今天不只是勤俭,都是一个人价值与风险的体现,一个人品德心性最好彰显。

勤俭律己,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句话印证了多少的事实啊,说:“历史是一面镜子。”秦国:“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之迤逦,亦不甚惜。”最后落得“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结局。而现在却有这样的声音:“不消费怎么拉动一增长,怎么为国家做贡献?”“消费市场越来越多元,越来越便捷,不消费,对不起这个伟大的时代。”

同学们对于类似这种声音,我想说。首先我们不得把勤俭与不消费都能在一起,消费是个人自由,但我们那时要树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正确消费观。对于不常浪费不合理消费,我们要坚决抵制。更重要的是,当代繁华城市给了我们多样化的商品,我们的消费能力也在日益提升。但是那会的行为只会阻碍除了发展不利于中国的伟大复兴。

对于这边这种同学将大量没有吃完的饭菜倒进甘油桶,将没有用的书本不做分类的扔掉的行为,倡导勤俭节约,从我做起。作为复兴中学的学子,我们都应该坚持勤俭求生强国,完善自我,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节约粮食的诗句范文第8篇

新饱食主义之健康篇――每餐只吃八分饱

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

樊 旭 刘自力

编者按:摆脱贫困、实现温饱并步入小康的人们,早已不再为没吃的而发愁,想得更多的是怎样吃才合理,才健康。就食量而言,是逞口腹之欲而饱食终日、膏粱厚味,还是食不过量、自然健康?

新饱食主义提倡:每餐只吃八分饱。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民以食为天”的饮食观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的重要性。食为心根,根稳心安,没有饭吃,就无所谓生存和发展,更谈不上健康长寿。中医认为,“人以食为养”,乃表示“人以饮食维持生命延续”,“人以饮食供养五脏六腑”之意。在人类生活的诸多因素中,要数饮食对人的健康影响最大。

食之过饱,疾病来扰

饥饿年代曾给人们带来诸多不幸,如营养缺乏和传染性疾病,使人类实际寿命远远低于自然寿命。然而,饱食终日,大腹便便真能给我们带来幸福吗?非也。孔圣人在《论语》中说:“食无求饱。”庄子在《外篇》中说:“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黄帝内经》也有记载:“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饮食有节,重在不过。”那么,“饱食”何以致忧呢?

一、易伤脾胃。“脾胃乃后天之本”。人体胃黏膜上皮细胞寿命很短,每2天~3天就要修复一次,一日三餐经常饱食,胃排空时间延长,就使胃黏膜得不到修复的机会。食物长时间滞留胃中,迫使胃大量分泌胃液,破坏胃黏膜,易产生胃糜烂、胃溃疡等胃肠疾病。

二、易加重冠心病。过度进食,尤其是高脂肪食物特别难消化,这就大大加重心脏负担,使腹部胀气,隔肌位置升高,从而限制心脏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另外,由于消化食物的需要,全身血液较多地集中在胃肠道,使冠状动脉供血更加不足,从而加重心肌缺血缺氧,甚至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进而危及生命。

三、易致肥胖。“鱼生热,肉生痰”,长期过量饮食,特别是过多进食大鱼大肉等营养品,就会使摄入的热量过剩,日积月累,久发肥胖。肥胖已被认为是大多数代谢性疾病的温床,对健康危害极大。

四、易患脑管病。种类繁多的脑血管疾病,大多与饱食导致的高血脂,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当今,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最严重的三大疾病之一。

五、易患糖尿病。这种以多饮、多食、多尿为主要症状的代谢性内分泌疾病,诱因虽多,但公认的诱因是与长期饱食和喜美食有关,故此病别称“富贵病”。因此,糖尿病治疗除药物降糖外,主要是节制和控制饮食,改善营养结构。

六、易患癌症。许多国家的科研机构通过研究发现,机体免疫功能衰退是各种癌症的促发因素,而长期饱食就会使人体的免疫功能过早地衰弱或减退。一项调查显示,每人每天摄入2700千卡热能,肠癌死亡率为11.7人/10万人,当摄入增至3900千卡时,死亡率可增加数倍。

七,易造成骨质疏松。人体内甲状旁腺激素的多少与平时饮食量成正比,长期饱食就会使甲状旁腺激素增多,容易使骨骼过分脱钙,造成骨质疏松。从年轻时就经常饱食的人,到了老年,由于体内甲状旁腺激素含量明显增加,即使摄取较多的钙,也难以沉着于骨骼之中,所以患骨质疏松的机会就会明显增加。

八、易加速衰老。有关学者还证实,吃得太饱会让人脑内一种叫做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急剧增加,而这种物质又被证实是促使脑动脉硬化的元凶,脑动脉硬化则与老年痴呆密切相关。此外,学者还发现一个惊人的现象:约20%的老年痴呆患者在他们青壮年时期都是喜欢吃得很多的“美食家”。

食不过量 长寿自找

可以说,大部分现代流行病都是“饱食”惹的祸。面对美食我们如何选择呢?答案早已有之,那就是:八分饱,保健康。

有学者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大鼠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限制饮食,只吃八分饱;另一组自由取食,随便吃,观察两组大鼠的寿命长短。最后结果是,吃八分饱的大鼠寿命更长。美国科研人员对蠕虫、白鼠和猴子进行观察,每日供给的食物只有总热量的70%,其寿命比供给足够热量的同类长30%。我们人类也是如此,虽然长寿的后天因素很多,养生的方法也不少,但只吃八分饱的养生方法是值得大家仿效的。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第六条强调“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明确指出了“食不过饱”对健康的重要性。《黄帝内经》亦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如果人人都食八分饱,那么剩下的“二分”不但会增加我们的寿命,还能节约大量的粮食,节粮从节制饮食开始。

新饱食主义之心理篇――青少年饮食态度的心理解码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健康教育所 徐岫茹

编者按:有过挨饿经历的中老年人大多有省吃俭用的习惯,而他们在教育子女或者孙子女时,却总是怕孩子饿着、吃不饱。家庭节俭教育的缺失直接造成青少年在学校和社会中奢侈浪费现象严重。本篇仅谈青少年饮食态度的心理解析,因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唯如此,作为父母的我们才能从中反观己身,担起责任。

新饱食主义提倡:饮食态度体现一个人的文明程度。

近日有一则新闻报道说:某校高中生因学校伙食较差而罢课……由此也惊动了上级教育部门、新闻媒体,并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争议。可见,青少年面对“盘中餐”的心态,需要认真研究,才能在家庭、学校、社会上形成科学健康的对策与正确的教育理念。

饱腹非情趣 选择要自主

生活在一个开放的、多元化的社会,青少年从小眼界开阔,享受了与父辈不同的生活方式,对“吃饭”这件事,许多孩子的说法是:只为吃饱啊?那多俗呀,好没情趣!于是,他们要寻求饮食的种种情趣,并希望有自主选择的自由。青少年在饮食方面的心理行为表现,可简略归纳如下:

1 挑食偏食很自然:为孩子的成长发育,家长必给孩子吃好,即使自己舍不得吃,也得留给孩子吃;为保证身体好、考试成绩好,就更要孩子

吃最有营养的,最精致的美食:这样,孩子挑食、偏食、浪费,吃“独食”等,都有了充分的“理由”。

2 攀富比阔甚坦然:有的孩子过生日、请同学吃饭,包下一家餐厅,花个数干上万元也不心疼,这是炫耀家庭“经济实力”的好机会,孩子好有面子,家长“出血”也心甘。

3 美食名吃追时髦:孩子也常有机会参加国内外旅游或社交活动,令其见识了各类“豪华盛宴”“饕餮美食”。这就难免在同龄人中攀比,甚至没有进过五星级饭店、没吃过西餐的,都被当作“土老冒”。

4 请客交际是当然:孩子更会向大人“学样”,校友聚会、选干拉票、发小叙旧、哥儿们聚餐等,“餐桌关系学”被许多孩子玩熟,但却不明白“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真谛。

5 餐桌恋爱多浪漫:随着青春期到来,异性之间交往也会增多;不但要过我国传统的民族节日,还要过洋节,甚至有小学生也开始尝试了。

6 尝鲜情趣更多元:许多爱上网的青少年还会追随网上“美食家”的足迹,有人常在网上新开张的特色餐厅或是独具特色的美食信息,其生动、新颖、奇特的“广告”,会迎合青少年的好奇心与从众心理,并积极跟进试吃。

综上所述,不禁令人怀疑:这些“吃法”与填饱肚子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作为心理咨询师,笔者接触过上百例“饮食障碍”患者,多为青少年。其表面上看是饮食无规律、不科学,或是不同于一般人的怪癖行为,而其实质上则是严重的心理障碍。饮食障碍的表现主要有:①以大吃放松心情;②心理失衡易贪食;③胡吃以宣泄抑郁;④绝食皆因无自信;⑤吃吐循环成自虐;⑥青春厌食避风港。实际上,无论贪食还是厌食行为,都与一定的心理障碍有关,一方面要进行心理治疗,另一方面要做临床医学和营养方面的治疗,可以说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家中若有孩子患上贪食症或厌食症,会给父母心理上和经济上带来巨大压力和沉重负担。

重识盘中餐 环保又健康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唐]李绅《悯农二首》

这两首小诗,孩子从幼儿时期可能就会背诵,但对其中的含义能够理解吗?如今的大多数孩子,包括部分农村娃,因上学念书,而没有机会接触农业劳动。深圳的一个女孩第一次看见猪,竟然被吓哭;大学生回村下田除草,却不识野草与禾苗的区别……看着这些削肩膀,小细腰、高挑身材的男孩女孩们,看着那些肥胖身躯“规模”远超父母的小男生小女生们,就可领悟什么叫做“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了。

针对我国青少年当前存在的问题,应该提倡下列健康饮食理念:

1 生活做减法,事业成加法:饮食简单,需求适度,物质做减法,精神更充实;可有更多精力与时间用于学业、事业,这是成功人士们的重要人生经验之一。

2 新节俭主义。求实不奢华:节俭是一种超级智慧和美德的前提,将资源用于最需要之处,而不贪图私有和虚荣,是新新人类应追求的境界。

3 生活方式病,可防也可治:贪食和厌食都是生活方式病,做一个身心健康的“青春精英”其实并不困难;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青少年应争做身手矫健的“健美之星”。

4 重识盘中餐。粮食应珍惜:“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这是任何时代颠扑不破的真理,粮食乃生命之本,爱惜粮食就是爱惜生命,甚至可以说是爱祖国爱人民的神圣使命。

5 环保时代潮,人人必参与:节约粮食的实质就是节约能源、土地和保护环境;人人应做环保卫士,做称职的地球公民,“物尽其用”则是“人尽其才”的保障和前提。

6 节约反浪费。爱心无限美: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这永远是真理;如今世界上还有8亿多人挨饿;我国也还有为数不少的贫困人口;对于中国13亿人口,粮食问题更不可掉以轻心。

一日三餐非小事,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对于食品有一种科学的态度和善于自我控制的健康饮食行为,真是比绘孩子“吃得好”重要千万倍啊!

新饱食主义之节能篇――节粮的蝴蝶效应

张田勘

编者按:当前社会,人们都喜欢关注数字,CPI、GDP,股指、房指……可是你知道吗?每天的一日三餐,每一碗米饭,都包含了哪些数字呢?而这些数字都能最有力地证明:你节约的每一粒粮食,都在为社会、为国家、为全世界做着贡献。

新饱食主义提倡:从现在开始,节约每粗粮。

对于粮食的节约,中国人历来十分重视。例如,《颜氏家训》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就代表了中国人千百年来养成的节约粮食和其他消费品的良好行为方式。其意义在于,即使是富裕者也能以细水长流的方式获得可持续发展,维持一个家庭的基本生存,拥有、享受和过完美满的人生。今天的节约粮食还赋予了许多新的意义,节粮是与节水、节约耕地、节约能源和节约资源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节粮的效应扩大开来是一种蝴蝶效应。

节粮与节水

1993年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教授托尼・艾伦(Tony・Allan)提出了一个“虚拟水”的概念,用以计算食品和消费品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用水量。这个理论认为,人们不仅在饮用和淋浴时需要消耗水,在消费其他产品时也会消耗大量的水。

通过计算,人类在生产粮食时所耗费的水最为惊人。例如,生产1吨小麦需要耗费1000吨的水资源,生产1吨玉米需要耗费接近1200吨的水资源,生产1吨稻米需要耗费2000吨的水资源。而一杯咖啡在种植,生产、包装和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消耗140升水,这相当于一个英国人平均每天的饮用和家庭生活用水量,甚至一个汉堡包也需要消耗约2400升水。当然,非粮食产品的生产也要耗费水。如生产一个2克的32兆芯片也要消耗32升水。而按“虚拟水”概念计算,平均每个美国人每天大约要消耗6800升水。是一名中国人消耗量的3倍以上。

当然,虚拟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水,而是以虚拟的形式包含在产品中的看不见的水,因此,虚拟水也被称为“嵌入水”和“外生水”。但是,虚拟水并非只是一种理论,而是一种可以贯彻和应用到生活中去的可行做法。其意义在于,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量入为出,不浪费粮食,每人一年节约1000克稻米(这是极容易做到的),只要1000人,就可以节约一吨稻米,也就等于每年节约了2000吨水资源。如果把这种节约推广到全国13亿人身上,一年就可节约130万吨大米,相当于节约了26亿吨水。这种节约如果换成是小麦,则可节约水13亿吨,如果是玉米,则可节水15.6亿吨。所以,节约粮食也就是节约水资源,这对于我们的生存事关重大。

节粮与节地

生产粮食必须依赖土地,因此,土地从古

至今都是与粮食密切相关的资源。按中国的13亿多人口计算,每人年均需要粮食300多公斤,对粮食的总需求量大约是每年5亿吨。而2007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刚好为5亿吨(2006年为4.9亿吨)。也就是说,18.27亿亩耕地产出的粮食,刚刚能解决13亿多人的吃饭问题。

而实施国家保护耕地政策的国土资源部的官员说,到2010年,中国人口可能增加到近14亿人。要保障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18亿亩耕地是底线,绝对不能突破。目前中国其实是依靠提高粮食单产量,用占世界10%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为了保证中国粮食安全,必须保证18亿亩耕地这个底线,也就是粮食红线。

但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节约粮食,可能就会节约更多的耕地。而节约耕地也可以引进新的“虚拟土”战略,这是2004年由湖南农业大学副研究员罗礼贞等人提出的。虚拟土同样不是真实的土地。而是以“虚拟”的形式包含在粮食产品中的看不见的土地。例如,每生产一吨稻米就需要2亩土地,当然,如果产量低的地区,生产一吨稻米就需要3亩土地。

虚拟土的提出也为人们节粮带来了新的意义。如果每人一年节约1000克大米,1000人也就能节约1吨大米,至少也就节约了2亩地。而13亿人一年则可以节约260万亩地。这对于缓和我国的耕地具有至关重大的意义。

节粮与节能

粮食生产不仅要耗费土地和水,还要消耗人力、技术、化肥、农药、能源(电、石油)等,如果把这一切换算成生产的消耗成本,例如,以生产小麦为例,可以让我们更为清楚地知道粮食中所凝聚的劳动和资源,并通过节粮来节约能源、资源,并保护生态。

如果按照虚拟水和虚拟土的节水节地模式,每1000人节约的粮食等于节约了2亩土地,13亿人就等于节约了260万亩地。按投入到这260万亩地上的种种能源和资源来看,就相当于节约化肥费2.52278亿元,节约农药费0.25818亿元,节约机械作业费1.8213亿元,节约灌溉费0.5759亿元,节约种子费0.79872亿元,节约土地租金(以2007年小麦亩均土地成本为63.84元计)1.65984亿元。

再加上农民和农业工人的劳动力和技术成本,如机械操作的农机人员的技术成本,2007年小麦每亩总成本为424.53元,以此计算,则节约260万亩土地,就相当于节约了11.03778亿元。当然,如果以小麦每亩现金成本248.6元计算,则可以节约6.46336亿元。

所以,节粮的主要目的当然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有更大的保障,能细水长流,也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但同时也节约了资金,水、土地、资源。能源,技术和劳动力等,也为保护环境做出了重要贡献。例如,减少农药的使用能保护人的健康并有利于生态的良性发展,而农机用油的减少则可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温室效应,同样有利于人类的健康和全球的生态环境。

节约粮食的诗句范文第9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184-01

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我国悠久历史里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它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着民族的魂魄。常吟古诗,可以陶;台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因此,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更应充分重视古诗教学,并力求探索古诗教学的新思路。如何实施古诗教学是教师迫切要探讨的问题。本人结合多年的教书经验,谈几点看法,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以情激情,使学生体会诗中的美

在小学二年级的教学内容中有一首古诗《锄禾》,主要讲述了农民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很多学生衣食无忧,缺乏节约粮食的意识,更没有耕田种地的体验,有一部分学生甚至不知道粮食是从哪里来的,浪费粮食现象非常严重。因此,让学生理解农民的辛苦,并珍惜粮食,是这首诗的教学目的,也是这首诗的教学难点。

为了解决这个教学难点,教师可以在网上或是其他渠道找到一些农民耕地种田和食品制作的视频,在课堂上播放这些视频,从而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比如,有个老师就找到了这样一段录像:农民伯伯早早起床,喝口凉水,带点干粮,去地里播种、插秧,面朝黄土背朝天地给农作物松土、除草、施肥……把最后的画面定格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上,通过观看这样的录像,教师无需做过多的解释,学生就能深深地理解农民的辛苦以及食物的来之不易。这就是以情激情,通过诗中的感情把学生的感情激发出来。

二、欣赏意境创设情境

学习古诗,要欣赏诗的意境才能得到精华。欣赏意境不能搞得抽象,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可从以下几种方法中帮助小学生进入意境。

1、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进入意境。在教学时,可采用“起兴点拨法”引导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对诗中所写事物的兴趣,再导读回忆讨句,使学生受到语言描绘的情境感染,从而进入诗境。

2、紧扣语言赏析进入意境。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抓诗眼,把握诗中有情感色彩的、形象鲜明的、有深刻含义的词语,反复推敲,进入诗的意境。用以下方式赏析诗的语言会取得好的效果。一是咀嚼字词,理解意境。教学“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让学生先理解“生”的本义是“产生”。而在此诗句中“生”既有“产生”又有“升起”的意思。再让学生从“是什么东西产生并升起来了?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的问题中理解意境,这样学生就会从诗的本义、意境中理解到“升”仅仅能看到烟雾升起,一会儿就散去了、没有了。如果用“生”字,就能看到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这个画面,也能看到香炉峰云雾缭绕的画面。从而看出诗人写诗用词之精当。二是换词对比,体会意境。

3、以图配诗,感受情境。在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字词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感知诗的表现手法,可采用古诗配画法进行教学。《草》的每一句就是一个画面,可分组让学生给诗句配画,然后把几幅画面相连,形成完整的系列画面。运用古诗配画教学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又能够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强化记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运用情境教学法,再现课文情境,较快把学生带入“最近发展区”,使其既可感受课文本身的艺术美,又可由此感受到课文所表现的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这样做既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又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三、多样整合,将诗歌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除了让学生感受古诗本身所蕴含的美,陶冶情操外,要让学生真正喜欢,还需要细水长流,对诗词多样整合,让其有用武之地。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古诗教学渗透到学生每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如每节语文课前3~5分钟,安排学生诵读古诗,每日评选“最佳诵读小明星”;每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进行古诗配画并展示评奖;每月将学生学习古诗的收获汇报给家长……平时,我还注重系列性导学,学习了《望天门山》后,搜集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歌,开展“跟着诗歌游祖国”的快乐之旅;学习了白居易、王维等诗人的诗歌之后,搜集这些诗人的其他诗歌,组织“展示诗人才华”的诗歌朗诵会,鼓励学生作文时运用名诗佳句……一系列的整合活动,让孩子们体会到古诗的独特魅力,使古诗学习不再孤助无援,同时,也让他们充分享受到了古诗带给自己的成功感和乐趣。

四、拓展学习,扩大学生阅读量,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

古诗教学,源于教材,但不能局限于教材。教师要勇于把语文课堂的触脚伸向更广阔的天地。例如,学完王安石的《梅花》后,可以问一下学生是否还知道其他咏物的诗;学完杜甫的《绝句》、杨万里的《小池》后,可以问一下学生是否还知道杜甫、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杜甫同时代的诗人还有哪些等。这样有利于打开学生课外阅读的视野,也有利于后续古诗的学习。

除了课堂上启发鼓励学生自由背诵外,拓展学生阅读的方式还有很多。如:组织诗歌朗诵;利用上课预备铃到正式上课的间隔,由一位学生领背古诗;组织学生把自己学过的诗词收集起来,配上插画,做成诗文集锦,在班级内互相传阅……学生有了一定的数量积累后,就可以跳出教材,进行组诗的学习。

节约粮食的诗句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情感教学 学生 思品课堂

情感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教学工作者所接受并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这是源于学生与教师、与教材之间缺乏一种默契,一种相互的吸引,这种相互的吸引就是情感。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若以“教”的热情激发学生“学”的激情,就会产生情感共鸣,达到知、情、意、行的完美统一。

一、亲近学生,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

平等、民主,是进行情感教学的前提。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表情、动作、眼神无不与学生建立着广泛的交流和碰撞。教师的言谈举止、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会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平等、民主的表情动作能使学生情感愉悦,精神振奋,打消学生的紧张情绪。

同时,教师和蔼的表情、信任的目光,可大大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有利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在不同的情境下给学生送去不同的眼神:或暗示,或提醒,或鼓励,或支持,或赞许,或信任……特别是对一些后进生,切忌用鄙视、厌恶、轻蔑的目光对待他们,用期待、信任的目光会使他们看到希望、增添无尽的力量。

二、锤炼语言,与学生进行情感互动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于情,莫始于言”。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要饱含深“情”。思品课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的诱导作用,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拨动学生的心弦。首先,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的语言最能吸引学生。教师幽默语言,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讲“青少年要增强自律能力”时,涉及到这样一个问题,“自律就是要求自己管住自己,自己约束自己,这不是限制了自由吗?为什么又说他是获得自由的必要条件,这二者是否矛盾?”为了化枯燥为生动,我编了这样一段文字。一天,风筝摇头摇尾地对线说:“老弟,你不要限制我自由活动的空间。然而,就在它将线挣断的一刹那,却一头栽进了无底的深渊”。风趣幽默的语言,让学生轻松自如地理解了二者的关系。其次,教学中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抑扬顿挫的语言,或高亢热烈,或深沉凝重,或势如破竹,或柔似细雨……使学生的情绪随教师的语调而起伏,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情感

事实证明,良好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育学生良好的情感。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情感状态,发现学生注意力分散时,要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法,创设情境,用有趣的事例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重新回到所学的内容中来。用眼神制止一些小动作,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调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尽量多让学生动脑动口,开展谈心、辩论、交换看法……以沟通思想,增进友谊,激感。形象生动的情境,可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气氛感染,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若能“双管齐下”,则能达到更加良好的效果,在教学中可以使用实物演示情境,音乐渲染情境、图画再现情境、扮演体会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具体方法。如讲到“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这一内容时,因为教材本身就蕴涵着深刻的情感因素,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这一因素,联系与之有关联的事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用王伟作为一条主线,利用朗诵、图片、音乐等教学,鼓励同学们向“海空卫士”王伟学习,这样,整堂课都可以沉浸在一种高昂的爱国主义情感之中,师生情感均十分饱满,寓教于乐,教学效果一定很好。

四、联系生活,丰富学生情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感到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这是兴趣的重要来源。”这就告诉我们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的重要性。在讲“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现状”时,我挂上了“地球的重负”、“水井源何越来越深”等漫画,形象地反映出我国在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存在的矛盾和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讲“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时,我把从校园里拾来的白生生的大块面包摆上讲台,让同学们背诵“锄禾日当午……”的诗句。在展开讨论时,学生纷纷表示: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就是保护自己的生命;节约粮食就是节约资源,就是保护生态。生活中,我要求学生在课外广泛地收集名人事迹,写出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所做的成绩,使学生从小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他们也从身边的事例中明白,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社会,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武装自己,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那么,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就会充满关怀、充满温情、充满希望。

在以人为本的今天,教师作为一种情感的来去者和引导者,唯“情”才可打动人!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构建情感化的思品课堂,努力创设生动而富有生活气息的课堂气氛,关注每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注重学生情感的积累,努力实现认知过程的“情感化”,使认知和情感和谐发展,才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初衷。

上一篇: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范文 下一篇:黄河诗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