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22 09:43:09

结合教学

结合教学范文第1篇

在古诗词教学中,学生经过诵读、赏读,初步学会了从诗歌的语言和意象方面赏析诗歌。如果仅仅停留在对文本表面的认识上,学生就容易失去进一步鉴赏诗歌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拥有探究的空间,还要架接内容丰富的“写”的活动。“写”的活动主要有两种:一是艺术改写,锤炼语言。比如:教学《孔雀东南飞》一文时,让学生任选诗中自己感兴趣的一个诗节或片段,依据这个诗节或片段描述诗歌的意境,演绎诗歌的情感;教学《邶风·静女》一文时,让学生发挥想象,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把原文改写成白话诗或小故事,发表在班级博客上,让全班学生共同分享不同版本的爱情故事。二是挖掘微型话题,进行多角度探究。比如:教学诗歌《念奴娇·赤壁怀古》时,通过让学生自由探究,可提炼出美在动静结合、美在选词炼句、美在语言的音乐美、美在侧面烘托、美在视点变化等小话题;教学诗歌《旅夜抒怀》时,也可多角度提炼出小话题,如从诗人内心独白的角度、从电影镜头的角度、从舞台布景的角度、从对诗人说话的角度等。

笔者参加高考语文评卷工作时发现,许多考生虽然能读懂诗歌的意思,但做题时拿不到高分,主要是在“准确表述”这个环节出了问题。很多考生在对诗歌的重要内容信息进行重新组合表述时,无法达到通顺、符合逻辑这一要求。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开展读写结合,把常见的古诗阅读鉴赏题型的考查方式、思考角度等内容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类题型的解题步骤与方法,可以达到“解一题,会一法;学一类,通一片”的目的。

在教学内容浅易的诗歌《归园田居》时,笔者把教学重点放在训练学生阅读鉴赏古诗词的能力上。比如,针对“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笔者提出了两个思考方向:①“尘网”比喻什么,这个比喻有什么好处,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尘网”比喻官场生活;把官场生活比作尘网,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生活的极端厌恶之情)②“误”字用得很妙,请简要分析。(入仕做官,非诗人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突出了诗人的悔恨)这些问题的设计,既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又兼顾了高考古诗阅读鉴赏题中的“考查热点”,即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与炼字题型。教学时笔者要求学生在课中把答案写在作业本上,8分钟内完成这两个问题,然后通过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按照表现手法的运用与炼字题型的答题要求进行讲评。在古诗词教学中采用读写结合的形式,对训练学生阅读鉴赏诗歌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课文虽然可以作为读写结合教学的载体,但重点还是应该放在阅读上。因此,确定读写结合训练点应根据教材的特点来安排,还应与高考古诗阅读鉴赏题中的考查热点题型一致,这样才会相得益彰,实现教学的整体效益。此外,每节课设置古诗阅读鉴赏题的题型不能太多,教师要大胆地进行取舍,争取每节课让学生学有所得。比如,教学《声声慢》一文时,可重点对学生进行叠词的训练;教学诗歌《京口北固亭怀古》时,可对学生进行典故运用的训练;教学诗歌《归园田居》时,重点对学生进行动静结合、远近结合写作手法的训练等。

结合教学范文第2篇

一、挖掘素材,寻找读写“生成点”

根据一定的语境以及要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创造性地综合运用阅读文本中的素材,实现阅读文本功能的最大化和最优化。这里的“任务”,需要寻找阅读与写作的“生成点”来共同合作,从而完成特定目标。

这里以《少年闰土》一课为例,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以下设计:假如现在全班正在进行“城市和农村,哪个环境更有利于孩子成长”这一辩论赛,你会选择哪一方?请从课文中选择素材来支持你的观点,并把主要观点以及理由写下来。这一设计,正是抓住了文本的“生成点”――抓住不同地区、不同时代孩子的生活对照这一“突破口”作为“生成点”。这不仅仅考虑到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还考虑到学生对《少年闰土》这篇课文的理解程度,属于创造性灵活性地运用文本,超越文本,从而有效做到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对这篇课文的理解真正表达出来。

二、有效设计,寻找读写“结合点”

由于任务型读写结合的目标并不仅仅是为了理解文本或者加深习作训练,更是为了共同完成某一项任务,因而针对这一类教学,最关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阅读材料来设计题型,在“任务”中,让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点”得到最大的阐释。

比如针对《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教师就可以这样设计:“现在中央电视台正在评选十大感动中国人物,这对地震中的父子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请你结合课文给他们写一段颁奖辞。这一设计,正是抓住了文本与生活相接轨的“结合点”来开拓生成的。它与传统教学中对文本进行改写不同的是,这种任务型读写结合目标明确,动机强烈,而且形式有趣,能够与学生的生活发生更多紧密联系,能够最大可能地培养学生对文本的创造综合运用能力。针对这一课,教师正是有效抓住了文中的读写“结合点”作为“突破口”,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深入课文,理解课文。

三、加强整合,寻找读写“交融点”

任务型读写结合,需要创设一定的交际情境和设计任务,从而促使学生尽可能创造性地运用原有的阅读文本。从某种意义上讲,阅读与写作的有效整合,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阅读与写作的协同发展,相互交融。

比如针对《鲸》这一课的教学,可以这样设计:“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根本就不知道鲸是鱼还是哺乳动物,如果请你给他们去介绍鲸鱼,你会选用文中哪些素材?请你好好思考一下,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组织一段文字写下来。或者可以这样设计:“请你为鲸设计一份读书卡片配一份解说词,从文中搜寻素材,重新组织文字。这一任务型读写结合,和本单元的习作训练指向不谋而合。这种形式正是为了结合一定的语境,共同搭建平台,在文本与训练之间寻找一个“交融点”即一条读写有机结合的捷径,从而创造性地让阅读与习作有机结合的一种新课模式。

阅读与写作,二者是相辅相成、并驾齐驱的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结合教学范文第3篇

【例题】把一个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4个三角形,有几种分法(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解析】把一个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4个三角形,有多种分法,要保证4个小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必须把S=ah÷2这个求三角形面积的代数公式作为参照。把一个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四个三角形,其实就是要对三角形的底边a和(或)高h进行拆分,所得小三角形的面积是大三角形面积的1/4。

1、单独拆分底边a高h是顶点到对应底边的距离,为一定值,容易想到拆分某一底边(图1)。

2、分步拆分底边 以图1为基础,将大三角形先拆分为两个面积相等的较小的三角形,即DCB和ACD,再将这两个较小的三角形,在不同的底边上进行平分(图2),有多种具体分法,其中有一种同图1。

3、分步拆分底边的变化 以图1为基础,提示学生按1:3拆分为一小一大两个三角形(GCB和ACG),再将较大的?荪ACG拆分为3个面积相等的小三角形。可以直接将某个底边三等分或分步拆分,又有许多具体拆分法。

4、单独拆分高h的可行性分析 如果拆分高h,底边的位置和长度就会发生变化。虽然单独拆分高h行不通,但可以启示学生同时拆分底边a和高h。

5、同时“拆分底边a”和高h大三角形的面积为ah÷2,把底边a和高h分别平分后,所得小三角形的面积为a/2×h/2÷2=ah/4÷2,正好是大三角形面积的1/4(图3)。先用三角形的中位线DE平分高h,得到ADE,再平分底边BC得到点F,连接D和F、E和F,可得另外三个符合要求的小三角形。此处的拆分底边a实为缩小并移动底边。

小学生没有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作支撑,图3的这种拆分方法还需从图2中的BDF与ABC的数形关系S?荪BDF=S?荪BDC/2=S?荪BAC/4得到印证,即D、E与F分别为AB、AC与BC的中点时,ADE、DBF、EFC的面积相等,且为ABC的面积的1/4。

或者说,同时“拆分底边a”和高h的这条思路,可以引起对图2中DBF的特点的关注,提示取各个底边的中点相互连接,亦可得到图3所示分法。

几点思考:

1、图1所示直接将一条底边4等分的分法,是大多数学生能够想到的。以图1所示分法为基础求变化,在老师提示下,多数学生也能解决,变换角度和分步进行而已,在老师的指导下,绝大多数学生能画全相关的各种分法。

2、在进行讲评引导学生做单独拆分高h的可行性分析时,多数学生能判断其不可行。但由于小学对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不作要求,学生没有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做支撑,难以想到同时“拆分底边a”和高h的分法。立足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平分高h产生图3中的平行于BC的DE线段,可以生出“DE等于BC的一半吗”这一问题,引起对三角形的中位线的关注。

从数的角度切入形的情境,产生这一关于数的问题,激励学生依据图2探究,发现三角形的中位线等于对应底边的一半,并解决关于形的问题,在思维层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3、对小学生来说,这个习题较难,作难题讲评,不能只展示标准答案给学生去记、去悟,解析数学难题,关键之一是明确思维的目标指向。在例题讲评和习题演练时,把数和形结合起来,从数的角度切入、推理,打开解决关于形的问题的思路,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是发现思维目标指向的有效途径,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有效的。

结合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形结合

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思想的一种,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思想不仅可以降低知识点的难度,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应将数形结合的教学思想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本文将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和研究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方法,并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应注意的问题,希望可以为以后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1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数形结合思想就是指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数和形之间的变换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采用这样的方式可以大大降低数学问题的难度。下文将具体介绍一下数形结合思想应用的方法。首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采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将一些抽象的概念直观化,从而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概念。概念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数学中有一些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这样的概念是存在一定难度的。以往,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往往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按照教师的观点,先记住概念,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自然就会理解了。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光记住概念却不理解概念是难以将其应用于解题过程中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数”、“形”变换将这些抽象的概念以较为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概念,并将其应用于解题过程中。其次,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将一些隐性的数学规律以形象化的方式表达出来,从而培养学生找规律的能力。数学知识的逻辑性比较强,同时也存在很大的规律性。有一些数学规律已经被视为公式,出现在数学教材中。但有一些数学规律则因各种因素的影响没有出现在教材中,而这些隐性的规律是学生难以发现的,但对于理解数学知识和解题来说是比较有用的。因此,教师应将这些隐性的数学规律告知学生。但在告知学生的过程中应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培养学生独立寻找数学规律的能力。采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一方面可以更加清晰地展示数学规律,另一方面也更加容易让学生掌握这种寻找数学规律的方法。最后,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简化问题,从而降低问题的难度。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很多数学问题都存在比较复杂的数量关系,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难以理解这样复杂的数量关系,进而也就不知道该如何解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教授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数形结合思想一方面可以将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清晰化,更加有利于学生理解题目的含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养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使得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得到提升,这对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2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应注意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为了充分发挥数形结合教学思想的作用,在运用数形结合教学思想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下述几方面的问题。首先,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采用数形结合思想,同时还应让学生养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习惯。准确地说,数形结合是一种数学思想,而不是教学思想。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习惯,这样就会让学生养成一种思维习惯,遇到数学问题时就会想到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具有积极作用的。其次,教师在运用数形结合教学思想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正如上文所述,数形结合思想简单来说就是“数”、“形”变换的一种思想。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好地向学生展示“形”,还可以利用视频、动画、图片等多种方式来展示“数”“形”变换的具体过程,这样更加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最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思想时应加强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最好用一些学生平时比较熟悉的事物来表现数形变换的过程,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印象,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3总结

总之,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思想来说,数形结合的教学思想更加符合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思想不仅可以将一些抽象的知识具象化,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其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袁婷.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研究[J].学周刊,2015,06:60-61.

[2]曹红涛.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28:129.

[3]张晓明.浅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4,33:208.

结合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玩”;结合

由于小学生年龄段的特点,在体育课上,教师可以针对性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将玩的游戏引入到教学中,从而激发起学生们的兴趣。玩不仅是玩耍,其本质是一种高层次的学习活动,通过“教与玩”相结合的方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掌握体育的教学内容,调动起学生们的积极性,促进小学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1.小学体育课“教”与“玩”相结合的必然性

1.1小学生天玩的苛求

小学生年龄段的特点是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在形成的时候,他们活泼好动,爱好玩耍,感知能力强而逻辑理论思维差,如果体育课中教师单纯地按照教学的流程,用理论来讲述课程,会抹杀了孩子们的天性,不利于体育教学。因此教师就要抓住孩子们爱玩的这个特点,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将体育课程渗透到玩游戏中,在做游戏,玩耍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体育知识,从而提高教师体育课的教学水平。

1.2小学生情趣特点的需要

小学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好奇心通过兴趣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从学生的身心情趣出发,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将玩结合到教学中去,寓教于玩,通过玩来激发起学生们的兴趣,从而在娱乐中体会到教学的乐趣,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1.3小学生接受能力的要求

小学生对这个社会的认知比较少,感知的能力强而缺乏应用能力和理解能力,接受事物的能力差。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无论讲的多么丰富多彩,学生们总是理解不够。教师如果将教学内容融入到玩游戏中,学生们就会很容易接受,从而体育课的学习也有了兴趣,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2.小学体育课“教”与“玩”教学策略的结合形式

由此可见,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小学体育教师要精心准备课程,认真钻研,设计出适合教学内容的游戏,从而让学生在玩游戏中达到掌握体育课教学内容的目的。

2.1在体育教学中穿插游戏

教师在上体育课时,可以适当地穿插一些学生们喜欢的游戏,然后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一方面可以活跃体育课的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起学生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掌握知识。例如教师在上苏教版小学体育课武术的手型和步型时,可以将学生们喜欢玩的“石头、剪子、布”这个游戏代入课堂,石头代表并步抱拳;剪子代表弓步抱拳;布代表马步抱拳,从而引出武术的手型和步型的学习,通过手势的变换,锻炼学生们灵活转变学习内容的能力,从而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以竞赛的形式进行体育游戏,激发起学生们的兴趣

小学生除了具有很强的好奇心,还有很强的好胜心,因此教师可以在体育课的教学中设计一些竞赛游戏来激发起学生们的兴趣,将教学内容通过竞赛的形式体现出来,从而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例如教师在上苏教版的小学体育课锻炼身体平衡技能的课程时,可以将学生们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按照小组进行单腿站立、单腿跳、单腿跳接力赛等游戏的竞赛,教师在旁边当评委,对学生们的竞赛进行观察和指导,表现好的小组教师要提出表扬,从而激发起学生们的好胜心,在将动作做地更好的同时,教学内容也理解的更加深刻。

2.3课内学习与课外游戏相结合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课堂的学习时间有限,因此教师不应该仅仅将教学局限在课堂上,在课下和课外都可以利用学生们玩游戏的时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小学生在课外有许多时间玩耍,因此教师可以将教学的内容融入到学生的课外游戏中,从而突破教学的时间限制,达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教师在上苏教版的体育课,教授学生练习正确的跑步和走步的知识时,可以将学生们喜欢的课外游戏融入到跑步和走步的知识中来,这样学生们在课外游戏的时候就会自然地想着教师在课堂上所教的知识。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体育和生活的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们在生活中也能掌握体育知识,促进学生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课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上体育课时要采取各种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教”和“玩”相结合,“寓教于玩”,根据小学年龄段的学生特点,精心设计课程,将教学内容与学生们喜欢的各种游戏结合起来,从而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们学习体育课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促进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申玉玉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唐洋镇小学

参考文献

[1]李小峰.“教”与“玩”结合使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1).

结合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前言

所谓读写结合,主要是以文字为载体,根据教学目标,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思维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是一种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相关练习,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积累知识,为提高写作能力奠定坚实基础。但值得注意的是,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定性不够,自制能力不足,因而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要从实际出发,有简入难,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将取得相反的教学效果。以下从以下将结合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进行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

1.结合教材,以读带写

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提升。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过程中,应立足教材,根据教学目标,并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读写结合的教学。小学课本中所选的教材都是优秀的精华作品,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加以利用,通过制定科学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掌握文章写作手法、表达方式等,为写作打好基础。同时,教师还要对教材进行适当扩展和延伸,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及作者遭遇与文章思想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联系实际表达个人思想感情的能力。例如: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作者的意图是赞美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抒发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写到桂林的水时,作者并非开门见山,而是从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娓娓道来,后用一个“却”字转折,将漓江之水的美淋漓尽致表现出来。接着,作用运用了排比句式,将漓江之水“静、清、绿”的特点灵活展现出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带领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还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并在写作过程中加以灵活应用。

2.仿写训练,读写统一

对刚接触写作技巧和能力的中年级的学生,语文教学的重点应是文章的掌握理解、语义的表达及对语言文字的处理等。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提高阅读量,提高仿写能力,让学生领会和感悟更多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从而促进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语文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并将所读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发挥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实现读写的有机统一,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灵活应用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教师要有针对性挑选出经典的句、段,分析其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思想情感等,让学生大声朗读、有感情朗读,再让学生以自己熟悉事物进行仿写训练。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语文表达技巧,在朗读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还能在仿写训练中巩固知识,实现语文素养和能力水平的综合提升。例如:《鸟的天堂》解释为什么叫鸟的天堂时,文章写道:“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学生阅读,让学生去体会“鸟的天堂”,感受文字中展现的美景。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并以身边事物为写作对象进行仿写。这样,不仅课堂质量和效率都得到全面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写作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等都有了全面提升。

3.多读勤写,相互促进

写作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小学是实现自我认识、构建知识结构的重要基础阶段,广泛阅读能够为写作打下坚实基础。教师在读写结合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有针对性的让学生多读、勤写。对中年级学生的教学,应以句段、语段为侧重点,而高年级则应致力于篇章阅读,并突出情感基调。此外,还应通过多样化的练习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兴趣,使学生抱有持续的热情,从而实现读写的共同进步。

4.小结

语文学习是一项长期、持续、渐进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侧重于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学习能力的培养及语文素养的提高。而读写结合的实质是根据特定需要学习课文的结构特点、表现手法,让学生进行阅读时,提高写作能力,以读带写;在写作练习中,加强思考,以写引读,实现两者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唐桂华.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研究[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10):76.

[2]朱海龙.强化语境意识训练读写结合――特级教师于永正《再见了,亲人》教学片段赏析[J].广西教育A(小教版),2011,(11):31.

[3]傅晔.不一样的点,成就一样的精彩――以四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开展基于学生差异的“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J].教师,2013,(09):113-114.

结合教学范文第7篇

目前我国农业高职院校产教结合的研究和尝试也有一些,具体模式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作品(成果)导向式教学模式、“准就业”的产教结合模式、“技术服务型”产教结合模式等。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实施的“订单”培养———“麦趣尔班”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将理论教学与企业生产实践融合,学校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目标融合,直接为企业培养人才,实现产学的深度合作,充分利用全真企业环境及职教资源实施“情境”教学。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林类专业构建了作品(成果)导向式“4-3-2”教学模式,指教学设计与实施按照“课程层面作品(成果)认知层面作品(成果)项目层面作品(成果)专业层面作品(成果)”4段递进模式执行,每段的实施按照“拟定或承接作品(成果)实施并完成作品(成果)评价作品(成果)”3步骤流程操作,考核评价按照“作品(成果)质量和个人职业素质”2个评价体系规范[3]。陕西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园艺专业的“技术服务型”产教结合模式是学院和地方政府横向协作开展技术服务,由学院、教师、学生提供技术服务,地方政府协调组织,促使教学、科研与生产的有机结合[4]。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产教结合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园林技术专业于2007年开始招生,目前已连续6年招生,培养了三届毕业生。

1园林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开设的课程,从课程作用和地位上来分,可分为通识课程(公共基础课)、行业基本能力课、岗位专项能力课、能力拓展课等;按是否开设实训教学及实训教学的方式,分为纯理论教学课程、理论+实验教学课程、理论+实习教学课程、理论+实验+实习教学课程、理实一体项目化教学课程、顶岗实习等;从课程性质及类别上来分,可分为植物及养护类、规划设计类、施工及管理类这三类课程。

2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产教结合教学现状

经过园林技术专业教师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不断进行产教结合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尝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部分课程实施理实合一项目化教学借学院第三轮教学改革之契机,园林技术专业的《园林树木》、《花卉栽培技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预决算》等4门课程实施了项目化教学改革,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工程为导向,在具体的项目或工作任务中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合二为一,做到了“学中做、做中学”以及产教结合。

2.2结合校园实训基地开展生产性实训利用校内实训基地的现有条件,开展了一些生产性实训,如进行了多种苗木的播种育苗、扦插生产、移植培育和时令花卉生产等。这些生产性实训的开展将教学和产业联系在一起,也让学生掌握了专业技能,看到了产业的经济效益。

2.3师生参与校园绿化,进行专业综合实训在学院新校区绿化之际,园林技术专业师生参与部分校园绿化工程。学生在实训中完成具体的绿化工程,从土地的平整、坡度处理、定点放线、树木及苗木的栽植、草坪铺植、栽后养护管理等方面均进行了实践,内容丰富全面,属于专业综合实训,同时也将教学和行业结合在一起。但校园绿化具有阶段性和不重复性,不能作为专业产教结合教学的长期依托。

2.4校企合作开展课程实习和顶岗实习通过校企合作,利用企业的场地、设备与材料,在园林企业开展课程实习,如到龙蟠园林苗圃进行测量、修剪、嫁接实习等,到滁州绿生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进行园林工程实习等。一些园林公司还接纳学生第6学期到公司进行顶岗实习。

3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经过几年的建设与发展,实践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3.1双师素质师资力量缺乏目前社会对高职园林类专业毕业生的期望值不断提高,这就要求专业老师既熟悉教学,又具有实践指导能力,且懂得企业生产和管理。而学院大多数园林专业教师是毕业后直接成为教师,虽然学历较高,但重理论、轻实践,没有参加过实际园林工程的操作,缺乏实践经验,难以适应实践教学,这严重阻碍了园林专业向实践性方向发展。

3.2部分课程实践环节教学模式不够合理学院园林专业完善的实践环节教学模式体系还未形成,教师各自为营进行实践的安排,随意性大,部分课程实践环节教学模式不够合理,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实训主要在实验室开设等。

3.3实践条件不完善,实践环节安排困难专业的实践条件虽在不断改善,但实训设施的建立还不够系统和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实践环节的安排及质量。园林技术专业的实践易受季节和天气的影响,如园林植物的识别及生产、园林工程的绿化种植施工等都有季节性且受短期天气的影响,使得实践环节的安排常有调整。另外,园林企业多为中小企业,为了生存常过分注重眼前经济效益,缺乏长远的人才战略,往往怕安排学生实习影响企业生产,不愿接收学生实习安排,增加了实践环节安排的难度。

3.4实践环节的学生管理困难园林专业的实践环节很多安排在室外,且有些实践比较辛苦,加上师生比偏低,一些学生怕吃苦,不愿动手,比较难管理,教师的工作强度也较大,这些都影响到教师以及学生的积极性,使得部分实践在时间和质量上存在缩水现象。这需要转变教师及学生的观念,并有一定的鼓励措施,提高其参与实践环节的积极性。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产教结合教学模式的构建

园林类专业所面向的岗位群,概括起来包括三大类,即植物生产养护、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施工管理,所学知识范围广泛,包括植物、制图、设计、工程、管理等。专业开设课程门数较多,且课程性质差异较大,因此单一的教学模式满足不了专业教学的实际需要。根据课程内容、性质、教学要求等方面的不同,不同课程可选择不同的产教结合教学模式,现根据学院该专业教学实际与条件,初步构建产教结合教学模式。

1产教结合的理实一体项目化教学模式

理实一体的项目化教学模式适合多门课程,如植物类的《花卉栽培技术》、规划类的《园林规划设计》、工程类的《园林工程预决算》等。该专业的其他课程只要教师选好项目、任务,设计好教学过程,实践条件允许,具有可实施性,也鼓励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

2产教结合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由包豪斯模式演变而来,是基于产教结合教学理念下的产物,是实行实践教学过程的一种探索和尝试[5],目前在艺术设计类专业中探索和应用的较多。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很重要的一个方向就是规划设计,因此,该专业的设计类课程,如《园林规划设计》、《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等,也可借鉴运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成立园林设计工作室。工作室主持教师以企业景观设计师的身份参与管理,指导学生学习,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参与实际园林设计的整个过程。工作室可以由主持教师布置一些真实的设计任务,如“滁州某公园景观改造”、“滁州某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等,还可以公司性质参与市场经济,对外承接生产性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导师负责制,让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通过参与项目的研讨、分析和设计,达到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目的[6]。这种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布置的设计任务,学生既可以在课堂完成,也可以在课后业余时间完成,但必须在限定时间拿出设计图,教师按照设计效果评定成绩[7]。通过这种形式避免了学生不求质量赶作业的问题,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加强交流与合作,还可利用业余时间静下心来完成设计,课程设计质量大幅度提高。

3产教结合的生产型实训教学模式

实训基地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平台,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核心资源[8]。产教结合的实训基地是一个集教学、生产、培训、技能鉴定与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实体。生产性实训将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直接融入生产过程,让学生在实习指导教师等人员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学习、掌握相应知识技能,实训的最终成果是可以出售的产品,做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直接结合。这将传统的消耗性实训转化为生产性实训,也使学生切实体验实践工作环境,缩短了学校与就业岗位间的距离。植物类的课程包含植物生长与环境、园林植物的识别、生产、栽培、养护等内容,这些内容对实训条件要求不高、实训成本投入也不大,比较适合采用产教结合的生产型实训教学模式,如可开设“某种园林植物的播种繁殖”、“某种园林植物的扦插繁殖”、“五一校园用花的生产”、“某种园林植物大苗培育”、“校内绿地养护”等生产性项目。采用该种教学模式首先需要充分考虑季节因素,将实训项目和季节协调好,实训项目随着季节走,以期取得良好的生产效果。其次需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围绕生产搞教学,搞好教学促生产,实现“既出产品、又育人才”的高度统一,在经济效益上追求微利润,保证基地自身能正常运转。最后还需组织好教学和生产的过程,通过指导规范学生的操作,并加强学生质量考核,确保生产质量和教学质量。

4产教结合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合作办学的运行机制,是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实践学习有机结合的形式,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专业人才的教学模式[9]。园林技术专业工程类课程,如《园林工程施工》、《园林工程预决算》等,若想开展好实践教学,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单纯依靠校内的实训条件是不够的,必须借助于和企业的合作,通过企业的工程项目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施工现场,学习和实践整个施工过程的技能。具体可以采取校企双赢的合作方式,由合作企业提供施工的场地、设备、植物材料和少量的质量管理人员,参与施工指导与管理,学生以员工的身份参与施工过程,可以企业岗位设定实训岗位,以职业资格要求为实训要求,以企业管理方式组织学生实训。在此过程中,学生学到了专业技能,同时学生的实践也为企业节约了劳动力成本,企业只需支付必要的生产成本,还可以吸收一批优秀的学生作为自己的员工,解决企业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最终实现双赢。除了工程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外,学生的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也可采取这种教学模式,达到校企双赢的效果。目前学院园林专业不少学生通过教师介绍推荐,在大二结束的暑期,就提前到企业进行专业课外实训,如到上海景象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滁州绿生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滁州春雨苗圃、滁州龙蟠苗圃等。

结束语

产教结合是一种高职院校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模式,是高职教育特色形成的关键。通过多种产教结合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尝试,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的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职业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但和该行业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还有差距,需要进一步进行产教结合教学模式的深化改革,进一步提高专业整体教学水平和学生培养质量。

结合教学范文第8篇

由于多方面原因,英语教师往往将主要课时用在阅读教学和听说训练上,忽视写作教学过程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得不到输入输出的转换练习。学生写作时,常常使用汉语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不能准确使用目标语。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笔者依据下列理论探索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实施读写结合教学。

2. 理论依据

2.1阅读――写作迁移策略

阅读与写作分属于文字的理解和运用领域,从认知发生学意义上的先后顺序关系来看,一般是先学识字,再学写字,先理解字所表达的意思,再运用字来表达意思,也就是说,阅读在先,写作在后。通过阅读,学生已经在头脑中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认知结构,这一认知结构中积淀了写作需要的陈述性知识,形成了写作需要的产生式结构模式,也为写作的进行提供了认知调控的基础。在英语写作前,教师提供一定的相关体裁的范文佳作,利用这种“镜像”效应,敦促和指导学生认真阅读,逐步在头脑中构建写作需要的产生式结构模式,为写作成品提供充分和必要的条件。

2.2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搜集作文素材、学习词汇句型和新颖表达方式的源泉。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扩充词汇量,扩大知识面,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增强语感,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储备大量的语言信息,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应该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利用阅读教材训练学生的写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 读写结合教学的实践

笔者以山东省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英语》中阅读文本为例,探索在阅读教学中发掘写作素材,指导学生积累语言。依托阅读文本,通过阅读仿写、扩写、缩写等方式训练写作。

3.1依托教材阅读文本,获取基本语言输入

(1) 词汇的理解与积累

词是组成文章的基本材料。足够量的词汇是成功运用外语的关键。如果学生词汇贫乏,语言干瘪,写作时很难开启思维的大门。学生在阅读文本情景中理解词汇的内涵外延,辨别英汉差异,消除汉语对英语词义的负迁移作用,达到准确运用。

(2) 在阅读中理解积累表达句式

句子是表情达意的基本单位。能熟练驾驭各种句式是学生写作的基础。英语句子大体分为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

(3) 研究文章结构,训练学生布局谋篇能力

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掌握文章结构,理清文章结构层次,培养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分析文章列出结构提纲,学会抓关键词,判别段落主题句。这些方法及技能反过来又能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笔者摘取山东省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英语》第三册Unit 3中Lesson 2 阅读文本为例。要求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找出主题句,填在文后表格内。

接下来的读后活动中,笔者让学生以上面表格提纲为基础,口头复述课文,然后让学生利用该提纲仿写文章。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组段成篇的能力。

3.2基于阅读教学后写作实践

(1) 应用文写作训练

中职英语教学要求中职学生掌握便(假)条、请柬、日记、通知等应用文体。在学习了教材范文后,教师指导学生仿写各类应用文。平时学生请假用英语写便条。班内活动发动学生写英语通知、请柬。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有意义的事件。这些做法即受到学生喜欢又锻炼了学生写作能力。

(2) 其它文体写作训练

笔者紧扣教材结合学生学习实际,发掘教材文本话题,指导学生进行以“解决问题、发表评论、开拓思维”的写作训练。例如学习了健康的话题后,指导学生给有吸烟习惯的学生写信,提出戒烟的建议。再比如学习了环境保护的话题,指导学生对环境保护发表看法。针对以上两个话题,教师从思维的深度出发引领、指导学生思考所学文章内容,拓宽对文章的解读角度,对激发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十分重要。

4. 结束语

基于教材文本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有利于同时培养学生读写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它不仅为写作提供表达和技巧范例,而且能开阔学生视野,有利于学生积累写作方面的知识,丰富写作语言。基于教材,“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这是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

罗毅, 蔡慧萍. 英语课堂教学策略与研究方法[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1.

结合教学范文第9篇

1.加大阅读量,提升学生赏析水平。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忽略的就是学生阅读量的积累,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如果没有一个好的阅读量的积累,那么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对于文章的把握就无法准确。由于读写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提高语文水平的一个重点,那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就应该着重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例如在小学语文《掩耳盗铃》这篇寓言故事的教学中,学生如果有一定量的阅读积累,那么学生对于文章的主旨就能够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假如学生阅读量匮乏,那么学生对于文章的赏析能力就达不到基本的要求,也就无法理解文章的内涵。因此小学语文教育阶段加大学生阅读量,对于提高学生的文章赏析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2.增加写作量,提高学生写作水平。阅读和写作永远都是分不开的,有了一定阅读量的积累就需要通过写作真正掌握。学生在小学语文教育阶段,就应该适当的增加写作量,学生练得多了,学生写作水平就能够通过练习逐步提高。例如在小学语文叙事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就需要教师重视学生叙事文写作的一个积累,学生通过长期的练习就能够对于叙事文写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就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因此加大写作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提高修改量,增强学生读写能力。学生在小学时期由于对文章的把握不够完善,导致不会区分文章的好坏。因而在日常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就应该提高修改量,将学生日常写作的文章及时修改,提出修改意见,增强学生的读写结合能力。例如针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欠缺,教学中教师普遍会增加学生的写作量,可是一味的增加写作量而忽略修改,那么学生在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学生写作水平也就无法提高,从而导致学生的读写能力欠缺。

二、提高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

1.根据学生兴趣,制定教学计划。学生的兴趣决定了学习的状态,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关键。例如在《曾子杀彘》这一课中,由于古诗文普遍生涩难懂,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那么在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时,就需要考虑运用那种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就不能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忽视学生的兴趣,多举办一些类似朗诵比赛的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对于古诗文学习的热情,从而真正提高古诗文教学的实际效果。总之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对于古诗文学习的兴趣。

2.根据学生反馈,创新教学理论。教学的实际效果如何,学生是最有评价的权力,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不能忽视学生的反馈。日常教学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也可以采用一些创新的教学理论,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捞铁牛》这一课教学时,学生对于这篇文章的内涵难有准确的理解,那么教师在教学时就不能忽视这一点,充分考虑到学生对于这篇文章的实际理解。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课程的导读,读完之后再进行讨论,然后教师及时的给学生传递《捞铁牛》这一课的内涵,从而让学生理解这一课的中心思想。

3.根据学生能力,分配训练内容。学生在日常教学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是教师最不能忽视的,小学语文日常教学只有根据学生的真实水平,采取合理的教学训练方法,才能起到提高学生能力,促进教育教学顺利开展的作用。例如在《陶罐和铁罐》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对文章内涵缺乏准确的把握,那么日常教学训练中就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能力素质,合理的分配训练内容。比如可以让学生写一些对陶罐和铁罐的认识,增强他们对文章把握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通过这种训练形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看法的同时提高教学效果。由此可见针对学生水平采取的训练内容,才能起到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效果。总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效果,在日常的教学中需要教师大胆的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满足教学需求,从而真正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真实效果。

结合教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一、读写结合是语文学习的显著特点

语文是指导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既有工具性又有思想性的基础学科,它具有传授知识、教给方法、进行思想教育的三大功能,它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是通过指导学生识字、阅读、作文,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和发展观察、思维、表达等能力。识字、阅读、作文,是语文的三个方面,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识字是阅读的基础,阅读是作文的前提和先导,作文又巩固了识字,提高了阅读,三者辩证地存在于语文的统一体之中。

识字,不仅要求读准字音、认准字型,更要理解定义、用字组词,然后把这个词放到具体语言环境中去理解运用。无论是分散识字还是集中识字,教师总是让学生理解字义去组词以至说话,这其中就隐含着阅读和作文的因素。阅读可以巩固识字成果,同时又学习了写作知识、方法,为作文打下基础;作文要用字、词组成完整通顺的句子,这功夫来自识字和阅读;作文要连句成段,谋篇布局,开头、结尾,详写、略写,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生动具体,这又促进了阅读的加深和阅读面的开拓。三者相辅相成的中心连线就是读写结合。不进行读写结合就无语文可言,语文的任务和要求也根本无法达到,可以说,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必须讲究读写结合。

二、要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想方设法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个性,读出理解,读出自己的韵味和思考,力争读出文章的精彩,从而让他们个性得到张扬,心灵得到放飞。根据农村学校学生好奇心大、乐于参与的特点,在校园内多开展一些创造性的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在活动中引发阅读兴趣。例如,歌咏比赛、诗歌朗诵会、阅读比赛、写作比赛等等,开阔学生的视野,曾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快乐,使学生乐于读书。

三、在精心阅读中学习写作技巧

读书只有达到善读的地步,才能对学生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具有指导意义。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果能善读,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章所影响,不必有意摹仿,而思绪与技巧才能渐有提高。”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运用阅读中学到的方法,学习写一处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展开丰富的想象,表达自己真挚的思想感情,达到以读带写这一教学目的。

四、把阅读形成的积累运用到日记中

广泛的阅读使学生思维活跃、感情丰富,并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写作方法,积累了大量的语言、词汇。但这些语言、词汇是死的,教师要激发学生把这些死的语言词汇转化为活的语言词汇,将习作置于现实生活中。要鼓励学生写日记,养成用笔记录生活的好习惯,把自己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把生活中感兴趣的事写下来,将积累的知识运用其中,让学生在日记中自由表达。农村的生活有许多喜闻乐见的东西值得我们去通过日记表达。我们要告诉学生写日记并非每天要写长长的一篇,生活每天都是新的,只要抓住每天中一个值得写的片断,当长即长,能短则短,并把在阅读中积累的词语在日记中加以灵活运用,那么死的语言、词汇就变活了。

五、在课外阅读中进行读写训练

让学生多读生活,多写生活。课外读写训练的有机结合,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捕捉到更多的信息,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如要求学生在自己的采蜜本上,一定要坚持一边阅读,一边作笔记。这样训练,同样可以达到读写有机结合之目的。古人把阅读比作根,把作文比作叶子,根深才能叶茂。这一形象比喻说明读书是学生摄取作文知识的重要源泉之一。但是阅读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领会文章内涵、作者意图以及表现方法的能力。指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人是事,看看社会,看看家庭,就让学生有取不尽的材料,再加上从课外阅读中吸取了范文中精彩的语句或技巧,学生就很容易把自己的东西在习作中表达出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将所读的书与生活中所感受到的获取的材料结合起来,学生就不再怕作文了,作文的能力也就提高了。

参考文献:

[1]唐桂华.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研究[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10):76.

上一篇:tbl教学范文 下一篇:cbl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