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设备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5 22:45:19

机电设备实训总结

机电设备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能力本位;典型工作任务;综合实训室建设;再制造;创新型人才

0 引言

随着技术的发展,当今机电维修与管理综合实训一般包括机电设备维护、故障诊断、维修、改造、再制造、机电设备管理六大模块。其根本目的是培养一批“具备机电及自动化专业知识”、“掌握机电设备维护、诊断、维修、改造、再制造及管理综合能力”的现代化创新综合型人才,同时这也是企业对该高职专业的需求。

针对机电设备诊断与维修等相关课程,学院一般进行金工实习、机电设备拆装等基础实训,机电设备管理课程只停留在理论教学阶段,但在培养掌握机电设备维护、诊断、维修、改造、再制造及管理综合能力的现代化创新综合型人才方面,这样的实训构建及实施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

1 基于能力本位的工作过程系统化机电维修与管理综合实训课程体系特点

基于“教育部的《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中的按照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开发工作工程系统化的教学项目教学模式”的要求,结合重庆能源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校企合作的企业综合能力要求及实训中心特点,提出了“基于能力本位工作过程系统化”机电维修与管理综合实训中心的建设理念。该理念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中心,基于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通过总结归纳形成专业的行动领域,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经过对企业实所需相关人才的调研,总结出该实训课程体系应具备如下特点:

1)职业性与技能性:基于《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培养人才的定位,作为该专业最为关键的实训教学环节,必须紧贴岗位实际,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

2)实践性与应用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性是实训室中心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真正的学以致用,使机电诊断与维修等相关知识与技能得到充分的应用。

3)综合性与创新性: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当今科学技术发展迅猛,要想让学生走向社会后在机电设备诊断、维修、改造、再制造及管理等综合技能方面能够与时俱进,该综合实训室必须具备培养学生综合及创新理念和能力的功能。

2 综合实训中心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及载体的选择

工作工程系统化的教学项目教学模式是企业对高职人才需求的映射,我们通过对重庆神驰机电有限公司、小康汽车、重庆隆鑫股份有限公司、百事达汽车等多家校企合作单位进行走访和调研,结合学院专业教学标准、在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毕业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以工作工程为理念,制定了如表1所示基于实训载体与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培养表。

表1 基于实训载体与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培养表

3 机电维修与管理综合实训中心总体布局的构建与设计

机电维修与管理综合实训中心以能力为本位、基于工作工程为导向,结合表1所示典型工作任务、载体选择,把整个实训中心分为如下6个实训区:拆装型基础实训区、电气故障诊断实训区、机械零部件失效分析实训区、机电设备维修实训区、机电设备改造实践区、机电设备再制造实践区,而机电设备管理实训全部贯彻到上述6个实训环节中,综合实训中心的占地面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该综合实训中心的总体布局设计如图1所示。

4 综合实训中心工作过程导向构建及运行

为了符合时展和企业需求,全面培养高职既懂机电设备诊断维修、又懂机电设备管理的全方位技能、创新型人才,重庆能源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机电维修与管理综合实训中心本着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构建了机电维修与管理综合实训工作过程导向及教学运行图(第一阶段),如图2所示。

教学运行实施过程中,共设置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全体学生参加的载体抽签式分组实践性实训并达到预期目标;第二阶段:抽取第一阶段综合实训优秀的部分学生参加的“机电设备改造”或“机电设备再制造”实践,这个阶段作为大学阶段《专业实习》课程的一部分,目的是培养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创新型人才及为学校参加专业相关技能比赛选拔人才。

5 综合实训中心投入使用后效益分析

1)多方面培养能力,为技能比赛提供平台,拓宽学生就业面。

重庆能源职业学院的学生可以通过该综合实训中心的全程专业实训,锻炼有关机电设备的故障诊断、维修、管理、改造及再制造的能力,为学生在校参加技能比赛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毕业后可以到汽车、摩托车、机床、机械加工、电梯等机电行业工作,真正地拓宽了就业面。

2)可以进一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部分学生毕业后创业打下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中国想创业的人群越来越多,毕业工作一段时间的高职学生更为如此,通过该综合实训中心的机电设备改造、机电设备再制造实践平台,可以培养优秀高职学生的创新、研发能力,为日后有创业设想的学生打下基础。

3)可以采取“专业教师引领、优秀学生参加”的形式为社会上出故障的机电设备进行维修、改造或再制造,为学校进一步加宽校企合作模式提供途径。

6 结束语

为培养既“掌握机电及自动化专业知识”又“具备机电设备维护、诊断、维修、改造、再制造及管理综合能力”的现代化创新综合型人才,满足企业人才需求,以校区搬迁为契机,对我院现有的机电拆装实训室进行了重新构建与设计,以期达到如下目标:

1)学生的基础理论课程与该综合实训中心的实训紧密结合,培养具备机电设备诊断、维修、改造及再制造的技能创新型人才,拓宽学生就业面、增加市场竞争力。

2)在达到基本培养目标基础上,以该综合实训中心为平台,进一步拓宽校企合作或使已有的校企合作深度化,为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学生专业实习、岗前实战提供途径。

目前,机电维修与管理综合实训中心已完成布局构建与设备选型工作,正在进行采购、安装与配置,配套的实训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正在与合作厂商进行联合开发。

【参考文献】

[1]于云程. 基于工作过程的《冲压模具与制造》课程教学设计[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25-27.

[2]孙兴民,赵兰庚.高职高专院校实训室建设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5,24(11):62-65.

[3]欧阳国军,赵艳玲.职业院校网络安全实训室构建与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11):71-73.

[4]张翠凤.机电设备诊断与维修技术.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1.

[5]张世义.基于新质量观的机械基础实验教学改革[J].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7,21(7):161-163.

机电设备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学;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FX2N

“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是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程,该课程的内容涵盖了液压与气压传动、电气控制与PLC、触摸屏技术、变频技术等内容。目前,在我国职业教育大力提倡学生创新能力和技能培养的背景下,该门课程采用任务驱动的理实一体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做中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但是,课程的教学效果对于实验室条件有着极高的要求。一般院校实验设备有限,学生需要多人共同使用同一台设备,在调试过程中遇到困难,会花费大量时间来调试。文章旨在通过引入FluidSIM软件来缓解设备不足的问题。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软件仿真的方法来确保所制订的控制方案和程序编写的正确性,从而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做系统调试。

1“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概况

目前,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以天煌教仪生产的THJDME-1型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考核装置为主要实训载体来实施教学过程。根据实验装置的结构组成,教学内容整合与优化后分为4个大任务,分别是:送料单元系统安装与调试;搬运单元安装与调试;输送与分拣单元安装与调试;自动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

2教学实施及存在的问题

2.1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过程概况为:(1)教师发放任务单,使学生明确任务要求;(2)整体方案的制定。学生根据任务单的要求完成整体方案设计,包括气动原理图的绘制、PLC接线图及PLC程序的编写;(3)任务实施。学生根据气动原理图完成气路的连接和调试,根据PLC接线图完成控制回路硬件接线,完成PLC编写程序并下载,最后进行系统联调,实现任务要求;(4)任务考核与评价。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根据任务考核表,对学生任务完成的质量进行打分和评价。对于完成拓展任务的同学,额外加分,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5)总结与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对于在任务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进行论述,小组之间共享问题及解决方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理论技能水平。学生在下一个任务中可以减少犯同样错误的概率。

2.2存在的问题

本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点:(1)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的具体硬件接线及下载所使用的程序,与整体方案不一致。(2)在任务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故障,无法判定是软件的原因还是硬件的原因。(3)学生对设备不熟悉,会造成大量的元器件损坏,给教师带来大量的维护工作。(4)学生既要完成方案的制定,又要动手需要大量时间,课程时间较为紧张。(5)受到设备数量的限制,老师无法进行拓展任务的考核。

3引入FluidSIM的课程实施

3.1FluidSIM简介

目前,市面上存在多种液压与气压传动仿真软件,例如:FluidSIM,automationstudio,AMESIM等。其中FluidSIM较为适合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使用。FluidSIM是由德国著名公司Festo开发的一款集机电液一体化的综合仿真软件。该软件包含FluidSIM-H液压仿真和FluidSIM-P气动仿真两部分。在“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中采用的是FluidSIM-P软件。该软件几乎囊括了所有常用的气动元件,可以直接将元件拖拽至工作界面然后进行回路的搭建。回路搭建完成后可以通过仿真初步检测气路的正确性。仿真过程中能够清晰形象地看到气动执行元件的动作过程,且软件能够自动检查气路连接中存在的问题,提醒使用者进行修改。FluidSIM-P不仅可以进行气动回路搭建和仿真,还具有电气控制系统,可以对回路中的控制元件进行控制。该软件的气缸上设置有标尺,可以模拟磁性开关的位置检测功能,获得传感器信号。另外FluidSIM-P4.2版提供了DDE/OPC接口,通过该接口可以与PLC控制系统进行联调,实现机电气的联合调试。

3.2FluidSIM与PLC联调

FluidSIM与PLC之间不能直接进行通信,要借助于第三方。对于西门子PLC,可以采用FESTO公司开发的Vswitch软件为第三方。Vswitch软件所提供的协议转换模式中的一种就是VswitchforFluidSIMandPLCSIM,利用该软件可以实现FluidSIM-H与PLCSIM的通信,但是DDE通信方式只适用于西门子PLC。THJDME-1型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考核装置中选用三菱FX2N系列PLC为控制器,教学中采用对应的GXWorks2为编程软件。GXWorks2是三菱电机推出的三菱综合PLC编程软件,是专用于PLC设计、调试、维护的编程工具。该软件自带仿真器GXSimulator,与传统的GXDeveloper软件相比,提高了功能及操作性能,变得更加容易使用。因此本系统的仿真,只能利用FluidSIM-P软件提供的DDE/OPC接口中的OPC通信方式来实现三菱编程软件GXWorks2与气动仿真软件FluidSIM-P的联合调试。工业标准(OLEforProcessControl,OPC)规范目前已得到工控领域硬件和软件制造商的承认和支持,包括OPC服务器和OPC客户端两部分。OPC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可以进行数据通信。目前市场上常用的OPC服务器有西门子PLC专用的PCAccess,三菱PLC专业的MXOPCServer以及KEPware公司开发的几乎支持所有常见PLC设备的KEPServer软件等。以KEPServer为桥梁实现三菱PLC与FluidSIM-P的通信,必须具备实际的PLC装置,而MXOPCServer可以实现三菱仿真器GXSimulator与FluidSIM-P之间的通信,不需要PLC实物,能够真正地摆脱硬件的制约。因此在本课程中采用MXOPCServer作为OPC服务器。以MXOPCServer为OPC服务器,实现PLC与FluidSIM-P软件通信的过程为:MXOPCServer服务器读取FluidSIM-P软件中气动系统的按钮及传感器信号,然后将该信号写入GXWorks2仿真器。GXWorks2仿真器根据用户所编写的PLC程序决定输出状态,并将输出值写入MXOPCServer服务器以供FluidSIM-P软件读取。“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中的4个任务均可以使用该方法进行仿真。

4结语

将FluidSIM软件仿真引入“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与GXWorks2进行联合调试,仿真结果形象直观,可以确保方案的正确性。学生可以把有限的时间用在硬件的连接、调试及故障的排查上。教师可以通过检测仿真结果的方法来验证拓展任务方案的正确性。该措施极大地缩小了故障范围,减少了故障排查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果。

作者:许璐 单位: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朱红娟.项目化教学在“机电设安装与调试”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风,2015(10):212.

[2]林晨.结合FluidSIM软件与THPYC-1A型实训装置在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教学[J].学术研究,2014(22):284-286.

[3]李现友.FluidSIM在液压与气动技术综合实训中的应用[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73-76.

[4]卢志芳,於红梅.基于FluidSIM软件的液压传动系统仿真实训教学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3(2):168-171.

[5]王晓辉.FluidSIM仿真技术及其在液压系统设计和性能分析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2(2):143-145.

[6]岳玉环.基于FluidSIM与PLCSIM液压控制系统的联合仿真[J].液压气动与密封,2012(6):27-29.

[7]霍览宇.一种基于OPC技术的液压系统PLC控制仿真方法[J].机床与液压,2012(7):167-169.

机电设备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一体化;模块;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 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7018402

1 一体化模块教学简介

一体化教学是把教学内容中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融为一体,即将课堂理论教学内容搬到实验实践操作室,通过教师的理论讲解、操作演示和巡回辅导等教学手段,使学生通过听讲、观看和实际操作等方式更全面、更快、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一体化教学把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操作训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是一种顺应职业教学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教学模式。

模块化教学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一种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教学模式。“模块”来源于英语中的module,原意为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标准砌块。在计算机专业中所说的“组件”就是这个意思。模块教学就是将若干个不同但又互相联系的功能部件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过程。在模块教学中,“模块”指的是组成知识的各个不同的“功能部件”(组件),它反映了学习内容不同但相联的知识内涵。

一体化模块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设置和教育教学模式,根据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从以教室为中心向以实验室或实训车间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进行转变,实现毕业学生实践能力大幅提升的教学目的。

2 一体化模块教学改革背景

目前,中职学校教育往往与社会、企业随需脱节,中职学生在校所学一些理论知识,在企业来看,华而不实。企业需要的是学生有真正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不是空口谈一些理论。随着中职院校的不断扩招,学生的水平日益参差不齐,中等职业院校必须进行一体化模块教学改革,努力摆脱长期重理论、轻实践技能操作,重学历教育、轻实践经验,脱离生产实际的错误倾向。加强学生技能训练,强化技能培养,科学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

我校自1956年建校以来,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就是我校的主专业,1997年又被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认定为自治区精品专业。多年的积淀,我们拥有一批理论实践都较强的师资队伍。这些年随着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大力扶持,我校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实训设备、实训室更加完善,这为我校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进行一体化模块教学改革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我校学生大多是那些普高的线下生,这部分学生好动、聪明,对学习理论知识缺乏兴趣,而比较偏向于实践操作。为了顺应客观需求我们必须改变以往的那种以教室为主,一块黑板、两支粉笔的理论教学为主的模式。我校模块式技能训练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中的应用正是在这一背景和思路下进行设计的。

从2010年开始,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职业技术学校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所有课程全部进行一体化模块教学改革,打破了以往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大胆改革教学模式,大胆突破取舍教材内容,以学生实训技能为主,弱化理论教学,各项专业课程根据对应的职业和相应的国家职业标准,确定所需的专业职业能力,最终确定由典型工作任务组成的各个课题模块。专业课教学全部在实训室、实训车间进行模块式一体化技能训练。模块式技能训练让学生由“被动听”变为“主动做”,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一体化模块教学改革内容

3.1 结合学校实验实训设施情况,调整本专业现有课程体系

培养学生在实验实训车间动手能力为主,纯理论性的课程、不具备实训条件的课程不再开设。调整后具备实训条件的专业课程及学时见表1。

表1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专业课一体化

模块教学课程设置及学时表

3.2 各门专业课程全部课题模块化

围绕国家职业标准,各门专业课程实行课题模块化。模块化后的课程内容要结合实际情况,目标直观、简单明了。做到让学生很明确的知道自己学会了些什么基本技能。以《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及应用》这门课程为例,以具体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驱动,采用行为导向方法设计课程教学,课程教学总共分为5个任务,分别为PLC控制工位呼叫单元(12学时)、十字路通灯设计(24学时)、抢答器(36学时)、密码锁(12学时)和电动机变速运行(12学时)。

3.3 实行弹性学制

学习刻苦用功、成绩突出的学生可提前毕业,学校招生办提前安排实习及就业岗位,到期领取毕业证。学习不用功、成绩不合格的学生推迟毕业,什么时候合格修完所学课程什么时候毕业。如:王某同学学习认真,成绩突出,入学一年半就学完了所有规定课程,学校招就办负责安排实习岗位去企业实习,入学满三年时领取毕业证。张某同学不认真学习,入学满三年还未完成所有规定课程,则延迟毕业,直到所有课程全部修完才予以毕业。

3.4 学生课程结业考核合格率与教师课时津贴挂钩

为了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学生课程结业考核合格率与教师课时津贴挂钩,各门课程结业考核时,由教务处和教研室按该课程所设定的模块随机抽取课题模块进行考核。每个学生抽取自己的课题模块,不可分组。学生结业考核合格率越高,教师课时津贴也越多。

3.5 打破传统班级编制,进行集中实训

为保证实训质量,我们严格控制每个实训室学生人数不超出25人。上午集中实训时,打破原有班级编制,平均分化学生到不同实训室进行专业课实训。不再按以往一周同时学习几门专业课程,不在按以往一个班的学生每天都在同样的地点、同样的时间、学习同样的内容。而是把同一年级的学生平均分化到不同的实训室进行模块化技能训练。下午再按班级编制回班按照传统模式进行文化课教学。如:2011年3月的上午,2010机电1班一些学生集中到PLC实训室学习PLC,而另外一些学生则集中到机加工车间学习机加工。下午则都回班学习语文、数学等文化课。一期学下来,合格结业后,下个月的上午再轮换到其它实训室、实训车间继续新的课程的学习。

4 一体化模块教学改革的主要成果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职业技术学校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实行3年来,增强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学生家长、用人企业的一致好评。推行一体化模块教学改革以来,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成果,主要表现如下几方面。

4.1 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一体化模块教学一改传统教学模式,以实践动手为主。各模块教师通过对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所对应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制定出一系列既实用又有趣的实训课题,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了寓教于乐。经过一个月的不间断实训,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提高了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基本上能达到我校工匠教育的目标。模块化教改工作以来,最直观的效果就是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以前在教室里“萎靡不振”的学生在实训室里“兴趣盎然”。

4.2 师资实操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

模块化课程的开发和教学是需要“双师型”教师来完成的,学校年轻教师实践动手能力不强,而且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企业锻炼的经验和实践动手能力。在模块教学中,我们每一个模块安排一个老教师一个年轻教师“结对子”,一主一辅传帮带,通过几轮的实训教学,年轻教师的实操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均可以独挡一面了。

4.3 技能大赛成绩斐然

在模块教学中,我们既培养了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也为我们提前发现、选拔成绩突出的学生进一步进行专项技能培训,参加市级、自治区级、部级技能大赛做了前提工作。自2010年以来,我校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学生在学生技能大赛中几乎包揽了市级机电类的所有奖项,在自治区技能大赛中名列前茅,在部级技能大赛中也有获奖。2010年至2013年,我校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学生累计获得市级、自治区级、部级技能大赛奖项85人次。

参考文献

[1]刘海珍.一体化模块教学在我校机电专业的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610.

[2]高丹.模块教学――二十一世纪适合社会及人发展的教学形式[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111115.

[3]杜庆.高职数学模块教学的应用及实施条件分析[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11(6):7880.

机电设备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PLC课程 技工院校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PLC课程是技工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核心课程。因此,对PLC课程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是提升PLC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一、PLC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目标定位

1.知识目标

PLC课程主要研究PLC在机电设备、电动机控制等方面的运用,让学生了解PLC控制的设计、安装与调试等。具体而言,PLC课程知识目标主要包括理解PLC工作原理、系统结构、PLC的种类、PLC网络通信原理、电气自动化工作原理等。

2.能力目标

提高技校生的职业素养,培养电气设备诊断与维修的高技能型人才。具体而言,培养学生具备使用PLC编程软件的能力,熟悉掌握PLC常用指令,会安装和调试电气设备等。

3.素质目标

通过仿真环境模拟生产过程,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与纪律性,培养学生工作严谨、团结协作的敬业精神。

二、PLC课程实践内容

根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要求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素质目标的要求,针对职业岗位性质,选择典型项目组织教学。具体而言,PLC课程实践内容主要包括PLC控制系统应用以及机电气综合控制系统应用两大部分。

从生产实践中提炼出代表性的PLC教学项目,主要有电动机控制、机电设备控制、工业网络通信等方面的应用研究。通过PLC课程学习,整合学生在前面学习过的电工电子技术中变频器技术、自动化检测仪表、触摸屏等知识,形成系统控制体系,另外,为后面要学习的机电设备与维修课程奠定基础,提高学生对机电设备的维修能力。

三、实践教学改革方法及途径

1.项目驱动教学法

项目驱动教学法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展开教学,具体过程包括教―学―训―做―评五个环节。以“故障排查训练”教学内容为例,课堂教学过程可以设置为:教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现场案例导入学习任务;学的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讨论现场案例出现的故障检测与确定;训的过程中,不同小组互相设置故障;做的过程中,各个小组分组排除故障,各个小组都能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评的过程中,各个小组派代表在班上互相交流,学生在课堂总结评价。

2.实践教学改革途径

(1)顶岗实习。技工院校应该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两个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一阶段教学是以校内教育为主体,即理论教学与校内实训并重进行。第二阶段教学是学生在工厂顶岗实习为主体,即学校与企业共同管理与培养。为了保障顶岗实习的顺利完成,学校应该为顶岗实习的学生配备校内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构成的“双指导老师”。校内专业老师负责学生学习指导与技能训练,企业技术人员承担学生主要的技能训练,“双指导老师”以及班主任全程监控管理顶岗实习的学生。

(2)订单式培养。技工院校执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为学生量身打造,零距离培养高技能型专业人才。

(3)实训基地建设。学校与企业共同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在校内建立“校中厂”。学校也能将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资源投入到企业中,在企业内建立“校中厂”,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为了实现校内外实训条件的对接,让学生充分了解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生产实际情况,学校应该与校外企业共同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实训任务书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设计制定,企业出场地、仪器设备、技术人员,学校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组织学生完成教学任务。

四、小结

教学改革是技工院校永恒的话题,教学改革是否取得成效,关键看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职业兴趣可以作为教学改革成效的衡量标准。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远远比传授知识重要得多。笔者学校在课程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采用不同方法与途径,比如采用项目教学法、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注重实训基地建设等改革举措培养人才。多家用人单位反馈,本专业学生企业岗位适应强,综合素质都相对比较高。学校机电与电气类专业学生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改革初步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王彰云,邹增丽.高职院校PLC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4).

[2]梅丽凤,郑海英.PLC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4(2).

机电设备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实训 机电类产品拆装 工程思维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7-0165-01

《机电类产品拆装实训》课程是我院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综合实践课程,课程开设在第三学期末,40学时。依据区域发展人才需求,我院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学生需要获取维修钳工(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本门课程是维修钳工(高级)人才培养中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对培养学生工程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工程思维的核心是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践问题,是在工程设计、研究和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筹划性的思维[1],其基本特征包括现实性、充分考虑时间因素、充分考虑绩效因素[2],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工程思维的培养是需要不断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教学内容设计及教学方案实施两方面阐述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工程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教学内容设计

学生的知识、技能、素质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展开,因此围绕维修钳工的培养目标,本课程需要传授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机械装配技术、零件测绘技术、机械修理技术,并将人文素质培养融入教学内容中。考虑工程思维的培养多以项目为载体,非知识传授型。因此,课程内容设计将需要传授的知识和技能融入到以普通机床拆装为载体的项目中,按着普通车床机械结构及能量传递路线将项目分为:子项目1:主轴箱拆卸、测绘与维修;子项目2:挂轮箱拆卸、测绘与维修;子项目3:溜板箱拆卸、测绘与维修;子项目4:尾架及导轨拆卸、测绘与维修;子项目5:整机装配、调试。根据确定的教学项目,教学采用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具体的教学过程可分为:兴趣导入―布置任务―分组实施―小组互评―收获总结―撰写报告六步。

二、教学方案实施

教学内容设计完成后,学生工程思维的培养需要在教学实施中实现。本文以子项目1:主轴箱拆卸、测绘与维修为例,按着教学模式确定的六步法说明具体教学实施中对学生工程思维的培养。

(一)兴趣导入

以先修课程《普通机床零件加工》为基础,用两张学生实际机床操作照片导入教学,引导学生采用“找茬”的方式找出两张照片中的不同,并将不同分为操作违规和技术、技能不合理两方面,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布置任务

以先修课程《机械设计基础》为基础,课程分为五个子项目,并引出第一个子项目。

(三)分组实施

结合学生特点及实际实训条件进行分组教学,分组后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分为“拆”“画”“修”“装”四步。即首先指导学生依据拆装工艺正确的拆卸主轴箱,接下来由组长按着学生实际能力分配具体零件测绘任务,然后由小组共同完成教师指定的典型零部件的维修工艺,最后按装配工艺完成主轴箱安装调试。将工程思维方式融入到教学实施中,以主轴箱中某一齿轮“画”的教学为例说明具体教学过程,教学中将“画”分为草绘、三维建模、出工程图三个步骤,教学实施过程中草绘由学生独立完成,独立完成的草图存在不同错误及不规范的问题,但不影响第二步因此暂不纠正。接下来由学生完成三维建模,学生完成建模后要求学生对调草图,发现学生拿别人的草图,大多数不能完成三维建模,这时候学生会明白制图是工程语言,是用来工程交流用,绘图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这时教师帮助学生依据齿轮的制造过程重新完成三维建模。最后,利用三维软件出标准工程图,这个过程需要为学生提供相关国家标准,例如齿轮制图国标GB/T 4459.2-2003、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B/T 1800.1-2009等,让学生明白齿轮表达、几何公差等的真正含义。

(四)小组互评

具体实施完成后,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诚信、合作和职业素养,将互评分为组内互评和小组间互评两部分。

(五)收获总结

本部分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用工程术语总结通过本项目学习的主要内容。

(六)撰写报告

撰写实训报告,实现巩固提高。

三、结论

工程思维的培养需要通过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实现,本文从教学内容设计及具体教学方案实施两方面阐述了《机电类产品拆装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工程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杨英杰,邱俊,金星.基于现代工程师的科学思维与工程思维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2010(2):149-151.

机电设备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项目教学法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重视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的一大特色.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 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同时,也是学生完成专业知识向专业技能转变、学生角色向员工角色转变的重要过程.并可为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随着现代化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集成应用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气动、液压、传感器、PLC、网络及通讯等技术的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已成为当今工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应用范围涉及工业、农业、交通、能源、国防等众多领域。自动化程度极高的先进设备的广泛应用.必然需要大量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技能型人才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维修、检测和管理工作 为了适应区域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的需求.高职院校在机电一体化专业开设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进行项目实训课程教学探索.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为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做好准备.最大限度地增强对就业岗位的适应性。

1.实训课程的目标

机电一体化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是集气压技术、液压技术、电机及电气控制技术、自动检测技术、PLC及其自动控制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于一体的专业技能综合训练课程 课程紧扣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核心技术环节,即检测、控制与执行三大技术环节展开.同时引入最新的网络控制技术。训练时应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中心和以培养学生素质为中心的原则.通过实训.使学生既能掌握机电一体化专业理论知识.义能从事机电设备或自动化生产线操作、安装、调试、维修、维护以及设计改造等方面的工作,并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

2.实训课程的内容与模式

围绕实训目标.综合实训的内容应根据本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确定 机电一体化的综合实训可以选择某一生产流程的模拟控制系统或典型的机电产品为实训载体.通过对某生产流程或产品的模拟仿真控制.掌握生产岗位的控制操作技术 我校选用了自动化生产加工系统(Modular ProductionSyste111简称MPS).在实训过程中以该系统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按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来组织课程 在教学内容组织上.基本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并采用行之有效的项目培训模式 所谓项目培训模式.就是打破教材本身的框架.围绕一个典型设备展开.将学习过程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并结合实际操作.将所要求的知识点、能力点和职业素质融于培训过程 训练时,首先结合实际的装置.了解该装置所能完成的任务及工作流程。其次.分析该装置的硬件组成.让学生明白各部分硬件的组成元件.各自完成何种功能:再说明本设备所包含的技术和应掌握的知识点.然后通过实际操作,如拆装、调试、故障诊断、维修及保养等,掌握机电设备的装配、操作和维护该设备应具备的能力 再次.将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归类.并做一定的延伸,使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有所发展。

3.实训课程的时间安排与实训条件

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课程是在完成主要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各主要技能专项实训后.在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或就业前,综合运用本专业(岗位)的主要知识和技能,在校集中进行的综合性、系统化训练,实训时间为四周 我校建立了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由师生参与自主研制的PI C实训室、校企共同投入建设的气动控制技术实验室及自动化生产加工系统实训室等组成.供开展实训课程使用.并且实训期间实训室进行开放式管理。

4.实训课程的考核方式

为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对机电学生考核的标准为:(1)是否有创新,即能否运用所学的理沦知识分析、处理实际问题,能否就所给的条件提出合理的观点和可行的处理方法;(2)识图能力和动手能力;(3)是否能搜集资料,报告内容是否合理;(4)是否有团结协作精神:(5)写作与表达能力;(6)计算机应用能力等。考核的形式:理论与技能考核相结合。考核成绩的评定:理论测试成绩占20%;实训报告成绩占25%:实践环节占55% .其中拆装操作占20% ,编程、调试与排除故障占25% .安全与环保意识考核占10%。

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的实施过程综合实训可促进教学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一般是针对岗位群.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所要求的综合职业能力 以往的课程教学比较强调课程中知识点和单项技能的掌握.忽视知识与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综合应用。

5.采取递进式训练

机电设备实训总结范文第7篇

【摘 要】为了能够进一步适应社会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需求,很多的高职院校在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开展了实训教学实践,并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教学目标。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学生在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训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提高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对高职院校的实训类教学模式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有效提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模式;机电一体化专业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与改革,为了日益变化的社会需求,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综合性的实训教学,对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动手操手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来提高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一、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教学模式研究的必要性

在我国对职业技术教育大力发展的背景下,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学生在机电一体化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对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进行理解与掌握,同时还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训课程来辅助专业课程的教学,从而加强学生对专业基本操作技术的掌握与运用,有效的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很多的高职院校,学生因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到位,而造成了实训教学中无从下手的情况,从而为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训教学带来很多困难。再加上高职院校的老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训教学的不重视,最终很难实现实训教学目标。

二、目前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践教学没有行业性

我国很多从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的学生一般都是面向了中小型的民营企业,而且这些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呈现出不同,例如有的比较侧重于职业的素养,有的则比较侧重于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动手操作能力,由于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不具备与实习单位行业技术的对接,从而使得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在短暂的时间内无法适应用人企业岗位的需求。

(二)过度注重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系统性与完整性

高职院校的实训类教学,与中等院校的教育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在进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方案的设计时,不应当过分度的注重专业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而是应当结合当代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生专业的综合性、实践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培训,而目前很多的高职院校在进行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时,过度的强调了理论知识,而且在课程安排上有很多的重复内容。

(三)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训设施比较落后

高职院校内落后的实训基础设施,也影响着实训教学效果,同时,由于老师也缺乏一定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综合性的实践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在社会上求职过程中的综合竞争力。

(四)学生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课的抵触性

面对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很多的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存在着一定的抵触行为,无法适应从单纯的理论向实践教学的有效的转变,对实训教学过程中的设备仪器不能够熟练的操作。

(五)学校开展的实训教学与社会需求不匹配

高职院校在进行实训教学时,除了知识陈旧、设备落后之外,在教学方案的设计时也没有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所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的需求不匹配。

(六)机电一体化专业教材的单一性

目前高职院校所使用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教材,基本上都是按照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进行编排的,由于过度强调了学科的基础知识,使得不同的学科之间相互独立,不能够有效的融合与渗透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另外,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材内容,其更新速度与社会的发展相脱节,没有体现出新颖的知识与观点,所编排的内容还是过于陈旧,其所表现的形式也多以文字为主,过于死板的教材不利于激发学生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学习的兴趣,从而影响到了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效果。

三、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教学的特色与创新

(一)组织教学知识,改善教学条件

实训教学指的就是实践教学环节,其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职业情境,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素质,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进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并把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素养作为教学目标,通过实际的操作,完善实训教学目标。

1.明确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目标,规范课程标准。

加强对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与目标的规范,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的质量,同时,对实训教学场所也应当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例如对实训教学场所的环境、安全与卫生进行全面的检查,有效的排除场所安全隐患,并以企业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的行为。

2.优化机电一体化专业教材内容。

高职院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训教学教材,应当注重工学相结合,并以日常工作岗位的实际问题为主进行综合应用知识与技能的讲解,同时,把实训教学划分成若干个项目,并在每一个项目中融入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岗位内容,并制定出预定的目标,从而在实训教学中有效的体现出实训内容的先进性与实践性、综合性,有效的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确定具有高校院校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B目标的确定,既需要学生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有一定的理解与掌握,例如对机电设备的维修理论知识,电气工程的基本知识、机电设备中仪表的应用与元件的安装、零部件的修理方法等;又需要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例如对常见的加工机床中机械零部件的操作与修理,对电气工程中常见的问题能够分析、安装与调试,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思想道德、文化等的培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目标确定之后就是对培养方案的实施,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要把机电一体化专业作为实践教学的核心内容,可以采用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相一致,或者是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对于具体机电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机电设备的操作与维护等实践性的课程,可以进行分阶段教学,首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机电一体化专业中的基础性理论知识从而为学生传递更多的相关专业信息,例如常见机电设备的结构、原理、工艺、操作方法等,其次是进行实践教学,由老师组织学生,对机电设备进行观察、分析,并按照教学内容进行对设备的具体操作,如拆解、安装、维修等具体的实训项目,通过学生的亲自的操作,来提高学生对机电设备相关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对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一种提高。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校企业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实训的场所,既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培养,也能够达到对学生职业素养的陶冶,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学会如何能够正确的融入到社会中,有效的提高了学生毕业设计质量。

(三)做学一体,丰富实训教学手段与方法

通过在高职院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开展课堂与现场一体化的教学,并有效的运行多媒体、互联网技术等手段,丰富实训教学手段,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对相关专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实现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

1.多媒体教学。

即通过多媒体的为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实物图片、信息,以及有关机械的内部结构等,在实训教学中有效的把多媒体与实训设备相结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强学生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相关知识的理解,有效的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

2.项目驱教学法。

在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训教学过程中,先把教学项目划分成若干个小任务,通过对任务与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通过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对整个实训教学课堂进行总结,通过项目驱动教学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践能力的提高,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

3.交流互动教学法。

指的是老师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把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组,并对课堂上所设置的教学任务进行讨论,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巩固,与此同时,有效的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另外,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一种提高。

4.仿真教学法。

在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训教学中,可以有效的借助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利用仿真软件达到仿真教学的效果。例如在进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可以利用FESTO软件,组建所动回路与电气控制回路,并进行仿真的调试。仿真教学的直观性与生动性,可以有效的活跃教学课堂氛围。例如在进行Mastercam加工功能的仿真教学中,可以开设一些外形铣削、挖槽加工、车床加工等的模块,通过软件来仿真刀具在机电一体化专业中的加工过程 ,先采用三维的图形进行绘制,然后对所使用的刀具进行选用与设置,最后通过Master-carm的加工功能进行验证,得到相应的NC处理代码,通过对仿真车床的具体加工参与的设置与定义,通过具体的加工状态,有助于判断刀具的合理性与连续性,当设置错误时,软件就会自动提示错误,从而有助于学生在仿真教学中,加深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中加工工艺的理解。

(四)制定高职院校特色化的教学模式体系

1.递进式的教学模式。

在进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教学模式的构建时,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并采用分层次递进式的实践教学,把教学目标划分成不同的阶段,并确定出各个教学阶段的实训教学任务,通过层层考核的方式进行递进式的学习。这种分阶段递进式的实训教学模式,有助于高职院校实现教学目标,同时,并建立起对实训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从而有效的保证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2.独立于理论教学的实训教学体系。

分阶段递进式的实训教学模式需要依托于理论知识的实践教学体系,因而高职院校在进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过程中,需要建立起以生产过程主线的教学体系,并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主体,在实训教学模式过程中有效的融入专业知识的基础理论、专业理论课以及专业技术应用的理论教学,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各分侧重点,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相互融合的整体。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需要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构建起具有高职特色的理论教学体系,并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型与技能型的人才为教学目标。在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体的实训教学计划中,要对教学的内容与方法进行改革,保证学生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有充足的实践能力的训练,并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相关的职业素养教育,通过把职业素养教育渗透到理论教学、实训教学以及日常的生活中,有效的加强学生对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提高。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可以实行“双证制”,即要求毕业生必须同时取得大学学历证书与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在制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时,一般都会进行分阶段制定,并且是以生产过程为主线,常见的实践教学内容有实训教学规范、实训考核标准以及实训的教材等,在整个实训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核心,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有效的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把基本的技能作为基本,专业技能为重点,最终形成一体化的教学体系。

(五)创建并完善实践教学反馈系统

建立合理、科学的教学评价系统,能够真实的体现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还能够达到教育的作用。在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训教学过程中,能过建立起完善的实训教学评价体系,但要打破魍车囊岳鲜ζ兰畚主的教学模式,有效的融合多方面评价与动态评价。例如在教学评价体系中引导学生的参与,通过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方法、态度等的体会,并不断丰富学生反馈的渠道,进而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另外,对实训教学建立起督导组,并对教学的整个过程起到巡查与监控的效果。同时积极采纳企业对高职院校的教学评价,从而有效的提高实训教学效果。

(六)加强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综合能力

1、对老师进行重点培养、促进均衡发展

通过对高职院校老师的重点培养,有效的提高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训教学效果。例如对重点骨干老师可以进行知名企业培训与进修,特点为是对机电一体化专业方面专业技能的培养,同时,把企业推荐与学校考核相结合,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兼职学校的实训老师,与此同时,建立起兼职老师的资源库,有效的扩展高职院校实践类课程的教学领域。

2、拓宽视野,加强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内涵建设

通过对当地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的了解,有效的利用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校企合作基础,建立起校企合作的平台,从而加深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合作的力度与深度,并在实训教学模式过程中设置相关专业的课程,从而培养出适合于企业需求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

3.创造条件,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通过不断完善高职院校目前现有的实训教学条件,根据学校的自身能力进行相关设备的选购,从而满足于教学过程中的分组学习,并通过在实训教学场所的现场拆解、维修装配、仿真分析等,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通过高职院校与一些大型企I之间的合作,有效的拓展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就业范围。

4.对接产业,增强社会的服务能力。

即老师在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训教学过程中,通过与企业的紧密联系,有效的开展企业员工的培训,并实现对口支援与交流。当学生在完成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理论学习与实训学习时,企业可以通过到学校对单位进行积极的宣传介绍,并鼓励学生进行报名,最终以实习组织的形式到企业进行具体岗位的实习。除此之外,老师在实训教学过程中,还要充分的利用信息科学技术,有效的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通过仿真教学构建虚拟的生产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相关实践知识的了解,最终提高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效果。

5.积极开展相关技能的竞赛。

通过对机电一体化专业技能竞赛的开展,有效的促进高职院校的师生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可以设置一些与机电一体化专业相关的编程、装配、安装 、调试等,通过技能竞赛的组织与参与,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以及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为了能够满足于时展中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在进行实训教学的过程中,要紧密结合时展需求与高校自身的发展情况,通过对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满足于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马树超,郭扬. 新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非凡成就和经验[J]. 中国高等教育. 2009(17)

[2] 聂毅. 谈高职“实训”[J]. 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1)

[3] 薛海平. 欧洲教育质量奖及其对我国教育质量管理的启示[J]. 全球教育展望. 2005(06)

[4] 刘彬让.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 高等农业教育. 2004(02)

机电设备实训总结范文第8篇

课外工程实践活动的参与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如果学生能够以工程实践项目为载体,结合自己的能力进行工程实践,是对学生能力的一次较大提升。它既要求学生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知识面,又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很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例如,与我们合作较为密切的一个企业,由于生产发展的需要,提出企业设备的精益布局需求。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教师通过对本专业车间设备布局基本知识和基本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进一步广泛阅读现代企业精益布局的相关知识,提出一种全新的车间精益设备管理新模式,并进行较为系统的设计和模型制作。通过这一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加强车间生产现场管理基础知识的构建,完善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培养其团队协作及个人的创新意识,提高团队协作和实施能力,为培养更具开拓创新精神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建立一个良好的平台。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实践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通过探索与实践,我们构建了符合“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课堂教学实施程序的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现阶段,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还没有现成的教材可供选择,但是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以下是以机电设备的档案管理为例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开展的一些探索和实践。1、确定教学目标本阶段教师以专业目标导向,建立学习任务的框架,并在实际教学实施过程中,对目标进行分解,设计的目标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安排学习内容,尽量贴近专业实际的例子,使学生有兴趣地学,而且在现有的条件和环境下能够进行探索。通过本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够进行设备的分类及编号;能够运用设备管理软件,建立设备台账;能够进行设备变动管理;能够建立设备管理档案。2、相关资讯的获取教师可以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习兴趣,阐明知识关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需要对新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有主动学习的心理倾向。本阶段,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机电设备档案管理的内容和程序、管理方法、管理软件的使用、机电设备的分类及编号方法等。3、计划的制订与计划的实施本阶段,学生通过从学校机电训练中心各车间搜集来的机电设备资料,将其整理并填写机电设备卡片,利用设备管理软件,建立机电设备的台帐。同时,教师对班里同学进行分组,各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本组工作,协调组员、分配任务、对学校机电训练中心各车间的设备信息进行搜集调研。查阅相关技术资料,每位同学都积极工作,发挥自身能动力,每位小组成员都要制订这次信息搜集计划,并实施。信息搜集好后,对机电设备进行分类编号,设计设备资产的编号牌和设备状态标示牌,将小组讨论设计好的固定资产编号牌和设备状态标示牌填入课前下发页面的方框内。4、反馈互动及评价总结各小组代表展示该组作品,并对我校机电训练中心的设备台帐制作过程作详细介绍;其他组成员对该组的作品进行评价,并相互交流工作体会;教师及同学结合各组的工作表现,对每组同学及其成果进行评价与考核;评价结果可填入相关的学习评估卡,学生期末总评成绩主要根据每个学生在项目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所起的作用、合作能力及成果等进行评价。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践效果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推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在产品质量控制及生产管理专业的《机电设备管理》课程教学中,我们也进行了适当的教学实践。实践表明: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思考。1、对教师的要求较高“行动导向”教学法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和教学机智。行动导向教学需要大量的教学准备工作,涉及的学科知识面较广,这就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提出较高要求。项目确定后,教师应先期实施完该项目,一方面对项目有个全面的了解,便于更好地指导学生。另一方面在知识总结时,可以拿出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使学生对学习过程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感性认知。2、学生不适应,缺乏主动学习的姿态学生基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培养思维,不习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方法。“行动导向”教学过程较为复杂,教学场地大,学生分散,不利于教师组织教学。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将使教学成本大大提高,这也是制约行动导向教学法全面推广的一个难点。在实训场所许多教学设施也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如金属切削加工设备飞出铁屑等;教学结构松散的课堂活动也让学生很不适应,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姿态,与教师互动较少,反馈的信息也比较少,这个也给教学评价带来了一定难度。

四、结论

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行动导向”教学法更加符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结合本次《机电设备管理》课程的创新教学探索,我们深刻体会到,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通过对本课程内容的整合,把技能培养和理论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完成了学生从技能学习—理论学习—创新技能学习的教学过程。“行动导向”教学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非常适合于机械专业实践类课程的教学。实践证明:“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对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机电设备实训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 实训基地 高职 机电一体化

[作者简介]方振龙(1976- ),男,吉林长春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分院机电中心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机电实训基地管理及机电技术应用;陈国才(1960- ),男,吉林长春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装备处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实训基地管理及电子技术应用;于福权(1979- ),男,吉林长春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分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吉林 长春 13003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8-0157-01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该适应市场需要培养实践技能强的专业技术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作为装备制造业的中坚力量,实践技能的提升及与企业需求的零对接是实现目标的关键。在学生实践技能提升过程中,建立符合紧跟机电一体化产业调整及技术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训基地至关重要,是解决企业“急招机电应用技术人才”“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不好就业”的主要方法。本文从以下几方面阐述机电一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训基地现状及解决办法,以适应产业调整和技术升级所带来的学生实践技能滞后的现象。

一、构建适应产业调整及技术升级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阶段,首先要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掌握机电一体化产业现状,明确专业定位。经过对部分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的分析,目前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基本按照“机、电兼顾”定位,但实际上机械工程与电子技术分属不同学科,包含技术广泛,三年高职学习机、电两门技术都掌握时间不允许,也不必要。机电产业现状表明,自动化技术的引入使得机、电密不可分,计算机、plc、单片机技术的应用带来的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应定位在“电子、机械、自动控制相互融合”。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要分成三步走:分析产业现状,企业、专家、教师共同确定模块化方向,重构实践教学体系。

1.设立若干个模块化方向。高职教育要保持其自身特色,必须强化专业方向,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特性,充分发挥高职教学的特色。可进行模块化方向的设置:电气自动化模块化;机电一体化论证、设计、开发模块化;数控机床维修模块化;自动生产线及工业机器人模块化。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解决与企业零对接的问题,跟定向企业协商进行订单式培养。

2.重构实践教学体系。高等职业教育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应从职业教育着手,依照工作需具备的水平和技能进行分析。要以应用技术为主线,以实践技能为核心,对实践能力课程进行整合和强化,充分考虑技能培养过程实践操作方式的衔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实践课程体系由整合课程和技能模块课程构成。

整合课程。机械原理及制图:包含原机械制图主要内容,增加AutoCAD、UG、CAM内容,融入测量与公差,使学生掌握制图过程的基本操作。自动控制基础:涵盖电工电子技能、气液压传动等方面,促成自动控制过程中的电、气、液有机融合,便于学生对一体化设备整体设计与维护维修的理解。普通加工基础:包含普通车床、普通铣床、普通镗床等内容,将普通零件加工过程连成一线,培养学生普通加工的能力。信息技术基础:包含计算机文化基础、界面控制、简单编程等内容,是学生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机电产品一体化设计:包含机电产品一体化产品设计方法、测试原理和整体应用等,将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过程完整体现,提高学生的机、电、自动控制综合实践能力。

模块化课程。课程根据模块化方向,结合机电专业的技术发展和人才需求,可在学生毕业实习时进行,为学生上岗实习及就业打下基础,在课程进行中,可以把模块分成若干个子模块,让实习学生进行子模块训练,训练学生的相互协作能力、团队素质。安排实践教学课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一是数量。普遍情况下实践课时应占教学总课时的一半。二是恰当的时间。实践教学要分成课内实验、阶段实训、毕业实习三部分,与课程同步,做到“学中做、做中学”,进行不间断知识传授。

二、构建“三辅助、二融合、一交叉”的机电技术应用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比较重视实践教学。实训基地是实施实践教学的基础和首要条件,目前在高职院校中一般都作为重点支持对象,但实训基地功能很多,能不能完全体现功能取决于实训基地的运营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采用“三辅助、二融合、一交叉”实训基地运营模式,效果良好,满足了学生实验实习实训,受到了社会好评。

1.“三辅助、二融合、一交叉”的机电技术应用实训基地。实训基地作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主要功能是满足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同时兼顾实训基地的科研、培训、生产、社会服务等功能。“三辅助、二融合、一交叉”的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三辅助即辅助教学、辅助科研、辅助生产,二融合即职业能力、职业素质,一交叉即实验实训实习的交叉训练。实现学生实训功能的提升,从技能鉴定的角度给予学生评价,注重应用技术能力,广泛开展社会培训,进行产品生产,形成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功能。

2.分析岗位需求,构建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室。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是面向机电产业的岗位,进行机电技术应用、设备维护、电气设计等工作,综合实训室是将机电一体化产业中典型的技术、设备融合到一起进行综合实训,主要包含机加技术、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气技术、检测技术、传感技术、信息处理、电力技术、伺服技术及系统总装等实践课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实训过程中得到发挥,教师进行引领及辅导,实训结束后学生应能进行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维护、维修甚至设计改造等工作。

3.构建校企融合的实训基地文化氛围,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实训基地是职业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教学场所,文化属性介于学校与企业之间,是企业文化的先导。实训基地文化建设应该包括企业文化的物质层次和精神层次,即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有机融合。因此,构建实训基地文化氛围应以实训室文化为主题,实训基地文化建设既包含校园文化,又有企业文化的特色,其价值导向创新、真实,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技术性和企业文化的实用性,在实训过程中发挥教师、学生、专家、技术能手的优越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科技应用水平,大幅度提高毕业生的素质。

4.循序渐进的实训基地建设。由于高职教育教学的特色,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训基地改革和探索都是为了满足企业对用人的需要,在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过程中,要遵循产业技术升级的规律,根据各院校实训基地现状进行实践探索,有根有据地落实到实训基地训练中,这就要求实训基地要有多技术、多工种的实践教学工位,需要大量的、不断更新的教学仪器设备,大量的投入也会造成利用率不高,因此需要实训基地管理团队进行有计划的投入,逐步满足或领先产业技术升级。

[参考文献]

[1]陈章言.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之我见[J].职业教育研究,2007(12).

[2]黄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比较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4(28).

[3]肖素美.关于高职教育定位的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16).

[4]戴桂荣,张泽.高职院校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的“喜”与“忧”[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7).

机电设备实训总结范文第10篇

机电专业英语培养模式学习兴趣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各机械制造厂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提过自身产品质量和技术装配水平,大量引入国外先进技术和机电设备。与此同时,大量外资和中外合作企业纷纷进驻我国机械制造市场,所以既懂专业又懂外语成为企业人才需求的方向,但是我国却严重缺乏这方面的人才。现在,各高校已先后开设了机电专业英语课程,如何能使课程开设达到预期的目标,这是急需我们广大教师深思和探讨的问题。下面结合课程组教学实践,浅谈我校机电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一、机电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1.学校重视度不够

专业英语,是英语与专业知识的融合体,既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又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它是有别于基础英语的,但是大多数院校注重基础英语忽视专业英语。据调查,目前50%以上的高职院校没有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开设的院校也大多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课时少,多班合堂授课,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由此导致,专业英语教学实践条件不足。

2.缺乏合适的教材

目前,机电专业英语的教材种类繁多,但是多数教材比较枯燥无味,偏重词汇,专业性不强,实用性差,而且有的教材难易程度把握不好。学生拿到这样的教材普遍反映枯燥无味,不知如何下手,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兴趣。

3.学生基础差,兴趣低

高职院校生源类型复杂,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大部分英语基础较差,底子薄弱。多数在学习公共英语时已非常吃力,由于专业英语其自身一些特点(专业术语多、结构复杂、句子长且枯燥),使多数学生产生畏惧和抵触心理。

许多学生认为,机电专业英语是考查课,同时自己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会用到机电专业英语的可能性较小,因此从心理上对机电专业英语的学习不重视,从而造成学习兴趣低。

4.教学模式和方法单一

目前,高职机电专业英语教学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粉笔+黑板”。在教学中,教师先就一些专业词汇进行讲解,然后对课文进行逐句翻译,最后讲解课后习题。整个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差。

二、机电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讨

1.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引入先进的教学手段

坚持“以实用为主,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专业英语课程建设目标,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以任务为驱动按照实际工作过程展开教学活动。将课程分为Mechanics、CNC、Electronics & Information和Application 4大模块,每个模块下设一些小的任务。比如,在Electronics & Information中,我们设置其中一个小任务,就是利用AT89C52芯片设计一个8个流水灯控制系统。这个小任务与前期学习的单片机课程相结合,在同学们能看懂单片机芯片的英文技术说明书基础上,编写程序实现流水灯控制。这种任务驱动的方法既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也提高了课程的实用性。

坚持小班化授课,根据课程需要不断变化教学场地,比如介绍数控机床授课地点选为实训中心机加工车间;PLC产品介绍选为PLC实训室;电子产品介绍选为单片机实训室等,给学生创造一个逼真的企业现场工作环境。将多媒体、CAI课件、视频、动画、产品实物和发达的网络资源等引入课程之中,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授课过程中,根据课程需要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讨论法和引导文法等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2.根据专业特点,结合生产实践,自编教材

教材内容与质量决定教学水平与质量,所以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尤为重要。鉴于大多数机电专业英语教材中内容专业性不强,以科普性文章和专业概论为主,对专业上常见产品说明书和设备使用手册等实用性文献很少涉及。课程组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特点,自编《机电专业英语》校本教材,内容以国内常用一些设备、软件、电子产品的说明书和使用手册,国际通用技术标准为主,体现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达到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

3.上好第一堂课,引导学生认识机电专业英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一堂课不讲课程内容,而是进行了一次有趣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显示,高考英语成绩及格与不及格比例几乎达到11;只有36%学生认为毕业后到工作岗位会用到英语;有87%的学生认识到专业英语与公共英语有差别;有64%学生想学好英语但是感觉困难很大;只有49%的学生认为学习机电专业英语是有必要的,等等。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畏难心理严重,对专业英语学习重视度不高。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给同学们播放一段我国机械行业发展和机电设备发展视频和图片,以此引发同学们关于专业英语在行业发展中地位探讨,由此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机电专业英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活跃第一课堂,创新第二课堂

改变传统“教师教,学生被动学”局面,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比如,新单词的学习,让学生来当老师。学生在教授新单词前需要自己掌握这一部分内容,课下他们需要提前查找资料、归纳、总结和组织如何与其他同学分享他的成果等等,化被动为主动,有效提高学习效果,锻炼学生的能力。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英语的学习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仅仅依靠课堂教学,还不能完全满足课程需要,课后我们开创了第二课堂,定期组织一系列的活动,比如到企业参观、组织学生观看优秀英文电影、组织学生排练英文话剧等等,夯实基础,提高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和创新能力。

三、结语

为满足企业对既懂外语又懂专业人才需求,我机电专业英语课程组坚持“以实用为主,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专业英语课程建设目标,对我校机电专业英语教学进行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了课程实用性,改进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在机电专业领域内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晓俊.浅谈高职机电专业英语教学\[J\].科技信息,2011.

\[2\]杨乐.机电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1,(05).

\[3\]王玮.浅析机电专业英语教学\[J\].职业技术,2009,(03).

上一篇:外贸实训平台总结范文 下一篇:植物栽培实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