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系统范文

时间:2023-02-23 06:38:20

教务系统

教务系统范文第1篇

[关键词]信息化排课系统 高职院校

一、引言

教务系统的排课问题是典型的多类资源组合优化问题,它是针对有限的师资、教学场地及教学时间资源,为达成最佳教学目标而进行的综合有效规划,通俗地讲即安排适当的教室、教师在恰当的时间完成学校的全部教学任务。一般而言,在教师讲授课程、班级及各门课程的课时数量确定的前提下,排课必须满足下述基本要求:教学场地要满足教学任务的条件需求;同一教学班级、教学场地及教师,在同一时间均只能进行一次教学安排。此外,课程安排还必须遵从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使所有教学任务在尽可能科学的时间进行。为此,还必须根据下列因素对课表做出优化:各门课程安排在最适宜的授课时间;同一课程的教学时间间隔必须合理;各个班级、教师乃至学校整体的课程密度尽可能平均等。由于目前许多高校存在合班课、选修课及教学资源不足的现实,排课问题变得更为复杂。

如果课表依靠人工生成,那排课人员的工作量十分巨大,因此我们必须找到一种能自动按规则和约束条件生成课表的方法。计算机和现代网络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促进了高校的发展,现行的教育模式和方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基于WEB的网络课表作为一种新的教务管理形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它给使用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教师和学生能通过网络获得最新信息。

二、高职院校排课流程

高职校的排课问题有如下特点:课程可以是小班教学也可以是不同专业合班;同一个教师可以讲授多门不同的课程;每次授课节次为连续的2节或3节;学生上课的教室不固定,排课阶段基本分为阶段1:下发教学计划。学校将教学计划下发到各开课学院(系),下发的数据是课程信息和计划学生人数信息。阶段2:落实教学任务。各学院(系)根据自身的资源情况和教师情况确定任课教师名单和开课情况等信息。此处的班级不是行政班,而是根据专业和课程等因素拆分出的学生集。阶段2结束后,各学院向学校返回(课程,教师,班级)信息。阶段3:安排上课时间。这一阶段包括校院两级排课,但只安排课程的上课时间,不考虑地点问题。这一阶段结束后,生成每个专业的推荐课表,推荐课表是以下信息的集合:(课程,教师班级,时间)。阶段4:安排上课地点。由学校统一安排全部课程的授课地点。阶段3和4分离的目的是充分合理利用教室资源。相对于其他约束条件,可用教室资源通常可以认为是足够的。

三、排课的约束条件

排课过程需要满足的约束条件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必须满足的硬件约束条件

(1)教师不冲突,同一位教师在同一时间只能带一门课程;

(2)课表不冲突,同一张课表在同一时间只能有一门课程;

(3)合班课程不冲突.合班班级必须同时参加合班课程;

(4)资源限制,教师可用时段有限;教室资源有限;

(5)学时要求,每门课必须达到规定的学时(学分)要求。

第二方面应尽量予以满足的软约束条件,使课表更为人性化

(1)时段要求:根据课程特点和学时要求,不同课程的时段要求不同。例如基础课、理论课、专业课尽量排上午,选修课尽量排下午;每次授课学时不超过3学时,若每周需排2次课,应隔天。

(2)教师课表的连续性要求:大多数教师希望集中、连续授课,因此每天每个教师授课节次应尽量紧凑,中间无空课时。

(3)班级课表的分散性要求:考虑到学生的接受度,学生的课表应尽量平均分散在每周的五天。

根据排课经验和高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对排课问题做以下假设和简化:

(1)教室资源足够。可用教室资源通常远远大于教师和可用时段,在排课算法设计中暂不考虑教室资源。

(2)将每天的13节课分为5个时段。

(3)不考虑学生课表的分散度要求。由于选课制度的实行,学生可以一定程度上自主调节学习计划和课表。因此,学生每周的课时数大致是均匀分散的。

(4)不考虑教师调整及合班调整情况。人工排课过程中,可以对阶段2的个别不合理操作进行调整,还可以互换两个教师所带的班级。

四、搭建信息平台,整合排课环节

计算机排课系统作为网络科学新技术功能模块之一,系统要满足以下几个基本条件:操作简单,排好的课表通过网页形式可直接查询和打印;设置简单:流程合理,界面清晰,管理人员可快速对系统进行设置及初始化;功能实用:可以方便地对固定课、无课、共用公共场地、教师活动安排等进行设置;排课灵活:手工排课,自动排课可交替实施,课表调整自动判断是否满足已设条件等;调课方便:在管理员的允许下,教师之间可以实现相互调课,优化扫描结果;多种方法信息输出:通过IE直接预览、打印输出班级课表、教师课表和总课程表等;数据安全:数据能自动定期备份,手工备份及恢复。

由于这是基于计算机的自动排课系统,因此在实现排课及查询的基本功能外还要着重考虑系统的安全性问题,以避免受到人为的攻击与破坏。计算机排课是系统自动调用数据库收集的信息然后利用设定的约束条件和算法进行排课。整个课表生成过程以计算机自动生成为主,手工调整为辅的形式产生。排课问题实质上是课程、班级、教室、教师、时间这五维关系的冲突问题,要合理的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结合之前提到的一些基本原则以及排课的一些基本要求。由于排课管理员不能完全了解每位教师的实际情况,使安排的上课时间与教师个人在学习上或生活中的时间发生冲突,造成今后频繁的调课操作,即增加了工作量。因此可以设计一个信息采集的接口,使整个系统更加人性化。

五、结论

随着各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及各种软、硬设施的不断变化,学校排课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人工排课已经不能适应学校的发展,而现代计算机技术则将原本繁琐而又复杂的排课工作变得简单与高效。本文讨论了高职院校课表问题的要求和难点,在分析现有各种排课算法的优缺点和排课基本流程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排课的实践,提出了计算机排课方案,适应了高校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本庆,马永强.改进型回溯法在高校排课中的应用.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3,(2):150-153.

[2]张东摩,李红兵.人工智能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计算机科学,1982,(52):5-8.

[3]王晓东.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4]吴志斌,陈淑珍,孙晓安.回溯算法与计算机智能排课[J].计算机程,1999,(3):79-80.

教务系统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务系统;应用;研究

1.引言

高校信息数字化中最常见的就是教务管理。教务管理属于高校日常事务管理之一,对于高校的正常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务管理系统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对于它的研究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也有良好的开发技术积累。

随着教务管理系统的研究发展,其功能也开始逐步复杂,由最初简单的成绩管理系统发展到多个子系统集成的综合教务平台。比较完善的教务管理系统功能包括系统工具,教学资源,学籍管理,教学计划,开课管理,智能排课,选课,考考试安排,成绩管理,毕业设计,开放性实验室,毕业资格审查,毕业环节管理,教学质量监控,教材管理等十余个子系统。这些子系统的特点是都可以独立发展成一个单独的教学子系统,但它们又都只是教学过程中的教辅环节之一,所涉及到的数据在大部分情况下是可以通用的

因此教务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将过多的教学辅助环节牵扯到进来固然是好事,但也会增加开销成本。本文深刻总结了以往教务管理系统的经验和教训,分析了学生从开学到毕业中所经历的一系列求学过程,规划确定了需求功能范围,包括系统管理,学籍管理,教学运行,选课与评价和教材管理等功能。其中教学运行子系统中包括了教学计划,智能排课,考试安排和成绩管理。本文的重点部分是教学运行子系统,其中在教学运行环节中的排课功能是本系统的难点部分。

2.教务系统需求分析

(1)功能描述

学生:用户能够快捷地、顺利地登录系统并能够访问选课及评价管理模块,进行相应功能操作,如:选课、教学评价、查询教务通知。

教师:用户能够快捷地、顺利地登录系统并能够访问课程管理模块,进行相应功能操作,如:录入课程教学历(录入、修改、输出)、成绩管理(录入、修改)、实践教学管理(分配实践教学、实践成绩录入、输出)、个人课表查询、调课申请。

院系管理人员,主要指各院系教学秘书:用户能够快捷地、顺利地登录系统并能够访问教学运行管理模块,进行相应功能操作,如:教学计划管理、排课管理、考试安排管理。

教务管理员:用户能够快捷地、顺利地登录系统并能够访问学籍管理与教材管理模块,进行相应功能操作,如:新生学籍注册、学籍修改、学籍异常管理、教材入库、教材出库、教材统计、教材查询。

系统管理员:用户能够快捷地、顺利地登录系统并能够访问系统管理模块,进行相应功能操作,如:部门信息管理、课程信息管理、师资信息管理、数据备份及数据恢复。

系统整体用例图如图1所示,系统高层数据流图如图2所示

图1 系统整体用例图

图2 系统高层数据流图

(2)数据库设计

学籍管理数据库:存储学生基本数据、奖励处罚休学、退学、留级、以及参加校内外课外活动等数据。教学管理数据库:存储各系部、教师的基本数据,与教学有关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教室和课表,课程评价等。学生成绩数据库:存储学生各门课程学习成绩及补考成绩。教材管理数据库:存储教材的有关数据。系统ER模型如图3所示。

图3 系统ER模型

3.教务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整个教务系统共分为系统管理模块,学籍模块,教学运行模块,选课与评价模块和教材模块。

(1)系统管理模块

系统管理模块,包括登录管理,基础数据管理和师资信息管理。

所有用户都必须经过登录模块验证用户身份的合法性。系统通过验证用户的用户名、密码、所输入验证码的正确性来确定用户是否为合法用户。

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主要指各类代码表。教务管理系统基础代码设置主要包括:学院代码、专业代码表、班级代码表、课程代码表、教学计划代码表(含考核方式代码表、课程类别代码表)、教学单位代码表、学籍代码表(含学生处分代码表、学生奖励代码表、学生异动代码表)、教师职称代码表。

师资信息管理主要参与者是系统管理员,系统管理员能够完成师资基本信息输入修改和导入维护功能,能够完成师资教学日历管理、工作系数统计、学期工作量系数维护等工作。

(2)学籍模块

教务管理员能够根据学生报到名单,按学习层次完成新生数据导入,完成新生报到、注册;对学生信息进行修改,按学习层次、所学专业完成分班、生成学号等工作;对能够完成对学生信息进行维护及错误信息进行修改审核工作;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出现的学籍异常(包括调整专业、留级、退学、毕业时间修改)进行处理。

(3)教学运行模块

教学运行模块,包括教学计划,智能排课,考试安排和成绩管理。

首先将学院各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完整录入、修改和生成教学计划所需数据,根据生成教学计划数据生成各个学期的执行教学计划信息,查询学院各系、各专业、各年级教学计划,可以查询各专业课程教材用书,学生在校期间实习、专业实训教材用书情况,能够查询学生各学习层次、各学年、各专业的课程,能够查询各专业总学时及理论学时和实践学习比例,实现教学计划的打印输出。

排课问题实质上是时间、教师、班级、教室、课程这五维关系的冲突问题,在时间、教师、班级、教室、课程这五维关系中,时间、教师、班级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关系。相对而言,教室与它们关系就不那么密切。对课表的每个表元(如星期一的第一节课)在这里称做时间片,基于时间片优先级排课算法以排课班为单位,围绕着各对像(自然班、教室、教室)的时间表选择合适的时间片。此算法属于贪心算法。每次对教师、教室资源的选取都是取当前最优的数据。此算法对按照教师、教室、班级的优先级取最优值,所以对各对象的一些特殊要求会很明显的体现出来,在教师、教室资源不紧缺的情况下,此算法能排出相对合理的课程。

系教学秘书能够通过本模块对各专业、各学习层次、各学期考试课程进行自动统计,能够按照各个时间段学院的工作安排,确定考试时间,安排考试地点,该模块能够根据教师工作量情况,安排教师监考并计算教师监考工作量,能够根据各课程的教学情况安排,不规则的安排考试时间,能够实现考试管理及安排的打印功能。

教师通过成绩管理模块能够完成对各课程的名称、学年、学期、考试/考察学、总学时情况下,对学科成绩的录入功能,任课教师可以通过系统进行成绩录入,但是,一经确定成绩数据不得进行修改,对补考成绩可以进行添加课程和添加成绩,能够完成毕业论文及毕业设计设计的录入和查询,能够实现以班级为单位的成绩数据统计,可以对班级成绩进行各类细分:各科成绩统计分析、各科不及格人数名单、缺考人数名单等等,能够实现考试安排的打印功能。

(4)选课与评价模块

选能够在Web页面中显示选课与评价信息,方便学生进行公共选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的选定,学生能够支持网上选课对授课教师及授课课程等菜单的开放,能够自动生成各个学期学生选课情况以及评价教师的授课情况,自动统计各种数据,能够实现选课打印输出功能。

(5)教材模块

教材管理员能够根据系统教学计划相关数据,能够自动生成各学期教材的书目及数量,教材管理员根据书目和数量联系教材供应商,教材供应商发货,到货后教材管理员负责教材入库工作

4.总结

本文详细介绍了教务管理系统的应用与研究,从需求分析到数据库设计,最后在系统的详细设计中仔细介绍了系统的各个功能流程。

参考文献:

[1]杨辉.基于C/S和B/S结构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中南大学,2010.

[2]陈越.基于WEB服务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苏州大学,2003.

[3]高铭泽.基于优先级的排课算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1.

[4]黄晓梅,王浩.面向公共机房的智能排课系统设计与实现[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院报(自然科学版),2004(1):92-94.

教务系统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新建本科; 教务管理系统; 信息化; 规范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0. 048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0- 0078- 02

教务管理作为高等院校教学管理的核心,它在保障教学秩序的正常、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以及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我院经过多年的教务管理建设,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教务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规范,随着我院成功升格为本科院校后,办学层次的提高,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务管理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作为新建本科院校,为适应本科学分制管理模式和教务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我院引进了杭州正方公司开发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

1 教务管理系统基本功能及应用

该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包括学生管理、师资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智能排课管理、选课管理、考试管理、成绩管理、实践教学管理、教学质量评价和毕业生管理等模块,贯穿于教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我院自引入教务系统以来,教务教学管理模式和水平得到很大提升。

1.1 实现了教务管理的网络化

我院教务处下设教研科、教务科、实践教学科、教材科和学籍科等科室,在传统的教务管理中,各科室各自为政,安排工作,数据也是各自管理,造成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人员疲于应付,使工作缺乏规范,效率较低。而教务管理系统利用数据库技术,基于服务器和客户端,数据统一存储管理,系统中的每一个模块和其他的模块均通过网络相互联系、相互沟通,缩短信息流通渠道,从而减少了管理环节,弱化了部门独立,同时增强了教务处与二级学院间的协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1.2 促进了教务管理信息的规范化建设

通过在教务系统内建立公共信息代码集,统一规范了二级学院代码、专业代码、课程代码、任课教师代码等几十种代码表,保证了教务系统信息的一致性和规范性。建立了包括教师信息、教学计划、学生信息、智能排课、学生成绩、学生评教等相互关联的数据信息,形成了庞大的、涵盖整个教务教学管理过程的数据库,有效促进了教务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1.3 实现了教务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传递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采用的是数据集中存放,网络共享的模式,我院教务处和各二级学院、教师和学生在教务系统的统一管理下,共用一个数据库,为教务管理人员和师生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教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均可通过校园网以各自身份登录系统,进行相应的信息查询与修改,改变了以往层层传达和交换数据的模式,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还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询、提取历史数据,使教务教学管理向着信息化、数字化、无纸化方向发展。

2 教务管理系统运用中出现的问题

我院自使用教务管理系统以来,极大地提高了我院教务管理水平和效率,同时也面临了一些新的问题。

2.1 教务系统与我院实际管理体制不完全相符

我院引进的教务系统是由浙江大学与杭州正方电子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由于高校之间的教务管理模式不相同,此系统在促进我院向科学化、现代化、信息化的教务管理模式迈进时,又与具有我院特色的管理体制产生了一定的矛盾。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前进,专业培养计划的不断调整,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也需要不断更新功能模块。而教务系统的灵活性又较差,缺少一定的可扩充性及开放性,教务系统更新的滞后性,难以适应教务管理工作的新要求,阻碍了教学管理改革的顺利推进。

2.2 缺乏与教务管理系统相适应的规章制度

我院是在原有的教务处与各二级学院教务管理组织结构基础上推行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仍停留在职能化管理的模式上,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的情况仍然存在,没有形成系统的有效管理体系。导致系统操作流程和一些管理制度产生一定矛盾,人为干扰系统流程、职责不明确、随意性严重等问题。在教务系统投入使用后,缺少相应后继的保障制度,没有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业务规则、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这些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院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影响了教务管理系统功能的充分发挥。

2.3 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未能完全适应教务系统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我院教务管理人员大多数没有系统学过管理理论与教育理论知识,对教务管理改革不甚了解,缺乏对教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管理的认识,知识素质不高,知识结构不合理。在教务管理之中,自我知识更新缓慢、管理理念陈旧和管理手段落后等现象普遍地存在。在实际工作中,教务管理人员一般也是按照惯例,根据领导指示做事,停留在传统型、事务型、经验型的管理水平上,制约了教务管理信息化的进程。由于各种原因,教务管理岗位工作人员变换频繁,同时新员工缺乏一定的培训,增加了教务工作量。这些不但对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产生影响,也对我院推进教务管理网络化、系统化、规范化产生一定阻碍。

3 推进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的途径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不仅仅只是这一个系统,作为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涉及到技术应用以及教务管理组织机构、规章管理制度、人力等方面,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创新性的工程,要从技术、制度、流程、人力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3.1 加大资金和技术支持

教务系统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教务管理系统 教务管理 应用

教务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之一,随着办公自动化和网络技术的不断运用和推广,高校运用教务管理系统进行教务管理也越来越普遍。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自2009年升格为专科学校以来,教学管理一直保存着中专时代的管理模式,都是传统的手工操作和一级管理模式。但是随着学校的发展壮大,招生规模越来越大,教师数量也逐年增长,传统的教务管理已经不能满足学校的发展。2013年学校引进青果教务管理系统并慢慢实施系部二级管理模式,与传统的教务管理相比较,青果教务管理系统的有效应用提高了管理水平和信息服罩柿浚推进了学校信息化校园建设的进程,为学校教务管理提供必要的辅助手段,在更大程度上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教务管理的工作效率。

1青果教务管理系统的构成

青果教务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教学计划,基本信息,学生学籍,教学评教,教学安排,免修重修,教材管理,考试事务,学生成绩,系统管理,等级考试,毕业处理共12个模块,这些模块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既可以独立工作又相互制约,贯穿学校教务管理的各个环节,构成了复杂、庞大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

教学计划模块主要实现课程、环节库的构建并设置教学计划等功能;基本信息模块主要实现专业信息管理,教学场地信息管理,教师教辅人员信息管理,外聘教师信息管理等功能:学生学籍模块主要建立学生学籍档案,维护学籍档案,处理学籍异动,专业分流等;教学考评模块主要用来进行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学工作量统计等;教学安排模块主要设置教学任务,编排课表,安排临时活动等;考试事务模块用于实现期末考试安排和补考安排;学生成绩模块实现课程成绩录入,补录删除修改成绩和成绩认定等;等级考试模块用于实现校外考试的报名管理和成绩管理等。毕业处理模块主要实现学生的毕业审核,毕业情况查询,打印证书等功能;系统管理主要实现用户管理,数据字典,数据库维护和系统曰志等功能。

2青果教务管理系统各模块的应用现状

应用教务管理系统是教学管理模式创新的必然趋势,是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为教务管理规范化提供了有力保障,是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的迫切需要。学校自2013年引入青果教务管理系统以来,投入使用的子模块有教学计划,基本信息,学生学籍,教学评教,教学安排,考试事务,学生成绩,等级考试,系统管理等模块。

青果教务管理系统由客户端和WEB端两部分组成。客户端面向教务处管理人员和各系部教学秘书。WEB端面向全校师生。青果教务管理系统的系统管理员由教务处管理人员承担,系统管理员拥有整个系统管理的最高权限。

2.1系统管理员在系统管理模块和基本信息模块的应用

系统管理员首先通过客户端的系统管理模块对教务处管理人员和各系部教学秘书分配账号,并对账号赋予角色,然后对角色分配权限。系统管理员根据教务处管理人员具体岗位分配为相应子模块的管理人员,子模块管理员拥有该模块的全部权限。系统管理员对各系部教学秘书进行权限划分,并赋予教学秘书各子模块的相应功能。其次通过客户端的基本信息模块对全校教师分配账号和密码,增加外聘教师相关信息,同时对教学场地进行数据的录入。同时在WEB端对学生账号进行初始化学生密码。最后系统管理员主要在系统管理模块进行数据字典的维护和管理,对各模块的控制开关进行控制,对数据库的备份和对数据进行维护等。

2.2学生学籍模块的应用

学籍管理员通过学生学籍管理模块完成学生学籍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每年新生入学后,由学籍管理员创建学生学籍档案,完善学生的基本信息并生成学号等,处理学生的学籍异动、专业分流等。各系部教学秘书根据本系部学生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学籍管理等。

2.3教学计划模块的应用

教学计划管理员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进行课程编码,录入课程名称、学时、学分、课程类别等相关信息,设置各个教学系部不同专业、年级的教学计划,从而形成完整的专业教学计划资源库。

2.4教学安排模块的应用

教学安排管理员根据教学计划读取学年学期教学计划。教务处统筹全校公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设置理论教学任务和实践教学任务并编排课表;各系部根据教学计划设置本系部的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任务和实践教学任务,并编排课表。对于一些需要分组教学的课程,由各系部完成分组教学安排。有开课变更的系部,可以通过系统申请学期开课变更,教务处管理人员再完成相关的审核确认开课变更。对于存在补选和退选课程的学生,也需要通过系统完成相应的补选和退选程序。

教学安排管理员设置公共选修课教学任务后,通过WEB端打开相应控制开关,学生可以通过WEB端利用个人账号密码登录选修自己喜欢的选修课程。

课程课表编排完成后,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WEB端查看教师课表和班级课表。当教学安排管理员对全校课表进行锁定后,系部教学秘书无法对课表进行修改,如须修改,需经过教务处同意方可进行课表的调整。

2.5考试事务模块的运用

考试事务管理员首先设置考试轮次、考试时间、设置考场容量等排考的相关参数,然后读取学年学期课程结束节序,确定考试任务,锁定空闲教室。各系部根据教学安排完成期末考试和补考的考试安排。考试安排完成后,考试事务管理员考试安排,学生可通过WEB端查看考试安排,监考员也可通过WEB端查看个人监考任务。

2.6学生成绩模块的应用

学生成绩管理员设置完成相关成绩参数后,各系部教学秘书对本系部承担的课程设置综合成绩构成,并根据任课教师设置相关课程的成绩录入人。以上相关参数完成后,学生成绩管理员设置成绩录入时间区段,任课教师可以通过WEB端录入学生成绩。当任课教师录入完学生成绩检查无误后提交系统。任课教师在录入课程成绩过程中可以随时暂存已录成绩,并随时修改,课程成绩一经任课教师提交后,教师无权再进行成绩的修改,只有经过教务处同意后办理相关成绩修改手续,学生成绩管理员才会对课程成绩进行修改。课程成绩经过学生成绩管理员认定后,学生可以通过WEB端个人账号密码查看课程成绩。

2.7教学考评模块的应用

教学考评模块主要实现质量评价和工作量的计算。通过质量评价可以实现学生评教、教师相互评教、督导评教、同行评教、教研室领导和各系部领导评教等。有了质量评价体系,对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可以实现教师工作量的统计,对于审核评定教师工作量有一定的便利,同时也方便课酬审核。整套评价体系的形成,为学校职称评审、评优评先提供重要的依据。

2.8等级考试模块的应用

等级考试模块主要实现校外等级考试的报名管理和成绩管理。如全国大学生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普通话测试等。通过系统模块,严格控制允许报名的专业年级,并对报名总人数进行严格的控制,有利于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同时也大大减少报名数据的错误,提高工作效率。考试结束后通过等级考试的成绩管理模块导入学生成绩,对分析数据,得到数据表,反馈教学也起到促进作用。

2.9毕业处理模块的应用

毕业处理模块主要通过设定毕业条件的规定,然后对学生进行毕业审核。有了系统信息化的管理,极大的方便各系部对学生的毕业审核,大大减少了由于个人疏忽而造成的错误。

3青果教务管理系统在学校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整个教务管理系统几乎是全部模块同时上线并投入使用,前期并没有经过任何的试用就直接上线了,虽然有了系统的信息化管理,在很大程序上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3.1系统管理队伍的不稳定,培训不足

2013年8月系统开始投入使用后,原确定的系统管理员由于工作调动而更换系统管理员,新的系统管理员没参与前期的数据处理工作,同时由于时间关系技术员没对新的系统管理员进行前期数据处理的讲解与培训,系统管理员没得到全部系统模块的专业培训,系统管理员对前期的数据关联没有了解,技术员只根据教务管理人员的岗位对于子模块的管理员进行了简单的培训。对于全新的青果教务系统,要求系统管理员在短时间内完全掌握各模块的功能,掌握子系统问的相互关系,各模块的操作方法,这显然是不现实的。而各子模块管理员并非计算机专业,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在短时间内掌握系统操作方法,规范教学管理也是相当困难。同时各系部教学秘书也是频繁更换,导致系统的推进有很大的难度。

3.2技术员不稳定、客服无法及时处理问题、系统更新慢

系统投入使用不到一年,技术员频繁更换,每个技术员对于系统的理解存在偏差。由于操作不当,最后导致系统存在不少冗余的数据而数据关联后又无法删除。而系统客服人员每天面对大量的客户,无法及时处理学校提出的问题。很多的问题都需要通过拟定问题描述、网络提交数字青果进行问题处理、上传备份数据库、研发部测试反馈、研发部技术解决、用户下载更新包进行更新等一系列反复的沟通与交流才能完成。有些问题甚至提交问题后也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3.3承担单位划分不合理

很多相同课程的学分、学时相同,代码不同,不同的教学系部都开设相同名称的课程,承担单位划分不合理,加上各系部在教学安排时不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排课,导致考试事务考试安排时,出现有的系部找不到考试课程,或者找不到学生名单,在学生成绩管理模块中无法显示课程等。由于期末考试安排时临近放假,工作量多,为了简化工作,快速完成考试安排,各系部秘书之间相互借用账号进行排考,设置成绩构成等,最后导致教学管理不规范。

3.4课程设置不合理

相同课程开设在多个学期的,由于课程设置不合理,导致在成绩管理模块出现无法录入课程成绩。最后出现大量学生后一个学期的课程无法录入成绩,对于后期的毕业审核有很大的影响。

4青果教务管理系统发展的若干思考

针对学校使用青果教务管理系统的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分析,对后续的发展引发了若干思考。

4.1稳定教学管理队伍,加强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教展芾砣粘9ぷ鞅冉纤鏊椋内容繁杂,工作量大,涉及到学校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而学校的管理队伍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很多管理人员都忙于应付各种日常的繁杂事务,无暇顾及自我管理水平的提高,整体管理水平低下,学校应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可以采取走出去或者引进来的办法,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由于教学管理人员社会地位偏低,在职称评审中没有明确的方向,晋升的机会少。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难于调动,而教学管理人员又是处于学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位置,建议学校出台相应政策,从而稳定教学管理队伍。

4.2严格要求,规范教学管理

针对承担单位划分不合理和课程设置不合理的情况,建议学校教务部门认真分析出现的问题,严格要求,从源头开始把握,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规范教学管理,并及时与技术人员沟通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找不到课程,无法录入后一学期课程成绩等问题,早日解决系统中存在的各类问题。

4.3加大资金投入,维护系统更新

软件都有一定的生存周期,当系统超过使用服务年限后,学校应加大投入,维护系统的更新。一个庞大繁杂的教务管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软件需要不断地更新、改进、开发;硬件需要更新、维护,管理系统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所利用,这必然要有相应的资金作为保障。

教务系统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务系统 软件 管理 高校 应用

随着全球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通讯技术已经改变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字化生活,信息化办公,信息化社会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作为高校教育,必须顺应时展的潮流,抓住机遇,走信息化建设道路,缩小与先进国家的教育信息技术差距。在高校教务管理中,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促使高校教务管理模式的科学化、规范化和自动化,对学校的发展和建设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1 教务系统软件的优势

教务系统软件的应用与传统的教务管理手段相比,具有很多优势,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保证学生能够实现自主选课。

(2)实现教学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3)对于学生成绩管理能够准确严肃,减少人为干预。

(4)能够减少人力劳动强度,将人力劳动从繁杂、重复的数据整理工作中解脱出来,并提供更精准、高效的信息统计功能。

(5)能够对全校的选课情况、教学情况以及学生情况进行统计并发现问题,采取及时的处理措施。

(6)教学管理人员的现代化办公能力得到提升,提升高校的整体管理水平。

2 教务系统软件的应用分析

教务系统的设计采用C/S和B/S方式设计,其中,教务系统的各个管理环节采用C/S结构来实现,而为学生制定的个人学习选课系统利用B/S结构实现。C/S结构是“客户机-服务器”的双层结构模式,而B/S是“浏览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的三层结构模式。C/S能够实现事务的高效处理和控制复杂事务处理的特点,但这种方式的应用范围小,可用用户的数量有限,并且需要进行客户端安装,通常应用于单个局域网,所以该结构适合为用户较少且办公集中的教务管理人员使用;B/S结构是以动态网页的方式将web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结合,能够通过万维网进行连接,覆盖范围广,可供使用的用户多,只需Interner浏览器即可访问使用,所以该系统适合人数众多且分散的学生使用。

2.1 教师信息管理系统

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包括三个子系统,分别是教师个人信息系统、教学信息系统、评比系统。该系统能够对教师个人和家庭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并对教师所教专业、班级和地点等教学信息进行管理,而且可以实现教师的教学成果、科研进度等查看。

2.2 课程信息管理系统

课程信息管理系统是教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课程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课程管理系统、教学计划管理系统、选课管理系统以及考试排表系统四个子系统。其中,课程管理系统主要负责对课程信息进行管理维护,包括对课程进行添加、删除以及课时修改等功能。教学计划管理系统是对全校教学计划信息以及学业审查信息进行维护。选课管理系统是为了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在参照个人专业教学计划、必修安排的基础上,根据自己意愿在网上进行选课的系统。选课系统需要通过密码进行登录,并且可以由学生自助更改。在选课完成后,还可以根据学生选课情况生成课表,并提供课程成绩查询等功能。考试排表系统用于对考试进行安排管理。由于高校的学生众多,而且考试相对集中,在有限的教室资源的情况下考试安排极其复杂。因此,利用教务系统软件,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考场及考试时间安排,最大程度地满足多方面的要求。

2.3 学籍信息管理系统

学籍信息管理是高校教务管理的基础组成部分。学籍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需旺盛在校期间的成绩统计、成绩报告、成绩查询以及成绩表册的传送等。学校教务管理人员在进行学籍管理时,只通过手工方式完成大量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处理是无法想象的。而高校中的教务系统软件的应用,就能够帮助教务人员实现高效化的现代化学籍管理,具体来说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l)对学籍数据进行规范化储存。储存的信息包括学生的学籍信息、成绩信息,便于大规模数据化处理。

(2)方便进行信息查询。对学生的学籍数据进行规范化存储之后,能够利用教务系统软件进行快速精准地检索,提取所需信息。

(3)为教学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2.4 成绩管理系统

成绩管理系统主要用来提供学生成绩录入、查看、维护以及毕业审查等功能,还能为学生提供成绩单报表。在结课考试完成后,教务系统可以自动为任课老师生产一临时成绩录入密码,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录入,在完成对录入成绩的核定之后,教师密码失效,只能查看学生成绩,无权修改。如果出现录入问题,可由老师申请上报,通过教务处审核之后,发放修改密码,对学生成绩进行修改。学生可以用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成绩管理系统,查看成绩以及学分请情况,并可查看数据统计。在学生毕业前,成绩管理系统可以进行学生毕业审查,根据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确定学生是否具备毕业资格以及学位证书的获取资格。成绩管理系统还可以为毕业学生提供成绩单报表打印,为学生提供方便。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务系统软件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方便了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高了高校教务管理的工作效率,促进了高校教务管理模式的现代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广行.基于软构件技术的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于实现[C].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04.

[2]文春生,罗勇.基于webservice技术的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4.26(9):79--81.

[3]川陈宜.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

[4]张继荣,李小勇.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林业教育,2012 (l3).

[5]陈.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践[C].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2-3.

作者单位

教务系统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教务管理 模式 问题研究

近年来,高校教育快速发展,学生人数剧增,使得高校纷纷改革教学体制,实行学分制,推行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注重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部分高校为了改善教学条件与环境,采用两地办学的方式,使得教学管理工作量成倍增加,教学过程与管理过程复杂化,使得原本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的教学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因此,当下的教学管理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教务管理过程的现代化,有利于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有利于提高教务工作效率,促进高校管理工作水平,使教务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利用教务管理系统进行学校日常的教务管理不仅可以为高校提供了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推动校园建设,而且可以满足师生获取信息的需要,为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都提供很大的便利。对学校来说,可以优化管理体制,实现资源合理配置,节约更多的资金用于教学科研及校园设施建设;便于教务教学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充分分享,提高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推动学校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适应信息化的要求,充分体现现代化高校的先进性。对教师来说,利用校园网可以了解自己的授课任务及课时安排,随时课程相关信息和学生成绩,可以节约更多时间用于理论、科研的研究。对学生来说,可以及时了解学校课程设置情况,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有更多的余地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开阔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一、现代化教务管理系统的模式构建

目前使用较多的两种计算机网络模式,一是C/S模式,一般是由客户机与服务器合作完成的二层结构系统平台模式;二是B/S模式,由浏览器、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三个层次组成。

C/S模式是把数据库内容放在远程的服务器上,通过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从而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它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从两层结构到三层结构。传统的二层C/S结构由两部分组成:前端是客户机,通常是PC机,主要完成用户界面显示,接收返回结果,处理应用逻辑;后端是服务器,运行DBMS,提供数据库的查询和管理,两层结构存在以下几个局限:第一,它是单一服务器且以局域网为中心的,所以难以扩展至大型企业广域网或Internet。第二,受限于供应商。第三,软硬件的组合及集成能力有限。第四,难以管理大量的客户机。因此,三层C/S结构应运而生。三层C/S结构是将应用功能分成表示层、功能层和数据层三部分。其解决方案是:对这三层进行明确分割,并在逻辑上使其独立。原来的数据层作为DBMS已经独立出来,所以关键是要将表示层和功能层分离成各自独立的程序,并且还要使这两层间的接口简洁明了。

B/S模式,就是只安装维护一个服务器(Sevrer),而客户端采用浏览器(Browse)运行软件。它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和改进。主要利用了不断成熟的WWW浏览器技术,结合多种Script语言(VBScript、JavaScript等)和ActiveX技术,是一种全新的软件系统构造技术。B/S三层体系结构在数据管理层(Server)和用户界面层(Client)增加了一层结构,称为中间件(Middle―ware),使整个体系结构成为三层。三层结构是伴随着中间件技术的成熟而兴起的,核心概念是利用中间件将应用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存储层三个不同的处理层次。三个层次的划分是从逻辑上分的,具体的物理分法可以有多种组合。中间件作为构造三层结构应用系统的基础平台,具有以下主要功能:负责客户机与服务器、服务器与服务器间的链接和通信;实现应用与数据库的高效连接;提供一个三层结构应用的开发、运行、部署和管理的平台。这种三层结构在层与层之间相互独立,任何一层的改变不会影响其它层的功能。

由于教务管理工作具有面向用户多、内容复杂、管理面广等特点,系统中完全应用C/S模式或B/S模式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针对系统的特殊性与复杂性,考虑在安全性要求高、交互性强、处理数据量大、数据查询灵活且地点固定的小范围内使用C/S模式,而在安全性和交互性不高、地点灵活的广域范围内使用B/S模式,充分利用两种模式各自的优势,为不同的子系统选用不同的系统平台,构建一种将两种模式交叉并行使用的混合模式。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敏感数据的安全性,能经济有效地利用校园网络资源,简化一部分客户端程序,另一方面能保证复杂功能的交互性和一般功能的易用性。此外,它还具有系统维护简便、布局合理且网络效率高等优势。

二、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1.难以满足分布式网络化的要求。

多校区的产生,教务工作往往是校、院、系三级分层管理,教务工作的复杂化,使得教务管理系统需要向网络化分布式方向发展,对传统的教务管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教务管理系统无法满足学校的个性化需求。

教务管理系统作为现代化教务管理的主要平台和手段,能解决日常教务管理过程中的普遍性问题,但是对于不同规模、不同类型,教学管理方式各有特色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自有的程序模式无法与学校的管理制度做到有效的统一,即在甲学校运行成熟的教务管理系统并不一定适合乙学校。目前教务管理系统对满足学校的个性化需求的程度还不高,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学校只能通过改变自身的管理方式来迎合教务管理系统的程序模式,这给学校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桎梏。

3.教务管理系统灵活性差,缺少可扩充性和开放性。

目前的教务管理系统,多数不具备扩充性,对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中的新要求,难以进行及时地调整,因此造成一些管理系统不能长期稳定的应用。

4.教务管理系统的平台很多,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我国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者很多,有专业的软件开发公司人员,也有在高校教务工作的管理者;开发的应用软件类型也多种多样,有单机版的教务管理系统,也有基于Intemet的教务管理系统。教务平台的水平高低不齐,但是能真正适合学校教务管理实际情况,并智能化的可扩充性的教务系统并不多见。

5.对教务管理系统的数据缺乏决策支持。

教务管理系统更多时候只是一种辅助教务人员进行管理的手段,但教务管理系统中所具有的数据几乎包括了整个学校的信息,如果仅仅只是利用教务管理系统处理相关问题,那显然是浪费的。因此,不仅要对教务管理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存储、统计、分析、输出,而且要逐渐构建数据库,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促进教务管理模式和水平迈向一个新高度。

6.教务管理的队伍建设有待提高。

现代化教务管理模式能否有效稳定地实施和运行,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务管理人员的水平高低。一方面,年龄偏大的教务员具有丰富的教务管理经验,但对于计算机及教务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力却有待提高,有些老教务员思想固守,对教务管理系统甚至存在着排斥的情绪。另一方面,年轻的教务员能很快适应教务管理系统的操作流程,但是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缺乏对教务管理全面的根本的了解。

三、对现代化教务管理系统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针对以上问题,我结合教务管理工作的实际,提出以下解决办法。

1.“共性”、“个性”互动,有针对性开发。

开发组件式的教务管理系统针对不同院校,在通用组件搭建的基础上定制个性化的教务管理系统。通用组件是整个高校教务管理中共有的,都需要的功能,在此基础上可以开发个性化的符合学校自身特点的扩展功能组件,这样就形成了“共性”、“个性”的教务管理系统,能最大程度上满足学校的需求。

2.优化系统程序,提高网络安全。

一方面,在进行教务管理系统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数据亢余的问题,要采用合理有效的手段对系统数据进行实时压缩、整理,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另一方面,加强网络安全的管理,网络中心除了在服务器上配置必要的杀毒软件、防火墙外,教务管理系统自身的安全设计也很重要,比如对不同的角色分配不同的功能权限等。

3.开发相应决策分析系统。

在教务管理系统中开发相应的决策分析功能,对教务管理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以供管理人员和领导进行分析决策,该系统可以直接作为一个子系统集成到已有的教务管理系统中,也可以做为一个独立的系统,但其数据应来源于教务管理系统。

4.加强教务管理队伍建设。

一方面要加强教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和信息管理能力。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和信息管理能力是推进现代化教务管理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要提高教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要让年轻的教务员熟悉教务管理的流程,在教务管理进程中,每一项工作都有其工作程序,若按其工作程序进行操作,就能做到有条不紊、及时准确。总而言之,实现现代化教务管理模式的关键在人,只有把管理者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才能使这项工作顺利开展下去。

四、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发展的趋势

根据实践体会及对高校教务管理发展的认识,我认为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在未来几年的发展会有如下几个方向。

1.教务管理工作网络化。

随着高校的快速发展,校区的增多,各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教务管理系统要求尽快实现网络化,以便提高教务管理的效率。

2.增强辅助教学的功能。

以往的教务管理系统只作用于单纯的教务管理,与教学相脱离。在分布式网络教务管理系统中,加强课堂教学的辅助功能,时刻体现教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

3.提高教务管理系统的智能性。

比如在教务管理系统中运用智能化技术,以帮助教务管理者更轻松地管理教学、教师更方便地教学、学生更好地查询信息,等等。

4.加强网络教务管理系统的安全性。

教务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尤为重要,学生成绩的查询、选课等都需要很高的安全性。未来的教务管理系统,应该更加注重系统的安全性,有利于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5.教务管理工作现代化。

教育的现代化要求教务工作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指教育适应以新技术革命为中心的现代化社会的需要,胜任为现代化社会服务的过程(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和现代高科技的突飞猛进,实行教务管理工作现代化势在必行)。实现教务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必须做到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教务管理思想现代化是指转变管理主体对管理活动的狭隘和肤浅的认识,以现代管理思想和理论武装管理者的头脑,以便更有效地进行教务管理活动。教务管理组织现代化则要求教务管理的组织机构优化,增强协调、沟通、制约功能,使之成为一个高效能的有机整体,实现教务管理方法现代化,要求教务工作在合理继承有效的传统管理方法基础上,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广泛运用现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借鉴一切有益于提高管理效益的科学方法,并随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务工作管理手段现代化主要表现就是信息传递、存储和处理手段的现代化,现阶段,这种现代化主要体现在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上。在教务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方面,积极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提高管理的质量与效率,使教务人员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总之,高校教务管理是一项具有巨大发展空间的领域,构建高校教务管理系统模型是一个值得长期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计算机辅助教育及教育技术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和创新,高校教务管理也将快速发展,必将给高校教学带来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巨大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强.现代高校管理概论[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

[2]刘烨.C/S模式与B/S模式的对比分析[J].计算机与网络,2007,(5):221-223.

教务系统范文第7篇

1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需求分析

传统的教务管理系统以B/S架构为基础,工作人员主要依靠计算机的浏览器进行相关操作。但是随着移动办公的逐步推广以及移动APP的出现,现有教务管理系统已经无法再满足日常教务管理工作的需求,必须加以改进。在教务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就是教师工作量管理。但是传统的教务管理系统中并不包含这一功能,导致教务管理工作人员工作量较重,工作负担大,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有鉴于此,当前时期中职学校教务管理系统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日常管理工作中的移动化需求以及有效降低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而为了实现上述要求,就必须以现有的教务管理系统为依托,实现教务管理系统功能的丰富性与智能化。在此基础上,中职学校教师甚至可以通过安装手机APP进行登入教务管理系统,并且学生也可以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的形式进行相应的操作与查询。该系统中包含教学工作量管理模块、教务管理模块两大模块。其中教学工作量管理模块为中职教师提供工作量的上报、查询与核对,便于学校对教师进行工作考核提供参数依据。而教务管理模块中则涵盖了传统教务管理系统的所有功能,并增加了考务查询与学生考核两大模块,以便于教师点名与学生签到。该系统的学生端主要包含课表、考试时间查询以及请假等功能。

2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

2.1系统结构

该教务管理系统以B/S架构为基础,既可以在计算机上使用,也可以借助APP以及微信等实现系统的访问。整个系统的数据服务模块将教务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进行整合形成教务管理模块,为用户提供基础数据服务,整个系统的实现都依赖于该模块。采用这种形式的好处显而易见,如果今后中职学校想要更换教务管理系统,只需要更改教务管理模块即可,不需要再改动其他模块。该系统可以实现数据的同步,主要得益于所有数据都保存于教务系统之中,本地端只有教师基础数据的缓存,并且还定期与服务管理系统的数据模块进行更新。

2.2教务管理系统的技术实现

该系统的开发实现主要依靠ThinkPHP,该PHP开发框架具有简单快速的特点。ThinkPHP3.2中具有的OneThink开源内容管理框架具有命名空间机制,具备多种插件化、驱动化和模块化。而从OpenSNS中提取出来的OpenCenter则支持教务管理系统应用程序的开发,满足系统框架的基本需求,保证实现应用程序的开发,并提供注册、登录等功能。开发人员利用OpenCenter可以进一步开发微信公众号功能,并保证教务管理系统的APP接口功能得以实现。除此以外,根据实际情况教务系统的APP要支持安卓与IOS系统,所以在降低开发难度并提高效率的基础上,可以使用Ajax对后台API进行统一远程调用。APP的开发采用HTML,以mui框架为基础。该框架具有界面友好的特点,所开发的APP稳定、运行流畅。

2.3教务管理系统接口

教务管理系统结构开发需要遵循REST规范,这样方便在数据读取与修改时使用HTTPget与HTTPpost请求。教务管理系统的接口设计要满足较高的拓展性,并能够有效降低客户端操作与维护的难度与复杂性,为此就要求教务管理系统的客户端使用统一的API进行访问。具体要求如下所示:首先,教务数据读取使用HTTPget请求,而数据的修改则使用HTTPpost请求。其次,为了避免数据被篡改,保障其安全性,每个HTTPget都必须提供相应的密钥。最后,API所返回的数据是统一的JSON格式的数据。

2.4教务管理系统的访问

安全性是各类管理系统的重要内容,中职学校的教务管理系统也不外如此。为了保证上传和返回数据的安全性,系统设计要求用户在登录访问时必须提供相应的身份验证,待身份验证通过后再进行数据的传递。在数据调用时,教务管理系统服务端在收到相关请求之后验证密钥的一致性。当系统发现访问者身份验证存在差异或者验证超时,就会拒绝数据的访问并利用错误码提示错误原因。这样一来,通过对所返回的错误码进行分析就能够找到错误根源,从源头查出漏洞。如果客户端解析出访问的非法性,则会对本地缓存进行强制删除,确保用户信息等数据的安全。

3结语

综上所述,教务管理工作是中职学校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效果直接影响中职学校的教学与管理质量。在信息化发展迅速的今天,如何通过计算机乃至移动端实现教务管理工作的高效与及时成为人们必须考虑的问题。论文中提及基于PHP和B/S架构而设计的教务管理系统就满足了这一需求,实现了教务工作的桌面化、移动化与便捷性,保障了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黄文武,傅强,罗卓笔.高校教师教学工作量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4(08).

[2]李全彬,黄智,姜芳艽,李延龄.网络综合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16(12).

[3]胡霖.某中职教务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

[4]杨建锋,高岭,朱海阳.实验教学耗材库存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3)

教务系统范文第8篇

关键词:成人;教务系统;升级;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一、背景

高校成人教务系统起步于2000年,到2006年前后,很多高校都建设了成人教务系统,实现了成人教学教务管理的自动化,使广大教学管理人员从繁琐的手工工作中解脱出来,较好地规范和理顺了管理思想与机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这是我国成人教育发展史上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的一次飞跃。

伴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冲击,成人教务系统各种管理信息不断增加,教学管理的工作量和复杂程度明显加大,系统“重应用轻服务”、“重建设轻管理”等深层次问题逐渐凸显,严重影响了成人教育日常教学教务工作,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对系统的抱怨声不断加剧。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务系统已不能适应当前成人教务管理的需要,迫切需要升级。具体原因有:

(一)系统克服弊端的需要

传统成人教务系统弊端包括:一是硬件基础设施落后,长期处于“小马拉大车”状态,稳定性差、响应速度慢,数据容灾备份欠缺;二是简易化、人性化设计缺乏,操作繁琐,用户对于“笨拙”系统的耐性已达极限;三是系统封闭运行,无法与其它成人教育信息系统整合,扩展性和适应性较差;四是建成后缺乏改进,常年“带病运行”,问题不断;五是采取C/ S模式或C/S和B/S混合模式建设,不适应当前纯B/S模式设计需求。

(二)成人教育转型发展的需要

为了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政策调整、普高扩招、职教兴起、文凭贬值等新形势,我国成人教育纷纷谋求转型发展,如教育类型由学历教育向非学历教育转变,专本教育向继续教育转变;办学体制如专业设置和教育管理等由计划向市场转变;质量控制上由“宽进宽出”向“宽进严出”转变;发展空间上由独立办学向对外合作转变等。“牵一发而头为之动,拨一毛而身为之变”,成人教育内涵的改革和创新,改变了教务系统所依赖的基础,原有的教务系统设计逻辑已不适应当今的情况,教务系统升级逐渐提上日程。

(三)成人教育承担社会责任的需要

成人高等教育作为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高校服务社会的义务,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成人高等教育要与研究生、普通本科等教育协调发展,推动高校对社会教育的影响和引领,促进高校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服务国家战略。

教务管理工作是成人教学工作的核心,也是成人教育整个办学机构正常运转的枢纽。因此,建设全新的、适应当前教学管理实际要求的现代化教务系统必不可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在高校信息系统建设步伐加快的影响下,成人教学教务系统需要在管理工作中发挥新的、更大的作用,促使成人教育内涵式发展,实现规范管理、科学管理、现代化管理,才能提高成人教育的核心竞争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提高高校的社会影响力。

二、系统升级的关键做法

成人教育教务系统的升级,完善数据库设计、结构设计、运行模式、算法设计和流程设计等自身功能性升级是基础,是基本需求。此外,集成网络课程平台,为师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是师生对成人教务系统升级的普遍需求。将教务系统整合进入数字化校园,可提高成人教务系统的建设水平和服务水平,为成人教务系统稳定运行提供长久保障。

(一)自身功能升级

1.数据流的处理

数据流是指符合特定的流规范和超时约束的一系列数据包的集合,对同一个数据包序列,不同的流规范和超时机制可以得到不同流的集合。传统的教务系统在数据流方面存在设计缺陷,造成大量的数据不一致,导致不同的用户(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在使用相同的模块或功能时,出现了不同的数据,使用户常常不知道那组数据才是正确、权威的数据。教务系统的升级,需要完善数据流的控制和输出以及数据流的并发、纠错和同步处理等。

2.任务流的处理

任务流的作用是将复杂的工作流程分解在若干层的任务域中。在每个任务域中,大多数的任务运行、调度的控制逻辑可以独立地被定义和修改,而不必涉及更高层、底层的任务域或其它兄弟域的调度逻辑,通过控制一个任务域的复杂性,灵活地实现整体的工作目标。

传统的教务系统的任务流控制上不够合理,将整个教务系统的管理完全抛给教务管理部门,增大了教务管理部门的工作量,导致教务管理部门工作太忙,其它部门太清闲,造成非良性的“人被系统”。成人教务系统管理和使用,涉及成人教育的各个科室部门和函授站,而且不同的角色需有不同的分工,不同的部门要设置不同的任务,使各个部门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整体效能最大化。因此,需要从系统架构上驱动各部门的参与,比如:新生信息应该由招生部门负责维护;教学安排和教务管理应由教务管理部门维护;考试安排应由考试部门安排;成绩管理应由任课教师处理;教材管理应由教材部门管理等等。以此理顺工作关系,建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教务系统管理规范以及合理的目标体系,形成了公正、公平、公开、和谐的考核评价体系和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3.人性化、简易化、方便化的管理

教务系统升级要在完善具体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人性化、简易化、方便化的管理,提供灵活的导入、导出、查询、统计、报表、打印等功能。具体到每个模块,升级的内容包括:在教务管理模块,完善休学、复学、转专业、转班、留级等学籍异动处理功能,可按多种方式组合查询及统计;在毕业生管理层面,完善毕业生库及离校生库,学生数据实现永久保留;在教学管理模块,实现灵活、自由的开课、选课,完善课程的教材、任课教师等信息,修正课程学时计算公式;在成绩管理模块,实现五级制管理,完善成绩异常处理机制,计算“平均学分积点”;在系统管理模块,实现B/S模式应用,取消客户端插件,提高系统响应速度,做好数据容灾备份等。

(二)整合成人教育网络课程平台

函授教育是成人教育的主要办学形式,函授教学管理是成人教务系统的主要部分。为了更好地解决函授学生的工学矛盾,很多学校在函授教学中开发和使用了数字化学习资源和相应的网络课程平台。网络课程平台的实现一般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将网络教育学院的教务管理系统照搬过来使用,即函授教育使用网络教学系统,业余和夜大等教育形式使用成人教务系统,两套教务系统同时运行;第二种是将网络课程平台整合进入教学教务系统,实现无缝集成,严格按照函授教育的规范执行教学管理;第三种方式是网络课程平台仅提供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访问功能,不提供管理功能,网络课程直接提供web地址,完全开放。

第一种方式,对于管理者来说,需管理两套系统、两套数据,环节复杂,工作量大,管理成本较高。更为严重的是将函授教育等同于网络教育,“理念不清、定位不准”,弱化了函授教育的学制、教学计划等基本要求,特别是函授面授学时做了缩水处理,造成函授教育教学质量低下,“拿文凭易,含金量低,认可度差”。

第二种方式,继承了传统教务系统对函授教育的规范管理,通过集成网络课程平台,丰富和完善传统函授教育教学方法,从学习者、管理者、技术人员和教师等多个角度,对函授教育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管理、学习模式等方面进行优化改造,特别是保证了函授教学的面授环节,有效保证了教学质量。

第三种方式,由于不具备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情况的功能,不符合教学需要。

综合以上因素,确定采用第二种方式,即将网络课程平台整合进入教学教务系统,以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教学模式人性化、教学媒体多样化、教学设施现代化和学习模式个性化。整合过程中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在教学准备方面,完善了培养方案制定、整体教学计划、学期教学实施计划、教师聘任管理和课程资源等。

二是在教学实施方面,使学生以自学为主,辅导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提供全方位的教学支持服务,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监控,以保证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

三是在教学总结方面,设计并教学问卷,调研相关教学情况,最后统计分析以便完善教学资源,优化课程设计。统计教师的教学情况,核算教学酬金,反馈教学评价。

(三)集成数字化校园

国内高校的成人教务系统一般独立于数字化校园运行,这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历史原因。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进程,大都晚于成人教务系统建设进程。二是体制原因。高校的成人教育大都处于“独家店”角色,招生、教学、教师等一切事务基本全靠自己张罗,在体制、机制上基本独立于学校单独运行,造成成人教务系统只能由成人教育部门独立建设。

由于缺乏相关政策及宏观组织规划,成人教务系统虽然在一定阶段满足了需求,但存在建设水平较低、信息编码不标准、数据共享困难、兼容性和开放性较差、安全防护薄弱等问题。即使升级现有的教务系统,也需要解决技术人员缺乏、资金投入等实际问题。而且,越来越多的成人教育学生希望借助教务系统,和本科生、研究生一样,共享学校的师资、图书、课件等学习资源,增加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高校的数字化校园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有利契机。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目前,以“985高校”和“211高校”为代表的众多高校基本都建设了数字化校园。

成人教务系统升级过程中,集成进入数字化校园主要解决的问题有:

第一,系统建设由成人教育部门组织改为由学校层面组织,建设资金和技术人员由学校统一安排,从而保证了成人教务系统建设的高水平,切实解决成人教育部门建设资金不足和技术力量薄弱的压力。

第二,将成人教务系统和本科生、研究生教务系统一样,列入数字化校园,在信息系统层面推动了成人教务纳入学校的“大教务”,为成人教学更好地开展打下了基础。

第三,通过数字化校园的统一身份认证平台,使成人教育学生和本科生、研究生一样,通过一个用户名和密码,即可使用学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和喜闻乐见的网上教学资源,共享数字化校园提供的交互、开放、协作和自主的学习环境。

第四,数字化校园为成人教务系统提供先进的软硬平台、网络服务和可靠信息安全保护。

三、升级后的教务系统对提高成人教育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成人教育核心竞争力由教学设施、师资等有形资产和教学管理等无形资产决定。多年的发展使成人教育各主体的有形资产逐步同质化,难以继续提高。成人教育核心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取决于无形资产,即教学管理的改进和提高。升级后的教务系统,推动成人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管理理念,适应了成人教育内在教学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与改革,进一步规范了教学教务管理,实现了教学业务流程的完善和再造,进一步理顺了成人教育部门内部教学、招生、考试和函授站管理等业务关系,全面提升了教学管理和服务水平,巩固了成人教育的品牌优势,促进了成人教育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四、结语

升级后的成人教务系统完善了自身功能,整合了网络课程平台,集成了数字化校园,满足了师生的对教务系统的新需求,适应了新形势下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成人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何立群,占永平,罗双凤.数字校园中继续教育平台系统的开发[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

[2]刘荣,左红武.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的成人教育信息化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7).

[3]朱涛.高等院校成人教育亟需转型[J].成人教育,2010,(1).

[4]吕建南.网络环境下成教学籍管理模式的设计与实现[J].文教资料,2006,(16).

[5]万迪华.学分制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5,(35).

[6]易谅容,陈志刚.网上教务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实现[J].系统工程,2002,(6).

[7]衷克定.北京师范大学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理想与实现[J].教育信息化,2004,(1).

教务系统范文第9篇

教务系统网教平台问题分析近几年,面对技工院校庞大的潜在学生信息、选课、成绩、学生综合评价等高密度的信息管理,如何让教务人员从纷繁复杂又异常琐碎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让老师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实现教务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一套实用的、“本土化”的教务软件应涵盖技工院校教务工作的所有环节,并结合技工院校实践教学的特点,有机整合教学计划、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学生学籍、考试事务、教学考评、技能鉴定、教材管理、学业处理等,为发展中的技工院校推行二级管理检验实用的个性化教务系统。现将我院购进的教务系统的现状进行介绍,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建议。

一、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应用现状

目前,我院采用的网络教学平台采用J2EE技术架构、多层软件构架(即数据表现层、业务逻辑层与数据存储层)、统一的身份认证以及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以课程为中心、同网页端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完美结合,涉及到平台首页、教学计划、学生选课、在线考试、成绩管理、教学考评、试卷管理、平台管理等方面,教学资源共享与课外交流、课外作业、课外训练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扩展,能够基于校园网/互联网为公众、学生、教职工及管理人员提供高效便捷、先进实用的网络教学手段。

该部分主要实现全院教学考务管理信息的控制处理。核心是以各院系的课程为中心,实现教考分离的有力平台,如果微机室配套后可以实现无纸化考试,较为客观公平的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考核评价。我院将试卷管理、平台管理两方面作为重点。在试卷管理中以题库建设为主线,通过推动学院提高考试的效度,促进考试方法和教学方法改革。广大专业课教师根据所授课程进度,依据教学大纲,按月出拟4种以上题型的月考题,按照题库集、题库和知识点三级架构,遵循经典测量理论的指导,要严格按照经典测量理论的数学模型组织试题,每道试题都要按照经典测量理论来进行属性标记。达到能编辑、可查询、易操作等特点,仅在检测重复方面还有待于提高。本学期期末考试分系部考试科目和院统考科目两部分,利用系统方便快捷的创建了所需试题,大大减轻了广大教师的拟题工作量。

教务平台软件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管理控制与数据处理部分:包括教学计划、教学资源、学生学籍、教学安排(网上选课/课表编排/实践教学)、免修重修、考试事务、等级考试、学生成绩、教学考评、教材管理、毕业处理与系统管理12个功能模块组。其中作为教学管理的基础资源包括教学资源的管理、教学计划的制定以及学生基础信息管理三部分。

教学运行过程中教学的安排(计划的设定、课程的选择、课表的编排)、考试的安排、学生成绩的处理构成教学的核心。课表是学校正常教学秩序运行的基础,它涉及到课程、班级、教师、周次、节次、场地等具体内容,科学合理的编排尤为重要,特别是技工院校以实践为主,整周实训,突发性的教学调整,各系部课程或实习课程交叉等为排课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因此对技工院校的排课系统提出了特殊要求。

学生成绩、教学考评反映了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成绩包含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和校外实习情况。目前省教育厅、人社厅对课程方面要求更加具体深入,我院及时引入了限选课和任选课,加之教学改革的一体化课程都对以前的学生考核成绩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学生成绩的改革还在进一步的完善中。

学院使用该教学系统和网教平台的半学期,在运行过程中发现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经过沟通磨合完全适用我院的教学管理仍需时日。在对系统数据规范、流程紧密的实践中,促进了学院信息管理建设,也为学院教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借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网络的开放性使教务系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我院采用的教务系统是用C/S和B/S两种架构来实现。在B/S架构中,由于需要服务器提供WEB服务,就必须开放相应端口,C/S架构也面临着病毒及木马等各种网络威胁,因服务器的开放性而引发的各种网络问题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这就需要教务系统有相对的安全性,在网络操作系统层采用服务器后置于服务器后,采用病毒难以入侵的系统;系统数据库安全须专人专机,定期备份数据,对不同用户权限通过验证码分级管理,在应用层引入客户端保护机制,不同层级用户对应相应权限。建立专人的环境监测机制,采用“软硬”兼施的手段,关闭不必要的端口,并定期更新数据库或登录密码等。还要定期备份数据,严格控制管理权限,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缺乏教学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标准,由于我院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管理信息是根据自身工作需要自定义的,造成数据不规范、不完整,甚至不兼容,难以融合交流。这就需要根据学院中长期发展,结合实际借助教学平台的使用对所需信息进行系统化建设。

管理系统还缺乏灵活性。随着职业教育飞速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专业培养计划或方案不断调整,按照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这就必须考虑本校的教学资源及师资等方面因素,制定执行性强的教学计划,同时配以每学期的开课计划做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与开课计划并行前进。教学计划把握大的方向,开课计划做及时修整。这就需要教务系统应具有一定的扩展性,同时具备可升级性。

教务处应简政放权,扮演好指导者、监督者、思考者的角色。利用两个平台构建的过程,建立院系两级的教务管理机制,对于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各系课程表、学业成绩统计等具体事务,均由各系教务科通过教务管理系统完成。教务处把握的教学方向,对系部教学加以指导,切实做好监督落实工作。思考如何发挥平台的高效优势是更好服务于一线系部,使广大教学人员从琐碎的教务管理中解脱,投入到教育教学的纵深研究中。

加强广大教师的信息管理能力和信息素养。我们还存在一部分老师对应用软件管理教学持一种排斥心理。没有认识到网络给教学管理与服务支持带来的巨大便利,如一次调课的通知,一个案例资源的共享,一次考试的组织,一次成绩的分析。对教学平台的推广和应用程度是衡量我院教学信息化的依据。学院的教学是核心,所以教学平台的推广和应用程度更是衡量我院信息化校园建设程度的依据。学院有必要组织相关部门对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所涉及的文本编辑、信息、资源共享等进行专门学习。因为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关键在人,只有把教务相关人员的能力和积极性调动起来,我院信息化建设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李宏伟.综合教务系统管理系统在我校的应用现状及建议\[J\].时代教育,2009.

\[2\]李念良.基于学分制的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9,(06).

\[3\]欧阳波.浅议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在高校教务管理中的应用\[J\].高等教育,2010,(64).

教务系统范文第10篇

>> 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终身学习体系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Struts的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公安院校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工程训练的教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浅谈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开放大学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NET的综合教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Web的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web的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JAVA的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基于.NET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成人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艾志明 基于C/S和B/S混合模式的教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Web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SQL Server 2000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浙工院教学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Web的通辽职业学院教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教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以大学为例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王汉松.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评析[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65-70.

[4]杨九民,范官军.教学系统设计原理[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5]李昕,常革新,崔杰.基于的页面程序[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02).

[6]易谅容,陈志刚.网上教务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实现[J].系统工程,2002,(06).

[7]汪天友.现代加密技术的原理及应用[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1).

[8]丁晨路,覃勇,周超,刘璐.基于.NET WebService的XML Web服务构建[J].电子设计工程,2011,(05).

[9]邰建华,纪玉玲.基于三层C/S结构教务管理系统的开发[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3).

上一篇:学籍管理系统范文 下一篇:电脑系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