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知识管理范文

时间:2023-08-16 16:38:43

教师知识管理

教师知识管理范文第1篇

一、学校中的职业知识和知识管理

所谓知识管理,就是通过管理活动,在组织内部促进各个部门和个人创造、掌握知识并实现全局性的分享,从而实现知识的价值提升。学校知识的内容大致包括了这样几个层面:思想和制度方面的知识、工作程序知识、教育教学业务及其组织方面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学校中的职业知识来源于学校外部、学校组织(包括松散群体)和教师个人。源自社会的知识包括学校和培训机构提供的知识、其他学校和个人的经验、书籍以及其他各种媒介提供的知识。这些知识有些是整体的,有些则是零散的,而所有这些知识只有与学校的工作结合起来才是“校本知识”,这就需要挖掘和整理。来源于学校组织的知识包括经过学校系统加工整理的、具有学校特点的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活动方面的经验总结和规范要求、学校的规章制度等等。这些知识是学校集体生产和创造的,大多数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而这些知识只有被教师理解和接受才能发挥作用。来自教师个体的知识是从经验中产生的,教育工作的规范性决定了他们以社会知识和组织知识为依托,但是教师工作的个体化使这些知识带上明显的个性色彩。这些个体经验一方面具有“种子”的意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个生长点,但是另一方面大多具有个别、片面和肤浅的特点,需要在与他人的互动中深化、升华和系统。

管理专家斯威比(Karl-Erik Sveiby)提出,知识不等于信息,信息是未经加工的信号,可以收集、存储和利用;知识是过程,是人行动的能力;信息经过人的大脑吸收、处理后才能变成知识,才能变成人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的创造和共享发生在人与人的交流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之中;知识管理的对象是知识而不是信息。他还提出,知识管理必须以人为中心,因为只有人才是知识的载体,知识只有通过人的行动才能变成组织效益;真正有知识的人才总是稀缺的,因此,知识管理的核心就是把人才当作组织最重要的生产资源来开发利用(奉继承、 赵涛:“知识管理的过程观和资源观的统一”,《图书情报工作》,2000年第9期)。他的这些观点可以借鉴为以知识管理为基础的激励教职工的依据。

通过学校知识管理激发教师积极性的基本认识是这样的:调动教师积极性总是在具体的活动中实现的。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推动者,是学校工作全过程的参与者,是能动的知识的发现者、整理者、传播者、使用者和评价者,知识在学校内部的生产、升华、提取、传递、使用和评价的过程就构成了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切入点。

二、挖掘知识生产过程的激励因素

学校知识生产是学校的管理者和教职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创造或再造适合自己需要知识的活动。学校规划或计划的制定、教师教育教学经验的形成都是生产知识的体现。这个过程有两种形态:创造和吸收。所谓创造知识是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自己独立生产出来相对新颖的知识,而吸收是把别人创造的知识重新编排改造,为我所用。无论是哪种形态的生产,为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管理者都要注意“参与”、“发现”、“引出”、“赋责”和“挖掘”等方面工作:

鼓励参与,肯定贡献。学校的知识生产目的不仅在于“制造”学校活动的工具,更在于使生产出来的知识能够为教师所认可、支持和应用,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参与“制造”就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他们会把这样生成的东西当作一种承诺而坚决落实。为了避免教师对学校发展规划或规章制度产生疏离感,除了放手引导教师参与制定计划或规范,还要有意识宣布哪些内容是采纳了教师的意见,这样教师就会有受到尊重的感觉,他们对于制度和规范的认同会得到强化。对于教师个人“生产知识”的活动同样也要给予鼓励,形式可以是设立研究课题,总结经验等。

挖掘创意,激发潜能。为了调动教师创造知识的积极性,管理者应当保持对教师经验和专业兴趣点的敏感。教师的经验在很多情况下不为人们重视,甚至教师自己也没有认识到,这首先需要管理者创设会议、交谈、辩论、调查等活动环境,引出教师思想的火花,把那些还没有浮现的经验知识发掘出来,给予肯定和支持,这些活动使得教师发现自己的思想潜能,赢得群体的肯定,无疑会激发他们继续创造的积极性。

选择重点,精心呵护。教师们各自的专业、兴趣、能力不同,创造、加工知识的动力、能力和偏好也各不相同。我们对一所管理不错的普通中学观察发现,这所学校的教师在制度要求下参与教学科研的占70%,能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些微独到见解的有40%,能在某个方面较系统谈出独到见解的占20%,能理论联系实际系统、有深度地总结自己的实践体会的仅有8%左右。管理者在鼓励教师普遍参与知识创造的同时,应当分层、分类地选择一些具有潜力的教师,关注他们的可能的作为,给他们提出任务,提供资源,鼓励他们创造具有自己特点的知识。

支持学习,赋予责任。要引导教师生产知识,就要提供机会和条件去学习。教师所创造的知识多数是借鉴别人的成果、受到启发再造而得来的,因此要创造机会使教师接触那些新的思想特别是新的实践。那些与教师自己条件和环境相近的经验最受学习者的肯定而且最容易激发学习者的创造性,所以管理者在给教师选择和提供学习条件的时候,应当考虑教师的“最近发展区”,使他们感受到别人经验的冲击,产生主动改革的愿望和行动。给予学习机会这件事本身就有对于学习者期待的含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除了感激领导的关心和受到新经验的感动以外,还会产生责任感。管理者应当在提供机会的同时,明确学习者的任务,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比较明确的任务要求,比如向集体汇报、根据学习的经验提出适当的工作改进方案等,由于有明确的任务指向,参加学习的教师就能够主动思考问题和设计行动方案。

柔性组织,协同创造。在现代学校中,知识的创造也越来越依赖于教师集体的协作,而跨部门和跨学校的协作,可以使参加者交流,在不同环境中生成观点和经验,打破思想上的局限,从而产生出新的行动模式。同时,这种基于“志同道合”而形成的柔性组织没有等级、利害关系的干扰,更能鼓励参加者的兴趣和使命感,因此积极性也就更高。

三、通过知识升华不断提升教师的激情

学校的各类知识在教师的活动中和心理上都会出现老化问题,这表现在对于思想方面知识的理解陈旧,制度方面知识的鼓舞和约束力量弱化,对程序方面的知识理解的僵化等。陈旧的知识系统虽然也能维持学校工作的运行,但是无法为创造和继续发展提供支持,会造成教师工作积极性和水平的停滞甚至懈怠。这就需要不断补充新知识和开掘已有知识新的内涵。这个过程除了进行普遍的培训之外,还必须针对教师工作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讲解和开展研究,这是提升教师水平和兴趣的有效办法,因为只有外部传递的信息与教师解决问题的需要“耦合”,才能激活他们心理上的“兴奋灶”,推动思考和行动。

把一般先进思想和理念具体化为具有学校特点的行动纲领也是提升教师认识水平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北京陈经纶学校张德庆校长经过多年实践和思考,把“素质教育”的理念用精练的语言概括为学校行动的目标:“学校有特色,教师有风格,学生有特长”,以及相应的实现这个目标的行动链条:“干部围绕教师转,教师围绕学生转,学生围着素质转,素质围着社会发展和需要转”。这些格言式的表述把观念变成学校工作的“流行语”,并进一步在学校实际工作中变成一个个具体的行动规则和活动项目,不断地推动干部、教师和学生向更高水平发展。

知识不仅仅是符号系统,还是人与人关系的体现。在学校的环境下,教师知识更新实际是“以智慧激活智慧,以激情点燃激情”的过程,它的关键在于领导者,只有校长不断思考新的观念和新的行动思路,才能影响教师主动学习和更新知识的行为。这就是为什么勤于思考并善于沟通的校长能够获得更多教师敬佩和追随的原因,在他们周围总能发现一批有思想、有干劲、想作为的教师,也就是说,这样的校长自身就是“激励源”。

四、方便提取和鼓励共享知识也是激励

实践告诉我们,对成本的考虑是影响人们接受新事物程度的因素之一。要鼓励教师应用新知识和学习别人的经验,就要建立和维护一个方便教师提取知识的知识库。知识提取不是简单“拿来”信息的随意过程,而是通过分类、检索、匹配、过滤等方法来发现与知识寻求者的需求相关的知识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获取的知识可以更有效地呈现给需求者并节约知识使用者的时间和提高使用知识的效率,并维持和激发他们追求和使用新知识的意愿。

方便教师提取知识就不仅要收集以书籍、刊物、交流文献、电子资料和音像资料为形式的信息,还要把这些信息分类整理,编码索引。这项工作艰苦复杂,除了学校内部人员分层负责以外,最好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来完成。但是对于学校教师创造的知识,必须由内部人员分工系统整理。

给教师提供知识服务,既要提供显性的系统知识,还要提供那些难以现成获得的关联知识。这些关联知识其实是关于某种知识的线索信息以及这些线索背后贮藏的丰富知识,关联知识的获得类似对知识的间接探究,教师可以通过主动深入挖掘隐藏于幕后的他人经历而获得更深层次知识。比如一所学校数学师资比较薄弱,教师在指导小组合作学习上遇到困难,学校管理者也缺少经验,但是通过联系,教学主任找到了一所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很好的学校,本校教师了解了那里数学教师们的丰富经验。

知识共享是学校教师群体共同提取自己创造和生产的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但分享其他人的创造,还分享其他人成功的喜悦,因此分享过程具有认知和情绪上的双重激励作用。同时,分享的过程包含了大家共同对各自的经验进行评判的成分,因此它公开地或隐含地具有竞争的意义,也就使得这个过程具有很大激励作用。这里要特别注意学校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知识共享,因为同部门的人们在知识的结构和品质上经常出现同质性,经常的同质交流会产生惰性,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学校的教研组或备课组的活动经常成为“聊天会”或者“牢骚会”的原因之一。分享知识可以是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者做公开课等,也可以通过电子信息手段进行。北京花家地小学把每个老师的教案都登录在校内局域网上,每个人都可以方便地看到其他教师的教案,因此就促使教师把每节课都努力讲成优秀课。北京十一学校十几年来一直坚持通过校内有线电视网络公开每一节课,每个教师和来访者都可以在学校中心控制室看到其他老师的上课情景,这种情况大家习以为常,不再感到压力,反而成为实践学校提出的“每堂课都上成精品课”的目标的动力。

五、以服务和指导推动新知识的转化和使用

知识的使用就是把各种知识转化为教育教学的活动过程。要激励教师应用新的理论、观点和经验,就要给予指导,提供条件。

给予指导首先是新知识应用方案设计的指导。管理者除了自己给予教师指导之外,要组织团队研究和讨论方案设计,这样既能集中大家的智慧,又能形成支持性的氛围,使应用者受到鼓舞。

给予指导还包括追踪教师对新知识使用的过程,发现困难,及时帮助。新知识使用的过程就是结合实际“再造”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通过多次试误才能成功,缺少必要的指导就可能使教师积极性自生自灭。

提供服务应当包括智力的服务和物质的服务。前者包括帮助组织专家或同行提供咨询建议、帮助寻找相关信息,后者包括在时间、资金、设备、空间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援。

教师知识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知识管理;教师教育知识;隐性知识;幼儿园教师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0)04-0029-04

近年来,人们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工作,教师为本。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笔者认为,在众多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中,教师的教育知识是重要因素。因为教师的教育知识是影响教师教育行为的决定因素,而教师的教育行为又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将更新教师的教育知识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呢?

一、教师教育知识的重要性与教师教育知识更新的必要性

在教育领域,人们一直最关心的问题是教育的质量问题。为了提升教育质量,人们从不同侧面探索了影响教育质量的各种因素,其中教师和教学是大家公认的比较关键的两个因素。我们先分别考察一下这两个研究领域的发展变化情况。

在教师教育研究领域,以前人们常用的是“专家――新手”或“优秀教师――一般教师”的研究范式。人们期盼着把从专家教师或优秀教师身上提炼出来的优秀品质传递给新手教师或一般教师,以使他们少走弯路,迅速成长。但实践证明,这种良好的愿望是不容易实现的。人们发现,从专家教师或优秀教师身上总结出来的“特质”难以“传递”给新手教师或一般教师。因为后者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会对那些所谓的“特质”进行选择、加工和改造。研究者渐渐认识到,只有了解教师个人的思维特点和个人知识,才能有针对性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关于教师知识的研究应运而生(Elbas,1981;Connelly,M.F.&Clandinin,1986;Marland,P.,1998等),教师教育的研究范式发生了转变,即从“专家――新手”型或“优秀教师――一般教师”型的研究转向对教师内在知识的研究。

过去,在教学研究领域,人们注重研究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从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到对教师特征的研究,再到后来对教师有效行为的研究。然而,运用这种“过程――结果”的“黑箱式”研究却难以发现教师的教育行为与学生表现之间的必然联系。“关于什么是优秀的、好的或有效的教师没有统一的定义;教师的特征并不直接影响学生的成绩;个别教学行为之间的差异与学生成绩之间的差异并没有可靠的相关。”〔1〕研究者们逐渐发现,仅仅分析外在的教学行为不足以解释教学过程,因为最终决定教学行为的是教师的知识,是教师的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面临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教师如何理解这些信息并作出相应的教学决策决定着课堂中发生的一切。美国全国教育研究会在其年鉴中声称,通过研究改进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研究教师知识的结构和表达(被称为“玻璃杯式”的研究)。

教师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变和教学研究的转向可谓是殊途同归。研究者渐渐认识到,教师的教育知识是影响教师行为的决定因素,也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由此,我们是否可以说教育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知识的更新和优化。换句话说,我们是否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要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师专业化水平,就要对教师的教育知识进行系统的更新和优化。笔者认为,丰富、更新和优化教师的教育知识应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二、以组织知识管理促进教师教育知识的更新

笔者认为,组织知识管理是促进教师教育知识更新的重要途径。因为组织知识管理以知识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知识共享为手段,以知识创新为目的和标志,其最终目的在于达到组织的知识更新,提高组织的竞争力。教师个人的教育知识在此过程中也必然得到不断更新。

(一)知识管理的目标在于知识创新和创新知识个体化

知识管理的实质是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知识管理通过知识共享达到知识创新,并重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换;组织知识管理的目标是,设计、构造良好的组织文化和组织形式,挖掘固有知识,引导知识创新,实现知识共享,并通过对共享的知识进行有效利用,最终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换一种角度讲,知识管理是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管理。显性知识比较容易管理,其主要目标是编码化、数据库化;隐性知识则较难管理,其目标在于显性化。传统的信息管理主要是对显性知识进行组织和处理,未将隐性知识纳入管理的范畴。知识管理则把隐性知识纳入其中,并使隐性知识的管理成为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有学者认为,组织知识中可以表达出来的显性知识只占10%,而企业员工大脑中的隐性知识大约要占企业知识总量的90%。也就是说,企业中的大多数知识存在于个人的头脑中,而不是在组织的文件中。隐性知识的管理既是知识管理的难点,也是知识管理的重点。也有许多研究者认为,隐性知识是知识创新的源泉(Nonoka,1995;RonYoung,1998;Carl Frappuolo,1998)。知识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完善、更能创造价值。对隐性知识的挖掘和利用成为个人和组织成功的关键。一个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身上隐藏着大量的隐性知识,挖掘这些隐性知识而不至于使其因个人的调离、退休而流失,这是知识管理的主要目的。

知识管理以知识为出发点和归宿,它以组织原有的知识为基础,以知识共享为手段,以知识创新为目的和标志,其最终目的是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学者认为,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是实现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的开始和源泉,因此知识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然后为组织所共享的过程(Nonoka,1995; Nijhof,1999)。“学校作为一个知识型组织,它的知识创新也遵循着这样的过程,通过个体知识创新、个体知识的组织共享、组织知识积累、组织知识的个体化的过程,使得学校的知识积累不断扩大,这个知识扩大和积累的过程也就是学校自身实力不断增强、更新和提升的过程。”〔2〕

可以看出,知识管理的直接目标在于知识创新和创新知识个体化,它恰恰契合了教师教育知识更新的需求。因此,笔者认为,知识管理是教师教育知识更新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教师教育知识在知识管理中的更新

在我国,给知识下的比较经典的定义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见《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但在知识管理中,知识往往是指与行业有关的知识。例如,在一家电冰箱制造企业,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中的知识都与电冰箱制造有关,而在一家电冰箱销售企业,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中的知识则与电冰箱销售有关。申继亮等人将教师的知识分为四类: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3〕教育机构的行业知识更多地表现为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因此,教育机构知识管理中的“知识”指的是条件性知识(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它具体分为三个方面: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教与学的知识、学生成绩评价的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时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4〕它们被统称为教师的教育知识。教师的教育知识不仅是教育机构知识管理的对象,也是制约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

日本著名知识管理专家野中郁次郎(Nonoka,1995)和竹内光隆(Takeuchii,1995)在《知识创造公司》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相互转换的四种模式(简称SECI模型):(1)社会化(或群化socialization)――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这是个体交流和共享隐性知识的过程。最常见的就是工厂和教育机构中惯用的“师徒制”。(2)外化(externalization)――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通过努力,个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并将其传授给他人。外化是知识创新的关键。这是将主观知识变成客观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常需要使用一定的技术来帮助个体将自己的观点和意象外化成词语、概念、形象化语言(如比喻、类比、描述、图像)。(3)组合(或融合combination)――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这是将概念系统化为一个知识体系的过程,这个知识转化的模式将不同的显性知识融合起来。个人抽取和组合知识主要通过媒体或网络。教育机构中的教育和训练通常采用这种形式。(4)内化(internalization)――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这是把显性知识应用为隐性知识的过程,与通过做来学习密切相关。在实践中,个人结合自身的隐性知识,将接收到的显性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经验和智慧,变成个人有价值的知识财富。

如果对教育机构进行知识管理,那么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换过程既是组织知识创新的过程,也是教师教育知识更新的过程。〔5-7〕“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这个知识基础需要不断创新。知识转换的过程就是知识创新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是在模糊知识和明晰知识连续的能动的相互作用中动态生成的,包括知识的社会化、外在化、组合化和内在化。教师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要把握好知识转换过程的内在联系,不断促进知识基础的创新。”〔8〕从SECI模型里我们可以看到教师教育知识更新的几个关键点。

1.学到别人的隐性知识。在“社会化”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摩直接从同行或同伴的身上学到一些优秀的教育经验,从而“增添”自己的专业知识。例如,新手教师往往对课堂管理感到棘手,但通过观摩,他会学到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暗示法、冷落法、行为替换法等。

2.使自己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在“外化”过程中,教师通过反思、符号化等手段使自己的隐性经验上升为理性知识,从而使自己的教育专业知识得到“明晰”和“升华”。例如,在实践中,教师多次使用暗示法,发现效果很好。在他把这个方法用语言(口头或书面)总结出来以后,他的这个隐性知识就显性化了。

3.把新近学到的显性知识与原有的显性知识融合起来。在“组合”过程中,教师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参加研讨等把新近学到的显性知识(其中包括同行和同伴隐性知识显性化以后的知识)与原有的显性知识融合起来,以“添加”自己教育专业知识的“库存”。例如,当教师把“暗示法”归为“课堂管理的策略”时,他就实现了知识组合化的过程。

4.把显性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实践智慧。在“内化”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显性知识的运用来内化显性知识。严格地说,只有内化为能指导教师行为的知识才能变成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才是真正得到更新的知识。例如,教师在实践中使用“冷落法”并逐渐运用熟练以后,这个知识就成为他个人教育知识的组成部分。

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知识转换得以实现,“增添”“明晰”“内化”等都是教师教育知识更新的过程。但是,教师教育知识更新的最终标志应是组织创新的知识在教师身上得到体现。也就是说,教师应用了组织创新的知识。这个过程就是组织创新知识个体化的过程。

三、促进教师教育知识更新的知识管理策略

组织知识管理是教师教育知识更新的一条重要途径。笔者认为,在教育机构里实施知识管理,可以使用“以问题为导向”的行动研究方式。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共享和创新都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这样知识共享的内容就会很明确。知识创新的成果则表现在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得以解决,教育质量因此而提高,这就达到了知识管理的目的,同时也达到了教师教育知识更新的目的。

着眼于促进幼儿园教师教育知识的更新,笔者认为知识管理的策略可以包括以下几种。

1.运用“师徒观摩”促进隐性知识的交流。“师徒制”被认为是隐性知识交流的最重要的方法。在幼儿园实行“师徒制”,即一名具有丰富经验的优秀教师带1~2名新手教师。新手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观摩优秀教师组织教育活动并与其研讨。观摩的主题为研究课题。当然,在此过程中,新手教师还可以学到优秀教师的一些实用的教育技能。在运用这种策略的过程中,应注意面对面交流,这样才能避免新手教师产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

2.运用“反思教学”促进隐性知识的显性化。以园本教研作为载体,以每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观课”“研讨”活动促使他们反思自己的实践,从经验中学习,使自己的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变。在此过程中纠正不正确的经验知识,提升正确的经验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通过类比、隐喻等手段挖掘优秀教师的教育经验,并用案例形式呈现出来。运用信息技术,把总结出来的创新性显性知识(反思笔记、经验类文章等)拿到交流平台(BBS,BLOG,WIKI等)上共享。在运用这个策略的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因为教师只有“以人为镜”才容易看出自己的问题。“让一个人仅仅通过自我反思改变思维方式,难度要大得多,但是通过倾听他人对同一事件的认识和感受却相对容易实现思维角度的转换。上述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组织学习。事实上,通过组织学习,个人学习的效果能够实现倍增和飞跃。”〔9〕

3.运用“研究课”促进显性知识的隐性化,加强对创新知识的利用。知识在线公司首席知识官Ron Young(1998)说,显性知识必须很快地再转换为隐性知识,否则它的真实价值就不复存在。运用“研究课”是促进显性知识隐性化的重要手段。作为教师专业发展重要途径的“研究课”指的是为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组织的一种特殊的公开课,它集教学与研究于一体,是一种教师群体有计划、有目标、有理论指导的教学研究与交流的活动形式。在运用“研究课”促进显性知识隐性化的过程中,我们强调运用组织创新的新知识,使教师更加熟悉创新知识并掌握其在实践中的运用策略。我们还应该运用各种鼓励手段促使教师及时运用已有的显性知识以及从自己和他人隐性知识转换而成的显性知识,把这些知识逐渐内化为自己的实践性知识。这样,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才算达到,教师的教育知识才能真正更新。

参考文献:

〔1〕郭良菁.迈向养成自主探究与反思的实践者的教师教育〔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1999:29.

〔2〕毛亚庆.知识管理与学校管理的创新〔J〕.教育研究,2003,(6).

〔3〕〔4〕辛涛,申继亮,林崇德.从教师的知识结构看师范教育的改革〔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6).

〔5〕〔8〕阎德明.知识转换过程与教师专业发展〔J〕.课程・教材・教法,2005,(7).

〔6〕王歆军.知识创新SECI模式与教师教育知识自我更新〔J〕.经济师,2004,(10).

〔7〕杨南昌,等.SECI:一种教师共同体知识创新与专业发展的模型〔J〕.中国电化教育,2005,(10).

〔9〕张鼎昆.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J〕.现代企业教育,2004,(10).

On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Renewal of Teacher’s Educational Knowledge

Liu Li

(Institute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Beijing Academy of Educational Science, Beijing, 100045)

【Abstract】Teacher’s educational knowledge is the decisive factor to influence teacher’s behavior, and the key factor to influence the education quality. Enrichment, renewal and optimization of teacher’s educational knowledge should be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promot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quality.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for renewal of teacher’s educational knowledge. Since knowledge management, which starts with and ends with knowledge, with knowledge sharing the means and knowledge innovation the purpose and symbol, aims to renew organized knowledge and to increase competence, during which teacher’s personal educational knowledge will be constantly updated. The strategies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include: apprenticeship which encourages communication of implicit knowledge; reflective teaching which makes implicit knowledge explicit; and research classes which makes explicit knowledge implicit.

教师知识管理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的学校,其知识获取的重要渠道来自于教师。教师知识的有效管理不仅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对于教师整个团队以及学校的综合竞争力都有迅速提升的作用。本文是对信息化教育中的教师个人的知识管理进行了研究。

一、引言

在知识社会中,教师是一个专业的知识工作者,担任着知识传递与创造的重要角色,必须不断地追求专业成长才能适应社会与教育的发展。而教师专业成长就是其有关教学技能的提升,主要的焦点就是教育专业知识的获得、转化、创新与应用。内涵与目的都与知识管理相符,所以运用知识管理的理念与技术,将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尤其是信息化教育过程中,研究教师的知识管理必将提升教师的教育水平,对学校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二、教师知识管理的核心对象:教师隐性知识

教师的知识管理中最关键的部分是对教师知识的把握。教师知识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所必需具备的智力资源,教师知识的丰富程度和运作情况直接决定着教师专业水准的高低。而教师隐性知识,是教师个人长期积累及教学实践经验的产物,是个人化的知识,通常不易用言语表达,也不容易传播与扩散。教师隐性知识的洞察与学习、挖掘与利用,是教师知识管理的关键。因此,教师知识管理的核心对象是教师隐性知识,而教师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在于对教师隐性知识的积累、交流和共享。

教师利用隐性知识可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以隐性的控制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技能与知识。有不少优秀的教师对班级和学生的管理很有方法,能很巧妙地在工作中用自己独特的管理技能与方法使学生不知不觉按照自己的要求去调节自身的行为,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这种知识与能力是教师职业中很典型的隐含性知识部分。

其次,教师教学机智的技能与知识。课堂是教师工作的主阵地,一次成功的课堂讲授往往是教师根据实时实地,恰当地综合运用各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结果,这里面常常体现着个人的经验与机智,所谓优秀教师“教无定法”正体现出了他们这方面的才能,而这种知识通常在书本中是难以找到的。

再次,教师在教育科研、学习新知方面的技能与知识。教师个人的科研方法与治学策略是依据教师个人实际工作情况逐步形成的。对教学工作有着实践指导意义的个人知识也属于隐性知识,而且这类知识一般具有习惯性,甚至有的已成为教师个人的一种风格,不易被他人掌握。

三、教师知识管理的实施策略

对于教师知识管理的实施策略,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教师知识库

教师知识库是实施教师知识管理的首要条件,提供教师知识交流与共享的基本资源。学校应对有关教师的教案、教学笔记、论文、教学参考资料等显性知识进行有效地分类与整理,将其文件化、档案化和电子化,并存人到教师知识库中。应予强调的是,教师知识库的内容应及时更新,并加以妥善维护。

2.建立教师知识地图

隐性知识分享的重要途径是要与知识拥有者本人沟通与交流,因此,学校应对每一位教师的知识体系结构与专业特长进行分析,建立知识地图。知识地图的作用在于帮助人们在短时间内找到所需的知识资源。当然教师知识网络地图不能仅仅只限于学校内部教师,应当不断地扩大地图版块,建立校外专家、学者、优秀教师等人员的人际知识网络,这样在所需相关知识的时候,就可以通过直接咨询、请来做报告、指导课题研究、交流互访以及直接登门拜访的方式分享其知识。

3.构建教师专业共同体

教师专业共同体的构建,是教师进行专业知识交流和分享的组织条件。教师专业共同体的成员之间通过讨论、协商和共同探究,交换经验心得,相互启发,促进专业知识的分享。

4.建立分享的组织文化及有效的知识分享机制,创建分享知识的良好氛围

学校应为知识的传递与吸收提供各种机会、并建立一种奖惩制度,从而增进教师分享知识的动机和意愿,最终在学校内部形成一种教师之间相互合作的良好氛围。

四、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步骤和方法

我们可以把教师个体知识管理的步骤和方法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对知识资源的需求

教师在实施知识管理时,应该根据个人的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确定自己所需要的知识资源,这是实施知识管理的起点。知识资源的获取途径很多,教师经由研读期刊、杂志、书籍;参与教学研讨会、专题讲座;观摩实际教学;检索网络资源以及访问存储了大量与教师相关的知识与资源的教师知识库,以及访谈有经验的专家、学者、积极参加学术研究活动等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从学校内部及外部及时获取所需的资料、信息和知识。

2.选取合适的个人知识管理软件

个人知识管理软件能帮助个人存储、组织知识资源,方便与他人之间共享与协作,更高级的应具有知识、协作学习的功能,如网络日志软件Weblog和博客,不仅可对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思想火花进行记录,随时选取网上获取的文字、图片等信息并具有文档编辑的功能,而且还可以树形文件夹的形式来对文档进行分类管理,而且也能通过用户连接,查看到其他用户开放的信息,在有相同兴趣的读者之问分享信息,让人人成为“编辑”变成现实。

3.建立教师个人知识库并进行维护、更新

教师知识库是存储教师个人知识的数据库。建立教师个人知识库就是教师通过一定的知识分类和编且准则,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师教学知识、教师专业知识进行加工、处理,建立索引并进行储存和管理。个人知识库的建立不仅能使教师个人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学校其他教师在需要这方面的知识时能及时地查询和分享。同时,更应该及时并且持之以恒的根据实际教学工作的需要,维护及更新个人知识库的内容是教师适应教学发展的基础。

4.教师知识的应用

教师知识的应用是指教师在学习与吸收专业新知后,应用到专业教学和研究上,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检验知识自身的适用性,并通过反思来发展、创新知识,从而促进教学发展和自身专业成长。因此,应用知识是教师知识管理的重点和目的。

5.教师个人知识在教师专业共同体内交流、互动

教师应积极、主动与教师专业共同体的成员之间进行教学经验与专业知识的交流,共同解决在教学上所遇到的问题,经过知识互动交流,知识在群体的范围内得以传播,使得整体的价值得以提升,同时还能激发教师创新专业知识的潜能。

五、结论

教师知识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教师知识管理系统 应用 分析

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存在于每一个领域,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育是知识密集的领域,在知识经济时代,面对动态的、多变的教学系统,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以适应社会与教育的发展,无疑是我们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

一、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成功应用于企业中获取、存储、学习、共享、创新的管理过程,它“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的新途径”。[1]知识管理的对象是知识,而知识又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指有条理且系统化的知识,这些知识很容易传播与分享。隐性知识则是指不容易表达的知识,这些知识高度个人化,很难将它传播给他人。这两类知识的划分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日本学者野中(Nonaka)和竹内(Konno)提出了知识转化的四种模式:1.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社会化);2.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外化);3.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综合化);4.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内化)。正是经由以上几个过程的不断螺旋循环,不但显性知识得到了不断积累,个体和群体的知识储量不断增加,而且最终实现了知识的创新和发展。

二、教师知识管理

教师知识管理,是指运用知识管理的理念,对包括显性和隐性在内的教师知识进行获取、存储、学习、共享、创新的管理,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终不断提高教师工作绩效的过程。当前,教学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多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相应地吸收新的理念,更新观念,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才能保证成功的教学。但由于现实中教学设计理论和教学设计实践脱节、教师知识得不到共享、大量隐性知识被忽视等问题的存在,使得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技能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受到限制,从而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基于以上论述,我们很有必要引入知识管理思想来解决当前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将知识管理理论运用于教师,以教师的知识作为管理对象,将分别隶属于个别教师且潜藏于他们头脑中的知识通过取得、分享、运用、创新的过程,提升其价值,不仅能在教学上使教师知识发挥更高的应用价值,而且能避免教师专业知识发展与时代脱节,帮助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其价值追求。因此,本文尝试通过借鉴知识管理的思想来构建一个集管理、合作与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动态的教师知识管理系统(Teachers’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以下简称TKMS),实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思想方法到教学过程细节的设计等隐性知识的存储和显性化,并对这些知识提供开放式管理,以实现知识的生产、利用、共享和创新,从而有效地提升教师的教育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TKMS的构建

根据知识管理的思想及综合考虑,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可采用如下TKMS的结构模型。

TKMS的体系结构分为以下几层。

1.用户层是与用户直接交互的浏览器界面,完成用户接口功能,在客户端向指定的服务器发出请求,Web服务器用Http协议把所需的文件资料传给用户,客户端接受并显示在WWW服务器上。

2.应用程序层主要是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协作,以期实现知识共享、应用与创新的目的。这一层是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关键层,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决定着整个系统的功能。

3.功能模块层没有用户界面,一般不能直接实现具体的知识管理操作。它主要完成客户的应用功能,即对Web服务器接受客户的请求进行申请处理,而后数据库结果返回服务器,再传至客户端。

4.数据服务层包含了各种知识存储技术,由统一的知识库构成。它主要通过数据库系统来进行知识的管理、信息的存储,完成数据的更新、查询等操作,并维护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四、TKMS的应用与分析

1.目前信息技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在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仍然存在着某些问题,如:(1)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2)信息技术教师在新型教学方法与模式的探索中出现困惑;(3)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诸多误区;(4)信息技术教师对于引进的教学方法与模式缺乏本土化研究。

2.运用TKMS解决问题

下面在介绍TKMS主要功能模块作用的过程中,渗透讲解如何运用本系统来解决以上所提到的信息技术学科中存在的问题。

(1)知识门户系统。在利用TKMS解决实际问题之前,教师须先通过浏览器进入系统进行注册,注册时要求教师填写个人信息,如姓名、所学专业、最高学历、讲授课程等,通过审核后再使用所获得的ID号登录到系统中。系统首页除了显示一些固定的功能模块,如知识检索、Blog等模块外,还根据教师在注册时所填入的个人资料对页面上不固定部分所应呈现的内容进行组织和分类。例如,当教师在注册时填写讲授课程为“信息技术”时,界面就会自动显示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分类,如信息技术的课程标准与解读、信息技术课题研究、理论学习等分类,这些分类有助于教师迅速找到所需知识,使用其所需功能。

(2)知识检索系统。上文提到了信息技术教师在探索新型教学方法和模式的过程中出现困惑。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设计理论基础不扎实。要提高教学设计能力,教师就必须了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了解教学设计的实质、原则,以及教学设计理论,等等,从而才能在探索新型教学方法和模式的过程中实现理论提升。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除了可以利用系统所提供的“理论学习”等相关专题来学习教学设计理论的基础知识外,还可以利用系统所提供的知识检索功能从知识库中检索这方面最新发展动态的相关文献、案例等知识。知识检索系统为教师提供多种类型的知识搜索方法,如全文搜索、上下文搜索、自然语言查询等,支持按关键词、按作者或按日期等多种检索方式,这些检索方式能有效地帮助教师从信息的海洋中快速定位知识,让教师从繁重低效的知识获取工作中解脱出来。

(3)Blog系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诸多误区,主要由于教师教学观念等认识上的错误所造成的。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认识还停留在“计算机文化论”或“计算机工具论”上,把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计算机职业技能培训等同起来。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就要积极地进行自我反思,并与国内外的同行进行探讨和交流,不断开拓思维和视野,在知识共享与交流中逐渐纠正错误的教学观念。这里,我们可以利用Blog功能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切入点。

Blog是一种个人自由表达和出版的工具,是深度交流沟通的网络新方式,是一个快捷易用的知识过滤、积累和管理的系统。教师可以在Blog上记录自己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等,记录自己学习、思考的过程,同时可以将搜集到的相关知识沉淀下来,成为自己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另外,教师可以通过阅读以往在Blog上写的帖子,对自己所写内容进行深入体会,并与当时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等,通过反思不断改变错误的教学观念,不断提高教学设计水平。教师还可以在Blog上上传课堂教学视频相互交流与分享教学实践经验,使寓居在一线教学实践活动场景中的大量隐性知识流动起来,实现知识的社会化。一部分优秀的课堂教学视频经过系统审核后还可以存入系统的知识库中,以供更多的教师观摩和学习[2]。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我们还可以在个人Blog的基础上建立Blog群。Blog群就是很多Blog的集合,是教师学习、交流的社区。教师可以在Blog群里围绕主题展开评论和讨论,并且能较详细地记录思考过程,使交流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实现知识的外化,进而促进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对于那些经过实践证明有价值的知识经过标引、分类后,可以存入系统的知识库中,实现知识的高度集成。

(4)知识地图。信息技术教师对于引进的教学方法与模式缺乏本土化研究,这其实也是教学设计理论和教学设计实践脱节的一种表现。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教学设计还主要处于引用阶段。特别是理论方面,很多都源于国外。实践方面,由于“洋”理论的“水土不服”,加上我国根深蒂固的“儒家”教育观念、学习理论的影响,理论与实践出现了脱节。因此,我们应从实际出发,着力探寻本土化的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们与教学设计的理论专家应加强合作,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去共同促进我国的教学设计的研究,以达到二者的有效结合。因此,我们可以尝试使用系统所提供的知识地图功能实现一线教师与教学设计理论专家的联系与沟通。

知识地图是TKMS中知识的索引,它可以为知识的位置进行导航,告诉教师“谁拥有我需要的知识”,以及拥有哪些方面的知识。知识地图以主题知识地图、专家地图、主题与专家的关联地图进行分类显示。主题知识地图是以教师的学科知识为主题对系统中存储的知识进行分类显示,存储关联文档之间的链接,提供智能化的知识向导。如当信息技术教师加入教学方法与模式本土化课题研究小组时,系统就会根据教师的属性和行为记录查找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并形成知识地图展现在教师的面前。专家地图则主要是将拥有知识的人,即某方面的专家如同显性知识一样标注在知识地图中,它储存了专家描述文档,根据学科知识对专家进行分类,教师通过专家地图可以和领域专家取得联系。主题与专家关联地图可以定位知识与专家之间的联系。如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在阅读某一文档时,通过关联地图找到教学方法与模式本土化研究方面的专家,再通过专家定位系统与专家取得联系;反之,教师还可以通过专家定位找到该方面的关联文档[3]。

(5)实时交流系统。通过对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得知,当前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主要是由青年教师和一些从其它学科转教信息技术课的教师组成的,他们的教学理论功底薄弱、实践经验少、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我们非常需要得到有关专家或优秀教师的指导来帮助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这里,我们可以通过刚才介绍的知识地图找到专家或优秀教师的联系方式,然后通过实时交流系统与其建立联系就可以进行直接交流。实时交流系统其实就类似于我们现在使用的QQ软件。教师可以通过系统的“查找”功能找到专家,并与专家进行沟通。当教师希望一个课题研究小组的教师都得到通知时,还可以选择类似于QQ软件的“群”功能一次性将消息发送给多个教师。同时,实时交流系统还提供功能类似于支持语音视频聊天的QQ聊天室的实时会议系统,为教师提供一个虚拟的学术沙龙,让教师可以选择加入某个讨论组进行非正式的组织讨论。

(6)知识评价系统。教师在阅读系统中的文章时,可以使用系统提供的知识评价模块来对这些文章进行评论,并根据文章的质量、重要性等指标打分;教师还可以对每一次检索结果进行评价。评价系统通过教师的评分与文章的引用率作出评价,并鼓励知识贡献最多的人,赋予其更多的权限或给予一定的奖励等激励方式,促使教师不断地将在系统中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并将应用后所产生的新思想、新成果再次与其他教师共享,从而形成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这个过程也能实现教师教学设计知识的内化,使教师个体的教学知识得到不断的升华,更实现知识的创新和发展。

五、结语

文中所设计的教师知识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是作者在对教师知识管理活动进行抽象化和一般化的基础之上,应用现有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技术所构建的一个框架,是在理论层面的一种新的设计思想的尝试,具体实践时可能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尽管论文中有些思想还不够成熟和完善,但文中进行的分析和得出的结论,以及所构建的教师知识管理系统,对于相关课题的研究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希望本文能够抛砖引玉,促进教师知识管理系统应用研究的逐步深入。

参考文献:

[1]邱均平.段宇锋.论知识管理与竞争情报[J].图书情报工作,2000,(04).

[2]穆瑞辉,苗国义.对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途径的探讨[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6,(01).

[3]张红岩,张新明.从知识管理视角看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04).

教师知识管理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信息化时代各种应用软件的不断推出为教师进行知识管理提供了新的途径。通过应用实例.阐述了教师进行知识管理的新模式。该模式可为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个人竞争力,实现教师个人价值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的教学是一项个性化的工作.是应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过程。由于教师思维的复杂性与易动性,很难有一个统一的完全适合每个教师创新性要求的知识管理软件。本文通过应用实例,阐述了教师知识管理的新模式。这一模式可为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个人竞争力,实现教师个人价值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信息个性化订阅模式

RSS(ReallySimp1eSyndication,简易信息聚合的简称)是一种由网站直接把信息送到用户桌面的技术。通过安装专用的阅读器,浏览者就可以在支持RSS的Intemet网站上订阅自己喜欢的内容。而当网站内容更新时,浏览者将会及时地获得所订阅内容的最新信息。包括标题、摘要,甚至是全文。目前常用的RSS阅读器有“看天下”、“周博通”、“新浪点点通”等,其充分体现了Web2.0时代Intemet的个性化服务理念。RSS技术就是秉承这一思想的产物。下面我们将结合“看天下3.0”网络资讯浏览器的使用,探讨如何对自己需要的(或感兴趣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

(1)订阅步骤。中国知识网(http://www.cnki.net/index.htm)包括了中国期刊库、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库、报纸、会议等重要数据库,内容众多,是高校教师教学、科研必然光顾的网站之一选择中国知识网主页水平导航栏中的“RSS订送”选项,当选择“RSS期刊/杂志订阅”时,我们就可以任选库中的7300种期刊订阅。如输入“中国电化教育”。当新刊一到就能第一时间看到、读到该期刊的文章标题、作者、摘要、日期等信息,输入知网充值卡号后就可以浏览全文。如果选择“RSS关键词订阅”,我们就可以在“设定关键词”中输人关键词。RSS阅读器会自动把你最想得到的信息资料,在第一时间更新并展现在你的面前,大大节省了查询的时问,提高了工作效率。

(2)中国知识网RSS订送。其内容是限定在中国知识网内的,相对来说是属于较正式发表的文章,而百度网的搜索内容是基于Internet网的各网站,范围广,随意性强,更新及时。“看天下”RSS网络资讯浏览器的“我的订阅频道”中新建频道可以选择基于百度的关键词检索。对认为有价值的文章可以贴上标签转入管理频道,RSS浏览器不仅可以对RSS文章进行存储管理,还可以对从网上直接下载的文章和自己撰写的文章进行存储和管理。

(3)信息个性化订阅模式。除利用上述RSS阅读器聚合各网站RsS格式的信息外,还可以利用E—mail订阅网站信息,方法比较简单,在具有E—mail订阅信息的网站页面中,输入一些个人的信息(包括订阅人的E—mai1地址),确认后即可生效。E—mail订阅信息的特点,可以节省教师宝贵的时间。一旦订阅,便可享受便捷的服务,在浏览信件时就可以看到各网站发送给你的最新订阅信息。目前具有E—mail订阅信息的网站越来越多,如和讯财富速递、Cooe快讯、雅虎邮件订阅、百度新闻订阅等。当多个网站的订阅内容归集到一个邮箱中时,会出现阅读、分类储存和快速搜索的管理问题。在雅虎网站邮箱中提供了邮件文件夹管理和搜索邮件的功能.通过雅虎邮件订阅的信息可以与收件箱文件夹中的其它信件区别开来,而自动进入订阅箱文件夹,教师在阅读订阅时对有保留价值的信息可以在邮箱中新建文件夹并永久地、分门别类地进行保存。邮件搜索功能能方便教师在需要时尽快找到相应的邮件信息。自动删除功能将对订阅箱中超过3O天的已读邮件和超过7天的未读邮件进行网站自动的删除.免除教师手工删除的烦恼。由于E—mail已经成为现代人交往的工具之一,阅读邮件几乎是每个教师上网要做的一件事,在阅读邮件时顺便查看自己订阅的信息,可谓一举两得。

2个人数字图书馆模式

360doc个人图书馆(http://www.360doc.com)是一个供个人在网上保存、管理、自己资料的知识管理和协作平台。下面结合360doc个人图书馆的使用,探索高校教师如何根据各自的兴趣和工作需求,在网上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个性化信息环境,并以此为基地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范围,广交朋友,活跃思想。

免费注册成为其会员后就能在360doc网站上建立属于自己的个人图书馆。当我们在lntemet网上浏览或检索到有价值的信息需要保存时,选中所需保存的文字或图片,点击鼠标右键选择保存到360doc个人图书馆,它会直接进入到我们个人图书馆的主界面,在此既可以新设文件夹或存放在已有的文件夹中,也可以撰写读后感,输入标签,以便与人交流。这类似于复制、粘贴的功能,但其格式化和自动处理功能又优于简单的复制、粘贴功能,当选择刚才保存的目录时,会发现360doc应用了基于语义理解的人工智能技术。自动生成了文章摘要。自动在与内容相关的文章间建立了连接,并自动根据您的收藏兴趣为您推荐感兴趣的文章。这是把个人图书馆建立在桌面电脑中根本无法实现的功能。除了保存、管理、自己的资料之外,360doc个人图书馆还可以对保存的文章进行目录式的存储管理,并提供在目录间对文章进行移动、复制的功能;可以对文章进行人工编辑、删除;对每篇文章都可以设置阅读权限,对自己的秘密信息可以设置为“仅自己看”,对大众化的资料可以设置为“公众公开”,对于只想让熟人看的资料可以设置为“好友公开”。更值得一提的是它为教研室内,或不同学校同一专业教师之间,或教师个人与社会大众问,及对某一问题感兴趣的人士之间,根据自身的特定需要。通过向朋友推荐文章和订阅他人新收藏的文章的方式,提供一个积累、分享、沟通交流的知识协作平台。

除了在360doc网站上免费创建个人图书馆外,因特网上还有诸多免费的能用来创建个人图书馆进行知识管理的网站,如Nextljb(htlp://nextlib.1ifegoo.com/),CADAL(http://www.cada1.zju.edu.cn/Index.action/)等,虽然它们的界面和功能不一样,但是它们都具有一般个人图书馆对知识进行保存、管理、共享的功能。

3知识图形化管理模式

Mindmanager是目前应用较多、功能较丰富的一种可视化思维导图软件,其直观、友好的用户界面和丰富的功能,有助于教师有序地组织自己的思维、资源和项目进程。下面结合Mindmanager6.0的使用探索教师如何应用思维导图工具组织自己的思维.把自己头脑中的隐形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如何把电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网上搜索的知识方便地结合在一起;如何围绕项目进行知识管理。

(1)建图步骤。用文字将自己的想法“画出来”。点击“工具”菜单中的“开始脑力激荡”按钮,根据向导的步骤首先无需考虑顺序结构.让教师集中思想考虑对某门课程教学工作(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科研项目)的所有构想,并随意输入到工作区左边,随后在工作区右边输入自己定义的归类群组的名称,最后拖曳你的构想到群组名下就建立了一个体现教师思想的知识导图。如果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已有初步的构想,也可以直接通过“新建”菜单,创建一个新的导图。

(2)纲要内容在思维导图中主要显示的是围绕主题向四周发散的纲要性内容,可以有1级、2级等向下延伸,一般情况不超过5级。详细内容可以通过链接、附件、记事、主题注释等方式显示。导图背景和各图象可以使用颜色,通过插入图示、罔像和外形,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画.这与人大脑处理事物的自然方式相吻合。

(3)“聚拢”步骤。用“发送”将各路资源“聚拢来”。在安装Mindmanager6.0后,软件会在浏览器的快捷工具栏中自动产生一个思维导图的发送图标,在浏览网页时如果需要保存网页,直接点击该图标,软件会在思维导图中生成一个超链接。教师围绕教学或科研的一个主题在因特网上搜索信息时,可以暂时不看具体的内容,仅根据标题和摘要与主题相关,点击导图的发送图标.软件会自动把与主题相关的网页“聚拢起来”。该方式除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之外,还能够在浏览信息时,不会因为看网页的全文而中断你的搜索思路。如果在搜索过程中引第二、第三个主题时,只需点击左上角的“新建”快捷按钮,创建第二、第三个导图,在浏览的信息需要聚拢时,在导图底部的状态栏中增加选择聚拢到那个主题中的步骤。如果第二、第二三个导图与第一个导图的主题相关,可在保存后用拖动的方式或复制粘贴的方式把第二、第三个导图聚拢到第一个导图中。使用思维导图最大的特点是,除非你有新的思想并想要把头脑中的隐形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时,需要通过键盘输入大量的文字。除此之外,对已有的各种显性知识,大多数情况下只需通过点击拖曳或复制粘贴的方法就可完成,操作快捷方便,结果一目了然,令人赞叹。

教师知识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个人知识管理;幼儿园教师;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8)07/08-0048-04

随着知识社会中知识地位的不断提升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改进,知识管理理论应运而生,该理论的提出旨在“设计、构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和组织形式,挖掘固有知识,引导知识创新,实现知识共享,并通过对共享的知识进行有效利用,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成长”。自1986年“知识管理”这一概念在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主办的欧洲管理大会上正式提出之后,相关的专著、学术论文和专题会议就不断涌现,知识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也得以丰富和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知识管理理论的成熟和方法体系的日益完善,知识管理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风险管理、变革管理、情报学等专业学术性组织均开始了针对性的知识管理研究,教育领域也把“通过知识管理,以更加有效地管理知识的生产、获取、共享、转化与创新”作为今后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并开始了针对自身组织特点的知识管理研究,有关学校组织层面和教师个人层面的知识管理专项研究也逐步显现,知识管理研究迎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

一、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研究缘起

知识管理理念引入教育机构之后,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学校知识管理层面上。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学者哈格维斯(D.H.Hargreaves)在《英国教育研究集刊》(Bfifish Tournal of EducationalStudies)上发表了《创造知识的学校》(TheKnowledge Creating School)一文,由此开始了学校领域知识管理的研究。2000年,OECD公布了《学习社会中的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in the Learning Sociecy)报告书,明确指出教育是一种知识产业(Knowledge Business)。2002年,赛林斯和琼斯(Edwards Sallis&Gary Iones)撰写了一部关于教育知识管理的专著《教育中的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 in Education),对该领域研究的深入开展起到了促进作用。2002年12月,ISICME和美国另一个著名的知识管理研究机构The San Francisco Bay Area and Silicon ValleyKnowledge Management Cluster在旧金山成功举办了全美第一次教育领域知识管理研究的高峰会议。会后,ISKME主席皮特瑞兹(Lisa.A.Petrides)将这次会议交流的经验撰写成一部专论《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范畴的确定》(Knowledge Managementin Education:Defining the Landscape)。这部专论集众多研究者的智慧于一体,对中小学、大学如何运用知识管理来提升学校效能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对学校知识管理的研究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2003年,OECD成立教育知识管理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KnowledgeManagement in Education),专门从事教育领域知识管理的研究。在美国,不但成立了致力于教育领域知识管理研究、推广、应用的非营利性机构――美国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协会(Insntute for theStudv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Education,简称ISKME),还专门建立了对教育领域知识管理研究进行资助的基金会,如The Devid and LuciUePackard基金会、The W.K.Kellogg基金会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如今,许多国家已开始了学校知识管理的研究和实践,一些高等和初等学校逐步建立起知识管理系统,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作为一种不同于科学管理和信息管理的管理理念,知识管理自被引入学校管理领域之后,确实对提高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和竞争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学校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中人们发现,教师如同企业中的知识员工一样,如果不能通过知识管理更有效地管理好个人的知识资本,即使学校进行了知识管理,也很难从知识贫瘠的教师身上获取有用的知识资源,而教师自己也难以从学校的知识管理中获取更丰富的知识和更强劲的学习力。教师只有首先成为个人知识管理中的“首席知识官”,才能在提升自我专业竞争力的同时,成为学校知识资源的主要提供者,并为学习型学校的创建作出应有贡献。在此理念的引导之下,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问题才日渐成为教师专业成长中新的研究视点。

以“高效地、有偿地开发和使用智力资本”㈨为目标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理念在教师身上的应用与拓展,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管理各种知识资源,帮助个体调整和完善个人知识的运行方式,逐步形成内在的自我反省机制,并将各种知识在最短的时间内做系统性组织、整合与应用,达到以最少付出获得最大收益的效果。把个人知识管理的理论引入教师专业发展领域,将会不断增强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意识,提高教师知识管理策略的运用能力,并在协助教师整合各种知识资源的过程中实现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价值,引领教师实现从“比较专业优势”向“竞争专业优势”的阶段性跨越。

二、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研究现状扫描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是教师个人通过对知识获取、共享、转化和创新等过程的管理与优化,及对个人知识体系的修缮与维护,更有效地整合与补充个人知识资源,调整和完善个人知识结构,提升个人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品质并最终提高专业竞争力的过程。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本质就是把知识当成个人特有的“资产”来管理。通过这种“知识资产”的管理,知识成为个人专业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对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产生更大的促进作用。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问题是伴随着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研究的不断深入而逐步纳入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领域的。在国外,哈格维斯于2000年发表《教师和医师的专业知识之生产、媒传及应用:一项比较分析》(The production,mediation and use ofprofessional knowledge among teachers and doctors:A comparative analysis)一文,研究视角首次触及教

师专业知识管理方面。尽管该文主要是从教师和医师专业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方面的比较研究引出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问题,但由此引起了人们对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关注。

而在国内,关于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则起步较晚。1998年刘毓在《教育评论》第6期上发表了《学校的“知识管理”探微》一文,但直到2003年,程德蓉才发表了《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一文,由此掀开了内地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研究的序幕。之后,有关该领域的相关研究开始涌现,但均是一些口号式的零散研究,且主要局限于理论的倡导和观念的引领方面。2006年河北大学赵卫华的《面向专业发展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研究》、江西师范大学沈俊慧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应用研究》和华中师范大学王兴海的《中小学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研究》三篇硕士论文从教育技术的层面对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而从“人”的层面探究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仍然十分缺乏。

与我国内地相比,台湾地区自高博铨教授1999年在《师友月刊》上发表了《强化知识管理以提升学校效能》一文之后,关于教育领域知识管理的研究迅猛展开。2000年,台湾中正大学的王如哲博士在台北五南出版社出版了有关教育领域知识管理研究的专著《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应用――以教育领域及其革新为例》,从教育革新的高度来探讨教育与学校情境的知识管理问题。陈美玉教授则于2002年出版了专著《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与专业发展》,从不同层面对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问题进行了系统而详细的阐述。

与企业知识员工是知识管理的核心一样,教师也应当成为幼教领域知识管理研究的重心。但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来看,有关幼儿园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大多是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研究的附带研究,不仅成果少,而且未形成单独的研究领域。2005年5月,在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中国西部幼儿教育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了“以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教育主张。同年,刘丽在《学前教育研究》第7、8期发表《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一文,引出了幼儿园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研究的问题。该文认为,教师个人知识具有个体性、实践性、情境性、缄默性、整合性、保守性等特点,个人知识管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具体途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主要包括“使经验显性化”“对经验进行反思”“使经验理性化”等几个阶段。2006年,刘丽又在《学前教育研究》第10期上发表《知识管理:幼儿园管理的新视角》一文,从幼儿园知识管理的角度提到了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问题。本人撰写的《个人知识管理:团体学习中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选择》一文则是从团体学习的角度,揭示了个人知识管理对于提高团体学习效率与质量的价值,进而引申出知识管理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这是到目前为止内地有关幼儿园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研究中仅有的三篇文章。在我国台湾地区,“提高幼儿园教师专业信息素养,增进知识管理能力”虽然已成为幼教工作者关注的研究主题,且在很多幼儿园内建立起知识管理系统,但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幼儿园知识管理的范畴内。例如,台北市仁爱国民小学附设幼儿园不仅率先应用了知识管理概念,而且还研发出一套完整的幼儿园知识管理系统。这套系统已在公立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同时开始了积极尝试。与此同时,关于幼儿园知识管理的各种研习班和研究活动也在热火朝天地开展,并出现了陈龙安、施宏彦、罗宇媛、谢丽燕等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学者。到目前为止,有关幼儿园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专项研究仍十分贫乏,形成单独的研究领域尚需时日。

三、幼儿园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研究前瞻

从以上已有研究现状的整体扫描结果来看,不论是研究深入还是研究粗浅的地区,关于幼儿园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都刚刚起步,且主要集中于教育技术的层面而未能上升到知识管理的核心――“人”的层面上来。但是,个人知识管理对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所认同,已有的有限研究也充分证实了个人知识管理对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巨大意义与价值。这既为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研究背景和比较宽阔的研究空间,又将促使越来越多敏锐的研究者加入该领域的研究队伍。因为在知识价值日益凸显的今天,“教师是否具有快速适应、随时创新个人专业知识内容与调整专业实践方式、展现终身学习的能力,有赖于教师在‘个人知识管理’上的努力。使自己有机会将个人拥有的智慧资产通过个人知识做系统性的管理、储存并与他人分享,进而达到快速创新知识、扩大知识应用层面的目的,是目前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上最迫切且具挑战性的课题。”

教师知识管理范文第7篇

论文关键词:个人知识管理;信息技术;网络

1前言

作为信息技术工作者,在日常工作学习中,都离不开计算机与网络,时常利用它们进行信息的获取、加工、整理、存储等。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存储的资料越来越多,有时经常会找不到需要的信息,从而悔恨当初没有将其妥善保管与整理。相信很多教师对此深有体会。于是,该如何高效便捷地将自己有价值的知识进行管理便显得迫在眉睫。

如今,有很多关于个人知识管理的工具,诸如Mindmanager、Google日历、mybase等。笔者在其使用过程中觉得确实好用,也为自己带来一定的方便,可是在与一些学科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教师对其并不重视。主要原因在于:1)软件多是英文版本,操作起来十分不便;2)软件版权因素,网络上流传的版本多为试用版本,存在使用时间有限制与部分功能模块无法使用的问题,且有时运行不稳定,而有些正式版需要收费;3)需要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技能作支撑;4)教师没有个人知识管理的意识。

以上问题在年纪偏大的、来自偏远地区的教师身上尤为明显,他们对其有~定的抵触情绪,称“增加了自己的负担”。介绍什么样的工具或者方法能够照顾到这部分教师呢?于是,一种“零技术”或者“傻瓜技术”且低成本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理念与技术,值得人们去探究与发展。

2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

最常见的知识管理技术有文档管理技术、内部网技术、知识或数据挖掘技术、专家系统技术、搜索引擎技术、智能检索技术、群件技术、机器学习技术和知识地图等。对于个人,文档管理技术、搜索引擎技术与智能检索技术是利用最多的。下面以这3种技术为蓝本,介绍如何将其具体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化为一个个“妙招”,从而轻松实现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以下操作皆在WindowsXP系统下实现)。

2.1本地电脑篇

方法一:我的电脑我做主

1)文件夹分类技术。利用文件夹结构,建立个人数字化资源库。例如在主文件夹下创建教案、课例、论文集、教学视频、动画、专家讲座等子文件夹,将不同的文件资料放入相应的子文件夹下,从而方便查找与利用。

2)利用本地IE收藏夹。本地IE收藏夹(IE收藏夹的地址在C:\DocumentsandSettings\Allusers\Favorites或已设置用户名的将ALLUsers换成自己的用户名即可)可以帮助人们在浏览网页的时候将有价值的网站的网址保存,以方便再次利用。其实,它还可以保存本地文件夹的地址。例如打开论文集文件夹,点击窗口上面的收藏选项,将其添加到收藏夹,以后就可以利用收藏夹直接点击访问该文件夹。

3)桌面快捷方式。将最近需要频繁访问和重要的文件夹或文档利用桌面快捷方式进行管理,具体流程为:鼠标右键单击需要的文件夹或文档一发送到一桌面快捷方式。这样就可以在桌面上轻松访问目标文件夹或文档。

4)文件命名。教师在写作的过程中经常一稿再稿,特别是在电子稿中,有时分不清哪个是原稿与修改稿。因此,文件命名时采取“文件名+日期”的做法,可以省时省力。例如在2009年12月10日写的教学反思,命其名为“教学反思20091210”;如果在2009年12月27日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则命其名为“教学反思20091227”,这样既避免重复,而且方便记忆与查找。

2.2网络篇

方法二:活用电子邮箱

电子邮箱(E—mail),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基于计算机和通信网的信息传递业务,现在有很多企业提供免费的电子邮箱业务,下面以网易163免费邮箱为例进行介绍。

1)资料收藏。邮箱支持自定义文件夹的建立,如同本地计算机建立一个数字化资源库,将整理好的资料以邮件的形式发到自己的邮箱,再将其移动到建立好的文件下,实现轻松网络管理。网易163邮件还支持全文搜索功能,不仅支持邮件收/发件人、地址、标题、正文、附件名关键词搜索,还实现对附件正文搜索。搜索结果更提供多重条件筛选功能,帮助迅速定位目标邮件。该邮箱支持单个5OM的附件上传发送,如果需要更大容量的传送,则推荐使用QQ邮箱的文件中转站功能,最大单个支持1G附件上传发送。但需要注意的是,该附件免费在网络中存储的时间只有7天,还需尽快下载到本地电脑。

2)备忘功能。利用邮箱自带的记事本功能,轻松记录需要办理的事情,而且利用归档的搜索功能,方便回溯。另外,邮箱的定时发送也可以用作备忘功能,将重要的事情以邮件的形式定时(可以精确到分钟>发给自己,实现“大事不忘”。

3)其他功能。利用邮箱提供的其他服务功能,如网络硬盘、百宝箱等实现网络资源的“一网打尽”。例如在百宝箱栏目中,万年历、公交查询、万用计算器、城市地图等都是十分实用的,而且操作简单。

方法三:巧用Blog+RSS组合

1)Blog(也叫网络日志,Weblog)。Blog现在是很多教师的最爱,由于只要会打字,就会Blog,所以可以将Blog称为“零技术”起点的网络平台。同样,Blog也是个人知识积累很好的工具。

以新浪B1og为例,该平台是集合了传统的博客、播客(视频功能)还有微博等多种功能的综合平台。在博客中,将搜集的或者自己写的文章进行分类管理,它的收藏功能还能快捷地将其他新浪博客中的文章直接收藏到自己的“博文收藏”栏目。新浪博客还可以存储照片,照片收藏与管理的方法与博文是一样的,支持上传的格式有GIF、JPG、PNG等,只要单张上传大小为5M,每月累计上传总量不超过200M即可。另外,博客的归档功能(按时间顺序排列)与站内全文搜索功能也能更加方便地支持教师进行资料的查找与使用。

在播客中,最大上传视频的大小为200MB,且支持的格式有MPEG、AVI、MP4、3GP、RM、RMVB、MOV、WMV、FLV、ASF等,而且如果本机配有摄像头与麦克等设备,可以进行在线录制并实现实时上传,此录制支持的连续时间为1O分钟。录制的操作方法类似普通播放器,根据需要点击录制、停止、回放或保存键即可完成。

微博是近年来兴起的。通过微博用一句话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内容丰富,写一句话的同时还能发图片、音乐、视频、文章链接等。教师可以利用微博及时记录自己的心情与感悟,或者用它来做备忘录都是不错的选择。它的正文字数限制在140字以内。此外,它还可以与移动手机绑定,实现多层次的交互。

2)Rss(也叫聚合内容,Real1YsimP1eSyndication)。大多数人在阅读别人的博客时,都是采用直接浏览的方式,这样一个个的访问会花掉自己大量的时间。如今,Blog平台都支持RSS等新闻聚合的方式,借助于在线或者客户端RSS阅读器,能使海量的互联网信息在第一时间按照人们的要求直达桌面,最大限度提高上网效率以及节约时间。

在此推荐2个国内在线RSS阅读器:鲜果(网址:httP://xianguo.com/)与抓虾(网址:http://www.zhuaxia.tom)。在线注册一个账号,即可享受RSS阅读器带来的便利。订阅博客或者新闻网站的方法是:在提供RSS输出的网站上一般都有RSS、XML这样的橙色小图标,这些小图标一般链接NRSS地址,也就是所说的频道地址:鼠标点击小图标,复制地址栏链接地址,或右键单击小图标,选择“复制快捷方式”,就获取了这个网站的RSS地址;再把这个地址拷贝NRSS地址框就可以直接订阅这个频道。这样以后只需要登录在线RSS阅读器,便可在此获取由自己订阅(收藏)的Blog或新闻网站的更新信息。

3结语

教师知识管理范文第8篇

教学活动,作为一种实践,一种人之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教学方法就是培养人活动的技术中介。由此,思考当今我国课堂教学转型的实践问题与出路,其前提在于从思想、从理论的视角去反思我国传统课堂教学理论的规定与定位。本文所探讨的教学方法问题,一般认为教学方法是指向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等。不难解读出,教学方法所明确的特点:首先,明确目标导向,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设计与运用是要紧紧符合于既定的教学单元、课时目标的要求以及讲授固定知识点的需要,这里也自然突出了教学方法的过度预设性,即按照既定的知识目标而在教学开展之前所预设、分离的教学方法的属性。其次,严格规范诉求,也就是说教学方法一旦确定与规定,即要求教师、学生必须共同遵守、遵循这些方法、步骤以及策略,这里突出教师与学生对教学方法不可随意改变而应是按照固定的目标进行尊重与遵守。最后,强烈程序要求,也就是说程序性强调的是教学防范的结构完整、步骤清晰,课堂教学在执行教学方法过程中在整体上也并不会根据时空场域、学生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里所突出的是课堂教学的展开应该按照方法的程序、结构逻辑与原理进行步骤、环节、程序的实施。反思这种教学方法的理论定位,我们不难发现,这三个特征其自身势必存在着诸多内在局限同时从教师、学生与教学方法的角度也势必引发“防教师”、“防学生”取向的课堂教学实践。从教师的角度,在这种教学方法理论规定的面前,教学方法在明确目标导向、严格规范以及程序要求的前提下,教师的课堂教学角色完全受制于这种外在目标性的、预设规范性的、固定程序性的教学方法,其课堂角色即教学方法的机械程序的忠实执行者与搬运工,这期间教师自身所具备的个人反思、独立批判等都从课堂教学场域中剔除,我们的课堂教学也由此不断丧失人文性与创造力。从学生的角度,这种教学方法理论规定的目的性、规范性以及程序性所对应的实践逻辑是对知识传递速度化、课堂教学管理效率的追求,其根本忽视了学生彼此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学生的身份与角色从来不会影响教学方法的改变与调试。对此,正如有学者指出:“当教师在使用教学方法时目的在于去把‘学生’转变为‘受教师影响、加工、改造和受教师控制的对象’;同样地,当学生在使用教学方法时目的就在于去把‘教师’转变为‘受学生影响、加工、改造和受学生控制的对象’。尽管这样表述有点极端,但在实际课堂上也确实如此。”

二、教学方法转化成为课程知识的基本蕴含

上述“防教师”“防学生”实践困境的产生,根本的原因在于传统的教学理论是在寻求一种关于课堂教学的预设性、外在性、普遍性的方法。“教学方法可以先于教学活动而将实践中的步骤与过程按照一定程序表达出来,可以成为一种‘写在纸上’的‘蓝图’。这就是‘简单的秩序’的表现。能把实践‘写’在纸上,就是它的理想化表现;能把实践过程在纸上‘写’成步骤,就是它的线性化表现。而教学活动恰恰是一个复杂性活动,具有复杂性。”对此,我们不难理解教学实践是人类所有实践活动中最为复杂的,这种复杂性的根源在于教学实践中学生、教师、学科知识、课堂情境之间的互动所产生的教学实践中无穷的丰富性、无限的动态性以及无休止的开放性。然而,传统教学理论视野中的教学方法由于其自身理论规定的贫穷与困乏,使其成为约束、控制教学复杂性涌现、恢复以及实现的始作俑者。所以,我们认为,有必要用课程的视野来思考教学方法以其实现对教学方法的概念重建与重新理解。那么,运用大课程的视野理解教学方法的内涵,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教师的角度,传统教学方法是排斥教师取向。教师的身份与角色并非是二传手,而课程的视野中是独立的研究者、反思者以及批判性行动者,教师不再是既定、预设教学方法的传递、执行者而是通过自身的反思、省思、批判进行课程研究的研究者。教师身份角色的转变则意味着教师已经与教学方法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由此体现为教师即课程的课程蕴含。其次,教学方法的角度,传统教学理论定位的固定性、目的性以及程序性成为了教学遭以简化的罪魁祸首,那么大课程视野中的教学方法则被看作了一种待开发、亟待管理以及不断动态转化的知识资源,在复杂性的教学实践场域中,教学方法在其演化过程中会分别从学生的角度、教学情境的角度、教师自身的角度以及学科知识的角度进行创造性的生成、自组织性的转化等。这种动态的生成、转化由此体现出教学方法与教学实践本身融为一体,教学方法称为课程的内在涌现与生成,其深刻的内涵实现了“方法就是事物本身,意味着‘方法’的结构与功能应该与事物即方法的应用对象是相一致与协调的。”最后,学生的角度,传统教学理论是明显的学生角色缺乏与失位,学生无非是教学方法驾驭、操纵的对象。对此正如有学者指出:“学校是一个‘加工厂’,教师是一个‘工程师’,学生是一堆没有生命、任人摆布、有待加工的‘原材料’,教学活动是教师根据一张事先设计好的蓝图或图纸来组织、实施的一种生产过程,以此来塑造和生产出社会需要的‘产品’。”然而基于教师课堂教学方法视域中的学生角色则大为不同,学生则是主动影响教师教学方法改变、转化的参与者与行动者。学生的反馈、学生的参与都成为课堂教学场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珍贵的课程价值,由此学生也成为了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进而言之,在课程视野中,教学实践中的方法渐渐实现了与教师、学生、教学情境的紧密融合而是脱离与排斥,教学的复杂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恢复与实现。

三、教师课堂知识管理的基本策略

知识管理是一种有意识的策略,以促使合适的人适时地获得适当的知识,并协助人们分享信息以及展开行动,增进组织效能。教师实现将教学方法转换为课程知识,需要进行课堂知识管理。那么实现课程知识管理至少有以下四种基本策略。

1.强化教学实践中方法存在的自觉意识

实现教师课堂知识管理的前提则在于唤起、强化教师对教学实践中各种方法存在的自觉意识。强化这种意识,教师首先通过对自身课堂教学的生活史反思教学方法的内涵与意义,发觉教学方法在教师自身教学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地位,以此实现对教学方法的认识、反思逐步深度地清晰化。其中,教师也可以综合运用观察、描述、访谈、行动研究等研究方法,敏感于教学案例、课程故事、教师教育叙事、优秀教师成长日志等他人教学生活中的方法存在,通过对这些教学故事或事件的整理、反思与研究,实现从教学方法的隐性状态转化为显性自觉的反思、探究状态。

2.掌握教学方法分类与编码的基本知识

实现教师课堂教学知识管理则有必要掌握一些教学方法分类的基本知识,例如从一般与特殊的角度,教学方法可以分为一般性教学方法和特殊领域的教学方法。一般性教学方法即一般性、普遍性、基本的教学方法,指的是一名合格教师必备的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设计、管理、组织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的方法等。特殊领域策略既可以指基于不同学科内容需要、不同学科差异的教学方法,还可以包括具体学科内部具体问题的教学方法等。依据教学方法的宏观、微观层面,宏观层面的教学方法包括问题教学法、发现教学法、探究教学法、范例教学法。微观层面的教学方法涉及到讲授法、讲读法、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等。依据教学所展开的环节,教学方法还可以区分为备课、导入、授课、提问、答疑等等。掌握一定教学方法分类与编码的知识不仅为教师理解教学方法存在提供了具体的思路,同时也为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知识管理提供了基本方向。

3.实现课堂场域中课堂方法的动态转化

实现课堂教学场域中将教学方法动态转化成为课程知识则是教师课堂场域知识管理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中教师旨在对所预设的教学方法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动态性的生成,对此,教师可以依据以下维度:首先,根据学生的维度,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身体参与、言语提问以及神态表情等反馈角度有针对性地调整所预设的教学方法。其次,根据学科知识的维度,在课堂教学展开之前,教师根据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史、学习体验、学科知识与当今生活、学科知识与社区生活、学科知识与学校生活以及学科知识与社会当今发展潮流与趋势相联系的情况,由此作为设计、组织、生成以及调整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同时,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对学科知识探讨的进度、程度等也是作为教师可以调试教学方法的重要方面。再次,根据教学方法的维度,一般角度教学方法自身包括若干环节、策略以及相关程序,对此,教师课堂教学展开前,对所预定的教学方法的自身长处、局限以及实践中的实施状况等角度实现转化。最后,课堂情境的维度,教师根据课堂情境中的突发性事件、随机影响以及各种关系变量的角度,审查教学方法的使用境况以及由此确定是否进行更改。

4.实现教学方法转化过程的校本分享

实现课堂教学场域知识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有必要鼓励经验丰富的教师把自己有效的教学方法、知识管理的经验与体会整理总结出来,并在合适的场合与大家一起讨论与分享。这一方面可以训练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知识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其他教师提供取长补短学习的机会。这一环节中教师就自身课堂中所采取的何时、何地、何种理由进行了教学方法的转化与调试的记录,或者教学方法转化发生的情境或缘由亦或是基于学生、学科知识以及课堂情境等之间的何种关系考虑而进行的教学方法的转化等等进行分享。这种校本分享的形式一方面可以采取以学科组、教研室为主要交流场的校本研修形式,实现同学科教师彼此之间的相互交流,以此使知识由个人的经验扩散到学校组织的层面。另一方面,可以采取跨学科、多学科的研讨形式,分别将教师个体自身的反思、创新、转化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或体会等进行研讨与交流,期间教师可以了解到不同学科教师的知识管理,以此获得相关教学隐性知识,从而帮助自我反思。

教师知识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云计算;教师知识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1-128-01

近年来,随着web网络技术的成熟及云计算的提出,人们面对的问题不再是信息的匮乏,而是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网络中有效的获取信息,将信息转化为知识、管理知识、分享知识和创新知识。

一、教师知识管理的定义

教师知识管理是在学校制度的保障下,利用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技术,对教师和教师学习型组织的教学专业知识、教学技术、教学观念进行管理,促进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化,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达到教师知识绩效的最大化,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的过程。

二、云计算简述

(一)云计算的定义及特点

所谓云计算是指在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格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于分布式计算,以用户为中心,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和任何方式以便捷的方式获取和分享信息的一种商业计算模式。其特点是以数据为中心,有效的解决当前网络中海量信息的检索、存储和管理的问题;以服务为中心,提升技术和服务的竞争;以用户为中心,让数据和服务围绕着用户转。

(二)云计算的优势

用户可以将数据存储在云端,不用再担心数据丢失,病毒入侵的麻烦;无数的软件和服务置于云中,使用起来方便,快捷;教育机构和企业不用购买昂贵的硬件,只需租用云端的设备,就能方便的构建自己的信息化教育平台。

三、云计算对教师知识管理的影响

(一)降低知识管理的成本

传统的知识管理,需要开发搭建或购买专门的知识管理平台或软件,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部分学校进行知识管理活动的积极性。在云环境下,所有的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都由服务商提供,不用再投资购买昂贵的硬件设备,只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向服务提供商定制平台和软件服务,我们只需要一上Internet的电脑和一个浏览器,就可以随时随地的获取云服务。

(二)提高知识管理的效率

云计算是一个巨大的数据存储和处理中心,海量的数据可以同时满足用户高速、高质量的资源需求。它增强了网络资源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对于学习工具和资源实现“按需获取、按需使用、快速聚合”,为有用资源的获取、分享、交流和创新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管理环境,有助于提高知识学习的生产力,提升知识管理的效率。

(三)强大的知识管理支持工具

传统的知识管理工具的缺陷,无法满足大众教师知识管理的需求。在云计算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众多的公司纷纷推出一系列的工具和软件,虽然这些工具并不是专门用来进行知识管理,但可以利用这些工具的特点和优势来为知识管理所服务。

四、云时代教师知识管理的对策思考

(一)创建云时代的教师学习型组织

一个良好的教师学习型组织,是教师顺利进行知识管理的重要保障。教师学习型组织是教师基于共同的愿望,为了提升个人的专业能力,促进专业发展而创建的组织,在组织中,教师有效的获取、分享、和创造知识,同时组织的知识也能不断的积累和更新。对于云时代教师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可以有以下两种方式:

1、基于学校的云服务平台的教师学习型组织

基于学校的云服务平台的教师学习型组织即同一所学校的相关教师构建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在同一所学校内,教师之间相互比较了解,具有共同的意愿,教师可以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利用云服务平台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通过集思广益,教师之间信息共享,实现共同发展。基于学校的云服务平台的教师学习型组织,很多时候面对的是类似的问题情境,解决问题比较具有针对性,教师之间可以通过听课、合作科研活动等,将教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不但可以提升教师个人的发展,还有助于建立学习型的学校。

2、基于网络的云服务平台的教师学习型组织

基于网络的云服务平台的教师学习型组织是个虚拟组织,它拓展了传统的教师学习型组织,是一种新的形式既可以包括原有的教师学习共同体,还可以的扩展到同一地区、省甚至全世界范围内。作为新型的教师学习型组织,可以弥补学校教师型组织的一些不足,在网络中,众多的教师形成教师知识联盟,他们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同时也可以向一些专家请教,可以接触到更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有助于促进教师知识的创新。

(二)建立学校保障制度

良好的学校保障和激励制度可以有助于挖掘教师的工作潜力,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绩效;同时,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鼓励制度,不但可以满足教师的物质需求,也可以满足教师工作的情感需要,这种良好的学习文化氛围和软环境的建设既可以保证本校教师的发展,也可以吸引优秀的人才。

(三)建立教师交流和管理的云服务平台

为了促进教师的知识管理,学校可以建立有利于教师交流和分享的环境,这种信息交流的环境可以包括两个部分:

1、面对面的交流

学校通过本校培训、教师集体研讨、教师总结会议等这些面对面的交流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经验共享。

2、云服务交流管理平台

这是一种非正式的交流方式,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论坛、虚拟学习社区等网络平台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共享。这样的渠道和面对面的交流互相补充,将会对教师的知识交流、分享、创新形成强大的激励作用。

五、结语

教师知识管理范文第10篇

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可以认为是高职教师与知识应用系统的交互,从简单的知识传播者发展到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者和研究者。信息化环境或者说信息技术的作用,关键就在于可以更好地帮助高职教师自我实现,其中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知识管理能力的提高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事实上,知识管理对以知识作为工作对象的教师来说,不仅是一个工具,而且是他们提升高职教师社会角色地位、实现高职教师角色转变的关键。在实际应用中,个人知识管理主要涉及知识的获取、知识的存储、知识的应用与知识的分享,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极大地提高个人知识管理的效率。首先,借助信息技术,个人获取知识的途径得到极大的拓展,同时获取的速度也得到了极大提高。在信息技术之前由于知识传播技术的局限,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是亲身实践、阅读书籍,知识获取的途径比较单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拓展了知识传播的渠道,因而也拓展了知识获取的途径。互联网上独立的网页超过了1万亿个,同时每天新增数十亿个网页。目前中国知网服务的读者超过4000万,中心网站及镜像站点年文献下载量突破30亿次,中心网站的日更新文献量达5万篇以上[3]。“一切用数字说话”,中国知网数字搜索让大家的工作、生活、学习和研究变得简单而明白,互联网作为一个主要的知识获取渠道已经深入人心。同时,信息技术也使知识获取的效率大大提高了。不给出任何线索要求在一个图书馆里找一句话,那无异于大海捞针,但是有了全文检索之类的技术,这样的要求可以很快得到解决。其次,利用信息技术来存储知识,使个人知识管理的开展更为有效。在信息技术之前我们通过个人笔记、书摘卡之类的工具来保存知识,也有用剪报、资料复印的方法来搜集资料,但是这种存储知识的方法不便于知识的管理。这种用实物的方式来存储知识,在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管理起来就显得非常麻烦,而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用各种电脑中的存储系统来存储这些知识则显得非常便利,也便于知识管理的后续开展。同时使用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来存储知识,使知识的传播变得更加立体化,因而也使知识传播更加有效。再次,通过信息技术便于知识的共享。从知识的社会性特征来看,知识从根本上是一个群体集体协商的结果,知识的确认必须得到相关群体的认可,因此知识共享是知识本身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信息技术的方式可以使知识得到方便的共享,数字化的文件只要复制一份就可以共享,而不必劳驾复印件乃至人工誊写。通过网络平台的发表,全世界上网的人都能得到分享,而且这种分享是即时的。最后,信息技术也能够提高知识的利用效率。对一个高职教师来说知识的利用则更加关键,因为高职教师的工作带有个性化特征,遇到的教学情境各不相同。为了有效利用知识,必须能够在情景中快速反应,个人知识管理能够提高这种反应的速度。这是因为,通过信息技术使个人知识变得有序,这是提高个体反应速度的内部条件;其次信息技术提供的搜索技术能够快速地定位相关知识,因此也能提高知识的利用效率。

2高职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桌面工具应用

目前,专业或非专业的知识管理工具很多,高职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搭配。例如,可以用ICQ、MSN来加强联系;用OneNote+MindManager来管理灵感、记录笔记;用Outlook来管理联系人、工作计划、工作进度等。但是由于这些工具缺乏统一管理,容易造成知识管理工作的混乱和无序,而且无法发挥多种工具的协同优势。因此,需要一个集成化程度高的知识管理工具,以满足大部分知识管理需要的软件系统来帮助高职教师实施知识管理,如个人知识王、myBase、iN-ota等。这些工具往往都提供了比较丰富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它们以个人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为基本任务,帮助个人实现生活、学习、工作等相关信息和个人社会关系网络信息的有效管理。这些工具主要包括如下功能模块:日程管理、博客(Blog)阅读器、文档管理、通讯录管理、多页Internet浏览器等,它在获取知识、存储和管理知识方面有特长[4]。这类桌面工具的整合应用关键在于建立个人的知识分类与个人知识库,同时围绕这个核心开展时间管理、社会关系管理等。从个人的角度讲,需要管理的知识资源包括以下内容:通讯管理(传真、书信、电子邮件等)、个人时间管理工具(个人备忘录、事物提醒、待办事宜)、人际交往资源(如每个人的特点与特长、联系人的通讯录等)、网络资源管理(网站管理与链接)、文件档案管理等。这些知识资源往往都有些对应的工具来支持,其中文件档案的管理在知识管理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因而对这一类知识的分类是我们知识管理里面的重点。对知识的分类,应根据自身需求,按照“我需要什么信息,如何最快找到它”的原则进行操作。知识的专业分类可以根据学习的专业科目来划分,也可参照图书馆文献的分类方法。但是也不用太拘泥于严谨的分类方法,只要根据个人情况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自己知识库的最佳分类方法。利用工具建设个人知识库是利用个人知识管理工具的核心工作,知识库的管理方式是以上述知识分类为基础的。知识库中的文件命名应该简单明了、见名知义,辅以数字编码、时间、来源为原则,以文件的形式妥善地保存下来,并在以后的实践中逐步扩展和完善,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同时,也要建立文件安全、资源删除与更新、交流与共享的规则。这样可以方便信息资源的分类存储、查找和操作,也可避免因时间推移和遗忘而导致的混乱管理,造成大量资源浪费。能够快速而方便地访问知识库对个人知识库来说至关重要。随着知识的不断丰富,需要持续不断对个人知识库进行维护和管理。一般而言,个人应主要做好以下工作:(1)增添新的学习资源和知识类别。(2)协作学习以交流和共享知识(3)进一步完善个人知识管理准则。(4)删除、修改和更新部分资源。(5)在知识管理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个人知识结构[5]。

3高职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工具应用

桌面工具功能强大、使用方便,对高职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来说非常实用,但是单纯的桌面工具最大的问题就是相对封闭,在知识获取与交流方面不是特别有利。作为一种流行趋势,网络工具在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也将大行其道。从网络工具的整合来看,可以有两种思路。一种是采用同一公司的相关产品;另一种则是根据个人知识管理的需要采用各方面的专用平台。由于知识管理思想的影响,知名IT公司都在向这个方向发展,其本身只是作为一个集成的界面,包括Gmail、文件、日历、Reader、Talk都可以分别对应知识管理的某一个方面,如Gmail可以作为联系人管理、文件作为个人知识库、日历是时间管理、Reader是RSS订阅、Tailk是即时通讯,这些功能都可以集成到iGoogle。个人知识管理的每一个方面现在也都有相关的专业平台,如专用的博客平台,Wiki平台、交友平台,乃至网络存储平台等。这些平台如果能够整合也将是一个很好的个人知识管理途经。目前出现的基于Firefox浏览器Flock实际上就是出于这么一种思路,可以把这些平台通过一个中介整合起来变成一个强大的个人知识管理平台。信息技术对个人知识管理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提高了效率,但是从技术体系来看,如果不要那么在意桌面客户端与网络平台的非此即彼式的划分,那么毫无疑问这两者的结合将是很好的选择。

4应用网络知识管理工具提高

高职教师工作效率目前高职教师使用最多的网络工具是电子邮件、少数人使用BBS、IM工具。Blog(博客)作为一种不断更新的网络和信息交流方式,特别适合教师群体,教师的课件和原创内容可以为更多的同行分享,教师之间可以深度讨论问题,尤其可以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思维。Blog非常适合用于教师的学习和工作,可以作为很好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教师可以将自己需要的知识通过Blog和微博客,如Twitter等形式组织和展示。高职教师还可以运用Wikie这种面向社会的合作协作的超文本系统,它的特色是可以由全院合作维护,所有访问者都可以对wikie文本进行阅读、创建、更改等操作。Wikie还可以帮助社群内成员就某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或分析。Wikie使用方便,并对所有访问者开放,在个人知识管理过程中,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得将某一领域的知识分享给社群内的其他人[6]。高职教师可以通过定制RSS聚合,收看新闻或查阅学术网站并可以进行个人信息的推送。高职教师订阅RSS后,搜索工作将不再繁琐,网页更新内容随时查看,及时获取最新知识,省去教师不必要的检索时间,提高高职教师知识检索和获取的效率。高职教师还可以利用Socialbookmark保存浏览过的网页链接,将需要的网站收藏到网络书签中。教师可以标示和整理这些书签,并与其他教师共享。教师可以随时进入自己收藏的网站获取需要的信息,节省了信息搜索的时间。教师还可以利用tag对网页自由定义关键词,方便进行搜索,查找信息和关联Blogs,twitter等网络文件。添加Tag也可以节省用户获取所需知识的时间,提高需求的文章被搜索到的几率。5结束语新经济社会的特征之一是知识信息的爆炸。进行个人知识管理对于高职教师来说,可以极大地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诚然,人类知识管理最好的地方是自己的大脑,工具软件是辅助工具,但是可以通过相关软件的使用帮助人们更好地检索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大脑记忆方面的不足。

上一篇:城市社会治理范文 下一篇:工商管理经济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