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心理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1 04:32:55

护士心理学论文

护士心理学论文范文第1篇

1数据来源与方法

以中文全文期刊1989~2008年期间收录的1 400多种期刊中有关心理护理方面的文献为对象,以“疗养”、“心理护理”为题名和关键词进行检索,再用“方法”、“做法”、“措施”、“评价”等几个方面作为关键词在任意字段进行扩展检索。

2结果

2.1从文献数量上看1989~2008年中文全文期刊库上发表的以“心理护理”为关键词的文献有19 860篇,而这其中以“疗养”、“心理护理”为关键词的文献41篇,仅占文献总数的0.2%。

2.2从心理护理具体做法、措施、评价上看心理护理的具体做法和措施检索了操作性和实效性都较强的问卷调查和各种量表的使用情况,国内临床在文章中使用问卷调查和各种量表分别为351篇和513篇;疗养文献中使用问卷调查和各种量表的分别为5篇和3篇,分别占总数的1.42%和0.58%;能对心理护理实施进行评估的国内临床文献有350篇,疗养文献只有1篇,占总数的0.29%;能对自己的做法进行评价的国内临床文献有220篇,疗养文献只有1篇,占0.45%。

3讨论

3.1疗养院心理护理运用情况与国内临床上应用的

差距

3.1.1国内临床应用现状

3.1.1.1心理护理应用范围广泛而连续心理护理已经不局限于研究患者和疾病本身,而是扩大到患者家属、社区、预防保健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多方面[1]。例如以“患者家属”、“心理护理”为题名和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出有关文献214篇,分析了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各阶段,患者家属的心理反应,给予了不同方法的评估和恰当的干预。消除和减轻其不良心理,维持患者和家属的身心健康,以更好地发挥患者家属对患者的正性支持作用[1]。

3.1.1.2心理护理的方法更加有效科学心理护理已从宣教式的心理护理的使用过渡到注重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发挥和运用。护理工作者开始关注不同病情、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采取科学的心理护理理念,拓展心理护理的深度[2]。目前临床应用心理护理方法有:心理支持疗法、心理疏导法、认知疗法、行为矫正训练法等[3]。以“护理心理”为题目和关键词检索到的19 860篇文献中,有89篇使用了行为矫正训练法;有15篇文献使用认知疗法,如童薇把认知疗法应用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致抑郁症病人的心理护理中,每周2次治疗,经15~20次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4]。

3.1.1.3心理护理的评估更加客观和直观准确的心理评估是心理护理的前提[5]。从本次的统计结果看临床心理护理应用量表的论文明显上升,以“心理护理”为题目和关键词检索出使用量表进行护理评估来研究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护理文献有513篇。而1979~1999年使用量表测评心理护理研究的文献仅有47篇[6]。从数量上讲采用量化手段研究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文章呈明显增多趋势,说明护理人员已经更多地使用心理学量表对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

3.1.2疗养院心理护理存在的问题

3.1.2.1心理护理概念的理解有偏差心理护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指护士不拘形式、可积极影响病人心理活动的一切言谈举止;后者指护士主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按照程序、运用技巧,帮助病人达成最适宜身心状态的过程[3]。而从文献中可以看出现在相当一部分文献的心理护理局限于护患交谈,如在心理护理方法中谈到的是“建立良好的护疗关系”、“给予疗养员亲人般的理解”等;还有相当一部分论文反映出作者缺乏最基本的理论常识,概念混淆、定义不当,虽以“心理护理”为命题,并非真正论及“心理护理”。如有的文章围绕着某疾病知识宣教而展开,其中还包含饮食、康复运动等不属于心理护理范畴的常规或基础措施。如心理护理措施谈到的是“对不良行为进行干预”、“进行用药指导和康复锻炼”等等,都说明了对心理护理的概念理解不够,心理护理的方法欠缺。

3.1.2.2论文数量少,且没有高质量论文从文献可以看出,以“疗养”为关键词的心理护理文献仅占国内临床心理护理文献的0.2%,所占比例太少;与国内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相比差距太大;论文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术研究能否引向纵深,高水平的学术见解对探索学科的实践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7]。可在41篇疗养文献中,正规中华类期刊几乎没有。且通读所有文章后,似曾相识感觉比较多,立题新颖的少。

3.1.2.3取材单一,研究范围窄,无系统研究人员通读41篇疗养文献,论文命题雷同且牵强,如以老年疗养心理护理为命题的有20条,占所有疗养文献的50%;且命题只针对疗养员这一个体和同一类人员,没有考虑家庭、社会支持系统等其他方面在疗养中的作用。41篇文献作为第一作者著有的只有1篇,尚没有人对此进行系列而深入的研究。

3.1.2.4没有科学性的评估手段人的心理要求和情绪变化是个动态的过程,随时都会产生新的心理问题[8],适时的心理评估,及时改变方法具有重要作用。但在41篇疗养文献中,仅有1例报道在心理护理前进行了心理评估,且其实施的评估只是与疗养员进行简单的交谈和询问,凭借主观判断便给疗养员作出护理诊断;在心理护理后,只是简单地总结为“疗养员能配合工作,效果满意”,缺乏科学的评估手段。

3.1.2.5没有具体的干预措施从文献上看,心理护理措施大多泛泛而谈,针对性不强,缺乏时效性。运用频率最高的心理护理措施依次是:建立良好的护疗关系,提供安静整洁的疗养环境,关心理解尊重疗养员,增强自我保健能力等。大多文献所报告的心理护理过程都是间断或无序的,或无评估而盲目干预,或仅有干预而无疗效评估。

3.2建议

3.2.1学习基本理论对更多的护理人员来讲,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是提高其心理护理能力的重要措施[8]。不仅要学习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更要掌握心理学的心理诊断、心理咨询、心理测试等技能。在疗养院,护士心理护理继续教育如果能在结合疗养护理的经验基础上,进行心理咨询的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既可以使护士的专业技术得到提高,也使心理护理的专业严谨性和资格合法性得到很好的保证。在普及心理学知识条件不太具备的时候,科室可配置1~2名心理护理专业护士,起到心理工作者的作用,以满足不同层次疗养员的心理护理需求。

3.2.2遵循基本程序心理护理作为临床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过程中,也要按一定的程序进行。疗养员的心理活动复杂多样且千变万化,应用护理程序可以使心理护理工作变得有条理性,有计划性。以行为疗法为例介绍基本过程分为五个步骤:收集资料,探索心理行为;确认心理行为问题;实施干预方法;评估实施效果;巩固效果、确立完善方案[3]。应用心理护理程序实施心理护理,可以帮助人们改变其不良状态和行为,提高心身健康水平,有效达到心理护理的目标。

3.2.3掌握基本方法加强护理人员心理护理科学方法的实践与培训。指导护士要根据人员的年龄、职业特点、文化层次、经济条件、周围环境等系统分析、立体思维,把相关因素全面、动态的综合考虑,因势利导的做好心理护理。选择那些简便、准确、高效又易于被护士应用的方法在工作中推广。如行为疗法、认知疗法的应用,促使疗养员逐步改变不良习惯和行为;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护疗关系;应用音乐疗法提高疗养员的心理健康;建立心理档案,为心理护理提供客观依据等。

本次统计结果虽然不能代表疗养院心理护理的整体水平,但我们认为它确是疗养院心理护理发展的一个缩影,也反映出疗养院心理护理发展中确实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国内一些临床上应用现状相比较存在很大差距。

心理护理在疗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疗养目的之一也是维护疗养员的心理平衡与身心健康,所以心理护理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疗养效果,提高心理护理水平,科学规范实施心理护理应引起疗养院各级人员重视。

参考文献

[1]于相梅.我国心理护理现状分析与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l6):2137-2138.

[2]林蓉蓉,王玲华,戴佳佳.结核病监护室患者家属需求的差异性分析[J].护理杂志,2003, 25(9):24-26.

[3]周郁秋.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3-124.

[4]闵军霞,邓光辉.认知疗法为心理护理提供了有效的方法[J].护理杂志,1998,15(2):25-27.

[5]谢刚敏,刘玉馥,冯正直,等.心理护理研究方法与内容的进展与展望[J].现代护理,2003,9(9):669.

[6]刘晓虹.撰写护理心理学论文需解决的若干问题[J].护理杂志,1996,13(4):51-53.

[7]刘群,王桂茹,庄岚,等.实施心理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1)下半月版:73-74.

[8]王国蓉,李继平,黎雪梅.心理护理现状与发展趋势[J].护理研究,2006,20(7)中旬版:1807-1809.

护士心理学论文范文第2篇

1·1心理护理视野正在拓宽

心理护理目标已不局限在病人和疾病本身,而是扩大到病人家属、社区、预防保健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等多方面。例如刘蓉华等[2]在护理烧伤患儿的同时,关注患儿母亲的应激状态,进行准确的评估并恰当干预,保证患儿母亲的健康心态,共同促进患儿康复。李乐之等[3]研究表明腹部手术病人术前焦虑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护士应尽可能支持、理解病人,并采取力所能及的措施帮助其优化社会支持网络,加强与家庭的联系,提高手术耐受力。方逸等[4]对双胎妊娠围生期心理健康状况采用SCL-90问卷调查分析,以便针对性进行双胎妊娠孕妇的心理健康保健。朱树香等[5]对122例婴儿智力发展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促进和保障婴幼儿智力发展。

1.2心理护理的方法更趋科学化

心理护理从宣教式的经验之谈过渡到注重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发挥和运用。护理工作者开始关注不同病情、不同病人的个体差异,采取科学的心理护理理念,拓展心理护理的深度。例如音乐疗法已广泛地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癌症、心身疾病、围手术期和终末病人[6-10],取得了理想效果。苏晓茵、林征等[11,12]成功地运用了生物反馈训练矫正肿瘤病人和慢性便秘病人不良的身心反应。放松疗法用于冠心病和哮喘病人的辅助治疗[13,14]取得了显著效果。黄秀英、郝天羽等[15,16]通过正性暗示和常规心理护理对照研究,结果表明积极暗示法明显优于一般的心理护理。王延文[17]采用Ellis理性情绪疗法、Meichenbaum自我指导训练和Beck认知治疗理论成功地对1例意外眼球破裂合并面部毁容病人进行心理干预。董冰等[18]研究表明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法对缓解术前焦虑、加速术后康复的效果优于一般心理护理。

1.3应用量表评价的论文明显上升

本调研显示,1997年应用心理评定量表的论文仅占9.3%,而2002年16月已达56.6%。准确的心理评估是心理护理的前提,胡军等[19]研究发现主、客观两种评估方法差异非常显著。若使心理护理具备科学性和可信度,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科学的心理评估方法,科学地测定病人的心理状况,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护理,真正使病人受益。

2心理护理的展望

2·1心理护理深入开展是护理成为自主性专业的必要条件

护理要想成为自主性专业,摆脱依赖和束缚,必须有独到的理念和能力。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之所以不尽人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欠缺心理护理的技巧和能力,相当程度上还停留在机械操作状态,阻碍整体化护理的完善和进展。护士与病人有着密切的接触,能及时发现病人的心理问题。解决病人的心理困扰,这是不该忽视的护理范畴。

2·2心理护理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护士心理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心理;护理;管理

护理心理学是以普通心理学的一般原理为基础,以护理人员和患者的个体心理、心理护理、以及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修养为研究重点。因此运用护理心理学,能够维护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促进护士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增强医疗服务各项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护理队伍的凝聚力和工作力。门诊护理工作实行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主任、科室护士长二级管理体制。搞好护理工作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实施分级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1]。论文百事通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学科的发展,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要从社会、家庭环境、疾病、心理和精神等方面对患者实施全面的身心护理。医院应积极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心理学、管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边缘学科的知识,将心理护理、护理管理中的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工作的管理水平,从而能有效地促进医院的发展和建设。具体做法如下。

1激励护理人员树立自尊自重,克服自卑心理部分

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缺乏正确的全面的认识,认为护理工作每天给患者打针、发药、三班轮转、工作单调乏味,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为患者翻身、拍背、吸痰、导尿、端便盆等生活又脏又累,社会地位低,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自卑心理。根据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护理管理者在管理中须根据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不同层次的需要,充分利用物质、精神、信息等动力,不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树立自尊及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激励对于人的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切内心要争取实现较好条件,包括希望、愿望等所产生的一种动力[2]。在门诊护理工作中对护理人员运用的最重要的心理护理理论就是激励理论。激励理论就是运用这种内心状态及职工心理需求,激发职工工作动机的一条现代化管理原则。目前管理心理学中的激励理论主要有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及公平理论。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1加强医德医风教育通过举行一年一度的庆祝“5.12”国际护士节系列活动,如会议、演讲、巡回医疗、观看录像等各种形式,积极宣传党对护理工作的重视,职工家属对搞好护理工作的期望,充分认识护理工作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光荣感、责任感。

1.2开展向先进模范人物学习的活动大力宣传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先进人物、事迹,用白求恩、赵雪芳精神激励同行,同时树立本院护理人员中的先进典型人物,认识到护理工作中的真正价值,增加自信心。1.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为了防止“高效益、低道德”的现象出现,教育护士长和护理人员,时刻树立“在其位要谋其政,在其岗要负其责”“、今日工作不努力,明日努力找工作”等观念,真正做到“一切为了患者,一切方便患者,一切服务患者”,使全体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普遍增加。

1.4讲究工作方法管理工作者对待自己的下属,防止用简单、粗暴、训斥的方法去处理工作中的矛盾,在开展批评或指出对方存在问题的同时,也要注意尊重对方,肯定其成绩,赞扬其长处,满足对方的心理需要,使其对批评的改进意见容易接受,不易产生反感,避免逆反心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新晨

2逐月进行护理质量考核,消除侥幸心理护理规章制度是构筑护理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护理人员价值观、道德行为规范、行为准则、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它以规则和制度的形式,对某一文化加以肯定或否定,明确禁则和允则,它是全体护理人员共同遵守的办事准则和行为规则,是关系到护理工作正常运行的保证性文化和支柱性文化[3]。因此医院要完善护理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使护理工作管理有的放矢。另外医院护理部可结合医院的具体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质量标准,并不断修订、补充,量化后逐月进行百分制考核;定期组织晨间护理检查和夜间查房;充分发挥院护理质量委员会的作用,每季度对全院的护理质量进行一次大检查,检查结果通报全院并和科室资金挂钩。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集体荣誉感,谁也不愿意因为自己侥幸的不执行标准影响科室,从而消除了侥幸心理。论文

护士心理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护士;小儿;心理护理

随着护理学已由传统的护理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护理模式转变,心理护理在护理工作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手术能否顺利成功,病人的心理状态,应急水平的高低将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如果单依靠品势必增加了手术并发症。因此运用护理心理学使患儿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对手术顺利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1术前患儿的心理分析

心理状态对疾病的演变和进展有一定影响,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活动特点,作为手术室护士应不仅要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及护理理论,还要熟悉儿童心理发育特点更要富有爱心。手术对患者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刺激,直接影响到手术进行及手术效果甚至影响到患儿一生的心理健康。

儿童因害怕手术疼痛,而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导致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

加快,甚至出现哭闹、挣扎等现象。

2术前访视

2.1加强与家属的沟通

目前,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当孩子需手术时家长往往表现出惊慌失措,过于紧张、焦虑这种情绪往往给患儿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护士应安慰并耐心讲解并请同类病人家属现身说法,消除加在家长的顾虑及恐惧心理。

2.2加强与患儿的沟通

护士可在术前1天到病房访视,了解患儿一般情况及病情,掌握其心理状况,增进情感交流,必须仪表端庄,工作服以粉色为佳,尽量不穿白色工作服,语言温和。话题以患儿感兴趣的为主,在谈话中了解他最想实现的愿望,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让他感到护士阿姨就象他妈妈一样,并告诉他明天手术会一直陪伴在他身边,消除他的恐惧心理。

3进入手术室患儿的心理护理

当患儿被送到手术室门口时,此时患儿恐惧心理达到高峰,能否让患儿平静地进入手术室是个关键。这时护士应拉着他的手,并轻抚他的脸,象妈妈一样他。进入手术室后与之交谈以此分散他的注意力。在他平静下来时,再如实告诉他,手术时偶尔会出现象打针一样的疼痛,不过那种痛是可以忍受的,如果是阑尾切除术者还要告诉他一会儿医生抓到阑尾时会胃疼,这是正常现象,到时如果配合医生,一分种就好,如果不配合就会增加很长时间,据临床观察如果术前告诉他手术一点都不痛者,等到手术时只要一有痛就以为护士骗了他,失去对护士的信任,从而出现哭闹、躁动等。

4手术中患儿的心理护理

在手术中,护士应一直陪伴着他,用双手轻抚患儿双脸颊及耳前耳后,可达到亲近及避免让患儿听到手术中器械碰击声的作用。告诉他如果表现好勇敢话,我们会告诉老师在班上表扬他,建议老师选他当班长,并要求他爸爸、妈妈满足他的愿望,以此满足他的荣誉感及满足感。手术过程中可告诉他手书进展,使患儿做到心中有数,就会更加地配合手术。

5术后随访

术后第二天到病房看望他,让他知道手术室阿姨没忘记他,并对他在手书室的表现给予肯定。

6总结

用护理心理学对患儿的术前、术中、术后的全过程的身心护理,使患儿对护士产生信任感及依赖感,有效地降低患儿紧张、恐惧心理,心理上获得满足感与安全感,从而使患儿在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护士心理学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护理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而当今的护理心理学考试弊端较多,为适应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考试模式的改革,引入课堂考试、实践考核、问题论述和期末考试等方法,全面考核学生,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促进教学改革和学生能力的提高。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观的不断深化,心理护理在现代护理学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理论已经成为当代护士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护理心理学的教学在各护理院校也彰显重要,成为主干课程之一。这就要求教师们也要适应这个发展,深化护理心理学的教学改革,与世界接轨,提高教学质量。论文百事通??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考试所特有的评定、检测、诊断、反馈和激励五大功能[1]是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替代的。科学合理的考试内容和方法,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护理心理学考试一直沿袭着传统的考试模式,以教师命题的理论考试为主,缺乏多样性、科学性和应用性。我们对护理心理学考试内容和方式进行了改革,使考试目标和教学目标形成最大关联度,采用多种考核方法,注重心理学和临床护理的密切结合。以下报告我们在护理心理学考试模式改革的体会:

1传统考试方法的分析

1.1单一的考试形式:

传统的护理心理学考试存在着命题凭经验“讲什么、考什么”,完全的理论考试,试卷组成不注意样本的代表性,不能有效地代表全部教学内容,造成考试与教学内容有偏差,严重影响了对培养人才的评价。

1.2考试内容不合理:

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的基本知识,缺乏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综合考查,记忆性成分所占比重过大,缺乏对知识应用的考核,造成普遍的“划范围、圈重点”,学生凭借“死记硬背”来准备考试,达不到对学生的全面考核。

1.3缺乏应用能力的考核:

虽然护理心理学的教学理论课程比重大,缺乏实用有效的实践课程,但是不能忽视护理心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应该注重心理学知识与临床护理工作的紧密结合。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传统的考试对学生实验技能考核体现不出来,不能达到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

2改革措施

改革对象为本院05级、06级三年制大专英文护理专业学生,共4个班级,126人,全部为女生。根据护理心理学的课程性质和特点,考核内容包括:课堂考核、实践考核、问题论述和期末考试四个部分,分别占总成绩的10%、10%、20%、60%,学生的最终成绩按比例计算得出,具体考试方法如下:

2.1提高教学效果,积极进行课堂考核:

课堂考核可以集中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开动脑筋。考核内容可以复结,做到课与课之间的联结,考试内容和时间不预先通知,即兴提问,所有学生均在备选之中。所以课堂考核的随机性大,公平性强。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作答情况给予相应的分值,并做好分数记录。

2.2针对具体内容进行实践考核:

护理心理学包括两个方面的实践应用内容:一部分是心理学的应用,如:记忆广度实验、注意分配实验,各种心理测量量表的使用等;另一部分是心理学理论在临床护理的应用,如:模拟病房场景,对不同阶段不同病人的心理护理,各种沟通技巧的使用等。实践考试时间、地点由教师统一确定,考试项目由学生自己抽取,每项考核内容都有相应的赋分标准,根据表现给予相应的分值,满分10分。

2.3布置开放性和发挥性的问题,供学生论述:

除了课堂考核和实践考核外,我们也给学生布置开发性和发挥性的问题,如:“不同气质类型临床病人,如何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列举自己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并分析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要求学生以小论文形式论述,字数300~500字。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查阅资料,整理论述。在此期间,老师给予必要的引导答疑,以保证论文的顺利完成。

2.4必不可少的期末闭卷考试:

期末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60%,涵盖了护理心理学的定义、理论基础、具体方法等。在理论上强化学生记忆,为灵活运用奠定必要的基础。考试题目包括客观题占50%,主观题占50%。力求做到内容全面,难易适中,层次分明。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3效果讨论

3.1使护理心理学考试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

针对护理心理学的课程特点及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研究制定,改革后的考试成绩由课堂考核、实践考核、问题论述和期末考试四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占相应的比例,这样的成绩能客观全面地反应学生的实际能力,使培养的学生从“应试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转变。新晨

3.2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考试改革得到学生的积极参与,通过问卷反馈,95.8%的学生非常欢迎考试改革,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理解知识、运行知识的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应对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培养学生,顺应了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3.3考试改革促进教学改革:

考试不是目的,也不仅仅是检验教学效果,还有通过对考试结果的分析和应试者的反馈意见,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四部分考核成绩中,我们发现学生实践考核和问题论述成绩较低,我们通过教学改革,及时增加实践课时数,加强学生的临床心理护理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护理心理学问题论述,并与教授护理科研、文件检索的教师沟通,进行分工整合,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总之,通过考试模式的改革,使学生由被动应付转为积极参与,仅仅靠死记硬背就远远不够了,迫使学生在学习上主动思考,善于发现创新。只有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才能把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把创新教育与考试创新结合,从而到达教、学、考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护士心理学论文范文第6篇

1攻击和暴力行为

关于攻击行为及其表现形式,不同学者有不同见解,对攻击行为的定义也不尽相同。“挫折-攻击"理论创设者Dollard认为,攻击是以给行为所指向的人造成伤害为目标的行为,这一定义强调以给攻击对象造成伤害的意图为前提。而攻击行为的后果定义强调,应以个体的攻击行为所造成的伤害后果作为攻击界定的标准,即攻击是导致另一个体受到伤害的行为,这一行为后果定义将一些非有意的造成伤害的行为也包括在攻击行为之内。社会心理学家时蓉华认为攻击是指有意伤害他人的任何行为,包括言语和动作攻击。Barron(1977)指出攻击是任何形式有目的地伤害另一生物体而为另一生物体所不愿接受的行为。综合这些定义,本研究认为,攻击的定义是:攻击是任何形式的有目的地伤害另一生物体,而该生物体所不愿接受的外显的行为,攻击行为的主要特征是有意性、伤害性、违背他人意愿性以及外显性[1]。暴力行为和攻击行为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不同,主要在于,暴力行为可能导致犯罪,并且倾害的对象不止是个体还有可能是财物等,倾害程度也将是深远和严重的。攻击行为主要有语言攻击,身体攻击,主要用于心理学领域中。而暴力行为包括污辱、攻击、折磨、威胁、伤害他人身体、性攻击、破坏医院/个人财产、干扰正常工作秩序等,主要用于法律层面上。

国际护士协会(ICN)指出“护士可能受到的暴力比其他行业多3倍”[2]。美国宾州有研究发现,急诊护士在一年中至少遭受过一次身体伤害[3]。2001年美国护士协会的网上调查显示,17%护士在医院工作场所受到身体上的攻击,57%护士曾被威胁或辱骂[4]。2004年在对广州市两家三级甲等医院758名护理人员的调查中发现,在过去1年内至少遭受过1次工作场所暴力的有457名,暴力发生率为60.3%,其中护士和助理护士的暴力发生率分别是59.8%和63.1%。在各种暴力类型中,语言暴力发生率最高,为58.8%;身体暴力发生率次之,为8.6%;性暴力发生率最低,为4.9%[5]。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1993-2005期间,输液室发生工作场所暴力共计561起,其中护士受到威吓或辱骂426起、殴打17起、干扰正常工作秩序90起、破坏医院财产22起、其他6起[6]。

仔细分析以往研究后可以看到,对护士遭受暴力行为及倾害的研究很多,这种研究有其价值和意义。本研究在将攻击行为和暴力行为作出一定区分之后,接下来试图就只专门研究护士所受攻击行为。

2护士所面对的攻击行为分析

心理学中对攻击行为的研究,主要是以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研究意义在于借此以了解儿童、青少年的社会化行为的发展过程。本研究则以护士为研究对象。

2.1情绪愤怒容易引发攻击行为

早期有人认为,攻击行为是具有先天性的,是一种本能。但是现在已经认识到攻击行为的产生,是需要意识来支配的,这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攻击行为的主要特征之一。攻击行为的内容或类型除前面提及之外,心理学中对其还有两种普遍性认识,即,包含了敌意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敌意性攻击往往带有愤怒,冲动,是一种“热”攻击行为,而工具性攻击是具有计划和目的的,是一种“冷”攻击行为。

在护士工作期间,患者及其家属往往是攻击行为的发起者,他们对护士的攻击行为具有敌意性和工具性两种,但一般来说,前者最突出和明显。具有敌意性攻击行为的一方产生攻击行为的主要原因是,情绪上愤怒。医院各个单位中,输液室往往是受投诉最多的部门。这不仅仅是因为输液室护士直接面对各种患者及其家属,更为重要的原因就是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容易产生波动甚至愤怒。因此,医院环境下,容易引绪愤怒的情况有:1)地点上,在输液室、急诊室、手术科室、精神病病房、候诊室及老年科等,走廊、房间等灯光暗淡处。2)时间上,患者长时间候诊时,候诊或就诊室过度拥挤时。3)其他情况,夜间或中午等人手不足时,护士单独为患者治疗护理时。

医院环境下,患者及其愤怒产生更为细致的原因又主要是由于:1)护士技术引发,这是最为关键的导火索。2)医院管理因素。医院护士缺编,高峰时无法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造成患者的不满。3)对医院和护士的信任和理解程度。人们对医方由传统十分尊重的“感恩”和“宽容”转变成如今更多的是“提防”和“埋怨”,使患者对医院信任度下降。把个别医务人员医德、医风下降扩大化,社会对医院及医务人员产生了信任危机。

2.2攻击行为模式分析

Anderson(2002)的攻击模型比较好的解释了攻击行为产生的机制。该模型关注情境中的人。提出人格和情境为输入变量,认知、情感和唤醒过程是输入变量赖以发挥作用的中介变量,行为产生依赖潜在评估和决策过程[7]。

攻击模型(Anderson,2002)

模型中的人格指,信念、特质、态度和价值等。情境包括,攻击线索、挑衅、挫折、药物等。输入变量会影响人的内部状态,随后通过个体的认知、情感和唤醒进行评估和决策后,可能产生冲动行为或者深思的行为。攻击的后果必将促进对情境和情境下的人格重新评估和建构。这个模型是个循环式的。

由上述模型知道,情境和情境中的人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护士对周围情境的创设和自我的情绪、认知的调整和控制就非常需要了。一般认为,攻击者大多具有多疑、固执、缺乏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情绪不稳定、喜寻求刺激、缺乏自信与自尊,应付现实与人际交往能力差的不良个性特征。这就要求我们护士对患者及其家属的仔细观察他们行为,对他们的人格类型进行主观快速归类。对精神病患者则要有更大的耐心。

其实攻击行为产生的原因还是很复杂的,总体而言,存在本能论、习得论和认知论三种观点。前面介绍的攻击行为模型属于认知论,这个理论是新近出现的。还有一个比较著名的模型也属于这个理论,即攻击的社会信息加工模型,该模型是由美国发展心理学家Dodge从信息加工的角度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模型认为,个体面临某一社会反应的整个信息加工过程包括五个步骤或环节: 第一步,对输入信息的译码(decoding);第二步,解释过程,儿童将直觉到的信息与他过去事件的记忆目标任务相整合,然后为这些线索寻找可能的解释;第三步,寻找反应;第四步,决定反应;第五步,反应阶段,执行自己的选择。在解释攻击发生的原因时,社会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人际冲突行为受到个体对冲突认知的指导,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攻击的发生取决于个体的社会信息加工过程。如果某人缺乏正确处理社会暗示和做出适当反应能力的话,他就有可能对社会信息表现出不适应或者不恰当的行为,这种不适应行为会使他受到周围人的排斥,进而可能会使他变得消沉,或使他养成一贯的攻击性[8]。

参考文献

[1] 方小平,苏大心理学硕士论文,2009

[2] JudithAO.2001年国际护士会主题:联合反对暴力[J].中华护理学会会刊,2001,(4):1-32.

[3] Vittorio DM. Framework guidelines for addressing workplace violence in the health sector(2002)[EB/OL].www.who.int.2004-12-13

[4] Carol A. Protecting yourself from violence in the workplace[J]. Nursing,2002,6:58-63

[5] 杨巧红,肖丹.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况调查及分析[J].护理研究,2005,19(2):203-204.

[6] 郑亚华.输液室护士受暴力侵袭的原因及对策[J].护理与康复,2005,6(4):228-229.

[7] 杨光辉等,攻击的结构与测量范式[J],心理科学,2010,33(4):922-924

[8] 杨慧芳.攻击行为的社会信息加工模式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2,(2):244-245.

护士心理学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护理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而当今的护理心理学考试弊端较多,为适应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考试模式的改革,引入课堂考试、实践考核、问题论述和期末考试等方法,全面考核学生,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促进教学改革和学生能力的提高。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观的不断深化,心理护理在现代护理学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理论已经成为当代护士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护理心理学的教学在各护理院校也彰显重要,成为主干课程之一。这就要求教师们也要适应这个发展,深化护理心理学的教学改革,与世界接轨,提高教学质量。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考试所特有的评定、检测、诊断、反馈和激励五大功能[1]是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替代的。科学合理的考试内容和方法,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护理心理学考试一直沿袭着传统的考试模式,以教师命题的理论考试为主,缺乏多样性、科学性和应用性。我们对护理心理学考试内容和方式进行了改革,使考试目标和教学目标形成最大关联度,采用多种考核方法,注重心理学和临床护理的密切结合。以下报告我们在护理心理学考试模式改革的体会:

1传统考试方法的分析

1.1单一的考试形式:

传统的护理心理学考试存在着命题凭经验“讲什么、考什么”,完全的理论考试,试卷组成不注意样本的代表性,不能有效地代表全部教学内容,造成考试与教学内容有偏差,严重影响了对培养人才的评价。

1.2考试内容不合理:

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的基本知识,缺乏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综合考查,记忆性成分所占比重过大,缺乏对知识应用的考核,造成普遍的“划范围、圈重点”,学生凭借“死记硬背”来准备考试,达不到对学生的全面考核。

1.3缺乏应用能力的考核:

虽然护理心理学的教学理论课程比重大,缺乏实用有效的实践课程,但是不能忽视护理心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应该注重心理学知识与临床护理工作的紧密结合。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传统的考试对学生实验技能考核体现不出来,不能达到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

2改革措施

改革对象为本院05级、06级三年制大专英文护理专业学生,共4个班级,126人,全部为女生。根据护理心理学的课程性质和特点,考核内容包括:课堂考核、实践考核、问题论述和期末考试四个部分,分别占总成绩的10%、10%、20%、60%,学生的最终成绩按比例计算得出,具体考试方法如下:

2.1提高教学效果,积极进行课堂考核:

课堂考核可以集中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开动脑筋。考核内容可以复结,做到课与课之间的联结,考试内容和时间不预先通知,即兴提问,所有学生均在备选之中。所以课堂考核的随机性大,公平性强。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作答情况给予相应的分值,并做好分数记录。

2.2针对具体内容进行实践考核:

护理心理学包括两个方面的实践应用内容:一部分是心理学的应用,如:记忆广度实验、注意分配实验,各种心理测量量表的使用等;另一部分是心理学理论在临床护理的应用,如:模拟病房场景,对不同阶段不同病人的心理护理,各种沟通技巧的使用等。实践考试时间、地点由教师统一确定,考试项目由学生自己抽取,每项考核内容都有相应的赋分标准,根据表现给予相应的分值,满分10分。

2.3布置开放性和发挥性的问题,供学生论述:

除了课堂考核和实践考核外,我们也给学生布置开发性和发挥性的问题,如:“不同气质类型临床病人,如何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列举自己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并分析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要求学生以小论文形式论述,字数300~500字。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查阅资料,整理论述。在此期间,老师给予必要的引导答疑,以保证论文的顺利完成。2.4必不可少的期末闭卷考试:

期末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60%,涵盖了护理心理学的定义、理论基础、具体方法等。在理论上强化学生记忆,为灵活运用奠定必要的基础。考试题目包括客观题占50%,主观题占50%。力求做到内容全面,难易适中,层次分明。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3效果讨论

3.1使护理心理学考试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

针对护理心理学的课程特点及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研究制定,改革后的考试成绩由课堂考核、实践考核、问题论述和期末考试四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占相应的比例,这样的成绩能客观全面地反应学生的实际能力,使培养的学生从“应试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转变。

3.2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考试改革得到学生的积极参与,通过问卷反馈,95.8%的学生非常欢迎考试改革,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理解知识、运行知识的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应对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培养学生,顺应了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3.3考试改革促进教学改革:

考试不是目的,也不仅仅是检验教学效果,还有通过对考试结果的分析和应试者的反馈意见,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四部分考核成绩中,我们发现学生实践考核和问题论述成绩较低,我们通过教学改革,及时增加实践课时数,加强学生的临床心理护理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护理心理学问题论述,并与教授护理科研、文件检索的教师沟通,进行分工整合,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总之,通过考试模式的改革,使学生由被动应付转为积极参与,仅仅靠死记硬背就远远不够了,迫使学生在学习上主动思考,善于发现创新。只有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才能把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把创新教育与考试创新结合,从而到达教、学、考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护士心理学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护理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而当今的护理心理学考试弊端较多,为适应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考试模式的改革,引入课堂考试、实践考核、问题论述和期末考试等方法,全面考核学生,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促进教学改革和学生能力的提高。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观的不断深化,心理护理在现代护理学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理论已经成为当代护士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护理心理学的教学在各护理院校也彰显重要,成为主干课程之一。这就要求教师们也要适应这个发展,深化护理心理学的教学改革,与世界接轨,提高教学质量。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考试所特有的评定、检测、诊断、反馈和激励五大功能[1]是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替代的。科学合理的考试内容和方法,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护理心理学考试一直沿袭着传统的考试模式,以教师命题的理论考试为主,缺乏多样性、科学性和应用性。我们对护理心理学考试内容和方式进行了改革,使考试目标和教学目标形成最大关联度,采用多种考核方法,注重心理学和临床护理的密切结合。以下报告我们在护理心理学考试模式改革的体会:

1传统考试方法的分析

1.1单一的考试形式:

传统的护理心理学考试存在着命题凭经验“讲什么、考什么”,完全的理论考试,试卷组成不注意样本的代表性,不能有效地代表全部教学内容,造成考试与教学内容有偏差,严重影响了对培养人才的评价。

1.2考试内容不合理:

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的基本知识,缺乏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综合考查,记忆性成分所占比重过大,缺乏对知识应用的考核,造成普遍的“划范围、圈重点”,学生凭借“死记硬背”来准备考试,达不到对学生的全面考核。

1.3缺乏应用能力的考核:

虽然护理心理学的教学理论课程比重大,缺乏实用有效的实践课程,但是不能忽视护理心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应该注重心理学知识与临床护理工作的紧密结合。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传统的考试对学生实验技能考核体现不出来,不能达到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

2改革措施

改革对象为本院05级、06级三年制大专英文护理专业学生,共4个班级,126人,全部为女生。根据护理心理学的课程性质和特点,考核内容包括:课堂考核、实践考核、问题论述和期末考试四个部分,分别占总成绩的10%、10%、20%、60%,学生的最终成绩按比例计算得出,具体考试方法如下:

2.1提高教学效果,积极进行课堂考核:

课堂考核可以集中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开动脑筋。考核内容可以复结,做到课与课之间的联结,考试内容和时间不预先通知,即兴提问,所有学生均在备选之中。所以课堂考核的随机性大,公平性强。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作答情况给予相应的分值,并做好分数记录。

2.2针对具体内容进行实践考核:

护理心理学包括两个方面的实践应用内容:一部分是心理学的应用,如:记忆广度实验、注意分配实验,各种心理测量量表的使用等;

另一部分是心理学理论在临床护理的应用,如:模拟病房场景,对不同阶段不同病人的心理护理,各种沟通技巧的使用等。实践考试时间、地点由教师统一确定,考试项目由学生自己抽取,每项考核内容都有相应的赋分标准,根据表现给予相应的分值,满分10分。

2.3布置开放性和发挥性的问题,供学生论述:

除了课堂考核和实践考核外,我们也给学生布置开发性和发挥性的问题,如:“不同气质类型临床病人,如何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列举自己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并分析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要求学生以小论文形式论述,字数300~500字。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查阅资料,整理论述。在此期间,老师给予必要的引导答疑,以保证论文的顺利完成。

2.4必不可少的期末闭卷考试:

期末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60%,涵盖了护理心理学的定义、理论基础、具体方法等。在理论上强化学生记忆,为灵活运用奠定必要的基础。考试题目包括客观题占50%,主观题占50%。力求做到内容全面,难易适中,层次分明。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3效果讨论

3.1使护理心理学考试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

针对护理心理学的课程特点及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研究制定,改革后的考试成绩由课堂考核、实践考核、问题论述和期末考试四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占相应的比例,这样的成绩能客观全面地反应学生的实际能力,使培养的学生从“应试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转变。

3.2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考试改革得到学生的积极参与,通过问卷反馈,95.8%的学生非常欢迎考试改革,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理解知识、运行知识的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应对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培养学生,顺应了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3.3考试改革促进教学改革:

考试不是目的,也不仅仅是检验教学效果,还有通过对考试结果的分析和应试者的反馈意见,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四部分考核成绩中,我们发现学生实践考核和问题论述成绩较低,我们通过教学改革,及时增加实践课时数,加强学生的临床心理护理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护理心理学问题论述,并与教授护理科研、文件检索的教师沟通,进行分工整合,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总之,通过考试模式的改革,使学生由被动应付转为积极参与,仅仅靠死记硬背就远远不够了,迫使学生在学习上主动思考,善于发现创新。只有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才能把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把创新教育与考试创新结合,从而到达教、学、考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护士心理学论文范文第9篇

【论文摘要】护理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而当今的护理心理学考试弊端较多,为适应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考试模式的改革,引入课堂考试、实践考核、问题论述和期末考试等方法,全面考核学生,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促进教学改革和学生能力的提高。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观的不断深化,心理护理在现代护理学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理论已经成为当代护士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护理心理学的教学在各护理院校也彰显重要,成为主干课程之一。这就要求教师们也要适应这个发展,深化护理心理学的教学改革,与世界接轨,提高教学质量。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考试所特有的评定、检测、诊断、反馈和激励五大功能[1]是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替代的。科学合理的考试内容和方法,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护理心理学考试一直沿袭着传统的考试模式,以教师命题的理论考试为主,缺乏多样性、科学性和应用性。我们对护理心理学考试内容和方式进行了改革,使考试目标和教学目标形成最大关联度,采用多种考核方法,注重心理学和临床护理的密切结合。以下报告我们在护理心理学考试模式改革的体会:

1传统考试方法的分析

1.1单一的考试形式:

传统的护理心理学考试存在着命题凭经验“讲什么、考什么”,完全的理论考试,试卷组成不注意样本的代表性,不能有效地代表全部教学内容,造成考试与教学内容有偏差,严重影响了对培养人才的评价。

1.2考试内容不合理:

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的基本知识,缺乏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综合考查,记忆性成分所占比重过大,缺乏对知识应用的考核,造成普遍的“划范围、圈重点”,学生凭借“死记硬背”来准备考试,达不到对学生的全面考核。

1.3缺乏应用能力的考核:

虽然护理心理学的教学理论课程比重大,缺乏实用有效的实践课程,但是不能忽视护理心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应该注重心理学知识与临床护理工作的紧密结合。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传统的考试对学生实验技能考核体现不出来,不能达到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

2改革措施

改革对象为本院05级、06级三年制大专英文护理专业学生,共4个班级,126人,全部为女生。根据护理心理学的课程性质和特点,考核内容包括:课堂考核、实践考核、问题论述和期末考试四个部分,分别占总成绩的10%、10%、20%、60%,学生的最终成绩按比例计算得出,具体考试方法如下:

2.1提高教学效果,积极进行课堂考核:

课堂考核可以集中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开动脑筋。考核内容可以复结,做到课与课之间的联结,考试内容和时间不预先通知,即兴提问,所有学生均在备选之中。所以课堂考核的随机性大,公平性强。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作答情况给予相应的分值,并做好分数记录。

2.2针对具体内容进行实践考核:

护理心理学包括两个方面的实践应用内容:一部分是心理学的应用,如:记忆广度实验、注意分配实验,各种心理测量量表的使用等;另一部分是心理学理论在临床护理的应用,如:模拟病房场景,对不同阶段不同病人的心理护理,各种沟通技巧的使用等。实践考试时间、地点由教师统一确定,考试项目由学生自己抽取,每项考核内容都有相应的赋分标准,根据表现给予相应的分值,满分10分。

2.3布置开放性和发挥性的问题,供学生论述:

除了课堂考核和实践考核外,我们也给学生布置开发性和发挥性的问题,如:“不同气质类型临床病人,如何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列举自己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并分析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要求学生以小论文形式论述,字数300~500字。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查阅资料,整理论述。在此期间,老师给予必要的引导答疑,以保证论文的顺利完成。2.4必不可少的期末闭卷考试:

期末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60%,涵盖了护理心理学的定义、理论基础、具体方法等。在理论上强化学生记忆,为灵活运用奠定必要的基础。考试题目包括客观题占50%,主观题占50%。力求做到内容全面,难易适中,层次分明。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3效果讨论

3.1使护理心理学考试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

针对护理心理学的课程特点及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研究制定,改革后的考试成绩由课堂考核、实践考核、问题论述和期末考试四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占相应的比例,这样的成绩能客观全面地反应学生的实际能力,使培养的学生从“应试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转变。

3.2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考试改革得到学生的积极参与,通过问卷反馈,95.8%的学生非常欢迎考试改革,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理解知识、运行知识的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应对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培养学生,顺应了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3.3考试改革促进教学改革:

考试不是目的,也不仅仅是检验教学效果,还有通过对考试结果的分析和应试者的反馈意见,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四部分考核成绩中,我们发现学生实践考核和问题论述成绩较低,我们通过教学改革,及时增加实践课时数,加强学生的临床心理护理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护理心理学问题论述,并与教授护理科研、文件检索的教师沟通,进行分工整合,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总之,通过考试模式的改革,使学生由被动应付转为积极参与,仅仅靠死记硬背就远远不够了,迫使学生在学习上主动思考,善于发现创新。只有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才能把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把创新教育与考试创新结合,从而到达教、学、考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护士心理学论文范文第10篇

(尉氏县人民医院河南尉氏475500)【摘要】随着护理学科的迅速发展和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对护士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代护理模式对每一位护理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护理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证。因此,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尤其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关键词】护士;护理;心理素质【中国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363-01 社会的文明进步、护理科学的文明发展,对护士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专业人才的作用也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一名优秀的护士,除了具有全面扎实的基础护理理论知识及熟练的临床操作技术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然而,由于护理职业的性质和特点、特殊工作环境压力、长期超负荷的工作、相关社会因素及护士本身内在性格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许多护士在紧张繁重的护理工作中,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直接影响着护士的身心健康、护士队伍的稳定、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患者的治疗康复。有针对性地加强护士心理素质的培养和锻炼,让护士以积极、乐观、健康的心态全身心投入到护理工作之中,是提高护理水平和质量,增强医院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应该怎样培养护士的优良心理品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环节抓起:

1. 加强心理学和医学论理学的学习,提高护士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自觉性

必须树立起热爱护理事业,并为护理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理想,只有树立起崇高的理想,才能真正爱护并尊重自己的工作,才能把解除病人的痛苦为己任,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在护理工作中加强对护士的心理学和医学伦理学知识培养,使护士了解心理品质对搞好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便能自我认识到心理品质的不足方面,并以适当的途径和方法,培养自己的心理优良品质。良好的心理品质可有效的提高工作学习的效率,更能解除别人的痛苦。

2.拓展护理内涵,转变服务理念 开展人性化护理的关键在于更新护理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人性化护理的本质是“以病人为中心”,其思想内涵是“我能为病人做什么”,在病人的身心及社会需求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优质护理服务,从而使病人得到最佳的护理。因此,要求临床护士深入地学习和认识人性化护理的实质和内涵,改变施护观念及行为,走出那种被动等待和执行医嘱、一切以方便操作为前提的误区,应该主动去和病人进行深入地交谈,了解病人、询问病情,想方设法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充分尊重病人的尊严和对治疗、护理操作的自主选择权,做到知情同意,学会换位思考,适时表达出对病人的理解与同情和必要的告知,为患者提供医疗费用日清单,让病人明明白白消费,倡导以人为本的思想,这是开展和深化人性化护理的关键,也是赢得病员、提高护理效益的关键。 3. 提高护理业务水平和临床操作技能,为良好的心理素质奠定基础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必须掌握较全面的护理及专科理论知识,包括医学基础、临床医学、卫生学、医学研究、人文科学及医学管理学等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工作。同时,还要熟练掌握临床 护理操作技能,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普外科护士,要求她们既要具备良好、稳定的心理素质,同时还要求有扎实的基本功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才能轻、稳、快、准地完成治疗,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的信任度,和医生配合默契。为此,护士应利用一切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如通过外出学习、自学或夜大学习、护理查房、参加医院专题讲座、论文交流等途径,认真学习护理理论知识,按照各项临床操作技能规程,进行强化训练,达到熟练为止。只有这样,遇到紧急情况时才能保持沉着、冷静的心理状态,不慌不忙、不急不躁、准确及时、迅速地处理突发事件,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完成。4.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培养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医学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在遭受挫折后,往往会引起一系列生理、心理的变化,如自己不善于排除困扰和减轻心理压力,这种不正常的心态就会影响人的内分泌功能和免疫功能。由于护士与患者直接接触的机会多,随时都有可能接受来自患者的许多“不适宜的刺激”。因此护士必须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挫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要善于学习和积累应付各种困难和挫折的经验,对患者所表现出的误会、不配合、甚至不礼貌的行为,采取谅解的态度,避免发生冲突。护士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广泛学习护理专业的边缘学科,如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医学道德修养、美学等人文科学知识,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评价事物的能力丰富的知识贮备,增加知识面,扩大视野。当护士在护理中感到有压力时,就懂得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来减压,达到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目的。5.加强自我心理调节,学会换位思考作为护士应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学会适应工作环境的变化,变工作压力为动力,注意适时进行自我调节。工作之余,应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如跑步、健身、郊游、爬山、各种球类比赛等,在运动之余使身心得到全面放松,减少护理工作所带来的各种压力和烦恼,从而以更好的心态和精力投入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去。在工作中要学会换位思考,经常站到对方立场思考问题。医护人员要设身处地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患者的心里的感受,这样就能更好地理解和同情患者,更好的关心患者。患者与家属需要医护人员的理解和关怀,即使是一个鼓励的眼神和一个亲切的微笑,都能增加战胜疾病的勇气,亲切美好的语言不仅给患者带来温暖、力量和希望,同时也缩小了医护和患者之间的距离,使患者机体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护理管理者应充分注意到护士的工作压力对护理质量产生的不利影响,要想方设法消除引起护士工作压力的不利因素或压力源,合理安排护士的数量和工作量,减轻护士的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重视维护护士的身心健康,加强护士心理素质的培养,以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和水平,促进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6.做自己情绪的主人,保持积极健康的心境

护士要确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尊、自爱、自强,从自己的职责出发,客观合理的评价自我及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形成合理的心理支点,使心理处于平衡。调整心理需要,人的心理需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它是激起人们行为的原动力。护士应有事业的进取心和责任感,以较强的职业角色意识,并以此作为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从而自觉地为此勤奋努力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在“心理失落”时,正确的对待自己和周围的一切,获得心理的自我平衡’。应努力做情绪的主人,培养良好的性格,保持乐观、恬静的心情,有健康向上的精神和对工作的全身心投人,不把消极情绪带人病房,用积极情绪感染和影响患者,并由此得到理智上的愉悦。总之,在倡导人性化护理服务的今天,普外科护士要适应时代要求,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不断对自身内在的、外在的各个方面进行历练和培养,提高综合素质水平,使病人真正得到人文的关爱和服务,加强护患沟通,密切护患关系,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推动护理事业向前发展。参考文献[1]谭自然.护理新概念与临床[M].安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8:714[2]吴均林.医学心理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09229.[3]戴晓阳.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57[4]李荐中.医学心理学与现代心理护理[M].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52~156

上一篇:心特殊儿童理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学前心理学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