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聘期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3 01:08:31

护士聘期工作总结

护士聘期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为健全和完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规范和加强我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确保全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根据省卫生厅关于印发《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意见》的通知及《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实施社区卫生服务组织一体化管理(以下简称一体化管理),是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遵循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触角,通过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融为一体,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实施社区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将进一步完善我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综合服务工作。因此,必须坚持有利于城市卫生服务机构功能转变和社区卫生服务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提高城市卫生服务机构的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区居民的健康。

二、组织管理

将“中心—站”一体化管理工作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定期组织检查考核。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一体化管理领导小组,主任为组长,并下设办公室。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管理细则,并报区卫生局备案。

(一)管理形式

本着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中心覆盖不到的地方设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原则设置。一般1万居民左右设置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必须依法申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方可执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的命名、标牌、标识按规定统一。

中心主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对服务站实行全方面统一管理的体制;独立法人资格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统一的业务管理与质量控制。

(二)服务区域与功能划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服务区域的划分应以社区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综合考虑服务人口、服务半径等因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区域按照原服务区域进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服务区域原则上为站点坐落位置所属的社区居委会。工作基础与基本条件较好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经区卫生局批准可增加服务一个临近的社区居委会。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按照规定的服务功能履行职责,社区卫生服务站所完成的工作指标纳入上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指标。

(三)人员管理

1.中心下设的服务站,执业人员由中心统一管理并实行聘任制。对符合聘任条件的执业(助理)医师,经个人自愿申请,由中心进行考试考核择优调配聘任,并报区卫生局注册备案。

独立法人资格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执业人员的聘用须经区卫生局审核后注册录用。

2、服务站执业人员由中心根据服务半径、服务人口、工作量等情况配置,原则上每站至少配备2名职业范围为全科医学专业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和1名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执业医师。每名执业医师至少配备1名注册护士。其他人员按需配备。

3、中心下设的服务站,实行站长负责制,站长由中心聘任,站长聘期为一年,每年与中心签订任期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其责任、权利、义务与奖罚等。

4、聘用单位必须按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的有关规定,给聘用的服务站执业人员办理养老保险手续。

5、对下设的站点,中心应建立严格的执业人员考核奖惩制度。考核结果记入执业人员档案,作为年终评优和工资兑现、奖罚、聘任的主要依据。考核不合格者予以解聘。独立法人资格的站点,由站长对本站人员实行考核奖惩制度。考核标准与考核情况及时上报区卫生局备案。

(四)业务管理

1、中心对下设站点行使行政管理权,包括服务站的日常事务、人员调配、考核奖惩、规章制度、台帐资料等统一管理。中心对服务站实行综合目标管理。

独立法人资格的服务站,中心对站点的业务工作进行统一安排,站点应服从本服务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与业务指导。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月调度、季考察、年考核制度。社区卫生服务站应向上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报月报表、年度工作计划、业务工作总结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加强对所属站点的业务管理,及时调度站点工作开展情况。

3、服务站必须实行24小时应诊制,公示值班电话。对急危重病人应采取措施积极抢救,对限于设备或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的病人,应当及时护送转诊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要与所在中心签订双向转诊协议,保证就诊者得到便捷、连续、优质的服务和急救渠道的畅通。

4、服务站在医疗执业活动中实行统一的门诊登记、观察记录、诊病处方、收费发票和操作规程等。必须做到看病有登记、观察有记录、开药有处方、转诊有记载、收费有发票,并严格执行各项医护操作技术规范,杜绝医疗差错,防范医疗事故发生。

5、服务站应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核定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不得从事超范围诊疗业务。

6、服务站执业人员必须按时参加区卫生局及中心定期组织的各类专业培训班,努力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五)药品管理

1、中心下设的服务站所需药品、医疗器械、卫生材料等由中心统一配送;独立法人资格的站点可自行从正规渠道采购,保留采购单据以备查看,执行国家药品统一价格。

2、中心按照“进货渠道规范,质量可靠保证,价格低廉合理”的原则,统一采购药品、器械和卫生材料,满足临床基本用药需要。要实行专人专帐管理。服务站用药范围必须严格按照《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用药目录》范围。严禁从其他渠道采购药品,保证药品质量。

3、中心下设的服务站的用药计划必须每月报送中心,中心根据服务站的用药计划采购和调拨药品,在药品出库单上要注明该药品的产地、批号、规格、零售价格等。独立法人资格的站点须按以上标准报送区卫生局。

4、服务站设立药品进销存明细帐,药品实行季度盘点。严禁服务站从其他渠道和个体药贩手中进购药品及其它医用材料。

5、服务站药品要有专人负责,并按要求落实防盗、防鼠、防潮、防霉变等安全及质量保证措施,严禁将药品分散保管。

6、服务站不准经营品和一类。

(六)奖惩

1、开展评选“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活动,对医德高尚、服务优良、贡献突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执业人员,由区卫生局给予表彰奖励。

2、对服务机构执业人员在执业活动中,违反本意见及有关法律、法规,依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等法律法规进行查处。

3、坚决打击游医药贩,取缔以家代站、以包代站,净化医药市场,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护士聘期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根本宗旨,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缓解城市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作为构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着力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不断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公益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为主;

2、坚持政府主导,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3、坚持社区卫生服务与城市社区建设同步进行;

4、坚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调整,以现有基层医疗机构转型为主,辅以改扩建和新建;

5、坚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先行试点,逐步推开;

6、坚持政府投入和保障措施相配套;

7、坚持市、街道共建,以街道为主。

二、主要任务

在2007年完成试点建设任务的基础上,2008年社区卫生服务建设总数达到15处,服务人口覆盖率和建档率在80%以上,社区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就诊比例占社区门、急诊总数的40%以上。力争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覆盖全市城区居民较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达到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规范的要求,居民可以在社区享受到“六位一体”(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一)制订发展规划

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居民健康状况、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现有卫生资源利用等情况,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制定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原则上每个街道或3~10万人口设置1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现有街道卫生院和部分一、二级公立医院转型为主,辅以改扩建。每个社区居委会或建成居民区5000-10000人设立一所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下属机构。

(二)严格建设标准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由街道卫生院或符合条件的一、二级公立医院改扩建,做到布局合理、配套完善。面积一般在1000-2000平方米,具备开展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工作的基本设备以及必要的通讯、信息、交通设备,配备规定数量的药品,设有开展医疗服务(全科诊疗、中医、康复治疗、抢救、预检分诊等)、预防保健(免疫接种、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健康教育等)和医技及其他工作(检验、B超、心电图、药房、治疗、处置、观察、信息资料管理等)的专门场所。

2、保障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用房,在新建社区(小区)或旧城改造居民区时,要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在公共服务设施中为社区卫生服务站预留业务用房,与居民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作为政府资产无偿提供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在已建成的社区或小区,现有的公共设施用房由政府协调有关单位或开发商,无偿提供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已将公共设施用房租赁的,由政府协调予以收回,并交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偿使用。暂时无专用房屋的,由街道办事处协调解决,各级财政给予房租补助。业务用房建筑面积应不少于150平方米,设置全科诊室(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治疗室、药房、观察室、预防保健室(含免疫接种)、健康信息管理室(含办公)等,有条件的可增设针灸、理疗等其他科室。各室设置合理、相对独立,治疗室严格隔离。有健康教育宣传设施和开展社区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基本医疗等工作的基本设备,布局符合国家卫生学标准及体现无障碍设计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部分公立医院选派,并由派出机构对派出人员、药品、设备、业务、财务等实行统一管理。

3、统一制度、标识和命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要根据科室、岗位设置和工作要求,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人员职责;统一设计、制作机构标识;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名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命名原则:滕州市+街道名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命名原则:街道名称+社区(小区)名称+社区卫生服务站。

(三)择优聘用人员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根据功能、任务及服务人口需求,配备适宜类别、层次和数量的专业卫生技术人员。在国家普遍实施全科医师资格认定制度之前,可由经过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合格、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执业医师代替全科医师。其他医护人员在上岗前须接受全科医学及社区护理等知识培训,并经考核达到合格水平。社区卫生服务队伍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为主体,由全科医生、公共卫生医师、护士及相关管理人员组成。按照每2000~3000服务人口配备1-2名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的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按每处社区卫生服务站4-6名配备。

建立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聘用制度。受聘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执业资格,对受聘人员履行岗位职责情况要加强考核。岗位考核以专业水平、工作绩效和服务居民的满意度为主要标准,实行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聘期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把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解聘或者调整岗位的依据。逐步建立健全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制度,凡在岗的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均须参加继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更好地适应和满足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需要。

(四)完善服务功能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具有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开展以建立家庭健康档案、保健合同、上门服务、家庭病床、门诊医疗、日间病房、电话预约、院外医疗急救及转诊等多种形式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并逐步建立和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制度,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丰富服务内容,实现社区居民“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目的。其基本功能:

1、社区医疗: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社区现场救护,慢性病筛查,重点慢性病病例和精神病患者管理,转诊服务等。

2、社区预防:社区卫生诊断,传染病疫情监测和报告,免疫接种,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防治,健康档案管理,爱国卫生指导等。

3、社区保健: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保健等。

4、社区康复:残疾康复,疾病恢复期康复,家庭和社区康复训练指导等。

5、社区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个体和群体的健康管理,重点人群与重点场所健康教育,宣传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等。

6、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与咨询指导,发放避孕药具等。

(五)建立健康档案

围绕社区卫生服务人群开展健康状况、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普查工作,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逐步实现微机信息化管理。

(六)加强监督管理

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条件和标准,严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和技术项目准入,对不符合要求、不能完成规定工作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工作人员要及时调整或退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执业许可由市卫生行政部门初审,报*庄市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制订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形成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定期考核制度,并将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年度校验和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挂钩。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执业监管,建立主管部门、社区组织、居民三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监督体系。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执业过程中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予以处罚。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严格财务管理和价格监督,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内容和服务行为。

三、实施步骤

本着“先行试点,逐步推广”的原则,实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大体分为三个步骤:

(一)准备阶段:

1、召开全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会议,广泛宣传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目的意义,争取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和参与。

2、成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协调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3、制定全市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实施方案,明确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

(二)实施阶段:

1、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用房改扩建任务,配备社区卫生服务所需的办公用品和医疗设备,择优选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2、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内部运行机制。

3、开展服务人群普查工作,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依据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情况,开展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三)总结验收阶段:

1、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组织检查验收,对未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的,责令限期完成。

2、召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工作总结会议,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兑现补助政策。

在全面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在城区推广社区卫生服务,争取到2008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责任在各级政府。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维护居民健康、促进社区和谐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将社区卫生服务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督促指导,研究和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推动社区卫生服务持续健康发展。街道办事处对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水平负有重要责任,要组织协调辖区各方面力量,帮助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任务。大力宣传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广泛动员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共同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二)各负其责,密切协作

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共同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

1、卫生部门负责制订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准入标准、考核办法和管理规范,确定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行业监督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定推动中医药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有关政策措施。

2、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需要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列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3、教育部门负责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学教育,将社区卫生服务内容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4、民政部门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社区建设内容,探索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做好社区卫生服务的民主监督工作。发挥好“星光之家”等社区服务机构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5、财政部门牵头负责制订社区卫生服务的财政补助政策、财务收支管理办法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

6、人事编制部门牵头研究制订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标准的意见,负责完善社区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制度,制定社区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聘用办法和吸引优秀卫生人才进社区的有关政策。

7、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制订促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有关政策。

8、建设部门负责落实或协调解决新建、改建、建成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用房。

9、规划部门负责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将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并依法加强监督。

10、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工作的管理。

11、物价部门负责制订社区卫生服务收费标准和药品价格政策,并依法监督物价政策的执行。

12、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监督管理。

(三)加大投入,确保运行

社区卫生服务经费以各级财政投入为主,各级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和投入机制,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力度。市、街道财政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按规定补助业务经费、房屋租赁费和其他必需经费。2008年,社区公共卫生所需业务经费按辖区居民11元/人/年的标准筹集,其中省财政补助3元/人/年、*庄市财政补助3元/人/年、市财政补助3元/人/年、街道财政补助2元/人/年,对无房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给予定额补助。市财政、卫生部门负责制定社区公共卫生项目及其考核办法。补助金额按实际服务项目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经严格考核后据实分期拨付。以后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逐步加大资金投入,以保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正常运行。各街道办事处也要拿出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支持社区卫生服务发展。

(四)深化改革,完善机制

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属于事业单位,要根据事业单位改革原则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实行全员聘任制和人事制,建立完善分配和激励机制。对工作绩效优异的人员予以奖励;对培训或考核仍达不到要求的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解除聘用关系。实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人公开招聘制度,建立健全任期目标责任制和业绩考核制度。实行以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为主的收入分配办法,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收入不得与服务收入直接挂钩。要采取药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微利销售,探索医疗和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办法,最大限度的让利于社区居民。在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取得经验后,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五)加强指导,健全功能

护士聘期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一、范围和对象

福建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现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且未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卫生技术人员。

二、基本条件

(一)政治思想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

2.忠诚党的卫生事业,热爱本职工作,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积极承担医疗、卫生、教学、科研等工作任务,团结协作,学风端正。

(二)学历与专业资历

1.申报副主任医(药、护、技)师任职资格的人员,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具有相应专业中专学历,从事卫生专业技术工作20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后,在乡镇卫生院(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受聘本专业工作满8年;

(2)具有相应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后,受聘本专业工作满7年;

(3)具有相应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后,受聘本专业工作满5年;

(4)具有相应专业硕士学位,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后,受聘本专业工作满4年;

(5)具有相应专业博士学位,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后,受聘本专业工作满2年。

2.申报主任医(药、护、技)师任职资格的人员,应具备下列条件:

具有相应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取得副主任医(药、护、技)师资格后,受聘本专业工作满5年。

3.具备规定学历(学位),任现职满3年以上;不具备规定学历(学位),任现职满5年以上,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方可破格申报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其中资历破格不含临床医师类别)。

(1)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的主要完成人(限前5名);

(2)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及以上奖项的主要完成人(限前3名)。

(三)工作经历与能力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

1.申报对象每年在本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不少于200个工作日,在单位领导岗位上工作的申报对象每年在本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不少于120个工作日。

2.申报对象须参加卫生系列高级职务专业技术实践技能考试。考试成绩合格者方可参加评审,考试成绩3年内有效。

3.申报对象应能较好地履行岗位职责,具有较强的解决疑难问题和培养带教的能力,以及吸收应用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四)学术论文

对申报对象任现职以来发表的学术论文的要求如下:

1.申报晋升副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1)属省级单位的申报人员,须在部级(被SCI或MEDLINE数据库收录的刊物及中华医学会等一级学会主办的医药卫生类刊物,下同)医药卫生类刊物发表本专业有价值的学术论文1篇(限第一作者,下同)以上,或在省级及以上出版社出版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学术专著(含译著),字数达10万字以上,或在省级(省、市、自治区学会及其以上单位主办的,下同)及以上医药卫生类刊物发表本专业有价值的学术论文2篇以上;(2)属设区市级及区级单位的申报人员,须在省级以上医药卫生类刊物发表本专业有价值的学术论文1篇以上;(3)属县(市)级及以下单位的申报人员,论文不作必备条件,应提交本人聘期内病例分析报告或业务工作总结报告作为代表作送审。

2.申报晋升正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1)属省级单位的申报人员,须在部级医药卫生类刊物发表本专业有价值的学术论文2篇以上,或在省级及以上出版社出版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学术专著(含译著),字数达15万字以上,或在省级医药卫生类刊物发表本专业有价值的学术论文3篇以上;(2)属设区市级单位的申报人员,须在部级医药卫生类刊物发表本专业有价值的学术论文1篇以上,或在省级以上医药卫生类刊物发表本专业有价值的学术论文2篇以上;(3)属县(市、区)级以下单位的申报人员,须在省级以上医药卫生类刊物发表本专业有价值的学术论文1篇以上。

3.申报对象在部级和省级医药卫生类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须有国内统一的CN刊号(不含增刊、专刊、特刊等,下同),不包括个案报道、综述、科普性文章和论文摘要等。

4.所有申报晋升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均应按规定进行业务面试(见附件),同时提交一篇专业学术论文(代表作)进行论文鉴定(县(市)级及以下申报副高级人员除外)(见附件)。对不具备规定学历或未满规定任职年限(不含临床医师类别),破格申报正、副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须进行论文答辩(见附件)。凡经鉴定或鉴别,确有剽窃、抄袭等弄虚作假行为的,取消其评审资格,并按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

(五)继续教育

凡申报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属县及县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的,根据继续医学教育有关规定,按任职周期提交平均每年继续医学教育25学分;属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卫生部门以外一级及其以下的医疗卫生单位,按任职周期提交3个年度继续医学教育累计75学分。

提交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依据,统一使用《福建省继续教育证书(医药类)》,并附上I类学分等相关证明材料。

(六)年度考核

对申报晋升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要求任现职近5年来,每个年度考核等次均在合格以上;申报破格晋升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至少有一个年度考核等次为优秀。年度考核或医德医风考核不合格者,以及一、二、三级医疗事故直接责任者当年不得申报。

(七)职称外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

1.职称外语:省属医疗卫生单位和三级乙等以上医院卫生技术人员(不含从事中医、中药、护理工作的人员),申报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应参加人事部门统一组织的职称外语考试;2010年12月31日前进入大中专院校(含卫生职业职工学校)学习的专业人员,外语不作必备条件;其他免试条件按省里有关规定执行。

2.计算机应用能力: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事宜,按省职称改革工作办公室的统一规定执行。

(八)基层服务与进修学习

1.省属、设区市级综合性和专科医院取得主治医师资格的人员,申报副主任医师任职资格之前,须到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或乡镇卫生院累计服务一年,其中须定期在定点医疗卫生单位连续服务半年(含乡镇卫生院服务时间不少于一个月);其余半年时间,可从取得医师资格起,通过参加县、乡镇(街道社区)两级巡回医疗、义诊、帮扶、山海协作服务等形式予以累计。主治医师在申报副主任医师时,须提交下乡定期工作的有关证明材料。2009年以前(含2009年)取得主治医师资格的人员,仍按原文件规定执行。

凡经省、设区市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派遣援助1个月,援助新疆、宁夏3个月或其他边远地区县以下医疗机构工作(时间另定)以及由省卫生厅组织派遣的援外医疗队在国外工作1年以上并符合援外有关规定按期回国的人员,其援助的工作时间可视同晋升前规定的下乡定期工作时间。

2.县级(市、区)医疗机构的医(药、护、技)专业技术人员申报高级卫生专业职务任职资格,须到上级医疗机构进修学习本专业业务1年;乡镇级医疗机构的医(药、护、技)专业技术人员申报高级卫生专业职务任职资格,须到上级医疗机构进修学习本专业业务半年。申报时须提交进修学习的有关证明材料。

三、评审办法

(一)评审组织

1.福建省职称改革办公室与卫生系列职称改革办公室共同组织实施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工作。各设区市人事、卫生职称改革办公室负责本地区具备组建副高级专业职务资格评审委员会条件的副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卫生系列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委库的组成方式及评委的抽取办法,按省人事厅《福建省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库暂行办法》(闽人〔〕115号)执行。

2.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内设专业组,负责对相应专业申报人员的工作水平、能力、业绩等情况进行审核评议,并将评议结果提交评委会评审。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

3.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应根据申报对象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业务能力、工作业绩、学历和专业资历等基本任职条件,进行综合评价,择优晋升。评审结果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凡获得到会委员三分之二赞成票者为通过,未获得通过者不再复议。

(二)申报评审程序

1.申报对象按照相应职务任职条件的要求,提供相关材料,经所在单位审核,并按福建省人事厅《关于职称工作若干具体问题的通知》(闽人发〔〕154号)文件规定,应将经申报者本人填写并拟上报的《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简明表》在本单位张贴公示7天以上(含7天)。材料真实、符合申报条件、群众无异议的,方可推荐上报。

2.各设区市和有关厅(局)职称改革办公室要对申报对象进行认真复核,并做好委托评审等相关工作。

四、有关问题的说明

(一)执行资格准入问题。按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卫生职业从业准入制度,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和护士执业资格者,不得申报相应的卫生专业技术资格;非卫生系列或卫生系列中的药、护、技类专业技术人员不得申报医学临床、口腔、中医(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医师类的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取得医学临床、口腔、中医(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类别的执业医师资格者,也不得跨执业类别申报专业技术资格。

(二)专业(岗位)转换问题。严禁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卫生专业技术岗位。因工作调动或岗位变动,需转换卫生专业技术的人员,应在新的卫生专业技术岗位进修培训2年以上;转全科医学专业的,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经单位考核确能履行新的卫生技术岗位职责,按规定程序和条件报相应卫生专业评委会转评。转换卫生专业技术岗位同级职务任职资格,其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时间前后可以合并计算;转评新的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被聘任新职务2年以上,方可申报晋升新的高一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三)延期申报问题。任现职期间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按规定年限延迟申报:

1.年度考核或医德医风考核基本合格的,延迟1年申报;

2.年度考核或医德医风考核不合格的,延迟2年申报;

3.定性为二、三级医疗事故的直接责任者,延迟2年申报;

4.定性为一级医疗事故的直接责任者,延迟3年申报。

(四)非卫生系统医疗卫生单位的级别,按以下标准界定:分布在县(市)的作为县(市)级单位;分布在设区市所在地并拥有300张床位以上的,作为设区市级单位,299张床位以下的,列为设区市的区级单位。

(五)其他

1.民营医疗机构和个体开业行医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申报相应任职资格,由所在区、县人才中介机构或卫生局统一受理并审核申报。

2.本“实施意见”未尽事宜,按省人事厅有关规定执行;

上一篇:口腔护士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导诊护士工作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