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岗位管理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1 09:36:44

护士岗位管理总结

护士岗位管理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层级管理 ;妇产科;应用效果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413-02

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妇产科由于其专科性和特殊性,在临床上存在许多护理风险,如果护理不当或稍有疏忽便会造成医疗意外,发生纠纷,这就要求护理工作范畴不断拓展、不断细化。限于有限的医疗资源,一味扩大护理队伍不够现实,因此,如何合理管理护理人员成为护理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课题。为了提高护理质量,体现护理人员的价值,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结合我院护理人员的实际状况,我们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实行了层级管理模式,现报道如下。

1层级管理模式的实施方法

1.1岗位设置 白班:护士长1名,主班护士2名,责任组长3名(每组各1名),责任护士和执行护士各3名。中班和夜班:责任护士和执行护士各1名。质控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组员构成为3名责任组长。

1.2工作流程 把病区所有护士除1名护士长和1名主班护士外,按受聘后的职称分成相对应的3组。护士长在层级管理中发挥着科室总体规划、组织调控、质量监督、与科室主任沟通、参与护士岗位考核及相关的行政管理。责任组长在护士长领导下管理本组的责任护士、执行护士及所管辖区域病人的一切治疗和护理,按照护理程序合理安排护理工作,并保证护理质量达到要求。中午和晚上由每组的1名责任护士和1名执行护士轮流上班。主班护士负责全科病人的医嘱传达、确认执行、电脑录入等工作,2天1班,另一天机动,由护士长负责调动。质控小组成员具有监督护士工作的任务,每月开一次例会,力争能够早期发现问题[1];每季度、年进行相应的工作总结汇报;定期对护士进行考核;对个案进行跟踪评价,分析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2]。岗位分组要求:主班护士要求10年护师工龄及主管护师以上职称,能够合理处理医嘱、协助护士长做好行政工作的能力。责任组长要求8年以上护师工龄及护师以上职称,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能够独立处理本科室护理问题,在护士中具备一定威信。责任护士要求5年以上护师工龄及护师以上职称,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责任心,能够处理本科室常见护理问题。执行护士要求具有执业资格的在岗护士。

1.3制度建设 根据院护理工作制度建立符合妇产科的《妇产科护理工作制度》和《妇产科层级管理实施细则》,进行制度教育,明确分工协作。

1.4岗位培训 对各级护理人员采取集中培训和分层培训、理论培训和工作能力培训相结合等方法进行岗位培训,同时培训《妇产科护理工作制度》和《妇产科层级管理实施细则》,以及质控标准和科室奖金,评优评先标准,做到人人知晓。主班护士:熟悉医嘱的执行要点和注意事项,增强责任心,培养统筹安排和应变能力;责任组长:主要培养其全面的专业技术管理和安全管理能力,如讲课能力、总结传授经验的能力、开展科研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处理疑难护理专业问题的能力;责任护士:主要培养其管理能力、带教能力、爱护关心下一级人员的精神,包括病人管理、病房管理、下级人员管理、进修实习人员管理的能力;执行护士:主要培养其工作方法、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以及敬业精神和尊重、关爱他人的精神。

1.5考察测评

1.5.1测评方法:(1)由质控小组制定考核具体内容,形式由现场检查、相关知识提问、抽查考核等组成。(2)主要为逐级考核和平行考核,逐级考核即由护士长考核主班护士、责任组长,责任组长考核责任护士和执行护士;平行考核即护士长对口考核和护士之间互相考核。(3)考核每月一次,质控小组每季度汇总分析,按个案跟踪分析评价护理质量,如产后出血护理等。

1.5.2考核结果应用:(1)考核与分配。质控小组对各护士考核和护士互评所得的质量分,参照护理部《关于护理人员科内奖金二次分配的指导意见》,以积分方式参与奖金二次分配,护士长质量分为科内护士的平均分。(2)考核与岗位。定期统计分析各护理小组和护士质量分,与配置主班护士、责任组长、责任护士,评优评先挂钩。

2效果

实施层级管理2年来与实施前2年相比较,我科护理质量发生明显变化:会阴三度裂伤为零;切口感染率从3%降低到1.3%;一般差错率从0.7%降至0.3%;主管患者的满意度从85提高到97。其护理人员职业满意度也发生明显变化,具体体现在: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良好率从77提高到95;表扬信和锦旗数量为实施前的3倍;工作成就感明显增强;医护、护护、护患之间的各种工作关系均明显改善。

3讨论

妇产科由于科室的特殊性,护理工作的好坏对患者病情往往有重要的影响。而护理工作质量不仅取决于护士的业务水平,而且与有效的管理密不可分。近年来提出的层级管理就是一种可以充分利用各个层级的护理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它能发挥各层级成员的工作能力及潜力,强化护理管理,推进护理管理体制的完善和机制创新,从而建立职责明确、权责统一、能级管理、监管有力的护理管理体系[3]。

3.1我科实行的层级管理制度,首先明确岗位职责和相应的职责考核,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通过制度管理,确定了每一位护士的职责范围,使得责任由上到下和由下到上负责,落实到个人,并与奖金评优评先等挂钩,配合培训增强护士的责任心,避免因责任心不足而出现的低级错误,有效避免医疗意外的发生,减少医患矛盾,提高患者满意度。

3.2通过整体培训和组长负责制,把工作能力强的护师提到责任组长的岗位并充分发挥她们的作用和能力,使护理组织结构得到了有效的调整,解决了阻碍护理质量提高的根本因素,从而使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与护理专业技术骨干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护理队伍各种人才有机构成的综合实力相关。

3.3自上而下,由技术骨干带领的技能培训和严格的考核测评制度使护士整体技术水平有很大提高,并激发自觉学习提高技能的动力,使各层级护士水平都有提高。

3.4层级管理还体现了各层级护士的价值,使得高年资、能力强的护士脱颖而出,根据特长和能力分配工作内容,避免有能力的护士过多地陷于常规工作而不能发挥其优势,提高效率,避免人才浪费,体现个人价值。

3.5层级管理通过季度年度会议,总结了得失,并用PDCA的方法实现了质量持续改进,有利于学科建设和高质量护理队伍建设[4]。

参考文献

[1] 李珑,王裉妹.层级管理法在临束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11,37(7):1275-1276.

[2] 夏雪中.新形势下护理质量管理模式与方法进展概述[J].冲国护理管理,2004,4(2):39-40.

[3] 符岸秋,黄丽英.层级管理模式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7):84-85.

护士岗位管理总结范文第2篇

一、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培训

1.1培训对象: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的在岗护士。

1.2培训的组织形式:以省、市为单位采取整体性、系统化的组织管理模式,统一师资培训、统一培训大纲、材、统一考评、统一阅卷、统一发证、分片实施。

1.3培训教材:以卫生部科教司编写的《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教材》为主要参考书,同时结合本地区社区护理的需要增加所需内容作为本地区的培训教材。

1.4培训内容

1.4.1理论培训:主要包括社区护理导论、社区评估、传染病预防、健康教育、特殊人群保健、社区急救等。培训时要强调疾病预防、家庭访视、沟通与合作、社区急救、心理咨询、自我防护等方面。各省市或单位根据卫生部要求,结合当地情况组织培训内容,以满足社区护士的需求,在培训时根据实情设计方案,安排相应的课程。做到学以致用。

1.4.2技能培训:社区护士护理技术操作能力的提高是岗位培训中的重要内容。目前从事社区护理的护士大多是从医院临床护士岗位转岗从事社区护理的。由于临床护理与社区护理工作内容存在较大差别,必须对护士进行转岗培训。社区护士除了要将临床护理中的基础护理技术应用到社区外,还要学习掌握好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中医科等专科护理技术操作。要特别熟练掌握社区急救、家庭抢救、外伤清创与缝合技术、洗胃、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老年人吸痰等技术操作。要学会母乳喂养指导、家庭护理、临终关怀、伤残康复护理等,以适应社区护理服务需求。

1.5师资队伍建设:社区护理专科师资建设是培养社区护士的关键。目前社区护理师资紧缺,社区护理专科师资大多有临床护理人员承担。因此社区护理专科师资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可以通过学历教育、在职培训、进修、学术会议、与国外交流学习等方式培养教师,并对人员编制、职称评定、工作量考核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尽快培养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社区护理教育师资。

1.6培训基地: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建立好规范的社区护理培训实践基地,使学员在培训基地得到所需技能的培训,让社区护士参与较为规范的社区护理实践活动,才可以更好地解决学用脱节的问题,使护士真正地实现从医院临床护理模式到社区护理工作模式的根本转变。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基地建设应包括教学基地和实践基地两部分,市卫生局经过考核可以挂牌和授权,教学基地和实践基地要有效地沟通与配合,这不仅有利于社区护士岗位胜任能力的培训,也有利于对在校护生社区护理实习计划的落实,真正发挥培训基地的作用。

1.7培训方式:社区护士规范化培训采用全脱产方式,集中面授共4周,分三部分:(1)理论课程培训2周。学员集中授课,以卫生部颁布的《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大纲》所规定的学习内容为基础,制定教学内容。(2)技能操作培训1周。学员采用分组操作演示、老师指导、学员集中进行操作训练的方式。(3)社区临床实践l周。学员分成5-6人为一小组到社区服务中心(站)进行临床实践。

1.8培训考核:培训的考评一般包括理论和实践。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时间、统一阅卷,成绩合格者,由卫生厅统一核发省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二、到上级医院进修

2006年卫生部文件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计划地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到医院进修学习”。由此可见,建立社区与医院之间的护理业务协作关系,提升社区护士业务能力是顺应卫生发展趋势的需要。在职社区护士应每3~5年到上级医院的大内、大外科和急诊科进修3-6个月。社区护士在进修期间应强化训练护理新技术、急救仪器使用及操作配合、急救事件救护方法等,将获取的规范技能与先进护理理念应用到社区医疗。

三、自学

自导学习是被认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一种学习方式。社区卫生服务全科知识的掌握及综合素质的培养需要长期学习及总结,统一培训只是起到概括指导作用,要提高社区护士的综合素质还是要靠学员的自学。

教育部门和主管部门应为社区护士设立社区护理自学考试,以便为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护士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受教育的机会。社区护士可以选择业余形式如自学、函授、远程教学等进行继续教育。

四、总结

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需要尽快培养出适应其发展的全科护士,从事社区的家庭医疗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社区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导、临终关怀等多方面社区工作,为社区人群提供多层次、多功能、全方位的护理服务,尽快实现护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服务宗旨。因此,社区护士是顺应社会发展需求,为社区居民提供经济,方便、快捷卫生保健服务的主力军,社区护理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健康。社区护士的培养影响着社区护理的发展,而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是提高社区护士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思考、探索出一套完善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士培训方法。

参考文献:

[1]杨丽,赵秋利.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1):71-72

[2]周艳,刘晓丹,李勤,等.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绩效分析与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09,24(3):197-199

[3]郭清,陈雪萍,章冬瑛.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5,8(21):1767-1769

[4]吴兰笛,韩卫丽.广州市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及考核成绩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06,3(2):66-68

[5]李勤,孙平辉,黄卫东.社区护士在职培训教学模式初探[J].护理研究,2006,20(5):1212-1213

[6]彭惠仙.社区护士护理技能培养的实践与成效.护理管理杂志,2004,4(10):43-45

[7]李晓惠.社区护士资格准入标准与资格认证管理研究,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7):914-915

[8]曾华.西宁市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内容需求的调查.现代临床护理,2008,7(9):1-4

[9]何金爱,陈贤梓,陈伟菊,等.广州市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效果的层次分析.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63-65

[10]侯婕.对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的思考.护理教育,2009,27(23):89-90

[11]饶艳华,曹梅娟.我国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的现状与思考.护理与康复,2010,9(2):106-108

[12]谢建芳.社区护士业务提升需求的调查分析.上海护理,2009,9(2):72-74

[13]邓静,周颖清.重庆市社区护理工作现状调查研究.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8,33(6):760-764

[14]郭庆平,邓瑞姣.培养全科护士发展社区护理[J].家庭护士,2008,6(4A):937

[15]郭全芳,张云红,张祥英,等.社区护士工作压力源研究[J].护理研究,2007,2l(6B):1535-1537

[16]来小彬,李鹤.社区护士对高血压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J].护理研究,2009,23(6A):1432-1433

[17]曹立新.对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的思考与分析.全科护理,2009,7(11C):3089-3090

护士岗位管理总结范文第3篇

一、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培训

1.1培训对象: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的在岗护士。

1.2培训的组织形式:以省、市为单位采取整体性、系统化的组织管理模式,统一师资培训、统一培训大纲、材、统一考评、统一阅卷、统一发证、分片实施。

1.3培训教材:以卫生部科教司编写的《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教材》为主要参考书,同时结合本地区社区护理的需要增加所需内容作为本地区的培训教材。

1.4培训内容

1.4.1理论培训:主要包括社区护理导论、社区评估、传染病预防、健康教育、特殊人群保健、社区急救等。培训时要强调疾病预防、家庭访视、沟通与合作、社区急救、心理咨询、自我防护等方面。各省市或单位根据卫生部要求,结合当地情况组织培训内容,以满足社区护士的需求,在培训时根据实情设计方案,安排相应的课程。做到学以致用。

1.4.2技能培训:社区护士护理技术操作能力的提高是岗位培训中的重要内容。目前从事社区护理的护士大多是从医院临床护士岗位转岗从事社区护理的。由于临床护理与社区护理工作内容存在较大差别,必须对护士进行转岗培训。社区护士除了要将临床护理中的基础护理技术应用到社区外,还要学习掌握好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中医科等专科护理技术操作。要特别熟练掌握社区急救、家庭抢救、外伤清创与缝合技术、洗胃、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老年人吸痰等技术操作。要学会母乳喂养指导、家庭护理、临终关怀、伤残康复护理等,以适应社区护理服务需求。

1.5师资队伍建设:社区护理专科师资建设是培养社区护士的关键。目前社区护理师资紧缺,社区护理专科师资大多有临床护理人员承担。因此社区护理专科师资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可以通过学历教育、在职培训、进修、学术会议、与国外交流学习等方式培养教师,并对人员编制、职称评定、工作量考核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尽快培养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社区护理教育师资。

1.6培训基地: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建立好规范的社区护理培训实践基地,使学员在培训基地得到所需技能的培训,让社区护士参与较为规范的社区护理实践活动,才可以更好地解决学用脱节的问题,使护士真正地实现从医院临床护理模式到社区护理工作模式的根本转变[9]。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基地建设应包括教学基地和实践基地两部分,市卫生局经过考核可以挂牌和授权,教学基地和实践基地要有效地沟通与配合,这不仅有利于社区护士岗位胜任能力的培训,也有利于对在校护生社区护理实习计划的落实,真正发挥培训基地的作用。

1.7培训方式:社区护士规范化培训采用全脱产方式,集中面授共4周,分三部分:(1)理论课程培训2周。学员集中授课,以卫生部颁布的《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大纲》所规定的学习内容为基础,制定教学内容。(2)技能操作培训1周。学员采用分组操作演示、老师指导、学员集中进行操作训练的方式。(3)社区临床实践l周。学员分成5-6人为一小组到社区服务中心(站)进行临床实践。

1.8培训考核:培训的考评一般包括理论和实践。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时间、统一阅卷,成绩合格者,由卫生厅统一核发省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二、到上级医院进修

2006年卫生部文件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计划地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到医院进修学习”。由此可见,建立社区与医院之间的护理业务协作关系,提升社区护士业务能力是顺应卫生发展趋势的需要。在职社区护士应每3~5年到上级医院的大内、大外科和急诊科进修3-6个月。社区护士在进修期间应强化训练护理新技术、急救仪器使用及操作配合、急救事件救护方法等,将获取的规范技能与先进护理理念应用到社区医疗。

三、自学

自导学习是被认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一种学习方式。社区卫生服务全科知识的掌握及综合素质的培养需要长期学习及总结,统一培训只是起到概括指导作用,要提高社区护士的综合素质还是要靠学员的自学。

教育部门和主管部门应为社区护士设立社区护理自学考试,以便为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护士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受教育的机会。社区护士可以选择业余形式如自学、函授、远程教学等进行继续教育。

四、总结

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需要尽快培养出适应其发展的全科护士,从事社区的家庭医疗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社区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导、临终关怀等多方面社区工作,为社区人群提供多层次、多功能、全方位的护理服务,尽快实现护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服务宗旨。因此,社区护士是顺应社会发展需求,为社区居民提供经济,方便、快捷卫生保健服务的主力军,社区护理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健康。社区护士的培养影响着社区护理的发展,而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是提高社区护士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思考、探索出一套完善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士培训方法。

参考文献:

[1]杨丽,赵秋利.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1):71-72

[2]周艳,刘晓丹,李勤,等.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绩效分析与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09,24(3):197-199

[3]郭清,陈雪萍,章冬瑛.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5,8(21):1767-1769

[4]吴兰笛,韩卫丽.广州市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及考核成绩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06,3(2):66-68

[5]李勤,孙平辉,黄卫东.社区护士在职培训教学模式初探[J].护理研究,2006,20(5):1212-1213

[6]彭惠仙.社区护士护理技能培养的实践与成效.护理管理杂志,2004,4(10):43-45

[7]李晓惠.社区护士资格准入标准与资格认证管理研究,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7):914-915

[8]曾华.西宁市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内容需求的调查.现代临床护理,2008,7(9):1-4

[9]何金爱,陈贤梓,陈伟菊,等.广州市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效果的层次分析.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63-65

[10]侯婕.对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的思考.护理教育,2009,27(23):89-90

[11]饶艳华,曹梅娟.我国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的现状与思考.护理与康复,2010,9(2):106-108

[12]谢建芳.社区护士业务提升需求的调查分析.上海护理,2009,9(2):72-74

[13]邓静,周颖清.重庆市社区护理工作现状调查研究.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8,33(6):760-764

[14]郭庆平,邓瑞姣.培养全科护士发展社区护理[J].家庭护士,2008,6(4A):937

[15]郭全芳,张云红,张祥英,等.社区护士工作压力源研究[J].护理研究,2007,2l(6B):1535-1537

[16]来小彬,李鹤.社区护士对高血压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J].护理研究,2009,23(6A):1432-1433

[17]曹立新.对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的思考与分析.全科护理,2009,7(11C):3089-3090

护士岗位管理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绩效考核;临床护理;应用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33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72-02绩效考核时采用系统的方法和原理对职工在岗位上的工作行为和效果进行评定和测定的一项动态考评方法[1]。在我国医疗事业单位逐渐实行绩效工资,在传统的奖金分配中主要是由科室主任根据科室人员的职务以及职称系数进行平均分配,而护理工作的积极性则大大减弱。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非常重要的部分[2],能提高组织的素质和经济效益,还能增加好的社会形象。我国临床护理人员短缺,岗位职责不清,护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积极性差,患者的满意度差,所以为了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医院整体形象,本院进行护士绩效考核。本研究为本院2012年5月开始实行护士绩效考核的情况,研究显示护理绩效考核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护理质量和缓和满意度,在工作的数量、质量、效率上均有很大的改变,现报道如下:1绩效考核的原则和方案实施

绩效考核要公平和客观,在进行设定之前,进行护理部门上级下级沟通,根据岗位不同,护士的职称、学历、资历等系数的不同进行考核的分值不同。考核标准可根据实际应用和情况进行修改,考核标准要符合护理工作的特点。根据护士的不同系数进行分层[3],每个层级不同系数再进行分组,可以高资历护士为组长,下级护士根据上级护士的指导下进行工作。根据不同科室的工作量、护理难度和风险的不同,进行分级,要定性、定量分析,体现绩效考核的公平性和合理性,要体现护士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特点。2方法和内容

2.1工作量考核根据不同科室和岗位的工作量进行考核,主要包括患者数量,床位周转情况、出入员患者数量,一级护理和特级护理人数,护士倒班情况,每个班的工作量,对特殊科室如手术室和重症监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考核。

2.2工作质量考核每个科室护理质量考评大致相同,可根据每个科室自己的重点进行评价,整体的护理、病房的管理、基础护理、危重病人的护理、护理文书书写、健康教育等。

2.3考核实施绩效考核不仅是考核的结果,要和奖金分配进行挂钩[4],对护士进行出勤率的统计,对出勤率较好的给予奖励,出勤率较差的给予扣分,在工作中被患者投诉的,给予相应的扣分。在本院进行的技术操作和理论知识,成绩优异者给予奖励加分,成绩较差者给予扣分。

2.4总结每个月进行评价一次,由护士长进行汇报,包括整月的工作量,夜班量,护理质量,病人的满意程度以及护理缺陷,对优秀的护士可进行奖励,设立优秀护士,作为榜样,鼓励护理人员,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每月可对各个科室的护理工作进行检查,了解科室的各种情况,若有问题进行反馈给个人,有问题要及时发现和解决,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2.5内容

2.5.1护士长考核护士长的工作质量由护理部进行检查,护士长要有工作计划,按月、季、年进行安排,护士长要按时参加会议,进行各种表格的上报。护士长要每周有计划的对本科室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和解决,每天对本科室的护士工作质量进行记录,并按月进行报告。护士长要按时进行会议召开,查房,医嘱的执行工作检查等。对日常护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和解决,并要及时上报。护士长对夜班护士工作进行检查,若科室内护士迟到早退,离岗,工作未完成,护士长工作未完成均要对护士长进行扣分。

2.5.2护士考核对科室护士进行评价根据基础护理,危重病人护理,生活护理,护理分班要分主班、副班,大夜班、小夜班,在不同的岗位完成不同的护理责任,负责的管理患者若出现注射感染或是发生褥疮、护理差错等均要进行扣分,护理文书书写完整,没有漏项,字迹工整等可给予加分,对服务态度好,患者夸奖的护士可给予加分,对迟到早退、离岗、串岗等均要进行扣分,每月要对科室护士进行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分数进行累计,进行总结。

2.6统计学处理本实验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两组之间差异比较使用方差分析χ2检验,P

护士岗位管理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急诊;新护士;岗位培训

急诊岗位的特殊性与经常面临的紧张度导致了急诊工作环境的高压力状态,这对急诊护士的专业素质,应对能力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于刚刚步入临床工作的新护士而言,如何实现从学生到专业护士的角色换位,尽快适应急诊护理工作至关重要。在从事专业早期给予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有利于他们尽快适应临床环境,有利于专业成长及发展,有利于护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1]。在医院及护理部连年成功开展岗前培训后,本科室也着手于科室内岗位培训,4年来取得了较好成绩,现报告如下。

1对象

选择本科室2009――2012新招收的护理应届毕业生共38名,女28名,男10名,平均年龄23,除一名学历为硕士外,其余均为本科。

2培训内容及方法

2.1培训过程①新护士报到后首先参加医院及护理部岗前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医院介绍,规章制度,护理程序及优质服务,护理质量管理及病人教育管理,关护理念,CPR及14项基本护理操作等,并通过相关考核。②进入临床科室后进行科室岗位培训,完成相关理论及操作考核。

2.2科室培训内容根据急诊工作背景及需求,培训主要有传统培训项目:科室介绍,工作环境,职责制度,急诊常见护理常规,护理操作,工作流程,抢救设备及仪器使用等;特色培训项目:急诊安全管理及应急预案,工作场所暴力应对,护理信息系统管理等。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2.2.1急诊常见护理常规、操作、仪器使用请科室资深护士以授课的方式讲解急诊工作流程及常见急症处理,如脑卒中患者的急救流程、急性胸痛患者的急救流程、多发伤患者的急救流程等。并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自学包括内、外、妇、儿急症理论知识。组织观看技能视听教材,老师在旁讲解急救流程中相关急救仪器的使用操作、医护间的配合等,然后组织练习,老师点评指导,适时评价总结,进一步提高新护士急救技能。

2.2.2急诊安全管理及应急预案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是做好护理安全工作的前提[2]。对安全管理的学习包括环境安全,病人安全-6项国际病人安全目标,员工自身安全。通过停电、火灾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详细讲解及具体事例分析加深新护士的安全意识。另外,组织学习结合本院特点制定的意外事件(Event、Near-miss)报表,持续质量改进(CQI)项目,主要涉及分析护理错误发生原因及危害性和补救方式,总结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改进护理操作和服务流程。

2.2.3急诊工作场所暴力应对工作场所暴力在急诊科有极高的发生率,针对医院及急诊特点开展工作场所暴力防范与应对措施教育,可提高急诊科护士防范[3]。科室内有专门关于暴力应对的培训和管理[4],一方面介绍中国医疗现状,工作暴力发生时间及原因,预防方法,并进行了顾客服务意识培训,包括语言、仪表、操作,流程、书写等的优质服务,避免暴力事件发生;另一方面介绍同事间支持系统,以同事间支持及有效地小组模式促进新护士的工作满意度,使之产生归属感。

2.3科室培训方法

2.3.1岗前培训制定岗前培训手册,在一周内采取自学及讲授结合的方法,对理论知识、护理操作技术及监护设备,抢救仪器进行讲解示范指导。

2.3.2岗位培训第一阶段时间为三个月,进行一对一的临床带教指导工作方式,在岗前培训基础上熟悉急诊科工作环境。讲解各班职责和工作程序,熟悉各班工作;根据班内患者的护理内容进行各种护理操作,讲解护理常规;在专人负责带教前提下,完成岗前培训手册中培训项目的check-list,并由科室总带教模拟急救场景,设置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评分项,进行床边综合考核并通过。

2.3.3岗位培训第二阶段时间为9个月。使新护士逐步适应临床环境,实现从一对一的“跟班”急诊新护士到有独立工作业务能力的急诊专科护士的角色转变。每月根据岗前培训手册,进行理论及操作的回顾,查漏补缺,进一步熟练掌握急诊常见病种的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提高急诊临床的护理质量。

3结果

3.1护理理论及技能水平普遍提高在岗前培训考核及三个月床边综合能力考核中,通过率为100%,check-list完成及时,每个月的理论及操作考核均以较好成绩(>85分,满分100分)通过。

3.2同事评价较高主要通过带教老师评价、科室同事评价、护士长评价和自我评价。

3.3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提升,科室内新护士的工作意外事件发生率减小。

4讨论

4.1岗位培训提高了新护士考核通过率,激发其在临床中学习的兴趣新护士进入临床后,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相关的学习环境及压力也相对改变,在岗前培训中激发新护士工作、学习、生活动机意识尤为重要[5]。灵活多变的培训方式更能引起新护士的期待与认同。以自主、讨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调动新护士的学习,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在培训后的考核中理论及技能均顺利通过,同时也体现出培训质量,为进一步完善岗位培训提供了宝贵经验。

4.2增强了新护士自信心,促进他们的角色换位新护士面临学院到治疗、护理、健康宣教等角色转换的压力,应关注他们的需求,如:病情环境适应较差,容易产生焦虑、自卑等不良情绪;缺乏临床经验,病情观察能力差,容易出现差错;对病人及家属提出的问题不止如何回答等[6]。岗位培训内容满足了新护士的需求,不仅充实了理论操作知识,更是从安全管理,护患沟通,应急处理等多方面引导,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使其更顺利的成为一名专业护士。

4.3提高新护士护理理论和技能水平理论基础与专业技能是新护士能否胜任护理工作的前提,因此,无论怎样变革岗位培训内容及培训方法,护理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始终要放在重要的位置[7]。在岗前培训中统一培训使其在上岗前就打下扎实基础,在其后的岗位培训中反复复习,并在临床中得以较好的应用。

4.4提高新护士的职业素质在系统的培训中,新护士的业务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理论学习与临床工作结合的方式,进一步促进护士的提高。通过护理文化、制度及优质服务等人文理念教育不仅让新护士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更激励护士产生集体归属感,从而促进整个护理团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夏吾吉.浅析新护士岗前规范化培训的必要性[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8,198:78-79.

[2]曾任英,钟伟英.新护士岗前核心能力培训的方法及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7):80-81.

[3]陈祖辉,王声.护理学杂志[J].2004,19(15):3-6.

[4]潘红英,桂蒙,孙蒋会,等.急诊护理人员工作场所暴力的应对策略[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5):445-447.

[5]王惠芬,谭文勇,夏桂兰,等.新护士岗前培训模式的探讨[J].护理管理杂志,2007,7(9):48-50.

[6]肖菊青,魏艳,张魏伦.新毕业护士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6,6(7):12.

护士岗位管理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月考评;护理组长;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12(b)-116-02

护理组长在医院护理管理组织构架中属于病区护士长下面的层级。其任职资格及岗位职责在《广东省护理工作管理规范》有明确规定。随着APN排班的开展,近两年来多数医院都设立了护理组长岗位。我院于2008年1月就有护理组长岗位,于2009年1月份开始月考评方法进行对护理组长的管理,现将做法和体会总结如下:

1 方法

1.1 制定好月考评项目及内容

根据本科室护理组长的任职资格及岗位职责(以广东省《护理工作管理规范》中的护理组长任职资格及岗位职责为原则结合本科室的情况制定),与护理组长一起讨论制定6项考评项目及内容:二级护理次数及效果,护理讲课(包括小讲课)次数及效果,组织病例讨论次数及效果,护理病历书写点评次数效果,护理会诊次数,分管小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1.2 考评方法

护理组长将每个月的二级护理查房、护理讲课、组织病例讨论,护理病历点评、护理会诊的时间及参加人统计好于25日之前交给护士长。护士长组织各参加人员对护理组长实施效果进行评介。如果护士长参与上述活动,则在活动后当场评介。其中护理会诊只统计例数。护理满意度的调查则采用护理部统一制定的满意度调查表于25日之前每月调查1次。

1.3 计分方法

组织二级护理查房、护理讲课、组织病例讨论,护理病历点评、护理会诊每次2分,上述5项除护理会诊外都要评介其实施效果。实施效果采用模糊数学评分,5代表最好,4代表较好,3代表一般,2代表差,1代表极差。上级护士(护士长)、同级护士(他组护理组长)、下级护士都要参与评分。取三级评分的平均分。如:二级护理查房2次,三级评分的平均分为3,则二级护理查房的得分为6分。护理满意度

1.4 评介结果判断

根据本科室护理组长的岗位要求每个月最少需完成二级护理查房8次、护理讲课1次、组织护理病例讨论1次、护理病历点评4次。按效果评介中等平均分3分计算。加上住院患者的满意度990分,所以合各分为52分(等于100制的60分)依次类推:

3 作用

3.1 提高了护理组长的主动性及积极性

月考评结果可反映护理组长的岗位职责落实情况。并且考评结果与其绩效直接挂钩。所以护理组长在月考评制度下能够主动,积极地去落实自己的岗位职责。

3.2 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

护理组长是病区护理质量的带动者,把关者。六项考评指标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提高病区的相关护理质量。如护理二级查房能直接提高危重患者护理质量、专科护理的质量,护理讲课可以传授责任护士的专业技能,从而间接地提高了护理质量。

3.3 带动科室护理人员护理专业知识、技能的发展

护理组长实施1~5项考核指标时,要查阅相关资料。与医生进行沟通,与患者交流等准备。通过实施上述考评项目,护理组长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讲课技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下级责任护士通过参与护理组长组织的上述活动,学到了专科知识,专科技能,学到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4 为继续聘任护理组长提供依据

月考核可以直接反映护理组长的工作能力、工作责任心。同时考评结果可以作为护理组长间的对比。对于月考评累次不佳的护理组长可以作为其不继续聘任护理组长的依据。

4 小结

护士岗位管理总结范文第7篇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疾病谱的改变以及医疗费用的高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2006)中指出:“要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休制改革,优化城市卫生资源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努力满足群众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这为发展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做出了重要的决策。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护士的素质直接影响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1]。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接受过正规教育,具备社区护士资格的护理人员目前仍在少数,因此,对从事社区工作的护理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就成为解决这种需求矛盾的有效途径[2]。通过实践及查阅文献,笔者对社区护士在岗培训方法进行思考,总结了三种方法: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培训、到上级医院进修和自学。现对这三种培训方法进行详叙。1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培训

1.1培训对象: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的在岗护士。

1.2培训的组织形式:以省、市为单位采取整体性、系统化的组织管理模式,统一师资培训、统一培训大纲、材、统一考评、统一阅卷、统一发证、分片实施。

1.3培训教材:以卫生部科教司编写的《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教材》为主要参考书,同时结合本地区社区护理的需要增加所需内容作为本地区的培训教材。

1.4培训内容

1.4.1理论培训:主要包括社区护理导论、社区评估、传染病预防、健康教育、特殊人群保健、社区急救等[3,4]。培训时要强调疾病预防、家庭访视、沟通与合作、社区急救、心理咨询、自我防护等方面[5]。各省市或单位根据卫生部要求,结合当地情况组织培训内容,以满足社区护士的需求,在培训时根据实情设计方案,安排相应的课程。做到学以致用[3]。

1.4.2技能培训:社区护士护理技术操作能力的提高是岗位培训中的重要内容。目前从事社区护理的护士大多是从医院临床护士岗位转岗从事社区护理的。由于临床护理与社区护理工作内容存在较大差别,必须对护士进行转岗培训。社区护士除了要将临床护理中的基础护理技术应用到社区外,还要学习掌握好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中医科等专科护理技术操作。要特别熟练掌握社区急救、家庭抢救、外伤清创与缝合技术、洗胃、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老年人吸痰等技术操作。要学会母乳喂养指导、家庭护理、临终关怀、伤残康复护理等,以适应社区护理服务需求[6]。

1.5师资队伍建设:社区护理专科师资建设是培养社区护士的关键。目前社区护理师资紧缺,社区护理专科师资大多有临床护理人员承担。因此社区护理专科师资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7]。可以通过学历教育、在职培训、进修、学术会议、与国外交流学习等方式培养教师,并对人员编制、职称评定、工作量考核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尽快培养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社区护理教育师资[8]。

1.6培训基地: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建立好规范的社区护理培训实践基地,使学员在培训基地得到所需技能的培训,让社区护士参与较为规范的社区护理实践活动,才可以更好地解决学用脱节的问题,使护士真正地实现从医院临床护理模式到社区护理工作模式的根本转变[9]。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基地建设应包括教学基地和实践基地两部分,市卫生局经过考核可以挂牌和授权,教学基地和实践基地要有效地沟通与配合,这不仅有利于社区护士岗位胜任能力的培训,也有利于对在校护生社区护理实习计划的落实,真正发挥培训基地的作用[10]。

1.7培训方式:社区护士规范化培训采用全脱产方式,集中面授共4周,分三部分:(1)理论课程培训2周。学员集中授课,以卫生部颁布的《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大纲》所规定的学习内容为基础,制定教学内容。(2)技能操作培训1周。学员采用分组操作演示、老师指导、学员集中进行操作训练的方式。(3)社区临床实践l周。学员分成5-6人为一小组到社区服务中心(站)进行临床实践。

1.8培训考核:培训的考评一般包括理论和实践。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时间、统一阅卷,成绩合格者,由卫生厅统一核发省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合格证书[11]。

2到上级医院进修

2006年卫生部文件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计划地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到医院进修学习”。由此可见,建立社区与医院之间的护理业务协作关系,提升社区护士业务能力是顺应卫生发展趋势的需要。在职社区护士应每3~5年到上级医院的大内、大外科和急诊科进修3-6个月。社区护士在进修期间应强化训练护理新技术、急救仪器使用及操作配合、急救事件救护方法等,将获取的规范技能与先进护理理念应用到社区医疗[12,13]。

3自学

自导学习是被认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一种学习方式。社区卫生服务全科知识的掌握及综合素质的培养需要长期学习及总结,统一培训只是起到概括指导作用,要提高社区护士的综合素质还是要靠学员的自学。

教育部门和主管部门应为社区护士设立社区护理自学考试,以便为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护士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受教育的机会。社区护士可以选择业余形式如自学、函授、远程教学等进行继续教育。

4总结

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需要尽快培养出适应其发展的全科护士,从事社区的家庭医疗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社区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导、临终关怀等多方面社区工作,为社区人群提供多层次、多功能、全方位的护理服务,尽快实现护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服务宗旨[14]。因此,社区护士是顺应社会发展需求,为社区居民提供经济,方便、快捷卫生保健服务的主力军,社区护理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健康[15,16]。社区护士的培养影响着社区护理的发展,而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是提高社区护士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17,18],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思考、探索出一套完善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士培训方法。

参考文献

[1]杨丽,赵秋利.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1):71-72

[2]周艳,刘晓丹,李勤,等.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绩效分析与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09,24(3):197-199

[3]郭清,陈雪萍,章冬瑛.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5,8(21):1767-1769

[4]吴兰笛,韩卫丽.广州市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及考核成绩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06,3(2):66-68

[5]李勤,孙平辉,黄卫东.社区护士在职培训教学模式初探[J].护理研究,2006,20(5):1212-1213

[6]彭惠仙.社区护士护理技能培养的实践与成效.护理管理杂志,2004,4(10):43-45

[7]李晓惠.社区护士资格准入标准与资格认证管理研究,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7):914-915

[8]曾华.西宁市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内容需求的调查.现代临床护理,2008,7(9):1-4

[9]何金爱,陈贤梓, 陈伟菊,等.广州市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效果的层次分析.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63-65

[10]侯婕.对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的思考.护理教育,2009,27(23):89-90

[11]饶艳华,曹梅娟.我国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的现状与思考.护理与康复,2010,9(2):106-108

[12]谢建芳.社区护士业务提升需求的调查分析.上海护理,2009,9(2):72-74

护士岗位管理总结范文第8篇

1 分层级管理方法 

1.1 分层级制定培训计划 年初根据医院总体培训计划制定出科室分层级培训计划。根据工作年限、职称、专科培训程度划分护理层级。一般是助理护士是N0级,三年内的护士为N1级,三年以上的护士、护师为N2级,主管护师以上、取得国家专科护士证的护师为N3级,副主任护师以上、取得国家专科证书的护士和护士长为N4级。层级不同培训计划有区别,按计划进行考试、考核,成绩和月效益工资和年终评先选优挂钩。

1.2 制定岗位说明书 根据各个岗位工作不同,科室和院里反复修订制定出了规范的岗位说明书,并利用晨会时间组织大家学习,做到科室人员人人知晓、融会贯通,使大家都能按照岗位说明书要求去履行岗位职责。

1.3 制定岗位工作标准和考核标准 根据各个岗位工作职责制定出工作标准和考核标准,作为月质控工作的准绳,以此促进科室不断持续质量改进。

2 护理管理体会 

2.1 分层级培训计划的制定满足了各个层级护士的工作需要。低年资的护士以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为主。低年资的护士临床经验不足,基本技能不够熟练,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指导实践,使他们尽快的熟悉业务、掌握基本技能。

N2级护士理论和技能正处在成熟期,接受新生事物能力比较强、积极向上的劲头也比较锋芒,因此必须给她们创造一定的机会让她们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积累丰富的经验。因此在培训上科室给她们安排比较复杂的具有一定的难度的课程让她们去讲、科室先进的设备让她们参与使用、在上级护士指导下参与科室重大复杂的手术配合,使她们在理论和技能成熟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面。N3级护士可以说是科室的栋梁,她们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尤其是科室的先进技术、先进设备有很高的造诣,并且有丰富的带教经验。科室培训上以自学为主,并且发挥她们的长处,调动她们的积极性指导下一级护士工作,工作重点放在带教方面,协助护士长抓好科室安全管理,如重点工作环节的管理、感染的管理、环境管理等。N4级护士的培训,目前科室只有护士长一人,培训上根据院里要求结合科室工作情况,重点放在科室管理上。

2.2 岗位说明书的制定使工作任务更加明确。以往各岗位工作人员只知道工作的大概,所以很多工作做的都不到位,严重的影响了科室工作完成的质量。岗位说明书的制定使各个岗位、各个级别的护士都能做到有章可循,按照岗位说明书内容严格要求自己,全面的、保证质量的完成工作任务。如:N0级护士(助理护士),科室共3名,根据工作需要她们三人的工作内容不同、作息时间也有根本的区别。再有助理护士是走向护士岗位之前的一个“热身”,“热身”时间多长不确定,因此助理护士中途更换的频次较高。岗位说明书的完善为助理护士的培训提供了一个有力保障。新护士到岗也能按照岗位说明书去熟悉业务,为她们尽快进入角色提供了保障措施。

2.3 制定工作标准和考核标准是保证工作质量的准绳:俗话说质量是工作的金标准,没有质量工作就不能进步,而且给工作还会造成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因此科室将考核作为重点工作来完成。科室成立了质控小组,小组成员各自按照分工完成各个层级的考核,另外规定每个护士每天都要“回头看”自检,即下班前回顾总结一天的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记录在小本子上,月末上交科室护理组长,科室筛选出重要问题在月末质控会议上进行问题分析,以达到持续质量改进。

3 小结

护士岗位管理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个性化;在职培训;管理;效果

现阶段,医疗事业在不断的蓬勃发展,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其能够对护理改革造成一定影响,为使护士的能力水平有一定提升,就应该有效开展护士的专业人才培训[1]。护士的在职培训就是在护理学历教育后,开展的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方式,其属于一种终身教育[2]。在以往的培训中,培训形式较为单调、没有针对性,培训效果不佳。为了使护士的综合素质能够得以提升,就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进行培训,选取在我院任职的64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任职的64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名,所选护士全部为女性,护士年龄19~52岁,平均年龄(36.57±11.08)岁,有1年工作经验的护士31名,2年工作经验的护士11名,3年工作经验的护士有22名;按照学历划分,其中包括3名中专学历,30名大专学历,31名本科学历;按照职称进行划分,其中包括34名护士,11名护师,16名主管护师,2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任护师。对比两组护士的性别、年龄、学历等一般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培训,其中包括岗位职责培训,例如药物使用常识、职业素养等,还包括护理基本规章制度等。实验组给予个性化在职培训及管理。

1.2.1组建培训小组 对护士培训前,需要组建培训小组,组长由护理部主任担任,副组长由专职教学老师担任,成员包括大科护士长、护理骨干以及病区护士长。病区护士长任职科级培训小组组长,成员为其余护士。

1.2.2对护士的培训需求进行调查总结 在培训前需要自制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护士的基本情况、培训需求两大部分。在基本情况中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培训需求中包括:可能承担的岗位、认可的培训方式、职业生涯规划、感兴趣的内容、时间安排等。

1.2.3制作护士层级培训手册 在层级培训手册制定时,需要综合考虑卫生厅对在职继续教育的要求以及护士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将层级培训划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0~1年护士、2~5年护士、2~5年护师、2~5年主管护师及以上级别,保证一个阶段一本培训手册。按照表格的方式填写培训手册,主要内容包括培训计划总则、技能培训安排、考核方案以及评分标准、年度考核、年度总结等内容。

1.2.4 0~1年护士培训手册 在护士刚入职参加工作期间,对其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技能、理论培训,同时需要对科室相关制度、职责、流程、质量控制标准、服务理念、法律法规等内容进行培训。在每个季度完成培训后,需要由护士书写培训心得,此外,还需要随时添加护士的培训需求。

1.2.5其他层次培训手册 主要内容包括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内容、要求,考核方式、评分标准、技能培训、理论安排,还需留有空格项,便于添加个性化培训计划。护士长的职责就是梳理本病区各岗位护士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从而建立本病区的护理技能体系。在年度总结时,护士长还需要实施综合评估,同时与培训需求调查结果以及相关要求等内容相结合,将个性化的培养方式制定出来,使每一位护士的要求都能够得到最大化的满足。

1.3观察指标 对培训满意度进行评价时,需要借助自制培训满意度调查表,其中主要内容包括4项,分别为是否对工作有帮助、是否有利于个人职业发展、是否愿意参加培训、培训满意度。在对护士的工作质量考核指标进行评价时,主要内容需包括理论、岗位质量考核以及操作。需要借助自制考核表进行评价。

1.4统计学分析 借助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实验中所选全部数据,借助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

2 结果

对照组护士的培训满意度明显低于实验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

3 讨论

应用个性化的在职培训方式以及管理有助于护理对培训满意度的提升,在护理专业队伍中,护士的文化水平存在很大差异,也就导致了护士学习能力、需求等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培训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的关键就是制定有效的个性化培训计划[3]。在制定护士个性化在职培训以及管理时,需要综合考虑卫生部的在职继续教育要求,同时结合不同护士的技能水平、学历、培训需求等内容。在培训形式上也需要保证多样化,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岗位胜任需求,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等,从而使护士的学习兴趣得到得以提升[4]。此外,借助个性化培训以及管理,也能够使护士的专业素质以及工作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会受到临床护士素质的影响[5]。同时,也是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得到提升的有效途径。本研究结果证明,对护士实施个性化在职培训以及管理,能够使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有所提升,护士的专业素质以及工作质量也有一定改善,护士对培训的依从性较高。

参考文献:

[1]程巧云,章湘兰,周艳华,等.护士个性化在职培训及管理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4):263-266.

[2]吴艳丽,黄利平.护士在职培训老师临床实践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9):3593-3593.

[3]谢拉,黄素芳,易艳,等.个性化指导在新入职护士心肺复苏术培训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7):818-820.

[4]冯璇,高磊.个性化任务清单在急症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7):15-15.

护士岗位管理总结范文第10篇

开放床位343张。截止2014年12月31日护理人员215人,床护比1:0.362;在编护士115人,合同制护士100人。绩效分配改革自2012年1月起实施,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2014年1月又改革了绩效分配方案。

2方法

2.1门诊导诊护理绩效构成

门诊导诊护理绩效由工作量绩效+工作质量绩效构成。

2.1.1设定各岗位系数,分配工作量绩效

在充分征求护理人员意见的基础上,根据门诊导诊工作特点,技术含量、劳动强度、风险程度等并结合季节特点将门诊导诊护理岗位分为六个档,设定各岗位系数,中央导诊1.6、放射导诊(10~4月)1.4、(5~9月)1.0、超声影像导诊1.1、内科导诊1.2、内科测量1.0、外科导诊0.9。工作量绩效考核具体公式为:工作量绩效=护士绩效总数×30%÷护士岗位总系数×个人工作量总数。

2.1.2工作质量绩效分配

科室根据护理部质量考核情况及门诊导诊护士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要求,每月对科内护士进行打分汇总。个人质量得分直接与本人绩效,年终考核及评优晋升挂勾。质量积分包括劳动纪律、患者满意度、教学培训、红线行为(指在护理服务过程中违反制度和标准的工作行为)。绩效分配改革的设计原则是基于科室各岗位价值量测算、护理岗位胜任能力和护理质量的考核。具体公式为:工作质量绩效=护士绩效总额×70%÷护士总质量分×个人总分。

2.2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输入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数据分别采用“x±s”与百分数(%)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患者对相关门诊导诊岗位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

自制“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实施门诊导诊护理岗位绩效分配改革前(2013年3~12月)、后(2014年1~11月)患者对相关导诊岗位护理工作满意度,内容包括护士业务技术(20分)、服务态度(20分)、服务流程(15分)、满足需求(15分)、沟通交流(15分)、健康教育(15分),总分为100分。

3.2医、护满意度情况

每月进行护理质量三级质控考评,抽取6~8名门诊导诊护士、6~8名医生,进行工作满意度调查。共80名护士、80名医生参与调查。

3.3结果

实施门诊导诊护理岗位绩效分配改革后,患者对护士的服务态度、沟通交流、满足需求、健康指导能力与实施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士对自身工作的满意率也较实施前大幅提高。

4讨论

4.1护理岗位绩效管理

实施门诊导诊护理岗位绩效管理,使护士的薪酬与其岗位价值、岗位职责和工作绩效紧密挂钩,增强护士薪酬分配的内部公平性,调动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4.2护士努力胜任岗位工作,主动服务

薪酬与岗位产出挂钩,护士工作积极主动,满足患者就诊需求,提升患者满意度,使患者得到更优质的服务。患者、医院、护士三方受益。促使护理工作有效有序的进行,使得患者对护士更加的信任,从而尽量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提高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又激励护士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优质护理服务,形成良性的工作循坏,使护理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并且提高了患者就诊的满意度。

4.3护理绩效薪酬制度改革是医院整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的绩效考核与分配,客观公正地评价不同岗位导诊护士的工作业绩,满足护士自我实现最高层次的需求。开展科学的门诊导诊护理岗位绩效分配改革,能够促使护理团队稳定、高效、可靠、有序地进行护理工作,为实践优质护理服务提供保障。为了深入持久地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推动护理管理创新,从而不断提升护士的自身能力和修养,形成具有激励性、约束性的内部竞争机制,门诊导诊护士绩效分配改革是医疗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上一篇:护士读书报告范文 下一篇:护士实习汇报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