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培训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4 15:28:28

国培培训个人总结

国培培训个人总结范文第1篇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至关重要。目前学前教育师资队伍不健全,幼教国培对提高幼师的综合素养实效性不高,通过构建一个幼教国培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监控和检验幼教国培全过程,以此提高幼教国培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

幼教国培;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Moodle平台

1幼师培训的现状调查

1.1促进幼师参培的原因

促进教师参加培训的原因如下:专业成长的需要,开拓自己的视野,服从上级安排,培训是免费,领导的硬性考核指标,能够带来某些收益(如职称评定、工资奖励)。

1.2阻碍幼师参培的原因

阻碍幼师参加培训的原因如下:培训机会少,名额有限,工作量大、没有空闲时间,个人支付的费用过高,交通不便、耗时费力,培训对自己的帮助不大,自己能够胜任工作不需要培训,学历高用不着培训,年龄大、参加培训对自己意义不大。

2影响幼师培训实效性的主要因素

2.1参培教师的主观态度

有些老师参加培训是评职称的需要或者是有个免费的培训名额,有的是为即将跳槽做准备,当然也有一部分是为了提升学历。由此可见,很多教师不是发自内心地认同在职培训,是被动地参加培训。只有改变参培教师的消极态度,带着积极主动学习和求知的欲望参加培训,多思考,多与老师、同行进行交流,不断学习、思考、交流、总结,这样自己的专业理念和专业知识与技能才能得到提升。

2.2幼师培训的培训内容

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学历参差不齐,幼儿园的性质多样。当前很多承担培训的单位大多是根据自己了解的信息和自己现有的教学条件来制定培训计划,不是特别了解一线幼儿教师的实际状况。另外,各级培训机构之间缺乏沟通和规划,培训内容经常会出现重复或者冲突,参训教师感到很迷茫。

2.3幼师培训的形式

传统幼师培训大多以课堂讲授、专家讲座为主,忽视主动参与,经常是台上专家讲得头头是道,台下参训教师听得昏昏欲睡。当前,很多培训方也在大力提倡参与式培训方式,但这种方式对参与者要求较高,如果班级人数太多、个人素质太低,效果较差。

2.4幼师培训的考核

大部分幼师培训结束后,通常是进行一次考试,或者是写篇学习论文或心得体会,这种考核方式很难真实反映幼师参训水平。另外,有些老师也反映,培训时听得懂,有时甚至是听得热血沸腾,但培训结束回原单位后,发现自己很难将所学知识应用在实际工作中。而大部分培训单位在培训结束后缺乏对受训教师的反馈指导和跟踪评价,培训效果很难得到巩固。

3幼师培训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3.1评价体系系统性不够

目前的“幼师国培”虽然都是参照教育部等上级部门的精神在开展,但基本都是各自一套体系,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制定的科学性也不够,缺乏科学全面的调查,评价体系系统性不强,操作性不够,测评时不能得到真实的评价结果,从而也难以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构建一个指标明确、科学、操作性强的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3.2评价体系健全性不足

评价者、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目前主要从这三方面对幼师培训的实效性进行评价,但评价者主要是培训方自己或兄弟院校,评价内容主要是知识技能,评价方式主要是汇报演出和书面总结,培训组织者既是教练又是裁判,缺乏相应的监控管理机制。

3.3评价体系缺乏反馈

一般的培训在集中培训完后,培训就相当于真正结束,培训结果及对结果的评估缺乏反馈机制。另外,培训结果评估的结果不分等级,只看是否合格,不与薪酬、奖励、职业发展相关。为了提高参训者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评价体系应注意及时跟踪和反馈,及时改进。

4建立幼教国培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确保幼教国培质量,必须对其实效性进行评价。而要对幼教国培的实效性进行准确的评价,必须要有一套合理、科学、操作性强的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当前各培训单位在培训内容、模式、手段等方面有共同的指导思想,但幼教国培效果评估仅依靠受训者带有主观性的个人感知,系统性不够,缺乏对培训全过程质量和效果的监督和评价,导致了幼教国培质量难以保证,培训效果参差不齐。因此,为了使幼教国培的国培工作更加规范化,培训过程的各项指标更具操作性,培训质量更有可测度,构建幼教国培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已刻不容缓。真正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建立在丰富的资料、数据基础上,定性评价、定量评价、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系统地对幼教国培的实效性进行评估,从而提高培训效果和质量。

4.1幼教国培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

评价指标体系应尽量具体、明确、详略适中,既不过于简单,又不过分抽象。使用方法也应尽量简便易行。本着科学性、目标一致、独立性、直接可测性、可接受性、可行性等原则,制定了以下评价指标体系。

4.2幼教国培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从2011年开始,长沙师范学院开始承担幼教国培项目,先后开展了湖南省农村幼儿园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园长高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优秀教师培训技能提升研修、远程培训、培训者高级研修、转岗教师培训、送教下乡培训、乡村校园长培训、新任园长培训等多个项目,培训人数达数万人。为了更好地检验上述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我们选取了短期集中培训、置换脱产研修、优秀教师培训技能提升研修3个项目,进行了为期三轮的实践。同时,为了更好地收集参训教师的资料,跟踪参训教师的成长历程,我们搭建了Moodle网络教学平台。在Moodle平台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相互协作,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共同建构知识,有论坛、测验、资源、问卷、投票、作业、聊天等模块功能。利用Moodle平台,通过平台的学习档案袋、论坛、即时消息、学习区来收集参训学员的相关资料,不管是在培训时还是培训后,参训教师都可以通过平台来进行学习和交流,平台会记录学习者的一举一动,通过资料的收集,实时或异时地与学习者进行交流沟通,加强“后拓”跟踪指导,及时把握学习者学习状态,阶段性总结培训学习效果,找出实效性主要影响因素,并在后一期的培训中进行改进和提高。经过三轮的实践和探索,从实践上很好地检验了幼教国培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确保了它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幼教国培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是一个系统的大工程,为了保证其科学性和完整性,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培训单位、受训教师及所在学校等相关社会力量的资源整合与协同配合。真正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被检验和修正,才能真正有效地对幼教国培实效性进行评价。不断健全完善培训评价体系,实现幼教国培评价科学化、制度化与规范化,全面推动幼教国培工作有效开展,进而保证幼儿教师的素质能力全面提高,实现幼儿教师自由全面的发展,使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王后雄,皇甫倩.“国培计划”项目绩效多维监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教师教育论坛.2015(3).

[2]周拓.基于柯氏评价模型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评价体系构建[J].河北师范大学,2013(4).

[3]陈霞.教师培训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8):10.

[4]许琼华.论幼儿教师培训的实效性[J].泉州幼儿师范高科学校学报,2014(2).

[5]秦磊.农村教师培训实效性评价体系研究———基于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视角[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5).

国培培训个人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国培计划 护理培训 心得体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2013年10月,笔者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护理培训。三个多月的学习,收获多多,感慨多多。国培――教师成长的阶梯。培训学习多位专家的讲座,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不但提高了我们教师的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而且让我们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感谢国培,让我们在培训中成长起来。其实,培训是一个反思进步的过程。培训学习是短暂的,但是给我的记忆和思考却是永恒的,他使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学到了新的教学理念,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这次培训让笔者受益匪浅,感谢“国培”为我们提供这么难得的学习机会,促使笔者在教育生涯的轨道上大步前进!

一、国培开阔了视野,有利于教学改革

为期三个月的培训学习,让我在平常的忙碌中偶尔停下来发现自己教育中的方向,发现教育是需要远见卓识的。通过这次国培,收获颇丰、感想颇深、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境界。

在本次培训中,每位专家老师给我们做精彩的讲座。各位专家老师的讲座,阐述了他(她)们对护理教学的独特见解,对课程的各种看法,对护理教学方法的探讨,并向我们介绍了比较前沿的教育理论知识(如“三明治”教学法),以及如何进行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改革的研究。从各位专家的亲身体会,很客观的讲述了护理的本质及教育的本质。

每一次交流,都是一次学习,都是一次收获,它激励我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以最快的速度提高了教育教学能力,为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

二、国培在学习中反思

“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看他有什么人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看他与什么人相伴,有几位好同伴,将会成就你的一生。”当我听了几位专家的讲座,真是受益匪浅。作为一名教师,我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教师不能只是课堂技术的机械执行者,而必须是课堂实践的自觉反思者。一定要在课堂教学中保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深深地感到教法要结合实际,就地取材,灵活机动,要因人而异、因生而异,生源不同,各有千秋,要针对学生,因材施教。在日常课堂中,从生活中入手找到适合学生的新闻,事件和图片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培训过程中,让我了解课堂效率的重要性以及教学目的的明确性。关键是学生有东西可学愿意学。不同层次的学生学到相应的知识。

三、国培让我在反思中进步、成长

通过学习,让我清醒地认识到,专家与名师,之所以能成为专家与名师,他们那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恰当把握教学生成”,是与他们辛勤的付出、不断地积累总结分不开的,“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是他们的最好写照。作为一名参加中职部级骨干教师培训的我,要想以高贵的姿态行走,就要在教学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总结,真正提高教学能力,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也就要求教育的不断更新,需要可持续性的发展。能否对学生实施高素质的教育,促进学生主动、活泼、生动地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只有通过在教育中不断学习,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有所创新,才能逐渐提高教学水平。教育将更进一步注重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接受以人为本的理念;听了专家的报告,使我明白每个学生都能够学习,并且能够学好,成为优秀的学生和未来社会的成员。“老师的能耐是让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爱学习了”。因此,教师就应着力于将经验内容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内容与形式。专家的讲座,让我认识到教师应由经验型向专业型转化,传统型的教师已不适合新形势的需要。今后我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学习,修养身心,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促进教师不断成长,用博爱、博学为学生撑起广阔的蓝天。可以说,我们要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就绝不能做一潭死水,而是要做那源源不断的源头水,因此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用知识来充实自己,并逐步向专业化教师转化。

四、以问题研究为出发点,带动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课堂教学“轨迹”的真实反映

问题是老师怎么顺利进行课堂教学明灯。有了对整个课程的了解结合所教班级的特点。老师可以量体裁衣的进行课堂的教学。以问题为研究对象开展PBL教学,是教师从事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此次培训我觉得让我收获最大的就是PBL教学方法研究。如何从实践中进行科研,如何用科研去应用实践等,曾经的这些问题,曾经让我深深困惑,有许多问题至今仍然没有解决,通过这次学习,我会带着这些问题学习、沟通、交流与反思去带动整个教学。

五、国培资源共享

心中的困惑、教学中的疑难、成功的经验都是我们热心交流的话题。这是一个畅所欲言、平等交流的地方,使我对教育与新课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不断完善自己,多多吸取别人的经验,使自己在国培中成长。国培的学习与培训,专家、学者、学员,不少的教育教学的经历、体会、感受和学习成果的展现,在这种培训中一起完成了教师教育教学的资源共享!这是一次大规模的集体的智慧的共同创造和创新,是一次教师成果的大荟萃,彼此影响着彼此,收获着收获,你的,我的,他的,我们大家的。我分享到了收获的喜悦,接受了思想上的洗礼,受益匪浅。

此次“国培”虽已结束,但是教师培训教师素养的提升永远不会结束,“国培”带给我们的知识、思想和精神将会是持久的陪伴和影响,“国培”会继续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辐射全国教师;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以及与一名优秀教育者的差距所在,我将以此为起点,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原动力,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潜下心来采他山之玉,静下心来纳百家之长,在教中学,在教中研,以生为本,在教和研中追求质量和水平,创造出自己在教育事业的一片新天地,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成为一名更加受党和国家、人民信任、放心,学生尊重和喜欢的人民教师。

国培培训个人总结范文第3篇

一、做好前期组织工作是提高培训实效性的基础

⒈通过调查摸底进行培训指标分配,做好参训教师的遴选工作

“国培计划”是根据培训计划采取指标分配的形式来组织培训的。省国培办根据本年度国培计划,按项目、分学科把培训指标分到各市,市里再按比例把培训指标分配到各县(区)。尽管指标分配时是遵循“按需分配”和“项目和学科相对集中” 的原则进行的,但在落实培训指标方面,依然会出现市县学校指标分配不均的现象。指标分配多者,为凑够人数,甚至安排非专业教师参培;指标分配少者,一些农村小学教师没有机会参加培训。再者由于政策宣传或相关部门工作做得不到位,每年都会出现重复选派或选“闲人”参培的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有二:一是缺乏调查,难以做到“按需分配”;二是政策宣传不到位,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减缩选派流程,没真正落实“依愿选派”。针对这些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解决:第一,国培计划在每年的下半年开展,各县市可以在上半年4、5月份开展调查摸底各学校的培训情况和指标需求,按照“教师学校县教育主管部门市教育主管部门”逐级提交各培训项目的指标需求,市教育局则根据省里下达的指标依各县所需比例分配,县教育局则根据各校所需按比例来分配培训指标,这样就克服了行政指标分配或平均分配带来的名额浪费或名额不足的弊端。第二,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要组织学校校长进行专题学习,解读“国培计划”的培训性质、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培训要求,明确“国培计划”培训项目的分类和选派学员的要求。要求选派参培学员时,采取教师申请,学校推荐,教育行政部门审核的方式进行。校长根据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需求和指标分配选派符合条件的教师参加培训,真正做到按需选派,依愿选派,确保“国培计划”的生源质量。

⒉建构辅导教师能力胜任体系,提升辅导教师的助学能力

班级辅导教师是培训管理最直接实施者,辅导教师的专业水平,工作责任直接决定了培训推进和培训的质量。因此,在遴选辅导教师时,除了在满足学历、学科、教龄、业务表现、培训经历等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其工作态度、业务水平和个人能力等,对于态度不积极,工作不认真,业务水平不达标、工作和辅导时间有巨大冲突的老师应不予聘用,以免影响辅导质量和培训效果。选好辅导教师后,进行开班前的集中培训还是非常必要的。尽管大多数辅导教师参加了“国培计划”培训者培训,但每年都会因各种情况调换或增加一些辅导教师,这些教师缺乏国培辅导和管理经验,很有必要进行集中培训。再加上每年培训政策和培训要求或多或少有些改变,也有必要组织辅导教师集中学习和交流。针对这些情况,可以由市主管部门在培训账号发下之时,组织所有承担本年度辅导和县级项目管理工作的教师集中学习。学习培训方案,明确培训要求,交流培训心得,共同探讨培训难题。市级管理员还可借此机会督促所有辅导教师创建好班级QQ群,统一收集,以便县项目管理员在发放帐号时及时告知参培学员,为开班后快速高效引导学员登录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⒊做好开班培训指导工作,提升学员培训学习效能

湖南省“国培计划”―中西部远程培训是以市为单位按项目、分学科来组班学习的,班级学员分布广,覆盖面大。如何组织好学前培训也是县项目管理员和辅导教师要认真对待的问题。纵观3年来的培训实施情况,凡是组织了学前培训的县区,学员上道快,参训率高,整体学习质量好。这也充分说明了“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一道理。因此,在培训账号生成之后,县级项目管理员与教师进修学校的辅导教师要联合起来利用发放账号的机会组织全区所有参培学员进行学前集中培训(如果参培训学员太多,可以根据项目和学科选派学员代表参加,回校后再进行二次培训)。集中培训时,先把学员集中在一起,分发学员手册,集中解读培训方案,统一讲解培训日程安排和培训考核要求。然后按培训平台分班到网络机房,由承担该平台的学科辅导教师根据本平台的培训方案,对课程的目标,主要内容、重点难点、研修形式、考核评估的要求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同时指导学员加入班级QQ群,并登录学习平台,了解平台设置。通过学前培训,学员明确了培训要求,掌握了平台操作要领,既有利于缓解他们参培的畏难情绪和抵抗态度,也为快速引领学员登录学习,确保培训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培训过程管理是确保培训有效推进的关键

⒈辅导教师辅导、管理及时到位

国培中西部远程培训采取辅导教师兼班级管理员的管理模式。因以市为单位组班,班级人数多、学员分布广,这就加大了辅导教师的辅导强度和管理难度。要如何保质保量如期完成好辅导任务,对辅导教师来说是一项很大的考验。结合笔者几年来的辅导与管理经验,认为可以从下面几点做起:①培训前期,陪伴引导。培训开始时,学员遇到的问题多,困难多,辅导教师要舍时相陪,要尽可多的时间在网上释疑解惑,引导陪伴学员登录学习,缓解学员的畏难情绪,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②培训进程中一要及时批阅作业,参与讨论交流。通过及时批阅作业和日志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和纠正。二要及时班级学情,表扬积极分子,督促落后教师;三要定期组织班级学员进行集中研讨活动,通过集中研讨,了解学情,解决问题;③制定班级评选细则,激发学员学习热情。培训初始可以结合省级考核评价标准制定好班级评优细则,有了具体可依的评优细则,学员就有努力的目标和方向,从而激励他们认真对待各项作业,提高研修质量。④通过班级简报展示优秀成果,表彰学习榜样。远程培训中最关键的是要点燃学员学习的激情,而简报就是能够点燃学员激情的一个版块。辅导教师可利用班级简报来写班级寄语,进行学情分析、展示优秀作业,热点沙龙,呈现精彩留言。学员看到自己的研修成果得到肯定和展示,心中自然高兴,学习就更有干劲了。而其他学员通过学习优秀成果,则进一步明确学习要求,同时激发起努力争优的斗志。

⒉发挥好县级项目管理员的督导作用

从2011年开始,湖南省中西部国培计划远程培训项目采取增加县级管理员的方式来加大管理督导力度,这一举措不仅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辅导教师的管理难度,也提高了参培学校和参培学员的思想认识,客观上起到了提高培训质量的作用。结合三年来的培训情况看,凡是责任感强的县级管理员,本县学员的参培积极性就高些,学习质量就好些。凡是责任心不强,放任自流(不组织学前培训,不关心本区学情),管理力度弱的县级管理员,本县的参培学员辅导管理起来难度就大,学员思想涣散的现象较前一种严重。针对这种情况,市主管部门在选拔项目管理员时,尽可能选拔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来承担,这样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行政督导作用,有利于帮助辅导教师解决班级学习“钉子户”的问题,从而使整个培训工作得已顺利推进。

三、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是确保培训实效的强有力手段

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没有上级部门的规划、指导、管理和评估;没有各级部门的分层负责,没有参培学校的全力支持和配合,单靠辅导教师、管理员、技术员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激励考核机制非常重要,这是确保县级主管部门重视、参培学校重视、参培学员重视的强有力保证。市县校要把远程培训作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做好宣传发动、指导和服务工作。市一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对县区的管理绩效考核机制,并纳入年度教育督导内容。县一级教育主管部门则要建立起对学校的管理绩效考核机制,把各学校组织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情况作为校长业绩考核的参考;通过建立培训督导机制和绩效考评机制,使市县学校重视远程培训管理,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特别是保障校内上网条件,落实校本研修的组织、实施、指导和考核等,用绩效考评驱动优质管理,抓实管理。

四、重视培训结果管理是确保培训实效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1、结业统计全市通报,组织交流积累经验

国培中西部远程培训,都安排在年底结束,然后就是省项目组的统计,评优、制证发证等收尾工作。辅导教师和项目管理员的工作似乎到此就完成了,大家都沉寂起来,各自忙自己的去了。笔者认为历时三个半月的辅导管理工作,轰轰烈烈、呕心沥血,优秀者自有良方,落后者定有苦衷,大可利用此时以市为单位进行集中总结和交流。结合省级评优结果表扬一批,针对培训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和反思,为来年的国培顺利开展积累好的经验,共同探求良策。

⒉加强培训服务职能,确保培训各项证书及时发放到位

由于国培中西部远程培训规模大,参培人员多,优秀证书、结业证书的审核、打印和分发工作是一项很大的工程。加之培训过程中学员信息的替换更改导致前后学员名单变化,这也给领证发证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这也是导致有些结业证书、优秀证书不能及时发到学员手上的一个原因。此外,县(区)主管部门领回证书没有及时有序发放,以致于出现后一年培训开始时还有前一年参培的学员说自己还没领到结业证书或优秀证书的情况。这项工作的不及时,不仅磨耗了学员那份期盼和成就感,还徒增几份怨言和失望。因此及时、有序发放培训各项证书是提高培训实效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县级项目管理员应在辅导教师的协助下统计好所有项目的最后结业和优秀名单,据此领证发证,确保证书及时、准确发到各个参培教师的手上,圆满完成此项培训的最后服务工作,给学员一种满意服务有始有终的感觉。

综上所述,在“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远程培训全面铺开的今天,各级主管部门和广大辅导教师、项目管理员应在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国培计划”精神,创新管理机制,优化国培的做法和思路,强化实施落实的举措,确保国培中西部骨干教师远程培训的实效,让广大参培教师真正学有所获,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做出我们的贡献。

国培培训个人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教师培训;送教下乡;有效培训

2015年秋,我县启动“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送教下乡培训是其中的重要方式。开展送教下乡培训,旨在为乡村教师提供教学示范和专业支持,提高乡村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前几年,在推进课改过程中,我们也曾经组织过送教下乡,国培项目启动之后,我们通过研读教育部送教下乡培训指南,感到我们以往的送教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参训面不够宽。以往送教,多是针对边远乡村学校的薄弱学科进行,参训教师多数是承办学校及其周边学校的部分教师。国培送教要求在项目周期内,实现主要学科全覆盖、乡村学校全覆盖、乡村教师全覆盖。

二是主题不够明确。以往送教,虽然也聚焦在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上,但主题泛化,缺乏对课堂教学有针对性的研究。国培送教要求坚持需求导向,开展主题式送教,主题宜“小、微、实”。

三是环节不够完善。以往送教,主要环节是教学示范、观课议课,往往是“一锤子买卖”,缺乏跟踪管理。国培送教规定了“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四个阶段,对每个阶段提出了明确要求和责任主体,强调实现送教到校与校本研修的有机整合。

四是实施主体单一。以往送教,是县级研训机构或乡镇研训站组织实施,而国培送教由省级统筹指导,强调县级研训机构与高等院校的协同实施。

随着国培计划项目的实施,研训一体制度的推进,上述问题已逐步得到解决。下面以初中物理送教下乡培训的“诊断示范”阶段为例,介绍我们的做法。

第一步,进行前置诊断,明确“为何送”。“需求即送教原因”,送教前,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参与校本研修,查找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站在教师的角度,读懂教师的真实需求,结合教育教学改革方向,确定送教主题。通过调研,当前我县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是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于是,确定了“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这一送培主题。

第二步,研磨课堂讲座,明确“送什么”。“主题即送教内容”,主题一经确定,也就确定了送教的基本目的和内容。接下来,组织县级学科培训团队,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围绕“教学目标定位、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流程优化、教学方法改进”等核心教学能力,修改教学设计,进行试教,准备示范课和相应的专题讲座,力求把课程改革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方法展现出来。同时,注重“价值引领”,把优秀教师的职业精神、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传递给每一位教师,改变教师的心智模式,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从思想深处开展浇根式浸润式培训。

第三步,按照流程实施,落实“如何送”。在诊断示范阶段的集中送培环节,我们以“主题导引+教学实践+互动研讨+专业引领+跟进改善”课例研修为主要送教方式,重在促进教师素能改进和教学行为改善。按照这个思路,在送教主题的导引下,实施了以下流程。

课堂实践。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上,由培训团队成员上示范课,参训教师上展示课,可以采用同课异构,从相同中找不同,在比较中拓展思路;也可以异课同构,从不同找相同,研究一类类课型共性的教学策略。

课堂观察。课堂观察与课堂实践同步进行,对课例开展合作性研究。事先设计课堂观察量表,如记录提问与学生发言的量表,记录学生学习投入状态的量表等。上课前,将参训教师分成多个观课小组,每个小组确定部分成员为抽样观察者,其余组员自主选择观察点进行观察,为下一步研课做准备。

互动研讨。围绕所展示的课例进行议课,分两步进行,首先是分组讨论,授课教师进行反思性说课,每位教师参与讨论,在互动研讨中引发新的思考,并把个人观点汇集成小组意见;其次是集中议课,由小组代表进行交流,培训团队进行集中点评。互动研讨是依靠参训教师自身的力量提升培训品质的重要手段,要用好用足。

专业引领。专业引领的方式要多样化,可以围绕主题,根据本区域教学实际进行微讲座、教学论坛、经验分享、专题讲座等。例如,在物理集中送培中,我选取两位教师,分别就教学难点突破和智能手机辅助教学进行了案例分享。在举行专题讲座时,我们要改变灌输及接受式培训,多采用案例分析、视频观摩、实验体验、互动讨论等方式,提升参训教师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形成愉快、积极的学习氛围。

跟进改善。为了避免培训听着激动、听完冲动、回去不动的现象,需要对培训进行跟踪管理,让培训与教师的实际教学生活建立联系,促进教师学以致用。我们的主要方法一是教师个人制订训后行动计划,并对执行计划的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二是任务驱动,在集中送教之后,布置校本研修任务,开展研课磨课活动。

通过送教实践,有以下三点初步认识:

1. 要以参训教师为主体。送教要根据教师的需求来确定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才能“培我所无,训我所需”。培训内容要贴近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重点指向课程核心理念的矫正、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实践能力提升;培训形式影响着培训效果,要依据培训内容确定教师喜闻乐见的培训方式,多用参与式、互动式、体验式培训,专题讲座要理论联系实际。培训者要树立“教师即培训资源”的思想,发掘教师的先进经验,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真正把参训教师“卷入”到培训过程中。

2. 培训团队建设是基础。培训团队在送教下乡、校本研修培训中起着研发、组织、指导和引领作用,为打造乡村教师培训团队,以择优组建为基础,以高校为阵地开展持续提升研修,为进一步发挥作用积蓄了专业能量,从而形成高校、县研训中心、片区研修中心、校本研修四位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

3. 校本研修要贯穿始终。集中送培之后,怎样巩固培训成果?无疑,校本研修应是最佳方式,要用校本研修把送教培训的各个阶段串联起来。在校本研修中,要注重发挥内因和外因两方面的作用,把教师的自主发展、合作发展、引领发展结合起来。为促进校本研修的落实,我县制定了国培项目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考评办法,每学期末ρ行耷榭鼋行自评和学校评价。

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正是借助于个人的存在,将个体带入群体之中,如果一个人与更明朗、更充实的世界合为一体的话,人就能够真正成为自己,并注入更新的生机。”教师教育也是如此,有效的教师培训必然要将教师个体带入群体,使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与更明朗充实的教师专业生活融为一体,教师的专业发展就会充满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刘俊峰.送培下乡“接地气”的国培行动[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4(7):3-5.

国培培训个人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 转岗教师 国培计划 课程构建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4.003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2年“国培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2〕3号)精神,四川省于2012年9月开始了新一轮国培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四川省2012年“国培计划”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教育部、财政部的统一部署,配合完成“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组织实施“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①。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省级国培任务承担机构之一,组织实施了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农村幼儿园园长短期集中培训、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集中培训、农村幼儿园中青年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等4个子项目,共培训630人。其中,包括来自达州市和德阳市的194名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集中培训项目。

四川幼儿师专在参与2011年“国培计划”的子项目――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中,对“转岗教师”的培训课程进行了前期调研,并在课程实施后进行了满意度调查,对转岗教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分析整理,为2012年“国培计划”子项目――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的课程设置提供了有效借鉴。

1 课程构建存在的问题

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培训在实施的一年时间里,也积极探索出了较完善的课程体系,比如,课程设置紧紧围绕“转岗教师”的特点展开;注重课程在知识、技能和态度三方面的重要性、常用性;注重基础理论与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等。但在2011年培训结束后的教师反馈意见中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

1.1 前期调研空洞,未遵循“按需施训”的原则

为保证培训课程的实效性,“国培计划”的承训机构都会提前向各级各类幼儿园教师进行培训需求调查或在第一期培训后对学员进行满意度调查,然后根据反馈意见再来进行课程方案的构建。但总体来说,这两类调查问卷在设计中就缺乏效度,问题比较空洞,缺乏针对性,特别是对学员参训后满意度的调查问卷,常常是为完成向四川省国培办递交的总结报告而设计的,如某承训机构对学员的满意度调查:“本次培训项目满足了你的学习需求吗?” “你对本次培训的目标设置与课程设置满意吗?”等等问题,这些封闭式问题太宽泛,未落实到具体的培训课程和培训方案上,从学员提交的问卷中也不能找到改进下次课程方案的良方。因而,也就造成大多数培训内容依然存在重理论轻技能,忽视对农村转岗幼儿教师终身学习理念的培养。

1.2 课程设置不全面

农村“转岗教师”基本都是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她们在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方面的表现参差不齐。因此,该培训的课程设置应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不同需求。但是,在项目的落实中却存在着依据不同专家自身专长、资源来修改课程主题、确定培训内容的现状,因而构建的课程缺乏系统性、缺少情境性、缺少指导性,存在城市化倾向和纯理论倾向,不能完全满足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实际需求。正如第一期培训后有学员产生了这种困惑:培训的结果是让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反而不知道幼儿园教学该如何组织了。

2 课程构建的目标

目标是个人、部门或整个组织所期望的成果,而培训目标是课程设置的前提和起点。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是实现培训高效性的关键要素,也是打造承办机构培训品牌的精髓。

在四川省教育厅颁发的448号文件中指出:“组织农村幼儿园未从事过学前教育工作的转岗教师、新入职的非学前教育专业高校毕业生进行15天的培训。通过培训,帮助教师树立学前教育专业思想,掌握学前教育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保教能力和水平。” ②

为适应学前教育蓬勃发展对农村转岗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提高农村转岗幼儿教师的综合素养,促进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的课程应围绕以下目标构建:

2.1 职业认同感

深化农村转岗幼儿教师对幼儿教师角色、职能以及角色专业化的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其职业幸福感和责任感。

2.2 专业能力

帮助农村转岗幼儿教师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了解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共性与差异;掌握基本的保育、教育知识,形成初步的保育、教育能力;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与儿童观,提升促进教师和儿童发展的专业能力。

2.3 示范引领

通过总结与概括,提炼出具有指导、示范作用的农村转岗幼儿教师培训经验,推出一系列培训成果,以便在同行中交流推广。

同时,在课程构建中还应围绕教育部办公厅2012年5月颁发的《“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的基本要求,根据《标准》中各项目具体目标任务和培训对象需求,将建议课程内容和自主设置课程内容相结合,以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3 课程构建的原则

3.1 按需施训原则

“按需施训”是国培课程构建的最重要原则,学以致用是教师在职培训的灵魂。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在职培训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培训,既弥补自己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缺陷,同时要能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会用和善用这些知识与技能。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中应以转岗教师的现实需要(实际工作需要和个人发展需要)为起点,改变以往“有什么给什么”的课程构建理念,教给农村转岗幼儿教师“应知应会”的知识与技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位参训者的学习要求。

3.2 动态变化原则

人的思想和行为随时处在发展与变化之中。作为培训主体,农村转岗幼儿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会不断产生新问题和新需求,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应是构建好了之后就一成不变,而应根据实施情况,不断修改和完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的动态变化,以满足参训学员的新需要。

3.3 分层分类原则

课程的构建应充分考虑学员之间的差异和学员对培训的多元化需求,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层分类构建课程内容,使不同水平的施训者在课程构建方面各有侧重点,以满足不同参训学员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培训机构可以采取订单式培训模式,为学员量体裁衣,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目标与培训内容,使参培学员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教学行为有所改变。

3.4 共性与个性结合原则

课程构建既要遵循“国培计划”通知公告中的有关要求,同时还应紧紧围绕“国培计划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既体现国培计划的统一要求,又充分考虑各地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发展需要,开发出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如四川幼儿师专结合农村幼儿园特点,构建了“乡土游戏的开发与应用”、“农村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农村留守幼儿的家长工作”等一系列课程,为丰富农村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提供了有效借鉴。

3.5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在职培训要想取得预期效果,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既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又注重转岗教师教学技能和方法的习得。培训任务承担机构应从《标准》里的建议课程模块(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中选择不少于培训所设专题总数的50%的专题,并遵循《标准》中的课程结构要求,注重设置实践类课程。按照四川省国培办的要求,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项目的实践类课程原则上不应少于总课时的30% ,而专家团队里的一线教师比例原则上也不应少于总人数的30%,这样的设置有利于转岗教师有效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行动,更好地服务于幼儿园教学。

课程是教师入职及职后培训的核心要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生命线。针对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实际需求,构建科学、有效的课程体系,将对促进农村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注释:

①②川教函[2012]448号文件.

参考文献:

[1]朱旭东.论“国培计划”的价值[J].教师教育研究,2010,(6):3-8.

[2]郑志辉.教师培训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基于课程结构优化的视角[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0):72-76.

[3]朱新卓.“教师专业发展”观批判[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8):32-36.

[4]拓春晔.对有效实施幼儿教师国培计划的调查研究[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8):27-30.

[5]彭曦,王余娟.从“国培计划”的实施看幼儿教师培训的有效性[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7-19.

[6]徐卫良.“国培计划”有效课程开发五步走――以湖南省置换脱产研修项目课程设置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5):171-174.

[7]徐卫良.“国培计划”有效课程开发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2,(8):12-15.

作者简介:秦莉(1973-),女,四川平武人,副教授,从事学前教育研究,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绵阳 621709

国培培训个人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国培计划";农村英语骨干教师;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8-0008-01

1 引言

农村地区基层教育条件比较艰苦,教师的教育教学心态深受影响,对外教育交流缺乏,信息相对闭塞,这些不利因素严重阻碍着农村地方的教育发展。因此,农村英语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相较城市教师来说比较薄弱。对贵州师范学院来说,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积极实施"国培计划",提高农村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能力,已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近年来,我院外国语学院注重农村实际,培训方式侧重实践性与参与性,实现了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融合互动,在培训模式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培训成效。

2 主要培训模式

2013年,我院承担了小学英语60人,初中英语100人的置换脱产研修培训任务和小学英语150人,初中英语100人的特岗短期集中培训任务,在校国培办的领导下,在学科专家和一线教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经我院共同努力,项目实施顺利,培训效果良好,这主要源于我院采取了有效的培训模式。

2.1 严格管理。

为防止培训流于形式,真正落实培训工作,我院多次召开国培工作会议,统一国培小组成员的思想、把任务和责任落实到个人,分工合作。我们要求班主任认真履行职责,全程跟进,密切关注,实时反馈,关心学员;号召参训学员把握机遇,担当责任,专心听讲,认真学习。结合工作实际,我院采用三级项目管理模式。首先是分班建立在线交流平台--国培群,将项目涉及的各方加入群中,搭建互动研修平台。其次,培训进行到新阶段时,要求项目组成员总结个人工作情况,理清工作思路,及时解决培训中的突发事件。最后是定期召开例会进行工作情况的梳理,反思存在问题,明确下一步的工作任务和重心。正是严格的管理确保了我院整个培训工作高效而平稳地进行,使国培计划落到了实处。

2.2 因需施训。

为使培训能真正解决学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我院充分考虑农村学校的现实和学员的实际需求,要求学科专家和一线老师聚焦农村课堂实际,引导农村教师进行自我反思,指导他们的教学实践。如:由于条件所限,农村学校具备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只有少数,大部分老师只能采用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学员反映更想听的是常态课,而不是所谓的优质课。因此,我们要求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这块培训的专家专注于常态课的案例解析,并将观摩课安排成多媒体与常态课两种,多次组织上观摩示范课的老师磨课,以确保学员听到的每一堂课有所收获。这样,既更新了学员理念,也紧密结合实际,令学员有融入感。基于理论指引、因需施训的指导思想,培训中的讲座质量得到一定保证,学员普遍表示满意。

2.3 注重实践。

根据教育部要求,结合英语学科特殊性,本阶段情境性和操作性强的模块均采用参与式实践的理念进行研修,强调"我要学"与" 从做中学",实践性课程达到60%左右。基于农村英语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英语专业素养迫切需要提升的现状,结合前期培训需求调研,课程主要包含备课、说课、观课和评课教学实践及一些英语学科的基本技能训练,如口语、语音等。根据访谈和问卷反馈,大部分学员非常欢迎此类课程,希望多增加此类课程。

3 存在问题和培训模式改进探索

3.1 学员课后反思不足。

置换项目培训中学员出现了培训时很激动、培训后很迷茫的状态。30天的密集培训,每周仅休息一天,学员普遍反映强度太大。每天充斥在大脑里的都是各种理念和实践方式,却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反思和系统梳理,变成自己的东西。我们考虑在以后的培训中,要求主持专家熟悉整个培训课程体系,清楚各个专题间的联系,引导学员在讲座开始前半个小时进行反思研讨,理清上一个专题对此专题的启示,明确针对此专题自己将会怎么做,并对比专家的做法,以帮助学员逐步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一种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3.2 学员程度参差不齐。

置换项目有初中英语学员100人,根据教育部小班培训要求,我院将其分为两个班进行小班授课。针对培训效果进行问卷调查时发现绝大部分学员表示满意,然而也有少数学员对培训专家和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经座谈,发现这源于学员层次参差不齐,学科专业素养两极分化较严重。本次培训学员中,有部分学员所在地区重视提高英语教师素质,已进行过一些相关培训,少数学员英语基本技能和教学实践能力较强,认为深受大部分学员欢迎的实践类课程对其提升帮助不大,希望多开理论性课程,从而提升专业理念,了解前沿理论。这和大部分学员要求弱化理论的反馈产生了极大的矛盾,并对培训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为,我院在设计培训课程时考虑的是大部分学员的需求,没有设置专门的分层培训。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考虑在以后的培训中,如果参训学员人数众多,可进行训前英语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测试,在进行某些培训课程对学员按能力进行分班,以真正达到分层培训、因需施培、培有所获的目的。

4 结语

我院外国语学院这几年实施的"国培计划"把新课改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技能传递给了农村英语骨干教师,并在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帮助他们在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与此同时,学科专家和一线教师在培训的过程中也获得了思想和专业的提高,有利于进一步探索适合农村英语骨干教师的培训模式。"国培计划"为城乡教师距离拉近和城乡教师在不同领域获益搭建了良好平台,真正实现"双赢",推动了农村基础教育改革进程。

参考文献

[1] 屈爱平,许德华. 改变农村英语教学滞后现状的几点对策[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 ( 11).

[2] 刘丽俐主编.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研究[M]. 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3.

国培培训个人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送教下乡 培训模式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5.016

Practical Thinking on Xinjiang "National Training Plan"

Education Training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MENG Xiangrui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Continuing Education Institute, Urumqi, Xinjiang 830054)

Abstract "Education training" as a new teacher training mode of operation in Xinjiang in recent years, "national training program" implemented to enhanc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eachers in rural areas in Xinjiang have had a positive and profound impact.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national training plan" education training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training based on the proposed centralized training down, watch demonstrations, teaching and research activities, general education training, project learning, etc. sent to teach the training mode of opera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in order to "education training" to send anything, how to send, who will send three core issues to provide practical thinking.

Key words education training; training model;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为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育部、财政部自2010年起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2011年起开始实施“幼儿教师部级培训计划”。“国培计划”在疆实施几年来,不仅有效提升了新疆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进一步推动了新疆各级各类高层次、高水平教师培训项目的开展,充分发挥了“国培计划”项目的引领和辐射作用。2013年,“国培计划”――南北疆边远贫困县送教培训项目的组织实施拉开了新疆“国培计划”送教培训的序幕。自2013年至今,新疆师范大学已完成了喀什地区、塔城地区、哈密地区、昌吉州、阿勒泰地区、吐鲁番地区等近20个市、县的送教培训工作,培训人数近万人。“送教下乡”这一培训形式的引入不仅为教师培训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路径,更从实践层面上向广大培训者们提出了亟待思考和解决的命题,即“送什么”、“怎样送”和“谁来送”的问题。文章在总结新疆师范大学2013和2014两年来“国培计划”送教培训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多种送教培训运作模式和相应实施策略,以期为广大送教培训工作者提供新的思考触角。

1 “送教培训”的内涵及意义

“送教下乡”这一提法作为一种“教师培训模式”话语,最初是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域中提出的,不同学者对“送教下乡”的定义虽然各有侧重,但其实质内涵具有共通之处。所谓“送教下乡”是指:有关院校或部门遴选、组织优秀专家团队赴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采用多种形式在当地开展培训活动,旨在传递、传播、展现先进、优质的教育教学理念、经验和方法等,从而促进当地参训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和能力的提升。“送教下乡”既是一种师资培训方式,更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教师培训工作者们多用“送教培训”来指代“送教下乡”这一教师培训方式,并不断创新送教模式,以提升送教培训的实效性。

新疆实施“国培计划”送教培训工作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新疆和内地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教育水平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国培计划”送教培训对于新疆农村教师来说是一种重要、有效的师资培训方式。有学者很早就提出送教上门应成为边远地区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①“送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农村学校经费短缺、农村教师交通不便、工学矛盾等问题,还能够提高培训率,进一步推进农村课程改革、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送教”送去的不仅仅是教育观念、理念、技术,也是一种优秀教育形象和精神、优质教育形态和风貌的展现,送教活动为城乡教师搭建了一个互动交流的良好平台,促进了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形成,让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经验得以共享。此外,送教调研可以作为“国培计划”集中培训之后一种有效的后续跟踪指导方式,以进一步了解学员训后成长状态、强化培训效果,反思培训方案,推动培训院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协同创新、齐抓共管。

2 “送教培训”运作模式

“送教培训”的三个核心问题是:送什么、怎样送,谁来送;“送什么”是送教课程内容的设置与安排问题,“怎样送”是送课形式和方式问题,“谁来送”是送教专家团队构成问题;这三个核心问题是并不是彼此孤立存在的命题,而是互为根据,相互联系的。近几年来,新疆师范大学在实施“国培计划”送教培训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和创新,围绕“送教培训”的三个核心问题探索出了几种“送教培训”运作模式,并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实效。

2.1 集中培训下移

所谓“集中培训下移”指的是将设计好的、系统的短期集中培训整体带下送教地区,包括课程内容、送教专家团队、学习材料等。“集中培训下移”送教培训模式与常规化的短期集中培训项目操作模式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三点:一是教学环境的不同,“集中培训下移”意味着培训地点转移到了送教地区,因此送教培训方案的设计就必须考虑当地学员培训需求和当地实际条件,不切实际的直接下移往往会影响培训效果;二是送教专家团队的构成不同,为了使培训院校与当地教育部门形成教育合力,充分开发、挖掘当地优质教育资源,承训院校可以从当地遴选部分一线优秀教师,加入送教专家团队,形成研修共同体,对课程方案进行集体研讨、改进,以促进较强实效性课程方案的生成;三是培训任务设计不同,“集中培训下移”使得新疆当地本土化、个性化的培训特色更加凸显,培训方案设计者在设计培训任务和活动时应关注地区教育特色,着力体现培训任务的本土化意义和价值,如新疆师范大学在幼儿教师送教培训中开展了以“大美新疆”为主题的幼儿园玩教具制作比赛,以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训、以赛促用的目的,进一步丰富实践性课程的内涵,凸显新疆本土地域文化特色。

2.2 示范观摩

“示范观摩”指的是组织、遴选、邀请曾参加全国、省、市优质课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的中青年教师在送教地区进行现场示范课和观摩教学活动,并通过专家评课、同课异构、议课辩课等形式进一步研讨、总结和反思课例,是一种基于学科的送教培训模式,它往往与送教专家的专题讲座紧密结合。新疆中小学送教培训主要学科涉及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汉语、小学科学、初中语文、初中数学、初中汉语、初中英语8个学科,围绕这些学科,新疆师范大学采取了“1+1”模式组织、遴选送教专家团队(即每个学科选派1名高校课程论专家或中小学优秀教研员和1名优秀中青年教师),各学科送教团队随后与送教地区教研员、授课教师进行沟通,采取“菜单自选”式选课方式,让当地教师自主选择“同课异构”的课题和“专题讲座”的主题,并通过同课异构、议课辩课、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对课例和前沿学科教学理念进行解读分析,旨在切实提升当地教师学科教学能力。“示范观摩”运作模式不仅能紧扣当地教师学科教学需求,还有助于“优质课例”的生成,对于送教者和参训者来说,都是一种很好的经验分享和互动。

2.3 教研活动

“送教培训”也可以教研活动的形式送课,如交流座谈、研讨课,小课题研究等,这种送教培训模式对于送教专家的要求相对比较高,送教专家需具备较强的专业引领能力,并能够建立一种长效机制,为送教后的持续跟踪和指导提供平台和路径。教研活动的运作模式有利于当地参训教师与送教专家进行深度交流,从而建立“以研促送”的良好工作氛围,有助于形成丰富的教研成果,更好地服务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真正达到送教下乡“送到一堂课,带到一个面”的目的。②

2.4 通识培训

“通识培训”运作模式主要通过不同主题的专题讲座,采用案例分析、教育叙事、经验分享,游戏体验、心理按摩、现身说法等形式对当地参训教师进行专题培训。“通识培训”的培训成效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理念的增长和树立,精神的引领和影响,情感的点燃和激发,其培训面是最广的,即,可在不同学段、不同学科背景的参训教师中开展送教培训。送教课程内容的设计和送教专家的遴选是“通识培训”的关键环节;要适应新疆当地不同学科教师的需求,其课程内容设计应涵盖师德修养、民族团结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法制教育、专业知识与理念、校园文化建设与班级管理等课程模块,以尽可能满足当地参训教师多样化的需求。

2.5 项目学习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教育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总体要求,根据英特尔 未来教育项目课程内容和参训对象的实际情况,新疆师范大学在2014年“国培计划”中小学送教培训中植入了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核心课程(V10)主讲教师培训课程,培训借助网络技术的有效运用,旨在通过6天基于问题、基于反思的小组合作式学习方式,切实提高当地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英特尔 未来教育项目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全球教师专业化发展计划,它旨在帮助职前、在职教育工作者学习如何更好地将信息技术和资源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促进21世纪技能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开展,对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和教师专业化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英特尔 未来教育项目学习模式在“国培计划”送教培训中的植入有效扩大了培训受益面,使得不同学科背景的参训教师都能够通过项目学习的模式掌握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科学的决策教学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有效评估,获得了送教地区参训教师的好评。

3 关于“送教培训”实效性的思考

3.1 有效沟通和反复沟通相结合

与当地送教地区相关负责人前期的有效沟通是做好送教培训工作的前提,承训单位或部门应针对送教内容和方案、场地和时间、安全管理、学员需求等方面与当地有关负责人、送教专家进行多次沟通,并着力关注细节问题,如场地设备、横幅、开班和结业安排、出行方式、专家上课要求和所需材料等,力求以精细化沟通助力高效化的管理。前期的有效沟通是送教培训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实施过程中的反复沟通是促进实效性培训的重要保障。

(下转第82页)(上接第33页)

3.2 及时总结与持续性反思相结合

送教培训的成效如何,不仅取决于聘请专家的水平、课程的设置、培训活动的安排,参训学员的全情投入,更与培训者和送教地区参训学员的总结反思效果是分不开的。通过短暂的送教培训时间企图解决参训教师的所有困惑和问题是不现实的,正如多尔所说:“课程不再是被视为固定的,先验的跑道,而成为达成个人转变的通道”,③送教培训便是一个帮助教师转变行为和观念的通道,它给送教地区带来的不仅仅是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经验、现代教育技术,还有新的培训方式和优秀教师的形象和精神。④由此,送教地区相关负责人应及时组织参训教师对送教活动进行反思、总结,形式可以是座谈交流、教研活动,创新课等,力求使参训教师通过多样化实践交流平台将送教所学应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承训单位或部门应及时组织送教团队(包括送教专家和送教工作人员),通过经验分享、头脑风暴、小组研讨等方式开展“送教总结暨表彰大会”,以便对好的送教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和分享,对优秀的送教工作者进行表彰,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3.3 构建长效送教机制

“送教下乡”是帮助薄弱学校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各级教育部门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一种有效培训方式,⑤“送教培训”要想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必须建立长效机制来保证送教工作的后续开展。这种长效机制主要体现在培训制度、培训文化、“三位一体” (培训院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教师培训管理机制的构建和培训研究成果的生成上。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应高度认识送教工作深远的社会意义,不能用任务观点来对待送教活动,要从联系和发展的角度看待送教工作,并将送教工作视为一种高校与基层学校建立战略合作友好关系的平台,从而促进新疆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共同体建设和持续发展。

注释

① 席运动.送教上门应成为边远地区继续教育主要形式[J].继续教育,1999(2):56.

② 韩永平.关于送教下乡活动的若干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2(10):12-13.

③ 小威廉姆E.多尔著.后现代课程观[M].王宏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6.

④ 任伟涛.“送教下乡”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必由之路――农村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探索实践[J].继续教育,2009(9):35-37.

国培培训个人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ADDIE模型;国培计划;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2-0021-02

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乌美娜,1994)其过程模型已有上百种,但是几乎所有的模型都包括分析(Analysis)、设计(Design)、开发(Development)、实施(Implementation)和评估(Evaluation)这五个基本因素或步骤。ADDIE(五个步骤的英文首字母)模型具有教学系统设计模型的基本属性和特征,能够系统化地发现、诊断、解决参训人员问题,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工商企业、政府机构以及社会组织的培训中。从图1ADDIE通用模型中可以看出,五个基本过程既体现了系统化流程的思想,又具有灵活性和内省性的特点。

始于2010年的“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以下简称“国培计划”)是提升教师专业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部级的培训工程,“国培计划”学员来自众多省市,其所在地域政策、环境、理念的差异性,加大了培训的难度。因此,部分院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课程老套、培训形式单一等问题,培训的实用性难以得到保证。本文以某高校“国培计划(2013)―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为例,分析ADDIE模型在“国培计划”中的应用过程,以期为教师培训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一、ADDIE模型在“国培计划”中的应用

1.分析阶段。分析阶段是培训项目首先要进行的阶段。“国培计划”通过竞标的方式,选取具有优秀师资、丰富经验的机构院校承办,高校取得承办权后就开始对项目进行分析。通过深入教学一线,全面分析培训对象及其工作环境,诊断并找出问题的根源,以此确定培训的总体目标,为后续的设计阶段提供依据。因此,分析阶段是培训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分析的内容包括如下:①需求评估与分析。确定培训对象现状与期望状态之间的差距,分析存在差距的原因,根据调研结果和经验,确定减小差距的方法。②培训对象分析。既包括培训对象性别、年龄、学历、教龄等基本信息,还包括培训对象现有知识水平、工作培训经历、对培训机构的态度、渴望的培训内容、喜欢的培训和考核方式。本项目培训对象为幼儿园骨干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以及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在基层幼儿园起骨干和引领作用。因此,在培训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培训对象的这一重要特征。③环境分析。环境分析包括三个方面:开发环境,目前培训对象所处环境,对于发现参训人员问题至关重要;实施环境,培训课程将要实施的环境,不同省市的培训对象汇聚在一起,既要考虑地域差异、人际之间差异,同时还要考虑学员的参与、学员之间的关系等因素;应用环境,学员将所学知识带到工作岗位的进行实践的环境。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学员来自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农村,这就要充分考虑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是否适合学员知识的迁移与转化。

2.设计阶段。设计阶段是在分析阶段的基础上,将培训的总体目标细化,确定达到目标的方案。培训方案要做到针对性强,科学可行,既不要将原有的培训方案照搬照抄,也不要过于追求方案的新颖而脱离实际。培训方案的设计主要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考核方式三个方面:①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应以培训目标和培训对象为基础进行设计,目的是能够解决学员的实际问题。本项目根据以往的培训经验和前期的调研基础,了解到学员所缺乏和急需提升的主要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更新、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前沿动态的把握、自身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的提升、教学内容改革与课程开发、教育教学资源整合等。因此,针对学员存在的不足,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方面提升骨干教师的理论基础、实践能力以及科研水平。②培训形式。培训形式是培训内容的承载,通过什么样的传递系统将内容传递给学员对培训效果至关重要。本培训对象为幼儿园骨干教师,大都是带着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来参加培训的,学员渴望通过培训,提升认识、分析、解决实践中所面临问题的工作能力。基于这一考虑,尤其要注意推广与采用案例研讨、设计教学、经验交流、观摩学习等以实践为导向的方式,辅之以问题中心、课题引领、多向互动的教研范式。③考核方式。学员的考核方式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在实施过程中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评价内容包括参训人员的出勤状况、课上提问参与程度、作业完成情况、是否服从遵守组织纪律等;培训课程结束后,要进行总结性评价,包括:研修日志、心得体会、学生作品等。在本阶段要制定学员的考核标准,设计中期调查问卷、作业及测试题等,要保证通过多种考核方式检测学员的学习情况。

3.开发阶段。开发阶段是将设计的蓝图变为现实的过程。参与培训的相关教师创建并整合设计阶段构建的内容,并进行反复研讨,不断根据反馈进行回顾和修订,对培训材料逐步完善。本“国培计划”项目采用“名师名园”双轮驱动策略,组织一个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学术水平的培训教师队伍,并贯穿于培训的全过程;在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受训学员实地考察、观摩一批经学院精心挑选的优秀幼儿园,目的是让学员获得如何办好幼儿园、如何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的切身体验。但应注意的是,培训专家、材料的引进和培训环境的创设,应以满足学员的需求为目的,在吸收、整合的基础上保证培训材料、环境的针对性和适切性,切勿脱离学员的实际情况。

4.实施阶段。实施阶段是在不同的培训环境下向学习者输出教学活动,传递培训内容,但该环节并非静态单向、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交互的过程。培训的实施过程中还应不断地观察学员、获得学员的反馈,及时对发现的新问题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本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实践之后,培训相关人员调查学员仍未得以解决的疑难问题,组织学员以分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专题研讨,并通过小组间的论辩,把问题引向纵深,使学员的沟通交流、思考研究切实得到加强。此举措受到了学员的积极参与和一致好评。

5.评估阶段。评估要贯穿整个培训过程,它是对学员、教师以及培训院校的共同检测,是培训顺利开展并进一步完善的保障。在实施过程中按照前面设计的考核方式,对学员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估,检验学员的学习效果。

在本次培训中,通过座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学员对该项目的满意度统计。结果显示,学员对培训的课程以及实践活动非常满意。主要体现在:提升理念、指明工作的方向;经验交流、收获友谊;理论与实践实践结合,学之即用。同时,学员也对培训的改进提出了建议与意见:在教师培训模式上应该增加互动、交流;应多增加一些前沿的课题理论研究成果介绍;在现有基础上,多开设一些前往幼儿园参观的培训形式等。培训院校一定要重视学员提出的反馈意见,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因为这些意见和建议对未来培训的逐步完善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提高培训有效性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分析ADDIE模型五个基本步骤应用于“国培计划”的基础上,对于提高培训的有效性,以下几个方面应该引起思考。

1.注重学员的“个性”与“共性”问题。“国培计划”的培训学员来源广范、人数众多,若按照每一位学员的问题进行培训的设计,则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这就需要培训院校诊断、分析学员的个性问题,并提炼总结,找到“个性”问题的“共性”,以此来进行培训的设计,这样既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又提高了培训效率。

2.加强对学员的跟踪评估机制。尽管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诊断学员的学习,但由于培训时间较短、培训与应用环境存在差异等原因,使评价最终无法精准、全面地检测学员的学习成效。为了避免教师培训出现“培训时心动,培训后激动,回去后一动不动”的弊病,要加强学员的跟踪评估机制,通过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调查其所在的工作环境中的教学反思情况。此措施既能帮助学员解决返岗工作后应用所学知识遇到的问题,又有利于提升培训院校的培训水平。

3.培训与教师考核相结合。目前许多教师参加培训缺乏积极性,甚至认为只是完成短期任务,因此造成学习过程中没有积极投入,使得培训流于形式。因此,可以有效地利用政府行政职能的恰当干预,把学员培训的结业证书与个人的相关考核结合起来,以此来提高学员的外在学习驱动力,激发学员参训的积极性,提升教师培训的效果。

本文详细阐述了ADDIE教学设计模型应用到“国培计划”的过程,目的是使培训人员能够充分考虑培训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因素,使培训有序进行。同时增强培训内部各因素的联系,使整个过程和之后的培训成为一个动态、有机的整体。教师培训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只有动态地去不断加以完善,教师培训才能够取得实实在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高文.教学系统设计(ISD)研究的历史回顾――教学设计研究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之一)[J].中国电化教育,2005,(01):17-22.

国培培训个人总结范文第9篇

看到最后一次作业的评分,我长舒一口气,终于结束了!20多天来,除了上课,想的做的全是怎样尽快完成这次国培。有不少同事常常问我模块一该怎么做?模块二怎么学?开玩笑说过写个详细的指南,但自己一直忙着学,等我学完了,发现同事们也大部分完成了,那我就谈谈这次培训的一点感受,为自己这次培训做个总结吧。

自认为在信息技术方面不会落后的我,第一次的能力自评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什么是“翻转课堂”?什么是“数宇资源”?什么是“思维导图”?什么是“地平线报告”?一个接一个新名词,都是我没有听到过,满满的自信跌入谷底。能力自评诊断我的信息技术能力分析图上是红黄一片,原来我在这个信息化时代里已经远远地落在了后面。忽而又感到幸运,有了这次学习的机会,我应该好好把握,利用空余时间把课程认真学完。

看的第一个课是《地平线报告》,深深地震撼了我,高科技已经运用在课堂上:学生自带设备,一面墙的教学大屏幕,有问题马上能请教到世界各地的专家,3D打印让桥梁模型立马呈现……我看得很认真,有不明白的地方还会倒回去看。

正当我踌躇满志,想认真地一个个学完所有课程时,培训网页上的一个简报让我意识到:我不能这样慢悠悠地看了。简报上公布了这期培训学员的优秀学员名单,并且以后每隔几天就公布一次,落后的学员还要点名通报学校。实际上培训分五个阶段,最后期限都在2017年1月20日,我不明白为什么每个阶段一公布出来就要求学员几天内学完?单是听课,每个阶段180分钟,五个阶段15个小时,如果认真看,几天怎么看得完?还要写作业,写日志,问答……有些课不是听听就可以的,像《Word 2007的应用》、《PPT课件的若干基本制作技巧》这样的应用技术类课程,只有实际操作,才能记得住。但简报像催名符一样催着我,虽然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着急,但为了不落后,我还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学”,说是学,实际就是点开一个课程视频,然后就去干别的事,每10分钟点击“小闹钟”,又会接着计时。至于视频放了什么,我已经很少去看了。

10月27日开始至11月10,不到半个月我学完了模块一,又马不停蹄地开始进入模块二,星期五晚上听完YY直播,写反思,交总结,完成!我终于松了一口气,静下心来,这样的学习我学到了什么?我之前不知道的现在依然不明白,于是我又进入模块一,找出自己想听的课,重头认真再听一遍。

先听的是《中小学教师课程标准解读》,了解到全国1200多万教师,已经有600多万教师参加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但这参加培训的600多教师就真的提高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吗?这种只求培训速度,不求培训效果的做法,真正是浪费了这样一个好的学习机会。教育信息化给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便利,同时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真正做到与学生一同学习,一同成长。“活到老,学到老”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如果做不到,就要被淘汰。

《微课的设计与制作》让我意识到课堂的教学模式正在转变,学生将由单一的课堂学习转变到网上学习与课堂学习相结合。翻转课堂不正是如此吗?老师提前将录制好的课传到网上,让学生在课前提前上网看视频,与同学讨论,然后在在课堂上有更多自主时间与教师参与关键学习活动。

《问卷星帮您轻松实现在线学习评价》让我知道还可以在网上出试卷,自动分析数据,但问卷星也存在一些问题,出题大多是选择题,不能出填空题,主观题不能自动分析,还是要人工。于是我又了解了一些现在常用的布置作业的APP,发现大多适合中学,或是数学学科,针对小学语文的作业APP好像没有。

星期五晚上听的一堂YY直播课,也让我深有感触。首先是这种网上直播的上课模式很新鲜,也很有趣。几百上千人同时听课,边听边有人不断地提问,听完后,还留有一段时间线上回答学员们的问题,大家都很好学,提问时间已经结束了,还不肯离开。其次是我听的这堂课——刘慧珍老师的《做一个自觉的儿童阅读推广人》正契合了我们学校正在推行的“语文主题学习”。刘慧珍老师讲的课与学校九月份请的专家讲得差不多,但她的两个观点我很赞同。一个是“教育是等待的事业”,老师要学会等待,要有耐心,等学生阅读的兴趣有了,阅读的习惯养成了,再逐步提出阅读要求。也许一开始只有几个学生阅读,一段时间后会增加到5个,10个,15个……如果全班有一半学生爱上阅读,老师就功德无量了;一个是在教学中老师千万不要指望家长,我们老师也是家长,有几个能做到完全配合老师,大多数也是把教育孩子拜托给孩子的老师吧。听完,我释然了,不再埋怨怎么有那么多学生不认真看书,不再为家长不给孩子报听写而生气。

老师要等待学生慢慢成长,学校也要等待老师慢慢改变,我们都要学会慢下来。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果实也要到秋天才能成熟。只有能忍耐住冬天的严寒,才能等到春天鲜花盛开。

国培个人研修总结(二)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回顾培训期间的点点滴滴,纵观本次培训活动安排,既有发人深省、启迪智慧的专题讲座、讨论互动、观摩研讨、案例评析、论文撰写的理论培训,也有观摩课堂、体验名师风采的实践锻炼。一段时间的培训学习,让我重新接受了一次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提升的机会,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教研技艺的增长,以下是我的体会。

首先,通过这次研修,自己进一步明确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对教师个人成长的作用,自己在教学中多了些反思,我们很多时候考虑问题的时候都是说学生的多,很少能够从自身出发,多问问自己究竟做了些什么,那些还需要改进等等。在教育这块热土中教师的职业道德对教师起着决定作用,也许态度决定一切就是如此吧。我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导平时的教学工作。并在课例跟进后,用新的练习设计理念指导我的教学,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重新发现,如此用心的循环往复,是因为培训班的课例研究让我从有力,变得更加有心。同时,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我的教育观,正是这种换位思考,让我学会了信任学生,并不断地感受到信任带来的惊喜和力量。

其次,专家们的讲座,内容既深刻独到又通俗易懂、既旁征博引又紧扣主题、既发人深省又生动有趣。他们对小学音乐的前沿引领,让人耳目一新、心生敬仰。让我经历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享受了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他们的讲座为当前的语文指明了方向。培训的内容都是当前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技能,如何评课,教师的专业成长,校本研修等等,都和课堂教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紧密联系,针对性、操作性很强,很有实用价值。

第三,我非常认真的听看专家老师的报告,认真做读书笔记,力争重要的内容记在笔记上、领会在心里、落实在教学实践中。关于师德的讲座,通过学习,我更加认识到新时期应该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好老师。我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爱岗位、爱学生、爱教育,把教育事业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积极探索,勇做一名默默无闻的耕耘者。以前在教材的处理上,我发觉自己以前还仅仅停留在表层上,甚至只是在教教材,还有很多的东西没有真正研究透。通过学习,我受到了启发,今后教学时必会真正研究透教材,敢于质疑,敢于挖掘,敢于挑战常规,并且教学中会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思考,敢于挑战,不盲从,不迷信。

最后,在一系列发贴、回贴、网上答疑的活动中,我了解到了新课程的很多新理念、新方法,对我的触动很大。我已经把同仁们交流的良好的经验运用于平时的教育教学之中,而且随时进行反思和总结。

同时,今后我将努力做到:

1、将这段日子学习的教育理论投入到实践教学中去,为做科研型老师而努力。

2、加强学习。除继续学习理解本次学习培训内容外,还要多读报刊杂志,积极撰写教育论文、案例分析和教学反思,做终身学习的表率。争取能在CN刊物上发表作品。

3、认真做好课题研究,转变观念,探求新课程改革中的“热点和亮点”。

4、加强与专家、同行的交流,让智慧碰撞,让“国培”播下的“种子”生根、发芽、结果。

总之,国培给了我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也弥补了我以前认识上的不足,让我有一次和专家老师及广大同仁学习交流的机会,同时也促进了我的教育教学,对我的专业成长有很强的指引作用。我会以国培学习为契机,努力完善自己,培训虽然短暂,但是我从国培中收获很多,使我不断提高,不断充实。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信念、带着满腔热情,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争做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

国培个人研修总结(三)

披荆斩棘 踏歌前行

通过这次英语的培训,我聆听了多位教育专家的生动、形象而精彩的讲座,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业务知识。同时我也深深的感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我决定细品所学,总结所得,把此次培训的所学、所得用于现实教学中。下面谈谈我这次学习的收获。

一、服从管理,认真学习

在学习期间,我认真履行培训要求,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主动的做了很多相关的工作,如学习教育理论、做随堂笔记、听专家课、答疑、写教学反思、参与论坛。随着课程深入研究,让我重新审视我的学生和我的育人理念:教师真诚的爱更会影响、感染、爱护每一个学生,这份爱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力。学习期间,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当一名现代的好老师,尤其是当前课改下的好老师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培训期间,我参与了讲座和随校学习两个部分,有专家教育科研理论方面的讲座,他们精辟的论述、睿智的观点、缜密的思维、幽默诙谐的语言,无不透露出大家风范。还有优秀教师的课例,让我更直观的学习到站在第一线教师应有的面貌和方法,使我从观念上、理论知识水平上和教学方法与技巧上都有了新的认识与提高,在某些方面有了质的进步。

三、在学习中交流

我非常珍惜这一次的培训机会,也感谢领导给我们教师提供了一次这样的学习方式,让我们可以学到各位教授和名师最新的教育理念。培训中我学到了很多自己欠缺的知识,这其中有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还有师生间沟通的技能技巧等,同时非常感谢各位教授、各位老师辛勤的付出,正是有了你的辛勤付出,才有了我的提高。通过这次培训,我对英语有了更深的体会,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我会结合实际,运用这几天学习中学到的宝贵知识,尽量按照老师教的方法进行教学。同时还要不断地创新,使我校的英语教学上一个新的台阶。

国培培训个人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国培计划 教师培训 培训实效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199-01

根据教育部和吉林省教育厅关于吉林省农村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有关精神,受吉林省教育厅委托,长春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承办了“国培计划(2011)――吉林省农村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长春师范学院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班的培训任务。培训班于2011年9月15日正式开班,并于2011年12月15日圆满结束。

培训通过采取置换脱产集中研修的方式,以省内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的需求为主,组织开展专题讲座、经验介绍、教学指导、案例分析、交流研讨等。针对小学英语新课程实施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探索适应小学英语新课程师资培训要求的各种理念和方式,培训过程中注重专家与学员的互动与研讨。培训按照项目要求采取了“2+1”模式,即两个月的集中培训和一个月的“影子培训”相结合的模式以体现互动、共享、多样化特征。

在整个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承办学校不断总结反思,以探求使项目有效且得以顺利进行的方案,但难免遇到困难和阻力。总的来说,此次培训的特点有以下5个结合:

1.省内省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培训团队。本次培训聘请了吉林省内省外、校内校外多位专家做专题报告。培训期间,还带领学员到省内重点小学进行参观和课例观摩。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程安排方面,既有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的理论专题讲座,又有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学一线教师的经验介绍与交流研讨,既有国培专家指导下学员的理论研究环节,又有“影子培训”及学员之间进行经验交流的实践推广环节。既有学员课上理论学习环节,又有课下在专任教师指导下独立练习及完成作业的实践应用环节。

3.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本次培训在注重教学素质提高的同时,还设计了科研能力培训内容。不仅请专家做了科研方面的专题讲座,还请专家为大家的科研课题进行指导,使大家初步明确了如何开展教育科研工作。

4.课例观摩和学员自我教学交流相结合。通过现场课例观摩使大家身临其境,领略高水平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风采,同时通过学员教学展示和交流,使大家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及其他学员的特长。

5.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本次培训除了有集中形式的专家讲座之外,还有学员分组讨论、交流,以及分散形式的“影子培训”,这对大家接受相对全面的培训,达到全面提高素质和能力的目的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我们也反思了在培训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1.培训之初应使学员明确具体的培训方案与要求。本次培训方案是严格按照省教育厅的相关文件精神,经过反复推敲修改而制定的。在内容的安排上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并聘请了省内、国内一流、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和教授。但部分农村学员对于英语学科理论知识兴趣不高,他们更加关注教学一线的实际问题。

2.负责培训的学校应在培训工作开始之前通过省教育厅与各地方教育局取得联系,以获得参训教师个人的具体情况。本次培训开班之初,我们发现各学校选派学员的变动比较大,对于参与培训的人员及数量与省级主管部门下达的骨干教师名单不符,这给培训课程的设置和接待培训工作带来一定的不便。

3.顶岗实习的学生不能及时到位。由于各学校对顶岗置换实习生的质量要求过高以及对置换实习生的安全无法给出保障,使实习生不能及时下派,影响了农村小学的教学,极大地干扰了学员学习的热情。

4.部分参培教师对基础英语教育,尤其是吉林省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了解不足,致使在培训过程中,没有完全做到对症下药,缺啥补啥,有些学员感到培训中讲授的理论知识难以解决现存的小学英语教学实际存在的问题。

5.外聘专家、外籍教师及培训教师队伍的层次和水平与参培学员的实际英语水平和教学能力差距太大,影响了培训效果,后期经过调整有所好转。

总结反思问题后,我们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1.预先对参加培训的学员进行需求分析,根据不同地区和水平的学员的不同要求,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课程,可适当减少一些理论讲座,增加实践性强的课程。

2.负责培训的学校应通过省教育厅与地方教育局提前联系,组织调研,预先合理制定出一套比较完善、可行的培训实施方案。

3.在培训之前提前做好顶岗置换实习生与培训学员之间的对接工作。

4.组织英语教法教师到吉林省农村和长春市部分小学调研,深入课堂听课,参加教研活动,进一步了解英语教学的现状,以便制定出更加合理的培训方案。

5.聘请的高级外语专家和学者不宜过多,应该多聘请一些一线教学名师和教学能手,并与校方领导取得联系,走进他们的实际课堂听课,亲身感受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

“国培计划”是国家发展在职教师职后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吉林省的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的目的是使参加培训的教师能够结合实际教学准确理解和把握新的课程标准及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深入理解小学新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与水平,解决英语教师由英语新课程理念向英语具体教学行为转化的问题,为全面推进英语新课程在全省的深入实施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并能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小学英语骨干教师,最终形成一批具备较高学科素养、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的、能够在农村基层小学发挥骨干作用的英语学科带头人;一批用于小学英语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教师资源;一批就地取材的小学英语教学案例、知识更新的课程与学习资料;一批适合农村教育发展需要的研究课或示范课;从而促进农村学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作者简介:

上一篇:邮政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下一篇:成功八步培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