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初中数学研修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9 20:10:23

国培初中数学研修总结

国培初中数学研修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国培计划;农村青年骨干教师培训;调查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3)06?0113?03

“国培计划”是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为进一步提高中西部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而设立的。实施“国培计划”,是新时期国家提高中西部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为了了解陕西省农村青年骨干教师“国培计划”项目实施情况及效果,笔者对商洛学院承担的2012年初中数学学科骨干教师培训情况进行了走访调研。

一、培训项目基本情况

商洛学院承担的“国培计划”2012年初中数学学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于2012年10月20日开班,2013年1月20日完成培训,历时3个月。培训之前,陕西省国培办下达的培训计划为50人,实际报到46人。其中,中共党员11人,派1人;男学员28人,女学员18人;初级职称30人,中级职称13人,高级职称3人;高中学历1人,专科学历9人,本科学历35人,研究生学历1人。学员来自陕西省10个市的46个中学。

二、培训项目实施的主要环节

1. 做好培训准备

首先是分析学员需求。受训学员绝大多数是来自农村中学的一线教师,与培训应达目标之间存在哪些差距,产生差距的原因是什么,通过什么样的培训内容和方法可以解决受训学员知识、态度、能力和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培训前对这些都进行了认真分析,为开展培训活动提供了依据[2]。

其次是制定培训方案。该院数学与计算科学系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出了科学、合理、富有特色的培训方案,明确了培训的时间、地点、主题、目标、原则、课程、模式、师资、教学计划、过程考评与成果考核等重要内容。

最后是做好后勤保障。该院后勤部门加班加点对10套公寓重新装修,配备空调、台式电脑、沙发、茶几、席梦思床等生活设施,每月发给每位学员生活补贴500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给学员公寓接通互联网以及校内办公网;成人教育学院安排专人负责学员的接待、食宿、学习、生活等工作,明确任务,责任到人,分工协作,为“国培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2. 严格培训管理

一是出台管理制度。及时制定了《培训学员考勤暂行办法》《培训学员考核暂行办法》《“国培计划”班主任职责》《优秀培训学员评选办法》等制度,为加强学员管理提供了制度依据。与此同时,在培训中竭力培养学员学习的自觉性,增强学习的内动力,提高学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

二是遴选优秀学员组建班委会。在班委会组织下,成功开展了“羽毛球赛”“篮球友谊赛”“乒乓球赛”、参观考察等活动,学员自己编排的手语舞蹈《感恩的心》参加了学校元旦文艺晚会演出。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既锻炼了他们的身体又陶冶了其情操,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学员之间以及学员与学校、学员与其他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他们很

[收稿日期] 2013-09-29;[修回日期] 2013-12-19

[作者简介] 鱼小强(1969-),男,陕西商州人,商洛学院思政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经济学.

快融入商洛学院这个大集体之中,强化了学员的归属感。

三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参训学员中有中共党员11人,为了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经组织批准,成立了商洛学院“国培计划”研修班学员临时党支部,推选了支部书记。研修班的党员们在临时党支部的领导下,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认真过好组织生活,同时,还带领全体学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广泛开展各种特色活动,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3. 创新培训模式

在培训中该校对传统培训模式进行了突破和创新,在方案设计、培训内容取舍和调整等方面,充分体现了高端、新颖、贴近中学一线教学、贴近课堂、贴近受训学员实际的理念,以提高学员教学技能。

其一,科学设置课程,优化知识结构。紧紧围绕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学员需求,开设了《数学史与数学文化》《数学方法论选讲》《数学教育学》《多媒体CAI课件制作》《中学数学教研论文写作》《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规》等6门课程,为优化学员知识结构奠定了基础。

其二,领略专家智慧,开阔学员眼界。在遴选校内高水平教师组成教学团队的同时,先后邀请部级“教学名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刘三阳教授,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数理系主任张雄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罗新兵教授,天津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光明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罗增儒教授,咸阳师范学院陈宝安教授,省级“教学名师”、镇安县永乐中学张莉,市级“教学名师”、商州区中学赵来智等给学员讲课。学员普遍认为,这些教育专家的教学、讲座给他们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让他们饱享了高规格的‘文化大餐’,解决了日常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开阔了学习视野,更新了教育理念,受益匪浅。

其三,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学研究。基于教研相长的理念,培训中授课教师引导学员积极开展教学研究,要求每位学员除了结业考试外,必须撰写一篇代表个人最高水平的数学研究论文。学校选派专家一对一进行选题、规范指导。截至结业时,学员撰写论文49篇(其中3名学员各完成了2篇)。《商洛学院学报》为“国培计划”培训班学员编印一期专辑,刊发了他们的教研论文,学校将专辑寄送给省“国培”办、相关市、县教育局和学员所在学校,扩大了教学研究成果的影响。

其四,抓好实践环节,提高教学技能。2012年12月6日至12月19日,“国培计划”研修班全体学员在商州区中学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教学实践活动。商州区中学优秀教师以“影子教师”的身份对学员进行一对一的教法指导,并为他们做示范教学。对“影子教师”的示范课,学员们进行了认真分析、归纳、总结,并召开讨论会,将通过培训和示范课教学所学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与“影子教师”的示范课对应,学员们还进行了汇报教学,提高了教学技能。

三、研修效果

培训结束之际,我们就研修效果对培训班46名学员进行了匿名问卷调查。调查的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国培学员满意度调查统计表

序号 评价内容 非常满

意意意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1 项目整体满意度 86% 10% 4%

2 满足学员学习需求的程度 84% 4% 12%

3 研修目标设置与定位 92% 8%

4 研修课程和活动安排 83% 13% 4%

5 研修资源 80% 15% 5%

6 研修方式、方法选择 96% 4%

7 主讲和指导教师水平 83% 11% 6%

8 教学设施与条件 81% 9% 10%

9 住宿条件与服务质量 97% 3%

10 用餐与服务质量 91% 5% 4%

11 项目管理团队服务态度与质量 95% 3% 2%

12 研修成果与收获 96% 4%

从表1可以看出,参训学员对本次培训的总体评价是满意的。12个方面的“非常满意”值达到了88.67%。在住宿条件与服务质量、项目管理团队服务态度与质量、研修成果与收获、研修方式与方法选择等方面“非常满意”达到了95%以上。在教学设施与条件、研修资源、研修课程和活动安排等方面“非常满意”则达到了80%以上。

通过研修学习,来自陕西省内各地的学员们汇聚一起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他们最大的感受首先是对课程改革的重新认识。以前一直觉得新课程改革没有必要,通过培训后学员认识到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他们认为,传统的教育模式培养出的学生技能很差,而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如何获得技能,正如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一名教师,有了这个观念的引导,在今后的课程改革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和挫折,他们都会去探索、解决,而不是躲避。其次是对以往教学方法的反思。当前,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学员们思考较多的问题。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所谓的“无定法”就是要求每位教师“教到老,改到老”,在教学过程中随时随地根据教学的实际情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不断完善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存在的问题

从问卷调查情况看,学员对培训的满意程度还没有达到100%,存在不满意的方面,培训的质量和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培训的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完善。

在培训过程中,工学矛盾比较突出,部分学校选派的学员与培训专业不符。“国培计划”要求参加培训的学员为青年教师,但有些学校选派的教师年龄偏大,甚至有个别的学校将不能正常工作有病的教师选派来参加培训,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培训质量。而且,由于多种原因,有4名学员未能按时报到参加培训,致使培训未按计划人数完成任务。

五、结论

通过调研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科学设置课程是搞好培训的关键。课程设置直接关系到培训的效果和培训目标的实现。商洛学院成立了“初中数学国培课程设置”调研组,深入到农村中学一线,了解初中数学教学中急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反复论证,科学地设置了培训课程。6门课程涉及的知识体系,充分体现了更新教育理念、传递最新信息、探寻获取途径、掌握最好方法的培训目标,在培训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第二,遴选优秀师资是搞好培训的基础[3]。好的培训方案必须要由好的教师来完成。该校授课的一线优秀教师达到专家团队的40%,聘请省内外专家10余人,达到了专家团队的1/3,他们都是相关领域有一定造诣的专家学者,不仅给学员带来先进的教学方法,而且带来新的信息、新的教育理念,为提高培训质量奠定了基础。

第三,突出特色环节是搞好培训的生命。该校根据规定成立了“国培计划”研修班学员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组织每位学员完成1篇数学研究方面的论文,并在《商洛学院学报》上公开发表。这些独具特色的做法深受学员欢迎,也强化了培训效果。

第四,坚持服务到位是搞好培训的重要保障。该校将10套学生公寓重新装修,配备空调、台式电脑、席梦思床等生活设施,供学员居住,并及时发放生活补贴,千方百计为学员提供满意的饮食服务。图书馆为学员办理阅览证,全天为学员开放,给他们提供良好的阅读条件。成人教育学院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协调服务保障事宜,及时解决培训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了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五,解决存在问题是培训可持续开展的有效保证。尽管商洛学院组织实施的农村青年骨干教师“国培计划”(2012初中数学学科)项目取得了良好效果,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特别要针对学员满意度相对不高的研修资源、教学设施与条件、主讲和指导教师水平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完善。同时,要加强与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沟通,解决参训学员不符合条件、不按时报到甚至不派人参训问题。对于培训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通过多方协商,及时研究解决。只有这样,“国培计划”才能得以持续开展,培训质量才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克军.对提高“国培计划”实施水平的几点建议[J].教育探索,2013(5):70.

[2] 余新.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导图――以国培计划短期集中培训项目为例[J].教师教育研究,2012,24(4):39.

国培初中数学研修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师课程;领导力培养;提升;策略探析

一、引言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关键所在;而教师的各方面能力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从2010年起,教育部、财政部实施了“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即“国培计划”),云南省也出台了《“国培计划”――云南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一线指导教师管理办法》、《“国培计划”――云南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置换脱产研修培训实习师范生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来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2014年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承担“国培计划2014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初中数学置换项目”,该项目简称“3321计划”,即第一阶段30天,在云南民族大学学习,改善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第二阶段30天,到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西山一中、昆十一中等学校跟岗研修,反思研究;第三阶段20天,培训教师返回自己所在初中与顶岗师范生合作解决1-2个有价值的实践教学问题,撰写问题解决案例;第四阶段安排10天,回到云南民族大学交流研讨,展示并修改完善案例,进一步学习提升。

参与此次培训的教师是初中数学教师,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但是通过调查和访谈,笔者发现教师的课程领导力不足。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为完成此次培训任务,在总结多期培训经验的基础之上,提出提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教师培训提供理论模式和实践经验的借鉴和参考。

二、 教师课程领导力培养和发展的依据

(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课程领导力的要求

一方面,提升课程领导力是学校课程变革的核心;另一方面,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使之“本土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我国新课程改革已进入评价反思阶段,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教师课程领导力普遍欠缺的现状

一方面,目前的研究注重校长的课程领导,而忽视教师的课程领导。校长对课程的领导是行政领导,而教师对课程的领导是专业领导。说明,专业领导的缺乏,教师的课程领导力不足;另一方面,长期以来,中央集权的课程领导体制,课程管理和开发的高度集中和统一使得一线教师被排除在课程计划之外。教师大都在意识里把自己视为课程的实施者,把课程研发当作是政府教育部门和课程专家的事。这种课程运行机制使得教师天生就缺少了对课程反思的敏感性和自觉性,使得教师的课程领导力普遍欠缺。

(三)基于“国培计划”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的调查研究

笔者对来云南民族大学进行长期置换研修、短期集中培训的一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后发现:

教师的课程决策主要体现在课程目标的决策(81.9%)及学习体验和教学策略的决策(81.3%)。而在课程内容的决策(55.4%)、课程媒介或资料的决策(59%)、课程评价的决策(52.2%)较少;教师的课程引领主要体现在引领课程实施(51.1%)和引领课程评价(53.7%)。而在引领课程意识(21.8%)、引领课程开发(21.3%)、引领课程研究(37.2%)较少;教师的课程开发主要体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61.2%)和补充课程开发。而在国家课程开发与地方课程再开发(26%)和学校课程开发(35.1%)较少;教师的课程实施在课程变革(68.6%)较少,而在教学(86.7%)较多;教师的课程评价主要体现在对教师学习的评价(85.3%)、对学生学习的评价(63.9%)、对课程与教学系统的评价(68.6%)和元评价(61.2%)。而在对课程与教学设计(54.3%)和对学校办学条件的评价(35.1%)较少;教师的课程创生主要体现创生课程目标(83.5%)和创生课程意义(80.9%)和创生课程理论(76.6%)。而在创生课程内容(68.1%)、创生课程资源(64.8%)较少。

三、 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实践探析

结合调查的发现,针对当前教师课程领导力不足的现状,笔者认为可以从精心设计培训课程;提升教师参训实效;推动教师终身学习三方面提升教师的课程领导力。

(一) 精心设计培训课程

在课程设置方面,不仅要关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而且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训。根据教师不同的成长阶段和专业发展水平,设置符合教师需求的课程,开展针对性培训。

(二)提升教师参训实效

在培训方式上,倡导反思性教学、行动研究等实践性教学,培训一支在中小学课程改革中发挥带头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在培训方案上要灵活些,促进教师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

(三)建立有效的评价方式

在培训课程评价方面,不仅重视量的评价,更要重视质的评价;不仅重视培训结果的评价,更要重视培训过程的评价;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训,更要重视对教师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训。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4年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基于“国培计划”的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课程领导力研究”(项目批准号2014YJY1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刘洁云,张歆柳.基于“国培计划”提升中小学数学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实践探析―以某“国培计划”骨干教师培训班为例[J].晋中学院学报,2014(4):99

国培初中数学研修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研 途径

中图分类号:F42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8-0141-01

目前,学校为了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研工作已经在全国范围内的初中得到了有效的开展。然而部分初中学校在开展教研工作的过程中,仅仅进行简单的教学总结,没有将教研工作落实到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导致初中数学的教研工作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加强教学研究,有效的指导教学是提高教师实施课程能力,促进专业发展,提高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初中数学教研重心要下移,认真落实“以校为本,年级协作、研训一体”的教研新机制,构建多元立体的教研新模式,以研促教,提高教师教学教研能力,切实做好初中数学年级教研工作。

一、分析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学由于受限于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整体的教学质量并不理想,存在如下问题:一是被传统教育理念所束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学生作为受众而成为客体,教学中主要听从老师的教学安排,影响学生培养独自学习的能力;二是教学过程中错误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喜欢套用书本上的固定模式,统一问题的答案,固定学生的思维,剥夺了学生自我思考发挥的空间,不能因材施教,未曾分析学生间存在的差异,对接受程度不同的同学学、统一授课,影响学生天赋发挥。

二、有效开展初中数学教研工作的途径

(一)依托教研网络,开展年级协作教研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数学教研工作,增强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三级教研网络的作用,我们创新了教研工作模式,采取统筹协调、年级主导、学校承办的方法,把年级协作教研办成了教研重心下移的一大亮点,实现了年级协作教研制度化。我们依据布局调整和学校办学水平,将学校按年级划分成教研年级,充分发挥校长、基层教研员、骨干教师作用,每个教研年级每学年由年级牵头,突出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互动研讨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加强年级教研交流,多层面开展教研交流。在教研方式上力求突出“三个转变”,即:文本研究为行动教研,单向活动为交互活动,封闭教研为开放教研。全校上下,以初中数学有效教学为主题,组织开展了多项活动。各年级、各片组织有序、过程扎实,大力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经验交流等活动,盘活了年级内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各年级的教研工作也按计划有序开展,主要是依据《课堂观察》设计观察量表,大力开展“同课异构”、“公开课”、“展示课”等听课、观课、议课活动,涌现出了一些初中数学教研示范校。一系列教研活动的有序、有效开展,充分说明年级教研、教研活动已经走上正轨,这将对全校初中数学教研工作的进一步加强和教研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起到有力的助推作用。

(二)以多样的教研活动为载体,逐层打造高效教研团队

通过对各级教研活动中表现出色的组员进行表彰,让其体会成功感;当出研究成果时对整个团队进行奖励,重视集体荣誉。让数学教师意识到每个人不是独立的,而是一个整体,让每个人都融入到教研团队当中,形成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让每位教师在体现个人自我价值。学校在完善校本教研制度,落实激励体制,这是构建高效教研团队的环境基础,此外,还可以在年级内相互开放教室,利用年级内的教研资源对教师展开听、评课技术指导,进行多方合作和交流,进而营造出和谐的教研氛围,聘请年级内优秀教师到学校进行培训,组内结对,展开反思性教研活动,提升骨干教师的指导力。由数学教研组全体成员一起总结成功经验,向年级开放,形成学习共同体,成果共享增强团队凝聚力。

(三)以提升教学水平为目的,积极开展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视导工作,强化基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管理

教学视导是我们教师发展中心多年来开展的一项常规教研活动,每年,每学期我们采取定期和随机、定向和抽查相结合的办法,组织对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常规工作的检查和视导,通过听课评课、检查备课、作业批改、辅导反馈、教学反思情况,全面了解教师教学工作状况。每次调研我们组成由各年级校长、教导主任参加的联合视导组,开展联合视导工作,通过观课、议课,访谈、问卷、交流等方式积极了解和掌握学校课程执行情况、制度建设、过程管理、校本研修、评价改革,创优课堂等方面的情况。通过视导及时发现各年级的工作亮点和存在的问题,在视导总结会上,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提出意见和建议,每次视导尽量做到不丢盲点,指导不留死角。每次视导结束后安排专人撰写视导调研报告下发全校各年级,供学习借鉴,同时为领导工作决策提供依据。

(四)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讲课、培训、教学研讨学习活动,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

开展“有效教学”研究课活动。学期初我们制定下发《关于在全校中小学开展有效教学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开展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课活动的通知》,“有效教学”研究课第一阶段活动在各学校、各年级教研组展开。第二阶段活动由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等组成的学科专家组根据评课标准对课堂教学进行量化打分、当堂亮分,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讲课结束后,专家组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展示进行了综合性评价,并与做课教师、听课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这些活动的开展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有效教学”的研究课例,是对“有效教学”的大胆实践和积极探索,对全县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五)“研培一体”增强年级教研的群体规模效益

年级教研工作面向的是学生、教师和学校全体,但这些对象之间在观念和基础条件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年级教研追求的就是他们的均衡与协调发展。基于此,教研活动的视角重点就应该更为关注薄弱学校与薄弱环节上,将教研与培训灵活地结合起来,着力培优扶弱,发挥出年级教研的群体效益。制定年级教研活动计划,目的在于让教师在群体教研活动环境中得到提高。根据群体动力理论,教师个人的研究活动行为受到年级教研的群体研究环境的正面影响是很大的。教师自觉地与同行、教研人员和优秀教师在活动中进行交流与合作,通过互助,查缺补漏,优势互补。合理的活动计划,能发挥出群体优势,让问题在活动中解决,让数学教师群体在教研活动中得到锻炼。从年级全局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各层级教研的计划,通过年级教研团队收集汇总各年级教师在教学中所遇到的典型问题,开展专项的教研活动进行集中解决,让各参研教师在行动中得到专业发展。

总之,要认真落实“以校为本,年级协作、研训一体”的教研新机制,构建多元立体的教研新模式,以研促教,提高教师教学教研能力,切实做强初中数学年级教研工作。力争使我校初中数学的教研活动能够更为广泛、更加扎实有效地开展,帮助更多的一线教师更快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莫维云.浅谈如何搞好初中数学教研活动[J].新课程(中学),2014,02

[2]孙少寅.如何有效开展初中数学教研工作[J].新课程学习(下),2014,09

国培初中数学研修总结范文第4篇

一、我们的财管一班

经过两个多月的共同学习,共同生活。20xx级财管一班的同学们用心书写着自己大学生活,也书写着属于我们的家——财管一班。一次次成功的班级活动就是最好的例证。

我们的军训

两周的军训是财一同学们相识的最美记忆。我们挥洒汗水,我们一起成长。我们一起走过那段刻骨的日子。

我们聆听学姐的经验介绍

10月x日,10级财管一班学姐到我班指导大家四级考试,她详细介绍相关经验。大家认真听着,做着笔记。相信通过大家努力咱们班的四级过级率一定令人满意。

我们的实践——烈士公园行

11月x日,咱班同学一起去烈士公园进行实践活动。大家瞻仰烈士遗容,谨视烈士遗字。用心感怀英烈的壮志,缅怀烈士。

我们的主题班会

11月x日下午,大家第一次与咱班班主任见了面。并在云霞山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围绕怀想高中,畅想大学的主题。大家踊跃发言,会后同学们参加了有趣活动,班级凝聚力进一步提升。

岳麓山联谊

11月x日,咱班同学举行了大学的第一次联谊。这是和09级财管一班的学长,学姐举行的。大家攀登岳麓山。参与有趣活动。并与学长学姐交流心得。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我们的演讲

11月x日晚,咱班举行了第一次班级演讲比赛。这次演讲主题是“我是帅哥,我是美女”。大家兴趣浓厚,发言积极,大家各抒己见。有的风趣幽默,有的细腻真挚……演讲现场不时掌声雷动。此次演讲比赛非常成功,大家更坚信了自己的梦想,我们坚信咱财一的同学都是好样的!

班级简报模板(二)

【卷首寄语】

国培已经进行将近一个月了,回顾这一段日子,感动溢满心扉!我们的学员们,肩负沉重的教学任务,琐屑的家庭事务,但是这些并没有削减他们学习的热情。无论是年长的还是年轻的,都静下心来,投入到国培学习中,无论有多大的困难,他们毅然前行,并且在学习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我向你们致敬,为你们祝福--------我们亲爱的学员们,祝你们学习顺利,工作舒心,家庭幸福!

【实践体验】

南昌大学附中是全省唯一一所“211工程”大学的附属中学。创办于1960年。学校占地面积100余亩,座落在文风鼎盛,学术氛围浓厚,校园环境优美的南昌大学青山湖区校园内,是江西省重点中学,江西省优质高中建设工程首批学校,江西省高中新课程实验示范校、样本校。学校以南昌大学“格物致新,厚德泽人”校训作为自己的校训,提出了“诚、朴、信、雅做合格公民,恒、毅、乐、巧为成功人士”育人目标,秉承“办一流学校,育高素质人才”的办学宗旨,以进取精神构建“人文和谐、求真创新”的校风,形成了“爱生、善诱、务实”的教风和“尊师、好学、创新”的学风。“只要是有益于社会进步的人才,我们都要培养,我们都能培养。”这是学校直面时代、直面社会的郑重承诺。

【人员】

带队老师:

刘咏梅,教授,现为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导师。

江西省特级教师分会讲学团专家成员。

南昌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专家指导组成员现兼任江西省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近五年,在核心或省级以上刊物上公开20余篇,编写并出版著作3部,主持或参加部级或省级课题9项,多次获省级教学成果奖或优秀教材编写奖。

带队组长:

芦霞老师:南昌市昌北第一中学组员:

李盘老师:宜春宜丰第二中学

陈云鸾老师:高安石脑初级中学

魏小红老师:九江永修滩溪中学

陈伟刚老师:樟树市张家山蛟湖中学

龚益林老师:上饶广丰县洋口镇中学

李乃勤老师:上饶广丰县芦林学校王道

强老师:上饶玉山县下塘中学

【学习有感】

初中数学建模的一点看法

xx

所谓数学建模我认为就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是运用了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手段。这种手段可以让数学方法解决其他各行各业的问题,让数学家可以成为物理学家、生物学家等等。

在课堂上杨老师也说,早期的数学建模就是把具体问题简化成数学问题,再把数学问题抽象化,变成图形来解决具体的问题。也就是说数学建模能把数学问题推广到各个领域,再把各个领域的问题全部转化成数学问题来解决。

我们看到的对于数学建模的书面了解就是这样神乎其技的介绍,但在我们的初中数学里,其实我们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了数学建模的概念。我们更应该关注的也是如何让数学建模的思想体现在初中数学中,让学生用这种更简单高效的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甚至是各种问题。其中,我们提到最多的恐怕就是“数形结合”。

在初中数学中,我们做了很多模型,比如方程模型、几何模型、三角函数模型、简单优化模型、概率统计模型。我们在教学生的时候总是不忘记一遍一遍的提醒学生:遇到难以理解的题目要记得画图,这就是数学建模的基本体现。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在给学生贯彻数学建模的思想,只是在我们的经验里,这样做可以更有效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可见,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也是承认数学建模的重要地位的,并且让学生一点一滴的去感受数学建模带来的优化性。

跟班学习的收获

xx

通过参加今天的国培跟班学习听课活动使我受益匪浅,两位老师的授课不仅让我领略到他们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浓厚的教学特色,也让我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数学教学方面的不足。而之后的评课活动更是让我耳目一新,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困惑得到探讨解决。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我们教学的宗旨。教师非常注意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励培养。课堂气氛轻松,愉快。从课堂的导入和小组合作对话表演等各种形式的活动,都是以学生主观能动性为中心的。教师紧紧抓住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的特点,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得学生在课堂中成为主角,而教师也不是单纯的旁观者,既是倾听者更是出色的指挥者,整个课堂中师生关系融洽有序。

国培学习培训有感

xx

本次培训安排了多位专家给我们做精彩的讲座。各位专家的讲座,阐述了他们对学生以及初中数学教学的独特见解,对新课程的各种看法,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探讨,并向我们介绍了比较前沿的教育理论知识。

听了他们的讲解,我的思想深深受到震撼: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学数学教师,我思考的太少。如何来定位自己的职业,自己的教学学生喜欢吗?自己的工作家长满意吗?我一定要这样提醒自己,鞭策自己,激励自己努力前行。

培训活动虽然是短暂的,但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专业上,对我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的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学习,做好后续研修,在实践、学习中不断进步。

白板进课堂,教学添魅力

芦霞

在结束两周的跟班学习给我感触很深,使我走出了我一直根深蒂固的粉笔课堂。在教学中,许多老师借助电子白板,立足白板交互式的互动特点,运用其拖拉、画图等功能,同时,老师们运用电子白板良好的交互性,引发了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让教学活动自始至终充满了趣味性、有效性。充分展示了白板教学的魅力。

近几年,我国十分关注教师对新技术的操作与运用能力的培训,鼓励广大青年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大胆尝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整合运用。我校也在今年十月给全校每个教室都装上了白板。通过本次的国培学习,增强了我对白班教学的兴趣和加深了对白板教学的了解。所以,我回校之后也一定会积极研究和应用白班教学。让孩子们的数学课能够更加生动,直观。

在国培中的反思

xx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对于今后如何更好的提高自己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将以此为起点,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原动力,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在这里,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不断更新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

班级简报模板(三)

各位班级管理员、指导教师:

首先感谢您对本次培训的大力支持和辛勤工作!

简报名称

班级名称 :XXXXXXXXXX 第X期

一、当前学情通报

可以学情数据(点击查看本班学情数据),可以表彰或通报学员等等。

二、学情分析及阶段总结

可以根据客观的学情数据,根据不同的阶段从不同角度(如“学时”“发帖数”“留言数”)来分析当前培训中班级出现的现象、产生的疑惑、发生的问题,可以对培训至今的学情进行阶段性总结等等

三、温馨提示

可以布置下一阶段工作内容、强调重点任务,可以提出下一阶段学习目标及学习计划等等。

四、经验交流

可以展示为了促进学员学习班级内所采取的一些典型做法(如利用QQ群开展研讨,与校本教研相结合,利用电话、飞信等联系,小范围集中讨论等)与经验。

五、成果展示

班级的优秀作业(内容或链接)、话题、留言,可以展示优秀学员或工作人员的先进事迹,可以展示培训过程中的花絮故事或花絮图片等等(点击查看如何插入图片)

六、培训反思

可以记录本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一些困惑、反思。

七、问题与建议

国培初中数学研修总结范文第5篇

继续教育学院作为项目管理协调机构,专门成立了“国培计划”项目办公室,依托教师教育学院、后勤集团、教务处、图书馆等部门,建立了职责明确、分工合作、务实高效的组织管理机制,从教学团队、教学管理和后勤服务等方面保障项目的质量。

(二)注重前期调研

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前期调研,总结以往培训的经验得失、充分掌握培训对象的基本情况,摸清他们对培训的需求和意见,及时发现问题并思考对策,是提高“国培计划”项目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我校自2010年承担“国培计划”项目以来,一直坚持调研先行的原则,不断加大调研工作力度,将前期调研作为制定培训方案和实施培训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主动了解培训对象现状,充分尊重而又不简单迎合其需求。

我校继去年在昆明“两区”(倘甸产业园区、轿子山旅游开发区)红土地中学、红土地镇中心学校、红土地镇大坪子希望小学、红土地镇二坪子小学、凤合中学和转龙镇中学6所中小学开展“国培计划”专题调研的基础上,于2014年3月至4月间,先后实地深入泸水县六库镇中学、泸水县第一小学、福贡县省定民族完小、福贡一中、昆明市官渡区中对龙中心学校、白汉场中心学校、嵩明县嵩阳镇二小、西山区观音山小学、石林县巴江中学、紫玉小学等学校,同时在我校举办云南省义务教育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省级项目、外交部扶贫金平麻栗坡两县乡项目小学数学100人,初中数学100人;2013年“国培计划”云南省幼师国培置换脱产研修项目200人,“送培下乡”项目幼儿园教师培训50人,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项目150人。

一、主要做法

通过加强培训需求调研、科学设计培训方案、推进培训模式创新、强化培训过程管理等举措,昆明学院负责实施的项目做到了目标明确、按需施训、针对性强、效果明显。在教育部组织的网络匿名评价中,昆明学院获得了学员的较好评价,得分排名位于省内院校前列。

(一)领导重视

“国培计划”不仅对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综合素养、专业持续发展能力及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承办高校提供了一个锻炼和提高的机会和平台。昆明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对该项工作高度重视,亲自对村小学教师培训项目、云南省第44期幼儿园园长岗位培训班等项目的参训学员进行了培训需求调查。通过走访、座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针对培训方式、培训途径、时间安排、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师资选聘、教学监控、培训效果、后勤服务等具体问题,认真听取学校领导、中青年教师对“国培计划”项目及其他教师培训项目工作的意见、建议和需求,充分了解农村学校教师的培训需求和对培训工作的意见。

通过认真调研,科学分析调研情况,为“国培计划”的项目确定、方案设计、立项申报、竞争投标、优化课程、提升质量等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

我们根据调研掌握的情况,从培训教师的实际需求,分项目、分类别、分学科更加合理地设计培训方案,进一步优化培训课程内容,更好地落实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和“国培计划”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根据项目特点、课程内容和工作要求,结合教师需求,采取更加科学的方式开展培训,增强培训的实效性。从而体现国家要求与我省实际相结合、教育改革发展与参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相结合、项目基本要求与培训模式创新相结合,探索适合省情的我校“国培计划”项目实施工作的机制,努力提高我校“国培计划”项目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三)优化培训方案

科学合理的培训目标、富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优秀的培训专家和合适的培训方式是培训成功的几个关键因素。在前期调研和充分尊重省教育厅项目方案评估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反复调整修订培训方案,力求在目标定位、内容选择、专家遴选、实施方式等方面更加优化。

在培训目标上力求科学合理,紧扣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紧紧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难点问题,以提升教师教学技能为中心,帮助参训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更新学科知识,提升教学能力,培养学习习惯,促进专业发展,并强调阶段性目标的达成与教师长远专业发展的统一。

在课程设计上紧扣3个“标准”,即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小学相应学科的“课程标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国培计划”课程标准》;围绕3个维度:提升专业理念与师德、丰富专业知识、增长专业能力;注重体现地方特色和学员实际,在将师德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和信息技术列入必修课程的同时,增加了部分选修课程和专题,如《电影中的教师与教育》《微博和博客在教育中的应用》等,使培训内容得到进一步丰富和优化。

在培训方式、方法方面,努力促进传统的知识型教师培训向现代的研究型教师培训模式转变,并大力推进实践性培训,大幅度增加名师示范课和学员研究课的比重。设计上充分考虑了集中学习与跟班跟岗研修相结合、脱产培训与跟踪指导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际观摩相结合、专题讲座与讨论交流相结合、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引导培训主讲教师更多地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等方式。在跟踪指导环节设置了研修和实践的硬性任务,以活动和任务驱动来促进教师实实在在的“变化”。

为保证培训质量和效果,我校加强与省内外高校、教研及培训机构、中小学、幼儿园的合作,整合省内外优质教师培训资源。与西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相关机构建立了教师教育合作关系,聘请国内外知名教育专家授课。同时,我校与昆明多所知名中小学、幼儿园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建立教育资源的流动与共享机制。组建了由省内外高校教育专家、一线优秀教师(园长)、本校专家组成的高水平专家团队,所选聘的培训专家有的来自高校,有的来自省、市、区不同类别的教研机构,有的来自中小学、幼儿园教学工作一线。总体来看,省内外专家基本达到35%,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超过50%。这些专家的共同特点是师德品质优、理论水平高、教学能力强、培训经验丰富、培训效果较佳。

(四)创新培训模式

2013年“国培计划”最大的亮点之一是在短期集中培训项目中采取了“送培下乡”的实施模式。我校实施的“送培下乡”子项目共3个:初中数学、小学数学和幼儿园教师培训。我们在红河州教育局、文山州教育局和昆明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采取高校与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及培训地中小学或幼儿园共同合作的方式,将培训送到中小学或幼儿园教育教学现场,通过“在教学一线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模式进行。

与其他短期集中培训相比,“送培下乡”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新的安排和突破,其中实践性培训的比重超过了70%。

初中数学学科“送培下乡”由继续教育学院与红河州教育局职成教科、蒙自市教育局和蒙自市第三中学合作,培训安排在蒙自市第三中学进行;小学数学学科“送培下乡”由继续教育学院与文山州教育局政治处、文山市教育局师训科和文山市第五小学合作,培训安排在文山市第五小学进行;幼儿园骨干教师“送培下乡”由继续教育学院与安宁市教育局、安宁市教师进修学校、昆钢幼儿教育中心合作,培训安排在昆钢幼儿教育中心进行。

“送培下乡”不是简单地将培训地点从大学课堂搬到学员所在地,而是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切切实实体现实践性培训要求。“送培下乡”更注重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力争做到“四送”,即给学员送去“先进的教育理念、实用的教学策略、典型的成长案例、精彩的课堂教学”。整个过程以提升教师教学技能为中心,以学科教学为基础,以问题解决和典型案例为载体,在注重学员教育理念与师德感悟的基础上,围绕实践性教学组织培训内容,重点安排了名师示范课、学员研究课和课后说课、议课、评课等内容。通过上课、观课、说课、评课、议课等一整套有机结合的环节,努力创设民主开放的培训氛围,在为参训学员提供可借鉴的、先进的教学程序、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同时,让学员在集体研讨中积极思考,充分表达,在思维的碰撞中加深对专题和课例的理解与认识,使学员能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而专家讲座也与名师示范课、学员研究课紧密相连,专家参加观课、说课之后,组织学员议课、评课,然后结合问题进行专题讲座。这样的安排,不仅能帮助学员加深对教学理论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提高学员的观课、评课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

在其他各个项目的实施中,专家们充分关注学员的实际需要,围绕培训目标,通过丰富的专题讲座、教学观摩、参与式教学等多种培训活动,使每位参训学员在听课、观摩、交流思考中得到启发和提高。在培训过程中设计了较多学员参与的环节,培训专家和学员共同分享,共同提高。专家们丰富的学科知识、先进的教育理念、精湛的教学技艺、忘我的服务精神、灵活生动的培训形式,不仅给学员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也令参与培训管理的同志深受感动和启发。

(五)规范项目管理

对参训学员严格管理,悉心关怀,做好后勤工作,提供相关学习、生活条件,是培训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培训机构组织能力的重要体现。为保证项目实施质量,加强培训期间的管理与服务,我们根据我校承担培训项目及人数增加的情况和有关要求,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并在培训过程中注重规范项目管理,加强过程监控和项目资金监管,完善质量评估机制。

二、培训效果

在省及相关州市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支持和我校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所承担的“国培计划”各个项目取得了良好效果,实现了项目的“示范引领”“雪中送炭”“促进改革”的作用,得到了上级领导、社会同行、参训学员、顶岗实习生和指导教师的充分肯定。

昆明学院承担的“国培计划(2013)”云南省项目在教育部匿名评估中名列前茅,成绩喜人。从我校自己所做的学员满意度调查中反馈的情况看,各个项目的参训学员对培训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绝大多数学员感到收获很大。富有针对性的培训不仅带给了参训学员新理念、新方法、新技能,而且在学习交流中认识了专家、结交了朋友,获得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对参训教师提升其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培养学习习惯和促进专业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同时,通过承担“国培计划”项目,也对我校相关部门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尤其是直接承担培训任务的院系,他们把项目实施作为推动自身服务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引领基础教育,促进教师教育和教师继续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载体和手段,在探索和完善“国培计划”的培训模式、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提高了全日制教学及其他教师职后教育的管理和教学水平。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们也十分清醒地认识到,我校在“国培计划”项目实施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遗憾,需要认真反思并在今后努力改进。

一是“送培下乡”项目因学员跨州(市)集中,增加了部分学员参加培训的成本和困难,同时也给培训机构带来了管理上的难题。建议今后安排“送培下乡”项目时,让中小学教师在当地集中培训,这样才能真正体现“送培”的本意。

二是后续跟踪指导方面仍存在实效性难以保证的问题。培训让学员学习到了许多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但这些收获如何更好地促进学员在自己工作岗位上去应用,帮助他们形成专业持续发展的能力,真正让学员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实质变化,这是培训最终需要达成的目标。但什么样的后续跟踪指导更加有效呢?这个问题仍然需要不断探索。

作为培训承办机构,我们会认真总结“国培计划”经验,努力改进管理和服务工作,不断提高项目质量,让每一位前来学习的老师得到更大的收获。

首先,要进一步抓好培训承担机构和相关办学部门的自身建设,根据国家推进现代教师培训制度建设的总体要求,不断强化培训机构内涵建设,转变教育观念,提升“国培计划”项目的组织管理水平,增强服务能力,努力提高培训质量。

其次,进一步加强对培训对象现状和需求的调研,真正做到按需施训。在培训前对学员进行摸底和测验,了解学员的情况和需要,提高培训方案的针对性;培训过程中采取适当方式认真听取学员意见,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对培训安排进行及时调整和补救;培训结束时对整个培训活动进行匿名评价,全面评估培训工作的绩效。

国培初中数学研修总结范文第6篇

做“人中人”匡正传统培养目标

“海南课改模式”解读

“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的发展效应、成功经验与推广价值

执著办百姓满意的乡村学校——记2011年海南省“十佳校长”、儋州市白马井中学校长郑燕康

青春在奉献中闪光——记2011年海南省中学十“佳班”主任郑其鹏

心系特教无怨无悔——记2011年海南省小学“十佳”班主任朱满香

沐春风踏歌行——海南省海口市第十一小学发展侧记

教育失衡让英美头痛

海口市教育均衡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让地域文化走进校本课程

总结经验全面推进校本教研健康发展——海南省2011年初中数学教研组长论坛系列活动

海南乡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设计现状调查分析

学生宿舍消防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贯彻落实规划纲要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PC组装与维修》课程内容的改革

浅谈应用最广泛的配位剂(EDTA)

环岛新闻

《生活中的轴对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点评

《找规律》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育公平是收入分配改革的利器

立足课标突出语篇强调运用——2010年海南省高考英语试卷分析

2010年海南省高考生物试卷评析

凌秀容:爱和责任与我同行

罗丹文:热爱教育事业始终不变

育人无痕培质有形——海口市第九中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特色

探索农村高中学校发展之路

科学统筹优化资源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花园国里看教育——新加坡学习考察纪实

海南思源实验学校的发展定位

班主任批评学生的语言艺术

随孩子的兴趣

对党的教育事业忠心耿耿

呕心沥血为教育

爱岗敬业乐为人师

《西湖》Flash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

关于海口市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状况的调查

历史课的情境艺术

浅谈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课堂构建

崛起中的三亚市第五中学

光荣榜

网络研修:教师团体专业成长的新举措——2009年暑期海南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全员远程研修特别报道(下)

在实践探索中拓展区域教研

海南职教别样红——访海南省教育厅原副厅长李红梅

为了孩子的学位——访海口市琼山区教育局局长洪德全

自强不息润物无声——访海南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屯昌县屯昌中学校长陈守川

认识高考“状元”引导高考状元

立足双基拓宽视野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海南省2009年高考地理试卷评析

海南省2009年高考数学试卷评析

海南省2009年高考英语试卷评析

海南省二00九年高考作文评析

海南省2009年高考历史试题评析

集团合作项目推动创新模式服务企业

着力搭建专业发展平台切实提升青年教师素质

教育事业是我生命的根——记吊罗山下苗族教师曾春杏

用粉笔谱写平凡人生

让主题班会成为自主教育的主渠道

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国培初中数学研修总结范文第7篇

“送教下乡”项目以“突出师德、立足课堂、服务基层、送教到校”为宗旨,遵循教师成长规律,充分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为乡村教师送去新理念、新知识和新方法,帮助他们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快速提升乡村教师整体素质,实现城乡教育资源互补,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该项目包含五个子项目,即初中语文、初中数学、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和学前教育。每个子项目各负责100名相应学科教师的培训任务。在衡东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衡东县教育局直接领导下,“送教下乡”项目于2016年9月中旬开启,至2016年12月中旬结束,历时三个月圆满结束。

一、六阶段

整个“送教下乡”活动分为六个阶段:训前调研、通识培训、示范教学、研课磨课、成果展示和总结提升。每个阶段皆以前一个阶段为基础,一步接一步,一环扣一环,步步相接,环环相扣。

1. 训前调研

训前调研的目的是了解乡村教师的培训需求,制订后期培训实施方案,增强送教下乡的针对性。根据送教下乡五个子项目,全县划分为五个相应学科片区:杨林片区为初中语文学科区,送培点基地校是衡东县第二中学;新塘片区为初中数学学科区,送培点基地校是衡东县欧阳遇实验中学;吴集片区为小学语文学科区,送培点基地校是衡东县吴集完小;杨桥片区为小学数学学科区,送培点基地校是衡东县杨桥镇完小;城关片区为学前教育学科区,送培点基地校是衡东县育星小学附属幼儿园。从2016年9月13日开始,衡东县教师进修学校派教师分批多次到各个片区内的学校通过听课评课、个别访谈、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进行调研。最后总结分析出各学科教师亟须解决的代表性的实际问题,确定各学科组送教下乡的主题。初中语文学科组的培训送教主题――专题研讨阅读教学,努力在细读文本和品析语言方面下功夫;初中数学学科组的培训送教主题――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语文学科组的培训送教主题――语文课上,我们应该教些什么;小学数学学科组的培训送教主题――在活动中探究规律;学前教育学科组的培训送教主题――让幼儿在游戏中成长。此外,根据教师所教学科和教师的意愿确定下阶段参培教师名单,每个学科组100名教师。

2. 通识培训

2016年9月30日,五个学科组的500名参培教师共赴衡东县五家山会议中心聆听专家讲座,就此拉开送教下乡活动的第二个阶段“通识培训”。“通识培训”以更新教师新课程理念和提高师德素养为目的,通过领导讲话、专家师德讲座、专家学习引领等系列环节,帮助乡村教师树立师德师风,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全面发展和成长。来自湖南省蓝山县楠市中心小学副校长盘晓红作了《爱的使者――教师的定位》的讲座,与教师们分享了自己扎根山区农村学校27年,省吃俭用坚持照顾10多个孤苦孩子的艰辛感人的历程。盘老师感人的事迹和对教育的执着打动了所有人,让老师们受到一次别样的心灵洗礼。来自长沙市青园中信学校的刘菲菲校长的《教师如何提升学习力》讲座,则从教师成长的角度让教师明白自身发展与完善的意义和方式方法,给教师以崭新的理念与体验。

3. 示范教学

2016年10月17-18日,“送教下乡”第三阶段“示范教学”活动暨由湖南省教育厅王建华副厅长、教师工作处王俊良副处长、湖南省教师发展中心贾腊生主任、黄佑生科长率领的湖南省国培办“国培”管理者高研班现场会在衡东举行,为期两天。示范教学由两堂送培课、两堂展示课和一堂专家讲座与互动三个环节组成。送培课是县学科带头人或名师的示范课;展示课是由基地校选送的公开课;专家讲座则聘请本土或附近地区的资深专家对送培课、展示课做精彩点评,并作相应学科的主题讲座。不管是送培课、展示课,还是专家讲座,都紧紧围绕第一阶段训前调研确定的送培主题,切实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每个学科组相应的100名参培教师集中到送培点基地校参加这三个环节的培训。五个学科组共计10堂送培课、10堂展示课和5堂专家主题讲座。送培课有县教研室向康老师的《鹬蚌相争》、教师进修学校刘吉香老师的《信客》、文冲小学陈宜老师的《掷一掷》等;展示课有衡东县第二中学罗亚红老师的《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衡东县吴集完小曾玲玲老的《植物妈妈有办法》、衡东县杨桥镇完小康淼老师的《找规律》等;专家主题讲座有长沙师范学院马学刚副教授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长沙师范学院催红英老师的《家校合力,助幼儿健康成长》、衡阳市船山实验中学邹清宴老师的《如何激发学生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通过送培课、展示课的精彩示范,与示范课教师的热烈互动,参培教师积极思考探索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尤其是资深专家的主题讲座,更是为参培教师现实中迷茫和困惑的解决另辟蹊径,拨云见日。湖南省国培办高研班领导们认真参与了全过程,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就后续培训作了重要指示。

4. 研课磨课

2016年12月5日,“送教下乡”活动进行到第四阶段“研课磨课”。每个学科组安排三位送培教师到基地校示范一堂微型课、一个微故事、一个微案例。微型课、微故事和微案例跟上一阶段的示范课、展示课与主题讲座一样紧紧围绕每个学科送教主题。每个学科组的参培教师在相应基地校集体观看这三堂微型课、三个微故事和三个微案例。之后,全体参培教师按照示范课的要求精心准备好一堂微型课,一个微故事和一个微案例,并将参培教师分为三大组,每组推选出2名教师在下一阶段集中研修时上好一堂微型课,展示一个微故事与一个微案例,也就是第五阶段的成果展示。为了成果展示的闪亮登场,为了保证送教下乡活动的最终效果,2016年12月8日,五个学科组共54名教师集中在衡东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课程打磨,认真准备课件。衡东县进修学校肖志泉副校长组织大家开会,就研磨课的要求及注意事项作了重要讲话,然后分组进行课程研磨,精心准备。

5. 成果展示

2016年12月10~11日,五个学科组共30名被推选出来的教师通过集体精心的准备后分别在五个相应的基地学校进行了成果展示。也就展开了本次送教下乡的第五阶段――“成果展示”阶段。展示会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参加成果展示的参培教师的精彩演绎充分展现了送教下乡的高效实用。经过专家评审,肖林凤、阳平辉、欧阳晓林等老师获一等奖;肖微、陈华、吴国华等老师获二等奖。在大家的收获与欣喜中落下了“送教下乡”的帷幕,但培训并未结束。

6. 总结提升

为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增强教师培训的后续作用,本次送教下乡活动特意设置了第六阶段――总结与提升。要求参培教师从第二阶段“通识培训”到第五阶段“成果展示”,每个阶段都写出阶段性小结与心得。最后到第六阶段则需就整个参培活动写出《参加国培计划(2016)衡东县“送教下乡”培训心得体会》和《个人发展计划》。此外,五个学科组分别建立相应学科送培QQ群,群员包括本次送教下乡中聘请的资深专家、衡东县学科带头人、本地名师、示范课和展示课教师以及全体参培教师,目的是增强培训的后续影响力,让专家名师跟踪服务参培教师。这样,参培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问题,随时可以与专家名师交流,适时解决问题,从而大大提高送教下乡活动的实效和后续影响力。

二、三特色

1. 管理方面

(1)领导重视,统筹得力。衡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项目的组织和实施,成立了“送教下乡”活动领导小组。衡东县教育局陈宏建局长担纲任组长,衡东县教育局副书记丁麦秋、师训股长刘启贤、衡东县教师进修学校颜亚华校长、罗利辉书记等任副组长,五个子项目即五个学科送培点的基地学校校长和各个教育管理服务中心主任以及师训专干任成员。“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政令畅通,配合协调,领导小组的成立确保了项目的有序高效开展。畅顺的管理体系是培训实施的关键。

(2)精心组织,职责严明。在实施过程中,衡东县进修学校就五个子项目分别成立相应的管理团队,派专人负责。管理团队精心策划,事无巨细,培训环节周全到位,每一环节有分管领导负责,每一件事有专人落实,确保本次送培计划高质顺利完成。优秀的管理团队是培训成功的核心。

(3)科学安排,严格考勤。乡村学校教师编制紧,教师工作量大,为解决教学和培训的矛盾,集中培训时间都安排在双休日,从而保证参培教师的培训时间。五个学科组的基地校派专人负责考勤,对学员进行上、下午签到,中途查勤,以保证参培教师按时按质完成培训。合理的时间安排和严格考勤是培训质量的保证。

(4)后勤保障,关爱教师。“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每次培训,基地学校精心安排可口的饭菜、茶水和必要的车辆;及时发放专家和示范课教师的授课津贴等等。关心老师们的饮食,提示老师们安全出行,让参培教师体验到宾至如归的感觉。后勤的关爱是培训有序实施的有力保障。

2. 送培方面

(1)专家现身说法,深入人心“接地气”。不管是外地请来的资深专家,还是土生土长的本地名师都是长期奋战在教育一线的教师和管理者。他们在长期的一线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教育风格和教育方式。相同的身份、相同的工作经历,使他们在培训中更能从参培教师的角度出发,急教师之所急,想教师之所想。这样“接地气”的现身说法,提高了培训的可信度,激发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使教师在学习专家名师经验的同时,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和专业知识结构,以促进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

(2)内容新颖独特,切合主题促成长。无论是外地聘请的专家,还是本地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亦或展示课的教师都始终围绕教师成长主线,针对送培主题精心组织材料,准备课件,用新颖的内容,从全新的角度,实施精准培训;力求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切实提高教师处理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疑难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师全面协调发展和成长。

(3)方式研培结合,勇于创新求实效。送教下乡采用了研培结合的新模式,即调研确定培训主题-参培教师围绕主题上展示课-展示n教师说课与专家团评课-本土专家名师上示范课与专家团评课-资深专家专题讲座-反馈交流这一形式,创设聚焦课堂,增强互动合作交流,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3. 参培方面

(1)领导教师齐上阵,巧取时间争培训。全县五个子项目,共计500名参培人员,他们当中既有管理者,又有一线教师,都妥善安排好工作事项,积极争取时间完成培训任务。整个“送教下乡”活动的到培率100%。

(2)目的明确求成长,按时签到出勤高。与以往培训混学分拿证不同,此次参培教师目的非常明确:通过培训提高职业专长,促进自身成长与发展。所以参培教师积极主动,每次集中培训,出勤率均在95%以上。

(3)国培舞台夺成效,争奇斗艳显真才。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参培教师认真听讲,扎实做笔记,积极与专家互动,潜心写心得体会,精心准备课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长的收获。尤其在成果展示阶段,30名参培教师纷纷闪亮登场,百花争鸣,尽现才华。国培的成效遍地开花,大放光彩。

三、两反思

1. 不足

(1)缺乏主动性。培训仍然以送培为主,参培者处于被“参培”状态,没有突出参培者的主动地位。参培教师与示范课、展示课教师以及专家名师交流互动不充分,没有充分发挥参培教师在培训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研磨课时间仓促。没有充足的时间让学员与专家指导老师交流互动,学员没能充分掌握和领会指导老师的意见,来不及将培训所得内化成自己的实际能力,导致成果展示效果不佳。

(3)教师跨科参培,浪费资源。“送教下乡”活动国培系统报名时出现差错,导致一些教师不能参加本学科培训,而要参加别的学科培训,这样专业不对口,浪费培训资源。

2. 建议

(1)创新培训模式,使参培者变“要我培”为“我要陪”。充分考虑教师的培训需求,切合教师的切身利益,给予教师更多时间和机会,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建立科学的教师参培信息系统。包括教师学科信息和参培数量统计等,避免教师乱培错培现象。因为缺乏这方面的具体统计数据,在安排教师参培时缺乏科学根据,导致有些老师参加培训过多,成为“培训专业户”,有的老师却几乎没参加培训,致使受训机会不均等,浪费培训资源。

(3)建立培训后续跟踪评价机制。“上课时很激动,下课后很冲动,回家后一动不动”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教师培训缺乏后续影响力。建立完善的培训后续跟踪渠道,结合可操作的跟踪评价方式,避免教师只为学分和证书而培训,真正提高培训的后续效果,服务于中小学基础教育。

2015年,衡东县被批准为湖南省首批国培计划项目县,并被评为国培计划送培到县示范性项目工作先进单位。2016年,我们在湖南省国培计划(2016)“送教下乡”成果汇报中获得B组第三名的好成绩。2017年,我们将继续高举国培计划的大旗,迎着教改春风,砥砺前行!

国培初中数学研修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农村教师;初中数学教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05-0025-05

*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江西省农村学校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问题研究”(课题编号:12JY057)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4-02-21

作者简介:胡启宙,南昌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江西南昌,330032)系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孙庆括,南昌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助教,硕士,主要从事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就整体而言,当前我国数学课程改革已进入“后课改时期”,即由积极推进课程改革转向了对于课程改革的认真总结与深层次反思。[1]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数学”、“课程”、“改革”为关键词,对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以来发表的文献进行检索,内容涉及数学新课程改革与经验总结的核心期刊论文有200多篇。分析发现,研究主要针对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或数学课程改革经验的反思,专门针对农村地区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经验总结的研究还不多见,特别是针对江西省农村地区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中的问题研究还没见到。

本文选取江西省比较偏远的8县32所农村初中学校为研究样本,以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访谈法、文本分析法等为研究方法。其中,以问卷调查法为主,共发放教师问卷398份,回收有效问卷380份,有效回收率为95.5%,并随机选出42位教师进行聚焦式访谈调查。通过实证研究,以期为江西省数学课程改革走向深化积累过程性研究资料,也为全国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国培计划”设置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提供依据,并为全国农村地区初中学校有效实施数学新课程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一、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1.数学教学观定位有偏差

数学教学观是人们在数学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数学教学的一种系统的理性认识,通常由数学教师的数学观、数学学习观、数学教育观以及对于自我教学能力的认识和信念等观念所组成的逻辑体系。[2]因此,持不同数学观的数学教师,对数学教学的看法也不同,从而产生的数学教学行为也不同。英国学者Paul Ernest把数学观分为动态的易谬主义、静态的绝对主义和工具主义三类,以此为依据进行调查,发现有53.4%的初中数学教师认为“数学是一门已经存在的和精确的科学”,数学是被“发现”的,而不是被“创造”的。这与数学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数学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科学”的先进的数学观存在很大的偏差。这种传统的数学观无疑会使教师把数学知识看成是一种可以由教师传递给学生的纯客观的东西,让教师把数学学习误认为从来就不是一种探索性的活动,而是任何问题都必定存在唯一正确的答案和唯一合理的解题途径,同时其正确性和合理性则完全取决于教师的裁决。进一步分析发现,还有45.6%的数学教师仍然持“工具论”的观点教学数学。

可喜的是,在数学教育的首要任务的认识上,有58.3%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认为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超过24.6%的数学教师认为是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说明农村地区初中教师的数学教育理念在新课程改革中已得到更新。然而在课堂观察中发现,无论是数学教师还是学生,都还存在过分注重“双基”,而忽视数学思维和数学情感发展的问题,这种现象在比较偏僻的山村初中学校更加严重。值得注意的是,调查发现有同一位教师身上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数学观或数学教育观的现象,它们之间缺乏统一性,甚至还存在冲突。比如有超过一半的教师认为“数学是一门已经存在的和精确的科学”,然而在数学教学中又认同数学建构活动的价值。事实上,这两种观念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当认为数学是现存的、既定的科学时,教师就很难真正理解数学探究、数学活动的价值。

2.数学教材调适使用观不强

西方著名的课程论专家富兰和辛德认为,课程实施是课程变革方案与学校实际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等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3]数学教材是数学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然而,我国城乡地区由于经济水平、文化背景、地理环境的差异,任何一个版本的教材都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农村地区,尤其是边远山区农村的学生。有研究表明,现行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与城市背景内容有关的插图数量较高于乡村,实践环节中选取的数学素材不太适合农村学生的生活背景。[4]这就要求农村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具有很强的调适数学教材意识和创造性地应用新教材的能力,使得数学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背景。然而,农村教师在数学教材的调适使用的认识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对是否能根据课程标准调整数学教材的认识存在分歧。对于“教师可以调整课程标准的要求”这一问题,存在着明显对立的两种观点:47.5%的教师认为教师有权调整,52.5%的教师认为不可以。

第二,对是否完全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的认识存在分歧。比如66.3%的教师同意“教学中可以增加教材的内容”,55.6%的教师同意“教学中可以减少教材的内容”。同时,40.2%的教师同意“教材中的例子不可以改变”,47.3%的教师同意“教材中的练习题不可以改变”。

第三,数学教材文本的批判意识淡薄。有37.8%的教师认为教材的编写理念“非常好”,57.2%的教师认为教材中的素材“非常好”,23.6%的教师认为教材的编排方式“非常恰当”,54.6%的教师认为教材的基本体例设计“非常恰当”。

总体来看,超过一半的教师赞同教材在实施方面可作不同程度的修改,近一半的教师则持相反意见,说明大部分教师虽然不再完全迷信教材,开始有了自己的反思,但教材权威观依然存在。究其原因,一方面教师对调适数学教材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主观上缺乏动力;另一方面,教师客观上受能力水平制约和教学技能的限制,教材调适具体操作起来有一定困难。

3.教学设计专业化能力欠缺

数学教学设计专业化能力是制约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当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是:

其一,教学设计本质认识缺失。约46.3%的教师并不清楚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甚至18.4%的教师认为两者没有区别。这表明部分教师对教学设计本质的认识比较模糊。事实上,从目的、内容、形式等方面来看,教学设计和教案存在较大的差异。

其二,教学目标设计和表述准确性关注不够。69.2%的教师认为对教学目标的设计是依据教师用书或教材、传统经验等,这表明教师平时对教学目标设计的精确性关注不足,甚至有58.2%的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描述不明确,或说不清楚。

其三,教学设计内容只偏重课本知识。48.7%的教师教学设计关注课本知识,只有35.1%的教师重视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或相关学科等,这表明大部分教师偏重课内知识教学,忽视与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

其四,多媒体教学设计的功能认识不足。经常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教师只占18.3%,而大部分教师只是在上公开课时使用,表明大部分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设计的功能认识不足。

4.课堂提问频繁且效率低下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方式,是沟通教师、教材和学生三者之间的桥梁。提问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当前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第一,过于注重提问的数量,误认为提出的问题越多就等于教学效果越好,轻视提问的质量。笔者对一节“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教学的统计显示,教学总时间为2645秒,教师总共提出128个问题。其中,教学引入环节教师提问5次,用时30秒(占1.1%);新知讲授环节提问52次,用时220.4秒(占8.3%);课堂练习环节提问71次,用时506.7秒(占19.2%);课堂小结无提问。可见,一节课教师提问的时间就用去了756.4秒(占28.6%)。在全部问题中,低层次提问占总提问的64.6%,说明教师课堂提问重数量轻质量,把提问的数量作为衡量一堂课学生活动是否丰富的标准,而过频的提问导致学生无法获得完整的知识,这种盲目提问的做法,让学生无从下手,教学表面热闹却无实效。

第二,过于注重提问的形式,对提问对象的选择较为随意和集中,忽视问题设置的层次深度和思维含量。在“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这节课128次提问中,教学引入和课堂小结教师均没有叫答,学生新知讲授环节共回答32次,课堂练习环节共回答96次。进一步分析发现,学生有18次无应答,36次机械性回答,25次识记性回答,49次理解性回答,而创造性回答为0次,其中无应答和机械性回答占总提问的42.3%。这说明了学生的回答并不是自己经过思考而形成的,而是勉强应对教师提出的问题。

第三,过于重视问题的提出,缺少对问题的引导、点拨和启发,轻视问题反馈的有效性。在128次提问中,有48次是教师点名后再提问的,占了提问总数的37.5%,说明教师的提问方式处理不当――先点名后提问并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不能激发学生的有效思维,学生真正的获益并不多。

5.教学方式简单化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探究学习作为数学教学的一种形式,正越来越多地被提倡和运用。然而调查发现,有77.3%的教师认为自己偶尔关注或未能关注探究学习,表明大部分教师存在处理探究学习的简单化倾向。另外,有67.4%的数学教师完全同意或基本同意“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法会流于形式”,仍有超过2/5的教师选择了“采用讲授为主,有时讲练结合”。可见,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新学习方式的内涵与实质的理解并不到位,并没有真正把这些学习方式落实到教学之中。

值得强调的是,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都存在着局限性,将某种方法万能化、完美化,或简单的模式化,都是片面的,甚至不可取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满足于简单的探究学习单一模式,而要在灵活选用探究性学习的同时,或选用接受性学习,或选用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相互补充的模式,从而达到教学方法选择最优化。

二、改进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与建议

针对目前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1.进行教学观念反思,树立先进数学教学观

现代研究表明,数学教学观对于教师的教学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的不良数学教学观,通过教学活动影响学生,使学生发展和形成了一些不正确的观念、信念和态度等,进而对学习活动产生了消极影响。因此,进行传统教学观念反思,树立先进的数学教学观,是后课改时期农村初中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

首先,不断完善和丰富教师的数学观。教师不同的数学观会营造出不同的学习环境,从而影响学生的数学观以及学习成果。当前绝大多数数学教师持静态的绝对主义数学观,即把数学看成是一门与逻辑有关的、有严谨体系的、关于图形和数量的精确运算的、静态的永恒不变学科,认为数学是发现的而非是发明的。这种出发点的数学观导致数学教学过分强调数学学习的逻辑性、精确性和严谨性,过于注重数学解题格式,忽视学生数学学习的思维参与。而后现代主义下的数学观认为,数学是建构的,是与情境相关的,并非是发现的,是人类的发明与创造,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结果是开放的,是会发生变化的。因此,教师必须树立现代动态主义的数学观,关注学生的数学现实,尊重学生的真实理解,关注数学学习的过程性、直观性、生活化和情境化,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参与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其次,树立先进的数学教学观。数学教师必须转变传统以书本和教师为中心的数学教学观,从关注学生个体及建构主义的认识观出发建立适合创新教育的数学教学观。

最后,树立先进的数学学习观。数学教师数学学习观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选定起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数学教师要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创设一些与学生经验相适应并富有挑战性的情境,创设一种和谐、融洽而民主的建构学习气氛,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不断探究和尝试,经过同化和顺应,建立与学习环境和目标相适应的认知结构。

2.强化教材文本批判意识,增强教材调适使用能力

数学教材城市化是当前农村初中数学课程实施面临的典型问题。作为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在尊重数学教材的前提下,必须树立教材文本的批判意识,根据学生的现实生活情境不断调适数学教材的素材和编排方式,从而形成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同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明确指出:“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预设’,教学方案的形成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钻研和再创造。”因此,新课改下的教师教学过程不再是“教教材”的过程,而是一个“用教材教”的重新组织教学材料的动态生成过程。农村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材加以改进:第一,充分挖掘农村教学素材,重新设计教学内容。当教材中呈现的问题情境与当地学生生活实际相差较远时,教师可以将其换成学生熟悉的事物。比如,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生活经验及农业生产特点创设教学情境。第二,适当调整教材课时安排,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当教材安排的课时对农村学生来说过快或过慢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

3.增强课堂提问的层次性,追求提问的整体质量

教师的提问行为与学生的应答行为构成了一个师生对话系统,该系统应以完成教学目的为宗旨。如果一味地通过较多的提问与应答来达到课堂表面热闹的效果,那么教师的提问是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的。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来选择不同类型的提问,以激发学生不同认知层次的应答行为。[5]作为教师,应该有能力组织好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根据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定位好问题,并将问题按有意义的序列进行安排。作为一个好教师,还应该有能力组织任何复杂性层次不同的问题。进一步,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该选择合适的学生回答,并且以合适的问题形式呈现,从而不仅使学生和教师之间能形成积极的互动,而且其他学生也能够就教师所提的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所提的问题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具有挑战性、趣味性和贴近学生的生活。一方面,对不同的提问采取不同的候答策略,激发学生的高认知思维。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问,认真思考提问顺序,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4.优化组合教学方法,促进有效数学交流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作为知识建构的主体,其课堂的参与程度也直接决定了学生知识的建构程度,决定了课堂教学的优劣。然而,当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仍然喜欢选择以“讲解”法为主,从而造成数学教学中学生参与度低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教师不但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个人特点、学生年龄特征选择和优化数学教学方法,而且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回答,最终达到学生有效数学交流的目的。为此,教师要反思:设计的教学方法是否与教学目标和谐?是否与教学内容匹配?是否根据不同数学教学内容相应地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是否关注了“自主、合作、探究”方法与讲授法等的有机结合?是否根据数学问题或数学交流材料设计和选择了合适的数学教学方法?是否根据合理的交流形式设计和选择了数学教学方法?……总之,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数学教学内容的特点,尽可能做到“一法为主,辅之多法”的优化组合。

5.开展针对性的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教师培训的最终目标在于引领教师的发展;要引领教师的发展,就必须了解受培训者的需求,明确培训主题,充实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最终实现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善。然而,当前教师培训存在培训形式过于死板、培训内容与农村中小学实际脱节等问题。这就要求改革当前的培训方式和内容,增加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充分发挥受培训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首先,设计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培训课程的设计需要在分析不同层次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培训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比如针对部分农村数学教师有比较扎实的数学知识及良好的解题能力,但在课堂上却无法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体会数学思维方法的问题,就可以设计以“数学教师教学内容知识(PCK)发展”为核心的教师教育课程,主要内容包括PCK的概念与价值、PCK的形成与发展途径等内容,以培养教师把数学知识和数学教学方法两者紧密结合起来的能力。

其次,采取灵活和弹性的培训方法。比如,对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培训可采用案例分析法,对新课程资源开发的培训可采用小组比赛法,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可采用实践操作法,对教育科研的培训可采用导师指导法……为了保证教师培训的有效性,在培训过程中可建立教师研修共同体,采用学习、观摩、交流、反思、共享等多种培训方式,选择自主研修、校本教研与外出学习、考察相结合等培训路径。

参考文献:

[1]于鸿丽,黄秦安,徐海.新课标下数学教育目的观的调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2(2):20-22.

[2]周仕荣,林卫强.中学数学教师数学教学观的讨论和分析[J].漳州师范学院(自然科学版),2003(1):82-85.

[3]钟启泉,汪霞,王文静.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69.

[4]张维忠,孙庆括.多元文化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教科书比较[J].数学教育学报,2012(2):44-48.

[5]叶立军,陈莉.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2(2):63-66.

Problems with and Solutions to Rural Ju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Post-Curriculum Reform

HU Qi-zhou & SUN Qing-kuo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Nanchang Normal College, Nanchang 330032, China)

Abstract: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is the key component of curriculum reform.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main problems with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in current junior middle schools. For example, mathematics teaching position has been deviated, views on mathematics teaching material adjustment is not definite, teaching design is not professional, classroom questioning is frequent, but inefficient, and teaching method is simple and formal. Solutions to the above issues are as follows: reflection on teaching ideas and establishing advanced mathematics teaching perspective; increasing the awareness of teaching material text criticism, and enhancing teaching material adjustment; carrying out teachers’ training, and promot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tensify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questioning and optimizing the teaching methods.

国培初中数学研修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新课程 普通高中 数学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33-01

数学是高中的基础性学科,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数学教学肩负着非常重要使命和责任,在学生素质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在现在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多数学生都对数学产生了心理上的恐惧,这种现象应该引起重视,其主要原因在于高中数学过于抽象,教法和学生的认知程度不适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主动等,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学生在数学成绩上的偏差,对高中数学有效教学产生了严重影响。

一、影响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因素的思考

1.学生学习不主动

很多学生进入到高中阶段以后,始终和初中阶段的心理一样,依赖性非常重,跟随者老师学习,不能对学习主动权进行掌握。具体表现在坐等上课、不主动进行预习、课上忙于做笔记、不了解老师课堂所讲内容等,不能对教师所讲内容进行深刻的理解。

2.学习方法不恰当

一般老师会在课上讲知识的脉络讲清楚,并对相关概念的内涵进行剖析,探索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然后将思想方法突出出来。然而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做到专心听课,对其中的要点难点也不能深入领会,将笔记记了厚厚一本,但是课后不能及时对问题进行总结合巩固,也不懂得知识之间的联系,对很多定理、公式都是一知半解,这种学习方式带来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还有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不重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只要知道怎样做就行了,不会重视计算和演练,好高鹜远,这类学生往往一旦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会出现中途“卡壳”的问题。

3.知识衔接不连贯

与初中数学教学相比,高中数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是一种飞跃,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对基础知识进行掌握,这样才能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知识的难度都非常大,方法也比较新,需要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能力上有所提高,例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空间概念的形成等。从客观角度来看,上述观点都是分化点,很多内容上都体现出了初中高中内容之间的脱节,所以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措施对其进行有效衔接,知识点的分化是很难避免的。

二、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尝试

1.勇于更新教学观念,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

要说新课改新在哪里,笔者认为首先新在教师的教学理念上,教师在教学理念上应坚持与时俱进。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认知需要,利用生活化的教学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书本知识结合在一起。从数学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积极利用各种不同的学习策略,为学生留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机会。此外,还要认识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能力的培养非常关键,认识到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以上论述都要求教师要树立崭新的人才培养观念。

2.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相关教学情境进行创设,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利用合作探究提高自己利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在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对该问题的情境是否符合学生的特点、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等问题进行充分考虑,同时引导学生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观察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其次,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需要展开合作交流,并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在“集合的初步认知”教学中,对于学生来说集合从未接触过,如果直接在教学过程进行讲解其效果往往不尽人意,而如果这时我们可以结合集合的特点,将集合在一个特定情境中,当然这个情景一定要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对集合的概念进行定位,不仅可以使让学生容易接受,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对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解决,教学效果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3.从多方面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师在为学生设置问题时应该引领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思考,使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充分发挥出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选择一些数学练习题进行精挑细讲,为学生创造接触更多题型的机会,拓展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这样才能对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兴趣的引领下进行不断的学习和探究,已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石深敏. 多种媒体协同作用下的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应用与研究[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3,(12):19-22.

[2]周建华. 高中数学骨干教师专业发展情况调查研究――来自国培计划(2011)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项目人大附中高中数学班的报告[J]. 教育研究,2012,(2):147-152.

国培初中数学研修总结范文第10篇

一、让“送教下乡”的实施方案与“校本研修”制度对接

在“国培计划(2016)”汨罗市“送教下乡”培训实施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汨罗市教育局和汨罗市教师发展中心通过训前调研,发现了少数学校重教学、轻教研,个别校长不能带头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校本研修成了年轻教师的事,成了教研组长的专利,成了有职称评聘需求的教师群体的事,部分学校的教研活动流于表面形式,完全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督导等实际问题。据此,汨罗市教师发展中心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反复讨论“送教下乡”培训的最佳切入点,将制度建设与“送教下乡”培训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汨罗市教育局的领导下,建立健全了“送教下乡”培训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对校本研修的目的要求、组织分工、责任分工、监督评估等作出详细的规定,形成教师教育股、教师发展中心、基础教育管理与研究中心、教育技术中心,培训专家团队、乡村学校的上下联动工作机制。汨罗市教师发展中心成为了上下联系、多层面沟通的桥梁与纽带。在县级层面,一是突出了教育局的领导职责;二是突出了教师发展中心的学术职责。在基层学校的实践层面,我们首先要求各送培学校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研修制度;其次是将基地学校和送培学校的校长确立为校本研修的第一任人;最后是建立校本研修激励约束机制,在“送教下乡”培训实施方案中,对各送培学校的校本研修情况进行考核评价,使研修制度建设成为了培训实施的有力保障。

二、让“送教下乡”的领导意识与“校本研修”思维对接

为进一步提高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负责人对“送教下乡”培训的认识和管理水平,汨罗市教育局分管队伍建设的副局长牵头,教师股组织召开了有全市各乡镇联校校长和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以及“送教下乡”培训基地学校校长参加的专题会议,明确了“送教下乡”培训与“校本研修”对接的工作思路、工作责任,并要求基地学校拿出切实可行的承办实施方案,基地学校与送培学校均制定符合校情的“校本研修”对接措施,并在实施过程中对基地学校的场地准备、接待服务、后勤保障工作、各送培学校的“校本研修”落实情况进行督查。

三、让“送教下乡”的基地学校与“校本研修”平台对接

校本研修的基本场所是教师所在学校,以建立学习型组织为交流平台。校本研修的宗旨与根本目的是“基于学校”,校本研修的起点与根基是“为了学校”,校本研修的活动状态与主体是“在学校中”。在汨罗市“送教下乡”培训五大项目的九个班级中,都不同形式地组织基地学校的教师,积极参加“示范教学”和“研课磨课”的学习活动。他们以学校为校本研修的基地,从学校出发,在学校中,以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向,坚持以校为本,在“示范教学”阶段,各个基地学校的教师都参加了听评课活动,在“研课磨课”阶段,许多学校组织教师参加了研磨活动,并当即收集整理文字材料形成了完整的校本研修活动记录;汨罗市长乐镇中心小学、汨罗市罗城学校、汨罗市汨罗镇中心小学等送培学校都发动教师投身课堂教学打磨活动,做到了以学定培,以研促训,以评促改,使校本研修有主题、有内容、有实效。学员李瑛告诉我们,本学期汨罗市白塘乡中心小学积极构建了校本教研制度,采用单周大教研,双周小教研的形式针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讨,在大教研中主要针对学校大层面的教学问题探索,小教研则以年级组为单位,由备课组长组织老师进行集体备课、听课磨课、教学问题探索等,加强了教研组团队建设、课堂诊断、课后反思等多方面的研究,这样集中加分散的形式,贴合了教师们的教学实际,通过“送教下乡”培训搭建的平台,学员们的教学水平获得了更加长足的发展。

四、让“送教下乡”的专家团队与“校本研修”角色对接

校本研修的三条基本途径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汨罗市2016年的“送教下乡”活动,在培训者团队成员的聘任上,以域外培训专家团队为引领,以本地培训专家团队为支撑,初中数学、小学语文、中小学音乐、初中班主任、幼儿园教师五个培训项目所聘请的本土培训者,都来自基层教学一线,都是近几年本市的名师,有些甚至是连续几届名师,可以说是骨干中的骨干、名师中的名师,他们不仅仅课上得好,培训、微讲座样样都行,对教材、对学情、对校情、对校本研修、对学员需求都了如指掌、烂熟于心。而且,榜样就在身边,可学、可亲、可敬,在“送教下乡”培训中他们是学科专家,在学校中,他们又是通过“校本研修”成长起来的教学骨干,由他们来组建专家团队,实际上也是一个教研组长,既是引领的专家,又是互助的同伴,所以,他们的送教才最有针对性、实效性,最受一线教师的欢迎。

五、让“送教下乡”的阶段活动与“校本研修”模式对接

在“送教下乡”培训中,我们坚持按需施训、立足乡村的原则,强调前瞻性与实效性相结合,阶段性与持续性相结合,专业引领,能力转换,实践指导与自主发展相结合等实践性特征。针对乡村教师教学与教研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按照问题诊断―通识研修―示范教学―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体提升,共六个模块的课程设计方式进行培训。例如:为落实“研课磨课”环节,积极贯彻汨罗市“送教下乡”培训的 “三以原则”:课堂研磨,以学定教;培训实施,以研促训;人人展示,以评促改。培训者按片区分小组进行校本指导,要求“个个参与、人人展示”,使每一个学员都得到了锻炼与提升。

校本研修的基本过程可以概括为“问题-设计-实践-反思”四个环节,与“送教下乡”培训的模式殊途同归,极其吻合,按照理论指导实践,反思总结后再实践,再提高的研修过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不求短期行为,但求持续发展,着力帮助农村教师营造终身学习、校本发展的良好环境,引领农村教师结成专业发展的跨校联盟和常态的教学教研共同体。

六、让“送教下乡”的培训课程与“校本研修”资源对接

汨罗市的“送教下乡”培训项目以需求为导向、以问题为驱动、以案例为载体,设计和实施好一系列着眼于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培训活动,以实践课程为主体,省级专家引领和一线骨干教师示范,全体学员参与,开展研课磨课、学术沙龙、岗位实践、校本论坛为主要方式的培训,并把师德修养、心理健康教育、个人才艺展示、信息技术等课程都编排在培训过程中。

教师培训的教W资源是师资资源和课程资源在培训活动中的动态表现,通过培训者的有效选择和使用,使得师资资源和课程资源从“静态”变为“动态”。首先,教学资源由培训者与学员共同建构,在研修过程中重视课堂互动和师生对话,帮助学员建立新旧经验的联系。许多学员在培训期间感受到了“学习情境”与“工作情景”的联结体验,这种培训方式,可以从“仿真”状态有效迁移到“真实”状态,体现出培训的有效性。其次,教学资源体现学员之间共建共享。“送教下乡”培训项目班级为学员建立了“学习共同体”,学员的课例、课件、心得体会都可以在班级QQ群和学习小组共享,这些认识和经验的分享,闪烁着教育教学领域的思想火花,其智慧在班级交流和应用中得到升华。最后,示范教学与研课磨课是教师培训的重要阶段,在这两个核心环节中,我们选取加工了许多有代表性的资源。

七、让“送教下乡”的学员发展与“校本研修”成果对接

从知识的复杂性来看,教师培训要建立在对学员认知独特性的认识基础上,为学员提供获得知识的多种不同途径和机会,汨罗市的“送教下乡”培训活动拓宽了学员的研修视野,要求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完成“五个一”:一节汇报课;一次校本教研活动;一份研课磨课记录;一次微创新教研论文;一堂微课视频。在“送教下乡”培训的五大项目九个班级的600名学员中,通过说课、微课展示、小组赛课等多种形式,累计完成研磨课560节次,评选优质课75节、精品课40节,组织专家讲座21次,生成“微案例、微故事、微视频”等资料436份,形成了培训理论、案例、游戏、故事、文本、PPT课件等学习成果,使学员的专业成长和事业发展,与学校的的校本研修成果对接起来,汨罗市将这些资源打包或者刻制光盘,免费下发到各个中小学、幼儿园,为它们提供了校本研修的第一手资料,最终实现了帮助乡村教师,帮助乡村孩子的目的。

在2016年省、地、市级教学竞赛中,汨罗市第二中学熊立红老师参加湖南省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以第1名获化学课一等奖。汨罗教师参加岳阳市“金鹗杯”教学竞赛,有6个学科获一等奖,居岳阳市前列。汨罗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竞赛中,获奖选手80%是参加了“送教下乡”培训的学员,充分证明了我们的示范教学与研课磨课是卓有成效的。

2016年12月3日,我们组织600名参训教师,齐聚在汨罗市电影院,参加了“总结提升”的培训,湖南省教育厅国培办黄佑生主任亲临现场指导工作,由五个项目的部分参培学员作为代表,以各自独特的视角,分班级、分科目,采取文艺节目、朗颂、师生同台讲故事、PPT课件展示、视频汇报等方式,全方位、多视角地展示了各班的学习成果,特别是初中班主任培训项目班级,通过对“乡村特色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家校沟通策略”等问题的研究,使参培老师在“班会课如何上?班级活动如何组织?”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在总结提升的环节中,汨罗市红花乡露水坡中学的李美英老师和班上的学生同台讲述教育故事,就很好地诠释了教学相长的内涵,整个活动受到了省国培办黄佑生主任、汨罗市教育局领导、学科首席专家和全体学员的高度评价。

八、让“送教下乡”的财力保障与“校本研修”经费对接

汨罗市本级财政,严格按照教师工资总额的1.5%拨付教师培训经费,学校按不低于公用经费的8%列支培训经费。同时,本地教师培训经费与“国培计划”专项经费,均归口管理、统筹安排、专款专用。在经费监管上,汨罗市教育局牵头建立了专项经费跟踪审核制度,做到了年初有预算规划,年中有督查指标,年终有考核奖惩,为教师培训工作提供了切实保障。2016年我们争取财政专项资金400余万元,在汨罗市教师发展中心兴建了一栋培训楼,竣工后投入使用。投资4300万元建设好了全市中小学的“三通两平台”(班班通)工程,大力提升了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水平,使乡村学校的校本研修驶入了互联网时代。

2016年“送教下乡”的项目资金,由湖南省教育厅和财政厅及时划拨经费,我们按上级规定及早制定出预算,把资金划拨到学校财务处统一管理,支出按国家财务制定严格审批,统筹安排、专款专用,既不挪用截留项目资金,也不超支年度项目经费。凡是被确定为汨罗市的“送教下乡”培训项目基地学校的单位,我们在场地器材、文印耗材、宣传、学员用餐、后勤保障、校本研修等方面拨付经费。同时,为了支持校本研修,让学员读好书,读教育教学专业书籍,支持书香校园建设,增强培训的延续性,促使教师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给五个项目的九个班级的600名学员赠送了1200本专门书籍,学员通过阅读和自学,走进课堂,发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在自己的课堂上运用专业理论,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上一篇:初中思想品德研修总结范文 下一篇:教师个人园本研修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