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冬天的诗歌范文

时间:2023-03-16 15:18:51

关于冬天的诗歌

关于冬天的诗歌范文第1篇

关键词: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诗歌;讽刺艺术

长篇政治讽刺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是十九世纪德国著名抒情诗人海因里希・海涅的代表作。这首诗是1843年10月海涅流亡法国12年之后第一次返回德国的产物。诗人以游记的形式,通过虚构鞭笞了德国当时暮气沉沉的社会状况。《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名曰“童话”,却绝不是一个理想、美好的世界。作品呈现给读者的世界是肮脏、残酷、令人厌恶的。现实中畸形的、片面的事物和现象,引起诗人心理上的压抑、厌恶、不安甚至痛苦的感觉。它造成人们审美情感的波动、扭曲、阻塞,但同时又激起人们对美,对自由的追求。“在长诗中,诗人用童话般的梦境、幻想、传说将德国的现实世界写的光怪陆离,现实的东西用非现实的形式表现出来,预示着现实的东西必将灭亡的趋势。”[1]

诗人海涅以嘲讽的姿态批判德国专制主义,希望通过暴露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建立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度。这点与中国《诗经》的创作原则是一致的,文艺与现实紧密联系,通过文艺作品针砭时弊。而讽刺是该作品的主要艺术特色。那什么是讽刺呢?“它是对社会的弊端和人们的缺点错误,运用冷嘲、热讽、挖苦等手法,给于揭露、痛斥和否定,以宣泄自己的内心喜悦”。[2]别林斯基认为讽刺具有重要的社会作用:“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讽刺和嘲笑更可怕的力量了。讽刺就是对丑陋的荒谬行为的一种惩治。”[3]因此本论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分析讽刺艺术在其中的运用。

一、诗歌修辞手法探究――辛辣大胆的讽刺

诗人运用变形、比拟、象征、暗示、影射等方法,构成了一幅幅幽默诙谐的画面,具有强烈的讽刺性和幽默感。海涅采用比喻、夸张、讽喻等修辞手法,把讽刺效果推向了高潮。他笔下的反动的普鲁士统治者、目光短浅的资产阶级激进派、奴颜婢膝的市侩、虚伪的宗教、狭隘的民族主义者都遭到了诗人辛辣的讽刺和嘲笑。

(一)比喻

海涅把莱茵河比作一个久经事变的老人,把它叫做“莱因父亲”。 诗人对祖国充满之无比的挚爱。但是眼前的这个社会却让诗人痛惜、恋爱。

“你好,我的莱因父亲,

你一向过的怎样?

我常常思念着你

怀着渴想和热望。”

诗人使用的比喻是新奇的、大胆的、辛辣的。例如:

随后升起的那些气味,

它们真是可怕,啊上帝!

好像是有人扫除粪便

从三十六个粪坑里。

他把德国四分五裂的三十六个诸侯国竟然比做“三十六个粪坑”,认为清除这些粪坑决必须用暴力。海涅显示了他同反动统治做斗争的坚定性。

(二)讽喻

讽喻是造出一个故事来寄托讽刺教导意思的一种措辞法。[4]诗人通过梦境塑造了红胡子皇帝的故事,讽刺了他的愚蠢昏庸、顽固不化。从而道出:“没有你,我们也要解救自己。” “因为我们根本用不着皇帝。”

二、诗歌语言特色探究,沉痛、机智、讽刺的力量

对于一个想写诗的人来说,无论你有怎么样强烈的感情,多么美好的想象,如果你还没有掌握好诗歌的语言特点,你就无法成为一个诗人。诗人艾青早年在《诗论》中曾说过:“诗歌创作上的问题,语言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5]诗人海涅十分擅长驾驭语言,其诗风的基调是伤感、沉痛、悲哀的。例如:

在凄凉的十一月,

日子变得更阴郁,

风吹树叶纷纷落,

我旅行到德国去。

当我来到边界上,

我觉得我的胸怀里。

跳动得更为强烈,

泪水也开始往下滴。

凄凉、阴郁、落叶、眼泪,诸多种意象凝聚在一起,不禁让人为之震撼,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家!诗人心中满怀美好,而现实的一切却是丑恶战胜美,美遭到毁灭。现实的一切引起了诗人的强烈反感,激发了与之斗争的决心。诗人借助想象的力量,摆脱现实生活的羁绊,将现实和梦幻结合起来,对德国黑暗的政治现实和腐朽的庸俗的资产阶级发出最猛烈的批判和诅咒。

但同时,诗人不是消沉颓废的,他在伤感、沉痛、悲哀的基础上用机智、幽默、讽刺的笔调对现实进行了无情的抨击。诗人的语言有一个神奇的力量,富有革命的激情。诗人用他那灵活多变的讽刺艺术手法,蕴含了深刻的现实意义。对现实丑恶的不满和对自由无比崇尚与渴望的追求,二者在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语言优美精致,韵律流畅自然,锤炼的炉火纯青。无怪乎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法历史材料,关于德国的笔记》中评价到:“精致的文学始于海涅;它的使命是在于磨炼那十分需要磨炼的语言。在诗歌中这已经作到了,至于散文则比已往任何时候还坏。”[6]海涅的诗歌风格有一种暴雨雷鸣闪电般的激情,格调明朗鲜明,似乎是对社会的控诉,甚至他的诗歌被普鲁士内政部长阿宁姆在给国王腓特烈 威廉四世国王的报告中描述成“对臣民中穷人的,充斥着煽动性语言和罪恶的表达的讲话”

海涅的这部长诗意在讽刺当局统治的黑暗腐朽。“讽刺小说是贵在旨微而语婉的,假如过甚其辞,就失了文艺上底价值”。[7]同样,诗歌亦是如此。过于直白,就会降低文艺的价值。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在某种程度上带有浅显直白的倾向,但是他诗歌浓重的机智、幽默、讽刺情调大大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海涅也确实做到了像他所说的那样的高度:“言语之力,大到可以从坟墓唤醒死人,可以把生者活埋,把侏儒变成巨无霸,把巨无霸彻底打垮。”其实,作为一首政治抒情诗,浅露直白的诗风有利于读者的接受。

三、诗歌人物形象探究,畸形、漫画式的人物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作为一首杰出的政治抒情诗,塑造了一系列的经典人物。这首诗不仅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而且人物形象颇为滑稽可笑。在这里不得不提到两个人物红胡子皇帝和汉莫尼亚这两个人物。诗人采取的是漫画式的写法。在中国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二集》曾经论述过这种漫画式的描写“并不细画须眉,并不写上名字,不过寥寥几笔,而神情毕肖”。

诗人经过帕德博思,回忆起了老保姆讲的关于红胡子皇帝的传说。红胡子皇帝这个人物极具漫画色彩:他老态龙钟,走路时蹒蹒跚跚;和诗人交信时东拉西扯。他像一个古董收藏家一样,把珍品和宝物指给诗人看。一边向诗人说明棍棒的用法,一边用孔雀羽毛扇在掸去铠甲、钢盔上面的尘土,随后悄悄走近那些熟睡的士兵,在他们每个人的衣袋里偷偷地塞进一块金币,作为一个世纪的酬劳。但是红胡子皇帝对18世纪以后的“人世间的消息,不曾听到一点风声”。

而汉莫尼亚则是一个充满的女人,她请诗人喝甘蔗酒浆,用甜言蜜语劝诗人留在德国,不要去巴黎,还要和诗人结婚。汉莫尼亚把现实的丑恶十五加以修饰和颂扬,希望挽留住诗人。而现实的一切则是腐朽没落,充满阴暗的。诗中充满戏剧性的讽刺,如一幅幅讽刺漫画呈现给读者,令人为之叹息。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每个章节都流露着诗人的情感,显示着诗人热爱自由的品质。“这事因为诗人不仅是个诗人,而首先是个革命民主战士。”[8]

参考文献:

[1]王田葵.一首剑与火的诗――读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零陵师专学报〉[J].零陵师专出版社.1987年第2期.28.

[2]吴世常;陈伟. 新编美学词典[M].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41

[3]别林斯基[著];梁真[译].别林斯基论文学[M].新文艺出版社.1958

[4]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119

[5]艾青.诗论[M].新新出版社.1946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第4卷[M].人民文出版社.1966.10

[7]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8]李稼蓬.海涅和他的〈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安庆师范学院学报[J].安徽大学学报编辑部.1983年第1期.50.

关于冬天的诗歌范文第2篇

把陌生的泥土闻一闻

说什么好呢

抹一把脸看看日出

天空便有一簇簇的火焰

旋转诱人的漩涡

使金秋的圆月不敢打盹

风和日丽的日子

岁月总是选择颠簸的船

使祖先忙于结绳记事

寻找适宜生长的土地

把麦子搁于镰尖

任柔情溢满身心

拒绝黑夜之时

很冷很冷的月光

携那辛酸辛酸的故事

罩在如雨如雾的路途

选择粗大的人字

豁然开朗

回头望雪

岁月便犁出深深浅浅的辙痕

面对白云

跪在田间

画一堆燃烧的篝火

世界就不会一无所有

雨夜感悟

有雨倒悬树梢

树却不说话

风便跑到夜的外面鼓满风帆

循环无数的日夜

倾泻岁月的荆棘之旅

独斟发红的泪眼

午夜之后

握紧斧头站在树下默默无语

路便宽广浩荡

树随意而上

展现岁月的姿态是烈焰

夜被雨延长

遍地却洒满了新鲜的日子

树便无拘无束

站在青天的背后

倾泻四通八达的云朵

驮来无数个太阳

有鹰盘旋于天空

反复显示斧头的声音和光芒

把潮湿发红的泪眼清洗

回忆一些纷扬的心事

读读受孕的果蒂

别去想雨

一种体验

凝视墙角的酒坛

怀抱诗歌

想象煨在火炉上的日子

如何浸入肌肤

从心事中拧出岁月的流汁

土地和村庄的含义

便溶进沧桑的跋涉

奉献肃穆和庄严

雨声在眼眶淅沥

驿道如蚯蚓蠕动

仰望秋雨

冥想拾禾的女孩

把手伸向家园

拨弄火种

感染诗神

看着河水

漂过指尖的灵感

透明至极

有箫声涉水而来

回忆漂泊的灵魂

在阳光之下放射光芒

铸造历史之镰

收割人类

灵感袭来

面对诗稿

夜被我切开

任何轻微细小的响动

都会溶进我诗歌的静脉

无论晴雨

有时被别人感动

灵感却在窗外

无所事事地流浪

这时

我只好大口大口地呼吸

独对空白的稿纸

让日子悲壮如血

直到能在窗下写诗

悄凝黄昏

情人们缠绵的气息

泛滥窗口

正遇我的灵感回家

我便喘息着

用诗歌加以分析

托夕阳远斜

于小屋独饮

与阳光的手轻轻一握

泪水便在诗歌之外

携一清雅的女子走来

舞蹈时光

我便把生命中与爱情有关的诗篇

渐次展开

让世界透明

酒中之诗

在时间的根部

我们远离尘世时

雪光静静地弥漫于

酿了几千年

饮了几千年的中国酒

令我们激动不已

用诗歌研究布满苔藓的岁月

十月临水

我们在田野上抒情

静静地走过心的历程

走出栅栏的羁绊

然后把酒临风

且歌且泣

举酒于寒夜写诗

我们便站成高高的山峰

注目石崖的伤痕

之后 泰然回首酒中之诗

是否仍骚动如初

走进森林

我们在酒中

怀念那条涉过的小河

流水也好

流泪也好

我们都会把诗句举过头顶

任灵感喷洒

支撑无言的天宇

如在手之穗

充满诱惑

写诗的感受

伏在桌上

一些美丽如云的心事

纷纷而至我的诗行

怀念雨季

等待敲门的时候

那些诗歌之外游弋的声音

伫立于我的窗下

这时我只能以一种醉意

推门而出

翻晒一些往日

被雨淋湿的诗稿

尔后大吼一声

温暖记忆

走近雪地

在一首诗里徜徉

和心事搅在一起

在树梢悬挂

一些无人摘取的掌纹

抚平路途的死结

然后任诗撑一片晴空

面对月夜

想象大雪飘飞的日子

怎样在诗里寻找鸟声

这时祈祷的钟声

在疲惫的感情里

找到了家门

此时我感到

热血喷涌

燃香悟禅

燃一炷香

面对镜子

独自禅悟

缭绕的时光

握雪写诗

笔尖深入尘埃

禅意顿然使地心的讣告

在沉重的灵魂里飘浮

并且惊叹

穿越忘川之河

口衔一枚橄榄

想家

握一个难忘的名字

入睡

触动内心的城堡

看穿越天空的鸟群

掠过头顶

怀念死在金秋的鸟儿

燃一炷香

闭目参禅

午夜轮回的音乐

如何在禅意之外

如鱼得水

坐于镜中

禅机在禅之外

永远保持无言的结局

我们便以香为烟

把自己抽成一堆堆灰烬

垒起墓台

昭示世界

注目雪境

两手空空之后

到雪地上去走走

指点江山

或临风而歌

古朴的厚土便流淌

平静如初的潮汐

回归雪地

雪地之外

太阳与冻土的思绪

雕塑新绿的季节

雪舟之上

便有飞絮的往事

吐出放飞的鸟语

丢掉的影子

以孪生的岁月

眺望苍茫之雪

痴碰重逢的杯盏

默默祈雨

直到血肉相连

钟声响了

融化了涅凤凰的记忆

冰川停泊一旁

在自己的世界打开书本

告诉拨弄琴弦的歌手

崖壁好大的作者简介

简单的心绪

现在阳光很好

掀开童年的鸟声和画册

一双眼睛

使青青的野草呼吸粗重

越过湛蓝的海水和人群

从高原我们的心脏

呼啸而过

一条鱼在我们嬉戏过的高原河里

跃出水面

这一切都流露在夜的刀口中

在山谷中小憩

所有的道路

便沿着归来的方向返回

期待灵魂的芳香

能从一位浪人的胸膛掏出泪水

铸出一种凌云的飞翔状

任云随风而去

水便会离开高处

我们就燃上一炷香

并且把一头飘扬得很潇洒的长发

撕成黄昏的云朵

在鸟鸣衔来的喜悦里

在家园丰收的晒场边

握一把关于祖先故事的良种

滋润着我们漂泊的灵魂

喙一枚青涩的橄榄

禅坐在果盘上

以花朵绽放的形式

在一位智者充满禅机的劝诫中

摆弄着高楼与汽车的积木

经历人生的另一番雷雨闪电

将阳光在时光中慢慢划开

沉淀岁月的化石

让我们驻足眼眸中的风景

看着我们的诗歌

一点点被父母的泪雨打湿

冬天的鸟们

大雪纷飞时

冬天的鸟们站在树枝上

用雪花的音符

与我们共鸣

并穿越一茬茬朴素的乡谣

冬天的鸟们带着银色的翅膀飞去

在月亮的身边

变幻着飞翔的姿态

我们便仰躺在冬天的隧道里

怀念坐在雪中流泪的诗人

在诗歌的身上

冬天的鸟们夜夜鸣唱

如雪花飞舞

渴望春潮涌动

荡涤我们冰凉的情结

冬天的鸟们越过荒原时

风干的月亮

让我们潸然泪下

躺在祖先们的冥冥之掌上

借冬天骚动的夕照熔炉

铸剑为犁

记者节断想

11月8日记者节

我比任何时候都更能看清自己

所以许多新潮的思想

都会在我的身旁旋转

涌进城市的中心广场

在抗争中诞生喜悦

11月8日 我想起了

邵云环许杏虎朱颖

三位炮火中的舞者

如何在科索沃喋血的日子里

用中国方块字的笔画

完成了震惊世界的绝笔

于是我读懂了

血的构思

血的采访

血的主体

11月8日这天

我会走进城市的小巷

悄悄的想起采访途中

那位爱穿白色连衣裙的漂亮女孩

同我再次相遇时

会不会用柔柔的纤手遮住红脸

然后羞涩地告诉我

我们去闯世界

11月8日这天

我会于屋中独坐

想想去年发表的诗歌

和一些令我盈泪的故事

告诉那些悸动青春之魂的俊男靓女们

如何将秋冬之月揉落成絮

让身心昭示先辈们的辉煌

11月8日这天

我要扑进涉者厚实的脚印里

把大地的骨骼归还泥土

在历史和天空的断层处

期待一轮炽热的太阳升起

捧一把故园的泥土捂在脸上

然后高喊一声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峡谷行吟

置身峡谷

路已无关紧要

每一次仰视的眼神

都有瞬间战栗的风景

跟随遥茫的呼唤

飘飞远方

聆听自己起伏的心跳

被记忆和感觉洗涤着

峡谷的涛声

和高原醒着的灵魂相悦

静静地融入峡谷

流云在崖顶浮动自然的姿态

峡谷的花朵们正开得无忧无虑

飞越峡谷的鸟儿

都以乡土的姿势

作最快乐的摇曳

峡谷之风袭来

我的愿望飞翔于云层之间

如水的音乐

让我听见了内心赤诚之人

走路的声音

于是我质朴的诗歌

因真实而唱响

在峡谷中想象一只时光之鸟

掠过心宇

阅尽沧桑的智者

隐藏着一切又着一切

窃语的风便如惊梦

让我在峡谷之中

站成一尊奇石

和所有的忧伤

关于冬天的诗歌范文第3篇

活动一开始,我们先制定了活动计划。我们计划在一周的时间内,搜集关于诗的知识,学会给诗歌分类,能够正确地赏析诗歌,我们还希望能自己学写一首小诗呢!为了完成计划,我们确定了组长,并给每位同学合理地分了工。。

我是负责查资料的,上网进入了“google”页面,输入了关键词“诗歌”。哇!关于诗歌的知识可真不少呀,据google搜索统计现共有2850万个词条是关于诗歌的。我立即点开了其中几个网页,进入了诗歌知识的海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距今已有了2000多年的历史,我国另外两部诗歌总集分别是——《楚辞》、《汉府乐》……”,“我国的元曲,是一种小令,兴盛于元代,大多由民歌而来……”,“泰戈尔是亚洲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在诗歌知识的海洋里,我流连忘返,增长了许多知识。

通过这次活动,我的收获可不小。我们小组的同学搜集了许多的古诗和现代诗,可这么多的诗,涉及面这么广,怎么整理呢?当我们学会了给诗歌分类后,这些整理的事情就变得容易得多了,真是小菜一碟。我知道了诗歌分类可以按作者分、按题材分、按形式分、按体裁分……我们按照作者给搜集来的诗歌分类,不一会儿,就把小山似的资料整理好了。

我们还学会了欣赏诗歌,知道了欣赏诗歌前,要先把诗多读几遍,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读,可以用不同诗人写的诗对比着读,还可以边读边在脑海里描绘画面,走进诗中读。学会了这些,欣赏诗时,我们就可以体会诗人创设的意境,更加了解诗歌背后的情感和含义了。比如:读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短短几句,让人感到琴声初起,仿佛小儿女在耳边窃窃私语。忽然,琴声变得昂扬激越起来,就像勇猛的战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与敌人奋力拼杀,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情节仿佛就在眼前。

最后,我们还尝试着当了一回小诗人,一首首富有童趣的小诗,就从我们的笔尖流露出来。我也写了首诗——《四季的树》。

四季的树

春天的树,

秋天的树,

发了绿芽,

金黄一片,

归来的鸟儿

孩子们收到

有了新的家。

秋姑娘送来的信。

夏天的树,

冬天的树,

郁郁葱葱,

光秃秃的,

炎热的天气

像年迈的老人

有了一丝的清凉。

却挺直了腰杆。

关于冬天的诗歌范文第4篇

这一天,忽然聊起仓央加措的诗歌,气氛热烈,但很快就吵了起来。老先生认为仓央加措的情歌,非是情歌,表象之下,实为“道歌”(所谓道歌,是指修行证悟者用诗与歌的形式来传达征悟的道理或经验),为此他引述了米拉日巴尊者的道歌,果然音韵优美,语义微妙。在坐的大多数人虽然承认这道歌之美妙,但只要有人引一句仓央加措的情歌,立即有人念出全部诗句,情溢于表。

的诗歌传统主要来自两个源头:一是佛经中的偈颂,以韵文的形式阐释佛法或证悟的经验,比如米拉日巴尊者的十万道歌,表述的核心是证悟;二是民歌,多半四句一段的短小韵文,朴素而炽热的抒情。

诗人仓央嘉措的情歌是民歌的路子,其坦率真诚,全不知世间有城府二字:

住在布达拉时,叫持明仓央嘉措;住在山下拉萨,叫浪子当桑汪波。

人家说我的闲话,自认说的不差。少年的轻盈脚步,踏进女店主的家。

在拉萨,这些诗句几乎人人皆知。他赋予拉萨城以诗意,人人感念:

拉萨八廓街上,窗户比门还多。窗户里的姑娘,骨头比肉还软。

走在八廓街上,满街的阳光与阴影,对比越强烈,则阳光越明亮,阴影越厚重,于是老式藏房的白墙上,摆满鲜花的窗台一半沉入阴影中,被粗大的梯形黑框勾勒出来,美得神秘。和《诗经》国风一样,因坦诚而“无邪”,虽然不是道歌,却凝结在“道”的露珠里。

6年前冬天在尼泊尔一家二手书店中,我无意间找到一本英文现代诗集《第一念,最佳念》(First Thought,Best Thought),作者是美国诗人金斯堡的上师秋扬・创喀巴(Chogyam Trungpa)。他曾经是被称为仁波切的转世活佛和上师,后来还俗,一生倍受争议。创喀巴的“善巧方便”体现在他于西方讲授“狂慧”(crazy wisdom) 和“无情的慈悲” (relentless kindness),并用诗句来摧毁和破坏语言,其目的是让一切表述失效,来开启智慧。一位语言学教授说,“仁波切做了一件的确可能但我却从来没有经验过的事情,他用语言来摧毁概念。”

对于的修行者来说,能成就如此的诗才并非难事。比如下面这两句诗一直令我着迷:

无边幻网之中游舞者

犹如芝麻荚开而安住。

出自米旁仁波切的《现有自在摄受祈祷文一大加持云》。这两句诗具有现代诗歌抒情的美感、坚硬而致密的内核、圆融无碍的辩才。此为险路,好像禅宗的方法仅适合上等根器的人一样,此种诗歌经验也与一般的诗歌写作隔膜甚远,它已经超越“文学!太文学!”的诗歌写作。在这一点上,传统诗歌与现代诗达到了一致。

真正以诗歌的形式入“道”的现代诗人,大概只有美国诗人史蒂文斯这一脉――现代诗歌美学的核心从文学表达、语言工具,转向究极真理、证悟与经验,其内涵不可说,其表达方式充满无限的可能。这其中最捷径的一条路即是“第一念”。

“第一念”,即是指涉“当下”、“现在”或“即刻”,在分别、妄想与执著之前。英国视觉评论家约翰・伯格在一篇阐释苏珊・桑塔格关于摄影理念的文章中,引用了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一首论表演的诗:

所以你应做的是让这即刻

站出来,……因为它

从过去来而带入未来中,它身边围绕着很多其它的

“现在”

关于冬天的诗歌范文第5篇

伴随着你的歌声

我也能察觉到

被你掀起的欲望

爬满了整个晦暗的房间

请停下你疲劳的奔波

不要前行

歌手的安魂曲

让我快忘记了冰与雪的冬天

因为,在你的歌声里

春天和鲜花的门,已被敲开

子夜十分的高原,开始

染上妩媚的色彩

路灯照亮了冷落的街区

几个喝酒的醉汉

借着酒劲和月光,蹑手蹑脚

寻找着歌声的源头

准备在同一个时辰里

偷瞄歌手最温柔的一段

而我,将合眼睡在你的歌声里

开始吟诵关于的诗歌

晨语

当浅蓝的微光透出天体

寒风已敲开了寂静的清晨

寒冷却充满生机

穿过九月的满山俄色红

这里的海拔无关高度

僵冻的热血在欲望中升腾

我轻放脚步

生怕冰霜

带走我的红叶和果实

一只喜鹊或者

几只乌鸦斜斜地

掠过这个早晨

冬就这么深了

而跌倒在九月里的泥泞

还没有从秋天跟来

太阳从东方的东边

冲破寒夜的黑暗

露出耀眼的光芒

季节衍生了希望

给了我写诗的冲动

拨动心灵的那根独弦

风韵了枯瘦的诗韵

最后一片欲坠的枯叶

成为了遥寄希望的诗签

冬天的苹果树

冬天的高原

风带着苹果树杆的苦涩

空气被侵染的干燥乏味

苹果树上娇艳的果实

早已褪去了它妩媚的外套

的和空气,雪花接吻

一声鸟鸣打乱了这场浪漫

把吻收敛在季节的拐角处

树下,一个带着酒窝的少年

垫着脚丫

摘下那颗被遗忘却孤傲

干瘪的苹果

上面,刻满了悲伤的年轮

少年却为了执着的追求

用透明的眼睛

点缀着这颗被遗忘的苹果

我相信了冬天的阳光

每天打苹果园走过

双耳总会想起熟悉的歌声

一棵棵苹果树

站在雪地里,安安静静

守护着脚下的泥土

在竖起来的枝干上

等待春天的到来

无人阅读的书

忘记了今天是几月几日

此刻,我正走出了世界的荒漠

在长满了尘埃的书架上

找到了曾在子宫里见到的那本杂文

因为,我记得那悲凉的诗句

让我在母腹中,开始

滋生了阅读的欲望

我喜悦秋风中树叶上的脉络

我喜悦冬雪,花朵和粮食

给予我的灵感和快乐

这样的日子,智者并不沉默

只是被无尽的嘈杂声

窒息了

尽管幽深的夜晚

月光还那么灿烂

当你老了

从尘封的书架上

取下那本泛黄的杂文

让黑夜降临的钟声吟诵

那本无人阅读的书

我将用母语写下一首

关于冬天的诗歌范文第6篇

诗人王寅有名句云:“谢谢大家冬天仍然爱一个诗人。”此诗名为《朗诵》,全诗如下:“我不是一个可以把诗篇朗诵得/使每一个人掉泪的人/但我能够用我的话/感动我周围的蓝色墙壁/我走上舞台的时候,听众是/黑色的鸟,翅膀就垫在/打开了的红皮笔记本和手帕上/这我每天早晨都看见了/谢谢大家/谢谢大家冬天仍然爱一个诗人。”此诗为何感人,是因为我们都已经预设了诗人已经没有人钟爱了。

奇怪的是这个冬天诗歌朗诵不断―因为有香港国际诗歌之夜,今年的主题是“词与世界”,Words 和World相差少许,却道出了一个诗意的秘密:正因为人类说出言词,世界才获得意义―太初有言。而诗的技巧就是完美安排字词的组合的技巧,诗人安排字词以构成意象,意象构成诗篇,诗篇说出世界的秩序、美与神秘。

这是一个神奇的仪式,更神奇的是它发生在香港,一个被认为毫不诗意的地方。不要再说香港没有诗、香港是文化沙漠之类的废话了,香港有诗,而且有好诗。无论本土、移民、过客或是访者,无数诗人为香港带来无数诗,香港也因为自身结构的丰富和矛盾,成为现代诗最适合不过的书写对象―虽然这个城市并非一个适合安放一张写诗的书桌的城市。

现代诗正好擅长于流动、不稳和冲突,并且以一种全新的美学去统一这“不美”的一切现代事物。本届香港国际诗歌之夜邀请来的诗人,有不少正是善于此道的好手。来自斯洛文尼亚的Toma? ?alamun (托马斯?萨拉蒙)、来自爱尔兰的Paul Muldoon (保罗?穆耳顿),来自巴西的Régis Bonvicino (雷寄思?邦维希诺)和来自印度的Vivek Narayanan (维瓦克?那拉扬南),他们的国家都是所谓第三世界国家,近二三十年的政经动荡不已,传统的国家文化也产生变易,诗人作为最敏感的温度计,必然用诗歌作出反应,但他们都不是裸的“现实主义者”,而是在前卫的文学手段中寻找最适合与这个奇怪的时代互动的方式,最后形成他们独具一格的诗。

诗善变、求变,对付一个地区社会的变局理应绰绰有余。这些诗人的态度理应给予身在文化更复杂的港澳、大陆和台湾生活中的我们一些启迪,今年有四位大陆诗人(西川、于坚、田原、宇向)、三位台湾诗人(罗智成、零雨、陈克华)、两位香港诗人(王良和、叶辉)和一位澳门诗人(姚风)受邀,其中西川、于坚和上述诗人最相似。他俩都是早负盛名的中国第三代诗人,原来被分别视为学院派与民间口语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但近年风格变化颇大,西川日益泼辣疏狂,如诗魔附身,非如此不得道尽生活中荒诞似的,他原来的玄思向日常生活情景“迫降”,却生出许多没有道理的道理来―这就是诗的不讲道理。于坚却从日常生活出发,日益玄秘起来,但又不离他所关注的现实:云南的生态,就像他同时用纪录片所做的一样。

今年诗歌之夜有一特色是汉语诗人与外国诗人人数相当,前者大都是大陆、港台诗歌节的中坚诗人,后者则多为享有国际声誉但是尚未在汉语文化界广为人知的诗人,关于当代世界文化的相互碰撞,他们有精彩的见解,化之于诗、或化之于文章与讲演,诗歌之夜就提供了直接领教的时机。汉语诗人中的田原和姚风同时也是日语诗和葡萄牙语诗的著名译者,在两种语言中进出自如,带给他们自己的诗歌另一种观察的角度。

类似语言翻译的,是性别的“翻译”,女诗人对此尤其敏感―无论是自己的性别、抑或他的性别,书写两性之间的纠结很难,更难的是超越此纠结。本届诗歌之夜请来六位女诗人:来自中国台湾的零雨、大陆的宇向,以及土耳其的Bejan Matur(白江?马突尔)、德国的Silke Scheuermann (西尔克?朔伊尔曼)、美国的C. D. Wright (卡罗琳?赖特)和墨西哥的María Baranda (玛丽娅?巴兰达),各有各的答案。其中零雨较为诗歌爱好者熟悉,随着年龄的渐长,她的诗歌日益透明、内敛,在寂静中控制着一种女性的紧张―但是在现场朗诵中,她仍不禁哽咽;与之相对的是年轻的宇向,稍微的轻松放肆,仿佛世界的纠结仅止于爱情。Bejan Matur和C. D. Wright教人惊喜的是自由,自由流露在字行意象的变换推进之中,读之有爵士乐的―也有土耳其音乐的迷醉。

对于一般的读者来说,现代诗令人望而生畏的,就是太多新奇和陌生的言词,太多意外的表达方式。但当你把词与世界放在一起打量的时候,你才会发现,是诗人的言词更新着这个我们已经熟悉得不再有惊喜的世界,这个道理,也是这么多诗人来到香港、用许多不同的语言要告诉我们的。

今年我和《朗诵》的作者王寅,一起歪坐在台下听其他诗人们朗诵,心里仍充满感激。虽然我还有另一句诗是这样说的:“千万不要指望着以诗歌取暖,诗会使冷的更冷。”

关于冬天的诗歌范文第7篇

“童童,告诉你,我遇到韦娅阿姨了!”真真连蹦带跳地跑到童童面前。

“真的?”童童睁大眼睛,“听说韦娅阿姨定居在香港,你怎么会遇上她?”

“她来参加中国童诗年会,还给我签名哩!”真真忙把本子拿给童童看。

“真好!”童童羡慕地说,“我可喜欢韦娅阿姨写的校园小说和散文了!”

“但这一次,她主要给我们讲她的诗歌!”真真说,“我听了后,突然发现我对诗歌的理解又有了一个角度。”

“我们读过北京的金波爷爷,读过日本的水上多世,香港的韦娅阿姨与他们没有相同点吗?”童童说,“要不,去眼镜哥哥那找找她的诗来读!”

“瞧――”眼镜哥哥突然从他俩后面冒出来,吓了他俩一跳,“这就是韦娅阿姨的童诗!”

“太好啦!”真真跳起来,“我来给你们读一首――

会飞的叶子

谁都怕冬天

说 冬天冷

小麻雀却说不

在光秃秃的树丫上

朗诵小诗

谁都说 冬天难看

孤孤单单没有绿意

小麻雀立在枝头

给寂寞的老树

添上一片

会飞的叶子

眼镜哥哥说:“冬天来临了,小朋友都穿上厚厚的衣衫去上学,却看到树上的小麻雀一点也不怕冷,它站在树上啾啾地叫着,像在朗诵一首优美的小诗呢!”

童童接着说:“啊,冬天的树上,绿叶子都没有了,可是乖巧的小麻雀,读完小诗,扑腾着翅膀飞了!”

真真笑道:“啊,那是一幅多美丽的图画,小鸟儿像不像一片会飞的叶子,离枝而去呀?真是太像了!”

童童叫起来:“我来读一首嘛――”

雨花

雨花雨花

是你在屋顶上跳舞吗

嗒嗒嗒 嗒嗒嗒

雨花雨花

是你在树叶上玩耍吗

沙沙沙 沙沙沙

雨花雨花

是你在窗子上笑闹吗

嘻嘻嘻 嘻嘻嘻

雨花雨花

是你在妈妈的伞上催促吗

去去去 上学去

“这首诗像我写的!”童童念完说,“我就老是在心里这么问雨花的!”

“嘻嘻,”真真笑,“我怎么从没听你说过这样的诗!”

“因为……”童童摸摸脑袋,“我想的被韦娅阿姨先写出来了!”

“哈……”眼镜哥哥笑起来,“童童,你说得没错,很多孩子的想法都被韦娅阿姨想去了,所以童诗里面都是有童年的,这也是我们爱读童诗,容易读童诗的原因呀!”

“是的,这些诗一读就明白,一读就像看到了自己在诗里面!”真真认真地说,“我还好喜欢这一首――”

爸爸的手掌

坐在

爸爸的膝盖上

听他讲故事

爸爸的手掌

像一把太阳伞

把我暖暖地 遮掩

哟 阳光

从爸爸的手指缝里

钻进我的眼帘

爸爸的手掌里

藏着多少故事呢

数也数不清

童童说:“爸爸的手掌里有什么呢?那上面有千条万条的小纹路,藏着的是歌曲呢,还是好听的故事?”

眼镜哥哥说:“那么,坐在冬天的日光下,在爸爸的手掌里找一个秘密吧,请他讲给你听,你一定会发现,这里面的故事,很神奇……”

小河不要哭

听 小河是不是哭了

是不是在诉说

她的妈妈 不见了

在她睡着的时候

小河小河你不要哭

我爸爸说

你会有一个新妈妈呀

小河为什么你

依然 哭个不停

哗哗哗 呜呜呜

好像说 不要不要

不要新妈妈

我坐在海边好伤心

爸爸呀

你可不可以找回我那旧妈妈

在我过生日的时候

小河小河你不要哭

你的妈妈

我的妈妈

都会回来的呀

真真说:“你们知道吗?韦娅阿姨为大家读这一首诗时,都流泪了!”

“这真的是一首很悲伤的童诗。”眼镜哥哥说,“悲伤的童诗在别的诗集里挺少,但是韦娅阿姨却写了一批悲伤的童诗,她说,其实孩子们也是很愿意读读悲伤的童诗的,因为在童年生活里,确确实实有很多忧郁的情感,这些忧郁的情感常常很难表达,这些童诗把好多心情给表达出来了。”

童童:“是的,这一首诗就是好多离开妈妈的孩子那种悲伤的感觉。韦娅阿姨好喜欢小河呀,她的诗里,有这么多小河,小溪……”

眼镜哥哥:“不错嘛,多读了几首,就能发现诗人的小秘密啦……”

二、眼镜哥哥陪你――边读边思

同学们,读着韦娅阿姨的童诗,你一定跟童童和真真一样,发现了韦娅阿姨特别喜欢写小河,小溪,我们就一起来想象――一条小溪,唱着动听的歌,从远方跑来,要不,让我们跟她一起去游玩吧?

听,小溪发现了一个秘密――

大地爷爷

王琴

大地爷爷最大方,

送一块地给绿绿的小草,

送一块地给五彩的花朵,

送一块地给蓝蓝的大海……

小草邀来了虫儿,

花朵请来了蜂蝶,

大海种起了波浪……

大地

也变得更富有了

原来,帮助别人会让自己更富有,小溪觉得真好,她也想去帮助别人了,我们一起帮她想想,小溪可以怎样去帮助别人呀,小溪有小溪的方式,这一定难不倒她――可以做《山爷爷的胡须》,可以当《风爷爷的古琴》,还可以变成大地的《腰带》……我们选几个来写一写――

小溪

王钰

小溪是一根粗辫子,

大山就是辫子的主人,

树木野花就是山女孩的发夹;

小溪是一条天蓝色的丝巾,

土地是她美丽的女主人,

每天都把她系在脖子上。

溪水的秘密

万勤

小溪里摆放着,

许多透明的古琴,

风悄悄地拨动琴弦,

溪水会忍不住舞蹈!

可快乐的小溪,一刻也不愿意休息,还要继续向前奔跑,一路上,她还会遇上多少好朋友,还会发生多少趣事啊,你也快快动笔写一个,让小溪一路唱着最美妙的诗歌,跑向大海去!

同学们发现了吧,把我们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小溪联系起来,我们就能写出小溪的诗篇,那么,我们的童年生活还倒映在阳光里,月光下,树叶中,花朵上……你也可以写写关于她们的诗篇呀!韦娅阿姨不仅仅送给我们童诗,更重要的是,她送给我们思考的方法,诗意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啊!

信纸

蒋钰

大地是一张长长的信纸

小溪流在上面写信

一排已经写得老长老长了

关于冬天的诗歌范文第8篇

关键词:耿翔;双文本现象;文体自觉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8-0022-01

陕西诗人耿翔的《马坊书》以诗歌和散文双文本的形式展开叙事,诗歌片断以题记的形式放在了散文前面,而散文又围绕着诗歌进行生发,延展;诗歌高度精炼,而散文又极尽铺陈;诗歌是浓缩的结晶体,散文是经过情感与泪水浸泡后晶体的舒展、放大,诗与文之间形成诠释性的文本互动,取得了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双重成功。应该说,这种诗歌与散文的双文本写作是作者的文体自觉探索,也是对自我的超越,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造诣和高超的文体驾驭能力,值得关注与研究。

诗歌与散文的文本互动,基本体现为两种形式。

一是每章中前后呼应。如:“我至死记着,一堆土豆/在屋子的一角,要和父母/相处着越过冬天。屋子里不太多的温暖/一半被人呼吸,一半被土豆呼吸/雪在外面落着,寻找不到食物的/飞鸟,正跳过门槛/靠近醒着的土豆。”(《马坊书》之29)

文中,则说:“我至死记着,一堆土豆在屋子的一角,要和父母相处着越过冬天。这是我替形象很简朴的土豆,在马坊藏下的一个画面。”“在一个冬天里,屋子里不太多的温暖,一半被人呼吸,一半被土豆呼吸。雪在外面落着,寻找不到食物的飞鸟,正跳过门槛,靠近醒着的土豆。”(同上)

另一是当题记中的诗歌不足以支撑文中的情感时,散文会用更多的诗来补充。如“屋后的葵花/你不诉说,我也知道金色/落在一个人身上的感觉。也知道马坊书里/如果没有你的旋转,我头顶的天空/不会紧跟着一个人/涌现花朵。而我最熟悉的/一座老屋,也不会接受/金色的淹没。”(《马坊书》之47)这是题记中关于葵花的诗。

而文中写到“我每次从庄背后回来,都要隔墙喊一声母亲,直到她从屋子里走出来,一手扶着后墙,一手遮额看我。”(同上)除了对诗加以解读外,还进一步补充了这样一首诗:“屋后的葵花/没有一只握笔的手/在我之前,触摸你沉静在/村庄上空的一头金色。而一座农家小院里/有了一道天上的阳光/有了被众神,突然照亮的感觉/扶着你,探出土墙的身子/母亲的眼角,也有了/金子浑身的亮。”(同上)这样的补充对于葵花的质感刻画、对于母亲形象的进一步塑造无疑是锦上添花。像这样的写法,还有好多,不一一列举。

缘事而发,缘情而生;情志所托,自然如流。其实,无论哪种文体,都是行文的一种需要,都是情到真处的自然流露,为一个中心服务。从诗歌到散文,从抒情文本到叙事文本,可以说诗人运用从容,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也将两种文体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二者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并立通融,诗歌借助散文而得以诠释,散文借助诗歌而得以升华,同时带给读者独特的阅读体验,使读者更全面更深刻的解读马坊。

在我们阅读的经验中,大凡成功的大作家,总有自己写作的根据地,这也是作家的精神家园和思想扎根的地方。著名文学评论家谢有顺先生曾讲述过小说创作的五大关系,其中第一层关系就是“小说和地方”的关系。谢有顺说:“要想在你的小说里面真正将自己的生活写透,将人写活,如果不构建一个跟自己的记忆,经验密切相关的地方,不建构一个带有你自己风格标记的地方就很难成为一个风格化的作家。”如美国作家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县”,鲁迅先生的鲁镇、老舍的老北京胡同,沈从文的湘西世界、莫言的高密东北乡、贾平凹的陕南商州、实的关中塬上、路遥的陕北等,马坊,也是耿翔的精神依托与最终归宿地。正如贾平凹先生所言:“您是优秀的诗人,不仅在陕,而在全国!”以马坊为标签的耿翔,正在走向全国发出他的乡愁。

“一个人的故乡,就是他的父母。父母在的时候,故乡就在。”(《马坊书》之56)“一个很物质的故乡,已经背离我了,只有一个精神的故乡,还被我背在身上,一刻也不敢放下。”(同上)我们相信,浸染着诗人泪水,渗透着诗人深情的《马坊书》,由于某些朴素的可以共享的经验,定会引起我们内心深处持久而深远的共鸣;我们也相信,诗人最喜欢的这本《马坊书》,当初用文字为马坊树一座不朽丰碑的意愿,已经实现。

参考文献:

[1]陈雪.作家的精神家园[N].惠州日报,2010-11-21(5).

关于冬天的诗歌范文第9篇

长春近日雨雪连绵,然而,在来自全国各地的来稿中,一篇诗稿却如冬日暖阳,照亮了一室阴郁。这便是诗人李漩的诗歌。

李漩的诗歌大体分为三部分,一是关于爱情,二是悼念离思,三是关于生命的反思。

爱情是文学隽永不变的主题,《想和你去看看海》堪称佳作。在诗人的描写里,阳光、江水,油桐和月儿,似乎都有了温柔缱绻的情思,“想和你去看看海/我只是一个人静默的时候/想想”,情感的无奈与细腻被诗人表达得淋漓尽致,最后,诗人笔锋一转,“想想/ 漫山的叶子就红了”,戛然而止,似秋风过处,红叶满地,却不见佳人。

“坐在石屋前的马凳上/偷看灶门前的火苗/舔着你月亮的眼睛/你的心事是房檐下一串连一串火红火红的辣椒。”(《马帮的秋天》)各种富有乡村韵味的意象营造出一幅欣欣向荣的山村图景,“我晚唐的箫声/偷走了少女的心事/三更里,我用赶马的鞭子/敲碎山寨的恬静/峡谷里林立的核桃枝桠间/少女甜美的歌声在荡着秋千。”寥寥几笔,勾勒出一个多情、羞涩、美丽、大方的山村少女形象。

属于马帮汉子的炽热的爱,充斥于诗人的笔下,“然而/我只是一个马帮/我只能挥鞭启程/我只能偷摘一片红叶/贴在滚烫的心窝口/这片红叶啊/我要送给桃坪的少女/作为迎亲的聘礼。”全诗更是如一曲热辣滚烫的山歌,诗人立足乡土,语言的平实和意象的涵义让诗歌充满想象,情绪的流动让情节得到推进,这些都构成诗的一种氛围,让阅读沉浸在愉悦之中。

关于悼念诗歌,是李漩诗歌的又一大主题。《弟弟,我们回家》中凄切的呼唤如一曲低沉的哀乐,把泪水洒在心灵的每一寸土地上,“爬坡 爬坡/沉重的心情快捷的脚步/半山腰/手术室薄薄的门隔我在外面/闭眼 合十/大慈大悲观音娘娘啊/一定睁开慧眼啊”逝去的亲情是不可磨灭的痛,沉痛的呼唤应该会引起每一个有共同经历的人的共鸣。苦难是文学的根,诗人离不开对苦难的反思和思索。“孩子,为你点燃一盏烛光/那边的世界太黑/你要收拾好你的书包/课本,文具”(《孩子,为你点燃一盏烛光》)四川地震牵动了无数人的心,然而李漩却独辟蹊径,把目光投到遇难孩子的身上,发出深沉却愤慨的质问:“为什么/教学楼的身体就那么的脆弱?/为什么/有的人的手白,骨子里却很脏!”

对于生命的独特感悟,李漩把这一系列的诗,命名为“旅程”,其实,生命本身就是一个旅行的过程,第一站:德阳,第二站:深圳……(旅程),在诗人的旅程中,李漩把诗歌当作倾诉生命的方式,“走进绵远河边萧索的青冈林/我拾起一粒干瘪的种子/春天来了,会发芽吗?”如此发问,颇有浪漫诗人雪莱“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风范,然而却又做出了新的诠释,干瘪的种子发芽,何尝不是新的希望?诗人带着希望上路,开始了旅程。第四站中,“故土是枚青青的梅子/涩涩地哽在喉头/其实我远比河流幸福。”故土是游子生命中不可磨灭的印记,更是诗人心中的标杆,青青的梅子,酸涩却别有一番风味,回想起故土,漂泊的诗人却说“我远比河流幸福”,看似豁达乐观,却让读者心中也如噙了一枚青梅,酸涩又甜蜜不已。

关于冬天的诗歌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语文 综合性学习活动 语文本位 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1-0070-02

一、从一堂课看当前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误区

案例一:《感受自然》综合课展示环节

1.走进自然

出示各地风景照片,请学生来说说这分别是哪里的景色。

(学生抢答,参与积极性很高,气氛活跃。)

2.了解自然

各小组依次登上讲台,展示探究成果。

第一小组:冬天的色彩 (组员通过多媒体展示照片、播放视频,配以优美的音乐,感受自然之美。照片内容丰富,但因时间原因,出示速度较快。)

第二小组:冬天的乐趣(这组成员各讲一件趣事,并配上照片。)

第三小组:冬天的气息(步骤一:搬来梅花给同学们闻一闻。步骤二:朗读关于冬天的诗歌。)

3.谱写自然

以“冬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描绘冬天的景色,也可以叙述与冬天有关的事情。

这堂综合课内容丰富,但笔者感到困惑的是学生在搜集、整理、整合之后的展示过程中,如果只注重课堂活跃与活动形式,那么表面的活跃下又积淀了多少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内容呢?因此,笔者认为这堂课存在以下误区:

(一)教学内容语文本位的淡化

这堂综合性学习课对语文素养关注不够,误将综合性学习课上成了其他学科或领域的课程。综合课在教学内容上大都涉及其他学科的内容,各学科知识的综合的确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但不可本末倒置。如:《感受自然》在授课第一环节罗列了各地的风光照片,使这个环节成为观看风光艺术片的过程。笔者认为问题核心在于教师没有把握好教学内容的界限。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在准备环节积极参与体验,已注重了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作为语文综合性活动在展示中就应彰显语文学科的特点。这堂课归结下来,除在朗读上有所指导提升外,并未关注语文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忽视语文学科的学法特点

综合课将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领域,语文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所以可以采用的学习方式有很多种,但要以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的学习方式为主,也就是以“听说读写议思”为核心。但这堂课教师却将这些主流的学习方式边缘化,让游戏、视频、竞赛等活动方式反客为主,学生的语文能力难以提高。

二、增强综合性的一次语文课堂尝试

因为认识到以上误区,为寻求突破,笔者也上了一堂《感受自然》的综合课,进行了增强综合性学习的有效尝试。笔者将这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确定为两个:学生针对活动主题有目的地收集资料,掌握查找、收集、引用、整理资料的基本方法;能针对描写事物的特点,掌握用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对其做细致的描绘,掌握有顺序、多角度结合的写景写作方法。在上课前学生已有一个月的准备时间,拍摄了家乡冬景的照片,写了不少文字及其他材料,并分为冬之色、冬之味、冬之韵三大组。

案例二:《感受自然》综合课展示环节修改设计

1.导入

同学们,正欲展翅的蜻蜓飞舞出春天的信息,不眠的秋虫咬碎了秋天的月色,自然的一山一水都浸润着我们的心灵。今天,我们走进自然,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理解自然的生命,体悟自然的灵性。

2.请各小组展示他们感受到的冬天的美

第一小组:冬之色(学生展示自己的一幅幅图画,并用文字表述。图画和文字同时出示,本组强调描述景物要有一定的方位顺序,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等,使文章条理清晰。)

第二小组:冬之味(先是趣味,在作者自己绘声绘色讲述的同时,用文字呈现学生的文章。这组文章教师强调描写方法的灵活运用,学生给自己的文字增添光彩;然后,闻闻腊梅的花香,试试运用联想和想象,将自己的细微感受具体表达出来。)

第三小组:冬之韵(这组首先采用诗歌朗诵的形式,配以音乐,并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各组谈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然后出示本组习作,谈自己对冬天景物的感悟和想法。教师重在讲解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在各小组展示时,其他小组认真倾听,提出质疑,评析、修改习作。教师加以引导。)

3.描绘冬天

要求运用本节课的写作方法,运用优美的语言,写一篇作文,或写出观察到的冬天美景,或写出自己对冬天独特的感受和理解,感情真挚,体裁不限。

本堂展示课在教学环节设置上变动不大,但在细节作了改进,各个步骤以注重语文素养培养为根基,目的是能将语文味不着痕迹地渗透于综合性活动展示环节之中。

(一)注重语文教学本体的尝试

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是语文综合课的目的之一。综合课的学习,必须从语文的角度入手。以上活动的开展,是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根基来展开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一,守住综合性学习课堂语言的文学基调。语文课要有韵味,少不了生动的词句。在课上,笔者要求学生尽量运用文学性的语言,在综合性活动中品优美的文章,读古典的诗歌,说哲理的语言,写内心的感悟。在导入环节用优美的文字导入,将学生带入大自然宁静悠远的意境之中。吟颂冬天的诗文时引导学生细斟慢酌,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独具匠心的修辞、独到的炼词技巧、细腻的情感意蕴等。

其二,守住综合性学习注重培养语文素养的宗旨。在这堂课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冬之韵小组展示时,除图片、诗歌以外,学生有一篇《梅花》习作展示。在综合课上也多有习作展示环节,但笔者在细节上做了处理,将作者原文中的“墙脚树枝梅,凌寒独自开”“每当白雪皑皑时,唯独她开放着”等文字颜色改为红色,并请其他组学生考虑写景状物时的写法,最后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写景要抓住特点,有重点地写;用修辞手法加以突出,这样就可抓住景物的特征;在描写时还要做到情景交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二)突出语文学科特点的尝试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笔者认为要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议思”的语文能力。笔者在这堂课上,坚持说写并举,培养符合学生语文学科特点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各小组展示时,笔者抓住契机,将说的机会留给学生。在抓好说的同时,也重视写的引导。在每一小组展示的文章中,写作要求各有侧重,冬之色着重写景的顺序安排,冬之味建议可以运用想象和联想来描写抽象事物,冬之韵则要求融情于景,写出内心的独特感受。

上一篇:中国古代诗歌范文 下一篇:中国诗歌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