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1 08:01:16

公务员考试个人总结

公务员考试个人总结范文第1篇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对未来从事行政工作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否具备行政工作能力的一种可能性的测查与验证。与单纯以基础知识和智力为主要考查对象的一般测验不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查的是人的基本资质与潜在能力,具体表现在考查考生是否具备快速、敏捷、准确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发展的十余年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命题规律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1、多样性、广泛性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常识判断五种类型的题目。通俗地讲,这种测验在形式上涵盖了对汉语基础、逻辑、文史、社科、数学、时政、法律等各方面的综合测试。这种广范围的题型及考点设计,正体现了公务员考试公正、公平的精神——不偏向于任何一门专业,保证“人人可参与,人人可发挥”,也保证日后从事公职的人员不是“偏才怪才”,而是各种能力均具备、各种岗位均可适应的全才。

2、基础性、思维性

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的“测试内容”部分规定: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从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与地方真题也可以看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90%以上的题目均为基础性题目。这种基础性既是针对某一专门学科而言,也是针对从事公务员工作所应知应会的基本素养而言。然而,基础并非意味着简单,这种基础性是与思维性紧密结合的,考核的是“活生生”的知识,需要考生有“活”的思维来与之对应。

3、规律性、统筹性

公务员考试个人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公务员 考试录用制度 科学化 措施

国家是否能够选拔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公务员队伍,不仅影响着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建设,同时还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体制的发展,而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作为公务员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首要环节,自然肩负着把好关的重要使命。目前,国家之间的竞争其实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把人才战略上升为国家重点战略。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只有拥有更多的人才,并且要合理地利用,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国家优势。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国家对人才资源进行合理地配置,为全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因此,研究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对人才资源进行规范化、科学化地配置有着很大的帮助。另外,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牵涉着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就业形势,同时政府机关公务员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政府机关的办事效率,关系到政府机关能否有效的实施其管理职能,所以对于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1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概况

1.1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内涵

我们要了解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内涵就要弄清楚,什么是公务员、什么是公务员制度、什么是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

首先,我国公务员指的是依照我国法律履行公职、被纳入国家行政编制,并且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这类人员。公务员考试则是国家选拔和考核人才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公务员录用是国家机关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公务员的活动。公务员考试录用是指国家根据各级政府的职位需求,面向符合条件的社会大众采取公开竞争考试的方式,先择真正的人才的活动。而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就是用来规范公务员考试录用活动的一种准则。它主要包括了公务员录用的原则、标准、程序、资格、方式方法和组织管理等内容。录用的方法采取公开考试,择优录用的方式,这种考录方式还是能够体现一定的公平、公正性,还可以体现出入口考试、综合能力素质测试的特点。只有拥有科学的考试录用制度,才能更好的展现和维护考试录用的公平性。所以说没有考录制度的科学化就没有考录制度的公平。公务员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个部分,只有通过了笔试的人员才有资格参加面试,通过层层选拔的方式选择人才。而在公务员考录过程中对应试人员进行严格的政治立场、道德品质和能力素质综合考察是至关重要的。而在实践过程中得出的结论是,采用公开考试和严格考察相结合考录方式进行选拔公务员是比较公平和科学的。这种综合性的测评方法能比较客观的反映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是一种比较可靠的选拔方式。而且这种强烈的竞争性选拔方式还可以激励这些应试人员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样就使得他们以后可以胜任公务员的工作。还有就是这种将考试和考察相结合的考录方式,还可以弥补考试的不足,保证了公务员选拔的水准。

其次,公务员制度是指国家依据法律对公务员进行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有效化管理。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确立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再次,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是指国家相关单位依据各级政府的职位需求,并且按照一定法律程序,采取公开考试的方式选拔优秀的人才,这是录用主任科员以下和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人员的一种人事管理制度。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包含了考试录用组织、考试录用程序、考试录用基本原则等。

1.2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发展过程分析

在我国建设和发展的初期,我国制定了符合我国计划经济发展,与行政管理体制相吻合的公务员考录制度。在公务人员录用工作上主要采取以下三个途径:一是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由国家统一分配;二是对部队转业干部的安置;三是对社会上的人员进行有计划的吸收。这些选拔方式也达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干部人事考录制度逐渐暴露出了缺乏竞争、法律体制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严重地阻碍了国家对优秀人才的选拔。因此,要尽快地采取必要的解决措施,而我国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就是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包括萌芽期、发展阶段、成熟阶段。

第一,萌芽阶段,1978以后,我国开始了改革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的构想。开始从根本上解放思想,建立新的人事干部选拔制度,这为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国家主要从考录制度建设的思路、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从制度建设理论上进行大量研究,为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在此基础上,国家又明确提出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证了我国公务员人员的管理有法可依,明确强调凡是业务类公务员必须经过考试才能进入。

第二,发展阶段,经过多次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终于在1993年颁布,并于当年的10月1日起正式实施,1994年人事部颁布的《国家公务员考录暂行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公务员的录用原则,这标志着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正式确立。1994年8月,中央国家行政机关举行首次公务员考试,从1998年开始,政府机构进行改革,停止面向社会招录公务员。到2000年,政府机构改革结束,全国各地又重新陆续恢复公务员的招录工作。

公务员考试个人总结范文第3篇

公务员考生能力面面观

公务员考试与职称、升学等其他考试有着很大的区别,由于它是竞争性考试,是党政机关选择优秀人才的考试,许多考生经过这样一次性的考试往往会决定其一生的职业选择和发展趋向。因此,公务员考试要求考生的自我认知、守法参考、考试得分和就业发展等能力与其他考生有很大区别。

许多公务员考生对此不够了解,在报考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据调查,当前公务员考生的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缺少自我认知意识。近年来,公务员考试已上升国家“第一考”。针对这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现象,前不久,某省一机构对参加公务员考试的7970余名考生进行了一次动因调查,结果是,抱着他考我也考即“跟风跑”想法的占37%,抱着练练兵心态的占45%,其他有明确人生目标真正考试者占18%,而考生报名时不考虑自己爱好、专业和特长及户籍的竟然占76%,此种缺少自我设计能力,不考虑自己的实力和兴趣,单单选择热门职位和部门报考的问题,不但降低了考试的成功率,也会使考录到公务员队伍者缺乏专业特长而失去工作的兴趣。

缺少应试得分技巧。公务员考试与升学、执业资格等其他考试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首先,考试内容多,涉及政治、法律、天文、地理、历史、科技、数学、文学等各个领域;其次,专试题量大,时间紧,不允许考生有太多的时间用来复习基础知识;第三,国家考试与各省市的地方考试在题型、命题、阅卷及评分标准上均有不同,因此,公务员考生不应死记硬背一些名词和事件,重要的是要掌握应考技能和方法,提高得分能力。但据调查,参加公务员报名考试的考生绝大多数人不知道公务员考什么,如何考,有的刚毕业的大学生习惯于像高考那样搞“题海战术”;有的则抓住一本教材把精力用在读书上,而不是练思路、练逻辑思维能力;有的做行政能力测试题时速度慢、准确性差,考场上仅完成题量的大部分;有的做申论题时不懂审题,不知道解题方法、思维方式和写作规律,答题不规范,“跑题”、“离题”现象比较多。由于应试得分能力不强,缺少阅读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造成失分、丢分现象严重,最终考取不到高分,进入不了公务员队伍。

缺少就业发展目标。据了解,一些公务员考生职业观念淡薄,选择工作岗位单一;有的把考取公务员作为职业的唯一目标,甚至当起了“考试一族”;还有的考生没有做好考试失败的心理准备,缺少职业耐挫能力,一旦公务员考试不成功,往往不能进行自我定位和职业设计,确立新的工作职位追求。

提升公务员考生能力

要从几个方面入手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升公务员考生能力,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增强就业选择能力。考生在应考时需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应熟知个人的特长或优势,提高正确的岗位选择率。考生报名前,个人应从职业的长远发展考虑设计,从内心问一下自己,我是什么性格?到底喜爱和选择哪些喜欢和感兴趣的岗位?二是应根据个人所长及时调整岗位选择,避免走人生弯路。在内心深处树立与性格、兴趣相符的职业目标,也就能做到多元化、多渠道地选择职业岗位。三是加强学习,提高岗位选择的成功率。作为考生在报名或参加公务员考试期间,应及时充实自我,多学习一些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掌握更多“一招鲜”,努力在职业和岗位上扩大选择面。

提高应考得分能力。公务员考试中,准备和不准备结果是不同的。考生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突出增强复习的系统性和准确性。公务员的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个层面。笔试主要包括行政能力测验与申论考试,面试主要是考查知识面和语言表达能力。行政能力测试的准备一般采取听课、看书、做题等方法。听课、看书可以自己感受一下,这里最主要的是多练习做题。做题应做真题,做题时要练速度,提高准确性和规范性,通过个人做题的感受,把握行测的规律和得分点。申论的准备重点是把握写作的规律,理解主题,明确思路,能够文笔流畅,起、承、转、合、破题、解题步步推进,依次展开。同时,注意卷面整洁。这样,就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二是突出提高笔试水平。根据这些年公务员命题的特点要求,公务员笔试与其他考试的不同,重要的考试考生的材料阅读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文字书写能力。而这四个能力中,最重要的是有无思路。而思路最重要的是要在笔试过程中,始终带着为什么、是什么、如何办的问题完成笔试答案。在这方面,每个考生都要着眼于思路下功夫,抓紧时间复习,通过抓住得分点,提高得分率,争取考试一举成功。三是突出提高面试的得分率。面试是公务员考生的最后一关,也是考试能否胜出的关键。增强面试的得分率,首先要明确面试的形式。从当前看,各地公务员面试大多采取两种模式。一个是结构化面试,另一个是无领导小组面试。

前一种主要要求展现个人才能的发挥,后一种则是通过发言使每个人最直接的印象见识风度、教养和见识。这三者都要靠个人的长期修养才能得来。而这三者是通过发言的时机、发言的内容、何时停止、遭到反驳时的态度、倾听他人谈话时的态度等表现出来的。为此,无论参加何种形式面试的公务员考生,都必须在提高综合分析、组织计划、应变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上下工夫。这样,才能在最后竞争中取得成功。

提高就业发展能力。考生应注意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增强提高就业发展能力的认识。在参加公务员考试时必须把提高能力作为一生的长期任务来完成。二是着力提高耐挫能力。公务员考试一次成功者毕竟是少数。即使这次公务员报考暂时不成功,也为今后参加各地公务员考试和企事业单位考试储备能力基础。三是着力提高今后生存和发展能力。这些能力包括:知识能力、技术能力、生存能力、为人处世能力、团结人的能力、心理耐挫能力等等。一名考生一旦具备了应有的能力,成功一定会向他招手。

公务员考试个人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网络 公务员考试资源 利弊分析 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

近年来,网络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最重要的信息来源。公务员考试热,也使得越来越多的考生利用网络资源准备考试、查阅相关信息。然而在丰富而杂乱的网络资源中,考生既不能不加分辨地浏览和使用一切资源,又不能孤注一掷、投机取巧。所以,学会正确利用网络资源,扬长避短,使网络资源为我所用,对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1.网上公务员考试资源概述

1.1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系统

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系统(http:///2012/UserControl/Student/ StudentIndex.aspx)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官方网站,涵盖各省资讯,主要为考生提供以下服务:成绩查询,相关下载,包括招考简章、考试大纲、报名登记表等,政策、技术和考务问答,例如《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2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等。

1.2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网(http:///)是以向考取国家以及地方公务人员的考试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解读为主的辅导性网站,它以资料辅导,在线释疑,及时的报名缴费信息、成绩查询、面试录用等即时的资讯为主,同时,根据考试大纲及时大纲解答和全真模拟试卷辅导考生。

1.3网校资源,以中公教育为例

中公网校(http:///)创建于1999年, 2001年开始涉足公务员考试培训辅导领域。中公在网络上提供了丰富的备考资源,包括:历年真题,阅读材料,包括各省公务员考试的题型汇总、分门别类的归纳各题型的注意要点、申论技巧、面试技巧等,还有关于公务员考试的论坛、博客,汇集了真题的整合、考生感受与评论等内容,最热帖子例如:《全年时政热点汇总一最新申论热点文章》、《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数字推理题型分析》、《十二五规划解读》、《考生必背的申论标准表述》等等。

另外,中公还在网站上设置了需要付费才能进入操作的申论批改、在线测评、名师指导等“精华”内容。

1.4其他资源

(1)各省的公务员考试网。如吉林公务员考试网(http:///),都包含了各省有关公务员考试的重要通知、相关下载、辅导资料、相关阅读、时事政治、考试技巧、考试动态、成绩查询、政策法规、咨询电话等。

(2)各公务员考试论坛。如QZZN论坛(http:///),包括各省各地区的有关公务员考试的论坛,主页分为交流学习区和相关下载区。该论坛热门帖子的最高浏览量近千万,资料下载区的各种资料下载量也都有几十万。可见,这个论坛在考生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3)商业炒作。各大培训机构都在网络上进行商业宣传和炒作。几乎每个培训班都打出了“知名讲师”、“权威专家”的旗号吸引学员,随便进入一个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的网站,都能看到“权威师资”、“领袖团队”的字样。名单上的教师个个都是“首席专家”、“押题能手”,实际上这些大多是自冕封号。网络培训班还会以“内部资料、注意保密”等看起来很神秘字样来吸引考生,其实就是普通的资料,历年真题或是模拟题。

(4)欺诈信息。例如,2012年3月8日江苏省惊现“公务员考试笔试包过、原卷答案提前送货”这样的网络信息,记者冒充考生加其QQ,对方QQ名为“公务员考试中心”,发来了一份公务员考前原卷及答案购买的操作方式,其中提供三种付款方式。对此,江苏省人事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公务员考试试题有严格的管理程序,不可能提前泄露,此类叫卖公务员考试试题的信息,一律属于诈骗。

2.网上公务员考试资源的利弊分析

2.1主要优势

(1)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强

互联网作为第三媒体,具有时效性强的特点。在新闻的,信息的传播方面,都有着惊人的速度。对于想要报考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来说,最便捷快速的信息来源就是通过互联网。比如报名方式、报名时间、报名注意事项;准确的笔试时间、笔试地点,各地区各部门的面试时间与地点;分数线的划分;各部门的录用条件、体检条件及时间等。这些消息的获得对考生来讲都非常重要,特别是一些重要通知,比如成绩的查询,补充录用公务员公告、调剂公告等。考生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准确的获得这些信息,确保考生不会遗漏重要通知与公示,有助于考生顺利报考及录取。

(2)信息传递的范围广泛

由于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分布广泛,且各地区的考生人数众多,所以关于国考的政策、通知的准确传播至关重要,想让所有的考生都能够获取信息,在网络上的公示成为一种重要的途径。全国各省各市的考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了解最新信息,这也是其他传播媒介所不具备的优势。

(3)备考资源丰富

网络上有关公务员考试的资源非常丰富,各省的公务员考试网以及各大网校上都有丰富的资源。包括历年公务员考试真题,答题技巧,海量模拟题以及有网校老师批改、答疑的网络培训班等等。

(4)交流便捷

公务员考试的相关论坛,为考生提供了一个能够及时交流与讨论的平台。它将考生与老师紧密的联系到一起,形成了一个关于公务员考试的独特的网络群体,方便了所有考生之间和考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在论坛中,考生可以随意的交流沟通,发表自己的考试经历、总结自己的考试经验,以供大家参考、讨论。有不懂、困惑的话题也可以在论坛上求助请教,论坛中有老师或相关人员会为你解答。论坛对于考生来说,已经成为一个不可缺少的备考平台。

2.2主要弊端

(1)信息资讯杂乱无序

网络上的信息海量,公告公示的混乱、信息资讯的无序,使考生难以分辨哪些是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导致考生盲目的搜集“重要通知”,将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不必要的地方。

(2)备考资料海量无章

各大网校各行其是,预测题、模拟卷层出不穷,资料海量且不具权威性,随便抽出一套题,它的价值究竟有多大,令人无法判断,考生难以获取真正有价值的资料,深陷题海。或者在纷繁复杂的各家学说中徘徊,受到各种广告的干扰,迷失备考方向。

(3)网校的不规范

网络上的培训机构不在少数,而且培训班都向考生做出“包过”承诺,或是学费高昂保证一次通过,或是交了学费后只要不过便可以继续接受培训。还有收费的资料,只有付费才能获得浏览权,使考生误以为付费的资料一定具有更高的含金量。或是认为如果别人都参加了各种培训班,而我如果不参加就会处于劣势。还有很大一部分考生根据网校的宣传,认为网校中的名师会在考前给学生发预测题,而且具有很高的命中率。虽然很多培训班的虚假承诺已经被拆穿,但仍有很多考生受到广告、宣传的影响,抱着宁信其真不信其假的心态去报名。在网络监管并不完善的情况下,许多网校利用了网络的虚拟性来凭空构建网校,欺骗考生。

(4)信息的虚假性

①培训班的商业炒作。最近杭州有两家培训机构推出的公务员考试面试班,以高达万元的报名费让众多公务员报考者惊讶,其中一家更是打出了“面试保过”的广告,在网络上迅速流传开来。

②利用网络进行欺诈犯罪。“考前送货真题”、“考场中使用特制通讯设备传输答案”、“绝对保证准确率”,这些信息在网络上绝不少见。考生面对这样的字样难免会产生侥幸心理,上当受骗,影响考试。而真正想通过踏实学习和自己的能力来获得好成绩的考生,看到这样的宣传语也会觉得不公平,从而影响考试情绪。

3.正确利用网上公务员考试资源的对策

3.1提升信息资讯的捕获能力

(1)利用好网络信息的时效性

网络上的资讯纷繁复杂,考生可以主要关注一个正规的官方网站,比如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系统,或者是各省的公务员考试官方网站,这些网站都会在第一时间内重要信息,考生可以直接查阅“重要通知”和“公示栏”两个栏目,避免被一些不重要的信息干扰,也不能只关注一个非官网的网站所的信息,包括权威网校等等都是不可靠的。如果出现重大信息的遗漏、延迟,网校承担不了责任。

(2)增强信息浏览的目的性

考生浏览网页时要有较强的针对性。这需要考生首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制定一个备考学习计划,需要什么资源就针对性的在网络中查询,避免泛泛浏览一无所获。在论坛中也要有一定的目的性,有些论坛的帖子数量高达千万,考生一定要有选择性的浏览,从中获取对自己有益的信息。牢记自己带着的疑问,与其他考生或是老师交流的时候要直接切入主题。

(3)提高辨别能力

网络上存在的众多资源和信息的真实性需要考生自己去辨别。首先考生自己要掌握一定的有关公务员考试的信息作为基础。比如,国考是考察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考试,考察范围广泛,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素质,才有可能通过笔试。而这些能力与素质的培养绝不是能够在短期内实现的,所以考生切勿相信“包过”之类的承诺。其次,考生要相信组织公务员考试的国家相关部门一定不会对外泄题,政府会对所有考生负责,一定能为考生提供一个公平的考试环境。“考前送答案”这样的骗局就会很容易识破。最后,考生要做到所有资源为我作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各种题型分别训练,避免在丰富而又无序的备考资源中迷失方向。

3.2培养正确的心态

(1)正确对待名师指导与权威预测

其实所谓“名师指导”,就是有过多年公务员考试培训经验的老师,对自己以往的教学经历、答题技巧和经验进行归纳,在仔细研究历年真题的答案及解析后,对公务员考试的题型及解题思路有了一套系统的总结,然后将其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少走弯路。“权威预测”就是具有权威的老师或是培训机构的押题,“权威”或是来自教师的资历与知名度,或是这个培训班有过压准真题的经历。

归根结底,考生还是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认真准备,不要在预测题上花费过多的时间、精力与金钱。要以一个正确的心态来对待“名师”与“预测”,考生能够在这其中获得的至多只是一种答题技巧与解题思路,而不是“真题”。

(2)正确对待网上收费培训班

几乎所有的考试都会有相应的培训班出现,网络上的公务员考试培训班自然也十分丰富,中公、华图、宝学等培训机构都争相炫耀自己曾取得的傲人成绩,当然培训班是收费的,而且价格都不低。其实培训班往往只是起到一种督促的作用,方便与老师交流。不可能只要参加了培训班,就会像广告中说的“国考必过”。考生应该理智的看待这一问题,一要分辨清楚防止上当受骗,将“学费”交给诈骗团伙;二要以正确的心态对待培训班,真正能够取得好成绩的方法就是自己的努力。

(3)杜绝侥幸心理

公务员考试考察内容范围广泛,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综合素质。所有的培训机构都是短期的突击培训,并不能帮助考生真正提升综合能力,只是起到一个熟悉题型、掌握答题技巧的作用。所以,真正好成绩的取得取决于个人多年形成的综合素养。考生应杜绝侥幸心理,分辨虚假信息,抵制不良诱惑,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积累知识,训练思维,真正做到开口能说、提笔能写、问策能答、遇事能办。

公务员考试是成为国家公务员的必经之路,被称为“国考”正是因为它的重要程度不同寻常。网络中海量的公务员考试资源,为考生复习备考提供了种种便利,具有多种优势;同时又存在很多弊端,容易误导考生,甚至使考生蒙受各种损失。对待网上公务员考试资源,一定要做到趋利避害,扬长避短,以正确的方法和心态去利用和对待网络资源,使其发挥恰当效用。

注:北京电子科技学院教研基金资助项目:编号jy201213。

参考文献:

[1]朱永喜:《如何利用网络资源为2012国家公务员面试服务》,学宝国家公务员网(http://),2011-12-21

[2]汪亚君:《公务员网络培训质量问题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09,7

[3]蒋亚璇:《探讨如何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09,7

作者简介:

马 宏(1963-),男,政治学博士,北京电子科技学院管理系教授,主要从事政治学、行政管理学教学与研究。

公务员考试个人总结范文第5篇

俗话说“好的计划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广大公务员考生来说,由于面临着毕业、就业以及工作繁忙等的现实困难,很多人会遇到复习时间不够用,不知道从哪里入手等问题。目前距离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只有不到3个月的时间,时间短、任务重,考生们将何去何从?专门从事公务员考试辅导培训的专家根据多年教学经验,特为大家提供一个备考时间表,希望对大家的复习能助一臂之力:

2007年

8月上旬 搜集公务员考试资料,听公考形势讲座,确定目标。确定所要报考的大概范围、方向和岗位,全面了解所报部门、岗位的信息。购买历年真题,评估自己实力,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

8月中旬 第一轮复习,可以报一个基础班,主要是申论和行政能力测试两门基础课学习。不要急于做真题,着重夯实基础。

8月下旬 全面关注去年公务员考试大纲,购买最新辅导用书,准备暑期结束前的最后复习,特别是留意最新辅导用书的修订部分,以及最新补充进去的例题。

9月上旬 制定全面复习计划,开始第二轮复习,可参加有权威性的暑期班,做到两门笔试科目同步提高。

9月中旬 以系统阶段式学习模式为基础,复习进度讲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系统不间断,跟着辅导课程学习一个阶段后,带着学到的各种方法、思路和技巧回去做题、揣摩,之后再带着疑惑和问题再进入到下一个辅导环节中,寻求老师的解答,如此往复。

9月下旬 对前两阶段的复习进行总结。重点内容要进一步巩固,最好在教材中做出明显的标记,以备最后冲刺时使用。

10月上旬 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开始网上报名,考生登录人事部网站(www.mop.省略)报名。考生要谨慎填报,牢记报名信息。

10月中旬 第三轮复习阶段开始,申论、行政能力测试的冲刺复习要进行查漏补缺,购买辅导冲刺的内部资料。考生可参加冲刺辅导班。

11月上旬―考前 进行模拟实训,最后梳理考点,调整考试状态。

11月中旬 调整心态,熟悉考试环境和流程,参加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

12月 也就是笔试一个月之后,考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自己的成绩。

2008年

1月份以后日程如下:

1.查询所报职位的最低分数,预测是否过关。通过笔试、进入面试的考生可以开始准备面试,首先去书店买一本有关面试的教材,还可以跟周围的同学朋友进行一些类似的情景演练,提高临场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2.查询所报岗位入围人员名单,确定是否入围。

3.关注所报岗位的资格审查时间。(参加资格审查:毕业证、学籍证明、户籍证明、学生证、自我简历等。)

4.关注所报岗位的体检或体能测试时间。

5.关注所报岗位的资格面试时间(面试内容:报考动机、举止仪表、个人情况介绍、工作态度、人际关系处理、复杂事件处理、对社会现象的理解、行政公文应用(演讲稿);方式:现场表达当场评分、公布分数)。

6.查询所报岗位面试入围人员名单,确定是否入围。

7.录用考核(两种方式:发调查函、派人到所在学校或单位)。

8.关注所报岗位人员录用名单(公示一周)。

9.关注所报岗位录用人员报到时间、地点、有关手续。

10.岗前培训(注意学习、考试,当心因考试不及格淘汰)。

11.试用(试用期为一年)。

12.正式录用。

(8月9日,北京景山公务员培训中心网)

公务员考试是智力与能力综合的测试,考生需要具备的绝不仅仅是某一种能力,而是全方位的能力展现。在复习备考中,只有积极进行读、听、讲、写、用等多个方面的训练,才能全面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场实战能力。

1.读教材

教材是考生备战公务员考试的主要材料,它是公务员考试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考生生理心理特征、学科特点等众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如教材能够配合辅导课程来使用,将会相得益彰。读教材包括辅导班前、辅导班中、辅导班后三个环节。课前读教材属于了解教材内容,发现疑难问题;课中读教材则能更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掌握有关知识点;课后读教材是对前面两个环节的深化和拓展,达到对教材内容的全面、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2.读书刊

除读教材外,考生应广泛阅读课外读物。就申论而言,如《人民日报》、《半月谈》、《望》等期刊。这些材料不仅能帮助考生多角度地理解教材和考试本身,还能入木三分,点出各种社会热点问题考查的走向和趋势,给考生以很深的启发,不但能让考生关心国内外大事,也能使考生关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引人思考。不过公务员考试中的“读”,不同于读小说,常需纸笔来摘抄与记录,还需大脑建立起灵活的语言转化机制。

公务员考试备考中的“听”,主要指听课(参加辅导班),它是考生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考生系统学习知识的基本方法。听课不仅指听老师上课,而且包括听同学的发言。

1.听老师上课

听老师上课主要是听老师上课的思路,即发现问题、明确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既要听老师讲解、分析、发挥时的每一句话,更要抓住重点,听好关键性的步骤,概括性的叙述,特别是自己读教材时发现或产生的疑难问题。

2.听同学发言

倾听和接受他人的学习思路和方法,不仅是听老师上课,也包括听同学的发言。同学间的思想交流更能引起共鸣,从中不但可以了解其他同学学习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加之老师适时的点拨和评价,也有利于自己开阔思路、激发思考、澄清思维、引起反思。

公务员考试复习中的“讲”是培养考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形式,包括讲体会、讲思路等。

1、讲体会

考生们通过读教材、读书刊、听课、听发言后,可以加深对“读、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如讲教材内容,特别是教材中概念、例题、解析内容的体会,讲对老师上课、同学发言的看法,甚至讲自己存在的疑问等。

2、讲思路

公务员考试是一种应试性的考试,复习中离不开解题,但不能为解题而解题,应在解题过程中重视解题思路的讲解,哪怕是错误的思路,从中也能吸取经验教训。考生通过大胆的讲,才能全面反映自身的思想和思维的过程,也利于培训老师掌握准确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通过上述“读、听、讲”,应进一步要求“写”,它是对“读”、“听”的检验,对“讲”的深化。考生通常除了要完成的书面作业外,还应包括写读后感、写总结、写提纲、写小论文等。

1.写读后感

例如申论,通过阅读教材以及报刊杂志、课外读物的有关内容,把自己的感想或者文章的内容概要写下来,不求面面俱到,只求日积月累,培养兴趣,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2.写总结

例如行政能力测试,数学、逻辑、统计题所涉及的题型和基本技能较多,要想熟练、系统地掌握它,就需要常总结。学完一个单元,就及时把这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学完一个专题,就把这个专题的常见类型、常用解法总结出来,这样不仅能及时复习所学知识、加深理解,也能从整体上把握题型求解,便于综合训练。

“学以致用”是我们一直所倡导的,不应当是只注重基础理论的记忆和背诵,更要学会把学到的方法、技巧运用到练题和解题的过程中去,让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变成自己实实在在的技能。

公务员考试中的“读、听、讲、写、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老师的积极引导和点拨,也需要考生们有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只有双方之间的积极配合,才能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最终达到理想的分数。

(9月18日,《石家庄日报》)

公务员考试备考“三部曲”

现在,大学毕业生公务员考试备考工作又在紧锣密鼓进行中。专门从事公务员考试辅导与教研工作的尹宪伟老师认为,注意以下三点,对考生备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弄清楚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和地方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区别和联系。两种考试科目相同,但有细微差别,比如,天津公务员考试不考“类比推理”和“定义判断”两种题型。另外,天津市2007年春季(含)以前的考试题型,也就是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以前的考试题型(1994年-2000年),以前是150道题,后来增加到160道题。

2007年以来,很多原来和中央国家机关录用考试题型不一致的省市,现在的考试题型已经和中央国家机关考试题型保持一致。因此,大家可以以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的考试难度来备考,以国考为标准,关注地方特殊题型。

第二,提前备考,分模块专项训练。很多考生由于备考时间不充足,导致在备考的过程中不知道从何入手,一张试卷和一套练习题一做到底,各种题型一起做,到最后什么题型也没有做好。在这里建议考生,一是提前备考,一般以三到五个月最为适合,早一天准备,多一份信心。二是分模块练习,才能弄清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有针对性地复习。

第三,从了解考试大纲开始。很多考生(包括其他职业资格类考试的考生)在考试前都不看考试大纲,随便买本书就看,整部书都看完了还不知道考试题型和试卷结构。这里有两点提醒大家:首先可以试着先做试卷。因为考试科目包括的内容很多,而大家备考的时间一般都只有两个月左右,先做试卷,能更快地掌握考试的题型和试卷的结构,才能更快地知道自己的弱项,哪部分得心应手,哪部分需要重点复习。其次要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教材。

公务员考试个人总结范文第6篇

很多培训机构名实不符

眼下,随便拿起一份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的宣传材料,都能看到夺目的宣传语,“权威师资”、“领袖团队”、“王者风范”。名单上的教师个个都是“首席专家”、“押题能手”、“×城第一人”等。

据记者调查,很多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的宣传都名不副实,尤其是在师资的学历和资历上,有夸大作假的情况。如“全国唯一由国际知名学者领军的辅导团队,团队成员由北京大学、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国家行政学院等著名学府的专家、教授组成”等类似的宣传内容就不乏可见。

“有些学校邀请刚刚毕业或者在读的博士生来讲课,却挂着‘资深专家’的牌子。”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不少培训机构给教师所挂的某某大学、某某机构的教授头衔,都是子虚乌有。

还有一些培训机构将其培训人员宣传为:“曾经亲自参加地方和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被优先录取,现已在国家机关胜任要职”,或者“曾多次担任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命题工作”,“多次参与国家公务员考试的阅卷工作”等。

京城某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这些都是假的!别指望有参加命题的老师来辅导,国家有规定,参加公务员考试命题的,5年之内不能出来。”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中,所有参加辅导的老师都是自己研究试题的,并无获取内部信息的渠道。

有知情人士表示:“办这类学校就要能吹,办不下去的都是不怎么能吹的。”

一些参加过培训班的学员也质疑,“不少培训机构请来的所谓专家老师,都是不懂装懂的年轻人”。一个名为“六圈”的网友在某论坛上以自己参加的辅导班为例,认为一些年轻教师言语组织能力简直连普通的高中生都不如,“台上唠唠叨叨的使台下的学生起哄,而且最基本的题目,自己都搞不懂,最后还是学生告知才明白正确答案。”

“我觉得这太可恨了,垃圾一样的培训班,趁着公务员热来发财,欺骗考生的感情,时间和金钱。”他说。

夫妻店式的作坊经营比较普遍

“很多公务员考试培训学校实际上就是开夫妻店,或者家庭作坊式作业。”一位曾在公务员考试培训学校任职的人士表示,“做培训,关键的是要会忽悠”。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说,她工作过的那个培训学校,父亲是主要负责人,并主讲“申论”,“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则一度由大儿子主讲,小儿子主管财务和网站。儿媳妇也在里面任职,负责与网站、学校进行联系,开展访谈、演讲等工作,以加大宣传力度,整个学校基本上都是自家人在操作,只雇了很少几个人。

“但对外声称有很多教师,并加上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教授、博士的头衔,事实上这些人并不存在。”这位知情者表示,在她所在的那个培训机构,一个本科毕业生能被包装成“博士”,负责主讲“行政职业能力测试”。

记者了解到,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中,开夫妻店的现象确实比较普遍,许多培训机构的网站上,夫妻的名字都同列为所谓的“名师”之列。

有知情者透露,公务员考试培训学校组建起来非常简单,去工商部门注个册,租个房子当办公室,然后广发宣传资料,然后就有人上门报名了。

“现在考公务员很热,许多大学应届毕业生都会参考,已经工作的人参考的也不少,所以不愁没有市场。”这位人士表示,很多人都把公务员考试培训想得非常复杂,其实很容易。“办讲座,到网站做访谈,自己打电话就能联系,还都是免费的。但是,自己宣传的时候,就可以说曾以‘名师’、‘第一人’的身份到某某门户网站接受访谈,到某某著名大学进行过演讲等”。

近年,全国报考公务员的人越来越多,各类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对该领域的关注不断加大,加上各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对公务员考试培训颇为欢迎,都在一定程度上为那些冠有所谓“名师”称号的培训机构打开了推销之门。

中国人民大学一位姓任的老师曾任某学院研究生会学术部副部长,他曾负责过一次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组织的讲座。他介绍,那天他正好在校园里碰上有人在发公务员考试培训宣传资料,他过去聊了几句,“对方问,能不能在校园里搞个讲座?我说行,我就是研究生会的,可以联系教室。”

于是该培训机构自己负责张贴海报等宣传,进行了一次演讲。结果这次演讲也被当作宣传资料放在了该培训机构的网站上。

记者了解到,很多公务员培训机构的办学模式是:租个房子当办公室,招到学生后,再到高校或研究机构租几间教室,然后就开班上课了。

知情人士透露,学员报名交钱后,这些培训机构一般不提供正规发票,“如果有学员实在催得紧,就会去弄一些超市的发票来顶,这种行为工商税务部门也很难管”。

敛财手段形形

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办各种培训班,二是出售各种辅导材料。

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安排的培训班有很多种,如“预测押题班”、“面试技巧及实战班”、“模考预测班”、“远程函授辅导班”、“串讲冲刺班”、“远程申论名师单项班”、“国庆强化精讲班”等。这些培训班收费由几百元到数千元不等,国家公务员考试培训班一般从暑期开始,一直延续到开考前一两天,而地方公务员的考试培训班,则根据情况进行安排。

而这其中,还有一种引人注目的培训班叫“过关协议班”。

许多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都推出了过关协议班。据知情人士透露,一个在海淀区的过关协议班去年曾招到几名学生,每名学生收费1万元,同时双方签署协议,如果最后没能被录取为国家公务员,则退费6000元。

而北京另外一家培训机构的“面试过关协议班”,两天课程收费高达4000元,培训内容为“面试技巧、结构及模拟”,记者电话咨询了这家培训机构,对方称,他们的这个班具体情况不便详说,但绝对物有所值。

而另一个培训机构的“面试过关协议班”取名非常花哨,叫“面试名师40学时封闭式全方位实战贴身面授特训”,收费1万元,并表明“保您面试过关,不过全额退费”。而具体操作方式,则是“实行全封闭式训练,并统一安排住宿(费用自理),统一考勤,上课地点不对社会公布只对学员单独通知。”

记者从这个班的宣传广告中看到:“一线面试专家针对面试特点,总结历年面试实战成功经验,……有针对性地研讨出了一套独有的最优最适合公务员面试的有效手段和杀手锏。在一周特训时间,采取差异化量身设计的‘科学面授技巧+现场实战模拟辅导+远程演练辅导+网络答疑解惑’教学模式,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面授机宜,彻底让你领悟公务员面试的奥妙,……帮你真正踏入梦想的公务员神圣殿堂”。

据了解,该培训机构在西安、湖北、四川、黑龙江、陕西、河南等地也都开办了公务员考试培训班。据《大河报》报道,河南省人事厅考试中心一位负责人曾明确表示,招考公务员的考试、面试都有严格、透明的程序。他提醒各位考生,社会上各种“公务员面试保过班”的广告宣传,都有忽悠人的、虚假的地方,希望即将面试的考生慎重考虑,不要轻信,以免上当受骗。

据曾经在某培训机构工作过的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有些培训机构卖书籍、音像制品也能获得不菲收入,甚至超过总收入的三分之一。“这些培训机构的书籍和音像资料都是非法制作的,没有到相关部门去备案,成本只有几元钱,但却卖到几百元一套。”

记者在某培训机构的网站上看到,该网站列出了4套辅导用书的名录,一套标有“基础强化(内部资料)”字样的书籍,市场价为320元。

社会培训市场监管乏力

为什么公务员考试会这么火?有观点认为,首先,考公务员是就业的一条好途径,所以每年都会吸引不少应届毕业生和社会人员报考;其次,现在大多数单位招聘都需要考试,考题与公务员考试大同小异,而公务员考试一般在毕业生找工作的初期,很多学生都想通过考公务员练练手。

事实上,庞大的考试人数意味着庞大的培训市场和巨额利润,一些机构和个人正是看上了这块肥肉,才将其当作为牟利之道。由于社会培训的进入门槛较低,监管起来又很困难,所以整个市场就呈现出混乱的状态。据了解,在社会培训这一领域,不仅公务员考试培训市场混乱,其他如考研培训、司法考试培训等,市场也都非常混乱。

按照规定,所有社会力量办学机构都要到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社会力量办学管理机构进行登记备案,获得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但记者从海淀区教育局社会力量办学管理相关科室获悉,虽然海淀区有许多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但没有一家在该部门备案。

而北京某区工商管理部门广告监管科的一位人士则表示,培训市场虚假广告非常多,监管起来确实存在不小的难度。

有关人士指出,针对社会培训的混乱状况,相关部门应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并加大监管力度。

公务员考试个人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公务员;公务员考试热;原因;影响

中图分类号:G42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1-0000-02

公务员,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同时公务员这一职业也是人们争相追逐的一个热门职业,“铁饭碗”和高福利是人们赋予它的代名词,所以导致了近年来的公务员考试热。

一、公务员考试现状

据有关统计表明,以国家和中央公务员录取为例,国考录取人数11年来增加了近3倍,但报名人数增长更是惊人,11年时间从3万余人到141万人,增加了42倍。

今年“国考”招录比率仅为1.15%,考录比达到87比1。而高考的录取率已增加到72.3%。2001年,“国考”招录比率是13.7%,高考的录取率则是59%。

2001年,公务员考试开始网上报名,报考国家公务员逐年升温。据有关资料统计,11年来招考人数发现,“国考”报名人数增长速度非常惊人,11年时间增加了42倍。2001年仅有3万余人报考,到2012年高达141万人。

而“国考”录取人数11年来只增加了近3 倍,2001年录取4500人,2012年为1.6万余人。

报考公务员人数猛增是在2003年以后开始的,2002年报名人数为6万余人,2003年则猛增到12万余人。此后一路突飞猛进,呈每年递增几十万人的趋势。

据介绍,从1994年进行第一届正式的公务员考试至2000年,报名的总人数才4万多人。

零点集团一项“中国青年生活方式及消费调查”显示,公务员已经成为当下青年的首选职业,76.4%的受访者希望到企事业、党政群机关就业。

二、公务员考试热的原因

自1994年6月7日至今,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已经运行18年,据统计,已经有超过百万人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走上公务员职业之路。每年一到国家公务员考试考试时期,就会出现考生热情高涨的情形,并且报考情况持续呈“发烧”的状况。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种状况?为此,笔者阅读了大量专家评论、新闻报道,并且通过近年来的一些观察,对造成考公热的原因作出了以下的一些分析。

(一)就业形势严峻使公务员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

随着高校的扩招,每年日益增多的应届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2002年以后报考公务员人数急剧增多,录取比例也急剧上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从2002年以后高校扩招之后,新毕业的大学生是在成倍地往上翻,每年的增加量在几十万。目前我国高校在校生大约是2500万左右,这样大的供给量使得就业的形势非常严峻。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大学生把考公务员作为除了考研究生、出国留学、挤招聘会外的另一条择业出路。

(二)公务员这个职业本身具有吸引力

福利好是吸引很多人报考公务员的重要原因,公务员收入在社会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稳定的加薪频率、带薪假期、医疗、住房补贴,一年拿13个月的薪水等都成为公务员这一职业的诱人因素。另外公务员职业非常稳定。据统计年的8年里,我国辞退的公务员人数不足2万人。按照全国近500万公务员计算,公务员年辞退率约0.05%。粗略估算,公务员的流动率在1.25%左右,这个数字远低于其他行业。因此公务员成为大学生眼中的“香饽饽”。除了“铁饭碗”的诱惑,还有“铁保障”的诱惑,其工资福利、医疗、退休养老等通常都有着较为完备的保障体系。福利好、工作稳定、保障高的公务员职业因此而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三)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

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公务员制度发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始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隋朝。隋炀帝于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开设进士科,用考试的方法选拔中央或地方官员,这是科举制度的开始。到清朝光绪31年(公元1905年)正式废除科举,科举制度在中国存在了整整1300年。科举制度为社会各阶层的优秀知识分子登上政治舞台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对维护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孙中山先生认为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西方人也倍加赞赏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真实写照。这种传统观念到现在仍然根深蒂固,考生希望通过公务员考试实现自己治国安邦的理想抱负,发挥个人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四)国家渴望人才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的工作重心早已从阶级斗争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百废待兴,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方兴未艾,社会和国家求贤若渴,渴望人才,需要各方面人才积极投身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潮当中。为了公平起见,选拔出有真才实学的人,优化干部结构,保证干部素质,各地在公务员考试录用实践中,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逐渐打破身份、地域的界限,不拘一格选人才,人们形象地将之称为“玻璃房子里的竞争”。随着公务员招考在制度上的完善,越来越多的考生认可公务员招考的“公开,公平,公正”性,这让报考者信心大增。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上,只要你能够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你就能够脱颖而出。这种逐步透明化的考试制度吸引了大量的报考者。

(五)家庭因素

考生的家人、亲戚和朋友希望他们参加公务员考试。因为他们知道,参加公务员考试需要投入的物质成本很小,只要交上为数不多的报名费,上个公考辅导班,或者买来一些公考的参考资料,再复习上一段时间即可。但是一旦考上了公务员,就可以马上跳入龙门,改变命运。各方面的好处就会随之而来,而自己由于和考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会跟着沾光。考生的家人和亲戚会以他为荣,不仅不用为他的衣食住行发愁,而且在外人面前脸上也有光,把这当成是光宗耀祖的事情;考生的朋友也会因为自己的朋友成了公务员而高兴,有一个公务员的朋友,自己的社会价值也无形当中提高了。所以考生的家人、亲戚和朋友会大力支持他们去考公务员。

(六)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

有很多应试者并不认为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具有奉献精神,必须勤政廉政,他们把公务员看成权利和地位的象征,看成积累社会资本的砝码。在公务员报考中有一种现象值得深思,各类岗位的报名人数冷热不均。2008年公务员招考最热的一个职位报名人数高达3574人,2009年这个记录已被打破,职位竞争比最高4000:1,在2008年的公务员报考中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偏远地区如广西百色、宁夏、内蒙、新疆等地有近60个职位无人报考,偏远地区的气象、水利、地震、农业等部门的职位一直少有人问津。在公务员开考以来,这种现象已经存在多年。

以上各点原因说明公考热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文化以及传统意识等方面的原因。

三、公务员考试热现象带来的影响

(一) 积极方面

第一,表明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社会公平。人们在政治上可以充分享有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对于中国普通公民来说,通过公务员考试获得了知识,能力和管理国家的资格。

第二,有利于政府机构选拔优秀人才,这种竞争激烈的考试,为社会通向国家行政机关打开了一扇大门,为选拔优秀人才创造了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环境,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正义,选拔优秀人才治国安邦。

(二) 消极方面

第一, 导致“官本位”思想的蔓延。中国自古以来,“学而优则仕”这一思想就在不少人的观念中根深蒂固,随着公考热的兴起,更加使这一观念深入人心,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二, 容易造成人才浪费。很多公务员的岗位低学历者就可以胜任,但是在激烈的公考环境下通常都是高学历者胜出居多,这样使得很多人盲目追求高学历;同时,过度的公考热抢夺了其他行业的人才来源,导致一些行业缺乏高学历、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造成人才浪费,不利于整个行业的长期发展。

四、 总结

虽然有些人带着投机心理来参加公务员考试,但是大部分考生还是本着报效祖国,实现人生价值、使个人价值和祖国利益相结合的目的来参加考试的。公务员考试热的现象也会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但是总的来说是利大于弊,通过公务员考试,可以为国家选拔优秀领导干部,有利于保证公务员素质,国家和社会得到了这些有用之才,可以使得社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成为公务员的那些人在本职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有利于领导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驰.公务员考试“热”的“冷”思考[J].科教文汇,2007,(2).

[2] 郎成爽,赵芸霄.公务员报考热的制度分析[J].云南:法制与社会,2007,(11).

[3] 杨晓安.公务员考试热现象研究[J].武汉:现代商贸工业,2009,(11).

[4] 杨小菊,温志强.公务员国考热透析中国市场[J].中国市场,2010,(1-2).

[5] 杨凤春.中国政府概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27.

公务员考试个人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意义;现状;基础理论;存在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K8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背景

1.1进行研究的意义

当前公务员报考人数年年增加,其竞争激烈程度史无前例,以国考为例,2003年,全国报考人数仅为8.7万,而从2007年开始逐年猛增。2008年为64万,比2007年增加12%;2009年报考人数突破百万,达到105万人,2010年、2011年连续2年突破140万;2012年较前两年略有下降,为133万。2013年公务员招考20839人,创历年最高,据预测报名人数可能接近200万,招录比例或达90:1,竞争强度也创历年之最。报考者中既有应届毕业学生,也有不少社会人员。很多人不惜花费数千元参加各种培训班,购买各种复习资料,很多人更是年年失败,年年参加,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架势。更有许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为了“练手”,多次参加公务员考试。同时许多社会已在业人员也看中了这块蛋糕。因此,研究这一现象有利于了解青年人职业选择观;有利于促进合理的职业流动;有利于国家制定更为合理的公务员制度;有利于公务员队伍的素质建设。

1.2研究现状

随着“考公热”现象的出现,有大批学者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对学术期刊网的查询,从2008年至今,共有142篇文章对此现象进行了讨论和研究。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从人力资源开发角度,吕慧芳认为,高学历的人才加入公务员队伍有利于提升公务员群体的素质;毛寿龙通过对公务员的分析,认为从长远看公务员是金饭碗。吴天等人分析公务员热的原因,强调公务员热的社会文化因素。翁为先同多对我国公务员热的成因与现实影响的分析,认为过度的竞争源自于民族文化和经济利益多种因素。

以上文献多集中于对现象原因的分析,但没有对其深层次原因予以探寻,也鲜有解决之策,同时多数都比较关注学生考公热的动机、原因而忽视了在职或其他社会人员热衷公务员考试的原因探析。鉴于此,本文首先对公务员热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剖析,得出当前青年人的择业观,以期从政府宏观层面和家庭、个人微观层面缓解这一社会现象。

2基础理论

2.1概念界定(相关概念、主概念)

2.1.1公务员

公务员的概念有大有小,范围不尽一致,大致来说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小范围的,英国为其典型代表国家,这类公务员仅指中央政府中非选举产生和非政治任命的事务官,不包括由选举或政治任命产生的内阁成员及各部政务次官、政治秘书等政务官。第二种是中等范围的,中央人民政府的所有公职人员,包括政务官与事务官都称为公务员,但适用于国家公务员法规的只是事务官。美国基本属于这种类型。第三种是大范围的,把中央到地方政府机关的公职人员、国会除议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审判官、检察官、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统称为公务员,法国基本属于此种类型。

2.1.2公务员考试

中国古代官员制度的衍变始终是以官员选拔制度的衍变为中轴展开的,英国文官制度的确立也借鉴了我国的科举制。相对于各资本主义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确立,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较晚。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入公务员考试,并于近年趋于成熟和稳定。分为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地方国家公务员考试两种。

国家公务员考试是指,中央、国家机关以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派驻机构、垂直管理系统所属机构录用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的考试,简称“国考”。地方的公务员考试是指,地方各级党政机关、社团等为招录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而组织进行的各级地方性考试。中央和地方考试单独进行,不存在什么从属关系,考生根据自己要报考的政府机关部门选择要参加的考试,也可同时报考,相互之间不受影响。本文主要针对国考即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现象进行研究。

2.2理论基础

有很多人运用职业发展理论对公务员热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职业发展理论实质上是理性决定论,认为职业选择是具有目的性的,它由自我概念的形成、转变和实现组成,也即职业选择是一种理性的决定过程。但是这种理论偏重个人的心理,其研究核心是放在个人心理发展的过程上,论证过于微观,对影响个人职业选择的社会结构因素(诸如社会、经济、文化等)论述不够。而且这一理论是由外国学者提出的,在我国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不能完全适用于我国。因此,本文运用适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由我国学者提出的影响职业选择的综合性理论——社会-文化影响论,该理论把研究重点放在个人所不能控制的社会结构上。

3现存问题

3.1问题

公务员考试从在我国推行开始至今,有其显著的特点,以下是本人就这几年公务员报考中出现的几个现象的总结:

第一,报考人员中学生所占比例高,达到30%以上。最初是应届生热衷于考公务员,最近这种热度渗透到了大三、大二的学生中,甚至许多大一的学生也加入到考公一族中。有的人不惜冒险伪造信息骗取报考资格。很多学生知道自己进入不了面试环节,伪造毕业信息参加考试只为练笔,为毕业时报考公务员积累经验。

第二,岗位竞争比例严重不平衡。有的岗位是万里挑一,有的岗位却难以实现零突破,竞争激烈的岗位多为中央直属机关。并且,本次报考中,这种冷热不均、两极分化的程度进一步加剧,截止本日,2013年度公务员考试报名中,“国家统计局合川调查队业务科室科员”,竞争比已经达到9411:1,刷新历年国家公务员一个职位考录最高比例。紧随其后的“国家统计局南川调查队业务科室科员2”竞争比也超过了9000大关,目前为9175:1.而2012年的考录比最高的岗位仅为3619:1,今年排名第九的职位竞争比在去年能拍到第四。而有许多岗位无人问津,与去年不同,今年有的职位在备注中表明该职位并非“金饭碗”,令很多报考人员将其划出考虑范围。

第三,报考东西部不平衡。工作地点是影响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一些大城市的报考竞争激烈,而一些偏远地区几乎无人问津。上海2013年通过“国考”招录的岗位有147个,通过资格审查的人数却超过了5.2万人。与之相对,无人报考或报考比例低的岗位多数都是那些艰苦边远地区的职位,工作较为辛苦。

第四,报考限制是报考人员首先关注的项目。在招考说明中,报考人员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筛选,一般报考限制低的岗位,会引发高度激烈的竞争。例如今年的统计局的两个岗位,虽然工资低,也会经常到乡镇、街道出差,工作不轻松,却引发了高度激烈的竞争,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报考限制低,类似岗位在天津的报考要求必须为研究生,其他城市如北京、上海对外语会有所要求,而在合川和南川打破了专业限制。

3.2原因分析

首先,在现实生活中,在社会上流传久远、制约性较大的习惯势力,如习惯、传统、风尚制约着人们的择业行为。我国最初实行统包统配的就业政策,这种政策虽使青年人拥有了铁饭碗,却让其付出了丧失职业选择机会的代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就业政策的转变使青年人有权利自由选择岗位。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制度的变革,使用人单位获得了择人权,也让青年获得了择业权。但是,我国古代就有“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说法,通过政治资源获取其他社会资源的社会意识普遍存在,而政治资源的获得途径就是成为政府工作人员,显然公务员考试是许多途径中大多数人最容易选择的。

其次,政府工作人员的收入分配、福利待遇、劳动条件优于大多数其他组织的工作人员。公务员的工资稳定,工作稳定,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国家颁布的保护劳动者的法令政策在国家机关中较企业等其他组织更易于得到实施。公务员的培训、医疗、退休养老等方面的保障也是其他职业群体无法攀比的。

再次,家庭的意见在应届毕业生进行职业选择时的影响是其他任何因素都无法取代的。其中,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是影响个人职业志愿和期望的所有因素中最强有力的。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很多人希望通过成为公务员改变家族命运,光大门楣。

最后,我国的教育在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弊端。教师以书本为主,所授内容枯燥乏味又难以与时俱进,许多新兴学科诸如经贸、政法、公共管理等的讲授使学生难以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用人单位不愿接受无经验的学生,造成学生就业困难,把百万学子推向了一根独木桥——公务员考试。

3.3小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发现当前青年人的择业观有许多不良之处,首先,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之下,很多人避重就轻,公务员招考中相当多的职位对实践经验没有限制,比起企业求职,参加公务员考试使得青年人觉得更能保留自己的尊严。

其次,报考中两级分化的现象也体现出当前青年择业的极端功利性和盲目性。有些报考者不关注岗位职责,仅以工作条件、工作环境为首选因素。

最后,为了待遇、保障和权力而参加考试的报考者,也说明当今青年中有一部分人为了追逐经济资源和社会地位的择业观。

4措施

4.1完善公务员制度。《公务员法》实施填补了中国法律体系的一个空白,对贯彻依法治国战略,健全干部人事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但是其还有许多地方以待完善,对公务员的权力、义务和待遇应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定位,不宜权力和权利不分,更不应待遇过高,破除公务员职业的特殊性——铁饭碗、金饭碗。

4.2 重视在校生、应届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完善新兴学科,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塑造其职业观,不贪图享受,不追名逐利。现在很多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以联系用人单位,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为重点工作,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4.3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社会保障立法进程。营建公平、正义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各行各业的福利实现提供法制保障,为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实现创建一个公平、正义的宏观环境。

4.4 拓宽就业渠道,鼓励自主创业。通过政策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为其提供咨询渠道,资金资助,减免税收,进行定向培训。与此同时,支持学生的灵活就业,拓宽就业渠道,如支教、支农和扶贫等。

实际上,“公务员热”有利有弊,众多优秀人员参加考试,对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有不可争议的益处,但其也能够折射出一些社会弊病,影响青年人进行职业选择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没有一个单独的因素能够决定劳动者一生的职业选择,随着公务员制度的完善,社会文明的进步青年人会逐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建立科学的择业观。

五、参考文献

[1]刘艾玉.劳动社会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4).

公务员考试个人总结范文第9篇

一、数字推理

2014年到2014年**省公务员考试数字推理部分的一些基本情况:

通过仔细研究近年来**省公务员考试数字推理试题,我们发现**省公务员考试的数字推理部分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题量稳定在10道左右;从2014年开始数字推理的题量一直为10道,因此不会有太大变化。

2.近几年在重点考察古典型数字推理的基础上,考察基本数列及其变式,难度有逐渐加大的趋势。

3.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多级等差数列及其变式、和数列、组合数列考察的频率最高。

二、数学运算

近年来**省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部分的一些基本情况:

通过仔细研究历年试题,我们总结出**省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题量稳定在10道。

2.考察的题型广泛,常见的数学运算问题在历年试题中都有出现,其中计算问题、行程问题、浓度问题、利润问题出现的频率很高。

3.整体难度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试题的灵活性逐渐加大,注重考察解题思维,对数的计算和处理需要一定技巧。

三、图形推理

**省近四年来公务员考试图形推理部分的一些基本情况:

通过对近四年**省公务员考试中图形推理试题的研究,我们发现**省公务员考试图形推理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题量稳定为5道左右。

2.早年主要考察古典型图形推理,近年逐渐出现空间形式图形推理和多图形推理,且试题的灵活性和难度有逐年加大趋势。

3.古典型图形推理主要集中在图形的叠加转换、去同存异、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等。来

四、逻辑推理

五、定义判断

2014年、2014年和2014年**省公务员考试都出现了对定义判断的考查,通过对试题的分析,总结特点如下:

1.题目类型涉及广泛。题目的考察范围整体呈扩大趋势,涉及的学科领域主要包括法律类、心理学类、社会学类等,尽量避免专业优势造成的不公。

2.题目难度有所上升。通过分析试题,我们发现定义判断题目难度有上升趋势,但总体难度仍然不大,考生只要在本书的指导下认真准备,充分练习,一定能确保正确率。

六、类比推理

分析2014、2014年的**省公务员考试类比推理试题,可以看出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基本题量保持稳定

**省公务员考试的类比推理从2014年开始出现,且2014年和2014年两年的试题题量均为5道,题量保持稳定。

2.题目以两词型为主,总体难度不大

**省公务员考试的类比推理题目多为两词型,并且多为比较基础的题型,并没有涉及很难的背景知识,总体上难度不大。

七、机械推理

分析2014-2014年**行测试卷,这部分的考查方式和出题形式有如下特点:

1.题量均为5道题,出题范围集中在物理中力学与运动方面,部分考查能量和物理常识。题目难度不大,要求考生综合考虑、思考题干和考点,才能正确解题。

2.考察重点从单一的、比较清晰的物理知识点,变化为复杂的、模糊的综合数理知识点,题目多变,规律变化多端。

3.题型不再是简单的物理理论题,而更侧重考生通过阅读理解题干提取信息、分析整个题目,将考点融入日常生活中,与高考题型有一定的相似性。

八、常识判断

近三年考试试题分析一览表

通过以上分析,预计2014年**常识部分将有以下特点:

(一)政治占较大比重

作为公务员,应当时刻关注国家政治生活,对社会动态有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做一名与时俱进的公务员。

(二)法律法规仍然是考点

对法律法规的理解与掌握是一名国家工作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正确、合理、有效开展工作的前提条件。因此,对考生法律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依然是重点。

(三)科技人文均衡分布

科技人文分布十分广泛且平均,这种命题思路更体现了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考查。

(四)强调理解与识记并重

**省常识部分的题目较多侧重于知识面上的记忆和理解,这需要考生积累大量常识,并学会去分析和理解。

九、言语理解与表达

下面为详细说明:

(一)选词填空:占言语部分的一半比重,难度中等。

1、近义词辨析:基本上为平时易混淆的,或者在语境中有特殊要求的。

2、虚词的使用:2014、2014年各有一道。

(二)语句表达:占的比重小,难度适中。近年来,语句表达部分考查内容基本不变,主要为病句辨析,2014年比较特殊,只有一道语句连贯类题目。

(三)片段阅读:占的比重逐年提高,考点以理解文意、主旨以及作者的观点为主,难度系数也大。需要考生在平时多练习,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1、观点判断:重中之重,要求考生根据文段内容,判断该段主要支持的观点。

2、概括主旨:要求考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理解文意:这个不一定是要概括出文意,而是选出符合或者不符合文意的选项。

4、细节判断题:根据材料对文段信息进行筛选或整合。

5、代词指代题:2014年新题型,代词所指代的对象一般指代与其距离最近的内容。这种新形式在以后的考试中可能还会出现。

十、资料分析

以下是**省近四年历年行测资料分析试题题型、题量比较图

从历年试题变化图上我们可以获悉**省在近年的考试中,资料分析部分一般都为一组资料对应5道左右小题,总题量一般都稳定在20道左右,重点考察的题型包括文字,图形资料,表格材料,且文字、图形和表格材料相结合的综合材料题也时有出现,相信在以后的考试中这种特点也一定会被继续沿用,应试者一定要加强各种题型的练习,做到运筹帷幄。

公务员考试个人总结范文第10篇

一、公共性

公共性,简单地说,就是这些事件是共同的事,而不是哪个主体自己的事。从否定的方面说,它不是哪一个行业、哪一个地区或者哪一个时段的事件;从肯定方面说,它是涉及整个社会甚至是全人类的事件,这些事件是需要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来完成的。这里的“大家”包括多个方面:国家、集体、行业、企业、中间机构、个人等等。如药品安全问题,政府有责任进行监管,行业有责任自律,药品安全检测机构有责任进行监督,企业有责任加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个人有责任协助调查与监督。公共事件具有社会性,这样的事件没有任何一个单方面的力量能够把它处理好。2014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的“三农”问题看起来好像是农民自己的问题,而“三农”问题的出现从原因上来说,不仅仅是农民自己的原因;从后果上说,这一问题解决不好,将给社会、给国家带来一系列的影响,所以,这样的问题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农业问题了。再如2014年的汽车发展问题,看起来也是一个单独的行业发展问题,而材料反映出的却是汽车工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这样的发展和公共交通的关系问题。

二、长期性

社会问题不会今天突然出现,明天就消失了,而是持续的;也不会是这个地区有而别的地区没有。有的地方公务员考试看起来喜欢考地方的问题,也就是本地区的问题,尤其是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特别明显。但浙江省2014年3月公务员考试考的是如何应对金融危机问题,还考过社会保障和公平问题、能源危机问题,上述问题没有一个不是全国普遍存在的,它只是结合了一些当地的例子把这些问题引出来。国家公务员考试就更不用说了,如2014年的环境污染问题,2014年涉及的技术落后、创新不足问题,2014年的海洋开发利用与保护问题等等。很多考生在参加地方公务员考试时,总是想去收集地方时事热点。其实,要想知道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考什么,看看从中央到地方,从20世纪到21世纪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每年都说要解决,但总没有解决了的问题,就是申论考试要考的话题。

三、现实性

上文说到社会问题是普遍的和长期存在的,但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有其突出的问题。如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都属于社会问题,它们之间有时又会存在矛盾,如果存在矛盾,而必须加以取舍时,对于政府来说哪一个更加重要?这就要看现实条件,也可以说是历史背景。如果是在二十年前甚至十年前,相对来说,经济发展更加重要。而现在,社会经济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经济建设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尽管遇到了金融危机,我们的经济还是呈较快速度增长,在这种背景之下,环境保护就显得更加重要。2014年四川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考的是一个招商引资的问题,材料里涉及的内容主要是招商引资中存在的不足,对策也是根据如何让我们更多更好地招商引资提出来的。2014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考的也是招商引资问题,材料涉及的内容和四川省公务员考试恰恰相反,主要是说盲目招商引资,把一些骗子都招来了。这里非常明显地体现出,时代变化了,资金的地位下降了,对生态效益的要求提高了。时代变化也带来了价值取向的转变,政府以前单纯地强调GDP,现在加了两个口号,一个是绿色GDP,一个是单位GDP能耗,同时还提出了居民的幸福指数、文化建设等概念来消解GDP作为考核官员和政绩的核心地位。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的海洋开发利用与保护问题也同样是属于这样的问题。

四、复合性

在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中明确提到:“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自2014年以后,申论材料并非一年只涉及一个问题,而都是涉及一个以上的问题。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讲了两个方面的话题,一个是征地过程中的社会矛盾与冲突,另一个是土地的保护;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看上去是讲怒江的问题,好像是一个问题,但仔细阅读材料会知道,材料中也讲了两个方面的问题,并且是两个完全相反的问题,即怒江水电站建还是不建的问题;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也是两个方面的主题,一个是“三农”问题中的粮食和扶贫问题,另一个是科技创新的问题。地方公务员考试同样也出现这个走向,如广东省,2014年只考了垃圾短信治理这个单一的问题;2014年考查的是农村文化建设问题,看起来好像是一个问题,但是在这个问题中又穿插了一个小问题,就是如何有效治理农村“”的问题。治理“”和农村文化建设相关,但它们还是存在区别的。第一,“”的治理更加微观、具体;第二,“”的治理问题还涉及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治安等。2014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也考查了两个主题,一个是社会救助体系的完善,一个是义工组织的建设。考查主题最多的应该是江苏省,在2014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中,材料分别涉及经济危机的处理、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的建立以及政府的问责三个不同方面的主题,2014年申论考试涉及的主题更是多得让人眼花缭乱,使很多考生在概括时难以取舍,痛苦不已。

以上的信息提示考生在练习时,要选择复杂的材料,而不要去选那些简单的材料,这样才能起到好的效果,才能使练习更加具有针对性。下面是江苏省2014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的两段材料,这两段材料紧紧挨着,却毫不相干,是典型的两个问题:

(8)几天以后,记者市场调查,发现这里还有充气棒在卖。一名姓伍的摊主向记者透露,今年圣诞节他挣翻了,“5天卖了80多万根,挣了10多万元呢!”他说,其他几个摊主的生意也跟他不相上下。

记者昨日还走访了几所高校,询问了10多名学生。被问到的男生几乎都参加了圣诞的狂欢,参加狂欢的女生则有四成。一位姓刘的男生说,他从来没想过这些充气棒最后会到什么地方,更没想到是否会影响环境。

一名姓李的女生说,她平常多多少少还是有环保意识的,参加过学生们组织的回收电池等活动。至于塑料制品埋在地下对环境会产生影响,她说自己就没想到。

(9)一位美籍华人曾表示,每当他过我们的传统节日的时候,一念起“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就会勾起无限的思乡之情。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必然引起各国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在我国,西方文化正以强劲的态势渗透到各个领域,身处旋涡中的中国年轻一代却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对中国传统节日所蕴涵的传统文化的淡漠。我们熟知的“三节”之一的端午节正在遭遇冷淡,我们已经鲜见“家家户户包粽子,艾叶菖蒲满城香”的景象,更不用说“五彩丝线编菱角,大红咸蛋挂胸前”了。

五、争议性

以前都在说,申论考试都是考一些中性的、非敏感的、不涉及争议性的话题。现在看来这样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要说敏感和争议,没有一个话题比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怒江水电站的建设问题更加同时兼有这两个特点了。首先说争议性,怒江水电站建与不建的问题从2014年就开始争论,争议的双方都各不相让,反对者主要是绿色家园等一些非政府组织,也包括一些工程师和地质学家,赞成者主要是地方政府和电力开发商。对于这个争论中央政府的态度是怎样的呢?总理在2014年2月作了一个批示,原文是:“对这类引起社会高度关注,且有环保方面不同意见的大型水电工程,应慎重研究,科学决策。”这个批示看起来模棱两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有了这个批示之后怒江水电站暂时是建不了了,所以有很多人说总理的这个批示是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政策的胜利。其实,这个批示并没有完全否定水电站建设的可能,所以云南省政府和电力开发商在2014年以后一直在继续努力。2014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央的态度有所松动,怒江开始有选择性地、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动工建设。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件事情究竟要怎么做,政府的态度也不是非常明确,这才需要大家共同来参与讨论。在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坚决赞成水电站的建设和坚决反对都是不恰当的,为了表现观点明确,考生可以有一个有倾向性的选择。这类的问题还有很多,如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涉及要不要限制城市车辆数量的问题,2014年粮食是否要涨价的问题。此外还包括一些地方公务员考试,深圳市2014年下半年公务员考试考查的是否要救楼市的问题,北京市2014年公务员考试考查的是否要取消小摊贩的问题,2014年湖南省公务员考试考查的是否要提高个税起征点等一系列的问题。

上一篇:公务员面试技巧总结范文 下一篇:公务员转正个人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