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常识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8 03:06:09

公务员常识总结

公务员常识总结范文第1篇

一、常识判断的价值和重要性

2014年7月份一个同学问笔者了这样两个问题:第一,公务员考试中的常识判断部分有必要复习吗?;第二,公务员考试中如果没有时间完成试卷了,是不是可以放弃常识判断部分?

对于第一个问题,笔者用这样一个故事回答了她:有一个大学教授在一个杯子里先放满了石头,然后问学生:“这杯子满了吗?”学生说“满了”,教授又把很多沙子倒进去,问学生“满了吗?”学生回答“满了”。他又往这个杯子里倒了很多水,问学生:“这杯子满了吗?”这次学生们回答:“这次满了!”对于国考中常识判断部分,如果你认为常识没有必要复习,或者你自认为知识渊博,那么或许你就是在装水杯的过程中装到“石头”的时候嚷着“满了”的学生。在笔者看来,越是大型正规的考试,越是有规律可循,也越是需要考生深入研究和复习的。因此,对于国考常识是否需要复习的问题是无需置疑的!如果你是人文社科专业出身,那么你需要补充自然科学知识;如果你是自然科学专业出身,那么更加需要补充人文知识,因为常识判断主要是人文常识。术业有专攻,闻道有先后!摆正一个学习的态度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和前提!

对于这位同学的第二问题,笔者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是否放弃常识部分和是否首先做常识部分的题目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从2014年国考开始,常识判断部分作为行政能力测试的第一部分出现。各个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安排自己的做题顺序的时候灵活调整,但是绝对不可以完全放弃常识判断部分的25道题目!理由如下:首先,常识部分的题目难度相对比较简单,在一分压死人的国考中,怎能轻言放弃?其次,常识判断的阅读量在国考行政能力测试考试中是属于比较少的,时间投入比是非常合适的。国考行测中140道题目120分,不仅仅考察考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更考察考生对于时间的安排和分配。资料分析和定义判断等模块中,要想得出答案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而常识判断得出正确答案的时间比其他部分相对要少;再次,常识判断部分也不是无规律可循,无技巧可找的!笔者在华图进行教学与研究多年,在自己的教学和与其他华图专家探讨研究的过程中就发现了不少技巧和规律,如果考生可以熟练掌握并且灵活运用一定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

二、国家公务员考试出题的角度和思路

(一)角度一:一个合格公务员的角度

国考常识判断部分中涉及法律、政治、经济、管理、人文、科技、日常生活等部分。出题人为何如此设计题目呢?公务员考试的目的就是为国家选拔公务员,那么公务员考试的内容设计就是围绕着如何选拔合格的公务员的角度。总的来讲,一个合格公务员应该是知识全面的人才,也就是说不一定是专才,但是一定是一个全才。在这些考察的部分中,又以法律和政治为主。例如,2014年和2014年的国考常识题都是法律内容,因此,彼时的常识判断完全可以称为法律常识。其中,因为公务员是国家权力的具体行使者,常识判断中也就侧重于与公权力相关的“公法”——宪法和行政法,下表是对2014年和2014年常识题目内容动向的总结:

表一:2014年和2014年国考常识判断结构分析

部门法

2014国考题量

2014国考题量

宪法和行政法

8题

15题

民法、刑法

8题

9题

民诉、刑诉、法理

国际经济法、经济法、商法、经济法

9题

1题

为什么国考常识判断部分重点考察法律知识?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党和政府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关键在于依法行政,而各级公务员才是依法行政的实质上的主体。因此,公务员首先具备的就是法律素质和法治理念。而通过上表也不难发现,这两年的常识题目可以分为三个梯队,宪法和行政法是第一梯队,题量最大,民法和刑法是第二梯队,题量次之,其他部门法是第三梯队,题量又次之。为什么又有这个梯队的划分呢?因为这是与公务员工作需要的紧密程度相关联的。

如果国考常识判断完全考察法律知识,这既是不全面的,也是不公平的(毫无疑问这对法学专业的考生非常有利)。2014年国考常识判断中则改变了单纯考察法律知识的模式,回归了多元化。2014年国考常识判断法律常识部分可以通过下表来体现:

表二:2014年国考常识判断结构分析

时政

历史

地理

经济学

医学

科技

文化

法律

题量

5

6

3

1

1

1

1

7

共25题

表三:2014年国考常识判断法律部分结构分析

部门法

2014国考题量

宪法和行政法

4题

共7题

民法、刑法

2题

民诉、刑诉、法理、

国际经济法、经济法、商法、经济法

1题

那么2014年国考常识判断的命题趋势的走向是什么?笔者认为命题方向依然是多元化,否则就不是“常识判断”了,反倒成了“法律常识”等其他内容了;在试题结构上,以法律和政治为主是大方向。从某种角度上讲“鳄鱼吃食物为什么流眼泪?”“含羞草遇到异物为什么叶子会收缩?”等类似问题和公务员的实际工作联系并不大,而法律和政治则是和公务员工作联系最为紧密的部分。在2014年国考中,虽然法律部分仅为7道题,但其依然在常识判断中所占比重最大。2014年国考常识判断的总体结构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但是法律部分的比重有可能增加,或者对于法律知识的考察结合言语理解、定义判断等,甚至申论等部分一起考察。

(二)角度二:突出思想道德素质

根据我国《公务员法》的规定,对于公务员的考察分为:德能勤绩廉,其中以德为先,绩为重。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我国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很难想象一个不信仰马列主义,不拥护共产党领导的人可以在党政机关中任职,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中央机关对于公务员报考条件限定为中共党员的原因。

在考试中体现党的领导,最为直观的就是考察政治知识。其实“政治”的考察是一个非常广义的概念,出题的形式可以是直接考察马克思主义知识,也可以通过时政来考察。在国考中,考察的时政往往就是党和国家的重大事件和新理论、新实践;在某些省考中,往往直接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知识。笔者在实际授课中,一直和学员强调复习常识绝对不可以和其他部分割裂开来,特别是要注意复习政治部分和与复习申论、言语理解和定义判断相互结合。

(三)角度三:紧贴当年国家和世界形势发展

在2014年国考常识判断中考察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示的“和”字、十七大报告、汶川地震、神舟七号、科学发展观、问题、美国次贷危机等内容。大家会发现,国考常识部分从来就不回避当年热点问题,从来就是紧贴时政的,这也为考生们备考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思路。

在某省2014年公务员考试中查考了这样一个题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自下列什么日期正式实施?(B)

A.2014年5月1日B.2014年1月1日

C.2014年10月1日D.2014年12月31日

从这个题目,可以看出公务员考试出题的两个角度:首先是紧密联系公务员实际工作,这就是为什么考察《公务员法》而不是其他法律的原因;其次就是紧密联系当年时政发展。如果考生当年关注国家时政,那么得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轻而易举的。反过来讲,这个题目放在2014年国考中,则可能是一个比较失败的题目。

三、常识判断复习的技巧

常识判断的技巧分析是一个大命题,笔者在这里就只谈一些重点部分,其余部分笔者会以专题形式进行论述。

所谓复习战略,可从纵向和横向两个向度来着手:

第一,从纵向上说,首先要广泛阅读,其次要有选择性地做题。

阅读是获取第一手的感性认识,广泛阅读背景材料是夯实知识之基的手段。为此,材料的搜集、准备就是理所当然之事。在这里,重点推荐《人民日报》、《2014年理论热点面对面》、《半月谈》、《光明日报》、《南方周末》以及《新闻联播》等节目。

对于做题,笔者主张少而精,特别是对于公务员考试的真题。例如有这样一个题目:

夏天,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常常看到冷冻室中冒出一股白雾,这是(D)

A.冰箱里的冰升华后有凝结成小水滴

B.冰箱里原有的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滴

C.冰箱里的水变成水蒸气

D.冰箱里外部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滴

这个题目是0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B类考试真题、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2014年内蒙古省考真题、2014年贵州省地矿局新进人员招聘考试真题……阅读可以让我们做对题目,但在公考中,仅仅能将题目做正确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还必须在做正确的基础上做得够快,而这只能通过反复练习来保证。做题以公务员考试真题为主的价值不言而喻!

第二,从横向上说,宜突出重点,避免平均用力。

公务员常识总结范文第2篇

考情回顾

2014年**省考的题量由2014年的140题减少为120题。测验各部分的内容、题型构成、题量如下:常识判断20道;言语理解与表达30道;判断推理中图形推理5道,定义判断10道,类比推理10道,逻辑判断10道;数量关系15道;资料分析20道。在2014年的基础上言语理解、数量关系和常识判断的题量减少。

其实,**公务员的试卷总题量一直在波动,从2014年100道题猛增为2014年的140道题,2014到2014年总题量又有所缩减,而每次都出现新题型的尝试和题量及测查内容的调整,试卷难度系数的设置和测点的分布渐趋科学,整体来说,其题型及模块顺序都在逐步向国考看齐。

2014年**省五个模块的顺序由原来的“文理混杂”变为“文先理后”,也就是采用了2014年国考的新大纲模式,2014年国考新大纲继续改变,**省此次的新大纲也完全依照国考新大纲,行测的要求与国考一致,申论的要求与国考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相同。

依照大纲推断,**省在此次省公务员考试中将继续与部分省份采用相同试题。

备考方略

第一步:资料选择,多方考虑

很多考生都在咨询:“公务员考试知识面那么广,看什么书最合适呢?”通而不专,专而不精,不知道看什么书,更别说买什么书了。但选择一本好教材对备考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是一切行动开始的前提。公务员图书市场上摆放了各种各样的教材,鱼龙混杂,多数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出版社也五花八门,选择起来真的很头疼。这里总结了选择教材的几点注意事项:一看主编单位有无公务员考试研究的真实背景;二看印刷的版次和图书的质量;三看编者的权威性;最后看是否与自己参加的考试相符合。

第二步:有的放矢,粗读教材

从目录开始对教材进行宏观掌握。主要目的有三点:1.了解考试的结构和考试的主要内容;2.制定适合自己应对考试的复习策略,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树立自己的得分目标,注意分数的量化。比如:130分,那细分为行政63分,申论67分。

第三步:分块复习,各个击破

从高考到大学考试,在大大小小的考试中基本所有人都按照这种方式在复习:先看书的每一章,然后找相应的题进行练习,每做几个就对答案,然后找出错误的地方。公务员考试也不例外,行政职业能力五大块,我们可按照习惯的复习方法,看完教材找相关的题目进行练习,各个击破,掌握要点。过程中再把错误的练习题累积起来,注意在模块练习的过程中摸清自己的强弱项,找到答题的心理感觉,为分配时间提供原始依据。

第四步:模拟演练,查漏补缺

演练历年真题,寻找规律并测试自己的速度。**省公务员考试一直比较靠近国家公务员考试,考生还可选取国考真题及相似试题的省份得真题进行演练。在模拟真题时要明确几点:1.模拟时间按照考试的标准时间进行,特别是第一次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注意测试自己的答题时间和答题速度;2.在演练的过程中寻找历年考试的规律,公务员考试实质上是一套完善的人才测评系统,既然是个系统,那就可以寻找其内在的规律。

第五招:借助外力,掌握技巧

应对公务员考试和其他所有考试一样,注意细节是其成功的关键。所谓“术业有专攻”考生在注重模拟练习、查缺补漏、总结错误的同时,可选择有品牌的机构提供的模拟题,学习吸取其总结的经验技巧及答题规律,如掌握正确的阅读顺序“先问题——后内容——再选项”,最大可能地运用排除法快速解题,平时要加强对时事的关注和深度的分析思考等,还有生活中可注重常识的积累等。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借外力解决疑问和提高答题技巧的策略。

公务员常识总结范文第3篇

一、数字推理

2014年到2014年**省公务员考试数字推理部分的一些基本情况:

通过仔细研究近年来**省公务员考试数字推理试题,我们发现**省公务员考试的数字推理部分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题量稳定在10道左右;从2014年开始数字推理的题量一直为10道,因此不会有太大变化。

2.近几年在重点考察古典型数字推理的基础上,考察基本数列及其变式,难度有逐渐加大的趋势。

3.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多级等差数列及其变式、和数列、组合数列考察的频率最高。

二、数学运算

近年来**省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部分的一些基本情况:

通过仔细研究历年试题,我们总结出**省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题量稳定在10道。

2.考察的题型广泛,常见的数学运算问题在历年试题中都有出现,其中计算问题、行程问题、浓度问题、利润问题出现的频率很高。

3.整体难度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试题的灵活性逐渐加大,注重考察解题思维,对数的计算和处理需要一定技巧。

三、图形推理

**省近四年来公务员考试图形推理部分的一些基本情况:

通过对近四年**省公务员考试中图形推理试题的研究,我们发现**省公务员考试图形推理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题量稳定为5道左右。

2.早年主要考察古典型图形推理,近年逐渐出现空间形式图形推理和多图形推理,且试题的灵活性和难度有逐年加大趋势。

3.古典型图形推理主要集中在图形的叠加转换、去同存异、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等。来

四、逻辑推理

五、定义判断

2014年、2014年和2014年**省公务员考试都出现了对定义判断的考查,通过对试题的分析,总结特点如下:

1.题目类型涉及广泛。题目的考察范围整体呈扩大趋势,涉及的学科领域主要包括法律类、心理学类、社会学类等,尽量避免专业优势造成的不公。

2.题目难度有所上升。通过分析试题,我们发现定义判断题目难度有上升趋势,但总体难度仍然不大,考生只要在本书的指导下认真准备,充分练习,一定能确保正确率。

六、类比推理

分析2014、2014年的**省公务员考试类比推理试题,可以看出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基本题量保持稳定

**省公务员考试的类比推理从2014年开始出现,且2014年和2014年两年的试题题量均为5道,题量保持稳定。

2.题目以两词型为主,总体难度不大

**省公务员考试的类比推理题目多为两词型,并且多为比较基础的题型,并没有涉及很难的背景知识,总体上难度不大。

七、机械推理

分析2014-2014年**行测试卷,这部分的考查方式和出题形式有如下特点:

1.题量均为5道题,出题范围集中在物理中力学与运动方面,部分考查能量和物理常识。题目难度不大,要求考生综合考虑、思考题干和考点,才能正确解题。

2.考察重点从单一的、比较清晰的物理知识点,变化为复杂的、模糊的综合数理知识点,题目多变,规律变化多端。

3.题型不再是简单的物理理论题,而更侧重考生通过阅读理解题干提取信息、分析整个题目,将考点融入日常生活中,与高考题型有一定的相似性。

八、常识判断

近三年考试试题分析一览表

通过以上分析,预计2014年**常识部分将有以下特点:

(一)政治占较大比重

作为公务员,应当时刻关注国家政治生活,对社会动态有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做一名与时俱进的公务员。

(二)法律法规仍然是考点

对法律法规的理解与掌握是一名国家工作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正确、合理、有效开展工作的前提条件。因此,对考生法律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依然是重点。

(三)科技人文均衡分布

科技人文分布十分广泛且平均,这种命题思路更体现了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考查。

(四)强调理解与识记并重

**省常识部分的题目较多侧重于知识面上的记忆和理解,这需要考生积累大量常识,并学会去分析和理解。

九、言语理解与表达

下面为详细说明:

(一)选词填空:占言语部分的一半比重,难度中等。

1、近义词辨析:基本上为平时易混淆的,或者在语境中有特殊要求的。

2、虚词的使用:2014、2014年各有一道。

(二)语句表达:占的比重小,难度适中。近年来,语句表达部分考查内容基本不变,主要为病句辨析,2014年比较特殊,只有一道语句连贯类题目。

(三)片段阅读:占的比重逐年提高,考点以理解文意、主旨以及作者的观点为主,难度系数也大。需要考生在平时多练习,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1、观点判断:重中之重,要求考生根据文段内容,判断该段主要支持的观点。

2、概括主旨:要求考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理解文意:这个不一定是要概括出文意,而是选出符合或者不符合文意的选项。

4、细节判断题:根据材料对文段信息进行筛选或整合。

5、代词指代题:2014年新题型,代词所指代的对象一般指代与其距离最近的内容。这种新形式在以后的考试中可能还会出现。

十、资料分析

以下是**省近四年历年行测资料分析试题题型、题量比较图

从历年试题变化图上我们可以获悉**省在近年的考试中,资料分析部分一般都为一组资料对应5道左右小题,总题量一般都稳定在20道左右,重点考察的题型包括文字,图形资料,表格材料,且文字、图形和表格材料相结合的综合材料题也时有出现,相信在以后的考试中这种特点也一定会被继续沿用,应试者一定要加强各种题型的练习,做到运筹帷幄。

公务员常识总结范文第4篇

常识判断是**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的重要部分,本质是对考生的知识面和知识体系进行考查。从20**年和20****年的考试情况来看,常识判断主要考查九大部分的内容,其题量分布如下:

通过对近年来真题的分析,可以得出常识判断部分的命题呈现如下特点:

1.考点侧重实际需要,时政考查力度较大

从上表可以看出,近年来对时政的考查力度较大,约占总题量的三分之一。这与公务员的实际工作相衔接,作为国家公务员应对国家的大政方针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尤其在当今全球化趋势下,对时事政治更要有深度的把握。

【例】

20**年,国务院推进长三角地区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长三角地区改革发展的四项主要原则,其中坚持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是()。(20****年**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第78题)

A.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切实加强资源节约和环保

B.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C.加强与周边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联合与协作

D.统筹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答案】D。

【点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而作为国家公务员理应对相关内容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以便在工作加以贯彻落实。

2.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经济热点

近年来经济题量比较稳定,保持在三道左右,但其难度较大,不仅是对基础知识进行考查,更是结合当前经济热点考查理论知识。

3.地方特色浓厚,考点较为细致

综观历年真题可以看出,常识判断部分充满着浓厚的地方特色,除了省情以外,时政中也渗透着地方的热点话题,并且考点较为细致。

【例】

20****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今年**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项主要预期目标,其中生产总值增长()。(20****年**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第88题)

A.7%左右

B.8%左右

C.9%左右

D.10%左右

【答案】D。

二、备考指导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在备考常识判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关注社会热点,注重地方时事

时政在常识判断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对考生的成绩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考生应对时事热点予以足够的重视。在备考过程中,对政府工作报告、中央一号文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相关内容要予以关注。另外,对**省地方的重大方针政策也要予以足够的重视,例如**省政府工作报告等就应重点关注。

2.有的放矢,切忌面面俱到

常识判断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时政、科技、政治、经济、法律、公文等无所不包。考生在复习时,要将法律、经济和公文等方面的知识作为重点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像科技、省情等内容涉及的范围包罗万象,飘忽不定,其备考依靠的是平时的“积累”,并非一日之功,在复习过程中不应在这些方面花过多的时间。因此,在复习时要抓住重点,避免面面俱到,求多求全。

3.适当的做题不可缺少

做题是每个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做的工作,尤其是历年真题。通过做题可以巩固复习效果,了解考查范围,熟悉考查形式,提高答题能力。在做题时一定要:

(1)勤于动手,避免眼高手低。

(2)总结同类题目的答题技巧,分析方法。

公务员常识总结范文第5篇

常识判断是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的重要部分,本质是对考生的知识面和知识体系进行考查。从2014年和2014年的考试情况来看,常识判断主要考查九大部分的内容,其题量分布如下:

通过对近年来真题的分析,可以得出常识判断部分的命题呈现如下特点:

1.考点侧重实际需要,时政考查力度较大

从上表可以看出,近年来对时政的考查力度较大,约占总题量的三分之一。这与公务员的实际工作相衔接,作为国家公务员应对国家的大政方针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尤其在当今全球化趋势下,对时事政治更要有深度的把握。

【例】

2014年,国务院推进长三角地区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长三角地区改革发展的四项主要原则,其中坚持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是()。(2014年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第78题)

A.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切实加强资源节约和环保

B.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C.加强与周边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联合与协作

D.统筹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答案】D。

【点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而作为国家公务员理应对相关内容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以便在工作加以贯彻落实。

2.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经济热点

近年来经济题量比较稳定,保持在三道左右,但其难度较大,不仅是对基础知识进行考查,更是结合当前经济热点考查理论知识。

3.地方特色浓厚,考点较为细致

综观历年真题可以看出,常识判断部分充满着浓厚的地方特色,除了省情以外,时政中也渗透着地方的热点话题,并且考点较为细致。

【例】

201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今年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项主要预期目标,其中生产总值增长()。(2014年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第88题)

A.7%左右

B.8%左右

C.9%左右

D.10%左右

【答案】D。

二、备考指导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在备考常识判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关注社会热点,注重地方时事

时政在常识判断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对考生的成绩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考生应对时事热点予以足够的重视。在备考过程中,对政府工作报告、中央一号文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相关内容要予以关注。另外,对省地方的重大方针政策也要予以足够的重视,例如省政府工作报告等就应重点关注。

2.有的放矢,切忌面面俱到

常识判断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时政、科技、政治、经济、法律、公文等无所不包。考生在复习时,要将法律、经济和公文等方面的知识作为重点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像科技、省情等内容涉及的范围包罗万象,飘忽不定,其备考依靠的是平时的“积累”,并非一日之功,在复习过程中不应在这些方面花过多的时间。因此,在复习时要抓住重点,避免面面俱到,求多求全。

3.适当的做题不可缺少

公务员常识总结范文第6篇

问:公务员考试的常识判断法律相关的知识占多大比重?

答:06年及以前常识判断分为六大模块:政治、法律、经济、人文、管理、科技,但07年变为一个模块:法律。以此判断,08年常识依然涵盖法律95%以上。04年以后考试已经侧重法律考核,07年整章覆盖,08年会依然以法律考核为主。

问:公务员考试涉及的法律很多,是不是要将这些相关法律原文都看一看?

答:公务员考试是能力考试,不可能具有专业性考试,侧重法律的运用考核,只需要具有法律条款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的法律有:宪法、民商法、民法、经济法、行政法、诉讼法。如何备考08年考试,根据07年的试题分析主要侧重宪法、刑法、民法、经济法、行政法。宪法在07年考题中的96、97题,占常识部分的8,内容为公民的自身权利和组织选举有直接关系,今年趋势依然。行政法律法规是第99、100、108、115、118题5题占常识的20,主要在行政服役法、许可法、处罚法。民法占常识的40,内容为肖像权、委托、法定继承、夫妻共同财产、商标法、仲裁法。经济法占16,主要为公司法。刑法、诉讼法占12。法律部分主要重点是在新颁布的法律条文和最近的条文,希望考生可以在不断的努力中得到更大的进步。

言语教研室主任:顾斐

问:除了大量做题之外,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可以推荐给参加公务员考试的朋友们,提高言语理解与表达的解题能力?

答:以备考的角度提出意见和建议。考生主要有两个误区:⑴言语不需要复习。⑵从语感的角度来选择。从公考题量的角度来看,06年25道题,07年40道题,言语不单单是语文考试,而是公务员考试的重要一部分。言语包括词语表达、片段理解等4部分。难度逐年增加,不仅是文字能力的考察,而且包括作者的观点、感彩等。通过综合性考察考生的能力。从考官出题的角度分析,考试出题模式不是惯向思维,而是逆向思维。应注意三个词表:近义词辨析表、关联词表、成语辨析和误用表。片段阅读是言语的一个重点,有七大类型:主旨题、观点题、细节推断题、词语含义题、代词指代题、语句衔接题、标题和结语。

判断推理教研室研究员:付连奎

问:有很多朋友做判断推理题时只能“跟着感觉走”,答题特别没有把握,您是否认为答判断推理题都得靠长期积累的逻辑思维能力?

答:逻辑考察通常是思维中比较出问题的地方,考的逻辑常识与系统逻辑有关系但不是密切相关,公务员考试只考逻辑常识,可以通过书籍进行了解或者进行通过一定的训练。公务员考试中的逻辑前提不会超过2种前提,如果不知道规律,比较容易出现错误,逻辑常识必须把握。

申论教研室主任:钟君、孙景民

问:很多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平时感觉文笔不错,而且对申论也进行了一番准备,为什么公考申论成绩不尽如人意?

答:考生没有对申论的本质进行了解,主要有以下几个误区:⑴认为申论考试就是一门写作考试。⑵申论只是在写杂文评论。⑶申论是可以脱离材料的。⑷申论可以当成学术论文。实质上申论是通过给定材料分析的写作和辩证思维的写作,是综合素质的考察。

考生对申论的本质没有明确,考生在写申论文章时应以公务员的身份写文章。考生的语言不规范,这于优美程度无关。辅导老师推荐读物《半月谈》、《求实杂志》、《人民日报》中的文章都是比较规范的语言。针对申论的解析考生首先要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最主要解决问题要有可行性原则,要求结构完整。可总结16字原则:概括全面、对策可行、论证深刻、言语规范。

(8月16日《公务员考试报》,作者系该报记者。)

虽然政治、经济、文化背景都有所不同。中西方公务员招聘制度的特点也不同。但在共同的国际环境尤其是全球化的背景下,再加上人事管理上的共性,西方招聘文官的许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英国:有十个方面的素质要求

英国在1870年确立了以公开考试选拔国家公务员的制度。英国是最早采用功绩制的国家,即重视公务员的工作成绩和实践能力。把工作成绩的大小、好坏作为公务员升降的主要依据。

英国公务员录用考试程序相对完善,考题设计也较为合理。坚持“通才”标准。即注重选拔对象的教育、知识、素养以及综合、推理和判断能力,而不是狭隘的专门知识。具体表现为十个方面的素质要求:沟通与交流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观察和分析能力;高效率工作能力;领导和管理能力;计划与组织能力;宏观能力;崇尚服务对象的意识;组织意识;全局意识。测试项目包括七个方面:第一为鉴识,考生阅读有关问题的文件,在150分钟之内至少拿出四个解决办法及其优劣分析,并提出建议和理由。第二是文书起草,在45分钟内以明确肯定的语言答复一项来文。第三是集体讨论二至三个重要问题,主考人员进行观察打分。第四是模拟开会,考生轮流任主席,就某个问题组织讨论,做出结论,这是考察考生的交涉能力、口才、常识和个性。第五是智力测试。内容包括认知、辨别、口语、统计推理和常识等。第六是由三名考官分别对应试者进行40分钟的口试。最后,同组考生相互评分。以观察其识人的能力。如此过五关斩六将后。考生可进入第三阶段,即以口试形式进行决选,以决定排列名次及是否录用。

德国:不采取统一考试和统一招录方式

在欧洲,通过竞争按成绩选任公务员的招聘制度最早出现在德国,德国公务员的高效率和守纪律是世界闻名的。在德国.所有涉及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的任务最初都是由国家公务员来完成的.但目前已非如此。随着国家行政制度的改革和人们认识上的变化,越来越多过去必须由国家来完成的任务已经改由社会和私营部门来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在招录公务员时比较谨慎。如果不是必须。则一般通过私法招聘人员来完成相应的工作。尤其是在德国东部地区,近来使用公务员越来越少。

德国招聘公务员不采取统一考试和统一招录的方式,而是按岗位的需要随时进行招录。空缺的岗位必须提前公之于众。说明用人单位、招聘什么职位和级别的公务员。但特殊岗位的公务员以及司局长以上的公务员不实行公开招录。用人单位对符合资格的申请人按照公正、择优的原则进行筛选。筛选过程和方式由用人单位自主进行。由于公务员不能被解雇。国家要负责其福利和退休养老。因此,录用新的公务员原则上必须经财政预算部门同意。

美国:多采用聘任制,政治上中立

美国从1776年独立建立文官制度以来,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虽然经过了多次重大改革,但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原则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得到了加强。如今美国现任政府工作人员中90.9%都是经过考试录用的。考试以测试语言能力、数理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行政裁量能力为主,同时还考历史等科目。美国的考试录用制度重视专业化。考试内容同将要担任的职务紧密结合。

通过考试的考生,美国多采用聘任制,这就形成了政府与公务员之间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强化了公务员的服务意识,有利于建立服务型政府。聘任方法也相对简单易行,有利于解决公务员能进能出、领导能上能下的问题。有利于人员流动,有利于吸引人才、破除人才单位和部门所有制.给所聘部门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方法和手段,使该部门的领导层能够及时更新并始终保持活力。其缺陷在于聘任者与被聘任者之间缺乏稳定性,受聘人员由于职业无保障、看不到晋升的前景,其责任感和职业意识会比常任公务员明显降低.倘若报酬欠佳,可能造成高素质人才流失。美国还要求公务员不得以其公务员的身份参加党派活动,在公务活动中不得带有“政治倾向性”。

联合国:实现招聘效用最大化

联合国有一个统一的正式聘任程序。一般先是由本人申请,并提供个人的情况资料。笔试成绩最优秀的一部分人将获得面试机会。面试可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进行.联合国承担所需全部费用;也可通过视频电话进行,由考试委员会的专家提问并评判。面试过程中,大约10%左右的候选人将被淘汰,而通过面试的人员将进合国人事厅国际职员人才库。当出现职位空缺时,由联合国从人才库中选聘。该后备人员库不仅面向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而且还为成员国政府各部门推荐国际职员候选人提供服务。建立后备人员库,避免了重复招聘带来的成本.也实现了招聘效用的最大化。

为体现平等原则,联合国要求在职的公务员中妇女要占到一定的比例。在秘书处高级职位方面,妇女占19.6%。联合国一直努力确保妇女获得平等机会。2000年定的指标是在所有专业职务中、尤其是在较高职位上让妇女占50%。

公务员常识总结范文第7篇

以下两表格清晰地反应了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常识判断历年考查情形:

表一:常识判断十年命题趋势分析表

注:根据09年考试大纲,常识部分涵盖法律、政治、经济、管理、历史、自然、科技等方面,侧重考查应试者的法律知识运用能力。因此,人文相应地替代为“历史”与“自然”。

表二:法律常识十年命题趋势分析表

注:1.本表格“其他”是指法律常识中法理学、法制史等法律领域所涉及个别试题。

2.以上两表格中的数字均代表题量而非分值。

通过对以上两表格的分析,可以大致地归纳出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常识判断部分命题规律及其趋势:

1.常识判断试题以考察应试者的法律常识为主

常识判断考查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法律、政治、经济、管理、历史、自然、科技等方面,侧重考查应试者的法律知识运用能力。分析十年真题,对常识的考查在07年之前体现出“全面性”的特点,也就是说法律、政治、经济、管理、历史、自然、科技等方面的常识知识均有所涉及,偏重法律常识。07年、08年常识判断单纯考查法律常识。09年常识判断回归07年之前的考查模式,以法律常识为重心,结合政治、经济、管理、管理、历史、自然、科技全面考查常识知识。对法律常识的考查又体现出偏重刑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法、刑法等法律领域的特点。

2.试题灵活,从识记型走向应用型,难度略有提升。

从06年开始,常识判断逐渐摒弃对相关知识点的识记型考查方式,更加侧重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且出现对多个知识点同时考查的趋势。分析06年及近年来真题,案例分析题型、综合运用题型、材料分析题型的比重增大。在常识判断试题中,对知识点的考查已经超越了那种单纯识记的阶段,而深入理解、运用层面。并且,不少试题出现多个知识点同时考查的现象。常识部分难度逐年加大,近几年难度基本固定。据09年真题,其难度与08年持平。

试题难度加大一方面体现在考查方式上上升为对知识点理解、运用的考查,另一方面体现在试题本身的难度,比如试题阅读量的加大、运用案例材料的形式来设置题干等,导致试题本身进一步复杂化。不过,常识判断强调的是对常识的考查,而淡化专业上的深入要求。常识判断考查的是对公务员来讲所应该掌握的基本常识,而并非更多的专业性知识。就算07年、08年单纯对法律常识的考查,也只是仅及于常识层面的要求,而没有过多地深入法律专业知识。因此,在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常识的考查难度过于加大,考生在复习中重点把握对基本常识的掌握即可。

3、常识判断部分涉及某些重点常识领域

公务员常识总结范文第8篇

一、历年山西公务员考试真题常识判断试题概况

通观近三年山西公务员考试真题,可以看出常识判断题更侧重于多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考查。2014年、2014年、2014年山西公务员考试真题常识判断题归可结为法律、政治(含时政)、地理、历史、管理等12类。题目总量基本不变,保持在20道左右;但难度却在逐年上升。其中2014年,20道常识判断题,法律常识(9道),政治(3道),其它的是历史、地理、物理、文化和公文。2014年,题量同样是20道,法律和政治(各4道),经济(3道),管理、科技和生物(各2道),其它的是历史、地理、文化和医学常识。可见,山西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的出题方式更加灵活了,考查的知识面也更广、更深了。这就需要考生要多方面复习各科知识,才能取得理想成绩。

二、历年山西公务员考试真题常识判断试题难度趋势分析

通过对近三年山西公务员考试真题的分析,可知它不再单纯考察某学科、某方面的知识点,而是着重考核考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强调对学生素养的培养。从试题难度的增加、知识容量的增大,出题方式的更加灵活上可体现出来。

由于招考职位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因此选拔性的公考就需要多方面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这种对考生的评价导向功能,在常识判断中体现的非常明显。这就值得广大考生好好的思考和体会,去认真地理解、感受和运用。如果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积累运用量不足,独立阅读能力欠功夫,就难以取得较好的成绩。实际上,考生得分率低的原因,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积累的量较少,或虽有一定的积累量,但知识的综合性不强。二是在积累方法上只注重死记硬背,忽略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的培养,不能快速地识别出题的陷阱。因此,考生需要加强对真题训练的力度和广度,不断总结做题技巧和经验,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三、历年山西公务员考试真题常识判断试典型题型解析

常识判断涉及法律、政治、经济、科技、文学、管理、时事等知识的考察,题型设置中规中矩,整体难度适中,知识点覆盖全全面。

【例1】甲贩运违禁品,驾车路过一检查站时,被工商部门拦住检查,检查人员朱某正登车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朱某抓住汽车的把手不放,甲为摆脱朱某,在疾驶后突然急刹车。朱某被摔在地,头部着地死亡,甲对朱某的死亡的心理态度是()[2014年山西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99]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答案】B。本题考查刑法。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过于自信的过失,就是行为人已经遇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疏忽大意的过失,是行为人应该遇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遇见而使得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甲某并未希望致朱某死亡,是间接故意造成的。所以选择B选项。

【例2】国际上用来判断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是否平等和公平的指标是()[2014年山西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3]

A.基尼系数

B.恩格尔系数

C.CPI

D.幸福指数

【答案】A。本题考查经济常识。

基尼系数: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而幸福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所以选择A选项。

【例3】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航天领域取得非凡成就,下列描述符合实际的是()[2014年山西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9]

A.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B.1970年我国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C.我国是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D.2014年10月发射并回收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取得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二个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公务员常识总结范文第9篇

(一)常识判断——注重时事

首先特别要提醒备考考生,即便是在2014年11月29日仍然还有考生以为第二天将要举行的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常识判断均为法律常识,说明这些考生并没有仔细阅读考试大纲。2014年、2014年连续两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25道常识判断考题均为法律常识,但是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部分的最大改革就是常识判断部分的内容涉及“法律、政治、经济、管理、历史、自然、科技等方面,侧重考查应试者的法律知识运用能力”。最终根据真题统计,法律常识类的题目仅占据25道题中的7道而已。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中最为突出的一类题目就是时事方面的问题。

【例题1】(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第1题)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示的巨大的“和”字,其蕴含的思想源自:()。

A.墨家B.道家C.儒家D.法家

分析:2014年北京奥运会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出题者在本题中既涉及的奥运会的内容,又涉及了文化方面的内容,此题安排的非常巧妙。

答案:C。

【例题2】(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第14题)

美国次贷危机中的“次”是指:()。

A.贷款人的第二次贷款

B.贷款机构的信用等级较低

C.贷款机构的实力和规模较小

D.贷款人的收入较低,信用等级较低

分析:2014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引发全球金融海啸,此事全球无人不知晓。作为国家公务员的储备人才,有关金融危机的最基本内容必须了解。

答案:D。

为了应对逐渐增多的时事常识,需要考生在平时多积累新闻知识,这些新闻主要涉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世界经济发展方面的新闻。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成语应用

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近几年较为固定,均为40道试题,其中20道试题是“选词填空”,另外20道试题是“片段理解”。在选词填空部分,共有11道试题涉及成语的运用,占据了半壁江山还多。

【例题3】(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第30题)

互联网并非________、整齐划一的技术革命的产物,而是在各种混乱、争论和复杂的利益纠葛中发展成今天的规模和影响力。正是一个个小的草根网络,最终汇集成一个________的大潮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自上而下不可逆转B.一呼百应铺天盖地

C.有条不紊举世瞩目D.运筹帷幄波涛汹涌

分析:与“整齐一划”并列的词语只能是“自上而下”或者“有条不紊”,而只有“不可逆转”才能修饰“潮流”。

答案:A。

【例题4】(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第39题)

今天的汉语变化之快,已经是字典的改版________的了,而所有这些的背后,是一个________的社会。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望尘莫及日新月异B.鞭长莫及纷繁复杂

C.难以企及欣欣向荣D.措手不及瞬息万变

分析:能够修饰“快”的是表征时间变化之快的“措手不及”,而“瞬息万变”恰好与“汉语变化”相对应。

答案:D。

以上选取的两道题是最具有典型代表的成语应用的题目。从这些题目也可以看出,考查的成语均为常用成语,因此希望考生在平时阅读时注重积累和思考。近几年不少选词填空的语句都选自《三联生活周刊》和《财经》杂志,如果考生能够在平时多阅读此类杂志,相信对于所填写的词汇会更有把握。

(三)图形推理——整体性质

在历年公务员考试的图形推理模块,图形主要注重内部元素的类型、数量、位置的变化,这些变化都可以称为细节,或者叫做局部性质。而在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3道图形推理题目都需要考虑图形的整体性质。

图形推理的这种变化需引起各位的高度重视。在前几年的公务员考试中,图形推理甚至已经脱离了“图”的主题,转而成为了变相的数字推理。新东方北斗星詹凯老师认为正是2014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图形推理才真正回归到了“图”这个主题上。而这类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原题可以在各种各样的智力测验中找到原型。

(四)逻辑判断——否定之否定

有不少人看到“否定之否定”之后,第一直觉是“表示肯定”。请看题——

【例题8】(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第99题)

所有的恐龙都是腿部直立的“站在”地面上的,这不同于冷血爬行动物四肢趴伏在地面上;恐龙的骨组织构造与温血动物的骨组织构造相似;恐龙的肺部结构与温血动物非常相近;在现代的生态系统中(例如非洲草原),温血的捕食者(例如狮子)与被捕食者(例如羚羊)之间的比值是一个常数,对北美洲恐龙动物群的统计显示其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的比例与这个常数近似。这些都说明恐龙不是呆头呆脑、行动迟缓的冷血动物,而是新陈代谢率高、动作敏捷的温血动物。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不能反驳上述推理?()。

A.鲸类等海生哺乳动物并不是直立的,却是温血动物

B.有些海龟骨组织构造与哺乳动物类似,却是冷血动物

C.关于北美洲恐龙动物群捕食者和被捕食者比例的统计有随意性

D.冷血动物和温血动物生理结构上的主要差别在于心脏结构而非肺部结构

分析:“最不能反驳”并不代表“肯定”,不能反驳还可能是与原命题无关的内容。题干中的结论“恐龙不是呆头呆脑、行动迟缓的冷血动物,而是新陈代谢率高、动作敏捷的温血动物”恰好由四个论点支持,而题目的选项也恰好针对四个论点各出一个选项。A选项如果要对该结论进行反驳,则应当列举一些能够直立“站在”地面上却是冷血动物的例子,因此该选项无法有效反驳题目的结论。

答案:A。

(五)数字推理——组合数列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数字推理部分难度较大,其中105题,即最后一道数字推理题的规律及其隐蔽,只有极少数考生发现其规律。

【例题9】(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第105题)

153,179,227,321,533,()。

A.789B.919C.1079D.1229

分析:该数列的尾数呈现“3、9、7、1、3、9……”的规律(因为四个选项的尾数均为9),该规律恰好与“3”的整数幂次的尾数规律一致,因此将已知数列变形为150+3,170+9,200+27,240+81,290+243的形式,发现该数列其实是一个简单的二级等差数列150,170,200,240,290,350与一个简单的等比数列3,9,27,81,243,729。因此所求项恰好为350+729=1079。

答案:C。

组合数列在以前的公务员考试中并没有出现过,对付这类数列的关键方法是观察数列尾数的变化规律。

(六)数学运算——水库问题

在以前的公务员考试中,曾经出现过比水库问题简单一些的水管问题。虽然难度增加,解题的根本思路并未发生变化。

【例题10】(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第119题)

一个水库在年降水量不变的情况下,能够维持全市12万人20年的用水量。在该市新迁入3万人之后,该水库只能够维持15年的用水量。市政府号召节约用水,希望能将水库的使用寿命提高到30年。那么,该市市民平均需要节约多少比例的水才能实现政府制定的目标:()。

A.1/4B.2/7C.1/3D.2/5

分析:这道题需要注意到每年还有一定的降水量。假设每万人每年的用水量为1,而每年的降水量为N,那么根据题意可知

12×20-20×N=(12+3)×15-15×N

该等式两端都表示的是不计降水量,水库目前的现有水量。由此解得,N=3。假设政府制定的规划当中,要求每万人的用水量变为以前的M倍,那么根据题意可知

(12+3)×M×30-30×3=12×20-20×3

该等式两端仍然表示的都是不计降水量,水库目前的现有水量。由此解得,M=0.6。由此可知,每个人需要节约用水的量为1-0.6=2/5。

答案:D。

值得注意的是,数学运算中有三分之一的试题都是通过传统试题略加修改而得的,因此在准备数学运算部分备考时,一定要认真练习往年的真题。

对近年公务员考试的试题进行跟踪研究,公务员考试喜欢将一些新的题目“重复”考查,直到绝大多数考生对这类题目熟悉之后,再换成别的类型的题目。比如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第112题与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第60题,虽然在题目表述上有所不同,但最终的计算式却是完全相同。

【例题11】(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第112题)

甲买了3支签字笔、7支圆珠笔和1支铅笔,共花了32元,乙买了4支同样的签字笔、10支圆珠笔和1支铅笔,共花了43元。如果同样的签字笔、圆珠笔、铅笔各买一支,共用多少钱:()。

A.10元B.11元C.17元D.21元

【例题12】(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第60题)

买甲、乙、丙三种货物,如果甲3件,乙7件,丙1件,需花费3.15元;如果甲4件,乙10件,丙1件,需花费4.20元。甲、乙、丙各买一件,需花费多少钱:()。

A.1.05元B.1.40元C.1.85元D.2.10元

分析:如果不看具体购买的货物,两道题的计算式均可化为(3A+7B+C)以及(4A+10B+C)的形式,所求均为(A+B+C)的值而前者乘以3倍,后者乘以2倍,两者再进行做差可直接得到(A+B+C)的结果

答案:A(例题11),A(例题12)

不知是巧合还是可以安排,这两道题的正确选项都一致。

公务员常识总结范文第10篇

第一、充分了解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具体要求

行测的第一轮复习一般安排在起步期(8-9月),这个时间段主要是夯实基础阶段。行测主要分为五大基本题型,要求的内容和难度都有不同的要求。首先要充分的了解各个题型的具体内容。具体来说,它包括的主要内容有:

1)言语理解与表达:着重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分析能力。所给的文字材料不会很长,主要是对句子一般意思和特定意义的理解;对比较复杂的概念和观点的准确理解;对语句隐含信息的合理推断;在干扰因素较多的情况下,能比较准确地辨明主旨,筛选信息。作为一名公务员,需要具备快速、准确地阅读、理解各种形式的文字材料的能力,需要具备灵活、准确、简练地运用文字材料表达信息的能力,只有准确地理解别人传达的信息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信息,才能有效地实现信息的顺畅流通。

2)数量关系:主要考查考生快速理解和解决算数问题的能力。涉及的知识和所用的材料一般不超过高中范围。在高度发达的现代信息社会中,会有大量的信息要求管理快速、科学、准确地接受与处理,而这些信息很多都是用数字来表达或是与数字有关的,因此作为公务员只有掌握快速数学运算的能力,才能胜任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工作。

3)常识判断:主要是考查考生的知识面。其范围涵盖法律、政治、经济、人文、科技等多方面内容,但从今年试题的情况来看,侧重于考察法律知识运用的能力。此类试题取材广泛,涉及从古至今,从自然到社会的诸多方面知识,考生要在短时间内提高常识判断能力的水平,重要的是要注重平时的观察、思考和积累。

4)判断推理:主要考查应考者逻辑判断能力的一种测验方式,它是人的智力的核心成分,他的强弱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人对事物本质及事物之间联系的认知能力的高低。判断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定义、词语概念等的认知、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综合判断的能力。公务员担负的行政管理工作所面临的事物间的关系和矛盾时纷纷复杂,要出利好这些复杂的关系,必须具备较强的判断推理能力。

5)资料分析:主要考查考生对文字、图形和表格形式的统计资料进行准确理解与综合分析的能力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大量的信息往往是以统计资料来反映的,要准确地做出决策,就必须能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加工,特别是行政管理机关人员必须具备对各种资料进行准确理解和快速分析的综合能力。

正是因为行测复习具有基础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内容多而杂,量很大,因此第一轮复习宜早不宜迟。

二、第一阶段复习要狠抓基础知识

复习之始,非常有必要把行测教材通看一遍,主要是对一些重要的概念,公式的理解和记忆,当然在理解记忆的过程中做一些比较简单的习题,有助于知识点的回忆和巩固。这些课后习题对于总结一些相关的解题技巧也很有帮助。同时还对国家近四年来(2014年,2014年,2014年,2014年)公务员录用考试的新变化、新动向和命题规律特点等做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提高考生的综合能力,还有助于他们在以后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掌握重点。

需要强调的是一定要通读一遍往年公务员考试的大纲,这样有助于对整个公务员考试知识点的把握,有助于对考试题型,试题难度的掌握。公考大纲严格划定了各类专业考生应考的范围和难度要求,是考生制定计划的依据。仔细阅读,体会考题的题型类别和难度特点,与大纲中内容无关的坚决不看。

行测毕竟是一门理解加运用的科目,不练习是肯定无法熟练掌握各个知识点和公式的。所以在这里魏老师提醒大家,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平时的练习,把经常出错,辨别不清,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公式以及相关练习题总结在一个专用的笔记本上,坚持到最后冲刺阶段,平时经常翻看、总结。这样一路下来你会发现,难点重点都在你总结的笔记本上。最后冲刺阶段,你只需把本上的知识点拿出来再看一遍。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而且也不会因临考前的紧张而不知所措。

上一篇:公务员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公务员年终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