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保险管理范文

时间:2023-06-28 10:56:03

工伤保险管理

工伤保险管理范文第1篇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我国工伤保险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工伤保险各环节功能实现的角度来说,在现行工伤保险体制框架下,管理权限的过度分散,导致事业单位处理工伤事故效率的低下。在工伤保险事故预防方面,则不利于工伤保险预防工伤事故和工伤预防工作协调开展。另外,由于我国工伤保险的管理部门没有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工伤保险管理制度的不协调还表现在管理职能交叉上。

为促进事业单位工伤保险管理,针对事业单位参加工伤保险问题中出现的问题,可以从合理设置缴费费率、科学制订衔接方法和整顿工伤保险管理三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大力推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我国近年来大力推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同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截至2011年,乌鲁木齐市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签订聘用合同率达到了99.5%,新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签订率达到了100%,从而解决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伤法律适用问题。实际上,事业单位是中国特定发展历程的产物。但是编制不是身份,而是财政保障某一个事业单位的依据。编制不属于任何一个人所有,实行定编不定人,所有工作人员与事业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与事业单位形成劳动关系,不产生人事关系。这样不但维护了事业单位内部不同身份工作人员之间的公平,还可以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名正言顺地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二)科学制订衔接方法。在事业单位工伤保险管理中,应根据工伤保险工作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主体设置不同制度,科学制订衔接方法。事业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制度可以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对之前的老工伤人员仍采用过去的工伤管理制度,在事业单位参加工伤保险之日起,新工伤人员将采用新的工伤管理制度。二是采用一次性支付的办法,“买断”伤残抚恤金。三是将现行事业单位工伤人员统一纳入工伤保险范围内,统一规划、重新认定。事业单位在制订工伤保险制度时,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加以取舍。

(三)改善工伤保险管理制度。完善的工伤保险管理体制,有助于工伤保险制度规范化运行。由于我国工伤保险管理体制不协调,整顿工伤保险管理势在必行。为改善工伤保险管理中管理权限过度分散和管理职能交叉的现状,建议将工伤保险各项事务的决策权交付于国家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和社会保障管理部门,卫生部门、工会以及司法部门负责监督,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是劳动保障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各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则承担制度具体实施的职责,以提高工伤保险管理体制的运行效率。

工伤保险管理范文第2篇

1.1铁路工伤保险管理的衔接不完善

铁路工伤保险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工伤保险管理问题还包括制度衔接不完善的问题,对于铁路建设单位享受原工伤保障待遇的工作人员没有进行说明,其工伤待遇又应当如何发放也没有进行阐述。相比较而言,发达国家在铁路工伤保险管理中的衔接工作做的很好,工伤补偿、职业康复以及工伤预防联系非常紧密,并且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拨出专款用于职业康复和工伤预防。我国这种衔接不好的状况会导致一些问题,一旦发生工伤事故就积极要求补偿工伤待遇的给付,会造成了工伤保险基金开支的渠道混乱。由于缺乏统一的纲领性法规,各自颁布的地方性法规千差万别,现行的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着立法层次较低、刚性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1.2铁路工伤保险管理的体制不协调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一系列管理职能的分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单一部门权力的过度膨胀,但从工伤保险各环节功能实现的角度来说,反而不利于工伤保险预防工伤事故权益职能的实现。政府责任的缺失主要表现在转型过程中的逆向选择问题,管理部门的利益驱使着管理者对企业的参保存在逆向选择,往往从实现政绩目标的角度来选择参保企业。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管理权限的过度分散,导致事业单位处理工伤事故效率的低下。由于我国工伤保险的管理部门没有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导致工伤保险对安全生产的促进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2.完善铁路工伤保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2.1改善铁路工伤保险的管理制度

为了解决我国铁路工伤保险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要改善工伤保险管理制度、完善工伤保险管理体制,这有助于工伤保险制度规范化运行。目前铁路工伤保险管理体制还不协调,建议将工伤保险各项事务的决策权交付于不同部门负责监督,以提高工伤保险管理体制的运行效率,对促进用人单位安全生产,保障职工利益发挥作用。在提倡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下,应根据工伤保险工作的实际情况,铁路建设单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订工伤保险制度。

2.2建立铁路工伤保险管理的公共信息平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的进程,信息的及时性成为很多领域成败的关键,同样铁路工伤保险管理的质量也需要一个及时有效的公共信息平台,用来及时反馈工伤情况和国家对工伤保险制度的变动。在工作中开发并使用独立的信息系统,不然可能会因为情况的不及时,导致工伤保险基金的支付危机。为保证工伤保险基金的安全,还要规范工伤定点医院管理,选那些专科有特色的、较权威的医疗机构中的重点特色科室,这也需要公共信息平台的搭建,这种信息平台具有实时性强、不受地域限制的特点,主要是通过网络平台来实现,这对实现铁路工伤保险管理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2.3推进铁路工伤保险的法制化建设

政府要加强关于工伤保险的法制建设,这对铁路工伤保险管理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规范对工伤医疗的服务管理。立法先行是工伤保险制度稳定发展的保障,也是优化转型期工伤保险制度并实现其发展战略目标的内在要求。有关工伤保险制度的配套立法,由于缺乏刚性的约束性条款,立法部门应通过修订和充实工伤保险配套的相关法规,确保其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不实现这一制度公平性和有效性的本质要求,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铁路工伤保险管理问题。因此,在此背景下,应尽快实现工伤保险法制化的进行,建立健全工伤保险法制建设,给广大群众提供一个更安心的工作环境。

3.总结

综上所述,铁路工伤保险制度的进度滞后于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进程,应通过推进现行工伤保险制度的法制化建设,不断完善我国工伤保险制度体制,从而实现其可持续性发展。工伤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建设单位参加工伤保险,有利于减轻单位风险,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加强铁路建设单位工伤保险管理是保障企业员工保险权益、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工伤保险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事故预防;工伤保险;劳动者权益

我国自从实行《工伤保险条例》以来,通过法律的形式统一了工伤保险经办的各项法规制度,对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工伤职工权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工伤保险制度依然不够完善。这便需要我国结合当今社会工伤保险管理的现状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来健全工伤保险管理机制,努力提高工伤保险管理水平。

1 政府部门应从整体看待工伤保险管理

劳动行政部门、社保经办机构及劳动安全检查部门这三个部门都涉及了工伤管理的工作,有效地保障了职工的安全与利益。然而这三个部门职能相互独立、缺乏交流,使工伤保险管理的发展有了一定的限制,因此政府部门要运用整体思维,加强各部门之间的配合。

1.1 建立公共的工伤保险管理信息平台

作为社会保险政策的执行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全面负责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行与管理,劳动行政部门对该方面的工作也有涉及,两个部门的工作范围时有重复,导致两个信息系统出现交叉。很多时候因双方不能共享资源,劳动部门需要利用纸质记录的方式来记录工伤鉴定和工伤认定,导致用人单位在两个部门间往返,耗费时间和精力。

劳动行政部门工伤审查工作包括工伤认定、工伤备案以及职业康复审批等;落实和支付9项费用和3项待遇的工作主要由社保经办机构工商审查负责。政府应从整体的角度将社保经办机构和劳动行政部门在工伤审查中的工作交叉点进行整合。以下是具体做法:

①将工伤保险备案工作统一。用人单位需在工伤发生24小时内备案,整理和上传工作主要由劳动行政部门负责,社保经办机构也可以通过工商公共信息平台来对相关数据进行下载和统计。

②对于用人单位提出的申请劳动行政部门应该尽快受理,并对其信息进行登记,工伤登记和信息共享工作主要由社保经办机构负责。

③公共信息还可以用于对用人单位的工伤情况进行查询和分析,以供劳动安全检查部门检查。以上3个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并提出方案与政策[1]。

1.2 通过缩短工伤认定审批时间来推进工伤医疗联网工作

为了使工伤住院医疗联网结算工作能够顺利运行,社保经办机构要将工伤备案信息和工伤登记信息分别传送给医院和联网医院。当前劳动部门需在用人单位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后的三十天内才能给其定下结论,影响了工伤医疗联网的正常结算,导致工伤医疗联网流于形式。当前的社保经办机构在对工伤职工医疗费进行录入时主要使用手工录入的方式,造成工作强度较大,医疗费支付的周期过长。劳动行政部门应尽快缩短工伤认定时间,以便用人单位更加快速地处理好工伤医疗费联网结算工作。为了使用人单位能够对工伤医疗费联网的结算工作进行尽快处理,劳动行政部门应该尽量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工作时间,从而降低用人单位支付成本。

2 切实提高社保经办机构在工伤定点服务管理的工作质量

在工商保险基金支出中,工伤医疗费用支出的比例超过一半。工伤医疗费用的全额报销机制造成了一种当前存在的“小伤大养”的不良风气不仅对医疗费用造成浪费,还会酿成工伤保险基金的支付危机,这种状况是由当前的全额报销机制造成的。因此办好工伤医疗服务管理刻不容缓,在保障工伤职工能够得到正常医疗的基础上应该对工伤定点医院进行规范的管理。

2.1 合理选择工伤定点医院

尽管当前的市场条件下工伤事故的概率并不高,但是一旦发生工伤事故医疗机构必须迅速作出反应,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治疗水平。这便需要用人单位遵循“好中择优”的原则来选择医疗机构;同时,考虑到一些特殊的工伤情况,还要选择一些有特色专科的权威医疗机构中的重点特色科室[2]。

2.2 社保经办机构和定点医院之间应该签订规范的服务协议

为了对工伤医疗的管理服务进行进一步的规范,提高服务质量,在选定合适的工伤定点医院之后,用人单位要与之签订规范的协议书。以下几点内容需在服务协议中有所体现:

①工伤“三目”的要求必须得到满足,定点医院必须将保质保量的药品和医疗服务提供给工伤职工。如果在救治伤员中必须使用一些超出范围的药品或医疗服务项目,需提前向社会保险经办部门申请,特殊紧急情况下可以在使用后补上申请。

②根据物价部门制定的关于医疗服务项目和药品的定价和收费标准,工伤定点医院必须严格遵守因病施治、合理用药及合理收费等医疗规范,不能用高新技术设备检查可以用常规手段诊断的病状,并明确记录各项收费。

③工伤定点医院要严格把握对伤员所进行的高新技术检查与治疗的适应症,妥善使用贵重药品及施行器官移植,仔细填写专用申请表并和工伤保险管理机构协商。

④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工伤定点医疗机构结算医疗费时,定点医院必须将住院通知书、特殊检查申请表及医疗收费明细等单据上交。

⑤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需对工伤定点医疗机构所提供的医疗费用等进行检查与监督。

3 由单纯的工伤保险支付转变为事故预防

站在整体角度上看,工伤保险工作依然在发展中。根据当前制定的“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原则来运行工伤保险基金。但在开展的过程中,工伤的医疗、赔付及康复费依然是其重点,这也造成工伤保险变成了医疗社会保险,在防范职业病、预防事故等其他领域中没有发挥工伤保险制度应有的作用,因此当前应该转变保险支付的理念,事故预防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将工伤保险管理和事故预防结合起来,将工伤保险制度的要求和任务体现出来[3]。

①制定、公布及印制劳动保护方面的规定与规程,所有的费用均由事故预防经费承担。

②区域内的劳动行政部门和劳动安全检查部门要开展通力合作,定期总结和分析区域内的工伤事故发生情况,从而向区域内的高风险行业提供相应的劳动保护监察和咨询服务。

③对于一患职业病的用人单位,应该为其提供相应的劳动医疗服务。劳动医疗虽不是工伤待遇,但是一种健康检查,可有效地预防工伤事故中的职业病。

④加强安全教育培训。通过工商培训中心,社保保险经办机构能够帮助用人单位进行基础的劳动安全教育培训和预防工伤知识培训,且由工伤事故预防经费承担其费用。

4 结语

将事故预防与工伤保险相结合不仅仅是为了能够利用工伤保险的强制手段和其经济杠杆来促进外部监督、内部激励事故预防机制的形成,还希望利用事故预防来加快工伤保险机制的变革促使我国职业康复、工伤预防和赔偿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机制逐渐形成。

参考文献:

[1]尹海蓉.浅谈铁路工伤保险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3(12).

[2]唐金成,黎珊珊.我国工伤保险理论研究述评[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2(05).

工伤保险管理范文第4篇

劳动行政部门、社保经办机构及劳动安全检查部门这三个部门都涉及了工伤管理的工作,有效地保障了职工的安全与利益。然而这三个部门职能相互独立、缺乏交流,使工伤保险管理的发展有了一定的限制,因此政府部门要运用整体思维,加强各部门之间的配合。

1.1建立公共的工伤保险管理信息平台

作为社会保险政策的执行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全面负责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行与管理,劳动行政部门对该方面的工作也有涉及,两个部门的工作范围时有重复,导致两个信息系统出现交叉。很多时候因双方不能共享资源,劳动部门需要利用纸质记录的方式来记录工伤鉴定和工伤认定,导致用人单位在两个部门间往返,耗费时间和精力。劳动行政部门工伤审查工作包括工伤认定、工伤备案以及职业康复审批等;落实和支付9项费用和3项待遇的工作主要由社保经办机构工商审查负责。政府应从整体的角度将社保经办机构和劳动行政部门在工伤审查中的工作交叉点进行整合。以下是具体做法:①将工伤保险备案工作统一。用人单位需在工伤发生24小时内备案,整理和上传工作主要由劳动行政部门负责,社保经办机构也可以通过工商公共信息平台来对相关数据进行下载和统计。②对于用人单位提出的申请劳动行政部门应该尽快受理,并对其信息进行登记,工伤登记和信息共享工作主要由社保经办机构负责。③公共信息还可以用于对用人单位的工伤情况进行查询和分析,以供劳动安全检查部门检查。以上3个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并提出方案与政策[1]。

1.2通过缩短工伤认定审批时间来推进工伤医疗联网工作

为了使工伤住院医疗联网结算工作能够顺利运行,社保经办机构要将工伤备案信息和工伤登记信息分别传送给医院和联网医院。当前劳动部门需在用人单位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后的三十天内才能给其定下结论,影响了工伤医疗联网的正常结算,导致工伤医疗联网流于形式。当前的社保经办机构在对工伤职工医疗费进行录入时主要使用手工录入的方式,造成工作强度较大,医疗费支付的周期过长。劳动行政部门应尽快缩短工伤认定时间,以便用人单位更加快速地处理好工伤医疗费联网结算工作。为了使用人单位能够对工伤医疗费联网的结算工作进行尽快处理,劳动行政部门应该尽量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工作时间,从而降低用人单位支付成本。

2切实提高社保经办机构在工伤定点服务管理的工作质量

在工商保险基金支出中,工伤医疗费用支出的比例超过一半。工伤医疗费用的全额报销机制造成了一种当前存在的“小伤大养”的不良风气不仅对医疗费用造成浪费,还会酿成工伤保险基金的支付危机,这种状况是由当前的全额报销机制造成的。因此办好工伤医疗服务管理刻不容缓,在保障工伤职工能够得到正常医疗的基础上应该对工伤定点医院进行规范的管理。

2.1合理选择工伤定点医院

尽管当前的市场条件下工伤事故的概率并不高,但是一旦发生工伤事故医疗机构必须迅速作出反应,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治疗水平。这便需要用人单位遵循“好中择优”的原则来选择医疗机构;同时,考虑到一些特殊的工伤情况,还要选择一些有特色专科的权威医疗机构中的重点特色科室[2]。

2.2社保经办机构和定点医院之间应该签订规范的服务协议

为了对工伤医疗的管理服务进行进一步的规范,提高服务质量,在选定合适的工伤定点医院之后,用人单位要与之签订规范的协议书。以下几点内容需在服务协议中有所体现:①工伤“三目”的要求必须得到满足,定点医院必须将保质保量的药品和医疗服务提供给工伤职工。如果在救治伤员中必须使用一些超出范围的药品或医疗服务项目,需提前向社会保险经办部门申请,特殊紧急情况下可以在使用后补上申请。②根据物价部门制定的关于医疗服务项目和药品的定价和收费标准,工伤定点医院必须严格遵守因病施治、合理用药及合理收费等医疗规范,不能用高新技术设备检查可以用常规手段诊断的病状,并明确记录各项收费。③工伤定点医院要严格把握对伤员所进行的高新技术检查与治疗的适应症,妥善使用贵重药品及施行器官移植,仔细填写专用申请表并和工伤保险管理机构协商。④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工伤定点医疗机构结算医疗费时,定点医院必须将住院通知书、特殊检查申请表及医疗收费明细等单据上交。⑤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需对工伤定点医疗机构所提供的医疗费用等进行检查与监督。

3由单纯的工伤保险支付转变为事故预防

站在整体角度上看,工伤保险工作依然在发展中。根据当前制定的“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原则来运行工伤保险基金。但在开展的过程中,工伤的医疗、赔付及康复费依然是其重点,这也造成工伤保险变成了医疗社会保险,在防范职业病、预防事故等其他领域中没有发挥工伤保险制度应有的作用,因此当前应该转变保险支付的理念,事故预防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将工伤保险管理和事故预防结合起来,将工伤保险制度的要求和任务体现出来[3]。①制定、公布及印制劳动保护方面的规定与规程,所有的费用均由事故预防经费承担。②区域内的劳动行政部门和劳动安全检查部门要开展通力合作,定期总结和分析区域内的工伤事故发生情况,从而向区域内的高风险行业提供相应的劳动保护监察和咨询服务。③对于一患职业病的用人单位,应该为其提供相应的劳动医疗服务。劳动医疗虽不是工伤待遇,但是一种健康检查,可有效地预防工伤事故中的职业病。④加强安全教育培训。通过工商培训中心,社保保险经办机构能够帮助用人单位进行基础的劳动安全教育培训和预防工伤知识培训,且由工伤事故预防经费承担其费用。

4结语

将事故预防与工伤保险相结合不仅仅是为了能够利用工伤保险的强制手段和其经济杠杆来促进外部监督、内部激励事故预防机制的形成,还希望利用事故预防来加快工伤保险机制的变革促使我国职业康复、工伤预防和赔偿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机制逐渐形成。

工伤保险管理范文第5篇

一、企业工伤保险管理工作面临的难题

第一,不同统筹地区工伤保险待遇差异所引发的矛盾。许多大型的国企都具有“点多线长”的特点,本企业该特点更为突出,由于下属单位分布在不同的省市地区,加上企业在启动工伤保险属地管理过程中的特定历史原因,造成不同地区单位以不同形式(自行或集中)参加了不同统筹地区(省级或地市级)的工伤保险,参保的层次以及参保的方式显得较为复杂。《工伤保险条例》对工伤待遇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在定期待遇的调整、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及伤残就业补助金、工伤药品和治疗目录以及辅助器具的配置标准等方面由各地根据实际自行制订政策,由此造成不同参保层面,甚至同一参保层面的不同统筹地区,在相关待遇上差别较大,客观上产生了一定的矛盾。这种矛盾随着企业生产布局的调整力度加大,跨统筹地区的车间甚至单位之间的合并重组日益普遍而愈显突出:由于两个甚至更多统筹地区的职工分布在同一个单位甚至同一个车间,对应几种不同的政策,政策不一待遇不同造成的“攀比”心态,影响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引发了工伤人员上访等不和谐因素。

第二,漏报瞒报工伤事故造成的侵犯职工权益。工伤保险旨在减轻用人单位负担和维护职工的基本权益,从根本上看是把用人单位与职工利益结合起来的,单位漏报瞒报工伤事故而造成职工权益受损的原因如下:一是职工自身的原因,因对工伤保险政策不了解,一旦发生涉及工伤的事故,往往并不知道可以申报,如果此时单位并不知情或者有意隐瞒,经常会错过有效的申报期限。二是单位经办人员的原因,部分单位的工作人员或因工作责任心问题,对工作推诿拖延,或因对政策的把握理解不足,对发生事故后的工伤申报工作不能在规定的时限及时完成;三是单位的领导的原因,由于企业强化了各级部门的安全生产考核,并直接与单位的效益以及单位领导的政绩挂钩,而基层领导调动较频繁,“只要在自己任内不发生事情”的短期功利思想占主导地位,因而一旦单位发生了有关人身伤亡的安全事故。

第三,“老工伤”引发的各种影响稳定问题。“老工伤”所指的是在单位参加地方工伤保险统筹之前职工已经遭受的事故伤害或者患的职业病,由企业内部自行确认的工伤或视同工伤。目前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的“老工伤”人员的工伤保险相关待遇大部分已转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未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的,仍由单位支付工伤保险相关待遇。“老工伤”问题一直是企业工伤保险管理工作中的难点问题,主要源自政策和操作两个层面。政策层面的问题主要在于国家在各个不同发展时期工伤保险政策的不同以及有些具体政策的不明确,造成新老工伤的在认定和待遇等环节的差异:比如对于上下班交通事故,1953年《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没有明确的规定,从1996年《企业职工工伤试行办法》到2004年《工伤保险条例》以及2011年新《工伤保险》条例在具体的要求上差异相当大。再如1996年《企业职工工伤试行办法》之前,工伤职工是不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的,之后发生工伤的人员,按照不同伤残级别可以享受待遇丰厚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诸如此类涉及政策层面的情况很多,由于很多“老工伤”对于政策上的先后差异不能理解,认为缺乏公平,产生很多上访事件。操作层面的问题来来自于各级管理者和经办人员:比如在企业自行负担的“企业保险”时期,凭着长官意志,有很多工伤事故被漏报瞒报,造成很多应享受工伤待遇的“老工伤”人员游离工伤管理之外,享受不到应有待遇;再如有些经办人员对各历史时期政策掌握不全面,解释政策底气不足,造成“老工伤”人员有“被忽悠”的感觉,甚至少数管理者和经办人员认为“老工伤”退休后和退休人员一样属地管理,和企业没有关系,在语言和行动上伤害了“老工伤”人员的情感和权益,引发了一些上访事件。

第四,工伤预防不到位造成的事故伤害。部分工伤事故有“突发”的性质,可能无法预知和避免。但是大多工伤事故是可以通过事先预防加以避免的。笔者在工作中接触过这样的案例:某单位职工同一年在工作中因场地防滑不够在同一地点两次滑倒造成骨折被两次认定为工伤,上述例子表明单位在劳动防护上工作不到位,思想上不重视,“亡羊补牢”不及时,客观上导致了工伤事故重复发生。还有一个单位,连续发生多起因工作人员与顾客发生肢体冲突造成伤害申报工伤,尽管责任在顾客,但如何把握工作的方式方法,作为单位或车间在思想教育工作上肯定存在问题。“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管理工作中因不屑于小的预防工作而酿成大祸的例子不胜枚举。

二、以保障工伤职工利益为宗旨,着力破解工伤保险管理中的难题。

工伤保险管理范文第6篇

一、企业工伤保险管理现状

1.工伤保险覆盖面不足。目前大部分的国企中,工伤保险只是将正式员工覆盖。但国企中不仅有正式员工,还有大量的临时工、外包用工以及劳务工等,这部分人员的工伤保险情况参差不齐,这就说明工伤保险在覆盖面上还是不够全面。一旦这些不同于正式员工用工形式的员工,在工作中遇到意外事故,那么这些员工的权益很难得到维护。实际上这种覆盖面的问题不是单纯管理上的问题,而是没有将社会保障的作用发挥出来,这与国企现代化的发展理念是有冲突的,同时也会对企业造成负面影响并增加企业负担。郑州铁路局用工形式不止一种,存在使用临时工、外包用工以及劳务工等,这部分人员的工伤保险参保情况不能全面掌握。

2.预防效应不足。目前工伤保险主要是对安全事故的预防以及防范员工职业病,这两方面的内容还不能完全发挥预防效应,因为除了在赔偿方面外,要想让员工权益得到全面保护,还需要在职业康复和预防中起到作用。国企中一些工作人员在健康上会受到不同的伤害,这对员工生活质量也会造成影响。现行的管理体系中,缺乏工伤预防及职业病防护方面的实践,在防护内容和措施上还需要补全。

3.管理机构职责不明确。根据一个时期以来工伤发生的情况和特点以及相关工伤保险法规,现阶段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这些部门在职责上需要对工伤保险负责。部门多而且管理职责上不明确,很多时候不同单位中,由于情况不同,在管理职能上也会有差异,虽然有相关文件进行指导,但实际在管理中还是比较模糊的,都有不同的标准,这些问题都会对维护员工权益造成阻碍。

4.法律制度不完善。现阶段有关工伤保险方面,已经颁布了《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但这些法律都过于广泛性,对于实际工作的指导有限,与实际管理并不具备完全适应性,一些条文甚至难以执行,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明显的争议。

二、企业工伤保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费率设定不合理。工伤保险存在的意义就是维护员工的权益。费率设定一直都是实际管理中有争议的问题。费率若是设定得不够公平,不同安全风险单位使用的费率相同,那么对一些安全风险较低的单位就不公平,这部分国企加入保险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员工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例如,郑州铁路局下属单位和代管单位有83个,按行业分为运输单位和非运输单位,安全风险不尽相同,在工伤保险的缴费费率上也应不同,但目前郑州铁路局整体(含代管单位)工伤保险缴费费率都是按运输业费率缴纳工伤保险费,这存在一些缺陷。

2.职业病认定困难。职业病本身也是各种各样的,情况比较复杂,因此职业病的申请是有难度的,最关键的是工作岗位繁多。同样工作环境下,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这时要想成功认定是存在障碍的。而对于员工来说,不同的职业病认定结果,影响着赔偿和待遇的问题,一旦在认定上存在差异,导致对员工的赔偿失去公平性,这就会对单位员工间的团结以及工作态度造成严重的影响。

3.管理体制不完善。从目前国企在工伤保险的处理步骤上分析,在现行体制下,管理权不够明确,因此有些单位对工伤发生后的工作效率比较低,这就是管理体制方面的缺陷。在对一些工伤事故进行防范方面会遇到一些困难,而且现阶段管理机构的运行并未完善,这就导致单位职工在发生因工受伤后,无法及时维护自身权益,在赔偿等各方面遇到阻力,这对单位是非常不利的。

三、进一步做好企业工伤保险的几点建议

1.抓好工伤保险的覆盖面。郑州铁路局用工形式不止一种,存在临时工、外包用工以及劳务工等,对这部分人员的工伤保险参保情况应该全面掌握。目前列车乘务、保洁、电务、工务等都存在使用临时工、外包用工以及劳务工等,由于临时工、外包用工以及劳务工等有的与第三方劳务签订了劳动合同,有的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有的即使签订了劳动合同也不一定为其缴纳工伤保险。相关站段的人劳部门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摸清临时工、外包用工以及劳务工工伤保险的参保情况,对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没有参加工伤保险的临时工、外包用工以及劳务工应通知车间让其立刻脱离工作岗位,并要求第三方公司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工伤保险费后,方可上岗。

2.抓好工伤预防工作。郑州铁路局的工伤预防具体涉及社保、安监、劳卫(疾控)等部门,几个部门要本着以人为本,对企业负责、对职工负责的态度,制定出工伤预防的办法,通过多渠道、多种形式对职工进行工伤预防知识的了解。例如,郑州铁路局一直以来坚持每年对局管各单位和代管单位负责本单位工伤保险工作的人劳科人员和安全室人员进行培训;印制工伤预防海报张贴车间,印制带有工伤知识的扑克牌下发各单位;对易发生工伤的重点岗位,对其职工有所侧重地普及工伤预防措施。

3.抓好工伤认定工作。在发达国家,工伤事故需要在短时间内反映给雇主,这样才能保证员工获得及时的救助,而且员工也不必提前预付相关的费用,这样才能帮助职工及时获得赔偿,维护自身获取工伤赔偿的权益。最新的工伤认定标准中,将上下班过程中造成的安全事故也进行了归纳。其中包括:员工在上下班过程中,遇到的机动车灾害以及非机动车事故,在城市轨道交通、轮渡、客运以及列车等方面遇到的安全事故,已经都被包括到工伤的范围。对事故的限制是,非本人主要责任,这是对工伤的一种限定。在社保方面的一些规定上,原本的文件中,员工若是存在过失犯罪或者不符合治安管理规定遭遇的安全事故是不被包括在工伤范围内的,新的规定中将这一部分的事故伤害包括进来,也就是说都是可以进行工伤认定的。

4.抓好预先救助工作。由于工伤赔偿需要经过很多步骤,为了能够保证员工在遭遇工伤事件后可以及时得到救助和治疗,就有必要制定预先救助的工作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单位在工伤管理方面,员工一旦遇到了工伤事故,单位应对抢救等医疗费用预先进行垫付。这就是预先救助,也是在现阶段工伤管理中需要普及的,以免在日后的支付工伤待遇中,影响了职工自身的权益。无论企业是否加入了保险,是否签订了正式的劳动合同,政府的相关部门在收到企业或者职工及家属的赔偿申请后,都需要对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确定,然后垫付医疗费用,这样可以保证遇到工伤事故的企业职工得到及时治疗,这是维护职工权益的有效方法。总之,工伤保险在当今时代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而存在,这类工作都是为了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本文试图解决弱势群体在自身受到伤害后的自我保护问题,这也是国企员工需要得到强化的权益。国企与员工间一直存在着有关工伤赔偿的纠纷,这对国企正常经营也是有影响的,在制度上需要更加完善,这样才能避免双方的损失,为国企员工提供保护,为国企注入新的活力。

工伤保险管理范文第7篇

只有制定完善的制约制度才能够对医疗服务协议机构进行有效的制约,保证协议机构的工作能长期有效的运行。良好的审核制度能够有效地促进医疗服务协议机构和患者之间的沟通,促进协议机构与审核机制之间的沟通,维持协议机构血液的新鲜。有效的审核机制应当由常规的审核和突击审核组成,随时保持工作人员的警惕性。常规审核即定期检查,或是每月一次或是根据医院协议机构内部具体情况而定。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出入院的管理工作,二是关于用药情况,诊疗服务和医用设备的维护检修和运行管理工作,三是对费用的收入支出管理。其中对于出入院的管理工作,需要严格按照工伤保险规定登记入住人员,不得出现冒名,挂名等投机取巧的行为,不可将不符合规定的人员纳入病号,不可将重症病人置于一旁,推诿或者拒绝受理,不可出现,工作人员不明确职责,分工不明的状况,转院手续的办理也应当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关于用药和诊疗服务,医用设备的维护检修和运行管理的检查,检查人员要严格监督主治医师用药的目录清单,明确用的药品名,用药的量以及药品的价格。还应当检查医护人员对医疗服务的落实情况,是否按照要求给予病人医疗服务,医疗环境和医疗服务态度是否到位等。对医疗设备的检查更是不能马虎,各项医疗设施是医疗服务的物质保障,只有保证医疗设施的完好和清洁,方能患者做一些常规的检查和重症的治疗,以及为患者提供后期康复服务。对大型仪器的检查和有明文规定用量的药品的检查,还需要检查人员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以免对患者的人身健康造成伤害。关于费用开支和收入的检查,需要将每一位患者的用药和治疗费用,以及医院方用药情况以及诊疗服务和仪器设施使用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且存档,方便工作人员的检查和资料的保存。

二、加强对参保单位工伤职工的就医管理

医院方需要划分清楚伤与病的区别,严格按照规定做好参保单位工伤职工的就医管理工作。职工患病如若与工作无关,则不能随便要医院方报销,并且对于职工因工负伤或患病的情况,院方也应当给患者提供应得的帮助,减免相应的费用。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主要在于明晰院方的费用开支情况,对医院医疗费单据,项目分类及相应的金额要有明确的记录,对住院,转院的费用开支要有严格的审核机制,对于院方的医疗服务范围和内容要有明确的规定,以及对巨额医疗费要有明确的审批流程。其次,院方还应当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切实做好这项工作。1.逐日清单制度逐日清单制度即要求院方对工伤患者的用药等情况以清单的方式记录下来,这份清单将作为当日核对报销费用的材料。确立逐日清单制度旨在让院方的报销制度更为明确清晰。因工负伤的患者每日用药以及服务都要有明确的清单记录,以避免患者投机取巧,运用特权滥用药品或者购买报销范围以外的药品,一经发现不合理的用药情况,院方可以按照规定不予以报销,并且要求患者支付相应的费用作为补偿。2.双联划价处方双联划价处方即要求主治医师认真填写病人病患履历,明确治疗方案,并且根据病人病情确定用什么药品,用药的量以及用药的价格。药品和用药的量直接与患者应支付的费用挂钩。这项工作的落实旨在维护工伤患者所应享受的权利,并且明确院方应当报销范围,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让院方和患者蒙受损失。3.明确用药原则是药三分毒,院方必须明确用药的原则,严格按照有关标准为患者提供用药服务。对于有严格用药标准的药品,需要采取逐级审批的办法确保用药的量,避免出现超过使用范围的现象。对于用副作用的药品,院方要做好后期疗养工作,而对于一些疗效相同的药品,尽可能不要重复使用,如果有必要重复使用,必须控制好使用的量。这样既避免了资源浪费,也最大限度减小了对患者造成的伤害。4.明确入院转院报销工作参保工伤患者有一定的福利待遇,这就不免会有人乘机钻空子,以其享受这样的福利。所以院方必须明确做好工伤患者入院的相关审核工作,并且要得到参保单位的认可和审核,对于疑似工伤患者的入院办理情况,医院需要与参保单位共同协作,以期将这份工作做实做细,避免院方不必要的开支。对于工伤患者转院工作的处理,须经由参保单位的审批,还要得到院方的逐层审批通过,方能办理转院手续。进一步加强对参保单位工伤职工这一特殊群体的就医管理,有助于完善社会主义保障制度,使得工伤保险制度的规则更加详实细致,为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做出了贡献。

三、加强对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管理

工作执行的根本在于工作人员,只有高水准的业务人员方能将工作的每一环节落实到位,并且能够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因此,院方必须要做好对工伤保险经办方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管理工作。对于经办方来说,不仅要注重对人员业务素质的管理,还应当加强提高人员业务素质的工作。首先,纳新环节的审核工作,企业方必须要对业务人员进行层层筛选,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还要有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从业人员也应当具备一定的管理常识,最好是集业务与管理于一体的全能型人才。面试人员绝不能以一己之私拉进不符合企业要求的人员,使得企业蒙受不必要的损失或者给企业带来麻烦。经过严格审核的业务人员应当是能够胜任工伤保险工作,并且有过硬心理素质的人员,不能达到任用标准的人员都应当被淘汰。其次,经办方还需要投入一定量的资金做好人员的培训工作,让新鲜血液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并且经办方要有意识的培养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和应变能力,确保工作人员能够适应高强度的工作和面对各种挑战时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再者,在工作人员从业期间,应当要求工作者具备耐性,对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心用心,绝不一心多用,让工作出现纰漏。对待客户的要求,要耐心听取并认真落实,对于客户的建议也要虚心接受,及时改进自己工作的方法。员工应当学会利用有关的反馈机制来督促自己,鞭策自己,让自己的业务水平更上一层楼。最后,要制定严格的监督机制来制约员工的行为,避免员工出现,的行为,使企业的荣誉和信誉受损。同样的,这样的审核也应当分为定期和不定期两种,以期让工作人员随时保持工作状态,避免懒散渎职的行为,特别是人浮于事,用人不当,出现资源浪费,分工混乱的现象,让工作平稳有效的运行。同时,由于工伤保险经办方需要和工伤患者打交道,所以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自身业务知识,对于工伤保险这样特殊的保险项目,工作人员还要具备一定量的医学常识,避免被动地听单方说辞,而应当变被动为主动,更好地为工伤患者服务。所以,经办方应当鼓励员工多学习,在公司内部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员工接触更多有关业务需要的知识,努力把这份工作做好。工伤保险管理的工作与工伤医疗服务团队的配合密不可分,所以在此补充一点对于工伤医疗服务团队的要求。对医疗服务团队的管理,应当按照有关明文规定,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明确相应的管理制度,让工作人员的服务更加合理,更加令人放心,满意。优秀的服务团队和有过硬业务素质的保险经办团队之间的良性互动能够为工伤保险管理工作的实施锦上添花,为企业和医院树立良好的口碑,获得人们的信赖。关于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策略,则要求经办单位从高层到基层都充分重视学习的重要性,加强与客户间的沟通,及时将反馈建议落实到位,一步步解决业务办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得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也不断提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伤保险的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院方和保险经办方每一位工作人员,每一个机构单位,每一个政府部门乃至国家的关注和付出。国家及相应的政府部门需要为工伤保险管理工作制定详细有效的法律法规,让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并且有相应的监督机制确保法律法规的执行,那些违背管理工作的人员都要受到应有的惩罚,明确法律法规的实效性和权威性。各个机构单位要重视对法律法规的实行,严格遵守法纪,切实秉持为民服务的思想,并且要注重对人员业务素质的培养,不断提高业务人员的素质,耐心听取客户以及患者的反馈意见,每一项开支和收入都有明确的记载,账目公开透明,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客户,一切为了患者,保障各项工作落实到位,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而各单位,各部门的工作人员更应该认真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虚心且耐心地听取客户的意见,不断学习相关业务知识,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争取精益求精。坚决杜绝公私不分,责权不明,将患者的生命搁置一旁,对客户的需要充耳不闻的现象发生。社会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各个组织各个机构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只有人们都各司其职,方能使各项工作得到良好的运行。

工伤保险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农民工 权益 管理信息系统翻译结果重试

1 工伤保险管理系统陈旧,农民工权益无法切实保障

农民工作为城市建设的大军,他们文化层次低、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所从事的工作都是高危险的行业,比如建筑业、各种工矿业、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行业等,有人做过调查,建筑业的从业人员中有70%都是农民工,工矿业的绝大部分都是农民工。按照正常的程序,一个工伤案件的处理达到13项,申请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和工伤待遇索赔三个程序完全走一遍,平均需要484天,有一年半多。案件涉及到第三人侵权的话,劳动者为了获得工伤保险待遇,走完全部程序的时间可能会将近四年。工伤案件处理程序繁琐,花费时间较长,除了导致农民工无法及时得到赔偿外,还有可能因为农民工自身法律知识的欠缺,不懂得收集和保存必要的证据,导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以及劳动者发生工伤事故的事实由于时间的推移而无法认定。工伤职工权利受到损害后10年都得不到解决和赔偿的事件并不少见。程序繁琐的结果是,工伤职工迟迟拿不到急需的治疗费,最后导致轻伤拖成重伤,重伤拖至死亡。不少用人单位逃避责任,故意利用工伤保险系统处理程序的繁杂特点,让案件拖拉,久久不得解决,从而消磨农民工的维权意志。农民工维权意识观念淡薄,企业逃避为农民工参保,部分地区农民工社保体系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农民工工伤后无法得到权益的保障。

2 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管理制度,切实维护农民工权益

2.1 开展农民工工伤保险宣传活动,加强农民工维权意识

为了提高企业以及农民工对工伤保险的认识,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大力向社会广泛宣传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政策,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印制工伤保险宣传册、宣传单,主要包括农民工如何参保、农民工如何申报工伤、农民工工伤待遇标准等内容。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深入农民工比较集中的矿山、建筑等高风险企业,走进工地、食堂、生活场所,为农民工免费发放宣传册和宣传单,提高农民工对工伤保险的认识,增强维权意识。

2.2 审核企业安全生产条件,严厉打击企业不参保行为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配合,形成推进参保扩面合力。将高风险企业参加工伤保险作为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必备条件,同时要求用人单位必须为雇佣的所有农民工办理参保手续。很多发达国家都对不参加工伤保险的企业追究刑事责任,但我国对于不参保单位仅仅是由行政机关“责令改正”,也就是说服其参保。确立惩罚性赔偿制度,对用人单位起到威慑作用,从而让用人单位从劳动环境和安全方面进行改善,尽量避免工伤事故的发生。

2.3 简化工伤保险受理程序

通过简化工伤认定程序,从而防止某些用人单位利用程序恶意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简化工伤处理的程序,一方面要设计工伤认定的简易程序,另一方面可以由工伤认定部门直接认定劳动关系。在工伤认定、工伤鉴定工作上下大力气做实做细各项工作,形成监督约束机制,提高工作透明度,提高办事效率,让工伤职工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大的政策支持,让所有企业对工伤保险有更深一步的认识,切实促进工伤保险工作的开展。

2.4 强化农民工的岗前培训,预防工伤发生

农民工所从事的行业大多是高危行业,但大多数农民工缺乏必要的岗前培训,在工作中也没有完备的安全设施,发生工伤的可能性极大。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注重农民工培训体系建设,通过各种手段,强化农民工技能和安全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工的法制观念、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工伤事故重在预防,对工伤事故的预防,应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另外要从根源上解决农民工工伤的问题,从农民工的流出口和流入口把关,对农民工进行岗前培训。要及时了解本地区在外务工的农民工就业状况,加强对劳动力市场信息的监测和统计,作出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引导。输入地要利用多种途径,及时信息,将已在用工地稳定就业半年以上失去工作的农民工纳入失业登记,对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要通过失业保险基金及时核发一次性生活补助,并提供免费的职业培训服务。输出地要依托乡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结合当地实际和农民工需求,适应转岗转业和结构调整的需要,大力开展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为农民工培训提供服务。

2.5 建立监管机构,落实农民工工伤保险工作

要对生产单位的安全情况进行监管,预防事故发生。各级领导经常性的检查指导工作的进展情况,明确责任、部署任务,并在人员配置、工作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将给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劳动监察部门要与社会保障机构密切的配合,形成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劳动监察职能,加大工伤保险扩面工作中的行政执法力度,对多次动员仍拒不参保的用人单位下达限期参保通知书,限期参保,情况严重,进行经济制裁。在年检工作中排查企业是否参保,力求应保尽保,在案件查办中加大工伤保险参保监察力度。加强对工伤认定、工伤鉴定工作的监管力度。形成监督约束机制,提高工作透明度,提高办事效率,一旦发生工伤事故,能够尽量缩短办理时间,减轻农民工心理负担。

3 一体化的农民工工伤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综合以上信息,本文建立“人口流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配套——法律援助”的管理信息系统。从农民工进入打工城市,就开始进行登记,确立就业趋向,核定农民工总体数量;为这一群体提供专门的劳动指导与岗前培训,统一为其设立社会保障中心,专门解决农民工的工伤保险问题;设立专门的工伤医院或工伤治疗及康复机构,农民工受了工伤伤害,只有到普通医院进行治疗,即使有钱负担各种费用,法律对其的工伤认定也存在着留白,这就进一步导致其无法进行其后的职业康复。而职业康复是关乎其能否恢复劳动能力,重新就业的关键,单纯的工伤治疗恢复的是其身体技能,而其劳动能力的恢复才是工伤保险制度设计的最终目的所在。农民工受工伤后,如果不能恢复劳动能力继续工作,则必然导致其生活陷入困境,这可能进一步加重农村合作医疗的基金负担。转换思路,以农民工这一群体为管理对象,为他们建立完整的服务系统,专门服务于农民工这一群体,将使农民工维护自己权益的道路不再坎坷,效率会大大提高。系统以农民工为中心,为农民工提供一系列的城镇保障服务。如图1。

整个系统以农民工为服务对象,由9个子系统组成,除了监督系统,其他的8个子系统都以农民工为中心,为农民工提供系统的服务,减少环节,提高农民工工伤保险办理效率。本系统可实施的前提是完善的社会系统支持。从交通运输部门开始,进行旅行目的询问及登记,并将数据资料输入到社会数据系统库和流动人口登记中心,流动人口登记中心根据此数据进行人口排查,反复与数据库进行核对,为数据库提供确切数据,同时,独立的数据库作为基础资料,供其他系统存取。由社会保障、劳动就业、配套医疗和法律援助共同组成为农民工服务的分系统接受数据库的信息,作为基本资料。劳动就业中心和社会保障中心进行数据资料的获取,为农民工进行统一培训,并为其提供就业信息和岗位,同时强制企业和农民工签订就业合同,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统一管理。一旦出现工伤事故,重点在于“康复医疗”,因为这部分人受到的工伤大部分都是大伤、重伤,而大众医院没有针对性,对这一特殊群体,不能够及时和积极的治疗,在正常医院就诊程序复杂,救治往往会被耽搁,所以应该设置专门的农民工医疗康复中心,彻底治愈农民工工伤问题。同时,对应农民工的法律援助会和社会保障中心、劳动就业中心互换信息,为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及援助,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工伤保险理赔康复问题,使农民工从根本上得到实惠。而这个系统想要正常的运行,必须要有力的监管系统和政府的支持。

参考文献:

[1]丁康.《社会保险法制建设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

[2] 潘行球.《工伤保险条例》施行难点探析[J].中国劳动,2005(1).

[3]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R].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4).

[4]李强.《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2).

[5]许素睿.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4).

[6]海湖.浅析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缺失问题[J].北方经济,2010(12).

[7]王超,吴芳芳.城镇化视野下完善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的思考[J].科学决策 2009(7).

工伤保险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工伤保险;管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F8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01

一、引言

在当前形势下,我国的国有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变得日趋重要,安全事故时常出现,在事故中伤亡的国有企业工人又处于弱势地位,因此,研究国有企业工伤保险管理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对于国有企业工伤保险管理的问题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有利于做好国有企业工伤保险工作,维护国有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并且降低我国国有企业的负担,推动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

二、进一步简化工伤赔偿程序

因为主管认定工作的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工伤保险处,主管鉴定工作的是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主管拨付待遇的是工伤保险中心(属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经办机构),法院没有直接进行工伤认定的权力,因此,这些机构之间存在着相互制衡的问题。倘若在用人单位并未为劳动者申请工伤,那么,劳动者个人就必须经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工伤保险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工伤保险中心、人民法院等十几个环节,从而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对于人民法院赋予更多的权利,有利于更加方便、快捷地进行工伤认定,并且促进工伤待遇的支付手续的简便化。虽然在《工伤保险条例》中规定,工伤待遇是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然而,工伤保险基金管理部门有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相关证明,这就导致国有企业职工申请工伤待遇的程序变得更加繁琐。基于此,必须对于工伤认定的时间进行更加具体、明确的限定,进一步放宽工伤保险的申请条件。我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在国际社会上的部分发达国家,所有的工伤事故都是一定要在24小时之内报告给雇主的,从而保证雇主可以让雇员获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也可以防止由雇员预付医疗费用的问题的发生。在出现工伤事故之后,雇主必须在48小时之内向当地的劳动者健康保险基金部门汇报,之后由健康保险基金部门向劳动监察部门发送通知。

三、建立工伤赔偿预先救助制度

我国工伤赔偿程序较为繁琐,因此,在国有企业之中,为了保证受了工伤的职工可以获取最为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救助,必须采取预先救助制度。具体来说,可以在国有企业工伤管理的相关规定之中明确说明在发生工伤事故之后,国有企业能够先行垫付抢救费用。通过在工伤保险赔偿制度中建立预先救助制度,不管是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与否、签订劳动合同与否,相关部门在得到用人单位或劳动者本人或劳动者家属的工伤赔偿申请之后,都可以及时有效地确定具体状况,从而及时有效地先行垫付相关的医疗费用,最大限度地确保受伤的职工能够获取及时的抢救,切实维护国有企业职工的基本权益。

四、扩大工伤认定的范围

在开始时期,职业灾害只是简单地涵盖了由于工伤事故而导致的身体伤害,而在一段时期之后,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以及人类的认知能力飞速提升的新形势下,我们也开始逐步发现部分疾病也是和职业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的,因此,职业灾害也涵盖了由于工作原因而导致的疾病。与此同时,部分伤害也是由于工作的目的而导致的,工伤保险也涵盖在职业灾害的范围内。我国最新修改的工伤认定范围中对于上下班途中的工伤认定范围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充,“一是上下班途中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事故伤害,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都纳入了工伤认定范围,同时对事故作了‘非本人主要责任’的限定;二是根据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删除了职工因过失犯罪、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导致事故伤害不得认定为工伤的规定”。

五、进一步健全工伤保险的内容

工伤保险的内容一方面应该涵盖工伤赔偿相关内容,另一方面,也必须涵盖工伤事故前的问题、工伤事故的发生、工伤事故之后的工伤康复问题三个方面,实现它们之间的有机统一。我国国有企业工伤保险管理的主要功能就是要确保职工由于自己的工作而导致的工伤事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获取赔偿。与此同时,在时代不断进步的新形势下,我国国有企业的工伤保险管理除了必须要对于受伤害的职工进行赔偿之外,也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国有企业职工在工作中发生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概率,以便更好地维护国有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而且工伤事故后的工伤康复也是工伤保险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国有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对于受伤职工的医疗康复工作,切实在最大限度上确保受伤职工可以及时有效地得到治疗并且迅速回到本职工作中来,继续为国有企业贡献出他们的力量。另外,进一步健全工伤保险的内容,就必须纳入工伤预防、医疗康复、职业康复等方面的内容,切实为国有企业职工营造更加良好的工伤保险环境。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研究了国有企业工伤保险管理的问题。工伤保险制度在当今时挥着“稳定器”的作用,它迎合了保护弱势群体的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工伤保险管理,切实保护好国有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减少国有企业及其职工之间的由于工伤事故而导致的纠纷,真正维护好国有企业的正常经营秩序,切实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伤事故以及由此而导致的经济损失,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国有企业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冯振宇.浅析建筑施工企业索赔[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

[2]杨亚阁,轩慧聪.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5卷)[C].2011.

[3]共同构筑新的里程碑——王东进副部长谈《工伤保险条例》[J].中国社会保障,2003(06).

[4]张言民.对我国工伤保险立法的思考[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7(01).

[5]谭浩娟.工伤保险三大功能中预防地位的演变[J].财经政法资讯,2005(05).

[6]李亚男.我国工伤保险参保率较低之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工伤保险管理范文第10篇

摘要:通过描述目前我过农民工工伤保险的现状,对农民工工伤保险的管理体制进行简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目前供给管理体制上的四个主要问题:缺乏相应的财政支持,政府监管不到位,争议处理时间过长,缺乏具有农民工特色的工伤保险。以此为提出供给管理专业化的建议,提供相应财政支持与政府监督,简化处理争议的程序,创建具有农民工特色的工伤保险机制。

关键词:农民工;工伤保险;工伤保险管理

一、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的现状

工伤保险,又称职业伤害保险,是指依法对因工作原因造成伤害、伤残甚至死亡的劳动者及其需要供养的亲属给予一定物质补偿的制度。德国于1884年颁布与实施了《工伤保险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工伤保险制度的国家。工伤保险属于法定强制性保险,不同于其他保险险种,作为劳动者的个人无需缴纳保险费用,用人单位承担全部缴费。同时,凡是在劳动过程中受到的工伤或是因工作原因受到的伤害,无论劳动者主观是否故意,也无需举证,用人单位都需要承担相关责任。工伤保险的建立,保障广大职工的健康与生命安全,预防因劳动者劳动力的下降甚至丧失,使其本人甚至家庭陷入贫困,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劳动者及其家属的后顾之忧,也是保障广大劳动者切身利益的重要措施。

德国于1884年颁布实施的《工伤保险法》,使得这一制度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我国工伤保险起步的时间较晚,从制度起源来看,1950年由劳动部颁布《劳动保险条例》是中国工伤保险制度首次立法,使工伤保险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的飞跃。1996年由劳动部颁布的《工伤保险试行办法》扩大了实施的范围,规定所有企业都应当参加工伤保险制度,扩大了工伤保险的覆盖范围。2004年1月施行的《工伤保险条例》被称为我国第一部较为完整的工伤保险立法。据国家统计资料显示,自《工伤保险条例》实施以来,我国每年新增参保人数呈上升趋势。《工伤保险条例》的出台使得大多数的劳动者得到保护,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国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群――农民工的参保情况却不容乐观。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中出现的特殊群体,在我国城市经济改革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其原先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他们面临的社会角色也发生着较大的转变。

早在2004年6月,原劳动保障部下发的通知中就指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是《工伤保险条例》是农民工的基本权益。”国家统计局的《2012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末,我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6261万人,同比增长3.9%。外出受雇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比例正在逐年下降。用人单位为农民工缴纳养老、工伤、医疗、失业和生育等社会保险的比例比上年有所提高,但总体的参保水平依旧偏低1。

二、农民工工伤保险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存在漏洞,缺乏明确的顶层设计,没有统一的赋权部门,在管理上依旧依据属地化原则进行管理,管理主体责任的缺失,造成管理上的混乱。

(一)农民工工伤保险上缺乏相应的财政支持。农民工从业最多的行业集中在建筑、采矿、挖掘等高危行业,要想充分保障他们的健康与安全,建立健全的安全系统,从业人员必要的技能培训、安全知识的培训、企业生产设备、安全设施维护维修等均需要有大量充裕的资金支持。没有充足资金是无法从根本上保障农民工的职业健康安全。目前我国对于工伤风险的投入还不及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财政支持的不到位在很大程度限制了安全系统的建立与健全。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涉及多个政府部门,没有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共同努力,很难达到好的效果。

(二)政府监管不到位。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是由政府承担对工伤保险的监督管理责任。我国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配置不合理,监管人数偏低,均严重制约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事业的发展。由于监管机构人员的专业水平偏低,监管的质量也就难以保障。加上监管经费的短缺,装备的落后,这些都严重影响着监管工作的效率。

(三)我国农民工工合法权益的得不到保障。一些地区的政策制定过程、执行过程存在对农民工的歧视,使得农民工的基本权益无法得到保障。法律上的漏洞与滞后,使得农民工劳动争议尤其是工伤案件的处理迟迟得不到解决。有调查显示,约有五成的农民工在就业时未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因此就无法参保。一旦未参保的农民工发生工伤,等待他们的就是一系列复杂而又漫长的程序。

(四)工伤保险与其他社会保险混合,降低待遇标准。我国社会保险实行“捆绑式”,用人单位不能选择只缴纳工伤保险费用。从事建筑行业的农民工以青壮年群体为主,他们对于工伤保险需求的迫切度明显高于其他保险,让这些青壮年群体缴纳其他社会保险费用,迫使部分农民工放弃参保而无法享受工伤待遇。

三、对策与建议

工伤保险发展到现在,一些地区己经实现了大多数劳动者参保,为广大劳动者包括流动性较大的农民工免除了一定的后顾之忧,但是目前管理上仍然存在四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了缺乏相应的财政支持,政府监督不到位,争议处理不合理,降低工伤保险的待遇水平与标准。首先需要政府顶层设计上给予农民工工伤支持,要加大法律政策支持力度。其次才能在管理专业化方面,健全整体管理体制,规范农民工工伤保险内部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的专业化建设氛围。完善农民工工伤保险管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提供相应财政支持与政府监督。农民工安全素质低的提升不仅要依靠农民工自己安全意识的提高,企业责任意识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政府对职业安全培训提供相应的财政支持,增加对安全方面的投入,建立建设农民工安全培训机制,以多元化的资金筹集建立健全农民工安全系统,对安全设施生产企业实行一定的补贴,或是其他多种激励措施,刺激鼓励安全产品的生产与研发。

(二)简化工伤保险认定程序。《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认定程序所花费的时间一般为3-9个月,繁琐的工伤认定程序无疑会给农民工带来二次伤害。因此,应当尽量简化工伤认定程序,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对工伤认定。限制企业随意提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权利,要求用人单位对行政决定不服的,仅能够提出一次复议或诉讼,而受伤农民工的权利则不应当受到限制。

(三)建立符合农民工特点的培训程序。工伤赔偿过程,建议采取“先行赔付”的方法。农民工一旦发生工伤事故,不论用人单位是否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可由工伤保险行政部门对其先行支付,再由工伤保险行政部门向用人单位进行征缴,应当注意的是,向企业征缴的数额应当高于行政部门支付的数额。规定期限,一旦超过征收的期限,用人单位就必须缴纳一定比例的滞纳金。既能保障农民工的权益,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用人单位参保的积极性。(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孙文德.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的困境和出路[J].中州学刊,2007(9):5.

[2]孙丹丹.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26):8.

[3]于欣华,何宁生.农民工工伤保险需求与制度供给分析――兼评《工伤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0:111.

[4]于欣华,霍学喜.农民工工伤保险困境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

[5]孟繁元,田旭,李晶.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村社会,2006.

[6]吴丽萍.农民工工伤保险中的政府责任[J].兰州学刊,2009:5.

上一篇:信托证券投资范文 下一篇:初中音乐教学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