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保险实施细则范文

时间:2023-03-15 08:19:26

工伤保险实施细则

工伤保险实施细则范文第1篇

第二条 凡在汕头市境内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乡镇集体企业、私营企业等各种所有制企业和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以及城镇个体工商户(以上统称单位),均必须参加社会工伤保险,并按规定交纳工伤保险基金。

单位的全部职工(包括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临时工、农民轮换工、城镇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者及其从业人员)均列入工伤保险范围,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第三条 职工除按《规定》第六条所列情况不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外,其在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干私活或非经本单位同意私揽生产任务造成的负伤、残废或者死亡,也不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第四条 职工因工负伤医疗期间的待遇,除按《规定》第七条执行外,同时执行以下规定:

(一)职工发生工伤事故送医院抢救过程中,医疗未终结前住院的护理费由职工所在单位支付;医疗终结评定残废等级后,所需护理费由社会保险机构支付。

(二)职工在医疗未终结前住院的各项医疗费用(含挂号费、医疗费、药费、检验费、手术费、住院费、就医路费等),由单位先行支付。医疗终结后,达到评残标准、重伤或死亡的,其各项医疗费用由职工所在单位和社会保险机构各负担百分之五十,社会保险机构按规定一次支付结清;未达到残废评定标准的,其各项医疗费合部由职工所在单位负担。

(三)医疗终结后的工伤医疗费用报销范围按现行公费医疗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条 职工医疗终结确定为因工残废后的待遇除按《规定》第八条执行外,经评定为一至四级残废的,均属永久性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不受年龄、工龄和投保年限的限制,可办理退休,领取残废退休金。

残废退休金计发基数,若本人因工负伤前上一年的月平均工资低于上年度市(县)企业职工月平均工资,以上年度市(县)企业职工月平均工资为计发基数;若本人因工负伤前上一年的月平均工资高于上年度市(县)企业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最高以上年度市(县)企业职工月平均工资百分之一百五十为限,超过月平均工资百分之一百五十部分不作为计发基数。

第六条 职工因工致残定为一至四级残废,享受残废退休金后因病死亡时,社会保险机构按标准发给因工死亡丧葬费、供养直系亲属遗属定期生活补助费和六个月平均工资的一次性救济费,但不发一次性抚恤金。

第七条 残废退休职工,凡易地安家的,由职工所在单位发给上年度本人月平均工资三个月的安家补助费。所需车船费、旅馆费、行李搬运费和伙食补助费均按因公出差的规定报销。

残废退休职工,易地安家后在保留其原发放退休金额基础上,每年按居住地所在市、县企业平均工资比上年度增长的金额按百分之三十增加。

第八条 离退休人员再聘期间发生的工伤事故,聘用单位未为其交纳工伤保险基金的,由聘用单位按《规定》负责支付工伤待遇;聘用单位已为其交纳工伤保险基金的,由社会保险机构按《规定》支付工伤待遇,但离退休金不再重复享受。

职工停薪留职期间,所在单位可停交其工伤保险金,职工本人也不享受所在单位的工伤保险待遇;职工停薪留职期间在其他单位从业的,由用人单位交纳工伤保险金,享受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待遇。

第九条 对职工因《规定》第五条(六)、(七)、(十一)的情况造成伤残或死亡的,其工伤保险待遇按《规定》执行,但有以下情况的,按下列规定执行:

(一)由交警部门处理并鉴定的交通事故的医疗费用、康复器具、丧葬费等已由责任方全部负责的,社会保险机构不再支付;若由责任方部分负责的,余下部分按《规定》和本细则执行。职工调动途中发生的交通事故,其中应由单位负责的工伤保险费用,由调出单位负责。

(二)职工因医疗事故导致伤残或死亡,医疗事故增加的医疗费用由事故发生的医疗单位支付。

(三)交通事故和医疗事故,责任方赔偿金额已高于工伤保险待遇的,社会保险机构不再支付一次性残废补偿金或一次性的抚恤金;若一次赔偿金额低于工伤保险待遇的,社会保险机构应补给差额。

(四)因交通事故、医疗事故死亡的职工供养的直系遗属定期生活补助费,均由社会保险机构负责支付。

第十条 工伤保险待遇费用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工伤保险基金按照“以支定收,略有储备”的原则,根据我市平均工伤事故发生率及不同行业、不同工种的危险程度,以独立核算单位划分类型,确定不同的征收档次,其中:市区分别按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百分之零点六、百分之一点二、百分之一点八,各县按百分之零点五、百分之一、百分之一点五征收(划分标准附后)。

第十一条 市、县统计局公布的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总额为工伤保险基金计提和工伤保险待遇计发基数。原则上每年五月份对基数进行一次调整。上年度企业工资负增长时,不作调整。

第十二条 工伤保险基金的开支项目:

(一)因工伤残医疗和康复费用;

(二)因工残废一次性补偿金;

(三)因工残废退休金;

(四)因工伤残护理费(定期和临时);

(五)因工死亡丧葬费;

(六)遗属一次性抚恤金(救济费);

(七)供养直系亲属定期生活补助费;

(八)省规定的储备金;

(九)安全生产奖励金;

(十)管理费(按征收的社会工伤保险基金总额百分之二提取,开支范围按省有关规定执行);

(十一)宣传培训费(此项由同级 财政部门核定后开支)。

第十三条 工伤保险储备金按《规定》第十三条实行省、市、县(区)三级提留,用于对重大事故和伤残易地安置的调剂。凡一次死亡五人以上或伤残、死亡达十五人以上的重大事故由省、市共同调剂。易地安置的伤残职工,户口所在地社会保险机构在用完职工单位所在地社会保险机构划转的计费十二年的保险金后,不足支付部分由省、市两级在上交的储备金中调剂解决。

实施社会工伤保险的县(区),从实施之月起上交储备金,次月起按规定享受调剂金。

第十四条 工伤保险基金实行市、县(区)二级管理。县(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在乡镇(街道)劳动管理所增挂社会保险管理所牌子,负责乡镇(街道)企业工伤保险基金的管理工作。

第十五条 市、县(区)建立“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同级劳动局、总工会、卫生局、医院及社会保险机构的有关负责人或业务骨干组成,负责确定职工因工负伤医疗终结、评定残废等级,签发《因工残废鉴定证明书》。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同级社会保险机构。

企业职工工伤病残劳动能力鉴定的具体办法由有关部门另行制订。

第十六条 社会保险机构对安全生产取得显著成绩,全年没有发生工伤事故的单位应给予奖励。奖励幅度按单位上年度缴纳的工伤保险基金回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五作为安全生产奖励金。具体奖励办法由市、县社会保险机构根实际情况确定。

第十七条 单位参加社会工伤保险后,应按时按量缴纳社会工伤保险基金;经济确有困难,不能发放职工标准工资(或社会人均标准工资水平)的,由单位提出书面申请,说明生经营情况、缓交理由、缓交时限和数额,经主管部门核定后报社会保险机构审批。经申请并批准缓交工伤保险金的,发生工伤事故仍应由社会保险机构按《规定》及本细则有关条款支付工伤保险待遇;不办理缓交申报手续而拖欠缴纳工伤保险基金的,发生工伤事故时,由单位按《规定》及本细则的支付标准负责支付工伤保险待遇。

第十八条 对不参加社会工伤保险或经二次以上劝告仍拒交或故意拖欠工伤保险金的单位,社会保险机构可向有关部门申请强制收缴。

第十九条 单位应自觉接受职工的监督,定期向职工公布本单位缴交工伤保险金的情况。对拒不参加社会工伤保险的单位,职工有权向工会组织或上级有关部门反映。

第二十条 从1992年3月1日起发生的工伤事故,均按《规定》执行。市、县(区)在未征收工伤保险基金前,各项待遇由单位按《规定》负责支付;征收工伤保险基金后,从次月起,应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由社会保险机构按《规定》和本细则负责支付。

1992年3月1日前发生的工伤事故,已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的,仍按原规定执行,不补发一次性工伤补偿金或一次性抚恤金,遗属定期抚恤费按原规定支付到丧失供养条件为止。1992年3月1日前医疗未终结或工伤事故医疗终结后旧伤复发的,也按原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不按新规定处理。

第二十一条 《规定》公布实施后仍未按规定参加社会工伤保险的单位,如发生工伤事故时,各项工伤待遇由单位按《规定》负责支付,在向社会保险机构补交工伤保险金和滞纳金后,从补交之月起,由社会保险机构负责支付工伤保险定期待遇。

第二十二条 中央、省属及外地驻汕单位职工和部队驻汕单位无军籍职工参加当地社会工伤保险,工伤保险基金由市、县社会保险机构直接管理。

本市驻外地单位,参加当地社会工伤保险。

第二十三条 企业工资总额按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计算。

第二十四条 本实施细则由汕头市劳动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实施细则从1992年7月1日起施行。

附表:

工伤保险基金缴纳标准表

──┬──────────────────────────┬──────

│ │ │ 缴纳标准 │

│分类│ 行 业 │按工资总额%│

│ │ ├──┬───┤

│ │ │市区│各县 │

├──┼──────────────────────────┼──┼───┤

│ │ 商业、供销、贸易、开发、信托、旅游、经济发展、 │ │ │

│ 一 │饮食服务、文教卫生、环卫科技、新闻出版、广播电视、 │ 0.6│ 0.5│

│ │金融保险、团体事业单位 │ │ │

├──┼──────────────────────────┼──┼───┤

│ │ 机械、农机、车辆、修造、造船、电机、五金、建材、│ │ │

│ │钟表、印刷、包装、造纸、文具、乐器、玻璃、陶瓷、电 │ │ │

│ │子、超声、针织、服装、渔网、印染、抽纱、纺织、塑料、│ │ │

│ 二 │皮革、制药、肥料、罐头、食品、化制、木材、竹器、制 │ 1.2│ 1│

│ │线、橡胶、粮食加工、烟酒、水电、邮电、供电、林业、 │ │ │

│ │种植、养殖、航道、内河航运、音像、感光器材、化纤、 │ │ │

│ │聚脂、磁带、加工业、修理业、制造业 │ │ │

├──┼──────────────────────────┼──┼───┤

│ │ 建筑业、海运业、港口作业、陆地运输、矿山、采石、│ │ │

│ 三 │勘探、煤气生产加工储存、冶炼、石油、烟花火药、有毒 │ 1.8│ 1.5│

│ │易燃作业、放射性作业、高空、深水等危险作业 │ │ │

工伤保险实施细则范文第2篇

广东省人民政府令

第58号

《广东省社会工伤保险条例实施细则》已经2000年2月17日广东省人民政府第九届3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自之日起施行。

省长卢瑞华

二000年四月五日

广东省社会工伤保险条例实施细则

第一条根据《广东省社会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条例所列所有企业、实行企业化管理和经费自收自支或差额结算的事业单位及其所属全部员工、国家机关中的合同制职工、临时工,无论隶属关系如何,均要按规定在领取工商营业执照的登记地、事业单位登记地或机关所在地参加社会工伤保险。

国家机关公务员、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工作人员的社会工伤保险办法另行规定。

条例所列被保险人,无论本地或外地城乡户籍,均应由所在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费,参加社会工伤保险,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被保险人只能在单位所在地参加一份工伤保险。

第三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工伤保险参保人的登记、费用的计算、待遇给付等项业务工作;负责职工医疗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第四条工伤保险费由地方税务机关征收。

工伤保险费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五条参加工伤保险的单位为被保险人办理工伤保险登记手续时,应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交工商企业营业执照副本或社团登记证的复印件;参加工伤保险员工名册等资料。

单位发生被保险人的人数增减。银行帐号更改等情况的,应填报参加工伤保险情况变动申报表,并于发生变化的次月5日前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第六条所有参加社会工伤保险的企业都应明确企业或职工的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单位在招收员工时,应进行体检,并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健康证明。违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承担职业病的工伤保险责任。

第七条工伤报告书是由发生工伤事故的单位制作。向安全生产及社会保险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有关情况的文书。发生工伤事故后,单位应在24小时内通知社会保险行政主管部门及其经办机构,并在15日内出具正式的工伤报告书。

第八条因工负伤的医疗终结期按《广东省职工外伤、职业病医疗终结鉴定》(粤劳险[1992]第51号)的规定执行;伤残鉴定标准按国家《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GB/T16180-1996)的规定执行。

第九条县级以上(含县级市,下同)人民政府按条例第十三条规定设立劳动能力鉴定机构,专门负责劳动能力鉴定和工伤保险的残疾等级评定工作。

工伤保险的残疾等级评定工作不得收取费用。

第十条被保险人因工负伤留有残疾的,用人单位应当在医疗终结后30日内,凭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指定医院出具的有关证明材料,到县级以上劳动能力鉴定机构为其申请鉴定伤残等级。

被保险人因工负伤未致残的,用人单位应当在医疗终结后30日内,持有关申报资料,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补偿事宜;被保险人因工负伤医疗终结后被鉴定为1-10级残疾的,用人单位应当在收到伤残等级鉴定结论后30日内,一并持有关申报资料及伤残等级鉴定结论,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补偿事宜。

被保险人因工死亡的,用人单位应当在医院或公安部门开具死亡证明书之日起30日内,凭死亡证明及死者生前供养直系亲属的有关资料,。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一次性抚恤金、丧葬费及供养直系亲属生活补助费等工伤保险待遇。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收到前三款有关工伤保险待遇的申报资料后,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核发各项工伤保险待遇。

第十一条机动车辆、火车、船舶、飞机的专职驾驶员在工作期间发生的交通意外事故,导致伤残或死亡,均认定为工伤,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持有驾驶证而非专职驾驶员在驾驶机动车辆、火车。船舶。飞机时发生伤亡的,按条例第七条第(七)项的规定处理。

第十二条因工作环境存在有毒有害物质或在单位食堂就餐造成急性中毒而住院抢救治疗的,经县级以上卫生防疫部门验证,可以比照因工负伤处理。

由单位指派前往国家宣布的疫区工作而感染疫病的,可以比照因工负伤处理。

第十三条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基数按其所属全部被保险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总额核定,在会计制度规定的费用项目中列支。

第十四条工伤保险实行差别费率,费率标准由省社会保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各级社会保险行政主管部门可在省社会保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费率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单位工伤事故发生率、工伤保险基金收支等变动情况,对其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比例实行上下浮动,但浮动幅度最多不得超过省规定标准的50%。

第十五条因特殊困难不能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单位,应向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缓期缴纳,经批准后方可缓缴,但缓缴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凡未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批准而停止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发生工伤时,由单位按条例规定的待遇项目和标准负担各项费用开支。

第十六条工伤保险基金以市(不含县级市,下同)为单位核算。各县(区)结存的工伤保险基金,除留相当于上年度应收金额的30%作为周转金外,其余基金应上缴到市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第十七条工伤保险基金实行市级核算前,实行省、市两级调剂制度。因发生重大伤亡事故、伤残人员异地安置、遗属待遇负担重等原因造成市级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困难的,应由省级工伤保险调剂基金给予调剂。调剂办法由省社会保险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财政部门制订。

第十八条工伤预防费由各市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不超过当年工伤保险基金实际收缴总额的13%提取,所提取的工伤预防费的30%用于工伤预防的宣传教育及伤残评定等费用开支,70%用于安全生产奖励。工伤预防费的提取及使用办法由省社会保险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财政部门制订。

第十九条工伤保险的医疗康复和职业康复费用由各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每年第一季度从上年度当年结存的工伤保险基金中按不超过三分之一的比例提取,专项用于医疗康复和职业康复事业。其使用和管理办法由省社会保险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财政部门制订。

第二十条条例第六章规定所加收的滞纳金及追回被非法骗取的款项,直接纳入工伤保险基金;各项罚款由社会保险行政主管部门开具罚款单,被处罚的单位或个人到指定的银行交款,罚款收入上交国库。

第二十一条工伤抢救应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指定的医院。在情况危急时,也可以就近送往其他医院进行抢救,伤情稳定后应即转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指定的医院继续治疗。对伤情稳定仍不转送指定医院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予支付被保险人伤情稳定以后的医疗费用。

第二十二条被鉴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已办理残疾退休手续的被保险人、需维修、更换康复器具的,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指定医院提出意见,并经市级劳动能力鉴定机构同意,全部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负担。

未经劳动能力鉴定机构同意安装进口康复器具产品,或自行更换美容性、装饰性假胶,或故意损坏康复器具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承付安装、维修、更换费用。

第二十三条被鉴定为:1-4级残疾的被保险人回原籍异地安置,必须是将户口从单位所在地迁往原籍的异地安置;在异地工作,办理残疾退休手续后回户口所在地安置的,不属异地安置,单位不支付安家费。

第二十四条确有特殊原因要求一次性领取残疾退休金回省外安家的被保险人,可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签订合约,按规定的标准一次性计发10年的残疾退休金,终结工伤保险关系,需要护理的,可按有关规定一次性计发10年的护理费。

第二十五条因工致残被鉴定为5-10级残疾的被保险人要求辞职或合同期满终止合同的,由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辞退费。工伤辞退费按辞职或终止合同时所在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计发:5级计发50个月,6级计发40个月,7级计发25个月,8级计发15个月,9级计发8个月,10级计发4个月。

第二十六条残疾退休金的调整参照《广东省社会养老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医疗终结后办理了残疾退休手续的被保险人的护理费发放条件和标准,按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遗属抚恤金自1998年11月1日起按所在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8个月计发。但条例颁布前经当地政府发文规定遗属抚恤金的水平高于48个月的,可继续按原定的标准执行。

第二十九条领取供养直系亲属、配偶生活补助费的亲属必须符合国家关于供养直系亲属规定的条件。配偶有劳动能力或有相对稳定的工资收入或其他足以维持基本生活的固定收入并达到当地最低生活保障金标准的,不发给配偶生活补助费。

第三十条领取残疾退休金或长期生活补助费的被保险人应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由单位或居住地户籍管理部门在每年的6月份和12月份出具的生存证明;逾期不能提供生存证明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从下一个月起暂停支付其有关待遇,待其补报生存证明或本人前来时予以补发,补发部分按同期城乡居民储蓄活期利率计息。

长期生活补助费按单位所在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增长幅度全额调整,但负增长时不调整。

第三十一条领取残疾退休金的被保险人因病死亡时,按旧伤复发死亡办理,遗属抚恤金按规定标准的50%计发。

领取残疾退休金的被保险人因病死亡后,仍有供养直系亲属的,可参照条例第三十条规定的标准,按月支付遗属生活补助费直至其失去供养条件为止。

第三十二条条例实施前发生的工伤事故,已由单位办理了长期支付待遇的职工,仍按原办法管理;由已参加工伤保险的单位负担的供养直系亲属生活补助费,从1998年11月1日起,改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条例规定的标准和支付渠道发放。

第三十三条同一工伤事故兼有民事赔偿和商业性人身。人寿保险赔偿的,被保险人因未能及时获得民事赔偿和商业性人身。人寿保险赔偿而危及生命或对其康复有严重影响时,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垫付工伤医疗费用,以保证被保险人得到及时抢救、治疗。在被保险人获得民事赔偿和商业性人身。人寿保险赔偿时,应偿还工伤保险基金垫付的费用。

工伤保险实施细则范文第3篇

第二条 海南经济特区的城镇所有从业人员,不论户籍在何地,均应当按条例参加工伤保险。

第三条 《海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第三十四条所规定的因公伤残城镇无业人员适用于工伤保险条例。

城镇无业人员是指非农业户口的无职业人员。

第四条 条例所称企业,是指在本经济特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

第五条 条例所称社会团体,包括由财政拨付经费的社会团体以及经费自筹、有专职人员的社会团体。

第六条 条例所称国家机关,是指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

政党机关的从业人员按条例参加工伤保险。

第七条 条例所称事业单位,包括实行经费自收自支、财政差额拨付经费和财政全额拨付经费的事业单位,以及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成立但未纳入事业单位编制的国有、集体、联营等文化、体育、教育、医疗卫生机构。

第八条 条例所称个体经济组织是指个体工商户、个体运输户、个体合伙经济实体和个体文化、体育、教育、医疗卫生机构。

第九条 下列用人单位在省社会保障局办理工伤保险:

(一)驻海口、府城地区的中央、省直属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省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企业,招用无军籍从业人员的部队机关和事业单位;

(二)经省社会保障局批准跨地区办理工伤保险的单位。

省农垦系统的用人单位在省农垦社会保障局办理工伤保险。

其他用人单位均在所在地的市、县、自治县社会保障局办理工伤保险。

第十条 省外驻琼机构的从业人员应当按条例参加工伤保险,但在原地已参加工伤保险并提供原地社会保障机构出具的工伤保险证明的人员和原地未实行工伤保险并提供县级以上政府人事部门出具行政关系证明的人员除外。

第十一条 外国及香港、澳门、台湾驻琼机构的从业人员,应当按条例参加工伤保险。但外籍人员及香港、澳门、台湾人员除外。

第十二条 工伤保险费根据行业的工伤风险类别和工伤事故及职业病发生频率实行差别费率,按用人单位从业人员月工资总额的0.5%至1.5%(见附件:工伤保险费差别费率表)征缴。

第十三条 当年职业病发病率高的用人单位,依照条例第九条的规定实行浮动费率。

第十四条 工伤保险费按月征缴,用人单位应当在每月15日前缴纳当月工伤保险费。

第十五条 个体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的工伤保险费由社会保障局委托工商、税务、交通运输或其他管理机构代为征缴的,社会保障局按其当年总额的1%付给手续费。

第十六条 停薪留职人员在原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其工伤保险费由现用人单位承担。在停薪留职期间发生工伤的,其工伤保险待遇除由社会保障局承担的外,其余费用由现用人单位承担。

第十七条 经批准缓缴工伤保险费的用人单位,缓缴期满后,应当如数补缴工伤保险费及利息。

第十八条 用人单位被宣告破产、撤销、解散的,清算财产时应当按有关法律规定,将其欠缴的工伤保险费及利息列在第一顺序进行清偿,利息按同期城乡居民储蓄利率计算。

第十九条 用人单位合并或兼并、转让时,继续经营者应当负担欠缴的工伤保险费及利息,利息按同期城乡居民储蓄利率计算。

第二十条 工伤保险基金实行省级统筹,各社会保障局在扣除当月管理服务费、当月应当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费用后,其余部分的30%上解省 工伤保险基金专户,用于全省调剂。

第二十一条 个体经济组织雇用的从业人员因工伤住院医疗期间的伙食补助费,可参照机关从业人员因公出差标准,由雇主支付。

第二十二条 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的护理依赖等级,根据国家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由劳动能力鉴定机构确定。完全护理依赖、大部分护理依赖、部分护理依赖的,分别发给所在市、县上年度城镇从业人员月平均工资的50%、40%和30%。

第二十三条 因工伤残人员医疗费用的开支范围和标准,超出政府有关规定或不属工伤治疗范围的,社会保障局不予支付。

社会保障局有权向医疗机构稽核工伤人员医疗和收费情况。

第二十四条 从业人员发生工伤时,应当在就近医疗机构抢救治疗,急需转院治疗的,由原就诊医疗机构出具证明。转往省外医治的,必须报社会保障局批准,未经批准的,其医疗费用社会保障局不予支付。

第二十五条 条例所称从业人员供养直系亲属,是指生活费用主要依靠工伤死亡的从业人员供给的下列人员:

(一)配偶、父母(养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二)子女(养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不足16岁或年满16岁尚在学校读书,或因残疾无劳动能力的。

兄弟姐妹生活费用主要依靠工伤死亡从业人员生前供给,并符合前款(二)项条件的,享受供养直系亲属待遇。

第二十六条 有2名以上从业人员(含农村劳动力)共同供养直系亲属的,从业人员1名因工死亡时,凡其供养直系亲属在2名以上的,其中1名不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抚恤金。

第二十七条 从业人员因工死亡后的死亡补助金,按下列标准支付:

无供养直系亲属的,为死者生前36个月的工资;

有1名供养直系亲属的,为死者生前40个月的工资;

有2名供养直系亲属的,为死者生前44个月的工资;

有3名以上供养直系亲属的,为死者生前48个月的工资。

第二十八条 领取死亡补助金的顺序为: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同一顺序领取人领取的数额一般应当均等,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对生活有特殊困难或缺乏劳动能力者,应当予以照顾。

第二十九条 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根据统计部门公布的上年度统计资料确定,分为机关、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工资,企业从业人员工资和个体劳动者收入3类。

第三十条 工伤人员康复状况检查和职业健康检查,由劳动能力鉴定机构每年组织1次。对拒绝检查或不按规定办法检查的,停发伤残抚恤金。

第三十一条 代领供养直系亲属抚恤金和伤残抚恤金的,须提供被代领人居住地公安机关出具的当年生存证明和被代领人的委托书。

被代领人居住在国外或港、澳、台地区的,须提供有效的当年生存证明和被代领人的委托书。

第三十二条 从业人员工伤医疗终结后,由从业人员所在单位或本人向所在市、县劳动能力鉴定机构提出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机构按照国家工伤和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进行工伤鉴定。

第三十三条 本细则第三条规定的城镇无业人员申请工伤鉴定时,按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办理,并提供公安机关出具的有关证明。

第三十四条 领取工伤保险待遇时,应当提供工伤鉴定的有关材料、从业人员伤残等级证、工伤鉴定意见书或职业病诊断证明书。

第三十五条 条例第三十六条所称从业人员本人工资,是指其因工负伤或死亡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工资额。

第三十六条 从业人员因公外出失踪比照因公死亡处理后又重新出现的,已发放的丧葬费、供养直系亲属抚恤金、死亡补助金由领取人如数退还。

第三十七条 条例实施前已享受工伤待遇的人员,其工伤保险、待遇仍从原渠道解决。

第三十八条 领取伤残抚恤金的因工伤残人员,在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时,可自愿选择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但不能同时享受两种待遇。

第三十九条 从业人员发生工伤事故,用人单位必须积极组织抢救,并即时报告社会保障机构。社会保障机构应当即时组织事故现场勘验。用人单位在获知事故发生后,无正当理由不即时报告,导致延误勘验和工伤认定的,其责任由用人单位承担。

第四十条 任何部门不得调用、挤占社会保障局的管理服务费,不得占用社会保障局的房产、交通工具和其他物资。

第四十一条 本实施细则由省人事劳动厅负责解释。

第四十二条 本实施细则自之日起施行。

附件:工伤保险费差别费率表

(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的GB4754-84标准分类)

--------------------------------------

|风险| 行 业 类 别 | 差别 |

|等级| | 费率 |

|--|----------------------------|----|

| |国家机关 政党机关 社会团体 企业管理机关 金融业 保 | |

|一 |险业 综合技术服务事业 卫生事业 体育事业 社会福利事 |0.5% |

| |业 教育事业 文化艺术事业 广播电视事业 科学研究事业 | |

| |咨询服务业 商业 公共饮食业 物资供销业 勘察设计业 | |

|--|----------------------------|----|

| |采盐及盐加工业 自来水生产和供应业 粮食加工业 植物油 | |

| |加工业 糕点、糖果制造业 制糖业 饲料工业 屠宰及肉类 | |

| |加工业 蛋品、乳品加工业 水产品加工业 罐头食品制造业 | |

| |食品添加剂制造业 调味品制造业 其他食品制造业 饮料及 | |

| |酒制造业 烟草加工业 纤维原料初步加工业 绵、毛、麻、丝| |

|二 |绢纺织业 针织品业 缝纫业 皮革、毛皮及其制品业 造纸 |0.8% |

| |及纸制品业 印刷业 乐器及其他文娱用品制造业 文化用品 | |

| |制造业 体育用品制造业 玩具制造业 其他文教体育用品制 | |

| |造业 工艺美术品制造业 首饰制造业 玻璃、玻璃制品和陶 | |

| |瓷制品业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仪器仪表及其他计量器品 | |

| |制造业 管道运输业 邮电通讯业 仓储业 房地产管理业 | |

| |公用事业 居民服务业 | |

|--|----------------------------|----|

| |淡、海水养殖、捕捞业 印染业 木竹藤草制品业 家具制造业| |

|三 |游艺器材制造业 林产化学品制造业 医药工业 石墨、碳素 |1% |

| |和云母制品业 磨具、磨料制造业 生产与生活用其他产品工 | |

| |业 铁路运输业 公路运输业 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 | |

--------------------------------------

--------------------------------------

|风险| 行 业 类 别 | 差别 |

|等级| | 费率 |

|--|----------------------------|----|

| |煤制品业 煤炭洗选业 木材及竹材采运业 锯材加工和人造 | |

| |板制造业 电力生产和电力供应业 蒸气、热水生产和供应业 | |

| |石油加工业 合成材料制造业 日用化学产品制造业 化学纤 | |

| |维工业 橡胶制品业 塑料制品业 水泥制品和石棉制品业 |1.2% |

|四 |金属制品业 砖瓦、石灰和轻质建筑材料制造业 耐火材料制 | |

| |品业 机械工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与修理业 装卸搬运业 | |

|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地质普查和勘探业 线路、管道和设 | |

| |备安装 | |

|--|----------------------------|----|

| |煤炭开采业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金属矿采造业 土砂石开 | |

| |采业 化学矿采造业 其他非金属矿采造业 烟花炮竹制造业 | |

|五 |基本化学原料制造业 化学肥料制造业 化学农药制造业 有 |1.5% |

| |机化学产品制造业 炸药及火工产品制造业 金属冶炼及压延 | |

| |加工业 土木工程建筑业 | |

|--|---------------------------------|

|备 |各用人单位的行业分类,均以其主要产品、主要生产方式或主要经营内 |

|注 |容、方式来确定,并以此确定该用人单位的统一费率。一个单位一般不 |

| |执行两种费率。 |

--------------------------------------

说明:

一、“企业管理机关”,是指在国家机关领导下的,对所属企业进行行政性管理,不直接经营企业经济活动业务的机构。

二、“综合技术服务事业”,是指气象、地震、测绘、计量、海洋调查监测、环境保护及监测等事业,以及独立的计算中心、计算站、软件开发单位。

三、“咨询服务业”,是指各类咨询服务单位、中心等。

四、“房地产管理业”,包括对房屋、土地的管理和经营单位,房地产开发 公司及房管所兼营的对房屋的零星维修,不包括任何独立的建筑或维修公司(队)。

五、“公用事业”,包括市内交通、园林绿化、殡葬、清洁卫生和市政工程管理。

六、“居民服务业”,是指旅游业、旅馆业、理发美容业、浴池业、洗染业、摄影业、日用品修理业及刻字、物品出租、物品存放、停(存)车场等经营管理单位。

工伤保险实施细则范文第4篇

[关键字] 工伤保险;社会保重;基金支付;政府责任;以人为本;制度建设

一、权利保障,制度建设先行

原《工伤保险条例》规定,未参加工伤保险期限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支付费用的责任设定使得工伤职工的工伤保险待遇的享受取决于用人单位的情况,当用人单位拒不支付或无力支付工伤保险待遇时,工伤职工无法获得赔偿。

为了更好地保障工伤职工权益,督促用人单位依法履行义务, 《社会保险法》第41 条规定,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支付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应当由用人单位偿还。用人单位不偿还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以依法追偿。也就是说,对于没有依法履行缴费义务的用人单位发生工伤事故的,用人单位承担第一位的责任,工伤保险基金承担替补责任即当用人单位不予赔付时,则工伤职工可以从工伤保险基金中获得工伤保险救济。这种法律规定,体现了政府为监督不力的失职行为承担责任的立法理念,将用人单位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的风险从工伤职工身上转移到工伤保险基金中。工伤保险先行支付和追偿制度厘清了不同性质的法律关系,保证了未履行缴费义务的用人单位的工伤职工及时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赋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法追偿以维持工伤保险基金正常运行的责任。

二、依法赔付,现实阻碍重重

先行支付的目的是希望政府为监督不力的失职行为承担责任,同时为劳动者权益保护增添壁垒,从法律上明确非经营单位的劳动者应该得到平等保护。这项旨在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制度措施真正实施状况如何呢?如今,工伤保险待遇先行支付制度的实施已经破冰。根据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答复,4个城市的社保部门受理了工伤保险待遇先行支付的申请,分别是浙江宁波1例、浙江温州1例、山东淄博1例、云南丽江1例。

然而,虽然先行支付制度在过去一年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总体上看,这一制度的落实情况并不很好。在一项社会调查中,接受调查的246个城市中,明确表示可以接受工伤保险待遇先行支付申请的城市仅有28个,占11.4%;明确表示“不可以”申请的城市则多达190个,比例高达 77.2%。此外,还有23个城市“不确定”是否可以申请,认为当事人可以携带材料面谈或者找领导申请试试看,占9.3%;有5个城市甚至“不知道”是否可以申请,占2%。此外,虽然人社部制定了《社会保险基金先行支付暂行办法》,但对于经办机构的具体操作流程,仍然比较概括。因此,可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十分重要。在明确答复了相关问题的206个城市中,目前仅有9个城市出台了有关工伤保险先行支付的实施细则,占4.4%;88.3%的城市明确表示没有实施细则。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先行支付制度并不是在社会保险法里一规定就能够自动落实的,现实中还存在许多困难,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三、艰难维权,制度漏洞何在

笔者通过分析认为,劳动者艰难维权的背后,存在以下突出的制度漏洞:

1、经办机构追偿难度大,基金安全面临新的挑战。随着社会保险覆盖面的不断扩大,社会保险基金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长期以来,由于违规成本较低,骗取和冒领社保基金的现象不断发生。因此基金安全是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实施面临的最大挑战。先行支付资金的来源是工伤保险基金,这意味着基金除了支付正常的工伤医疗费用和待遇外,还需承担没有缴纳工伤保险费的用人单位职工的工伤医疗费和相关待遇。追偿虽然是社保经办机构职责所在,但并没有相应的权限。社保经办机构在基金先行支付后能否从用人单位手中追偿回基金?

2、配套实施细则缺位。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对于基层人社部门实施先行支付制度十分重要。但目前各地对出台先行支付制度的实施细则非常不到位,不少地方对何时出细则持观望态度。对于实施这一制度的社保部门工作人员来说,细则的缺位,尤其是财务、审计上配套措施的缺位,一方面让工作人员对具体情况无法操作,另一方面也让工作人员的潜在风险增加。因此,在没有明确配套细则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如果按照自己的理解行事,发生了问题,谁来承担责任?所以加强配套实施细则建设,是目前推动工伤保险先行支付制度得以落实的首要任务。

此外,在先行支付的实践中存在着以下难点:先行支付的范围难以认定;第三方责任的认定主体难以确认;个人申请时须对侵权行为进行告知,侵权行为的认定部门有待明确;先行支付中的巨额费用给社保基金支付带来巨大压力,是否需要确定先行支付的额度;可能诱发用人单位故意违法;突破了现行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如何衔接;在哪种情况下才符合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先行支付之条件等等。

四、体系完善,法律何去何从

台湾地区也有类似于我国大陆地区的先行支付,不过台湾地区不是保险基金先行支付,而是专门基金先行支付。台湾地区没有赋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代位求偿权,也没有追偿制度,而是直接设置罚款,“以罚充养”。为了保障罚款足以弥补劳工保险局的补偿资金,台湾《职业灾害劳工保护法》第34 条规定:“劳工因职业灾害致死亡或身体遗存障害适合劳工保险给付标准表第一等级至第十等级规定之项目者,(雇主)处以第六条补助金额之相同额度之罚锾。”通过实质性罚款的方式,或许是保障基金安全的重要路径。基于对我国现状及台湾地区立法比较分析,笔者对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制度的实施和完善提出以下建议:

(一)设立工伤保险先行支付基金进行专项核算

建议在工伤保险基金下设专门的先行支付基金,这部分基金按照一定比例,由财政拨款、工伤保险基金、违法单位的赔偿和罚款等部分构成。这样有利于明确先行支付的收入和支出,避免对原有工伤保险基金的过度利用,加强对违法单位的追缴力度,既保障基金的安全运作,又能够最大程度实现基金对未参保工伤劳动者的保障功能。

(二)基金建设纳入政府财政预算

目前我国工伤保险基金的盈余状况为先行支付制度的实施奠定了基础,由工伤保险基金提供先行支付,短时间内可能不会面临资金难题。但从长远看,单一由工伤保险基金提供资金支持不符合公平性原则,也不利于基金安全。因此,政府在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中的责任将成为该制度实施的关键环节,更是先行支付制度持续发展的保障。我国宪法规定,政府有提供社会保障的义务,建议各级政府在每年财政预算中按当年工伤保险基金支付金额的一定比例提取资金纳入工伤保险先行支付基金,保障先行支付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大基金征缴力度,扩大工伤保险覆盖范围

一是建立执法联动机制,把参加社保作为企业注册准入的条件,设立社保风险抵押金,按照企业注册资金的一定比例冻结在专门的账户中,用于支付欠缴的社保费用或相关的罚款。二是引入先行支付处罚机制,加大用人单位的违法成本。可以考虑在追偿的同时再给予处罚。用人单位不但要全额赔偿工伤保险待遇,还要按照先行支付基金数额的一定比例缴纳罚款,罚款纳入先行支付基金。三是对不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的用人单位加大处罚力度,增强社保征缴的强制性。可将罚款的金额和上限大幅提高,处罚的收入形成的行政性罚款纳入工伤保险先行支付专项基金。同时建议引入刑事处罚,逃避缴费金额较大或拒不参保情节恶劣的用人单位,其法人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综上所述,社会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一个具有创新性的举措,对于建设和谐社会、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具有一定的社会效果。制度的先进性还需要更多的配套设施使其得以在现实生活中具体的贯彻落实,只有这样才能给更多的劳动者,特别是为农民工等弱势群体带来更多经济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宗华、陈海军:“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制度浅析” [J],载于《天津社会保险》 2012年1月20日。

[2] 杨思斌:“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重大发展与理念创新”[N],载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年8月1日。

[3] 于欣华:“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的立法反思”[J],载于《中国社会保障》2011年9月1日。

[4] 李海明:“工伤救济先行给付与代位求偿制度探微——兼评《社会保险法》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制度的得与失” [J],载于《现代法学》 2011年3月15日。

工伤保险实施细则范文第5篇

农民工是我州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已成为推进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5号)、《*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省政府令第257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实施意见》(*政发〔20*〕70号)等有关政策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州实际,现就我州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本州行政区域内的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统称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本意见的规定为其使用的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

(二)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根据用人单位的级别、注册和生产经营场所等情况分别以州直和县市为统筹单位。

二、关于工伤保险

(三)用人单位必须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为农民工办理工伤保险,并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未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发生工伤,由用人单位按照工伤保险规定的标准支付费用。劳动保障、安全生产、建设、交通、水利、民爆等部门要加强配合,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对未参加工伤保险的建筑、交通、矿山、危化、民爆等高风险行业企业不得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不得参加建设项目的投标。已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但未参加工伤保险的,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应督促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否则,不予以通过安全检查和延期。税务部门要加强工伤保险费征缴,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集中时间和力量,加大征缴工作力度,督促企业将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对拒不参加工伤保险或中断保险的,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部门要依法暂扣或者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

(四)用人单位原则上按照规定的行业费率和企业工资总额缴纳工伤保险费。高风险行业的费率可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卫生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工伤保险费率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3〕29号)的规定,在行业基准费率的基础上进行浮动。建筑行业可按项目工程中标额的4‰以实名制缴纳工伤保险费。煤矿企业可按5—8元/吨煤、非煤矿山企业可按1—3元/吨矿的标准以实名制缴纳工伤保险费。企业参保人员发生增减变化时,企业应及时书面报告统筹地社保机构。

(五)外埠注册在我州进行生产经营的用人单位,已在注册地为其职工参加工伤保险的,在本州从事生产经营期间不再重复缴纳工伤保险费,但要及时将参保情况报生产经营地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其参保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后,在注册地进行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并按照注册地的规定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在本州参保的农民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后,在生产经营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后,由州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按本意见和相关规定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六)外埠注册在我州进行生产经营的用人单位,既未在注册地又未按相关规定在生产经营地为其使用的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其农民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后,在生产经营地进行工伤认定,由州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按本意见的规定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其费用由用人单位支付。

(七)农民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确诊患职业病后,用人单位未在《工伤保险条例》和《*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规定的时限内向参保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和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农民工本人或直系亲属可以在受到事故伤害或确诊患职业病一年内直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八)参加工伤保险并足额缴费的用人单位中伤残等级为一至四级的农民工,按规定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其中,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等长期待遇,按月支付,直至丧失领取条件为止。有条件的统筹地区,经伤残农民工本人书面申请,可一次性享受有关工伤保险待遇并与所在统筹地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签订协议,终止工伤保险关系。一次性工伤保险待遇的计发标准为: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按《*州工伤保险实施细则》(*州政发〔20*〕20号,以下简称《实施细则》)规定标准计发;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分别按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6、24、22、20个月标准计发;一次性伤残津贴以本人当年的伤残津贴为标准,计发到法定正常退休年龄,最高不超过20年;一次性生活护理费以本人当年生活护理费为基数,按计发伤残津贴的时间折半计算。上述一次性工伤保险待遇中的一级伤残12万元,二级伤残10万元,三级伤残8万元,四级伤残7万元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差额部分由用人单位支付。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按上述标准一次性支付其费用,终止工伤保险关系。

(九)伤残等级为五至十级的农民工,经本人提出,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按《实施细则》的规定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并终止工伤保险关系。

(十)因改制、破产、关闭、兼并、拍卖等原因,企业主体消失时,一至四级伤残农民工中,已参加工伤保险并要求按月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的,所需费用由用人单位按照本意见第八条规定一次性划拨给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一次性划拨到账次月起,工伤保险待遇由经办机构支付。伤残农民工要求一次性领取工伤保险待遇的,所需费用由用人单位按照本意见第八条规定一次性支付。五至十级伤残农民工的伤残待遇由用人单位按《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一次性支付。

(十一)非煤矿企业中因工死亡的农民工,其供养亲属按《实施细则》的规定享受相关待遇。煤矿企业中因工死亡的农民工,按本意见参加了工伤保险的,工伤保险机构按照《实施细则》规定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与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意见》(*办文〔20*〕20号)规定的死亡职工赔偿费用的差额部分,由用人单位支付;未参加工伤保险的,全部赔偿费用由用人单位支付。

(十二)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为工伤,用人单位不按照规定支付其应当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而发生争议以及因未参加医疗保险而发生争议的,农民工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未签订劳动合同又不能提供有效证明的,应经过劳动争议仲裁认定劳动关系后,再进行工伤认定。

三、关于医疗保险

(十三)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工本着自愿的原则可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未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工应当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十四)对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民工,用人单位应按照《*州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办法(暂行)》(*州政发〔2*0〕56号)规定为其办理基本医疗和大病医疗保险,对参加统账结合基本医疗保险确有困难的,可按照“低费率、保当期、保大病、不建个人账户”的原则,参加大病医疗保险和住院医疗保险,只参加大病医疗保险和住院医疗保险的农民工不享受严重慢性疾病门诊报销待遇。

(十五)在城镇灵活就业的农民工,可以按照当地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办法,以个人名义缴费参加医疗保险。

(十六)农民工首次参加医疗保险时,实际年龄超过40周岁的,按照当地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办法处理。

(十七)参加统账结合基本医疗保险的,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人共同缴纳;参加住院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的,其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缴纳;以个人名义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医疗保险费由个人缴纳。

(十八)按本意见参加医疗保险的农民工,其基金筹集和待遇支付管理办法按统筹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执行。待遇支付必须是农民工在参保期间发生的按规定可支付的医疗费用,停保后不再支付。

(十九)用人单位或农民工所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实行封闭运行,单独建账。

(二十)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后因病情需要住院治疗的,必须持医疗保险证卡到当地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因工作在异地遇重大疾病需住院治疗的,应在住院治疗之日起的5个工作日内报告医保经办机构,并按规定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方可报销医药费用;农民工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未按规定办理转诊手续所发生的转诊医药费用不予报销。

(二十一)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后,经确诊患有肿瘤、肝硬化腹水、慢性肾病等重大疾病,若本人自愿回原籍治疗的,由本人书面申请,经医保经办机构审核通过后,可一次性支付医药费用,具体标准为本人前12个月所缴纳医疗保险费(统筹基金部分)的8倍,并解除医疗保险关系。

(二十二)参加统账结合医疗保险的农民工,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根据本人意愿,按规定给予保留医疗保险关系或随同转移个人账户,接续医疗保险关系;对无法转移、接续医疗关系的农民工,可将个人账户余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自愿回原籍的,可转作其参加当地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缴费部分。

四、其他事项

工伤保险实施细则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工伤索赔先行赔付制度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 F84 文献标识码: A

据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全国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16827万人,其中农民工6555万人。这些数字远低于我们的从业人数,还有一些用人单位未给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那么这些劳动者一旦发生了工伤,他们的合法权益能得到保障吗?劳动者遭遇工伤已属不幸,发生工伤后用人单位不愿或无力承担工伤赔付,又难以通过工伤保险基金获得救助。那对他们来说真是雪上加霜,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必然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

2011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社会保险法明确了“工伤保险待遇先行支付制度”,旨在让工伤患者尤其是未参保工伤患者获得赔偿不再耗时费力。

所谓工伤保险待遇先行支付制度,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一条这样规定:“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支付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应当由用人单位偿还。”

一、先行赔付制度的意义

社会保险法的出台,使工伤先行赔付制度有法可依,让广大劳动者看到了国家在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方面所做出的法律保障。这项制度给那些未参加工伤保险的劳动者带来了极大的希望,可以说是工伤劳动者保护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现实中,用人单位没有为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的不在少数,在发生工伤事故或者职业病后,这些用人单位又往往拒绝为工人进行医疗救治和支付足额的工伤赔偿,致使工伤劳动者陷入极大的困境。伤情得不到医治或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给劳动者留下了终身的遗憾,使劳动者身心俱伤。

二、我国工伤先行赔付实施的情况

先行赔付制度虽然有了法律上的保障,那么实际执行情况如何呢?劳动者能真正享受到先行赔付吗?民间公益组织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义联)对此作了专题调研。调查显示先行支付制度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但总体看落实情况有待改进,制度执行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顾虑尤须关注并尽快加以解决。

为了解这项制度的执行情况,义联在2012年3月至2012年6月期间,面向全国进行了专题调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工伤保险待遇先行支付制度2011年-2012年实施情况调研报告》,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先行支付制度一年来实施的情况。

根据义联对全国246个城市的调查发现,虽然工伤保险待遇先行支付制度已经破冰,但总体而言在全国范围内并没有得到贯彻和落实。

调研结果显示,目前表示可以接受工伤保险待遇先行支付申请的城市仅有28个,占11.4%;明确表示“不可以”申请的城市则多达190个,比例高达77.2%。此外,还有23个城市并“不确定”是否可以申请,占9.3%;有5个城市甚至“不知道”是否可以申请。

根据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答复,4个城市的社保部门受理了工伤保险待遇先行支付的申请,分别是浙江宁波1例、浙江温州1例、山东淄博1例、云南丽江1例。

义联负责人黄乐平介绍了宁波工伤患者袁洪涛的案例。41岁的袁洪涛来自四川,在宁波市江北区一家装饰设计公司工作,单位未为其缴纳工伤保险。2010年8月袁洪涛工作时受伤,被认定为工伤,至2011年10月,袁洪涛已欠医疗费10万余元,用人单位在支付了部分医疗费之后拒绝继续支付。

“没办法,袁洪涛今年3月在律师的帮助下,向江北区社会劳动保险管理所提出申请,要求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医疗费。”黄乐平说,4月,江北区社保机构就向他支付了近10万元的医疗费,这是社会保险法实施后浙江省工伤保险先行支付的首位受益者。

根据义联的调查,虽然先行支付制度在过去一年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总体上看,这一制度的落实情况并不很好。

三、先行赔付制度没有得到好的贯彻执行的原因及对策

1是劳动者本身的问题。广大工伤劳动者不了解自己享有申请工伤保险待遇先行支付的权利。社会保险法虽然已经公布实施一年多了,但由于宣传不到位或者广大劳动者文化水平不高,法律维权意识淡薄,约九成的劳动者不知道自己享有这项权利。根据义联连续两年的调研,78.6%的工伤劳动者表示没有听说过社会保险法,有九成左右的工伤劳动者根本不知道先行支付制度。报告认为,劳动者的弱势也导致人社部门在执行先行支付制度方面压力和动力不足。今后应该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劳动者对自己享有的权利有个明确的认识。

2是社会保障部门的问题。先行支付制度受多方因素影响迟迟未能得到有效落实,主要体现为:细则缺位、基金风险、能力限制、认识不足、动力缺乏。

(一)细则缺位

社保部门不愿意或者不能兑现先行支付的重要原因就是社保法虽然规定了工伤职工发生事故后,用人单位不支付工伤待遇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应当由用人单位偿还。但并未公布先行赔付实施细则。

在制度的配套建设方面,调研发现,目前仅有9个城市出台了有关实施细则,仅占4.4%;有88.3%的城市明确表示没有实施细则。另外,虽然有21城市正准备制定有关实施细则,但对于何时能够出台多数都比较模糊。

我们的政府部门应抓紧时间制定实施细则,使这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真正为劳动者服务。

(二)担心基金支付风险

调查发现,先行支付制度可能给工伤保险基金带来的风险和压力,也是导致基层人社部门拒绝接受工伤保险先行支付申请的一个考虑。分析更深层次的原因,人社部门的忧虑在于,未参保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规范,没有足够的财产,先行支付后追缴回的可能性不大。同时,部分工作人员担心先行支付制度会给人以 “不参保就能享受待遇”的印象,导致工伤保险缴费困难,进一步影响基金收入。调研数据显示,拒绝先行支付制度的城市中,以“当事人没有参加工伤保险,基金会出现缺口”为由的有69个城市,占34.8%。“用人单位若不存在了就没有了被追偿主体”的有26个,占13.1%。

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研究员叶明欣说,其实这些问题都有克服的途径和方法,比如提高工伤保险基金统筹层次,降低区域性先行支付后追偿乏力基金风险等。

(三)能力限制

实际操作中,基金安全问题是制约先行支付制度执行的一大障碍。追偿虽然是社保经办机构职责所在,但并没有相应的权限,且人力物力财力有限,难有精力一一追偿。支付了但收不回来,基金安全怎么保障?因此,应当与劳动监察等相关部门建立联动机制,把追偿的责任和权限细化。

(四)认识不足、动力缺乏

我们的社保部门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工伤职工得不到及时赔付治疗的严重后果,没有意识到先行赔付制度对我们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影响,认识不足,缺乏动力也是导致先行赔付得不到好的贯彻执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的社保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真正为劳动者服务,真正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立法的初衷。

先行赔付彰显了立法进步,但只有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保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广东东莞工人刘汉黄工伤索赔不成刺死两名台商,就是因为工伤待遇得不到赔偿而发生的悲剧。未参保的劳动者是弱势群体,我们有义务保证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只有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我们的国家才会稳定,社会才能和谐。

工伤保险实施细则范文第7篇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工伤保险条例》,提高工伤保险统筹层次,加强工伤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从2010年起我市开始做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工作,一是成立了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工作领导小组,副市长李建豫任组长,办公室设在人社局,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为了抓好市级统筹工作,组织人员在新乡、开封、平顶山等地进行了调研学习,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二是制定工伤保险市级统筹方案。在学习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组织人社局、财政局、国资委等部门研究制定方案,2010年12月底经市政府同意,下发了《南阳市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工作意见》,《意见》对市级统筹的方法、原则、操作要求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从2011年1月1日起我市正式启动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工作,标志着我市工伤保险又上了一个新的层次、新的台阶。三是完善运行制度。为进一步做好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工作,市人社局制定下发了《南阳市工伤保险市级统筹经办工作实施细则》,对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后的运行做了进一步详细规定,为了落实《实施细则》,市工伤保险处制定下发了《南阳市工伤保险参保征缴暂行办法》《南阳市工伤保险待遇审核支付暂行办法》《南阳市工伤保险基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使工伤保险实际统筹工作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逐步走向规范,实现了“六统一”。

1.统一参保范围。根据《社会保险法》和《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统一了参保范围,规定区域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均须参加工伤保险。2.统一缴费标准。根据劳社部发〔2003〕29号文件规定,按照参保单位所属行业风险类别,对辖区内参加工伤保社会保障险单位的行业基准费率进行了重新确定。

3.统一待遇计发项目标准。下发了《关于南阳市工伤职工住(转)院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因工负伤人员住院伙食补助费及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交通食宿费用标准的通知》,统一了待遇支付标准。

4.统一基金财务管理。对工伤保险基金实行市级财政专户统一管理,市工伤处统一负责基金会计核算、业务管理和待遇审核支付工作。县级开设工伤保险基金支出户,用于工伤保险待遇支付。

5.统一经办服务流程。按《南阳市工伤保险业务经办规程》和内控制度的要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流程,并明确划分了机构之间的工作职责,在参保登记、费率确定、申报缴费、待遇审核、待遇支付等各个环节上明确了操作办法,使整个工伤保险业务经办工作在一个有序规范的制度下运行。

6.统一信息管理。鉴于目前还没有建立统一的工伤保险信息网络系统,我市建立了信息报送制度。将各县参保缴费信息细化并制成电子表格,由各县(市)区经办机构于每年12月前以电子邮件形式报送工伤保险参保缴费信息和单位参保缴费总表,及时准确地掌握各县参保人员信息变动情况。

二、存在的问题

市级统筹以来,经过两年多工伤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工伤保险经办工作平稳运行,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机构还不够健全,13个县市区只有6家有专门的经办机构,7家还与医保或养老合署办公;人员方面,既使有专门机构的,人员也还没有配足,存在缺编现象。二是工伤保险待遇拨付周期较长。从申请到拨付要经企业、县市区、工伤处、财政等多个环节,由于未实行信息化管理,对工伤人员待遇拨付进行的是手工开票,拨付时间长,影响工伤职工的待遇享受,引起了不必要的矛盾。三是各县市区的人员、经费没有上划,不便于管理,影响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三、思考与建议

1.加强队伍建设。积极向有关领导和部门呼吁,统一县市区经办机构规格,增加人员编制,及时将专业人员补充到经办机构,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工伤保险经办队伍。

2.加快信息化建设。对完善市级统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要尽快建立起信息化服务平台,通过网上银行对工伤待遇进行拨付,减少拨付周期,在确保工伤人员合法权益的同时,可既减少工伤保险基金被挤占挪用的风险,又使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能在不考虑基金支付风险的情况下放手推动高风险企业扩面工作,实现扩面参保与待遇享受之间的有机结合。二是要尽快建立起“金保工程”,实现与县市区远程数据连接,可既满足县市区工伤保险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又可极大地提高工伤保险业务处理的准确性、及时性,进一步提高工伤保险经办业务水平。

3.尽快实现人员上划。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后,对各县市区只上划了基金而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人员、经费没有上划,致使管理体系不相匹配,导致了市级协调管理的成本额外增加。建议尽快实现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市级垂直管理,为向更高统筹层次过渡奠定基础。

4.加强业务培训。重点是加强对各县市区经办机构人员的培训,促进对工伤保险工作中热点、难点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使大家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做到工伤保险政策“一口清”、办事“一站式”。

工伤保险实施细则范文第8篇

一是统筹模式“高起点”市按省政府实现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工作的相关要求。以积极探索的态度,前瞻性的眼光,认真开展调查摸底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分析测算、征求县(区)及企业意见等程序,结合实际,摒弃了调剂金制度,建立基金统收统支市级统筹模式,一步到位”将全市工伤保险基金完全意义统筹到市一级。

二是制度政策“六统一”。为顺利推进全市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工作奠定了基础。实现了六个统一”即统一参保范围和参保对象、统一缴费基数和费率办法、统一基金管理、统一工伤认定办法和劳动能力鉴定标准、统一工伤保险待遇支付标准、统一经办流程和信息系统。出台了宿迁市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工伤保险业务经办管理。

三是基金管理“网络化”建立了统一的全市工伤保险财务系统。数据集中存放在市级数据中心,各县(区)通过金保工程专网,与市级数据中心相连,进行账务处理,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能够实时动态掌握各县(区)工伤保险基金收支余情况,对全市所有工伤保险定点医院进行实时监控,发现问题,及时上门核查,把违规行为控制在萌芽状态,确保工伤保险基金安全高效运行。

四是待遇享受“一卡通”开发了全市工伤保险信息系统软件。全市各级工伤保险经办部门和所有工伤保险定点医疗单位共用一个信息平台、实时联网,实现了从参保登记、缴费申报、税务征收、资金管理、待遇审批发放全程信息化处理。工伤职工住院时凭保险卡仅需支付个人自付费用,统筹基金支付的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先行垫付,按月与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结算,极大方便了群众就医,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市工伤保险“一卡通”

五是扩面续保“广覆盖”实行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后。市工伤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工伤保险扩面续保工作同步加强,广覆盖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破除盲区和死角,将建筑业、服务业农民工和事业单位职工、民办非企业单位人员以及个体工商户等纳入工伤保险,使上述行业从业人员工伤保险的权益得到保障。同时,按照国家、省要求,将各类企业“老工伤”人员全部了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

工伤保险实施细则范文第9篇

关键词:工伤保险问题;矛盾对策

一、引言

在五大保险中工伤保险是全世界制定、实施最早的一项保障制度。它是世界各国普遍认为发挥重要意义的保障制度。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生产劳动过程中,遭受意外伤害或长期在高温、辐射等有毒有害环境下引发职业病伤害后,由保险基金通过保险赔付的形式,给予工伤职工或生前赡养亲属提供一定数额的经济保障制度。世界各国实施工伤保险制度,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进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我国工伤保险的改革发展滞后于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工伤保险发挥保障作用的立法意义与实际经济发展需求存在明显的矛盾和错位。工伤保险制度要想发挥其独特的保障作用,就必须通过司法实践不断发现问题,并且推进改革发展。

二、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实施和发展现状及退休人员工伤保险待遇问题

2003年4月27日,国务院颁布《工伤保险条例》标志着我国工伤保险工作的一次大的改革和发展,是在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研究之后,在立法上做出的一次适应性的改革。从此之后,各项工伤保险政策,例如《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的规定》、《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工伤认定办法》等法律文件的相继出台,标志着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根据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在逐步趋于完善,工伤保险工作正在顺利开展。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消息,2014年我国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已经达到2亿人,工伤保险基金的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市级统筹更加规范,有10个省份实现了省级统筹。通过这些数字可以看出,工伤保险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地发展的过程中,同时面临着更多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分析的眼光和解决的方法需要以科学、发展的思路挖掘研究,使工伤保险制度更具有适应性。在我国由于退休返聘人员从法律意义上已经不属于社会劳动生产者群体,《劳动合同法》没有对已经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人员作出具体规定,为退休返聘人员在工伤事故的处理上遗留了一个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工伤保险条例》中也没有对用人单位聘用退休人员后出现的工伤问题有明确规定。《工伤保险条例》第14、15条规定的情形出现时,全国各个地区进行工伤认定的实施细则不尽相同,目前在司法实践中主要存在两种观点:1.不适用《工伤保险条例》。退休返聘人员发生伤害事故,与用人单位达不成赔偿协议的,以双方存在劳务关系为前提,通过民事诉讼处理。用人单位执行的赔付标准不以《工伤保险条例》为依据。该观点的法律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七条,该条具体规定:“用人单位与其招用的已经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发生用工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按劳务关系处理。”《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申请工伤认定需要提交的各项材料中最重要的一项是能够证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合同劳动关系或事实劳动关系的材料。用人单位聘用退休人员从法律意义上讲属于劳务关系,所以社保部门不予以认定工伤。有一部分地区在工伤保险条例的实施细则上明确对此作了规定,例如天津市、北京市、厦门市、和太原市。2.参照《工伤保险条例》。退休人员发生人身伤害,确认为工伤后,在赔付标准方面参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标准执行,比如上海市,规定退休返聘人员因工作受到人身伤亡事故时,可以向社保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赔付标准参照《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上海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规定:“本市用人单位聘用的退休人员发生事故伤害的,其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按照《实施办法》的规定执行,工伤保险待遇参照《实施办法》的规定由聘用单位支付。”

三、解决对策

1.购买商业保险。

由于退休人员年龄偏高,在实际工作中发生人身意外伤害的概率可能更高。一旦发生意外事故,用人单位就面临可能出现的经济赔偿纠纷。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假如政策原因不能为退休人员购买工伤保险,建议用人单位在聘用退休人员时,应该为其购买商业保险。在聘用期间发生伤亡事故的,由保险公司根据有关条款进行理赔,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实现对劳动者的人身保护目的,并降低企业需要承担的,隐性的生产成本。但是,职工能够获得的人身伤害赔偿标准明显低于工伤保险待遇标准。

2.纳入工伤保险范畴。

为了维护退休返聘人员的权益,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作为国家立法部门应当尽快修改与社会经济发展已经不相适应的工伤保险法律体系,统一将退休返聘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管理的门槛,容许退休返聘人员参保,使退休回聘人员因工负伤能够认定为工伤,享受同样的保险待遇,得到应有的经济保障,这项改革有充足的立法和政策依据的。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第1条规定:“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制定本条例。”退休返聘人员在受到人身伤亡事故后,如果能够能获得工伤保险基金相应的经济赔付,能够缓解其家庭生活的困难,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同时,这样也能促进用人单位在安全生产,保障工人人身安全方面规范工作流程,改善工作条件,预防工伤发生。返聘人员作为社会人力资源的优质后备力量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工伤保险作为社会保障的安全防线,能够促进一些有精力,有能力,有工作意愿的高技能人才继续为社会的经济建设贡献力量,充分地将自己从业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和长时间培养的工作能力、技术经验继续实现经济价值,满足用人单位的人才队伍更新交替过程中的空档期人才需求。

四、结束语

工伤保险制度的实施体现了用人单位对职工人身安全保障的义务。社会需要效率、公平、发展和安全。退休人员由原用人单位或其他用人单位返聘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工伤保险从立法方面进行完善,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解决现实问题的根本途径。具有维护社会生产、人民生活秩序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覃琪瑶.《浅析退休返聘人员的工伤救济》[J].《法制博览》,2013年(4)(中)

[2]陈旭东.工伤保险现状的思考和建议[J].今日科苑,2008(12)

[3]杨思斌.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重大发展与理念创新[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4)

工伤保险实施细则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工伤;工伤保险;工伤认定;制度完善

中图分类号:D9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2-0182-02

一、工伤认定法律制度基本理论

(一)工伤及工伤认定的概念

1、工伤的概念

工伤,通常是指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因工作所患的职业病。狭义的工伤,仅指职工在工作中遭受的事故伤害(包括因遭受外力而负伤、致残、死亡等),不含职业病;而广义的工伤还包括职业病。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职工在生产工作环境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造成职业病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因此其含义属于广义的工伤。

2、工伤认定的概念

工伤认定是劳动行政保障部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作出的,对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受到伤害的事实和性质进行确认的具体行政行为。

(二)工伤认定的基本原则

工伤认定是对职工受到的伤害是否属于工伤作出判断,是职工享受工伤待遇的前提,将直接关系到职工及其亲属的权益。《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了应当认定为工伤、视同工伤和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三类情形,这些规定只是一个类的划分,而现实生活中的情况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因此工伤认定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保护职工权益原则

在进行工伤认定时,只要没有证据否定职工受伤属于工伤,那么在排除其他非工伤的情形下,一般就应认定为工伤。工伤认定的核心就是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伤害,而职工受到的伤害是否因工作原因,就要求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当没有证据否定其所受伤害与其工作有必然联系时,并且排除其他非工作原因后,一般应认定为因工作原因。

2、与工作相关联原则

工伤,顾名思义为因工负伤。所以在进行工伤认定时应当把握伤害是因工引起的原则,这是确定工伤的关键性标准。《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所规定的七种情形都是与工作相关联的情形。

3、一般不追究职工过错责任原则

工伤的发生,很多情况下都与职工违反操作规程或者疏忽大意有关,但在进行工伤认定时,一般不追究职工过错责任,也就是说并不因为职工对工伤的发生存在过错就不予认定为工伤。只有当职工具有《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所列情形之一,才可以不认定为工伤或者不视同工伤。

另外,在认定工伤、视同工伤以及不认定或者不视同工伤时,应当把握不同的侧重点。在认定工伤时,应当侧重考察职工受伤是否与工作有关;在视同工伤时,应当严格对照法定的条件;在不认定或者不视同工伤时,应当具有充分的证据。

二、我国工伤认定的法律制度缺陷及原因分析

(一)我国工伤认定的法律规定

工伤认定牵涉工伤保险覆盖的范围,它解决哪些人发生了伤害事故属于工伤、在哪种情况下发生的事故属于工伤事故、哪些主体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问题。我国最早对工伤保险范围作出规定的是1951年政务院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当时的劳动保险包括了工伤、医疗、养老、生育保险等内容,并非只针对工伤保险;其次是1953年劳动部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以及1996年劳动部颁布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它具体规定了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十种情形。

2003年4月16日国务院第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工伤保险条例》第2条对工伤保险范围作了如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的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均有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以上是对我国工伤保险范围的主要规定,这表明我国的工伤保险主要是针对我国境内的各类企业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职工有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用人单位有参加工伤保险的义务。第14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四)患职业病的;(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第15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三)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二)我国工伤认定的法律规定的缺陷及分析

1、工伤保险范围比较狭窄

针对我国目前的工伤保险条例而言,工伤保险范围狭窄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发展时间短,工伤保险基金的资金积累非常有限,工伤保险的理赔压力巨大,各地政府面临的垫付压力也很大;第二,劳务关系的法律定位不够明确,对企业主体资格的判断标准也不够正确;三,我国的工伤保险存在义务主体不愿意参加保险的现象。

2、没有明确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形式的工伤保险问题

对新出现的用工形式的工伤保险问题没有明确规定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信息反馈速度慢,反应机制不健全造成的。

3、在工伤保险范围内纳入了不属于工伤事故的伤害

对工伤保险的性质认识不清,没有考虑到工伤保险制度只是针对因工作伤害而提供保障的社会保障制度,并不是社会道德宣传基金,也不是民政部门的社会救济、帮扶基金。

4、没有将农业劳动者在工作中受到的伤害纳入工伤保险

思想观念、经济、体制等方面的各种原因导致《工伤保险条例》没有将农业劳动者在工作中受到的伤害纳入其中,而这是不合理的。

三、完善我国工伤认定法律制度的建议

1、适当扩大工伤认定的范围

工伤保险制度是对劳动者人权关怀的体现,同时也是社会本位思想在法律制度上的体现,因此在工伤范围的立法和现实理解适用法律时应体现工伤范围逐渐扩大的趋势,给予劳动者倾斜性的保护,而且由于工伤赔偿制度已经从传统的民事雇佣制度中脱离为工伤保险补偿制度,对于劳动者倾斜性的保护也不会加重企业的经济负担。

2、完善相关法律规定,统一工伤认定标准

《工伤保险条例》对劳动工伤认定的“四要素”,即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工作原因、劳动关系的概念规定得比较简单、抽象,没有明确统一的概念和认识,这样就使得案件的处理有较大的灵活性和自由裁量的空间。国务院及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司法解释或补充规定,明确阐述工伤认定的争议问题,统一各方认识,规范处理标准。

3、设置合理的工伤争议处理程序

自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实施以来,处理了大量的工伤保险争议案件,有效的保护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但随着新型的劳动关系的出现,工伤事故的不断增多,原有的工伤处理体制在操作过程中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争议的周期长、成本高。因此必须尽快建立一个运转良好的并且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伤处理机制。

首先,建立全新的工伤争议处理程序,对诉讼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缩短争议的解决周期,降低诉讼成本,减轻当事人负担,完整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第二,引入听证程序,给利害关系人提供发表意见、提出证据的机会,并且进行质证、辩驳;第三,比照民事诉讼特别程序中的选民资格案件,对工伤认定诉讼案件适用特别程序处理。

4、完善工伤保险争议案件的举证责任

立法机构应从工伤保险的实践反映方面充分完善《工伤保险条例》中对于双方举证责任的设置,细化证明规则,明确双方具体责任,使得其更加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四、结论

目前我国劳动领域发生的纠纷仍然呈不断上涨趋势,其中很多案件都是与工伤具有联系的。而在工伤认定法律领域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希望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工伤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能早日实现对因工伤伤亡职工权益的最大保护,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劳动关系。

参考文献:

[1]陈信勇.劳动与社会保障法[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杨燕绥.劳动和社会保障法[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3]郑尚元.工伤保险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沈同仙.劳动法的理论与实践[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

[5]刘燕生.社会保障的起源、发展和道路选择[M].法律出版社,2001.

[6]佟丽华.谁动了他们的权利?――中国农民工权益保护研究报告[M].法律出版社,2008.

[7]蒋月.工伤保险法:案例评析与问题研究[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8]李志明、章洁、康玉梅.中国工伤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理论界,2004(5).

[9]刘洪群.完善我国工伤认定法律制度的思考[D].苏州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2007.

上一篇:小学班级管理细则范文 下一篇:积分入户细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