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防护范文

时间:2023-03-16 23:18:21

辐射防护

辐射防护范文第1篇

《辐射防护》(CN:14-1143/TL)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辐射防护》报道内容包括:辐射防护的原理,概念、标准及其应用中的问题,放射性监测,生物效应,医学监护及救治,防护的设施与设计、技术、措施及管理,核电安全分析,放射性污染的传输转移规律,以及辐射环境保护和三废治理等。

辐射防护范文第2篇

医护人员均有不同症状,11名医护人员出现乏力;11名医护人员出现头痛;13名医护人员出现记忆力减退;6名医护人员出现白细胞下降。出现白细胞下降的医护人员都是接触125I3年以上的人员。医务人员为患者进行粒子植入,进行大剂量照射时穿着铅防护服、佩戴普通口罩、帽子。术后患者返回病房,病房护士操作时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

2防护对策

2.1完善辐射防护规章制度、相关流程和补救措施125I粒子种植治疗的核素释放能量低、穿透力弱、临床操作易防护,但人体受到辐射的累计剂量,随着接触放射源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因此,在应用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同时,为防止医护人员与家属等个体发生辐射伤害,保障医务人员与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医院统一对所涉及的科室制定预防辐射的有效防护措施、流程、制度以及发生暴露后的上报和补救措施,必要时制定医务人员轮岗制度。咨询参与随访,及时分析原因,改进防护措施,将受到危害的医务人员暂时调离原工作岗位,以减少医务人员的职业危害。2.2掌握辐射防护有效方法2.2.1屏蔽防护选取适当的屏蔽材料做成屏蔽体遮挡放射源发出的射线。对治疗过程医护人员手掌、胸部和眼睛等部位无屏蔽状态下年剂量当量最大值分别为(222.45±11.7)mSv/a,(12.75±1.2)mSv/a和(25.5±1.65)mSv/a,而在进行有效屏蔽时年剂量当量最大值则明显降低,分别为(30.26±2.55)mSv/a,(0.45±0.06)mSv/a和(0.84±0.09)mSv/a[1],远低于国家标准GB1887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时源安全基本标准》中的年剂量当量限值[2]。因此需要配备铅防护颈围、铅防护围裙、铅防护眼镜、铅防护手套有效屏障进行辐射防护,以减少照射剂量。医务人员还应掌握防护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3]。2.2.2距离防护距离放射源越远,接触的射线就越少,受到的伤害也越小。医务人员近距离进行粒子植入时必须实行全方位防护措施后方可进入操作。植入过程中注意清点粒子颗数,严防粒子丢失和泄露,避免引起核污染。患者植入后回到病房,选择有防护条件的房间,将进行125I粒子植入的患者集中在同室管理,不能做到单间管理,病室间床间距至少1m[4],并在房间门口或床头悬挂特殊标志。儿童及未生育者应尽量避免探视或与患者密切接触更不能作为患者的陪护者。严禁患者外出到人群较多的地方,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医护人员在做临床护理和查房时尽量站在患者四肢附近,距离患者种植粒子处1m以上。护士需要近距离护理操作和医师查体时,应穿铅衣或将铅防护中单铺到患者身上,遮盖患者粒子植入部位,然后为患者进行治疗和查体,治疗完毕将铅防护中单收回。必要时为患者留置PICC管或留置套管针行静脉输液。两周内注意分泌物痰中是否有粒子浮出,当发现粒子浮出时,千万不可徒手捡起,应在适当的屏障下操作,使用长镊子和汤匙夹起,放置于带盖的玻璃瓶内,与粒子源保持一定距离,并存放在少有人走动的地方,立即上报相关主管部门给与及时处理。出院时患者坐专梯与专车,不挤公交车,以免造成公共污染。2.2.3时间防护在保证完成护理工作的前提下,提高操作水平和熟练程度,以减少与放射源的接触时间,各项操作尽可能集中进行。限制家属的探访时间。2.3加强学习提高意识专业知识的拓展,进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医院除内部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和专业讲座外,还应有计划地派医务人员外出参加业务培训。内容需广泛并涉及职业防护概念、措施、防护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医院感染管理等相关知识,以便自觉及有效地在工作中做好自我防护。2.4定期体检医护人员定期进行身体检查,有问题随时报告反馈,并给与及时治疗,同时注意加强营养,未婚与怀孕者尽量不参加此类工作[4]。2.5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巧妙运用沟通技术,适当调整工作强度,放松心情,将心理性职业损伤降低到最低限度,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

3讨论

辐射的危害与毒性,国际原子能机构根据放射源对人体可能的伤害程度,将放射源分为5类:Ⅰ类放射源属极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种到1h就可致人死亡;Ⅱ类放射源属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以致人死亡;Ⅲ类放射源属中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上述三类放射源为危险放射源。Ⅳ类放射源属低危险源,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Ⅴ类放射源属极低危险源,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125I粒子属第4,5类,但仍需要重视潜在照射的危险性。125I放射粒子只有γ及X射线且能量低。衰变方式是轨道电子俘获,其中7%产生35.5Kev单能的次级伽马射线,93%产生27.5Kev的X射线;它的半衰期为60d,属于中等半衰期,活度不是很大,但也有一定的危害。1mci的源在大约半米的距离内被照射20~30min,等于放射性操作人员25μS/d的剂量。它属于中毒性核素,破坏细胞组织,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125I主要损害为对甲状腺的损伤,对的影响,使计数减少、对智力的影响,记忆力下降、眼睛晶体损害、遗传效应、白血病和恶性肿瘤发生率增加等。125I粒子手术治疗的患者人数逐渐增加,手术和治疗的医务人员基本不变,医务人员长时间、常年甚至几十年接触放射源,受照的剂量当量累计增加,对医务人员是有一定的伤害。医护人员近距离为患者植入125I粒子且频繁进行各种治疗操作,家属在照顾125I粒子植入的患者时也很容易被辐射和化学毒害,因此医护人员、患者和患者家属应了解危害因素并加强辐射防护措施,避免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的身心健康受到损害。辐射属于医务人员职业防护中其中的一项内容,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医务人员免受职业损伤因素的侵袭或将其所受伤害降到最低。

辐射防护范文第3篇

《辐射防护通讯》(CN:14-1114/TL)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辐射防护通讯》办刊宗旨是报道国内外辐射防护及相关学科的研究进展与动态,介绍有关辐射防护的科学知识,交流辐射防护工作经验,传递有关的信息。

辐射防护范文第4篇

NRC修订10 CFR Part 20的技术问题及其启示杨端节 陈晓秋 (6)

简讯

IAEA核废物管理的能力建设 (5)

加利福尼亚州开始禁止一次直流冷却方式陈莹莹 康玉峰 (46)

研究通报

^60Coγ射线诱导HL-7702细胞子代蛋白质表达的改变左雅慧 党旭红 王小莉 王放 (10)

我国部分地区植物样品中放射性核素水平监测曹钟港 陈赵飞 吴虞华 陈前远 向元益 叶际达 (17)

染色体易位率和辐照剂量关系的建立及应用段志凯 张淑贤 郭万龙 刘建功 (25)

管理与决策

某铀矿退役治理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情况及讨论熊觎 万明 (30)

科技论文中插图的要求 (33)

科技论文中关键词的撰写 (42)

综述

核电站放射性废物水泥固化处理李洪辉 范智文 (34)

美国内陆核电厂环境特征李红 张凌燕 方栋 (39)

会议报道

“二十一世纪初辐射防护论坛”第八次会议——辐射防护科学进展研讨会暨ICRP研讨会简介曹建平 钟宏良 (43)

第三届亚洲-大洋洲辐射防护大会(AOCRP-3)简介范智文 (45)

电子个人剂量计的进展及其在实际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王煜 崔宪 冷瑞平 (1)

研究通报

^60Co辐射对SX1近交系小鼠和昆明种小鼠毒性的比较张伟 闻建华 李建国 田宇 魏锦萍 任连生 (14)

高活度废放射源整备装置稳定性测试高超 安鸿翔 武晋文 梁栋 (18)

低聚壳聚糖的辐射防护作用小鼠试验研究郭剑平 杨仲田 张华屏 (23)

综述

硼中子俘获疗法治疗肿瘤及相关技术研究进展罗军益 何佳恒 (26)

G(E)函数的蒙特卡罗模拟王瑞俊 王晓刚 (30)

深圳市梅山苑二期项目幼儿园土壤氡防治设计刘丹 李建民 刘坚 符适 (34)

关于参考文献 (29)

《辐射防护通讯》标注引文及参考文献表著录要求 (39)

第八次中国毒理学会放射毒理专业委员会全国学术会议第一轮(征文)通知 (44)

工作简报

重庆市工业探伤和密封源应用辐射工作人员2006~2008年个人剂量监测潘纯珍 李业强 (37)

介绍

日本放射性同位素废物的焚烧处理郑博文 (40)

ICRU技术报告进展郑钧正 (45)

放射性废物安全技术体系思路探讨陈式 (1)

进展与评述

全球辐射应急生物剂量实验室网络系统曾发贵 陈英 (7)

核电厂低中放废树脂处理工艺陈斌 (13)

粒子微束辐射生物学效应研究进展王转子 李文建 (17)

第七届中国核学会省市区“核科技、核应用、核经济(三核)”论坛暨中国放射医学教育50年庆典第一轮(征文)通知 (21)

科技论文中关键词的撰写 (31)

本刊关于文稿中插图的要求 (39)

关于参考文献 (43)

管理与决策

北京市辐照装置安全管理的思考陈东兵 (22)

研究通报

CB法微核实验中双核细胞与微核的识别标准探讨闫学昆 杜杰 金仁喜 张学清 陈英 (27)

废中子源整备过程的辐射防护分析李洪辉 沈福 安鸿翔 范智文 (32)

经验交流

田湾核电站放射性固体废物管理与最小化实践张远 李广华 牟晋德 (35)

抗-ProGRP单克隆抗体的筛选及其在小细胞肺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蘧艳峰 周小林 崔梅萍 薛振伟 谷娟娟 (40)

会议报道

“辐射防护管理者分享——废放射源管理和网络化工作最佳实践的区域会议”简介安鸿翔 郭喜良 (44)

“修订辐射防护基本安全标准:氡的健康效应的最新建议——对监管体系要求的影响”会议简介池翠萍 (45)

核事故后果评价研究进展姚仁太 (1)

管理与决策

问题分类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分类(之一)——我国中低放废物处置运营管理体制方案的选择陈式 (11)

全国室内氡-土壤氡关联性研究课题启动王倩雪 王喜元 (14)

研究通报

1例急性铀中毒案例的33年医学随访蔺素琴 李爱筠 茹雪 张志平 宋慧胜 (18)

科技论文中的参考文献 (25)

全面的辐射测量产品 (F0002)

综述

功能基因组学及其在辐射生物效应研究中的应用王放 王仲文 左雅慧 (26)

经验交流

污染辐照装置倒源工程实践陆育辉 周兆宇 董志强 浦永宁 (30)

高气压电离室能量响应的模拟计算刘怡 (34)

消息

第六届中国核学会省市区“三核”论坛征文通知 (33)

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征文通知 (45)

介绍

口岸用辐射监测设备性能要求——IAEA Nuclear Security Series No.1简介王锐兵 冷瑞平 (37)

ICRP 2007年建议书和中国辐射水平报告会高卫华 李玉成 (44)

核事故后果评价研究进展姚仁太 (1)

管理与决策

问题分类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分类(之一)——我国中低放废物处置运营管理体制方案的选择陈式 (11)

全国室内氡-土壤氡关联性研究课题启动王倩雪 王喜元 (14)

研究通报

1例急性铀中毒案例的33年医学随访蔺素琴 李爱筠 茹雪 张志平 宋慧胜 (18)

消息

科技论文中的参考文献 (25)

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征文通知 (45)

综述

功能基因组学及其在辐射生物效应研究中的应用王放 王仲文 左雅慧 (26)

经验交流

污染辐照装置倒源工程实践陆育辉 周兆宇 董志强 浦永宁 (30)

第六届中国核学会省市区“三核”论坛征文通知 (33)

高气压电离室能量响应的模拟计算刘怡 (34)

介绍

口岸用辐射监测设备性能要求——IAEA Nuclear Security Series No.1简介王锐兵 冷瑞平 (37)

ICRP 2007年建议书和中国辐射水平报告会高卫华 李玉成 (44)

全面的辐射测量产品 (F0002)

问题分类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分类(之二)——核设施退役中去污技术的研发陈式 (1)

NORM/TENORM照射的管理罗建军 孙庆红 (4)

研究通报

18.8MeV质子与60Coγ射线诱发人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比较杜杰 陈英 闫学昆 张学清 王仲文 方军 (13)

综述

铀中毒对肾脏的损害郭月凤 张慧芳 薛娟 (18)

含氚废油处理技术进展游国强 崔安熙 (23)

经验交流

放射性废物焚烧灰造粒技术实验研究 张晓斌 王培义 李串连 董京玲 杨利国 李晓海 王煦晋 (27)

西北处置场废物处置的辐射剂量分析马文娟 韩国胜 浦永宁 (30)

电磁辐射固定点监测布点方案黄欣 李军 (34)

工作简报

辐射监控系统训练模拟器的开发张凯 贾铭椿 龚军军 夏文明 张文渊 付锦洲 (37)

介绍

辐射防护范文第5篇

1.1介入设备与材料

本研究采用东芝Infinix型、GEInnova2000型以及岛津DIGITEX2400型血管造影设备及介入治疗系统。该类设备均随机配置有穿透电离室型剂量监测系统,设备X射线球管位于诊疗床下,影像增强设备位于诊疗床上,并且均配备有床上铅屏和床侧铅帘等固有设备。剂量元件采用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自制的LiF(Mg,Cu,P)粉末。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对61例心血管患者在介入手术中防护措施与设施的防护效果进行了监测与评价。使用热释光剂量计(thermoluminescentdosemeter,TLD)元件对心血管介入手术中的第一术者、第二术者和护理人员所穿戴的铅衣屏蔽效果进行测量,将TLD元件分别布放在铅衣内侧以及铅衣外侧,采用固定手术岗位不固定人员的方法进行监测。心血管介入手术设备上固有的防护设施,包括诊疗床上方吊装铅屏与诊疗床侧铅帘。防护效果通过在床上铅屏内侧(远射线处)、外侧(近射线处)、床侧铅帘内侧(远射线处)及外侧(近射线处)布放TLD剂量元件进行测量。

1.3剂量监测

将计量元件LiF粉末密封于外径为3mm的塑料管中,壁厚为0.5mm。测量仪器为FJ-427A1微机热释光剂量仪,退火装置为HW-2型热释光精密退火炉。仪器刻度使用经中国计量科学院标定过的241Am源。测量条件:预热温度为140℃,测量温度为275℃,预热时间为5s,测量时间为5s;将每个剂量元件的LiF粉末分为3个平行样进行测定,每次测样8mg,取其测量平均值。

1.4质量控制

所测剂量的准确度与精确度主要由剂量元件的布放和剂量元件的测量决定。剂量元件的布放应严格按照事前规定的位置布放,所有参加计量元件布放者事前均统一培训合格,减少布放元件的误差。剂量元件的测量条件经多次与国际比对均取得满意结果。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的整理使用MicrosoftExcel2003,数据统计分析使用SPSS11.5forWindows统计软件,参数间差异的显著性检验采用t检验或ANOVA方差分析。

2结果

2.1铅衣辐射防护效果监测结果

心血管介入手术操作者中,胸部铅衣外侧与内侧辐射剂量测量结果显示,第一术者与第二术者胸部铅衣外侧与内侧剂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P<0.05),胸部铅衣外侧剂量高于内侧剂量;护理人员胸部铅衣外侧与内侧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P>0.05)。经计算,心血管介入手术操作者防护措施—铅衣,对射线的衰减率第一术者为91.1%,第二术者为88.6%,护理人员为22.1%。

2.2设备固有防护设施的辐射防护效果监测结果

对心血管介入设备固有的防护设施,包括诊疗床上方吊装铅屏与诊疗床侧铅帘的防护效果进行评价。通过在床上铅屏内侧(远射线处)、外侧(近射线处),床侧铅帘内侧(远射线处)、外侧(近射线处)布放TLD剂量元件,监测辐射防护效果。

3讨论

随着现代医疗设备的不断发展,放射防护重点人群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真正大剂量接受辐射剂量的人群是直接参与介入诊治操作的非放射专业人员,如本研究涉及的心脏科医生。在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性诊断治疗过程中,多数操作由心内科医师负责,其中大多数人员未参加过专业的放射防护培训,防护意识差。过量的X射线照射,尤其是在复杂病变的介入手术时操作时间较长,往往难以避免受到较高剂量的照射。长期暴露于电离辐射而导致的生物学效应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对于操作者的防护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一术者与第二术者胸部铅衣外侧的剂量大于内侧剂量,表明铅衣发挥了屏蔽散射X射线的作用。固定防护设施诊疗床上铅屏对射线的衰减率为96.0%,诊疗床侧铅帘对射线的衰减率为97.0%。铅衣对第一术者和第二术者的屏蔽效果较明显;护理人员由于距离X射线球管较远,其所受剂量较低,铅衣的屏蔽效果不明显。床上铅屏和床侧铅帘屏蔽X射线的效果也较明显。研究表明,在目前的防护条件下,心血管介入手术现场对操作者所受辐射剂量的控制措施与防护设施其效果明显、方法可行。

辐射防护范文第6篇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对职业人员和公众的年有效剂量限值分别为20mSv和1mSv,在射波刀机房防护设计时,按职业人员剂量限值5mSv、公众年剂量限值0.1mSv进行剂量约束。

2估算模式和结果

2.1四周墙外射波刀刀头在水平方向可自由转动,最大仰角不超过22°,因此,射波刀机房水平方向四面墙体均为主射墙。主射线按下式计算:(1)其中:式中:Hpri-主射线X剂量当量,Sv/a;SAD-源与等中心点的距离,取0.8m;d-参考点与等中心点的距离,m;Bpri-主射线透射因子;tbarrier-屏蔽墙厚度,m;TVL1-第一个十值层厚度,取37cm;TVLe-平衡时的十值层厚度,取33cm;W-工作负荷,取80000Gy/a;U-束定向因子,保守均取1;T-居留因子,北侧控制室取1,其它方向取1/16。机房各侧防护墙外参考点人员年附加剂量为:东侧,1.5×10-5mSv/a;西侧,0.02mSv/a;北侧,0.45mSv/a。由于散射线和漏射线辐射剂量显小于主射线,在主射线束定向因子保守均取1的条件下,可不考虑四周墙外散射线和漏射线的影响。2.2屋顶外屋顶外主要考虑散射线和漏射线的影响。散射线的计算公式如下:式中:Hp-散射线X剂量当量贡献,Sv/a;Bp-散射线的透射系数;-散射比,取2.77×10-3;F-照射野面积(距等中心点1m处),取45cm2;dsca-辐射源至患者的距离,取0.8m;dsec-参考点距患者的距离,取6m;TVLsca-散射线的十值层厚度,取26cm。其余符号含义与公式(1)、(2)相同。漏射线的计算公式如下:式中:HL-漏射线X剂量当量,Sv/a;n-调强因子,取15;BL-漏射线的透射系数,计算方法同公式(2);其余符号含义与公式(1)、(2)相同,对漏射线TVL1取34cm;TVLe取29cm。散射线对机房顶棚外的参考点人员的年附加剂量为2.8×10-4mSv/a,漏射线为0.046mSv/a。2.3防护门外根据IAEASafetyReportsSeriesNo.47所述,防护门外的剂量率贡献由以下四部分组成:(1)主射线经墙散射至门外的剂量HS;(2)漏射线经迷路口墙散射到门外的剂量HLS;(3)经病人体表散射产生的剂量当量HPS;(4)漏射线直接穿过迷路墙至门外的辐射剂量HLT。不考虑门材料的屏蔽,其计算公式分别如下:式中:0-主射线至墙散射的反射系数,取2.7×10-3;A0-最大照射野投影在主射墙上的面积,取2.5m2;Z-主射线经迷路第二次散射时的反射系数,取8.0×10-3;AZ-主射线经散射面散射后至迷路外墙内表面投影的散射面积,取4m2;dh-辐射源至主射墙距离,取5m;dr-主射墙散射面中心至迷路口中心线的距离,取6m;dz-门至迷路口中心的距离,取8m;Lf-漏射率,取0.1%;1-漏射线的反射系数,取6.4×10-3;A1-入口可见墙面积,取8m2;dsec-迷路中心至辐射源的距离,取7m;dzz-迷路散射面到门的距离,取8.5m;()-病人体表散射的初级散射比,取1.39×10-3;2-病人体表散射的反射系数,取2.2×10-2;dL-辐射源至门外参考点的直线距离,取7m;tbarrier-漏射线在中穿过迷道内墙的厚度,取2m。经计算,HS=0.075mSv/a,HLS=0.29mSv/a,HPS=0.24mSv/a,HLT=3.1×10-4mSv/a。经防护门屏蔽后的HTot-shield再按下式计算:式中:f取0.23;TVLpb-防护门处铅十值层厚度,取5mm;tbarrier-pb-防护门的铅当量厚度,为6mm。由上述四项因子综合,射波刀运行对防护门外人员的X射线附加年个人剂量当量估算值为0.09mSv/a。由于射波刀刀头可水平方向自由转动,因此还需考虑主射线直接穿过迷路内墙和防护门的辐射剂量当量率贡献,取束定向因子为0.1,居留因子为0.25,则剂量估算值为0.036mSv/a(忽略防护门屏蔽)。2.4估算结论综上所述,该射波刀机房周围各参考点人员年附加个人剂量估算值可满足(GB18871-2002)剂量限值和约束值的要求,若考虑主射线直接穿过迷路内墙和防护门的可能性,则门外参考点的估算值为0.126mSv/a,将略高于0.1mSv/a的公众年剂量约束值。

3讨论

(1)与传统医用加速器机房不同,射波刀机房四周墙体均应视作主屏蔽墙,屏蔽计算过程中当充分考虑主射线影响时,散射线和漏射线影响可以忽略。(2)若射波刀头无法主射上方,则顶棚可视作副屏蔽墙,应主要考虑散射线和漏射线影响,由于射波刀漏射线调强因子较大、且照射野相对较小,一般漏射线影响占主要份额。(3)由于射波刀可自由转动,在防护门和迷路墙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主射线直接穿过迷路内墙、防护门的可能性,可考虑将迷路内墙临近防护门的部位加厚,以确保防护效果。

辐射防护范文第7篇

事件发生后,全球舆论高度关注,并引发部分民众恐慌。核阴云笼罩下,普通民众应该如何应对?核危机突然临近,谣言四起,各种传言究竟是否可信?除了核武器、核电站,生活中还有哪些放射性污染值得警惕?

核辐射会漂洋过海吗

人类要想完全隔绝辐射,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呼吸空气、进食饮水、吸烟、带夜光手表、乘飞机等的同时,您已经被辐射了,但量很微小,不会造成太大伤害。只有核爆炸或核电站事故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才能大范围地对人造成伤亡。

核辐射,杀人于无形

核辐射是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有α、β和γ3种辐射形式,穿透物质的能力各不相同。α辐射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大;β辐射是高速电子,皮肤沾上后烧伤明显;γ辐射和X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换句话说,γ射线能透过皮肤“隔山打牛”。

核辐射之所以让人谈之色变,不仅在于它危害极大,还因为它像隐形杀手,无色无味,无声无臭,看不见,摸不着,不过,辐射却可用仪器来探测和量度。国际核安全和辐射事件等级(INES)按照核泄漏事件的严重性逐级分为7个等级,其中1~3级称为“事件”,4~7级则称为“事故”。迄今为止,被列为7级的只有1例,即1986年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事故,而此次的日本福岛核爆炸,起初日本将其列为4级事故,而最近,法国核安全局已将其列入仅次于切尔诺贝利的6级,足见此次日本面临的危害有多么巨大。

作为我们,对核辐射保持警惕是必要的,但也不要过分恐慌,日本泄漏的核物质能否进入我国还受气象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核辐射之害,持续甚久

核辐射堪称隐形杀手,但也是有明显症状的。

1.恶心和呕吐这是典型的辐射病的最早症状。辐射量越多,症状出现越早。

2.自发性出血辐射耗尽血小板,可引起鼻、口、牙龈和等出血,甚至出现吐血。

3.出血性腹泻辐射刺激肠壁,严重时引起带血腹泻。

4.皮肤脱落暴露于辐射外的皮肤区域可能会变红,形成水疱。

5.脱发大剂量辐射后,人体毛囊受损,往往会在两三周内持续脱发。有时,这种脱发是不可恢复的。

6.严重疲劳辐射会使人感到虚弱和不舒服,就像患严重流感一样。

7.口腔溃疡辐射可引起口腔溃疡。此外,溃疡还可能发生在食道、胃和肠。

8.感染除了红细胞,具有抗感染功能的白细胞也会因为辐射而减少,细菌、病毒和真菌感染的风险升高。

最大危害:白血病、甲状腺癌

核辐射对人最大的威胁,就是增加白血病和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专家指出,遭遇核辐射,最先的变化是血象,一般情况下白细胞会明显减少,严重时,会患上白血病;另外的危害是发生甲状腺癌。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后,数以千计的青少年因遭受核辐射患甲状腺癌。

辐射对人体的损伤取决于在辐射环境下的暴露时间以及所受到的辐射强度。它对人体健康的长期影响最严重的方面是它会引发癌症。一般而言,一个正常的细胞一旦到了其寿命,它会“自杀”,从而死亡,给新生的细胞让路。而当细胞丧失了这种“自杀”功能时,癌症便发生了。辐射影响将彻底打破这种人体自身的控制体系,使癌症(如肺癌、甲状腺癌、乳腺癌和骨癌)的发生几率大大上升。此外,核辐射还可能引发不育、怪胎等疾病。

各种人群受核辐射影响排序

胎儿:细胞分裂是最快的,辐射的影响就会越明显;

儿童:受辐射较大的儿童若干年后得甲状腺癌的概率要比普通儿童高出3~5倍;

青少年:甲状腺功能正常,代谢活跃;

老人:甲状腺功能相对青壮年不活跃,代谢较迟缓。

防范核辐射四字诀

一旦出现核辐射突发事件,公众必须做的第一件事是尽可能获取可信的关于突发事件的信息,了解政府部门的决定、通知。公众必须获取尽可能多的、可信的关于突发事件的信息,切记不可轻信谣言或小道信息。应通过电视、广播、电话等保持与当地政府的沟通。按照当地政府的通知,迅速采取必要的自我防护措施。防范核辐射应做到以下四个字――

核辐射事故发生时,处在辐射区的居民,首先是撤离或隐蔽,距离防护是第一位的。如果在室外,可以用面罩或湿毛巾护面,少吸入放射性沾染空气,远离爆炸中心方向,往上风口躲避。穿戴帽子、头巾、眼镜、雨衣、手套和靴子等,皮肤尽量不要外露,有助于减少体表放射性污染。最好随时携带一个收音机,按照有关部门广播的具体指令避险。

核爆炸时,应马上卧倒,用一切可以遮蔽头部的东西盖住头部。不要看爆炸当时的情况,以防被强光和辐射搞瞎眼睛。人与辐射源之间加一层足够厚的屏蔽物,可以降低外照射剂量,住的楼房对辐射来说是很好的屏蔽体。发生核事故时,人们可以选择专门的民防工程、应急避难所进行躲避;在家应当紧闭窗门,关闭空调、换气扇等通风系统,防止污染物进入。如果可能,事先在地下室储备粮食和水,有危险时进入躲藏。

撤出的人员应及时洗消去污,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进行体检;为防止放射性灰尘被吸入体内和沾上皮肤,沾染区内人员尽可能及时戴好防毒面具或口罩,扎好裤口、袖口、领口,用雨衣塑料布、床单等把暴露皮肤遮盖住;不在露天吃东西,不在地上坐卧,不接触受染物体;尽量避免扬起灰尘,服装沾染放射性物质后可以利用扫帚或树枝,站在上风或侧风方向,按从上到下、先外后里的顺序进行拍打扫除,也可以用水冲洗,洗涤时加入少量洗涤剂可提高消除效果。

到达安全地域后,如果估计自己已经暴露于核辐射中,应当废弃身上所有衣物,淋浴30分钟左右,彻底清除核污染,尤其是口鼻腔和毛发。同时,将暴露过的衣物放在塑料袋中,密封后掩埋到偏远深处。不要喝污染区的水,吃污染区的食品。

多吃一些海带、卷心菜、胡萝卜、豆芽、西红柿、瘦肉、动物肝等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经常喝些绿茶,茶叶能改善造血功能,升高血小板和白细胞。还可以多吃含碘食物,可以促进正常碘代谢,避免核辐射带来的放射性碘元素在体内代谢。在饮食上要注意以下方面:

能量供给要充足

辐射使身体能量消耗增加,身体组织对糖的利用能力下降,足够的能量供给有利于提高人体对辐射的耐受力,降低敏感性,减轻损伤保护身体。谷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是身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一旦摄入不足,将迫使体内脂肪和蛋白质不断转变为能量,造成蛋白质的相对不足,从而影响辐射损伤组织的修复,或使辐射损伤加重。糖类供给以果糖最佳,葡萄糖次之,而后是蔗糖等。

蛋白质不能少

蛋白质摄入不足会造成组织蛋白合成不足,导致肌肉、心、肝、肾、脾等脏器的重量减轻,出现功能障碍,从而对辐射的敏感性增高。因此,接触核辐射的人,要注意摄入充足的优质蛋白质。如多吃瘦肉、动物肝脏、鱼、蛋、牛奶等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A的食物,增强肌体抵抗核辐射的能力。

脂类摄入不宜高

人体受辐射照射后食欲不振、胃口不佳,脂肪的总供给量要适当减少,但需增加植物油所占的比重,其中油酸可促进造血系统再生功能,防治辐射损伤效果较好。

多补充维生素

维生素缺乏,可降低身体对辐射的耐受性,宜加量供应,特别是维生素A、K、E、C和B族维生素。

矿物质平衡尤为重要

体内钾、钠、钙、镁等离子浓度须平衡,否则不能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轻者损害健康,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微量元素与其他营养相互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锌对许多营养包括蛋白质与维生素的消化、吸收和代谢都有重要影响。辐射损伤时,矿物质包括微量元素在内,过量或不平衡,均会产生不良影响。

无机盐供应宜加量

在膳食中适量增加无机盐(主要是食盐),可促使人饮水量增加,加速放射性核素随尿液、粪便排出,从而减轻内照射损伤。

辛辣食物作用不可低估

辛辣食物属于常用调料,同时也是抵御辐射的天然食品。常吃辛辣食物不但可以调动全身免疫系统,还能保护细胞的DNA,使之不受辐射破坏。因此,经常吃辛辣食物,对身体健康非常有益(阴虚、咽喉肿痛和胃病者例外)。

人们暴露在强度很高的辐射中,会患上辐射病或急性放射性综合征。对疑有放射性核素经呼吸道吸入的人员,应尽快去除上呼吸道内沉积的核素,如用棉签拭去鼻腔内的污染物,剪去鼻毛;向鼻咽部喷血管收缩剂,然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鼻腔和咽喉部等;对疑有放射性核素经消化道污染的人员,应尽可能在暴露后1小时内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催吐等措施防止放射性核素吸收入血。

如果感觉眩晕和恶心想呕吐,就是已经辐射伤害,马上去有医疗条件的地方寻求救治,早期辐射非深度伤害是可以治疗的。若放射性物质已进入体内,可服用促进其排泄出体外的药物。

有条件的话,应马上做核辐射状况的检查。特别要提醒的是,核辐射会增加甲状腺癌的发病风险。其影响可能是长期的,几年后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会明显上升。为了缓解这一风险,如果核事故释放出放射性碘,人们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碘片,避免它吸收放射性碘。但碘过敏或有甲状腺疾病史者要慎用。

链 接

防护服不管用

对网络上出售核辐射防护服,专家表示,“放射线有多种,不同种类、不同能量的放射线要用不同的防护服进行防护,比如说常见的放射科医生所穿的铅衣只能防护X射线诊断能量级别的射线,对大多数放射线不会达到有效的防护,而常见的防化服只能防护内照射,对于外照射无防护作用,对于强的外照射放射源,如果穿上防护服,不仅无防护作用,反而会使人的行动迟笨,从而导致接受更多的放射剂量。”

源于核弹、核电厂的核污染让大家严阵以待,可以是对于生活中可能受到的放射袭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实际上,辐射无处不在。我们吃的食物、住的房屋、天空大地、山川草木,乃至人的身体都存在着放射性。当然,绝大部分辐射对人体的影响都可以忽略不计,可以说微乎其微。

不过,有两种辐射源值得我们重视,那就是医疗辐射和装修辐射。

生活中的“核辐射”

医疗辐射

过去人们遭受的辐射基本源于自然环境,然而今天,有将近90%的辐射危害是来自医学行为的。

CT、X光,不是“想做就做”

无论是入学、入职体检,还是单位每年的职工体检,“X光胸透”都被作为一项常规检查而保留下来,更有甚者一些患感冒的婴幼儿竟也被要求照射胸片。很多人认为, CT、X光片照射等是无创检查对身体没有损害,可以随便做,这种想法是非常危险的。因为随意的、频繁的接受X线的照射会对人体造成永久的伤害。

其实,X线检查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核辐射”。在医院里,人们经常能看到拍X光片、CT的“大铁门”紧闭,写着“小心辐射”的字样,这就是在提醒人们小心规避。当然,临床研究指出,只要不是过分频繁地检查,X射线对人体的这种损害几乎为零。

比起X线,CT的辐射量更应引起重视。有统计数据指出,做一次心脏冠状动脉CT检查,放射线量相当于拍了700多次X线胸片,这对一些并不需要做CT检查的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不但起不到作用,更重要的是可能会带来致癌的风险。CT检查实际上也是一种X线检查,这种射线对人体组织是有损伤的,射线照得越多,致癌的危险性越大。

谁最易受医疗辐射的危害

科学研究表明,在人体的各脏器中,肺是最容易受到损害的;在人群中,对电离辐射最敏感的是儿童和年轻女性,其中年轻女性的乳腺对辐射最为敏感。另外,辐射对于孕妇的危害更大,它不仅仅体现在母亲身上,腹中胎儿更会受到射线的影响。

X光辐射线较易造成胎儿畸形、脑部发育不良,以及儿童期的癌症几率增加。孕妇在怀孕初期,暴露于X光之中,比较容易造成重大的伤害,愈接近预产期,影响越小。据医院放射科的工作人员介绍,一般孕妇如果接受了5雷得(辐射剂量单位)的X光暴射量,就相当于照20张腹部X光片。一般在怀孕期,如果只是照一张腹部X光,大约是只有0.5雷得的暴射量,对胎儿影响并不足以要求孕妇做人工流产;而只是胸部X光或牙科X光等微量的辐射,对胎儿的影响就更微不足道了。因此,只要不是对准腹部或其附近部位的高剂量X光辐射,准妈妈大可不必过于担心。

核辐射也可于医疗

医学上可以通过核元素的放射功能治疗疾病。如可以使用碘131这种元素,它进入体内后,可以有效治疗甲状腺疾病。现在很多医院可进行ECT检查,就是采用放射性核素标记到示踪剂上,引入人体内部从而达到诊断的目的,对甲状腺疾病、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骨骼疾病、肾脏疾病等疾病的检查起到重要作用。

装修辐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房屋装修方面的投资也越来越大。现在装修的人们,对室内有害气体等物质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具有了一些防范性。但是,人们对装修材料的放射性污染与危害还是认识不足。

艳丽的石材,暗藏风险

近年来,一些家装材料的放射性超标对人体产生辐射危害的报道层出不穷。天然石材(如花岗石、大理石等)的放射性污染引起的一系列健康问题,轻则会让人感到身体不适,重则会有疾病,甚至致癌的危险。

在现代装修材料中,花岗岩、大理石因为它的华丽高雅、坚固实用、耐腐蚀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但是,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些天然的石类材料大都具有放射性物质,这些材料中含有的放射性元素“镭”可以衰变出氡气并进入室内。而“氡”是一种具有放射性的惰性气体,无色无味。氡气被释放到空气中后容易被呼吸系统截留,并在局部区域不断积累而诱发肺癌。

氡气对人体的辐射伤害占人体一生中所受到的全部辐射伤害的55%以上,其诱发肺癌的潜伏期大多都在15年以上,世界上有1/5的肺癌患者与氡有关。所以说,氡是导致人类肺癌的第二大"杀手",仅次于吸烟,世界卫生组织把它列为使人致癌的19种物质之一。

据检测,色彩不同的石材其放射性也是不一样的,白色、红色、绿色和花斑系列等花岗岩类放射性活度偏高;大理石类、绝大多数的板石类,暗色系列(包括黑色、蓝色和暗色中的棕色)和灰色系列的花岗岩类,放射性活度较低。

警惕“美丽”的抛光砖

其实不仅仅是花岗石、大理石等天然石材具有放射性的危害,地砖、瓷砖、混凝土等居室装修中的必选建筑材料,它们的放射性水平也同样不容忽视。这些建筑材料之所以可能含有比较高的放射性水平,主要原因是它们的制作原料可能是由矿业废渣、煤渣、钢渣或工业副产品组成,而这些副产品里面常常含有浓缩的放射性核素,从而导致制成的建筑材料放射性水平很高。又如,还有一部分瓷质抛光砖为了追求天然大理石花白玉的效果,喜欢在配方中加入氧化锆原料,以增加产品的白度;但有部分氧化锆原料的放射性较高。

据我国放射性卫生机构对各类建筑材料的检测发现,其放射性水平具有以下规律:无釉地砖>彩釉地砖>花岗岩>马赛克>红砖>混凝土>渣水泥>普通水泥和石灰石等。

小心含磷的“夜明珠”

除了石材、瓷砖等建筑材料可能产生较强的放射性污染外,家中的一些石材类家具和工艺摆设均可能产生“核辐射”。市场上有一种经过处理能在夜里发光的装饰品,具有很强的放射性,不适合在居室内摆放。此外,有的含磷矿物被加工成“夜明珠”,其放射性也偏高。

其实,供人类居住的地球本身就是一个放射源。此外,我们还要遭受来自宇宙空间的射线(宇宙射线)“袭击”。可见,放射性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它们像“幽灵”一样无处不在,只是有剂量的差别。因此,人们不必“谈放射性而色变”。

抢盐,真的没必要

日本核泄漏之后,全国多地掀起抢盐风潮,不止沿海,大后方的重庆各大超市、商场都不同程度出现了抢购食盐的顾客。许多网友读者打来电话,称在超市既买不到碘盐,别的盐也脱销了。抢购者担心日本核电站爆炸对人体有影响,买点加碘盐回去吃预防核辐射,有的则担心海水被放射性物质污染,没法再提炼盐。

但专家提醒消费者不要轻信谣传。首先,吃加碘盐防辐射纯属无稽之谈,就算是直接服用碘片,也有诸多注意事项;至于担心食盐遭受核辐射污染,更是没有可能,因为我们日常食用的是地下开采的井盐,海盐只能用作工业用途。

吃碘盐并无预防核辐射效果

我国现在的食用盐中一般用碘酸钾作为碘强化剂。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卫生部组织制订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碘含量》(征求意见稿)和《食品添加剂碘酸钾》规定了我国目前使用碘酸钾作为碘强化剂,并将食盐碘强化量20mg/kg~60mg/kg修改为食用盐中碘含量的平均水平(以碘元素计)为20mg/kg~30mg/kg;也就是说我们每天需要吃2千克(4斤)的盐才能抗辐射,而且也只是阻挡50%的放射碘进入甲状腺。

因此,疾控方面的专家表示,食盐里碘的含量是很低的,而且碘酸钾不同于碘片里的碘化钾,市民就算吃很多盐,也起不到多大的防辐射效果。

国际通行做法:发放碘片

在遭受辐射之前或之后不久,服用碘化钾片可使碘在甲状腺里饱和,减少甲状腺对放射性碘131的吸收,从而减轻癌症风险。

因此,国际通行做法是,一旦发生核辐射,各国会针对核能电厂周边居民发放或储备碘片,其主要成分为碘化钾,在核电厂因灾害而辐射外泄时,让周边住民服用碘片,可使碘在甲状腺里饱和,减少甲状腺对放射性碘131的吸收。但需在遭受游离碘辐射暴露时,于4小时内服用才有效果,且无法防止碘131以外的游离辐射及同位素。一般人未经指示,服用不当会引起甲状腺亢进症。

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院长徐建:

核辐射没有想象中可怕――我的亲历

最近,日本遭受地震,核电站爆炸造成核燃料外泄,不少人受到核辐射。引发举世震惊,人心惶恐,生怕受到核辐射伤害。

其实,核辐射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可怕。就拿我的亲身经历来说吧。

1977年初,我所在的部队奉命开赴新疆罗布泊,执行某核试验任务。1977年9月17日,我国第21次核试验在新疆罗布泊进行。那一次是空爆,当量2万吨级,相当日本长崎的核爆威力。当时我们身穿白色石棉服,头带防毒面具坐在戈壁滩上。下午3时,轰六飞机飞临靶区上空,盘旋一周后,投下了原子弹。原子弹带着降落伞缓缓落下。广播里响起:十、九、八、七……的倒数声。

当数到六时,我赶紧戴上1万倍的减光镜,天空立刻变得一片漆黑,接着就是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伴随着刺眼的闪光,随后是一股热浪扑面而来,将我掀倒在地。冲击波刚完,指挥部的信号弹升起,我们赶紧冲进爆区。爆区里一片火海,一片狼藉。我们在爆心投影点记录下数据并插上红旗后,就迅速撤离了爆区,回到后方洗消中心进行洗消。

至此,我们圆满完成了任务,事后,我荣立了三等功。接着,部队进行休整体检。军医告诉我,我己经受到了核辐射,需要十几年的衰变期才能康复,他还告诫我最好等四十岁再结婚生子。

1978年,我复员退伍,同年我参加高考。我如愿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在央行工作。1983年到深圳做律师,1992年在我40岁生日这天结婚。我的女儿今年16岁,长得健康漂亮,这使我放了心。

我今年59岁,在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任院长。虽然工作很忙,但精力旺盛,体验一切指标正常。当然,经历了核辐射不可能没有一点后遗症,前年,基因检测说我抑制癌细胞的基因断裂可能与此有关,但我确实感到,核辐射没有人们传说得那样可怕。

辐射防护范文第8篇

1.1问卷设计以十堰市卫生监督局2011年7月汇编的《放射工作人员培训资料》为主要依据并参考文献[1-7]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自行设计问卷。问卷包括4部分,采用不记名方式进行。第1部分为被问卷者性别,年龄、职称、工种。第2~4部分为问卷内容,包括X线辐射防护常用知识,共6项内容;X线辐射防护意识共5项内容;实际案例放射防护的识别共3项内容。问卷全部采用选择形式,依据各部分问卷内容所设计备选项不同。1.2问卷结果评价标准依据问卷设计的选项不同,X线机辐射防护常用知识部分分为回答正确、错误和不知道3个评价结果;X线辐射防护意识部分根据回答内容和便于统计分析分为是和否或无所谓2类;辐射防护实际案例识别部分分为正确和错误2类,其中错误一类的统计中,包含了回答无所谓、不知道或选择错误的结果。将问卷回收后根据执业类别进行分类汇总(医生组和护士组)。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对医生组和护士组各项问卷结果逐一作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X线辐射防护常用知识总体医护人员对X线辐射防护基本知识知晓率低。射线折射原理对房间面积的要求知识点掌握最差,仅16.06%的医护人员回答正确,医师组掌握情况优于护士组(P<0.05)。其余5项问卷内容回答正确率均维持在50%左右。6项问卷结果显示,医生组掌握情况均优于护士组,但仅X线辐射的安全距离、X线透视时间与身体损害的关系和射线折射原理对房间面积的要求3项内容存在差异性(P<0.05)。各组对X线辐射防护常用知识比较结果见表1。2.2X线辐射防护意识与行为5项能够反映医护人员防护意识的问卷结果显示,91.57%的医护人员担心工作中受到辐射伤害并认为防护培训是有必要的。护士组对这方面的担心和需求较医生组更为强烈(P<0.05)。但在其余3项的问卷结果比较中医生组和护士组无差异性(P>0.05)。在日常疾病就诊中249名医护人员中仅8.84%的人员行X线检查时曾经向检查技师要求过对不照射部位进行防护。结果表明,医护人员尽管担心受到辐射,但在实际情况下防护意识极为薄弱,见表2。2.3X线辐射防护实际案例识别249名医护人员均一致认可非必要时妊娠妇女不应该行下腹部X线照射,但在胸部X线照射时,选择X线透视还是胸部摄片和胸部X线摄片是否可以作为儿童常规体检项目2项的辨别能力较差,仅略超过半数的医护人员回答正确,医生组识别能力优于护士组(P<0.05)。见表3。

3讨论

由于国内特殊的医疗现状,医疗机构及相关部门更多地关注患者的身心利益是否受到损害[1-2],而忽略了作为医疗服务主体的医务人员的现状。在实际工作中不同工作岗位的医护人员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职业暴露危害。一般而言,损害因素包括生物、化学、物理、机械、运动和行为语言。从事放射医疗的医护人员长期暴露于X射线下是最为主要的损害因素[3]。从事手术室工作的医护人员受到职业暴露的危害种类更多,随着骨折患者手术量的增加,同时为了规避医疗纠纷,术中行X线床边检查或采用C臂X线机检查的频率越来越多。由于大多数医疗机构的手术室空间构造并没有经过特殊的辐射防护处理,因此,在行术中X线检查时,无疑所有的医护人员均直接受到不同程度的X线照射[4]。医疗照射防护中存在的问题较多,解决这一现实问题的首要对策就是掌握医疗照射防护知识和做好防护知识的宣传[5]。国内其他地区关于辐射防护知识知晓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普通居民还是医务人员对辐射防护的认知状况均差[4,6-7]。此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本地区与X线接触较为频繁的手术室医务人员对X线辐射防护基本知识知晓率低。在射线折射原理对房间面积的要求知识点掌握最差,仅16.06%的医护人员回答正确,医师组掌握情况优于护士组(P<0.05)。这一知识点掌握差可能与专业性太强有关,但其余5项问卷内容回答正确率也仅维持在50%左右。同时调查结果还显示,6项知识点医生掌握情况均优于护士组,但仅X线辐射的安全距离、X线透视时间与身体损害的关系和射线折射原理对房间面积的要求3项内容存在差异性。本地区护士对辐射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比专科(骨伤科)医院差[4],导致这一原因可能为被问卷的医护人员包含了胸外科、腹部外科等不接触X线的医护人员所致。在医护人员辐射防护意识方面,结果显示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明显强于徐州市普通居民的防护意识[7],这主要与医务人员所学专业有关。本地区91.57%的医护人员均担心工作中受到辐射伤害并认为防护培训是有必要的。护士组对这方面的担心和需求较医生组更为强烈(P<0.05)。这一结果的差异与护士多为女性更注重生育健康宝宝的需求有关。与较高的辐射防护意识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医务人员自身在行X线检查时是否要求过对不照射部位进行防护这一实际问题时,仅8.84%的医务人员表示曾经要求过检查技师对自身不照射部位进行防护。自身防护行为差的情况医师组和护士组不存在差异性(P>0.05)。结果表明医护人员尽管担心受到辐射防护,但在实际情况下防护意识极为薄弱。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自我防护意识。在医护人员实际案例辐射防护的识别中,249名医护人员均一致认可非必要时妊娠妇女不应该行下腹部X线照射,但在胸部X线照射时,选择X线透视还是胸部摄片和胸部X线摄片是否可以作为儿童常规体检项目2项的辨别能力较差,仅略超过半数的医护人员回答正确,医生组识别能力优于护士组(P<0.05)。同等剂量的X线对儿童造成的辐射伤害更大,目前放射诊疗规定已经明确规定胸部X线摄片严禁用于儿童的常规体检项目。上述问卷结果同时也反映了医务人员对国家放射防护相关法律条款的认知差。而在选择荧光透视还是胸部X线平片方面,由于受传统荧光透视根深蒂固的影响,不少医务人员仍然认为荧光透视优于胸部摄片,但实际上一次荧光透视受检者所接受的X线剂量远远大于一次胸部X线平片的剂量,这一结果又与医务人员对辐射防护知识掌握情况不佳对应。综上所述,本地区手术室医务人员对X线辐射防护意识高,对实际工作中的放射防护案例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但辐射防护相关知识薄弱且掌握不全面,自身采取的防护行为差。普及辐射防护相关知识,有利于提高医用X线的合理化使用,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建立真正意义上良好的辐射防护行为。

辐射防护范文第9篇

随着综合性医院放射诊疗技术的日益普及与广泛应用,受检者因防护不到位造成的健康危害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忧虑和关注。受检者防护工作不到位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医院医务人员在检查前没有指导病人使用防护用具,使患者非投射部位特别是晶状体、甲状腺以及性腺等部位没有有效保护,损害患者身体健康。二是由于受检者缺乏相应知识,对射线防护意识不强,个别患者对医务人员穿戴防护用具提醒觉得多此一举。严格掌握X射线检查适应症,随意给患者开CT、X射线检查单,滥用X射线检查使患者接受大量非正当照射,造成不必要的身体损害。

2辐射防护管理对策

2.1加强组织建设,完善管理制度

成立以医院院长为组长的“院辐射防护领导小组”和以科室为单位的辐射防护质量小组,法人为第一责任人,形成有效的院科二级管理网络,明确医院辐射防护领导小组、科室辐射防护质量小组及岗位各级人员工作职责,将辐射安全责任落实到辐射防护相关工作的每一个人,使辐射安全意识深入每一位管理人员与辐射工作人员心中。建立和完善各科室辐射防护规范、辐射防护管理制度、辐射安全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和处理流程,做到有章可循,落到实处。

2.2强化法规培训,提高防护意识

国家用于放射诊疗领域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放射性物品库风险等级和安全防范要求》及各项新标准等。医院除定期组织放射工作人员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法律法规和放射防护培训外,每年还要对新入职的放射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在岗人员的强化培训,将培训内容作为每年三基考试的一部分,与晋升晋级挂钩。通过不断学习,提高放射工作人员对放射防护重要性的认识,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

2.3重视防护实施,加强全程监控

2.3.1放射性同位素从“购买到使用”全程审批医院必需在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和《放射诊疗许可证》前提下,严格执行环保部对放射源使用的审批与备案管理规定,《放射性同位素转让审批表》报送环保部门审批合格后严格按照获批频次与剂量购买[2]。医院有专人负责放射源的到货剂量、每日出量、用量及剩余量、源储存进行记录。储源室需安装摄录像监控和防盗门窗系统,设立双人双锁保管制度,严防放射源的丢失[3]。

2.3.2辐射工作场所从“图纸到建成”全程评价医院各类辐射工作场所在新建、扩建、改建时要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需卫生和环保相应资质单位进行有关评价,由卫生和环保主管部门竣工验收审批,在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和《辐射安全许可证》后方可进行放射诊疗活动,做到从源头保障辐射安全。

2.3.3放射诊疗设施场所从“启用到停用”全程质控医院根据射线装置和辐射工作场所分类,每年定期请相关资质单位对在用的各种放射诊疗设施和场所进行质量控制监测和环境影响监测,检测合格方可继续使用。对检测不合格的设施和场所必须停止使用,及时进行调试整改,复检合格后可继续使用,以确保放射诊疗质量,保障医务人员与受检人员辐射安全。

2.3.4辐射工作人员从“上岗到离岗”全程管理医院对上岗前、在职、离岗前的辐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职业病健康体检,有条件的医院可为辐射工作人员每年做一次健康体检[4];每季度由相关资质单位对个人剂量进行监测。为每个辐射工作人员建立终身健康体检档案和剂量监测档案。对确定为辐射造成体检不合格和个人剂量超标的工作人员及时调离岗位或休息调整,确保辐射工作人员身心健康。

2.3.5受检者从“进到出”全程防护患者及陪护家属进入辐射工作场所接受放射诊疗活动期间,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原则,明确照射部位,按操作规范控制照射剂量,对照射野邻近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有效防护[5]。放射诊疗前告知患者辐射对健康的影响。检查室应张贴“当心电离辐射”警示标志及婴幼儿、少年儿童、育龄妇女尽量避免接触X射线的温馨提示牌,保障患者及陪护家属身体健康[6]。

2.4做好日常督查,确保辐射安全放射防护管理

专职人员和领导小组定期对辐射工作场所警示标志、指示灯、对讲设备、监控设备、个人剂量计佩戴及受检者放射诊疗知情同意与防护措施落实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发出书面整改意见,限期整改,检查结果直接与科室和个人绩效考核挂钩。对卫生和环保主管部门每年监督检查和工作指导认真配合,检查中提出的督查和指导意见及时整改到位,杜绝辐射安全隐患。

辐射防护范文第10篇

1.199mTc的性能

(1)发射光子(3种)。

(2)适合闪烁成像的光子能量为140.5kev(98.6%)。

(3)物理半减期6.02h。

(4)钼-锝发生器生产。

(5)空气中产生的辐射剂量率3.31×10-5mSv/h/MBq。

1.218F的性能。

(1)发射正电子,与周围组织中负电子结合,形成湮灭辐射,产生一对方向相反,能量相等的光子,能量为511kev。

(2)物理半减期111min。

(3)小型回旋加速器生产。(4)剂量率18.79×10-5mSv/h/Mbq(空气)。

1.3131I的性能

(1)发射多能量光子(9种)与多能量电子(5种)。

(2)适合闪烁成像的光子能量(份额)为364.5kev(84.5%);最大的电子能量为606kev(90.4%)。

(3)物理半减期8d,反应堆生产。

(4)空气中剂量率9.31×10-5mSv/h/MBq。

2技术员可能接受的辐射剂量

2.1常规SPECT检查

(1)注射药物环节、心血池显像及MIBI运动心肌显像可对技术员产生较高的当量剂量1.5~2μSv/h。

(2)甲状腺显像仅产生0.2-0.4μSv/h的当量剂量。

(3)年当量剂量约为2mSv/y(<20mSv)。

2.2常规PET检查

(1)每次注射可导致接受当量剂量为3μSv。

(2)每个为4.1μSv(11nSv/MBq)。

(3)年当量剂量约为3mSv/y(<20mSv)。由于18F的高辐射性能,防护器材很有用。

3放射性辐射防护要点

核医学科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核医学科布局有严格安排要求,由于病人检查时必须使用放射性核素,病人注射后成为一个流动的放射源,因此,科学合理布局流程成为了辐射防护第一关,设置流程简言之即保证注射放射性核素后的病人不能再返回到注射前的任何一处为主流。受辐射剂量大小,取决于防护手段是否齐全到位,需确保从业者在进行放射性药物操作时和接触注射后病人时必须进行个人辐射防护(铅帽、铅眼镜、铅衣必要时戴铅手套操作),包括在注射时使用注射器屏蔽套,同时辐射计量监测设备的运用是量化受线的唯一手段,这是辐射防护第二关。

3.1外照射个人监测

CBSS规定,任何放射工作单位都应根据其从事的时间和源的具体情况负责安排职业照射监测和评价。监测类型:常规监测一般为1mo,最长不超过3mo;任务相关监测:用于特定操作提供的管理方面的决策支持数据的一类监测,可以证明操作是否在最佳状态。特殊监测:在界定问题发生后提供即时资料;使用能量鉴别式个人剂量计测定个人剂量当量是多种成分r和X测定,已知单一成分的已知能量r和X测定可用无能量鉴别功能的普通个人剂量计测定个人剂量当量。

(1)佩戴个人剂量计的标准:在高活性室进行放射性药物制备时,辐射主要来自前方,剂量计应佩戴在人体躯干前方中部位置,一般在左胸前;当辐射主要来自人体背面时,剂量计应佩戴在背部中间。

(2)在工作中穿戴铅围裙的场合,通常应将剂量计佩戴在围裙里面躯干中部,以便估算工作人员的实际有效剂量,当受照剂量可能比较大时例如:为甲状腺癌的病人口服大剂量131I时,则还需在围裙外面衣领上另外佩戴一个剂量计以估算人体未被屏蔽部分的剂量,只有当受照射剂量很小且个人监测仅是为了获得剂量上限值得,剂量计才可佩戴在围裙外面胸前位置.;进行放射性药物操作后要进行皮肤污染的监测。

(3)对于短期工作和临时进入放射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参观人员、检修人员)也应佩戴直读式个人剂量计,并按规定记录和保存他们的剂量资。

(4)当上级主管部门开展质量保证活动发放质量控制个人剂量计时,放射从业者有义务按要求将其与常规监测的个人剂量计同时佩戴在同一位置。

(5)要定期进行校准依照国家或国际标准。

(6)在预期外照射剂量大大超过剂量限值的情况下,除佩戴个人剂量计还应佩戴报警式个人剂量计或事故剂量计。例如处理有可能发生临界事故风险或应急操作的。

3.2内照射的监测

对于在控制区内工作并可能有放射性核素显著摄入的工作人员(尤其针对开展肺通气试验的)应进行个人常规监测.但如果经验证明放射性核素年摄入量产生的待积有效剂量不可能超过1msv时,一般可以不进行个人监测。剂量计由预防保健部定时监测和及时反馈基层管理者及从业者。使工作人员了解自己的受照情况,并促使从业者特别注意减少自己的照射可能;根据监测数据分析,评价和改进操作规程并为辐射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3.3剂量评价一般原则

当从业人员年受照射剂量小于5mSv时只需记录个人监测的剂量结果,当放射年受照射达到或超过5mSv时除应记录个人监测结果外还应进一步进行调查,当大于20mSv时除应记录个人监测结果外,还应估算人员主要受照射器官或组织的当量剂量;必要时,尚需估算人员的有效剂量,以进行安全评价,并查明原因改进防护措施。

4辐射防护实践管理干预

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规定女性在备孕和怀孕、授乳过程中,避免受到内照射,管理者有义务改善此类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开工前的本底调查,调查时间应长一些,面积应大一些,尤其对于核医学科,由于其工作性质本身接触放射性药物属于开放性,有叠加作用对工作人员及其有害。PET-CT、SPECT机房和放射化学实验室及注射室缓释室等相关房间,扫描室内应设置活动屏风。小脏器照相机使用时,特别容易造成与病人近距离接触,在满流的前提下,使工作人员距离大于2米。由于辐射引起的细胞损伤的结果决定于机体的修复能力,因此在一些日常生活习惯和喜好方面也应该有一套科学、健康的规律可循。比如多安排进行一些室外活动,多饮水尽快排泄等等。对于进行注射淋洗等相对接触放射性核素较密集的工作外,放射源容器的贮存在一定程度对工作人员也有损伤作用,放射性核素的容器表面5cm处轫致辐射的空气比释动能率不超10uGy:储存源活度要小于4*1010Bq。检测仪表放射源,对于发射各种射线的含密封源仪表泄露辐射,距源容器5cm处的计量当量率小于2.5uSv.h-1,非密封辐射源使用淋洗等分源操作位置的空气比释动能率不超50uGy.h-1,注射药物容易防护区的空气比释动能率不超10uGy.h-1。放射性废物储存箱其表面剂量率控制在低于2mGy.h-1;距表面1m处小于0.1mGy.h-1。放射工作人员享受每年一次健康检查,其项目具有特殊性。《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第14条规定放射工作者应当填写《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表》留存备案。铅衣的保护至关重要,穿脱要注意避免打折,脱后立即悬挂于衣架。有皮肤损伤严禁上岗操作。在科室工作实践管理中,将辐射防护放在首要位置,质量考核管理中关于辐射防护,作为其中一项内容进行监测。上岗前检查和在岗期间定期复查;弹性安排上岗班次,接触放射性药物后尽量到空气新鲜的宽阔地带。离岗时工作人员要进行体检备案,了解健康状况,以分清健康损害的责任;在放射性事故要有医学记录尽可能完整,过程详细,防护情况,体格检查等。

上一篇:电网安全范文 下一篇:供电行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