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保险看法范文

时间:2023-02-25 08:11:37

对保险看法

对保险看法范文第1篇

不后悔选择

《保险中介》:据了解,武大经济类在大三时选择专业,你为什么选择了保险专业?有后悔过吗?

王萌:我觉得保险在中国是朝阳产业,会很有前途。大多数人对我的选择很惊讶,只有少数人会说是个好专业。我不会后悔选择保险专业,因为保险很有研究价值。

《保险中介》:当前中国保险行业的口碑和发展程度远不及其它金融等行业,选择了这个专业有没有什么顾虑?

王萌:担心还是有的,比如日后进入保险公司的话,工资水平比较低,可能会有一段时间生活比较窘迫。

《保险中介》: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你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王萌:为什么保险在中国的发展如此落后,政府的支持还这么少,为什么国人对保险如此有偏见。

实务性内容应多一点

《保险中介》:你认为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能满足就业需要吗?你对你所在的学校开展的保险专业教育有什么看法?

王萌:短短大学四年的学习实在不够,其中不少时间还要学习其他的公关课程,对于一个保险专业学生来说,通过大学的学习,只能有个大致了解,很多东西还得在工作岗位上继续学习。在课程方面,我觉得理论谈的过多,应该多讲点实务方面的东西。

《保险中介》:毕业后的打算从事保险行业的工作吗?理想的工作(单位)是什么?

王萌:毕业后还是想去保险公司工作从事本行工作,毕竟大学付出了那么多,也学习了不知识,需要到社会加以历练。理想中的单位是平安等大型保险公司。

《保险中介》:考虑过做营销员吗?你对保险营销员的看法?

王萌:没有。保险基层一线的员需要更多高素质的人去做,目前部分素质低下的营销员把保险行业的形象弄得很差。

试图纠正他人对保险的偏见

《保险中介》:结合你自己的学习经历,你认为保险专业教育有哪些不足?

王萌:实务涉及少,课程压缩太厉害。大四上半学期也开设课程。

《保险中介》:你所知道的保险专业的学长学姐毕业后的去向有哪些?他们的情况怎么样?

王萌:以保险公司为主。老师说很多当老总之类的。

《保险中介》:通过保险专业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比如在生活中对风险的认知、承担风险等方面。

王萌:生活中会很关注保险方面的信息,并且在试图纠正周围的人对于保险的偏见,风险意识大大加强,做事之前会分析一下这件事情可能出现的风险,并且尽量规避。收获还是很大的。

《保险中介》:你对保险行业的看法?

对保险看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人身保险;消费行为;保险服务

“经济新常态”,是相对一个国家在经历了经济危机、经济调整之后出现的一个过渡阶段经济运行态势。经济新常态对人身保险市场影响体现在2个方面:①人身保险从行业意愿上升到国家意愿。当经济运行在“新常态”时,保险业作为风险保障的典型化市场手段,能够主动弥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暴露的风险点。②保险服务领域扩宽,面临跨界竞争更加激烈。在经济新常态下,从国家战略上看,“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都蕴含着巨大的保险市场,另外,在养老、健康、政府采购、责任险、农险等领域,保险业也大有作为。但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凸显出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与广大消费者的保险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因此,保险业必须进行大调整,包括产品、渠道、服务方式等根本性调整,通过调整加速转型升级推动大保险、大养老、大健康格局的形成,实现保险业的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

1消费行为问卷调查概况

影响消费者保险消费行为的因素众多,但从消费者本身的影响因素看,主要是收入、人口特征和社会阶层。课题组设计了“我国城镇居民保险消费行为调查问卷”,问卷分为5个部分,共52题:①第一部分为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涵盖了最基本的人口统计信息及个人收入和家庭收入信息等内容;②第二部分为被调查者的风险认识,涵盖了符合一般意义上对被调查者客观风险的度量信息及其自我主观感受,体现了将客观风险与主观风险相结合的思想。③第三部分为被调查者的保险认识,涵盖了被调查者对保险产品的基本看法和具体的保险消费行为和未购买保险的原因等信息。④第四部分为被调查者对保险行业包括保险公司以及保险人的基本看法等信息。⑤第五部分为被调查者对政府在保险消费活动中的影响力的看法。

2问卷结构

此次问卷调查对宜昌市城镇居民通过网络方式共发出多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答案188份。将收到的188份答案进行统计,初步描述如下:①已婚者居多,比例达到73%.从文化的角度看,已婚者更多关注家庭健康,其对保险的关注相对较高,也愿意参与此项调查。②女性居多,比例为68%.女性在家庭中消费欲望更强,更多关注子女、丈夫、父母的身体健康问题,更有保险意识,特别是爱护自身身体的意识。③从受教育程度上看,88%以上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本次调查以照片为载体,以微信为主要传播平台,实际上已经排除了年龄较低者和年龄较高者,也正是这样一个年龄段的人构成了社会的主力军,他们也更加认同保险。④从职业分布看,80%以上为企业职工、政府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个体户比例不到8%.⑤从年龄上看,99%处于18~55岁,且各年龄段的人数比例分别为19%、30%、33%、18%、1%.这既是本文要考察的重点人群,又有利于发现不同年龄段的保险消费行为差异。⑥家庭收入状况。除了极少数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外,均匀地分布于7万元左右,对个人收入结构的考察发现存在中间大、两端小的特征,笔者认为家庭收入应当具有比个人收入更加有意义的参考条件。

3人身保险消费行为调查结果分析

3.1消费者对保险的了解状况分析。从消费者对保险知识的了解途径的看,当前宜昌市居民了解保险知识的主要途径为“保险人员宣传”“自学”两项,达到总调查人次的50%,同时,各种媒体特别是微信、电视也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另外,利用2种以上手段来了解保险的人占到了60%,由此可见,本调查样本中消费者具有较强的对保险知识了解的愿望。从消费者的主观感受看,基本赞同“了解保险的渠道太少”的达到总调查人数的33%,同时,有60%以上的人认为保险公司宣传力度不够,这也反映出消费者对保险知识以及保险信息的了解不足;60%以上的消费者认为没有保险推销员可能很多人都不会购买保险,反映出当前宜昌市场上,消费者购买保险活动对保险人的严重依赖,也反映了当前宜昌市民对保险的自主购买意识、力度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3.2消费者对保险行业的认同状况分析。从被调查者对保险行业诚信感受指标调查结果来看,有31%的消费者认为保险行业的诚信不可靠,反映出消费者在总体上对保险行业的诚信度仍存质疑。在“保险人是为了赚钱才去推销保险的”指标中,有81%的基本赞同,这说明消费者普遍认为保险营销员展业出于经济利益动机。总体来看,消费者对保险行业的认同程度仍然很低,意味着即使消费者本愿意购买保险,也可能受阻于对保险行业的不信任而无法实现。该调查也反映出近70%的消费者认为保险行业是可靠的,但又有高达81%的人认为保险推销员是为了赚钱才推销保险的,笔者认为,这不意味着消费者都认为保险推销员是可靠或不可靠的,因为保险销售本身只是一项工作,获得其佣金是其推销保险的最基础目标。只有当推销员有很高的收入时,才会真正将推销保险作为一项事业去工作。值得注意的是,66%的消费者认为保险合同存在霸王条款,这是保险行业共同面对的问题,对于宜昌市而言,需加大保险正面宣传力度,进行诚信展业,站在客户角度为其寻找索赔的理由。3.3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为了更加具体地了解消费者在涉及人身保险购买时的感受和想法,本文设计了相关问卷指标。其中,在“你购买保险的目的”指标中,消费者选择“防范疾病风险”的占样本人数的51%,选择“投资和保障”的占样本人数的33%,这反映出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者两种重要的倾向:①在保障保险的需求中强调疾病风险防范;②投资型保险需求也占据重要位置。另外,对防范生命风险和子女教育储金的需求也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在“购买保险时主要考虑的要素有哪些”的指标中,消费者仅考虑一个因素的占总样本人数的33%,考虑因素达到四个因素以上的也有15%,大部分消费者都是组合地考虑多种因素来决定是否购买保险产品。而在具体的考虑因素中,又主要集中在“保险责任条款”“保险产品价格”“收入充足性”等几个方面,“保险公司声誉”“保险产品预期收益”也是相对重要的考虑因素。考虑因素的分散说明消费者已日渐成熟,同时,也表现出需求的多样性特征。在“未购买保险的理由”指标中,消费者将“收入不够”“产品不符合”以及“保险公司理赔的不信任”作为三大主要理由,选择均达到三成以上。这说明收入、保险产品以及保险行业诚信服务等都已成为阻碍消费者未购买保险的重要原因。为了了解消费者何时做出确切的购买行动的规律,本文设计了“促使您购买第一份保单的原因”指标,消费者有45%选择是“自己意识到风险”而行动,有30%选择是自己所信任的人推销,还有20%选择生孩子成为促成购买行动的直接原因。由此可见,消费者要进行保险购买决策,从内心感受到风险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同时,由于保险购买渠道还主要集中在个人人和银邮渠道两个方面,银邮渠道在险种上受到了较多的限制,所以,合适的、值得信任的人也往往成为消费者进行购买决定的重要刺激因素。此外,“生小孩儿”“观察到他人灾害损失”“爱人的要求”原因选择比例虽然不高,但也正在逐渐成为促使消费者进行购买决策的直接动因。在“结婚以及生育小孩对消费者风险感知的情况”调查统计中发现,认为结婚后所承担的责任风险更大的占调查人数的95%,认为生育小孩后所承担的责任风险更大的占调查人数的98%.据此可以推测,结婚和生育后代己经十分明显地让消费者感觉到了相应的家庭风险。

4建议

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让居民正确认识、理解、消费保险,不仅关乎到居民资产保值增值、风险抵御,也关系到保险行业和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针对宜昌市的调查以及当前市场的发展速度,保险公司应加强保险宣传,培养居民保险消费意识;克服人身保险产品特性的缺陷,努力实现消费者预期;不断完善人队伍建设,提供消费便利。同时,积极利用互联网工具发展综合金融。

参考文献:

[1]方姿,张绪俊,植敏斯,等.武汉市80后人身保险消费行为特征实证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09).

[2]王垒.互联网人身保险购买意愿研究[D].杭州:浙江财经大学,2016.

[3]陈敬元.寿险销售误导的根源及防治对策——基于博弈分析的视角[J].南方金融,2014(02).

对保险看法范文第3篇

Abstract: The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nsurance industry to the related legislation put forward higher request, as one of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insurance law systems, insurable interest is of important research significance. In the word, it never stops about debating insurable interest, and produces a variety of factions' theory. In this paper, aiming at insurable interest's definition, suitable subject and the relation of the validity of the contract, different factions' theory were expounded and briefly evaluated, and own views were put forward.

关键词: 保险利益;人身保险;财产保险;保险合同

Key words: insurable interest;personal insurance;property insurance;insurance contract

中图分类号:D92;F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9-0276-03

0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保险作为一种风险转移机制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保险法律制度的完善与否与人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保险利益原则作为保险合同法律关系的核心原则之一,对其的研究关系到整个保险法律制度的创新和完善。但是,世界各国对保险利益的相关问题并没有形成共识。我国关于保险利益的理论研究也没有形成体系,与保险业的繁荣发展相比已显滞后。

保险利益一词源于英文Insurable interest,我国学者译为保险利益,又称可保利益。18世纪以前,没有法律规定投保人与保险标的必须具有某种联系,所以保险与毫无二致,皆受法律保护。但是随着海上贸易的繁荣发展,活动愈演愈烈,危害极大。

我国2009年修订之前的《保险法》12条规定:“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应当具有保险利益。”“投保人对保险标的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保险合同无效。”2009年修订之后,关于保险利益的规定更加细化了,其规定;“人身保险的投保人在保险合同订立时,对被保险人应当具有保险利益。”“财产保险的被保险人在保险事故发生时,对保险标的应当具有保险利益。”以下,笔者将结合学者观点和所学知识,着重探讨保险利益的定义、适用主体、与合同效力的关系等三个问题。

1 保险利益的定义

我国《保险法》第12条规定;“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理论上,一般将保险利益描述为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于保险标的所具有的一种利害关系,即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的发生而受损,或因保险事故的不发生而受益的损益关系。目前,学界关于保险利益的定义主要分为三种观点:

1.1 经济利益说 该学说认为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所具有的经济利益,具体包括实际利益和期待利益。

1.2 利害关系说 由于人的寿命和身体属于人格权的一部分,无法以经济价值衡量,经济利益说很难适用于人身保险合同。因此,英国学者约翰·T·斯蒂尔提出了利害关系学说,他认为:“人身保险中的保险利益对于投保人本人为其主观价值,对于第三人则为投保人和该第三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利害关系说中的“利害关系”不仅指投保人或保险人对保险标的物或被保险人所具有的经济上的利益,还包括精神上的利益。

1.3 适法利益说 该学说认为保险利益是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物或被保险人所具有的合法利益。我国《保险法》即采用此种学说进行立法,其12条规定:“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此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即凸显了保险利益必须具有合法性。

针对以上三种观点,笔者认为:

①经济利益说重视保险标的物的价值因素,突出了保险合同的经济补偿功能,但依照其理论仍然有许多无法解释的现实问题。例如:人身合同中,人的寿命和身体无法用金钱来衡量,保费难以确定;像山川、河流等标的物虽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却不能投保。

②利害关系说涵盖范围宽泛,既能解释财产保险合同,又能解释人身保险合同,但是这种过于模糊的定义容易导致对保险利益概念的扩张解释。而且,关于何种关系属于利害关系、利害关系者拥有保险利益又该如何履行等问题,无论在学理层面还是在立法层面,都无法形成清晰地共识。

对保险看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保险;保险理赔;服务蓝图

一、引言

保险是指根据保险合同,投保人向保险人支付保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责任。保险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分散潜在风险,对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进行经济赔偿。保险理赔关乎投保人的经济利益。所以,保险理赔的结果直接影响客户对保险公司与保险业的看法。

现阶段对保险理赔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赔困难的成因和针对理赔困难提出的对策。在研究理赔困难方面,主要关注于保险制度、社会环境、服务人员等方面,对保险理赔流程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主要是运用服务蓝图优化保险理赔流程,提高理赔效率,提高客户对保险公司和保险业的满意度。

二、研究现状

(一)服务蓝图研究现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学者提出服务蓝图的概念,因为其优越性,很快成为服务管理领域内的重要工具。Binter在《服务蓝图:服务创新的实用技术》中指出服务具有动态和经历性等特点[1]。Keogh在《服务蓝图》中指出服务蓝图可以准确找出影响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并结合酒店服务过程提出蓝图的组成部分[2]。1999年徐明和吉宗玉在《服务蓝图及其应用》中,对服务蓝图的相关概念和应用范围作了介绍。龚金红在2010年提出服务蓝图能够分析出客户服务接触点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对服务进行整体管理[3]。杜学美通过应用服务蓝图,总结影响网络零售的服务关键因素,并对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和改善[4]。

(二)保险理赔研究现状。保险理赔成为提高保险公司服务的关键点。现阶段对保险理赔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站在全局视角,整体分析理赔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方针。像李志勇在2011年发表《提升保险理赔服务能力的若干思考》中提出客户对公司的重要性,要想让公司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达到提高客户满意度的目的[5]。

(三)研究现状总结。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发现运用服务蓝图研究保险理赔的成果较少,在酒店、物流公司、网络销售中研究成果较多。但保险理赔难已经成功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造成顾客对保险产品的不满意,影响了保险行业发展。因此更应该关注保险理赔问题,运用蓝图,站在顾客的角度考虑保险理赔流程中不合理的问题,着重考虑顾客感受,立足于顾客管理服务流程,提高顾客满意度。

三、保险理赔服务蓝图的构建

(一)服务蓝图建立的原因。保险行业区别于传统制造业,保险理赔服务于客户,客户的满意度直接决定保险理赔的效果。服务蓝图技术是立足于客户角度考虑流程,通过蓝图寻找顾客所需的服务,并找出流程中影响客户满意度的服务细节,改善容易引起顾客不满的服务细节,达到提高客户满意度的结果。

(二)服务蓝图的构成。服务蓝图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分别为行为、流向线、分界线和有形展示。行为包括顾客行为、服务人员行为和支持活动。流向线和分界线是指分别连接和分开行为的线条。有形展示是指在服务过程中能够直接影响顾客满意度的因素,例如服务人员的语调、语气。

服务蓝图借助于流程图,通过图像的形式,形象的表现出服务流程的服务工作、资源流动、顾客互动。它把抽象的流程变得具体可见,更有利于分析流程,为改善流程奠定基础。

(三)服务蓝图的建立。保险理赔的服务蓝图主要由前台服务员工行为、后台支持行为、顾客行为、支持部门四部分行为组成。其整体的服务流程是按照理赔受理前、理赔调查、理赔复核审批、赔款的顺序构成。

(四)流程分析。根据不同的目的,采取不同的阅读顺序来阅读服务蓝图,对服务人员行为、顾客行为、有形展示等内容进行分析,进一步全面了解流程。

1、从左到右阅读服务蓝图,是站在顾客的角度分析流程,了解顾客在保险理赔的参与程度,知道哪些过程需要顾客参加或者选择。通过这个阅读顺序,可以分析顾客行为。

2、水平阅读服务蓝图,这个阅读顺序主要分析服务人员对流程的影响。了解保险公司服务人员在保险理赔流程中的服务行为是否合理,了解与顾客的接触行为,以及不同服务人员之间的合作是否有效。

3、纵向阅读服务蓝图,了解保险公司内不同员工的服务职责以及不同员工和部门是如何合作的。

四、流程优化

运用服务蓝图优化保险理赔流程,主要考虑其服务过程的关键点,即对服务结果产生重要影响的环节,包括决策点、失败点、顾客等待点和体验点。

(一)决策点的优化。决策点是指需要服务人员选择、判断和决定的环节,如初审和调查环节。在这两种环节中,服务人员需要判断案件是否属于赔付范围,以及决定赔付方式和标准。提高决策点的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可以减少顾客的等待时间。具体的办法有两种,第一种是为服务人员安排专业化的培训,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第二种是给服务人员较大的决策空间,增加处理理赔问题的自,减少因权限不足而无法正常决策的情况。

(二)失败点的优化。失败点指容易造成客户不满的环节。保险理赔作为一种服务性过程,服务中与顾客发生接触的环节都有可能引起客户不满。在理赔受理环节,客服工作效率低,需要顾客等待时间较长。保险公司需要优化工作流程,减少不必要材料表单和工作步骤。

(三)等待点的优化。等待点是容易造成顾客等待的环节。在保险理赔环节,理赔的复核审批环节和受到赔款环节可能会造成顾客长时间的等待。其发生可能由服务人员的工作素质、系统设备等方面原因造成。保险公司可以增加硬件设备的投入,升级基础设施,保证内部各部门信息传递的速度来减少此类问题的出现。

(四)体验点的优化。体验点为增加客户美好感受的环节。理赔中直接与客户接触的环节容易加强客户的美好感受,如客服在接受顾客报案时,关心顾客,站在顾客的角度处理问题。保险公司需要关注此类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增加客户的美好感受和满意度。

五、结论

通过构建保险理赔服务蓝图,分析整个服务过程,发现关键点主要分布在与顾客直接接触的环节。针对具体的关键点,找出造成关键点服务质量低下的原因,根据具体原因,提出改善服务的方法,达到提高关键点服务质量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提高理赔的服务质量。

本文基于实际理赔流程建立保险理赔服务蓝图,从顾客的角度出发,解决服务质量低下的问题,对保险公司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为类似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Bitner M J,Amy L O,Felicia N M.Service blueprinting:A practical technique for service innovation[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2008,50(3):66-94.

[2] Keogh B.Service blueprinting[J].Croplife,2009,172(11):34-36.

[3] 龚金红.服务蓝图在高速公路服务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江苏商论,2010(12):8-10.

[4] 杜学美.基于服务蓝图的网上零售业感知服务质量[J].工业工程,2013,16(1):19-24

对保险看法范文第5篇

《理财周刊》:您对中国的银行股有什么看法?

Dover:我不是银行股的专家,但我仍会时不时关心一下。全世界的投资者都在关注中国的银行股。中国的银行有很多历史问题,比如贷款质量、贷款品质的问题。银行受到政府的干预,因而中国的银行并不是非常市场化的。

过去3~5年,在我们眼里,银行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我们国外投资者对银行的共同看法是,在过去几年,中国政府对银行进行了很大的改造,包括剥离坏账、重整、风险控制的调整以及管理层替换,这些都做得非常好,降低了银行的风险。5年前在我们看来,银行基本是负面的,但现在却迎头赶上了。

但这并不代表银行股是没有风险的,它是和宏观经济紧密联系的,经济增长、行业增长将带动银行业绩增长。一旦经济下滑了,股票价格往下降,银行股表现就会很差。以现在的情况看,银行主要的风险是升息。中国升息、全球升息都会对银行造成影响。现在全球流动性过剩,全球股市表现都好,只不过中国的表现更好。如果今天升息,流动性得到控制,那全球市场都会受到影响,而作为和经济联系密切的银行,其影响更大。

《理财周刊》:最近中国人寿上市出现了非常火爆的局面,您如何看待保险股?

Dover:现在A股上市的保险公司就一家,即中国人寿。在我们眼中,对保险股的看法是非常正面的,因为中国的保险行业是成长性的行业,而我们喜欢成长的股票。中国是一个保险不足、保险率非常低的国家,所以对保险公司来说有很多的机会。

我们是成长性的投资人,但是成长的风险是价格可能过高,所以我们也在考虑以合理的价格购买这个成长的股票,而且同时也不能忽略其成长过程中的风险。看保险公司主要是看其承保金额的增长,而且不能忽略其承保质量。非常重要的是,看保险公司要特别关注其精算经验。中国这样的专家非常少,这可能是一个风险点。我们对中国人寿的看法还是正面的,但如果投资的热情太多时,往往会带来风险。

《理财周刊》:去年的时候,您坚持认为应该做多中国,2006年大盘已翻了一番的情况下,现在您还对中国市场抱有强烈信心?

Dover:去年的增长已经超过我们的预期,所以今年我不像去年那样看好中国市场。我认为投资者应该保持冷静。我们预期虽然是牛市,但12个月中可能有大幅度的调整。另一方面,我们也不会看空市场。调整反而是买入股票的机会。

《理财周刊》:中国基金投资者和国外有什么不同?您怎么建议我们普通投资者投资基金?

Dover:中国基金市场的结构的确和国外不一样。中国投资者更喜欢买新发行的基金,但国外的投资者更喜欢已经发行一定时间的基金。国内投资者喜欢买面值一元的基金,而且喜欢分红。我认为,投资基金应该关注将来的收益,而不是分红的多寡。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长期的收益。

对保险看法范文第6篇

小我私家以为可加以枚举为

〔1〕因物权而生之优点,又细分为

a、因自物权即全部权而生的优点,即全部人依法对自己的产业享有占据、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b、因他物权而生之优点;

他物权又可分为用益物权和保证物权。

投保人可因对特定全部人的特定产业举行依法使用和用益即有用益物权而对特定产业有保险优点,其中的典权尤其应予以注意,虽《民法通则》无划定而欲以扫除,但现实存在而使出典人对出典之衡宇有其保险优点〔有关典权题目两岸存在较大差异,于此不再叙述〕。

投保人亦可因保证物权中之抵押权、质权中之动产质押、留置权而对特定产业有保险优点。

c、因准物权即占据而生之优点;

占据分正当占据和非法占据,正当占据有其保险优点自不待言,非法占据则应加以阐发。它属于无效民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包括确定无效的民事行为和可取消的可变更的民事行为即相对无效的民事行为,后者在《民法通则》第59条划定为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和显失公平的。相对无效并非虽然无效,如当事人一方不申请变更或取消,民事行为仍然有用,对因之取得之特定产业具有保险优点。

〔2〕因债权而生之优点

a、因有用条约而生之优点;

b、因不妥得利或无因管理行为而实现之优点;因《民法通则》而对特定产业具有保管和掩护的责任,因而具有保险优点。

〔3〕因现有优点而生之期待优点,又可分为:

积极之期待优点:指有利于投保人的优点。若有产业全部权或其他物权而生之盈余收入优点;

灰心之期待优点:指期待某项责任不孕育发生而有之优点,但应以现有之优点为寄存,若仅为一个盼望或凌空之期待而在执法上不确定者则不得为之,如遗产承袭之期待不得为之。

〔4〕因特定执法关连而生之优点

投保人因对特定产业有承揽、运送、保管等责任而生之优点;

海上保险中从有利于保障投保人或被保险人角度出发划定有可废止优点〔可取消优点〕和或然优点〔或有优点〕。可废止之优点指对某种财物之职权尚未经执法着末认定之前而的先行之优点,如于战时所获敌船,若经法院判为战利品则优点完备;若判须开释。则优点被废止。或然优点指由于偶发或意外而来之优点,如买方以规格不符或其他理由拒付款同时退货卖方因危害回归而又有之保险优点虽无现有权利或优点、但依执法关连执法上确定的权利将因之灭失,此情况为主条约债务人向债权人提供债权保证之抵押物,保证人应条约债权人的条约恳求代主条约债务人推行使命而对抵押权随之转移的抵押物具有保险优点。

这里先容一种劳合社可承保的保险优点,偶然人们以为劳合社经常签发一些离奇的宛如是具有赌钱性子的如承保一次推选效果的保险单,这是由于人们不大相识劳合社承保的凭据加上媒体的错误渲染而生的错觉,劳合社的会员是曾为一次推选的效果而承保,但同样要求投保人必须具有保险优点,即是如一个纯粹受政治因素支配的员工,如果另外一个政党在推选中得胜他就会失去他的事情,那么他就可以以此以推选的效果投保。而如果只因此推选的效果投机的人,则不会成为劳合社会员承保的工具。这种保险优点似可归为因现有优点而生之期待优点。

〔二〕保险优点何时具有

产业保险在保险事故孕育发生时,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应具有保险优点,这是列国保险界认定须坚持的一项重要原则。但投保时是否应具有则有差异看法。

a、为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警备赌钱或品行伤害行为的孕育发生须夸大在保险单签署时投保人须具有保险优点。由于挂念事后核实的困难和某些对保险相识较深之非法分子的存在;

b、为制止交易呆滞,且发挥人类之相助精神而未有此限。

我国保险法虽未作明确划定,但多有学者以为应如前项而行。依我看法,严酷限定保险优点应在投保时具有在保险业起步之时尚未郁勃之际有其肯定须要,但随经济生永交易频仍保险业腾飞之际则应放开此限,以免保险反成经济活动之制。但于货物运输、海上保险中因现实要求而无两种看法之争,均以为只须丧失时有保险优点即可,因在货物运输、海商活动中,条约建立物权的转移均较庞大,机器要求订立条约时物权肯定要转移到投保人手中,是不合现实的。

1906年英国海上保险法第六条还划定了另一种情况,即保险标的以“丧失或不丧失”举行投保时,除订马上被保险人已知其丧失孕育发生而保险人不知其孕育发生,纵然被保险人于标的物灭失后方得到保险优点亦为有用。此条款系因彼时通讯配置缺乏、被保险人无法知悉远隔重洋之标的情况,为保障被保险人计而划定此有追溯力之条款。尚有“以保险单证明保险优点”之保单即ppi保单,但于英国海上保险法第四条列为无效不受掩护,故乃为全凭诚信为信托之保险,应慎为之。

在保险有用期内是否需不停具有保险优点或可包括偶经转移尔后于丧失前又再回归,于法上并无明文划定,但依业界统一以为应在有用期内均应不停具有。香港保险总会之《小我私家保险》以为,在保单有用期内,投保人对标的物的关连可能会停止,那么“可保优点”便随之消散而保单亦自动驱逐,可作参考。

〔三〕保险优点的变更

保险条约的主体、标的变更时,保险标的亦随之变更,因而附着在标的之上的保险优点亦随之孕育发生转变,如依我国保险法之界说,保险优点是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执法上认可的优点,由此可知,保险利具有专属性属于投保人全部,如投保人转移其保险标的,保险优点虽然扫除,如无保险人同意认可,保险条约停止。但在一些情况下,多数国家的执法认可保险优点并不妥然扫除而继续存在,新的关连人取代了投保人的职位地方,这种情况即为保险优点的变更。这些情况包括保险优点之移转与处分。

〔1〕保险优点之移转,分三种情况讨论:

a、承袭

被保险人殒命时,保险优点是否应继续存在?产业保险中列国规则大都接纳同时移转主义,即保险条约仍为承袭人之优点而存在。我国保险法并无划定,但依《保险法》第十三条“保险标的的转让应看护保险人,经保险人同意后依法变更”类推之亦应保险人同意方可。此举我以为不妥。由于若承袭开始时承袭人尚未决定是否吸收承袭时保险事故孕育发生,若以此拒赔,一方面于死者生前之愿有违,又一方面会给积极之投保人带来灰心之影响;

b、转让

保险优点附着于保险标的,保险优点是否随保险标的之转让而同时移转列国立法有其差异之处。有采用同时移转主义,即全部权移转时保险标的亦随之移转于受让人,如德国商法、日本瑞士保险左券法、法国保险左券法、韩国商法、日本商法;有采用不动产移转主义即以为保险优点之移转仅限于不动产之移转,如奥地利保险左券法。我国保险法第三十三条划定须经保险人同意方可移转,而台湾地域之保险法第十八条划定:被保险人殒命或保险标的物全部权移转时,保险左券除尚有划定外,仍为承袭人或受让人之优点而在。此系采用同时移转主义。我以为,日本商法之划定有其可取之处。日本商法地六百五十条划定:被保险人将保险标的转让他人时,推定其同时转让保险左券权利;于前款情形,保险标的的转让显着变更或增长伤害时,保险左券即丧失效力。我国保险法并未加以划定,台湾地域之保险法第二十八条划定:要保人休业时,保险左券仍为休业债权人之优点而存在,但休业管理人或保险人得于休业宣告三个月内停止左券,其停止后之保险费已交付者,应返还之。此划定有利于投保人之债权人,同时又有适当时间予保险人和休业管理人可慎虑行使停止权,有其可警惕之处。我国《休业法》第二十八条划定在休业宣告到休业步伐完成时依法可得的产业加入休业产业,而投保人若依保险法有其因条约约定外而可扫除条约而得返还部分保费之权利。此保费虽然为依法而得。

〔2〕保险优点之处分

合资人或共有人就合资之产业或共有物为标的时,合资人或共有人其中一人或数人能否让与其保险优点于他人。我国保险法并未划定。《民法通则》第七十八条划定按份共有人可将自己的份额分出大概转让,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实验《中华人民共和黎民法通则》几多题目的意见则划定配合共有人处分共有产业应得有其他共有人的同意。若合资人或其他共有人中一人或数人因有此权而转让而使保险条约失效或定需由保险人同意方可则有损其他共有人之优点。台湾地域于其保险法第十九条认可保险条约不因之失效,我国立法者应加以注意。

〔四〕有关重复保险之题目

保险优点如上所述有其多样性,因而在产业保险条约中,既如一投保人亦有可能对统一标的有多个保险优点。若统一投保人就保险标的之差异保险优点投保则外貌观之不违有关重复保险之划定而有逾额得赔之可能。因而云云情况应依权利混杂或吸取之原则,仅得就较大一项之优点而为投保。但多数学者并未思量,应予讨论认定。

人身保险中的保险优点

人身保险的保险优点

在人身保险的保险优点方面,较早的看法以为,如果他人的生存可以给我带来现实的或预期的经济优点,那么,我对他人就具有保险优点,这一点可以大略适用于除以自身为被保险人的人身保险,这是为了自身的经济优点而投保,而以自身为被保险人的人身保险,由于一样平常要指定他人为收益人,所以这是为他人的经济优点投保。这种看法以经济看法来评释人的生存所具有的优点,并不适当,由于偶然人的继续生存并不能带来经济上的优点的增长,反而带来经济上的优点的淘汰,这一点在失去事情本事大概由于年老或疾病而不适当事情的人的身上可以得到评释。再而言之,人的不再生存所带来的不管是经济上的优点的增长大概淘汰,都市给亲人带来心灵上莫大的伤心,这心灵上的伤心是款子所无法增补的,因而从经济优点的看法去看投保人对被保险人有保险优点是不适宜的。所以如今则进一步以为:亲昵的血统关连或肯定的执法关连就可以组成保险优点,而不消体贴他们之间的款子关连。但是这个看法也有其商讨之处,由于有的虽然具有亲昵的血统却是没有了情谊存在,盼望对方早点不再存在,若以此亲昵的血统关连投保则投保人盼望被保险人的早日不复存在而获保险金,这是与被保险人的愿望所不切合合的,而有的虽然没有亲昵的血统关连却情同昆季或宛如亲出,如果因此却没有保险优点不行投保,这与被保险人的愿望也有所不切合条约时也有违世上正义。就肯定的执法关连而言,这种执法关连必须同时也经济上的关连即对方的继续生存可给自身带来现实的或预期的经济优点,如东家对其重要的雇员的生存具有经济优点,合资人或共有被人对其他合资人或共有人有保险优点,债权人对债务人有经济优点,保证人被保证人有经济利优点。但是,如果以具有亲昵的血统或肯定的执法关连就可投保,难免会繁殖对被保险人倒霉之征象,所以一样平常国家都划定,以他人为被保险人而订立人身保险条约,需要得到被保险人的同意,但是如父母以子女为被保险人或伉俪以对方为被保险人订立人身保险条约,就不必经过被保险人的同意,由于其间天地至情相融,一样平常不会有品行因素殽杂其中,但是也不扫除意外因素有些自私自利之辈置此情此爱于掉臂企图得获巨额保险金,因此在如果是金额过大的保险条约一样平常要经过保险业监视部分的答应。

我国保险法第五十二条划定:投保人对下列职员具有保险优点:一、本人;二、匹俦、子女、父母;三、前项以外与投保人有抚养、赡养大概抚养关连的家庭其他成员、天伦属。除了上述职员,还划定:除前款划定外,被保险人同意投保人为其订立条约的,视为投保人对被保险人具有保险优点。这里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保险法中出现了“视为投保人对保险人具有保险优点”的字眼,这个做法是较具特色的,它把投保人具有保险优点和保险条约的有用揉和在一起。其他国家鲜有此做法者。关于投保人以他人为被保险人而订立人身保险条约时,投保人应具有保险优点的性子,有以下几种划定:

台湾地域所枚举的具有保险优点的投保人为:

①本人或其眷属,

②生存费或教诲费所仰食是之人,

③债务人,

④为本人管理产业或优点之人。

其中所谓眷属,是指以永世配合生存为目的而同居之一家人。应而可知,在台湾地域,投保人并不能为已出嫁独立生存的女儿订立人寿保险条约,应为并无保险优点的存在。

在人身保险保险优点的限定上还有一种看法要求以他人为被保险人之保险条约要求受益人亦需具有保险优点,即通常所谓的sob规则(sobject-owner-beneficiaryrule),s是指保险标的(sobjectmatter),o是指保险单全部人(ownerofpolicy),b是指受益人(beneficiary),这个规则要求保险单之受益人、投保人对被保险人需具有保险优点,尤其因此他人为被保险人的保险条约。

人身保险由于其自身特点而与产业保险有其差异之处,在保险优点何时存在的限定上,有差异的看法存在,我国保险法同样没有划定。一样平常的看法是产业保险的保险优点不必严酷限定于投保时存在,但须于丧失时存在,由于产业保险的功效在于弥补丧失,若没有优点,就谈不上丧失。优点归属于何人,事故孕育发生时,何人就有丧失。人身保险的保险优点则于投保时应存在,在事故孕育发生时不必存在。缘故原由是由于人身保险只要在投保时对保险优点详加思量,若保险单订立后没有保险优点关连亦少有品行因素之影响,同时,肯定要求在丧失时有保险优点也有违社会公平(虽然社会着实并不公平),依英美老例,伉俪以对方投保尔后仳离,保险条约能属有用,被保险人殒命后,其妻或夫依保险条约之划定,亦可从中受益。公司为其职工投保,尔后职工去职殒命,保险条约亦属有用。

在保险优点的变更题目上,人身保险与产业保险亦有差异之处:

在保险优点之移转上,同样可分三种情况讨论。

①承袭

人身保险因此人身为保险之标的,而人身虽然无所谓移转的题目,被保险人的殒命,使保险条约因而停止,但如投保人为被保险人而殒命,存在一种情况,即投保人为债权人,被保险人为债务人时,保险优点移转为投保人之承袭人全部,条约为投保人之承袭人而存在。

②转让

人身保险之保险优点不随保险标的之变更而变更,但是存在随投保人的变更而变更的题目,如债权人转让其债权与他人,保险优点因而随之移转。

③休业

在人身保险方面,投保人休业时,如条约有受益人,保险优点不孕育发生移转。

在保险优点的处分上,投保人可以经被保险人同意后,以保险金额的一部或全部,给付予其指定受益人,而指定受益人的行为,即是投保人处分保险优点的表现。保险法第六十条划定:人身保险的受益人由被保险人大概投保人指定。投保人指定受益人是须经被保险人同意。投保人经被保险人同意后也可变更受益人。保险法第六十二条划定:被保险人大概投保人可以变更受益人并书面看护保险人。同时划定:投保人变更受益人时须经被保险人同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1、投保人指定受益人后,如果已声明放弃其处分权,那么他是否有权再以条约或遗嘱处分之,保险法并无划定。台湾地域有此划定:受益人经指定后,要保人对其保险优点,除声明放弃处分权外,仍得以左券或遗嘱处分之。可以警惕。

2、受益人是否可以处分其优点,保险法亦无划定。台湾地域划定:受益人非经要保人之同意,或保险左券载明容许转让者,不得将其优点转让他人。有此划定也可知,如果受益经过要保人经过要保人的同意,大概左券载明可以转让,则受益人虽然可以转让予他人,这也可看成是要保人对保险优点的间接处分。

对保险看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保险;保险利益;范围

1.前言

保险利益在保险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保险利益不仅关系着保险合同生效的时间以及作用的范围,也是决定保险价值、重复保险、超额保险等方面的关键所在,是保险的中心所在。因为保险利益在保险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学术界以及司法界都对保险利益非常的关注。保险业虽然早在现代工业社会就已经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但是保险业在我国的发展还是很短暂的。由于存在很多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我国学者对保险利益的研究还不是很深入透彻,需要我们对保险利益进一步的了解,以促进保险业在我国的发展。

2.保险利益的含义及特征

2.1 保险利益的含义

保险利益起源于13世纪的意大利北部的海上保险,当时的保险要求一物不可数买,禁止重复保险。直到16世纪,才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为了补偿损害的保险。但是现在对于保险利益的含义,还存在着很多解释。一些人认为,保险利益指的是投保人对于投险标应该具有的经济利益。但是有一些人认为,保险利益是投保人对于保险标的利害关系,也就是说投保人因为保险事故的发生,导致的保险标不安全而受到的财务损失。但是,大部分人认为的保险利益指的是在我国《保险法》中指出的,保险利益指的是投保人在法律上对保险标所具有的利益。直到现在,人们对于保险利益的理解或者定义还没有一个大家普遍接受的定义,这就需要我们从保险利益的特点来进一步的了解保险利益[1]。

2.2 保险利益的特征

1)法律性

保险利益是受法律保护的,或者是说法律所承认的投保人的利益。法律承认或者保护的利益可以通过法律的条文规定来实现产生,也可以通过当事人之间的约定来产生,但是前提是这个约定是符合法律条文的,也是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

2)确定性

保险利益分为现有利益和期待利益。保险利益的确定性指的就是投保人对于保险标所具有的利益或者利益关系被要求是确定的或者可以确定的。这种已经确定了的利益或者利益关系就是现有利益,还有一部分是还没有确定下来的,但是可以确定的利益或者利益关系就称之为期待利益。

3)经济性

在保险业中,财产保险的经济性是公认的,但是对于人身保险,在立法和理论上对于人身保险的经济型存在不同的见解。在英国美国的人身保险中,金钱利益作为衡量保险是否具有保险利益的衡量标准。在我国的保险界,一部分认为,人身保险利益是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隐藏的经济利益关系;另一部分人认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不能用金钱利益来衡量,又将保险利益理解为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信赖关系或者是依附关系。另外,对于在财产保险中保险利益的经济性同时也具有可计算性,这样才能方便财产保险在保险事故发生后,确定赔偿的金额[2]。

3.保险利益的适用范围

3.1 保险利益的时间范围

保险利益的时间效力,就是在这一段时间内,保险利益可以作为评价保险合同效力的因素。按照保险利益的传统认识,投保人在制定保险合同时,对保险标应该具有保险利益,在保险合同有效期间或者在保险事故发生的时候,投保人对保险标具有应有的保险利益。相同,我国的保险法对于保险利益的时间范围也标明,投保人对保险标具有一定的保险利益,没有保险利益,保险合同就无效。但是现代保险业对于保险利益的理解更为深刻,保险利益的目的在于弥补被保险人受到的损失,只是要求在被保险人在发生保险事故时,具有一定的保险利益,当没有发生保险事故时,被保险人是否具有保险利益没有实际的意义。保险利益的时间效力范围对于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是完全相反的,人身保险利益是在投保人签订合同时就自动生效存在的,但是当被保险人死亡时,保险利益是否存在,都与保险合同的效力不产生影响。因为人身保险合同跟财产保险合同不同之处在于,人身保险不是弥补被保险人损失的合同,而是投保人对被保险人在保险单生效时的利益。

3.2 保险利益的作用人范围

对于保险利益的作用人,在保险界也是存在不同的看法,主要有三大类:

(1)保险利益只是对投保人的存在效力。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原则上是当投保人具有一定的可保利益时才能与保险人之间订立保险合同,否则就视为无效保险。

(2)保险利益作用于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的要求。《保险法》教程的主编庄咏文这么认为:保险利益指的是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对于保险标所具有的利害关系,也就是说被保险人因为保险事故的发生,造成保险标的不安全而受到的损失,或者如果保险事故不发生的情况下,而受益的利害关系。

(3)保险利益只作用于被保险人的要求。英国的保险界学者乔盾.迪克逊认为保险利益是指在法律认可情况下的,在保险标和被保险人之间的经济保险经济关系。一般认为,投保人在签订保险合同时,对于保险标应该具有的保险利益。但是当保险合同签订之后,保险合同只是对于被保险人的利益而存在,不因投保人的利益而是否存在,这时再强调保险利益对投保人的效力是没有实际价值的。并且,对于保险利益对于被保险人的效力范围是在保险标具有保险利益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如果被保险人对保险标失去保险利益,被保险人并没有损失,保险人会付给被保险人保险利益。正是这点,我国的法律条款没有对被保险人的保险利益以及投保人的保险利益进行详细的区分,保险利益均指的是投保人对保险标的保险利益,这就不合理了[3]。

根据上面的解析,我们认为,投保人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对保险标具有保险利益,但是当保险合同产生作用发挥效力的时候,被保险人对保险标具有应有的保险利益。

4.小结

保险利益是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对保险标具有的一种法律上的经济利害关系,保险利益具有合法性,只要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以及法律禁止行为即可,当投险标受到损害时,被保险人可以依据合同接收保险人给予的保险利益。我们对保险利益的研究尚不深入,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保险利益,不断地发展保险业。

参考文献:

[1]江朝国.保险法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2]梁宇贤.保险法新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对保险看法范文第8篇

2008年1月21日以来,国内保险股大幅跳水。截至1月28日,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三只保险股的累计跌幅分别高达-26%、-28%和-18%,其间,中国平安共经历3个跌停,中国人寿和中国太保分别经历2个和1个跌停。保险股市场表现极为惨烈。

非流通股解禁重创保险股

关于保险股本轮大幅跳水的原因,各方众说纷纭。大家提到的原因较多,大致如下:平安增发事件引发不信任危机、2008年牛市行情难持续、新股申购方式改革不利于机构投资者、保险业务增长缓慢等。与市场普遍观点不同,我们认为,保险行业的基本面并无恶化,从某些意义上来说,各券商分析师估值假设仍然保守;真正导致股价屡受重创的原因应是非流通股解禁。

2008年是保险股的解禁年。1月9日,中国人寿解禁6亿股,占原来流通股数量的67%;3月3日,中国平安预计解禁31.2亿股左右,约占现有流通股数量的3.9倍;中国太保预计在3月25日解禁3亿股,占现有流通股数量的43%。三只保险股解禁规模十分庞大,而市场的担忧实际上早有表现。从去年12月至今年1月中旬,上证指数从4871点涨至5443点,涨幅11.7%;但同期保险股的表现却明显落后于大盘,中国人寿上涨4.5%,中国平安不涨反跌。如果说,平安增发事件发生之前,市场对保险股解禁仅仅是担忧的话,那么在此之后,由于各种不确定性的增加,市场的担忧瞬间转化为恐慌,从而导致保险股价屡受重创。这正是我们对近期保险股市场表现的判断。

保险股估值相对保守

经过深入分析,我们认为,券商分析师过去对保险股进行估值的假设并不是过于乐观,反而相对保守,主要基于以下判断:

首先,行业高速成长的格局并未改变。关于行业成长性方面,大家可能比较担心的是,2007年,中国人寿作为行业龙头,其保费增长率仅6.9%;对此,我们的观点是,行业的成长不仅要看保费的增长,更要看一年新业务价值的增长。单就中国人寿而言,其业务结构十分优良,在个险业务比重逐年上升的背景下,其价值的高增长还是可以期待的。对于行业长期景气度的判断,建议投资者注意一个细节,即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保险业“国十条”明确规定“将保险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这可以说是“从娃娃抓起”的保险版。我们的看法是,保险业即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

其次,歧视性的估值标准仍然存在,未来估值有较大的提升可能。国内分析师在对保险股进行估值时,一般使用10-11%的贴现率假设,而国外市场同类的贴现率假设却仅为8%。随着A股市场的投资机会收窄,以及A股与国外股市共进退的特征日益显著,歧视性的估值标准将被摒弃,国内保险股按8%的贴现率来估值将更为合理。根据我们敏感性测试的结果,对于保险股来说,贴现率每降低0.5%,估值将会提高18%。

再次,资本市场波动对保险估值造成的影响有限。我们的理由是,分析师的投资收益率假设本就没有随市场做较大的改变,比如,2007年各保险公司预计投资收益率大致在11%左右(不包括浮盈),但分析师估值时的假设仍然仅为7-8%之间。而对照国外市场,这个假设并不算过于乐观。如1975至1992年,美国、日本、法国、德国、英国和瑞士等国家的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合计分别为14.44%、8.48%、8.72%、13.01%、13.29%和11.55%。此外,当前各保险公司的浮盈资产颇为丰厚,预计未来将会逐步释放,从而提高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从已公开的数据来看,2003年至2007年3季度,中国人寿累计浮盈441.47亿元,中国平安累计浮盈198.45亿元,若粗略按7000亿元和4000亿元的投资资产估计,其未实现的投资收益率分别为6%和5%。

最后,高退保率的条件下,保险行业有较大的改进空间。2007年1-3季度,中国人寿保险业务收入1586.45亿元,退保金支出339.53亿元,退保率高达21.4%;平安寿险的退保率相对较低,但同期也达16.3%。相比之下,国外居民的保险意识较高,退保率远远低于国内的平均水平,如美国寿险退保率一般在2%左右。我们认为,国内寿险市场存在高退保率的主要原因是产品宣传不到位。随着体育营销及电视广告越来越受到保险公司的重视,未来高退保的现象将得到明显的改善。而根据测算,退保率每下降10%的幅度,保险估值将会提高8%。

投资建议:

对保险看法范文第9篇

【关键词】保险监督 保监会 监管不足 建议

引言

任何行业想要健康发展都离不开相关的制度制约,否则这个行业会变得异常混乱。对于当今保险行业来说,保险产品具备很强的专业性,但很多保险工作者文化素质过低,对保险知识了解的不够透彻,。真实有些保险人违法经营,利用被保人对保险不理解的基础上,故意隐瞒一些不利于销售的信息,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诚然,我国保险监督体系并未完善,还存在诸多漏洞,这些漏洞很可能成为阻碍保险行业发展的绊脚石。因此,我国必须要充分分析当今我国保险监督体系中的不足,进而提高行之有效的策略。

一、我国保险监督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监督体系层次少,缺乏完善的法律支持。我国保险监督管理体系层次简单,主要是通过保监会领导地方保监局为主。这种保险监管系统层次少、过于粗略,不能够对整个保险市场实施有效微观管理,只能够起到宏观管理的作用。例如当今我国基层地区与偏远地区的保险市场依然混乱。所以,保监会体系必须要进行科学的划分,增加保险行业监督层次,弥补保险监督体系漏洞。此外,法律作为一种作为基础、作为有效的监督手段,能够有效在保险监督中发挥作用。但是,我国对保险监督层面上的立法并不全面,至今也并未形成一部完善的保险监督法,即使是有关于保险行业监督相关的法律与监管文件中,也并没有以立法的形式加以确定。

(二)保险监督体系与偿付能力为核心的监管体系存在的差距。我国保险相关法律条文并不规范,例如保险会内部体系不一致、保障行业随意性大的问题。《保险监管》指出保险工作的偿付能力是指:待到风险事故发生以后,报账人根据保单索赔要求对被保险人的给予与偿还能力。现如今,我国保险监督体系依然以监管市场行为为主,并且施行较为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但并未过渡到以偿付能力为监管核心。现如今,我国保险行业已经发展到以新阶段,市场经济发展也提高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力,因此,保险监督模式也应该适应时代需求,一改传统监督体系的弊端,提高对偿付能力的监管。

(三)中介人的监管力度问题。在我国保险中介人员从业层面分析,我国保险工作对保险人与保险经纪人准入原则设立并不严格,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也参差不齐,甚至一些小型保险公司,为了能够降低日常运营成本,并不对保险人岗位设立门槛,这种现象在当今非常常见,只要从业人员口才好,具被一定的人缘,即可推销保险。这些保险人的专业水平极其有限,在很多小城市,甚至只有小学文凭的人员都可以担任保险人。这就造成了保险人在不了解保险内容的情况下,就向他人销售,不顾职业道德,夸大其词产品的作用。此外,还有些保险监督机构忽视了保险从业人员的培训监管工作,使得保险中介人员培训流于表面,无法发挥实质性的作用,更无法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水品。

二、加强我国保险监督的有效渠道

(一)完善保险监督体系,加强保险监督立法工作。想要完善、构建多层次的保险监督体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必须要强调基层保险监督体系建设工作,即在县级一级行政区域建立相关的保险监督机构,并且要将监督目标落实到位,绝对不能够草草了事。由于我国底层监管工作一直是弱项,并且我国保险市场非常庞大,因此,需要逐级下派命令,要求任务能够层层落实,逐渐的提高基层监督工作。其次,保险监督不仅仅需要行政机构进行监管,同时也要加强对社会性保险监督机构的支持力度。再次,保监会及有关部门必须要对当今保险监督存在的问题有一个系统了解,之后根据这些问题构建相完善的保险监督系统,这样既能够深化我国保险监督体系,同时也能够提高监管体系的灵活性。最后,国家立法部门应多加借鉴国外的的保险监管法律、规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险监督法,让保险监督工作有法可依。

(二)完善偿付能力为监管核心的监管体系。偿付能力是衡量一个保险公司是否具有营运资格的重要指标,同时也能够提高保险公司经营状况与财务状况的透明度。因此,保险公司必须要提高自身的责任感,如果本公司出现了偿付问题,必须要采用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绝对不能够忽视、隐瞒。保监会要严格要求各个保险公司具备完善的会计核算系统,充分了解保险公司的运行情况。加强保险公司与证监会、监督机构之间联系,完善信息技术技术,定期披露各个保险工作的赔付能力,同时也要实施定期抽查工作。

(三)加强对保险中介人的监管工作。强化对保险中介人的监督工作,是当今保险监督机构着重需要解决的事情。监管部门必须要加强对保险人招聘的监管力度,避免素质过低的人员担任保险人一职。同时,监督机构也要对保险人的从业要求进行监督,加强对保险人的培训工作,提高其专业质素与职业道德修养。此为,强化对保险人定期监督的工作,保先人只有不断接受培养才能够适应保险行业的发展。同时,监督机构也可以动员社会力量对保险人进行监督,建立开放式意见与建议的官方网站,听取消费者对保险公司、人在工作中的意见与看法,进而约束保险人的行为。此外,保险监督机构也可以建立一些激励制度与奖罚制度,让保险人之间相互约束、相互督促。

结束语

监督功能够有效约束市场行为,改善市场环境。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市场中同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这也很可能造成市场混乱。对于保险行业来说,当今我国保险监督体系并未完善,还有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为了保障我国保险行业能够健康发展,保监会及有关部门必须要完善保险监督体系、加强立法工作,约束中介人行为,构建良好的市场环境,进而推动保险行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申曙光.保险监管[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2]崔晓东,曹家和.我国保险监管问题研究[J].技术与管理研究,2016(05):11-12.

[3]强强.我国保险监管体系现状及改进意见[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01):64-65.

课题名称:院级教改项目《保险医学》课程教学改革。

对保险看法范文第10篇

根据世界银行预测,在2000年中国保险市场的潜在保险费收入将达到2000亿~2500亿人民币。然而,在中国大众对保险商品还不甚了解,保险意识还很薄弱,保险需求还不强烈的情况下,如何使这一极具潜力的市场变为现实的市场,是摆在我国新老保险公司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营销活动就是实现这一任务的途径之一。本文着重对保险商品营销及创新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准确理解把握保险商品营销的内涵

目前,对“市场营销”的理解并未统一,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看法,其中,较为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一是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定义委员会给市场营销所下的定义:“市场营销是指引导产品及劳务从生产者流向消费者或用户的一种企业的活动”;二是美国一部分经济学家的看法:市场营销是一咱“通过交易过程满足需求与欲望的人类活动”;三是美国西北大学的著名市场营销学家菲利浦·考特勒的观点:“市场营销是与市场有关的人类活动”,它的基本作用就是“识别目前未满足的需要与欲望,估量与确定需要量的大小,选举本企业能最好地为其服务的目标市场,并且决定适当的产品、服务和计划,以便服务于市场”。目前第三种看法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因为它赋予了市场营销较全面、完整的内涵,能够科学地反映市场营销的职能。

基此,我认为保险营销就是与保险市场有关的人类活动,即保险人为了充分满足保险市场上存在的风险保障需求和欲望,而展开的总体性的活动。具体地说,它包括保险市场的调查与预测、保险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投保人的行为研究、新险种的开发、费率的合理拟定、保险营销渠道的选择、保险产品的推销以及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活动。

在实践中,我认为要把握保险营销,还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第一、保险营销并非等于保险推销。保险营销的重点在于投保人的需要,是围绕满足投保人的需要而进行的整体营销,即从搜寻保险市场上的需求一直到完成险种设计以及对投保人投保后的服务等一整套营销活动。而保险推销的重点则在于保险产品本身,主要是为了销售保险产品而进行的活动。具体表现为:保险营销不仅仅包含保险推销,而且还包括保险市场预测、设计新险种、协调保险企业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以及经营活动的目标,促进保险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等内容;保险营销还是一种注重长远利益的保险企业活动,也就是在注重促销的同时还注重树立保险企业的形象,为保险企业的发展作出预测与决策,而保险推销则侧重于短期利益,是一种为获得眼前的销售利润而采取的一种行为。虽然保险营销和保险推销都以盈利为目的,但保险营销是通过投保人的满意而获得利润,而保险推销则是通过直接的销售来获得利润,所以,从营业员的角度来看,营业员要与顾客很好地沟通以保持密切的联系,淡化卖保单的商业行为,强化作客户永远朋友的服务行为。从保险企业的角度来看,保险营销要求保险企业建立一套远比保单推销复杂的营销系统,来完成包括调查分析、实际营销、售后服务在内的一系列活动。

第二、保险营销更适于非价格竞争原则。保险商品价格(费率)是保险人或保险主管机关依据对风险、保额损失率、利率、保险期限等多种因素的分析,并通过精确的计算而确定的,因而它是较为客观、较为科学的。为了维护保险人和被保险人的利益,这一价格一般不能轻易提高或降低。因此,为了保证保险人的偿付能力,为了促进规范竞争,国家有关部门要对保险价格进行统一管理。所以,价格竞争在保险营销中并不占有重要地位,相反而非价格竞争在保险营销中却占有重要地位。

二、保险公司市场营销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的保险企业大多数还处在一种推销或者说推销营销转变的阶段,营销观念还处于萌芽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来研究保险营销及创新则应首先了解保险市场的营销现状。

1、保险市场还处于较高的垄断地位,新的市场定位格局仍未形成。1988年以前,中国大陆只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家经营,保险市场处于完全垄断状态。即使到目前为止,全国性的保险公司也不过6家左右。如果我国算上区域性保险公司和真正开始营业的外资保险公司,也不过30家上下。而美国有约5000家保险公司,在香港经营业务的保险公司也有220余家。与保险市场垄断相应的是各家保险公司几乎都未按市场细分的原则定位,例如在寿险中,各大公司都在拼命争夺、抢占小儿险市场;在产险上,各公司的竞争也主要集中在企财、车辆、货物运输等少数几个大险种上。责任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医疗保险等却相对冷落。因此,各家保险公司在一个大市场上进行竞争,都不同程度受到了相互模仿的冲击,没有明显的经营特色,致使有些险种竞争激烈,有些险种无人问津。

上一篇:买保险技巧范文 下一篇:做保险感悟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