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工作意见范文

时间:2023-02-24 05:13:57

地铁工作意见

地铁工作意见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地铁,钢轨,伤损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rail transit is to solve the traffic problems, the best way to promote the city development, urban rail transportation is the backbone of the urban public transportation.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of the occurrence and wounds conditions,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ry to slow the rail.the, avoid serious wounds, in order to prolong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rail, ensure the safety and reduce the rail transit operation cost.

Key words: the subway, rails, bloody injury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出行需求增加,但由于道路交通的昂贵费用和运行的拥挤状况,轨道交通,尤其是地铁成为成千上万乘客更适合的选择,可以说在很多城市,地铁逐渐成为上班族的生命线。作为轨道的主要部件之一――钢轨,直接承受车轮荷载并将其传于轨枕。钢轨质量和工作状态的好坏,都会直接影响到轨道交通的安全性与舒适性[1]。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和运营年限的不断增加,钢轨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各样的伤损问题。

1地铁钢轨伤损分析意义

钢轨伤损的产生和发展,直接影响着钢轨的使用寿命。因此,钢轨的伤损检测分析技术是城市轨道交通工务专业技术人员的必需掌握技术。通过钢轨伤损的统计分析,可描绘出通过总重与钢轨伤损之间的关系曲线,以便掌握伤损规律;根据伤损发展规律合理安排探伤周期,可掌握伤损发展动态;还可以依据各类伤损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合理组合探头进行重点探伤,组织技术攻点,突破探测难点,以便反馈指导探伤实践;另外,同期铺设,通过总重相同的钢轨,其伤损分布差异明显,对于经常发现伤损的区段及伤损突变或持高不下的钢轨应及时通报,提供养护信息,以便改进养护作业质量,提出大修换轨方案;新轨使用后,应注意突发性裂纹的发生,依据早期伤损产生的频率,来评估新轨质量,向有关生产厂反馈质量信息[2]。

因此,地铁工务工作中非常重视钢轨探伤分析:各线路钢轨探伤详细记录伤损情况,有钢轨伤损台帐和钢轨设备资料,建立每月分析制度及时报送《钢轨伤损检查月报》;定期召开钢轨伤损分析会,及时掌握管内钢轨伤损发展动态,提出养护维护、设备整治以及加强检查监视等意见;对于重点地段及薄弱处所,组织进行现场调查分析,全面掌握钢轨状态,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及时通报伤损情况,提出线控重点和加强钢轨探伤工作意见和措施。

2钢轨伤损机理及成因分析

2.1钢轨伤损机理

从宏观特征及形成机理来说,钢轨伤损的发展主要分为3个阶段。

2.1.1轨面塑性变形阶段

这时表现为轮轨接触面表层金属发生塑性变形,使钢轨断面的几何形貌发生变化,主要为轨头踏面轨伤,其实质为在重复冲击载荷作用下的疲劳损伤。这种长期作用的冲击荷载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当集中应力达到钢轨表层金属材料的屈服极限时,使钢轨产生塑性变形。该阶段亦可称为冲击疲劳阶段。

2.1.2轨面剥离伤损阶段

钢轨表面的塑性变形达到一定深度时,在钢轨作用边(特别是在曲线上股)出现程度不同的鱼鳞状裂纹和剥离掉块。这种鱼鳞状剥离裂纹的裂纹方向与行车方向一致,一般与轨面水平夹角为15°左右。随着进一步的发展,可在鱼鳞状裂纹和剥离掉块周边形成纵向裂纹,同时剥离裂纹、纵向裂纹和剥离坑底部的残余裂纹有可能向深度方向扩展,导致形成轨头横向裂纹或伤损。这类伤损的实质是在交变接触压应力长期作用下,在钢轨材料表面产生的疲劳损伤,其主要特征表现为钢轨材料的点蚀、浅层剥落或深层剥落。该阶段也可称为接触疲劳伤损阶段。

2.1.3疲劳伤损阶段

该阶段疲劳破坏时不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呈现脆性的突然断裂,但其疲劳宏观断口呈现典型的疲劳源、疲劳区、瞬断区3个形貌不同的断口区域。若钢轨进入疲劳伤损阶段,其伤损主要表现为轨头内部疲劳裂纹,其特点是当裂纹发展到较大面积或发展到快速扩展阶段时,裂纹才会发展到轨头表面,造成断轨,因此轨头表面一般没有表面伤损。疲劳破坏最终的表现为突然的脆性破坏,危害极大。

2.2钢轨伤损成因分析

2.2.1踏面压溃

控制该类型伤损出现的是钢轨集中应力的作用,即由于轨道线路设置的不平顺,产生较大的冲击动荷载,钢轨在重复冲击载荷的作用下,表面金属屈服产生塑性变形。因此,控制该类伤损的首要因素是改善线路及轨面的平顺性,除线路几何形态保持良好外,还应对产生波浪型磨耗的钢轨进行轨面打磨处理,避免车辆运行过程中出现较大冲击动荷载的作用。

2.2.2纵(横)向裂纹及鱼鳞伤与掉块

控制此类钢轨伤损的主要因素为线路曲率半径,同时下坡的纵线路加剧了其伤损。根据前述伤损机理分析,由于轮轨的接触,在接触处产生σz>σy>σx的三向压应力;在长期的这种接触应力的作用下,在最大切应力处钢轨出现局部塑性变形,形成纵(横)向裂纹及鱼鳞伤,并进一步发展为掉块的伤损。因此,该类伤损的首要因素为轮轨接触关系,应将轮轨接触面积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特别是在小半径曲线段,应尽量避免因接触面积过小而引起接触应力过大,或引起长期滚动摩擦过大。在地铁现有线路行车条件下,应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调整轨底坡,改善轨面磨光带位置,使其处于正常的轮轨接触范围,尽量避免磨光带长期靠近轮缘。

3地铁钢轨轨道伤损的维护

3.1主要功能分析

钢轨外部和内部伤损都有可能在车轮和温度应力作用下导致断轨,因此在线伤损钢轨加固急救装置必须具有以下功能[3]:

(1)预防断轨:当发生钢轨伤损时,安装伤损钢轨加固急救装置预防钢轨断裂,保障列车按规定的限速或常速继续运行,保障行车安全。

(2)断轨应急处置:当线路突发断轨时,可快速应急加固,同时恢复正常的线路信号,使列车按规定的限速继续运行,待天窗点进行永久处理。

(3)多适应性:一是钢轨伤损对象的多适用性,能处理焊接接头伤损和多类型钢轨母材伤损;二是安装功能的多适用性,即能夹具安装、螺栓安装和胶接安装;三是对伤损、断轨发生位置的多适用性,当钢轨在长度方向任何位置发生伤损或断轨,能不受轨枕、扣件等轨道部件的影响,正常、快速地进行急救加固;四是能适用于有碎和无作轨道,尤其要能适应无碎轨道不同型号轨道板使用。

3.2钢轨整修技术

轨端不均匀磨损和掉块、擦伤是钢轨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伤损和缺陷的主要形式。这些病害引起机车车辆的巨大附加冲击力,使线路变形加剧,不仅缩短了轨道各部件的使用寿命,而且还增大了养护维修工作量。因此,需要对钢轨表面病害及时整治。钢轨表面的整治工作包括磨修和焊接。(1)磨修,就是采用砂轮打磨机消除接头表面不均匀磨损或焊补掉块、剥落等缺陷后的打磨顺平。常用的钢轨打磨机一般有手砂轮机、平型砂轮机和碗形砂轮机,其中碗形砂轮机使用效果最好,轨面打磨质量优于其他2种砂轮机。为了不过多地削弱钢断面,打磨母材深度不宜大于0.5mm,顺坡长度宜大于1m。若轨面不均匀磨损、掉块、擦伤等病害接近或大于1mm时,应以焊修为主。(2)焊修轨面,目前主要采用氧乙炔焊、电弧焊和氧乙炔焰金属粉末喷焊3种技术。氧乙炔焊加热温度高,影响范围大,线上焊修要求在来车之前降温至30℃以下,多数采用浇水冷却的办法易使轨面洋火层龟裂剥离,这种方法已逐渐被淘汰。手工电弧焊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但需要进行焊前预热、焊后处理,不仅携带的设备多,现场转移不方便,而且效率低,占用时间长。喷焊具有气焊温度高、电弧焊设备多的缺点,而且使用氧和乙炔时对操作安全要求较高。目前辙叉的焊修主要是换下伤损辙叉,在厂内焊修。可见应尽快采用先进的焊修技术进行线上焊修钢轨和辙叉,以提高钢轨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安哥,朱成九,陈梦成. 疲劳、断裂与损伤[M].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周清跃,刘丰收,朱梅,等. 轮轨关系中的硬度匹配研究[J]. 中国铁道科学,2006:27.

[3]田常海,龚佩毅,马子河. 在役钢轨发生伤损的规律及减少伤损的对策[J]. 中国铁路,2005(7).

地铁工作意见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装配式建筑;建设

1新型城镇化与装配式建筑内涵

新型城镇化内涵总结起来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在于本着人本化原则实现城镇化,促进人口的科学聚集,并设置公共产品提供完善保障,促进人口的合理转移,确保社会就业的稳定有序。第二个层面在于高质量的城镇化,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城乡的统筹化建设。第三个方面在于城镇化的持续发展,以低碳、环保的方式进行生活与生产。装配式建筑主要是将传统建造过程中的现场作业引入到工厂之中,通过工厂生产建筑构件并运输至现场进行施工,而后利用有效的方式进行链接在施工现场装配的建筑。例如预制混凝土建筑、混合建筑、钢结构建筑等。装配式建筑依照科学标准进行设计,由工厂负责生产,通过装配施工、一体化装修、采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最终实现了智能化应用目标。

2装配式建筑内涵发展状况与问题

近年来,我国各大省市政府设置专职单位,出台工作意见与措施,进行装配式建筑的综合试点,2015年新增项目约4000万m2,新开工的装配式建筑占到全年面积的2.6%。我国政府在关于加强正视建设管理的意见中指出,力争在10年中将装配式建筑的建设比例提升到新建筑总量的30%,并积极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然而,纵观近年发展历程不难看出,该项工作仍旧存在一些不足问题,即理念问题、技术问题、管理问题以及成本问题。理念层面,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即将装配式建筑错误认为是政府保障工程的试点项目,不可在公共项目、商品住宅中大量应用。一些人将装配式建筑错认为主体结构装配,忽视了装修、产业链等环节。还有人将装配式建筑人作为混凝土结构工程,没有考量到钢结构以及混合结构工程。技术层面,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发展相对成熟,因此逐步变成一项标准规范,然而无论从设计理论或是采用技术上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另外,木结构技术以及相关产品存在较多不足,导致木材加工效率较低、成本投入较高。管理方面,装配式建筑各个工作环节应衔接紧凑,然而,我国当前管理规定主要针对现场作业模式进行设计,招标、验收管理、设计规划、生产施工等工作互相脱钩。该类管理模式下,装配式建筑项目形成了衔接的空白,造成管理真空,不但使成本大大增加,也影响了建设效率,对确保项目质量极为不利。成本方面,由于我国没能创建形成质优价优的行业环境,因此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并不明显,导致开发建设方一直持有观望态度。

3装配式建筑发展对策

伴随全球能源需求的大幅提升,各个国家对节能建筑建设水平的要求标准持续提升,他们更加重视全寿命周期之中如何控制能耗总量。为有效应对行业人才短缺、缺乏住宅的问题,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应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通过制定严格细致的规定,推动节能建筑发展。因此,我国正直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加快期,应促进装配式建筑的规模化建设,因此应加快应对理念认识、管理控制、技术应用以及投入成本方面的问题。首先,应明确装配式建筑核心内涵,对其功能优势进行广泛宣传,为大众普及质优价优的认识。技术上应扩充研究开发投入,激励企业单位负责牵头,创建产学研平台,加快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管理工作中应依照装配式建筑核心特征,调节立项许可、审查评估、成本造价以及定额、生产、招投标、开工许可、监督管理、质量验收等工作机制,突破陈旧模式。成本管理环节,应大力推动标准化设计,降低模具种类,提升周转效率,引入总承包管理模式节约成本投入,开展产业链员工培训,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以装配式建筑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4.1快速做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涵盖城镇建设发展必须的各类能源、给排水工程、交通工程等基础项目,同时还包括行政工作、教育、文化事业、医疗卫生以及商业服务等。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应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总量规模,优化质量,给予充分保障,方能提升现代城市承载水平。我国高速公路工程、港口项目以及地下管道工程建设过程中,广泛应用预制混凝土处理技术,收到了良好效果。例如,地铁工程,采用盾构管片可达到良好的防水以及支护作用,地铁工程质量水平在很大层面与盾构管片的质量密切相关。铁路工程更是将预制混凝土技术优势发挥到极致,不仅常规桥梁以及轨枕工程实现了广泛应用,高铁建设也大范围应用高强混凝土生产功能构建,为高铁行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2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建筑行业始终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建设的核心支柱,体现了关联作用高、产业链规模大,集成程度高,拉动社会效益明显的优势。传统行业通过手工作业,呈现出能源应用水平较低、破坏生态环境严重,存在常见质量通病,无法彻底根治等问题,是建设行业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容。因此,应积极扭转粗放扩张模式,推动内涵集约式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应积极应对处理产业水平低、机构失衡、浪费宝贵资源的问题,杜绝城镇化低质量、低效率建设。装配式建筑通过现代制造技术、社会化大生产模式以及现代管理技术、信息化系统,将项目设计、组织施工生产以及运行管理等各项环节进行统筹集成,转变现场工作的粗放模式为工厂化生产,产业和管理以及精细化装配的工作模式,大大加快了工期,节省了大量劳动力,生产效率明显提升。通过科技密集化生产管理替代以往密集手工劳动生产的模式,取缔落后、低效产能,使各项技术实力大幅提升。同时,还可全面激发集中化管理生产的核心优势,推动装备制造行业的健康发展,积极培育新型产业,为新型城镇化建设贡献了较大力量。

4.3推动城镇环保绿色发展

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明确引入生态文明理念至城镇化发展之中,大力开展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建设。同时,进一步指出,绿色建筑比重应从2012年的2%提升至2020年的50%。积极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可全面优化建造技术质量,建设出优质、环保、绿色的建筑工程。装配式建筑可以说掀起了建造行业的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也因此引发建筑材料市场的全面变革。同以往现浇筑工程建筑比较,装配式建筑通过干式生产代替以往的湿式生产,更是取缔了脚手架以及木模板,可大大节省木材、水泥、水资源、保温材料、电资源的应用,同时可大幅缩减建筑垃圾量,避免引起大范围的扬尘污染以及噪音污染,最大化的缩减了对四周环境的负面影响,对创建绿色环境,加强生态保护,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5结语

总之,基于装配式建筑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内涵,我们可明确建设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核心优势,可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积极以装配式建筑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发展。因此,我们只有明确装配式建筑发展建设过程中面临的瓶颈问题,制定科学的应对策略,快速做好新型城镇化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城镇环保绿色发展,方能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取缔传统生产作业模式,以装配式建筑引领行业发展方向,推动国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单卓然,黄亚平,戴国琴.建筑业劳动力未来供给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3.

[2]单卓然,黄亚平.“新型城镇化”概念内涵,目标内容,规划策略及认知误区解析[J].城市规划学刊,2013(2):16-22.

[3]王元京.创新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融资模式[J].宏观经济管理,2012(10):46-48.

[4]钟志强.新型住宅建筑工业化的特点和优点浅析[J].住宅产业,2011(12):51-53.

地铁工作意见范文第3篇

关键词:盾构法,大规模应用,解决措施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economic construction, the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lso get great development. Shield law as a new technolog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underground projects get the large-scale application. However, in the shield tunneling applications, there is still a lot of problems to be solved.

Keywords: shield law, large scale application, solu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U455.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及需求得到了极大提高,对于交通运输行业的需求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对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各大城市来说,其生活节奏也越来越紧凑。在我国的很多城市已经开始了地下铁路的建设工程。因为在这类地下工程中施工场地、道路交通等城市环境因素对施工有着诸多限制,一些传统的施工方法已经不能够很好的适应逐渐提高的施工要求。盾构施工法作为新兴的施工方法,在对城市正常机能影响很小的隧道施工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盾构法(Shield Method)作为一种暗挖法施工中的全机械化施工方法,主要是在地中推进盾构机械,利用盾构外壳和管片对四周围岩的支撑避免往隧道内的坍塌发生,并使用切削装置在开挖面前方开挖土体,使用出土机械将挖土运出洞外,在后部利用千斤顶加压进行顶进,同时将预制的混凝土管片拼装,使隧道结构形成的一种机械化施工方法。

一、盾构法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盾构法已经在城市地铁、公路。铁路等诸多施工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快速安全、对地面建筑物影响小等诸多优点使得其施工质量得到有效保障。然而,我们也不难发现,作为一项新兴的施工技术,在其应用中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施工中盾构选型的不合理、盾构法施工劳务外包、管片设计不合理以及安装与设计人员分离、专业的人才队伍不完善、管理经验不足等。

1、对盾构选型认识不足

通常在隧道施工中盾构法的采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盾构机本身需要适应工程的施工条件,在施工中对盾构机的合理选型直接影响着掘进施工的成效。盾构机主要在城市地铁建设中应用,而因为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地铁隧道直径,这就造成不能使用同类的盾构机进行施工。另外,部分施工企业对盾构法及其选型的认识存在不足,对于盾构机的选择并不能很好的适应施工条件,其经济性较差。除了这些,盾构机刀盘的驱动功率、扭矩等的储备不足,叶片的耐磨性较差等,都会造成在一些特殊地层中的掘进较为困难,在施工中增加风险。

2、盾构法施工劳务外包存在弊端

目前,施工的大部分企业都采用的是劳务外包模式,这种模式有着一定的弊端:

(1)在施工中,工作意见不统一、做法不一致的现象极易出现,使包工队与盾构机操作人员之间极易产生矛盾,造成所有的施工人员间的相互配合不能积极有效的进行,不能形成有效统一的整体,对整个工程的正常施工和施工进度产生影响。

(2)因为劳务外包是总价包干,包工队为了使成本节约,通常减少施工人人员,使得施工人员的数量出现不足,特别是在拼装管片人员不足时,不但会增加劳动强度,还会造成一些质量问题,比如错缝、错台等,对隧道质量和施工效率产生影响。

3、管片的设计施工不合理

(1)管片的设计不合理

盾构法施工对多个环节有所涉及。对施工实际情况的考虑不充分,会造成不合理的管片设计。另外,由于每个人的地质知识和施工经验存在差异性,有时候对地质很可能会出现误判,造成盾构机卡在施工隧道内,在处理时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2)拼装人员和操作人员信息交流不通畅

在目前的工程施工中,采用盾构法时,往往存在着管片拼装人员与操作人员缺少沟通,相互之间没有流畅的信息交流。在二者之间存在矛盾或施工是在夜间时,极易出现施工疲劳,在盾构机操作人员施工时,拼装人员会进行短暂的休息;而拼装人员进行管片拼装时,操作人员也会利用这段时间进行休息,甚至会出现一个工班都没有交流信息,使工程施工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4、人才队伍不完善

在当前的盾构法施工中,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不能及时排除盾构机的故障;对盾构机的维护保养不能使盾构法施工需要得到满足;不能严格执行掘进命令;对于突发事件处理不当或是经验不足等等。这些问题都源于盾构法施工队伍的不完善。随着盾构法施工的普遍应用,其中专业人才不足、技术力量较为薄弱、操作人员的水平良莠不齐、维修力量不符合要求等都是在施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5、施工管理经验不足

盾构法施工是一种流水线式的工厂化作业,由多个环节构成,对其要有严格的施工管理。然而在部分的施工企业中,对于盾构法的管理相对较为薄弱,这除了是由于盾构法施工项目较多,专业的管理人员存在不足之外,盾构法施工管理的经验相对不足,管理力量较为薄弱。在施工中决策的不及时或失误很可能使工程出现事故隐患。

除了上述这些问题之外,在盾构法的应用施工中,盾构设备的利用率较低、施工工期的延误、施工额外成本较多、施工区间分散等都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解决措施

1、对盾构法选型要有正确认识

第一,要根据施工对象对盾构机选型准确选择。在施工中,水文地质、地貌特征、建筑物等特征都有着极大的差异性,所以在盾构法施工中,要对盾构机使用地域的地质特征和工程特点进行认真分析,做到盾构机的准确选型,使其使用可以和工程实际相互配合。

第二,盾构机的刀盘功率、扭矩及耐磨性等要有一定的储备系数,螺旋输送器的耐磨性要高,使一些特殊地段的施工要求得到满足。

第三,在盾构机的使用设计中,不但要对某一标段的地质状况适应,还要对大部分的地层适应,使使用周期内的不同标段的稳定配置和改造要求得到保证。

第四,对盾构机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显著问题进行深入了解分析,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改进。

2、制定符合盾构法施工实际的要求标准

盾构法施工的直径标准不统一,对盾构法施工的标准化有着很大的制约。因此,相关的部门需要对盾构法施工隧道直径制定规范的要求标准,对地铁隧道施工市场进行统筹规划。

3、对已积累的施工经验进行借鉴

盾构法施工的大规模应用,需要在施工中,对城市已有单位的盾构施工经验虚心请教并仔细借鉴。另外,根据对地质条件和相关施工规范的了解、分析,对盾构法的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进行详细制定,对施工中的各项参数进行制定,对盾构机掘进的模式进行确定,按照施工方案和参数严格施工。但要注意的是对总结的经验不能生搬硬套。

4、对人才激励机制进行完善

要使隧道质量得到保证,就要使盾构法的施工人员队伍稳定,对于人才的选用要非常重视。首先,通过以薪酬为主的激励管理体制,对操作人员在施工中的成绩予与肯定,提高他们的工资效益,激发施工人员的工作热情,保持人员队伍的长期稳定;此外,在工程管理中,要做好和施工人员的沟通,对他们的意见建议多多听取、关注,为他们提高一定的培训,使他们积极的展示自己,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使其产生成就感,增强工程项目中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总结:

作为一项复杂的综合性施工技术,通过这些年来的不断发展,盾构法施工己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施工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地铁工程建设。这就对其施工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其大规模应用中,不可避免的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施工人员不断的学习、实践,进一步对相关的施工技术以及施工质量监测重点进行熟悉掌握,有效保证盾构法的施工质量、施工安全,使其大规模应用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岚,李刚.盾构法施工引起地表沉降原因分析[J].河南建材, 2011,(03)

[2]任怀志.盾构法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09,(08)

[3]朱伟,陈仁俊.盾构隧道施工技术现状及展望(第1讲)——盾构隧道基本原理及在我国的使用情况[J].岩土工程界, 2001,(11)

[4]傅常庆.浅析地铁泥水盾构施工[J].科技资讯,2010,(18)

上一篇:焊工工作意见范文 下一篇:政协工作意见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