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2 11:06:50

地铁培训总结

地铁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地铁;车站及演练;研究

1 地铁车站级应急演练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各个城市掀起了一股“地铁热”的狂潮,它们把地铁作为缓解交通压力的重要手段。至2015年将有28个城市开通地铁,与之而来的车站级应急演练受到很多部门的关注。它在维护地铁安全方面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进行地铁车站级的应急演练,可以让地铁员工熟悉应急情况下需要采取的措施,也可以帮助乘客掌握一定的应急逃生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生命财产损失。

2 车站级应急演练形式

2.1 按演练形式划分

2.1.1 模拟跑位演练。模拟跑位演练是指在生产场所模拟特定的意外事故,营造特定的事件情景,然后组织演练人员按应急预案程序的要求,并且规定相关岗位的人员相互配合执行的应急演练。必要时,参与人员可以实际操作相应的设备,在演练结束之后,由相关专业人员检查设备并将其回复正常。模拟跑位演练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提高情境模拟训练的真实性,在紧张高压的环境下也可以提高检测工作人员应急事故处理能力。

2.1.2 桌面演练。桌面演练是指在模拟事故、事件情景的情况下,在非生产场所组织演练人员采用口述对话、多媒体、板书、画图、模拟操作设备等形式,按应急预案程序开展的救援模拟行动。桌面演练以类似“上课教书”的形式,它不需动用车站设备、设施,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员工的注意力不集中、兴趣不足的现象,使得演练效果大打折扣。不过演练成本小,人员组织容易,是该演练方式的最大优势。

2.2 按照演练实施时间划分

2.2.1 突击演练。突击演练主要是指在事先没有通知的情况下,随机抽取一部分人员,组织参与的专项演练。由于突击性较强,只有人员演练真正掌握了必要的技能才能尽可能的减少失误。

2.2.2 日常演练。日常演练主要是指按照演练计划定期进行演练,此种演练方法具有规律性,演练频度比较高,有利于员工熟悉演练流程。但是由于相关人员事先知道演练的项目和时间,因此对于其演练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限制性。

3 地铁车站级应急预案的编制

3.1 组织编制

第一,明确应急演练方案的目的和方向,确定演练的形式、演练的内容、演练的针对性。第二,根据第一点的演练目的制定相应的演练方案,演练方案的制定严禁“闭门造车式”的加工制作,而应该根据地铁的建设模式及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确保演练方案能够满足地铁的正常运行,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损伤及财产损失,从而实现应急演练的实效性。

3.2 形成初稿

在明确演练工作的目的、过程、注意事项后,将这一系列应急演练方案形成初稿。在初稿制定之前,要全面考察地铁站的情况,包括周围的基础设施和逃生通道等,初稿的制定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详细化、准确化、具体化,结合地铁站周边环境特点,提高预案编制的质量。

3.3 内部讨论修改

对于应急演练初稿,还应当加强分析和改进,以确保其实施的可行性,因此,内部人员应当组织讨论,就其中的不合理地方进行分析,并得出最后的结论。相关人员应该积极献计献策,指出初稿中存在的问题,对于需要修改的地方在经过商讨之后,直接进行修改;对于大家普遍存在疑问的地方,可以事先进行模拟实验,尽可能的降低演练初稿的缺陷。

3.4 专家评审

应急演练方案的制定关乎实际实施效果,因此,不仅要经历内部讨论修改,还应当经过专家评审,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及科学性。根据专家的意见或建议改进方案,不断完善方案的细节之处,是提高预案有效性的关键。

3.5 定稿组织会签

在确保应急演练方案定稿后,由专门部门负责组织本应急预案会签工作,由预案中涉及到的部门组织本部门内部讨论,形成会签意见。组织部门汇总会签意见,并反馈给编写部门,再由编写部门对应急预案做出相应的修改。

3.6 签发

对于会签完的应急演练方案,由公司领导负责签发、,应急预案自签发日期开始生效。签发前将应急预案提前交由领导审阅。

4 地铁车站级应急演练组织流程

4.1 应急与预案培训

地铁车站级部门应当组织员工进行应急与预案培训,培训过程需要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员工熟悉应急流程。培训要注重实用性及科学性,并保证人员培训的实效性。

4.2 应急演练实施

应急预案培训可以在理论方面和逃生技巧方面给员工提供相应的指导,为了达到满意的应急演练效果,进行实际的应急演练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可以帮助员工将培训中学到的应急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应急环节中,同时也可以提高应急演练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4.3 应急演练总结(观察员)

观察员对于应急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势进行分析,并总结报告,以不断改进和完善,从而提高应急演练效果。

4.4 应急预案总结报告

在经历了演练、总结、修改、再次演练之后,应该对应急演练的组织环节、演练的人员安排和调动方面,还有后期的演练场地的恢复等环节表现出的差异进行总结报告。以引起人们的重视,指导以后应急演练的开展。如果仍然存在需要调整的地方,也要及时做出调整。

5 地铁车站级应急演练存在的问题

5.1 地铁应急物资管理不善。地铁应急事件发生概率不高,相对应的抢险物资使用频率也不高,若平时疏于清理、检查,已损坏的物资会直接影响到应急处理。

5.2 演练流于形式。因个别地铁车站人员对应急事件的危害性理解不够,在演练过程中的会出现态度消极情况,流于形式的应急演练工作难以满足地铁安全需求。

5.3 演练员工提前知道演练,真实程度不高。应急演练不是真正的地铁应急工作,在某些时候不能引起车站人员重视,员工提前知道演练任务,演练前提前准备,演练时,真实程度会降低。

6 地铁车站级应急演练改进的建议

6.1 加强地铁应急物资管理。地铁应急物资对于保证地铁车站运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车站应当加强地铁应急物资管理,不仅要保证日常物资存储的安全性,避免潮湿,同时还要定期清理,清除废弃物,及时更换新的物品,以保证物资状况良好。

6.2 确保演练工作的真实性。在应急演练过程中,保证演练工作的真实性,能够促使演练人员端正态度,提高演练人员的紧张度。因此,对于地铁应急演练工作,应当保证演练过程的真实性,不能应付了事,如果演练人员态度消极,应当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如观看地铁事故片等,在演练过程中要提高真实性和科学性,以强化演练效果。

6.3 避免员工提前了解演练工作。如果员工提前了解了演练工作的时间、地点等,就会有意识的做好演练准备,演练过程中的紧张度会降低。危险事故发生前,员工是不会提前知晓的,地铁车站应急演练应当尽量避免员工提前了解演练的时间和项目,做好演练的保密工作,尤其是演练中的关键环节。

7 结束语

地铁建设在各大城市进行得如火如荼,随之引发的安全事故越来越多。关注地铁安全,做好车站演练,能有效预防地铁事故发生。地铁车站演练需从目标的确立、方案的设计、演练的部署、正式演练以及演练总结五部分着手。本文通过对地铁车站级应急演练工作的分析讨论,希望能为将来地铁演练工作的改进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郑雍.对地铁车站级应急演练工作的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10(6).

地铁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地铁安全培训 要点

现在,建设地铁项目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随着国家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城市交通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而地铁的发展,可以有效的解决的这个问题。但是,最近一段时间,地铁事故连续发生,不仅给社会的经济造成一定影响,还给人们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所以,基于这个原因,我们需要对地铁安全进行培训,这样就可以提高地铁运行中的安全性。接下来,我们对地铁安全培训现状进行阐述。

1、地铁运营安全培训目的

当前阶段,我国对于地铁运营安全培训的研究还比较浅显,只是探索阶段,有许多理论还有待完善。因此,在运营中,确实会有一定的风险,体现以下几点:

1.1、周期性。我们都知道,地铁在运行中是周而复始的,这种单一重复的工作,会使事故发生的频率大幅度增加的。

1.2、依赖性。整个地铁系统是一个非常庞大,并且重复度很高的一个系统。所以工作人员在进行相关操作的时候,会有着一定的依赖性,这就使运营过程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1.3、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地铁运营过程不仅会受到工作人员操控失误和设备的影响,也同样会受到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

1.4、事故后果严重。在一般情形下,地铁全部是在一个半封闭的空间内,以很高的速度运行的,所以一旦发生事故,一定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并且由于空间是封闭的,对于人员的救治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现在的城市发展中,地铁已经成为连接城市发展的纽带。现在的地铁运营已经已经日趋成熟,有了很多的应对危险的措施。但是随着现在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增多,有关地铁运营方面的问题还是层出不穷,这就需要我们不放松警惕,继续做好地铁的安全防范措施。

2、目前地铁运营安全培训的概念及发展情况

2.1、地铁运行安全培训的概念:地铁运行的安全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社会化问题,不管是从什么角度说,让地铁的运营更加的安全,并且将危险的发生率降到最低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对于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就是人们在地铁的正常运转中,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防和解决的一种手段。这项工作具有很大的意义,对于保障地铁的安全,保护旅客的生命健康,在社会上树立和谐安全的出行交通环境,更加切实的保证群众的基本利益,方便群众的生活有着都有着很大的积极效果。

2.2、截至目前,虽然对于地铁的运行安全,有关部门已经制订了很多的措施政策,但是还有很多需要立即解决的安全隐患。目前我国已经有了关于地铁的安全培训,也有着很多的经验教训以及总结国内外的案例结论,对于我国的地铁安全培训还待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关于地铁安全问题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方面:

关于地铁安全潜在的隐患主要有以下几点:(1)现在有的地铁部门没有一整套完善的风险应急机制,对于事故的发生缺乏必要的警惕性,而且有些地铁安全部门没有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职责以及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得过且过,这种态度都是必须尽快扭转的。这主要还是因为有关安全风险的意识不够完善,急需建立一整套的系统的、科学的、有效的管理措施。(2)现在的社会发展迅速,因为地铁各项技术的革新,一些新的潜在的隐患也变得多样化,但是有的地铁管理部门还是按照旧的套路来,还是依靠着手中已经淘汰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技术,没有跟着时代的发展及时的更换管理模式,这些都是极其危险的行为,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更大的危害。(3)现在在很多地铁运营部门都存在三分钟的热度,上面的制度变得严格了,也就跟着紧张几天,等一旦上面的管理变得松懈点,就有恢复到原本松弛的工作状态,这些都是对于地铁安全工作的极其不负责任,缺乏对于安全制度的连续性执行。(4)还存在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地铁工作的不到位,对于安全制度的有关操作没有起到很到的监督执行作用,缺乏对于工作不到位的工作的批评指正作用,这些都无疑中减少了对于风险的反应能力和处理能力。(5)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现在虽然对于地铁已经做了很多的安全方面的措施,但是各个单位之间缺乏沟通,没有一整套有关地铁风险的处理体系做为工作指导,对于预防风险措施工作略显得混乱。

3、有关地铁安全培训的要点

通过对地铁风险预防和处理的一些介绍和分析,我们做出一下关于地铁安全培训要点的总结。

3.1、在我国的地铁风险预防和处理的过程中,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建立一整套的处理标准,严格的要求下去,实现地铁运营安全的制度规范化。

3.2、强化有关地铁安全风险预防和处理的意识,有关部门继续深化监督职能,将风险的预防和处理正式的提到每天的工作议程上来,实现风险的正确预防和积极处理,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3.3、我国地铁运营部门应该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了解到地铁安全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目标,确保将地铁运营风险性降到最低。

4、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解决地铁的安全培训,确保地铁的安全性是很重要的。地铁是城市发展的纽带,对于建立一个新型、发展、和谐的城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加强对于地铁安全性的管理,树立保证地铁安全的意识,提前发现问题,尽快解决问题,将风险的危险降到最低。同时,要加强有关部门的监管工作,制定一整套的风险预防和处理的机制,按照标准工作,加强学习,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工作模式,跟上地铁的革新速度,确保地铁的安全运营。

参考文献:

[1]代宝乾,汪彤,蒋玉琨,丁辉.地铁运营系统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21.

地铁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地铁运营;运营风险;安全因素;保障体系;案例分析;事故处置

从国内各大城市的地铁运营情况来看,除个别城市偶尔发生安全事故外,其他均保持良好的安全状态和管理记录。保障乘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关键。

一、影响地铁安全运营的因素

1.人为因素

通过对造成地铁运营事故发生的原因的统计分析不难发现,人为因素占了很大的比例,笔者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1)从乘客方面来看,部分乘客因安全意识不高、不遵守规章制度而增加了运营风险,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比如,为了争抢座位而抢先上车,不遵守“先下后上、文明礼让”的乘车秩序,造成人流拥挤,发生踩踏事故。还有部分乘客是低头族,喜欢拿着手机边走边看,容易踏空摔倒或将物品掉入轨行区。还有部分乘客不顾禁令携带危险品上车,如南京地铁就曾因乘客携带化学制剂造成列车车厢发生火灾,导致数百名乘客被紧急疏散,列车停运十余分钟。(2)从地铁工作人员方面看,员工的失误与疏忽也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如2011年上海地铁10号线因调度指挥失误造成列车追尾事故。随着地铁发展的规模越来越大,员工队伍中新人也越来越多,部分员工只是简单地学习了一些应急预案和故障处理方法,缺乏对运营期间的各种突发事件的模拟演练,在运营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不能正确及时有效处置,从而导致事故发生,给地铁安全运营造成影响。

2.技术与设备因素

由于我国的轨道交通事业起步较晚,一些关键技术的积累还不够,尤其在一些早期开通的地铁线路中,无论是在设计施工还是技术和设备等方面均无法达到最先进的水平,这无疑会给运营管理工作造成不便并留下安全隐患。此外,地铁运行由车辆、信号、供电和通信等多系统通过复杂的协同工作完成,如果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地铁事业的正常运营。由于一些设备使用年限较长,部分零部件陈旧老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故障发生的概率,这也是造成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

3.环境因素

近年来,各地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频发,给地铁运营工作带来重大挑战。台风的破坏性较强,极有可能造成设备损坏,导致列车不能正常运行。长时间的降雨则有可能造成地铁线路积水,导致地面设备短路或接触网停电等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如何降低自然灾害对运营工作的危害,是值得相关部门重点思考的问题。另外,现在的社会环境也比较复杂,如今防范恐怖袭击、社会性自杀事件和乘客打架斗殴等已成为保障地铁安全的主题。近期的香港地铁人为纵火事件也给管理部门敲响了警钟。

二、加强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对策

1.构建安全保障体系

(1)成立安全管理部门,建立网络系统。地铁营运中心应当根据实际需要成立安全管理委员会,其成员主要是中层管理人员。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研究和指导安全管理工作,健全和完善网络管理系统。同时,应下设办公室,由各地铁线路的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员)组成,负责日常安全工作。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应由中层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督察以及安全员负责。乘务安全管理工作主要由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负责,组成自上而下的体系结构。

(2)签订责任书,严格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在地铁营运安全管理过程中,应当以“安全第一”和“预防为主”为基本原则,采取“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制。管理中心将公司的安全营运目标分解,然后要求各级负责人层层签订责任书,并实行逐级考核制度。其中,安全管理中心的主任作为安全生产和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安全员负责协助领导组织开展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并对员工加强教育,积极开展各项安全检查工作,及时排查安全隐患。作为最基层的负责人,班组长应当加强班组安全管理,负责班前预想、班中控制及班后总结。

2.严格执行运营安全管理任务

(1)及时召开会议和如实传达政策精神。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中心每季度都要如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对上一季度的安全管理工作绩效进行总结,并且布置好本季度的安全管理任务。每个月安全管理人员都要召开例会,如实传达上级的指示和布置的工作;学习近段时间的安全文件,并总结上个月的安全工作情况,对下一个月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2)组织开展安全培训活动和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对于新员工,必须经过三级安全培训(即公司级、部门级和班级级),考核通过后方可持证上岗。其中,二级安全培训由安全员负责,三级安全培训则由班组长具体负责。班组应当建立员工培训档案,并且定期进行更新。要时刻关注列车驾驶员的思想状况,长鸣警钟,避免造成造成严重的后果。比如,某地铁驾驶员运行至车站停妥后进行站台作业关门时,尾部第25档屏蔽门有1名乘客抢上,并试图用行李箱阻挡车门、屏蔽门关闭,车门、屏蔽门启动防夹且关闭后,行李箱留在了夹缝中,列车动车后行李箱掉入了第13档屏蔽门轨行区水沟。后续列车进站时发现水沟内有异物,立即汇报行调,行调安排车站人员及时将物品取出。在这次地铁列车事故中,虽未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但是由于异物侵限,后续列车延误4分钟。总结事故主要原因有:一是驾驶员责任心不强,没有认真学习规章制度以及标准化作业流程,站台作业时流于形式,未严格确认是否安全就动车。二是车站人员发现屏蔽门门头灯及蓝色光带显示异常后,未赶到现场确认,就主观地认为是屏蔽门延迟关闭造成的,最终因安全意识差而错过了互控机会。事故虽未造成严重的后果,但也说明组织开展安全培训活动和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3)持续加强安全检查和对危险源的控制。安全检查主要包括专项与日常两种。实践中,应当每月至少组织开展一次专项检查,车间每旬应当至少组织一次日常检查,而班组则每周都要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在专项检查之前,相关部门需制定严格的安全检查方案,并且明确检查项目及其重点内容,对实践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明确责任人、限期整改,检查后再通报。车间以及班组在进行日常检查时,应当密切结合生产营运情况,对作业人员重点进行劳动纪律、业务状况以及新规章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以危险源为基础,对关键作业项进行严格检查。要对危险源进行重点管控,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安全隐患处理机制。作业人员以及安全员和班组长,按危险源的具体级别以及检查频率,严格检查危险源。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安全隐患月报机制,对安全隐患进行实时跟踪、及时整改。要建立完善的季度总结通报机制,每一个季度都要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与整改,将具体落实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梳理向各车队通报。

(4)创建安全文化和展示典型事故案例。实践中,应当加强安全管理,以讲责任、强使命以及保安全和严指标为主题,确定安全营运日。建议在办公区域悬挂横幅,在营运区张贴警示图画,以此营造浓厚的氛围。安全营运日当天,地铁驾驶员各机班出勤之前应当进行上岗宣誓,以此来提高他们的使命感,增强他们的责任心,进而使他们能够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营运工作中去。同时,还要在安全警示长廊上展示近年来发生的典型事故案例,打造以“警钟长鸣”为主题的安全警示长廊。根据历年的事故案例,按照其影响程度及其教育性,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积极打造安全警示长廊,必要时还要采用声、光、电等手段,全方位打造安全警示馆。通过对各班组人员的工作时间进行合理安排,组织开展到警示馆参观学习,增加他们的切身感触和认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其责任心和使命感。上述途径和方法,有利于提高地铁运营乘务安全管理质量和效率,也有利于更好地服务乘客。

3.加强对安全隐患的预防和控制

(1)建立安全交流平台。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开展各类安全生产活动,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和车站等平台向社会公众进行安全宣传,倡导安全文明乘车,力求将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同时,通过一些预案让乘客知道哪些能做、哪些不该做,提高乘客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避免在出现火灾和骚乱等紧急情况时操作车门解锁装置导致列车迫停的情况,从而将事故伤害和影响扩大化。此外,还可以通过设立电子邮箱等沟通渠道,收集乘客及社会人士关于安全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经过统计分析后,采纳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案,逐步完善管理工作。

(2)建立事故处理机制。严肃事故处理,落实责任追究,是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核心要求。如果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要坚持“四不放过”的处理原则,通过查看现场监控视频、调取录音材料、找当事人谈话了解当时的情况和召开分析会等方式对此事故进行定因、定性、定责,下达整改通知书。同时,将该事故列为典型案例,下发分析报告让员工学习,吸取经验教训,增强岗位责任意识,进一步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工作责任心,提升运营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总而言之,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工作,关系着广大乘客的人身安全和切身利益,因此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应当从相关制度的建立与执行、工作人员思想教育和培训以及技术创新和改进等方面入手,多管齐下,形成合力,确保地铁运营的安全可靠。

地铁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地铁运营;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运营安全一直被地铁单位高度重视,并制定了一系的列规章制度及控制措施。地铁风险所涉及问题比较多,不但需要机械、电力、电子、自动化、建筑等基础知识,而且需要地铁车辆、供电、通信信号、线路等专业知识,所以必须引入系统论的风险控制理论,增强地铁防御风险的能力。风险源查找的递交流程可自下而上进行。上级部门明确风险源的具体查找方式和范围,然后由下而上,从各专业到中心,再到公司管理部门、公司安全委员会,层层把关,层层负责。

一、安全管理理念

1.全力打造平安地铁

地铁为人们提供的最为主要的服务便是运营,因此无论什么样的故障都可能使得人们高度警觉并对地铁失去原有的信任,而且也可能会同时引发媒体的关注和舆论的抨击,从而对地铁的运营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也有可能会严重影响到地铁的整体形象。因此,相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并极力保证运营的安全,真正落实运营安全措施,全力打造属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平安地铁。

2.安全管理,人人有责

全体员工都有责任有义务来促进地铁运营的安全,他们是安全管理的主体和中坚力量,员工的工作态度和水平就可以很好地体现出运营服务的品质。企业的强大和运营工作的稳定有序是分不开的,而运营安全主要就是要依靠员工,而且,只有企业强大了,员工才能获得更多的利益,发挥更大的作用,可见员工与企业是一个共同体,表现出一荣俱荣的关系。因此,员工应全面提高安全管理意识和相关的工作技能,努力做好安全运营管理工作,促进企业的发展。

3.时刻注意安全管理工作

地铁运营的安全管理工作应该是长期的,没有终点的,只有这样才能时时刻刻保障乘客的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隐患。而且,各级领导一定要保持高度的责任感,起到带头模范作用,并督促员工做好安全工作,全方面保障地铁运营的安全。

4.强化管理

据相关调查结果表明,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导致的事故约占90%左右。由此可见,安全隐患是可以消除的,事故是可以有效防止的,只要相关单位能够主动将事故链以及风险源有效控制住。因此,运营单位应通过不断强化管理效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风险的损失,最大限度地消除由安全产生的干扰。

二、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主要措施

1.建立完善安全规章,安全生产有章可循

完善安全规章制度是抓好运营安全工作的保障。规章制度是管理工作的基础,建立科学的、善的、全面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使安全生产有章可循,是非常重要的。在地铁开通运营前狠抓安全规章制度的建设,用规章制度约束员工的工作行为,为员工提供安全生产指引。

2.建立安全检查制度,预防运营事故发生

加强监督检查机制是抓好运营安全工作的关键。安全检查是对安全工作实施有效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综合检查与专项抽查相结合的形式,坚持安全检查以自查自纠为重点,自下而上,查找不足。

3.建立安全培训制度,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是抓好运营安全工作的基础。认真开展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教育工作,组织各单位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参加《安全生产法》培训,取得安全生产资格证;对新进员工实行三级安全教育;除国家规定的特殊工种外,规定内部特种作业项目,通过广泛开展各类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活动,有效地提高干部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

4.建立事故处理机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事故处理机制的建立和健全,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运营单位的领导和全体员工必须正确认识运营安全,不能过高过好地估计地铁运营的安全形势,而是应该始终保持一定程度的危机感。另外,单位员工还应及时转变观念,对已经发生的事故不能排除就停止相关安全管理工作,而是应该由此及彼,透过现象看本质,从领导层、管理层上剖析深层次原因,从加强管理上,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安全工作中的问题,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变事后惩处为事前预防,不断提高事故分析处理能力。

三、运营风险管理的对策

通过对运营风险的管理,结合国内地铁在运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中的实践,可以提炼出以下几点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的启示:

1)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是抓好运营安全工作的基础。针对目前国内除北京、上海、广州的地铁运营外,其他城市的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经验还比较缺乏的现状,必须加大业务培训的力度,不断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以适应岗位工作需要;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和故障判断、处理的竞赛,不断提高员工的故障判断、处理、应急反应能力。

2)完善安全规章制度是抓好运营安全工作的保障。应不断整理技术文本,完善维修规程、作业规范;同时要建立更加严格的考核制度,坚持实行责任追究制,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严格处理每一起事故,通过对个别违章违纪现象的处罚,以对广大职工起到警示作用。针对每起事故,不仅要就事论事提出整改措施,更要从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层面,查找不足,总结经验,以不断完善文本的可操作性和覆盖面。

3)加强监督检查机制是抓好运营安全工作的关键。应坚持认真开展不同层面的安全检查,采取定期、定时,以及专业与综合性的多种检查形式,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尤其要加强对日常作业的检查,以有效消除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4)推进技术进步和现代化管理是抓好运营安全工作的基础。应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向世界上最先进的运营商看齐,及时跟踪国内同行业安全管理的最新发展动态,运用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方法;应注重从事后查处的被动型管理向事前预防的主动型管理转变,从经验型管理向技术型、专业规范化管理转变,以不断提高运营安全管理水平。

四、结语

安全管理已成为地铁建设及运营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对于投资巨大、系统复杂、影响深远的地铁来说,引入系统的风险管理机制非常必要。地铁公司要不断总结经验,通过实践逐步摸索风险管理的规律性,借鉴先进的管理理论,分析存在的安全问题,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不断提高运营安全管理水平和设备可靠性。

参考文献:

[1]王娟.国标《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标准》的编制思想[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07(2): 3.

[2]郑有业,何霖,叶庆辉.广州地铁运营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探讨[J].都市轨道交通, 2007(1): 34.

[3]黄嘉:《门禁系统在地铁行业中的应用与管理》,《都市快轨交通》,2009(05)。

地铁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设备;人;地铁安全运营;地铁交通;不安全因素

中图分类号:U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8-0083-03

不安全风险主要是由于人或物的不安全因素造成的,在地铁运行中要保证运行的安全、高效,就要切实地做好和落实设备的不断完善和地铁乘务人员综合素质的不断

提高。

1 设备与人对安全的影响

1.1 设备对安全的影响

地铁设备主要包括消防设备、防护设备、信号设备、供电设备等等,设备的稳定、安全状态是保证地铁运行安全的基础。第一,设备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的依靠,是保证地铁运行的安全和高效的承载体,如信号设备、供电设备就像地铁运行的“脚”和“大脑”,一旦发生故障,地铁只能“罢工”。第二,随着科技的进步,轨道交通设备越来越先进、越来越复杂,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设备的安全管理和有效使用尤显重要。据调查,80%以上的地铁事故都与轨道交通设备故障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第三,城市轨道交通设备是地铁运行效益和地铁运行质量提高的保证。如果设备发生故障,小则列车晚点、交通堵塞等,大则会导致车毁人亡的惨烈事故。因此,做好地铁设备的管理是保证地铁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

1.2 人对安全的影响

所有的事故都是因为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物的安全因素引起的,即便是由于物的不安全因素引起,但造成物的不安全性的行为主体还是人。因此,可以说一切的不安全事故都是由人引起的。第一,人的侥幸心理和疏忽行事易导致事故的发生,如在地铁行车过程中,有的司机为图方便,不按规范、标准的操作要求进行操作,即便是100次没问题,一次失误就是事故。第二,人的麻痹、自大心理易导致事故的发生。如有的司机认为地铁我用脚都会开,导致在行车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如吸烟、注意力不集中等),为安全行车埋下隐患。第三,人员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技能熟练程度影响了地铁的安全运营。一方面相关人员必须熟悉自己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化,这是保证安全行车、文明行车的前提。另一方面人作为设备的使用者和管理者,必须保证对地铁设备的正确、准确、合理的利用,并要做好设备的维护工作,这是保证设备稳定性和可靠性的需要,也是地铁安全运营的保证。

总之,设备和人对地铁安全运营的意义巨大,在现实中,事故的发生虽没有可预知性,但也绝非偶然,海恩法则就指出:每一起严重的事故背后都有轻微事故的发生和事故发生的预兆。因此,我们必须从细节出发做好设备管理和人员管理,这是保证地铁稳定、安全、高效运营的

关键。

2 设备与人的现状

2.1 设备现状

第一,设备陈旧和老化是城市轨道交通设备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比如在地铁火灾事故中,大部分事故都是由于线路老化等原因造成。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陈旧的设备难以满足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地铁运行水平的要求。第二,设备使用、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序不完善,导致实际的操作中操作人员我行我素。一方面不规范的操作会导致设备的损坏,引起设备故障,进而引起安全事故。另一方面会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果,造成安全隐患。第三,对设备的维护不到位。比如设备疏于检修、线路遭致老鼠啃咬等损坏而有又能及时发现修复,就会引起火灾等安全事故。第四,对设备管理的安全性管理缺少规范的、有效的检测和监督。地铁运行环境复杂,所用设备多,管理起来难度大,有效的检测和监督能促进地铁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措施。

2.2 人员现状

人的因素在地铁安全运营中至关重要,在长期、有效的培训机制下,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等都有很大提高,但还存在很多不足:第一,对人员的培训缺少有效的监管,致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第二,对于新员工的培训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不能把培训的重点放在师傅带徒弟上,应进一步完善培训方式、方法,形成一套系统的、完善的培训机制,增强培训的效果。第三,对每次演练的设计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加强演练的针对性与目的性。第四,人员的操作技能培训的进步空间还很大,人员的规范化、标准化操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五,有些人员的安全思想意识淡薄,安全行车责任感缺失,导致常常出现不按规定操作、不按规定办事,对行车安全埋下了重大隐患。

3 设备与人的安全管理对策

3.1 设备的安全管理对策

第一,完善设备的规范化、标准化操作和管理,进一步强化监管机制,确保设备使用的正确性、稳定性和高效性。制定切实、可行的事故预案规定,最大限度地降低设备故障的发生及设备故障发生对客车运行的影响。第二,完善地铁设备的维护措施,制定规范的、合理的检查、修护制度,对设备的检修周期进行严格的监管,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的维护与使用效率,避免和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第三,积极地掌握设备故障规律,对设备的使用和每次故障、检修建立客观的、详细的、准确的档案信息。一方面总结和分析设备故障规律,预测设备故障风险,及时地防范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根据事故发生的规律及特点对相关人员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培训,也能有效地降低事故的发生几率,确保行车的安全、稳定。第四,对于陈旧老化设备要加强管护,做好设备的使用寿命预测,根据需要及时地更换设备或设备配件。第五,对新设备的采购要严格把关,充分掌握新设备的使用原理,并对设备的安装调试进行全程监管和深入了解,以确保日后设备的维护、使用及对员工的培训。

3.2 人的安全管理对策

第一,落实岗位职责,提高员工的安全责任感和安全意识。通过规范化的监管体制来实现各部门人员的安全、高效工作。第二,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对各级员工进行分层培训,并完善培训考核制度。引导和启发员工的总结、分析精神,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规范、标准操作意识。如开展安全培训,利用已发生的事故案例对员工进行事故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感。又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演练,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和操作熟练程度,确保在意外情况发生时的正确、有效处理,降低事故影响,保证行车安全。对重大事故展开有针对性分析、讨论,提高员工对事故危害性的认识,增强员工的安全责任感。第三,加强安全监管,将责任落到实处,确保规范化、标准化操作及设备维护等方面的有效实施。强化各级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每个员工办事有程序,操作有规范,预防有措施。第四,强化演练的规划性、目的性,将演练制度化、规范化,对演练的程序及步骤做科学化设计,确保演练的持续性和有效性,通过演练能达到提高人员预防事故、处理事故的能力。

4 结语

城市轨道运营的安全管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安全思想、技术能力沉积的过程,只有持续有效地做好设备的管理、人员的安全思想教育和综合素质培训,才能确保地铁运行的安全、稳定、高效,才能更好地避免和减少地铁运行的不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地铁运营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地铁培训总结范文第6篇

地铁项目档案是地铁工程建设的项目成果,是项目专项验收和审计的依据,也是地铁日后运营管理的重要支撑。要做好地铁项目档案,确保项目档案质量,除了要对项目档案进行全过程管理、加强对形成文件的管控、建立标准、规范业务外,还要加强项目档案人才队伍的建设。

广州地铁集团公司建立了“一体化、集中式”的档案管理架构。一是设立专门决策机构,成立公司档案管理委员会,协调解决档案业务的重大问题。二是设立档案管理专职机构,由集团公司办公室统一领导档案业务。三是设立专业验收机构,由验交管理、工程建设、档案管理等多个专业共同组成档案验收专业组,专门负责工程项目档案验收。同时建立了广州地铁集团公司、各部门、参建单位三级档案人员组成的地铁项目档案工作网络,实现档案管理的全覆盖。本文以广州地铁一条在建线路为例,对广州地铁项目档案团队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引发了几点个人思考。

1 广州地铁项目档案团队的基本情况

目前广州地铁集团公司有专职档案人员38人(其中集团办公室档案资料部 18人,建设总部档案资料部 10人,运营总部档案资料部 7人,房产部档案室 3人),在建线路参建单位有专职档案人员200人,合计238人。

从档案团队人员学历方面统计,主要包括硕士研究生以上、本科学历人员、大专及以下人员等,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20人,占8.4%;本科学历人员120人,占50.4%;大专及以下人员98人,占41.2%。

从档案团队人员职称方面统计,主要包括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无职称等,其中高级职称15人,占6.3%;中级职称65人,占27.3%;初级职称90人,占37.8%;无职称68人,占28.6%。

从档案团队人员专业方面统计,主要包括档案专业、工程类专业、经济及行政文秘专业、其他专业等,其中档案专业20人,占8.4%;工程管理专业110人,占46.2%;信息管理专业30人,占12.6%;经济及行政文秘专业20人,占8.4%;其他专业58人,占24.5%。

从档案团队人员年龄方面统计,分布在60后至90后,其中广州地铁集团公司年龄分布均匀,老中青结合;参建单位以80后、90后居多。具体情况是:60后39人,占16.4%;70后50人,占21%;80后91人,占38.2%;90后58人,占24.5%。

从档案团队人员性别方面统计,无论是广州地铁集团公司,还是参建单位,女性偏多。具体情况是:男性档案人员85人,占35.7%;女性档案人员153人,占64.3%。

2 广州地铁项目档案团队现状分析

2.1 广州地铁项目档案团队优势分析。

2.1.1 业界领先。广州地铁项目档案团队人员规模在全国地铁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全国地铁行业大发展,各个城市的地铁建设单位都很重视地铁项目档案工作,配备了专门的机构、人员、库房,但广州地铁经营20多年来,已开通运营9条线路,在建11条线路,一直是“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在建设、运营、经营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档案管理经验,档案人员无论从规模、人员素质等方面都处于业界领先水平。同时依靠广州地铁咨询公司、设计院、培训学院等子公司,为同行单位提供地铁项目档案管理经验知识输出,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也锻炼了档案团队,提高了业务水平。

2.1.2 知识传承。广州地铁项目档案团队配备档案、工程等专业人员,搭配相对合理;人员年龄结构相对均匀,基本实现业务的“传帮带”,老员工带新员工,师傅带徒弟。广州地铁档案管理团队传承企业“阳光文化”理念,提出“阳光地铁,智慧档案”的宣传语,激励档案团队用智慧的头脑,在阳光、公开的氛围中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

2.1.3 团队协作。个人的成长源于企业的平台,依赖于团队成员相互支持、协作,近年来,广州地铁项目档案团队不断开创新业务,高标准地完成了亚运6条线路专项验收工作,连续有7条线路获得广东省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金册奖”;同时,组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共同编制档案行业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文件归档要求与分类标准》,创新性地提出了地铁档案分类规则及编码体系,规范了行业标准,培养全国地铁行业档案管理人才队伍。

2.2 广州地铁项目档案团队劣势分析。

2.2.1 档案管理团队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学习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虽然配备各专业人员,很多也是档案管理、信息管理、工程管理等专业员工,但是随着地铁工程新技术的发展,档案信息化的发展,对档案业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比如现在的BIM技术的运用,档案应如何实现归档,需要档案人员不断地去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拓展知识面,学习新技术、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新工具,才能应对新业务带来的挑战。

2.2.2 档案专业人员不足,团队职称偏低。从统计分析中可看出,档案专业人员配置不足,不到10%,工程专业和其他专业人员比较多,这对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参建单位人员,以技术为主,档案人员学历不高,往往忽视对档案的收集整理,造成后期组卷、移交的不及时。另一方面,职称总体偏低,初级职称和无职称占60%以上,主要是参建单位档案人员,不是档案相关专业,又忙于工程管理,往往在工程建设的同时,忽视工程文件的收集,会对后期档案的整理质量产生影响。

2.2.3 企业管理方面的人员欠缺。地铁项目档案是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服务的,在档案管理团队中,也需要配置熟悉企业运作的业务人员,比如合同管理、法律管理、经营管理等专业人员,在档案的收集、归档、利用中植入企业经营的因素,档案在今后企业经营中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企业管理人员更熟悉企业各项业务管理,对归档文件的形成更为了解,特别未来更多是电子文件归档,档案与企业的业务发展更紧密,如果档案团队中有这类人员的加入,对业务的发展及档案团队的管理必将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2.4 复合型人才需要进一步培养。在现有团队成员中,有些员工是单一的工程管理专业、信息管理专业,但缺少档案专业知识,档案专业的人员又缺少信息管理、工程管理、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同时,地铁档案来源广,收集工作量大,需要协调的部门、人员较多,除了专业技术能力外,对综合协调能力要求也比较高。地铁项目档案团队人员的知识结构,除了档案专业,还要学习企业管理、项目管理、工程管理、信息管理等知识,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要有一定企业管理知识,善于沟通和协调,善于带领和激励团队,善于正面激励和引导,充分发挥员工的特长和优点,并带领团队完成目标任务,这类人才目前在档案团队中比较稀缺,需要进一步培养。

2.2.5 参建单位档案人员的素质有待提升。参建单位档案人员主要存在流动、分散、素质参差不齐、易更换等特点,而且他们的档案意识也不均衡,有些单位,比如设计单位,档案工作比较规范,而且信息化程度比较高;而有些单位,基本的人员、设施、设备都没有配备,很容易因档案意识、档案认识的原因,造成档案的丢失、破损等,所以说档案人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参建单位档案人员很多不是档案专业,也需要加强培训和指导。

2.2.6 男性较少。地铁项目档案的管理需要经常到工地一线检查、验收、指导,而且随着馆藏的增加,库房的安全检查、调卷、上架管理都需要男性同时承担,当前团队成员中,女性比例较高,在男女结构方面需要尽量平衡一些。

3 几点思考

3.1 多吸收档案专业人员,强化职称申报。

3.1.1 多引进档案专业管理人才。针对档案专业人才偏少的情况,无论是地铁项目建设单位,还是参建单位都要多招档案管理专业人才,目前国内40多个城市都在建设地铁,急需地铁项目档案人才。结合地铁工程的特点及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从团队的搭配和组合上来分析,地铁项目档案团队需要档案专业人才、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工程管理专业人才互相组合,才能做好地铁项目档案工作,所以非常需要档案专业人才和其他专业人才的组合搭配,以提升项目档案团队的整体合力和凝聚力。

3.1.2 鼓励团队成员积极申报职称。地铁建设单位和参建单位一般都是属于企业单位,对职称非硬性要求,但是作为从事档案专业的人员,应该积极地去申报职称,作为对本身从事工作专业的一种认可与肯定。专业职称也是地铁项目档案团队成员业务水平提升的一个方面,在完成工作的同时,及时总结,,也是不断提升自我素质的一种方式,参与职称评审后,有了一定的职称,对团队成员的职业生涯拓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2 打造团队凝聚力,建立团队文化。

3.2.1 建立地铁项目档案管理文化。广州地铁的管理理念是“文化引领,战略驱动”,运用到档案管理,尤为适用,地铁项目档案管理需要文化来引领,需要设定战略目标,以保持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档案管理的文化内涵展现在档案业务中,体现在每个档案工作者的精神中。广州地铁的项目档案管理文化内涵应包含协同、服务、创新、传承,同时要贯彻“阳光地铁、智慧档案”的档案管理理念。

3.2.2 建立员工对档案工作的认同感。团队的凝聚力需要员工的价值认同,需要员工对企业、对部门有归属感。档案工作也是这样,需要档案员工对本职工作认可、认同,才能充满热情、充满激情地工作。培养员工的认同感,需要档案团队确认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工作方向,对工作充满自豪感,而且通过工作平台能够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要员工明白档案工作的使命,为档案工作的使命而奋斗。

3.2.3 建立地铁项目档案人员管理网络。建立每条地铁线路项目档案协作组,协作组成员由广州地铁和参建单位组成,协作组定期组织业务交流,调研学习,并组织合作共建,通过树典型,树标杆,以示鼓励,并号召向先进学习,培养项目档案业务人员团队,促进每条线路参建单位档案业务水平均衡发展,提高项目档案的质量。建立每l线路档案人员的微信群,定期在微信群推送最新的档案管理制度、标准等,也可随时解答参建单位档案人员提出的问题,特别是目前线路较远,不能及时到工地现场培训,通过微信可以及时解决问题,其他人员看到,也可以避免同类问题产生。

3.3 加强培训力度,提升团队业务水平。

3.3.1 加强业务培训。国家、省市档案局和高校有很多档案专业的培训班,可结合业务的需要和团队成员的业务特点,参加不同课程的业务培训,提升业务水平;针对参建单位的人员,定期举办培训,并颁布建设单位的上岗证,定期举办协作交流。目前广州地铁每周五固定为培训时间,举行培训,分土建、机电、系统、设计、拆迁等几十个专题和电子档案、声像档案专题,进行循环培训。

3.3.2 轮岗培养。目前轮岗培养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式,不同岗位的员工定期轮岗,能使员工快速全面掌握业务,在不同的岗位得到锻炼,也培养员工换位思考能力、全局观能力和主人翁的责任意识,对档案团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更有利于业务工作的开展和业务的提升。

3.3.3 跟岗学习。跟岗学习,主要是对新员工的一种培训、培养方式。新员工要到各个业务相关部门进行跟岗学习,以全面了解公司业务;同时在对同行单位的培训中也是常用的一种方式,比如广州地铁对昆明地铁、石家庄地铁的档案业务培训,对方是派档案业务人员到广州地铁进行跟岗学习,包括日常管理和项目档案的检查、验收等,通过培训交流,也促使广州地铁项目档案团队快速成长。

3.3.4 学习先进。定期组织档案部门人员“走出去”,学习先进单位的管理经验、优秀做法和业务流程,以开拓思维,不断总结经验,提升业务水平。比如,可以去地铁建设规模较大的北京地铁、上海地铁学习项目档案管理;可以去大型企业如电力、石油、兵器档案馆等学习档案综合管理;也可以去各省市先进标杆单位去学习,多吸收不同单位的经验做法,提升团队档案业务管理水平。

3.3.5 专门进修。很多高校都有进修班,比如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开设的档案专业在职硕士班,可以提升学历,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提升档案专业业务能力;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岭南学院都开设短期管理进修课程,对于走向工作岗位的档案人员,可以去进修,选择性地去学习一些管理类的课程,比如团队管理、绩效考核、沟通管理和项目管理等,对档案管理专业也是一个互补,特别是从事地铁项目档案工作的人员,由于地铁行业的特殊性,一般都是企业的运作模式,更有必要去系统性地学习一些企业管理知识,以扩充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档案业务管理水平。

地铁培训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地铁生产施工;物资管理;科学化;思路

一、采取弹性管理措施灵活调控库存,保障地铁物资供应

弹性管理措施是降低库存积压率,减少流动资金呆滞率的有力手段。因此,在践行科学化地铁物资管理措施时,应以地铁实际物资需求为基础,明确地铁物资管理人员分工,严格按照物资管理计划目标实施弹性管理措施,而这也是实现科学化物资管理的首要前提。具体地说,首先,地铁物资管理人员应清晰列明并熟悉掌握地铁运营中各类物资的现存数量、所需数量、预备数量,以及各个设备及其材料的使用现状、使用寿命。其次,基于上述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物资管理计划。比如,可建立一套以条码管理为核心的物资库存管理系统,利用条码技术将地铁日常所需的各类材料进行编码设置。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条码管理的过程中,要及时更新物资数据库,务必保证每次出库的零配件都有经过扫码处理,以便于事后及时跟踪、查询零配件的去向,了解各专业对材料的需求变化。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及时调整材料的采购周期,根据施工进度和现场变化来确定库存数量的上、下限值,保持动态化管理,以满足地铁物资库存管理的基本需求。此外,在物资管理过程中还要注意区分总站和分站的不同物资需求,根据各站点的实际施工进度情况,采取分级式管理;同时,建立健全物资采购体系,确保采购渠道的稳定性。简单地说,就是先由总站来制定全局计划,再由分站来实施具体措施。但要注意,由于部分进口设备材料的采购周期较长,所以必须提高库存量,以施工生产需求,同时不断寻求匹配的国产零配件,以避免进口设备材料垄断对采购周期、资金的影响。最后,运用信息化管理软件来有序对接分站库存管理数据库与总站物资库存管理数据库,以分级管理、集中采购、整体分配三种灵活方式来最大限度保障地铁物资库存管理的实效性,降低采购成本。

二、优化资源配置,逐层完善地铁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环节

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由此可见,物资管理在地铁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的基础性、关键性作用。如何在地铁工程项目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最大程度保障物资供应,是当前地铁项目物资管理工作首要解决的问题。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可从下述几点入手:第一,紧密结合地铁工程项目生产所需,重点关注相关市场信息,做好信息的收集、分析、对比等工作。比如,对主要原材料进行价格前瞻性和跟踪性分析,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坚持凡事“有计划、有审批、有落实、有结果、有评价”的原则。第二,完善各项物资管理制度,基于地铁企业运营实际、工程目标、发展战略,构建有章可循、照章办事和规范有效的地铁物资管理制度化体系。比如,可参考同类行业企业中的《物资采购管理办法》、《物资机械设备管理办法》、《现场周转料使用管理办法》、《大宗材料限额发放制度》及《废旧物资设备报废处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以有效指导地铁工程项目部物资管理工作。第三,加强对地铁工程项目部物资设备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团队管理水平和廉洁自律能力;制定明确、细化、可行的物资机械人员岗位工作流程,并确保任职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各类物资验收、发放、统计和分析工作。同时,科学制定并严格执行合同管理办法,细化合同具体约束条款,防范市场欺诈行为,以保障采购提货付款等全过程,减少不必要的运营风险。此外,还要重点抓好地铁项目工程的物资盘点工作,做好主材与二、三项料的统计盘点分析考核工作。第四,增加现场周转材料的周转次数,严格把控地铁项目施工生产过程中的计划、采购、发放和使用周转次数,最大限度地发挥周转材料的使用率。同时,对于地铁项目施工现场的物资应做到整齐分类堆放,既保证使用上的方便,又保证现场的整洁;既保证使用上的安全,又保证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质量和“先进先用”,以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三、重视地铁物资管理队伍建设,强化物资管理专业能力

不论是从现代管理学角度来看,还是从实践结果来看,决定物资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即是管理队伍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而这也是保障地铁物资供应稳定,实现地铁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支撑。因此,在推行物资管理科学化的进程中,必须重视和加大对地铁物资管理队伍的建设,严格按照地铁物资管理需求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比如,可通过调班培训、持续性培养等方式,以现代物资管理先进理论为学习蓝本,以物资管理实践应用操作为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地改善和提高地铁物资库存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借助物资管理队伍的强大凝聚力和执行力,促进地铁物资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保障现代地铁施工中对物资的需求。

四、总结

综上,地铁物资管理必须遵循科学化、严谨化的管理原则,根据地铁企业实际现状有针对性开展物资管理工作,堵塞漏洞,开源节流,增加地铁项目的经济效益。同时,积极利用信息化网络技术,全方位了解物资动态,及时与现场形成有序对接,以保障地铁沿线每一站点、每一环节的物资供应,切实满足地铁日常营运需求。

参考文献

[1]郑锦坤.地铁物资管理标准化工作的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3).

[2]赵亚军.试论地铁运营物资管理现代化的策略[J].房地产导刊,2016(11).

[3]辛亮.阐述地铁施工物资库存管理的重要性及意义[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6).

地铁培训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综合监控培训实验室建设

中图分类号: U231 文献标识码: A

综合监控系统是基于大型的监控软件平台通过专用的接口设备与若干子系统接口,采集各子系统的数据,实现在同一监控工作站上监控多个专业,调度、协调和联动多系统的一个系统。综合监控实验室的作用主要是解决新员工培训上岗周期长的难题,通过搭建的培训平台可以很好地模拟车站的实操环境,同时不受行车的限制,可以有更自由的实操时间来模拟各类故障处理,能很大程度的强化员工的实操水平,满足运营生产的实际需要。

一、综合监控实验室对培训的重要性

传统的理论培训抽象且枯燥,而实验室的培训具体且内容丰富。讲师的演示对员工起到很好示范作用,为掌握综合监控系统各层级的分布提供了直观的环境,通过故障的模拟设置到有针对的处理过程,使员工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掌握实际生产中的故障处理难题。实验平台的搭建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员工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获得的体会往往更深刻更牢固。尤其在地铁综合监控这样的新系统下,员工的技能水平相对较低,如果能有一个专门的实验室,能大大加快培训进度,提升培训效率。

二、综合监控系统培训现状及主要原因分析

当前,地铁综合监控系统培训以PPT为主的理论培训, 由于受行车限制,一般只有故障处理时,员工才能去操作车站现场的设备,再加上平时生产检修任务重,不能系统地进行上下位机综合实操培训。实验室搭建困难的主要原因是经费不足,其它地铁也没有类似的建设经验可以借鉴,没有专门的牵头人进行组织策划,相关管理落实不到位。

三、综合监控系统实验室对应实验课程简介

1、综合监控系统结构及组成的讲解。

2、BAS、ISCS系统安装与恢复及数据流讲解。

3、EST3主机及SDU编程软件使用现场操作培训。

4、PLC程序讲解及citect软件工程应用实操培训。

5、MCC触摸屏软件应用及维护培训。

6、电气火灾系统及感温光纤工程建立实操培训。

7、综合监控系统常见故障模拟及处理实操培训。

8、照明回路、水泵控制、电扶梯通讯原理及实操培训

9、火灾模式测试及气体防火阀控制原理分析培训。

四、综合监控系统实验室结构及功能简介

1、组建综合监控系统以太网、控制网、设备网三级网络。通过三层网络的搭建能够完整的模拟综合监控系的三级控制结构,及中心级、车站级和就地级。中心级包括服务器、交换机、工作站及PLC模块构成,车站级包括输入输出模块、IBP盘及对应的工作站,就地级主要是对应的各类机电设备,除重点需要实际操作的UPS外,如条件有限可以通过信号模拟实现。如图1.1。

图1.1综合监控实验室培训平台架构图

五、综合监控实验室培训教学的优势

1.提升综合监控培训的效率,显著提升故障处理能力。

通过实验室开展培训,便于人员的集中,同时培训也更有针对性,而且原本分散的设备集中在一起培训也更直观,节约人力成本,显著提升效率。对于地铁综合监控的工作人员来说,如何及时有效地处理系统故障,保障设备的安全是工作的关键,有了实验室,可以有针对地组织故障模拟,切实提升员工的动手操作能力,缩短故障处理时间,保障地铁运营安全。

2.为开展各项专业技术比武工作提供平台。

在地铁各专业的实际生产中,提升员工技能的方法除了技能培训外,另外一切实有效的方法就是技术比武了。以往的技术比武多为在比武前一周临时搭建比武平台,结束后再进行拆除,浪费人力物力,用时也影响办公场地的美观,有了综合监控的专门实验室后,完整的再现了各专业的系统设备,可以直接对系统进行设置便可开展各项技术比武,省时省力, 同时便于综合监控各专业对技术比武进行分析和总结。

3.为技术人员进行研发创新提供场地和平台。

地铁运营过程中被监控对象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对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实效性要求越来越高,运营过程中的监视、控制、操作和管理渐趋集中,运营的安全性、可靠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对资源共享和信息共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合监控系统的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质保期间我们的系统故障有承包商一起协同处理,承担的风险的确比较小,但是质保期一过,便是考验工程师们技术实力的关键时刻了,车站的系统设备由于受运营的限制,可以进行分析研究的时间十分有限,但是如果有了专门的实验室便可以随时组织相关研究。同时考验结合开发的各个课题进行答辩、总结,无疑为更好地掌握系统技术难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六、结论

随着轨道交通的飞速发展,综合监控系统的优越性也不断凸显,要想更全面地掌握综合监控的技术知识,组建实验室进行针对性的研究成为最有效的措施。实验室的培训增加了学员与讲师的互动,提升培训效果;实验室开展地针对性的技术比武,能大大提升员工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实验室这个平台更是开展科学研究的有力平台,能够使专业人员的的创新、创造能力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发挥,满足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安全运营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杨泽富、电工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J]、2006(10)、

[2]高鸣燕,陆文.城市轨道交通综台监控自动化系统平台设计技术[J],城市轨道变通研究,2004(1)

[3] 王开满,王军,张慎明.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综合监控系统的集成模式[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7(3):57.

地铁培训总结范文第9篇

1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探析

1.1建立预防性维修管理体系,提高维修管理工作效率

在现代机械设备维修养护管理理论研究及实践经验的总结中,预防性维修养护理论是最为科学的管理理论。该理论通过对设备实际情况的掌握,改变了传统周期性维修方式。根据设备运行实际工况及设备易损零部件的实际使用寿命确定小范围维修体系,以此减少设备维修对设备运行的应用。根据这一理论、根据地铁运行需求,现代地铁机电设备维修中应引入预防性维修理论。利用预防性维修理论,减少地铁机电设备养护维修工作对地铁运行的应用,保障地铁运行安全。因此,现代地铁运营管理部门应以预防性养护维系理论为中心建立维修管理体系。针对地铁机电设备的特点及实际运行环境,确定预防性维修重点及内容,以此提高机电设备运行安全性。

1.2以地铁机电设备实际运行工况的调研为基础,提高预防性维修理论应用效果

同时了解并熟知地铁机电设备实际运行环境下易发故障点及零部件使用寿命。因此,在预防性维修理论应用前,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部门应对机电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科学掌握地铁机电设备易损零部件的实际使用寿命,在此基础上掌握机电设备使用频率与使用寿命的关系。根据地铁机电设备的实际情况,实现科学的维修周期确定。以科学的维修周期为基础,实现对地铁机电设备的科学维修,减少传统养护方式对地铁运行的影响、避免传统维修方法造成零部件更换成本过高现象。

1.3以地铁机电设备实际使用情况为基础建立维修数据库

计算机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应用,为地铁机电设备预防性维修提供了技术支持。利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能够总结并归纳地铁机电设备实际维修信息,并通过对数据库信息的掌握与分析提高预防性维修理论的应用效率。因此,现代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机构应建立维修数据库,将地铁机电设备的实际维修情况,以数据库的形式进行分类、归档,以此为基础,为机电设备维修管理部门分析地铁机电设备的实际维修情况、掌握易损零部件的更换情况奠定基础,为预防性维修理论应用奠定基础。

1.4强化地铁机电设备维修过程的技术监督,提高维修质量

在现代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总结中,维修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安装水平是影响地铁机电设备维修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满足现代地铁机电设备运行需求、提高地铁机电设备维修能力,现代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中还应强化机电设备维修过程的技术监督。通过维修过程中的技术监督,确保维修人员按照维修、安装规范进行零部件的更换及维修,确保安装质量符合机电设备运行需求。以维修现场技术管理以及技术指导工作,实现地铁机电设备维修能力及维修水平的提高,保障地铁机电设备的稳定运行。

2强化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人员培养,提高维修管理水平

为了满足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需求、满足预防性维修管理需求,现代地铁运营管理企业应加强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人员的培养。通过预防性养护理论的培训、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理论知识的强化,促进地铁机电设备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促进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以此为基础促进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开展、提高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能力。

3结语

现代地铁工程建设与发展对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现代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需求、慢组件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需求,地铁运营管理单位应建立预防性维修管理体系。针对地铁机电设备运行环境下机电设备的使用情况,科学制定养护维修计划。针对地铁机电设备运行环境下机电设备的实际情况,对机电设备进行维修养护,以此保障地铁机电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保障地铁运行安全。

地铁培训总结范文第10篇

2012年是天津地铁网络化运营的元年,本文在对天津地铁安全形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天津地铁的安全管理措施。

关键词:网络化运营;安全形势;安全管理措施

Abstract:

2012 was the first year tianjin metro network operation, this paper in tianjin metro security situation on the basis of this analysis,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tianjin metro safety management measures.

Keywords: network operation; Security situation; Safety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250.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天津地铁2、3、9号线开通的临近,天津地铁迈入了网络化发展的时代,如何保障网络化运营的环境下运营的安全问题是运营公司急需高度重视的课题,构建运营安全体系、提高运营安全水平,对促进轨道交通健康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 天津地铁安全形势

天津地铁1号线自2006年6月开通以来,已安全运营6年,天津地铁始终秉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加强安全管理以保障地铁的安全运营,制定隐患排查相关政策、预防事故相关措施等,从管理上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般而言,地铁事故包括火灾、爆炸、车辆及线路事故、通信及信号故障等,天津地铁1号线2006年至2012年发生事故的分类统计表明,一般性事故和险性事故多是由于人的因素引起的,比如乘客未遵守安全乘车规则,工作人员职责疏忽。人员因素是导致地铁事故的主要原因,比如多次出现列车冒进信号事件,以及错开车门事件。车辆因素也是引起地铁事故的一大因素,比如列车出轨事件、列车在站台故障影响运营秩序事件。

随着2、3、9号线的开通,天津地铁网络化运营时代的到来,提高地铁运营安全,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和降低事故损失,是地铁运营公司一项重要的任务。

二、 安全管理理念

天津地铁的的安全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参与,落实责任;夯实基础,持续改进;恪守承诺,遵章守法。”网络化运营的大环境下,运营公司始终坚持秉着此安全方针,深入贯彻安全意识,强抓“安全”这条生命线,以健全的安全管理措施保安全运营。

三、 安全管理措施

1、增强员工安全意识,严格落实各岗安全职责

统计表明,几乎每一起事故都摆脱不了“人”的因素,即与地铁员工的失职有关,因此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是势在必行的。员工的安全意识能很好的体现出运营的服务的品质,天津地铁对新入司的员工开展三级安全教育(公司级、部门级、站室级),并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强化安全教育,加强安全思想教育工作,以促进员工安全行为的养成,用安全思想引导安全行为,让安全教育为安全运营护航。同时重点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安全思想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并层层落实岗位责任,明确各岗人员应该履行的安全职责。

2、加强业务培训,以技术保安全

运营公司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培训考核体系,针对一线员工的业务制定各种培训、重温、考核计划,笔试与实操相结合,及时跟踪员工业务能力,保证上岗人员业务人人过关,从而大大减少了业务问题引发的事故。

3、规范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

规范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实现地铁运营安全的基础,目前天津地铁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灾害应急处理制度、地铁设施设备日常安全维护制度、较完善的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同时建立了较完善的安全检查制度,通过各种形式的检查,比如月检查、季度检查、自查、互查等方式,有效保障安全的运营。

4、严格贯彻执行各种轨道交通安全制度

我国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步较晚,没有独立的系统的安全标准。目前国内轨道交通技术安全方面的标准分散在各个轨道交通技术标准中,如针对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有《地铁运营安全评价》(GB/T 50438-2007),借鉴了国外的标准的有《轨道交通可靠性、可用性、维修性和安全性规范及示例》(GB/T 21562-2008),以及国内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城市轨道交通消防安全管理》(GA∕T579-2005),天津市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天津市安全生产条例》《天津市轨道交通管理规定》《天津市处置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公司组织员工认真学习法律法规,依法作业,从而从法律制度上保证了运营的安全。

四、 结语

在轨道交通蓬勃发展的今天,地铁作为为大众服务的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便捷、准时、安全高效的优势,在城市交通中越来越受重视,地铁的发展大大缓解了城市交通拥挤的问题,对于促进城市健康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今年是天津地铁网络化运营的元年,笔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对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实践的进行了总结,同时,运营公司应着重做好地铁的安全管理工作,使地铁的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从而为广大人民享受地铁的便利与快捷打好安全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志刚,谭复兴.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概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2]李为为,唐祯敏.地铁运营事故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6)

[3]韩利民,李兴高,杨永平.地铁运营安全及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0)

上一篇:健康培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产品培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