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段考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0 00:27:38

地理段考总结

地理段考总结范文第1篇

什么活动能是轻松的载体?不禁让我想起开学初苏章顺老师的一节班会公开课,一个简单的击掌游戏让我感到很新奇:每分钟可以击两三百下?我私底下自己试过最多只有八九十下。于是我在班上尝试,结果同样惊人:第一轮最多102下,第二轮最多288下,第三轮最多410下。有目标时的潜能是如此巨大!相应原理是否也可以有效地应用到学习目标上?这节班会课,我决定仿击掌游戏展开。

1. 引子。现在的学生很敏感,很聪明,他一嗅到你说教的味道立马会举起盾牌,所以要很好地隐藏你的目的。我把引子设为“庸俗”的零食:用班级在合唱比赛、跑步比赛中获得的奖金,让学生干部买了些同学们喜欢的食物,分组开“大食会”,“大食会”同时顺便讨论:你认为我们这次的段考会取得怎样的成绩?达到目标后你想要得到怎样的奖品?小组长负责主持和记录。(记录纸也是有讲究的,我选了不同颜色的彩纸,张贴的时候效果会好些。但这一意图也不能让学生知道,否则就不真实不畅所欲言了。)大家吃得欢快惬意,聊得轻松热烈。突然,有同学问了:“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学习啊,可以总结其他方面吗?”“当然可以!”我开心地大声回答他,让每组的讨论增加这点。要知道学生这一问正中我下怀,同学们能够意识到一个人的进步不仅仅指学习,是多么了不起的成长啊!25分钟很快就过去了,学生吃完聊完了。

2. 核心分享。六个小组长分别汇报,我把要点写在黑板上。这个细节很重要,因为说和听都是无形的,印象不深刻,写出来了,等于在心中再刻画一遍。同时,我还希望大家把集体的期望和个人的目标结合起来记在《成长记录本》中。(这一点不作硬性要求,一些“理科男”不屑于这种记录,他们的目标简洁深刻地在心中,不必强求形式的呆板一致。)有些组的目标低得让大家嗤之以鼻,认为没有挑战性。有的期望让大家哗然,觉得高不可攀,比如数学进步到前16名、物理进入前10名等等,我都如实的把它写在黑板上。大家七嘴八舌地争论,我在其中“推波助澜”,引导选择相对一致的目标,比如班总分平均分,设为级12名。随着第六组的汇报结束,下课钟声响了,我准时下课,把写满目标和奖励期待的黑板留给大家,因为我知道即使下课了,课堂的讨论依旧会在同学们心中发酵。

3. 持续鼓励。课后,我把六个小组的记录纸按“期待”和“奖励”分开,剪成不同的形状,分别贴在标题为“我们能做到”和“我们想得到”的大纸上,晚修前张贴到教室后墙。美观的张贴肯定会吸引学生围观,围观就会想起班会,就会有讨论、有想法、有动力。

4. 考试结束后的第1节班会。我把当日的期望做成PPT重放,让大家猜,哪些目标实现了,哪些目标没有实现。我逐一公布单科平均分在年级的排名,有些目标没有达到,大家挺遗憾的。我接着展现有进步的科目,地理、化学、物理等,大家挺兴奋的。那么班总分平均分排名是多少呢?喧哗的教室刷地安静下来,我缓缓播放PPT:年级第10名!一片欢呼!这时,我在黑板上写出新一节班会课的主题:“你能成为怎样的人,在乎于你想成为怎样的人!”同学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这句话,并以这一标题在《成长记录本》中写下总结。

5. 段考后的第2节班会。这是一节对段考成绩奖励的自主的户外班会课。高一的学生,刚考完试有人欢喜有人愁,很难进入状态,我让他们先尽情释放各自的情绪。另外,我需要时间根据不同学生的状态、成绩、总结进行个别疏导,为提升下一节班会课的效果做铺垫。

6. 段考后的第3节班会。第一部分是同学段考总结分享。第二部分是老师针对历次段考暴露的大软肋展开分析,重点放在数学成绩的提高和与个人高二分班紧密结合的年级前400名的人数,很自然地就转入期末考动员了。

地理段考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阶段考核制;过程教育;结果教育

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泰勒认为,“如果要系统地理智地研究某一教育计划,首先必须确定所要达到的各种教育目标” [1 ]。他强调应该清晰地表达教育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制订相应操作程序和方法。目标教育是以教学中预先制订的目标为标准作为衡量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志,并不以教育的环节为研究依据,在应用过程中常常导致结果教育。结果教育是我国目前最流行的教育模式,我国大多数大学本科生课程实行期末考试制就是结果教育的一种范例,即期末考试成绩作为整个学期学习的终极目标,用一次成绩好坏评价学生整学期的学习历程。这种考核本科生的方法简单易行,但也显示出它的许多弊端。主要是学生平时不学习,期末来个冲刺,通过万事大吉,一次考糟整学期努力白费等。针对这些弊端,东北林业大学从2013年初开始了本科生阶段考核制实践试点,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等课程参与了这一试点。

阶段考核制是属于过程教育考核的范畴,所谓过程教育是教育中不再只重视教育的目标,更重视教育的环节和历程。

阶段考核制主要分为若干次平时考试和一次期末考试两个阶段,平时考试强调基础,期末考试强调综合和运用。根据各科特点自主决定平时考试和期末考试分数和侧重点,最后所有考试成绩之和就是总评成绩。下面以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为例对本科生阶段考核实践及效果作一下介绍。

整个学期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结束都有一次考试。平时考试侧重学生对概念、性质和定理的理解,和知识的简单运用;期末考试针对第三阶段学习以及全书的综合知识考核,侧重考查对定理和性质的深刻理解和跨章节的知识综合运用等。教师根据每次阶段考核情况反馈的信息总结,调整下一阶段的授课方法和考核方案。最后,还要根据各阶段的情况分析总结,制订未来的授课和考核计划。

美国现代教育家杜威明确指出:“教育者必须警惕所谓一般的目的和终极的目的。教育目的只能作为阶段性目标(objective),而非总结性的目标(goals)。” [2 ]阶段考核制的实践是促进大学教育目标转变的一种具体方法,目的是由结果教育向过程教育的转变,它以阶段目标的形式强化了这一转化的过程。

一、阶段考核制引起了学习方式的转变

过程教育哲学家怀特海认为:“实体如何形成的方式构成了实体是什么的内容……,它的‘存在’由它的‘形成性’所组成,这就是过程的原则。” [3 ] 这种过程哲学观对教学设计很有启示,因为它表示课程学习应该是历程性的。作为过程教育的一部分的阶段考核制将一个终极目标演化成多个阶段目标,这势必会引起学习方式的转变,并且这些转变多数具有积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

许多学生在大学里,学习并不积极,只有到了期末才会去上学习。这样没有学习氛围的大学是没有活力与生命力的。通过阶段考核制的实行,许多原本抱着“混大学”的学生改变了他们的初衷,变得也热爱学习了,期末一次冲刺变成平时的若干次冲刺,增加了学生的总体学习时间。

2.学习与复习结合得更紧密

期末考试制下的学习是在平时进行,而复习是在期末进行,一些如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类知识点较难的学科经常出现学习与复习脱节,复习时提起的知识往往由于时间较长已经忘了,经常出现重新再讲的现象。而阶段考核制中间间隔时间较短,没有短期记忆的临界点就复习,学习和复习能够很好的结合起来,避免了由于时间太长而想不起来的困境。

阶段考核制使教师和学生能及时获得考核信息反馈,评估该阶段教与学的得失,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略,转变学习习惯,从而使教与学这对矛盾共同体能够更好地结合,促进其和谐发展。

3. 网上答疑与面对面答疑相结合

在期末考试制之下,学生平时很少向老师问问题,可是一到期末答疑时,老师忙得应接不暇,学生则抱怨老师讲得不够细,由于等待时间过长甚至出现某些学生放弃答疑的现象。

阶段考核制由于增加了考试次数,也增加了学生平时答疑的数量,这使一些疑问在平时已得到很好解决,期末答疑的人数便少了许多,有效缓解了老师期末的压力。但由于答疑趋于分散化,这使得原有的面对面答疑时间变得远远不够。为了解决这一现象,实行了网上答疑与面对面答疑相结合的办法,通过网上答疑使学生的疑问能够很快得到解决,增强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4.促进考风的转变

期末考试制下由于一次考试决定一切,少数成绩较差学生存在侥幸心理,一旦监考老师出现松懈,便以作弊方式通过了考试,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混大学”是一条捷径。

而在阶段考核制下增加了考试的次数,并且每次考试都如同其期末考试一样严格把关。这大大减少了作弊成功的可能性,促进考风的转变。

5.减轻了期末复习压力

在大学里平时学习压力不大,但到了期末,很多学科都要考试,期末复习压力很大,平时空空荡荡的自习室一时间出现人满为患。实行阶段考核制后,期末考试压力已经有效地分配到各阶段,平时自习室也有人学习了,而期末也没有出现自习室不够的现象。

二、阶段考核制实践效果

从期末考试制到阶段考核制的转变对教学产生的积极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学生成绩提高

由于阶段考核制对学生学习的督促作用,使得一部分原本不学习的学生变得爱学习了,逃课的现象减少了。并且考试内容为刚学过不久的知识,而根据阶段考核情况制订的下一阶段考核往往会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势必会提高学生的总体成绩。以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为例,及格率有明显提高但优秀率没有明显变化,这说明阶段考核制对差生有一定的督促学习作用,但对学习好的学生来说影响并不大。

2.自学能力的培养

大学阶段,每科老师授课时间很短,老师往往只传授课程的内容而不再领学生复习,许多学生由于不会自主复习而成绩一落千丈,阶段考核制正是通过考试的形式来提醒大学生“到该复习的时间了,别忘了以前的知识”,这对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有积极的作用。

三、阶段考核制出现的问题

随着阶段考核在我校的全面推广,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

首先,教师的工作压力变大,大量的答疑、出题、批卷和监考等工作使一些课程较多的老师的工作量增加,况且在大学里一些老师还有大量的科研工作要做。如何减轻老师的工作压力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考试不能仅停留在考试次数的增加上,也应该实行考试内容多样化,甚至进行一些学科内跨课程(相关两个或两个以上课程)的综合考试,弱化标准考试权威,突出各专业特点,体现学生自主性和不同性。“采用一种一般的、宽松的、多少带有一定不确定的方式” [4 ]制订考试方案,增强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等。

再次,防止大学演变成新的高中阶段。现在的大学生没有了高考升学压力,往往是得过且过的多,认真学习的少,所以适当增加考试压力不会使大学演变成新的高中阶段。但一旦考试过密变得应接不暇,考试将对学生的身心造成摧残,这将又是一个高中阶段的开始,不利于放飞个性和人才的培养。为此须要认真研究哪些课程需要阶段考试,哪些不需要阶段考试,那种标准化格式化的统一模式是不符合过程教育的理念的。

参考文献:

[1][美]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施良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英]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过程与实在[M].杨富斌,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

地理段考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性别差异化;高中地理;教学

一、性别差异化教学的必要性

1.高中男女生思维差异

早在1985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中指出:“中学男女生在思维上的性别差异一般是认为存在的。”

该理论认为,男女生由于先天遗传因素的原因,其在人生发展阶段,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不论时间上,还是方式上都存在差异。一般我们认为,男性的思维发展较之于女性的思维发展时间要缓,男性善于抽象思维而女性更善于具象思维。因此,男性更趋向于理性分析和解决问题,而女性更趋向于感性判断和情感记忆。

2.高中男女生认知途径差异

对于当前的高中生而言,由于其深刻的思维发展背景,其在知识认知方式上存在着极大的不同。观察发现,男生普遍更优于逻辑更强的学科类,比如数学和物理;而女生更善于识记类较强的学科,比如语文和英语。而对于相同的知识,统计发现,采用理解默记的方式认知的男生占据大多数,而更多的女生采用直接记忆的方式。

二、性别差异化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实验探索

1.性别差异化教学率先在地理课堂实验的原因

白光润在他的《地理科学导论》一书中指出:“地理学是研究地表系统以及地表系统之间关系的学科。”地理学的综合性和历史阶段的描述性研究过程的长期性,使得地理学带有强烈的文科特征。

地理学作为理科中的“文科”,在当前的高中阶段属于文科范畴,但是其特有的理科性和文科性相统一的特征为地理课堂率先实验提供了理论依据。

2.性别差异化教学实验

(1)实验设计与分组

实验计划设置一个纯女生班,一个纯男生班,三个男女生混合传统模式的班级,采用个别对应的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一个学期的教学,在期末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实验结果。

本学期本人所带班级中有一个音乐班,除了其中三个男生,95%以上学生均为女生,可近似认为是一个女生班,为实验组Ⅰ,而体育班基本上全部为男生,可视为实验组Ⅱ,同样还带有三个传统型班级,分别编号为实验组Ⅲ、Ⅳ、Ⅴ。这五个班级基础相同,都属于临时组建,实验前没有任何的同类实验。

(2)实验预期

本人采用实验前分班别平均成绩为实验参照数据,在预定的教学试验方法下预期结果如下:

(3)实验过程

根据实验计划,采用实验计划的方法分别对各实验组采取对应的教学方法施教。尤其是针对两个实验组Ⅰ和Ⅱ,对实验组Ⅰ以针对性的情感式体验为主启发,以书本为落脚点,更多地让学生去熟悉书本文字材料,总结出重点和知识结构,然后采用背诵记忆的方式去记忆,然后理解和尝试在题目中运用,对题目的设置更多的是反复多遍,力求抓住书本要点和考试要点。而对于实验组Ⅱ更多采用的是现象引入,结构分析,引导学生自我逻辑推理知识要点,老师只做小结和文字术语补充,对题目的设置更多的是采用举一反三的重点和难点统一为主,让学生做的量少,但是理解为先的记忆学习方法。各分别持续时间为一个学期,即以4个月的时间为准。

(4)实验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分别记下实验过程中每个阶段每次考试的平均分作为参考数据。其中第一次段考距离实验开始为40天,第二次段考距离实验开始为85天,第三次段考距离实验开始为122天。统计结果如下:

(5)实验结果分析

从实验结果来看,经过一个学期的针对性实验教学,实验组Ⅰ和Ⅱ变化幅度最大,进步率明显要比实验组Ⅲ、Ⅳ、Ⅴ高。实验组Ⅲ、Ⅳ、Ⅴ的最终进步分别为3.5、2.3、1.6,而实验组Ⅰ的进步达到了5.9分,实验组Ⅱ达到了5.2,均达到了预期的实验结果。

同时,从实验结果来看,实验前两个实验组Ⅰ、Ⅱ的平均分相对较低,而实验后同时上升排到了第一和第二层次,考虑到其基础差异,可以得出结论:针对性实验教学法取得了相应的效果。

从时间跨度上来看,实验时间越久,其同等对比下进步速度越来越快,同传统教学法下的班级差距越来越大。

实验证明:针对不同性别的学生采取性别差异化针对性教学是必要的,而且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3.性别差异化教学实验总结

(1)性别差异化教学的效果性

实验初探证明性别差异化教学的效果在短期实验内是明显的,尤其在应对以考试为评价标准的评价机制上,其更是有快速提高成绩的效果。但是差异化性别教学是否是可持续的、长期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实验验证。

(2)性别差异化教学的时间限制性

由于高中阶段的教学任务繁重,时间非常有限,因此,在应对男女生性别差异上的教学实验时间非常有限,同时由于当前教师的个人素质及实验条件限制,在性别差异化教学上的进一步实验依然存在很多限制。三年的高中阶段依然受阻于初中乃至小学非差异化教学带来的压力。

(3)性别差异化教学与学

性别差异化教学与培养男女生正常交往和合作学习的学并不矛盾。当我们在实行学的传统教学理念时,多注意男女生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针对性措施,在进行专门的差异化教学时,同步培养其互相学习和合作的能力。二者之间本来就是互相依靠的,不可人为分割。

参考文献:

[1]林钟敏,黄宪妹,李林.中学男女学生逻辑思维差异特点浅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1985(1).

[2]白光润.地理科学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2.

[3]蔡志强.浅析新课标下高中地理学习中的男女生差异[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09(2).

地理段考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 地理教学

近年来,职业中学的发展遇到一些困难,学生人数减少,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学生考职校大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普高进不了,只能来职校;另一个情况是为了学习一门技术。这两种原因使他们在文化课学习上缺乏信心和毅力。许多学生一谈到地理课学习就摇头,大有“谈地理而色变”之势。事实上,中职学生也有他们的优点和长处,这需要教师积极去挖掘。笔者结合自己在中职学校教学的体会,认为以下几种途径可唤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一、发挥专业特长,激发学习兴趣

中职学校的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业,地理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如果能利用专业知识,巧妙地和地理教学结合起来,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讲到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时,针对美术专业的学生,教师可做如下阐述:由于美术的形成和发展存在着必然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所以美术在发展完善的过程中,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这点恰好可以用地理学的知识来探讨美术和地理环境变迁的外在表现,从地域的角度,用空间的观点来发掘美术和地理环境的内在联系。中国美术作品的风格多样、流派繁多,主要原因是不同地域造成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在这种环境影响下,美术家必然形成不同的或者相似的艺术风格,如中国美术的绘画风格南派和北派的形成。

音乐专业和地理学习关系也非常密切,教师应加强音乐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和妙用,寓教于乐。如在讲到我国的自然地理时,教师可向学生介绍:由于我国山河壮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境内民族众多,分布广泛。生活在各自不同环境区域的各族人民,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音乐,形成了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流派,如陕北的信天游等。

二、捕捉灵感,培养学生个性

灵感是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一种复杂的精神现象,在艺术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自古以来有多少艺术大师在“用笔不灵看舞燕,行文无序赏花开”的瞬间,由于灵感的突然光顾,萌发了崭新的思想和生动的形象,从而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杰作。中职地理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地理活动时,也要时刻揣摩学生的思维活动,要有意识地诱发灵感,善于“一张一弛”。在平时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设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诱发灵感创造条件。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使其具备丰富的科学知识、文学知识,这也是捕捉灵感的一个基本条件。此外,还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观察、联想、想象的训练,这样才能使学生思索不解的疑问,产生突如其来的醒悟和理解,不断闪烁灵感之光,从而达到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发掘人才的教学目的。

三、克服情感和认知障碍,找回自我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具有情感和认知方面的障碍。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对学习缺乏兴趣,存在着明显的厌学情绪。形成情感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影响,也有家庭的影响,但更多的是学校的原因。例如,某些教材内容过难,要求过高,教师教学方法不当,学生难以完成学习任务,成绩不理想,经常“红灯高挂”,久而久之,对学习产生了自卑和恐惧情绪。认知障碍主要表现为学习上基础知识薄弱,基本技能差,缺乏良好的科学素质。这些阻碍了他们各种能力的发挥。

四、地理教学要生活化

新课程改革提倡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生应该通过调查和学习与生活有关的问题,获取地理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水平。在中职学校,学生本身素质不高,对地理学习基本上没什么兴趣。但如果教师能积极引导学生,平时多教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就可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从教材选择上看,教学内容可以从地方生活资料说起,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社会、热爱人类的教育,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内容上看,由日常生活的感性知识再到全球议题;从区域上看,由近及远,把地理知识与生活密切结合起来,使枯燥无味的题材变为生动有趣的内容。这样,学生学习了与人们经济生活休戚相关的内容,会感到地理是一门有实用价值而且十分有趣的学科。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如在讲到人类与大自然的相互关系时,教师可举例:人类生活不断受到大自然的影响,大自然有时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如干旱、洪水、滑坡、山崩等,那么人类应该怎样与大自然做斗争,如何进一步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五、对学生要有正确合理的评价

普通教育强调的是全面发展,是为了培养综合能力较强的人才,而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重在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专业技能,是以能力本位为基本原则的。加上中职学校的学生,在普通教育的首轮评价(中考)中不算是优胜者,也就是说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是因为进不了普通高中而选择了中等职业学校。这就意味着对这一类群体,不适合用普通教育的评价体系来评价。因此,应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及其专业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例如,以往各种课程的考核大部分以期末考试的成绩为准,这种考核方法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对单门课程采用分阶段考试法。分阶段考试法就是在一个学期中根据教学进度对各知识点进行多次总结性考试,并把考试成绩按比例累计到期末总成绩中。这种考试,大部分学生被评为中等生,有的还被评为优等生。由此可见,如果我们改变对中职学生的评价方法,就一定会去掉“朽木难雕”的感觉,建立起职教工作者对学生的信心,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海涛,王兴平.浅谈美术地理的地域空间性[J].人文地理

[2]苟秉红.地理环境与中国民间音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3]崔松.捕捉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的个性[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地理段考总结范文第5篇

一、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心和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深入了解学生,是教师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的第一步。教师要经常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沟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倾听学生的诉说,及时反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程度,师生共同剖析原因,商讨对策,使学生感到教师的亲切和老师对学生的关心,使学生增加学习劲头。

激励学生是教师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的第二步。教师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肯定的眼神,胜过无数次指责批评,即使是学生对知识答错了,也要给予肯定,加以鼓励,使学生看到希望。

典型进步事例是教师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的第三步。教师可以用往届学生学习地理的典型进步事例进行大肆宣扬。事实总是胜于雄辩,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是强大的精神鼓励。

二、帮助学生制定科学、系统、合理的复习计划

高三复习的最终目的,是在高考中考出理想的成绩,考上理想大学。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和理想,教师首先应让学生了解高三阶段复习的统筹安排和教师的复习计划,并帮助学生根据相应的要求制定出最符合学生实际,最有利于学生成绩提高的复习计划。复习计划制定的越详尽越好,让学生感觉到有奔头,而且目标不遥远易实现。对每一次的阶段考试,尤其是摸拟考试,教师应帮助学生认真分析总结、查漏补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做到万无一失。

三、指导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关注热点

首先教师应认真研究历年高考试题及高考考纲,对上一年与新一年的考纲进行对比,分析近年来考点、热点在往年高考试卷中所占的分值,抓住重点。其次指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堂理解、讨论归纳,自己找出重点难点,让学生学会逐渐发现教材中粗体字的标题多为课时的重点。在一节课中教师费时、列举事例最多、强调次数最多之处,也多为一节课的重点、难点所在。关于地理时事和热点问题,教师在第一轮复习中应随时加到教材中,使理论与现实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脑海中刻上印象、留下记号,培养学生养成关心国家大事、收集地理时事与信息的习惯,引导学生用所学地理知识和地理理论去分析、解释地理时事,既可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觉得地理有用而兴趣大增,又对相应的地理知识起到强化作用。

四、指导学生掌握复习方法和答题技能

指导学生运用记忆法复习地理概念、地名、地理分布、地理数据、地理原理,因为这些知识是不变的。牢固掌握就可攻破诸多选择题。同时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采用图文结合记忆、比较记忆、联想记忆、理解记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识记,提高阅读与分析能力。在每一单元知识小结时指导学生运用网络法,根据重点知识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因果关系整理出科学实用的知识网络,形成头脑中清晰的知识脉络。

地理的大多数知识都能转换成图表,所以图文对照法及图文转换法应该贯穿整个复习过程中。

不仅复习有方法,答题更有技巧。做题前审题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但教师怎样指导学生审题?我教给学生的做法是:用最平常的心去看懂题意,看清图示是最基本一步,然后寻找关键词语、限制性词语、问题所涉及的时间、地点、地理背景等,审题要慢、下笔要快,才能做到不走题、不偏题、不漏题。具体到各类题型又有不同的方法。

在整个高三复习过程中,若老师能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则学生不仅在地理高考乃至整个高考中受益,而且能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终身受益。

(作者单位:吉林省农安县巴吉垒中学)

地理段考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空间认知;教学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7011901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随机选取九江一中的师生进行调查,涉及一线地理教师20名,各年级学生120名。其中,高一年级学生40名,高二年级学生50名,高三年级学生30名。

2.调查方法

以问卷法、访谈法等方法展开调查。首先,编订《高中地理空间认知学习体验问卷》,利用课余时间发放给120名学生,后期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3.3%。其次,在课后时间与20名地理教师进行一对一面对面访谈,收集他们关于地理空间认知教学的方法和建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生群体调查

针对受访学生的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问题:(1)你的地理空间认知学习体验如何?(2)你认为地理空间认知学习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3)你希望老师在地理空间认知教学中进行何种改革?通过后期统计,将学生的问卷结果整理如下:(1)60%的学生表示“很好”,30%的学生表示“一般”,10%的学生表示“不好”。(2)30%的学生表示“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差”,35%的学生表示“老师的教法难以让我建立起有效的空间认知”,25%的学生表示“存在理论认知和实践认知上的断层”,10%的学生表示“其他”。(3)55%的学生表示“希望老师能采取更为直观的方法,引导我们认知地理空间知识”,45%的学生表示“希望老师引入更多的信息化教学策略”。

2.教师群体调查

针对受访教师群体的访谈则侧重于以下几方面问题:(1)你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开展地理空间认知教学?(2)你认为地理空间认知教学最大的困难是什么?(3)你会对教学的效果进行阶段性评价吗?通过后期统计,将教师的访谈结果整理如下:(1)50%的教师表示采用“PPT讲授法”,40%的教师表示采用“手工绘图演示法”,10%的教师表示“会引入一些地理信息软件辅助,并开展理论联系实践空间认知教学”。(2)25%的教师表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欠佳”,30%的教师表示“学校的教学条件有限”,45%的教师表示“自身的信息化教学素养不够”。(3)70%的教师表示“不会进行阶段性评价,仅会采用期末考试的方式进行总结性评价”,30%的教师表示“会进行一些简单的阶段性评价,但没有建立起系统的指标”。

三、结论与教学建议

1.结论

第一,地理空间认知教学现状整体良好。由调查结果可知,受访学生的地理空间认知学习体验整体不错,60%的学生的学习体验为“很好”。当然,受空间想象能力、地理学习基础等因素的影响,受访学生的地理空间认知学习成绩存在一些差异性。

第二,制约地理空间认知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仍存在。调查结果反映出存在着一些因素制约教学质量的提升,包括:教学方法不够科学,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不足,以及教学阶段性评价体系尚未建立等。

2.建议

第一,加大地理空间认知的信息化建模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是地理空间认知教学的基础,然而该校教师现有的教学方法仍然比较传统,大多为PPT讲授法或手工绘图演示法,很难有效培养学生的这方面能力。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建议教师采用信息化建模教学的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地理GIS、3D MAX等建模软件,构建三维立体的信息化课堂,通过动态的地理模型影像显示技术,为学生打开空间想象的大门。

第二,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在应用信息化建模软件组织教学前,该校地理课程教师应先对一些地理空间认知教学的软件进行学习,例如谷歌地球、3D MAX等,在熟练掌握软件操作的基础上,将其融会贯通地运用到日常的空间认知教学中,建立起一套系统的教学方案,开展科学有效的信息化教学实践。在教学中,各位教师还应多展开教学总结,发掘更多高效的空间认知教法。

第三,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为使地理空间认知教学的效果能够得到及时评估,构建一种过程性的量化教学评价体系显得至关重要。具体来说,应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前期重导入评价,中期重执行评价,后期重反馈评价,每一个阶段都应构建权重分明的指标,例如学生体验权重指标、教学先进性权重指标、阶段考核权重指标等,在每一次阶段性考核后,针对凸显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整改,以此种螺旋上升的u价方式,不断提高地理空间认知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地理段考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 统计规律 联系实际 高中物理教学

在高中物理热学部分的教学中,研究物质的结构及微观结构的表现时认为大量分子的宏观行为满足统计规律。由于微观粒子结构的特殊性,多数学生对物质内部的图景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学生在理解微观粒子遵循的规律时出现较大困难。如何构建微观过程的宏观图景,是帮助学生克服此类困难的关键。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不断总结生活经验。这些生活经验的总结有的是可以与微观粒子满足的统计规律联系起来的。比如在如何理解“物体的温度升高时为什么不是所有的微粒的运动速度都增大”的问题时,可以把温度的升高与学校某个班级平均成绩的提高相类比。当某个班期考的平均分比段考的平均分高时应是这个班的大部分学生的期考成绩比段考高,但也不排除有少数或个别学生因发挥不佳或其他原因,成绩比段考还低的可能。这样一类比把微观问题宏观化,对于学生理解温度升高时并不是每个分子速度都加快、动能都增加的结论是有益的。在理解微观粒子在热现象中满足的统计规律时,这种方法也是非常有用的。

《用油膜法测分子的直径》是高中热学中唯一的学生实验。这个实验充分体现了热力学研究的特点,对于学生理解热力学的统计规律是非常重要的。在指导学生做这个实验时,应想方设法让学生理解这个实验的实质。做《用油膜法测分子的直径》实验时,学生对为何要事先配制油酸酒精溶液不理解,认为配制油酸酒精溶液很麻烦,还会因为酒精的挥发对实验造成较大误差。因此,认为配制该溶液是不必要的。这是学生对微观粒子的特点不了解而产生的错误认识。微观粒子的特点是“多和小”,所谓多是指任何一个宏观物体内部分子的数量多,所谓小是指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质量小、体积小、所占的空间小。基于这样的特点,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直径实验》时,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是能否在液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由于分子的体积非常小,油酸是否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用眼睛是不能判断的。那么,怎么才能保证油酸在水面上形成的一定是单分子油膜呢?唯一解决的办法是让油酸在水面上充分散开。而让油酸充分散开的措施有两种:一是滴到水面的油酸体积很大时,要使水面的面积非常大。比如把一小瓶油酸倒在一个大型水库的水面上。这时油酸可以在水面上充分展开形成单分子油膜,但这时油的面积太大又给油膜表面积的测量带来了困难。显然这样的实验学生在实验室是无法完成的。二是尽可能缩小油酸的体积使得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即可形成单分子油膜,但是这样油酸分子的体积太小用量筒根本无法测量。在油酸体积的测量上又会存在很大误差,使测量结果失去意义。为了解决这样的难题,人们想到了配制油酸酒精溶液,让体积很小但可测的油酸溶于一定体积的酒精中。配制体积比很小的油酸酒精溶液,再用巧妙的方法测出一滴溶液的体积,利用体积比计算出一滴溶液中油酸的体积。将这样的一滴溶液滴在水面上可形成单分子油膜。这时形成的油膜面积很小,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即可测量。用简单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难题。用统计方法就解决了既可测油酸的体积,又可测单分子油膜的面积这个难题。可见在用油膜法测定分子的直径的实验中,配制油酸酒精溶液并不是为了增加实验的难度而添加的,而是为了用宏观的方法测定微观量而必不可少的。学生只有在脑海中充分理解物理图景,才能对实验有充分的认识,在实验中自觉地实施,并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以上做法对于头脑中有微观物理图景的学生来说是容易理解的。但大多数中学生缺乏这样物理图景的构建,理解起来还是有困难的。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这样的困难呢?最有效的办法是列举生活中宏观物体的类似例子让学生理解。对于广大农村地区的学生,他们对农村生活比较熟悉,可列举与他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例子说明。如在农村,由于种子的价格昂贵,农民往往购买少量的种子然后通过嫁接的方法获得很多幼苗。为了使少量的种子长出高质量的幼苗,必须解决如何把少量种子均匀地撒在宽阔的地畦上的问题。如果认为种子少而选择把种子一颗颗地插在地畦上,这样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达不到要求。农民想了一个简单方法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是把少量的种子与一大盆细沙混合,然后把沙子与种子一起撒到地畦上。由于在少量的种子中掺进了大量的沙子,使得每相同的体积中种子的含量是相同的。把这样的混合物撒在地畦上,长出来的幼苗一定是均匀的。我国南方农村的广大地区以种植水稻为主,这些稻田在冬天是闲置的。这就导致春天开播时稻田中和田埂上处处会留下因干燥而产生的大小不一的裂缝和因蚯蚓、蝼蚁的挖掘而产生的孔洞,不利于稻田的节水和灌溉。这些裂缝和孔洞很多,难以发现,要想找到它们并一一进行修补,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效果不佳。这样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怎么才能用最短的时间和最低的成本堵住这些孔洞呢?农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又应用了统计的方法。他们的具体做法是在犁第一次田的过程中,先用犁把田土犁成一坯坯的土坯,再把水放进农田中,用耙反复搅拌,把这些泥坯和成泥浆,这些泥浆就跟着水流到各个裂缝和孔洞中,这些泥浆在孔洞中沉淀就把这些裂缝与孔洞堵得严严实实了。这样用简单的方法达到了目的,而且一举多得。这就是生活中的统计规律的应用。

知识是日常生活经验的概括、总结与升华,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尤为紧密。在物理教学当中通过联系实际把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化,通过类比把微观场景宏观化是使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熊梅,李红霞.主体性、人的发展与启发式教学观[J].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7.7.

[2]宋兵波.简论教师主体[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

[3]杨再铭.试论现代课堂教学中的新型师生关系[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

地理段考总结范文第8篇

一、针对学生学习现状形成制度

(1)注重当前学生的学习状态。很多学生对地理都抱着模糊的学习态度和目的,使得他们只是迎合老师的要求,被动学习,死记硬背。这种被动的外力学习是制约学习的关键。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理所当然成为地理老师的着力点。

(2)改进考试形式。测试中,我允许学生在考试中查阅资料、讨论题目,或在考前开放部分考试要点,即在考试进行中延伸着学习的深度和时间,使作弊“合法化”,这无疑让学生倍感新奇,在兴奋的叛逆心理驱使下,主动迎接这种“另类”的考试。

二、用新颖的考试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1.开放考试

在坚持独立答题的基础上,以不同的形式开放考试。

(1)考试过程中开放笔记,但只允许参阅课堂笔记。

(2)考前讲解试题。考试前,用一课时的时间讲解试卷,提示考点并有侧重地讲解一些难点,之后留给学生时间去整理、强化相关知识,并趁热打铁在第二天或第三天安排正式考试。这种老师特意点明的“细节”,往往会引起学生的重视,尤其是老师带着考卷进入教室,抽出进行讲解的知识点。这样,可以制造出一种“分数唾手可得”的气氛,用“曝光”的试题紧紧抓住学生的心。

(3)考前开放试卷。将考卷带入课堂后,在分发给学生的同时,强调本堂课并非考试,并要求:不允许做笔记(避免抄题);独立分析题目,不允许讨论(避免核对选择题的答案);可以自由翻阅各种相关资料;时间限制为一课时,下课时收卷。然后,在第二或第三天安排正式考试。有了复习“要点”和方向,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更为了不失去“拿到手的分数”,很多学生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2.合作考试

由两名学生讨论作答试卷,但是不允许参阅资料。在此前提下,我又根据考试内容和时间在形式上做了一些具体要求。

(1)全部考题共答。拿到试卷后,合作人从考试开始到结束,讨论完成所有试题,共答一份试卷。

(2)A卷独立,B卷合作。这是由任课教师完全支配的阶段考试,时间一般在90分钟以内。我安排学生在考试之前的60分钟独立完成A卷。收卷后,再由合作人讨论作答B卷。在考题上,A卷侧重地理基础知识,B卷侧重课本知识的延伸和探究性知识。

(3)考试结束前20分钟的合作。分发试卷后,学生首先独立完成各自试题,同时标出模糊难解的题目。待合作信号发出后,合作人利用20分钟讨论难题。

3.合作兼开放的考试

首先,两名学生以闭卷形式讨论完成题目。对于争论未果的问题,老师发出开放信号后,学生利用剩余的有限时间查阅课堂笔记,进一步研究、讨论试题。

三、尝试的积极成果

地理考试中,运用“开放与合作的考试”学习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学生被动学习地理知识的状态。首先,老师规定的课堂笔记可以在“考场开放”,这样会让学生逐步养成上课记笔记、整理笔记的好习惯,突出所学知识重点,抓住要点,为学习和积累基础知识打下基础。其次,学生在争辩过程中,利用表达和说服,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掌握。第三,由于考试必须得出结论,所以出现不少学生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学习现象,这使得考试不仅是对前一阶段学习的总结,更成为学习的高质量延伸。第四,学生对学习地理从排斥、畏难渐渐转向有了浓厚兴趣。不同程度的开放考试,普遍提高了学生的考分,使学生建立了学习的自信心。

四、尝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开放与合作的考试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需要注意的是,作为老师,不能简单地从相关资料上照搬试题,要避免考题与自己所传授知识的脱节。再者,要把握好每次考场的自由度,及时维持考场的秩序。同时,科学确立合作人,两名学生必须成绩相当,避免考试中出现“无能为力的闲置力量”和“无可奈何的单打独斗”。第三,考分的提高必然会使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给自己定位。这时,老师要及时用“开放与合作的考试”对学生们的阶段学习做出具体的、切合实际的评价。

地理段考总结范文第9篇

一、精心命题

精心命题是提高考试有效性的前提。命题首先要克服“拿来主义”,根据随堂练习、单元练习、阶段练习、综合练习的不同特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确定不同的广度和深度。总的来说,要从统观教材的高度,立足于基础,着眼于问题的实质,把握各部分知识的相互联系,做到知识要点化、要点题型化,浓缩课本知识,提炼成习题,使其具有概括性和代表性;注意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同一知识点的有关题目,有计划地穿插在不同类型的考试中,努力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使试题真正做到点多、面广、题精。当然,对少数错误率较高,又属重点知识的题目,在以后的考试中,进行重复还是必要的,这样可使学生加强对重点、难点知识的复习,消化知识、巩固知识,从而使命题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让学生自己进行命题。虽然由于受知识和能力的限制,学生设计的题目可能是他们归纳做过的习题,但编制试题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知识积累和重组的过程,也是进行有效练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益处。老师评点,不断提高命题的质量,以此让学生了解考试,加强学习。但由于命题耗时较多,这种练习只能适量,否则会加重学生负担。

二、及时批改

批改不仅是为了查明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极好机会,为以后的讲评提供依据,也使学生明晓自己的缺漏,有的放矢地加以弥补。所以教师必须花大力气进行全批全改。一要及时,通过及时批改为及时讲评提供条件。教师如果能够做到当天测试、当天批阅、第二天讲评,趁热打铁,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考试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高效的工作作风会感染学生,既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密切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密切配合。二要认真,评分要客观、公正、合理,从而使分数具有准确性、可比性。这对成绩好的学生是一种鼓励,对成绩差的学生是一种督促,也是教育学生重视考核,认真听讲,及时认真做好复习的一种方法。对于成绩一贯较差或有明显退步的学生,要进行个别谈话,分析原因,明确目标,鼓励他们提高学习成绩。三要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弄清哪些题错得多,错在哪里,找出错误的症结,分析何种能力需要增强,学生需要何种帮助,为有效讲评创造条件。

三、认真讲评

通过对试卷的批改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而对试题的讲评则是弥补学生学习缺陷的重要环节,因此在考试后应舍得在讲评上花时间,讲评时一要就题论理,让学生不仅知道是什么,而且知道为什么,明确错误的原因,弄清问题的实质。二要善于小题大做,借题发挥。由于命题精选了试题,不可能所有的知识点在试卷中都有具体的命题,更不可能包含所有的知识点(此种情况主要出现在阶段练习和综合练习),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评时进行深度和广度上的延伸,通过讲评扩大知识的覆盖面,提高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能力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达到解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目的。这有助于克服“题海战术”的弊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三要重视双边活动。实践证明,在考前大部分学生能进行较为认真的复习,但考完后往往就万事大吉,因此讲评课上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要让学生思考,对学生多提问,通过提问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一些基础较差,学习自觉性较差的学生重点提问一些基础知识,通过提问,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听课效率,督促其做好考后的复习订正工作。四要注意解题方法的指导。学生答题出错,除知识掌握不牢,还有审题不清、解题方法和思路有误、答题不规范等原因。因此指导学生剖析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必不可少。讲评时,教师可展示学生的精彩解答与代表性错误事例,让学生感受;指导学生审题,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明确答题要求和限制条件,找到答题的“切入口”,打开解题思路,把握不同题型的答题关键……指导学生规范表达,力求做到思维严密而流畅,表述条理又科学,书写整洁而清晰。五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对有创新、独到之处的学生要及时肯定,善于点燃他们的智慧火花,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也要尽可能挖掘其闪光点,加以赞赏,予以鼓励。试题难度相对不大的试题,教师可有意识地让他们回答,让他们体会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消除压抑感,激发内在兴趣。

四、做好反馈

讲评后,教师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所考内容进行一次比较系统的复习整理,但是这项工作对部分学生来说还未真正完成,因此还需做好下面两件事情。一是部分学生由于基础较差等原因,尚未真正弄懂部分知识,教师要做好个别答疑,帮助他们扫清知识障碍。二是部分学生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自觉性差,听讲时不注意做好记录,不能及时订正错误,大部分学生对错误之处的订正仅满足于正确答案,不能认真地分析错误的原因。因此教师在讲评后应注意对部分学生的试卷进行二次批阅,检查其订正情况,督促学生认真听好讲评课,做好讲评记录,改变自己的薄弱环节,这对减少订正过程中的抄袭现象也是大有益处的。必要时对考试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进行二次检测,以便使难点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要指导和督促学生做好错题集,把平时作业、练习、考试中做错的题整理记录在本子上并认真进行分析,平时经常翻阅错题集,吸取经验教训,促使自己不断进步。还可要求每次考试成绩落后的学生到办公室过关(背诵重要习题的答案,说明有关试题的错误之处),促使他们认真听讲、认真订正,给他们一定的压力,利用大部分同学积极向上的心理,使他们把压力转化为动力,不断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提高考试的有效性,除了做好上述几项工作外,增强考试的计划性也很重要。因为考试的重要目的是督促学生认真及时做好复习,所以考试必须有计划,学期初让学生初步了解考试的大致时间,在考前作出具体安排,从而使学生有备而考。教师应尽可能把阶段考试、综合练习和期中、期末考试相结合,努力减少考试次数,减轻学生负担。由于学生对期中、期末考试更为重视,这对提高阶段考试和综合练习的质量也大有益处。教师要注意指导和督促学生把某一阶段的试卷整理装订好,在阶段复习过程中对有关试卷再一次进行复习,对自己试卷中出现的知识性错误、方法性错误、理解性错误进行反思,通过总结反思,避免再犯类似性错误,确保自己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曹同亮.解题反思——高考复习的重要环节.地理教育,2006,(6).

地理段考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班主任;信任;学生

笔者所任教的学校刚成立不久,学生大多数是来自乡下的农村孩子。为了让家长和教师放心,学校规定,学生周五放学回到家后,必须用家长的手机给班主任发一条报平安的短信,而星期天傍晚学生回到学校后,也要用班主任的手机给家长发一条报平安的短信。学校的这一规定,既拉近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加强了家校的联系,也有效地监督了学生在校外的不良行为。因此,几周下来,笔者班上一切正常,每周星期五的傍晚55条家长短信如期而至。

但是,意外还是发生了。一个周五的晚上,我们一家三口去超市买东西。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从笔者眼前掠过。笔者再仔细一看,正好是班上的张宏毅同学。笔者赶紧拿出手机,翻开今天傍晚学生发来的短信。“班主任,我已经平安到家,请放心。――张宏毅。”怎么回事呢?难道今天家长来县城接他,到现在还没回家?但也不该给笔者发到家的短信啊?是不是自己认错人了?笔者开始怀疑自己的眼睛,摘下眼镜擦了一下镜片,又从超市的另一侧看他。不错,正是张宏毅同学,今天下午英语课上他正是穿着这件咖啡色外套。笔者不假思索,立刻拨打了张宏毅家长的电话。“你好,是张宏毅家长吗?”“是”“张宏毅到家了吗?”“到了,请老师放心。”听家长这么一说,笔者也不再多想,毕竟自己已尽到了做班主任的责任。

星期天晚自修,按学校的安排是班主任到班辅导学生功课。课上,笔者特意留心张宏毅的表情,但三节晚自习下来,也没有看出他的异常表现。放学后,笔者把张宏毅同学叫到办公室,为了不让他怀疑自己对他的不信任,笔者没有正面问起周末是否回家的事,而是先关心他最近的学习情况,并鼓励他今后要更加努力地学习,上课大胆举手,积极回答问题,课后争分夺秒,认真复习,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教师,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争取在期考中考出全科A的成绩。

“我知道了,老师。这次段考我的历史科和地理科没得A是因为课后练习没做完,而试题中好多模棱两可的题目都是从这些练习中出来的。上周听了您的段考总结和学法指导之后,我现在已经制定了每天的学习计划、每周的学习计划和每个月的学习计划。比如,这周周末,我都没有回家,我去了家住县城的姨妈家。这两天我收获可大了,做完了老师布置的各科练习,还预习了好多课程。”

“那天你不是发短信告诉老师你平安到家了吗?”笔者假装疑惑。

“老师,对不起,我怕您担心,我去了姨妈家之后打电话叫爸爸给你发短信。因为您担心我们不回家,一直都在强调要用家长的手机给您发短信,所以……而且,我家离县城很远,每周来回就要花掉60元钱的车费,到了镇里,爸爸还得骑十几公里远的摩托车到路口来接我,而最近又是砍甘蔗的农忙季节,我怕耽误爸爸的工作,太麻烦了他。老师,我错了,我不该骗您,我应该告诉您我去了姨妈家。老师,请您相信我,以后我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张宏毅低着头,泪水早已模糊了他的双眼。

他的这一番话无不感动着笔者身上的每一个细胞,笔者的眼睛也开始被泪水模糊起来。

之后,笔者拍了拍他的后背说:“孩子,别难过,你没有骗老师,相反,你做了件很好的事,假如每位同学都像你这样懂事,为家长着想,为老师着想,为学习着想,我们班的成绩一定会更好的。好孩子,继续努力吧,你定能打造出靓丽的人生!”

的确,我们教师为了学生的茁壮成长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尤其是班主任教师,除了教学,还得花很多心思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特别是学生的安全工作,必须是天天讲、时时讲,容不得半点疏忽。但是,在学生犯了错误后,如果我们总是板着脸去指责他、批评他,一口咬定学生的不对,未必能取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相反,我们在发现了学生的错误之后,从侧面去了解,找出问题的真正原因,从而耐心地、细致地加以引导和教育,必将会达到学生对教师更加信任,并坚定改掉错误的效果。试想,假如那晚笔者仅凭着自己的想象,而没有足够的证据,就把张宏毅叫到办公室破口大骂,要他老实交代星期五晚上去了哪里?为何父子俩联合起来骗老师?或许他不会说出他不回家的原因,也有可能会打破他的学习计划,甚至使其放弃努力学习的信心。

上一篇:段考自我总结范文 下一篇:历史段考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